TW202143357A - 光固化的方法及其設備 - Google Patents

光固化的方法及其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43357A
TW202143357A TW109115250A TW109115250A TW202143357A TW 202143357 A TW202143357 A TW 202143357A TW 109115250 A TW109115250 A TW 109115250A TW 109115250 A TW109115250 A TW 109115250A TW 202143357 A TW202143357 A TW 2021433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guiding device
ports
cavity
exhau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5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5073B (zh
Inventor
楊勝鈞
林藝民
謝主翰
李志聰
邱云姿
萬昭宏
黃柏智
石定尼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15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5073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43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3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5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5073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部分實施例提供一種光固化方法。方法包括提供一半導體晶圓至一腔體中。方法也包括以一光源照射半導體晶圓。方法還包括以非寬度的複數個排氣口供應一氣體進入腔體中。另外,方法包括經由複數個抽氣口移除腔體中的氣體,其中抽氣口的數量大於排氣口的數量。方法更包括自腔體移除半導體晶圓。

Description

光固化的方法及其設備
本揭露部分實施例是關於一種半導體加工設備及加工半導體的方法,特別係關於一種半導體晶圓的光固化設備及光固化方法。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進步,對具有更高效能和更低成本的半導體元件的需求不斷增長。為了滿足該等需求,半導體工業繼續對元件製造產率和可靠性施加嚴格要求。該等要求驅使進一步優化半導體元件製造系統的設計和架構的需求。
本揭露部分實施例提供一種光固化設備。光固化設備包括一腔體。光固化設備也包括一晶圓座,位於腔體內。光固化設備還包括一氣體導引裝置,位於腔體內並配置用於提供一氣流通過晶圓座上方。氣體導引裝置具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並且,氣體導引裝置包括: 一第一排氣口及一第二排氣口,排列於氣體導引裝置的第一側面,第一排氣口的寬度小於第二排氣口的寬度;以及複數個抽氣口,排列於氣體導引裝置的第二側面。另外,光固化設備包括一氣體供應來源,流體連結第一排氣口及第二排氣口。光固化設備更包括一氣體排出裝置,流體連結抽氣口。
本揭露部分實施例亦提供一種光固化設備。光固化設備包括一腔體。光固化設備也包括一晶圓座,位於腔體內。光固化設備還包括一氣體導引裝置,位於腔體內並配置用於提供一氣流通過晶圓座上方。氣體導引裝置具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並且,氣體導引裝置包括: 複數個排氣口,排列於氣體導引裝置的第一側面;以及複數個抽氣口,排列於氣體導引裝置的第二側面,其中抽氣口的數量大於排氣口的數量。另外,光固化設備包括一氣體供應來源,流體連結排氣口。光固化設備更包括一氣體排出裝置,流體連結抽氣口。
本揭露部分實施例亦提供一種光固化方法。方法包括提供一半導體晶圓至一腔體中。方法也包括以一光源照射半導體晶圓。方法還包括以非寬度的複數個排氣口供應一氣體進入腔體中。另外,方法包括經由複數個抽氣口移除腔體中的氣體,其中抽氣口的數量大於排氣口的數量。方法更包括自腔體移除半導體晶圓。
以下的揭露內容提供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範例,以實施本揭露的不同特徵而本說明書以下的揭露內容是敘述各個構件及其排列方式的特定範例,以求簡化發明的說明。當然,這些特定的範例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例如,若是本說明書以下的揭露內容敘述了將一第一特徵形成於一第二特徵之上或上方,即表示其包含了所形成的上述第一特徵與上述第二特徵是直接接觸的實施例,亦包含了尚可將附加的特徵形成於上述第一特徵與上述第二特徵之間,而使上述第一特徵與上述第二特徵可能未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揭露的說明中不同範例可能使用重複的參考符號及/或用字。這些重複符號或用字係為了簡化與清晰的目的,並非用以限定各個實施例及/或所述外觀結構之間的關係。
再者,為了方便描述圖式中一元件或特徵部件與另一(複數)元件或(複數)特徵部件的關係,可使用空間相關用語,例如“在...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及類似的用語等。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圖式所繪示的方位之外,空間相關用語涵蓋使用或操作中的裝置的不同方位。所述裝置也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轉90度或者位於其他方位),並對應地解讀所使用的空間相關用語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方法之前、期間及之後,可提供額外的操作步驟,且在某些方法實施例中,所述的某些操作步驟可被替代或省略。
應注意的是,此處所討論的實施例可能未必敘述出可能存在於結構內的每一個部件或特徵。舉例來說,圖式中可能省略一個或多個部件,例如當部件的討論說明可能足以傳達實施例的各個樣態時可能將其從圖式中省略。再者,此處所討論的方法實施例可能以特定的進行順序來討論,然而在其他方法實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理的順序進行。
半導體裝置的製作包含許多製程與技術,而紫外光固化製程即為其中之一。以紫外光固化製程而言,晶圓可置於紫外光固化設備以進行紫外光固化。在固化製程中,晶圓會在紫外光固化設備之腔室中被加熱。有些在晶圓中的物質會被釋出且分佈於腔室中,而氣流產生裝置可置於腔室中,藉由產生氣流而移除這些物質。本揭露部分實施例提供一種光固化設備,其包括具有氣流流場優化設計的氣體導引裝置,藉此提升氣流通過腔體的順暢度,以減少晶圓汙染並強化氣流排除的效率。
第1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光固化設備100的示意圖。第2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光固化設備100的上視圖。光固化設備100腔體110,在腔體110內線訂有光照射加工空間。在部分實施例中,腔體110包括一晶圓通道120。晶圓通道120連結於腔體110的側壁供半導體晶圓50進入腔體110或自腔體110移出。在部分實施例中,半導體晶圓50相對於腔體110的移動可經由自動化材料處理系統(AMHS)執行。自動化材料處理系統可通過與從腔體110卸載已加工的半導體晶圓50相同的路徑將未加工的半導體晶圓50裝載至腔體110內。可選地,將未加工的半導體晶圓50裝載至腔體110內的路徑不同於從腔體110卸載已加工的半導體晶圓50的路徑。
根據一些實施例,半導體晶圓50由矽、鍺或其他半導體材料所製成。根據一些實施例,半導體晶圓50由複合半導體所製成,如碳化矽(SiC)、砷化鎵(GaAs)、砷化銦(InAs)或磷化銦(InP)。根據一些實施例,半導體晶圓50由合金半導體所製成,如矽鍺(SiGe)、矽鍺碳(SiGeC)、磷砷化鎵(GaAsP)或磷化銦鎵(GaInP)。根據一些實施例,半導體晶圓50包括一晶膜層。舉例來說,半導體晶圓50具有一晶膜層覆蓋於大型半導體(bulk semiconductor)上。根據一些實施例,半導體晶圓50可為矽絕緣體(silicon-on-insulator;SOI)或鍺絕緣體(germanium-on-insulator;GOI)基板。
半導體晶圓50上可包括有多個裝置元件。舉例而言,形成於半導體晶圓50上的裝置元件可包括一電晶體,例如:金氧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MOSFET))、互補式金氧半導體電晶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 transistors)、雙載子接面電晶體(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 (BJT))、高電壓電晶體、高頻電晶體、P型場效電晶體(p-channel and/or n-channel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PFET))或者P型場效電晶體(n-channel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NFET)等,以及或者其他元件。半導體晶圓50上的多個裝置元件已經經過多個加工製程,例如沈積、蝕刻、離子植入、光刻、退火、以及或者其他製程。在部分實施例中,一介電材料的薄膜沉積在半導體晶圓50的表面上以被固化。舉例而言,半導體晶圓50的表面上可通過任何適合的方式(包括CVD(化學汽相沉積))或旋轉塗覆)沉積一低k薄膜。
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光固化設備100包括設置在腔體110的底部上方的晶圓座116。晶圓座116具有一般圓形的轉盤,該轉盤被配置和構造成支撐半導體晶圓50。晶圓座116可通過使用靜電電荷、機械夾具、真空夾具或重力將半導體晶圓50保持在晶圓座116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晶圓座116包括陶瓷材料。晶圓座116通過轉軸118連接至提升機構(未示出)。轉軸118可將晶圓座116降低至傳遞位置以允許半導體晶圓50進入腔體110放置在晶圓座116上。轉軸118可將晶圓座116升至預定的處理位置。轉軸118連接至旋轉機構(未示出)。晶圓座116可通過轉軸118進行旋轉,因此晶圓座116上的半導體晶圓50均勻地暴露給輻射光。
晶圓座116還包括加熱器117,使得晶圓座116和其上的半導體晶圓50在光固化加工期間可加熱至預定溫度。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加熱半導體晶圓50的技術並不限制使用加熱器117,尚可通過應用光學技術(鎢絲燈、鐳射)、熱輻射技術、或通過使用襯托器和射頻(RF)感應加熱可加熱晶圓座116上的半導體晶圓50。
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光固化設備100還包括光源130。光源130包括用於發出紫外線光波長輻射的紫外線光燈單元132。紫外線光燈單元132包括佈置在輻射光源130可包括以陣列排列的多個紫外線光燈單元132。半導體晶圓50定位在腔體110內的紫外線光燈單元132的光學視線中,以接收用於薄膜固化的紫外線光輻射。藉由照射極紫外光波長輻射,形成於半導體晶圓50上的薄膜可因此固化並優化其組成。
光源130可使用任何合適類型的紫外線光燈單元132或光源,這包括但不限於汞燈和准分子燈、汞微波弧光燈、脈衝氙氣閃光燈、紫外線發光二極體燈。在一些實施例中,紫外線光燈單元132為縱長的管型紫外線燈,其彼此間隔且平行設置。可由任何適合的可用於為燈供給能量的電源給紫外線光燈單元132供電。可選擇紫外線光燈單元132產生具有加工要求所需的任意合適波長的紫外線輻射。例如,但不限於,所使用的紫外線輻射波長的範圍可在約193nm至500nm之間。
在部分實施例中,光源130更包括一或多個反射器,反射器133用於導引並增強紫外線光波長輻射照射於半導體晶圓50上。反射器133可放置於任何適合的配置以增強紫外線光波長輻射的反射。反射器133可由任何適合的具有反射表面加工或塗層(可操作地反射紫外線光波長輻射)的塗覆或未塗覆的金屬製成。在實施例中,反射器133可由鋁或鋁合金製成,並且反射器133的表面被表面處理加工(諸如被鋁陽極氧化工藝)處理過。在鋁陽極氧化工藝中,鋁氧化物等量地向下生長至表面內和表面外。通過使用鋁目標(object)使直流電穿過電解溶液來生長陽極氧化的鋁層,即,反射器133用作陽極(正極)。電流在陰極(負極)釋放氫氣且在作為鋁陽極的反射器133的表面釋放氧氣,從而產生鋁氧化物的堆積。交流電和脈衝電流也是可能,但是很少使用。各種溶液所需的電壓的範圍在1至300V DC之間,儘管大部分落在15至21V的範圍內。形成在硫酸和有機酸中的較厚塗層通常需要較高的電壓。陽極氧化電流隨著被陽極氧化的鋁的面積而變化,並且通常範圍在30至300安培每平方米(2.8至28安培每平方英尺)。
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光固化設備100還包括一光穿透元件140。光穿透元件140分離腔體110及光源130。因此,光穿透元件140放置且定位在半導體晶圓50上方以操作地使得腔體110與外界環境和紫外線光燈單元132封閉。光穿透元件140防止半導體晶圓50的排氣到達和污染紫外線光燈單元132。光穿透元件140是透明板且操作以允許紫外線光燈單元132的紫外線光波長輻射投射且穿過光穿透元件140以及照射放置在光穿透元件140下方的半導體晶圓50。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穿透元件140可由合成的石英製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現有光固化設備100中的光穿透元件140具有足以容納所有的燈陣列區的尺寸。
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光固化設備100還包括一氣體系統150。氣體系統150包括氣體供應源152、氣體排出裝置154及一氣體導引裝置160。氣體供應源152經由進氣管153及氣體導引裝置160將氣體供應給腔體110。並且,氣體通過氣體導引裝置160及排氣管155從腔體110中排出。在一些實施例中,排氣管155連接至氣體排出裝置154內的一真空源(圖未示),其中腔體110在低於大氣壓的氣壓下進行操作。在各個實施例中,通過操作氣體排出裝置154,腔體110可保持在真空、大氣、或正壓狀態下。
氣體可以是用於將腔體110中的溫度保持在理想水準的冷卻氣體,在一些代表性的非限制性實施例中可在450℃以下。氣體還用作淨化氣體以有助於在光固化加工期間去除從半導體晶圓50或腔體110排出的各種有機化合物或其他物種。在一些實施例中,氣體是氮氣(N2 )、氦氣(He)、氬氣(Ar);然而,可使用其他適合的惰性或稀有氣體。
參照第2圖,在部分實施例中,氣體導引裝置160具有環型的結構且具有一第一側面161及一第二側面162。在一實例中,第一側面161在氣體導引裝置160的周向方向D上延伸,並相對於氣體導引裝置160的中心具有一夾角A1。夾角A1的角度可介於120度至170度之間。第二側面162相對於第一側面161。第二側面162在氣體導引裝置160的周向方向D上延伸,並相對於氣體導引裝置160的中心C具有一夾角A2。夾角A2的角度可介於120度至170度之間。在一實施例中,一軸線90通過第一側面161與第二側面162。軸線90可通過第一側面161與第二側面162的實質中心。在一實施例中,軸線90亦通過氣體導引裝置160的中心C。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側面161與第二側面162的延伸方向係垂直於用於承載半導體晶圓的平面(亦即晶圓座116的承載表面)。
在一實施例中,氣體導引裝置160中形成有一第一氣體通道163與一第二氣體通道164。第一氣體通道163相鄰第一側面161並沿氣體導引裝置160的周向方向D在氣體導引裝置160內部延伸。二個入氣孔165形成於氣體導引裝置160的頂面1601並連通於第一氣體通道163。在一實施例中,二個入氣孔165相較於軸線90對稱設置。來自進氣管153(第1圖)的氣體通過二個入氣孔165進入第一氣體通道163內部。
第二氣體通道164相鄰第二側面162並沿氣體導引裝置160的周向方向D在氣體導引裝置160內部延伸。一抽氣孔166形成於氣體導引裝置160的底面並連通於第二氣體通道164。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氣體通道164在周向方向D的延伸長度大於第二側面162在周向方向D上的延伸長度,且抽氣孔166位於第二側面162的第一端1621與第二氣體通道164的端部1641之間。
複數個排氣口(例如:二個第一排氣口171、二個第二排氣口172及二個第三排氣口173)形成於氣體導引裝置160的第一側面161並流體連通於第一氣體通道163。二個第一排氣口171、二個第二排氣口172及二個第三排氣口173對稱軸線90配置。具體而言,如第3圖所示,二個第一排氣口171設置於軸線90的相對二側。並且,沿著遠離軸線90的方向上,二個第一排氣口171之一、二個第二排氣口172之一及二個第三排氣口173之一彼此間隔並依序排列。
參照第3圖,第一排氣口171的寬度W1小於第二排氣口172的寬度W2,且第二排氣口172的寬度W2小於第三排氣口173的寬度W3。在一實施例中,相鄰二個排氣口間的寬度比值介於約0.80至約0.85之間。在一實施例中,寬度W3與寬度W2的比值約為0.83,且寬度W2與寬度W1的比值約為0.83。在本揭露並不僅此為限,在其他實施例中,寬度W3與寬度W2的比值不同於寬度W2與寬度W1的比值。在一具體實施例中,寬度W1約為58.69mm,寬度W2約為48.97mm,且寬度W3約為41.54mm。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排氣口171、第二排氣口172及第三排氣口173彼此以等距離P1間隔。並且,位於軸線90二側的第一排氣口171也利用相同的距離P1間隔。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距離P1約為15.52mm。
在一實施例中,二個第三排氣口173分別設置於第一側面161的兩端。亦即,二個第三排氣口173遠離軸線90的邊緣即為第一側面161的第一端1611即第二端1612。二個第三排氣口173遠離軸線90的邊緣相對於中心C的夾角同樣相同於第2圖所示的夾角A1(第2圖)。
參照第2圖,複數個抽氣口180形成於氣體導引裝置160的第二側面162並流體連通於第二氣體通道164。具體而言,如第4圖所示,氣體導引裝置160的第二側面162具有9個抽氣口180。9個抽氣口180之一設置於軸線90之上。在軸線90的相對二側分別具有4個抽氣口180。
參照第4圖,在一實施例中,9個抽氣口180具有相同的寬度。在另一些實施例中,9個抽氣口180中的部分抽氣口180具有不同於其他抽氣口180的寬度。舉例而言,在一實施例中,位於軸線90上的抽氣口180具有第一寬度W4,最接近軸線90兩側的抽氣口180具有第二寬度W5,其餘抽氣口180具有第三寬度W6。第三寬度W6大於第二寬度W5,且第二寬度W5大於第一寬度W4。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寬度約為32mm,第二寬度W5約為33mm,且第三寬度W6約為34mm。在一實施例中,9個抽氣口180彼此以等距離P2間隔。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距離P2約為9.5mm。
在一實施例中,二個最遠離軸線90的抽氣口180分別設置於第二側面162的兩端。亦即,上述二個抽氣口180遠離軸線90的邊緣即為第二側面162的第一端1621即第二端1622。二個抽氣口180遠離軸線90的邊緣相對於中心C的夾角同樣相同於第2圖所示的夾角A2(第2圖)。
二個第一排氣口171、二個第二排氣口172及二個第三排氣口173及抽氣口180可為具扁平開口的小洞,因此由二個第一排氣口171、二個第二排氣口172及二個第三排氣口173及抽氣口180所產生的氣流可為層流(laminar flow),也就能夠在腔體110中形成較均勻的氣流。
在部分實施例中,氣體導引裝置160是以一體成形的方式製成。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氣體導引裝置160可包括一上環狀結構與一下環狀結構。上環狀結構與下環狀結構各自形成之後,再透過焊接的方式直接結合使兩者間不會產生相對位移。如此一來,可以壁面上環狀結構與下環狀結構因熱應力差異而產生的位移,進而防止因為上環狀結構與下環狀結構相對摩擦而產生的碎屑掉落至腔體110中,而污染半導體晶圓50。
在一實施例中,氣體導引裝置160是以低熱膨脹係數材料製成。低熱膨脹係數材料之熱膨脹係數為約1×10-6 /℃至1×10-5 /℃。舉例而言,低熱膨脹係數材料可為陶瓷,而陶瓷的材質可為氧化鋁(Al2 O3 )(其熱膨脹係數為約8×10-6 /℃)、碳化矽(SiC)(其熱膨脹係數為約4.1×10-6 /℃)、二氧化鋯(ZrO2 )(其熱膨脹係數為約9.5×10-6 /℃)、氧化矽(Si3 O4 )(其熱膨脹係數為約2.0×10-6 /℃~4.1×10-6 /℃)或上述之任意組合。應注意的是,上述之低熱膨脹係數材料的材質皆僅為例示,並非用以限制本揭露。本揭露所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可視實際需要而選擇合適之低熱膨脹係數材料。在本實施方式中,陶瓷不僅具有低熱膨脹係數,且更具有低摩擦係數。因此,僅管在光固化製程中,氣體導引裝置160可能相對於腔體110的側壁產生摩擦,此摩擦也會因太小而不致於使得氣體導引裝置160與腔體110的側壁之間產生顆粒。如此一來,即可避免晶圓污染的情形發生。
第5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光固化方法S10的流程圖。可以理解的是,額外的操作可以提供在第5圖所示操作之前、期間和之後。對於該方法的其他實施例,可以替換或減少以下所述的部分操作。操作/過程的順序可以是可互換的。以下實施例可以採用關於上述實施例描述的材料、配置及尺寸,並且可以省略其詳細說明。
方法S10包括操作S11,提供半導體晶圓50至腔體110中。在部分實施例中,半導體晶圓50是通過機械手臂(圖未示)移入腔體110內的晶圓座116上。在半導體晶圓50放置於晶圓座116上之後,機械手臂自腔體110移出。
方法S10還包括操作S12,以一光源照射半導體晶圓50。光源130可產生具有加工要求所需的任意合適波長的紫外線輻射。例如,但不限於,所使用的紫外線輻射波長的範圍可在約193nm至500nm之間。
方法S10還包括操作S13,以非等寬度的排氣口供應氣體進入腔體110中。在一實施例中,光固化設備100藉由氣體導引裝置160上的二個第一排氣口171、二個第二排氣口172及二個第三排氣口173向腔體110內部排放氣體。排放進入腔體110內的氣體可以是用於將腔體110中的溫度保持在理想水準的冷卻氣體。或者,排放進入腔體110內的氣體可以是用作淨化氣體以有助於在光固化加工期間去除從半導體晶圓50或腔體110排出的各種有機化合物或其他物種。在一些實施例中,氣體是氮氣(N2 )、氦氣(He)、氬氣(Ar);然而本揭露並不僅此為限,氣體可使用其他適合的惰性或稀有氣體。
方法S10還包括操作S14,經由抽氣口180移除腔體110中的氣體。在一實施例中,光固化設備100藉由氣體導引裝置160上的9個抽氣口180將腔體110內的氣體自腔體1110排出。通過抽氣口180自腔體110排除的物質包括自二個第一排氣口171、二個第二排氣口172及二個第三排氣口173供應至腔體的氣體之外,更包括在光固化製程中由半導體晶圓50所排放出的氣體,以及可能汙染半導體晶圓50的汙染粒子。
在一實施例中,由於抽氣孔166(第2圖)位於第二側面162的第一端1621與第二氣體通道164的端部1641之間,因此通過每一抽氣口180的氣體流量並非相同。在一示範性實施例中,通過抽氣口180的氣體流量沿著遠離抽氣孔166的方向遞減。通過靠近第二側面162第一端1621的抽氣口180的氣體流量約為整體流量的20.38%,而通過靠近第二側面162第二端1622的抽氣口180的氣體流量約為整體流量的4.24%。
方法S10還包括操作S15,將半導體晶圓50自腔體110移出。在部分實施例中,半導體晶圓50在腔體110內執行光固化製成一既定時間,在該既定時間結束後,光固化設備100結束操作S13與操作S14的執行,並藉由機械手臂(圖未示)將半導體晶圓50自腔體110內移除。自腔體110移出後的半導體晶圓50可傳送至另一半導體加工機台進行額外的加工,例如光微影製程、蝕刻製程等。
第6圖顯示使用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光固化設備的流場模擬圖。在第6圖的流場模擬圖中,在軸線90兩側的氣流均勻分布(氣場對稱)。另外,發生在半導體晶圓邊緣的渦流最小化,氣流大致沿平行軸線90的方向移動而不受抽氣孔166(第2圖)偏移軸線90設置影響而有不均勻流動的現象產生。於是,自半導體晶圓排出的物質(例如起孔洞劑(porogen))可以有效率地被排出於腔體110之外。另一方面,由於氣流均勻通過半導體晶圓50表面,產生於腔體110內部的污染粒子不易沉積於半導體晶圓50表面,半導體晶圓50的生產良率進而提升。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 限定本揭露,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例如氣體導引裝置的排氣口及抽氣口的位置及數量可進行調整,下方示例出多種不同可能的實施方式。
第7A、7B、7C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氣體導引裝置的排氣口的示意圖。在第7A的實施例中,氣體導引裝置160a的第一側面161a具有二個第一排氣口171a、二個第二排氣口172a及二個第三排氣口173a。沿著遠離軸線90的方向上,二個第一排氣口171a之一、二個第二排氣口172a之一及二個第三排氣口173a之一依序排列。第一排氣口171a的寬度大於第二排氣口172a的寬度,且第二排氣口172a的寬度大於第三排氣口173a的寬度。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排氣口171a、第二排氣口172a及第三排氣口173a彼此以等距離間隔。並且,位於軸線90二側的第一排氣口171a也利用相同的距離間隔。
在第7B的實施例中,氣體導引裝置160b的第一側面161b具有一第一排氣口171b、二個第二排氣口172b及二個第三排氣口173b。第一排氣口171b相對軸線90設置,並且沿著遠離軸線90的方向上,二個第二排氣口172b之一及二個第三排氣口173b之一依序排列。第一排氣口171b的寬度大於第二排氣口172b的寬度,且第三排氣口173b的寬度大於第二排氣口172b的寬度,第一排氣口171b的寬度大於第三排氣口173b的寬度。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排氣口171b、第二排氣口172b及第三排氣口173b彼此以等距離間隔。
在第7C的實施例中,氣體導引裝置160c的第一側面161c具有一第一排氣口171c、二個第二排氣口172c及二個第三排氣口173c。第一排氣口171c相對軸線90設置,並且沿著遠離軸線90的方向上,二個第二排氣口172c之一及二個第三排氣口173c之一依序排列。第一排氣口171c的寬度大於第二排氣口172c的寬度,且第二排氣口172c的寬度大於第三排氣口173c。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排氣口171c、第二排氣口172c及第三排氣口173c彼此以等距離間隔。
第8A、8B、8C、8D、8E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氣體導引裝置的排氣口的示意圖。在第8A的實施例中,氣體導引裝置160d的第二側面162d具有9個抽氣口180d。9個抽氣口180d可具有相同寬度,但抽氣口180d彼此間以不相等的距離間隔設置。具體而言,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側面162d沿一周向方向D自第一端1621d延伸至第二端1622d。抽氣口180d亦沿著周向方向D排列。其中靠近第一端1621d相鄰兩個抽氣口180d的間距是大於遠離第一端1621d相鄰兩個抽氣口180d的間距。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端1621d鄰接抽氣孔166(第2圖)設置。
在第8B的實施例中,氣體導引裝置160e的第二側面162e具有6個抽氣口180e。6個抽氣口180e可具有相同寬度,並且抽氣口180e彼此間以相等的距離間隔設置。
在第8C的實施例中,氣體導引裝置160f的第二側面162f具有6個抽氣口180f。6個抽氣口180f可具有相同寬度,但抽氣口180f彼此間以不相等的距離間隔設置。具體而言,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側面162f沿一周向方向D自第一端1621f延伸至第二端1622f。抽氣口180f亦沿著周向方向D排列。其中靠近第一端1621f相鄰兩個抽氣口180f的間距是大於遠離第一端1621f相鄰兩個抽氣口180f的間距。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端1621f鄰接抽氣孔166(第2圖)設置。
在第8D的實施例中,氣體導引裝置160g的第二側面162g具有3個抽氣口180g。3個抽氣口180g可具有相同寬度,並且抽氣口180g彼此間以相等的距離間隔設置。
在第8E的實施例中,氣體導引裝置160h的第二側面162h具有3個抽氣口180h。3個抽氣口180h可具有相同寬度,但抽氣口180h彼此間以不相等的距離間隔設置。具體而言,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側面162h沿一周向方向D自第一端1621h延伸至第二端1622h。抽氣口180h亦沿著周向方向D排列。其中靠近第一端1621h相鄰兩個抽氣口180h的間距是大於遠離第一端1621h相鄰兩個抽氣口180h的間距。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端1621h鄰接抽氣孔166(第2圖)設置。
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經由可以提供對稱氣流的氣體導引裝置供應氣體至實施光固化製程的腔體中,使氣體穩定且均勻的通過用於承載半導體晶圓的晶圓座上方,使自半導體晶圓釋放出來的氣體可以有效率的自腔體排出,另外也可以減少汙染粒子汙染半導體晶圓的機率。
本揭露部分實施例提供一種光固化設備。光固化設備包括一腔體。光固化設備也包括一晶圓座,位於腔體內。光固化設備還包括一氣體導引裝置,位於腔體內並配置用於提供一氣流通過晶圓座上方。氣體導引裝置具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並且,氣體導引裝置包括:一第一排氣口及一第二排氣口,排列於氣體導引裝置的第一側面,第一排氣口的寬度小於第二排氣口的寬度;以及複數個抽氣口,排列於氣體導引裝置的第二側面。另外,光固化設備包括一氣體供應來源,流體連結第一排氣口及第二排氣口。光固化設備更包括一氣體排出裝置,流體連結抽氣口。在上述實施例中,氣體導引裝置包括二個第一排氣口及二個第二排氣口,二個第一排氣口與二個第二排氣口分別相對於一軸線對稱排列。在上述實施例中,光固化設備更包括二個第三排氣口,二個第三排氣口排列於氣體導引裝置的第一側面,並相對於軸線對稱排列,其中二個第一排氣口之一、二個第二排氣口之一及二個第三排氣口之一沿遠離軸線的方向依序排列。在上述實施例中,二個第三排氣口的寬度小於二個第二排氣口的寬度。在上述實施例中,抽氣口的數量為九個。
本揭露部分實施例亦提供一種光固化設備。光固化設備包括一腔體。光固化設備也包括一晶圓座,位於腔體內。光固化設備還包括一氣體導引裝置,位於腔體內並配置用於提供一氣流通過晶圓座上方。氣體導引裝置具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並且,氣體導引裝置包括: 複數個排氣口,排列於氣體導引裝置的第一側面;以及複數個抽氣口,排列於氣體導引裝置的第二側面,其中抽氣口的數量大於排氣口的數量。另外,光固化設備包括一氣體供應來源,流體連結排氣口。光固化設備更包括一氣體排出裝置,流體連結抽氣口。在上述實施例中,排氣口的數量為六個,且抽氣口的數量為九個。在上述實施例中,一軸線穿過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且排氣口與抽氣口各自相對於軸線對稱排列於第一側面與第二側面之上。
本揭露部分實施例亦提供一種光固化方法。方法包括提供一半導體晶圓至一腔體中。方法也包括以一光源照射半導體晶圓。方法還包括以非寬度的複數個排氣口供應一氣體進入腔體中。另外,方法包括經由複數個抽氣口移除腔體中的氣體,其中抽氣口的數量大於排氣口的數量。方法更包括自腔體移除半導體晶圓。在上述實施例中,排氣口的數量為六個,且抽氣口的數量為九個。
上文概述若干實施例之特徵或實例,使得熟習此項技術者可更好地理解本揭示案的態樣。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輕易使用本揭示案作為設計或修改其他製程及結構的基礎,以便實施本文所介紹之實施例或實例的相同目的及/或實現相同優勢。熟習此項技術者亦應認識到,此類等效結構並未脫離本揭示案之精神及範疇,且可在不脫離本揭示案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產生本文的各種變化、替代及更改。
50:半導體晶圓 100:光固化設備 110:腔體 116:晶圓座 117:加熱器 118:轉軸 120:晶圓通道 130:光源 132:紫外線光燈單元 133:反射器 140:光穿透元件 150:氣體系統 152:氣體供應源 153:進氣管 154:氣體排出裝置 155:排氣管 160:氣體導引裝置 161:第一側面 1611:第一端 1612:第二端 162:第二側面 1621:第一端 1622:第二端 163:第一氣體通道 164:第二氣體通道 165:入氣孔 166:抽氣孔 160a:氣體導引裝置 161a:第一側面 160b:氣體導引裝置 161b:第一側面 160c:氣體導引裝置 161c:第一側面 160d:氣體導引裝置 162d:第二側面 1621d:第一端 1622d:第二端 160e:氣體導引裝置 162e:第二側面 160f:氣體導引裝置 162f:第二側面 1621f:第一端 1622f:第二端 160g:氣體導引裝置 162g:第二側面 160h:氣體導引裝置 162h:第二側面 1621h:第一端 1622h:第二端 171:第一排氣口(排氣口) 172:第二排氣口(排氣口) 173:第三排氣口(排氣口) 171a:第一排氣口 172a:第二排氣口 173a:第三排氣口 171b:第一排氣口 172b:第二排氣口 173b:第三排氣口 171c:第一排氣口 172c:第二排氣口 173c:第三排氣口 180:抽氣口 180d:抽氣口 180e:抽氣口 180f:抽氣口 180g:抽氣口 180h:抽氣口 90:軸線 C:中心 D:周向方向 A1:夾角 A2:夾角 S10:方法 S11:操作 S12:操作 S13:操作 S14:操作 S15:操作 P1:距離 P2:距離 W1:寬度 W2:寬度 W3:寬度 W4:寬度 W5:寬度 W6:寬度
當結合附圖閱讀時,根據以下詳細描述可更好地理解本揭示案的態樣。應注意,根據工業標準實踐,各種特徵未按比例繪製。事實上,為論述清楚,各特徵的尺寸可任意地增加或縮小。 第1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光固化設備的示意圖。 第2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光固化設備的上視圖。 第3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氣體導引裝置的排氣口的側視圖。 第4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氣體導引裝置的抽氣口的側視圖。 第5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光固化方法的流程圖。 第6圖顯示使用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光固化設備的流場模擬圖。 第7A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氣體導引裝置的排氣口的側視圖。 第7B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氣體導引裝置的排氣口的側視圖。 第7C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氣體導引裝置的排氣口的側視圖。 第8A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氣體導引裝置的抽氣口的側視圖。 第8B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氣體導引裝置的抽氣口的側視圖。 第8C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氣體導引裝置的抽氣口的側視圖。 第8D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氣體導引裝置的抽氣口的側視圖。 第8E圖顯示根據本揭露部分實施例的氣體導引裝置的抽氣口的側視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S10:方法
S11:操作
S12:操作
S13:操作
S14:操作
S15:操作

Claims (10)

  1. 一種光固化設備,適用於加工一半導體晶圓,包括: 一腔體; 一晶圓座,位於該腔體內; 一氣體導引裝置,位於該腔體內並配置用於提供一氣流通過該晶圓座上方,其中該氣體導引裝置具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且該氣體導引裝置包括: 一第一排氣口及一第二排氣口,排列於該氣體導引裝置的該第一側面,該第一排氣口的寬度小於該第二排氣口的寬度;以及 複數個抽氣口,排列於該氣體導引裝置的該第二側面; 一氣體供應來源,流體連結該第一排氣口及該第二排氣口;以及 一氣體排出裝置,流體連結該等抽氣口。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固化設備,其中該氣體導引裝置包括二個第一排氣口及二個第二排氣口,該二個第一排氣口與該二個第二排氣口分別相對於一軸線對稱排列。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光固化設備,更包括二個第三排氣口,該二個第三排氣口排列於該氣體導引裝置的該第一側面,並相對於該軸線對稱排列,其中該二個第一排氣口之一、該二個第二排氣口之一及該二個第三排氣口之一沿遠離該軸線的方向依序排列。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固化設備,其中該二個第三排氣口的寬度小於該二個第二排氣口的寬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固化設備,其中該等抽氣口的數量為九個。
  6. 一種光固化設備,適用於加工一半導體晶圓,包括: 一腔體; 一晶圓座,位於該腔體內; 一氣體導引裝置,位於該腔體內並配置用於提供一氣流通過該晶圓座上方,其中該氣體導引裝置具有一第一側面及一第二側面,且該氣體導引裝置包括: 複數個排氣口,排列於該氣體導引裝置的該第一側面;以及 複數個抽氣口,排列於該氣體導引裝置的該第二側面,其中該抽氣口的數量大於該排氣口的數量; 一氣體供應來源,流體連結該等排氣口;以及 一氣體排出裝置,流體連結該等抽氣口。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光固化設備,其中該等排氣口的數量為六個,且該等抽氣口的數量為九個。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光固化設備,其中一軸線穿過該第一側面與該第二側面,且該等排氣口與該等抽氣口各自相對於該軸線對稱排列於該第一側面與該第二側面之上。
  9. 一種光固化方法,包括: 提供一半導體晶圓至一腔體中; 以一光源照射該半導體晶圓; 以非等寬度的複數個排氣口供應一氣體進入該腔體中; 經由複數個抽氣口移除該腔體中的該氣體,其中該等抽氣口的數量大於該等排氣口的數量;以及 自該腔體移除該半導體晶圓。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固化方法,其中該等排氣口的數量為六個,且該等抽氣口的數量為九個。
TW109115250A 2020-05-07 2020-05-07 光固化的方法及其設備 TWI7750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5250A TWI775073B (zh) 2020-05-07 2020-05-07 光固化的方法及其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5250A TWI775073B (zh) 2020-05-07 2020-05-07 光固化的方法及其設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3357A true TW202143357A (zh) 2021-11-16
TWI775073B TWI775073B (zh) 2022-08-21

Family

ID=80783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5250A TWI775073B (zh) 2020-05-07 2020-05-07 光固化的方法及其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7507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92625B1 (en) * 2000-09-27 2002-12-10 Emcore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uniformity of substrates
JP2004119523A (ja) * 2002-09-24 2004-04-15 Tokyo Electron Ltd 基板処理装置
JP5006122B2 (ja) * 2007-06-29 2012-08-22 株式会社Sokudo 基板処理装置
US7935940B1 (en) * 2008-01-08 2011-05-03 Novellus Systems, Inc. Measuring in-situ UV intensity in UV cure tool
US9624592B2 (en) * 2010-07-02 2017-04-18 Novellus Systems, Inc. Cross flow manifold for electroplating apparatus
US20140137801A1 (en) * 2012-10-26 2014-05-22 Applied Materials, Inc. Epitaxial chamber with customizable flow inj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5073B (zh) 2022-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02848B1 (en) Single-substrate-treating apparatus for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system
KR101893360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기록 매체
JP4878109B2 (ja) 基板移載システムおよび基板移載方法
JPH07245332A (ja) 半導体製造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半導体装置
US8222161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681079A (zh) 用于前段工艺制造的原地干洗腔
KR20200102612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KR20170083461A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프로그램 및 기록 매체
WO2020106386A1 (en) A cluster processing system for forming a transition metal material
KR102242812B1 (ko) 반송 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기판 처리 장치
KR20180124726A (ko) 할로겐 제거 모듈 및 연관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US20080230096A1 (en) Substrate cleaning device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TW202221825A (zh) 在批次熱處理腔室中的晶圓邊緣溫度校正
JP4906012B2 (ja) 静電チャック
TWI775073B (zh) 光固化的方法及其設備
JPH0794487A (ja) 処理装置及びそ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WO2022172827A1 (ja) 基板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搬送方法
CN113628987A (zh) 光固化的方法及其设备
JP7438399B2 (ja) バッチ熱処理チャンバ
JP4843731B2 (ja) 真空処理装置
JP2004119627A (ja) 半導体製造装置
JP7286848B1 (ja) 成膜装置及び膜付きウェハの製造方法
JP7286847B1 (ja) 成膜装置及び膜付きウェハの製造方法
JP6077807B2 (ja) 加熱装置、基板処理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2401524A (zh) 成膜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