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41013A - 輪胎試驗機 - Google Patents
輪胎試驗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41013A TW202141013A TW110109708A TW110109708A TW202141013A TW 202141013 A TW202141013 A TW 202141013A TW 110109708 A TW110109708 A TW 110109708A TW 110109708 A TW110109708 A TW 110109708A TW 202141013 A TW202141013 A TW 202141013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pindle
- rotation
- tire
- aforementioned
- lock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4392 establishment of spindle local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 G01M1/02—Details of balancing machines or devi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 G01M1/14—Determining imbalance
- G01M1/16—Determining imbalance by oscillating or rotating the body to be tested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2—Ty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Testing Of Balanc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輪胎試驗機,可對應輪胎的寬度長期且穩定地調整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間隔。下主軸(21)是具有:將下輪框(61)保持的下保持部(210A)、及鎖定構件(250)、及鎖定驅動部(25)。上主軸(22),是具有:將上輪框(62)保持的上保持部(221)、及複數插入卡合部(224)。調整插入部(222)朝內部空間(S)的插入量,並由鎖定驅動部(25)將鎖定構件(250)旋轉的話,鎖定構件(250)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及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會卡合,就可對應輪胎(T)的寬度調整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之間的間隔。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對於輪胎進行規定的試驗用的輪胎試驗機。
習知,已知測量輪胎的均勻度等用的輪胎試驗機。該輪胎試驗機,是具有:繞朝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地支撐輪胎用的主軸、及繞與主軸的旋轉中心軸平行的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地被支撐且與輪胎的外周面抵接用的旋轉滾筒、及可測量施加於旋轉滾筒的荷重用的負荷感知器。另一方面,也存在有在主軸側具有負荷感知器的輪胎試驗機。
對於被裝設於主軸的輪胎充填空氣而讓旋轉滾筒是推壓在輪胎的外周面的話,輪胎就可藉由主軸而被旋轉,負荷感知器就可測量輪胎的荷重變動資料。依據被測量的荷重變動資料,來評價輪胎的均一性(均勻度)。主軸,是具有上主軸及下主軸。將輪胎裝設在主軸時,對應輪胎尺寸的上輪框及下輪框是被各別裝設在輪胎的兩側面,主軸是透過這些的輪框而將輪胎可旋轉地支撐。
在輪胎試驗機中所評價的輪胎中因為具有各式各樣的尺寸的寬度,所以有必要對應各輪胎的寬度,來設定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相對的間隔。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可調整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間隔的輪胎試驗機。具體而言,該輪胎試驗機,是具有:將下輪框支撐的圓筒狀的主軸(相當於下主軸)、及將上輪框支撐的圓柱狀的鎖定軸(相當於上主軸)、及驅動機構。鎖定軸是被插入主軸的圓筒內部。上下15段的鎖定溝是被配列在鎖定軸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另一方面,主軸,是具有:主軸本體、及被裝設於該主軸本體的4個鎖定構件。4個鎖定構件,是以與前述鎖定溝相面對的方式在圓周方向彼此隔有間隔地配置且各別沿著徑方向可往復移動。且,各鎖定構件是各別具有可與前述鎖定溝卡合的上下6段的鎖定爪。對於鎖定軸的主軸的進入量(下降量)若被調整,驅動機構若將4個鎖定構件朝徑方向內側移動的話,6段的鎖定爪會各別卡合在規定的鎖定溝,鎖定軸會對於主軸在上下方向被定位。此結果,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相對位置被固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904318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的輪胎試驗機中,反覆進行試驗的話,鎖定構件容易損傷,而具有將對於主軸的鎖定軸的相對位置精度佳地設定是成為困難的問題。具體而言,鎖定軸是對於主軸被定位之後,空氣被充填至由上輪框、輪胎及下輪框被區分的空間的話,沿著上方向大的軸力會被賦予在4個鎖定構件。此結果,在各鎖定構件中,其徑方向內側部分會朝上方向移動,另一方面,其徑方向外側部分會朝下方向移動而容易倒下。如此,在輪胎試驗機中每當空氣被充填至輪胎時若如上述的4個鎖定構件的倒下發生的話,藉由鎖定構件的一部分及主軸本體之間的強力的接觸會容易使兩者之中的至少一部分磨耗、損傷。且,因為這種損傷是在4個鎖定構件的各個導致位置偏離,所以對於最後主軸的鎖定軸的相對位置精度佳地設定是成為困難。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輪胎試驗機,可對應輪胎的寬度長期且穩定地調整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間隔。
本發明所提供的輪胎試驗機,是在規定的輪胎試驗位置中將輪胎的旋轉中心軸是成為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勢也就是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並對於前述輪胎進行規定的試驗。該輪胎試驗機,是具備:下主軸、及上主軸、及空氣供給機構、及主軸定位機構。下主軸,是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之中位於下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下胎圈部的下輪框保持的下保持部,以使前述輪胎可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的方式透過前述下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前述上主軸,是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之中位於上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上胎圈部的上輪框保持的上保持部,以使前述輪胎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的方式透過前述上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前述空氣供給機構,是在前述上主軸及前述下主軸是透過前述上輪框及前述下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的狀態下,可將空氣充填至藉由前述上輪框、前述輪胎及前述下輪框而被區分的空間也就是輪胎內部空間。前述主軸定位機構,是將前述上主軸及前述下主軸在前述旋轉中心軸的軸方向相對地定位,並使被保持在前述上保持部的前述上輪框及被保持在前述下保持部的前述下輪框之間的間隔是成為對應前述輪胎的寬度預先被設定的規定的間隔。前述下主軸及前述上主軸之中的一方的主軸,是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圓柱狀的插入部,其是沿著前述軸方向被插入前述下主軸及前述上主軸之中的與前述一方的主軸不同的另一方的主軸。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具有的圓筒狀的主軸內周面,其是各別區分:在前述軸方向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面對的開口部、及可通過該開口部將前述插入部收容的內部空間。前述插入部,是具有:構成該插入部的外周面的圓筒狀的插入外周面、及複數插入卡合部、及複數插入凹部。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朝前述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輪胎的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而構成前述插入外周面的一部分。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數卡合突起。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各別被配置成在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之中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插入卡合部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構成前述插入外周面的一部分。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朝徑方向內側凹陷的形狀。前述主軸定位機構,是具有鎖定構件、及鎖定驅動部。前述鎖定構件,是以藉由前述另一方的主軸而在前述軸方向被拘束且對於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可相對旋轉的方式被裝設於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環狀的構件,且包含沿著前述軸方向與前述主軸內周面連結地配置並與前述主軸內周面一起將前述內部空間區分的鎖定用內周面。前述鎖定構件,是可將被插入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在前述軸方向鎖定。前述鎖定驅動部,是可將前述鎖定構件對於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相對旋轉。前述鎖定構件,是具有複數鎖定卡合部、及複數鎖定凹部。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是在前述鎖定用內周面朝前述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是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數鎖定用突起。前述複數鎖定凹部,是以在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之中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卡合部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的方式各別被配置在前述鎖定用內周面,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朝徑方向外側凹陷的形狀。在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與前述鎖定構件的前述複數鎖定凹部各別一致且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與前述鎖定構件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各別一致的狀態下的可插入狀態下,直到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在前述旋轉方向各別相面對於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特定位置為止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沿著前述軸方向收容在前述內部空間,進一步,藉由在前述鎖定構件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是在前述軸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用突起之間的空間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收容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且直到與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各別卡合的卡合位置為止旋轉前述鎖定構件,以將前述上主軸的前述上保持部及前述下主軸的前述下保持部在前述軸方向可相對地定位的方式,對於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及前述複數插入凹部,各別被設定以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及前述複數鎖定凹部的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徑方向及圓周方向中的尺寸。前述鎖定驅動部,是可將前述鎖定構件在前述特定位置及前述卡合位置之間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
以下,依據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的輪胎試驗機1的一實施方式。第1圖、第2圖及第3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俯視圖、後視圖及側面圖。又,在以後的各圖面中,雖以藉由輪胎試驗機1而被搬運的輪胎T為基準,顯示前後、上下及左右的各方向,但是該方向不是用於限定本發明的輪胎試驗機的使用態樣。
輪胎試驗機1,是具備:本體框架1S、及主軸2、及輪胎搬運機構3、及旋轉滾筒4、及昇降單元50、及印記單元60、及未圖示的滾筒移動機構及負荷感知器4L、及主軸定位機構2M(第4圖)。輪胎試驗機1,是在規定的輪胎試驗位置P中,藉由將輪胎T(參照第19圖)的輪胎旋轉中心軸CL(旋轉中心軸)是成為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勢也就是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T,繞前述輪胎旋轉中心軸CL軸周圍旋轉,並對於前述輪胎T進行規定的試驗。
本體框架1S,是被配置於輪胎試驗機1的大致中央部,在其內部形成有輪胎試驗位置P。且,本體框架1S,是將主軸2可旋轉地支撐。本體框架1S,是具有:下框架100(第3圖)、及基座框架101(第2圖)、及上部框架102(第2圖)。
主軸2,是在輪胎試驗位置P中,將輪胎T繞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的軸周圍可旋轉地支撐。主軸2(第2圖及第3圖),是具有:下主軸21(另一方的主軸、第2主軸)、及上主軸22(一方的主軸、第1主軸)。
輪胎搬運機構3,是由從俯視看通過輪胎試驗位置P且沿著水平的搬運方向D1被配設,可將成為水平姿勢的輪胎T搬入至輪胎試驗位置P,另一方面,可從輪胎試驗位置P沿著搬運方向D1將輪胎T搬出。
旋轉滾筒4,是可旋轉地被支撐在本體框架1S的基座框架101。旋轉滾筒4,是在與由輪胎搬運機構3被搬運的輪胎T的搬運方向D1幾乎垂直交叉的方向(左右方向)中,隔有規定間隔地相面對地被配置在輪胎試驗位置P(主軸2)。此旋轉滾筒4,是成為繞朝與主軸2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平行的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自如的圓筒狀的構件,在其外周面形成有輪胎T行走的模擬路面4A(外周面)。藉由使模擬路面4A與輪胎T的外周面抵接,而使旋轉滾筒4與輪胎T從動地旋轉。在旋轉滾筒4的側方設有將此旋轉滾筒4朝水平方向推動的未圖示的滾筒移動機構,滾筒移動機構可以將旋轉滾筒4對於輪胎T接近及脫離。
負荷感知器4L(荷重測量器),是各別被配置在旋轉滾筒4的旋轉中心軸的上下延長線上(在第1圖中只有顯示上側),測量旋轉滾筒4所承受的來自輪胎T的荷重。負荷感知器4L,是為了將旋轉滾筒4被支撐於本體框架1S而被使用,在旋轉滾筒4的上部及下部各配備1個,各別測量作用於旋轉滾筒4的軸垂直方向及軸方向的荷重,依據2個負荷感知器4L的和,來計算旋轉滾筒4所承受的來自輪胎T的荷重。即,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是輪胎均勻度機器,是使用未圖示的滾珠螺桿及馬達的組合,將旋轉滾筒4接近主軸2,將輪胎T與旋轉滾筒4的模擬路面4A接觸且藉由負荷感知器4L測量輪胎旋轉時的荷重變動,來評價輪胎T的均一性。
輪胎搬運機構3,是由皮帶輸送帶式的構造所構成。輪胎搬運機構3,是具有搬入輸送帶7、及搬運輸送帶8、及搬出輸送帶9、及搬入框架7S、及搬出框架9S。在第1圖中,輪胎T是從後側(上游側)朝向前側(下游側)被搬運。
搬入輸送帶7,是將輪胎T朝向輪胎試驗位置P搬運。藉由搬入輸送帶7而被搬運的輪胎T,是朝搬運輸送帶8的上游側部分被傳遞。搬運輸送帶8,是從搬入輸送帶7收容輪胎T,並且將輪胎T搬入至輪胎試驗位置P。搬運輸送帶8,是藉由後述的控制部90而被控制,而將輪胎T暫時停止在輪胎試驗位置P。其後,在輪胎T施加了規定的試驗之後,搬運輸送帶8,就會將輪胎T朝更下游側搬運。藉由搬運輸送帶8而被搬運的輪胎T,是朝搬出輸送帶9被傳遞。搬出輸送帶9,是從搬運輸送帶8收容輪胎T,並且將輪胎T朝更下游側搬運。又,在第1圖中只有顯示搬入輸送帶7的整體。各輸送帶,皆在2條的皮帶的下游側部分之間配置有減速機、馬達。
又,搬入輸送帶7、搬運輸送帶8及搬出輸送帶9,是藉由輪胎搬運機構3所具有的未圖示的驅動部而被周轉驅動。進一步,搬運輸送帶8,是藉由被包含於前述驅動部的未圖示的氣壓缸而可昇降。被搬入至輪胎試驗位置P的輪胎T,是藉由搬運輸送帶8的下降而朝下主軸21傳遞。在第3圖中,顯示搬運輸送帶8是被移動至最下方的下方位置的狀態。搬運輸送帶8若被移動至最上方的上方位置的話,搬運輸送帶8是被配置於與搬入輸送帶7及搬出輸送帶9相同高度,成為可將輪胎T搬運。
搬入框架7S,是可將搬入輸送帶7周轉地支撐,搬出框架9S,是可將搬出輸送帶9周轉地支撐。且,搬出框架9S,是將對應輪胎試驗位置P中的試驗結果在輪胎T施加規定的印記的印記單元60(第3圖)支撐。
昇降單元50,是將上主軸22可昇降且可旋轉地支撐。昇降單元50,是沿著第2圖的上部框架102的一對的導引框架102A朝上下可移動。又,對於昇降單元50的詳細的構造是如後述說明。
第4圖及第5圖,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是各別被支撐在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的狀態的立體圖及剖面圖。第6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上輪框62是被支撐在上主軸22的狀態的側面圖。第7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上主軸22的導引塊223的底面圖。
下主軸21,是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輪胎T之中位於下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下胎圈部的下輪框61保持的下保持凸緣210A(下保持部)(第5圖),以透過前述下輪框61使輪胎T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可旋轉的方式將輪胎T支撐。
上主軸22,是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輪胎T之中位於上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上胎圈部的上輪框62保持的上保持凸緣221(上保持部)(第4圖、第5圖),以透過前述上輪框62使輪胎T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可旋轉的方式將輪胎T支撐。
又,輪胎T是被配置於輪胎試驗位置P的話,輪胎T的輪胎旋轉中心軸CL是與主軸2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一致。輪胎試驗機1,是在輪胎試驗位置P中對應接受試驗的輪胎T的尺寸(外徑、內徑、寬度)、形狀等,具有複數種的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是對應各輪胎T適切地被配置於輪胎試驗位置P。
主軸定位機構2M(第4圖),是將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在基準旋轉中心軸2S的軸方向相對地定位,並使被保持在上保持凸緣221的上輪框62及被保持在下保持凸緣210A的下輪框61之間的間隔是成為對應輪胎T的寬度預先被設定的規定的間隔。
上主軸22,是具有:上主軸基端部220(第6圖)、及前述的上保持凸緣221、及沿著軸方向被插入下主軸21的插入部222、及導引塊223(第6圖)、及上主軸卡合部224(第6圖)。
上主軸基端部220(第6圖),是具有構成上主軸22的基端部(上端部)的圓柱形狀。又,如第15圖所示,上主軸基端部220,是與後述的昇降單元50連接。
上保持凸緣221,是與上主軸基端部220的下端連接,具有將環狀的上輪框62保持的功能。
插入部222,是從下方被連接在上保持凸緣221。插入部222,是包含構成該插入部222的外周面的圓筒狀的插入外周面222S(第6圖),具有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輪胎旋轉中心軸CL)為中心的圓柱形狀。又,如第5圖所示,藉由插入部222插通環狀的上輪框62的內部,使上輪框62到達上保持凸緣221地被保持。
導引塊223,是藉由複數螺栓V而被固定在插入部222的下端部(第5圖),與插入部222一起插入下主軸21的後述的內部空間S。
上主軸卡合部224(第5圖、第6圖),是被配置於插入部222的插入外周面222S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上主軸卡合部224(第6圖),是具有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及複數插入凹部224B。
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朝基準旋轉中心軸2S的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輪胎T的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各別構成插入外周面222S的一部分。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在本實施方式中,複數卡合突起224AS,是朝與前述軸方向垂直交叉的方向(水平方向)延伸地配置。
另一方面,複數插入凹部224B,是以在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之中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插入卡合部224A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的方式各別被配置,而構成插入外周面222S的一部分。複數插入凹部224B,是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朝徑方向內側凹陷的形狀。又,形成於上述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間的空間(溝)的兩端部,是與藉由相鄰接的插入凹部224B而被區分的空間(凹陷)各別連通。
又,前述的導引塊223,也對應上述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及複數插入凹部224B,具有複數導引塊凸部223A及複數導引塊凹部223B(第7圖)。即,在插入部222及導引塊223中,從插入卡合部224A橫跨導引塊凸部223A,形成有在軸方向連續的複數凸部,另一方面,從插入凹部224B橫跨導引塊凹部223B,形成有在軸方向連續的複數凹部。
進一步,如第5圖所示,插入部222,是具有空氣導入部225A、複數空氣供給部225B。空氣導入部225A,是與後述的空氣供給機構55連通,導入從空氣供給機構55被供給至輪胎T內(輪胎內部空間)的空氣。複數空氣供給部225B,是與空氣導入部225A連通,從空氣導入部225A呈放射狀延伸。各空氣供給部225B,是與前述輪胎內部空間連通,供給空氣。又,空氣導入部225A及複數空氣供給部225B,是在空氣被充分充填至輪胎內部空間時,也作為為了防止輪胎T的破裂而將過剩的空氣排出的排出部的功能,在這些的周邊中配置有控制前述空氣的排出用的未圖示的控制閥。
下主軸21,是具有圓筒狀的主軸本體210。主軸本體210,是構成圓筒狀的主軸內周面21S(第5圖)。主軸內周面21S,是各別區分成:在前述軸方向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相面對的開口部X(第5圖)、及通過該開口部X可將插入部222收容的內部空間S。又,主軸內周面21S的內徑,是被設定成比插入部222的外徑稍大。
在本實施方式中,主軸本體210,是包含:圓筒狀的下保持凸緣210A、及圓筒狀的下主軸本體部210B,具有上下二分割構造。如第5圖所示,下保持凸緣210A及下主軸本體部210B,是將後述的鎖定塊250從上下方向挾持地配置,藉由未圖示的複數螺栓而彼此連結。下保持凸緣210A,是作為將下輪框61從下方保持的下保持部的功能。下保持凸緣210A的上側部分,是具有比下保持凸緣210A的下側部分更小的外徑。藉由在具有環形狀的下輪框61的中心插通圓筒狀的下保持凸緣210A的上側部分,而由下保持凸緣210A的下側部分(凸緣部分)將下輪框61保持。
主軸定位機構2M,是具有環狀的鎖定塊250(鎖定構件)、及鎖定驅動部25。第8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下主軸21、鎖定塊250及鎖定驅動部25的立體圖。第9圖至第11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鎖定塊250的俯視圖、剖面圖及立體圖。第12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上主軸22、上輪框62及鎖定塊250的立體圖。
鎖定塊250,是位於下保持凸緣210A及下主軸本體部210B之間地配置,具有圓筒狀的塊內周面250S(鎖定用內周面)(第8圖)。塊內周面250S,是沿著前述軸方向與主軸內周面21S(第5圖)連結地配置,與主軸內周面21S一起將內部空間S區分。鎖定塊250,是藉由下主軸21而在軸方向(上下方向)被拘束,且,以對於下主軸21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可相對旋轉的方式,被裝設於下主軸21。且,鎖定塊250,是被插入內部空間S並被鎖定,在前述軸方向拘束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又,鎖定塊250,是在對於輪胎T進行試驗時,空氣被充填至輪胎T內的話,與主軸本體210一體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另一方面,鎖定驅動部25,是在被充填前述空氣之前及前述空氣被放出之後,可將鎖定塊250對於下主軸21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相對旋轉。
鎖定塊250,是具有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及複數鎖定凹部250B(第9圖至第11圖)。
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是在主軸內周面21S中朝前述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是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第10圖)。
複數鎖定凹部250B,是以在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之中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卡合部250A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的方式各別被配置在前述主軸內周面21S,且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朝徑方向外側凹陷的形狀(第9圖)。
又,鎖定卡合部250A的內徑,是設定成比前述的插入凹部224B的外徑更大且比插入卡合部224A的外徑更小,鎖定凹部250B的內徑,是設定成比前述的插入卡合部224A的外徑更大。這些的大小的相互關係,是設定成可承受藉由空氣供給機構55被供給至輪胎內部空間的空氣而在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發生的大的軸方向的力。
第13圖及第14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鎖定驅動部25的立體圖。又,第14圖,是顯示與第13圖相比較,後述的基座天板254C是被取下的狀態。
參照第5圖、第8圖,說明下主軸21的下主軸本體部210B的上端部的構造。在下主軸本體部210B的上端部中,被配置有一對的鎖定塊拘束部210B1。該一對的鎖定塊拘束部210B1,各別是在徑方向具有規定的寬度,且呈圓弧狀延伸的部分。一對的鎖定塊拘束部210B1,是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彼此相面對地配置。如第8圖所示,在一對的鎖定塊拘束部210B1的徑方向內側,形成有與內部空間S連通的環狀的收容空間2R。該收容空間2R,是收容前述的鎖定塊250用的空間。又,一對的鎖定塊拘束部210B1的外周面,是被定義為主軸外周面2W。主軸外周面2W,是構成下主軸2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且一對的鎖定塊拘束部210B1之間,是形成有一對的連通空間2T(連通空間)。該一對的連通空間2T,各別是將主軸外周面2W及收容空間2R沿著徑方向連通的扇形狀的空間。
鎖定驅動部25,是具有滑缸255(驅動源)、及傳達機構25H(第13圖、第14圖)。
滑缸255,是在下主軸21的徑方向外側藉由未圖示的支撐部而被支撐。滑缸255,是為了使發生將鎖定塊250旋轉用的驅動力而使用的油壓缸。
傳達機構25H,是具有以藉由滑缸255的驅動力而將鎖定塊250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的方式,通過連通空間2T將滑缸255的驅動力傳達至鎖定塊250的功能。
傳達機構25H,是具有:旋轉齒輪251、及一對的連結構件252、及旋轉傳達部25K。
旋轉齒輪251,是在連通空間2T的徑方向外側中,以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可旋轉的方式,被嵌入(被支撐在)一對的鎖定塊拘束部210B1的主軸外周面2W。旋轉齒輪251,是被配置於與鎖定塊250同心上的環狀的構件,在該旋轉齒輪251的外周部形成有複數齒輪部251A(第1齒輪齒)(第13圖)。
一對的連結構件252,是各別插通連通空間2T,以使旋轉齒輪251及鎖定塊250可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一體旋轉的方式將旋轉齒輪251及鎖定塊250在徑方向彼此連結。又,連結構件252的數量,不限定於2個,至少一個連結構件252是將鎖定塊250及旋轉齒輪251連結也可以。
旋轉傳達部25K,是被作成可對於旋轉齒輪251的複數齒輪部251A離合,將前述驅動力傳達至旋轉齒輪251,並藉由滑缸255的驅動力而將前述旋轉齒輪251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可旋轉。
旋轉傳達部25K,是具有:齒條253、及齒條基座254、及轉動壓缸256(離合驅動部)。
如第14圖所示,齒條253,是橫長形狀的構件,包含沿著其長度方向(水平的一方向)彼此鄰接地配置,可各別與旋轉齒輪251的複數齒輪部251A卡合的複數齒條齒253A(第2齒輪齒)。
齒條基座254,是將齒條253可滑動移動(往復移動)地收容的構件。齒條基座254,是具有基座本體254A、及壓缸保持部254B、及基座天板254C。基座本體254A,是將齒條253的一側部及底部包圍的結構,可擺動地被支撐在被固定於未圖示的支撐框體的固定台25S(第14圖)。具體而言,在基座本體254A中,形成有基座孔部254S,從固定台25S朝上方突出的齒條基座支點25T,是藉由插通基座孔部254S,而使齒條基座254成為以齒條基座支點25T為中心可水平擺動。
壓缸保持部254B,是被固定於基座本體254A的基端部的L字狀的構件,將滑缸255保持。
基座天板254C,是被作成對於基座本體254A可裝卸,將基座本體254A的上面部覆蓋。
且在基座本體254A的前端側,可旋轉地被支撐有一對的導引滾子257。一對的導引滾子257,是將齒條253的滑動移動導引。且,在齒條253中,齒條導引孔253S是沿著長度方向形成,從基座本體254A朝上方突出的齒條導引銷254A1是從下方被插通該齒條導引孔253S。此結果,齒條導引銷254A1也對於齒條253的滑動移動進行導引。
轉動壓缸256,是油壓缸,可切換複數齒輪部251A及複數齒條齒253A之間的卡合及該卡合的解除,可將齒條253對於旋轉齒輪251沿著與基準旋轉中心軸2S垂直交叉(交叉)的方向離合。在轉動壓缸256的轉動活塞桿256S的前端部配置有銷,該銷,是插通形成於基座本體254A的長孔狀的齒條基座導引孔254A2。
前述的滑缸255,是在複數齒輪部251A及複數齒條齒253A彼此卡合的狀態下,可將齒條253沿著前述一方向往復移動。
第15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昇降單元50的上方立體圖,第16圖,是將第15圖的昇降單元50的一部分擴大的放大立體圖。第17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昇降單元50的下方立體圖,第18圖,是將第17圖的昇降單元50的一部分擴大的放大立體圖。且,第19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昇降單元50的俯視圖,第20圖,是將第19圖的昇降單元50的一部分擴大的擴大俯視圖。
參照第15圖、第16圖,昇降單元50,是具有:昇降托架510、及被導引框架511、及前後一對的傾斜框架512、及基座托板515、及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及前後左右4個偏移調整螺栓517、及空氣供給機構55。且,前述的上主軸22,是進一步具有與上主軸基端部220(第6圖、第15圖)連接的上主軸凸緣227(第16圖)。
昇降托架510、被導引框架511、前後一對的傾斜框架512,是構成將上主軸22昇降的框架。昇降托架510,是具有朝前後及左右方向延伸的矩形的形狀。在昇降托架510的前後方向的中央部中,被配置有板狀的托架中央部510A。被導引框架511,是從昇降托架510的右側的側緣朝上方被立設,具有朝前後及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的形狀。被導引框架511,是藉由上部框架102的一對的導引框架102A而可朝上下移動(昇降)地被支撐。前後一對的傾斜框架512,是將昇降托架510及被導引框架511彼此連接,維持昇降單元50的剛性。
基座托板515,是被載置於昇降托架510的托架中央部510A上的構件,具有圓板狀的部分及圓筒狀的部分(基座托板轂部515S)。基座托板515的中心是與基準旋轉中心軸2S一致。又,如第17圖、第18圖所示,在托架中央部510A中形成有具有比基座托板515的外徑更小的內徑的圓形的開口部,基座托板515的中央部分(基座托板轂部515S)是通過該開口部朝下方延伸地露出。
上主軸凸緣227,是可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一體地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的構件。上主軸凸緣227,是如第16圖所示,被載置在基座托板515上,上主軸凸緣227的中心是與基準旋轉中心軸2S一致。在上主軸凸緣227中,沿著周方向等間隔地開口了4個孔部227A。孔部227A,是將上主軸凸緣227朝上下方向貫通地形成。另一方面,在前述的基座托板515中,各別可插入前述孔部227A的4個基座托板銷515R(第20圖)是朝上方突出地配設。
4個基座托板銷515R各別被插入4個孔部227A的話,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的旋轉是藉由昇降托架510而被阻止。另一方面,上主軸22的上主軸凸緣227是對於基座托板515相對地朝上方移動,4個基座托板銷515R是從4個孔部227A各別被脫離的話,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是成為可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自由旋轉。
4個偏移調整螺栓517,是以將基座托板515的外周面朝向徑方向內側推迫的方式被配設在托架中央部510A。藉由調整各偏移調整螺栓517的鎖緊量,就可調整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的偏移量。
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第16圖),是沿著上主軸22(輪胎T)的旋轉方向隔有間隔地配置,被支撐在被固定於基座托板515上的托架516S。另一方面,前述的上主軸凸緣227,是具有被配設在其外周部的被檢出部229。被檢出部229,是L字狀的金屬板構件,在上主軸凸緣227的外周部附近具有朝上方延伸的部分。上主軸凸緣227是與上主軸22一起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的話,就可以藉由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將被檢出部229檢出,將上主軸凸緣227的旋轉及相位檢出。
空氣供給機構55,是從未圖示的壓縮機延伸,通過上主軸凸緣227及上主軸基端部220的圓筒內部,朝前述的空氣導入部225A供給空氣。即,空氣供給機構55,是在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是透過上輪框62及下輪框61將輪胎T支撐的狀態下,可將空氣充填至藉由上輪框62、輪胎T及下輪框61而被區分的空間也就是輪胎內部空間。
參照第16圖至第18圖,昇降單元50,是進一步具有:昇降檢出感測器518、及感測器托架518A。且,在基座托板515之中與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相鄰接的位置中,基座托板515是形成有部分地被切除的形狀的基座托板缺口部515A。昇降檢出感測器518,是藉由感測器托架518A而被支撐,而被配置於基座托板缺口部515A內。感測器托架518A,是在其前端部將昇降檢出感測器518支撐,其基端部,是被固定於托架中央部510A的下面部。昇降檢出感測器518,是可將上主軸凸緣227的下面部檢出的感測器,將基座托板515對於上主軸凸緣227的相對昇降檢出。又,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感測器托架518A的基端部,是被固定於基座托板515也可以。此情況,基座托板515的偏移位置也藉由4個偏移調整螺栓517而被微調整,昇降檢出感測器518可以將上主軸凸緣227的下面部穩定地檢出。
第21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方塊圖。輪胎試驗機1,是進一步具備:控制部90、及複數輪胎檢出感測器91、及輸入部92、及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旋轉驅動部)、及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插入驅動部)。
複數輪胎檢出感測器91,是各別被配置在藉由輪胎搬運機構3而被搬運的輪胎T的搬運路中,將輪胎T的搬運位置檢出。各輪胎檢出感測器91若檢出輪胎T的話,規定的檢出訊號是被輸入至控制部90。
輸入部92,是對於輪胎T進行規定的試驗時,將各種的指令資訊朝控制部90輸入者,包含藉由作業者而被操作的操作部和顯示器。其中一例,作業者,可以從輸入部92輸入有關於輪胎T的寬度的資訊也就是輪胎寬度資訊。又,輪胎試驗機1是具有將輪胎T的寬度檢出的未圖示的寬度檢出感測器的情況時,該寬度檢出感測器的檢出結果是作為前述輪胎寬度資訊朝控制部90被輸入也可以。
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是朝下主軸21將旋轉驅動力輸入者,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之間的鎖定卡合時及對於輪胎T進行試驗時將下主軸21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的驅動部。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是包含由油壓或是電力驅動的未圖示的馬達和齒輪。
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是通過昇降單元50將上主軸22對於下主軸21相對地昇降的驅動部。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是包含由油壓或是電力驅動的未圖示的馬達和齒輪。在第15圖的上側,顯示構成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的軸承513。給進螺桿是被軸支在軸承513中,與未圖示的電動馬達、減速機及編碼器等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給進螺桿雖是使用滾珠螺桿,但是梯形螺桿的其他的種類的螺桿也可以。且,適宜地使用聯接器等的機械要素零件也可以。進一步,也可以取代電動馬達,而組合使用:由油壓馬達和油壓缸的油壓所產生的驅動力、及編碼器和線性感測器的測量裝置。
控制部90,是由:CPU(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將控制程式記憶的RO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作為CPU的作業領域使用的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等所構成。且,在控制部90中,前述的輪胎檢出感測器91、旋轉相位感測器516、昇降檢出感測器518、輸入部92、輪胎搬運機構3、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空氣供給機構55及鎖定驅動部25等是被電連接或是油壓連接。控制部90,是前述CPU是藉由實行被記憶在ROM的控制程式,而各別發揮輪胎搬運控制部901、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上主軸昇降控制部903、空氣供給控制部904、記憶部905及鎖定驅動控制部906的功能。
輪胎搬運控制部901,是藉由控制在輪胎搬運機構3所具備的前述的驅動部,而藉由搬入輸送帶7、搬運輸送帶8及搬出輸送帶9將輪胎T搬運。且,輪胎搬運控制部901,是藉由控制搬運輸送帶8的昇降動作,將搬運輸送帶8在前述的上方位置及下方位置之間昇降。
在輪胎T進行規定的試驗時,在上主軸22的旋轉被容許的狀態下,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是將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一體地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
上主軸昇降控制部903,是藉由控制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來控制昇降單元50(上主軸22)的昇降動作。
空氣供給控制部904,是藉由控制空氣供給機構55,來實行將空氣充填至輪胎T的內部空間的作業。
記憶部905,是記憶:輪胎搬運控制部901、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上主軸昇降控制部903、空氣供給控制部904及鎖定驅動控制部906所參照的各種的控制參數等。
鎖定驅動控制部906,是對於輪胎T進行試驗時,控制滑缸255及轉動壓缸256,將鎖定塊250旋轉。此結果,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之間的上下方向的鎖定及該鎖定的解除是被切換。
第22圖,是顯示在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中輪胎T是可旋轉地被支撐的過程的側面圖,第23圖,是對應第22圖的剖面圖。且,第24圖、第28圖,是與第23圖同樣,顯示在輪胎試驗機1中輪胎T是可旋轉地被支撐的過程的剖面圖。且,第25圖至第27圖,是顯示在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中鎖定塊250是被旋轉的過程的剖面圖。
對於輪胎T進行試驗時,如第22圖所示,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是預先各別被保持在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成為上主軸22對於下主軸21朝上方被移動的狀態。此時,在上主軸22的上主軸凸緣227中,在被檢出部229是藉由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而被檢出的狀態下,藉由使基座托板515的4個基座托板銷515R各別被插入4個孔部227A,而使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的旋轉是在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的特定的旋轉位置被阻止。
另一方面,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是對應上主軸22被配置於上述的特定的旋轉位置,預先調整下主軸21的旋轉位置,使可插入至從前述軸方向觀看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與鎖定塊250的複數鎖定凹部250B各別一致且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凹部224B是與鎖定塊250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各別一致的狀態。
接著,輪胎T是被載置在搬入輸送帶7的上游側端部的話,藉由輪胎搬運控制部901控制搬入輸送帶7及搬運輸送帶8的周轉而使輪胎T被搬入至輪胎試驗位置P。此時,輪胎T的輪胎旋轉中心軸CL若與主軸2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一致的話,就停止搬運輸送帶8的周轉。其後,輪胎搬運控制部901將搬運輸送帶8下降的話,輪胎T就會從搬運輸送帶8被傳遞至下主軸21。輪胎T,就被載置在被保持在下主軸21的下輪框61上(第22圖、第23圖)。
接著,上主軸昇降控制部903,是藉由將昇降單元50下降,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插入至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的特定位置(第24圖),並使被保持在上保持凸緣221的上輪框62及被保持在下保持凸緣210A的下輪框61之間的間隔成為對應輪胎T的寬度被設定的規定的間隔。
又,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5圖及第10圖所示,上主軸卡合部224的插入卡合部224A的卡合突起224AS的段數,是具有比鎖定塊250的鎖定卡合部250A的鎖定用突起250AS更大的段數,最大可對應16段的輪胎T的寬度。又,在第24圖中,設定上主軸22的位置使上述的16段之中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之間的間隔成為最大。
且在如第24圖所示的狀態下,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在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的徑方向各別相面對於複數鎖定凹部250B。
接著,鎖定驅動控制部906是藉由將鎖定塊250從前述特定位置旋轉至規定的卡合位置,使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成為在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的徑方向與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相面對(嵌合),將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鎖定(主軸鎖定)。具體而言,鎖定驅動控制部906是將轉動壓缸256(第13圖)控制,將齒條基座254繞齒條基座支點25T周圍轉動(朝齒條253側推入)。此結果,如第25圖所示的狀態至第26圖所示的狀態,被支撐在齒條基座254的齒條253的齒條齒253A(第13圖),是與旋轉齒輪251的齒輪部251A卡合。接著,鎖定驅動控制部906是將滑缸255控制,將滑動缸桿255A伸長。此結果,齒條253的齒條齒253A,是朝第27圖的箭頭D271方向移動,旋轉齒輪251是朝第13圖的箭頭DR方向、第27圖的箭頭D272方向旋轉。此時,鎖定塊250,是從第26圖所示的狀態至第27圖所示的狀態對於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旋轉,朝卡合位置移動。在本實施方式中,旋轉齒輪251的旋轉是透過一對的連結構件252朝鎖定塊250被傳達,鎖定塊250是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旋轉30度。此結果,鎖定塊250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的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是將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收容在軸方向彼此相鄰接的鎖定用突起250AS之間的空間,與複數卡合突起224AS各別卡合。藉由此卡合,就成為可將上主軸22的上保持凸緣221及下主軸21的下保持凸緣210A相對地定位在前述軸方向,使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之間的間隔被固定。又,如此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之間的間隔被固定的話,鎖定驅動控制部906是將轉動壓缸256控制,將齒條基座254繞齒條基座支點25T周圍朝上述相反方向轉動,將齒條253的齒條齒253A從旋轉齒輪251的齒輪部251A分離。此結果,對於輪胎T開始試驗時,可防止鎖定驅動部25的一部分是與旋轉的下主軸21干涉。
在如上述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之間的間隔是成為對應試驗的對象的輪胎T的寬度被設定的狀態下,如第24圖所示,在輪胎T的上面部及形成於上輪框62的外周部的上輪框凸緣62F(第4圖參照)之間是形成有些微的間隙K。
接著,空氣供給控制部904是控制空氣供給機構55,實施空氣的充填作業(輪胎膨脹)。具體而言,空氣供給控制部904,是在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是透過上輪框62及下輪框61將輪胎T支撐的狀態下,通過空氣供給機構55將空氣充填至藉由上輪框62、輪胎T及下輪框61而被區分的空間也就是輪胎內部空間。此結果,如第28圖所示,輪胎T是膨出,被埋入前述的間隙K(第24圖)。此時,輪胎T的上胎圈部及下胎圈部,是藉由前述空氣而各別密合在上輪框62及下輪框61。此結果,下主軸21、上主軸22、鎖定塊250、下輪框61、上輪框62及輪胎T,是成為可一體地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又,輪胎內部空間的壓力是藉由未圖示的壓力計而被檢出,直到成為規定的設定空氣壓為止進行充填作業。
接著,上主軸昇降控制部903是將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控制,只有將昇降單元50下降了第28圖的下降量H(其中一例25mm)。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因為是藉由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之間的卡合而被阻止,所以如上述昇降單元50下降的話,在第16圖中,上主軸凸緣227是對於基座托板515相對地上昇(浮起)。此時,上主軸凸緣227的下面部會從昇降檢出感測器518朝上方分離,依據昇降檢出感測器518的輸出訊號變化,就可檢出昇降單元50只有下降了下降量H。此結果,上主軸凸緣227的4個孔部227A,是從基座托板515的4個基座托板銷515R脫離,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是成為可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自由旋轉。又,昇降檢出感測器518,是除了下降位置以外,也可檢出上昇位置地被配置一對較佳。即使將下降位置檢出的感測器是成為斷開(OFF)的情況,也假定4個孔部227A未從基座托板515的4個基座托板銷515R脫離的情況等,而採用這種結構較佳。此情況,在從基座托板銷515R被卡合在孔部227A的狀態下可抑止下主軸21被旋轉,裝置的一部分破損。
在第28圖所示的狀態下,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將下主軸21旋轉的話,被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挾持的輪胎T,是與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一體地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且,如前述藉由將旋轉滾筒4朝輪胎T推壓,就可以實行輪胎T的試驗。又,此時,藉由被充填於前述輪胎內部空間的空氣,而透過上輪框62及下輪框61將大的軸方向的力被賦予在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此結果,在藉由在複數卡合突起224AS及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之間被賦予的接觸面壓而使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的相對旋轉被抑止的狀態下,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是成為可一體地旋轉。又,對於輪胎T進行試驗時,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的檢出訊號是被忽視。
對於輪胎T結束試驗之後,是由與上述相反的步驟,使輪胎T再度被載置在搬運輸送帶8。且,印記單元60是對於藉由搬運輸送帶8及搬出輸送帶9而被搬出的輪胎T,賦予規定的印記。此結果,對於輪胎T結束試驗。
又,如前述被檢出部229的前端部是具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狀(第16圖)。因此,即使在上主軸凸緣227是對於基座托板515浮起的狀態下,也可以由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將被檢出部229檢出。藉由此結構,而如上述對於輪胎T結束試驗之後,再度將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配置於特定的旋轉位置時,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可以將被檢出部229檢出。因此,在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檢出了被檢出部229的狀態下,上主軸昇降控制部903是將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控制,將昇降單元50只有上昇前述下降量H的話,基座托板515的4個基座托板銷515R是嵌合在上主軸凸緣227的4個孔部227A,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的旋轉是再度被阻止。在此狀態下,鎖定驅動控制部906是再度將轉動壓缸256控制將齒條基座254繞齒條基座支點25T周圍轉動使齒條253的齒條齒253A從旋轉齒輪251的齒輪部251A卡合之後,將滑缸255控制將滑動缸桿255A收縮使鎖定塊250朝上述相反方向旋轉30度,成為可將上主軸22對於下主軸21上昇將上主軸22從內部空間S拔出。
如以上在本實施方式中,從前述軸方向觀看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與鎖定塊250的複數鎖定凹部250B各別一致且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凹部224B是與鎖定塊250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各別一致的狀態(可插入狀態),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在前述旋轉方向各別相面對於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的特定位置為止下主軸21是可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沿著前述軸方向收容在內部空間S,進一步,鎖定塊250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的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是在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用突起250AS之間的空間將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收容複數卡合突起224AS及各別卡合的卡合位置為止藉由使鎖定塊250旋轉,就可將上主軸22的上保持凸緣221及下主軸21的下保持凸緣210A相對地在前述軸方向定位。且,這種結構的話,可各別設定:對於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及複數插入凹部224B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及複數鎖定凹部250B的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的徑方向及圓周方向的尺寸。且,鎖定驅動部25,是可將鎖定塊250在前述特定位置及前述卡合位置之間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
依據這種結構的話,在插入部222的插入卡合部224A中複數卡合突起224AS是在軸方向鄰接配置,另一方面,在鎖定塊250的鎖定卡合部250A中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因為是在軸方向鄰接配置,所以藉由將彼此的突起的卡合位置在軸方向相異,就成為可對應輪胎T的寬度容易地變更上輪框62及下輪框61之間的間隔。且,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插入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之後藉由將鎖定塊250對於下主軸21相對地旋轉,就可以容易地固定上主軸22的上保持凸緣221及下主軸21的下保持凸緣210A之間的間隔。且,空氣供給機構55是將空氣充填至輪胎T的內部空間的話,可以藉由環狀的鎖定塊250橫跨圓周方向整體均等地擋住藉由該空氣而被賦予在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的軸力。因此,鎖定塊250不易因為前述軸力而對於基準旋轉中心軸2S倒下。因此可抑止,在輪胎試驗機1中每當輪胎T空氣被充填時因為鎖定塊250的一部分及上主軸22或是下主軸21之間的強力的接觸而使其中任一的構件磨耗、損傷。此結果,成為可對應輪胎T的寬度長期且穩定地調整上輪框62及下輪框61之間的間隔。
且依據本實施方式,傳達機構25H是將被配置於下主軸21的外側的滑缸255的驅動力朝鎖定塊250傳達,使可以將鎖定塊250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因此,不必要將驅動源配置在上主軸22或是下主軸21的內部,可抑止為了前述驅動源的配置而使主軸22或是下主軸21的尺寸變大。進一步,傳達機構25H因為是通過形成於下主軸21的連通空間2T沿著徑方向將前述驅動力傳達,所以與沿著軸方向將前述驅動力傳達的情況相比較,可以將前述驅動力的傳達路徑縮短。
且依據本實施方式,旋轉傳達部25K是只有將滑缸255的驅動力傳達至在鎖定塊250的徑方向外側被支撐於主軸外周面2W的旋轉齒輪251的齒輪部251A,連結構件252可以將旋轉齒輪251及鎖定塊250一體地旋轉。因此,不必要在被配置於收容空間2R的鎖定塊250設置齒輪齒,可以抑止鎖定塊250的構造成為複雜。且,因為旋轉齒輪251是在全周具有齒輪齒,所以無關下主軸21的旋轉相位(旋轉位置),可以從下主軸21的外側將下主軸12的內部的鎖定塊250旋轉。旋轉傳達部25K,因為是對於旋轉齒輪251的齒輪部251A可離合,所以將鎖定塊250旋轉至規定的位置的話,藉由將旋轉傳達部25K從旋轉齒輪251退避,就可防止旋轉傳達部25K妨害各主軸的旋轉。又,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取代齒條253,而採用與旋轉齒輪251同樣的旋轉齒輪,並使其從下主軸21的外側可對於旋轉齒輪251離合地卡合的態樣。
進一步,依據本實施方式,轉動壓缸256是藉由將齒條253對於旋轉齒輪251離合,而可以切換驅動力對於旋轉齒輪251的傳達及該傳達的遮斷。且,因為藉由滑缸255將齒條253沿著一方向往復移動,就可使鎖定塊250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朝正反方向旋轉,可以藉由前述往復移動而切換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的鎖定及該鎖定的解除。即,可以將被配置於主軸的外側的滑缸255的直線的動力轉換成主軸內的鎖定塊250的旋轉,將鎖定塊250的旋轉穩定控制。
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從前述軸方向觀看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與鎖定塊250的前述複數鎖定凹部250B各別一致且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凹部224B是與鎖定塊250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各別一致的狀態下,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是可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相對地插入至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的特定位置,並使被保持在上保持凸緣221的上輪框62及被保持在下保持凸緣210A的下輪框61之間的間隔是成為對應輪胎T的寬度被設定的規定的間隔。且,鎖定驅動控制部906,是在插入部222被配置於前述特定位置的狀態下,可將鎖定塊250對於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相對旋轉,並使複數上主軸卡合部224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及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的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彼此卡合。
依據這種結構的話,不需要作業者施力,只由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及鎖定驅動部25的驅動力,將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朝軸方向相對移動之後藉由將鎖定塊250旋轉就成為可將兩主軸鎖定,可以對應輪胎T的寬度適切地設定上輪框62及下輪框61之間的間隔。
且在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具備:可檢出上主軸22的特定部分(被檢出部229)已到達了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中預先被設定的特定的旋轉位置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旋轉檢出部);及旋轉相位感測器516若檢出了前述特定部分已到達了前述特定的旋轉位置的話,可阻止上主軸22的旋轉用的孔部227A及基座托板銷515R(旋轉阻止部)。且,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上主軸22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可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相對地插入至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的特定位置。進一步,鎖定驅動控制部906,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上主軸22的旋轉被阻止且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是被插入至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的特定位置的狀態下,可將鎖定塊250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並使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及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的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彼此卡合。
依據這種結構的話,在上主軸22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因為將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朝軸方向相對移動之後藉由將鎖定塊250旋轉就可將兩主軸鎖定,所以可以防止鎖定時的上主軸22及鎖定塊250的彼此的連動旋轉。
進一步,在本實施方式中,具備單一的鎖定塊250,其具有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的環形狀,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及複數鎖定凹部250B,是各別被形成在前述單一的鎖定塊250的塊內周面250S。
依據這種結構的話,與鎖定塊250是由複數構件所構成的情況相比較,成為可防止空氣充填時鎖定塊250倒下,可提高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的位置精度。
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於上主軸卡合部224的插入卡合部224A的卡合突起224AS及形成於鎖定塊250的鎖定卡合部250A的鎖定用突起250AS皆是朝與基準旋轉中心軸2S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因此,空氣是被充填至輪胎內部空間時,成為可由鎖定用突起250AS及卡合突起224AS穩定地承受朝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被賦予的軸力。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這些的形態,如以下的變形實施方式是可能的。
(1)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形成於上主軸卡合部224的插入卡合部224A的卡合突起224AS及形成於鎖定塊250的鎖定卡合部250A的鎖定用突起250AS皆是朝與基準旋轉中心軸2S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態樣(通常為鋸齒),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第29圖,是本發明的第1變形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上輪框62是被支撐在上主軸22的狀態的側面圖。第30圖及第31圖,是本變形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鎖定塊250M的俯視圖及側剖面圖。
在本變形實施方式中,上主軸卡合部224M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MA的複數卡合突起,是具有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的螺旋形狀,且隨著朝前述旋轉方向(第29圖的箭頭方向)前進而朝前述軸方向的一方向(上方向)傾斜。另一方面,下主軸21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MA的複數鎖定用突起,是具有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的螺旋形狀,其是以隨著朝前述旋轉方向前進而朝前述一方向傾斜,且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可與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卡合。換言之,上述的複數卡合突起及複數鎖定用突起,是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由規定的導線形成的螺紋的一部分(鋸齒)所構成。
其中一例,前述導線是2分之1間距,複數插入凹部224MB及複數鎖定凹部250MB是各別在周方向各被配置6處的情況,在複數插入卡合部224MA及複數鎖定卡合部250MA卡合的狀態下,將下主軸21旋轉180度的話,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之間的間隔(輪框寬度)可以變更4分之1的間距。另一方面,導線是1間距,複數插入凹部224MB及複數鎖定凹部250MB是各別在周方向各被配置8處的情況,在複數插入卡合部224MA及複數鎖定卡合部250MA卡合的狀態下,將下主軸21旋轉90度的話,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之間的間隔(輪框寬度)可以變更4分之1的間距。
如此在本變形實施方式中,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之間的間隔,因為不是只有對應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的軸方向的相對位置,也可以對應彼此的圓周方向的相對位置(旋轉位置),進行調整,所以可設定細的輪框寬度。又,在上述的螺栓構造中,複數插入卡合部224MA及複數鎖定卡合部250MA也可以各別沿著一個連續的假想螺旋形狀地配置,也可以沿著軸方向沿著彼此隔有間隔地配置的複數假想螺旋形狀地配置。
(2)且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如第5圖所示,在鎖定塊250的上方及下方中,被配置有使下主軸21的主軸內周面21S及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彼此精密地嵌合的第1支撐部21P及第2支撐部21Q。依據這種結構的話,第1支撐部21P及第2支撐部21Q之間的軸方向的間隔因為大,所以橫方向的荷重施加在上主軸22上時可以減小對於上主軸22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的傾斜(倒下)。又,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下主軸21的主軸內周面21S及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是彼此精密地嵌合的第1支撐部21P及第2支撐部21Q,是被設於如第5圖所示的位置以外處也可以。
(3)上述的實施方式所示的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也可以在圓周方向各別被配置在複數處。例如,對於輪胎試驗,雖說明了在輪胎T的紋路部且最硬的相位施加印記的情況。本實施方式中的印記單元60,是對應輪胎試驗位置P上的試驗結果,對於被載置在搬出輸送帶9上的輪胎T施加規定的印記。但是,對於在輪胎T被施加印記的相位,是限定於1個相位(相位固定)。因此,輪胎T被載置在搬出輸送帶9上時,有必要預先被相位配合在前述1個相位(對位接合)。且,如此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是各別被配置在圓周方向的複數處的情況,上主軸凸緣227因為可以旋轉停止在配置有複數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的位置之中最接近現在的上主軸凸緣227的相位,所以進行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之間的卡合的解除時,可以抑制下主軸21的旋轉量,進而可以縮短主軸2的旋轉週期。
(4)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在上主軸22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藉由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將下主軸21旋轉,以進行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之間的卡合及該卡合的解除的態樣,但是藉由在下主軸21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將上主軸22旋轉,進行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之間的卡合及該卡合的解除也可以。且,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插入至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用的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之間的相對的插入動作,不限定於上主軸22的昇降,下主軸21是對於上主軸22昇降的態樣也可以。
(5)且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上主軸22是具有插入部222,下主軸21是具有圓筒狀的內部空間S的態樣,但是將第5圖的上下反轉的構造,即,上主軸22是具有圓筒狀的內部空間S,下主軸21是具有插入部222的態樣也可以。又,如上述的實施方式,在下主軸21形成有圓筒狀的內部空間S,在上主軸22形成有圓柱狀的插入部222的情況,下主軸21的上下方向的長度會縮短。因此,成為可降低在與下主軸21之間進行下輪框61的交接的搬運輸送帶8的高度,輪胎搬運機構3的搬運路的高度也可同樣地設定較低。
(6)且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在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是在藉由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而被檢出的特定的旋轉位置被拘束的狀態下,進行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之間的卡合的態樣,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在上主軸22被配置於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的任意的旋轉位置的狀態下,其旋轉被阻止,進行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之間的卡合也可以。即,本發明的旋轉檢出部,可取代前述的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而採用被配置於上主軸22的旋轉軸的未圖示的編碼器,由其將上主軸22的特定部分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的旋轉位置檢出。且,上主軸22的旋轉被停止的話,與上主軸22機械性地接觸的制動機構等是作為本發明的旋轉阻止部來阻止上主軸22的旋轉。且,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上主軸22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對應前述編碼器的檢出結果將下主軸21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並使從前述軸方向觀看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與下主軸21的複數鎖定凹部250B各別一致且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凹部224B是與下主軸21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各別一致。
依據這種結構的話,不需要將上主軸22停止在特定的旋轉位置,當調整輪框寬度時可以容易地進行鎖定塊250及上主軸22的上主軸卡合部224之間的旋轉方向中的位置對合。
進一步,在本變形實施方式中,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是可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相對地插入至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的特定位置,而成為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上主軸22的旋轉被阻止,且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與前述複數鎖定凹部250B各別一致且前述複數插入凹部224B是與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各別一致的狀態。且,鎖定驅動控制部906,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上主軸22的旋轉被阻止且插入部222是被插入至內部空間S的前述特定位置的狀態下,可將鎖定塊250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並使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及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的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彼此卡合。
依據這種結構的話,不需要將上主軸22停止在特定的旋轉位置,就可容易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插入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將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彼此卡合。因此,因為將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在軸方向相對移動之後藉由將鎖定塊250旋轉就可將兩主軸鎖定,所以可以防止鎖定時的上主軸22及鎖定塊250彼此的連動旋轉。又,在本變形實施方式中,因為插入部222也插入內部空間S,所以下主軸21是對於上主軸22被昇降也可以。即,在本發明中,從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選擇「一方的主軸」、「另一方的主軸」,即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反設定也可以。
(7)且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在對於輪胎T進行試驗時昇降單元50將上主軸22可旋轉地支撐的態樣,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之間進行卡合(鎖定)之後,昇降單元50是從上主軸22被切離,在上主軸22被支撐於下主軸21的狀態下使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一體地旋轉的態樣也可以。此情況,在昇降單元50所具備的空氣供給機構55等是通過下主軸21的周邊或是內部與輪胎T的內部連通地配置較佳。
(8)且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在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中,插入卡合部224A及鎖定卡合部250A是各被配置6個的態樣,但是這些的數量不限定於6個,具備可彼此卡合的數量的插入卡合部224A及鎖定卡合部250A也可以。
本發明所提供的輪胎試驗機,是在規定的輪胎試驗位置中將輪胎的旋轉中心軸是成為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勢也就是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並對於前述輪胎進行規定的試驗。該輪胎試驗機,是具備:下主軸、及上主軸、及空氣供給機構、及主軸定位機構。下主軸,是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之中位於下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下胎圈部的下輪框保持的下保持部,以使前述輪胎可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的方式透過前述下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前述上主軸,是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之中位於上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上胎圈部的上輪框保持的上保持部,以使前述輪胎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的方式透過前述上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前述空氣供給機構,是在前述上主軸及前述下主軸是透過前述上輪框及前述下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的狀態下,可將空氣充填至藉由前述上輪框、前述輪胎及前述下輪框而被區分的空間也就是輪胎內部空間。前述主軸定位機構,是將前述上主軸及前述下主軸在前述旋轉中心軸的軸方向相對地定位,並使被保持在前述上保持部的前述上輪框及被保持在前述下保持部的前述下輪框之間的間隔是成為對應前述輪胎的寬度預先被設定的規定的間隔。前述下主軸及前述上主軸之中的一方的主軸,是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圓柱狀的插入部,其是沿著前述軸方向被插入前述下主軸及前述上主軸之中的與前述一方的主軸不同的另一方的主軸,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具有的圓筒狀的主軸內周面,其是各別區分:在前述軸方向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面對的開口部、及可通過該開口部將前述插入部收容的內部空間。前述插入部,是具有:構成該插入部的外周面的圓筒狀的插入外周面、及複數插入卡合部、及複數插入凹部。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朝前述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輪胎的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而構成前述插入外周面的一部分。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數卡合突起。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各別被配置成在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之中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插入卡合部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構成前述插入外周面的一部分。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朝徑方向內側凹陷的形狀。前述主軸定位機構,是具有鎖定構件、及鎖定驅動部。前述鎖定構件,是包含沿著前述軸方向與前述主軸內周面連結地配置並與前述主軸內周面一起將前述內部空間區分的鎖定用內周面,以藉由前述另一方的主軸而在前述軸方向被拘束且對於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可相對旋轉的方式被裝設於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環狀構件。前述鎖定構件,是可將被插入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在前述軸方向被鎖定。前述鎖定驅動部,是可將前述鎖定構件對於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相對旋轉。前述鎖定構件,是具有複數鎖定卡合部、及複數鎖定凹部。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是在前述鎖定用內周面朝前述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是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數鎖定用突起。前述複數鎖定凹部,是以在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之中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卡合部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的方式各別被配置在前述鎖定用內周面,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朝徑方向外側凹陷的形狀。在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與前述鎖定構件的前述複數鎖定凹部各別一致且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與前述鎖定構件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各別一致的狀態下的可插入狀態下,直到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在前述旋轉方向各別相面對於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特定位置為止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沿著前述軸方向收容於前述內部空間,進一步,前述鎖定構件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是在前述軸方向在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用突起之間的空間在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軸方向將彼此之間相鄰接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收容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及各別卡合的卡合位置為止藉由前述鎖定構件旋轉,以將前述上主軸的前述上保持部及前述下主軸的前述下保持部在前述軸方向可相對地定位的方式,各別設定對於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及前述複數插入凹部的,以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及前述複數鎖定凹部的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徑方向及圓周方向中的尺寸。前述鎖定驅動部,是可將前述鎖定構件在前述特定位置及前述卡合位置之間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
依據本結構的話,一方的主軸的插入部被插入另一方的主軸的內部空間之後,藉由鎖定驅動部將鎖定構件對於另一方的主軸相對地旋轉而可以將上主軸的上保持部及下主軸的下保持部之間的間隔固定。且,空氣供給機構是將空氣充填至輪胎內部空間的話,環狀的鎖定構件可以橫跨圓周方向整體均等地擋住藉由該空氣而被賦予在上主軸及下主軸的軸力。因此,鎖定構件即使承受到前述軸力也不易對於前述旋轉中心軸倒下,可抑止在輪胎試驗機中每當輪胎空氣被充填時會因為鎖定構件的一部分及各主軸之間的強力的接觸而使其中任一的構件損傷。此結果,成為可對應輪胎的寬度長期且穩定調整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間隔。
在上述的結構中,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具有構成該另一方的主軸的外周面的圓筒狀的主軸外周面,在該另一方的主軸,各別形成:與前述內部空間連通並收容前述鎖定構件的環狀的收容空間、及將前述收容空間及前述主軸外周面在前述徑方向連通的連通空間,前述鎖定驅動部,是包含:驅動源,是被配置於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徑方向外側,可發生驅動力;及傳達機構,是以藉由該驅動源的驅動力而將前述鎖定構件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的方式可通過前述連通空間將前述驅動源的驅動力朝前述鎖定構件傳達較佳。
依據本結構的話,傳達機構可以將被配置於另一方的主軸的外側的驅動源的驅動力朝另一方的主軸內的鎖定構件傳達,將鎖定構件繞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因此,不必要將驅動源配置在上主軸或是下主軸的內部,可抑止為了前述驅動源的配置而使上主軸或是下主軸的尺寸變大。進一步,因為傳達機構是通過形成於另一方的主軸的連通空間沿著徑方向將前述驅動力傳達,所以與從主軸的上方或是下方沿著軸方向將前述驅動力傳達至鎖定構件的情況相比較,可以將前述驅動力的傳達路徑縮短。
在上述的結構中,前述傳達機構,是具有:環狀的旋轉齒輪,是以在前述連通空間的前述徑方向外側被配置於與前述鎖定構件同心上且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的方式被支撐於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主軸外周面,且在該旋轉齒輪的外周部形成有複數第1齒輪齒;及至少一個連結構件,是插通前述連通空間,以使前述旋轉齒輪及前述鎖定構件可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一體旋轉的方式將前述旋轉齒輪及前述鎖定構件在前述徑方向彼此連結;及旋轉傳達部,是成為可對於前述旋轉齒輪的前述複數第1齒輪齒離合,以可藉由前述驅動源的驅動力而將前述旋轉齒輪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的方式,將前述驅動力傳達至前述旋轉齒輪較佳。
依據本結構的話,只要由旋轉傳達部將驅動源的驅動力傳達至旋轉齒輪的複數第1齒輪齒,就可以將連結構件與旋轉齒輪及鎖定構件一體地旋轉。因此,不必要在被配置於收容空間的鎖定構件設置齒輪齒,可以抑止鎖定構件的構造成為複雜。且,旋轉傳達部,因為是被作成可對於旋轉齒輪的複數第1齒輪齒離合,所以將鎖定構件旋轉至規定的位置的話,藉由將旋轉傳達部從旋轉齒輪退避,就可防止旋轉傳達部妨害各主軸的旋轉。
在上述的結構中,前述旋轉傳達部,是具有:齒條,包含沿著水平的一方向鄰接配置且可與前述旋轉齒輪的前述複數第1齒輪齒各別卡合的複數第2齒輪齒;及離合驅動部,是以可將前述複數第1齒輪齒及前述複數第2齒輪齒之間的卡合及該卡合的解除切換的方式,可將前述齒條對於前述旋轉齒輪沿著與前述旋轉中心軸垂直交叉的方向離合;前述驅動源,是在前述第1齒輪及前述第2齒輪彼此卡合的狀態下,將前述齒條沿著前述一方向可往復移動較佳。
依據本結構的話,驅動源是藉由將齒條沿著一方向往復移動,而可以以旋轉中心軸為中心將鎖定構件朝正反方向旋轉。且,離合驅動部是藉由將齒條對於旋轉齒輪離合,可以切換驅動力對於鎖定構件的傳達及該傳達的遮斷。因此,可以將被配置於主軸的外側的驅動源的直線的動力轉換成主軸內的鎖定構件的旋轉,將鎖定構件的旋轉穩定控制。
在上述的結構中,進一步具備插入驅動部,其是在前述可插入狀態下,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對地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特定位置,並使被保持在前述上保持部的前述上輪框及被保持在前述下保持部的前述下輪框之間的間隔是成為對應前述輪胎的寬度被設定的規定的間隔,前述鎖定驅動部,是在前述插入部是被配置於前述特定位置的狀態下,將前述鎖定構件對於前述一方的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相對旋轉,並使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及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彼此卡合較佳。
依據本結構的話,不需要作業者施力,只要藉由插入驅動部及鎖定驅動部的驅動力,且將上主軸及下主軸朝軸方向相對移動之後藉由將鎖定構件旋轉,就可將兩主軸鎖定,就可以對應輪胎的寬度適切地設定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間隔。
在上述的結構中,進一步具備:旋轉檢出部,是可檢出前述一方的主軸的特定部分已到達了在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中預先被設定的特定的旋轉位置;及旋轉阻止部,是前述旋轉檢出部若檢出前述特定部分已到達了前述特定的旋轉位置的話,可阻止前述一方的主軸的旋轉;前述插入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一方的主軸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對地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特定位置;前述鎖定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一方的主軸的旋轉被阻止且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是被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特定位置的狀態下,可將前述鎖定構件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並使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及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彼此卡合較佳。
依據本結構的話,在阻止了一方的主軸的旋轉的狀態下,因為將上主軸及下主軸在軸方向相對移動之後藉由將鎖定構件旋轉就成為可將兩主軸鎖定,所以可以防止鎖定時的一方的主軸及鎖定構件的彼此的連動旋轉。
在上述的結構中,進一步具備:旋轉檢出部,是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特定部分的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的旋轉位置檢出;及將前述另一方面主軸的旋轉可阻止的旋轉阻止部;及旋轉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可對應前述旋轉檢出部的檢出結果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並使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凹部各別一致且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各別一致較佳。
依據本結構的話,不需要將一方的主軸停止在特定的旋轉位置,可以對應旋轉檢出部的檢出結果容易地進行旋轉驅動部在一方的主軸的複數插入卡合部及鎖定構件的複數鎖定卡合部之間的旋轉方向中的位置對合。
在上述的結構中,前述插入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被阻止且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與前述複數鎖定凹部各別一致且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與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各別一致的狀態下,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對地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特定位置,前述鎖定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被阻止且前述插入部被插入至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特定位置為止的狀態下,可將前述鎖定構件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並使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及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彼此卡合較佳。
依據本結構的話,在阻止了一方的主軸的旋轉的狀態下,因為將上主軸及下主軸在軸方向相對移動之後藉由將鎖定構件旋轉就成為可將兩主軸鎖定,所以可以防止鎖定時的一方的主軸及鎖定構件的彼此的連動旋轉。
在上述的結構中,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是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螺旋形狀,且隨著朝前述旋轉方向前進而朝前述軸方向的一方向傾斜,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是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螺旋形狀,且隨著朝前述旋轉方向前進而朝前述一方向傾斜,可沿著前述旋轉方向與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卡合較佳。
依據本結構的話,因為不是只有對應插入卡合部及鎖定卡合部的軸方向的相對位置,也可以對應彼此的圓周方向的相對位置(旋轉位置),來調整下保持部及上保持部之間的間隔,所以成為可更詳細設定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間隔。
依據本發明的話,可提供一種輪胎試驗機,可對應輪胎的寬度長期且穩定地調整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間隔。
1:輪胎試驗機
1S:本體框架
2:上主軸
2M:主軸定位機構
2R:收容空間
2S:基準旋轉中心軸
2T:連通空間
2W:主軸外周面
3:輪胎搬運機構
4:旋轉滾筒
4A:模擬路面
4L:負荷感知器
7:搬入輸送帶
7S:搬入框架
8:搬運輸送帶
9:搬出輸送帶
9S:搬出框架
21:下主軸
21P:第1支撐部
21Q:第2支撐部
21S:主軸內周面
22:上主軸
25:鎖定驅動部
25H:傳達機構
25K:旋轉傳達部
25S:固定台
25T:齒條基座支點
50:昇降單元
55:空氣供給機構
60:印記單元
61:下輪框
62:上輪框
62F:上輪框凸緣
90:控制部
91:輪胎檢出感測器
92:輸入部
93:下主軸旋轉驅動部
94:上主軸昇降驅動部
100:下框架
101:基座框架
102:上部框架
102A:導引框架
210:主軸本體
210A:下保持凸緣
210B:下主軸本體部
210B1:鎖定塊拘束部
220:上主軸基端部
221:上保持凸緣
222:插入部
222S:插入外周面
223:導引塊
223A:導引塊凸部
223B:導引塊凹部
224:上主軸卡合部
224A:插入卡合部
224AS:卡合突起
224B:插入凹部
224M:上主軸卡合部
224MA:插入卡合部
224MB:插入凹部
225A:空氣導入部
225B:空氣供給部
227:上主軸凸緣
227A:孔部
229:被檢出部
250:鎖定塊
250A:鎖定卡合部
250AS:鎖定用突起
250B:鎖定凹部
250M:鎖定塊
250MA:鎖定卡合部
250MB:鎖定凹部
250S:塊內周面
251:旋轉齒輪
251A:齒輪部
252:連結構件
253:齒條
253A:齒條齒
253S:齒條導引孔
254:齒條基座
254A:基座本體
254A1:齒條導引銷
254A2:齒條基座導引孔
254B:壓缸保持部
254C:基座天板
254S:基座孔部
255:滑缸
255A:滑動缸桿
256:轉動壓缸
256S:轉動活塞桿
257:導引滾子
510:昇降托架
510A:托架中央部
511:被導引框架
512:傾斜框架
513:軸承
515:基座托板
515S:基座托板轂部
515A:基座托板缺口部
515R:基座托板銷
516:旋轉相位感測器
516S:托架
517:偏移調整螺栓
518:昇降檢出感測器
518A:感測器托架
901:輪胎搬運控制部
902:下主軸旋轉控制部
903:上主軸昇降控制部
904:空氣供給控制部
905:記憶部
906:鎖定驅動控制部
[第1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俯視圖。
[第2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後視圖。
[第3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側面圖。
[第4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下輪框及上輪框是各別被支撐在下主軸及上主軸的狀態的立體圖。
[第5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下輪框及上輪框是各別被支撐在下主軸及上主軸的狀態的側剖面圖。
[第6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上輪框是被支撐在上主軸的狀態的側面圖。
[第7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上主軸的導引塊的底面圖。
[第8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下主軸、鎖定塊及鎖定驅動部的立體圖。
[第9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鎖定塊的俯視圖。
[第10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鎖定塊的剖面圖。
[第11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鎖定塊的立體圖。
[第12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上主軸、上輪框及鎖定塊的立體圖。
[第13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鎖定驅動部的立體圖。
[第14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鎖定驅動部的立體圖。
[第15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昇降單元的上方立體圖。
[第16圖]將第15圖的昇降單元的一部分擴大的放大立體圖。
[第17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昇降單元的下方立體圖。
[第18圖]將第17圖的昇降單元的一部分擴大的放大立體圖。
[第19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昇降單元的俯視圖。
[第20圖]將第19圖的昇降單元的一部分擴大的擴大俯視圖。
[第21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方塊圖。
[第22圖]顯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中輪胎是可旋轉地被支撐的過程的側面圖。
[第23圖]顯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中輪胎是可旋轉地被支撐的過程,對應第22圖的剖面圖。
[第24圖]顯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中輪胎是可旋轉地被支撐的過程的剖面圖。
[第25圖]顯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中鎖定塊是被旋轉的過程的剖面圖。
[第26圖]顯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中鎖定塊被旋轉的過程的剖面圖。
[第27圖]顯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中鎖定塊被旋轉的過程的剖面圖。
[第28圖]顯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中輪胎是可旋轉地被支撐的過程的剖面圖。
[第29圖]本發明的變形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上輪框是被支撐在上主軸的狀態的側面圖。
[第30圖]本發明的變形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鎖定塊的俯視圖。
[第31圖]本發明的變形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鎖定塊的側剖面圖。
2R:收容空間
2S:基準旋轉中心軸
2W:主軸外周面
21:下主軸
21P:第1支撐部
21Q:第2支撐部
21S:主軸內周面
22:上主軸
61:下輪框
62:上輪框
210:主軸本體
210A:下保持凸緣
210B:下主軸本體部
221:上保持凸緣
222:插入部
223:導引塊
224:上主軸卡合部
225A:空氣導入部
225B:空氣供給部
250:鎖定塊
S:內部空間
V:複數螺栓
X:開口部
Claims (9)
- 一種輪胎試驗機, 是在規定的輪胎試驗位置中將輪胎的旋轉中心軸是成為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勢也就是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並對於前述輪胎進行規定的試驗,具備: 下主軸,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之中位於下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下胎圈部的下輪框保持的下保持部,以使前述輪胎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的方式透過前述下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及 上主軸,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之中位於上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上胎圈部的上輪框保持的上保持部,以使前述輪胎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的方式透過前述上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及 空氣供給機構,是在前述上主軸及前述下主軸是透過前述上輪框及前述下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的狀態下,可將空氣充填至藉由前述上輪框、前述輪胎及前述下輪框而被區分的空間也就是輪胎內部空間;及 主軸定位機構,是將前述上主軸及前述下主軸在前述旋轉中心軸的軸方向相對地定位,並使被保持在前述上保持部的前述上輪框及被保持在前述下保持部的前述下輪框之間的間隔成為對應前述輪胎的寬度預先被設定的規定的間隔; 前述下主軸及前述上主軸之中的一方的主軸,是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圓柱狀的插入部,且其是沿著前述軸方向被插入前述下主軸及前述上主軸之中的與前述一方的主軸不同的另一方的主軸, 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具有圓筒狀的主軸內周面,其是各別區分:在前述軸方向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面對的開口部、及可通過該開口部將前述插入部收容的內部空間, 前述插入部,是具有: 圓筒狀的插入外周面,是構成該插入部的外周面;及 複數插入卡合部,是朝前述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輪胎的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而構成前述插入外周面的一部分,且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數卡合突起;及 複數插入凹部,是各別被配置成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之中在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插入卡合部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且構成前述插入外周面的一部分,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朝徑方向內側凹陷的形狀; 前述主軸定位機構,是具有: 環狀的鎖定構件,包含沿著前述軸方向與前述主軸內周面連結地配置並與前述主軸內周面一起將前述內部空間區分的鎖定用內周面,以藉由前述另一方的主軸而在前述軸方向被拘束且對於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可相對旋轉的方式被裝設於前述另一方的主軸,且可將被插至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在前述軸方向鎖定;及 鎖定驅動部,可將前述鎖定構件對於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相對旋轉; 前述鎖定構件,是具有: 複數鎖定卡合部,是在前述鎖定用內周面朝前述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且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數鎖定用突起;及 複數鎖定凹部,是以在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之中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卡合部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的方式各別被配置在前述鎖定用內周面,且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朝徑方向外側凹陷的形狀; 在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與前述鎖定構件的前述複數鎖定凹部各別一致且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與前述鎖定構件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各別一致的狀態下的可插入狀態下,直到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在前述旋轉方向各別相面對於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特定位置為止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沿著前述軸方向收容在前述內部空間,進一步,藉由在前述鎖定構件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是在前述軸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用突起之間的空間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收容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且直到與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各別卡合的卡合位置為止旋轉前述鎖定構件,以將前述上主軸的前述上保持部及前述下主軸的前述下保持部在前述軸方向可相對地定位的方式,各別設定對於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及前述複數插入凹部的,以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及前述複數鎖定凹部的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徑方向及圓周方向中的尺寸, 前述鎖定驅動部,是可將前述鎖定構件在前述特定位置及前述卡合位置之間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
- 如請求項1的輪胎試驗機,其中, 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具有構成該另一方的主軸的外周面的圓筒狀的主軸外周面,在該另一方的主軸,各別形成:與前述內部空間連通並收容前述鎖定構件的環狀的收容空間、及將前述收容空間及前述主軸外周面在前述徑方向連通的連通空間, 前述鎖定驅動部,是包含: 驅動源,是被配置於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徑方向外側,可發生驅動力;及 傳達機構,是以藉由該驅動源的驅動力而將前述鎖定構件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的方式可通過前述連通空間將前述驅動源的驅動力朝前述鎖定構件傳達。
- 如請求項2的輪胎試驗機,其中, 前述傳達機構,是具有 環狀的旋轉齒輪,是以在前述連通空間的前述徑方向外側被配置於與前述鎖定構件同心上且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的方式被支撐於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主軸外周面,且在該旋轉齒輪的外周部形成有複數第1齒輪齒;及 至少一個連結構件,是插通前述連通空間,以使前述旋轉齒輪及前述鎖定構件可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一體旋轉的方式將前述旋轉齒輪及前述鎖定構件在前述徑方向彼此連結;及 旋轉傳達部,是成為可對於前述旋轉齒輪的前述複數第1齒輪齒離合,以可藉由前述驅動源的驅動力而將前述旋轉齒輪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的方式,將前述驅動力傳達至前述旋轉齒輪。
- 如請求項3的輪胎試驗機,其中, 前述旋轉傳達部,是具有: 齒條,是包含複數第2齒輪齒,其是沿著水平的一方向鄰接配置且可與前述旋轉齒輪的前述複數第1齒輪齒各別卡合;及 離合驅動部,是以可將前述複數第1齒輪齒及前述複數第2齒輪齒之間的卡合及該卡合的解除切換的方式,可將前述齒條對於前述旋轉齒輪沿著與前述旋轉中心軸垂直交叉的方向離合; 前述驅動源,是在前述第1齒輪齒及前述第2齒輪齒彼此卡合的狀態下,可將前述齒條沿著前述一方向往復移動。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的輪胎試驗機,其中, 進一步具備插入驅動部,其是在前述可插入狀態下,以使被保持在前述上保持部的前述上輪框及被保持在前述下保持部的前述下輪框之間的間隔是成為對應前述輪胎的寬度被設定的規定的間隔的方式,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對地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特定位置, 前述鎖定驅動部,是在前述插入部是被配置於前述特定位置的狀態下,以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及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彼此卡合的方式,將前述鎖定構件對於前述一方的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相對旋轉。
- 如請求項5的輪胎試驗機,其中,進一步具備: 旋轉檢出部,是可檢出前述一方的主軸的特定部分已到達了在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中預先被設定的特定的旋轉位置;及 旋轉阻止部,是前述旋轉檢出部若檢出前述特定部分已到達了前述特定的旋轉位置的話,可阻止前述一方的主軸的旋轉; 前述插入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一方的主軸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對地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特定位置, 前述鎖定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一方的主軸的旋轉被阻止且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是被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特定位置的狀態下,以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及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彼此卡合的方式,將前述鎖定構件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
- 如請求項5的輪胎試驗機,其中,進一步具備: 旋轉檢出部,是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特定部分的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的旋轉位置檢出;及 旋轉阻止部,可阻止前述一方的主軸的旋轉;及 旋轉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一方的主軸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以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凹部各別一致且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各別一致的方式,可對應前述旋轉檢出部的檢出結果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
- 如請求項7的輪胎試驗機,其中, 前述插入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被阻止且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與前述複數鎖定凹部各別一致且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與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各別一致的狀態下,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對地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特定位置, 前述鎖定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被阻止且前述插入部被插入至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特定位置為止的狀態下,以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及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彼此卡合的方式,可將前述鎖定構件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的輪胎試驗機,其中, 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是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螺旋形狀,且隨著朝前述旋轉方向前進而朝前述軸方向的一方向傾斜, 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是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螺旋形狀,且隨著朝前述旋轉方向前進而朝前述一方向傾斜,可沿著前述旋轉方向與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卡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74080 | 2020-04-17 | ||
JP2020074080A JP2021169290A (ja) | 2020-04-17 | 2020-04-17 | タイヤ試験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41013A true TW202141013A (zh) | 2021-11-01 |
Family
ID=78085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09708A TW202141013A (zh) | 2020-04-17 | 2021-03-18 | 輪胎試驗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1169290A (zh) |
TW (1) | TW202141013A (zh) |
WO (1) | WO2021210296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10546B2 (ja) * | 1992-02-26 | 2000-11-20 | 国際計測器株式会社 | タイヤバランス測定装置の分割リム固定構造 |
JP4010978B2 (ja) * | 2003-04-09 | 2007-11-21 |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 リム・タイヤ組立体の組立て搬送装置 |
JP4598482B2 (ja) * | 2004-11-10 | 2010-12-15 |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 タイヤ保持装置 |
JP6678491B2 (ja) * | 2016-03-28 | 2020-04-08 | 株式会社長浜製作所 | タイヤ保持装置 |
JP6798862B2 (ja) * | 2016-12-06 | 2020-12-09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タイヤの動バランス及びユニフォーミティの測定装置 |
JP7029800B2 (ja) * | 2018-03-22 | 2022-03-04 | 株式会社長浜製作所 | タイヤ保持装置 |
-
2020
- 2020-04-17 JP JP2020074080A patent/JP2021169290A/ja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3-08 WO PCT/JP2021/009014 patent/WO202121029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3-18 TW TW110109708A patent/TW202141013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210296A1 (ja) | 2021-10-21 |
JP2021169290A (ja) | 2021-10-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33039B (zh) | 轮胎平衡测量装置的轮辋更换装置 | |
AU766962B2 (en) | Snug fitting apparatus for tire assembly | |
JP6005276B2 (ja) | タイヤ搬送方法、タイヤ搬送固定装置、および、タイヤ検査システム | |
CN103370609B (zh) | 轮胎试验装置 | |
EP2816338B1 (en) | Tire testing method and tire testing machine | |
US9880072B2 (en) | Tire holding device and tire testing system | |
EP3082155B1 (en) |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 |
JP7031106B2 (ja) | タイヤ内面形状測定装置およびタイヤ内面形状測定方法 | |
KR101433854B1 (ko) | 연주기 세그먼트 롤 베어링 틈새 검사장치 | |
TWI480532B (zh) | 輪胎試驗機 | |
TWI698630B (zh) | 輪胎試驗機的輪圈尺寸管理方法 | |
JP5955476B1 (ja) | タイヤ検査システム | |
TW202141013A (zh) | 輪胎試驗機 | |
TWI564178B (zh) | 輪胎保持裝置、輪胎試驗系統 | |
TWI792224B (zh) | 輪胎試驗機 | |
JP3792647B2 (ja) | タイヤユニフォミティマシン | |
JPH0958231A (ja) | タイヤ試験機 | |
JP2023049898A (ja) | タイヤ試験機の精度検査方法 | |
JP3779678B2 (ja) | タイヤユニフォミティマシン | |
WO2019188110A1 (ja) | タイヤ試験機におけるリムサイズの管理方法 | |
JP4202530B2 (ja) | タイヤのビード幅測定装置 | |
JP2024099426A (ja) | タイヤ試験機およびタイヤ試験方法 | |
JP2018086902A (ja) | バランスウェイト圧着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