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9957A - 視力恢復裝置 - Google Patents

視力恢復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9957A
TW202139957A TW110109125A TW110109125A TW202139957A TW 202139957 A TW202139957 A TW 202139957A TW 110109125 A TW110109125 A TW 110109125A TW 110109125 A TW110109125 A TW 110109125A TW 202139957 A TW202139957 A TW 2021399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ye
restoration device
vision
vision restoration
eyeb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9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沼垣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梅都科亞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梅都科亞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梅都科亞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9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995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5/00Exercisers for the ey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53Support for the device hand-hel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57Constructive details por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53Driving means driven by a human being, e.g. hand driv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04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57Movement of interface, i.e. force application means
    • A61H2201/1671Movement of interface, i.e. force application means rotation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83Surface of interface
    • A61H2201/169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e.g. material, relief, texture or indic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83Surface of interface
    • A61H2201/169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e.g. material, relief, texture or indicia
    • A61H2201/1695Enhanced pressure effect, e.g. substantially sharp projections, needles or pyram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2Head
    • A61H2205/022Face
    • A61H2205/024Ey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課題]目的在提供誰都能簡單利用,並且不會對眼球造成過度的負擔,可讓掌管眼球運動的肌肉舒緩進而達到視力恢復的視力恢復裝置。 [解決手段]視力恢復裝置(1),是由本體部(2)與接眼部(3)所構成。本體部(2)具有:筒狀的把持部(21)、以及封閉把持部(21)的另一端的底部(22)。接眼部(3)成為適合覆蓋使用者的眼球的眼瞼形狀的形狀,具有朝本體部(2)的外方突出的突起部(31)。使用視力恢復裝置(1)時,將突起部1定向在預定的方向的狀態下,讓接眼部3和按摩對象的眼瞼接眼,將其旋轉、滑動、或是往復作動。藉此,舒緩處於緊張狀態的上斜肌,可達到視力恢復。

Description

視力恢復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視力恢復裝置。詳細來說,是誰都能簡單利用,並且不會對眼球造成過度的負擔,可讓掌管眼球運動的肌肉舒緩進而達到視力恢復的視力恢復裝置者。
近年來,智慧手機、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籍等的許多的電子裝置普及,受到該等的使用時間的激增,而對現代人的眼球在日常上造成很大的負擔。而且,因為長時間持續觀看這樣電子裝置,可能會因為調節眼球的焦點機能的肌肉的疲勞、僵硬,而在收縮的狀態下無法回復,且因為眼球的焦距調整機能降低,而使視力下降。
如以上,現代人的眼睛所處的環境太過苛刻,再加上過度的緊張情緒、生活習慣的紊亂,因此對現代人來說要維持眼睛的健康成為非常難的狀況。而且在這樣的狀態下所造成的視力的下降,由於對於工作的生產性、業務效率也會造成阻礙,所以對於社會整體是個問題。因此,解決改善降低的視力用的有效的對策,在現代社會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之1。
過去以來為了近視、遠視、閃光等的視力矯正雖是使用眼鏡、隱形眼鏡等,可是該等會有裝卸繁瑣的情況,又對於進行激烈運動的人、需要裸視的視力的職業的人會有不能使用的不方便性。
又,也能利用稱之為準分子雷射原位層狀角膜塑形術(LASIK)的雷射光線來進行近視矯正手術。該方法,是利用雷射光線以角膜的中央部分、瞳孔為中心,切去直徑約3mm~15mm左右,使角膜的前部前端部分成為平坦、或凹狀的方式來進行切除手術者。藉此,角膜用作凹透鏡發揮作用,將進入眼鏡的光作折射,將影像的焦點成像在網膜上。
然而,該治療法需要醫師高度的技術的同時,風險也高,由於病例少,所以需要手術後的經過觀察。又,萬一手術不成功就結束時,會有不能回到原來的狀態的問題、角膜削掉的深度也有限度,對於深度近視會有沒效果的問題。
於此,提案例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這樣的視力恢復裝置。專利文獻1揭示的視力恢復裝置,是由:透光性的第1顯示部、在該第1顯示部的背面僅分開預定的間隔被設置的第2顯示部、以及切換顯示在第1顯示部與第2顯示部的各顯示部的影像的切換手段所構成。而且是形成使用者利用交替觀看被第1顯示部所顯示的近距離影像、與被第2顯示部所顯示的遠距離影像來促進睫狀肌的運動者。
又,在專利文獻2揭示有讓顯示視力恢復訓練用的標記的顯示部在近點與遠點之間邊移動邊進行視力恢復訓練的裝置。具體而言,是以在遠點與近點之間移動的顯示部中成為標的標記的標誌作變化地控制顯示部。藉此,雖然使用者在訓練中必須持續看著標記,可是因為標記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所以不會厭煩,而可在維持著集中力的狀態下,實施訓練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32400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13701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件2揭示的視力恢復裝置有以下這樣的問題。亦即,在以往的視力恢復裝置必須要有作為顯示部的顯示器、讓影像在顯示器作顯示用的投射器等,由於裝置整體高價且大型化,所以,被設置在眼科專門的醫院、視力恢復用的訓練設施等,使用者必須邊定期往返設施等邊進行視力恢復訓練。因此,不能前往訓練設施時,就不能接受定期的訓練,所以不太能期待有視力恢復效果。
又,近年來以成年人為首,在中小學生也有視力下降傾向,在需要視力恢復訓練者增加的狀況下,會有所謂希望在家庭、學校、職場等輕鬆進行視力恢復訓練需求。
然而,眼球,是形成在前面具有角膜,在其後方具有水晶體、玻璃體、網膜等的構造,主要藉由掌管眼球運動的外眼肌、與調節水晶體的厚度的睫狀肌控制眼球的動作。而且,經由角膜進入的影像在水晶體調節焦點之後,通過玻璃體在網膜被成像,藉由與該網膜連接的神經傳達到腦中樞。
於此,近視可說是有軸性近視與屈光性近視的2種類型。軸性近視,是指稱為眼軸的眼睛的縱軸伸長,在網膜的正前方結成焦點,而不能清楚看見遠方的東西的症狀。另一方面,屈光性近視,是所謂因為持續看著近的事物,讓水晶體鼓著無法回到原來的狀態,而不能清楚看見遠方的事物的症狀。一般來說近視治療,是指對屈光性近視的治療,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件2也是設想為屈光性近視者。而且,現狀針對於軸性近視並未確立其治療方法。
這點本發明者是如以下假設成為近視的主要因素。亦即,現代人雖有長時間持續觀看以如前述的智慧手機為首的電子裝置的傾向,可是這時的視線維持較正面更稍微朝向下方的姿勢。若視線向下,則會對懸吊眼球的外眼肌中,尤其會對上斜肌、懸吊上斜肌的滑車施加過大的負擔。而形成上斜肌維持收縮的緊張狀態無法回到本來的狀態下,將眼球朝滑車方向拉,而與眼窩脂肪的內插相輔相成形成橢圓形就是近視的最大的主要因素。
然後,發明者經專心研究的結果,從外部對懸吊該上斜肌、上斜肌的滑車賦予適度的刺激,緩和緊張的狀態的肌肉,可使成為橢圓形的眼球回到接近正圓的狀態,其結果,即便為軸性近視也確認到有視力的恢復效果。
本發明是有鑑於以上的點所發明者,目的在提供誰都能簡單利用,並且不會對眼球造成過度的負擔,可讓掌管眼球運動的肌肉舒緩進而達到視力恢復的視力恢復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發明的視力恢復裝置具備有:底部;筒狀的把持部,是從該底部的周緣立設可用手指把持;以及接眼部,是被形成在該把持部的開放端緣,適合覆蓋眼球的眼瞼的形狀。
於此,視力恢復裝置因為具備有筒狀的把持部,所以,使用者可邊用手指把持把持部邊操作視力恢復裝置。因此,使用者即便在家庭、職場也可使用視力恢復裝置輕鬆進行眼球的按摩。
又,在把持部的開放端緣因為具備覆蓋眼球的眼瞼的形狀的接眼部,所以可讓接眼部和眼瞼緊貼。因此,使用視力恢復裝置按摩眼球的周圍時,因為可維持接眼部與眼瞼的緊貼性,所以可提高按摩效果。
又,在接眼部的預定的位置具有比把持部更朝外方突出的突起部時,讓突起部和對應眼瞼的周圍的眼窩的皮膚表面抵接,可進一步提高接眼部與眼瞼的緊貼性。又,因為可以突起部的方向為標記進行按摩,所以,使用者即便為一人也可輕鬆實施按摩。
又,接眼部由合成樹脂所形成時,因為合成樹脂為柔軟材料,所以,例如即便在按摩中有視力恢復裝置的一部分和眼球接觸這樣的情況時,因為其本身形狀變形,所以不會有傷害眼球、周圍的皮膚表面的顧慮。又,因為合成樹脂摩擦係數高,所以,容易將來自外部的力傳播到眼瞼,而可提高按摩效果。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發明的視力恢復裝置的使用方法,係具備有:底部;筒狀的把持部,是從該底部的周緣立設可用手指把持;以及接眼部,是被形成在該把持部的開放端緣,適合覆蓋眼球的眼瞼的形狀之視力恢復裝置的使用方法,其具備有:接眼工程,是使前述接眼部和使用者的一方的眼瞼接眼;滑動工程,是讓前述視力恢復裝置從前述接眼部接眼的狀態朝向外眼角方向僅預定範圍作滑動;以及維持工程,是維持預定的時間讓前述視力恢復裝置滑動的狀態。
於此,藉由具備使視力恢復裝置的接眼部和使用者的一方的眼瞼接眼的接眼工程,而可讓視力恢復裝置和成為按摩對象的使用者的一方的眼瞼緊貼。此時,因為接眼部適合眼瞼的形狀,所以可提高接眼部與眼瞼的緊貼性。因此,使用視力恢復裝置按摩眼球的周圍時,因為可維持接眼部與眼瞼的緊貼性,所以可提高按摩效果。
又,藉由具備讓視力恢復裝置從接眼部接眼的狀態朝向外眼角方向作滑動的滑動工程,可對朝向眼球的滑車方向的張力作用的上斜肌賦予對相反方向的張力。藉此,舒緩上斜肌,而可舒緩處於緊張狀態的上斜肌。再者,因為可使藉由上斜肌、或下斜肌被壓迫而變形成橢圓形的眼球回到接近正圓的狀態,所以,可達成視力恢復。
又,藉由具備維持預定的時間讓視力恢復裝置滑動的狀態的維持工程,所以,對於上斜肌僅一定時間賦予朝向外眼角方向的張力,而可舒緩處於緊張狀態的上斜肌。
又,滑動工程,是使視力恢復裝置在大致1~2cm的範圍進行滑動時,可提高對上斜肌的按摩效果。此外,當視力恢復裝置的滑動範圍未滿1cm時,對於上斜肌的按摩效果弱,視力恢復效果無法期待。另一方面,若視力恢復裝置的滑動範圍比2cm更大時,作用在上斜肌的張力過大,會擔憂有肌肉痛產生的情況。
又,讓視力恢復裝置滑動的狀態維持大概10~20秒鐘時,可提高對上斜肌的按摩效果。此外,當維持讓視力恢復裝置滑動的狀態的時間未滿10秒鐘時,對於上斜肌的按摩效果弱,視力恢復效果無法期待。另一方面,維持讓視力恢復裝置滑動的狀態的時間超過20秒鐘時,對於按摩效果不能期待有大的差異。因此,就維持讓視力恢復裝置滑動的狀態的時間來說,大約10~20秒鐘最為適當。
又,在接眼部的預定的位置具有比把持部更朝外方突出的突起部,接眼工程,是在突起部指向外眼角方向的狀態下作接眼時,因為是讓接眼部和眼瞼接眼的狀態下,抵接在這個突起部對應外眼角附近的眼窩的皮膚表面,所以,讓視力恢復裝置滑動時,防止接眼部卡到眼窩,而可實現順暢的滑動運動。
又,至少重複2次滑動工程與維持工程時,可提高對上斜肌的按摩效果。此外,各進行1次滑動工程與維持工程時,按摩效果弱,視力恢復效果無法期待。另一方面,即便重複3次以上滑動工程與維持工程,對於按摩效果也看不到大的差異。因此,滑動工程與維持工程,是重複2次最為適當。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發明的視力恢復裝置的使用方法,係具備有:底部;筒狀的把持部,是從該底部的周緣立設可用手指把持;以及接眼部,是被形成在該把持部的開放端緣,適合覆蓋眼球的眼瞼的形狀之視力恢復裝置的使用方法,其具備有:接眼工程,是使前述接眼部和使用者的一方的眼瞼接眼;旋轉工程,是讓前述視力恢復裝置在前述接眼部接眼的狀態朝向外眼角方向成為銳角的範圍進行旋轉;以及維持工程,是維持預定的時間讓前述視力恢復裝置旋轉的狀態。
於此,藉由具備使視力恢復裝置的接眼部和使用者的一方的眼瞼接眼的接眼工程,而可讓視力恢復裝置和成為按摩對象的使用者的一方的眼瞼緊貼。此時,因為接眼部適合眼瞼的形狀,所以可提高接眼部與眼瞼的緊貼性。因此,使用視力恢復裝置按摩眼球的周圍時,因為可維持接眼部與眼瞼的緊貼性,所以可提高按摩效果。
又,藉由具備讓視力恢復裝置在從接眼部接眼的狀態朝向外眼角方向成為銳角的範圍進行旋轉的旋轉工程,可對朝向眼球的滑車方向的張力作用的上斜肌賦予對相反方向的向外的旋轉力。藉此,舒緩上斜肌,而可舒緩處於緊張狀態的上斜肌。再者,因為可使藉由上斜肌、或下斜肌被壓迫而變形成橢圓形的眼球回到接近正圓的狀態,所以,可達成視力恢復。
又,藉由具備維持預定的時間讓視力恢復裝置旋轉的狀態的維持工程,所以,對於上斜肌賦予一定時間旋轉力,可舒緩處於緊張狀態的上斜肌。
又,旋轉工程,是使視力恢復裝置在大致30°~45°的範圍進行旋轉時,可提高對上斜肌的按摩效果。此外,當作為視力恢復裝置的旋轉範圍未滿30°時,對於上斜肌的按摩效果弱,視力恢復效果無法期待。另一方面,若視力恢復裝置的旋轉範圍比45°更大時,因旋轉作用在上斜肌的張力過大,會擔憂有肌肉痛產生的情況。
又,讓視力恢復裝置旋轉的狀態維持大概10~20秒鐘時,可提高對上斜肌的按摩效果。此外,當維持讓視力恢復裝置旋轉的狀態的時間未滿10秒鐘時,對於上斜肌的按摩效果弱,視力恢復效果無法期待。另一方面,維持讓視力恢復裝置旋轉的狀態的時間超過20秒鐘時,對於按摩效果不能期待有大的差異。因此,就維持讓視力恢復裝置旋轉的狀態的時間來說,大約10~20秒鐘最為適當。
又,在接眼部的預定的位置具有比把持部更朝外方突出的突起部,接眼工程,是當突起部在正面觀看指向上方的狀態下進行接眼時,可以這個突起部為指標讓視力恢復裝置作旋轉。亦即,讓視力恢復裝置旋轉時,因為利用鏡子等確認突起部的傾斜,可掌握視力恢復裝置的旋轉角度,所以,可又效果地進行按摩。
又,至少重複3次旋轉工程與維持工程時,可提高對上斜肌的按摩效果。此外,僅重複2次旋轉工程與維持工程時,按摩效果弱,視力恢復效果無法期待。另一方面,即便重複4次以上旋轉工程與維持工程,對於按摩效果也看不到大的差異。因此,旋轉工程與維持工程,是重複3次最為適當。
為了達成前述的目的,本發明的視力恢復裝置的使用方法,係具備有:底部;筒狀的把持部,是從該底部的周緣立設可用手指把持;以及接眼部,是被形成在該把持部的開放端緣,適合覆蓋眼球的眼瞼的形狀之視力恢復裝置的使用方法,其具備有:接眼工程,是使前述接眼部和使用者的一方的眼瞼的周圍接眼;以及往復運動工程,是從接眼前述接眼部的狀態,在一定的週期朝外眼角方向與內眼角方向的兩方向進行往復運動。
於此,藉由具備使視力恢復裝置的接眼部和使用者的一方的眼瞼接眼的接眼工程,而可讓視力恢復裝置和成為按摩對象的使用者的一方的眼瞼緊貼。此時,因為接眼部適合眼瞼的形狀,所以可提高接眼部與眼瞼的緊貼性。因此,使用視力恢復裝置按摩眼球的周圍時,因為可維持接眼部與眼瞼的緊貼性,所以可提高按摩效果。
又,藉由具備在一定的週期從接眼接眼部的狀態朝向外眼角方向與內眼角方向的兩方向進行往復運動的往復運動工程,可提高對於懸吊上斜肌的滑車的按摩效果。此時,因為滑車位在眼窩內側的內眼角的上方部,所以一定要包含內眼角部分地進行往復運動,而可進一步提高按摩效果。
又,往復運動工程,是當持續大致10~20秒鐘時,可提高對滑車的按摩效果。此外,當實施往復運動工程的時間未滿10秒鐘時,對於滑車的按摩效果弱,視力恢復效果無法期待。另一方面,在實施往復運動工程的時間超過20秒鐘時的按摩效果不能期待有大的差異。因此,就實施往復運動工程的時間來說,大約10~20秒鐘最為適當。
又,在接眼部的預定的位置具有比把持部更朝外方突出的突起部,將接眼部接眼在使用者的一方的眼瞼的周圍的工程,是當突起部指向外眼角方向的狀態下作接眼時,因為是讓接眼部和眼瞼接眼的狀態下,抵接在這個突起部對應外眼角附近的眼窩的皮膚表面,所以,讓視力恢復裝置作往復運動時,防止接眼部卡到眼窩,而可實現順暢的往復運動。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視力恢復裝置,是誰都能簡單利用,並且不會對眼球造成過度的負擔,可讓掌管眼球運動的肌肉舒緩進而達到視力恢復。
以下,邊參照圖面邊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視力恢復裝置進行說明,來理解本發明。
[視力恢復裝置] 首先,依據圖1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視力恢復裝置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視力恢復裝置1主要由本體部2與接眼部3所構成。
本體部2具有:筒狀的把持部21、以及封閉把持部21的另一端的底部22。亦即,本體部2,是將圓形的底部22載置在地面的狀態下,具有從底部22的周緣朝上方立起的形狀。
於此,本體部2未必一定要是如圖1所示的圓筒形的筒狀。例如亦可為矩形、橢圓形的筒狀。可是如後述,為了使用視力恢復裝置1提高按摩使用者的外眼肌時的操作性,本體部2的形狀也是有圓筒形形成的筒狀為理想。
在本體部2的開放端緣,接眼部3與把持部21連續性接連。接眼部3成為適合覆蓋的眼球的眼瞼形狀的形狀,將接眼部3抵接在使用者的眼瞼時,為了提高接眼部3的緊貼性,而形成具有稍微朝向外方變寬的形狀。
於此,本體部2與接眼部3未必要被一體化,亦可構成對於本體部2可拆裝接眼部3。如此,做成可從本體部2拆裝接眼部3的構造,當接眼部3劣化時,形成可僅更換接眼部3。
在接眼部3的周向的預定的位置一體形成有突起部31。突起部31,是以相對於接眼部3的最大寬度以大致5.0mm左右的長度朝外方突出的形狀。
於此,未必要在接眼部3形成突起部31。可是,藉由形成突起部31,可以突起部31的位置為標記進行按摩。又,讓接眼部3和使用者的眼瞼接眼時,突起部31抵接在和對應眼瞼的周圍的眼窩的皮膚表面。因此,即便從讓接眼部3和使用者的眼瞼接眼的狀態,邊讓視力恢復裝置1滑動邊配合往復運動時,也可防止接眼部3卡在眼窩,而實現順暢的操作。
本體部2、及接眼部3由聚乙烯、二氧化矽等的合成樹脂材料所構成。又,也可作成由不同的材料構成本體部2與接眼部3。
於此,未必一定要以合成樹脂材料作為構成本體部2、及接眼部3的材料。可是,藉由使用如合成樹脂材料這種軟材料構成本體部2、及接眼部3,提高使用視力恢復裝置1按摩使用者的眼球周圍時的眼球與視力恢復裝置1的緊貼性,而可提高按摩效果。再者,因為由軟材料構成,所以在進行按摩時,即便有誤作操作而使視力恢復裝置1和眼球接觸這樣的情況,因為不會傷害眼球,所以可確保安全性。
又,未必一定要用不同的材料構成本體部2與接眼部3,也可由相同材料構成本體部2與接眼部3。可是,由不同體構成本體部2與接眼部3時,例如藉由對本體部2用軟材料構成接眼部3,可提高對接眼部3的本體部2的緊貼性。因此,在視力恢復裝置1的使用中,防止接眼部3從本體部2破裂分離,可提高視力恢復裝置1的耐久性。
圖2從右側面顯示讓視力恢復裝置1和使用者的眼瞼接眼的狀態的圖。使用視力恢復裝置1時,讓接眼部3和成為按摩對象的一方的眼球40(在圖2是右眼)的上眼瞼41與下眼瞼42。更具體而言,是如圖2所示,因為接眼部3套在位於眼球40與眼窩43之間凹部,所以,可提高與接眼部3的緊貼性。此時,突起部31抵接在對應眼窩43的皮膚表面(在圖2是上眼瞼41的上方)。因此,即便在使視力恢復裝置1接眼的狀態下進行滑動運動、往復運動時,可在接眼部3在眼窩43的凹部內有卡住的狀態下進行順暢的運動。
以上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視力恢復裝置1的結構。於此,針對近視的機制進行簡單的說明。首先,使用圖3針對眼球與外眼肌的關係進行說明(圖3表示右側的眼球)。外眼肌,是由所謂4條的直肌(內直肌50、外直肌51、上直肌52、下直肌53)、以及2條的斜肌(上斜肌54、下斜肌55)的6條的眼肌所構成。
該等6條的外眼肌,是由來自與腦的神經被作動。具體而言,內直肌50,是使眼球朝向內側方向的肌肉,即受動眼神經所支配。外直肌51,是使眼球40朝向外側方向的肌肉,即受外旋神經所支配。上直肌52與下直肌52,是與內直肌50同樣受動眼神經所支配,使眼球40朝上下的肌肉。上斜肌54,是讓眼球40朝內方旋轉,下斜肌55,是讓眼球朝外方旋轉的肌肉。而且,上斜肌54,是藉由滑車56被懸吊,且受滑車神經所支配,下斜肌55受動眼神經所支配。
上斜肌54雖是作用經常朝滑車方向的力,可是,例如在閱覽電子裝置等的時候,採取向下的姿勢時,在上斜肌54進一步產生眼球40朝滑車方向的力。而且,因為長時間持續向下的姿勢,所以作用在上斜肌54的力變的過大,上斜肌54緊張的狀態下僵化。
若上斜肌54僵化,則本來應當為正圓的眼球40持續被過度拉伸而變形成橢圓形。其結果,看遠時的眼球的變得不易對焦,而可能會有近視的症狀發生。因此,藉由適度按摩僵化掉的上斜肌54、及懸吊上斜肌54的滑車56,舒緩處於緊張狀態的上斜肌54、滑車56,使眼球回到本來的正圓的狀態,而可期待改善近視的症狀。
以下,就視力恢復裝置1的使用方法來說,是針對對於上斜肌54、及滑車56的按摩方法進行說明。此外,在以下的說明,視力恢復裝置1的使用者與被施術者為同一人,關於在說明之中表示的各方向是以使用者所為的視點作為基準。 [按摩方法1] 依據圖4,針對按摩方法1進行說明。按摩方法1,是讓上斜肌舒緩用的視力恢復裝置1的使用方法。
首先,使用者用一方的手把持視力恢復裝置1的把持部21,而如圖4(a)所示,在突起部31指向右眼的外眼角方向的狀態下,讓接眼部3和成為按摩對象的右眼的眼瞼接眼。此時,如前述的圖2所示,以接眼部3套在位於眼球40與眼窩43之間凹部的方式,讓接眼部3緊貼。
接著,讓接眼部3和上眼瞼41與下眼瞼42緊貼的狀態下,如圖4(b)所示,讓視力恢復裝置1朝向右方向滑動1~2cm左右,並維持大致10~20秒鐘左右使其滑動的狀態(以下,總稱為使其滑動,維持其狀態的運動,並稱為「滑動運動」)。此時,與眼瞼一起在上斜肌作動朝右方向的拉力,因為可讓與滑車方向相反方向的力作用在上斜肌,所以,可舒緩僵化的上斜肌。
此外,若滑動距離變長,對上斜肌的負擔變的過大,會有成為肌肉痛的原因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若滑動距離短,則成為對於上斜肌的按摩效果弱者。因此,發明者檢討的結果,作為滑動距離以大致1~2cm的範圍為基準使其滑動為理想。
又,讓視力恢復裝置1滑動時,雖然接眼部3以套在眼球40與眼窩43之間的凹部作緊貼,可是,因為突起部31處於抵接在對應眼窩43的皮膚表面的狀態,所以,接眼部3不會卡在眼窩,可實現順暢的滑動運動。
重複2次左右前述的滑動運動,對眼球的滑車方向施加大的力的狀態下可舒緩僵化的上斜肌。
於此,未必一定要有2次滑動運動的重複次數。可依照使用者的眼球的狀態、身體狀況等作適當變更。此外,僅實施1次滑動運動時,視力恢復效果不能期待,滑動運動的重複次數多就會成為肌肉痛的原因。這一點在發明者檢討的結果,就滑動運動的重複次數來說,是2次左右最有效果。
[按摩方法2] 根據圖5,針對按摩方法2進行說明。按摩方法2,是與按摩方法1同樣為讓上斜肌舒緩用的視力恢復裝置1的使用方法。
首先,使用者用一方的手把持視力恢復裝置1的把持部21,而如圖5(a)所示,在突起部31指向上方的狀態下,讓接眼部3和成為按摩對象的右眼的上眼瞼41與下眼瞼42接眼。此時,如前述的圖2所示,以接眼部3套在位於眼球40與眼窩43之間凹部的方式,讓接眼部3緊貼。
接著,讓接眼部3和眼瞼緊貼的狀態下,如圖5(b)所示,讓視力恢復裝置朝向右方向(外眼角方向)旋轉,並維持大致10~20秒鐘左右旋轉的狀態(以下,總稱為使其旋轉,維持其狀態的運動,並稱為「旋轉運動」。)。此時,與眼瞼一起在上斜肌作動朝旋轉方向的拉力,因為可讓與眼球的滑車方向相反方向的力作用在上斜肌,所以,可讓僵化的上斜肌舒緩。
此外,若讓其旋轉的角度大,則對上斜肌的負擔變的過大,會有成為肌肉痛的原因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若讓其旋轉的角度小,則成為對於上斜肌的按摩效果弱者。因此,發明者檢討的結果,作為旋轉角度以大致30°~45°的範圍為基準使其旋轉為理想。此時,使用者例如利用鏡子確認突起部31的位置,可掌握大概的旋轉角度。
重複3次左右前述的旋轉運動,對眼球的滑車方向施加大的力的狀態下可舒緩僵化的上斜肌。
於此,旋轉運動的重複次數未必一定要有3次。可依照使用者的眼球的狀態、身體狀況等作適當變更。此外,旋轉運動的重複次數未滿2次時,視力恢復效果不能期待,當旋轉運動的重複次數多的時候會成為肌肉痛的原因。這一點在發明者檢討的結果,就旋轉運動的重複次數來說,是3次左右最有效果。
[按摩方法3] 根據圖6,針對按摩方法3進行說明。按摩方法3,是讓滑車舒緩用的視力恢復裝置1的使用方法。
首先,使用者用一方的手把持視力恢復裝置1的把持部21,而如圖6(a)所示,在突起部31指向右眼的外眼角方向的狀態下,讓接眼部3和成為按摩對象的右眼的上眼瞼41與下眼瞼42接眼。此時,如前述的圖2所示,以接眼部3套在位於眼球40與眼窩43之間凹部的方式,讓接眼部3緊貼。
接著,讓接眼部3和眼瞼緊貼的狀態下,如圖6(b)所示,使視力恢復裝置1一定的週期朝左右方向(內眼角方向與外眼角方向)進行大致20秒鐘左右的往復作動(以下稱為「往復動運動」。)。此時,因為對於懸吊上斜肌的滑車可賦予刺激,所以,可讓僵化的滑車舒緩。
此外,若往復動運動的時間變長,對於滑車的負擔變得過大而成為肌肉痛的原因。另一方面,若往復運動時間短,則成為對於滑車的按摩效果弱者。因此,發明者檢討的結果,作為旋轉角度以大致10~20秒鐘左右為基準作1次的往復動運動。
又,讓視力恢復裝置1作往復動運動時,雖然接眼部3以套在眼球40與眼窩43之間的凹部作緊貼,可是,因為突起部31處於抵接在對應眼窩43的皮膚表面的狀態,所以,接眼部3不會卡在眼窩,可實現順暢的往復動運動。
接著,針對確認使用前述的視力恢復裝置1的按摩方法所致的視力恢復效果用的試驗例作敘述。
在各試驗例,是以10歲到40歲的各年代的男女為被試驗者,實施使用視力恢復裝置1的按摩方法,確認其視力恢復效果。
[試驗例A] 就試驗例A,對被試驗者進行1天2次(在早晚固定的時間)按摩方法1,且每天不間斷地持續實施3個月,確認視力恢復效果。在表1表示其結果。
Figure 02_image001
[試驗例B] 就試驗例B,對被試驗者進行1天2次(在早晚固定的時間)按摩方法2,且每天不間斷地持續實施3個月,確認視力恢復效果。在表2表示其結果。
Figure 02_image003
[試驗例C] 就試驗例C,對被試驗者進行1天2次(在早晚固定的時間)按摩方法3,且每天不間斷地持續實施3個月,確認視力恢復效果。在表3表示其結果。
Figure 02_image005
[試驗例D] 就試驗例D,對被試驗者進行1次的按摩中,是以按摩方法1至按摩方法3為1套進行1天2次(在早晚固定的時間)按摩方法3,且每天不間斷地持續實施3個月,確認視力恢復效果。在表4表示其結果。
Figure 02_image007
根據試驗例A至C,雖然有被試驗者所致的個體差,然而,平均來說可知按摩方法1最為視力恢復效果高。又根據試驗例D,可知以按摩方法1為主,並用按摩方法2、及按摩方法3能期待更高的視力恢復效果。
以上,本發明的視力恢復裝置,是誰都能簡單利用,並且不會對眼球造成過度的負擔,可讓掌管眼球運動的肌肉舒緩進而達到視力恢復者。
1:視力恢復裝置 2:本體部 21:把持部 22:底部 3:接眼部 31:突起部 40:眼球 41:上眼瞼 42:下眼瞼 43:眼窩 50:內直肌 51:外直肌 52:上直肌 53:下直肌 54:上斜肌 55:下斜肌 56:滑車
[圖1]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視力恢復裝置的圖。 [圖2]表示將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視力恢復裝置裝設於使用者的狀態的圖。 [圖3]表示外眼肌與眼球的關係(右眼)的圖。 [圖4]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視力恢復裝置的使用方法(按摩方法1)的圖。 [圖5]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視力恢復裝置的使用方法(按摩方法2)的圖。 [圖6]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視力恢復裝置的使用方法(按摩方法3)的圖。
1:視力恢復裝置
31:突起部
40:眼球
41:上眼瞼
42:下眼瞼
43:眼窩

Claims (1)

  1. 一種視力恢復裝置,其特徵係具備有:底部; 圓筒形的把持部,是從該底部的周緣立設,可用手指把持; 圓形的接眼部,是被形成在該把持部的開放端緣,適合覆蓋眼球的眼瞼;以及 突起部,是被設在該接眼部的周向的1處,朝該接眼部的徑向外側突出。
TW110109125A 2020-04-10 2021-03-15 視力恢復裝置 TW2021399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16084 WO2021205636A1 (ja) 2020-04-10 2020-04-10 視力回復装置、及び視力回復装置の使用方法
WOPCT/JP2020/016084 2020-04-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9957A true TW202139957A (zh) 2021-11-01

Family

ID=74200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9125A TW202139957A (zh) 2020-04-10 2021-03-15 視力恢復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48250A1 (zh)
JP (1) JP6820046B1 (zh)
KR (1) KR102514933B1 (zh)
CN (1) CN115397382B (zh)
TW (1) TW202139957A (zh)
WO (1) WO202120563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3004A (en) * 1904-07-23 1905-06-20 Frank Howard May Eye-massage machine.
FR813603A (fr) * 1936-02-08 1937-06-05 Appareil de massage
JP3100329B2 (ja) 1995-12-27 2000-10-16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ールコネクタ
CN2400107Y (zh) * 1999-12-23 2000-10-11 曹世民 一种空气健眼按摩仪
JP2004057791A (ja) * 2002-07-31 2004-02-26 Yasuo Okude 電動バイブレーション器(振動器)を利用したマッサージ眼鏡
JP3100329U (ja) * 2003-09-09 2004-05-13 林 炳宏 遠心式回転動力装置及びそれを運用した按摩器
JP2005324006A (ja) 2004-02-03 2005-11-24 Shinichiro Endo 視力回復訓練装置
ATE501684T1 (de) 2004-11-23 2011-04-15 Edward Wong Medizinische vorrichtung zur temperaturregelung und behandlung des auges sowie des umgebenden gewebes
JP2010137011A (ja) 2008-12-15 2010-06-24 Panasonic Corp 視力回復訓練装置および視力回復訓練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179810B1 (ko) * 2010-06-09 2012-09-04 장석종 안구 근육 운동 장치
JP2013017611A (ja) * 2011-07-11 2013-01-31 Yasuyuki Maruhama 視力回復法
WO2013114127A1 (en) * 2012-02-03 2013-08-08 Anant Sharma Eye Massage Device
WO2014200864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University Of Houston System Accommodation stimulation and recording device
CN108969350B (zh) 2018-08-02 2021-03-2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眼部护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7382B (zh) 2023-11-21
JPWO2021205636A1 (zh) 2021-10-14
KR20220141905A (ko) 2022-10-20
JP6820046B1 (ja) 2021-01-27
US20230148250A1 (en) 2023-05-11
WO2021205636A1 (ja) 2021-10-14
CN115397382A (zh) 2022-11-25
KR102514933B1 (ko) 2023-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29302B2 (ja) ライトフィールドプロセッサシステム
US10768431B2 (en) Light control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gional variation of visual information and sampling
TW202145978A (zh) 周邊視網膜上之散焦影像之投影以治療屈光不正
US20040012758A1 (en) Prism based dynamic vision train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06963607B (zh) 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
CN102973397A (zh) 一种基于手持小屏幕完成的视觉训练系统
TW561041B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ynamic training of vision by lens
CN113439233B (zh) 视觉信息变更装置、棱镜眼镜及棱镜眼镜中的镜片的选定方法
EP1384462A2 (en) Prism based dynamic vision train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TW202139957A (zh) 視力恢復裝置
CN102319167A (zh) 一种治疗各种屈光异常、弱视、眼球移动障碍和眼肌痉挛等疾病的医疗器械
CN202342405U (zh) 一种治疗各种屈光异常、弱视、眼球移动障碍和眼肌痉挛等疾病的医疗器械
Koshits et al. Optical features of light passing through refractive structures of the eye
CN111613121B (zh) 一种改进的屈光不正和双眼视觉功能的演示装置
CN207114922U (zh) 一体化眼位近视矫正镜片
EP4020061A1 (en) Spectacles for inhibiting progress of myopia
CN207950127U (zh) 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
RU2612596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ишемически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 глаз и послеоперационных состояний глаз у пациентов пресбиопического возраста
RU165095U1 (ru) Аккомодотренер оптический
KR100975987B1 (ko) 휴대용 시기능 훈련장치
JPS5841858B2 (ja) 漸遠近線凝視式視力鍛練装置
Thomas Politzer 17 Vision Function, Examin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N113893143A (zh) 一种通过旋转镜片进行动态用眼的眼病防治装置
CN106950719A (zh) 一体化眼位近视矫正镜片
WO2013016947A1 (zh) 一种治疗眼科疾病的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