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7382B - 用于按摩眼外肌的视力恢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按摩眼外肌的视力恢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7382B
CN115397382B CN202080099268.9A CN202080099268A CN115397382B CN 115397382 B CN115397382 B CN 115397382B CN 202080099268 A CN202080099268 A CN 202080099268A CN 115397382 B CN115397382 B CN 1153973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very device
vision recovery
vision
eye
eye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92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97382A (zh
Inventor
沼垣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grady Co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grady Co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grady Co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cgrady Co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397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7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97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73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5/00Exercisers for the ey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1/00Apparatus for passive exercising; Vibrating apparatus ; Chiropractic devices, e.g. body impacting devices, external devices for briefly extending or aligning unbroken b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53Support for the device hand-hel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57Constructive details por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2Driving means
    • A61H2201/1253Driving means driven by a human being, e.g. hand driv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02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kind of interface, e.g. head rest, knee support or lumbar support
    • A61H2201/1604H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57Movement of interface, i.e. force application means
    • A61H2201/1671Movement of interface, i.e. force application means rotation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83Surface of interface
    • A61H2201/169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e.g. material, relief, texture or indic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6Physical interface with patient
    • A61H2201/1683Surface of interface
    • A61H2201/169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e.g. material, relief, texture or indicia
    • A61H2201/1695Enhanced pressure effect, e.g. substantially sharp projections, needles or pyram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0Devices f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5/02Head
    • A61H2205/022Face
    • A61H2205/024Eyes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是谁都能轻松地利用,并且能在不对眼球施加过度的负担的前提下使掌管眼球运动的肌肉松弛而实现视力的恢复的视力恢复装置以及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视力恢复装置(1)由主体部(2)和接目部(3)构成。主体部(2)具有筒状的把持部(21)和封闭把持部(21)的另一端的底部(22)。接目部(3)成为适合于覆盖使用者的眼球的眼皮的形状的形状,具有向主体部(2)的外侧突出的突起部(31)。在使用视力恢复装置(1)时,在使突起部(1)指向规定的方向的状态下使接目部(3)与按摩对象的眼皮相接,进行旋转、滑动或往复动作。由此,使处于紧张状态的上斜肌松弛,能够实现视力的恢复。

Description

用于按摩眼外肌的视力恢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力恢复装置以及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详细而言,涉及无论是谁都能轻松地利用,并且能在不对眼球施加过度的负担的前提下使掌管眼球运动的肌肉松弛而实现视力的恢复的视力恢复装置以及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和电子书等许多的电子设备得到普及,随着这些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陡增,现代人的眼球在日常中承担较大的负担。并且,一般认为长时间持续观看那样的电子设备会导致调节眼球的焦点功能的肌肉的疲劳、发硬,从而使肌肉保持收缩的状态而不复原,眼球的焦点调整功能下降,从而视力下降。
如上所述,包围现代人的眼睛的环境越来越残酷,此外加之过度的精神压力、生活习惯的紊乱,对现代人来说变成了非常难以维持眼睛的健康的状况。并且,在这样的状况下引发的视力下降也影响工作的生产率、业务效率,因此可以说对整个社会都是问题。因而,采取用于对下降了的视力进行改进的实效性的对策在现代社会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直以来,为了进行近视、远视和散光等的视力矫正,使用了眼镜、隐形眼镜等,但这些眼镜佩戴和取下都很麻烦,还有如下不便,即,进行剧烈的运动的人、要求裸眼视力的职业的人无法使用。
另外,也进行被称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利用激光矫正近视的手术。该方法利用激光以角膜的中央部分、瞳孔为中心切去直径约3mm~15mm左右,以使角膜的前部末端部分平坦或成为凹状的方式进行切除手术。由此,角膜起到凹透镜的作用,使进到眼睛里的光折射,视野图像的焦点在视网膜上成像。
但是,该治疗法需要医生有高超的技术,并且风险也高,病例少,因此需要进行手术后的观察。另外,也有如下问题:在万一手术不成功地结束的情况下无法复原、在切削角膜的深度上也存在极限,对高度的近视没有效果。
那么,提出了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的视力恢复装置。专利文献1公开的视力恢复装置由第1显示部、第2显示部和切换部件构成,上述第1显示部具有透光性,上述第2显示部在该第1显示部的背面分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上述切换部件切换在第1显示部和第2显示部分别显示的图像。并且,使用者交替地观看在第1显示部显示的近距离图像和在第2显示部显示的远距离图像,从而促进睫状肌的运动。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装置:一边使显示视力恢复训练用的标记的显示部在近点与远点之间移动,一边进行视力恢复训练。具体而言,控制显示部,以使得在远点与近点之间移动的显示部处使成为目标的标记的显示不断变化。由此,使用者需要在训练过程中持续观看标记,由于标记时时刻刻地变化,所以不会厌倦,能在维持着集中力的状态下实施训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240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370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公开的视力恢复装置中有以下这样的问题。即,在以往的视力恢复装置中,需要作为显示部的监视器、用于在监视器上显示图像的投影仪等,装置整体昂贵并且大型化,所以装置被设置于眼科的专科医院、视力恢复用的训练康复中心等,需要使用者定期地往返于康复中心等地进行视力恢复训练。因此,在无法前往训练康复中心的情况下,无法接受定期的训练,不大能期待视力恢复效果。
另外,近年来,以成年人为首,中小学生的视力也有下降的倾向,在需要视力恢复训练的人增加着的状况下,有想要在家、学校和工作场所等轻松地进行视力恢复训练的期望。
另外,眼球为在前表面具有角膜并在角膜的后方具有水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等的构造,主要利用对眼球运动进行掌管的眼外肌和对水晶体的厚度进行调节的睫状肌对眼球的动作进行控制。并且,经由角膜进入的视野图像在由被水晶体调节了焦点后,通过玻璃体而在视网膜上成像,由与该视网膜相连的神经传递到脑中枢。
在此,常说近视有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这两种类型。轴性近视是指眼睛的被叫做眼轴的纵轴伸长,从而在视网膜的跟前连结焦点,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的症状。而屈光性近视是指持续观看近处,从而水晶体保持膨胀不变而没返回到原来的状态,由此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的症状。一般来说,近视治疗是指对屈光性近视的治疗,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也是设想屈光性近视。而且,现状就是对轴性近视的治疗方法尚未确立。
在这一点上,作为成为近视的主要原因,本发明人如以下这样地进行了假说。即,认为现代人如上所述有长时间持续观看以智能手机为首的电子设备的倾向,此时的视线维持比正面稍微朝向下方的姿势。当视线变成朝下时,使眼球悬垂的眼外肌中的特别是上斜肌、使上斜肌悬垂的滑车承担过大的负担。并且,上斜肌保持收缩着的紧张状态而不复原,从而眼球向滑车方向被拉近而与眼窝脂肪的插补相结合地成为椭圆形是近视的较大的主要原因。
于是,发明人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确认到:通过从外部对该上斜肌、使上斜肌悬垂的滑车施加适度的刺激,能使紧张着的状态的肌肉得到缓和而使已成为椭圆形的眼球返回到接近于正圆的状态,结果即使是轴性近视,也具有视力的恢复效果。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独创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是谁都能轻松地利用,并且能在不对眼球施加过度的负担的前提下使掌管眼球运动的肌肉松弛而实现视力的恢复的视力恢复装置以及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视力恢复装置具备:底部;把持部,其为筒状,自该底部的周缘竖立设置,能用手指把持;以及接目部,其形成于该把持部的开放端缘,是适合于覆盖眼球的眼皮的形状。
在此,视力恢复装置具备筒状的把持部,从而使用者能够一边用手指对把持部进行把持一边操作视力恢复装置。因而,使用者即使在家庭、工作场所,也能使用视力恢复装置轻松地进行眼球的按摩。
另外,在把持部的开放端缘具备适合于覆盖眼球的眼皮的形状的接目部,从而能使接目部与眼皮紧密接触。因而,在使用视力恢复装置按摩眼球的周围时,能够维持接目部与眼皮的密合性,因此能够提高按摩效果。
另外,当在接目部的规定的位置具有比把持部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的情况下,通过使突起部与对应于眼皮的周围的眼窝的皮肤表面抵接,能够进一步提高接目部与眼皮的密合性。另外,能将突起部的朝向作为记号而进行按摩,因此使用者即使一个人也能轻松地实施按摩。
另外,在接目部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情况下,由于合成树脂是柔软材料,所以哪怕在按摩过程中发生视力恢复装置的一部分与眼球接触的那样的情况,由于接目部本身的形状会变形,所以也不会伤害眼球、周围的皮肤表面。另外,合成树脂的摩擦系数较高,因此易于将来自外部的力传递到眼皮,能够提高按摩效果。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是具备底部、把持部和接目部的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把持部为筒状,自该底部的周缘竖立设置,能用手指把持,所述接目部形成于该把持部的开放端缘,是适合于覆盖眼球的眼皮的形状,所述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具备接目步骤、滑动步骤和维持步骤,在所述接目步骤中,使所述接目部与使用者的一眼皮相接,在所述滑动步骤中,自使所述接目部与眼皮相接的状态使所述视力恢复装置朝向外眦方向滑动规定的范围,在所述维持步骤中,将使所述视力恢复装置滑动的状态维持规定的时间。
在此,具备使视力恢复装置的接目部与使用者的一眼皮相接的接目步骤,从而能使视力恢复装置与使用者的成为按摩对象的一眼皮紧密接触。此时,接目部是适合于眼皮的形状,因此能够提高接目部与眼皮的密合性。因而,在使用视力恢复装置按摩眼球的周围时,能够维持接目部与眼皮的密合性,因此能够提高按摩效果。
另外,具备自使接目部与眼皮相接的状态使视力恢复装置朝向外眦方向滑动的滑动步骤,从而能对被作用有向眼球的滑车方向的张力的上斜肌施加沿与滑车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张力。由此,上斜肌被拉伸,能使处于紧张状态的上斜肌松弛。此外,能使被上斜肌或下斜肌压迫而变形为椭圆形的眼球返回到接近于正圆的状态,因此能够实现视力的恢复。
另外,具备将使视力恢复装置滑动的状态维持规定的时间的维持步骤,从而通过在一定时间内对上斜肌施加沿与滑车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张力,能使处于紧张状态的上斜肌松弛。
另外,当滑动步骤使视力恢复装置在大致1~2cm的范围内滑动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对上斜肌的按摩效果。另外,在视力恢复装置的滑动范围小于1cm的情况下,对上斜肌的按摩效果较弱,看不到视力恢复效果。另一方面,当视力恢复装置的滑动范围比2cm大时,作用于上斜肌的张力变得过大,担心发生肌肉痛。
另外,当将使视力恢复装置滑动的状态维持大致10~20秒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对上斜肌的按摩效果。另外,在维持使视力恢复装置滑动的状态的时间小于10秒的情况下,对上斜肌的按摩效果较弱,看不到视力恢复效果。另一方面,维持使视力恢复装置滑动的状态的时间超过20秒的情况下的按摩效果看不到较大差异。因而,作为维持使视力恢复装置滑动的状态的时间,大致10~20秒是最适当的。
另外,在接目部的规定的位置具有比把持部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当接目步骤在突起部指向外眦方向的状态下使接目部与眼皮相接的情况下,在使接目部与眼皮相接了的状态下,该突起部与对应于外眦附近的眼窝的皮肤表面抵接,因此在使视力恢复装置滑动时,能够防止接目部卡挂于眼窝而实现顺利的滑动运动。
另外,在滑动步骤和维持步骤至少反复两次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对上斜肌的按摩效果。另外,在滑动步骤和维持步骤各进行1次的情况下,按摩效果较弱,看不到视力恢复效果。另一方面,即使滑动步骤和维持步骤反复3次以上,在按摩效果上也看不到较大的差异。因而,滑动步骤和维持步骤反复两次是最适当的。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是具备底部、把持部和接目部的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把持部为筒状,自该底部的周缘竖立设置,能用手指把持,所述接目部形成于该把持部的开放端缘,是适合于覆盖眼球的眼皮的形状,所述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具备接目步骤、旋转步骤和维持步骤,在所述接目步骤中,使所述接目部与使用者的一眼皮相接,在所述旋转步骤中,自使所述接目部与所述眼皮相接的状态使所述视力恢复装置向外眦方向在成为锐角的范围内进行旋转,在所述维持步骤中,将使所述视力恢复装置旋转的状态维持规定的时间。
在此,具备使视力恢复装置的接目部与使用者的一眼皮相接的接目步骤,从而能使视力恢复装置与使用者的成为按摩对象的一眼皮紧密接触。此时,由于接目部是适合于眼皮的形状,所以能够提高接目部与眼皮的密合性。因而,在使用视力恢复装置按摩眼球的周围时,能够维持接目部与眼皮的密合性,因此能够提高按摩效果。
另外,具备自使接目部与眼皮相接的状态使视力恢复装置向外眦方向在成为锐角的范围内旋转的旋转步骤,从而能对被作用有向眼球的滑车方向的张力的上斜肌施加沿与滑车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朝外的转矩。由此,上斜肌被拉伸,能使处于紧张状态的上斜肌松弛。此外,能使被上斜肌或下斜肌压迫而变形为椭圆形的眼球返回到接近于正圆的状态,因此能够实现视力的恢复。
另外,具备将使视力恢复装置旋转的状态维持规定的时间的维持步骤,从而通过在一定时间内对上斜肌施加转矩,能使处于紧张状态的上斜肌松弛。
另外,当旋转步骤使视力恢复装置在大致30°~45°的范围内进行旋转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对上斜肌的按摩效果。另外,在视力恢复装置的旋转范围小于30°的情况下,对上斜肌的按摩效果较弱,看不到视力恢复效果。另一方面,当视力恢复装置的旋转范围比45°大时,由旋转而产生的作用于上斜肌的张力变得过大,担心发生肌肉痛。
另外,当在将使视力恢复装置进行旋转的状态维持大致10~20秒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对上斜肌的按摩效果。另外,在维持使视力恢复装置旋转的状态的时间少于10秒的情况下,对上斜肌的按摩效果较弱,看不到视力恢复效果。另一方面,维持使视力恢复装置旋转的状态的时间超过20秒的情况下的按摩效果看不到较大的差异。因而,作为维持使视力恢复装置旋转的状态的时间,大致10~20秒是最适当的。
另外,在接目部的规定的位置具有比把持部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当接目步骤以在正面观察时突起部指向上方的状态与所述眼皮相接的情况下,能将该突起部作为指标而使视力恢复装置旋转。即,在使视力恢复装置旋转的情况下,通过用镜子等确认突起部的倾斜,能够把握视力恢复装置的旋转角度,因此能够有效地进行按摩。
另外,在旋转步骤和维持步骤至少反复3次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对上斜肌的按摩效果。另外,仅旋转步骤和维持步骤反复两次,按摩效果较弱,看不到视力恢复效果。另一方面,即使旋转步骤和维持步骤反复4次以上,在按摩效果上也看不到较大的差异。因而,旋转步骤和维持步骤反复3次是最适当的。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是具备底部、把持部和接目部的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把持部为筒状,自该底部的周缘竖立设置,能用手指把持,所述接目部形成于该把持部的开放端缘,是适合于覆盖眼球的眼皮的形状,所述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具备接目步骤和往复动作步骤,在所述接目步骤中,使所述接目部与使用者的一眼皮的周围相接,在所述往复动作步骤中,自使所述接目部与所述眼皮相接的状态向外眦方向和内眦方向以一定的周期进行往复动作。
在此,具备使视力恢复装置的接目部与使用者的一眼皮相接的接目步骤,从而能使视力恢复装置与使用者的成为按摩对象的一眼皮紧密接触。此时,由于接目部是适合于眼皮的形状,所以能够提高接目部与眼皮的密合性。因而,在使用视力恢复装置按摩眼球的周围时,能够维持接目部与眼皮的密合性,因此能够提高按摩效果。
另外,具备自使接目部与眼皮相接的状态使视力恢复装置向外眦方向和内眦方向以一定的周期进行往复动作的往复动作步骤,从而能够提高对使上斜肌悬垂的滑车的按摩效果。此时,滑车位于眼窝内侧的内眦的上方部,因此通过以尽量对内眦部分施力的方式进行往复动作,能够进一步提高按摩效果。
另外,当在往复动作步骤持续进行大致10~20秒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对滑车的按摩效果。另外,在实施往复动作步骤的时间少于10秒的情况下,对滑车的按摩效果较弱,看不到视力恢复效果。另一方面,实施往复动作步骤的时间超过了20秒的情况下的按摩效果看不到较大的差异。因而,作为实施往复动作步骤的时间,大致10~20秒是最适当的。
另外,在接目部的规定的位置具有比把持部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当使接目部与使用者的一眼皮的周围相接的步骤在突起部指向外眦方向的状态下使所述接目部与所述眼皮的周围相接的情况下,在使接目部与眼皮相接的状态下,该突起部与对应于外眦附近的眼窝的皮肤表面抵接,因此在使视力恢复装置进行往复动作时,能够防止接目部卡挂于眼窝而实现顺利的往复动作。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视力恢复装置以及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无论是谁都能轻松地利用,并且能在不对眼球施加过度的负担的前提下使掌管眼球运动的肌肉松弛而实现视力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视力恢复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视力恢复装置安装于使用者的状态的图。
图3是表示眼外肌与眼球的关系(右眼)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按摩方法1)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按摩方法2)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按摩方法3)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视力恢复装置以及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供本发明的理解。
视力恢复装置
首先,基于图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视力恢复装置。如图1所示,视力恢复装置1主要由主体部2和接目部3构成。
主体部2具有筒状的把持部21和封闭把持部21的另一端的底部22。即,主体部2具有以下的形状:在将圆形的底部22载置于台面的状态下自底部22的周缘朝向上方立起的形状。
在此,主体部2不一定如图1所示是圆筒形的筒状。例如,也可以是矩形、椭圆形的筒状。但如后述那样,也为了提高在使用视力恢复装置1按摩使用者的眼外肌时的操作性,主体部2的形状优选是由圆筒形构成的筒状。
在主体部2的开放端缘,接目部3与把持部21连续地连接。接目部3的形状适合于覆盖使用者的眼球的眼皮的形状,为了在使接目部3与使用者的眼皮抵接时提高接目部3的密合性,接目部3成为稍微朝向外侧扩展的形状。
在此,不一定使主体部2与接目部3一体化,也可以设为能够相对于主体部2装卸接目部3的结构。这样,通过设为能自主体部2装卸接目部3的结构,在接目部3老化的情况下,能够只更换接目部3。
在接目部3的周向的规定的位置一体形成有突起部31。突起部31是相对于接目部3的最大宽度以大致5.0mm左右的长度向外侧突出的形状。
在此,不一定在接目部3形成有突起部31。但通过形成有突起部31,能将突起部31的位置作为记号进行按摩。另外,在使接目部3与使用者的眼皮相接时,突起部31与对应于眼皮的周围的眼窝的皮肤表面抵接。因此,即使在使视力恢复装置1自使接目部3与使用者的眼皮相接的状态进行滑动或往复动作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接目部3卡挂于眼窝而实现顺利的操作。
主体部2以及接目部3由聚乙烯、硅等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另外,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构成主体部2和接目部3。
在此,作为构成主体部2以及接目部3的材料,不一定是合成树脂材料。但通过如合成树脂材料那样以软材料构成主体部2以及接目部3,能够提高在使用视力恢复装置1按摩使用者的眼球周围时眼球与视力恢复装置1的密合性,能够提高按摩效果。此外,通过以软材料构成,在进行按摩时,即使有时误操作而使视力恢复装置1与眼球接触,也不会伤害眼球,因此能够确保安全性。
另外,不一定利用不同的材料构成主体部2和接目部3,也可以由同一材料构成主体部2和接目部3。但在相互独立地构成主体部2和接目部3的情况下,通过例如以比主体部2软的材料构成接目部3,能够提高接目部3与主体部2的密合性。因而,能在视力恢复装置1的使用过程中,防止接目部3自主体部2断裂分离而提高视力恢复装置1的耐久性。
图2是自右侧面表示使视力恢复装置1与使用者的眼皮相接的状态的图。在使用视力恢复装置1的情况下,使接目部3与成为按摩对象的一眼球40(在图2中是右眼)的上眼皮41和下眼皮42相接。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使接目部3嵌合于眼球40与眼窝43之间的凹陷,因此能够提高与接目部3的密合性。此时,突起部31与对应于眼窝43的皮肤表面抵接(在图2中是上眼皮41的上方)。因此,即使在使视力恢复装置1滑动或往复动作的情况下,也能在接目部3不卡挂于眼窝43的凹陷的前提下进行顺利的运动。
以上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视力恢复装置1的结构。在此,简单地说明近视的机理。首先,使用图3说明眼球与眼外肌的关系(图3表示右侧的眼球)。眼外肌由4条直肌(内直肌50、外直肌51、上直肌52和下直肌53)和两条斜肌(上斜肌54和下斜肌55)这6条眼肌构成。
这6条眼外肌根据来自脑的神经而动作。具体而言,内直肌50是使眼球朝向内侧方向的肌肉,由动眼神经支配。外直肌51是使眼球40朝向外侧方向的肌肉,由外展神经支配。上直肌52和下直肌52与内直肌50同样由动眼神经支配,是使眼球40朝向上下的肌肉。上斜肌54是使眼球40向内侧回旋的肌肉,下斜肌55是使眼球40向外侧回旋的肌肉。并且,上斜肌54利用滑车56悬垂并且由滑车神经支配,下斜肌55由动眼神经支配。
向滑车方向的力始终作用于上斜肌54,例如当在阅览电子设备等时采取朝下的姿势时,在上斜肌54还产生向眼球40的滑车方向的力。于是,长时间持续朝下的姿势导致作用于上斜肌54的力变得过大,上斜肌54保持紧张而变得僵硬。
当上斜肌54僵硬时,本来应该是正圆的眼球40被持续过度地拉长,变形为椭圆形。结果,观看远处时的眼球不易对焦,一般认为产生近视的症状。因而,通过适度地对僵硬了的上斜肌54以及使上斜肌54悬垂的滑车56进行按摩,使处于紧张状态的上斜肌54、滑车56松弛而使眼球返回到本来的正圆的状态,从而可以期待使近视的症状得到改善。
以下,作为视力恢复装置1的使用方法,说明对上斜肌54以及滑车56的按摩方法。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视力恢复装置1的使用者与被实施按摩者是同一个人,说明中所示的各方向以使用者的视点为基准。
按摩方法1
基于图4说明按摩方法1。按摩方法1是用于使上斜肌松弛的视力恢复装置1的使用方法。
首先,使用者用一只手把持视力恢复装置1的把持部21,如图4的(a)所示,在突起部31指向右眼的外眦方向的状态下使接目部3与成为按摩对象的右眼的眼皮相接。此时,如上述的图2所示,以接目部3嵌合于眼球40与眼窝43之间的凹陷的方式使接目部3紧密接触。
接着,在使接目部3与上眼皮41和下眼皮42紧密接触的状态下,如图4的(b)所示,使视力恢复装置1朝向右侧滑动1~2cm左右,维持大致10~20秒左右的滑动状态(以下,将使视力恢复装置1滑动并维持该状态的运动总称为“滑动运动”)。此时,能使向右侧的拉力作用于眼皮和上斜肌,使与滑车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作用于上斜肌,因此能使僵硬了的上斜肌松弛。
另外,当滑动距离增长时,向上斜肌的负担变得过大,可能成为肌肉痛的原因。另一方面,若滑动距离较短,则对上斜肌的按摩效果较弱。因此,在发明人进行研究后得到的结果中,作为滑动距离,优选将大致1~2cm的范围作为标准来使视力恢复装置1滑动。
另外,在使视力恢复装置1滑动时,接目部3以嵌合于眼球40与眼窝43之间的凹陷的方式紧密接触,由于突起部31是与对应于眼窝43的皮肤表面抵接的状态,所以能在接目部3不卡挂于眼窝43的前提下实现顺利的滑动运动。
通过反复两次左右的上述的滑动运动,能在向眼球的滑车方向施加有较强的力的状态下使僵硬了的上斜肌松弛。
在此,滑动运动的反复次数不一定是两次。能够依据使用者的眼球的状态、身体状况等适当地变更。另外,在仅实施1次滑动运动的情况下,看不到视力恢复效果,在滑动运动的反复次数较多时,成为肌肉痛的原因。关于这一点,在发明人进行研究后得到的结果中,作为滑动运动的反复次数,两次左右是最有效的。
按摩方法2
基于图5说明按摩方法2。按摩方法2与按摩方法1同样,是用于使上斜肌松弛的视力恢复装置1的使用方法。
首先,使用者用一只手把持视力恢复装置1的把持部21,如图5的(a)所示,在突起部31指向上方的状态下,使接目部3与成为按摩对象的右眼的上眼皮41和下眼皮42相接。此时,如上述的图2所示,以接目部3嵌合于眼球40与眼窝43之间的凹陷的方式使接目部3紧密接触。
接着,在使接目部3与眼皮紧密接触的状态下,如图5的(b)所示,使视力恢复装置向右侧(外眦方向)旋转,维持大致10~20秒左右的旋转状态(以下,将使视力恢复装置旋转并维持该状态的运动总称为“旋转运动”)。此时,拉力沿旋转方向作用于眼皮和上斜肌,从而能使与眼球的滑车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力作用于上斜肌,因此能使僵硬的上斜肌松弛。
另外,当使视力恢复装置旋转的角度较大时,向上斜肌的负担变得过大,可能成为肌肉痛的原因。另一方面,当使视力恢复装置旋转的角度较小时,对上斜肌的按摩效果较弱。因此,在发明人进行研究后得到的结果中,作为旋转角度,优选将大致30°~45°的范围作为标准来使视力恢复装置进行旋转。此时,使用者例如用镜子确认突起部31的位置,从而能够把握大概的旋转角度。
通过反复3次左右的上述的旋转运动,能在沿眼球的滑车方向施加有较强的力的状态下使僵硬了的上斜肌松弛。
在此,旋转运动的反复次数不一定是3次。能够依据使用者的眼球的状态、身体状况等适当地进行变更。另外,在旋转运动的反复次数少于3次的情况下,看不到视力恢复效果,在旋转运动的反复次数较多时,成为肌肉痛的原因。关于这一点,在发明人进行研究后得到的结果中,作为旋转运动的反复次数,3次左右是最有效的。
按摩方法3
基于图6说明按摩方法3。按摩方法3是用于使滑车松弛的视力恢复装置1的使用方法。
首先,使用者用一只手把持视力恢复装置1的把持部21,如图6的(a)所示,在突起部31指向右眼的外眦方向的状态下,使接目部3与成为按摩对象的右眼的上眼皮41和下眼皮42相接。此时,如上述的图2所示,以接目部3嵌合于眼球40与眼窝43之间的凹陷的方式使接目部3紧密接触。
接着,在使接目部3与眼皮紧密接触的状态下,如图6的(b)所示,使视力恢复装置1沿左右方向(内眦方向和外眦方向)以一定的周期往复动作大致20秒左右(以下称为“往复动作运动”)。此时,能对使上斜肌悬垂的滑车施加刺激,因此能使僵硬的滑车松弛。
另外,当往复动作运动的时间增长时,向滑车的负担变得过大,可能成为肌肉痛的原因。另一方面,若往复动作运动的时间较短,则对滑车的按摩效果较弱。因此,在发明人进行研究后得到的结果中,作为1次的往复动作运动,优选将大致10~20秒左右设为标准。
另外,在使视力恢复装置1进行往复动作运动时,接目部3以嵌合于眼球40与眼窝43之间的凹陷的方式紧密接触,由于突起部31是与对应于眼窝43的皮肤表面抵接的状态,所以能在接目部3不卡挂于眼窝的前提下实现顺利的往复动作运动。
接着,说明用于确认由使用上述的视力恢复装置1的按摩方法得到的视力恢复效果的试验例。
在各试验例中,让10几岁至40几岁的各年龄段的男女作为被试验者实施使用视力恢复装置1的按摩方法,确认其视力恢复效果。
试验例A
作为试验例A,让被试验者一天两次(早上和晚上的指定时间)、每天不遗漏地持续实施3个月的按摩方法1,确认了视力恢复效果。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的视力值 治疗后的视力值
10几岁男性 0.3 0.7
20几岁女性 0.1 0.6
20几岁女性 0.5 1.0
30几岁女性 0.3 0.8
40几岁男性 0.4 0.8
试验例B
作为试验例B,让被试验者一天两次(早上和晚上的指定时间)、每天不遗漏地持续实施3个月的按摩方法2,确认了视力恢复效果。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治疗前的视力值 治疗后的视力值
10几岁女性 0.2 0.4
20几岁女性 0.4 0.6
20几岁男性 0.1 0.3
30几岁女性 0.6 0.9
40几岁男性 0.6 0.7
试验例C
作为试验例C,让被试验者一天两次(早上和晚上的指定时间)、每天不遗漏地持续实施3个月的按摩方法3,确认了视力恢复效果。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试验例D
作为试验例D,在1次的按摩中将按摩方法1至按摩方法3作为1组,让被试验者一天两次(早上和晚上的指定时间)、每天不遗漏地持续实施3个月,确认了视力恢复效果。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治疗前的视力值 治疗后的视力值
10几岁女性 0.4 1.0
10几岁女性 0.4 1.2
40几岁女性 0.2 0.7
40几岁男性 0.5 1.2
40几岁男性 0.2 0.8
根据试验例A至C可知,虽然有因被试验者而产生的个体差异,但平均而言,按摩方法1的视力恢复效果最佳。另外,根据试验例D可知,在主要实施按摩方法1且并用按摩方法2以及按摩方法3时,能看到更佳的视力恢复效果。
以上,本发明的视力恢复装置以及视力恢复装置的使用方法无论是谁都能轻松地利用,并且能在不对眼球施加过度的负担的前提下使掌管眼球运动的肌肉松弛而实现视力的恢复。
附图标记说明
1、视力恢复装置;2、主体部;21、把持部;22、底部;3、接目部;31、突起部;40、眼球;41、上眼皮;42、下眼皮;43、眼窝;50、内直肌;51、外直肌;52、上直肌;53、下直肌;54、上斜肌;55、下斜肌;56、滑车。

Claims (1)

1.一种用于按摩眼外肌的视力恢复装置,其中,
所述视力恢复装置具备:
底部;
把持部,其为筒状,自该底部的周缘竖立设置,能用手指把持;
接目部,其形成于该把持部的开放端缘,是适合于覆盖眼球的眼皮的形状;以及
突起部,其设在该接目部的周向的一处,向该接目部的径向外侧突出。
CN202080099268.9A 2020-04-10 2020-04-10 用于按摩眼外肌的视力恢复装置 Active CN1153973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16084 WO2021205636A1 (ja) 2020-04-10 2020-04-10 視力回復装置、及び視力回復装置の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7382A CN115397382A (zh) 2022-11-25
CN115397382B true CN115397382B (zh) 2023-11-21

Family

ID=74200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9268.9A Active CN115397382B (zh) 2020-04-10 2020-04-10 用于按摩眼外肌的视力恢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48250A1 (zh)
JP (1) JP6820046B1 (zh)
KR (1) KR102514933B1 (zh)
CN (1) CN115397382B (zh)
TW (1) TW202139957A (zh)
WO (1) WO2021205636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3004A (en) * 1904-07-23 1905-06-20 Frank Howard May Eye-massage machine.
FR813603A (fr) * 1936-02-08 1937-06-05 Appareil de massage
CN2400107Y (zh) * 1999-12-23 2000-10-11 曹世民 一种空气健眼按摩仪
JP2004057791A (ja) * 2002-07-31 2004-02-26 Yasuo Okude 電動バイブレーション器(振動器)を利用したマッサージ眼鏡
JP3100329U (ja) * 2003-09-09 2004-05-13 林 炳宏 遠心式回転動力装置及びそれを運用した按摩器
JP2013017611A (ja) * 2011-07-11 2013-01-31 Yasuyuki Maruhama 視力回復法
CN104203190A (zh) * 2012-02-03 2014-12-10 眼舒有限公司 眼部按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00329B2 (ja) 1995-12-27 2000-10-16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ールコネクタ
JP2005324006A (ja) 2004-02-03 2005-11-24 Shinichiro Endo 視力回復訓練装置
CN100553588C (zh) * 2004-11-23 2009-10-28 小爱德华·K·王 控制眼和眼周围组织温度以及治疗眼疾病的医疗装置
JP2010137011A (ja) 2008-12-15 2010-06-24 Panasonic Corp 視力回復訓練装置および視力回復訓練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179810B1 (ko) * 2010-06-09 2012-09-04 장석종 안구 근육 운동 장치
WO2014200864A1 (en) * 2013-06-14 2014-12-18 University Of Houston System Accommodation stimulation and recording device
CN108969350B (zh) * 2018-08-02 2021-03-2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眼部护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3004A (en) * 1904-07-23 1905-06-20 Frank Howard May Eye-massage machine.
FR813603A (fr) * 1936-02-08 1937-06-05 Appareil de massage
CN2400107Y (zh) * 1999-12-23 2000-10-11 曹世民 一种空气健眼按摩仪
JP2004057791A (ja) * 2002-07-31 2004-02-26 Yasuo Okude 電動バイブレーション器(振動器)を利用したマッサージ眼鏡
JP3100329U (ja) * 2003-09-09 2004-05-13 林 炳宏 遠心式回転動力装置及びそれを運用した按摩器
JP2013017611A (ja) * 2011-07-11 2013-01-31 Yasuyuki Maruhama 視力回復法
CN104203190A (zh) * 2012-02-03 2014-12-10 眼舒有限公司 眼部按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20046B1 (ja) 2021-01-27
WO2021205636A1 (ja) 2021-10-14
US20230148250A1 (en) 2023-05-11
TW202139957A (zh) 2021-11-01
KR20220141905A (ko) 2022-10-20
CN115397382A (zh) 2022-11-25
KR102514933B1 (ko) 2023-03-29
JPWO2021205636A1 (zh) 2021-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19775A1 (en) Training method for accommodative and vergence systems, and multifocal lenses therefor
Provine et al. On voluntary ocular accommodation
US20120123534A1 (en) Modified monovision by extending depth of focus
US20120268711A1 (en) Assistive device for aiding vision corre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EP1384462A2 (en) Prism based dynamic vision train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15397382B (zh) 用于按摩眼外肌的视力恢复装置
Mohamed Vision Therapy-Based Program for Myopia Control in Adolescents
CN205286874U (zh) 一种便携式假性近视矫正仪
RU187485U1 (ru) Линейка для тренировки аккомодации и конвергенции
CN100586407C (zh) 视力疾病治疗仪
HALPERIN et al. Ophthalmic applications of biofeedback
CN205679868U (zh) 全焦视力镜片和全焦视力调节装置
CN204337130U (zh) 矫治近视的眼罩
TWI797958B (zh) 周邊反離焦光學器材及利用該光學器材改善視覺效能與近視管控之方法
Thomas Politzer 17 Vision Function, Examin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Traumatic Brain Injury
EP3577519A1 (en) Optical aid
Ludlam Rehabilitation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ith associated visual dysfunction–A case report
RU2612596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ишемически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 глаз и послеоперационных состояний глаз у пациентов пресбиопического возраста
CN207114922U (zh) 一体化眼位近视矫正镜片
Burri Process of learning simultaneous binocular vision
JPS5841858B2 (ja) 漸遠近線凝視式視力鍛練装置
Eperjesi et al. Ophthalmic Clinical Procedures: A Multimedia Guide
HAN The role of the neuro-rehabilitation optometrist
Chung Testing Accommodation in Children
Errol Rummel et al. How to care for stroke pati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7855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