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0127U - 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 - Google Patents

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0127U
CN207950127U CN201720560965.5U CN201720560965U CN207950127U CN 207950127 U CN207950127 U CN 207950127U CN 201720560965 U CN201720560965 U CN 201720560965U CN 207950127 U CN207950127 U CN 207950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ding range
shell
far field
ciliary muscle
intelligen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6096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宏
张站铭
李存明
寇庆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kang Opt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刘永宏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刘永宏 filed Critical 刘永宏
Priority to CN20172056096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0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0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01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视力矫正保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青少年视力矫正的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包括底座(3)及壳体(4);在壳体(4)顶端外侧设有目镜框(6)及目镜(7);壳体(4)内设有视物屏(8);壳体(4)内固定设有驱动电机(9)、滑轨(10)、滑块(11)及传送带(12);视物屏(8)固定设于滑块(11)之上;滑块(11)与滑轨(10)滑动相接;在视物屏(8)上设有光学显示区(14);在壳体(4)设有控制模块(13)。本实用新型可控制设计精度,有效解除近视眼患者的睫状肌痉挛,使晶状体凸度降低,可有效预防、治疗假性近视,又能矫正内隐斜视和外隐斜视。

Description

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视力矫正保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青少年视力矫正的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
背景技术
睫状肌由平滑肌纤维束所组成,分为三部分:最外层为前后走向的纵行纤维,中间为斜行排列的放射纤维,前内侧是环形纤维部分,又称muller肌。睫状肌收缩时有两个方向的力起作用:一个力使晶状体悬韧带向前、向内运动,主要是环形纤维收缩的结果;另一个力将脉络膜前部向前牵引,这是纵行纤维收缩的结果。前一个力使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体现晶状体的调节作用,有利于看清近距离物体;后一个力使脉络膜前部向前移动,同时把巩膜突拉向后方。当我们要把远距离的东西对焦时,睫状肌便会自然放松,把晶体定位的韧带拉紧,这样晶体就会变得扁平和纤薄些。减低晶体的对焦能力,有助我们观看远距离东西。若是看近处,睫状肌就会收缩,晶体变厚。
处在生长发育期的近视青少年,随着生长发育和用眼习惯不正确,近视度数会不断增长,眼轴会不断拉长,眼内压力也会增加。现有视功能训练仪,一般包括支架、专用验光盘、视标、视标导轨、视标控制器和验光盘导柱。虽然操作方便,但结构复杂,对有效解除近视眼患者的睫状肌痉挛,使晶状体凸度降低方面效果不很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控制设计精度,有效解除近视眼患者的睫状肌痉挛,使晶状体凸度降低,可有效预防、治疗假性近视,又能矫正内隐斜视和外隐斜视的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包括底座及壳体,在所述底座与壳体之间固定设有伸缩式支撑杆;在壳体顶端外侧设有目镜框及目镜;所述壳体内设有与目镜相对应的视物屏;所述壳体内固定设有驱动电机、滑轨、滑块及传送带;所述视物屏固定设于滑块之上;所述滑块与滑轨滑动相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经传送带与滑块的动力输入端相接;在所述视物屏上设有光学显示区;在所述壳体上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存储器及发声模块;所述光学显示区、存储器及发声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分别与中央控制单元的信号传输端口相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目镜采用一体化眼位近视矫正镜片;所述一体化眼位近视矫正镜片包括圆形镜片体;所述圆形镜片体分为上功能区及下功能区;上功能区为视远区;下功能区为视近区;所述视远区为凹透镜;所述下功能区为一端厚一端薄的曲面棱镜与凸透镜复合而成的复合曲面透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视远区与视近区的折射率n=1.5~1.6。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圆形镜片体的直径D为70mm;阿贝数为34.7。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视近区在使用区域的棱镜度Ψ为2~4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圆形镜片体中心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圆形镜片体的镜片直径为为70mm~75mm;视远区与视近区的光度差为300~500度。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视远区光学中心A与视远区与视近区之间分界线的距离为4mm~5mm;所述视近区光学中心B与视远区与视近区之间分界线的距离为7mm~8mm,内移1mm~2mm。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视远区及视近区中各表面上动点位置满足如下规律:
其中:D为镜片直径;h0为圆形镜片体中心厚度;Ψ为视近区棱镜度;
设M(X,Y,Z)为前表面视远区球面上的一点,以该球面球心O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及球坐标系,对于球坐标系,Φ为有向线段与Z轴正向所夹的角;θ为从Z轴看,自X轴按逆时针方向转到有向线段的角,其中P为点M在XOY面上的投影;R为前表面视远区曲率半径;
为前表面视近区球面上的一点,其球心为点;为有向线段与Z轴正向所夹的角,为前表面视近区曲率半径;
设m(x,y,z)为后表面球面上的一点,其球心为o点;为有向线段与Z轴正向所夹的角,r为后表面曲率半径。
本实用新型通过视远区与视近区的组合使用,能有助于眼睛内部晶状体、睫状体及眼扩肌的调节,减少眼睛内在的自我调节与集合,并起到减缓眼睛疲劳,使得抑制近视度数增加,预防、治疗假性近视以及矫正内外隐斜视的效果更加明显,青少年及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知不觉即可达到预防和治疗之功效。本实用新型可为人眼提供程度可控的近视化周边离焦,防止眼轴增长,延缓近视加深。本实用新型不仅适于视力正常人,也可适于各种屈光不正者,实践中,可根据不同个体的屈光情况,采用相应的一体化光学组合透镜,确定屈光度及棱镜度,即可达到预期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下列内容的表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形镜片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圆形镜片体曲面坐标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视物屏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电路原理框图。
控制模块电路原理框图。
图中:1、圆形镜片体;101、视远区;102、视近区;2分界线;3、底座;4、壳体;5、伸缩式支撑杆;6、目镜框;7、目镜;8、视物屏;9、驱动电机;10、滑轨;11、滑块;12、传送带;13、控制模块;14、光学显示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包括底座3及壳体4,在所述底座3与壳体4之间固定设有伸缩式支撑杆5;在壳体4顶端外侧设有目镜框6及目镜7;所述壳体4内设有与目镜7相对应的视物屏8;所述壳体4内固定设有驱动电机9、滑轨10、滑块11及传送带12;所述视物屏8固定设于滑块11之上;所述滑块11与滑轨10滑动相接;所述驱动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经传送带12与滑块11的动力输入端相接;在所述视物屏8上设有光学显示区14;在所述壳体4上设有控制模块13;所述控制模块13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存储器及发声模块;所述光学显示区14、存储器及发声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分别与中央控制单元的信号传输端口相接。
使用时,使用随机的电源适配器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然后,根据壳体4上的工作状态指示灯及功能设置键,设置训练模式。视物屏8在驱动电机9的驱动下沿着滑轨10处于往返运动状态。本实用新型控制模块按照预设模式向光学显示区发出驱动指令。光学显示区接收指令后,作出显示动作,使眼睫状肌随着光学显示区的变化训练眼肌的平衡。本实用新型在中央控制单元驱动光学显示区发出驱动指令的同时,中央控制单元还从存储器中提取声音信号并随即通过发声模块发出音频信号。
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目镜7采用一体化眼位近视矫正镜片;所述一体化眼位近视矫正镜片包括圆形镜片体1;所述圆形镜片体1分为上功能区及下功能区;上功能区为视远区101;下功能区为视近区102;所述视远区101为凹透镜;所述下功能区为一端厚一端薄的曲面棱镜与凸透镜复合而成的复合曲面透镜。
本实用新型所述视远区101与视近区102的折射率n=1.5~1.6。
本实用新型所述圆形镜片体1的直径D为70mm;阿贝数为34.7。
本实用新型所述视近区102在使用区域的棱镜度Ψ为2~4Δ。
本实用新型所述圆形镜片体1中心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圆形镜片体1的镜片直径为为70mm~75mm;视远区101与视近区102的光度差为300~500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视远区101光学中心A与视远区101与视近区102之间分界线2的距离为4mm~5mm;所述视近区102光学中心B与视远区101与视近区102之间分界线2的距离为7mm~8mm,内移1mm~2mm。
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视远区101及视近区102中各表面上动点位置满足如下规律:
其中:D为镜片直径;h0为圆形镜片体中心厚度;Ψ为视近区棱镜度;
设M(X,Y,Z)为前表面视远区球面上的一点,以该球面球心O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及球坐标系,如图3所示。对于球坐标系,Φ为有向线段与Z轴正向所夹的角;θ为从Z轴来看自X轴按逆时针方向转到有向线段的角,其中P为点M在XOY面上的投影;R为前表面视远区曲率半径。
为前表面视近区球面上的一点,其球心点坐标为 为有向线段与Z轴正向所夹的角,为前表面视近区曲率半径。
设m(x,y,z)为后表面球面上的一点,其球心o点坐标为(0,0,R-r-h0),为有向线段与Z轴正向所夹的角,r为后表面曲率半径。
各表面上动点位置公式如公式(1)‐公式(3)所示。
R:前表面视远区曲率半径;
F:视远区屈光度(F<0);
前表面视近区曲率半径;
视近区屈光度;
r:后表面曲率半径;
D:镜片直径;
h0:中心厚度;
n:镜片折射率;
Ψ:视近区棱镜度;
x,y,z:后表面三维直角坐标;
X,Y,Z:前表面视远区三维直角坐标;
前表面视近区三维直角坐标;
近视患者通过视近区看物体时,物体发射的光线经凸透镜收敛,经晶状体聚焦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成像模糊不清,由于人眼的生理性适应功能,会自动通过神经反射调节睫状肌放松,使睫状肌肌环变大,睫状韧带牵引晶状体,晶状体张力减小,变薄,凸度变小,使像点后移至视网膜成较清晰图像。
本实用新型通过特定曲面棱镜与凸透镜的复合形成复合镜片,可以使近处物体发散出来的光线变成平行光线入眼,减轻了两眼的集合作用,从而带动了调节方式,去除了假性近视,并控制真性近视的发展。本实用新型既满足将视网膜对应改变为视网膜黄斑区的中心小凹对应又能通过棱镜和凸透镜来改变看近用眼时的调节和集合,通过雾视和反向调节迫使睫状肌松弛,晶体屈光度减小来恢复视力。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使用时,先从验光是否有斜视、眼运动、双眼视觉功能,双眼视直觉,双眼视运动、双眼视中枢及出光成像等方面的检查入手,根据具体情况个性化矫正方案,将视网膜对应改变为视网膜黄斑区的中心小凹对应,在戴镜过程中,根据孩子是否有斜视及斜视的变化、视力矫正情况定期更换镜片,长期使用对视觉无影响,最终达到矫正斜视,控制和降低屈光度,提升裸眼视力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包括底座(3)及壳体(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3)与壳体(4)之间固定设有伸缩式支撑杆(5);在壳体(4)顶端外侧设有目镜框(6)及目镜(7);所述壳体(4)内设有与目镜(7)相对应的视物屏(8);所述壳体(4)内固定设有驱动电机(9)、滑轨(10)、滑块(11)及传送带(12);所述视物屏(8)固定设于滑块(11)之上;所述滑块(11)与滑轨(10)滑动相接;所述驱动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经传送带(12)与滑块(11)的动力输入端相接;在所述视物屏(8)上设有光学显示区(14);在所述壳体(4)上设有控制模块(13);所述控制模块(13)包括中央控制单元、存储器及发声模块;所述光学显示区(14)、存储器及发声模块的信号传输端口分别与中央控制单元的信号传输端口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目镜(7)采用一体化眼位近视矫正镜片;所述一体化眼位近视矫正镜片包括圆形镜片体(1);所述圆形镜片体(1)分为上功能区及下功能区;上功能区为视远区(101);下功能区为视近区(102);所述视远区(101)为凹透镜;所述下功能区为一端厚一端薄的曲面棱镜与凸透镜复合而成的复合曲面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远区(101)与视近区(102)的折射率n=1.5~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镜片体(1)的直径D为70mm;阿贝数为34.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近区(102)在使用区域的棱镜度Ψ为2~4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镜片体(1)中心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镜片体(1)的镜片直径为70mm~75mm;视远区(101)与视近区(102)的光度差为300~50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远区(101)光学中心A与视远区(101)与视近区(102)之间分界线(2)的距离为4mm~5mm;所述视近区(102)光学中心B与视远区(101)与视近区(102)之间分界线(2)的距离为7mm~8mm,内移1mm~2mm。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所述的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远区(101)及视近区(102)中各表面上动点位置满足如下规律:
其中:D为镜片直径;h0为圆形镜片体中心厚度;Ψ为视近区棱镜度;
设M(X,Y,Z)为前表面视远区(101)球面上的一点,以该球面球心O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及球坐标系,对于球坐标系,Φ为有向线段与Z轴正向所夹的角;θ为从Z轴看,自X轴按逆时针方向转到有向线段的角,其中P为点M在XOY面上的投影;R为前表面视远区(101)曲率半径;
为前表面视近区(102)球面上的一点,其球心为点;为有向线段与Z轴正向所夹的角,为前表面视近区(102)曲率半径;设m(x,y,z)为后表面球面上的一点,其球心为o点;为有向线段与Z轴正向所夹的角,r为后表面曲率半径。
CN201720560965.5U 2017-05-16 2017-05-16 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 Active CN207950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60965.5U CN207950127U (zh) 2017-05-16 2017-05-16 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60965.5U CN207950127U (zh) 2017-05-16 2017-05-16 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0127U true CN207950127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24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60965.5U Active CN207950127U (zh) 2017-05-16 2017-05-16 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01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0798B2 (en) Light control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gional variation of visual information and sampling
CN106963607A (zh) 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
KR100526023B1 (ko) 프리즘에 기초한 동적인 시력 단련 장치 및, 그것의 방법
CN107632414A (zh) 一种智能远视降度镜
WO2014194444A1 (zh) 控制头位和坐姿的防治近视眼镜
TW561041B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ynamic training of vision by lens
US20060058874A1 (en) Double bifocal intraocular lens-spectacle telescopic device for low vision use
EP1384462A2 (en) Prism based dynamic vision training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WO2005063153A1 (fr) Dispositif de prevention et de traitement de la myopie
US3027803A (en) Spectacle lens-contact lens system
JP2018079287A (ja) 視力矯正装置
CN207950127U (zh) 智能控制睫状肌训练仪
CN212854014U (zh) 一种视力矫正仪器
CN106950720B (zh) 智能控制视力矫正镜
CN107019625B (zh) 借用周边视野提升、辅助提升视力的镜片及其应用
CN110812144A (zh) 一种视力矫正仪器
US20210165246A1 (en) Contact lens worn on one eye to improve presbyopia
CN205515178U (zh) 盲人眼镜
CN207396905U (zh) 一种负离子调节复合眼镜
US20220291523A1 (en) Glasses for retarding myopia progression
CN219127256U (zh) 一种周边离焦刺激装置
CN207114922U (zh) 一体化眼位近视矫正镜片
CN206920736U (zh) 一种预防近视的眼镜
CN2595343Y (zh) 近视防治视近专用眼镜
JP2015169920A (ja) 網膜投影システム、および眼鏡型ディスプレ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1

Address after: 110000 1-6 1-6, Shifu Road, Shenhe District, Shenyang, Liaoning.

Patentee after: Yongkang Opt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110013, No. 371, main road, Shenhe District, Liaoning, Shenyang

Patentee before: Liu Yong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