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31878A - 支架及其檢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支架及其檢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31878A
TW202131878A TW109139449A TW109139449A TW202131878A TW 202131878 A TW202131878 A TW 202131878A TW 109139449 A TW109139449 A TW 109139449A TW 109139449 A TW109139449 A TW 109139449A TW 202131878 A TW202131878 A TW 20213187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ent
range
radiopaque member
protrusion
spar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9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土井裕太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百謳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百謳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百謳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31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3187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0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0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1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made from perforated sheet material or tubes, e.g. perforated by laser cuts or etched holes
    • A61F2/915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made from perforated sheet material or tubes, e.g. perforated by laser cuts or etched holes with bands having a meander structure, adjacent bands being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88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the wire-like elements formed as helical or spiral co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10/00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10/0014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using shape memory or superelastic materials, e.g. nitin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30/00Geometry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30/0063Three-dimensional shapes
    • A61F2230/0091Three-dimensional shapes helically-coiled or spirally-coiled, i.e. having a 2-D spiral cross-se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50/00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50/0014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having different values of a given property or geometrical feature, e.g. mechanical property or material proper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same prosthesis
    • A61F2250/0015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having different values of a given property or geometrical feature, e.g. mechanical property or material proper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same prosthesis differing in density or specific we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50/00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50/0014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having different values of a given property or geometrical feature, e.g. mechanical property or material proper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same prosthesis
    • A61F2250/0032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having different values of a given property or geometrical feature, e.g. mechanical property or material proper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same prosthesis differing in radiographic dens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50/00Special featur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50/0058Additional features; Implant or prostheses propert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F2250/0096Markers and sensors for detecting a position or changes of a position of an implant, e.g. RF sensors, ultrasound markers
    • A61F2250/0098Markers and sensors for detecting a position or changes of a position of an implant, e.g. RF sensors, ultrasound markers radio-opaque, e.g. radio-opaque markers

Abstract

提供一種可更確實地確保不透射性構件對支柱的接著強度,且在管腔構造內之不透射性構件的防脫落性高的支架,及其檢查方法。 本發明的支架11具備腳部17a、及以覆蓋設置在腳部17a的突部40、41之方式沿著突部40、41的長邊方向配置之放射線不透射性高的不透射性構件31,不透射性構件31具有間隙的比例比預定稀疏密度的間隙的比例大的稀疏範圍311,及間隙的比例比預定稀疏密度的間隙的比例小的緻密範圍312,且在稀疏範圍311藉接著劑42固定於突部40、41。

Description

支架及其檢查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為擴張管腔而留置在生物體的管腔構造內,及從管腔構造內回收的支架(stent)及其檢查方法。
關於具有血管、氣管、腸等之管腔構造的生物體器官,在此等發生狹窄症的情況,為藉由擴張狹窄部內腔來確保病變部位的開通性,係使用網狀圓筒形的支架。支架係在管腔構造內擴張(展開),藉以擴張管腔構造。
又,在將支架配置於管腔構造內時,進行為了確認支架在管腔構造內的位置等而將X線等之放射線不透射性高的不透射性構件(所謂的標記(marker))設置於支架的支柱(strut)(例如,參照下述專利文獻1)。依據這樣的支架,藉由照射放射線,可辨視出被設於支架的不透射性構件,可提升支架的施術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公開US2018/0344337號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關於這樣的支架,雖然在管腔構造內之不透射性構件的防脫落性高是必要的,但在製造方面被期望可更確實地確保不透射性構件對支柱的接著強度。
本發明係以提供一種更確實地確保不透射性構件對支柱的接著強度,且在管腔構造內之不透射性構件的防脫落性高的支架為目的。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支架,其具備支柱,及以覆蓋前述支柱自體或設在前述支柱的突部之方式沿著前述支柱自體或前述突部的長邊方向配置的放射線不透射性高的不透射性構件,前述不透射性構件具有間隙的比例比預定稀疏密度的間隙的比例大的稀疏範圍,以及間隙的比例比前述預定稀疏密度的間隙的比例小的緻密範圍,且在前述稀疏範圍藉接著劑固定於前述支柱自體或前述突部。
前述不透射性構件亦可為前述稀疏範圍位在比前述緻密範圍還靠近位側。
亦可為:前述突部係以彼此的前端對向之方式成對設置,前述不透射性構件為,覆蓋成對的前述突部之前述長邊方向的兩端側的各個部分是前述稀疏範圍,在前述兩端側的各個部分之間配置前述緻密範圍。
本發明係有關檢查前述支架之方法,係經由前述稀疏範圍的前述間隙來確認前述接著劑之支架的檢查方法。 [發明之效果]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更確實地確保不透射性構件對支柱的接著強度,且在管腔構造內之不透射性構件防脫落性高的支架及其檢查方法。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基本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來說明本發明的支架之實施形態。在進行實施形態的說明前,先參照圖1~圖9來說明未具備本發明特徵構成的第1基本構成的支架11之整體構成。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係例如於基本形態設有本發明的特徵構成者。關於本發明的特徵構成,使用圖10~圖18等作說明。
圖1係無負載狀態的基本形態的支架之立體圖。圖2係將無負載狀態的基本形態的支架假想地展開成平面並將圖案反覆呈現的展開圖。圖3係圖2所示的支架之部分放大圖。圖4係圖3所示的支架之部分放大圖。圖5係顯示在支架被縮徑時於支架的環狀體的波形要素的頂部產生變形之說明圖。圖6A及圖6B係顯示在支架的環狀體的波形要素的頂部未設有狹縫的情況於縮徑時的波形要素的變形狀態之模式圖。圖7A及圖7B係顯示在支架的環狀體的波形要素的頂部設有狹縫的情況於縮徑時的波形要素的變形狀態之模式圖。圖8係顯示支架的環狀體的波形要素的頂部的第1形態之部分放大圖。圖9係顯示支架的環狀體的波形要素的頂部的第2形態之部分放大圖。
如圖1所示,支架11係大致圓筒形。支架11的周壁係具有具備以線(wire)狀材料包圍之全等(congruence)形狀之複數個封閉網眼(closed cell)被鋪滿在圓周方向的網目圖案之構造。圖2中為讓人容易理解支架11的構造,支架11係以展開成平面的狀態顯示。又,圖2中為了顯示網目圖案的周期性,相較於實際的展開狀態,假想地將網目圖案以反覆的形式呈現。本說明書中,所謂的支架11的周壁係意指將支架11的大致圓筒構造的圓筒內部與外部隔開的部分。又,所謂的網眼(cell)亦稱為開口或隔室,意指以形成支架11的網目圖案的線狀材料包圍的部分。
支架11係由不鏽鋼、或鉭、鉑、金、鈷、鈦或具有像此等合金的生物體適合性之材料所形成。支架11較佳為特別是由具有像鎳鈦合金的超彈性特性之材料所形成。
支架11具備有在長邊軸線方向(亦即中心軸線方向)LD排列配置的複數個作為波浪線形圖案體之環狀體13,及配置在長邊軸線方向LD相鄰的環狀體13之間的作為連接要素的複數個線圈狀要素15。如圖3所示,環狀體13具有將以頂部17b連結二個腳部17a而成的大致V字形狀的複數個波形要素17於圓周方向連接形成的波浪線形圖案。詳言之,大致V字形狀的波形要素17係在將頂部17b交互配置在相反側的狀態下被連接。
在相對於軸線方向LD垂直的徑向RD觀看時,環狀體13的環方向CD係相對於徑向RD傾斜。環狀體13的環方向CD相對於徑向RD傾斜的角度θ係例如為30度~60度。
各線圈狀要素15的兩端部係分別連接於相鄰的二個環狀體13之對向側的頂部17b。此外,相鄰的環狀體13之對向側的頂部17b全部係彼此藉由線圈狀要素15而被連接。支架11係具有所謂封閉網眼構造。亦即,在相鄰的環狀體13的一者中沿著波浪線形圖案藉腳部17a彼此連接的三個頂部17b中之沿著波浪線形圖案相鄰存在的二個頂部17b,係分別藉由線圈狀要素15,連接於在相鄰的環狀體13的另一者中沿著波浪線形圖案藉腳部17a彼此連接的三個頂部中之沿著波浪線形圖案相鄰存在的二個頂部,而形成網眼。且,各環狀體13的波浪線形圖案所有的頂部17b係被三個網眼所共有。
複數個線圈狀要素15係沿著軸線方向LD以等間隔配置。各線圈狀要素15係繞中心軸線呈螺旋狀延伸。如圖3所示,相對於環狀體13是位在軸線方向LD的一側之一線圈狀要素15(15R)的繞線方向(右繞),與是位在軸線方向LD的另一側之另一線圈狀要素15(15L)的繞線方向(左繞)係相反。一線圈狀要素15R的長度係比腳部17a的長度還長,為腳部17a的長度的1.5倍以下。另一線圈狀要素15L的長度係比腳部17a的長度還短。
此外,本發明中,環狀體13的環方向CD係亦可不對徑向RD傾斜(環方向CD和徑向RD亦可為平行。)。頂部17b的一部分亦可不藉由線圈狀要素15(連接要素)連接。連接要素亦可不繞軸線LD呈螺旋狀延伸,亦可為直線狀或大致直線狀。
在各線圈狀要素15的兩端部形成有彎曲部15a。各線圈狀要素15的兩端部係分別經由彎曲部15a而連接於相鄰的二個環狀體13之對向側的頂部17b(詳言之係其瘤狀部19)。如圖4所示,線圈狀要素15的兩端部的彎曲部15a係具有圓弧狀。線圈狀要素15與環狀體13的波浪線形圖案的頂部17b之連接端上的線圈狀要素15之切線方向,係和長邊軸線方向LD一致。
線圈狀要素15的端部的寬度方向中心和環狀體13的頂部17b的頂點(寬度方向中心),係偏離(未一致)。線圈狀要素15的端部的寬度方向的一端緣和環狀體13的頂部17b的寬度方向的端緣係一致。
支架11係藉由具備如以上那樣的構造而實現優越的形狀跟隨性、縮徑性,且難以產生因金屬疲勞所致之支架的破損。設置在支架11的環狀體13的波形要素17的頂部17b之瘤狀部19係可達成減輕金屬疲勞的效果。從支架11的環狀體13的波形要素17的頂部17b的內側周緣延伸之狹縫21,係可達成提升支架11的縮徑性之效果。
習知的封閉網眼構造的支架因為在構造上欠缺柔軟性,所以在彎曲血管產生縱彎曲有招致阻礙血流的危險性。又,當支架一旦局部變形時,其變形的影響係不僅在支架的徑向RD,也會在長邊軸線方向LD傳遞,支架係無法局部獨立地變形。就是這原因導致支架無法適合於像動脈瘤那樣的複雜血管構造而在支架的周壁與血管壁之間產生間隙,因伴隨著血管的脈動之變形使得支架在血管內腔變得容易滑動,亦有在留置後發生支架移動(migration)之虞。
相對地,基本形態的支架11,在從擴張狀態變形為縮徑狀態(摺疊捲曲(crimp)狀態)時,會成為環狀體13的波浪線形圖案被折疊般壓縮的狀態,並且線圈狀要素15係如螺旋彈簧般放置在長邊軸線方向LD並在長邊軸線方向LD被拉動的狀態。若取出支架11的環狀體13的波浪線形圖案的波形要素17之一來考量,如圖5所示,波形要素17係在支架11縮徑及擴張之際,會如小鉗子(pincette)的開閉般變形。
如圖6A所示,在波形要素17之基部的谷側部分(頂部17b的內側周緣部)未設有狹縫21的情況,當使支架11縮徑時以封閉波形要素17的方式變形時,如圖6B所示,腳部17a的中央部容易往外側鼓起成桶狀而變形。當波形要素17如此鼓起成桶狀而變形時,在將支架11縮徑之際,環狀體13中於圓周方向相鄰的波形要素17的腳部17a的鼓起成桶狀部分彼此會接觸。
這接觸會妨礙支架11(特別是其環狀體13)縮徑,成為降低縮徑率的要因。相對地,在基本形態的支架11中,如圖7A所示,在環狀體13的波形要素17之基部部分設有狹縫21。因此,在將支架11縮徑之際,如圖7B所示,支架11會變形,在環狀體13於圓周方向相鄰的波形要素17的腳部17a彼此變得難以接觸,可提高縮徑率。
如同上述,波形要素17係如圖5所示在支架11縮徑及擴張之際如小鉗子的開閉般變形。因此,在支架11摺疊捲曲及擴張之際,變形集中於頂部,在此部分集中產生因材料變形所致之撓曲。因此,在進行反覆支架11的縮徑和擴張的情況、伴隨著因血管內的血流或血管壁的脈動所致之變形使支架11承受反覆負載的情況,在波形要素17的頂部17b容易發生過度的金屬疲勞。於是,就支架11而言,為了降低發生金屬疲勞的風險,對頂部17b的形狀施加改良,俾縮小在頂部17b發生的撓曲。
在支架11縮徑及擴張之際,因為波形要素17係以基部的谷側部分(內側周緣部)為中心開閉,所以波形要素17的頂部17b的撓曲係在頂部17b的區域中,特別是外側周緣部(圖5中以兩端附帶有箭頭記號的曲線所示之頂部17b的外側)會產生很多。在此,在將變形前的長度設為l0(L Zero)且變形量設為u時,撓曲e係由以下式子所表示。 e=u/l0 因此,為了降低支架11的頂部17b發生金屬疲勞的風險,只要縮小在支架11縮徑及擴張之際產生之頂部17b的撓曲即可。
若賦予縮徑之際的變形量u相同程度,藉由將相當於l0的長度設大,可縮小在頂部17b產生的撓曲。又,波形要素17的變形係以波形要素17的基部的谷側部分(內側周緣部)為中心而進行,實質上對變形有貢獻的是,波形要素17的頂部17b的山側部分(在圖8~圖9的上部以兩側箭頭符號所示的範圍),特別是其外側周緣部分。於是,支架11中,如圖8至圖9所示,藉由將含有延長部分19a和大致半圓形部分19b且具有比線圈狀要素15的寬度還大的寬度之瘤狀部19形成在頂部17b,以將頂部17b延長於長邊軸線方向LD。
具體言之,在波形要素17的腳部17a與形成其頂部17b的大致半圓形部分19b之間,設置在長邊軸線方向LD延伸的延長部分19a,使頂部17b從作為變形基點的波形要素17的基部的谷側部分(內側周緣部)朝外側偏置(offset)。藉此,將頂部17b的外側周緣部分設長。為防止在縮徑時於圓周方向相鄰的瘤狀部19彼此接觸而成為妨礙縮徑的主要因素,如圖8至圖9所示,延長部分19a係以由在長邊軸線方向LD延伸的直線部分所形成者較理想。
此外,在波形要素17的頂部17b形成有從頂部17b內側周緣部延伸的狹縫21之情況,如圖7A及圖7B所示,波形要素17的變形係以狹縫21的前端(圖8至圖9中的狹縫21的上端)為中心而進行。涉及伴隨於摺疊捲曲及擴張的變形的主要部分,係波形要素17中位在比狹縫21的前端還靠外側的部分。因此,如圖8所示,比起延長部分19a的長度和狹縫21的長度相同或比狹縫21的長度還短的形態,如圖9所示,較佳為設成延長部分19a的長度比狹縫21的長度還長,延長部分19a超過狹縫21的前端而延伸的形態。
如圖8及圖9所示,狹縫21之對向側緣係概略平行延伸的直線狀。此外,狹縫21之對向側緣未概略平行延伸亦可(例如,亦可為朝腳部17a稍微變寬。未圖示)。又,狹縫21之對向側緣係亦可不為直線狀(未圖示)。
再者,在由像鎳鈦合金的超彈性合金形成支架11的情況,如圖9所示般,可構成為在支架11的環狀體13的波形要素17的頂部17b設置瘤狀部19且瘤狀部19的延長部分19a的長度具有超過狹縫21的長度。藉此,將超彈性合金的超彈性特性抽出最大限度,可抑制相對於支架11的外徑變化之擴張力的變化。
在支架11的環狀體13的波形要素17的頂部17b設有狹縫21之情況,藉由構成為設置在頂部17b的瘤狀部19的延長部分19a的長度具有超過狹縫21的長度,在負載時提高於狹縫21的周邊部相變態為麻田散鐵相的體積比率。因此,藉由構成為支架11具備具有像圖9所示的頂部17b的波形要素17,相對於支架11的直徑變化之擴張力的變化和緩,即便是不同的血管徑亦可實現擴張力的變化少的支架11。
設在支架11的線圈狀要素15的兩端部之彎曲部15a,係使在與環狀體13的連接部之線圈狀要素15的變形更加圓滑,可達成提高支架11的縮徑性的效果。
在使支架11縮徑之際,線圈狀要素15是以被往長邊軸線方向LD拉伸的方式變形。因此,為了提高支架11的柔軟性,有必要將環狀體13的頂部17b與線圈狀要素15之連接部分設計成柔軟。支架11中,在線圈狀要素15兩端部設置具有圓弧狀的彎曲部15a,藉由彎曲部15a將環狀體13的頂部17b與線圈狀要素15連接。在支架11縮徑時,藉由彎曲部15a承受彎曲而變形,可讓線圈狀要素15柔軟變形,提升縮徑性。
又,在線圈狀要素15與環狀體13的頂部17b連接的連接端上的彎曲部15a的切線方向和長邊軸線方向LD一致的構成,係可達成使伴隨於支架11縮徑及擴張的變形容易,並且使擴張力的變化對支架11的直徑變化和緩的效果。
線圈狀要素15係藉由如螺旋彈簧般變形且在長邊軸線方向LD伸長,可伴隨支架11縮徑而在徑向RD變形。因此,藉由使在環狀體13與線圈狀要素15連接的連接端上的彎曲部15a的切線方向和長邊軸線方向LD一致,可有效地發揮線圈狀要素15朝長邊軸線方向LD的變形特性。在線圈狀要素15可於長邊軸線方向LD圓滑地變形的結果,支架11縮徑及擴張變容易。又,藉由促使線圈狀要素15的長邊軸線方向LD的自然變形,可防止不預期的變形阻力發生,達成相對於支架11的直徑變化之擴張力的響應變和緩的效果。
支架11係在已縮徑狀態下被插入導管(catheter)內,被以推進器等之擠出機推壓而在導管內移動,並在病變部位展開。此時,利用擠出機所賦予的長邊軸線方向LD的力係在支架11的環狀體13及線圈狀要素15之間一邊達到相互作用一邊被逐漸傳達到支架11的整體。
其次,說明支架11的使用方法。將導管插入患者的血管內,使導管到達病變部位。接著,支架11被縮徑(摺疊捲曲)而配置在導管內。支架11係藉由環狀體13的波浪線形圖案、形成在環狀體13的頂部17b之狹縫21、線圈狀要素15的彎曲部15a、連接端的彎曲部15a的切線方向和長邊軸線方向LD一致的構成之複合及相乘的效果,提高縮徑性。因此,比習知的支架還容易將支架11插入較細的導管內且可將支架11適用於較細的血管。
其次,使用推進器等之擠出機推壓沿著導管的內腔縮徑之狀態的支架11,在病變部位從導管的前端推出支架11使之擴張(展開)。支架11係藉由將複數個環狀體13利用線圈狀要素15連接的構成、線圈狀要素15的彎曲部15a,及連接端的彎曲部15a的切線方向和長邊軸線方向LD一致的構成之複合及相乘的效果,提高輸送時的柔軟性。因此,即便是導管被插入蛇行的血管內之情況,支架11亦可沿著導管柔軟地變形,容易將支架11朝病變部位輸送。
再者,支架11係藉由在環狀體13的頂部17b設置瘤狀部19之構成而可抑制金屬疲勞的發生,可抑制因留置失誤所導致支架11反覆縮徑及擴張,或因血流、血管壁的脈動造成支架11反覆變形等所致之支架11的破損。
而且,支架11係藉由透過在環狀體13的頂部17b設置狹縫21而於摺疊捲曲時在變形部增加會相變態成麻田散鐵相的區域之構成,及線圈狀要素15的彎曲部15a、連接端的彎曲部15a的切線方向和長邊軸線方向LD一致的構成之複合及相乘的效果而提升柔軟性,同時在卸載過程中相對於支架11的直徑變化之擴張力的變化變穩定。結果,支架11的形狀跟隨性被提升,並且如錐狀的血管般在局部有血管直徑變化的部位亦是,可在未賦予血管過度的負載下留置支架11。
此外,基本形態的支架11之構成係未受限於前述的構成。例如,一線圈狀要素15R的長度與另一線圈狀要素15L的長度亦可相同。一線圈狀要素15R的長度及另一線圈狀要素15L的長度雙方亦可比腳部17a的長度還長,或者,亦可比腳部17a的長度還短。線圈狀要素15的螺旋方向亦可為左繞,亦可為右繞。
關於基本形態,波浪線形圖案體13係形成環狀體。另一方面,本發明中可採用在圓周方向非連續且未形成環狀體的波浪線形圖案體13。未形成環狀體的波浪線形圖案體13與形成環狀體的波浪線形圖案體相較下,具有構成波浪線形圖案體的支柱(腳部17a)減掉1根或複數根後的形狀。減掉的支柱的根數係可在能實現支架11的形狀之範圍適宜地設定1根或複數根。
〔不透射性構件的排列圖案〕 其次,關於不透射性構件的排列圖案之變化,使用圖10~圖16作說明。圖10係圖1所示的基本形態的支架之實際展開圖。圖11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第1排列圖案之圖。圖12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第2排列圖案之圖。圖13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第3排列圖案之圖。圖14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第4排列圖案之圖。圖15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第5排列圖案之圖。圖16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第6排列圖案之圖。
本發明中,放射線不透射性高的大致筒狀的複數個不透射性構件31被配置在構成環狀圖案體(環狀體13)及/或連接要素(線圈狀要素15)的支柱附近。關於設有不透射性構件31的態樣,茲詳述如後。 複數個不透射性構件31係具有規則性,也可沿著環方向CD、軸線方向LD及支架的圓周方向中任一個以上排列。
不透射性構件31係放射線不透射性高的構件,因此,係在照射放射線時辨視性高的構件。不透射性構件31的材料可為金屬,亦可為合成樹脂。在支架11設有不透射性構件31的情況,例如,可容易地辨視出支架11正擴張(展開)的狀態或支架整體的彎曲形狀等。
就附近配置有不透射性構件31的支柱(線圈狀要素15、環狀體13)而言,較佳為實質上未彎曲的支柱和實質上未變形的支柱。就實質上未彎曲的支柱或實質上未變形的支柱而言,可舉出長度較短的另一線圈狀要素15L。
就有關金屬材料製的不透射性構件31中的金屬材料而言,例如,可舉出金、鉭、鉑、鎢、銦、鉑鎢等,及此等的合金材料。又,可舉出添加了放射線不透射性填料等之具有放射線不透射性的聚合物材料。
圖10和圖2基本上是相同的展開圖,圖2係將圖1所示的基本形態之支架假想地展開成平面並將圖案反覆地呈現之展開圖,而圖10係基本形態的支架之實際展開圖。圖11~圖16係本發明實施形態的支架之實際展開圖。
在具有圖11所示的第1排列圖案之支架11-1中,不透射性構件31係在沿著環方向CD排列的環狀體13之腳部17a,於軸線方向LD上呈之字形設置6處(6個)。6個不透射性構件31係在支架11-1縮徑時彼此不干涉地排列(以下,相同)。又,支架11-1中,和不透射性構件31設置態樣相異的第2不透射性構件32在2個遠位端分別設置(以下,相同)。6個不透射性構件31係1群,且以3個形成2群。藉此,配合2個第2不透射性構件32而更容易確認彎曲狀態的支架的彎曲形狀和支架的遠位端的位置等(以下,相同)。此外,針對不透射性構件31、32,以虛線圓包圍顯示(以下,相同)。
在具有圖12所示的第2排列圖案之支架11-2中,不透射性構件31係在沿著環方向CD排列的環狀體13之腳部17a,於軸線方向LD上呈之字形設置4處(4個)。4個不透射性構件31係1群,且以2個形成2群。2群係在軸線方向LD具有空間。
在具有圖13所示的第3排列圖案之支架11-3中,不透射性構件31係在沿著環方向CD排列的環狀體13之腳部17a,於軸線方向LD上呈錯位地設置2處(2個)。
圖11~圖13所示的支架的整體骨格和圖14~圖16所示的支架的整體骨格,基本上是相同,但尺寸平衡相異。在具有圖14所示的第4排列圖案之支架11-4中,不透射性構件31係在沿著環方向CD排列的環狀體13之腳部17a,於軸線方向LD上呈之字形(zigzag)設置11處(11個)。11個不透射性構件31係形成1群。
在具有圖15所示的第5排列圖案之支架11-5中,不透射性構件31係在沿著環方向CD排列的環狀體13之腳部17a,於軸線方向LD上呈之字形設置6處(6個)。6個不透射性構件31係1群,且以3個形成2群。2群係在軸線方向LD具有空間。
在具有圖16所示的第6排列圖案之支架11-6中,不透射性構件31係在沿著環方向CD排列的環狀體13之腳部17a,於軸線方向LD上呈之字形設置6處(6個)。6個不透射性構件31係1群,且以2個形成3群。3群係分別在軸線方向LD具有空間。
此外,雖未圖示,但不透射性構件31亦可在支架的圓周方向排列。
〔設有不透射性構件的態樣〕 其次,關於設有不透射性構件31的態樣,使用圖17及圖18作說明。圖17係顯示設有不透射性構件的第1態樣之圖,顯示在第1突部及第2突部插入有不透射性構件的部位之圖。圖18係顯示關於圖17未插入有不透射性構件的狀態之圖。
如圖17及圖18所示,在沿著環方向CD排列的環狀體13的腳部17a,設有成對的第1突部40及第2突部41。不透射性構件31係利用接著劑42固定於第1突部40及第2突部41。
沿著環方向CD排列的環狀體13之腳部17a,係構成在預定方向(本形態中為環方向CD)延伸的支柱。
第1突部40,係以位在比第2突部41還靠支架11的近位側(圖11中的左側)之方式設置於腳部17a,且為在往離開腳部17a的方向延伸後再往預定方向(環方向CD)的支架11之遠位側(圖11中的右側)延伸的大致L字形狀的突起。第1突部40係和腳部17a形成一體。第1突部40中在預定方向延伸的部分係亦可形成比第2突部41中在預定方向延伸的部分還長(L40>L41)。
第2突部41,係以位在比第1突部40還靠支架11的遠位側之方式設置於腳部17a,且為在往離開腳部17a的方向延伸後再往預定方向(環方向CD)的支架11之近位側延伸之大致L字形狀的突起。第2突部41係和腳部17a形成一體。第1突部40及第2突部41係和腳部17a往相同方向遠離。第2突部41中在預定方向延伸的部分係亦可形成比第1突部40中在預定方向延伸的部分還短(L41<L40)。
第1突部40的前端401與第2突部41的前端411係分離著。第1突部40的前端401與第2突部41的前端411之間隔L43較佳為30μm~10mm。 例如,在支架的全長是10~100mm的情況,間隔L43為30μm~300μm。在支架的全長是50~500mm的情況,間隔L43為0.5mm~5mm。 又,例如,在不透射性構件31的全長是100~1000μm的情況,間隔L43為30μm~300μm。在不透射性構件31的全長是1~10mm的情況,間隔L43為0.5mm~5mm。此外,間隔L43亦可實質上不存在(亦可為零)。
第1突部40中在預定方向延伸的部分的長度L40較佳為30μm~10mm。 例如,在支架的全長是10~100mm的情況,長度L40為50~1000μm。在支架的全長是50~500mm的情況,長度L40為0.5~10mm。 又,例如,在不透射性構件31的全長是100~1000μm的情況,長度L40為30μm~200μm。在不透射性構件31的全長是1~10mm的情況,長度L40為5mm~10mm。
第2突部41中在預定方向延伸的部分的長度L41較佳為20μm~10mm。 例如,在支架的全長是10~100mm的情況,長度L41為50~1000μm。在支架的全長是50~500mm的情況,長度L41為0.5~10mm。 又,例如,在不透射性構件31的全長是100~1000μm的情況,長度L41為30μm~200μm。在不透射性構件31的全長是1~10mm的情況,長度L41為5mm~10mm。
第1突部40及第2突部41,係在預定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基端之腳部17a的相反側的部分402、412具有凸狀。
設有第1突部40及第2突部41的支柱係比鄰接的支柱還靠近於設有第1突部40及第2突部41之側的相反側。因此,即便設有第1突部40及第2突部41,亦可縮小第1突部40及第2突部41沿著支柱整體的長邊方向之基準位置突出的突出距離。
不透射性構件31係放射線不透射性高的大致筒狀,且在其兩端分別插入有第1突部40及第2突部41。所謂大致筒狀除了表示包含完整的筒狀以外,還廣義表示整體看來是為可視為筒狀的形狀。大致筒狀係包含螺旋彈簧的形狀(螺旋狀)及剖面C字的形狀等。不透射性構件31較佳為在製作時於筒的軸向(長度方向)具有伸縮性,本實施形態中係螺旋彈簧。
這樣的不透射性構件31係具有間隙的比例比預定稀疏密度的間隙的比例大的稀疏範圍311,及間隙的比例比預定稀疏密度的間隙的比例小的緻密範圍312。具體言之,不透射性構件31係從支架11的近位側(圖17中的左側)朝向遠位側,依序具有稀疏範圍311、緻密範圍312、稀疏範圍311,且在稀疏範圍311藉接著劑42固定於第1突部40及第2突部41。亦即,不透射性構件31為,覆蓋成對的第1突部40及第2突部41之長邊方向的兩端側的各個部分是稀疏範圍311,兩端側的各個部分之間是緻密範圍312。
不透射性構件31中,相對於稀疏範圍311之與其鄰接之緻密範圍312的長度之比,較佳為以稀疏範圍311為基準(1)的1:1.5~20.0。作為基準的稀疏範圍311係位在不透射性構件31的端部之稀疏範圍311。
從確保辨視性的觀點,不透射性構件31的外徑較佳為0.2mm以上。又,不透射性構件31的外徑為,在插入內徑是0.027吋(inch)的導管的情況,必須為0.52mm以下,而是插入內徑是0.028吋的導管的情況,必須為0.55mm以下。
接著劑42係適當採用UV硬化型者、熱硬化型者、2液混合者、氰丙烯酸酯(cyanoacrylate)系者等之樹脂系接著劑。接著劑係被廣義解釋,廣泛含有焊料、硬焊料等之金屬系接著。
圖19A~圖19C係依序顯示使不透射性構件插入第1突部及第2突部的過程之圖。 如圖19A所示,將由螺旋彈簧所成的不透射性構件31之一端側插入第1突部40。如圖19B所示,不透射性構件31係撞上第1突部40的基端附近,之後縮短。因此,不透射性構件31的另一端係成為位在第1突部40的前端401與第2突部41的前端411之間43或接近該位置的狀態。之後,如圖19C所示,將不透射性構件31的另一端插入第2突部41。利用不透射性構件31的彈性復原力可容易將不透射性構件31的另一端插入第2突部41。 此外,圖19A~圖19C所示的插入過程係一例,依不透射性構件31的長度和伸縮性、第1突部40及/或第2突部41的長度、第1突部40的前端401與第2突部41的前端411之間隔L43等,會使插入過程(插入形態)不同。
在圖20所示的第2態樣中,在沿著環方向CD排列的環狀體13之腳部17a設有突部44,不透射性構件31藉接著劑42固定在突部44。突部44的前端係朝向遠位側。未設置和突部44成對的突部。
不透射性構件31係放射線不透射性高的大致筒狀,且被插入突部44。這樣的不透射性構件31具有間隙的比例比預定稀疏密度的間隙的比例大的稀疏範圍311,及間隙的比例比預定稀疏密度的間隙的比例小的緻密範圍312。具體言之,不透射性構件31係從支架11的近位側(圖20中的左側)朝向遠位側,依序具有稀疏範圍311、緻密範圍312,在稀疏範圍311藉接著劑42固定於突部44。亦即,於不透射性構件31中,稀疏範圍311是位在比緻密範圍312還靠支架11的近位側。
在圖21所示的第3態樣中,不透射性構件31藉接著劑42固定在沿著環方向CD排列的環狀體13之腳部17a自體。
不透射性構件31係放射線不透射性高的大致筒狀且被插入腳部17a。這樣的不透射性構件31具有間隙的比例比預定稀疏密度的間隙的比例大的稀疏範圍311,及間隙的比例比預定稀疏密度的間隙的比例小的緻密範圍312。具體言之,不透射性構件31係從支架11的近位側(圖21中的左側)朝向遠位側,依序具有稀疏範圍311、緻密範圍312,腳部17a藉接著劑42固定於稀疏範圍311。亦即,於不透射性構件31中,稀疏範圍311是位在比緻密範圍312還靠支架11的近位側。相對於稀疏範圍311之與其鄰接的緻密範圍312的長度之較佳的比係援用前述的說明。
〔不透射性構件之另外的態樣〕 其次,關於不透射性構件31之另外的態樣,使用圖22~圖25作說明。圖22~圖25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之另外的態樣之圖。
關於圖22所示之另外的態樣,不透射性構件31係具有在管(筒狀體)上設有多數在圓周方向延伸之作為間隙的狹縫313之形態。藉由使狹縫313的寬度、間距(pitch)、長度等相異,可形成稀疏範圍311、緻密範圍312。例如,若狹縫313的間距及長度相同,則寬度較寬的狹縫313集合的範圍成為稀疏範圍311,寬度狹窄的狹縫313集合的範圍成為緻密範圍312。若狹縫313的寬度及長度相同,則狹縫313小的間距集合的範圍成為稀疏範圍311,狹縫313大的間距集合的範圍成為緻密範圍312。若狹縫313的寬度及間距相同,則長度較長的狹縫313集合的範圍成為稀疏範圍311,長度較短的狹縫313集合的範圍成為緻密範圍312。可將此等例示組合。
關於圖23所示之另外的態樣,不透射性構件31係具有剖面為圓弧狀(C字狀)且設有多數在圓周方向延伸之作為間隙的狹縫313之形態。亦即,不透射性構件31的形狀係未受限於封閉的筒狀。 又,不透射性構件31的形狀亦可為如同算不上是大致筒狀那樣的剖面是彎曲形狀者(未圖示)。
關於圖24所示之另外的態樣,不透射性構件31係具有在管(筒狀體)上設有多數作為軸向延伸的間隙之狹縫313的形態。藉由使狹縫313的寬度、間距、長度等相異,可形成稀疏範圍311、緻密範圍312。例如,若狹縫313的間距及長度為相同,則寬度較寬的狹縫313集合的範圍成為稀疏範圍311,寬度狹窄的狹縫313集合的範圍成為緻密範圍312。若狹縫313的寬度及長度為相同,則狹縫313小的間距集合的範圍成為稀疏範圍311,狹縫313大的間距集合的範圍成為緻密範圍312。若狹縫313的寬度及間距為相同,則長度較長的狹縫313集合的範圍成為稀疏範圍311,長度較短的狹縫313集合的範圍成為緻密範圍312。可組合此等的例示。
關於圖25所示之另外的態樣,不透射性構件31係具有剖面為圓弧狀(C字狀)且設有多數作為軸向延伸的間隙之狹縫313的形態。亦即,不透射性構件31的形狀未受限於封閉的筒狀物。 又,不透射性構件31的形狀亦可以是算不上是大致筒狀那樣的彎曲剖面形狀(未圖示)。
實施形態係可達成以下的效果。 (1)基本形態的支架具備:支柱;及以覆蓋設置於前述支柱自體或前述支柱的突部之方式沿著前述支柱自體或前述突部的長邊方向配置之放射線不透射性高的不透射性構件31,不透射性構件31具有間隙的比例比預定稀疏密度的間隙的比例大的稀疏範圍311,及間隙的比例比前述預定稀疏密度的間隙的比例小的緻密範圍312,在前述稀疏範圍311藉接著劑42固定於前述支柱自體或前述突部。 依據這樣的支架,經由稀疏範圍311之較大的間隙可確認接著劑42,不透射性構件31與支柱之接著變確實。又,在接著劑42使用UV硬化型者的情況,可將UV確實地照射於接著劑42,可更確實地確保不透射性構件31與支柱的接著強度。進而,在管腔構造內之不透射性構件31的防脫落性高。又,在緻密範圍312中,因為間隙小,所以可更確實地辨視出不透射性構件31。腦血管用的支架中,由於不透射性構件31變得細、小,所以在確保接著強度、防脫落性高這方面特別有用。
(2)如上述(1)的支架,其中不透射性構件31係稀疏範圍311位在比緻密範圍312還靠近位側。 雖在將支架插入導管之際容易卡在導管的開口,但依據這樣的支架,由於接著力強之稀疏範圍311配置在近位側,故可抑制不透射性構件31與支架之接合被剝離。進而,可更加防止在管腔構造內不透射性構件31脫落的情況。
(3)如上述(1)的支架,其中突部40、41係以彼此的前端401、411對向之方式成對設置,不透射性構件31為,覆蓋成對的突部40、41之前述長邊方向的兩端側的各個部分是稀疏範圍311,在前述兩端側的各個部分之間配置緻密範圍312。 依據這樣的支架,由於在不透射性構件31的兩端側的各個部分進行不透射性構件31和支架之接著,故可抑制不透射性構件31與支架的接合被剝離。進而,可更加抑制在管腔構造內不透射性構件31脫落的情況。
(4)一種檢查上述(1)~(3)中任一支架的方法,係經由稀疏範圍311之前述間隙來確認前述接著劑。 依據這樣的支架之檢查方法,透過經由稀疏範圍311之較寬的間隙的辨視,可容易地辨視出不透射性構件31和確保支架之接著力。
以上,已就本發明較佳實施形態作說明。但是,本發明未受限於上述的實施形態,能以各種形態來實施。 未受限於稀疏範圍311與緻密範圍312合計配置2個的形態、和以稀疏範圍311和緻密範圍312及稀疏範圍311的順序合計配置3個的形態。也可為以稀疏範圍311和緻密範圍312及稀疏範圍311以及緻密範圍312的順序合計配置4個的形態,或者稀疏範圍311、緻密範圍312和稀疏範圍311及緻密範圍312以及稀疏範圍311的順序合計配置5個的形態。
11:支架 17a:腳部(支柱) 31:不透射性構件 40:第1突部(突部) 41:第2突部(突部) 42:接著劑 44:突部 311:稀疏範圍 312:緻密範圍 313:狹縫(間隙)
圖1係無負載狀態的基本形態的支架之立體圖。 圖2係將無負載狀態的基本形態的支架假想地展開成平面並將圖案反覆呈現之展開圖。 圖3係圖2所示的支架之部分放大圖。 圖4係圖3所示的支架之部分放大圖。 圖5係顯示在支架被縮徑時於支架的環狀體的波形要素的頂部產生變形之說明圖。 圖6A係顯示在支架的環狀體的波形要素的頂部未設有狹縫的情況於縮徑時的波形要素的變形狀態之模式圖。 圖6B係顯示在支架的環狀體的波形要素的頂部未設有狹縫的情況於縮徑時的波形要素的變形狀態之模式圖。 圖7A係顯示支架的環狀體的波形要素的頂部設有狹縫的情況於縮徑時的波形要素的變形狀態之模式圖。 圖7B係顯示支架的環狀體的波形要素的頂部設有狹縫的情況於縮徑時的波形要素的變形狀態之模式圖。 圖8係顯示支架的環狀體的波形要素的頂部的第1形態之部分放大圖。 圖9係顯示支架的環狀體的波形要素的頂部的第2形態之部分放大圖。 圖10係圖1所示的基本形態的支架之實際展開圖。 圖11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第1排列圖案之圖。 圖12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第2排列圖案之圖。 圖13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第3排列圖案之圖。 圖14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第4排列圖案之圖。 圖15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第5排列圖案之圖。 圖16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第6排列圖案之圖。 圖17係顯示設有不透射性構件的第1態樣之圖,為顯示在第1突部及第2突部插入有不透射性構件的部位之圖。 圖18係顯示關於圖17未插入有不透射性構件的狀態之圖。 圖19A係依序顯示使不透射性構件插入第1突部及第2突部的過程之圖。 圖19B係依序顯示使不透射性構件插入第1突部及第2突部的過程之圖。 圖19C係依序顯示使不透射性構件插入第1突部及第2突部的過程之圖。 圖20係顯示設有不透射性構件的第2態樣之圖。 圖21係顯示設有不透射性構件的第3態樣之圖。 圖22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另外的態樣之圖。 圖23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另外的態樣之圖。 圖24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另外的態樣之圖。 圖25係顯示不透射性構件的另外的態樣之圖。
17a:腳部
31:不透射性構件
40:第1突部
41:第2突部
42:接著劑
311:稀疏範圍
312:緻密範圍
401,411:前端
402,412:部分
CD:環方向

Claims (4)

  1. 一種支架,具備: 支柱;及 以覆蓋前述支柱自體或設置於前述支柱的突部之方式沿著前述支柱自體或前述突部的長邊方向配置之放射線不透射性高之不透射性構件, 前述不透射性構件具有間隙的比例比預定稀疏密度之間隙的比例大的稀疏範圍,及間隙的比例比前述預定稀疏密度之間隙的比例小的緻密範圍,且在前述稀疏範圍,藉接著劑固定於前述支柱自體或前述突部。
  2. 如請求項1之支架,其中前述不透射性構件係前述稀疏範圍位在比前述緻密範圍還近位側。
  3. 如請求項1或2之支架,其中前述突部係以彼此的前端對向之方式成對設置, 前述不透射性構件為,覆蓋成對的前述突部之前述長邊方向的兩端側的各個部分係前述稀疏範圍,在前述兩端側的各個部分之間配置前述緻密範圍。
  4. 一種支架的檢查方法,係檢查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支架的方法,其中經由前述稀疏範圍的前述間隙來確認前述接著劑。
TW109139449A 2019-11-15 2020-11-12 支架及其檢查方法 TW2021318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7420 2019-11-15
JP2019207420A JP6989580B2 (ja) 2019-11-15 2019-11-15 ステント及びその検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1878A true TW202131878A (zh) 2021-09-01

Family

ID=73343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9449A TW202131878A (zh) 2019-11-15 2020-11-12 支架及其檢查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8494B2 (zh)
EP (1) EP3821857B1 (zh)
JP (1) JP6989580B2 (zh)
CN (1) CN112807141A (zh)
ES (1) ES2914888T3 (zh)
TW (1) TW202131878A (zh)
WO (1) WO20210956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6866A (zh) * 2015-10-12 2018-08-03 瑞弗罗医疗公司 具有突出的药物递送特征部的支架以及相关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503102A (ja) * 1999-06-30 2003-01-28 アドバンスド、カーディオバスキュラー、システムズ、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可変厚さのステ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545548B2 (en) 2007-03-30 2013-10-01 DePuy Synthes Products, LLC Radiopaque markers for implantable stent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10009941A1 (en) * 2009-07-08 2011-01-13 Concentric Medical, Inc. Vascular and bodily duct treat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US8357178B2 (en) 2009-07-08 2013-01-22 Concentric Medical, Inc. Vascular and bodily duct treatment devices and methods
EP2887989B1 (en) * 2012-08-23 2021-02-24 Philips Image Guided Therapy Corporation Device for anatomical lesion length estimation
IN2014DE00462A (zh) * 2013-03-11 2015-06-12 Depuy Synthes Products Llc
KR20160119118A (ko) 2014-01-29 2016-10-12 콘센트릭 메디칼, 인크. 맥관 또는 신체 관의 치료 장치 및 방법
WO2016115173A1 (en) 2015-01-12 2016-07-21 Microvention, Inc. Stent
US10052185B2 (en) * 2016-02-12 2018-08-21 Covidien Lp Vascular device marker attachment
US9993257B2 (en) * 2016-09-07 2018-06-12 NeuroVarc Technologies Inc. Clot retrieval device for ischemic stroke treatment
RU2753447C2 (ru) * 2016-10-04 2021-08-16 Ясухиро СЁБАЯСИ Гибкий стент
WO2020108548A1 (zh) * 2018-11-28 2020-06-04 杭州唯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固定的显影机构及其血管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95675A1 (ja) 2021-05-20
US20210145617A1 (en) 2021-05-20
JP2021078619A (ja) 2021-05-27
CN112807141A (zh) 2021-05-18
EP3821857B1 (en) 2022-05-04
JP6989580B2 (ja) 2022-01-05
EP3821857A1 (en) 2021-05-19
ES2914888T3 (es) 2022-06-17
US11918494B2 (en) 2024-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39640B1 (en) Highly flexible stent
JP2014138851A (ja) 分岐部ステント、および身体の管腔内に配置する方法
JP7097166B2 (ja) 柔軟性ステント
JP2009131397A (ja) 生体器官拡張器具
JP2018149370A (ja) マーカーを有する編組拡張リング
TW202131878A (zh) 支架及其檢查方法
JP6705025B2 (ja) ステント
JP6688125B2 (ja) 高柔軟性ステント
JP6967571B2 (ja) ステント
JP4835113B2 (ja) ステント
JP5210609B2 (ja) 生体器官拡張器具
JP2010233933A (ja) 生体内留置用ステントおよび生体器官拡張器具
WO2016159161A1 (ja) 高柔軟性ステント
CA2883013C (en) Highly flexible stent
JP2013176485A (ja) ステ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