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8066A - 基板處理方法以及基板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基板處理方法以及基板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8066A
TW202138066A TW109146154A TW109146154A TW202138066A TW 202138066 A TW202138066 A TW 202138066A TW 109146154 A TW109146154 A TW 109146154A TW 109146154 A TW109146154 A TW 109146154A TW 202138066 A TW202138066 A TW 2021380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iquid
liquid film
area
un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61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1844B (zh
Inventor
阿部博史
太田喬
石津岳明
小林健司
村元僚
根來世
奥谷学
酒井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2395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8653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00344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0640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8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8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1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184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02Apparatus for sprea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lready applied to a surface ; Controlling means therefor; Control of the thickness of a coating by spreading or distribut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lready applied to the coated surface
    • B05C11/08Spread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y manipulating the work, e.g. til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041Cleaning
    • H01L21/02057Cleaning during device manufa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24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incorporating means for heat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electrical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6Process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40Treatment after imagewise removal, e.g. bak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12Formation types
    • H01L21/02617Deposition types
    • H01L21/0262Reduction or decomposition of gaseous compounds, e.g. CV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104Forming layers
    • H01L21/02365Forming inorganic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on a substrate
    • H01L21/02612Formation types
    • H01L21/02617Deposition types
    • H01L21/02623Liquid deposition
    • H01L21/02628Liquid deposition using solu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01L21/67034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dry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17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 H01L21/67028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 H01L21/6704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wet cleaning or washing
    • H01L21/67051Apparatus for fluid treatment for cleaning followed by drying, rinsing, stripping, blasting or the like for wet cleaning or washing using mainly spraying means, e.g. nozz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98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98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 H01L21/67103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mainly by con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098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 H01L21/67115Apparatus for thermal treatment mainly by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11Apparatus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01L21/6715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liquid, a resin, an ink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 H01L21/68714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the wafers being placed on a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 H01L21/68764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the wafers being placed on a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characterised by a movable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others than those only rotating on their own vertical axis, e.g. susceptors on a rotating carouss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 H01L21/68714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the wafers being placed on a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 H01L21/68785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chucks, clamps or pinches the wafers being placed on a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susceptor, stage o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033Heating devices using lamps
    • H05B3/0038Heating devices using lamp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 H05B3/0047Heating devices using lamp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for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e

Abstract

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包括:液膜形成步驟,在基板的上表面形成處理液的液膜;液膜保溫步驟,將所述基板的整體加熱至比所述處理液的沸點更低的溫度,由此對所述液膜進行保溫;氣相層形成步驟,一邊執行所述液膜保溫步驟,一邊從照射單元朝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照射區域照射光來對所述基板進行加熱,由此使接觸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所述處理液蒸發,而在所述液膜的中央部形成保持所述處理液的氣相層;開口形成步驟,將由所述氣相層保持的所述處理液排除,由此在所述液膜的中央部形成開口;基板旋轉步驟,使所述基板環繞旋轉軸線進行旋轉;以及開口擴大步驟,一邊執行所述液膜保溫步驟及所述基板旋轉步驟,一邊使所述照射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周緣部移動,由此一邊維持在所述液膜的內周緣形成有所述氣相層的狀態,一邊使所述開口擴大。

Description

基板處理方法以及基板處理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對基板進行處理的基板處理方法以及基板處理裝置。成為處理對象的基板例如包含:半導體晶片、液晶顯示裝置用基板、有機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EL)顯示裝置等平板顯示器(Flat Panel Display,FPD)用基板、光碟用基板、磁碟用基板、磁光碟用基板、光罩幕用基板、陶瓷基板、太陽電池用基板等基板。 本申請對應於2019年12月27日在日本專利局提出的日本專利特願2019-239589號、及2020年2月28日在日本專利局提出的日本專利特願2020-034469號,所述申請的所有揭示藉由引用而被編入本申請中。
在利用對基板一片一片地進行處理的逐片式的基板處理裝置的基板處理中,例如對由旋轉夾頭大致水平地保持的基板供給藥液。其後,對基板供給淋洗液,由此將基板上的藥液置換成淋洗液。其後,進行用於排除基板上的淋洗液的旋轉乾燥步驟。
當在基板的表面形成有圖案時,在旋轉乾燥步驟中,存在無法去除已進入圖案的內部的淋洗液的擔憂。由此,存在產生基板的乾燥不良的擔憂。已進入圖案的內部的淋洗液的液面(空氣與液體的界面)形成在圖案的內部,因此液體的表面張力作用於液面與圖案的接觸位置。在所述表面張力大的情況下,容易產生圖案的倒塌。作為典型的淋洗液的水的表面張力大,因此無法忽視旋轉乾燥步驟中的圖案的倒塌。
因此,提出有供給作為表面張力比水更低的有機溶劑的异丙醇(Isopropyl Alcohol,IPA)。利用IPA對基板的上表面進行處理,由此將已進入圖案的內部的水置換成IPA。其後將IPA去除,由此對基板的上表面進行乾燥。
然而,近年來,為了高集成化,而在基板的表面形成有微細且縱橫比高的微細圖案(柱狀的圖案、線狀的圖案等)。微細且高縱橫比的微細圖案容易倒塌。因此,在基板的上表面形成IPA的液膜後,必須縮短表面張力作用於微細圖案的時間。
因此,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4/127908號說明書中提出有形成IPA的氣相層的基板處理方法。在所述基板處理方法中,利用加熱器對基板進行加熱,由此在IPA的液膜與基板的上表面之間形成IPA的氣相層。由此,微細圖案的內部充滿氣相的IPA,因此與使微細圖案內部的IPA從上方逐漸地蒸發的方法相比,可縮短表面張力作用於微細圖案的時間。
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4/127908號說明書中記載的基板處理方法中,一邊使IPA的液膜從基板的上表面浮起並維持不接觸基板的上表面的狀態,一邊朝基板外排除IPA的液膜。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4/127908號說明書中,作為在形成有氣相層的狀態下朝基板外排除IPA的液膜的方法,例如公開有:使基板傾斜來使IPA的液膜滑落的方法(參照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4/127908號說明書的圖11A~圖11C)、或藉由利用吸引噴嘴吸引IPA的液膜來排除IPA的液膜的方法(參照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4/127908號說明書1的圖12A~圖12C)等。
在這些方法中,若不使IPA的液膜的整體從基板的上表面浮起後排除液膜,則存在IPA殘存在基板的上表面的擔憂。因此,必須利用加熱器對基板充分地進行加熱。相反地,若對基板過度加熱,則也存在如下的擔憂:在為了使IPA的液膜的整體浮起而利用加熱器對基板進行加熱的期間內,IPA局部地蒸發而導致液膜分裂。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在從基板的上表面排除處理液時在處理液的液膜與基板的上表面之間形成氣相層的結構中,可從基板的上表面良好地排除處理液的基板處理方法以及基板處理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抑制圖案的倒塌的基板處理方法以及基板處理裝置。
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包括:液膜形成步驟,朝被水平地保持的基板的上表面供給處理液,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所述處理液的液膜;液膜保溫步驟,將所述基板的整體加熱至比所述處理液的沸點更低的溫度,由此對所述液膜進行保溫;氣相層形成步驟,一邊執行所述液膜保溫步驟,一邊從與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相向的照射單元朝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照射區域照射光來對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進行加熱,由此使接觸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所述處理液蒸發,而在所述液膜的中央部形成接觸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並保持所述處理液的氣相層;開口形成步驟,將由所述氣相層保持的所述處理液排除,由此在所述液膜的中央部形成開口;基板旋轉步驟,使所述基板環繞穿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並在垂直方向上延長的旋轉軸線進行旋轉;以及開口擴大步驟,一邊執行所述液膜保溫步驟及所述基板旋轉步驟,一邊使所述照射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周緣部移動,由此一邊維持在所述液膜的內周緣形成有所述氣相層的狀態,一邊使所述開口擴大。
根據所述方法,朝設定在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照射區域照射光來對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進行加熱。由此,接觸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處理液蒸發,在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氣相層。藉由形成氣相層,液膜從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浮起。將由形成在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氣相層保持的處理液排除,由此在液膜的中央部形成開口。在形成開口後,一邊使基板旋轉一邊使加熱區域朝基板的周緣部移動,由此一邊維持在液膜的內周緣形成有氣相層的狀態,一邊使開口擴大。換言之,當從基板的上表面排除液膜時,形成有氣相層的環狀的區域(氣相層形成區域)伴隨開口的擴大,朝基板的上表面的周緣部移動。
因此,與在基板的上表面的整個區域形成氣相層後排除由氣相層保持的液膜的方法相比,可在基板的上表面的任意的部位縮短從形成氣相層至排除由氣相層保持的處理液為止的時間。由此,在開口的形成及擴大時,可抑制基板的整體被過度地加熱。因此,可抑制處理液局部地蒸發而導致液膜分裂。
另外,一邊對處理液的液膜進行保溫,一邊進行開口的形成及擴大。因此,可在照射區域中迅速地形成氣相層。另外,可抑制基板的上表面中,未被照射的非照射區域(特別是相對於基板的上表面的旋轉中心位置與照射區域相反側的區域)中的基板的溫度下降。因此,可抑制已形成的氣相層因基板的旋轉而朝照射區域外移動並消失。
藉由以上所述,可從基板的上表面良好地排除處理液。其結果,可抑制由處理液的表面張力所引起的圖案倒塌、或由乾燥不良所引起的顆粒產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開口擴大步驟包含:以將所述照射區域橫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中形成有所述液膜的液膜形成區域、及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中形成有所述開口的開口形成區域來配置的方式,使所述照射區域追隨所述開口的擴大來移動的步驟。
若以在液膜形成有開口的狀態對基板進行加熱,則在基板的上表面中形成有開口的區域不存在處理液,因此基板的溫度迅速地上升。由此,在比液膜的內周緣更靠內側(開口形成區域)與比液膜的內周緣更靠外側(液膜形成區域)產生溫度差。具體而言,在開口形成區域中基板的溫度高,在液膜形成區域中基板的溫度變低。因所述溫度差而產生處理液朝低溫側移動的熱對流,因此開口被擴大,由此將處理液朝基板外排除。
因此,若為以將照射區域橫跨液膜形成區域與開口形成區域來配置的方式,使照射區域追隨開口的擴大來移動的結構,則可在液膜形成區域與開口形成區域中產生足夠的溫度差,而在液膜中產生熱對流。
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足夠的熱量對液膜的內周緣進行加熱。因此,可抑制因熱量不足而在液膜的內周緣未形成氣相層的事態、或形成一次的氣相層消失且處理液接觸基板的上表面的事態的產生。即,可在液膜的內周緣穩定地形成氣相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液膜保溫步驟包含加熱器加熱步驟,所述加熱器加熱步驟利用在從所述基板的下表面分離的位置與所述基板的下表面相向的加熱器單元,對所述基板進行加熱,由此對所述液膜進行保溫。
根據所述方法,利用配置在從基板的下表面分離的位置的加熱器單元對基板進行加熱。因此,不論加熱器單元的結構,例如,即便加熱器單元為無法與基板一同旋轉的結構,當使開口擴大時也可以容易地使基板旋轉。另外,與使加熱器單元接觸基板的結構相比,可適度地對基板的整體進行加熱。進而,可抑制附著在加熱器單元的污垢被轉印至基板。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液膜保溫步驟包含流體加熱步驟,所述流體加熱步驟朝所述基板的下表面的中央部供給加熱流體來對所述基板進行加熱,由此對所述液膜進行保溫。
當開口被擴大時,已被供給至基板的下表面的中央部的加熱流體因由基板的旋轉所引起的離心力的作用,而朝基板的下表面的周緣部擴展。因此,僅藉由朝基板的下表面的中央部供給加熱流體,便可對基板的整體進行加熱。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開口形成步驟包含:在形成所述氣相層後將所述照射區域維持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由此在所述液膜的中央部形成所述開口的步驟。
根據所述方法,在形成氣相層後也將照射區域維持在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因此,在形成氣相層後也對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進行加熱,因此促進由氣相層保持的處理液的蒸發。另外,在基板的上表面中,在照射區域與比照射區域更靠外側的區域之間產生大的溫度差。因所述溫度差而在基板的上表面形成從中央部朝周緣部流動的熱對流。藉由處理液的蒸發及熱對流的產生,可在處理液的液膜的中央部迅速地形成開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板處理方法還包括開口形成促進步驟,所述開口形成促進步驟朝形成有所述氣相層的所述液膜的中央部吹附氣體,由此促進所述開口的形成。
在形成有氣相層的狀態下,作用於基板上的液膜的摩擦阻力小至可視為零的程度。若為朝形成有氣相層的液膜的中央部吹附氣體的方法,則可將基板的中央部的處理液迅速地推開。由此,可促進開口的形成。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板處理方法還包括擴大促進步驟,所述擴大促進步驟在所述液膜的內周緣已到達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周緣部時,朝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中比所述液膜的內周緣更靠內側吹附氣體,由此促進所述開口的擴大。
在利用熱對流的處理液的移動中,雖然可將開口擴大至某種程度為止,但若開口的外周緣到達基板的上表面的周緣部為止,則存在處理液的移動停止的擔憂。更詳細而言,在開口的外周緣已到達基板的上表面的周緣部的狀態下,基板上的處理液的整體量少,因此開口形成區域與液膜形成區域中的基板的溫度差變小。因此,處理液變成重複朝基板的內側的移動與朝外側的移動的平衡狀態。在此情況下,當處理液返回至基板的內側時,存在處理液直接接觸失去了氣相層的基板的上表面的擔憂。因此,存在產生由處理液的表面張力所引起的圖案倒塌、或由乾燥不良所產生的顆粒的擔憂。
當將開口擴大時,基板正在旋轉。因此,若作用於液膜的離心力足夠大,則可消除所述平衡狀態。但是,在離心力不足夠大的情況下,平衡狀態不被消除。
因此,若為在液膜的內周緣已到達基板的上表面的周緣部時,朝基板的上表面中比所述液膜的內周緣更靠內側吹附氣體的結構,則可藉由氣體的勢頭來將處理液朝基板的外側推,而將開口擴大。由此,處理液不停止而被從基板的上表面排除。可抑制或防止圖案倒塌或顆粒的產生。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在所述開口形成步驟中,在已使所述照射單元的高度位置變成隔離位置的狀態下形成所述開口。所述基板處理方法還包括:照射單元接近步驟,在形成所述開口後,將所述照射單元的高度位置變更成比所述隔離位置更接近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接近位置;以及接近移動步驟,在所述開口擴大步驟中,一邊將所述照射單元的高度位置維持在所述接近位置,一邊使所述照射單元朝所述基板的周緣部移動,由此使所述照射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周緣部移動。
根據所述方法,在形成開口後,將照射單元的高度位置從隔離位置變更成接近位置。因此,可使開口形成區域的溫度迅速地上升。由此,可利用溫度差來使開口擴大。其後,當使開口擴大時,使將高度位置維持在接近位置的照射單元朝周緣部移動。因此,可一邊對液膜的內周緣賦予足夠的熱量,一邊使開口擴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從所述照射單元照射的光具有透過所述處理液的波長。因此,可使光良好地到達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在處理液為IPA的情況下,透過處理液的波長為200 nm~1100 nm。
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包括:基板保持單元,水平地保持基板;處理液供給單元,朝被水平地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供給處理液;基板加熱單元,將被水平地保持的所述基板的整體加熱至比所述處理液的沸點更低的溫度;照射單元,以與被水平地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相向的方式構成,朝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照射光;移動單元,使所述照射單元在水平方向上移動;基板旋轉單元,使所述基板環繞穿過被水平地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並在垂直方向上延長的旋轉軸線進行旋轉;以及控制器,控制所述處理液供給單元、所述基板加熱單元、所述照射單元、所述移動單元、及所述基板旋轉單元。
而且,所述控制器以執行如下步驟的方式進行了編程:液膜形成步驟,從所述處理液供給單元朝由所述基板保持單元保持的基板的上表面供給處理液,由此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所述處理液的液膜;液膜保溫步驟,利用所述基板加熱單元對所述基板的整體進行加熱,由此對所述液膜進行保溫;氣相層形成步驟,一邊執行所述液膜保溫步驟,一邊從所述照射單元朝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照射區域照射光,由此使接觸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所述處理液蒸發,而在所述液膜的中央部形成接觸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並保持所述處理液的氣相層;開口形成步驟,將由所述氣相層保持的所述處理液排除,而在所述液膜的中央部形成開口;基板旋轉步驟,利用所述基板旋轉單元使所述基板旋轉;以及開口擴大步驟,一邊執行所述液膜保溫步驟及所述基板旋轉步驟,一邊利用所述移動單元使所述照射單元移動來使所述照射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周緣部移動,由此一邊維持在所述液膜的內周緣形成有所述氣相層的狀態,一邊使所述開口擴大。
根據所述裝置,取得與所述基板處理方法相同的效果。
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包括:液膜形成步驟,朝被水平地保持的基板的上表面且形成有圖案的上表面供給處理液,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所述處理液的液膜;蒸氣層形成部形成步驟,從所述液膜的上方朝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照射光,對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且未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外周部的加熱區域進行加熱,而使接觸所述加熱區域的所述處理液蒸發,由此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蒸氣層形成部,所述蒸氣層形成部在所述處理液與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之間形成蒸氣層、且在所述蒸氣層上保持所述液膜;基板旋轉步驟,使在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所述基板環繞穿過所述基板的中央部的垂直的旋轉軸線進行旋轉,由此使所述蒸氣層形成部變成在內側具有形成在所述液膜的孔的圓環狀;以及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與所述基板旋轉步驟同步地使所述加熱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來將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外周擴大、且將所述孔擴大,由此使圓環狀的所述蒸氣層形成部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
根據所述方法,從液膜的上方朝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照射光,由此對設定在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且未設定在基板的上表面的外周部的加熱區域進行加熱。由此,接觸加熱區域的處理液蒸發而形成蒸氣層,並在所述蒸氣層上保持液膜。即,在處理液與基板的上表面之間形成蒸氣層、且在蒸氣層上保持液膜的蒸氣層形成部形成在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在蒸氣層形成部中,液膜從基板的上表面浮起。
在此狀態下,基板進行旋轉,由此形成孔,在蒸氣層形成部的液膜與孔之間,即在蒸氣層形成部的液膜的內周形成氣液界面。另外,藉由基板的旋轉,蒸氣層形成部形成圓環狀。而且,將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的外周擴大且將孔擴大,由此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朝基板的外周移動。藉由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的移動,可使位於蒸氣層形成部的液膜的內周的氣液界面不接觸圖案,而使蒸氣層形成部的液膜移動。將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擴大至基板的外周為止,由此可從基板的上表面的整個區域良好地排除液膜。可一邊抑制處理液對基板上的圖案帶來的表面張力,一邊從基板上排除液膜,因此可抑制或防止圖案的倒塌。
另外,一邊使基板旋轉一邊使蒸氣層形成部移動,因此可使由基板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於已到達基板的外周部的蒸氣層形成部。由此,可藉由作用於基板的外周部的離心力來抑制或防止基板的外周部的處理液的殘留,因此可抑制或防止基板的外周部的缺陷的產生。
另外,藉由開始光的照射而開始對於基板的加熱,因此在照射光以外的期間內不對基板進行加熱。因此,可排除或減少不需要基板的加熱的處理中的熱影響。
另外,在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設置加熱區域,由此在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蒸氣層形成部,並使所述蒸氣層形成部朝基板的外周移動。由於將加熱區域僅設定在基板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因此與對基板的上表面的整個區域進行加熱的情況相比,加熱區域為小面積便足夠。因此,可對加熱區域的整個區域良好地進行加熱。由此,可使液膜在蒸氣層形成部的整個區域中良好地浮起。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蒸氣層形成部形成步驟包含:朝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照射光,對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且未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外周部的第一加熱區域進行加熱來形成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步驟。而且,所述基板處理方法還包括輔助加熱步驟,所述輔助加熱步驟與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同步地朝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照射光,對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中在所述基板的旋轉方向上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加熱區域不重疊的第二加熱區域進行加熱,而輔助對於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加熱。
根據所述方法,藉由對第一加熱區域進行加熱,而在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蒸氣層形成部。在基板的外周部中基板的圓周速度快,因此若將第一加熱區域配置在基板的外周部,則藉由光的照射而賦予至基板的每單位面積的熱量下降。若為了使蒸氣層形成部朝基板的外周移動,而使第一加熱區域朝基板的外周移動,則存在賦予至基板的每單位面積的熱量下降,無法實現蒸氣層形成部的整個區域中的液膜的浮起的擔憂。若液膜在蒸氣層形成部中的至少內周整個區域中未浮起,則存在位於蒸氣層形成部的液膜的內周的氣液界面接觸圖案,而導致圖案倒塌的擔憂。
在所述方法中,藉由光的照射,對在基板的旋轉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不重疊的第一加熱區域及第二加熱區域進行加熱。即,可增加加熱區域的合計面積。由此,可將賦予至基板的每單位面積的熱量保持得高。因此,即便在蒸氣層形成部正朝基板的外周移動的情況下,也可以保持液膜在蒸氣層形成部的整個區域中浮起的狀態。一邊使液膜在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整個區域中浮起,一邊使蒸氣層形成部移動,因此可確實地防止氣液界面接觸圖案而導致圖案倒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包含使所述第一加熱區域及所述第二加熱區域的至少一者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的步驟。
根據所述方法,藉由使第一加熱區域及第二加熱區域的至少一者朝基板的外周移動,可將蒸氣層形成部的外周擴大。由此,可良好地將蒸氣層形成部的外周擴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包含使所述第一加熱區域及所述第二加熱區域兩者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的步驟。
根據所述方法,藉由使第一加熱區域及第二加熱區域兩者朝基板的外周移動,可將蒸氣層形成部的外周擴大。在此情況下,可一邊藉由對第一加熱區域及第二加熱區域兩者進行加熱來對蒸氣層形成部進行加熱,一邊使所述蒸氣層形成部朝基板的外周移動。由此,可一邊保持液膜在蒸氣層形成部的整個區域中浮起的狀態,一邊將蒸氣層形成部的外周擴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包含朝相對於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設定在內側的吹附區域吹附氣體的吹附步驟。
根據所述方法,藉由朝相對於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設定在內側的吹附區域吹附氣體,而將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朝基板的外周推。在蒸氣層形成部中,作用於基板上的液膜的摩擦阻力小至可視為零的程度,因此藉由氣體的流動所產生的小的推力,可使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即孔的外緣朝基板的外周順利地移動。由此,可順利地將孔擴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吹附區域相對於所述加熱區域,設定在所述基板的旋轉方向的上游側。
根據所述方法,吹附區域相對於加熱區域,設定在基板的旋轉方向的上游側,因此可一邊將產生的氣流的影響抑制成最小限度,一邊朝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吹附氣體。由此,可良好地使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擴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吹附區域比所述加熱區域更小,所述吹附區域的整個區域配置在所述加熱區域的外緣的內側。
根據所述方法,吹附區域的整個區域配置在加熱區域的外緣的內側,因此可朝藉由加熱區域的加熱所形成的蒸氣層形成部確實地吹附氣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板處理方法還包括吹附區域移動步驟,所述吹附區域移動步驟與所述吹附步驟同步地使所述吹附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
根據所述方法,藉由使吹附區域移動,而將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朝基板的外周推。一邊進行朝吹附區域的吹附一邊使吹附區域移動,因此可高精度地控制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位置,即孔的外緣位置。由此,可一邊高精度地控制孔的外緣,一邊將孔擴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吹附步驟包含:第一吹附步驟,朝相對於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設定在內側的第一吹附區域吹附氣體;以及第二吹附步驟,與所述第一吹附步驟同步地朝第二吹附區域吹附氣體,所述第二吹附區域相對於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設定在內側,在所述基板的旋轉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吹附區域隔離。而且,所述吹附區域移動步驟包含:第一吹附區域移動步驟,與所述第一吹附步驟同步地使所述第一吹附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以及第二吹附區域移動步驟,與所述第二吹附步驟同步地使所述第二吹附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
根據所述方法,在蒸氣層形成部的移動中,使第一吹附區域及第二吹附區域兩者朝基板的外周移動。朝在基板的旋轉方向上隔離的多個區域吹附氣體,由此孔擴大,因此可一邊更高精度地控制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位置,即孔的外緣位置,一邊將孔擴大。
另外,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板處理方法還包括:與所述基板旋轉步驟同步地朝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所述液膜吹附氣體來部分地排除所述處理液,由此在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所述液膜形成所述孔的步驟。
根據所述方法,藉由朝蒸氣層形成部的液膜吹附氣體,而從蒸氣層形成部的液膜部分地排除處理液來形成孔。可藉由氣體的吹附來確實地形成孔。
另外,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照射至所述加熱區域的光具有可透過所述處理液的波長。在此情況下,可使光良好地到達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在處理液為有機溶劑(例如IPA)的情況下,作為此種波長,可列舉200 nm~1100 nm。
另外,本發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包括:基板保持單元,水平地保持表面形成有圖案的基板;基板旋轉單元,用於使由所述基板保持單元保持的所述基板環繞穿過所述基板的中央部的垂直的旋轉軸線進行旋轉;處理液供給單元,具有處理液噴嘴,用於從所述處理液噴嘴朝由所述基板保持單元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供給處理液;燈加熱器,具有發光部,用於從所述發光部朝由所述基板保持單元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照射光;加熱區域移動單元,用於使由所述基板保持單元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中,藉由利用所述燈加熱器的光的照射來加熱的加熱區域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內移動;吹附單元,包含具有氣體噴出口的氣體噴嘴,用於從所述氣體噴嘴朝由所述基板保持單元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吹附氣體;以及控制器,控制所述基板旋轉單元、所述處理液供給單元、所述燈加熱器、所述加熱區域移動單元及所述吹附單元。所述控制器以執行如下步驟的方式進行了編程:液膜形成步驟,利用所述處理液供給單元朝所述表面即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供給所述處理液,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所述處理液的液膜;蒸氣層形成部形成步驟,利用所述燈加熱器從所述液膜的上方朝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照射光,對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且未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外周部的加熱區域進行加熱,而使接觸所述加熱區域的所述處理液蒸發,由此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蒸氣層形成部,所述蒸氣層形成部在所述處理液與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之間形成蒸氣層、且在所述蒸氣層上保持所述液膜;基板旋轉步驟,利用所述基板旋轉單元,使在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所述基板環繞所述旋轉軸線進行旋轉,由此使所述蒸氣層形成部變成在內側具有形成在所述液膜的孔的圓環狀;以及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與所述基板旋轉步驟同步地利用所述加熱區域移動單元使所述加熱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而將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外周擴大,且利用所述吹附單元及所述基板旋轉單元的至少一者將所述孔擴大,由此使所述蒸氣層形成部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
本發明中的所述目的、特徵及效果,或其他目的、特徵及效果參照隨附圖式並藉由以下所述的實施方式的說明而變得明確。
<第一實施方式>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的布局的示意性的平面圖。 基板處理裝置1是對矽晶片等基板W一片一片地進行處理的逐片式的裝置。在本實施方式中,基板W是圓板狀的基板。
基板處理裝置1包含:多個處理單元2,利用流體對基板W進行處理;裝載口LP,載置收容由處理單元2進行處理的多片基板W的載具CA;搬送機器人IR及搬送機器人CR,在裝載口LP與處理單元2之間搬送基板W;以及控制器3,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
搬送機器人IR在載具CA與搬送機器人CR之間搬送基板W。搬送機器人CR在搬送機器人IR與處理單元2之間搬送基板W。多個處理單元2例如具有相同的結構。
各處理單元2包括腔室4與配置在腔室4內的處理杯7,在處理杯7內執行針對基板W的處理。在腔室4形成有用於藉由搬送機器人CR來搬入基板W或搬出基板W的出入口4A。在腔室4包括將所述出入口4A開閉的擋板單元4B。
如圖2所示,在由基板處理裝置1進行處理的基板W的表層形成有微細的凹凸圖案160。凹凸圖案160包含形成在基板W的表面的微細的凸狀的結構體161、及形成在鄰接的結構體161之間的凹部(槽)162。
凹凸圖案160的表面,即結構體161(凸部)及凹部162的表面形成具有凹凸的圖案面165。圖案面165包含於基板W的表面中。結構體161的表面161a包含前端面161b(頂部)及側面161c,凹部162的表面包含底面162a(底部)。在結構體161為筒狀的情況下,在其內部形成凹部。
結構體161可以包含絕緣體膜,也可以包含導體膜。另外,結構體161也可以是將多個膜層疊而成的層疊膜。
凹凸圖案160是縱橫比為3以上的微細圖案。凹凸圖案160的縱橫比例如為10~50。結構體161的寬度L1也可以是5 nm~45 nm左右,結構體161彼此的間隔L2也可以是5 nm~幾μm左右。結構體161的高度(圖案高度T1)例如也可以是50 nm~5μm左右。圖案高度T1是結構體161的前端面161b與凹部162的底面162a(底部)之間的距離。
圖3是用於說明處理單元2的結構例的示意圖。處理單元2包含:旋轉夾頭5、加熱器單元6、處理杯7、藥液噴嘴8、淋洗液噴嘴9、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氣體噴嘴11、以及燈單元12。
旋轉夾頭5一邊水平地保持基板W,一邊使基板W環繞旋轉軸線A1進行旋轉。旋轉軸線A1穿過基板W的上表面(上側的表面)的中心位置並在垂直方向上延長。旋轉夾頭5包含:多個夾頭銷20、旋轉底座21、旋轉軸22、以及對旋轉軸22賦予旋轉力的旋轉馬達23。旋轉夾頭5是基板保持旋轉單元的一例。
旋轉底座21具有沿著水平方向的圓板形狀。在旋轉底座21的上表面,保持基板W的周緣部的多個夾頭銷20在旋轉底座21的圓周方向上空開間隔來配置。
多個夾頭銷20藉由銷開閉單元24來開閉。多個夾頭銷20藉由銷開閉單元24來變成閉狀態,由此水平地保持(夾持)基板W。多個夾頭銷20藉由銷開閉單元24來變成開狀態,由此放開基板W。多個夾頭銷20在開狀態下,從下方支撐基板W。
旋轉底座21及多個夾頭銷20構成水平地保持基板W的基板保持單元。基板保持單元也稱為基板固定器。
旋轉軸22沿著旋轉軸線A1在垂直方向上延長。旋轉軸22的上端部與旋轉底座21的下表面中央結合。旋轉馬達23對旋轉軸22賦予旋轉力。藉由旋轉馬達23來使旋轉軸22進行旋轉,由此旋轉底座21進行旋轉。由此,基板W環繞旋轉軸線A1進行旋轉。旋轉馬達23是使基板W環繞旋轉軸線A1進行旋轉的基板旋轉單元的一例。
加熱器單元6是對基板W的整體進行加熱的基板加熱單元的一例。加熱器單元6具有圓板狀的熱板的形態。加熱器單元6配置在旋轉底座21的上表面與基板W的下表面之間。加熱器單元6具有從下方與基板W的下表面相向的相向面6a。
加熱器單元6包含板本體61及加熱器62。在俯視中,板本體61比基板W略小。板本體61的上表面構成相向面6a。加熱器62也可以是內置於板本體61中的電阻器。藉由對加熱器62進行通電來對相向面6a進行加熱。相向面6a例如被加熱至195℃。而且,從加熱器通電單元64經由供電線63而對加熱器62供給電力。
處理單元2包含使加熱器單元6相對於旋轉底座21相對地升降的加熱器升降單元65。加熱器升降單元65例如包含滾珠螺杆機構(未圖示)、及對其賦予驅動力的電動馬達(未圖示)。加熱器升降單元65也稱為加熱器升降機。
在加熱器單元6的下表面結合有沿著旋轉軸線A1在垂直方向上延長的升降軸66。升降軸66插通形成在旋轉底座21的中央部的貫穿孔21a、及中空的旋轉軸22。供電線63在升降軸66內穿過。
加熱器升降單元65經由升降軸66來使加熱器單元6升降。加熱器單元6可藉由加熱器升降單元65來升降,而位於下位置及上位置。加熱器升降單元65不僅可配置在下位置及上位置,而且可配置在下位置及上位置之間的任意的位置。
處理杯7是接住從由旋轉夾頭5保持的基板W朝外側飛散的液體,回收或廢棄所述液體的構件。處理杯7包含:接住從由旋轉夾頭5保持的基板W朝外側飛散的液體的多個防護罩71、接住已由多個防護罩71引導至下方的液體的多個杯72、以及包圍多個防護罩71與多個杯72的圓筒狀的外壁構件73。
在本實施方式中,表示設置有兩個防護罩71(第一防護罩71A及第二防護罩71B)、及兩個杯72(第一杯72A及第二杯72B)的例子。
第一杯72A及第二杯72B分別具有向上敞開的環狀槽的形態。
第一防護罩71A以包圍旋轉底座21的方式配置。第二防護罩71B以在比第一防護罩71A更靠外側包圍旋轉底座21的方式配置。
第一防護罩71A及第二防護罩71B分別具有大致圓筒形狀。各防護罩71的上端部以朝向旋轉底座21側的方式朝內側傾斜。
第一杯72A接住已由第一防護罩71A引導至下方的液體。第二杯72B與第一防護罩71A一體地形成。第二杯72B接住已由第二防護罩71B引導至下方的液體。
處理單元2進而包含使第一防護罩71A及第二防護罩71B分別升降的防護罩升降單元74。防護罩升降單元74使第一防護罩71A在下位置與上位置之間升降。防護罩升降單元74使第二防護罩71B在下位置與上位置之間升降。
當第一防護罩71A及第二防護罩71B均位於上位置時,從基板W飛散的液體由第一防護罩71A承接。當第一防護罩71A位於下位置,第二防護罩71B位於上位置時,從基板W飛散的液體由第二防護罩71B承接。
當第一防護罩71A及第二防護罩71B均位於下位置時,搬送機器人CR可將基板W搬入腔室4內或將基板W從腔室4內搬出。
防護罩升降單元74例如包含:與第一防護罩71A結合的第一滾珠螺杆機構(未圖示)、對第一滾珠螺杆機構賦予驅動力的第一馬達(未圖示)、與第二防護罩71B結合的第二滾珠螺杆機構(未圖示)、以及對第二滾珠螺杆機構賦予驅動力的第二馬達(未圖示)。防護罩升降單元74是防護罩移動單元的一例。防護罩升降單元74也稱為防護罩升降機。
藥液噴嘴8是朝基板W的上表面噴出藥液的噴嘴。藥液噴嘴8與將藥液引導至藥液噴嘴8的藥液配管40連接。若將插裝在藥液配管40的藥液閥50打開,則藥液以連續流的形式從藥液噴嘴8的噴出口朝下方噴出。
作為藥液,例如可使用包含硫酸、硝酸、鹽酸、氫氟酸(HF、DHF)、磷酸、乙酸、氨水、過氧化氫水、有機酸(例如檸檬酸、草酸等)、有機鹼(例如TMAH:氫氧化四甲基銨(tetramethylammonium hydroxide)等)、界面活性劑、及防腐蝕劑的至少一者的液體。
藥液噴嘴8例如為可移動的掃描噴嘴。處理單元2進而包含:在前端部安裝有藥液噴嘴8的第一臂30、及藉由使第一臂30移動來使藥液噴嘴8移動的第一移動單元31。
第一移動單元31使第一臂30轉動,由此使藥液噴嘴8沿著在俯視中穿過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軌跡水平地移動。第一移動單元31使藥液噴嘴8在中央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水平地移動。當藥液噴嘴8位於中央位置時,藥液噴嘴8與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相向。
所謂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是指包含基板W的上表面的旋轉中心位置、及基板W的上表面中的旋轉中心位置的周圍的位置的區域。
當藥液噴嘴8位於退避位置時,藥液噴嘴8在俯視中退避至旋轉夾頭5的周圍。第一移動單元31例如包含:與第一臂30連接並在垂直方向上延長的轉動軸(未圖示)、及使所述轉動軸轉動的電動馬達(未圖示)。
淋洗液噴嘴9是朝基板W的上表面噴出沖走藥液的淋洗液的噴嘴。淋洗液噴嘴9與將淋洗液引導至淋洗液噴嘴9的淋洗液配管41連接。若將插裝在淋洗液配管41的淋洗液閥51打開,則淋洗液以連續流的形式從淋洗液噴嘴9的噴出口朝下方噴出。
淋洗液例如為純水(去離子水:DIW(Deionized Water))。淋洗液也可以是碳酸水、電解離子水、氫水、臭氧水、稀釋濃度(例如為10 ppm~100 ppm左右)的鹽酸水、及稀釋濃度(例如為10 ppm~100 ppm左右)的氨水的任一者。
淋洗液噴嘴9例如為可移動的掃描噴嘴。處理單元2進而包含:在前端部安裝有淋洗液噴嘴9的第二臂32、及藉由使第二臂32移動來使淋洗液噴嘴9移動的第二移動單元33。
第二移動單元33使第二臂32轉動,由此使淋洗液噴嘴9沿著在俯視中穿過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軌跡水平地移動。第二移動單元33使淋洗液噴嘴9在中央位置與退避位置之間水平地移動。當淋洗液噴嘴9位於中央位置時,淋洗液噴嘴9與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相向。當淋洗液噴嘴9位於退避位置時,淋洗液噴嘴9在俯視中退避至旋轉夾頭5的周圍。第二移動單元33例如包含:與第二臂32連接並在垂直方向上延長的轉動軸(未圖示)、及使所述轉動軸轉動的電動馬達(未圖示)。
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是朝基板W的上表面噴出表面張力比淋洗液更低的低表面張力液體的噴嘴。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與將低表面張力液體引導至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的低表面張力液體配管42連接。若將插裝在低表面張力液體配管42的低表面張力液體閥52打開,則低表面張力液體以連續流的形式從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的噴出口10a朝下方噴出。
低表面張力液體例如為IPA等有機溶劑。IPA的表面張力比水的表面張力更低。也可以將IPA以外的有機溶劑用作低表面張力液體。除IPA以外,例如也可以將甲醇、乙醇、丙酮、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氫氟醚(Hydro Fluoro Ether,HFE)、正丁醇、叔丁醇、异丁醇及2-丁醇等有機溶劑用作低表面張力液體。
不僅可將僅包含單體成分的有機溶劑用作低表面張力液體,也可以將與其他成分混合的有機溶劑用作低表面張力液體。低表面張力液體是處理液的一例,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是處理液供給單元的一例。
氣體噴嘴11是朝基板W的上表面噴出氣體的噴嘴。氣體噴嘴11與將氣體引導至氣體噴嘴11的氣體配管43連接。在氣體配管43插裝有氣體閥53A、及氣體流量調整閥53B。若將氣體閥53A打開,則以與氣體流量調整閥53B的開度對應的流量,從氣體噴嘴11的噴出口11a朝下方連續地噴出氣體。
被供給至氣體噴嘴11的氣體是氮氣等惰性氣體。惰性氣體並不限定於氮氣,作為惰性氣體,也可以使用氦氣或氬氣等稀有氣體類。
燈單元12是藉由朝基板W的上表面照射(放出)光來對基板W進行加熱的單元。燈單元12是照射單元的一例。燈單元12朝基板W照射包含近紅外線、可見光線、紫外線中的至少一者的光,藉由輻射來對基板W進行加熱。即,燈單元12是輻射加熱加熱器。從燈通電單元90經由供電線89而對燈單元12供給電力。
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及氣體噴嘴11安裝在燈單元12。處理單元2進而包含:在前端部安裝有燈單元12的第三臂34、及藉由使第三臂34移動來使燈單元12移動的第三移動單元35(移動單元)。
藉由第三臂34進行移動,燈單元12與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及氣體噴嘴11一同進行移動。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及氣體噴嘴11是可移動的掃描噴嘴。
第三移動單元35使第三臂34轉動,由此使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氣體噴嘴11及燈單元12沿著在俯視中穿過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軌跡水平地移動。
第三移動單元35可將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氣體噴嘴11及燈單元12配置在退避位置及中央位置。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氣體噴嘴11及燈單元12在位於退避位置時,在俯視中退避至旋轉夾頭5的周圍。
當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位於中央位置時,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的噴出口10a與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相向。當氣體噴嘴11位於中央位置時,氣體噴嘴11的噴出口11a與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相向。當燈單元12位於中央位置時,燈單元12與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相向。
第三移動單元35例如包含:與第三臂34連接並在垂直方向上延長的轉動軸(未圖示)、及使所述轉動軸轉動的電動馬達(未圖示)。
圖4是燈單元12的縱剖面圖。圖5是從下方觀察燈單元12的圖。燈單元12包含:燈80、收容燈80的燈殼體81、以及用於對燈殼體81的內部進行冷卻的散熱器82。
燈80包含圓板狀的燈基板83、及安裝在燈基板83的下表面的多個(圖5的例子中為59個)光源84。各個光源84例如為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多個光源84藉由從燈通電單元90供給的電力來點燈。
如圖5所示,多個光源84分散地配置在燈基板83的下表面的整個區域。在圖5的例子中,一個光源84配置在燈基板83的下表面的中心,剩餘的58個光源84以包圍燈基板83的下表面的中心的方式配置成四層圓環狀。燈基板83中的光源84的配置密度大致一樣。藉由多個光源84來構成在水平方向上擴展的圓形狀的發光部12a。
從各個光源84發出的光包含近紅外線、可見光線、紫外線中的至少一者。從各個光源84發出的光的波長為200 nm以上、1100 nm以下的波長。從各個光源84發出的光優選390 nm以上、800 nm以下的波長。
如圖4所示,燈殼體81包含圓筒狀的殼體本體85、及圓板狀的底壁86。殼體本體85由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等具有耐藥性的材料形成。底壁86由石英等具有透光性及耐熱性的材料形成。在俯視中,燈殼體81比基板W更小。底壁86的下表面構成燈單元12的下表面。
散熱器82包含:散熱器本體87、及將冷卻流體供給至散熱器本體87來對散熱器本體87進行冷卻的冷卻單元88。散熱器本體87使用具有高傳熱特性的金屬(例如鋁、鐵、銅等)來形成為容器狀。冷卻單元88包含:冷媒供給源88a、從冷媒供給源88a朝散熱器本體87供給冷媒的冷媒供給配管88b、使已被供給至散熱器本體87的冷媒返回至冷媒供給源88a的冷媒返回配管88c、以及送出冷媒供給配管88b內的冷媒的泵88d。
冷卻單元88將冷卻水等冷媒供給至散熱器本體87。即,散熱器82是水冷式的散熱器。伴隨多個光源84的發光,燈80及其周圍得到加熱。但是,藉由散熱器82來對燈殼體81內進行冷卻,因此可防止燈殼體81內過度地升溫。在散熱器82中,也可以將冷卻氣體用作冷媒。
燈單元12在覆蓋基板W的上表面的低表面張力液體的液膜L已形成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狀態下使用。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及氣體噴嘴11以沿著垂直方向的姿勢安裝在燈殼體81的外壁面81a。
如圖4所示,若燈80發光,即若多個光源84發光,則已從燈80發出的光(包含近紅外線、可見光線、紫外線中的至少一者的光)透過燈殼體81的底壁86,照射至基板W的上表面。
作為低表面張力液體的一例的IPA使200 nm以上、1100 nm以下的波長的光透過。已從燈80發出的光的波長為200 nm以上、1100 nm以下(更優選390 nm以上、800 nm以下)。因此,已從燈80放出的光不被液膜L吸收,而透過液膜L。
已從燈殼體81的外表面(底壁86的下表面)放射的光透過液膜L,照射至基板W的上表面。將基板W的上表面中被從燈單元12照射光的區域稱為照射區域RR。由此,照射區域RR藉由輻射來加熱而升溫。在俯視中,照射區域RR與藉由從燈單元12照射的光來加熱的加熱區域一致。
基板W的表層(詳細而言,圖2中所示的凹凸圖案160)的溫度藉由從燈單元12照射的光而上升。藉由光的照射來將基板W的表層的溫度加熱至低表面張力液體的沸點以上的溫度為止,由此接觸照射區域RR的低表面張力液體被加溫而蒸發。由此,在基板W的表面(圖2中所示的圖案面165)的周圍形成低表面張力液體的氣相層。在低表面張力液體為IPA的情況下,沸點為82.6℃。
在將照射區域RR設定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狀態下,第三移動單元35使燈單元12水平地移動,由此照射區域RR在基板W的上表面內移動。
圖6是表示基板處理裝置1的主要部分的電氣結構的框圖。控制器3包括微型計算機,按照規定的控制程式來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中包括的控制對象。
具體而言,控制器3包含處理器(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3A、及保存有控制程式的儲存器3B。控制器3以藉由處理器3A執行控制程式,而執行用於基板處理的各種控制的方式構成。
尤其,控制器3以控制搬送機器人IR、搬送機器人CR、旋轉馬達23、第一移動單元31、第二移動單元33、第三移動單元35、防護罩升降單元74、銷開閉單元24、加熱器通電單元64、加熱器升降單元65、燈通電單元90、泵88d、藥液閥50、淋洗液閥51、低表面張力液體閥52、氣體閥53A、及氣體流量調整閥53B的方式進行了編程。
藉由控制器3來控制閥,由此控制從對應的噴嘴的液體或氣體的噴出的有無、或從對應的噴嘴的氣體的噴出流量。
圖7是用於說明利用基板處理裝置1的基板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在圖7中,主要表示藉由控制器3執行程式來實現的處理。圖8A~圖8F是用於說明基板處理的情況的示意圖。圖9A~圖9D是用於對基板處理中的形成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區域進行說明的示意圖。以下,主要參照圖3及圖7,適宜參照圖8A~圖9D。
在利用基板處理裝置1的基板處理中,例如如圖7所示,執行基板搬入步驟(步驟S1)、藥液供給步驟(步驟S2)、淋洗液供給步驟(步驟S3)、置換步驟(步驟S4)、液膜形成步驟(步驟S5)、氣相層形成步驟(步驟S6)、液膜排除步驟(步驟S7)及基板搬出步驟(步驟S8)。
首先,利用搬送機器人CR將未處理的基板W從載具CA搬入處理單元2,架在旋轉夾頭5上(步驟S1)。由此,基板W由旋轉夾頭5水平地保持(基板保持步驟)。基板W以形成有凹凸圖案160(參照圖2)表面變成上表面的姿勢得到保持。當搬入基板W時,對加熱器單元6供給電力,加熱器單元6退避至下位置。當搬入基板W時,多個防護罩71退避至下位置。當搬入基板W時,未對燈單元12供給電力。
若藉由旋轉夾頭5來保持基板W,則旋轉馬達23使旋轉底座21進行旋轉。由此,被水平地保持的基板W進行旋轉(基板旋轉步驟)。利用旋轉夾頭5的基板W的保持、及利用旋轉馬達23的基板W的旋轉持續至液膜排除步驟(步驟S7)結束為止。防護罩升降單元74在從基板保持步驟開始至液膜排除步驟(步驟S7)結束為止的期間,以至少一個防護罩71位於上位置的方式調整第一防護罩71A及第二防護罩71B的高度位置。
繼而,在搬送機器人CR退避至處理單元2外後,開始為了利用藥液對基板W的上表面進行處理而將藥液供給至基板W的上表面的藥液供給步驟(步驟S2)。具體而言,第一移動單元31使藥液噴嘴8朝藥液處理位置移動。藥液處理位置例如為中央位置。在藥液噴嘴8位於藥液處理位置的狀態下,將藥液閥50打開。由此,從藥液噴嘴8朝旋轉狀態的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供給(噴出)藥液(藥液供給步驟、藥液噴出步驟)。
已從藥液噴嘴8噴出的藥液滴落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由基板W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於已滴落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藥液。因此,藥液藉由離心力而遍布基板W的上表面的整體,由此利用藥液對基板W的上表面的整體進行處理。
從藥液噴嘴8的藥液的供給持續規定時間,例如60秒。在藥液供給步驟中,基板W以規定的藥液旋轉速度,例如1000 rpm進行旋轉。
在規定時間的藥液處理後,開始利用淋洗液對基板W的上表面進行處理的淋洗處理(步驟S3)。具體而言,將藥液閥50關閉,第一移動單元31使藥液噴嘴8朝退避位置移動。在藥液噴嘴8的移動開始後,第二移動單元33使淋洗液噴嘴9朝淋洗處理位置移動。淋洗處理位置例如為中央位置。
在淋洗液噴嘴9位於淋洗處理位置的狀態下,將淋洗液閥51打開。由此,從淋洗液噴嘴9朝旋轉狀態的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供給(噴出)淋洗液(淋洗液供給步驟、淋洗液噴出步驟)。
已從淋洗液噴嘴9噴出的淋洗液滴落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由基板W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於已滴落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淋洗液。因此,淋洗液藉由離心力而遍布基板W的上表面的整體,由此利用淋洗液來置換存在於基板W的上表面的藥液。即,利用淋洗液對基板W的上表面的整體進行處理。
從淋洗液噴嘴9的淋洗液的供給持續規定時間,例如15秒。在淋洗液供給步驟中,基板W以規定的淋洗液旋轉速度,例如1000 rpm進行旋轉。
在規定時間的淋洗處理後,執行將存在於基板W的上表面的淋洗液置換成低表面張力液體的置換步驟(步驟S4)。
在置換步驟中,首先將淋洗液閥51關閉,第二移動單元33使淋洗液噴嘴9朝退避位置移動。在淋洗液噴嘴9的移動開始後,第三移動單元35使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朝低表面張力液體處理位置移動。低表面張力液體處理位置例如為中央位置。
在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位於低表面張力液體處理位置的狀態下,將低表面張力液體閥52打開。由此,如圖8A所示,開始從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的低表面張力液體的供給(噴出),朝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供給低表面張力液體(低表面張力液體供給步驟、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出步驟)。
已從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噴出的低表面張力液體滴落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由基板W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於已滴落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低表面張力液體。因此,低表面張力液體藉由離心力而遍布基板W的上表面的整體,由此利用低表面張力液體來置換存在於基板W的上表面的淋洗液,而利用低表面張力液體來覆蓋基板W的上表面的整體。
在開始低表面張力液體的供給的同時、或在低表面張力液體的供給過程中,將基板W的旋轉減速至規定的置換速度(第一旋轉減速步驟)。置換速度例如為300 rpm。
在低表面張力液體的供給過程中,加熱器升降單元65使加熱器單元6從下位置朝第一加熱位置移動。第一加熱位置是在比下位置更上方從基板W分離的位置。當加熱器單元6位於第一加熱位置時,加熱器單元6的相向面6a非接觸地接近基板W的下表面。藉由將加熱器單元6配置在第一加熱位置,而開始基板W的加熱。當加熱器單元6位於第一加熱位置時,基板W的下表面與加熱器單元6的相向面6a之間的距離例如為4 mm。在已將加熱器單元6配置在第一加熱位置的狀態下,將基板W例如加熱至30℃。
在利用低表面張力液體來置換存在於基板W的上表面的淋洗液後,執行繼續供給低表面張力液體,而在基板W的上表面形成低表面張力液體的液膜L(參照圖8B)的液膜形成步驟(步驟S5)。
在利用低表面張力液體來置換存在於基板W的上表面的淋洗液後,將基板W的旋轉減速至規定的液膜形成速度(第二旋轉減速步驟)。液膜形成速度為比0 rpm更大且50 rpm以下的速度,例如為10 rpm。在第二旋轉減速步驟中,也可以階段性地使基板W的旋轉減速。
在將基板W的旋轉減速至液膜形成速度後,將低表面張力液體閥52關閉。由此,停止從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朝基板W的上表面的低表面張力液體的供給。從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的低表面張力液體的供給持續規定時間,例如30秒。
藉由將基板W的旋轉減速至液膜形成速度,作用於基板W上的低表面張力液體的離心力變小。因此,停止從基板W的低表面張力液體的排出。或者,僅從基板W排除微量的低表面張力液體。因此,即便在停止朝基板W的上表面的低表面張力液體的供給後,基板W的上表面也以由低表面張力液體覆蓋的狀態來維持。如圖8B所示,在已將基板W的旋轉減速至液膜形成速度的狀態下停止低表面張力液體的供給,由此使基板W上的低表面張力液體充分地變厚而形成覆液狀態的液膜L(液膜形成步驟、覆液形成步驟)。
即便在利用低表面張力液體來置換淋洗液後,微量的淋洗液殘留在凹凸圖案160的凹部162(參照圖2),所述淋洗液也溶解在低表面張力液體中,並在液膜L中擴散。由此,可減少殘留在凹凸圖案160的凹部162的淋洗液。
在基板W的上表面形成液膜L後,執行從燈單元12照射光,由此對基板W進行加熱而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氣相層VL(參照圖8C的放大圖)的氣相層形成步驟(步驟S6)。
在液膜L已形成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狀態下,如圖8C所示,加熱器升降單元65使加熱器單元6上升來將其配置在第二加熱位置。第二加熱位置是在比第一加熱位置更上方從基板W分離的位置。當加熱器單元6位於第二加熱位置時,加熱器單元6的相向面6a非接觸地接近基板W的下表面。當加熱器單元6位於第二加熱位置時,基板W的下表面與加熱器單元6的相向面6a之間的距離例如為2 mm。
藉由將加熱器單元6配置在第二加熱位置,而將基板W的整體加熱至比常溫(例如25℃)更高、且比低表面張力液體的沸點更低的溫度(加熱器加熱步驟)。因此,將液膜L保溫成比常溫(例如25℃)更高、且比低表面張力液體的沸點更低的溫度(液膜保溫步驟)。與加熱器單元6位於第一加熱位置時相比,加熱器單元6位於第二加熱位置時更將基板W加熱至高溫。若在將加熱器單元6配置在第二加熱位置的狀態下,將加熱器單元6的相向面6a加熱至195℃,則將基板W加熱至40℃。
在已將液膜L形成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狀態下,第三移動單元35使燈單元12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來將其配置在光照射位置。光照射位置例如為中央位置。進而,第三移動單元35以燈單元12的高度位置變成隔離位置的方式,使燈單元12在垂直方向上移動。當燈單元12位於隔離位置時,燈單元12的下表面與基板W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例如為50 mm。
在燈單元12的高度位置為隔離位置的狀態下,燈通電單元90使燈單元12通電。由此,開始從燈單元12的光的照射(光照射步驟)。一邊執行液膜保溫步驟,一邊開始光的照射。在形成覆液狀態的液膜L後迅速地(例如1.5秒後)開始光的照射。
從燈單元12放出的光不被液膜L吸收,而透過液膜L,照射至設定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照射區域RR。由此,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藉由輻射來加熱。由此,接觸照射區域RR的低表面張力液體被加溫。
在照射區域RR的溫度(即,照射區域RR中的凹凸圖案160的溫度)為低表面張力液體的沸點以上的情況下,低表面張力液體在液膜L與基板W的界面上蒸發。在照射區域RR中接觸凹凸圖案160的低表面張力液體蒸發,由此在液膜L與基板W之間形成低表面張力液體的氣相層VL(參照圖8C的放大圖)。由此,在照射區域RR中液膜L由氣相層VL保持而從基板W的上表面浮起。
若將照射區域RR中的基板W的表層的溫度加熱至低表面張力液體的沸點以上的氣相形成溫度,則在照射區域RR形成足夠的厚度的氣相層VL。在低表面張力液體為IPA的情況下,沸點為82.6℃,氣相層形成溫度例如為100℃。所謂足夠的厚度,是指比圖案高度T1更大的厚度。若形成足夠的厚度的氣相層,則可藉由氣相層來將液膜L保持在足夠的高度位置。所謂足夠的高度位置,是指液膜L與氣相層VL的界面位於比凹凸圖案160的結構體161的前端面161b(也參照圖2)更上方的位置。
將基板W的上表面中形成有液膜L的區域稱為液膜形成區域LR。將基板W的上表面中與足夠的厚度的氣相層VL接觸的區域稱為氣相層形成區域VR。
在形成有足夠的厚度的氣相層VL的狀態下,作用於基板W上的液膜L的摩擦阻力小至可視為零的程度。如圖9A所示,氣相層形成區域VR是覆蓋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大致圓形的區域。氣相層形成區域VR與照射區域RR大致一致。液膜形成區域LR包含氣相層形成區域VR、及基板W的上表面中比氣相層形成區域VR更靠外側的區域。
當照射區域RR位於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時,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照射區域RR的外側的非照射區域NR未達到加熱溫度為止。因此,完全不形成氣相層VL、或所形成的氣相層VL的量不足夠,無法將氣相層VL的厚度維持成足夠的厚度。因此,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在非照射區域NR不形成氣相層形成區域VR。
在形成氣相層形成區域VR後,執行一邊維持形成有氣相層形成區域VR的狀態,一邊從基板W的上表面排除液膜L的液膜排除步驟(步驟S7)。
具體而言,在形成氣相層形成區域VR後,也將燈單元12配置在光照射位置,由此將照射區域RR維持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因此,在形成氣相層形成區域VR後,也維持利用燈單元12的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加熱。藉由維持對於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加熱,而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促進由氣相層VL保持的處理液的蒸發。
另外,藉由維持對於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加熱,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在照射區域RR與非照射區域NR之間產生大的溫度差。因所述溫度差而在基板W的上表面形成從中央部朝周緣部流動的熱對流。由於基板W正在旋轉,因此離心力作用於液膜L。
由於基板W的旋轉速度為覆液速度,因此施加至液膜L的離心力比較弱。另外,在基板W的上表面產生的熱對流也比較弱。但是,如上所述,在氣相層形成區域VR中,作用於液膜L的摩擦阻力小至可視為零的程度。因此,藉由所述離心力及熱對流來將低表面張力液體朝外側推開。由此,液膜L的中央部的厚度減少,如圖8D所示,在液膜L的中央部形成大致圓形的開口100。開口100是使基板W的上表面露出的露出孔。
藉由形成開口100來部分地去除液膜L,由此如圖9B所示,氣相層形成區域VR呈圓環狀。照射區域RR為圓形狀。藉由形成開口100,如圖8D的放大圖所示,在氣相層形成區域VR的液膜L與開口100之間,即在氣相層形成區域VR的液膜L的內周緣形成氣液界面GL。
如此,藉由處理液的蒸發、熱對流的產生、及離心力的作用,如圖8D所示,將由氣相層VL保持的低表面張力液體排除,在液膜L的中央部迅速地形成開口100(開口形成步驟)。藉由形成開口100,而使液膜L變成環狀。藉由形成開口100,如圖9B所示,也使液膜形成區域LR變成環狀。
在形成氣相層VL後,也繼續利用加熱器單元6的基板W的加熱,而對液膜L的整體進行保溫(液膜保溫步驟)。因此,可抑制在形成開口100時氣相層VL消失。
在液膜L形成開口100後,也利用加熱器單元6及燈單元12對基板W進行加熱。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形成有開口100的區域(開口形成區域OR)不存在低表面張力液體,因此基板W的溫度藉由加熱器單元6及燈單元12而迅速地上升。由此,在比液膜L的內周緣更靠內側(開口形成區域OR)與液膜L的內周緣的外側(液膜形成區域LR)產生溫度差。具體而言,在開口形成區域OR中基板W的溫度高,在液膜形成區域LR中基板W的溫度變低。因所述溫度差而在液膜L的內周緣附近繼續產生熱對流。另外,由於基板W正在旋轉,因此離心力作用於液膜L。因此,藉由離心力的作用及熱對流的產生,如圖8D及圖8E所示,開口100被擴大(開口擴大步驟)。
在形成開口100後,如圖8D中由雙點劃線所示,第三移動單元35將燈單元12的高度位置變更成比隔離位置更接近基板W的上表面的接近位置(照射單元接近步驟)。由此,可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使開口形成區域OR的溫度迅速地上升。當燈單元12位於接近立置時,燈單元12的下表面與基板W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例如為4 mm。
若開始開口100的擴大,則第三移動單元35一邊將燈單元12的高度位置維持在接近位置,一邊使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氣體噴嘴11及燈單元12朝基板W的周緣部移動(接近移動步驟)。此時,以與燈單元12相比氣體噴嘴11更位於基板W的內側的方式,即以氣體噴嘴11與開口形成區域OR相向的方式,使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氣體噴嘴11及燈單元12移動。燈單元12朝基板W的上表面的周緣部移動,由此照射區域RR朝基板W的上表面的周緣部移動。
在開口100的擴大過程中,基板W也正在旋轉。因此,照射區域RR朝基板W的旋轉方向的上游側進行相對移動。由此,液膜L的內周緣在全周得到加熱,液膜L的內周緣在全周形成足夠的厚度的氣相層VL。即,如圖9C所示,在開口100的擴大過程中,氣相層形成區域VR變成圓環狀。在開口100的擴大過程中,氣相層VL也形成在非照射區域NR。
如此,在開口擴大步驟中,一邊使基板W旋轉一邊使照射區域RR朝基板W的上表面的周緣部移動。因此,一邊維持在液膜L的內周緣形成有氣相層VL的狀態,一邊將開口100擴大。
如圖9C所示,照射區域RR以橫跨液膜形成區域LR及開口形成區域OR來配置的方式,追隨開口100的擴大來移動。因此,可利用足夠的熱量對液膜L的內周緣進行加熱。因此,可抑制因熱量不足而在液膜L的內周緣未形成氣相層VL的事態、或形成一次的氣相層VL消失且低表面張力液體接觸基板W的上表面的事態的產生。即,可在液膜L的內周緣穩定地形成氣相層VL。
在利用熱對流的低表面張力液體的移動中,雖然可將開口100擴大至某種程度為止,但若如圖8F及圖9D所示,開口100的外周緣到達基板W的上表面的周緣部為止,則存在低表面張力液體的移動停止的擔憂。
更詳細而言,在開口100的外周緣已到達基板W的上表面的周緣部的狀態下,基板W上的處理液的整體量少,因此開口100的內側與開口100的外側的基板W的溫度差變小。因此,低表面張力液體變成重複朝基板W的內側的移動與朝外側的移動的平衡狀態。在此情況下,當低表面張力液體返回至基板W的內側時,存在低表面張力液體直接接觸失去了氣相層VL的基板W的上表面的擔憂。因此,存在如下擔憂:引起由低表面張力液體的表面張力所致的圖案倒塌、或由乾燥不良所致的顆粒的產生。
當將開口100擴大時,基板W正在旋轉。因此,若作用於液膜L的離心力足夠大,則可消除所述平衡狀態。但是,在離心力不足夠大的情況下,平衡狀態不被消除。尤其,在10 rpm左右的低旋轉速度下,存在平衡狀態不被消除的擔憂。
因此,當液膜L的內周緣已到達基板W的上表面的周緣部時,將氣體閥53A打開。由此,如圖8F所示,朝開口形成區域OR吹附氣體。已撞上基板W的上表面的氣體沿著基板W的上表面流動,將低表面張力液體朝基板W的外側推,促進開口100的擴大(擴大促進步驟)。由此,低表面張力液體不停止而被從基板W的上表面排除。可抑制或防止圖案倒塌或顆粒的產生。
藉由開口100的擴大,最終從基板W的上表面完全地排除液膜L。其後,停止從燈通電單元90朝燈單元12的電力的供給,將氣體閥53A關閉。然後,第三移動單元35使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氣體噴嘴11及燈單元12朝退避位置移動。
然後,旋轉馬達23使基板W的旋轉停止。防護罩升降單元74使第一防護罩71A及第二防護罩71B朝下位置移動。然後,加熱器升降單元65使加熱器單元6朝下位置移動。
搬送機器人CR進入處理單元2,從旋轉夾頭5的夾頭銷20捧取處理完的基板W,朝處理單元2外搬出(步驟S8)。所述基板W被從搬送機器人CR交給搬送機器人IR,藉由搬送機器人IR而被收納在載具CA。
根據第一實施方式,對設定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照射區域RR照射光來對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進行加熱。由此,接觸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低表面張力液體蒸發,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氣相層VL。藉由形成氣相層VL,液膜L從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浮起。將由形成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氣相層VL保持的低表面張力液體排除,由此在液膜L的中央部形成開口100。
在形成開口100後,一邊使基板W旋轉一邊使照射區域RR朝基板W的上表面的周緣部移動,由此一邊維持在液膜L的內周緣形成有氣相層VL的狀態,一邊將開口100擴大。換言之,當從基板W的上表面排除液膜L時,形成有氣相層VL的環狀的區域(氣相層形成區域VR)伴隨開口100的擴大而朝基板W的上表面的周緣部移動。氣相層形成區域VR以內周緣及外周緣變大的方式在基板W上移動。
作為在液膜L形成開口100及將其擴大來從基板W的上表面排除液膜L的方法,與本實施方式不同,可設想如下的方法:在使加熱器單元6接觸基板W的下表面的狀態下從基板W排除液膜L的方法,或一邊利用與基板W的上表面的整體相向的燈單元(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燈單元)對基板W的上表面的整體進行加熱,一邊從基板W排除液膜L的方法。在采用這些方法的情況下,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最後排除液膜L的部位,必須在從液膜L的排除的開始至結束為止的長期間內,持續維持形成有氣相層VL的狀態。
另一方面,在第一實施方式中,環狀的氣相層形成區域VR與開口100一同被擴大。因此,與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整個區域形成氣相層VL後排除由氣相層VL保持的液膜L的方法相比,可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任意的部位縮短從形成氣相層VL至排除由氣相層VL保持的低表面張力液體為止的時間。由此,在開口100的形成及擴大時,可抑制基板W的整體被過度地(長期間)加熱。因此,可抑制低表面張力液體局部地蒸發而導致液膜L分裂。
為了維持氣相層VL而進行加熱的時間越長,因液膜L或基板W的溫度的局部的下降而導致氣相層VL消失的可能性越高,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任意的部位縮短從形成氣相層VL至排除由氣相層VL保持的低表面張力液體為止的時間。因此,可抑制由用於長期間維持氣相層VL的加熱所引起的圖案倒塌。
另外,一邊藉由加熱器單元6來對低表面張力液體進行保溫,一邊進行開口100的形成及擴大。因此,可在照射區域RR中迅速地形成氣相層VL。另外,可抑制非照射區域NR(特別是相對於基板W的上表面的旋轉中心位置與照射區域RR相反側的區域)中的基板W的溫度下降。因此,可抑制已形成的氣相層VL朝照射區域RR外(比照射區域RR更靠旋轉方向的下游側)移動並消失。
藉由以上所述,可從基板W的上表面良好地排除低表面張力液體。其結果,可抑制由低表面張力液體的表面張力所引起的圖案倒塌、或由乾燥不良所引起的顆粒產生。
另外,根據第一實施方式,在液膜保溫步驟中,利用配置在從基板W的下表面分離的位置(第二加熱位置)的加熱器單元6對基板W進行加熱。因此,不論加熱器單元6的結構,即,即便加熱器單元6為無法與基板一同旋轉的結構,當使開口100擴大時也可以容易地使基板W旋轉。另外,與使加熱器單元6接觸基板W的結構相比,可適度地對基板W的整體進行加熱。另外,可抑制附著在加熱器單元6的污垢被轉印至基板W。進而,無需如使加熱器單元6接觸基板W的結構那樣高精度地調整相向面6a與基板W的下表面的平行度,因此可避免基板處理裝置1的複雜化。
另外,在開口100的擴大過程中朝基板W的上表面的開口形成區域OR吹附氣體,由此存在開口形成區域OR被冷卻的擔憂。若開口形成區域OR被冷卻。則存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的液膜形成區域LR與開口形成區域OR之間的溫度差變得不充分,在液膜L內未充分地形成熱對流的擔憂。由此,存在開口100的擴大受到阻礙的擔憂。因此,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在開口擴大步驟中,在液膜L的內周緣到達基板W的上表面的周緣部之前,不進行朝基板W的上表面的氣體的吹附。因此,可避免由氣體的吹附所引起的基板W的上表面的開口形成區域OR的冷卻。
<第二實施方式> 圖10是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P中包括的燈單元12的縱剖面圖。圖11是從下方觀察基板處理裝置1P中包括的燈單元12的圖。在圖10及圖11中,關於與所述圖1~圖9D中所示的結構同等的結構,附加與圖1等相同的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在後述的圖12A~圖12D中,也同樣地附加與圖1等相同的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P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參照圖3)的主要的不同點如圖10所示,是氣體噴嘴11在垂直方向上插通燈單元12的燈殼體81的內部這一點。
在第二實施方式的燈單元12中,如圖11所示,設置有多個(例如52個)光源84,多個光源84配置成三層圓環狀。各個光源84例如為LED(發光二極管)。多個光源84分散地配置在燈基板83的下表面的整個區域。燈基板83中的光源84的配置密度大致一樣。藉由多個光源84來構成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擴展的圓環狀的發光部12a。從下方觀察,發光部12a呈環狀地包圍噴出口11a的周圍。
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安裝在燈單元12的燈殼體81的外壁面81a,配置在燈單元12的外側。
可使用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P,執行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相同的基板處理(參照圖7)。但是,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在液膜排除步驟(步驟S7)中,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不同。具體而言,在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中,在開口形成步驟中,執行朝液膜L的中央部吹附氣體,由此促進開口100的形成的開口形成促進步驟。以下,對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液膜排除步驟更詳細地進行說明。
圖12A~圖12D是用於說明利用基板處理裝置1P的基板處理的情況的示意圖。
在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中,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同樣地在氣相層形成步驟(步驟S6)後,執行液膜排除步驟(步驟S7)。如圖12A所示,在氣相層形成步驟中,第三移動單元35使燈單元12在水平方向上移動來將其配置在光照射位置。光照射位置例如為中央位置。當將燈單元12配置在光照射位置時,氣體噴嘴11的噴出口11a與基板W的上表面的旋轉中心位置相向。
在形成氣相層形成區域VR後也將燈單元12配置在光照射位置,由此將照射區域RR維持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因此,在形成氣相層形成區域VR後,也維持利用燈單元12的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加熱。藉由維持對於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加熱,而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促進由氣相層VL保持的處理液的蒸發。
另外,藉由維持對於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加熱,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在照射區域RR與非照射區域NR之間產生大的溫度差。因所述溫度差而在基板W的上表面形成從中央部朝周緣部流動的熱對流。由於基板W正在旋轉,因此離心力作用於液膜L。
由於基板W的旋轉速度為覆液速度,因此施加至液膜L的離心力比較弱。另外,在基板W的上表面產生的熱對流也比較弱。但是,如上所述,在氣相層形成區域VR中,作用於液膜L的摩擦阻力小至可視為零的程度。因此,藉由所述離心力及熱對流來將低表面張力液體朝外側推開。由此,液膜L的中央部的厚度減少,如圖12B所示,在液膜L的中央部形成大致圓形的開口100。開口100是使基板W的上表面露出的露出孔。
與開始從燈單元12的光的照射的同時、或在開始從燈單元12的光的照射後至形成開口100為止的期間內,將氣體閥53A打開。因此,朝液膜L的中央部吹附氣體。藉由氣體的吹附來將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低表面張力液體朝基板W的周緣部推開。在形成有氣相層形成區域VR的狀態下,作用於基板W上的液膜L的摩擦阻力小至可視為零的程度。因此,可藉由氣體的吹附來將基板W的中央部的低表面張力液體迅速地推開。由此,可促進開口100的形成(開口形成促進步驟)。
藉由形成開口100來部分地去除液膜L,由此如圖9B所示,氣相層形成區域VR呈圓環狀。藉由形成開口100,如圖12B的放大圖所示,在氣相層形成區域VR的液膜L與開口100之間,即在氣相層形成區域VR的液膜L的內周緣形成氣液界面GL。
如此,藉由處理液的蒸發、熱對流的產生、及離心力的作用,如圖12B所示,在處理液的液膜L的中央部迅速地形成開口100(開口形成步驟)。藉由形成開口100,而使液膜L變成環狀。藉由形成開口100,如圖9B所示,液膜形成區域LR也變成環狀。在形成開口100後,將氣體閥53A關閉一次。由此,停止從氣體噴嘴11的氣體的噴出。
在形成氣相層VL後,也繼續利用加熱器單元6的基板W的加熱,而對液膜L的整體進行保溫(液膜保溫步驟)。因此,可抑制在形成開口100時氣相層VL消失。
在液膜L形成開口100後,也利用加熱器單元6及燈單元12對基板W進行加熱。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形成有開口100的區域(開口形成區域OR)不存在低表面張力液體,因此基板W的溫度藉由加熱器單元6及燈單元12而迅速地上升。由此,在比液膜L的內周緣更靠內側(開口形成區域OR)與液膜L的內周緣的外側(液膜形成區域LR)產生溫度差。
具體而言,在開口形成區域OR中基板W的溫度高,在液膜形成區域LR中基板W的溫度變低。因所述溫度差而在液膜L的內周緣附近繼續產生熱對流。另外,由於基板W正在旋轉,因此離心力作用於液膜L。因此,藉由離心力的作用及熱對流的產生,如圖12B及圖12C所示,開口100被擴大(開口擴大步驟)。
在形成開口100後,如圖12B中由雙點劃線所示,第三移動單元35將燈單元12的高度位置變更成比隔離位置更接近基板W的上表面的接近位置(照射單元接近步驟)。由此,可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使開口形成區域OR的溫度迅速地上升。
若開始開口100的擴大,則第三移動單元35一邊將燈單元12的高度位置維持在接近位置,一邊使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氣體噴嘴11及燈單元12朝基板W的周緣部移動(接近移動步驟)。此時,以與燈單元12相比氣體噴嘴11更位於基板W的內側的方式,使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氣體噴嘴11及燈單元12移動。燈單元12朝基板W的上表面的周緣部移動,由此照射區域RR朝基板W的上表面的周緣部移動。
在開口100的擴大過程中,基板W也正在旋轉。因此,照射區域RR朝基板W的旋轉方向的上游側進行相對移動。由此,液膜L的內周緣在全周得到加熱,液膜L的內周緣在全周形成足夠的厚度的氣相層VL。即,如圖9C所示,在開口100的擴大過程中,氣相層形成區域VR變成圓環狀。在開口100的擴大過程中,氣相層VL也形成在非照射區域NR。
在開口擴大步驟中,如圖9C所示,燈單元12以照射區域RR橫跨液膜形成區域LR及開口形成區域OR來配置的方式進行移動。因此,一邊維持在液膜L的內周緣形成有氣相層VL的狀態,一邊將開口100擴大。
如圖9C所示,照射區域RR以橫跨液膜形成區域LR及開口形成區域OR來配置的方式,追隨開口100的擴大來移動。因此,可利用足夠的熱量對液膜L的內周緣進行加熱。因此,可抑制因熱量不足而在液膜L的內周緣未形成氣相層VL的事態、或形成一次的氣相層VL消失且低表面張力液體接觸基板W的上表面的事態的產生。即,可在液膜L的內周緣穩定地形成氣相層VL。
如在第一實施方式中所說明那樣,在利用起因於低旋轉速度的離心力、及熱對流的產生進行的低表面張力液體的移動中,雖然可將開口100擴大至某種程度為止,但若如圖12D及圖9D所示,開口100的外周緣到達基板W的上表面的周緣部為止,則存在低表面張力液體的移動停止的擔憂。因此,在第二實施方式中,當液膜L的內周緣已到達基板W的上表面的周緣部時,也將氣體閥53A打開。由此,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朝比液膜L的內周緣更靠內側(開口形成區域OR)吹附氣體。已撞上基板W的上表面的氣體沿著基板W的上表面流動,將低表面張力液體朝基板W的外側推,而使開口100擴大。由此,低表面張力液體不停止而被從基板W的上表面排除。可抑制或防止圖案倒塌或顆粒的產生。
但是,第二實施方式的氣體噴嘴11的噴出口11a位於發光部12a的中心。因此,從氣體噴嘴11的噴出口11a噴出的氣體朝照射區域RR的中心吹附。即,氣體在開口形成區域OR中朝接近液膜L的內周緣的位置吹附。由此,與氣體噴嘴11的噴出口11a位於發光部12a的外側的結構(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相比,可使大的吹附力作用於液膜L。
根據第二實施方式,可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從基板W的上表面良好地排除低表面張力液體。其結果,可抑制由低表面張力液體的表面張力所引起的圖案倒塌、或由乾燥不良所引起的顆粒產生。
<第三實施方式> 圖13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Q中包括的處理單元2的概略結構的示意性的部分剖面圖。在圖13中,關於與所述圖1~圖12D中所示的結構同等的結構,附加與圖1等相同的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Q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圖3參照)的主要的不同點如圖13所示,是處理單元2包含朝基板W的下表面供給加熱流體的加熱流體噴嘴13來代替加熱器單元6這一點。
加熱流體噴嘴13插入在旋轉底座21的上表面中央部開口的貫穿孔21a、及中空的旋轉軸22中。加熱流體噴嘴13的噴出口13a從旋轉底座21的上表面露出。加熱流體噴嘴13的噴出口13a從下方與基板W的下表面的中央部相向。所謂基板W的下表面的中央部,是指包含基板W的下表面的旋轉中心位置、及基板W的下表面中的旋轉中心位置的周圍的位置的區域。
加熱流體噴嘴13與將加熱流體引導至加熱流體噴嘴13的加熱流體配管44連接。若將插裝在加熱流體配管44的加熱流體閥54打開,則加熱流體以連續流的形式從加熱流體噴嘴13的噴出口13a朝上方噴出。
加熱流體例如為溫水。加熱流體是溫度比常溫更高、且溫度比低表面張力液體的沸點更低的流體。加熱流體並不限定於溫水,也可以是高溫的氮氣等氣體,只要是可對基板W進行加熱的流體即可。
可使用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Q,執行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相同的基板處理(參照圖7)。
但是,如圖14A所示,在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中,在基板W的上表面形成低表面張力液體的液膜L後,在開始朝基板W的上表面的光的照射前,將加熱流體閥54打開。
藉由將加熱流體閥54打開,從加熱流體噴嘴13朝基板W的下表面的中央部噴出加熱流體。由基板W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於已被供給至基板W的下表面的中央部的加熱流體。因此,加熱流體藉由離心力而遍布基板W的下表面的整體,藉由加熱流體來對基板W的整體進行加熱(流體加熱步驟)。加熱流體噴嘴13是基板加熱單元的一例。
加熱流體是比常溫(例如25℃)更高、且比低表面張力液體的沸點更低的溫度。因此,將液膜L保溫成比常溫(例如25℃)更高、且比低表面張力液體的沸點更低的溫度(液膜保溫步驟)。在低表面張力液體為IPA的情況下,加熱流體例如為60℃的水。那樣的話,則可將液膜L保溫成比常溫更高、且比IPA的沸點(82.6℃)更低的溫度。
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僅藉由朝基板W的下表面的中央部供給加熱流體,便可對基板W的整體進行加熱。
如圖14B所示,當在液膜L形成開口100時(開口形成步驟)也繼續朝基板W的下表面的加熱流體的供給,如圖14C及圖14D所示,當將開口100擴大時(開口擴大步驟)也繼續朝基板W的下表面的加熱流體的供給。
根據第三實施方式,可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從基板W的上表面良好地排除低表面張力液體。其結果,可抑制由低表面張力液體的表面張力所引起的圖案倒塌、或由乾燥不良所引起的顆粒產生。
<第四實施方式> 圖15A是從上方觀察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R的示意圖。圖15B是從側方觀察基板處理裝置1R的示意圖。
如圖15A所示,基板處理裝置1R是對半導體晶片等圓板狀的基板W一片一片地進行處理的逐片式的裝置。基板處理裝置1R包括:保持收容基板W的載具CA1的裝載口LP1、利用處理液或處理氣體等處理流體對已從裝載口LP1上的載具CA1搬送的基板W進行處理的多個處理單元2R、在裝載口LP1上的載具CA1與處理單元2R之間搬送基板W的多個搬送機器人、以及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R的控制器3R。
多個搬送機器人包含:針對裝載口LP1上的載具CA1進行基板W的搬入及搬出的分度器機器人IR1、及針對多個處理單元2R進行基板W的搬入及搬出的中心機器人CR1。分度器機器人IR1在裝載口LP1與中心機器人CR1之間搬送基板W,中心機器人CR1在分度器機器人IR1與處理單元2R之間搬送基板W。中心機器人CR1包含支撐基板W的機械手H11,分度器機器人IR1包含支撐基板W的機械手H12。
多個處理單元2R形成在俯視中環繞中心機器人CR1配置的多個高櫃TW。圖15A表示形成有四個高櫃TW的例子。中心機器人CR1可進入任一個高櫃TW。如圖15B所示,各高櫃TW包含上下層疊的多個(例如三個)處理單元2R。
圖16是水平地觀察基板處理裝置1R中包括的處理單元2R的內部的示意圖。圖17是從上方觀察圖16中所示的旋轉底座216及與其關聯的結構的示意圖。圖18是圖16中所示的上面頭230的示意性的縱剖面圖。圖19是從下方觀察上面頭230的示意圖。圖20是圖16中所示的第二燈加熱器272的示意性的縱剖面圖。圖21是從下方觀察第二燈加熱器272的示意圖。
如圖16所示,處理單元2R是將處理液供給至基板W的濕式處理單元。處理單元2R包含:箱型的腔室4R,具有內部空間;旋轉夾頭(基板保持單元)5R,在腔室4R內一邊水平地保持一片基板W,一邊使所述基板W環繞穿過基板W的中央部的垂直的旋轉軸線A11進行旋轉;多個噴嘴,朝由旋轉夾頭5R保持的基板W噴出處理流體(處理液及處理氣體);加熱單元,用於從上方藉由光的照射來對基板W進行加熱;以及筒狀的處理杯7R,環繞旋轉軸線A11包圍旋轉夾頭5R。
如圖16所示,腔室4R包含:設置有基板W穿過的搬入搬出口211b的箱型的隔離壁211、及將搬入搬出口211b開閉的擋板212。FFU 213(風扇過濾器單元)配置在設置在隔離壁211的上部的送風口211a的上方。FFU 213時常將清潔空氣(由過濾器進行了過濾的空氣)從送風口211a朝腔室4R的內部供給。腔室4R內的氣體經由與處理杯7R的底部連接的排氣管214而被從腔室4R排除。由此,在腔室4R的內部時常形成清潔空氣的下降流。被排氣管214排除的排氣的流量對應於配置在排氣管214內的排氣閥215的開度而變更。
如圖16所示,旋轉夾頭5R包含:以水平的姿勢得到保持的圓板狀的旋轉底座216、在旋轉底座216的上方以水平的姿勢保持基板W的多個夾頭銷217、以及從旋轉底座216的中央部沿著旋轉軸線A11朝垂直下方延長的旋轉軸218。旋轉軸218藉由旋轉馬達(基板旋轉單元)219而環繞旋轉軸線A11進行旋轉。由此,若使旋轉底座216及多個夾頭銷217進行旋轉,則多個夾頭銷217環繞旋轉軸線A11進行旋轉。多個夾頭銷217在圓周方向上空開間隔來配置在旋轉底座216的上表面216u的外周部。多個夾頭銷217可在接觸基板W的周端來握持基板W的閉狀態、與從基板W的周端退避的開狀態之間開閉。多個夾頭銷217在開狀態下,接觸基板W的外周部的下表面,從下方支撐基板W。
在夾頭銷217結合有用於對夾頭銷217進行開閉驅動的夾頭銷驅動單元220。夾頭銷驅動單元220例如包含:被收容在旋轉底座216的內部的連杆機構、及配置在旋轉底座216外的驅動源。驅動源包含電動馬達。夾頭銷驅動單元220的具體的結構例記載在日本專利特開2008-034553號公報等中。
另外,作為旋轉夾頭5R,並不限定於握持式的旋轉夾頭,例如也可以采用真空吸附式的旋轉夾頭(真空夾頭),所述真空吸附式的旋轉夾頭(真空夾頭)真空吸附基板W的背面,由此以水平的姿勢保持基板W,進而在此狀態下環繞垂直的旋轉軸線進行旋轉,由此使由旋轉夾頭5R保持的基板W進行旋轉。
多個噴嘴包含:朝基板W的上表面噴出藥液的藥液噴嘴231、朝基板W的上表面噴出淋洗液的淋洗液噴嘴232、朝基板W的上表面噴出有機溶劑的有機溶劑噴嘴(處理液噴嘴)233、朝基板W的上表面噴出氣體的第一氣體噴嘴234、以及朝基板W的上表面噴出氣體的第二氣體噴嘴235。
藥液噴嘴231與將藥液引導至藥液噴嘴231的藥液配管236連接。若將插裝在藥液配管236的藥液閥237打開,則藥液從藥液噴嘴231的噴出口朝下方連續地噴出。從藥液噴嘴231噴出的藥液可以是包含硫酸、硝酸、鹽酸、氫氟酸、磷酸、乙酸、氨水、過氧化氫水、有機酸(例如檸檬酸、草酸等)、有機鹼(例如TMAH:氫氧化四甲基銨等)、界面活性劑、及防腐蝕劑的至少一者的液體,也可以是其以外的處理液。
在圖16及圖17的例子中,藥液噴嘴231是可移動的掃描噴嘴。處理單元2R包含:在前端部安裝有藥液噴嘴231的第一臂240、及藉由使第一臂240移動來使藥液噴嘴231移動的第一移動裝置239。
如圖17所示,第一移動裝置239使第一臂240在旋轉夾頭5R的周圍環繞在垂直方向上延長的轉動軸線A12轉動,由此使藥液噴嘴231沿著在俯視中穿過基板W的上表面中央部的軌跡水平地移動。第一移動裝置239使藥液噴嘴231在已從藥液噴嘴231噴出的藥液滴落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處理位置、與藥液噴嘴231在俯視中退避至旋轉夾頭5R的周圍的退避位置(圖17中所示的位置)之間移動。第一移動裝置239例如包含電動馬達。
如圖16所示,淋洗液噴嘴232與將淋洗液引導至淋洗液噴嘴232的淋洗液配管241連接。若將插裝在淋洗液配管241的淋洗液閥242打開,則淋洗液從淋洗液噴嘴232的噴出口朝下方連續地噴出。從淋洗液噴嘴232噴出的淋洗液例如為純水(去離子水)。從淋洗液噴嘴232噴出的淋洗液也可以是碳酸水、電解離子水、氫水、臭氧水、稀釋濃度(例如為10 ppm~100 ppm左右)的鹽酸水、及稀釋濃度(例如為10 ppm~100 ppm左右)的氨水的任一者。
在圖16及圖17的例子中,淋洗液噴嘴232是可移動的掃描噴嘴。處理單元2R包含:在前端部安裝有淋洗液噴嘴232的第二臂243、及藉由使第二臂243移動來使淋洗液噴嘴232移動的第二移動裝置244。
如圖17所示,第二移動裝置244使第二臂243在旋轉夾頭5R的周圍環繞在垂直方向上延長的轉動軸線A13轉動,由此使淋洗液噴嘴232沿著在俯視中穿過基板W的上表面中央部的軌跡移動。第二移動裝置244使淋洗液噴嘴232在已從淋洗液噴嘴232噴出的淋洗液滴落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處理位置、與淋洗液噴嘴232在俯視中退避至旋轉夾頭5R的周圍的退避位置(圖17中所示的位置)之間移動。第二移動裝置244包含電動馬達。
如圖16所示,有機溶劑噴嘴233與將有機溶劑引導至有機溶劑噴嘴233的有機溶劑配管245連接。若將插裝在有機溶劑配管245的有機溶劑閥246打開,則有機溶劑從有機溶劑噴嘴233的有機溶劑噴出口233a朝下方連續地噴出。從有機溶劑噴嘴233噴出的有機溶劑例如為IPA。作為可使用的有機溶劑,除IPA以外,例如可例示:甲醇、乙醇、丙酮、EG、HFE、正丁醇、叔丁醇、异丁醇及2-丁醇。另外,作為有機溶劑,不僅可使用僅包含單體成分的有機溶劑,也可以使用與其他成分混合的液體。藉由有機溶劑噴嘴233、有機溶劑配管245及有機溶劑閥246來構成有機溶劑供給單元(處理液供給單元)。在本實施方式中,有機溶劑噴嘴233與後述的第一燈加熱器252一體化。
第一氣體噴嘴234與將氣體引導至第一氣體噴嘴234的第一氣體配管247連接。若將插裝在第一氣體配管247的第一氣體閥248打開,則以與變更氣體的流量的第一流量調整閥249的開度對應的流量,從第一氣體噴嘴234的第一氣體噴出口234a朝下方連續地噴出氣體。被供給至第一氣體噴嘴234的氣體是氮氣等惰性氣體。惰性氣體也可以是氦氣或氬氣等氮氣以外的氣體。藉由第一氣體噴嘴234、第一氣體配管247、第一氣體閥248及第一流量調整閥249來構成用於朝由旋轉夾頭5R保持的基板W的上表面吹附氣體的第一吹附單元。第一氣體噴嘴234安裝在後述的第一燈加熱器252,且由第一燈加熱器252支撐。
第二氣體噴嘴235與將氣體引導至第二氣體噴嘴235的第二氣體配管297連接。若將插裝在第二氣體配管297的第二氣體閥298打開,則以與變更氣體的流量的第二流量調整閥299的開度對應的流量,從第二氣體噴嘴235的第二氣體噴出口235a朝下方連續地噴出氣體。被供給至第二氣體噴嘴235的氣體是氮氣等惰性氣體。惰性氣體也可以是氦氣或氬氣等氮氣以外的氣體。藉由第二氣體噴嘴235、第二氣體配管297、第二氣體閥298及第二流量調整閥299來構成用於朝由旋轉夾頭5R保持的基板W的上表面吹附氣體的第二吹附單元。第二氣體噴嘴235安裝在後述的第二燈加熱器272,且由第二燈加熱器272支撐。
加熱單元包含第一加熱單元251與第二加熱單元271。
第一加熱單元251包含第一燈加熱器252、及使第一燈加熱器252移動的第一加熱器移動單元。
如圖18所示,第一燈加熱器252是朝基板W照射包含近紅外線、可見光線、紫外線中的至少一者的光,藉由輻射來對基板W進行加熱的輻射加熱加熱器。第一燈加熱器252包含:第一燈254、收容第一燈254的第一燈殼體255、以及用於對第一燈殼體255的內部進行冷卻的第一散熱器256。
如圖18及圖19所示,第一燈254包含:圓板狀的第一燈基板257、及安裝在第一燈基板257的下表面的多個(圖19的例子中為52個)第一光源258。各個第一光源258例如為LED(發光二極管)。如圖19所示,多個第一光源258分散地配置在第一燈基板257的下表面的整個區域。在圖19的例子中,52個第一光源258排列成三層圓環狀。第一燈基板257中的第一光源258的配置密度大致一樣。藉由多個第一光源258來構成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擴展的圓環狀的第一發光部254A。從下方觀察,第一發光部254A呈環狀地包圍有機溶劑噴出口233a的周圍。
從各個第一光源258發出的光包含近紅外線、可見光線、紫外線中的至少一者。從各個第一光源258發出的光的波長為200 nm~1100 nm的範圍的波長,更優選390 nm~800 nm的範圍的波長。
如圖18所示,第一燈殼體255包含圓筒狀的第一殼體本體259、及圓板狀的第一底壁260。第一殼體本體259由PTFE等具有耐藥性的材料形成。第一底壁260由石英等具有透光性及耐熱性的材料形成。在俯視中,第一燈殼體255比基板W更小。
第一散熱器256包含:第一散熱器本體261、及將冷卻流體供給至第一散熱器本體261來對第一散熱器本體261進行冷卻的第一冷卻機構262。第一散熱器本體261使用具有高傳熱特性的金屬(例如鋁、鐵、銅等)來呈容器狀地形成為規定的形狀。第一冷卻機構262包含:冷卻流體的供給源262a、從供給源262a朝第一散熱器本體261供給冷卻流體的冷卻流體供給配管262b、以及使已被供給至第一散熱器本體261的冷卻流體返回至供給源262a的冷卻流體返回配管262c。
在圖18的例子中,作為第一冷卻機構262,將冷卻水等冷卻液體作為冷卻流體來供給至第一散熱器本體261。即,第一散熱器256是水冷式的散熱器。伴隨多個第一光源258的發光,第一燈254及其周圍得到加熱。但是,藉由第一散熱器256來對第一燈殼體255內進行冷卻,因此可防止第一燈殼體255內過度地升溫。在第一散熱器256中,也可以將冷卻氣體用作冷卻流體。
如圖17所示,處理單元2R進而包括:在前端部安裝有第一燈加熱器252的第三臂264。第一加熱器移動單元包含為了使第一燈加熱器252移動,而使第三臂264移動的第三移動裝置(第一加熱區域移動單元、第一吹附區域移動單元)263。具體而言,第三移動裝置263使第三臂264在旋轉夾頭5R的周圍環繞在上下方向上延長的轉動軸線A14轉動。第三移動裝置263包含電動馬達。
第三移動裝置263以規定的高度保持第一燈加熱器252。第三移動裝置263使第三臂264環繞轉動軸線A14轉動,由此使第一燈加熱器252水平地移動。第三移動裝置263也可以是可使第一燈加熱器252在垂直方向上移動的結構。具體而言,第三移動裝置263也可以包括與第三臂264結合,使第三臂264升降的臂移動單元。
第一燈加熱器252在覆蓋基板W的上表面的處理液的液膜LF1(有機溶劑的液膜)已形成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狀態下使用。
如圖18所示,若第一燈254發光,即若多個第一光源258發光,則已從第一燈254發出的光(包含近紅外線、可見光線、紫外線中的至少一者的光)透過第一燈殼體255,照射至由旋轉夾頭5R保持的基板W的上表面內的第一照射區域R11。如上所述,作為有機溶劑,采用IPA。如上所述,IPA使200 nm~1100 nm的波長的光大致全部透過。已從第一燈254發出的光的波長為200 nm~1100 nm(更優選390 nm~800 nm),因此已從第一燈254放出的光不被液膜LF1吸收,而透過液膜LF1。因此,已從第一燈殼體255的外表面放射的光透過液膜LF1,照射至第一照射區域R11。由此,在基板W的上表面(基板W的表面Wa)中,第一照射區域R11及其周圍的部分(以下,稱為“第一加熱區域RH11”)藉由輻射來加熱,而升溫。在基板W的表面Wa(參照圖23)形成有圖案P1(參照圖23),因此圖案P1藉由來自升溫的基板W的表面Wa的傳熱來加溫,而升溫。形成在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圖案P1升溫至有機溶劑的沸點以上的規定的加熱溫度為止,由此對接觸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有機溶劑加溫,所述有機溶劑蒸發。
在此狀態下,如圖17所示,第三移動裝置263使第三臂264環繞轉動軸線A14轉動,由此使第一燈加熱器252水平地移動。由此,第一加熱區域RH11在基板W的上表面內移動。
如圖18所示,有機溶劑噴嘴233與第一燈加熱器252一體化。即,第一燈加熱器252及有機溶劑噴嘴233包含於上面頭230中。上面頭230具有將有機溶劑噴嘴233與第一燈加熱器252一體化的結構。上面頭230具備作為將有機溶劑作為處理液噴出的有機溶劑的處理液噴嘴的功能、及作為燈加熱器的功能兩者。另外,在上面頭230安裝有第一氣體噴嘴234。
上面頭230包含作為殼體的第一燈殼體255。有機溶劑噴嘴233在垂直方向上插通第一燈殼體255的內部。另外,第一氣體噴嘴234以沿著垂直方向的姿勢安裝在第一燈殼體255的外周255a。
藉由第一散熱器256來將有機溶劑噴嘴233與第一燈254隔熱,因此,在有機溶劑噴嘴233中流動的有機溶劑將來自第一燈254的熱影響抑制成最低限度。
如圖17所示,第一氣體噴嘴234相對於第一燈加熱器252,配置在第三臂264的前端側。如圖19所示,從下方觀察,第一氣體噴嘴234的第一氣體噴出口234a鄰接於第一燈加熱器252的第一發光部254A。
如圖17中由雙點劃線所示,當第一燈加熱器252與基板W的上表面的外周部相向時,第一氣體噴嘴234相對於第一燈加熱器252配置在基板W的旋轉方向R的上游側。即,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被從第一氣體噴嘴234吹附氣體的第一吹附區域RB11(參照圖25E等)相對於從第一燈加熱器252藉由光的照射來加熱的第一加熱區域RH11,設定在基板W的旋轉方向R的上游側。
如圖16所示,第二加熱單元271包含:第二燈加熱器272、及使第二燈加熱器272移動的第二加熱器移動單元。
如圖20所示,第二燈加熱器272是朝基板W照射包含近紅外線、可見光線、紫外線中的至少一者的光,藉由輻射來對基板W進行加熱的輻射加熱加熱器。第二燈加熱器272包含:第二燈274、收容第二燈274的第二燈殼體275、以及用於對第二燈殼體275的內部進行冷卻的第二散熱器276。另外,第二氣體噴嘴235以沿著垂直方向的姿勢安裝在第二燈殼體275的外周275a。
第二燈274包含:圓板狀的第二燈基板277、及安裝在第二燈基板277的下表面的多個(圖21的例子中為六個)第二光源278。各個第二光源278發出200 nm~1100 nm的範圍的波長的光(包含近紅外線、可見光線、紫外線中的至少一者的光)。各個第二光源278例如為LED。如圖21所示,多個第二光源278配置在第二燈基板277的下表面。在圖21的例子中,六個第二光源278在第一臂240的延長方向上分兩列各排列三個。第二燈基板277中的第二光源278的配置密度大致一樣,與第一光源258的配置密度大致同等。藉由以下所述的第二底壁280,經由連結器具290而從下方支撐第二燈基板277。藉由多個第二光源278來構成在水平方向上具有擴展的第二發光部274A。第二發光部274A比第一發光部254A更小。
從各個第二光源278發出的光包含近紅外線、可見光線、紫外線中的至少一者。從各個第二光源278發出的光的波長為200 nm~1100 nm的範圍的波長,更優選390 nm~800 nm的範圍的波長。
如圖20所示,第二燈殼體275包含:大致方筒狀的第二側壁279、及大致長方形狀的第二底壁280。第二側壁279由PTFE等具有耐藥性的材料形成。第二底壁280由石英等具有透光性及耐熱性的材料形成。在俯視中,第二燈殼體275比基板W更小。
第二散熱器276包含:第二散熱器本體281、及將冷卻流體供給至第二散熱器本體281且對第二散熱器本體281進行冷卻的第二冷卻機構282。第二散熱器本體281使用具有高傳熱特性的金屬(例如鋁、鐵、銅等)來呈容器狀地形成為規定的形狀。第二冷卻機構282包含:冷卻流體的供給源282a、從供給源282a朝第二散熱器本體281供給冷卻流體的冷卻流體供給配管282b、以及使已被供給至第二散熱器本體281的冷卻流體返回至供給源282a的冷卻流體返回配管282c。
在圖20的例子中,作為第二冷卻機構282,將冷卻氣體作為冷卻流體來供給至第二散熱器本體281。即,第二散熱器276是氣冷式的散熱器。伴隨多個第二光源278的發光,第二燈274及其周圍得到加熱。但是,藉由第二散熱器276來對第二燈殼體275內進行冷卻,因此可防止第二燈殼體275內過度地升溫。在第二散熱器276中,也可以將冷卻水等冷卻液體用作冷卻流體。
如圖17所示,第二燈加熱器272安裝在第一臂240。第二燈加熱器272比藥液噴嘴231更靠近轉動軸線A12來配置。即,使第二燈加熱器272移動的第二加熱器移動單元包含第一移動裝置(第二加熱區域移動單元、第二吹附區域移動單元)239。第一移動裝置239以規定的高度保持第二燈加熱器272。第一移動裝置239使第一臂240環繞轉動軸線A12轉動,由此使第二燈加熱器272水平地移動。
若第二燈274發光,即若多個第二光源278發光,則如圖20所示,已從第二燈274發出的光(包含近紅外線、可見光線、紫外線中的至少一者的光)透過第二燈殼體275,照射至由旋轉夾頭5R保持的基板W的上表面內的第二照射區域R12。如上所述,作為有機溶劑,采用IPA,IPA使200 nm~1100 nm的波長的光大致全部透過。已從第二燈274發出的光的波長為200 nm~1100 nm(更優選390 nm~800 nm),因此已從第二燈274放出的光不被液膜LF1吸收,而透過液膜LF1。因此,已從第二燈殼體275的外表面放射的光透過液膜LF1,照射至第二照射區域R12。由此,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形成在第二照射區域R12及其周圍的部分(以下,稱為“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圖案P1(參照圖23)藉由輻射來加熱,而升溫。在基板W的表面Wa(參照圖23)形成有圖案P1,因此圖案P1藉由來自升溫的基板W的表面Wa的傳熱來加溫,而升溫。形成在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圖案P1升溫至有機溶劑的沸點以上的規定的加熱溫度為止,由此對接觸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有機溶劑加溫,所述有機溶劑蒸發。第二加熱區域RH12比第一加熱區域RH11(參照圖18等)更小。
在此狀態下,如圖17所示,第一移動裝置239使第一臂240環繞轉動軸線A12轉動,由此使第二燈加熱器272水平地移動。由此,形成在基板W的上表面內的一部分的第二加熱區域RH12在基板W的上表面內移動。
如圖17所示,第二氣體噴嘴235相對於第二燈加熱器272,配置在第一臂240的前端側。如圖17中由雙點劃線所示,在將第二燈加熱器272對應於基板W的上表面的外周部來配置的情況下,第二氣體噴嘴235相對於第二燈加熱器272配置在基板W的旋轉方向R的上游側。即,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被從第二氣體噴嘴235吹附氣體的第二吹附區域RB12(參照後述的圖28B等)相對於從第二燈加熱器272藉由光的照射來加熱的第二加熱區域RH12,設定在基板W的旋轉方向R的上游側。
如圖16所示,處理杯7R包含:接住已被從基板W朝外側排除的處理液的多個防護罩284、接住已由多個防護罩284引導至下方的處理液的多個杯283、以及包圍多個防護罩284及多個杯283的圓筒狀的外壁構件288。圖16表示設置有四個防護罩284與三個杯283,最外側的杯283與從上方起第三個防護罩284為一體的例子。
防護罩284包含:包圍旋轉夾頭5R的圓筒部285、及從圓筒部285的上端部朝向旋轉軸線A11朝斜上方延長的圓環狀的頂部286。多個頂部286上下重疊,多個圓筒部285配置成同心圓狀。頂部286的圓環狀的上端相當於在俯視中包圍基板W及旋轉底座216的防護罩284的上端284u。多個杯283分別配置在多個圓筒部285的下方。杯283形成接住已由防護罩284引導至下方的處理液的環狀的受液槽。
處理單元2R包含使多個防護罩284個別地升降的防護罩升降單元287。防護罩升降單元287使防護罩284位於從上位置至下位置為止的任意的位置。圖16表示將兩個防護罩284配置在上位置,將剩餘兩個防護罩284配置在下位置的狀態。上位置是將防護罩284的上端284u配置在比配置由旋轉夾頭5R保持的基板W的保持位置更上方的位置。下位置是將防護罩284的上端284u配置在比保持位置更下方的位置。
當朝正在旋轉的基板W供給處理液時,將至少一個防護罩284配置在上位置。若在此狀態下,朝基板W供給處理液,則處理液被從基板W朝外側甩掉。已被甩掉的處理液撞上與基板W水平地相向的防護罩284的內表面,被引導至與所述防護罩284對應的杯283。由此,已被從基板W排除的處理液彙集在杯283。
圖22是表示控制器3R的硬件的框圖。
控制器3R是包含計算機本體3Ra、及與計算機本體3Ra連接的周邊裝置3Rd的計算機。計算機本體3Ra包含:執行各種命令的CPU 3Rb(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裝置)、及儲存信息的主儲存裝置3Rc。周邊裝置3Rd包含:儲存程式P等信息的輔助儲存裝置3Re、從可移動介質RM讀取信息的讀取裝置3Rf、以及與主計算機HC等其他裝置進行通信的通信裝置3Rg。
控制器3R與輸入裝置3Rj及顯示裝置3Rk連接。用戶或維護擔當者等操作者在將信息輸入基板處理裝置1R時操作輸入裝置3Rj。信息顯示在顯示裝置3Rk的畫面中。輸入裝置3Rj可以是鍵盤、定點設備、及觸摸屏的任一者,也可以是這些以外的裝置。也可以在基板處理裝置1R設置兼作輸入裝置3Rj及顯示裝置3Rk的觸摸屏顯示器。
CPU 3Rb執行已被儲存在輔助儲存裝置3Re中的程式P。輔助儲存裝置3Re內的程式P可以是事先安裝在控制器3R中的程式,也可以是從可移動介質RM經由讀取裝置3Rf而發送至輔助儲存裝置3Re的程式,也可以是從主計算機HC等外部裝置經由通信裝置3Rg而發送至輔助儲存裝置3Re的程式。
輔助儲存裝置3Re及可移動介質RM是即便未被供給電力,也保持儲存的非易失性儲存器。輔助儲存裝置3Re例如為硬盤驅動器等磁儲存裝置。可移動介質RM例如為壓縮磁碟等光碟或儲存卡等半導體儲存器。可移動介質RM是記錄有程式P的計算機可讀取的記錄介質的一例。可移動介質RM是並非臨時的有形的記錄介質。
輔助儲存裝置3Re儲存有多個配方(recipe)。配方是規定基板W的處理內容、處理條件、及處理順序的信息。多個配方在基板W的處理內容、處理條件、及處理順序的至少一者中互不相同。控制器3R以按照由主計算機HC所指定的配方來對基板W進行處理的方式控制基板處理裝置1R。
如圖16及圖22所示,控制器3R的CPU 3Rb按照程式P,控制處理單元2R的各部。具體而言,CPU 3Rb按照程式P,控制旋轉馬達219、夾頭銷驅動單元220、第一移動裝置239、第二移動裝置244、第三移動裝置263、防護罩升降單元287等的動作。另外,控制器3R調整供給至第一燈加熱器252、第二燈加熱器272等的電力。進而,控制器3R控制藥液閥237、淋洗液閥242、有機溶劑閥246、第一氣體閥248等的開閉,並且控制第一流量調整閥249的致動器,而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調整閥249的開度。控制器3R以執行以後敘述的基板處理例的方式進行了編程。
圖23是將基板處理裝置1R所處理的處理對象的基板W的表面Wa放大表示的剖面圖。處理對象的基板W例如為矽晶片等半導體晶片,基板W的表面Wa相當於形成晶體管或電容器等元件的元件形成面。在作為圖案形成面的基板W的表面Wa形成有圖案P1。圖案P1例如為微細圖案。如圖23所示,圖案P1也可以是具有凸形狀的結構體S配置成矩陣狀的圖案。在此情況下,結構體S的線寬W1例如也可以是1 nm~45 nm左右,圖案P1的間隙W2例如也可以是1 nm~幾μm左右。圖案P1的高度(膜厚)例如為10 nm~1μm左右。另外,圖案P1例如縱橫比(高度T對於線寬W1的比)也可以是5~100左右(典型的是5~30左右)。另外,圖案P1也可以是將由微細的溝槽形成的線狀的圖案重複排列的圖案。另外,圖案P1也可以藉由在薄膜設置多個微細孔(空隙(void)或孔隙(pore))來形成。
繼而,對利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R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進行說明。
以下,對於對在表面Wa形成有圖案P1的基板W進行處理的情況進行說明。
圖24是用於對利用基板處理裝置1R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進行說明的步驟圖。圖25A~圖25F是表示正在進行第一基板處理例時的基板W的狀態的示意圖。圖26A~圖26D是從上方觀察各狀態的基板W的示意圖。以下,一邊參照圖15A~圖24,一邊對利用基板處理裝置1R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進行說明。適宜參照圖25A~圖25F及圖26A~圖26D。
當利用基板處理裝置1對基板W進行處理時,執行將基板W搬入腔室4的內部的搬入步驟(圖24的步驟S11)。
具體而言,在所有防護罩284位於下位置,所有掃描噴嘴位於待機位置的狀態下,中心機器人CR1(參照圖15A)一邊利用機械手H11支撐基板W,一邊使機械手H11進入腔室4R內。而且,中心機器人CR1在基板W的表面Wa朝向上方的狀態下,將機械手H11上的基板W放置在多個夾頭銷217上。其後,將多個夾頭銷217按壓在基板W的外周面,而握持基板W。中心機器人CR1將基板W放置在旋轉夾頭5R上後,使機械手H11從腔室4R的內部退避。
繼而,控制器3R控制旋轉馬達219,使基板W的旋轉開始(圖24的步驟S12)。由此,基板W以藥液供給速度(100 rpm以上、未滿1000 rpm)進行旋轉。
繼而,執行將藥液供給至基板W的上表面,形成覆蓋基板W的上表面整個區域的藥液的液膜的藥液供給步驟(圖24的步驟S13)。具體而言,控制器3R控制第一移動裝置239,使藥液噴嘴231從待機位置朝處理位置移動。其後,控制器3R將藥液閥237打開,開始從藥液噴嘴231的藥液的噴出。若從打開藥液閥237起經過規定時間,則控制器3R將藥液閥237關閉。由此,停止從藥液噴嘴231的藥液的噴出。其後,控制器3R控制第一移動裝置239,使藥液噴嘴231朝待機位置移動。
已從藥液噴嘴231噴出的藥液撞上正以藥液供給速度進行旋轉的基板W的上表面後,藉由離心力而沿著基板W的上表面朝外側流動。因此,藥液被供給至基板W的上表面整個區域,形成覆蓋基板W的上表面整個區域的藥液的液膜。當藥液噴嘴231正噴出藥液時,控制器3R可以控制第一移動裝置239,使相對於基板W的上表面的藥液的滴落位置在中央部與外周部之間移動,也可以使滴落位置靜止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
繼而,執行將淋洗液供給至基板W的上表面,沖走基板W上的藥液的洗淋洗液供給步驟(圖24的步驟S14)。
具體而言,在至少一個防護罩284位於上位置的狀態下,控制器3R控制第二移動裝置244,使淋洗液噴嘴232從待機位置朝處理位置移動。其後,控制器3R將淋洗液閥242打開,開始從淋洗液噴嘴232的淋洗液的噴出。在開始淋洗液的噴出之前,為了切換接住已被從基板W排除的處理液的防護罩284,控制器3R也可以控制防護罩升降單元287來使至少一個防護罩284垂直地移動。若從打開淋洗液閥242起經過規定時間,則控制器3R將淋洗液閥242關閉,停止從淋洗液噴嘴232的淋洗液的噴出。其後,控制器3R控制第二移動裝置244,使淋洗液噴嘴232朝待機位置移動。
繼而,為了將基板W的上表面上的淋洗液置換成有機溶劑,而執行將有機溶劑供給至基板W的上表面的有機溶劑供給步驟(圖24的步驟S15)。
具體而言,在至少一個防護罩284位於上位置的狀態下,控制器3R控制旋轉夾頭5R,使基板W以置換速度進行旋轉(基板旋轉步驟)。置換速度可以與淋洗液供給速度相等,也可以不同。另外,控制器3R控制第三移動裝置263,使包含有機溶劑噴嘴233的上面頭230從待機位置朝處理位置移動。在將有機溶劑噴嘴233配置在處理位置的狀態下,控制器3R將有機溶劑閥246打開,開始從有機溶劑噴嘴233的有機溶劑的噴出。在開始有機溶劑的噴出之前,為了切換接住已被從基板W排除的處理液的防護罩284,控制器3R也可以控制防護罩升降單元287來使至少一個防護罩284垂直地移動。
已從有機溶劑噴嘴233噴出的有機溶劑撞上正以置換速度進行旋轉的基板W的上表面後,沿著基板W的上表面朝外側流動。基板W上的淋洗液被置換成已從有機溶劑噴嘴233噴出的有機溶劑。由此,如圖25A所示,形成覆蓋基板W的上表面整個區域的有機溶劑的液膜LF1(液膜形成步驟)。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中,在使上面頭230靜止在已從有機溶劑噴嘴233噴出有機溶劑撞上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中央處理位置的狀態下,執行有機溶劑的供給。但是,控制器3R也可以控制第三移動裝置263,使相對於基板W的上表面的有機溶劑的滴落位置在中央部與外周部之間移動。
其後,執行將液膜LF1保持在基板W的上表面上的有機溶劑覆液步驟(圖24的步驟S16)。具體而言,在上面頭230靜止在中央處理位置的狀態下,控制器3R控制旋轉馬達219,使基板W的旋轉速度從置換速度下降至覆液速度。覆液速度例如為超過0的50 rpm以下的速度。從置換速度至覆液速度為止的減速階段性地執行。在基板W的旋轉速度下降至覆液速度後,控制器3R將有機溶劑閥246關閉,停止有機溶劑的噴出。
若基板W的旋轉速度下降至覆液速度,則施加至基板W上的有機溶劑的離心力變弱。因此,有機溶劑不被從基板W的上表面排除、或僅微量的有機溶劑被排除。因此,在停止有機溶劑的噴出後,覆蓋基板W的上表面整個區域的液膜LF1也保持在基板W上。將淋洗液置換成液膜LF1後,即便微量的淋洗液殘留在圖案P1(參照圖23)之間,所述淋洗液也溶解在構成液膜LF1的有機溶劑中,並在有機溶劑中擴散。由此,可減少殘留在圖案P1之間的淋洗液。
繼而,在將液膜LF1形成在基板W的上表面後,執行藉由從上面頭230中包含的第一燈加熱器252照射光來對基板W進行加熱,由此將蒸氣層形成部VF1形成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蒸氣層形成部形成步驟(圖24的步驟S17)。如圖25B所示,蒸氣層形成部VF1是在有機溶劑與基板W的上表面之間形成蒸氣層VL1、且在蒸氣層VL1上保持液膜LF1的區域。
具體而言,在上面頭230靜止在中央處理位置的狀態下,控制器3R一邊維持覆液速度下的基板W的旋轉,一邊開始朝第一燈加熱器252的電力的供給,而使第一燈加熱器252中包含的多個第一光源258的發光開始。若多個第一光源258發光,則如圖25B所示,從第一燈加熱器252放出光。已從第一燈加熱器252放出的光不被液膜LF1吸收,而透過液膜LF1,照射至第一照射區域R11。由此,第一加熱區域RH11藉由輻射來加熱。而且,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圖案P1藉由第一加熱區域RH11來加溫,所述圖案P1升溫至有機溶劑的沸點以上的規定的加熱溫度為止。由此,接觸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圖案P1的有機溶劑被加溫。第一加熱區域RH11設定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且未設定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外周部。
另外,在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溫度(即,形成在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圖案P1的溫度)為有機溶劑的沸點以上的情況下,有機溶劑在液膜LF1與基板W的界面上蒸發,許多小的氣泡介於有機溶劑與基板W的上表面之間。藉由有機溶劑在液膜LF1與基板W的界面的所有部位蒸發,而在液膜LF1與基板W之間形成包含有機溶劑的蒸氣的蒸氣層VL1(參照圖25B)。由此,有機溶劑從基板W的上表面分離,液膜LF1從基板W的上表面浮起。而且,液膜LF1保持在蒸氣層VL1上。此時,作用於基板W上的液膜LF1的摩擦阻力小至可視為零的程度。即,藉由利用第一燈加熱器252的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加熱,如圖26A所示,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蒸氣層形成部VF1。
另一方面,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外側的區域未達到加熱溫度為止。因此,完全不形成蒸氣層VL1、或所形成的蒸氣層VL1的量不足夠,無法藉由蒸氣層VL1來將液膜LF1保持在足夠的高度位置。因此,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在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外側的區域不形成蒸氣層形成部VF1。由於基板W正在旋轉,因此蒸氣層形成部VF1是覆蓋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大致圓形的區域。
由於基板W正在旋轉,因此離心力施加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另外,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在第一加熱區域RH11與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外側的區域之間產生大的溫度差。因所述溫度差而在基板W的上表面形成從中央部朝外周部流動的熱對流。藉由所述離心力或熱對流而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的中央部形成孔H(圖24的步驟S18)。
由於基板W的旋轉速度為覆液速度,因此施加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的離心力弱。另外,在基板W的上表面產生的熱對流也比較弱。但是,在蒸氣層形成部VF1中,作用於基板W上的液膜LF1的摩擦阻力小至可視為零的程度,因此藉由所述離心力及熱對流,利用氣體的壓力來將液膜LF1中包含的有機溶劑朝外側推開。由此,液膜LF1的中央部的厚度減少,如圖25C及圖26B所示,在液膜LF1的中央部形成大致圓形的孔H。孔H是使基板W的上表面露出的露出孔。藉由形成孔H來部分地去除液膜LF1,由此蒸氣層形成部VF1呈圓環狀。而且,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與孔H之間,即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的內周形成氣液界面GL1。
繼而,如圖25D及圖26C所示,執行使蒸氣層形成部VF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的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24的步驟S19)。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24的步驟S19)包含:將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擴大的外周擴大步驟、及將孔H的外緣(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的孔擴大步驟。孔擴大步驟與外周擴大步驟同步執行。
在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24的步驟S19)的開始之前,控制器3R控制旋轉馬達219,將基板W的旋轉速度從覆液速度調整成形成部移動速度。形成部移動速度例如為超過0的100 rpm以下的速度。形成部移動速度也可以是與覆液速度相同的速度。
在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24的步驟S19)的開始之前,控制器3R將第一氣體閥248打開,開始從第一氣體噴嘴234的第一氣體噴出口234a的氣體的噴出(第一吹附步驟)。被供給至第一氣體噴嘴234的氣體的溫度可以是室溫,也可以比室溫更高。已從第一氣體噴嘴234噴出的氣體在設定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第一吹附區域RB11中撞上液膜LF1後,沿著液膜LF1的表面在所有方向上朝外側流動。由此,形成從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朝外側流動的氣流。被供給至第一氣體噴嘴234的氣體的流量例如為5 L/min。朝相對於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設定在內側的第一吹附區域RB11吹附氣體,由此將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朝基板W的外周推。
在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24的步驟S19)中,控制器3R一邊從第一氣體噴嘴234噴出氣體、且從第一燈加熱器252照射光,一邊控制第三移動裝置263,使包含第一燈加熱器252的上面頭230朝基板W的外周水平地移動。由此,第一加熱區域RH11在基板W的上表面內,沿著在俯視中穿過基板W的中心的圓弧狀的軌跡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在基板W正在旋轉的狀態下,使第一加熱區域RH1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因此可藉由第一燈加熱器252來良好地對基板W的內周整個區域進行加熱。伴隨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移動,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擴大(外周擴大步驟)。
另外,第一氣體噴嘴234以可伴隨移動的方式設置在第一燈加熱器252,因此第一吹附區域RB11一邊將與第一加熱區域RH11之間的距離保持成固定,一邊進行移動(第一吹附區域移動步驟)。伴隨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朝基板W的外周的移動,第一吹附區域RB1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藉由使第一吹附區域RB1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可將孔H的外緣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孔擴大步驟)。在蒸氣層形成部VF1中,作用於基板W上的液膜LF1的摩擦阻力小至可視為零的程度,因此藉由由氣體的流動所產生的小的推力,可使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朝基板W的外周順利地移動。一邊朝第一吹附區域RB11吹附氣體,一邊使第一吹附區域RB1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由此可一邊高精度地控制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位置,一邊擴大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形成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的氣液界面GL1一邊將其高度位置保持得比圖案P1的上端更高,一邊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
另外,第一吹附區域RB11相對於第一加熱區域RH11,設定在基板W的旋轉方向R的上游側。因此,可一邊將產生的氣流的影響抑制成最小限度,一邊朝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吹附氣體。由此,可良好地使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
另外,從下方觀察,第一氣體噴出口234a鄰接於第一發光部254A,因此可朝由藉由第一發光部254A來加熱的第一加熱區域RH11所形成的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吹附氣體。
另外,孔擴大步驟中的孔H的擴大不僅可藉由氣體的吹附來促進,也可以藉由由基板W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於基板W的上表面上的有機溶劑來促進。而且,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側的液膜LF1由從基板W的中央部側移動而來的有機溶劑朝外側推,而被朝基板W外排出。
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中,從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24的步驟S19)的中途起,不只是藉由從第一燈加熱器252的光的照射來對基板W進行加熱,也藉由從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光的照射來對基板W進行加熱(圖24的步驟S20)。利用所述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基板W的加熱輔助(協助)利用從第一燈加熱器252的光的照射的基板W的加熱(輔助加熱步驟)。
在從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光的照射的開始之前,控制器3R控制第一移動裝置239,使第二燈加熱器272從待機位置朝處理位置移動,而將第二燈加熱器272配置在規定的照射開始位置PS1。
若從第一燈加熱器252的照射開始起經過規定的期間,如圖25D所示第一加熱區域RH11到達規定的基準位置RP1,則控制器3R開始朝第二燈加熱器272的電力的供給,而開始第二燈加熱器272中包括的多個第二光源278的發光(圖24的步驟S20)。由此,開始利用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基板W的加熱。若多個第二光源278發光,則從第二燈加熱器272放出光,光照射至第二燈加熱器272的下方的區域。已從第二燈加熱器272放出的光不被液膜LF1吸收,而透過液膜LF1,照射至第二照射區域R12。由此,第二加熱區域RH12藉由輻射來加熱。而且,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圖案P1藉由第二加熱區域RH12來加溫,所述圖案P1升溫至有機溶劑的沸點以上的規定的加熱溫度為止。由此,接觸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圖案P1的有機溶劑被加溫。
由配置在照射開始位置PS1的第二燈加熱器272來加熱的第二加熱區域RH12與位於基準位置RP1的第一加熱區域RH11在旋轉方向R上隔離。另外,由配置在照射開始位置PS1的第二燈加熱器272來加熱的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內周端與旋轉軸線A11之間的距離是和位於基準位置RP1的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內周端與旋轉軸線A11之間的距離大致相同的距離。
另外,第二加熱區域RH12理想的是與第一加熱區域RH11隔離,但只要不與第一加熱區域RH11全部重疊,一部分重疊也可以。即,只要第一加熱區域RH11及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至少一部分不重疊即可。
而且,控制器3R一邊利用第二燈加熱器272對基板W進行加熱,一邊控制第一移動裝置239,使第二燈加熱器272朝基板W的外周水平地移動。由此,第二照射區域R12在基板W的上表面內,沿著規定的圓弧狀的軌跡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
此時,第一臂240的旋轉速度與第三臂264的旋轉速度同等。因此,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基板W的徑向的移動速度與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基板W的徑向的移動速度相同。即,一邊將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內周端與旋轉軸線A11之間的距離保持成和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內周端與旋轉軸線A11之間的距離大致相同的距離,一邊使第一加熱區域RH11及第二加熱區域RH12移動。在基板W正在旋轉的狀態下,使第一加熱區域RH11及第二加熱區域RH12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因此可利用第一燈加熱器252及第二燈加熱器272一邊掃描基板W的上表面整個區域,一邊良好地進行加熱。
藉由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及孔H的外緣擴大,一邊使液膜LF1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整個區域中良好地浮起,一邊使蒸氣層形成部VF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此時,形成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的氣液界面GL1一邊將其高度位置保持得比圖案P1的上端更高,一邊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
藉由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及孔H的外緣進一步擴大,如圖25E及圖26D所示,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側的液膜LF1被從基板W排除,僅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殘留在基板W的上表面上。而且,如圖25F所示,藉由第一吹附區域RB11到達基板W的外周部,孔H的外緣(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至基板W的上表面的外周為止,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被從基板W排出。
由此,液體從基板W的上表面消失,基板W的上表面整個區域露出。在孔H擴大至整個區域後的基板W的上表面不存在液滴。由此,基板W的乾燥完成。
藉由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的移動,可使形成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的氣液界面GL1不接觸圖案P1,而將液膜LF1從基板W排除。由此,可抑制有機溶劑對基板W上的圖案P1帶來的表面張力,因此可抑制或防止圖案P1的倒塌。
若從第一燈加熱器252的照射開始起經過事先規定的加熱期間,則控制器3R停止朝第一燈加熱器252及第二燈加熱器272的電力的供給,而使第一燈加熱器252及第二燈加熱器272的發光停止。
另外,控制器3R控制旋轉馬達219,使基板W的旋轉停止(圖24的步驟S21)。
在基板W的旋轉停止後,執行從腔室4R搬出基板W的搬出步驟(圖24的步驟S22)。
具體而言,控制器3R控制防護罩升降單元287,使所有防護罩284下降至下位置為止。另外,控制器3R將第一氣體閥248關閉,停止從第一氣體噴嘴234的氣體的噴出。另外,控制器3R控制第三移動裝置263,使上面頭230退避至待機位置為止。另外,控制器3R控制第一移動裝置239,使第二燈加熱器272退避至待機位置為止。
其後,中心機器人CR1使機械手H11進入腔室4R內。夾頭銷驅動單元220將利用多個夾頭銷217的基板W的握持解除後,中心機器人CR1利用機械手H11來支撐旋轉夾頭5R上的基板W。其後,中心機器人CR1一邊利用機械手H11來支撐基板W,一邊使機械手H11從腔室4的內部退避。由此,將處理完的基板W從腔室4搬出。
圖27是用於對利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R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進行說明的步驟圖。圖28A~圖28D是表示正在進行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時的基板W的狀態的示意圖。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中,在圖27中對與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同等的步驟附加與圖24相同的參照符號。
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與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參照圖24)的不同點(第一不同點)是朝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吹附氣體來部分地排除有機溶劑,由此在液膜LF1開孔H(形成孔H)這一點。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中,執行圖27的步驟S28的步驟來代替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參照圖24)的步驟S18的步驟。
另外,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與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參照圖24)的不同點(第二不同點)是不僅從第一氣體噴嘴234朝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的內側吹附氣體,也從第二氣體噴嘴235朝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的內側吹附氣體這一點。而且,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移動中,不僅使從第一氣體噴嘴234的第一吹附區域RB1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也使從第二氣體噴嘴235的第二吹附區域RB12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中,執行圖27的步驟S30的步驟來代替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參照圖24)的步驟S20的步驟。
以下,具體地進行說明。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形成(圖27的步驟S17)後,繼而執行朝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吹附氣體來部分地排除有機溶劑,由此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開孔H的孔形成步驟(圖27的步驟S28)。具體而言,從圖25B中所示的狀態起,控制器3R控制第三移動裝置263,使包含第一氣體噴嘴234的上面頭230水平地移動,如圖28A所示,將第一氣體噴嘴234的第一氣體噴出口234a配置在旋轉軸線A11上或其附近。其後,控制器3R將第一氣體閥248打開,如圖28A所示,開始從第一氣體噴嘴234的第一氣體噴出口234a的氣體的噴出(第一吹附步驟)。已從第一氣體噴嘴234噴出的氣體在設定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第一吹附區域RB11中撞上液膜LF1後,沿著液膜LF1的表面在所有方向上朝外側流動。由此,形成從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朝外側流動的氣流。
若朝液膜LF1的中央部吹附氣體,則利用氣體的壓力來將液膜LF1中包含的有機溶劑朝外側推開。進而,藉由氣體的供給來促進有機溶劑的蒸發。由此,液膜LF1的中央部的厚度減少,如圖25C及圖26B所示,在液膜LF1的中央部形成大致圓形的孔H。孔H是使基板W的上表面露出的露出孔。為了形成孔H,被供給至第一氣體噴嘴234的氣體的流量例如為5 L/min。
而且,在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23的S19)中,控制器3R一邊從第一氣體噴嘴234噴出氣體、且從第一燈加熱器252照射光,一邊控制第三移動裝置263,使包含第一燈加熱器252的上面頭230朝基板W的外周水平地移動。
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中,與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相同,從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27的步驟S19)的中途起,不只是藉由從第一燈加熱器252的光的照射來對基板W進行加熱,也藉由從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光的照射來對基板W進行加熱。利用所述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基板W的加熱對利用從第一燈加熱器252的光的照射的基板W的加熱進行輔助(協助)(輔助加熱步驟)。
在從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光的照射的開始之前,控制器3R控制第一移動裝置239,使第二燈加熱器272從待機位置朝處理位置移動,而將第二燈加熱器272配置在規定的照射開始位置PS1。
若從第一燈加熱器252的照射開始起經過規定的期間,如圖28B所示,第一加熱區域RH11到達規定的基準位置RP1,則控制器3R開始朝第二燈加熱器272的電力的供給,而開始第二燈加熱器272中包含的多個第二光源278的發光(圖27的步驟S30)。由此,開始利用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基板W的加熱。若多個第二光源278發光,則從第二燈加熱器272放出光,光照射至第二燈加熱器272的下方的區域。已從第二燈加熱器272放出的光不被液膜LF1吸收,而透過液膜LF1,照射至第二照射區域R12。由此,第二加熱區域RH12藉由輻射來加熱。而且,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圖案P1藉由第二加熱區域RH12來加溫,所述圖案P1升溫至有機溶劑的沸點以上的規定的加熱溫度為止。由此,接觸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圖案P1的有機溶劑被加溫。
另外,若從第一燈加熱器252的照射開始起經過規定的期間,第一加熱區域RH11到達規定的基準位置RP1,則朝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的內側吹附氣體。控制器3R將第二氣體閥298打開,開始從第二氣體噴嘴235的第二氣體噴出口235a的氣體的噴出(第二吹附步驟)。被供給至第二氣體噴嘴235的氣體的溫度可以是室溫,也可以比室溫更高。已從第二氣體噴嘴235噴出的氣體撞上設定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第二吹附區域RB12後,沿著基板W的上表面在所有方向上朝外側流動。由此,形成從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朝外側流動的氣流。
而且,控制器3R一邊從第二燈加熱器272照射光,一邊控制第一移動裝置239,使第二燈加熱器272朝基板W的外周水平地移動。第二氣體噴嘴235以可伴隨移動的方式設置在第二燈加熱器272,因此第二吹附區域RB12一邊將與第二加熱區域RH12之間的距離保持成固定的距離,一邊進行移動(第二吹附區域移動步驟)。由此,伴隨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朝基板W的外周的移動,第二吹附區域RB12也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
此時,第一臂240的旋轉速度與第三臂264的旋轉速度同等。因此,第二照射區域R12的基板W的徑向的移動速度與第一照射區域R11的基板W的徑向的移動速度相同。即,一邊將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內周端與旋轉軸線A11之間的距離保持成和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內周端與旋轉軸線A11之間的距離大致相同的距離,一邊使第一加熱區域RH11及第二加熱區域RH12移動。在基板W正在旋轉的狀態下,使第一加熱區域RH11及第二加熱區域RH12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因此可利用第一燈加熱器252及第二燈加熱器272一邊掃描基板W的上表面整個區域,一邊良好地進行加熱。另外,一邊將第二吹附區域RB12與旋轉軸線A11之間的距離保持成和第一吹附區域RB11與旋轉軸線A11之間的距離大致相同的距離,一邊使第一吹附區域RB11及第二吹附區域RB12移動。
藉由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及孔H的外緣擴大,一邊使液膜LF1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整個區域中浮起,一邊使蒸氣層形成部VF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此時,形成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的氣液界面GL1一邊將其高度位置保持得比圖案P1的上端更高,一邊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
藉由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及孔H的外緣進一步擴大,如圖28C所示,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側的液膜LF1被從基板W排除,僅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殘留在基板W的上表面上。而且,如圖28D所示,藉由第一吹附區域RB11及第二吹附區域RB12到達基板W的外周部,孔H的外緣(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至基板W的上表面的外周為止,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被從基板W排出。
由此,液體從基板W的上表面消失,基板W的上表面整個區域露出。在孔H擴大至整個區域後的基板W的上表面不存在液滴。由此,基板W的乾燥完成。
根據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朝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吹附氣體,由此在液膜LF1形成孔H。離心力施加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另外,在基板W的上表面產生熱對流,但根據基板W的覆液速度的大小、或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加熱溫度的大小,也存在僅藉由這些力無法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良好地形成孔H的情況。藉由朝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吹附氣體,可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確實地形成孔H。
圖29是用於對利用基板處理裝置1R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三例進行說明的步驟圖。圖30A~圖30C是表示正在進行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三例時的基板W的狀態的示意圖。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三例中,在圖29中對與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同等的步驟附加與圖24相同的參照符號。
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三例中,在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中,不使用第二燈加熱器272,僅藉由從第一燈加熱器252的光的照射來對基板W進行加熱。即,在圖29中,不存在相當於圖24的步驟S20的步驟。
在形成孔H後,與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同樣地,執行使蒸氣層形成部VF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的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29的S19)。如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中所說明那樣,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29的步驟S19)包含:將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擴大的外周擴大步驟、及將孔H的外緣擴大的孔擴大步驟。孔擴大步驟與外周擴大步驟同步執行。
如圖30A所示,使第一加熱區域RH11及第一吹附區域RB1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由此,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及孔H的外緣擴大。若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及孔H的外緣的擴大進一步進行,則如圖30B所示,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側的液膜LF1被從基板W排除,僅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殘留在基板W的上表面上。而且,如圖30C所示,藉由第一吹附區域RB11到達基板W的外周部,孔H的外緣(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至基板W的上表面的外周為止,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被從基板W排出。
由此,液體從基板W的上表面消失,基板W的上表面整個區域露出。在孔H擴大至整個區域後的基板W的上表面不存在液滴。由此,基板W的乾燥完成。
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7/282210號說明書中記載的方法中,利用熱板一邊支撐基板,一邊在靜止狀態下對基板進行加熱,因此在乾燥時,無法使由基板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於基板。因此,存在在基板的上表面產生液體殘留的擔憂。另外,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7/282210號說明書中記載的裝置中,在夾頭銷與熱板之間交接基板,因此將熱板的外徑設定得比基板直徑更小。因此,在乾燥時,無法良好地對基板的外周部進行加熱。由此,存在有機溶劑的液體殘留在基板的上表面的外周部的擔憂。若有機溶劑的液體殘留在乾燥處理後的基板的上表面的外周部,則存在產生基板的外周部的缺陷(外周部缺陷)的擔憂。
另外,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7/282210號說明書中記載的方法中,當不對基板進行加熱處理時,也將熱板在退避位置上保持成高溫狀態。因此,存在乾燥前所實施的處理(例如使用藥液的藥液處理)受到來自熱板的輻射熱的熱影響的擔憂。
根據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第三例,從液膜LF1的上方朝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照射光,由此對設定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且未設定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外周部的第一加熱區域RH11進行加熱。由此,接觸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有機溶劑蒸發而形成蒸氣層VL1,在所述蒸氣層VL1上保持液膜LF1。即,在有機溶劑與基板W的上表面之間形成蒸氣層VL1、且在蒸氣層VL1上保持液膜LF1的蒸氣層形成部VF1形成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在蒸氣層形成部VF1中,液膜LF1在基板W的中央部從基板W的上表面浮起。
在此狀態下朝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吹附氣體,由此形成孔H,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與孔H之間,即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的內周形成氣液界面GL1。而且,將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擴大、且將孔H擴大,由此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藉由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的移動,可使位於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的內周的氣液界面GL1不接觸圖案P1,而使液膜LF1移動。將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至基板W的外周為止,由此可從基板W的上表面的整個區域良好地排除液膜LF1。可一邊抑制有機溶劑對基板W上的圖案P1帶來的表面張力,一邊從基板W上排除液膜LF1,因此可抑制或防止圖案P1的倒塌。
另外,一邊使基板W旋轉,一邊使蒸氣層形成部VF1移動,因此可使由基板W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於已到達基板W的外周部的蒸氣層形成部VF1。由此,可抑制或防止基板W的外周部的有機溶劑的殘留,因此可抑制或防止基板W的外周部的缺陷的產生。
另外,藉由開始光的照射而開始對於基板W的加熱,因此在照射光以外的期間內不對基板W進行加熱。因此,與如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7/282210號說明書那樣使用熱板對基板W進行加熱的情況相比,可排除或減少藥液供給步驟(步驟S13)中的熱影響(處理率的變化等)。
另外,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設置第一加熱區域RH11,由此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蒸氣層形成部VF1,並使所述蒸氣層形成部VF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由於將第一加熱區域RH11僅設定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因此與為了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整個區域形成蒸氣層形成部VF1而對基板W的上表面的整個區域進行加熱的情況相比,第一加熱區域RH11為小面積便足夠。因此,可對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整個區域良好地進行加熱。由此,可使液膜LF1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整個區域中良好地浮起。
另外,為了將第一加熱區域RH11設置在基板W的整個區域,而必須使第一燈加熱器252大徑化、或增加燈加熱器的個數。在此情況下,存在對腔室4R內的其他周圍構件不必要地進行加熱、或消耗電力增大的擔憂。
相對於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將第一加熱區域RH11僅設定在基板W的一部分,因此可抑制或防止其他周圍構件的不必要的加熱或消耗電力的增大。
另外,在基板W外周部中基板W的圓周速度快,因此若將第一加熱區域RH11配置在基板W的外周部,則藉由光的照射而賦予至基板W的每單位面積的熱量下降。若為了使蒸氣層形成部VF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而使第一加熱區域RH1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則存在賦予至基板W的每單位面積的熱量下降,無法實現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整個區域中的液膜的浮起的擔憂。若液膜LF1在蒸氣層形成部VF1中的至少內周整個區域中未浮起,則存在位於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的內周的氣液界面GL1接觸圖案,而導致圖案P1倒塌的擔憂。
相對於此,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及第二例中,藉由光的照射,對在基板W的旋轉方向R上隔離的第一加熱區域RH11及第二加熱區域RH12進行加熱。即,可增加加熱區域的合計面積。由此,可將賦予至基板W的每單位面積的熱量保持得高。因此,即便在蒸氣層形成部VF1正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的情況下,也可以保持液膜LF1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整個區域中浮起的狀態。一邊使液膜LF1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整個區域中浮起,一邊使蒸氣層形成部VF1移動,因此可確實地防止氣液界面GL1接觸圖案P1而導致圖案P1倒塌。
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及第二例中,使第一加熱區域RH11及第二加熱區域RH12兩者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由此可將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擴大。在此情況下,可一邊藉由朝第一加熱區域RH11及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光的照射來對蒸氣層形成部VF1進行加熱,一邊使所述蒸氣層形成部VF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由此,可一邊保持液膜LF1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整個區域中浮起的狀態,一邊將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擴大。
另外,根據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移動中,使第一吹附區域RB11及第二吹附區域RB12兩者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朝在基板W的旋轉方向R上隔離的多個區域吹附氣體,由此孔H擴大,因此可一邊高精度地控制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位置,即孔H的外緣位置,一邊將孔H擴大。
<第五實施方式> 圖31是水平地觀察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S中包括的處理單元2S的內部的示意圖。圖32是從下方觀察上面頭330的示意圖。在第五實施方式中,對與所述第四實施方式通用的部分分別附加與圖15A~圖30C的情況相同的參照符號,並省略說明。
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S與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R的主要不同點是如下這一點:在第一燈加熱器252中將第一氣體噴嘴334與第一燈加熱器252一體化,從下方觀察,第一發光部254A呈環狀地包圍第一氣體噴出口334a的周圍。以下,具體地進行說明。
處理單元2S包括上面頭330來代替第四實施方式的上面頭230。上面頭330具有將有機溶劑噴嘴233及第一氣體噴嘴334與第一燈加熱器252一體化的結構。即,第一燈加熱器252及有機溶劑噴嘴233包含於上面頭330中。上面頭330具備作為將有機溶劑作為處理液噴出的處理液噴嘴的功能、作為燈加熱器的功能、以及作為噴出氣體的氣體噴嘴的功能。上面頭330包含作為殼體的第一燈殼體255。有機溶劑噴嘴233及第一氣體噴嘴334在垂直方向上插通第一燈殼體255的內部。在第一氣體噴嘴334連接有第一氣體配管247。若將第一氣體閥248打開,則以與變更氣體的流量的第一流量調整閥249的開度對應的流量,從第一氣體噴嘴334的第一氣體噴出口334a朝下方連續地噴出氣體。被供給至第一氣體噴嘴334的氣體的溫度可以是室溫,也可以比室溫更高。
從下方觀察,第一燈加熱器252的第一發光部254A呈環狀地包圍有機溶劑噴出口233a及第一氣體噴出口334a的周圍。因此,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被從第一氣體噴出口334a吹附氣體的第一吹附區域RB13(參照後述的圖34C)比由第一燈加熱器252來加熱的第一加熱區域RH11(參照後述的圖34C)更小。另外,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第一吹附區域RB13的整個區域配置在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外緣的內側。
圖33是用於對利用基板處理裝置1S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進行說明的步驟圖。圖34A~圖34F是表示正在進行利用基板處理裝置1S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時的基板W的狀態的示意圖。
將基板W搬入腔室4R的內部(圖33的步驟S31),藉由多個夾頭銷217來握持基板W。其後,開始基板W的旋轉(圖33的步驟S32),基板W以藥液供給速度(100 rpm以上、未滿1000 rpm)進行旋轉。其後,依次執行藥液供給步驟(圖33的步驟S33)、淋洗液供給步驟(圖33的步驟S34)及有機溶劑供給步驟(圖33的步驟S35)。圖33的步驟S31~步驟S35的步驟分別為與第一基板處理例(參照圖24)的步驟S11~步驟S15的步驟同等的步驟。
在有機溶劑供給步驟(圖33的步驟S35)中,從上面頭330中包含的有機溶劑噴嘴233噴出有機溶劑。由此,如圖34A所示,形成覆蓋基板W的上表面整個區域的液膜LF1。其後,執行將液膜LF1保持在基板W的上表面上的有機溶劑覆液步驟(圖33的步驟S36)。此步驟是與第一基板處理例(參照圖24)的步驟S16的步驟同等的步驟。
繼而,將液膜LF1形成在基板W的上表面後,執行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蒸氣層形成部VF1的蒸氣層形成部形成步驟(圖33的步驟S37)。所述蒸氣層形成部形成步驟(圖33的步驟S37)藉由利用從上面頭330中包含的第一燈加熱器252的光的照射對基板W進行加熱來執行。
具體而言,在上面頭330靜止在中央處理位置的狀態下,控制器3R一邊維持覆液速度下的基板W的旋轉,一邊開始朝第一燈加熱器252的電力的供給,而使第一燈加熱器252中包含的多個第一光源258的發光開始。若多個第一光源258發光,則如圖34B所示,從第一燈加熱器252放出光。已從第一燈加熱器252放出的光不被液膜LF1吸收,而透過液膜LF1,照射至第一照射區域R11。由此,形成在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圖案P1藉由輻射來加熱,所述圖案P1升溫至有機溶劑的沸點以上的規定的加熱溫度為止。由此,接觸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有機溶劑被加溫。第一加熱區域RH11設定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且未設定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外周部。
另外,在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溫度(即,形成在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圖案P1的溫度)為有機溶劑的沸點以上的情況下,有機溶劑在液膜LF1與基板W的界面上蒸發,許多小的氣泡介於有機溶劑與基板W的上表面之間。藉由有機溶劑在液膜LF1與基板W的界面的所有部位蒸發,而在液膜LF1與基板W之間形成包含有機溶劑的蒸氣的蒸氣層VL1(參照圖34B)。由此,將蒸氣層形成部VF1形成在第一加熱區域RH11。另一方面,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在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外側的區域不形成蒸氣層形成部。由於基板W正在旋轉,因此蒸氣層形成部VF1是覆蓋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大致圓形的區域。
由於基板W正在旋轉,因此離心力施加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另外,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在第一加熱區域RH11與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外側的區域之間產生大的溫度差。因所述溫度差而在基板W的上表面形成從中央部朝外周部流動的熱對流。藉由所述離心力或熱對流而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的中央部形成孔H(圖33的步驟S38)。
由於基板W的旋轉速度為覆液速度,因此對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施加的離心力弱。另外,在基板W的上表面產生的熱對流也比較弱。但是,在蒸氣層形成部VF1中,作用於基板W上的液膜LF1的摩擦阻力小至可視為零的程度,因此藉由所述離心力及熱對流,利用氣體的壓力來將液膜LF1中包含的有機溶劑朝外側推開。由此,液膜LF1的中央部的厚度減少,如圖34C所示,在液膜LF1的中央部形成大致圓形的孔H。孔H是使基板W的上表面露出的露出孔。
從下方觀察,第一發光部254A呈環狀地包圍第一氣體噴出口334a的周圍,因此可朝藉由利用第一燈加熱器252對於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加熱所形成的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緣的內側吹附氣體。由此,可在蒸氣層形成部VF1良好地設置孔H。
藉由形成孔H來部分地去除液膜LF1,由此蒸氣層形成部VF1呈圓環狀。而且,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與孔H之間,即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的內周形成氣液界面GL1。
繼而,如圖34D所示,執行使蒸氣層形成部VF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的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33的步驟S39)。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33的步驟S39)包含:將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擴大的外周擴大步驟、及將孔H的外緣(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的孔擴大步驟。孔擴大步驟與外周擴大步驟同步執行。
在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33的步驟S39)的開始之前,控制器3R將第一氣體閥248打開,開始從第一氣體噴嘴334的第一氣體噴出口334a的氣體的噴出(第一吹附步驟)。被供給至第一氣體噴嘴334的氣體的溫度可以是室溫,也可以比室溫更高。已從第一氣體噴嘴334噴出的氣體在設定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第一吹附區域RB13中撞上液膜LF1後,沿著液膜LF1的表面在所有方向上朝外側流動。由此,形成從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朝外側流動的氣流。被供給至第一氣體噴嘴334的氣體的流量例如為5 L/min。朝相對於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設定在內側的第一吹附區域RB13吹附氣體,由此將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朝基板W的外周推。
在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33的步驟S39)中,控制器3R一邊從第一氣體噴嘴334噴出氣體、且從第一燈加熱器252照射光,一邊控制第三移動裝置263(參照圖17),使包含第一燈加熱器252的上面頭330朝基板W的外周水平地移動。由此,第一加熱區域RH11在基板W的上表面內,沿著在俯視中穿過基板W的中心的圓弧狀的軌跡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伴隨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移動,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擴大(外周擴大步驟)。
在相對於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設定在內側的第一吹附區域RB13,將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朝基板W的外周推。由於將第一氣體噴嘴334與第一燈加熱器252一體化,因此第一吹附區域RB13一邊將與第一加熱區域RH11之間的距離保持成固定,一邊進行移動(第一吹附區域移動步驟)。伴隨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朝基板W的外周的移動,第一吹附區域RB13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藉由使第一吹附區域RB13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可將孔H的外緣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孔擴大步驟)。在蒸氣層形成部VF1中,作用於基板W上的液膜LF1的摩擦阻力小至可視為零的程度,因此藉由由氣體的流動所產生的小的推力,可使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朝基板W的外周順利地移動。一邊朝第一吹附區域RB13吹附氣體,一邊使第一吹附區域RB13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由此可一邊高精度地控制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位置,一邊擴大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形成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的氣液界面GL1一邊將其高度位置保持得比圖案P1的上端更高,一邊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
另外,孔擴大步驟中的孔H的擴大不僅可藉由氣體的吹附來促進,也可以藉由由基板W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於基板W的上表面上的有機溶劑來促進。而且,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側的液膜LF1由從基板W的中央部側移動而來的有機溶劑朝外側推,而被朝基板W外排出。
在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中,也與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參照圖24)同樣地,從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的中途起,不只是藉由從第一燈加熱器252的光的照射來對基板W進行加熱,也藉由從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光的照射來對基板W進行加熱(圖33的步驟S40。輔助加熱步驟)。關於從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光的照射的形態,與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參照圖24)的情況同等,因此省略說明。
藉由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及孔H的外緣進一步擴大,如圖34E所示,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側的液膜LF1被從基板W排除,僅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殘留在基板W的上表面上。而且,如圖34F所示,藉由第一吹附區域RB13到達基板W的外周部,孔H的外緣(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至基板W的上表面的外周為止,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被從基板W排出。
由此,液體從基板W的上表面消失,基板W的上表面整個區域露出。在孔H擴大至整個區域後的基板W的上表面不存在液滴。由此,基板W的乾燥完成。
藉由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的移動,可使形成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的氣液界面GL1不接觸圖案P1,而將液膜LF1從基板W排除。由此,可抑制有機溶劑對基板W上的圖案P1帶來的表面張力,因此可抑制或防止圖案P1的倒塌。
若從第一燈加熱器252的照射開始起經過事先規定的加熱期間,則控制器3R停止朝第一燈加熱器252及第二燈加熱器272的電力的供給,而使第一燈加熱器252及第二燈加熱器272的發光停止。
另外,控制器3R控制旋轉馬達219,使基板W的旋轉停止(圖33的步驟S41)。
在基板W的旋轉停止後,執行從腔室4R搬出基板W的搬出步驟(圖33的步驟S42)。圖33的步驟S42的步驟是與第一基板處理例(參照圖24)的步驟S22同等的步驟。
根據第五實施方式,除與第四實施方式相關聯所述的作用效果以外,取得如下的作用效果。
即,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第一吹附區域RB13比第一加熱區域RH11更小。而且,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第一吹附區域RB13的整個區域配置在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外緣的內側。因此,可朝藉由加熱區域的加熱所形成的蒸氣層形成部VF1確實地吹附氣體。由此,可容易地在蒸氣層形成部VF1形成孔H。
另外,在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中,也可以如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那樣,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移動中,不僅朝第一吹附區域RB13吹附氣體,而且朝第二吹附區域RB12吹附氣體,在第一吹附區域RB13的移動的同時使第二吹附區域RB12移動。
另外,在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中,也可以如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三例那樣,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移動中,不進行從第二燈加熱器272的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加熱,而僅藉由從第一燈加熱器252的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加熱來對基板W進行加熱。
圖35是用於對利用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S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進行說明的步驟圖。圖36A~圖36D是表示正在進行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時的基板W的狀態的示意圖。在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中,在圖35中對與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同等的步驟附加相同的參照符號。
在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中,在從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光的照射開始後,開始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35的步驟S50)。另外,在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35的步驟S50)中,上面頭330不在水平方向上移動。即,在使上面頭330靜止在中央處理位置的狀態下,使蒸氣層形成部VF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
在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中,在執行在液膜LF1開孔H的孔形成步驟(圖35的步驟S38)後,開始利用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基板W的加熱(圖35的步驟S49)。在第二燈加熱器272的發光開始之前,將第二燈加熱器272配置在比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第三例中的照射開始位置PS1(參照圖25D等)更靠近旋轉軸線A11的照射開始位置PS2。而且,在形成孔H後,若變成規定的時機,則控制器3R開始朝第二燈加熱器272的電力的供給,而使第二燈加熱器272的發光開始。藉由利用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基板W的加熱,而形成第二加熱區域RH12。另外,利用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基板W的加熱也可以從孔H的形成前開始。由配置在照射開始位置PS2的第二燈加熱器272來加熱的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內周端與旋轉軸線A11之間的距離比配置在基板W的中央部的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外周端與旋轉軸線A11之間的距離更短。
另外,將藉由孔形成步驟(圖35的步驟S38)所形成的孔H擴大。孔H的擴大藉由控制器3R控制旋轉馬達219而使基板W的旋轉速度暫時地上升來進行。而且,控制器3R將第二氣體閥298打開,開始從第二氣體噴嘴235的第二氣體噴出口235a的氣體的噴出(第二吹附步驟)。被供給至第二氣體噴嘴235的氣體的溫度可以是室溫,也可以比室溫更高。由此,如圖36A所示,孔H的外徑擴大。
在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35的步驟S50)的執行之前,開始利用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基板W的加熱(圖35的步驟S49)。
繼而,進行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35的步驟S50)。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35的步驟S50)包含:將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擴大的外周擴大步驟、及將孔H的外緣(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的孔擴大步驟。孔擴大步驟與外周擴大步驟同步執行。
在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中,如圖36B所示,在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35的步驟S50)中,在使上面頭330靜止在中央處理位置的狀態下,使蒸氣層形成部VF1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
在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35的步驟S50)中,控制器3R一邊從第二氣體噴嘴235噴出氣體、且從第二燈加熱器272照射光,一邊控制第一移動裝置239(參照圖17),使第二燈加熱器272及第二氣體噴嘴235朝基板W的外周水平地移動。由此,第二加熱區域RH12在基板W的上表面內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伴隨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移動,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擴大(外周擴大步驟)。
另外,朝相對於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設定在內側的第二吹附區域RB12吹附氣體,由此將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朝基板W的外周推。第二氣體噴嘴235以可伴隨移動的方式設置在第二燈加熱器272,因此第二吹附區域RB12一邊將與第二加熱區域RH12之間的距離保持成固定,一邊進行移動(第二吹附區域移動步驟)。伴隨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朝基板W的外周的移動,第二吹附區域RB12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藉由使第二吹附區域RB12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可將孔H的外緣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孔擴大步驟)。在蒸氣層形成部VF1中,作用於基板W上的液膜LF1的摩擦阻力小至可視為零的程度,因此藉由由氣體的流動所產生的小的推力,可使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朝基板W的外周順利地移動。一邊朝第二吹附區域RB12吹附氣體,一邊使第二吹附區域RB12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由此可一邊高精度地控制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位置,一邊擴大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形成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的氣液界面GL1一邊將其高度位置保持得比圖案P1的上端更高,一邊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
另外,孔擴大步驟中的孔H的擴大不僅可藉由氣體的吹附來促進,也可以藉由由基板W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於基板W的上表面上的有機溶劑來促進。而且,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側的液膜LF1由從基板W的中央部側移動而來的有機溶劑朝外側推,而被朝基板W外排出。
藉由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及孔H的外緣進一步擴大,如圖36B所示,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側的液膜LF1被從基板W排除,僅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殘留在基板W的上表面上。而且,如圖36C所示,藉由第二吹附區域RB12到達基板W的外周部,孔H的外緣(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至基板W的上表面的外周為止,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被從基板W排出。
由此,液體從基板W的上表面消失,如圖36D所示,基板W的上表面整個區域露出。在孔H擴大至整個區域後的基板W的上表面不存在液滴。由此,基板W的乾燥完成。
圖37A~圖37C是表示正在進行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的變形例時的基板W的狀態的示意圖。
在圖37A~圖37C中所示的變形例中,不進行朝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的內側的利用第二氣體噴嘴235的氣體的吹附。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35的步驟S50)中的孔H的擴大主要藉由由基板W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於基板W的上表面上的有機溶劑來進行。
在此變形例中,如圖37A所示,在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35的步驟S50)中,控制器3R一邊從第二燈加熱器272照射光,一邊控制第一移動裝置239來使第二燈加熱器272朝基板W的外周水平地移動。由此,第二加熱區域RH12在基板W的上表面內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伴隨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移動,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擴大(外周擴大步驟)。
另外,將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圖35的步驟S50)中的形成部移動速度設定成如由基板W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於配置在基板W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蒸氣層形成部VF1那樣的速度。藉由由基板W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而將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朝基板W的外周推。藉由由基板W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可將孔H的外緣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孔擴大步驟)。在蒸氣層形成部VF1中,作用於基板W上的液膜LF1的摩擦阻力小至可視為零的程度,因此藉由由基板W的旋轉所產生的離心力這樣的小的力,可使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朝基板W的外周順利地移動。形成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的氣液界面GL1一邊將其高度位置保持得比圖案P1的上端更高,一邊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
藉由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及孔H的外緣進一步擴大,如圖37B所示,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側的液膜LF1被從基板W排除,僅圓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殘留在基板W的上表面上。而且,如圖37C所示,藉由第二吹附區域RB12到達基板W的外周部,孔H的外緣(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至基板W的上表面的外周為止,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被從基板W排出。
由此,液體從基板W的上表面消失,基板W的上表面整個區域露出。在孔H擴大至整個區域後的基板W的上表面不存在液滴。由此,基板W的乾燥完成。
在圖35~圖37C中所示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及其變形例中,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移動開始後,控制器3R將第一氣體閥248關閉來停止從第一氣體噴嘴334的氣體的噴出。但是,也可以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移動開始後,也繼續進行從第一氣體噴嘴334的氣體噴出,將所述噴出進行至從基板W上去除液膜LF1為止。
另外,在圖35~圖37C中所示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及其變形例中,持續進行利用第一燈加熱器252的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加熱,直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被從基板W排出為止,但也可以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移動開始後的規定的時機,停止利用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第一加熱區域RH11的加熱。
另外,在圖37A~圖37C中所示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的變形例中,也可以藉由增大從第一氣體噴嘴334噴出的氣體的流量,而將孔H的外緣(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擴大。具體而言,控制器3R使第一流量調整閥249的開度變大,而使從第一氣體噴嘴334噴出的氣體的流量逐漸地(階段性地或連續地)增大。由此,孔H的外緣(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逐漸地擴大。
<第六實施方式> 圖38是水平地觀察本發明的第六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T中包括的處理單元2T的內部的示意圖。圖39是從上方觀察旋轉底座216及與其關聯的結構的示意圖。圖40是用於對利用基板處理裝置1T所執行的基板處理例進行說明的步驟圖。
第六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T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的主要的不同點是第一氣體噴嘴434及第一燈加熱器452具有互不相同的殼體這一點。第一氣體噴嘴434並非由第一燈加熱器452支撐,而由支撐第一燈加熱器452的第三臂264支撐。以下,具體地進行說明。
處理單元2T分別包括有機溶劑噴嘴(處理液噴嘴)433、第一氣體噴嘴434及第一燈加熱器452來代替第一實施方式的有機溶劑噴嘴233、第一氣體噴嘴234及第一燈加熱器252。有機溶劑噴嘴433、第一氣體噴嘴434及第一燈加熱器452分別由第三臂264個別地支撐。在圖39中,表示第三臂264及與其關聯的結構,省略第一臂240及第二臂243以及與它們關聯的結構的圖示。
在有機溶劑噴嘴433連接有有機溶劑配管245。若將有機溶劑閥246打開,則有機溶劑從有機溶劑噴嘴233的噴出口朝下方連續地噴出。藉由有機溶劑噴嘴433、有機溶劑配管245及有機溶劑閥246來構成有機溶劑供給單元(處理液供給單元)。
在第一氣體噴嘴434連接有第一氣體配管247。若將第一氣體閥248打開,則以與變更氣體的流量的第一流量調整閥249的開度對應的流量,從第一氣體噴嘴434的第一氣體噴出口434a朝下方連續地噴出氣體。
第一燈加熱器452具有與第二燈加熱器272(參照圖20及圖21等)同等的結構。藉由從第一燈加熱器452的光的照射來對基板W進行加熱,由此對基板W的上表面的第一加熱區域RH13進行加熱。第一加熱區域RH13比由第一燈加熱器252來加熱的第一加熱區域RH11(參照圖25D等)更小。
如圖39中由雙點劃線所示,在將第一燈加熱器452對應於基板W的上表面的外周部來配置的情況下,第一氣體噴嘴434相對於第一燈加熱器452配置在基板W的旋轉方向R的上游側。
即,在基板W的上表面中,被從第一氣體噴嘴434吹附氣體的第四吹附區域RB14(參照圖40)相對於從第一燈加熱器452藉由光的照射來加熱的第一加熱區域RH13(參照圖40),設定在基板W的旋轉方向R的上游側。
在處理單元2T中,執行與第四實施方式的各基板處理、及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同等的處理。
<其他實施方式>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上所說明的實施方式,進而能夠以其他形態來實施。
例如,在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1P中,也可以設置第三實施方式的加熱流體噴嘴13來代替加熱器單元6。
另外,也可以將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配置在燈單元12與氣體噴嘴11之間。詳細而言,也可以將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安裝在燈單元12的燈殼體81的外壁面81a,將氣體噴嘴11在與燈單元12相反側的位置上安裝在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另外,燈單元12、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10、氣體噴嘴11也能夠以可分別獨立地移動的方式構成。
在液膜排除步驟結束後,也可以執行從基板W的上表面甩掉液體的旋轉乾燥步驟。具體而言,從基板W的上表面排除液膜L後,旋轉馬達23對基板W的旋轉進行加速,而使基板W以規定的乾燥速度進行高速旋轉。乾燥速度例如為1500 rpm。旋轉乾燥步驟執行規定時間,例如30秒。由此,即便在低表面張力液體略微殘留在基板W上的情況下,大的離心力也作用於所述低表面張力液體,而將低表面張力液體朝基板W的周圍甩掉。
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各基板處理、及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中,也可以在從基板W排出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後,進行甩掉乾燥處理。具體而言,控制器3R控制旋轉馬達219,使基板W以比藥液供給速度、淋洗液供給速度及置換速度更大的高旋轉速度(例如幾千rpm)進行旋轉。即便在有機溶劑的液滴殘留在基板W的上表面上的情況下,也將這些液滴從基板W的上表面去除,而使基板W乾燥。若從開始基板W的高速旋轉起經過規定時間,則控制器3R控制旋轉馬達219,使基板W的旋轉停止。
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各基板處理、及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蒸氣層形成部VF1的移動中,也可以隨著朝向基板W的外周,而增大賦予至第一加熱區域RH11、第一加熱區域RH13及/或第二加熱區域RH12的熱量。具體而言,也可以隨著朝向基板W的外周,而增大第一燈加熱器252、第一燈加熱器452及/或第二燈加熱器272的輸出,也可以隨著朝向基板W的外周,而使第一燈加熱器252、第一燈加熱器452及第二燈加熱器272的高度位置下降來接近基板W。另外,也可以進行輸出的增大與高度位置的下降兩者。由此,可將賦予至基板W的每單位面積的熱量保持得高。
另外,也可以將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及其變形例與第四實施方式及第六實施方式組合。即,將上面頭230及第一燈加熱器452在中央處理位置保持成靜止狀態不變,使由第二燈加熱器272來加熱的第二加熱區域RH12朝基板W的外周移動,由此將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外周擴大。
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或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中,作為在蒸氣層形成部形成步驟(圖24的S17)及蒸氣層形成部形成步驟(圖33的S37)之後形成孔H(圖24的S18、圖33的S38)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從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形成時形成孔H。即,也可以在蒸氣層形成部形成步驟(圖24的S17)及蒸氣層形成部形成步驟(圖33的S37)中形成環狀的蒸氣層形成部VF1。
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中,朝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吹附氣體來部分地排除有機溶劑,由此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形成孔H。但是,也可以與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等同樣地,藉由施加至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的離心力或在基板W的上表面產生的熱對流,而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的中央部形成孔H。
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及第三例、第五實施方式以及第六實施方式中,也可以朝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吹附氣體來部分地排除有機溶劑,由此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液膜LF1的中央部形成孔H。
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第六實施方式中,列舉利用支撐第二燈加熱器272的第一臂240來支撐第二氣體噴嘴235的結構為例,但也可以利用與支撐第二燈加熱器272的臂不同的臂來支撐第二氣體噴嘴235。即,也可以不將第二氣體噴嘴235設置成可伴隨第二燈加熱器272來移動。
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第六實施方式中,從第一氣體噴嘴234、第一氣體噴嘴334、第一氣體噴嘴434及/或第二氣體噴嘴235噴出的氣體的噴出方向也可以相對於基板W的上表面,向外傾斜。即,從第一氣體噴嘴234、第一氣體噴嘴334、第一氣體噴嘴434及/或第二氣體噴嘴235噴出的氣體隨著接近基板W的上表面,而朝向基板W的外側。在此情況下,可朝蒸氣層形成部VF1的內周的內側良好地吹附從第一氣體噴嘴234、第一氣體噴嘴334、第一氣體噴嘴434及/或第二氣體噴嘴235噴出的氣體。
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第六實施方式中,當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移動中不朝第二吹附區域RB12吹附氣體時,也可以廢除第二氣體噴嘴235及與其關聯的結構(第二氣體配管297、第二氣體閥298及第二流量調整閥299等)。
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第六實施方式中,列舉利用支撐藥液噴嘴231的第一臂240來支撐第二燈加熱器272的結構為例,但也可以利用與支撐藥液噴嘴231的臂不同的臂來支撐第二燈加熱器272。
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第六實施方式中,當在蒸氣層形成部VF1的移動中不利用第二燈加熱器272對基板W進行加熱時,也可以廢除第二燈加熱器272。
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第六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利用與支撐第一燈加熱器252、第一燈加熱器452的第三臂264不同的臂來支撐第一氣體噴嘴234、第一氣體噴嘴334、第一氣體噴嘴434。即,也可以不將第一氣體噴嘴234、第一氣體噴嘴334、第一氣體噴嘴434設置成可伴隨第一燈加熱器252、第一燈加熱器452來移動。
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第六實施方式中,列舉采用第一燈加熱器252、第一燈加熱器452及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合計兩個燈加熱器的情況為例,但燈加熱器的個數也可以是三個以上。
另外,在第四實施方式~第六實施方式中,用於第一燈加熱器252、第一燈加熱器452或第二燈加熱器272的光源(第一光源258或第二光源278)也可以是高輸出的LED。在此情況下,作為高輸出的LED,可例示大型的LED。藉由采用高輸出的LED,可使液膜LF1在蒸氣層形成部VF1中良好地浮起。因此,可有效地抑制或防止圖案P1的倒塌。
另外,也可以將第二實施方式的上面頭330設置成不僅可覆蓋由旋轉夾頭5R保持的基板W的一部分,而且可覆蓋基板W的上表面的整個區域的尺寸。即,上面頭330下表面的直徑也可以與基板W的直徑同等或為其以上。
另外,作為燈加熱器的形態,也可以采用與所述第一燈加熱器252、第一燈加熱器452及第二燈加熱器272不同的形態。例如,在圖41及圖42中所示的燈加熱器501、燈加熱器601中,兩個發光部501A、601A沿著移動方向D1排列在燈加熱器501、燈加熱器601的底部,在仰視中,在兩個發光部501A、601A之間形成有氣體噴出口503、氣體噴出口603。
在圖41中所示的燈加熱器501中,僅在將圓形的底面一分為四的區域中的沿著移動方向D1的兩個區域,形成有包含多個光源502的發光部501A。
在圖42中所示的燈加熱器601中,各發光部601A中包含的光源602在仰視中,沿著與移動方向D1正交的排列方向D2排列。氣體噴出口603沿著排列方向D2呈長條狀地延長。
另外,作為液膜LF1中包含的處理液,例示了有機溶劑,但作為處理液,也可以使用有機溶劑以外的液體。
在所述各實施方式中,第一燈加熱器252、第一燈加熱器452的第一光源58及第二燈加熱器272的第二光源278也可以是LED光源以外。作為第一光源258及第二光源278的例子,可例示:熒光燈、水銀燈、金屬鹵化物燈、鹵素燈、氙燈、鈉燈、紫外線(Ultraviolet,UV)燈等。另外,第一光源258及第二光源278也可以包含面狀發光體而非點發光體。
另外,在所述實施方式中,對基板處理裝置1、基板處理裝置1P、基板處理裝置1Q、基板處理裝置1R、基板處理裝置1S、基板處理裝置1T是對包含半導體晶片的基板W進行處理的裝置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基板處理裝置也可以是對液晶顯示裝置用基板、有機EL(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等FPD(平板顯示器)用基板、光碟用基板、磁碟用基板、磁光碟用基板、光罩幕用基板、陶瓷基板、太陽電池用基板等基板進行處理的裝置。
也可以將所述所有結構中的兩個以上組合。也可以將所述所有步驟中的兩個以上組合。
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說明,但這些實施方式只不過是用於使本發明的技術內容變得明確的具體例,本發明不應限定於這些具體例來進行解釋,本發明的範圍僅由隨附的申請專利範圍限定。
1, 1P, 1Q, 1R, 1S, 1T:基板處理裝置 2, 2R, 2S, 2T:處理單元 3, 3R:控制器 3A:處理器 3B:儲存器 3Ra:計算機本體 3Rb:CPU 3Rc:主儲存裝置 3Rd:周邊裝置 3Re:輔助儲存裝置 3Rf:讀取裝置 3Rg:通信裝置 3Rj:輸入裝置 3Rk:顯示裝置 4, 4R:腔室 4A:出入口 4B:擋板單元 5, 5R:旋轉夾頭 6:加熱器單元 6a:相向面 7, 7R:處理杯 8, 231:藥液噴嘴 9, 232:淋洗液噴嘴 10: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 10a, 11a, 13a:噴出口 11:氣體噴嘴 12:燈單元 12a, 501A, 601A:發光部 13:加熱流體噴嘴 20, 217:夾頭銷 21, 216:旋轉底座 21a:貫穿孔 22, 218:旋轉軸 23, 219:旋轉馬達 24:銷開閉單元 30, 240:第一臂 31:第一移動單元 32, 243:第二臂 33:第二移動單元 34, 264:第三臂 35:第三移動單元 40, 236:藥液配管 41, 241:淋洗液配管 42:低表面張力液體配管 43:氣體配管 44:加熱流體配管 50, 237:藥液閥 51, 242:淋洗液閥 52:低表面張力液體閥 53A:氣體閥 53B:氣體流量調整閥 54:加熱流體閥 58, 258:第一光源 61:板本體 62:加熱器 63, 89:供電線 64:加熱器通電單元 65:加熱器升降單元 66:升降軸 71, 284:防護罩 71A:第一防護罩 71B:第二防護罩 72, 283:杯 72A:第一杯 72B:第二杯 73, 288:外壁構件 74, 287:防護罩升降單元 80:燈 81:燈殼體 81a:外壁面 82:散熱器 83:燈基板 84, 502, 602:光源 85:殼體本體 86:底壁 87:散熱器本體 88:冷卻單元 88a:冷媒供給源 88b:冷媒供給配管 88c:冷媒返回配管 88d:泵 90:燈通電單元 100:開口 160:凹凸圖案 161, S:結構體 161a, Wa:表面 161b:前端面 161c:側面 162:凹部 162a:底面 165:圖案面 211:隔離壁 211a:送風口 211b:搬入搬出口 212:擋板 213:FFU 214:排氣管 215:排氣閥 216u:上表面 220:夾頭銷驅動單元 230, 330:上面頭 233, 433:有機溶劑噴嘴 233a:有機溶劑噴出口 234, 334, 434:第一氣體噴嘴 234a, 334a, 434a:第一氣體噴出口 235:第二氣體噴嘴 235a:第二氣體噴出口 239:第一移動裝置 244:第二移動裝置 245:有機溶劑配管 246:有機溶劑閥 247:第一氣體配管 248:第一氣體閥 249:第一流量調整閥 251:第一加熱單元 252, 452:第一燈加熱器 254:第一燈 254A:第一發光部 255:第一燈殼體 255a, 275a:外周 256:第一散熱器 257:第一燈基板 259:第一殼體本體 260:第一底壁 261:第一散熱器本體 262:第一冷卻機構 262a, 282a:供給源 262b, 282b:冷卻流體供給配管 262c, 282c:冷卻流體返回配管 263:第三移動裝置 271:第二加熱單元 272:第二燈加熱器 274:第二燈 274A:第二發光部 275:第二燈殼體 276:第二散熱器 277:第二燈基板 278:第二光源 279:第二側壁 280:第二底壁 281:第二散熱器本體 282:第二冷卻機構 284u:上端 285:圓筒部 286:頂部 290:連結器具 297:第二氣體配管 298:第二氣體閥 299:第二流量調整閥 501, 601:燈加熱器 503, 603:氣體噴出口 A1, A11:旋轉軸線 A12, A13, A14:轉動軸線 CA, CA1:載具 CR, IR:搬送機器人 CR1:中心機器人 D1:移動方向 D2:排列方向 GL, GL1:氣液界面 H:孔 H11, H12:機械手 HC:主計算機 IR1:分度器机器人 L, LF1:液膜 L1:寬度 L2:間隔 LP, LP1:裝載口 LR:液膜形成區域 NR:非照射區域 OR:開口形成區域 P:程式 P1:圖案 PS1, PS2:照射開始位置 R:旋轉方向 R11:第一照射區域 R12:第二照射區域 RB11, RB13:第一吹附區域 RB12:第二吹附區域 RB14:第四吹附區域 RH11, RH13, RH3:第一加熱區域 RH12:第二加熱區域 RM:可移動介質 RP1:基準位置 RR:照射區域 S1~S8, S11~S22, S28, S30, S31~S42, S49, S50:步驟 T:高度 T1:圖案高度 TW:高櫃 VF1:蒸氣層形成部 VL:氣相層 VL1:蒸氣層 VR:氣相層形成區域 W:基板 W1:線寬 W2:間隙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的布局的示意性的平面圖。 圖2是處理對象的基板的表面的剖面的放大圖。 圖3是表示所述基板處理裝置中包括的處理單元的概略結構的示意性的部分剖面圖。 圖4是所述處理單元中包括的燈單元的縱剖面圖。 圖5是從下方觀察所述燈單元的圖。 圖6是表示所述基板處理裝置的主要部分的電氣結構的框圖。 圖7是用於說明利用所述基板處理裝置的基板處理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8A~圖8F是用於說明所述基板處理的情況的示意圖。 圖9A~圖9D是用於對所述基板處理中的形成在基板的上表面的區域進行說明的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中包括的照射單元的縱剖面圖。 圖11是從下方觀察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中包括的照射單元的圖。 圖12A~圖12D是用於說明利用第二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的基板處理的情況的示意圖。 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中包括的處理單元的概略結構的示意性的部分剖面圖。 圖14A~圖14D是用於說明利用第三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的基板處理的情況的示意圖。 圖15A是從上方觀察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的示意圖。 圖15B是從側方觀察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的示意圖。 圖16是水平地觀察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中包括的處理單元的內部的示意圖。 圖17是從上方觀察圖16中所示的旋轉底座及與其關聯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18是圖16中所示的上面頭的示意性的縱剖面圖。 圖19是從下方觀察所述上面頭的示意圖。 圖20是圖16中所示的第二燈加熱器的示意性的縱剖面圖。 圖21是從下方觀察所述第二燈加熱器的示意圖。 圖22是表示圖15A中所示的控制器的硬件的框圖。 圖23是將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的處理對象的基板的表面放大表示的剖面圖。 圖24是用於對利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進行說明的步驟圖。 圖25A及圖25B是表示正在進行利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時的基板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25C及圖25D是表示圖25B的接下來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25E及圖25F是表示圖25D的接下來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26A及圖26B是分別從上方觀察圖25B及圖25C中所示的狀態的基板的示意圖。 圖26C及圖26D是分別從上方觀察圖25D及圖25F中所示的狀態的基板的示意圖。 圖27是用於對利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進行說明的步驟圖。 圖28A及圖28B是表示正在進行所述基板處理的第二例時的基板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28C及圖28D是表示圖28B的接下來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29是用於對利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三例進行說明的步驟圖。 圖30A及圖30B是表示正在進行利用第四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三例時的基板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30C是表示圖30B的接下來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31是水平地觀察本發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中包括的處理單元的內部的示意圖。 圖32是從下方觀察圖31中所示的上面頭的示意圖。 圖33是用於對利用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進行說明的步驟圖。 圖34A及圖34B是表示正在進行利用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一例時的基板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34C及圖34D是表示圖34B的接下來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34E及圖34F是表示圖34D的接下來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35是用於對利用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進行說明的步驟圖。 圖36A及圖36B是表示正在進行利用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時的基板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36C及圖36D是表示圖36B的接下來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37A及圖37B是表示正在進行利用第五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基板處理的第二例的變形例時的基板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37C是表示圖37B的接下來的狀態的示意圖。 圖38是水平地觀察本發明的第六實施方式的基板處理裝置中包括的處理單元的內部的示意圖。 圖39是從上方觀察圖38中所示的旋轉底座及與其關聯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40是用於對利用所述基板處理裝置所執行的基板處理例進行說明的步驟圖。 圖41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第一變形例的示意性的底面圖。 圖42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第二變形例的示意性的底面圖。
6:加熱器單元
10:低表面張力液體噴嘴
11:氣體噴嘴
12:燈單元
12a:發光部
100:開口
160:凹凸圖案
161:結構體
A1:旋轉軸線
GL:氣液界面
L:液膜
LR:液膜形成區域
NR:非照射區域
OR:開口形成區域
RR:照射區域
T1:圖案高度
VL:氣相層
VR:氣相層形成區域
W:基板

Claims (22)

  1. 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包括: 液膜形成步驟,朝被水平地保持的基板的上表面供給處理液,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所述處理液的液膜; 液膜保溫步驟,將所述基板的整體加熱至比所述處理液的沸點更低的溫度,由此對所述液膜進行保溫; 氣相層形成步驟,一邊執行所述液膜保溫步驟,一邊從與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相向的照射單元朝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照射區域照射光來對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進行加熱,由此使接觸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所述處理液蒸發,而在所述液膜的中央部形成接觸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並保持所述處理液的氣相層; 開口形成步驟,將由所述氣相層保持的所述處理液排除,由此在所述液膜的中央部形成開口; 基板旋轉步驟,使所述基板環繞穿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並在垂直方向上延長的旋轉軸線進行旋轉;以及 開口擴大步驟,一邊執行所述液膜保溫步驟及所述基板旋轉步驟,一邊使所述照射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周緣部移動,由此一邊維持在所述液膜的內周緣形成有所述氣相層的狀態,一邊使所述開口擴大。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其中所述開口擴大步驟包含:以將所述照射區域橫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中形成有所述液膜的液膜形成區域、及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中形成有所述開口的開口形成區域來配置的方式,使所述照射區域追隨所述開口的擴大來移動的步驟。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其中所述液膜保溫步驟包含加熱器加熱步驟,所述加熱器加熱步驟利用在從所述基板的下表面分離的位置與所述基板的下表面相向的加熱器單元,對所述基板進行加熱,由此對所述液膜進行保溫。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其中所述液膜保溫步驟包含流體加熱步驟,所述流體加熱步驟朝所述基板的下表面的中央部供給加熱流體來對所述基板進行加熱,由此對所述液膜進行保溫。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其中所述開口形成步驟包含:在形成所述氣相層後將所述照射區域維持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由此在所述液膜的中央部形成所述開口的步驟。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還包括開口形成促進步驟,所述開口形成促進步驟朝形成有所述氣相層的所述液膜的中央部吹附氣體,由此促進所述開口的形成。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還包括擴大促進步驟,所述擴大促進步驟在所述液膜的內周緣已到達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周緣部時,朝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中比所述液膜的內周緣更靠內側吹附氣體,由此促進所述開口的擴大。
  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在所述開口形成步驟中,在已使所述照射單元的高度位置變成隔離位置的狀態下形成所述開口,所述基板處理方法還包括: 照射單元接近步驟,在形成所述開口後,將所述照射單元的高度位置變更成比所述隔離位置更接近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接近位置;以及 接近移動步驟,在所述開口擴大步驟中,一邊將所述照射單元的高度位置維持在所述接近位置,一邊使所述照射單元朝所述基板的周緣部移動,由此使所述照射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周緣部移動。
  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其中從所述照射單元照射的光具有透過所述處理液的波長。
  10.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包括: 基板保持單元,水平地保持基板; 處理液供給單元,朝被水平地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供給處理液; 基板加熱單元,將被水平地保持的所述基板的整體加熱至比所述處理液的沸點更低的溫度; 照射單元,以與被水平地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相向的方式構成,朝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照射光; 移動單元,使所述照射單元在水平方向上移動; 基板旋轉單元,使所述基板環繞穿過被水平地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並在垂直方向上延長的旋轉軸線進行旋轉;以及 控制器,控制所述處理液供給單元、所述基板加熱單元、所述照射單元、所述移動單元、及所述基板旋轉單元, 所述控制器以執行如下步驟的方式進行了編程:液膜形成步驟,從所述處理液供給單元朝由所述基板保持單元保持的基板的上表面供給處理液,由此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所述處理液的液膜;液膜保溫步驟,利用所述基板加熱單元對所述基板的整體進行加熱,由此對所述液膜進行保溫;氣相層形成步驟,一邊執行所述液膜保溫步驟,一邊從所述照射單元朝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照射區域照射光,由此使接觸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的所述處理液蒸發,而在所述液膜的中央部形成接觸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並保持所述處理液的氣相層;開口形成步驟,將由所述氣相層保持的所述處理液排除,而在所述液膜的中央部形成開口;基板旋轉步驟,利用所述基板旋轉單元使所述基板旋轉;以及開口擴大步驟,一邊執行所述液膜保溫步驟及所述基板旋轉步驟,一邊利用所述移動單元使所述照射單元移動來使所述照射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周緣部移動,由此一邊維持在所述液膜的內周緣形成有所述氣相層的狀態,一邊使所述開口擴大。
  11. 一種基板處理方法,包括: 液膜形成步驟,朝被水平地保持的基板的上表面且形成有圖案的上表面供給處理液,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所述處理液的液膜; 蒸氣層形成部形成步驟,從所述液膜的上方朝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照射光,對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且未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外周部的加熱區域進行加熱,而使接觸所述加熱區域的所述處理液蒸發,由此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蒸氣層形成部,所述蒸氣層形成部在所述處理液與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之間形成蒸氣層、且在所述蒸氣層上保持所述液膜; 基板旋轉步驟,使在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所述基板環繞穿過所述基板的中央部的垂直的旋轉軸線進行旋轉,由此使所述蒸氣層形成部變成在內側具有形成在所述液膜的孔的圓環狀;以及 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與所述基板旋轉步驟同步地使所述加熱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來將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外周擴大、且將所述孔擴大,由此使圓環狀的所述蒸氣層形成部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其中所述蒸氣層形成部形成步驟包含朝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照射光,對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且未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外周部的第一加熱區域進行加熱來形成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步驟,所述基板處理方法還包括: 輔助加熱步驟,與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同步地朝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照射光,對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中在所述基板的旋轉方向上至少一部分與所述第一加熱區域不重疊的第二加熱區域進行加熱,而輔助對於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加熱。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其中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包含使所述第一加熱區域及所述第二加熱區域的至少一者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的步驟。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其中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包含使所述第一加熱區域及所述第二加熱區域兩者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的步驟。
  15. 如請求項11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其中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包含朝相對於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設定在內側的吹附區域吹附氣體的吹附步驟。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其中所述吹附區域相對於所述加熱區域,設定在所述基板的旋轉方向的上游側。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其中所述吹附區域比所述加熱區域更小, 所述吹附區域的整個區域配置在所述加熱區域的外緣的內側。
  18. 如請求項15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還包括吹附區域移動步驟,所述吹附區域移動步驟與所述吹附步驟同步地使所述吹附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其中所述吹附步驟包含:第一吹附步驟,朝相對於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設定在內側的第一吹附區域吹附氣體;以及第二吹附步驟,與所述第一吹附步驟同步地朝第二吹附區域吹附氣體,所述第二吹附區域相對於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內周設定在內側,在所述基板的旋轉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吹附區域隔離, 所述吹附區域移動步驟包含:第一吹附區域移動步驟,與所述第一吹附步驟同步地使所述第一吹附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以及第二吹附區域移動步驟,與所述第二吹附步驟同步地使所述第二吹附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
  20. 如請求項11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還包括:與所述基板旋轉步驟同步地朝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所述液膜吹附氣體來部分地排除所述處理液,由此在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所述液膜形成所述孔的步驟。
  21. 如請求項11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基板處理方法,其中照射至所述加熱區域的光具有能夠透過所述處理液的波長。
  22. 一種基板處理裝置,包括: 基板保持單元,水平地保持表面形成有圖案的基板; 基板旋轉單元,用於使由所述基板保持單元保持的所述基板環繞穿過所述基板的中央部的垂直的旋轉軸線進行旋轉; 處理液供給單元,具有處理液噴嘴,用於從所述處理液噴嘴朝由所述基板保持單元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供給處理液; 燈加熱器,具有發光部,從上方觀察,設置得比由所述基板保持單元保持的基板更小,用於從所述發光部朝由所述基板保持單元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照射光; 加熱區域移動單元,用於使由所述基板保持單元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中,藉由利用所述燈加熱器的光的照射來加熱的加熱區域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內移動; 吹附單元,包含具有氣體噴出口的氣體噴嘴,用於從所述氣體噴嘴朝由所述基板保持單元保持的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吹附氣體;以及 控制器,控制所述基板旋轉單元、所述處理液供給單元、所述燈加熱器、所述加熱區域移動單元及所述吹附單元, 所述控制器執行如下步驟:液膜形成步驟,利用所述處理液供給單元朝所述表面即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供給所述處理液,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形成所述處理液的液膜;蒸氣層形成部形成步驟,利用所述燈加熱器從所述液膜的上方朝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照射光,對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且未設定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外周部的加熱區域進行加熱,而使接觸所述加熱區域的所述處理液蒸發,由此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蒸氣層形成部,所述蒸氣層形成部在所述處理液與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之間形成蒸氣層、且在所述蒸氣層上保持所述液膜;基板旋轉步驟,利用所述基板旋轉單元,使在上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所述基板環繞所述旋轉軸線進行旋轉,由此使所述蒸氣層形成部變成在內側具有形成在所述液膜的孔的圓環狀;以及蒸氣層形成部移動步驟,與所述基板旋轉步驟同步地利用所述加熱區域移動單元使所述加熱區域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而將所述蒸氣層形成部的外周擴大,且利用所述吹附單元及所述基板旋轉單元的至少一者將所述孔擴大,由此使圓環狀的所述蒸氣層形成部朝所述基板的外周移動。
TW109146154A 2019-12-27 2020-12-25 基板處理方法以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7718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39589A JP7286534B2 (ja) 2019-12-27 2019-12-27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19-239589 2019-12-27
JP2020034469A JP7406404B2 (ja) 2020-02-28 2020-02-28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2020-034469 2020-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8066A true TW202138066A (zh) 2021-10-16
TWI771844B TWI771844B (zh) 2022-07-21

Family

ID=76508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6154A TWI771844B (zh) 2019-12-27 2020-12-25 基板處理方法以及基板處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197224A1 (zh)
KR (1) KR102508052B1 (zh)
CN (1) CN113053728A (zh)
TW (1) TWI7718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2142321A (zh) * 2020-03-05 2021-11-16 日商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US20220143657A1 (en) * 2020-11-06 2022-05-12 Jelight Company, Inc. Ultraviolet specimen cleaning apparatus
TW202313205A (zh) * 2021-09-24 2023-04-01 大陸商盛美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基板處理裝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1162B2 (ja) * 2012-11-08 2017-05-17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TWI667722B (zh) * 2014-02-27 2019-08-01 日商斯克林集團公司 基板處理裝置
JP6524573B2 (ja) * 2014-09-30 2019-06-05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CN105826219B (zh) * 2015-01-23 2019-01-04 株式会社思可林集团 基板处理方法、基板处理装置和流体喷嘴
JP6671217B2 (ja) * 2016-03-31 2020-03-25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KR101866662B1 (ko) * 2016-10-27 2018-07-04 주식회사 아이엠티 레이저를 이용한 웨이퍼 표면 건조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53728A (zh) 2021-06-29
KR102508052B1 (ko) 2023-03-09
US20210197224A1 (en) 2021-07-01
KR20210084304A (ko) 2021-07-07
TWI771844B (zh) 2022-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1844B (zh) 基板處理方法以及基板處理裝置
JP5043406B2 (ja) 基板乾燥方法および基板乾燥装置
CN107871691B (zh) 基板处理方法和基板处理装置
TWI660398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US10854481B2 (en) Substrat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ubstrate processing apparatus
KR101688689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CN108604546B (zh) 基板处理方法和基板处理装置
TWI740095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WO2020213481A1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TWI721495B (zh) 基板處理裝置、處理液以及基板處理方法
JP7406404B2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TWI728881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TWI667076B (zh) 基板處理方法及基板處理裝置
KR102211817B1 (ko)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판 처리 방법
JP7286534B2 (ja) 基板処理方法および基板処理装置
JP7465164B2 (ja) 基板処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