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2224B - 輪胎試驗機 - Google Patents

輪胎試驗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2224B
TWI792224B TW110109315A TW110109315A TWI792224B TW I792224 B TWI792224 B TW I792224B TW 110109315 A TW110109315 A TW 110109315A TW 110109315 A TW110109315 A TW 110109315A TW I792224 B TWI792224 B TW I7922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haft
aforementioned
rotation
tire
loc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93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38779A (zh
Inventor
住谷敬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神戶製鋼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8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8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2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222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 G01M1/14Determining imbalance
    • G01M1/16Determining imbalance by oscillating or rotating the body to be test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7/00Testing of vehicles
    • G01M17/007Wheeled or endless-tracked vehicles
    • G01M17/02Ty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Testing Of Balanc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輪胎試驗機,可由簡易的結構將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間隔對應輪胎的寬度進行變更。下主軸(21)是具有:將下輪框(61)保持的下保持部(210A)、及鎖定塊(250)。上主軸(22),是具有將上輪框(62)保持的上保持部(221)及插入部(222)。藉由調整插入部(222)朝內部空間(S)的插入量,並使鎖定部(250)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及插入部(222)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卡合,就可使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之間的間隔對應輪胎(T)的寬度被調整。

Description

輪胎試驗機
本發明,是有關於對於輪胎進行規定的試驗用的輪胎試驗機。
習知,已知測量輪胎的均勻度等用的輪胎試驗機。該輪胎試驗機,是具有:繞朝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地支撐輪胎用的主軸、及繞與主軸的旋轉中心軸平行的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地被支撐且與輪胎的外周面抵接用的旋轉滾筒、及可測量施加於旋轉滾筒的荷重用的負荷感知器。另一方面,也存在有在主軸側具有負荷感知器的輪胎試驗機。
對於被裝設於主軸的輪胎充填空氣而讓旋轉滾筒是推壓在輪胎的外周面的話,輪胎就可藉由主軸而被旋轉,負荷感知器就可測量輪胎的荷重變動資料。依據被測量的荷重變動資料,來評價輪胎的均一性(均勻度)。主軸,是具有上主軸及下主軸。將輪胎裝設在主軸時,對應輪胎尺寸的上輪框及下輪框是被各別裝設在輪胎的兩側面,主軸是透過這些的輪框而將輪胎可旋轉地支撐。
在輪胎試驗機中所評價的輪胎中因為具有各式各樣的尺寸的寬度,所以有必要對應各輪胎的寬度,來設定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相對的間隔。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可調整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間隔的輪胎試驗機。具體而言,該輪胎試驗機,是具有:將下輪框支撐的圓筒狀的主軸(相當於下主軸)、及將上輪框支撐的圓柱狀的鎖定軸(相當於上主軸)、及驅動機構。主軸,是讓鎖定軸插入其圓筒內部。上下15段的鎖定溝是被配列在鎖定軸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另一方面,主軸,是具有以與前述鎖定溝相面對的方式在圓周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且各別沿著徑方向可往復移動的4個鎖定構件,各鎖定構件是各別具有可與前述鎖定溝卡合的上下6段的鎖定爪。對於鎖定軸的主軸的進入量(下降量)若被調整,驅動機構若將4個鎖定構件朝徑方向內側移動的話,6段的鎖定爪會各別卡合在規定的鎖定溝,鎖定軸會對於主軸在上下方向被定位。此結果,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相對位置是被固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第3904318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將4個鎖定構件朝徑方向往復移動的驅動機構因為是將圓筒狀的主軸沿著徑方向貫通地配設,所以驅動機構的構造是成為複雜。且,在這種結構中,機構是大型化並且容易故障,在維修上也花費勞力和時間。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輪胎試驗機,可由簡易的結構將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間隔對應輪胎的寬度進行變更。
本發明所提供的輪胎試驗機,是在規定的輪胎試驗位置中,藉由將輪胎的旋轉中心軸是成為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勢也就是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來對於前述輪胎進行規定的試驗。該輪胎試驗機,是具備下主軸、及上主軸。前述下主軸,是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之中位於下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下胎圈部的下輪框保持的下保持部,以使前述輪胎可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的方式透過前述下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前述上主軸,是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之中位於上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上胎圈部的上輪框保持的上保持部,以將前述輪胎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的方式透過前述上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前述下主軸及前述上主軸之中的一方的主軸,是具有插入部。前述插入部,是插入前述下主軸及前述上主軸之中的與前述一方的主軸不同的另一方的主軸。前述插入部,是包含構成該插入部的外周面的插入外周面,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圓柱形狀。前述插入部,是具有複數插入卡合部、及複數插入凹部。複數插入卡合部,是朝前述旋轉中心軸的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輪胎的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且各別構成前述插入外周面的一部分。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數卡合突起。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各別被配置成在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之中在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插入卡合部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且各別構成前述插入外周面的一部分。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朝徑方向內側凹陷的形狀。且,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具有圓筒狀的主軸內周面、及鎖定部。前述主軸內周面,是各別區分成:在前述軸方向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面對的開口部、及可通過該開口部將前述插入部收容的內部空間。前述鎖定部,是構成前述主軸內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鎖定被插入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插入部,將前述一方的主軸在前述軸方向被拘束。該鎖定部,是具有複數鎖定卡合部、及複數鎖定凹部。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是在前述主軸內周面中朝前述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是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數鎖定用突起。前述複數鎖定凹部,是以在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之中在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卡合部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的方式各別被配置在前述主軸內周面。前述複數鎖定凹部,是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朝徑方向外側凹陷的形狀。與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及前述複數插入凹部對應的,以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及前述複數鎖定凹部的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徑方向及圓周方向的尺寸,是各別被設定成滿足以下的態樣。即,在可插入成為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凹部各別一致且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各別一致的狀態下,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直到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在前述旋轉方向各別相面對於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位置為止,沿著前述軸方向被收容在前述內部空間,進一步,藉由在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是在前述軸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用突起之間的空間,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在前述軸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收容並與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各別卡合,以將前述上主軸的前述上保持部及前述下主軸的前述下保持部在前述軸方向可相對地定位的方式,各別設定與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及前述複數插入凹部對應的,以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及前述複數鎖定凹部的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徑方向及圓周方向的尺寸。
以下,依據圖面詳細說明本發明的輪胎試驗機1的一實施方式。第1圖、第2圖及第3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俯視圖、後視圖及側面圖。又,在以後的各圖面中,雖以藉由輪胎試驗機1而被搬運的輪胎T為基準,顯示前後、上下及左右的各方向,但是該方向不是用於限定本發明的輪胎試驗機的使用態樣。
輪胎試驗機1,是具備:本體框架1S、及主軸2、及輪胎搬運機構3、及旋轉滾筒4、及昇降單元50、及印記單元60、及未圖示的滾筒移動機構及負荷感知器4L。輪胎試驗機1,是在規定的輪胎試驗位置P中,藉由將輪胎T(參照第19圖)的輪胎旋轉中心軸CL(旋轉中心軸)是成為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勢也就是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T,繞前述輪胎旋轉中心軸CL軸周圍旋轉,來對於前述輪胎T進行規定的試驗。
本體框架1S,是被配置於輪胎試驗機1的大致中央部,在其內部形成有輪胎試驗位置P。且,本體框架1S,是將主軸2可旋轉地支撐。本體框架1S,是具有:下框架100(第3圖)、及基座框架101(第2圖)、及上部框架102(第2圖)。
主軸2,是在輪胎試驗位置P中,將輪胎T繞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的軸周圍可旋轉地支撐。主軸2(第2圖及第3圖),是具有:下主軸21(另一方的主軸、第2主軸)、及上主軸22(一方的主軸、第1主軸)。
輪胎搬運機構3,是由從俯視看通過輪胎試驗位置P且沿著水平的搬運方向D1被配設,可將成為水平姿勢的輪胎T搬入至輪胎試驗位置P,另一方面,可從輪胎試驗位置P沿著搬運方向D1將輪胎T搬出。
旋轉滾筒4,是可旋轉地被支撐在本體框架1S的基座框架101。旋轉滾筒4,是在與由輪胎搬運機構3被搬運的輪胎T的搬運方向D1幾乎垂直交叉的方向(左右方向)中,隔有規定間隔地相面對地被配置在輪胎試驗位置P(主軸2)。此旋轉滾筒4,是成為繞朝與主軸2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平行的方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自如的圓筒狀的構件,在其外周面形成有輪胎T行走的模擬路面4A(外周面)。藉由使模擬路面4A與輪胎T的外周面抵接,而使旋轉滾筒4與輪胎T從動地旋轉。在旋轉滾筒4的側方設有將此旋轉滾筒4朝水平方向推動的未圖示的滾筒移動機構,滾筒移動機構可以將旋轉滾筒4對於輪胎T接近及脫離。
負荷感知器4L(荷重測量器),是各別被配置在旋轉滾筒4的旋轉中心軸的上下延長線上(在第1圖中只有顯示上側),測量旋轉滾筒4所承受的來自輪胎T的荷重。負荷感知器4L,是為了將旋轉滾筒4支撐於本體框架1S而被使用,在旋轉滾筒4的上部及下部各配備1個,來測量作用於旋轉滾筒4的軸垂直方向的荷重。即,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是輪胎均勻度機器,是使用未圖示的滾珠螺桿及馬達的組合,將旋轉滾筒4接近主軸2,將輪胎T與旋轉滾筒4的模擬路面4A接觸且藉由負荷感知器4L測量輪胎旋轉時的荷重變動,來評價輪胎T的均一性。
輪胎搬運機構3,是由皮帶輸送帶式的構造所構成。輪胎搬運機構3,是具有:搬入輸送帶7、及搬運輸送帶8、及搬出輸送帶9、及搬入框架7S、及搬出框架9S。在第1圖中,輪胎T是從後側(上游側)朝向前側(下游側)被搬運。
搬入輸送帶7,是將輪胎T朝向輪胎試驗位置P搬運。藉由搬入輸送帶7而被搬運的輪胎T,是朝搬運輸送帶8的上游側部分被傳遞。搬運輸送帶8,是從搬入輸送帶7將輪胎T收容,並且將輪胎T搬入至輪胎試驗位置P。搬運輸送帶8,是藉由後述的控制部90而被控制,而將輪胎T暫時停止在輪胎試驗位置P。其後,在輪胎T施加了規定的試驗之後,搬運輸送帶8,就會將輪胎T朝更下游側搬運。藉由搬運輸送帶8而被搬運的輪胎T,是朝搬出輸送帶9傳遞。搬出輸送帶9,是從搬運輸送帶8將輪胎T收容,並且將輪胎T朝更下游側搬運。
又,搬入輸送帶7、搬運輸送帶8及搬出輸送帶9,是藉由輪胎搬運機構3所具有的未圖示的驅動部而被周轉驅動。進一步,搬運輸送帶8,是藉由被包含於前述驅動部的未圖示的氣壓缸而可昇降。被搬入至輪胎試驗位置P的輪胎T,是藉由搬運輸送帶8的下降而朝下主軸21傳遞。在第3圖中,顯示搬運輸送帶8是被移動至最下方的下方位置的狀態。搬運輸送帶8若被移動至最上方的上方位置的話,搬運輸送帶8是被配置於與搬入輸送帶7及搬出輸送帶9相同高度,成為可將輪胎T搬運。
搬入框架7S,是可將搬入輸送帶7周轉地支撐,搬出框架9S,是可將搬出輸送帶9周轉地支撐。且,搬出框架9S,是將對應輪胎試驗位置P中的試驗結果在輪胎T施加規定的印記的印記單元60(第3圖)支撐。
昇降單元50,是將上主軸22可昇降且可旋轉地支撐。昇降單元50,是沿著第2圖的上部框架102的一對的導引框架102A朝上下可移動。又,對於昇降單元50的詳細的構造是如後述說明。
第4圖,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是各別被支撐在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的狀態的立體圖。第5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上輪框62是被支撐在上主軸22的狀態的側面圖。第6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上主軸22的導引塊223的底面圖。第7圖、第8圖及第9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鎖定塊250的俯視圖、側剖面圖及立體圖。第10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上主軸22、上輪框62及鎖定塊250的立體圖。第11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是各別被支撐在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的狀態的側剖面圖。
下主軸21,是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輪胎T之中位於下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下胎圈部的下輪框61保持的下保持凸緣210A(下保持部),以透過前述下輪框61使輪胎T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可旋轉的方式將輪胎T支撐。
上主軸22,是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輪胎T之中位於上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上胎圈部的上輪框62保持的上保持凸緣221(上保持部),以透過前述上輪框62使輪胎T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可旋轉的方式將輪胎T支撐。
又,輪胎T是被配置於輪胎試驗位置P的話,輪胎T的輪胎旋轉中心軸CL是與主軸2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一致。輪胎試驗機1,是在輪胎試驗位置P中對應接受試驗的輪胎T的尺寸(外徑、內徑、寬度)、形狀等,具有複數種的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是對應各輪胎T適切地被配置於輪胎試驗位置P。
上主軸22,是具有:上主軸基端部220(第5圖)、及上保持凸緣221、及插入下主軸21的插入部222、及導引塊223(第5圖)、及上主軸卡合部224(第5圖)。
上主軸基端部220(第5圖),是具有構成上主軸22的基端部(上端部)的圓柱形狀。又,如第12圖所示,上主軸基端部220,是與後述的昇降單元50連接。
上保持凸緣221,是與上主軸基端部220的下端連接,具有將環狀的上輪框62保持的功能。
插入部222,是從下方被連接在上保持凸緣221。插入部222,是包含插入外周面222S(第5圖),具有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輪胎旋轉中心軸CL)為中心的圓柱形狀。又,如第11圖所示,藉由使插入部222插通環狀的上輪框62的內部,而使上輪框62到達上保持凸緣221並被保持。
導引塊223,是藉由複數螺栓V而被固定在插入部222的下端部(第11圖),與插入部222一起插入下主軸21的後述的內部空間S。
上主軸卡合部224(第5圖),是被配置於插入部222的插入外周面222S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上主軸卡合部224,是具有: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及複數插入凹部224B。
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朝基準旋轉中心軸2S的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輪胎T的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各別構成插入外周面222S的一部分。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在本實施方式中,複數卡合突起224AS,是朝與前述軸方向垂直交叉的方向(水平方向)延伸地配置。
另一方面,複數插入凹部224B,是以在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之中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插入卡合部224A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的方式各別被配置,而構成插入外周面222S的一部分。複數插入凹部224B,是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朝徑方向內側凹陷的形狀。又,形成於上述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間的空間(溝)的兩端部,是與藉由相鄰接的插入凹部224B而被區分的空間(凹陷)各別連通。
又,前述的導引塊223,也對應上述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及複數插入凹部224B,而具有複數導引塊凸部223A及複數導引塊凹部223B(第6圖)。即,在插入部222及導引塊223中,從插入卡合部224A橫跨導引塊凸部223A,形成有在軸方向連續的複數凸部,另一方面,從插入凹部224B橫跨導引塊凹部223B,形成有在軸方向連續的複數凹部。
進一步,如第11圖所示,插入部222,是具有空氣導入部225A、複數空氣供給部225B。空氣導入部225A,是與後述的空氣供給機構55連通,導入從空氣供給機構55被供給至輪胎T內(輪胎內部空間)的空氣。複數空氣供給部225B,是與空氣導入部225A連通,從空氣導入部225A呈放射狀延伸。各空氣供給部225B,是與前述輪胎內部空間連通,供給空氣。又,空氣導入部225A及複數空氣供給部225B,是在空氣被充分充填至輪胎內部空間時,也作為為了防止輪胎T的破裂而將過剩的空氣排出的排出部的功能,在這些的周邊中配置有控制前述空氣的排出用的未圖示的控制閥。
下主軸21,是具有:圓筒狀的主軸本體210、及被固定於主軸本體210的環狀的鎖定塊250(鎖定部)。主軸本體210,是具有圓筒狀的本體內周面210S(第11圖)。且,鎖定塊250,是具有圓筒狀的塊內周面250S (第7圖)。本體內周面210S及塊內周面250S,是構成圓筒狀的主軸內周面21S。主軸內周面21S,是各別區分成:在前述軸方向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相面對的開口部X(第11圖)、及通過該開口部X可將插入部222收容的內部空間S。又,主軸內周面21S的內徑,是被設定成比插入部222的外徑稍大。
在本實施方式中,主軸本體210,是包含:圓筒狀的下保持凸緣210A、及圓筒狀的下主軸本體部210B,具有上下二分割構造。如第11圖所示,下保持凸緣210A及下主軸本體部210B,是藉由複數螺栓V而彼此連結。下保持凸緣210A,是作為將下輪框61從下方保持的下保持部的功能。下保持凸緣210A的上側部分,是具有比下保持凸緣210A的下側部分更小的外徑。藉由在具有環形狀的下輪框61的中心插通圓筒狀的下保持凸緣210A的上側部分,而由下保持凸緣210A的下側部分(凸緣部分)將下輪框61保持。
鎖定塊250,是配置成位在下保持凸緣210A及下主軸本體部210B之間,如前述,其塊內周面250S是構成主軸內周面21S的一部分。鎖定塊250,可將被插入前述內部空間S的上主軸22鎖定,而在前述軸方向將上主軸22拘束。又,鎖定塊250,是與主軸本體210一體地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
鎖定塊250,是具有: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及複數鎖定凹部250B(第7圖至第9圖)。
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是在主軸內周面21S中朝前述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是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第8圖)。
複數鎖定凹部250B,是以在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之中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卡合部250A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的方式各別被配置在前述主軸內周面21S,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朝徑方向外側凹陷的形狀(第7圖)。
又,鎖定卡合部250A的內徑,是設定成比前述的插入凹部224B的外徑更大且比插入卡合部224A的外徑更小,鎖定凹部250B的內徑,是設定成比前述的插入卡合部224A的外徑更大。這些的大小的相互關係,是設定成可承受藉由空氣供給機構55被供給至輪胎內部空間的空氣在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發生的大的軸方向的力。
第12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昇降單元50的上方立體圖,第13圖,是將第12圖的昇降單元50的一部分擴大的放大立體圖。第14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昇降單元50的下方立體圖,第15圖,是將第14圖的昇降單元50的一部分擴大的放大立體圖。且,第16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昇降單元50的俯視圖,第17圖,是將第16圖的昇降單元50的一部分擴大的擴大俯視圖。
參照第12圖、第13圖,昇降單元50,是具有:昇降托架510、及被導引框架511、及前後一對的傾斜框架512、及基座托板515、及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及前後左右4個偏移調整螺栓517、及空氣供給機構55。且,前述的上主軸22,是進一步具有與上主軸基端部220(第5圖、第12圖)連接的上主軸凸緣227(第13圖)。
昇降托架510、被導引框架511、前後一對的傾斜框架512,是構成將上主軸22昇降的框架。昇降托架510,是具有朝前後及左右方向延伸的矩形的形狀。在昇降托架510的前後方向的中央部中,被配置有板狀的托架中央部510A。被導引框架511,是從昇降托架510的右側的側緣朝上方被立設,具有朝前後及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的形狀。被導引框架511,是藉由上部框架102的一對的導引框架102A而可朝上下移動(昇降)地被支撐。前後一對的傾斜框架512,是將昇降托架510及被導引框架511彼此連接,維持昇降單元50的剛性。
基座托板515,是被載置於昇降托架510的托架中央部510A上的構件,具有圓板狀的部分及圓筒狀的部分(基座托板轂部515S)。基座托板515的中心是與基準旋轉中心軸2S一致。又,如第14圖、第15圖所示,在托架中央部510A中形成有具有內徑比基座托板515的外徑更小的圓形的開口部,基座托板515的中央部分(基座托板轂部515S)是通過該開口部朝下方延伸地露出。
上主軸凸緣227,是可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一體地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的構件。上主軸凸緣227,是如第13圖所示,被載置在基座托板515上,上主軸凸緣227的中心是與基準旋轉中心軸2S一致。在上主軸凸緣227中,沿著周方向等間隔地開口了4個孔部227A。孔部227A,是上下方向貫通上主軸凸緣227地形成。另一方面,在前述的基座托板515中,各別可插入前述孔部227A的4個基座托板銷515R(第17圖)是朝上方突出地配設。
4個基座托板銷515R各別被插入4個孔部227A的話,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的旋轉是藉由昇降托架510而被阻止。另一方面,上主軸22的上主軸凸緣227是對於基座托板515相對地朝上方移動,4個基座托板銷515R是從4個孔部227A各別脫離的話,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是成為可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自由旋轉。
4個偏移調整螺栓517,是以將基座托板515的外周面朝向徑方向內側推迫的方式被配設在托架中央部510A。藉由調整各偏移調整螺栓517的鎖緊量,就可調整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的偏移量。
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是沿著上主軸22(輪胎T)的旋轉方向隔有間隔地配置,被支撐在被固定於基座托板515上的托架516S。另一方面,前述的上主軸凸緣227,是具有被配設在其外周部的被檢出部229。被檢出部229,是L字狀的金屬板構件,在上主軸凸緣227的外周部附近具有朝上方延伸的部分。上主軸凸緣227是與上主軸22一起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的話,可以藉由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將被檢出部229檢出,將上主軸凸緣227的旋轉及相位檢出。
空氣供給機構55,是從未圖示的壓縮機延伸,通過上主軸凸緣227及上主軸基端部220的圓筒內部,朝前述的空氣導入部225A供給空氣。即,空氣供給機構55,是在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是透過上輪框62及下輪框61將輪胎T支撐的狀態下,可將空氣充填至藉由上輪框62、輪胎T及下輪框61而被區分的空間也就是輪胎內部空間。
參照第13圖至第15圖,昇降單元50,是進一步具有:昇降檢出感測器518、及感測器托架518A。且,在基座托板515之中與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相鄰接的位置中,基座托板515是形成有部分地被切除的形狀的基座托板缺口部515A。昇降檢出感測器518,是藉由感測器托架518A而被支撐,而被配置於基座托板缺口部515A內。感測器托架518A,是在其前端部將昇降檢出感測器518支撐,其基端部,是被固定於托架中央部510A的下面部。昇降檢出感測器518,是可將上主軸凸緣227的下面部檢出的感測器,將對於上主軸凸緣227的基座托板515的相對的昇降檢出。又,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感測器托架518A的基端部,是被固定於基座托板515也可以。此情況,基座托板515的偏移位置也藉由4個偏移調整螺栓517而被微調整,昇降檢出感測器518可以將上主軸凸緣227的下面部穩定地檢出。
第18圖,是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的方塊圖。輪胎試驗機1,是進一步具備:控制部90、及複數輪胎檢出感測器91、及輸入部92、及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旋轉驅動部)、及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插入驅動部)。
複數輪胎檢出感測器91,是各別被配置在藉由輪胎搬運機構3而被搬運的輪胎T的搬運路中,將輪胎T的搬運位置檢出。各輪胎檢出感測器91若檢出輪胎T的話,規定的檢出訊號是被輸入至控制部90。
輸入部92,是對於輪胎T進行規定的試驗時,將各種的指令資訊朝控制部90輸入者,包含藉由作業者而被操作的操作部和顯示器。其中一例,作業者,可以從輸入部92輸入有關於輪胎T的寬度的資訊也就是輪胎寬度資訊。又,輪胎試驗機1是具有將輪胎T的寬度檢出的未圖示的寬度檢出感測器的情況時,該寬度檢出感測器的檢出結果是作為前述輪胎寬度資訊朝控制部90被輸入也可以。
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是將旋轉驅動力朝下主軸21輸入者,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之間的鎖定卡合時及對於輪胎T的試驗時將下主軸21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的驅動部。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是包含由油壓或是電力進行驅動的未圖示的馬達和齒輪。
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是通過昇降單元50將上主軸22對於下主軸21相對地昇降的驅動部。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是包含由油壓或是電力進行驅動的未圖示的馬達和齒輪。在第12圖的上側中,顯示構成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的軸承513。給進螺桿是被軸支在軸承513中,與未圖示的電動馬達、減速機及編碼器等連接。在本實施方式中,給進螺桿雖是使用滾珠螺桿,但是梯形螺桿的其他的種類的螺桿也可以。且,適宜地使用聯接器等的機械要素零件也可以。進一步,也可以取代電動馬達,而組合使用:由油壓馬達和油壓缸的油壓所產生的驅動力、及編碼器和線性感測器的測量裝置。
控制部90,是由:CPU(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將控制程式記憶的ROM(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作為CPU的作業領域被使用的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等所構成。且,在控制部90中,前述的輪胎檢出感測器91、旋轉相位感測器516、昇降檢出感測器518、輸入部92、輪胎搬運機構3、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及空氣供給機構55等是被電連接。控制部90,是前述CPU是藉由實行被記憶在ROM的控制程式,而各別發揮輪胎搬運控制部901、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上主軸昇降控制部903、空氣供給控制部904及記憶部905的功能。
輪胎搬運控制部901,是藉由控制在輪胎搬運機構3所具備的前述的驅動部,而藉由搬入輸送帶7、搬運輸送帶8及搬出輸送帶9將輪胎T搬運。且,輪胎搬運控制部901,是藉由控制搬運輸送帶8的昇降動作,將搬運輸送帶8在前述的上方位置及下方位置之間昇降。
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是藉由控制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而使下主軸21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將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鎖定時,在上主軸22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是將下主軸21旋轉。另一方面,對於輪胎T進行規定的試驗時,在上主軸22的旋轉被容許的狀態下,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是將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一體地旋轉。
上主軸昇降控制部903,是藉由控制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來控制昇降單元50(上主軸22)的昇降動作。
空氣供給控制部904,是藉由控制空氣供給機構55,來實行將空氣充填至輪胎T的內部空間的作業。
記憶部905,是記憶:輪胎搬運控制部901、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上主軸昇降控制部903及空氣供給控制部904所參照的各種的控制參數等。
第19圖,是顯示在本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中輪胎T可旋轉地被支撐的過程的側面圖,第20圖,是對應第19圖的剖面圖。且,第21圖、第22圖、第23圖,是與第20圖同樣地,顯示在輪胎試驗機1中輪胎T是可旋轉地被支撐的過程的剖面圖。
對於輪胎T實行試驗時,如第19圖所示,預先使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各別被保持在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成為上主軸22是對於下主軸21朝上方被移動的狀態。此時,在上主軸22的上主軸凸緣227中,在被檢出部229是藉由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而被檢出的狀態下,藉由使基座托板515的4個基座托板銷515R各別被插入4個孔部227A,而使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的旋轉是在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的特定的旋轉位置被阻止。
另一方面,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是對應上主軸22被配置於上述的特定的旋轉位置,預先調整下主軸21的旋轉位置,使可插入成為從前述軸方向觀看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與下主軸21的複數鎖定凹部250B各別一致且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凹部224B是與下主軸21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各別一致的狀態。
接著,輪胎T是被載置在搬入輸送帶7的上游側端部的話,藉由輪胎搬運控制部901控制搬入輸送帶7及搬運輸送帶8的周轉而使輪胎T被搬入至輪胎試驗位置P。此時,輪胎T的輪胎旋轉中心軸CL若與主軸2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一致的話,就停止搬運輸送帶8的周轉。其後,輪胎搬運控制部901將搬運輸送帶8下降的話,輪胎T就會從搬運輸送帶8被傳遞至下主軸21。輪胎T,就被載置在被保持在下主軸21的下輪框61上(第19圖、第20圖)。
接著,上主軸昇降控制部903,是藉由將昇降單元50下降,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插入至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的特定位置,並使被保持在上保持凸緣221的上輪框62及被保持在下保持凸緣210A的下輪框61之間的間隔成為對應輪胎T的寬度被設定的規定的間隔(第21圖)。
又,在本實施方式中,如第5圖及第8圖所示,上主軸卡合部224的插入卡合部224A的卡合突起224AS的段數,是具有比鎖定塊250的鎖定卡合部250A的鎖定用突起250AS更多的段數,最大可對應16段的輪胎T的寬度。又,在第21圖中,設定上主軸22的位置使上述的16段之中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之間的間隔成為最大。
且在如第21圖所示的狀態下,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在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的徑方向各別相面對於複數鎖定凹部250B。
接著,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是藉由將下主軸21朝第4圖的箭頭方向旋轉,使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在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的徑方向成為與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相面對(嵌合),將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鎖定(主軸鎖定)。具體而言,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是將上主軸22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30度。此結果,下主軸21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的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是將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收容在軸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用突起250AS之間的空間,且與複數卡合突起224AS各別卡合。藉由此卡合,就成為可將上主軸22的上保持凸緣221及下主軸21的下保持凸緣210A相對地定位在前述軸方向,使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之間的間隔被固定。
又,如此在使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之間的間隔被設定成對應成為試驗的對象的輪胎T的寬度的狀態下,如第21圖所示,在輪胎T的上面部及形成於上輪框62的外周部的上輪框凸緣62F(第4圖參照)之間形成有些微的間隙K。
接著,空氣供給控制部904是控制空氣供給機構55,實施空氣的充填作業(輪胎膨脹)。具體而言,空氣供給控制部904,是在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是透過上輪框62及下輪框61將輪胎T支撐的狀態下,通過空氣供給機構55將空氣充填至藉由上輪框62、輪胎T及下輪框61而被區分的空間也就是輪胎內部空間。此結果,如第22圖所示,輪胎T會膨出,並被埋入前述的間隙K(第21圖)。此時,輪胎T的上胎圈部及下胎圈部,是藉由前述空氣而各別密合在上輪框62及下輪框61。又,輪胎內部空間的壓力是藉由未圖示的壓力計而被檢出,直到成為規定的設定空氣壓為止進行充填作業。
接著,上主軸昇降控制部903是將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控制,只有將昇降單元50下降如第23圖的下降量H(其中一例為25mm)。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因為是藉由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之間的卡合而被阻止,所以如上述昇降單元50若下降的話,在第13圖中,上主軸凸緣227會對於基座托板515相對地上昇(浮起)。此時,上主軸凸緣227的下面部會從昇降檢出感測器518朝上方分離,依據昇降檢出感測器518的輸出訊號變化,就可檢出昇降單元50只有下降了下降量H。此結果,上主軸凸緣227的4個孔部227A,會從基座托板515的4個基座托板銷515R遠離,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就成為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可自由旋轉。
在第23圖所示的狀態下,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將下主軸21旋轉的話,被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挾持的輪胎T,就會與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一體地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且,如前述藉由將旋轉滾筒4朝輪胎T推壓,就可以實行輪胎T的試驗。又,此時,藉由被充填於前述輪胎內部空間的空氣,而透過上輪框62及下輪框61將大的軸方向的力被賦予在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此結果,在藉由在複數卡合突起224AS及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之間被賦予的接觸面壓而使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之間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的相對旋轉被抑止的狀態下,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是成為可一體地旋轉。又,對於輪胎T進行試驗時,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的檢出訊號是被忽視。
對於輪胎T結束試驗之後,是由與上述相反的步驟,使輪胎T再度被載置在搬運輸送帶8。且,印記單元60是對於藉由搬運輸送帶8及搬出輸送帶9而被搬出的輪胎T,賦予規定的印記。此結果,對於輪胎T結束試驗。
又,如前述被檢出部229的前端部是具有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形狀(第13圖)。因此,即使在上主軸凸緣227是對於基座托板515浮起的狀態下,也可以由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將被檢出部229檢出。藉由此結構,如上述對於輪胎T結束試驗之後,再度將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配置於特定的旋轉位置時,就可以由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將被檢出部229檢出。因此,在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檢出了被檢出部229的狀態下,上主軸昇降控制部903是將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控制,只有將昇降單元50上昇前述下降量H的話,基座托板515的4個基座托板銷515R會嵌合在上主軸凸緣227的4個孔部227A,使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的旋轉再度被阻止。在此狀態下,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是將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控制,將下主軸21旋轉30度之後,成為可將上主軸22對於下主軸21上昇使上主軸22從內部空間S被拔出。
如以上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從前述軸方向觀看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與下主軸21的複數鎖定凹部250B各別一致且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凹部224B是與下主軸21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各別一致的狀態(可插入狀態),下主軸21是直到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在前述旋轉方向各別相面對於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的位置為止可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沿著前述軸方向被收容在內部空間S,進一步,下主軸21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的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是藉由在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用突起250AS之間的空間將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收容並與複數卡合突起224AS各別卡合,並將上主軸22的上保持凸緣221及下主軸21的下保持凸緣210A在前述軸方向可相對地定位,各別設定與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及複數插入凹部224B對應的,以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及複數鎖定凹部250B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的徑方向及圓周方向的尺寸。
依據這種結構的話,在插入部222的插入卡合部224A中複數卡合突起224AS是在軸方向鄰接配置,另一方面,在鎖定塊250的鎖定卡合部250A中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因為是在軸方向鄰接配置,所以藉由將彼此的突起的卡合位置在軸方向相異,就可對應輪胎T的寬度可容易地變更上輪框62及下輪框61之間的間隔。且,因為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插入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之後藉由將下主軸21對於上主軸22相對地旋轉就可以容易地固定上主軸22的上保持凸緣221及下主軸21的下保持凸緣210A之間的間隔,所以藉由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的軸方向及旋轉方向上的相對移動就可進行兩主軸的鎖定,不必要為了該鎖定而具備將主軸2沿著徑方向與貫通內部空間S連通的驅動機構,與具備前述驅動機構的情況相比較,可以減少為了防止空氣漏出而配設的密封構件的數量。
又,在本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主軸內周面21S之中,由軸方向觀看的從開口部X至內部空間S的底面為止的領域之中,在其軸方向的一部分設有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的態樣。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
例如,也可以是橫跨由軸方向觀看的從開口部X至內部空間S的底面為止的領域的整體設有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的態樣。此情況,被設於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的軸方向的長度,是比本實施方式更短也可以。沿著軸方向,設有比例如6段的本實施方式更少段數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的態樣,也被包含於本發明。
且具有這種相對少的段數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的插入卡合部224A,也可以是在上主軸22中在軸方向隔有間隔地配設2個以上的態樣,換言之,在上主軸22中從下依序設有插入卡合部、圓筒部及插入卡合部的態樣。又,這種結構的情況,如第11圖所示,因為沒有使下主軸21的主軸內周面21S及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彼此精密地嵌合的第1支撐部21P及第2支撐部21Q的支撐部,所以對於輪胎T進行試驗時從上主軸22至主軸內周面21S所承受的面壓容易變大。因此,為了減小這種面壓,如本實施方式的態樣較佳。
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從前述軸方向觀看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與下主軸21的前述複數鎖定凹部250B各別一致且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凹部224B是與下主軸21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各別一致的狀態下,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是可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相對地插入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的特定位置,並使被保持在上保持凸緣221的上輪框62及被保持在下保持凸緣210A的下輪框61之間的間隔成為對應輪胎T的寬度被設定的規定的間隔。且,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是在插入部222被配置於前述特定位置的狀態下,可將下主軸21對於上主軸22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相對旋轉,並使複數上主軸卡合部224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及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的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彼此卡合。
依據這種結構的話,不需要作業者施力,只由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及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的驅動力,藉由將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朝軸方向及旋轉方向依序相對移動就可將兩主軸鎖定,就可以對應輪胎T的寬度適切地設定上輪框62及下輪框61之間的間隔。
且在本實施方式中,輪胎試驗機1具備:可檢出上主軸22的特定部分(被檢出部229)到達了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中預先被設定的特定的旋轉位置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旋轉檢出部);及旋轉相位感測器516若檢出了前述特定部分已到達了前述特定的旋轉位置的話,可阻止上主軸22的旋轉的孔部227A、基座托板銷515R(旋轉阻止部)。且,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上主軸22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可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相對地插入至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的特定位置。進一步,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上主軸22的旋轉被阻止且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被插入至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的特定位置的狀態下,可將下主軸21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並使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及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的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彼此卡合。
依據這種結構的話,在阻止上主軸22的旋轉的狀態下,因為成為可將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在軸方向及旋轉方向依序相對移動而將兩主軸鎖定,所以可以防止鎖定時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彼此連動旋轉。
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是在藉由被充填於前述輪胎內部空間的空氣而透過上輪框62及下輪框61被賦予在複數卡合突起224AS及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之間的接觸面壓而使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的相對旋轉被抑止的狀態下,將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一體地旋轉。
依據這種結構的話,成為可利用可將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鎖定的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的驅動力,將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一體地旋轉並對於輪胎T進行規定的試驗。
且在本實施方式中,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及複數鎖定凹部250B,是各別被形成在塊內周面250S。
依據這種結構的話,因為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及複數鎖定凹部250B是形成於鎖定塊250,所以不必要在主軸本體210的本體內周面210S設置鎖定用突起250AS,可以減少主軸本體210的加工成本。
進一步,在本實施方式中,具備單一的鎖定塊250,其具有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的環形狀,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及複數鎖定凹部250B,是各別被形成在前述單一的鎖定塊250的塊內周面250S。
依據這種結構的話,與鎖定塊250是由複數構件所構成的情況相比較,可提高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的位置精度。
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於上主軸卡合部224的插入卡合部224A的卡合突起224AS及形成於鎖定塊250的鎖定卡合部250A的鎖定用突起250AS皆是朝與基準旋轉中心軸2S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因此,空氣是被充填至輪胎內部空間時,成為可由鎖定用突起250AS及卡合突起224AS穩定地承受朝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被賦予的軸力。
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對於在下主軸21所具備的鎖定塊250,藉由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相對地旋轉,就可以進行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之間的鎖定及該鎖定的解除。此時,鎖定塊250,因為是被配置於彼此之間可分離的下保持凸緣210A及下主軸本體部210B之間,所以在鎖定塊250的上面部及下面部,各別被配置有環狀的密封構件J(第11圖),但是與藉由將鎖定塊250驅動的驅動機構來將下主軸21的主軸本體210朝徑方向貫通地配置的其他的技術(例如專利文獻1)相比較,密封構件J的數量及構造可成為簡易。又,在鎖定塊250的裝設後將下保持凸緣210A及下主軸本體部210B完全地接合的情況時,也可以省略上述的密封構件J。且,因為藉由鎖定塊250及插入部222之間的相對的旋轉,而進行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之間的鎖定及該鎖定的解除,所以與如上述的其他的技術相比較,可減少輪胎試驗機1的零件點數且可減少輪胎試驗機1的故障。
以上,雖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1,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這些的形態,如以下的變形實施方式是可能的。
(1)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形成於上主軸卡合部224的插入卡合部224A的卡合突起224AS及形成於鎖定塊250的鎖定卡合部250A的鎖定用突起250AS皆是朝與基準旋轉中心軸2S垂直交叉的方向延伸的態樣(通常為鋸齒),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第24圖,是在本發明的第1變形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上主軸22上輪框62被支撐的狀態的側面圖。第25圖及第26圖,是本變形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鎖定塊250M的俯視圖及側剖面圖。
在本變形實施方式中,上主軸卡合部224M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MA的複數卡合突起,是具有以隨著朝前述旋轉方向(第24圖的箭頭方向)前進而朝前述軸方向的一方向(上方向)傾斜且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的螺旋形狀。另一方面,下主軸21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MA的複數鎖定用突起,是具有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的螺旋形狀,其隨著朝前述旋轉方向前進而朝前述一方向傾斜,且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可與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卡合。換言之,上述的複數卡合突起及複數鎖定用突起,是由螺紋的一部分(鋸齒)所構成,其是由以基準旋轉中心軸2S為中心規定的導線形成。
其中一例,前述導線是2分之1間距,複數插入凹部224MB及複數鎖定凹部250MB是各別在周方向各被配置6處的情況,在複數插入卡合部224MA及複數鎖定卡合部250MA卡合的狀態下,將下主軸21旋轉180度的話,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之間的間隔(輪框寬度)可以變更4分之1的間距。另一方面,導線是1間距,複數插入凹部224MB及複數鎖定凹部250MB是各別在周方向各被配置8處的情況,在複數插入卡合部224MA及複數鎖定卡合部250MA卡合的狀態下,將下主軸21旋轉90度的話,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之間的間隔(輪框寬度)可以變更4分之1的間距。
如此在本變形實施方式中,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之間的間隔,因為不是只有對應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的軸方向的相對位置,也可以對應彼此的圓周方向的相對位置(旋轉位置),進行調整,所以可設定細的輪框寬度。又,在上述的螺栓構造中,複數插入卡合部224MA及複數鎖定卡合部250MA也可以各別沿著一個連續的假想螺旋形狀地配置,也可以沿著軸方向沿著彼此隔有間隔地配置的複數假想螺旋形狀地配置。
(2)且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如第11圖所示,在鎖定塊250的上方及下方,配置有使下主軸21的主軸內周面21S及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彼此精密地嵌合的第1支撐部21P及第2支撐部21Q。依據這種結構的話,第1支撐部21P及第2支撐部21Q之間的軸方向的間隔因為大,所以橫方向的荷重施加在上主軸22上時可以減小對於上主軸22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的傾斜(倒下)。又,本發明不限定於此。第27圖及第28圖,是本發明的第2變形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下輪框61及上輪框62是各別被支撐在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的狀態的側剖面圖。第27圖,是對應最大的輪框寬度,第28圖是對應最小的輪框寬度。
在本變形實施方式中,如第27圖所示,鎖定塊250是藉由複數螺栓V而被固定在下主軸21的上端部。且,第1支撐部21P及第2支撐部21Q是各別隔有間隔地被配置在比該鎖定塊250更下方的位置。依據這種結構的話,可各別自由地設定:鎖定塊250及第1支撐部21P之間的間隔、第1支撐部21P及第2支撐部21Q之間的間隔。且,如之前的實施方式,因為不必要為了將鎖定塊250裝設而使下主軸21與下保持凸緣210A及下主軸本體部210B分離,所以下主軸21是成為簡易的構造,可以減少下主軸21的零件點數量,且成為不需要如之前的實施方式的密封構件J(第11圖)。又,在本變形實施方式中,主軸2的高度尺寸為相同的情況,與之前的實施方式相比較,因為第1支撐部21P及第2支撐部21Q之間的間隔變小,所以對於輪胎T進行試驗時在主軸內周面21S所承受的來自上主軸22的面壓容易變大。因此,為了抑制主軸2的高度尺寸且減少該面壓,之前的實施方式(第11圖)的態樣較佳。
(3)上述的實施方式所示的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也可以在圓周方向各別被配置在複數處。例如,對於輪胎試驗,雖說明了在輪胎T的紋路部且最硬的相位施加印記的情況。本實施方式中的印記單元60,是對應輪胎試驗位置P上的試驗結果,對於被載置在搬出輸送帶9上的輪胎T施加規定的印記。但是,對於在輪胎T被施加印記的相位,是限定於1個相位(相位固定)。因此,輪胎T被載置在搬出輸送帶9上時,有必要預先被相位配合在前述1個相位(對位接合)。且,如此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是各別被配置在圓周方向的複數處的情況,因為上主軸凸緣227可以停止旋轉在配置有複數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的位置之中最接近現在的上主軸凸緣227的相位,所以進行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之間的卡合的解除時,可以抑制下主軸21的旋轉量,進而可以縮短主軸2的旋轉週期。
(4)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在上主軸22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藉由下主軸旋轉控制部902將下主軸21旋轉,來進行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之間的卡合及該卡合的解除的態樣,但是也可以藉由在下主軸21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將上主軸22旋轉,來進行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之間的卡合及該卡合的解除。且,使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插入至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用的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之間的相對的插入動作,但是不限定於上主軸22的昇降,下主軸21是對於上主軸22昇降的態樣也可以。
(5)且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上主軸22是具有插入部222,下主軸21是具有圓筒狀的內部空間S的態樣,但是將第11圖的上下反轉的構造,即,上主軸22是具有圓筒狀的內部空間S,下主軸21是具有插入部222的態樣也可以。又,如上述的實施方式,在下主軸21形成有圓筒狀的內部空間S,在上主軸22形成有圓柱狀的插入部222的情況,下主軸21的上下方向的長度會縮短。因此,成為可降低在與下主軸21之間進行下輪框61的交接的搬運輸送帶8的高度,輪胎搬運機構3的搬運路的高度也可同樣地設定較低。
(6)且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具有使下主軸21被裝設於主軸本體210的鎖定塊250,在該鎖定塊250形成有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及複數鎖定凹部250B的態樣,但是下主軸21不需要具有鎖定塊250,而直接在主軸本體210的本體內周面210S,形成有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及複數鎖定凹部250B也可以。
(7)且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在包含上主軸凸緣227的上主軸22是藉由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而被檢出的特定的旋轉位置中使上主軸22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進行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之間的卡合的態樣,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在上主軸22是被配置於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的任意的旋轉位置的狀態下,其旋轉被阻止,進行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之間的卡合也可以。即,本發明的旋轉檢出部,可取代前述的一對的旋轉相位感測器516,而採用被配置於上主軸22的旋轉軸的未圖示的編碼器,由其將上主軸22的特定部分的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的旋轉位置檢出。且,上主軸22的旋轉被停止的話,與上主軸22機械性地接觸的制動機構等是作為本發明的旋轉阻止部阻止上主軸22的旋轉。且,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上主軸22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可對應前述編碼器的檢出結果將下主軸21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並使從前述軸方向觀看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與下主軸21的複數鎖定凹部250B各別一致且上主軸22的複數插入凹部224B是與下主軸21的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各別一致。
依據這種結構的話,為了調整輪框寬度,不需要將上主軸22停止在特定的旋轉位置,就可以容易地與下主軸21的鎖定塊250及上主軸22的上主軸卡合部224進行旋轉方向上的位置對合。
進一步,在本變形實施方式中,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是可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相對地插入至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的特定位置,而成為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上主軸22的旋轉被阻止,且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是與前述複數鎖定凹部250B各別一致且前述複數插入凹部224B是與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各別一致的狀態。且,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上主軸22的旋轉被阻止且插入部222是被插入至內部空間S的前述特定位置的狀態下,可將下主軸21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旋轉,並使複數插入卡合部224A的複數卡合突起224AS及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的複數鎖定用突起250AS彼此卡合。
依據這種結構的話,不需要將上主軸22停止在特定的旋轉位置,就可將上主軸22的插入部222容易地插入至下主軸21的內部空間S,可以將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彼此之間卡合。因此,因為成為可將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在軸方向及旋轉方向依序相對移動而將兩主軸鎖定,所以可以防止鎖定時的上主軸22及下主軸21的彼此的連動旋轉。又,在本變形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藉由與上述同樣的構造而使下主軸21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藉由上主軸22的旋轉而使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彼此之間卡合。且,為了使插入部222插入內部空間S,下主軸21是對於上主軸22被昇降也可以。即,在本發明中,從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選擇「一方的主軸」、「另一方的主軸」地設定也可以,同樣地,「第1主軸」、「第2主軸」是選擇地,即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反設定也可以。
(8)且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在對於輪胎T進行試驗時昇降單元50也將上主軸22可旋轉地支撐的態樣,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之間的卡合(鎖定)被進行之後,昇降單元50是從上主軸22被切離,在上主軸22被支撐於下主軸21的狀態下使下主軸21及上主軸22一體地旋轉的態樣也可以。此情況,在昇降單元50所具備的空氣供給機構55等是通過下主軸21的周邊或是內部與輪胎T的內部連通地配置較佳。
(9)且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鎖定塊250是由單一的構件所構成的態樣,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鎖定塊250,是被分離成2以上的構件也可以,且,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的圓周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也可以。尤其是,鎖定塊250之中各別相當於複數鎖定卡合部250A的複數構件,是在圓周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被裝設於主軸本體210,該複數構件之間的空間,是作為鎖定凹部250B的功能也可以。
(10)且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在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中,插入卡合部224A及鎖定卡合部250A是各被配置6個的態樣,但是這些的數量不限定於6個,具備可彼此卡合的數量的插入卡合部224A及鎖定卡合部250A也可以。
(11)且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雖說明了,藉由上主軸昇降驅動部94的驅動力,而使插入部222被插入內部空間S,藉由下主軸旋轉驅動部93的驅動力而實現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之間的卡合的態樣,但是本發明不限定於此。輪胎T被搬入至輪胎試驗位置P之後,藉由作業者而使插入部222被插入內部空間S並且使上主軸22繞基準旋轉中心軸2S周圍被旋轉30度,來實現上主軸卡合部224及鎖定塊250之間的卡合也可以。
本發明所提供的輪胎試驗機,是在規定的輪胎試驗位置中,藉由將輪胎的旋轉中心軸是成為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勢也就是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來對於前述輪胎進行規定的試驗。該輪胎試驗機,是具備下主軸、及上主軸。前述下主軸,是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之中位於下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下胎圈部的下輪框保持的下保持部,以使前述輪胎可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的方式透過前述下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前述上主軸,是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之中位於上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上胎圈部的上輪框保持的上保持部,以將前述輪胎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的方式透過前述上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前述下主軸及前述上主軸之中的一方的主軸,是具有插入部。前述插入部,是插入前述下主軸及前述上主軸之中的與前述一方的主軸不同的另一方的主軸。前述插入部,是包含構成該插入部的外周面的插入外周面,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圓柱形狀。前述插入部,是具有複數插入卡合部、及複數插入凹部。複數插入卡合部,是朝前述旋轉中心軸的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輪胎的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且各別構成前述插入外周面的一部分。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數卡合突起。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各別被配置成在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之中在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插入卡合部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且各別構成前述插入外周面的一部分。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朝徑方向內側凹陷的形狀。且,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具有圓筒狀的主軸內周面、及鎖定部。前述主軸內周面,是各別區分成:在前述軸方向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面對的開口部、及可通過該開口部將前述插入部收容的內部空間。前述鎖定部,是構成前述主軸內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鎖定被插入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插入部,將前述一方的主軸在前述軸方向被拘束。該鎖定部,是具有複數鎖定卡合部、及複數鎖定凹部。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是在前述主軸內周面中朝前述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是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數鎖定用突起。前述複數鎖定凹部,是以在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之中在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卡合部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的方式各別被配置在前述主軸內周面。前述複數鎖定凹部,是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朝徑方向外側凹陷的形狀。與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及前述複數插入凹部對應的,以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及前述複數鎖定凹部的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徑方向及圓周方向的尺寸,是各別被設定成滿足以下的態樣。即,在可插入成為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凹部各別一致且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各別一致的狀態下,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直到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在前述旋轉方向各別相面對於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位置為止,沿著前述軸方向被收容在前述內部空間,進一步,藉由在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是在前述軸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用突起之間的空間,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在前述軸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收容並與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各別卡合,以將前述上主軸的前述上保持部及前述下主軸的前述下保持部在前述軸方向可相對地定位的方式,各別設定與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及前述複數插入凹部對應的,以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及前述複數鎖定凹部的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徑方向及圓周方向的尺寸。
依據本結構的話,因為在插入部的插入卡合部中複數卡合突起是在軸方向鄰接配置,另一方面,在鎖定部的鎖定卡合部中複數鎖定用突起是在軸方向鄰接配置,所以藉由將彼此的突起的卡合位置在軸方向相異,就成為可容易地對應輪胎的寬度來變更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間隔。且,因為藉由將一方的主軸的插入部插入另一方的主軸的內部空間之後將一方的主軸對於另一方的主軸相對地旋轉就可以將上主軸的上保持部及下主軸的下保持部之間的間隔固定,所以成為可藉由上主軸及下主軸的軸方向及旋轉方向上的相對移動而進行兩主軸的鎖定,不必要為了該鎖定而具備將主軸沿著徑方向貫通並與內部空間連通的驅動機構,可以減少為了防止空氣漏出而配設的密封構件的數量。
在上述的結構中,前述輪胎試驗機,是進一步具備:插入驅動部、及旋轉驅動部、及空氣供給機構,前述插入驅動部,是在前述可插入狀態下,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對地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特定位置,並使被保持在前述上保持部的前述上輪框及被保持在前述下保持部的前述下輪框之間的間隔成為對應前述輪胎的寬度被設定的規定的間隔,前述旋轉驅動部,是在前述插入部是被配置於前述特定位置的狀態下,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對於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相對旋轉,並使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及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彼此卡合,前述空氣供給機構,是在前述上主軸及前述下主軸是透過前述上輪框及前述下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的狀態下,可將空氣充填至藉由前述上輪框、前述輪胎及前述下輪框而被區分的空間也就是輪胎內部空間較佳。
依據本結構的話,不需要作業者施力,只要由插入驅動部及旋轉驅動部的驅動力,就可將上主軸及下主軸在軸方向及旋轉方向依序相對移動並將兩主軸鎖定,就可以對應輪胎的寬度適切地設定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間隔。
在上述的結構中,前述輪胎試驗機,是進一步具備:旋轉檢出部、及旋轉阻止部,前述旋轉檢出部,是可檢出前述一方的主軸及前述另一方的主軸之中的一主軸也就是第1主軸的特定部分已到達了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中預先被設定的特定的旋轉位置,前述旋轉阻止部,是前述旋轉檢出部若檢出前述特定部分已到達了前述特定的旋轉位置的話,可阻止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前述插入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對地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特定位置,前述旋轉驅動部,是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被阻止且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是被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特定位置的狀態下,將前述一方的主軸及前述另一方的主軸之中的與前述第1主軸不同的主軸也就是第2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並使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及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彼此卡合較佳。
依據本結構的話,因為成為在阻止了第1主軸的旋轉的狀態下,可將上主軸及下主軸在軸方向及旋轉方向依序相對移動使兩主軸被鎖定,所以可以防止鎖定時的上主軸及下主軸彼此連動旋轉。
在上述的結構中,前述輪胎試驗機,是進一步具備:旋轉檢出部、及旋轉阻止部,前述旋轉檢出部,是可檢出前述一方的主軸及前述另一方的主軸之中的一主軸也就是第1主軸的特定部分的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的旋轉位置,前述旋轉阻止部,是可阻止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前述旋轉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可對應前述旋轉檢出部的檢出結果將前述一方的主軸及前述另一方的主軸之中的與前述第1主軸不同的主軸也就是第2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並使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凹部各別一致且使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凹部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各別一致也可以。
依據本結構的話,不需要將第1主軸停止在特定的旋轉位置,旋轉驅動部可以容易地對應旋轉檢出部的檢出結果,與一方的主軸的複數插入卡合部及另一方的主軸的複數鎖定卡合部,進行旋轉方向上的位置對合。
在上述的結構中,前述插入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被阻止且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與前述複數鎖定凹部各別一致且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與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各別一致的狀態下,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對地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特定位置,前述旋轉驅動部,是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被阻止且前述插入部是被插入至前述內部空間的特定位置的狀態下,可將前述第2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並使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及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彼此卡合較佳。
依據本結構的話,因為成為在阻止了第1主軸的旋轉的狀態下,可將上主軸及下主軸在軸方向及旋轉方向依序相對移動使兩主軸被鎖定,所以可以防止鎖定時的上主軸及下主軸彼此連動旋轉。
在上述的結構中進一步,前述旋轉驅動部,是在藉由被充填於前述輪胎內部空間的空氣並透過前述上輪框及前述下輪框被賦予在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及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之間的接觸面壓而使前述一方的主軸及前述另一方的主軸之間的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的相對旋轉被抑止的狀態下,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及前述另一方的主軸一體地旋轉較佳。
依據本結構的話,成為可利用可將上主軸及下主軸彼此鎖定的旋轉驅動部的驅動力,將上主軸及下主軸一體地旋轉,對於輪胎進行規定的試驗。
在上述的結構中,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具有:主軸本體,是具有構成前述主軸內周面的一部分的圓筒狀的本體內周面;及至少一個鎖定塊,是包含構成前述主軸內周面的一部分且與前述主軸本體的前述本體內周面一起將前述內部空間區分的塊內周面,被固定於前述主軸本體;前述鎖定部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及前述複數鎖定凹部,是各別被形成在前述至少一個前述塊內周面較佳。
依據本結構的話,因為複數鎖定卡合部及複數鎖定凹部是形成於鎖定塊,所以不必要在主軸本體的本體內周面設置鎖定用突起,可以減少主軸本體的加工成本。
在上述的結構中,前述至少一個鎖定塊,是由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環形狀的單一的鎖定塊所構成,前述鎖定部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及前述複數鎖定凹部,是各別被形成在前述單一的鎖定塊的前述塊內周面較佳。
依據本結構的話,因為是在環狀的單一的鎖定塊各別形成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及前述複數鎖定凹部,所以與鎖定塊是由複數構件所構成的情況相比較,可提高複數鎖定用突起的位置精度。
在上述的結構中,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是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螺旋形狀,且隨著朝前述旋轉方向前進而朝前述軸方向的一方向傾斜,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是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螺旋形狀,且隨著朝前述旋轉方向前進而朝前述一方向傾斜,且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可與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卡合較佳。
依據本結構的話,因為不是只有對應插入卡合部及鎖定卡合部的軸方向的相對位置,也可以對應彼此的圓周方向的相對位置(旋轉位置),來調整下保持部及上保持部之間的間隔,所以成為可更詳細設定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間隔。
依據本發明的話,可提供一種輪胎試驗機,可由簡易的結構將上輪框及下輪框之間的間隔對應輪胎的寬度進行變更。
1:輪胎試驗機 1S:本體框架 2S:基準旋轉中心軸 3:輪胎搬運機構 4:旋轉滾筒 4A:模擬路面 4L:負荷感知器 7:搬入輸送帶 7S:搬入框架 8:搬運輸送帶 9:搬出輸送帶 9S:搬出框架 21:下主軸 21P:第1支撐部 21Q:第2支撐部 21S:主軸內周面 22:上主軸 50:昇降單元 55:空氣供給機構 60:印記單元 61:下輪框 62:上輪框 62F:上輪框凸緣 90:控制部 91:輪胎檢出感測器 92:輸入部 93:下主軸旋轉驅動部 94:上主軸昇降驅動部 100:下框架 101:基座框架 102:上部框架 102A:導引框架 210:主軸本體 210A:下保持凸緣 210B:下主軸本體部 210S:本體內周面 220:上主軸基端部 221:上保持凸緣 222:插入部 222S:插入外周面 223:導引塊 223A:導引塊凸部 223B:導引塊凹部 224:上主軸卡合部 224A:插入卡合部 224AS:卡合突起 224B:插入凹部 224M:上主軸卡合部 224MA:插入卡合部 224MB:插入凹部 225A:空氣導入部 225B:空氣供給部 227:上主軸凸緣 227A:孔部 229:被檢出部 250:鎖定塊 250A:鎖定卡合部 250AS:鎖定用突起 250B:鎖定凹部 250M:鎖定塊 250MA:鎖定卡合部 250MB:鎖定凹部 250S:塊內周面 510:昇降托架 510A:托架中央部 511:被導引框架 512:傾斜框架 513:軸承 515:基座托板 515A:基座托板缺口部 515R:基座托板銷 515S:基座托板轂部 516:旋轉相位感測器 516S:托架 517:偏移調整螺栓 518:昇降檢出感測器 518A:感測器托架 901:輪胎搬運控制部 902:下主軸旋轉控制部 903:上主軸昇降控制部 904:空氣供給控制部 905:記憶部
[第1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俯視圖。 [第2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後視圖。 [第3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側面圖。 [第4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下輪框及上輪框是各別被支撐在下主軸及上主軸的狀態的立體圖。 [第5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上輪框是被支撐在上主軸的狀態的側面圖。 [第6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上主軸的導引塊的底面圖。 [第7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鎖定塊的俯視圖。 [第8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鎖定塊的側剖面圖。 [第9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鎖定塊的立體圖。 [第10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上主軸、上輪框及鎖定塊的立體圖。 [第11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下輪框及上輪框是各別被支撐在下主軸及上主軸的狀態的側剖面圖。 [第12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昇降單元的上方立體圖。 [第13圖]將第12圖的昇降單元的一部分擴大的放大立體圖。 [第14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昇降單元的下方立體圖。 [第15圖]將第14圖的昇降單元的一部分擴大的放大立體圖。 [第16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昇降單元的俯視圖。 [第17圖]將第16圖的昇降單元的一部分擴大的擴大俯視圖。 [第18圖]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方塊圖。 [第19圖]顯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中輪胎是可旋轉地被支撐的過程的側面圖。 [第20圖]顯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中輪胎是可旋轉地被支撐的過程,對應第19圖的剖面圖。 [第21圖]顯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中輪胎是可旋轉地被支撐的過程的剖面圖。 [第22圖]顯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中輪胎是可旋轉地被支撐的過程的剖面圖。 [第23圖]顯示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中輪胎是可旋轉地被支撐的過程的剖面圖。 [第24圖]本發明的第1變形實施方式的上輪框是被支撐在輪胎試驗機的上主軸的狀態的側面圖。 [第25圖]本發明的第1變形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鎖定塊的俯視圖。 [第26圖]本發明的第1變形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鎖定塊的側剖面圖。 [第27圖]本發明的第2變形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下輪框及上輪框是各別被支撐在下主軸及上主軸的狀態的側剖面圖。 [第28圖]本發明的第2變形實施方式的輪胎試驗機的下輪框及上輪框是各別被支撐在下主軸及上主軸的狀態的側剖面圖。
2S:基準旋轉中心軸
21:下主軸
21P:第1支撐部
21Q:第2支撐部
21S:主軸內周面
22:上主軸
61:下輪框
62:上輪框
210:主軸本體
210A:下保持凸緣
210B:下主軸本體部
210S:本體內周面
221:上保持凸緣
222:插入部
223:導引塊
224:上主軸卡合部
225A:空氣導入部
225B:空氣供給部
250:鎖定塊

Claims (8)

  1. 一種輪胎試驗機,是在規定的輪胎試驗位置中,藉由將輪胎的旋轉中心軸是成為朝上下方向延伸的姿勢也就是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來對於前述輪胎進行規定的試驗,具備:下主軸,是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之中位於下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下胎圈部的下輪框保持的下保持部,以使前述輪胎可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的方式透過前述下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及上主軸,是具有可將被裝設於成為前述水平姿勢的前述輪胎之中位於上側的胎圈部也就是上胎圈部的上輪框保持的上保持部,以將前述輪胎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可旋轉的方式透過前述上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前述下主軸及前述上主軸之中的一方的主軸,是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圓柱狀的插入部,前述插入部,是插入前述下主軸及前述上主軸之中的與前述一方的主軸不同的另一方的主軸,且包含構成前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的插入外周面,前述插入部,是具有:複數插入卡合部,是朝前述旋轉中心軸的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輪胎的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且各別構成前述插入外周面的一部分,且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 數卡合突起;及複數插入凹部,是以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之中在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插入卡合部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的方式各別被配置且各別構成前述插入外周面的一部分,且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朝徑方向內側凹陷的形狀;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具有:圓筒狀的主軸內周面,是各別區分:在前述軸方向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面對的開口部、及通過該開口部可將前述插入部收容的內部空間;及鎖定部,是構成前述主軸內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鎖定被插入前述內部空間的前述插入部,將前述一方的主軸在前述軸方向被拘束;該鎖定部,是具有:複數鎖定卡合部,是在前述主軸內周面中朝前述軸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各別包含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延伸並且在前述軸方向彼此鄰接配置的複數鎖定用突起;及複數鎖定凹部,是以在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之中前述旋轉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卡合部彼此之間朝前述軸方向延伸的方式各別被配置在前述主軸內周面,各別具有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對於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朝徑方向外側凹陷的形狀;在可插入成為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 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凹部各別一致且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各別一致的狀態下,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直到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在前述旋轉方向各別相面對於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位置為止,沿著前述軸方向被收容在前述內部空間,進一步,藉由在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是在前述軸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鎖定用突起之間的空間,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在前述軸方向彼此之間相鄰接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沿著前述旋轉方向各別收容並與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各別卡合,以將前述上主軸的前述上保持部及前述下主軸的前述下保持部在前述軸方向可相對地定位的方式,各別設定與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及前述複數插入凹部對應的,以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及前述複數鎖定凹部的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徑方向及圓周方向的尺寸,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是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螺旋形狀,且隨著朝前述旋轉方向前進而朝前述軸方向的一方向傾斜,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是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螺旋形狀,且隨著朝前述旋轉方向前進而朝前述一方向傾斜,可沿著前述旋轉方向與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卡合。
  2. 如請求項1的輪胎試驗機,其中,進一步具備:插入驅動部,是在前述可插入狀態下,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對地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特定位置,並使被保持在前述上保持部的前述上輪框及被保持在前述下保持部的前述下輪框之間的間隔是成為對應前述輪胎的寬度被設定的規定的間隔;及旋轉驅動部,是在前述插入部被配置於前述特定位置的狀態下,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對於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相對旋轉,並使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及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彼此卡合;及空氣供給機構,是在前述上主軸及前述下主軸是透過前述上輪框及前述下輪框將前述輪胎支撐的狀態下,可將空氣充填至藉由前述上輪框、前述輪胎及前述下輪框而被區分的空間也就是輪胎內部空間。
  3. 如請求項2的輪胎試驗機,其中,進一步具備:旋轉檢出部,是可檢出前述一方的主軸及前述另一方的主軸之中的一主軸也就是第1主軸的特定部分已到達了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中預先被設定的特定的旋轉位置;及旋轉阻止部,是前述旋轉檢出部若檢出前述特定部分已到達了前述特定的旋轉位置的話,可阻止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 前述插入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對地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特定位置,前述旋轉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被阻止且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是被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特定位置的狀態下,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及前述另一方的主軸之中的與前述第1主軸不同的主軸也就是第2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並使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及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彼此卡合。
  4. 如請求項2的輪胎試驗機,其中,進一步具備:旋轉檢出部,是可檢出前述一方的主軸及前述另一方的主軸之中的一主軸也就是第1主軸的特定部分的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的旋轉位置;及可阻止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用的旋轉阻止部;前述旋轉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被阻止的狀態下,可對應前述旋轉檢出部的檢出結果將前述一方的主軸及前述另一方的主軸之中的與前述第1主軸不同的主軸也就是第2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使從前述軸方向觀看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凹 部各別一致且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與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各別一致。
  5. 如請求項4的輪胎試驗機,其中,前述插入驅動部,是在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被阻止且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是與前述複數鎖定凹部各別一致且前述複數插入凹部是與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各別一致的狀態下,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的前述插入部相對地插入至前述另一方的主軸的前述內部空間的特定位置,前述旋轉驅動部,是藉由前述旋轉阻止部而使前述第1主軸的旋轉被阻止且前述插入部是被插入至前述內部空間的特定位置的狀態下,可將前述第2主軸繞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旋轉,並使前述複數插入卡合部的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及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的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彼此卡合。
  6.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的輪胎試驗機,其中,前述旋轉驅動部,是在藉由被充填於前述輪胎內部空間的空氣而透過前述上輪框及前述下輪框被賦予在前述複數卡合突起及前述複數鎖定用突起之間的接觸面壓而使前述一方的主軸及前述另一方的主軸之間的前述旋轉中心軸周圍的相對旋轉被抑止的狀態下,進一步可將前述一方的主軸及前述另一方的主軸一體地旋轉。
  7.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的輪胎試驗機, 其中,前述另一方的主軸,是具有:主軸本體,是具有構成前述主軸內周面的一部分的圓筒狀的本體內周面;及至少一個鎖定塊,是被固定於前述主軸本體,且包含塊內周面,前述塊內周面是構成前述主軸內周面的一部分且與前述主軸本體的前述本體內周面一起將前述內部空間區分;前述鎖定部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及前述複數鎖定凹部,是各別被形成在前述至少一個鎖定塊的前述塊內周面。
  8. 如請求項7的輪胎試驗機,其中,前述至少一個鎖定塊,是由具有以前述旋轉中心軸為中心的環形狀的單一的鎖定塊所構成,前述鎖定部的前述複數鎖定卡合部及前述複數鎖定凹部,是各別被形成在前述單一的鎖定塊的前述塊內周面。
TW110109315A 2020-03-25 2021-03-16 輪胎試驗機 TWI7922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4324A JP7379242B2 (ja) 2020-03-25 2020-03-25 タイヤ試験機
JP2020-054324 2020-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8779A TW202138779A (zh) 2021-10-16
TWI792224B true TWI792224B (zh) 2023-02-11

Family

ID=77890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9315A TWI792224B (zh) 2020-03-25 2021-03-16 輪胎試驗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379242B2 (zh)
CN (1) CN115298528A (zh)
TW (1) TWI792224B (zh)
WO (1) WO2021192913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1075A (ja) * 1992-03-31 1993-10-29 Shimadzu Corp 動釣合試験機
JP2003240682A (ja) * 2002-02-20 2003-08-2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用分割リム
JP2004309396A (ja) * 2003-04-09 2004-11-04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用分割リム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US20110147009A1 (en) * 2009-12-23 2011-06-23 Expert E&P Consultants, LLC Drill Pipe Connector and Method
JP2013036952A (ja) * 2011-08-11 2013-02-21 Yamato Scale Co Ltd タイヤバランス測定装置におけるリム交換装置
TW201343427A (zh) * 2012-01-12 2013-11-01 Mitsubishi Heavy Ind Mach Tech 輪圈組裝體及輪胎測試裝置
JP2017500209A (ja) * 2013-09-19 2017-01-05 ハイパーサーム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トーチシステムのねじ接続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81075A (ja) * 1992-03-31 1993-10-29 Shimadzu Corp 動釣合試験機
JP2003240682A (ja) * 2002-02-20 2003-08-27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用分割リム
JP2004309396A (ja) * 2003-04-09 2004-11-04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用分割リム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US20110147009A1 (en) * 2009-12-23 2011-06-23 Expert E&P Consultants, LLC Drill Pipe Connector and Method
JP2013036952A (ja) * 2011-08-11 2013-02-21 Yamato Scale Co Ltd タイヤバランス測定装置におけるリム交換装置
TW201343427A (zh) * 2012-01-12 2013-11-01 Mitsubishi Heavy Ind Mach Tech 輪圈組裝體及輪胎測試裝置
JP2017500209A (ja) * 2013-09-19 2017-01-05 ハイパーサーム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トーチシステムのねじ接続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79242B2 (ja) 2023-11-14
WO2021192913A1 (ja) 2021-09-30
TW202138779A (zh) 2021-10-16
CN115298528A (zh) 2022-11-04
JP2021156604A (ja)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0609B (zh) 轮胎试验装置
JP5917041B2 (ja) タイヤバランス測定装置におけるリム交換装置
US7240543B2 (en) Tire positioning sensor
CN105074414B (zh) 轮胎测试机
US9880072B2 (en) Tire holding device and tire testing system
EP1138527A2 (en) Snug fitting apparatus for tire assembly
TW201447254A (zh) 輪胎搬運方法、輪胎搬運固定裝置及輪胎檢查系統
WO2013054466A1 (ja) タイヤ検査装置
TWI792224B (zh) 輪胎試驗機
JP2002340744A (ja) タイヤ均等性機械駆動組立体
TWI698630B (zh) 輪胎試驗機的輪圈尺寸管理方法
JP7031106B2 (ja) タイヤ内面形状測定装置およびタイヤ内面形状測定方法
CN107894205B (zh) 用于分析机中的测试轮
US10067036B2 (en) Tire inspection device and tire posture detection method
KR950012842B1 (ko) 후경화 타이어 인플레이터용 림 간격 조정장치
TW202141013A (zh) 輪胎試驗機
JPS6214883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把持回転機構
JP2023049898A (ja) タイヤ試験機の精度検査方法
KR100850063B1 (ko) 로드락 챔버의 엘리베이터 승강구동장치
WO2019188110A1 (ja) タイヤ試験機におけるリムサイズの管理方法
KR20100064482A (ko) 베어링의 폭 자동 측정 장치
TW201903378A (zh) 輪胎搬運裝置、具備其的輪胎試驗系統及輪胎搬運方法
KR980012221A (ko) 웨이퍼의 자동 정렬장치
KR200204075Y1 (ko) 게이지 자동공급장치
KR20070016020A (ko) 웨이퍼 플랫존 정렬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