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4705A -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4705A
TW202134705A TW110104779A TW110104779A TW202134705A TW 202134705 A TW202134705 A TW 202134705A TW 110104779 A TW110104779 A TW 110104779A TW 110104779 A TW110104779 A TW 110104779A TW 202134705 A TW202134705 A TW 2021347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polarizing film
film
weight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47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真也
山下智弘
寶田翔
野中崇弘
高田勝則
外山雄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4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470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6Filter hold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31Cover glas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8Adhesive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一種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係於具有偏光膜與第1透明保護薄膜之偏光薄膜中,具有設於前述偏光薄膜之第1透明保護薄膜側的第1黏著劑層者;其中,前述偏光膜之膜厚為20µm以下;前述第1黏著劑層係用於貼合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視辨側的前面透明構件,且在80℃、85%R.H.下之飽和水分率(A)與在25℃、50%R.H.下之飽和水分率(B)之差((A)-(B))為1.0重量%以上。該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可抑制偏光薄膜在高溫環境下單體透射率之降低。

Description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涉及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在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汽車導航裝置、個人電腦用螢幕、電視機等各種影像顯示裝置方面,廣泛使用液晶顯示裝置或有機EL顯示裝置,而該等各種影像顯示裝置之偏光膜兼具高透射率與高偏光度,由此來看係使用經染色處理之(含有碘或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質之)聚乙烯醇系薄膜。前述偏光膜通常係製成於其單面或兩面使用接著劑貼合有三醋酸纖維素等之保護薄膜而成的偏光薄膜(偏光板)來使用。
上述各種影像顯示裝置中,為了防止從外表面之衝擊造成影像顯示面板破損等,會有在影像顯示面板之視辨側設置透明樹脂板或玻璃板等前面透明板(亦稱「覆蓋窗」、「視窗層」等)之情形。且,近年來於影像顯示面板之視辨側具備觸控面板的器件很普及。
又,關於在影像顯示面板之前面配置前面透明板或觸控面板等前面透明構件之方法,已提出有將影像顯示面板與前面透明構件透過黏著劑層貼合之「層間填充結構」。觸控面板與前面透明板之間亦有設置黏著劑層之情形。以層間填充結構來說,構件間之空隙會被黏著劑層填充,因此界面之折射率差會減少,從而可抑制反射或散射所造成視辨性的降低。又,層間填充結構中,構件間係藉由黏著劑層貼合而被固定,因此相較於前面透明構件僅被殼體固定之情形,具有前面透明構件不易因掉落等衝擊而剝落之優點。
另一方面,上述各種影像顯示裝置中,關於汽車導航裝置等車載用顯示器還特別要求在高溫下之耐久性。例如專利文獻1-3中記載了以下內容:將使用黏著劑將影像顯示單元與前面透明構件層間填充而成之影像顯示裝置供於車載用顯示器所需之長時間的高溫耐久試驗時,構成偏光膜之聚乙烯醇在高溫環境下會多烯化,因此構成影像顯示面板之偏光薄膜的面內中央部之單體透射率會降低。尤其還指出了多烯化會因偏光薄膜中所含之水分而被促進,且有偏光膜之面內尺寸愈大,單體透射率之降低便愈明顯之傾向。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7-7599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4-10235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8-101117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上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藉由使用用以貼合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視辨側的前面透明構件與偏光薄膜且具有特定參數的黏著劑層(黏著片),可提供一偏光薄膜其可抑制在高溫環境下單體透射率的降低;而專利文獻2中揭示了藉由使用具有特定飽和吸水量的透明保護薄膜,可提供一偏光薄膜其可抑制在高溫環境下之單體透射率的降低;或者專利文獻3中揭示了藉由使用用以貼合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視辨側的透明樹脂板與偏光薄膜且具有特定儲存彈性模數的黏著劑層(黏著片),可提供一偏光薄膜其可抑制在高溫環境下之單體透射率的降低;而本發明人等則發現了藉由與上述不同手段可改善該特性。
本發明有鑑於上述實際情形,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其可抑制偏光薄膜在高溫環境下單體透射率的降低、及提供一種使用有該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的影像顯示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亦即,本發明涉及一種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其係於具有偏光膜與第1透明保護薄膜之偏光薄膜中,具有設於前述偏光薄膜之第1透明保護薄膜側的第1黏著劑層者;其中,前述偏光膜之膜厚為20µm以下;前述第1黏著劑層係用於貼合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視辨側的前面透明構件,且該第1黏著劑層在80℃、85%R.H.下之飽和水分率(A)與在25℃、50%R.H.下之飽和水分率(B)之差((A)-(B))為1.0重量%以上。
又,本發明涉及一種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其係於具有偏光膜與第1透明保護薄膜之偏光薄膜中,具有設於前述偏光薄膜之第1透明保護薄膜側的第1黏著劑層者;其中,前述偏光膜之膜厚為20µm以下;前述第1黏著劑層係用於貼合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視辨側的前面透明構件,且該第1黏著劑層在80℃、85%R.H.下之飽和水分率(A)與在25℃、50%R.H.下之飽和水分率(B)之比((A)/(B))為2.5以下。
又,本發明涉及一種影像顯示裝置,其具有影像顯示單元與前述前面透明構件,且於前述前面透明構件貼合有前述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
發明效果 雖本發明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之效果其作用機制的細節尚有不明瞭的部分,但吾等推測如下。惟,本發明亦可不受該作用機制解釋所限。
本發明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係於具有偏光膜與第1透明保護薄膜之偏光薄膜中,具有設於前述偏光薄膜之第1透明保護薄膜側的第1黏著劑層者;其中,前述偏光膜之膜厚為20µm以下;前述第1黏著劑層係用於貼合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視辨側的前面透明構件,且該第1黏著劑層在80℃、85%R.H.下之飽和水分率(A)與在25℃、50%R.H.下之飽和水分率(B)之差((A)-(B))為1.0重量%以上。飽和水分率(A)與飽和水分率(B)之差((A)-(B))為固定以上之黏著劑層、亦即在高溫下之飽和水分率與在常溫附近之飽和水分率之差為固定以上之黏著劑層,在影像顯示裝置中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從常溫附近暴露於高溫環境下時,可充分吸收從具有膜厚為20µm以下之偏光膜的偏光薄膜等釋出之水分,因此吾等推測可防止水分在影像顯示裝置內擴散,故可抑制偏光薄膜在高溫環境下因多烯化造成單體透射率之降低。
又,本發明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係於具有偏光膜與第1透明保護薄膜之偏光薄膜中,具有設於前述偏光薄膜之第1透明保護薄膜側的第1黏著劑層者;其中,前述偏光膜之膜厚為20µm以下;前述第1黏著劑層係用於貼合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視辨側的前面透明構件,且該第1黏著劑層在80℃、85%R.H.下之飽和水分率(A)與在25℃、50%R.H.下之飽和水分率(B)之比((A)/(B))為2.5以下。飽和水分率(A)與飽和水分率(B)之比((A)/(B))為固定以下之黏著劑層、亦即在高溫下之飽和水分率與在常溫附近之飽和水分率之比為固定以下之黏著劑層,在影像顯示裝置中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從常溫附近暴露於高溫環境下時,可充分吸收從具有膜厚為20µm以下之偏光膜的偏光薄膜等釋出之水分,因此吾等推測可防止水分在影像顯示裝置內擴散,故可抑制偏光薄膜在高溫環境下因多烯化造成單體透射率之降低。
上述專利文獻1-3中指出了,在高溫環境下因多烯化而有偏光膜之面內尺寸愈大,偏光薄膜之單體透射率之降低便愈明顯之傾向,但卻無任何證據佐證在使用面內尺寸大之(例如面內尺寸為300cm2 以上之)偏光膜之情況下仍可抑制在高溫環境下之多烯化。並且,在如上述使用了面內尺寸大之偏光膜之情況下要抑制在高溫環境下之多烯化,重要的是偏光膜之厚度與上述第1黏著劑層(視辨側黏著劑層)之飽和水分率之差或比,但上述專利文獻卻未著眼於此。另一方面,本發明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藉由使用20µm以下之偏光膜與上述第1黏著劑層,即便是在偏光膜之面內尺寸大之情況下,仍可抑制偏光薄膜在高溫環境下因多烯化造成單體透射率降低,故有用。
圖1係顯示本發明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之構成例的示意截面圖。偏光薄膜10至少具備偏光膜11與第1透明保護薄膜12,而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100於偏光薄膜10之第1透明保護薄膜12側具備第1黏著劑層20。又,偏光薄膜10亦可於偏光薄膜10之具有第1透明保護薄膜12之側的相反側具備有第2透明保護薄膜與第2黏著劑層30。視需求,第1黏著劑層20及第2黏著劑層30各自亦可以可剝離之方式貼附有分離件45及分離件46。
圖2係顯示使用有本發明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的影像顯示裝置之構成例的示意截面圖。影像顯示裝置110中,前面透明構件70與偏光薄膜10係透過第1黏著劑層20貼合,而影像顯示單元90與偏光薄膜10係透過第2黏著劑層30貼合。此外,前面透明構件70亦可於前面透明板71之周緣部具有印刷高低差72。
上述黏著劑層20係所謂的「層間填充劑」,不僅能固著偏光薄膜10與前面透明構件70,還具有減少界面之折射率差,抑制光反射或散射所造成之視辨性降低之功能。又,層間填充劑還具有作為緩衝層之作用,該緩衝層係用以對抗來自外表面對液晶單元等影像顯示單元90之衝擊或按壓。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附黏著劑層之單面保護偏光薄膜)> 本發明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附黏著劑層之單面保護偏光薄膜),係於具有偏光膜與第1透明保護薄膜之偏光薄膜中,具有設於前述偏光薄膜之第1透明保護薄膜側的第1黏著劑層者。
<偏光膜> 本發明偏光膜係碘吸附定向於聚乙烯醇系薄膜而形成之碘系偏光膜,且膜厚為20µm以下。本發明偏光膜在膜厚大於20µm時,偏光膜所含水分量有變多之傾向,因此無法抑制在高溫環境下(例如95℃、500小時),具有面內尺寸大之(例如面內尺寸為300cm2 以上之)偏光膜的偏光薄膜之單體透射率降低,故不佳。
前述聚乙烯醇系薄膜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在可見光區域中具有透光性且可分散吸附碘之物。作為前述聚乙烯醇系薄膜的材料可舉聚乙烯醇或其衍生物。前述聚乙烯醇之衍生物可舉例如聚乙烯醇縮甲醛、聚乙烯縮醛;經乙烯、丙烯等烯烴、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等不飽和羧酸及其烷基酯、丙烯醯胺等改質者等。前述聚乙烯醇之平均聚合度宜為100~10,000左右,1,000~10,000左右較佳,1,500~4,500左右更佳。又,前述聚乙烯醇之皂化度宜為80~100莫耳%左右,95莫耳%~99.95莫耳左右較佳。另,前述平均聚合度及前述皂化度可依循JIS K 6726求得。
前述偏光膜之製造可適用公知之方法,通常可藉由對聚乙烯醇系薄膜施行碘染色及延伸而得。尤其是厚度為10µm以下之薄型偏光膜之製造可適用以下公知薄型偏光膜之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包含:將聚乙烯醇系樹脂層與延伸用樹脂基材在積層體之狀態下延伸之步驟與進行碘染色之步驟。
前述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中,偏光膜之面內尺寸無特別限定,但由本發明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在偏光膜之面內尺寸大之情況下,仍可抑制在高溫環境下多烯化造成單體透射率之降低之觀點來看,前述偏光膜之面內尺寸可為150cm2 以上,可為300cm2 以上,可為600cm2 以上或亦可為900cm2 以上。此外,通常偏光薄膜之面內尺寸與偏光膜之面內尺寸相同。
<第1透明保護薄膜> 本發明第1透明保護薄膜無特別限制,可使用可用於偏光薄膜之各種透明保護薄膜。構成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之材料可使用例如透明性、機械性強度、熱穩定性、水分阻斷性、各向同性等優異之熱塑性樹脂。前述熱塑性樹脂可舉例如:三醋酸纖維素等纖維素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樹脂、聚醚碸系樹脂、聚碸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尼龍或芳香族聚醯胺等聚醯胺系樹脂、聚醯亞胺系樹脂、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之聚烯烴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環系或具有降莰烯結構之環狀聚烯烴系樹脂(降莰烯系樹脂)、聚芳酯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乙烯醇系樹脂及該等的混合物。又,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可使用由(甲基)丙烯酸系、胺甲酸酯系、丙烯酸胺甲酸酯系、環氧系、聚矽氧系等熱硬化性樹脂或紫外線硬化型樹脂形成之硬化層。該等中宜為纖維素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環狀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
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之厚度可適當決定,惟一般由強度或處置性等作業性、薄層性等觀點來看,宜為1~500μm左右,1~300μm左右較佳,5~100μm左右更佳。
由使偏光薄膜內之水分擴散至系統外,以抑制偏光薄膜因多烯化造成單體透射率之降低之觀點來看,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之透濕度宜為100g/m2 ・24h以上,200g/m2 ・24h以上較佳,300g/m2 ・24h以上更佳,而由提升偏光薄膜之加濕耐久性之觀點來看,透濕度宜為1600g/m2 ・24h以下,1300g/m2 ・24h以下較佳。此外,透濕度可依循JIS Z0208之透濕度試驗(透濕杯法(cup method)),將切斷成直徑60mm之試樣設置於裝有約15g氯化鈣之透濕杯,並放入溫度40℃、濕度90%R.H.之恆溫機中,測定放置24小時之前與之後的氯化鈣之重量增加,藉此來算出。
前述偏光膜與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通常係透過接著劑層貼合。形成前述接著劑層之接著劑可應用可用於偏光薄膜之各種接著劑,可舉例如異氰酸酯系接著劑、聚乙烯醇系接著劑、明膠系接著劑、乙烯基系乳膠系、水系聚酯等。該等接著劑通常係以由水溶液構成之接著劑來使用,含有0.5~60重量%之固體成分而成。又,前述接著劑除上述外,還可舉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電子束硬化型接著劑等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接著劑可舉例如(甲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前述(甲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性成分可舉例如具有(甲基)丙烯醯基之化合物、具有乙烯基之化合物。又,陽離子聚合硬化型接著劑亦可使用具有環氧基或氧雜環丁烷基之化合物。具有環氧基之化合物只要是分子內具有至少2個環氧基者,則無特別限制,可使用一般已知的各種硬化性環氧化合物。前述接著劑層之厚度無特別限制,於使用水系接著劑等時,宜為30~5000nm左右,100~1000nm左右較佳,而於使用紫外線硬化型接著劑、電子束硬化型接著劑等時,宜為0.1~100μm左右,0.5~10μm左右較佳。
<第1黏著劑層(視辨側黏著劑層)> 本發明第1黏著劑層係用於貼合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視辨側的前面透明構件,且該第1黏著劑層在80℃、85%R.H.下之飽和水分率(A)與在25℃、50%R.H.下之飽和水分率(B)之差((A)-(B))為1.0重量%以上。或者,本發明第1黏著劑層係用於貼合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視辨側的前面透明構件,且該第1黏著劑層在80℃、85%R.H.下之飽和水分率(A)與在25℃、50%R.H.下之飽和水分率(B)之比((A)/(B))為2.5以下。前述第1黏著劑層係由黏著劑形成之黏著片。
由用於貼合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視辨側的前面透明構件之觀點來看,前述第1黏著劑層通常厚度為50µm以上,而由防止在高溫環境下(例如95℃、500小時)因異物造成之氣泡產生之觀點、增加水分吸收量之觀點或高低差吸收性之觀點來看,厚度宜為150µm以上,200µm以上較佳,而由生產性等觀點來看,厚度宜為600µm以下,500µm以下較佳,400µm以下更佳。
配置於前述影像顯示裝置之視辨側的前面透明構件可舉例如前面透明板(稱為「覆蓋窗」、「視窗層」等)或觸控面板等。前述前面透明板可使用具有適當機械強度及厚度之透明板。所述透明板例如可使用丙烯酸系樹脂或聚碳酸酯系樹脂這類的透明樹脂板、或者玻璃板等。前述觸控面板可使用例如電阻膜式、電容式、光學式、超音波式等各種觸控面板、或具備觸控感測功能之玻璃板或透明樹脂板等。在使用電容式觸控面板作為前述前面透明構件時,宜在較觸控面板更靠視辨側設置由玻璃或透明樹脂板構成之前面透明板。
前述第1黏著劑層在80℃、85%R.H.下之飽和水分率(A)與在25℃、50%R.H.下之飽和水分率(B)之差((A)-(B))為1.0重量%以上。前述第1黏著劑層在前述飽和水分率(A)與飽和水分率(B)之差((A)-(B))小於1.0重量%時,無法抑制偏光薄膜在高溫環境下(例如95℃、500小時)之單體透射率之降低,故不佳。前述第1黏著劑層之前述飽和水分率(A)與飽和水分率(B)之差((A)-(B))宜為1.1重量%以上,1.3重量%以上較佳,而由在加濕環境下之介電常數變化之觀點來看,宜為5.0重量%以下,4.0重量%以下較佳。或者,前述第1黏著劑層在80℃、85%R.H.下之飽和水分率(A)與在25℃、50%R.H.下之飽和水分率(B)之比((A)/(B))為2.5以下。前述第1黏著劑層在前述飽和水分率(A)與飽和水分率(B)之比((A)/(B))大於2.5時,無法抑制偏光薄膜在高溫環境下(例如95℃、500小時)之單體透射率之降低,故不佳。前述第1黏著劑層之前述飽和水分率(A)與飽和水分率(B)之比((A)/(B))由加濕白濁之觀點來看,宜為1.0以上,2.0以上較佳,並且宜為2.4以下。此外,當飽和水分率過小時,由無法充分吸收水分之觀點、或是當飽和水分率過大時,由水分吸收量變多而接著劑層中之成分滲出造成不良影響之觀點來看,前述飽和水分率(A)宜為1.5~3.0重量%左右,2.0~2.5重量%左右較佳,而前述飽和水分率(B)宜為0~3.0重量%左右,0.5~2.0重量%左右較佳。
前述第1黏著劑層宜透明性高。前述第1黏著劑層宜霧度值為1%以下,且全光線透射率宜為90%以上。霧度值及全光線透射率係使用霧度計,依循JIS K7136進行測定。
作為形成前述第1黏著劑層之黏著劑(黏著劑組成物),只要為滿足上述飽和水分率之差者便無限定,惟由光學透明性優異、展現適度濡濕性、凝集性及接著性等黏著特性且耐候性或耐熱性等亦優異之觀點來看,宜為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作為基底聚合物之丙烯酸系黏著劑。
前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係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單元為主骨架者。此外,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意指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基底聚合物為共聚物時,構成單體之排列可為無規,亦可為嵌段。
作為前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舉例如具有碳數為1~20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前述烷基可為直鏈或支鏈烷基,亦可為環狀環烷基。又,由易將黏著劑層之上述飽和水分率(A)與飽和水分率(B)之差((A)-(B))控制成1.0重量%以上之觀點、或由易將上述飽和水分率(A)與飽和水分率(B)之比((A)/(B))控制成2.5以下之觀點來看,前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宜使用具有碳數為8以下之直鏈或支鏈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且使用具有碳數為6以下之直鏈或支鏈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較佳,使用具有碳數為4以下之直鏈或支鏈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更佳。前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單獨使用或者可將2種以上組合來使用。
又,由易將黏著劑層之上述飽和水分率(A)與飽和水分率(B)之差((A)-(B))控制成1.0重量%以上之觀點、或由易將上述飽和水分率(A)與飽和水分率(B)之比((A)/(B))控制成2.5以下之觀點來看,前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宜併用具有直鏈或支鏈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與具有環狀環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此時,具有直鏈或支鏈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與具有環狀環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重量比(具有直鏈或支鏈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具有環狀環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宜為70/30~95/5,且80/20~92/8較佳。
前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比率在構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的合計中,宜為40重量%以上,50重量%以上較佳,60重量%以上更佳。
前述丙烯酸系聚合物除了前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外,由易將黏著劑層之上述飽和水分率(A)與飽和水分率(B)之差((A)-(B))控制成1.0重量%以上之觀點、或由易將上述飽和水分率(A)與飽和水分率(B)之比((A)/(B))控制成2.5以下之觀點來看,還宜含有極性單體。極性單體可舉例如:N-乙烯基吡咯啶酮、甲基乙烯基吡咯啶酮、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哌啶酮、乙烯基嘧啶、乙烯基哌𠯤、乙烯基吡𠯤、乙烯基吡咯、乙烯基咪唑、乙烯基㗁唑、乙烯基嗎福林、(甲基)丙烯醯基嗎福林、N-乙烯基羧醯胺類、N-乙烯基己內醯胺等含氮單體;(甲基)丙烯酸2-羥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己酯、(甲基)丙烯酸8-羥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羥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羥月桂酯及(4-羥甲基環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含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等含羥基單體。尤宜使用前述含羥基單體作為極性單體。前述極性單體可單獨使用或者可將2種以上組合來使用。
前述極性單體之比率在構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的合計中,宜為15重量%以上,20重量%以上較佳,30重量%以上更佳,並且宜為60重量%以下,50重量%以下較佳,40重量%以下更佳。
作為構成前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除了上述例示之單體外,亦可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之範圍內使用其他共聚單體。前述其他共聚單體可舉例如含胺基單體、含環氧基單體、芳香族乙烯基系單體等。
前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與前述極性單體之合計比率在構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的合計中,宜為70重量%以上,80重量%以上較佳,90重量%以上更佳,95重量%以上又更佳。
前述丙烯酸系聚合物可藉由公知的聚合方法將上述單體成分進行聚合來調製。丙烯酸系聚合物之聚合方法可舉例如溶液聚合法、乳化聚合法、塊狀聚合法或藉由照射活性能量線所行之聚合(活性能量線聚合法)等。以透明性、耐水性、成本等之觀點來看,以溶液聚合法或活性能量線聚合法為佳。
調製前述丙烯酸系聚合物時,因應聚合反應之種類,使用光聚合引發劑或熱聚合引發劑等聚合引發劑即可。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分子量可適當調整。為了使黏著劑層具有適度的黏彈性與接著性,丙烯酸系聚合物之聚苯乙烯換算的重量平均分子量宜為5萬~200萬左右,更宜為10萬~150萬左右。
前述丙烯酸系黏著劑之固體成分中,前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比率宜為70重量%以上,80重量%以上較佳,90重量%以上更佳,95重量%以上又更佳。
前述黏著劑層亦可視需求具有交聯結構。交聯結構之形成例如只要於黏著劑中添加交聯劑即可。作為交聯劑,可使用例如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㗁唑啉系交聯劑、吖𠰂系交聯劑、碳二亞胺系交聯劑、金屬螯合物系交聯劑等一般所用之物。由因黏著劑之柔軟性(流動性)降低而有對被黏體的密著性降低之情形、或有因前面透明構件之印刷高低差造成氣泡混入或顯示不均之情形之觀點來看,前述交聯劑之含量相對於前述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通常為10重量份以下,宜為5重量份以下,且3重量份以下較佳。前述交聯劑可單獨使用或者可將2種以上組合來使用。
前述黏著劑中亦可為了調整接著力而添加矽烷耦合劑。使用前述矽烷耦合劑時,矽烷耦合劑相對於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通常為0.01~5重量份左右,宜為0.03~2重量份左右。前述矽烷耦合劑可單獨使用或者可將2種以上組合來使用。
由控制黏著劑層之上述飽和水分率(A)與飽和水分率(B)之差((A)-(B))、或者上述飽和水分率(A)與飽和水分率(B)之比((A)/(B))之觀點來看,前述黏著劑中亦可包含有吸濕性物質。前述吸濕性物質可舉例如沸石等。
前述黏著劑中亦可視需求添加賦黏劑。賦黏劑可舉例如萜系賦黏劑、苯乙烯系賦黏劑、酚系賦黏劑、松香系賦黏劑、環氧系賦黏劑、二環戊二烯系賦黏劑、聚醯胺系賦黏劑、酮系賦黏劑、彈性體系賦黏劑等。
前述黏著劑可在不損及黏著劑之特性的範圍內使用塑化劑、軟化劑、抗劣化劑、填充劑、著色劑、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界面活性劑、抗靜電劑等添加劑。
前述黏著劑層係藉由前述黏著劑形成。前述黏著劑可為具有任一形態之黏著劑組成物,可舉例如乳液型、溶劑型(溶液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熱熔融型(熱熔(hot melt)型)等。黏著劑可舉溶劑型黏著劑或活性能量線硬化型(光硬化型)黏著劑。前述溶劑型黏著劑較佳可舉包含前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作為必要成分的黏著劑。又,前述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較佳可舉包含構成前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的混合物(單體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作為必要成分的黏著劑。由控制硬化之時間點或生產性等觀點來看,前述黏著劑宜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光硬化型)黏著劑。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光硬化型)黏著劑除了構成前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的混合物(單體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物外,還含有光硬化性成分。作為光硬化性化合物例如宜使用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聚合性官能基之多官能性聚合性化合物。作為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可舉例如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C=C鍵之化合物,或具有1個C=C鍵與環氧、吖𠰂、㗁唑啉、肼、羥甲基等聚合性官能基之化合物等。由柔軟性、接著性之觀點來看,前述光硬化性成分的摻混比率相對於構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的合計100重量份,宜為7重量份以下,5重量份以下較佳,3重量份以下更佳。
形成前述黏著劑層之方法可舉例如:將前述溶劑型黏著劑塗佈於分離件等,並將聚合溶劑等乾燥去除而形成黏著劑層之方法;於偏光薄膜等塗佈前述溶劑型黏著劑,並將聚合溶劑等乾燥去除而於偏光薄膜等形成黏著劑層之方法;將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塗佈於分離件等,並照射活性能量線來形成之方法等。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附黏著劑層之雙面保護偏光薄膜)> 本發明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附黏著劑層之雙面保護偏光薄膜)中,前述偏光薄膜具有第2透明保護薄膜,且前述第2透明保護薄膜係設於前述偏光薄膜之具有第1透明保護薄膜之側的相反側。
<第2透明保護薄膜> 本發明第2透明保護薄膜無特別限制,可例示上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者。惟,由貼合偏光膜與透明保護薄膜後之乾燥步驟的生產效率之觀點來看,前述第2透明保護薄膜的透濕度宜為1g/m2 ・24h以上,5g/m2 ・24h以上較佳,10g/m2 ・24h以上更佳,而由使第1黏著劑層吸收在高溫環境下之偏光薄膜內的水分之觀點來看,透濕度宜為200g/m2 ・24h以下,180g/m2 ・24h以下較佳,150g/m2 ・24h以下更佳。此外,前述偏光膜與前述第2透明保護薄膜通常係透過上述接著劑層貼合。
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及/或第2透明保護薄膜亦可使用具有正面相位差為40nm以上及/或厚度方向相位差為80nm以上之相位差的相位差板。正面相位差通常係控制在40~200nm之範圍,厚度方向相位差通常係控制在80~300nm之範圍。使用相位差板作為前述透明保護薄膜時,該相位差板亦可作為透明保護薄膜發揮功能,故能謀求薄型化。
作為前述相位差板,可舉例如將高分子素材進行單軸或雙軸延伸處理而成之雙折射性薄膜、液晶聚合物之定向薄膜、以薄膜支持液晶聚合物之定向層者等。相位差板之厚度無特別限制,一般為20~150μm左右。此外,亦可於不具相位差之透明保護薄膜貼合前述相位板來使用。
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及/或第2透明保護薄膜中亦可包含有紫外線吸收劑、抗氧化劑、滑劑、塑化劑、脫模劑、抗著色劑、阻燃劑、抗靜電劑、顏料、著色劑等任意適當之添加劑。
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及/或第2透明保護薄膜之不貼合偏光膜的面上可設置硬塗層、抗反射層、抗黏層、擴散層或防眩層等機能層。另,上述硬塗層、抗反射層、抗黏層、擴散層或防眩層等機能層除了可設置在保護薄膜其本身以外,還可另外設置成與保護薄膜分開的個體。
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及/或第2透明保護薄膜與前述偏光膜、或者前述偏光膜與前述機能層亦可隔著表面改質處理層、易接著劑層、阻隔層、折射率調整層等中介層而積層。
形成前述表面改質層之表面改質處理可舉例如電暈處理、電漿處理、底塗處理、皂化處理等。
形成前述易接著層之易接著劑可舉例如包含具有下述骨架之各種樹脂的形成材:聚酯骨架、聚醚骨架、聚碳酸酯骨架、聚胺甲酸酯骨架、聚矽氧系、聚醯胺骨架、聚醯亞胺骨架、聚乙烯醇骨架等。
前述阻隔層係具有用以防止從透明保護薄膜等溶出之寡聚物或離子等不純物移動(侵入)至偏光膜中之功能的層。前述阻隔層只要是具有透明性且可防止從透明保護薄膜等溶出之不純物的層即可,形成阻隔層之材料可舉例如胺甲酸酯預聚物系形成材、氰基丙烯酸酯系形成材、環氧系形成材等。
前述折射率調整層係為了抑制透射率伴隨在前述透明保護薄膜與偏光膜等折射率不同之層間的反射而降低所設置之層。形成前述折射率調整層之折射率調整材可舉例如包含具有二氧化矽系、丙烯酸系、丙烯酸-苯乙烯系、三聚氰胺系等之各種樹脂及添加劑的形成劑。
<第2黏著劑層(單元側黏著劑層)> 本發明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附黏著劑層之雙面保護偏光薄膜)中,前述偏光薄膜具有第2黏著劑層,且前述第2黏著劑層係設於前述偏光薄膜之具有第2透明保護薄膜之側。
作為形成前述第2黏著劑層之黏著劑(黏著劑組成物)可適用可用於偏光薄膜之各種黏著劑,可適當選擇以丙烯酸系聚合物、聚矽氧系聚合物、聚酯、聚胺甲酸酯、聚醯胺、聚乙烯基醚、乙酸乙烯酯/氯乙烯共聚物、改質聚烯烴、環氧系、氟系、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等橡膠系等聚合物作為基底聚合物者來使用。尤其由光學透明性優異、展現適度濡濕性、凝集性及接著性等黏著特性且耐候性或耐熱性等亦優異之觀點來看,宜使用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作為基底聚合物之丙烯酸系黏著劑。
前述第2黏著劑層之厚度無特別限定,而由接著性或處置性等觀點來看,宜為3µm~35µm左右,5µm~32µm較佳,10µm~30µm更佳。
前述第1黏著劑層及/或前述第2黏著劑層宜(甲基)丙烯酸等有機酸單體(游離的有機酸)之含量低。藉由降低前述第1黏著劑層之有機酸單體含量,可抑制偏光板因多烯化造成單體透射率之降低。黏著劑層中之(甲基)丙烯酸單體之含量宜為100ppm以下,70ppm以下較佳,50ppm以下更佳。黏著劑層之有機酸單體含量可藉由將黏著劑層浸漬於純水中,在100℃下加溫45分鐘後,以離子層析分析定量出在水中萃出之酸單體而求得。
通常,在熱硬化型或光硬化型聚合物中,存在未反應之殘留單體是無法避免的。因此,為了使黏著劑層中之酸成分含量降低,宜減少構成基底聚合物之單體成分中的(甲基)丙烯酸等有機酸單體成分的量。基底聚合物宜實質上不含有有機酸單體(含羧基單體)作為單體單元。構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的合計中,含羧基單體宜為0.5重量%以下,0.1重量%以下較佳,0.05重量%以下更佳。
於前述第1黏著劑層及/或前述第2黏著劑層上視需要以可剝離之方式貼附分離件。作為分離件之構成材料,可適宜使用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酯薄膜等塑膠薄膜。亦可將形成黏著劑層時(塗佈黏著劑)所用之基材直接作為黏著劑層之分離件使用。藉由對分離件之表面適當進行聚矽氧處理、長鏈烷基處理、氟處理等剝離處理,可在供於實際使用前提高自前述黏著劑層剝離之剝離性。
<影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影像顯示裝置具有影像顯示單元與前述前面透明構件,且於前述前面透明構件貼合有前述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
前述影像顯示單元可舉例如液晶單元或有機EL單元等。前述液晶單元可使用例如利用外光之反射型液晶單元、利用來自背光等光源之光的透射型液晶單元、利用來自外部之光與來自光源之光兩者的半透射半反射型液晶單元中之任一者。當前述液晶單元為利用來自光源之光者時,影像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亦會於影像顯示單元(液晶單元)之與視辨側相反之側配置偏光薄膜,並會配置光源。該光源側之偏光薄膜與液晶單元宜透過適當之接著劑層貼合。前述液晶單元的驅動方式可使用例如VA模式、IPS模式、TN模式、STN模式或彎曲定向(π型)等任意型式。
前述有機EL單元可適宜使用例如於透明基板上依序積層有透明電極、有機發光層與金屬電極而形成發光體(有機電致發光體)者等。前述有機發光層係多種有機薄膜之積層體,例如可採用以下各種層構成:由三苯胺衍生物等構成之電洞注入層與由蒽等螢光性有機固體構成之發光層的積層體;該等發光層與由苝衍生物等構成之電子注入層的積層體;或者電洞注入層、發光層及電子注入層之積層體等。
本發明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抑制偏光膜在高溫環境下因多烯化造成單體透射率之降低的效果優異,因此適宜用於汽車導航裝置或後照監視器等車載用影像顯示裝置之用途。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來更詳細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不僅受該等實施例所限。
<第1黏著劑層之製作> <黏著劑層A> 於丙烯酸丁酯(BA):60重量份、丙烯酸環己酯(CHA):6重量份、丙烯酸4-羥丁酯(4HBA):26重量份、丙烯酸羥乙酯(HEA):8重量份所構成之單體混合物中,將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1-酮(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 Japan公司製):0.09重量份及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公司製):0.09重量份投入四口燒瓶中,在氮氣環境下曝露於紫外線進行部分光聚合,藉此獲得聚合率約10%之部分聚合物(單體漿)。於該部分聚合物100重量份中,添加作為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之二新戊四醇六丙烯酸酯(日本化藥公司製「KAYACURE DPHA」:0.12重量份及作為矽烷耦合劑之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製「KBM-403」):0.3重量份,均勻混合,而調製出黏著劑(黏著劑組成物)。將所得黏著劑塗佈於分離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之單面經施有剝離處理之類型,厚38µm,商品名「MRF38」,三菱樹脂公司製)之剝離處理面上形成塗佈層,然後於該塗佈層上亦設置相同的分離件。接著,藉由黑光燈照射強度為5mW/cm2 之紫外線進行聚合直到累積光量至3600mJ/cm2 為止,而製作出雙面設有分離件之第1黏著劑層。此外,第1黏著劑層之厚度係藉由調整塗佈量而設定成表1所示之厚度。
<黏著劑層B> 於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67重量份、N-乙烯基-2-吡咯啶酮(NVP)15重量份、丙烯酸2-羥乙酯(HEA)3重量份、丙烯酸4-羥丁酯(4HBA):15重量份所構成之單體混合物中,將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1-酮(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 Japan公司製):0.035重量份及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公司製):0.035重量份投入四口燒瓶中,在氮氣環境下曝露於紫外線進行部分光聚合,藉此獲得聚合率約10%之部分聚合物(單體漿)。於該部分聚合物100重量份中,添加作為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之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學工業製「NK Ester A-HD-N」:0.3重量份及作為矽烷耦合劑之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製「KBM-403」):0.3重量份,均勻混合,而調製出黏著劑(黏著劑組成物)。將所得黏著劑塗佈於分離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之單面經施有剝離處理之類型,厚38µm,商品名「MRF38」,三菱樹脂公司製)之剝離處理面上形成塗佈層,然後於該塗佈層上亦設置相同的分離件。接著,藉由黑光燈照射強度為5mW/cm2 之紫外線進行聚合直到累積光量至3600mJ/cm2 為止,而製作出雙面設有分離件之第1黏著劑層。此外,第1黏著劑層之厚度係藉由調整塗佈量而設定成表1所示之厚度。
<黏著劑層C> 於由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40重量份、丙烯酸異硬脂酯(ISTA):40重量份、N-乙烯基-2-吡咯啶酮(NVP):18重量份、丙烯酸4-羥丁酯(4HBA):2重量份所構成之單體混合物中,將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1-酮(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 Japan公司製):0.05重量份及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公司製):0.05重量份投入四口燒瓶中,在氮氣環境下曝露於紫外線進行部分光聚合,藉此獲得聚合率約10%之部分聚合物(單體漿)。於該部分聚合物100重量份中,添加作為多官能聚合性化合物之三羥甲丙烷三丙烯酸酯(大阪有機化學工業公司製「TMP3A」:0.02重量份及作為矽烷耦合劑之3-環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製「KBM-403」):0.3重量份,均勻混合,而調製出黏著劑(黏著劑組成物)。將所得黏著劑塗佈於分離件(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之單面經施有剝離處理之類型,厚38µm,商品名「MRF38」,三菱樹脂公司製)之剝離處理面上形成塗佈層,然後於該塗佈層上亦設置相同的分離件。接著,藉由黑光燈照射強度為5mW/cm2 之紫外線進行聚合直到累積光量至3600mJ/cm2 為止,而製作出雙面設有分離件之第1黏著劑層。此外,第1黏著劑層之厚度係藉由調整塗佈量而設定成表1所示之厚度。
<實施例1> <偏光膜之製作> <偏光膜A> 準備平均聚合度為2,400、皂化度為99.9莫耳%且厚度為45µm之聚乙烯醇薄膜。一邊在周速比相異之輥間將聚乙烯醇薄膜浸漬於20℃之膨潤浴(水浴)中30秒鐘使其膨潤,一邊往輸送方向延伸成2.2倍(膨潤步驟),接著一邊在30℃之染色浴(碘濃度為0.1重量%且碘化鉀濃度為0.9重量%之水溶液)中浸漬30秒鐘進行染色,一邊以原本的聚乙烯醇薄膜(完全未往輸送方向延伸的聚乙烯醇薄膜)為基準往輸送方向延伸成3.3倍(染色步驟)。接著,將已染色之聚乙烯醇薄膜在40℃之交聯浴(硼酸濃度為3.0重量%且碘化鉀濃度為3.0重量%之水溶液)中浸漬28秒鐘,並以原本的聚乙烯醇薄膜為基準往輸送方向延伸至3.6倍為止(交聯步驟)。再將所得聚乙烯醇薄膜於61℃之延伸浴(硼酸濃度為4.0重量%且碘化鉀濃度為5.0重量%之水溶液)中浸漬60秒鐘,並以原本的聚乙烯醇薄膜為基準往輸送方向延伸至6.0倍為止(延伸步驟)後,在20℃之洗淨浴(碘化鉀濃度為2.0重量%之水溶液)中浸漬10秒鐘(洗淨步驟)。將洗淨後之聚乙烯醇薄膜在40℃下乾燥30秒鐘而製出偏光膜。利用以下測定方法求得之碘含量為2.8重量%。且,偏光膜之厚度為18µm。
[偏光膜中之碘濃度(重量%)之測定方法] 針對偏光膜,使用X射線螢光分析裝置(Rigaku公司製,商品名「ZSX-PRIMUS IV」,測定徑:ψ20mm),並用下述式求得碘濃度(重量%)。 碘濃度(wt%)=14.474×(X射線螢光強度)/(薄膜厚度)(kcps/μm)。另,計算濃度時之係數會依測定裝置而有所不同,而該係數可使用適當之檢量曲線求得。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之製作> 接著劑係使用以下水溶液:以重量比3:1含有含乙醯乙醯基之聚乙烯醇樹脂(平均聚合度1,200,皂化度98.5莫耳%,乙醯乙醯基化度5莫耳%)與羥甲基三聚氰胺者。使用該接著劑,以輥貼合機將由(甲基)丙烯酸系樹脂(具有內酯環結構之改質丙烯酸系聚合物)構成之厚度30μm的透明保護薄膜(日本觸媒製,透濕度為125g/(m2 ・24h))貼合於上述獲得之偏光膜的一面(影像顯示裝置單元側)作為第2透明保護薄膜,且將於三醋酸纖維素薄膜(富士軟片(Fujifilm)製,商品名「TJ40UL」)上形成有HC之厚度49μm的透明保護薄膜(透濕度為300g/(m2 ・24h))貼合於另一面(視辨側)作為第1透明保護薄膜後,接著於烘箱內使其加熱乾燥(溫度為90℃,時間為10分鐘),而製作出於偏光膜兩面貼合有透明保護薄膜的偏光薄膜。偏光薄膜之單體透射率為41.7%。接著,於所得偏光薄膜的第1透明保護薄膜上剝離上述所得之兩面設有分離件之第1黏著劑層之分離件後貼合黏著劑層,而製作出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
[飽和水分率之測定方法] 將上述所得之第1黏著劑層裁切成1cm×1cm,並剝離分離件,貼附於鋁箔上,做成評估試樣。對該試樣使用水分吸附脫附測定裝置(IGA-Sorp,Hiden公司製),將第1黏著劑層放置於95℃0%R.H.之環境下至重量不產生變化為止,測定水分完全去除後之狀態的重量(W1),然後放置於80℃、85%R.H.環境下,觀測重量變化。並在試樣之重量變化停止的時間點(飽和的狀態)下測定其重量(W2)。從下述式測定飽和水分率(飽和水分率(A)),並按相同程序測定在25℃、50%R.H.下之飽和水分率(B),算出其差((A)-(B))。將結果列於表1。 [數學式1]
Figure 02_image001
[在高溫環境下之單體透射率之評估(1)] 將上述所得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以使偏光膜之吸收軸成為長邊之方式切斷成20×15cm之尺寸(面內尺寸為300cm2 ),並於偏光薄膜之第2透明保護薄膜的面透過作為第2黏著劑層之厚度20µm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貼合玻璃板(模擬影像顯示單元),並透過剝離分離件後之第1黏著劑層貼合於另一玻璃板(前面透明構件),而製作出積層體(模擬影像顯示裝置)。將所得積層體靜置於溫度95℃之熱風烘箱內500小時,測定了投入(加熱)前後之單體透射率(ΔTs)。單體透射率係使用分光光度計(村上色彩技術研究所(股)製,製品名「DOT-3」)測定,並按以下基準評估。該單體透射率係以JIS Z8701-1982之2度視野(C光源)進行視感度校正所得的Y值。此外,測定波長為380~700nm(每10nm)。將結果列於表1。 ΔTs(%)=Ts500 -Ts0 在此,Ts0 為積層體加熱前之單體透射率,Ts500 為積層體加熱500小時後之單體透射率。 ◎:ΔTs(%)在0%以上且在5%以內。 ○:ΔTs(%)為-1%以上且小於0%。 △:ΔTs(%)為-2%以上且小於-1%。 ×:ΔTs(%)小於-2%或大於5%。
[在高溫環境下之單體透射率之評估(2)] 在上述[在高溫環境下之單體透射率之評估(1)]中,於溫度95℃之熱風烘箱內靜置1000小時來取代於溫度95℃之熱風烘箱內靜置500小時,除此之外依與上述[在高溫環境下之單體透射率之評估(1)]相同操作,按以下基準評估單體透射率。 ΔTs(%)=Ts1000 -Ts0 在此,Ts0 為積層體加熱前之單體透射率,Ts1000 為積層體加熱1000小時後之單體透射率。 ◎:ΔTs(%)在0%以上且在5%以內。 ○:ΔTs(%)為-1%以上且小於0%。 △:ΔTs(%)為-2%以上且小於-1%。 ×:ΔTs(%)小於-2%或大於5%。
[因異物造成之氣泡產生之評估] 於上述<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之製作>中,於所得偏光薄膜之第1透明保護薄膜上使平均粒徑為150µm之模擬異物(玻璃)混入並貼合第1黏著劑層,而製作出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將所得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以使偏光膜之吸收軸成為長邊之方式切斷成20×15cm之尺寸(面內尺寸為300cm2 ),並於偏光薄膜之第2透明保護薄膜的面透過作為第2黏著劑層之厚度20µm之丙烯酸系黏著劑層貼合玻璃板(模擬影像顯示單元),並透過剝離分離件後之第1黏著劑層貼合於另一玻璃板(前面透明構件),而製作出積層體(模擬影像顯示裝置)。將所得積層體靜置於溫度95℃之熱風烘箱內500小時後,針對因異物造成之氣泡產生,按以下基準進行評估。將結果列於表1。 ○:無氣泡產生。 △:氣泡小於100µm。 ×:氣泡成長為100µm以上。
[霧度值之測定] 從上述所製作出之兩面設有分離件的第1黏著劑層剝離兩面脫模薄膜後,貼合於載玻片(商品名:白緣磨No.1,厚度:0.8~1.0mm,全光線透射率:92%,霧度:0.2%,Matsunami Glass Ind.,Ltd.製),而製作出具有載玻片/黏著劑層/載玻片之層構成的試驗片。將該試驗片放置於85℃、85%R.H.之環境下1000小時,使用霧度計(裝置名:HM-150,(股)村上色彩研究所製)測定初始(X)及放置後(Y)之可見光區域之霧度值。將結果列於表1。此外,本發明第1黏著劑層放置於85℃、85%R.H.之環境下1000小時前(初始)之霧度值宜為1.5以下,1.0以下較佳,且放置於85℃、85%R.H.之環境下1000小時後之霧度值宜為3.0以下,2.0以下較佳,而放置於85℃、85%R.H.之環境下1000小時前後之霧度值的差宜為1.5以下,且1.0以下較佳。
<實施例2-9及比較例1-4> 在實施例2-9及比較例1-4中,將偏光膜之種類(厚度)、偏光膜之面內尺寸、第1黏著劑層之種類及厚度變更成表1所示之值,除此之外依與實施例1相同操作,並進行上述評估。將結果列於表1。偏光膜之面內尺寸150cm2 為15cm×10cm,面內尺寸600cm2 為30cm×20cm,面內尺寸900cm2 為50cm×18cm。另,將偏光膜B之製作顯示於下。
<偏光膜之製作> <偏光膜B> 在製作偏光膜時,一邊於周速比相異之輥間將厚度為75µm之聚乙烯醇薄膜浸漬於35℃之膨潤浴(水浴)中30秒鐘進行膨潤,一邊往輸送方向延伸成2.2倍(膨潤步驟),並將染色浴的碘濃度調整成使最後獲得之偏光膜的碘濃度成為2.5重量%,除此之外依與實施例1相同操作而製作出偏光膜及偏光薄膜。所得偏光膜之厚度為28µm。又,所得偏光薄膜之單體透射率為41.7%。
[表1]
Figure 02_image003
實施例1-9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其偏光膜之膜厚為20µm以下,第1黏著劑層係用於貼合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視辨側的前面透明構件,且在80℃、85%R.H.下之飽和水分率(A)與在25℃、50%R.H.下之飽和水分率(B)之差((A)-(B))為1.0重量%以上,或者,在80℃、85% R.H.下之飽和水分率(A)與在25℃、50%R.H.下之飽和水分率(B)之比((A)/(B))為2.5以下,因此在上述高溫環境下之單體透射率之評估(1)中結果得◎或○,展現了良好的結果。尤其,實施例1-3及5-8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在上述高溫環境下之單體透射率之評估(2)中結果得◎或○,展現了良好的結果。
另一方面,比較例1-2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之上述飽和水分率之差((A)-(B))為0.8重量%,因此在上述高溫環境下之單體透射率之評估(1)中結果得△或×,展現了不佳的結果。又,比較例3-4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之偏光膜之膜厚為28µm,因此在上述高溫環境下之單體透射率之評估(1)中結果得△或×,展現了不佳的結果。
10:偏光薄膜 11:偏光膜 12:第1透明保護薄膜 13:第2透明保護薄膜 20:第1黏著劑層 30:第2黏著劑層 45,46:分離件 70:前面透明構件 71:前面透明板 72:印刷高低差 90:影像顯示單元 100: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 110:影像顯示裝置
圖1係顯示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之構成例的示意截面圖。 圖2係顯示使用有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的影像顯示裝置之構成例的示意截面圖。
10:偏光薄膜
11:偏光膜
12:第1透明保護薄膜
13:第2透明保護薄膜
20:第1黏著劑層
30:第2黏著劑層
45,46:分離件
100: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

Claims (8)

  1. 一種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係於具有偏光膜與第1透明保護薄膜之偏光薄膜中,具有設於前述偏光薄膜之第1透明保護薄膜側的第1黏著劑層者; 該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之特徵在於: 前述偏光膜之膜厚為20µm以下; 前述第1黏著劑層係用於貼合配置於影像顯示裝置之視辨側的前面透明構件,且該第1黏著劑層在80℃、85%R.H.下之飽和水分率(A)與在25℃、50%R.H.下之飽和水分率(B)之差((A)-(B))為1.0重量%以上。
  2. 如請求項1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其中前述第1黏著劑層之厚度為150µm以上且600µm以下。
  3. 如請求項1或2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其中前述第1透明保護薄膜之透濕度為100g/m2 ・24h以上。
  4. 如請求項1或2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其中前述偏光薄膜具有第2透明保護薄膜,且 前述第2透明保護薄膜設於前述偏光薄膜之具有第1透明保護薄膜之側的相反側。
  5. 如請求項4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其中前述偏光薄膜具有第2黏著劑層,且 前述第2黏著劑層係設於前述偏光薄膜之具有第2透明保護薄膜之側。
  6. 如請求項5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其中前述第2黏著劑層之厚度為3µm以上且35µm以下。
  7. 如請求項1或2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其中前述偏光膜之面內尺寸為300cm2 以上。
  8. 一種影像顯示裝置,特徵在於: 其具有影像顯示單元與前述前面透明構件,且 於前述前面透明構件貼合有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
TW110104779A 2020-02-17 2021-02-08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TW2021347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24426 2020-02-17
JP2020-024426 2020-02-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4705A true TW202134705A (zh) 2021-09-16

Family

ID=77392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4779A TW202134705A (zh) 2020-02-17 2021-02-08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72725A1 (zh)
EP (1) EP4109147A4 (zh)
JP (1) JP2021128334A (zh)
KR (1) KR20220130806A (zh)
CN (1) CN115136041A (zh)
TW (1) TW202134705A (zh)
WO (1) WO20211666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73715A (ja) * 2021-05-10 2022-11-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3528B2 (ja) * 2007-11-01 2012-08-29 日本アビオ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の含水率管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316076B2 (ja) * 2009-02-25 2013-10-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粘着剤付き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5823154B2 (ja) * 2011-04-11 2015-11-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き偏光板
JP6071459B2 (ja) 2012-11-19 2017-02-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6138002B2 (ja) * 2013-09-09 2017-05-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膜用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952505B2 (ja) * 2013-10-29 2016-07-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JP6178229B2 (ja) * 2013-12-09 2017-08-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6580315B2 (ja) * 2014-10-15 2019-09-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のカール抑制方法
JP6944759B2 (ja) 2015-10-13 2021-10-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き偏光板
JP6580540B2 (ja) * 2016-09-28 2019-09-25 藤森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フィルム
JP6850601B2 (ja) 2016-12-21 2021-03-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28334A (ja) 2021-09-02
KR20220130806A (ko) 2022-09-27
US20230072725A1 (en) 2023-03-09
EP4109147A4 (en) 2023-08-23
EP4109147A1 (en) 2022-12-28
WO2021166659A1 (ja) 2021-08-26
CN115136041A (zh) 2022-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5061B (zh) 黏著片材、附有黏著劑層之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TWI750259B (zh) 圖像顯示裝置
KR102229733B1 (ko) 적층 필름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US20160355704A1 (en)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optical film with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11819259B (zh) 偏振膜、层叠偏振膜、图像显示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JP6043315B2 (ja)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1837061B (zh) 偏振膜、层叠偏振膜、图像显示面板、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KR20230076854A (ko)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WO2018221324A1 (ja) 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230067701A (ko)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WO2018221319A1 (ja) 光学積層体、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5516346A (zh) 图像显示装置
TW202134705A (zh) 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KR20230067700A (ko)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30088487A (ko)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30076853A (ko)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WO2022102387A1 (ja) 偏光板並びにその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KR20230095964A (ko)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KR20230084309A (ko)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TW202248247A (zh) 黏著劑組成物、黏著片、光學積層體及影像顯示裝置、以及黏著片之製造方法
JP2022135259A (ja) 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2309623A (zh) 偏光板及圖像顯示裝置
KR20230098795A (ko)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