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9956A - 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9956A
TW202129956A TW109141009A TW109141009A TW202129956A TW 202129956 A TW202129956 A TW 202129956A TW 109141009 A TW109141009 A TW 109141009A TW 109141009 A TW109141009 A TW 109141009A TW 202129956 A TW202129956 A TW 20212995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substrate
holes
back plate
opening
thin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41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7309B (zh
Inventor
方珠榮
朴鍾賢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9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9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73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730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1En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可撓式基板,包含一顯示區域和設置在該顯示區域外部的一邊框區域,該顯示區域包含一模組區域,其中設置有多個孔;一背板,設置在該可撓式基板的一個表面上,並設置有與該模組區域相對應的一開口;一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設置在該可撓式基板的另一個表面上,並包含以與該開口相對應的方式設置的多個透光區域;以及一模組,容納在該背板的該開口內,其中該模組透過該多個透光區域、該多個孔和該開口從外部接收光源。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顯示裝置。
隨著資訊社會的發展,對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的需求以各種形式增加。例如,已經迅速發展了薄且輕並且可以大尺寸實現的平板顯示器(FPD),來取代體積龐大的陰極射線管(CRT)。作為這樣的平板顯示器,諸如液晶顯示器(LCD)、電漿顯示面板(PDP)、電致發光(EL)顯示器、場發射顯示器(FED)和電泳顯示器(EPD)已經被開發和利用。
這樣的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驅動器、電源等。該顯示面板包括用於顯示資訊的顯示元件,該驅動器驅動顯示面板,並且該電源產生電力供給該顯示面板和該驅動器。
此外,在這種顯示裝置中,以模組的形式引入了用於實現多媒體功能的各種元件,例如相機、感測器等。一般來說,這些元件設置在顯示區域的外部。
然而,將相機等放置在該顯示區域之外,具有增加邊框部分的問題。
前述內容僅旨在幫助理解本發明的背景,而並非旨在表示本發明落入具有通常知識者已知的相關技術的範圍之內。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能夠配備有諸如相機等的模組,該模組既不會增加該顯示裝置邊框部分的尺寸,並且可使該模組不易被察覺。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個特徵,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可撓式基板,包含顯示區域和設置在該顯示區域外部的邊框區域,該顯示區域包含 一模組區域,其中設置有多個孔;一背板,設置在該可撓式基板的一個表面上,並設置有一開口,以與該模組區域相對應的方式設置;一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thin-film transistor and wire formation layer),設置在該可撓式基板的另一個表面上,並包含以與該開口相對應的方式設置的多個透光區域;以及一模組,容納在該背板的該開口內,其中該模組透過該多個透光區域、該多個孔和該開口從外部接收光源。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個特徵,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背板,包含一顯示區域和設置在該顯示區域外部的一邊框區域,該顯示區域包含一模組區域,其中設置有一開口;一第一可撓式基板、一絕緣層和一第二可撓式基板,依次堆疊在該背板的一個表面上;一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設置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的一個表面上,並且包含以與該開口相對應的方式設置的多個透光區域;以及一模組,容納在該背板的該開口內,其中,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和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中的至少一個設置有多個孔,該多個孔分別對應於該多個透光區域,以及該模組透過該多個透光區域、該多個孔和該開口接收來自外部的光源。
根據本發明的顯示裝置,由於該模組,諸如相機、感測器等被設置以容納在位於該顯示區域內的該背板的該開口中,因此可避免增大邊框部分的尺寸。
另外,該模組容納在該背板的該開口中,因此不會暴露於外部。
另外,該多個孔以與該背板的該開口相對應的方式形成在該可撓式基板上,並且該多個透光區域形成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中,而且該開口、該多個孔和該多個透光區域設置以彼此重疊,使得進入容納在該背板的該開口的該模組的光源顏色變化減小,因此提高了光源進入該模組的靈敏度。
10:顯示面板
20:源極印刷電路板
30:覆晶薄膜
PS:電源
TC:時序控制器
AA:顯示區域
BA:邊框區域
SRa,SRb:移位暫存器
DL1~DLn:連接信號線
VDL1,VDL2:連接電源線
VDLa,VDLb:電源電極
D1~Dm:資料線
G1~Gn:閘極線
DT:驅動TFT
OLED:發光二極體
SC:編程部分
VD1~VDm:第一電源線
VSL1,VSL2:第二電源線、連接電源線
Vdd:高電位電壓、第一電源
Vss:低電位電壓、第二電源
GL:閘極線
SD:資料IC
LSa,LSb:位準偏移器
ST:啟動脈衝
GCLK:閘極偏移時脈
FLK:閃爍信號
VGH:閘極高電壓
VGL:閘極低電壓
CLK1~CLKn:偏移時脈信號
MA:模組區域
NMA:非模組區域
P,Pr,Pg,Pb:像素
TA:透光區域
BP:背板
SUB:可撓式基板
BUF:緩衝層
T/WL: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
EL:發光元件層
ENC:封裝層
POL:偏光膜
OP:開口
MO:模組
H:孔
BN:堤部
SUB1:第一可撓式基板
SUB2:第二可撓式基板
IL:絕緣層
VST:啟動脈衝
H1:第一孔
H2:第二孔
H3:第三孔
從以下詳細的描述並結合圖式,將更清楚的理解本發明上述及其他目標、特徵和優點,其中:
圖1為示意性地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2為詳細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如圖1中所示之顯示面板的一部分的平面圖;
圖3為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如圖2中所示之模組區域的平面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沿圖3中所示之I-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圖5A至圖5C為顯示如圖4中所示之顯示裝置的基板和緩衝層的第一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6A至圖6D為顯示如圖4中所示之顯示裝置的基板和緩衝層的第二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7A至圖7D為顯示如圖4中所示之顯示裝置的基板和緩衝層的第三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8A至圖8C為顯示如圖4中所示之顯示裝置的基板和緩衝層的第四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9為顯示在根據本發明的顯示裝置的可撓式基板設置有孔的情況下的顏色特性變化、以及作為用於比較的比較例在可撓式基板不設置有孔的情況下的顏色特性變化的色度圖;以及
圖10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和實施例2、及圖9所示的比較例中的色座標的變化的曲線圖和表格。
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以及實現這些優點和特徵的方法,將在下面的實施例中揭露並參照附圖詳細描述。讀者應了解本發明不僅限於下列實施例,而且可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並且提供本發明的實施例是為了完成本發明並使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全面理解本發明。本發明的範圍僅由請求項界定。
本發明實施例的附圖中描述的形狀、尺寸、比例、角度、數字等僅僅是例子,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整個說明書中,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代表相同的元件。此外,在詳細描述本發明時,如果確定與本發明有關的已知技術使本發明的主題不明確,則省略該詳細描述。
此處使用的諸如「包括」、「具有」和「組成」等術語,一般旨在允許添加其他組件,除非這些術語與「僅」一起使用。除非特別說明,否則單數形式的術語可以包括複數形式。
雖然沒有明確的描述,當建構一個元件時,該元件可包括誤差 範圍。
例如,在描述位置關係時,如果用「上」、「上方」、「下方」和「下一個」等術語描述兩個部件之間的位置關係時,一個或多個其他部件可以位於兩個部件之間,除非使用「立即」或「直接」。
例如,在描述時序關係時,當使用「之後」、「隨後」、「接下來」和「之前」等術語來描述時,除非使用「立即」或「直接」等術語,否則可以包括不連續的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和「第二」等術語可以用來描述各種元件,但這些元件不被這些術語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區分一個元件和另一個元件。因此,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思想的情況下,以下描述的第一元件可以稱為第二元件。
「X軸方向」、「Y軸方向」和「Z軸方向」之間的關係不僅僅是垂直的幾何關係,而是功能上操作的範圍內具有更廣泛的方向性。
「至少一個」一詞應理解為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項目的任何可能組合。例如,「第一項目、第二項目和第三項目中的至少一個」的含義表示從第一項目、第二項目或第三項目中選擇兩個或多個項目的任意組合。
本發明各種實施例的部分或整體可以彼此耦接或組合,進行各種相互操作並可技術性驅動。本發明的實施例可彼此獨立執行,也可共同執行。
下文中將參照圖1至圖4描述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
圖1為示意性地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平面圖。圖2為示意性地顯示如圖1中所示之顯示面板的R1部分的平面圖,並為包含模組區域放大圖的平面圖。
參照圖1和圖2,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可以包括顯示面板10、資料驅動器、閘極驅動器、電源PS、以及時序控制器TC等。
顯示面板10包含顯示區域AA,其上顯示資訊;以及邊框區域BA,其上不顯示資訊。
顯示區域AA為其上顯示輸入影像的區域,並且為設置以矩陣型式佈置的多個像素P的像素陣列的區域。
邊框區域BA為其中設置有閘極驅動電路的移位暫存器SRa和SRb、各種連接信號線(例如,DL1至DLn)、連接電源線VDL1、VDL2、VSL1 和VSL2、以及電源電極VDLa和VDLb等的區域。設置在顯示區域AA中的像素陣列包含:多條資料線D1至Dm和多條閘極線G1至Gn,這些線條彼此相交;以及像素P,以矩陣形式設置在所有相交區域上。
每個像素P包含:發光二極體(OLED);驅動薄膜電晶體(以下稱為驅動TFT(DT)),控制流向發光二極體(OLED)的電流量;編程部分(SC),用於設定驅動TFT(DT)的源極與閘極之間的電壓。從電源PS出發,像素陣列的像素P透過第一電源線VD1至VDm接收第一電源Vdd,其為高電位電壓,並透過第二電源線VSL1至VSL2接收第二電源Vss,其為低電位電壓。
第一電源線VD1至VDm透過位於相對兩側之下方的第一電源電極VDLa和上方的第一電源電極VDLb從電源PS接收第一電源Vdd。下方的第一電源電極VDLa設置在邊框區域BA中貼有覆晶薄膜30的那一側,而上方的第一電源電極VDLb設置在邊框區域的相反側。下方的第一電源電極VDLa和上方的第一電源電極VDLb的相對端部經由連接線VDL1和VDL2彼此連接。因此,能夠依據設置在顯示區域AA中的像素的位置,最小化因電阻電容(RC)的增加所導致之顯示品質的劣化。
編程部分SC可以包括至少一個開關TFT和至少一個儲存電容器。開關TFT導通以回應來自閘極線GL的掃描信號,因此將來自資料線D1至Dm的資料電壓施加到儲存電容器一側上的電極。驅動TFT(DT)根據儲存電容器充電的電壓大小,控制施加給發光二極體(OLED)的電流量,進而調整從發光二極體(OLED)發出的光量。發光二極體(OLED)發出的光量與從驅動TFT(DT)施加的電流量成正比。
構成像素的TFT可以p型或n型實現。另外,構成像素的TFT的半導體層可以包括非晶矽、多晶矽或氧化物。發光二極體(OLED)包含陽極電極、陰極電極、以及介於陽極電極與陰極電極之間的發光結構。陽極電極與驅動TFT(DT)連接。發光結構包含發光層(EML)。隨著插入發光層,在一側上設置電洞注入層(HIL)和電洞傳輸層(HTL),在相對側上設置電子傳輸層(ETL)和電子注入層(EIL)。
資料驅動器配備有資料IC(SD)。資料IC(SD)一側連接到源極印刷電路板20的一端部分,而另一側包含覆晶薄膜30,其附著在顯示面板10的邊框區域BA上。
資料IC(SD)藉由將從時序控制器TC輸入的數位視訊資料轉換為類比伽瑪補償電壓來產生資料電壓。從資料IC(SD)輸出的資料電壓透過資料鏈DL1至DLn施加給資料線D1至Dm。
對於閘極驅動器,可以使用一種其中裝配有設置在顯示面板的一側上的閘極IC的覆晶薄膜的類型,或一種其中閘極IC形成在顯示面板上的GIP類型。在本發明中,將以GIP類型閘極驅動器為例進行描述。
該GIP類型閘極驅動器包含:位準偏移器LSa和LSb,安裝在源極印刷電路板20上;以及移位暫存器SRa和SRb,設置在顯示面板10的邊框區域BA上,並接收從位準偏移器LSa和LSb提供的信號。
位準偏移器LSa和LSb從時序控制器TC接收信號,諸如啟動脈衝ST、閘極偏移時脈GCLK、閃爍信號FLK等,且還接收驅動電壓,諸如閘極高電壓VGH和閘極低電壓VGL等。啟動脈衝ST、閘極偏移時脈GCLK和閃爍信號FLK約在0V至3.3V之間擺動。閘極偏移時脈GCLK是具有預定相位差的n相時脈信號。閘極高電壓VGH是等於或大於設置在顯示面板10的薄膜電晶體陣列中的薄膜電晶體(TFT)的臨界電壓的電壓,且為約28V的電壓。閘極低電壓VGL是小於設置在顯示面板10的薄膜電晶體陣列中的薄膜電晶體(TFT)的臨界電壓的電壓,且為約-5V的電壓。
位準偏移器LSa和LSb藉由使用閘極高電壓VGH和閘極低電壓VGL,輸出從時序控制器TC輸入的啟動脈衝ST和各閘極偏移時脈GCLK的位準偏移所產生的偏移時脈信號CLK。因此,從位準偏移器LSa和LSb輸出的各啟動脈衝VST和偏移時脈信號CLK在閘極高電壓VGH與閘極低電壓VGL之間擺動。位準偏移器LSa和LSb可以根據閃爍信號FLK降低閘極高電壓,並因此可以降低液晶單元的反沖電壓(△Vp),進而減少閃爍。
位準偏移器LSa和LSb的輸出信號可以透過形成在其中設置有源極驅動器IC(SD)的覆晶薄膜30上的導線和形成在顯示面板10的基板上的覆線玻璃(line-on-glass,LOG)導線提供給移位暫存器SRa和SRb。移位暫存器SRa和SRb可以透過GIP製程直接形成在顯示面板10的邊框區域BA上。
移位暫存器SRa和SRb根據偏移時脈信號CLK1至CLKn使從位準偏移器LSa和LSb輸入的啟動脈衝VST位移,進而使在閘極高電壓VGH與閘極低電壓VGL之間擺動的閘極脈衝依次位移。從移位暫存器SRa和SRb輸出的閘極脈 衝依次施加給閘極線G1至Gn。
時序控制器TC從主機系統(未圖示)接收諸如垂直同步信號、水平同步信號、資料致能信號和主時脈等時序信號,並同步資料IC(SD)和閘極驅動器的運行時序。用於控制資料IC(SD)的資料時序控制信號可以包含源極取樣時脈(source sampling clock,SSC)、源極輸出致能(source output enable,SOE)信號等。用於控制閘極驅動器的閘極時序控制信號可以包含閘極啟動脈衝(gate start pulse,GSP)、閘極偏移時脈(gate shift clock,GSC)、閘極輸出致能(gate output enable,GOE)信號等。
雖然圖1顯示一種其中移位暫存器SRa和SRb分別設置在顯示區域AA外側的相對側上、並在顯示區域AA的相對端部向閘極線G1至Gn提供閘極脈衝的配置,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移位暫存器可以僅設置在顯示區域AA的一側、並可以在顯示區域AA的一側將閘極脈衝提供給閘極線G1至Gn。當移位暫存器SRa和SRb分別位於顯示區域AA外側的相對側上時,具有相同相位和相同振幅的閘極脈衝提供給設置在像素陣列的同一水平線上的閘極線。
參照圖2,本發明的顯示面板10包含顯示區域AA和在顯示區域AA外部的邊框區域BA。
顯示區域AA為其中設置用於顯示諸如文字、數字、圖片、照片、影像等資訊的像素陣列的區域。顯示區域AA可以包含設置在顯示區域AA中的至少一個模組區域MA。模組區域MA可以設置在顯示區域AA中的任何位置上。
模組區域MA為其中設置有相機、揚聲器、感測器等的區域。模組區域MA可以包括:至少一個像素P;一薄膜電晶體,設置以給每個像素P提供信號;一信號線,包含閘極線(例如,G1)和資料線(例如,D1),連接到薄膜電晶體並且彼此相交;以及一透光區域(TA),設置為遠離該些線。
邊框區域BA是圍繞顯示區域AA外側的區域,並為其中設置有以下元件的區域:移位暫存器SRa和SRb,用於產生要提供給顯示區域AA的像素陣列的閘極脈衝;信號線,用於提供各種類型的信號;以及電源線,用於提供各種類型的電源。
在下文中,參照圖3和圖4,將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模組區域。
圖3為顯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模組區域的平面 圖。圖4為沿圖3之I-I’線所截取的剖面圖。
參照圖3和圖4,模組區域MA包含多個像素Pr、Pg和Pb;以及設置在相鄰像素(Pr和Pg、Pg和Pb或Pb和Pr)之間的多個透光區域TA,並且模組區域MA外部具有非模組區域NMA。在每個透光區域TA中,沒有設置連接到每個像素Pr、Pg和Pb的信號線或薄膜電晶體。
模組區域MA包括:背板BP;可撓式基板SUB,設置在背板BP上;緩衝層BUF,設置在可撓式基板SUB上;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T/WL,形成在緩衝層上;發光元件層EL,設置在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T/WL上;封裝層ENC,設置在發光元件層EL上;以及偏光膜POL,設置在封裝層ENC上。
背板BP設置有開口OP,其中容納有如相機和感測器的模組MO。背板BP中的開口OP可以形成以完全暴露位於背板BP上方的可撓式基板SUB。在可撓式基板SUB太薄的情況下,背板BP設置在顯示裝置的後表面上,以保持顯示裝置的平整。此外,背板BP減少了異物對可撓式基板SUB的沾附,並緩衝來自外部所施加的沖擊。背板BP可以由聚合物材料製成,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
可撓式基板SUB設有多個彼此獨立設置的孔H。形成在在可撓式基板SUB上的多個孔H中的至少一個或一些設置以與背板BP中的開口OP重疊。可撓式基板SUB可以由可撓性材料製成,例如聚醯亞胺(PI)。
緩衝層BUF可以為任何一種無機和有機材料組成的單層,以防止發光元件受可撓式基板SUB中流出之如鹼離子等雜質的損害。另外,緩衝層BUF可以為由不同無機材料形成的多層,或者是有機材料層和無機材料層交替排列的多層。無機材料層的例子可以包括氧化矽薄膜(SiOx)、和氮化矽薄膜(SiNx)中的任何一種。有機材料的例子可以包括光丙烯酸。然而,無機材料和有機材料不限於上述材料。
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T/WL包含: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以向每個像素提供信號;以及多個透光區域TA,設置在未形成薄膜電晶體和導線的區域中。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T/WL的多個透光區域TA以多個透光區域TA分別與可撓式基板SUB中的多個孔H相對應的方式設置。也就是,多個透光區域TA和多個孔H以彼此重疊的方式設置。在顯示裝置中,形成以供應信號的薄膜電晶體和導線為一般元件,因此,在此將省略其詳細描述。
發光元件層EL可以包含:多個像素Pr、Pg和Pb;以及堤部BN,其劃分多個像素Pr、Pg和Pb,並具有高透光率。多個像素Pr、Pg和Pb設置為不與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T/WL的多個透光區域TA和可撓式基板SUB中的多個孔H重疊。
多個像素Pr、Pg和Pb中的每一個包含陽極電極、陰極電極和介於陽極電極與陰極電極之間的有機發射層。陽極電極(ANO)可以由透明導電材料製成,例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IZO)或氧化鋅(ZnO)。有機發光層可以包含發光層(EML)。隨著插入發光層,在一側上可以設置電洞注入層(HIL)和電洞傳輸層(HTL),而在另一側上可以設置電子傳輸層(ETL)和電子注入層(EIL)。陰極電極可以由功函數低的鎂(Mg)、鈣(Ca)、鋁(Al)、銀(Ag)或其合金製成。
封裝層ENC為透光層,並可以形成為多層結構,其中無機材料層和有機材料層交替設置,以最小化水分或氧氣從外部滲透到位於封裝層ENC內側的發光元件中。
偏光膜POL為一種用於防止由外部光線造成的對比度下降的薄膜。
在根據上述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如相機和感測器等的模組MO容納在背板BP的開口OP中。由於背板BP中的開口OP設置以與可撓式基板SUB中的多個孔H中的至少一個重疊,並且可撓式基板SUB中的多個孔H與多個透光區域TA重疊,因此來自外部的光透過偏光膜POL、封裝層ENC、發光元件層EL的堤部BN、可撓式基板SUB中的多個孔H、以及背板BP中的開口OP到達模組MO。因此,由於如相機和感測器等的模組MO容納在背板BP的開口OP中並位於顯示區域內,因此可以在不影響功能下避免如相機和感測器等的模組MO從外部被看到。
在下文中,參考圖5A至圖8C,將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裝置的可撓式基板和緩衝層。
圖5A至圖5C為顯示圖4中所示之顯示裝置的基板和緩衝層的第一實施例的剖面圖。圖5A至5C顯示可撓式基板由單層組成的情況。
參照圖5A,設在背板BP上的可撓式基板SUB中設置有彼此獨立配置的多個孔H。多個孔H中的每一個形成為凹部,其深度小於可撓式基板的厚 度。該凹部開口朝向背板BP,並且連接至背板BP中的開口OP。
參照圖5B,設在背板BP上的可撓式基板SUB設置有彼此獨立配置的多個孔H。多個孔H中的每一個形成為凹部,其深度小於可撓式基板的厚度。該凹部開口朝向緩衝層BUF,並且界定由緩衝層BUF的下表面形成的密閉空間。
參照圖5C,設在背板BP上的可撓式基板SUB中設置有彼此獨立配置的多個孔H。多個孔H中的每一個形成為貫穿可撓式基板SUB的通孔。該通孔開口朝向背板BP,並連接至背板BP中的開口OP。
在圖5A至圖5C的第一實施例中,圖5A和5B顯示可撓式基板中的孔H形成為凹部的情況;以及圖5C顯示可撓式基板中的孔H形成為通孔的情況。根據圖5A和圖5B的實施例,由於可撓式基板的一部分留在孔H的區域內,因此減少了色座標的偏移,同時提高了可靠性。根據圖5C的實施例,因為可撓式基板沒有出現在孔H的區域中,所以光學特性(優異的透射率,色座標偏移的減小)是優越的。
圖6A至圖6D為顯示圖4中所示之顯示裝置的基板和緩衝層的第二實施例的剖面圖。圖6A至圖6D顯示可撓式基板形成為第一可撓式基板和第二可撓式基板的兩層結構、且形成在第一可撓式基板和第二可撓式基板中的至少一個內的多個孔形成為凹部的情況的實施例。
參照圖6A,設在背板BP上的可撓式基板包含彼此相對放置的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兩者之間夾有絕緣層IL。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設置在背板BP的上表面上,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設置在緩衝層BUF的下表面上。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孔H。多個孔H中的每一個形成為凹部,其深度小於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的厚度。該凹部開口朝向背板BP,並且連接至背板BP中的開口OP。
參照圖6B,設在背板BP上的可撓式基板包含彼此相對放置的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兩者之間夾有絕緣層IL。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設置在背板BP的上表面上,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設置在緩衝層BUF的下表面上。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第一孔H1。多個第一孔H1中的每一個形成為第一凹部,其深度小於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的厚度。該第一凹部開口朝向背板BP,並連接至背板BP中的開口OP。第二可撓式 基板SUB2上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第二孔H2。多個第二孔H2中的每一個形成為第二凹部,其深度小於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的厚度。該第二凹部開口朝向絕緣層IL,並且界定由絕緣層IL的上表面形成的密閉空間。
參照圖6C,設在背板BP上的可撓式基板包含彼此相對放置的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兩者之間夾有絕緣層IL。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設置在背板BP的上表面上,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設置在緩衝層BUF的下表面上。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孔H。多個孔H中的每一個形成為凹部,其深度小於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的厚度。該凹部開口朝向絕緣層IL,並且界定由絕緣層IL的上表面形成的密閉空間。
參照圖6D,設在背板BP上的可撓式基板包含彼此相對放置的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兩者之間夾有絕緣層IL。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設置在背板BP的上表面上,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設置在緩衝層BUF的下表面上。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上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孔H。多個孔H中的每一個形成為凹部,其深度小於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的厚度。該凹部開口朝向緩衝層BUF,並且界定由緩衝層BUF的下表面形成的密閉空間。
圖6A至圖6D顯示可撓式基板形成為兩層結構、且孔H形成為凹部的實施例的情況,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各種組合。在圖6A至圖6D的第二實施例中,由於孔H形成為凹部,只有可撓式基板的一部分留在孔H的區域內,因此減少了色座標的偏移,同時提高了可靠性。
圖7A至圖7D為顯示圖4中所示之顯示裝置的基板和緩衝層的第三實施例的剖面圖。圖7A至圖7D顯示可撓式基板形成為第一可撓式基板和一第二可撓式基板的兩層結構、且在第一可撓式基板和第二可撓式基板中的至少一個內之全部的孔形成為通孔的情況的實施例。
參照圖7A,設在背板BP上的可撓式基板包含彼此相對放置的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兩者之間夾有絕緣層IL。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設置在背板BP的上表面上,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設置在緩衝層BUF的下表面上。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上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孔H。多個孔H中的每一個形成為通孔,貫穿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該通孔開口朝向背板BP,並且連接至背板BP中的開口OP。
參照圖7B,設在背板BP上的可撓式基板包含彼此相對放置的第 一可撓式基板SUB1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兩者之間夾有絕緣層IL。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設置在背板BP的上表面上,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設置在緩衝層BUF的下表面上。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上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第一孔H1。多個第一孔H1中的每一個形成為第一通孔,貫穿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該第一通孔開口朝向背板BP,並且連接至背板BP中的開口OP。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設置有多個相彼此立配置的第二孔H2。多個第二孔H2中的每一個形成為第二通孔,貫穿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該第二通孔開口朝向絕緣層IL,並且界定由絕緣層IL的上表面形成的密閉空間。
參照圖7C,設在背板BP上的可撓式基板包含彼此相對放置的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兩者之間夾有絕緣層IL。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設置在背板BP的上表面上,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設置在緩衝層BUF的下表面上。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上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孔H。多個孔H中的每一個形成為通孔,貫穿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該通孔開口朝向緩衝層BUF和絕緣層IL,並且界定由緩衝層BUF的下表面和絕緣層IL的上表面形成的密閉空間。
參照圖7D,設在背板BP上的可撓式基板包含彼此相對放置的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兩者之間夾有絕緣層IL。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設置在背板BP的上表面上,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設置在緩衝層BUF的下表面上。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上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第一孔H1。絕緣層IL上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第二孔H2。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上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第三孔H3。多個第一孔H1、多個第二孔H2和多個第三孔H3形成為彼此重疊的通孔。因此,多個第一孔H1、多個第二孔H2和多個第三孔H3連接至背板BP中的開口OP。
圖7A至圖7D的第三實施例顯示可撓式基板形成為兩層結構、且孔H形成為通孔的情況,但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各種組合。在圖7A至圖7D的第三實施例中,由於孔H形成為通孔,所以可撓式基板沒有出現在孔H的區域中。因此,光學特性(優異的透射率和色座標偏移的減小)是優越的。
圖8A至圖8C為顯示圖4中所示之顯示裝置的基板和緩衝層的第四實施例的剖面圖。圖8A至圖8C顯示可撓式基板形成為第一可撓式基板和一第二可撓式基板的兩層結構、且形成在第一可撓式基板和第二可撓式基板中的多 個孔為凹部和通孔的組合的情況的實施例。
參照圖8A,設在背板BP上的可撓式基板包含彼此相對放置的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兩者之間夾有絕緣層IL。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設置在背板BP的上表面上,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設置在緩衝層BUF的下表面上。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上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第一孔H1。多個第一孔H1中的每一個形成為通孔,貫穿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該通孔開口朝向背板BP,並且連接至背板BP中的開口OP。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第二孔H2。多個第二孔H2中的每一個形成為凹部,其深度小於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的厚度。該凹部開口朝向絕緣層IL,並且界定由絕緣層IL的上表面形成的密閉空間。
參照圖8B,設在背板BP上的可撓式基板包含彼此相對放置的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兩者之間夾有絕緣層IL。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設置在背板BP的上表面上,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設置在緩衝層BUF的下表面上。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上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第一孔H1。絕緣層IL上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第二孔H2。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上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第三孔H3。多個第一孔H1和多個第二孔H2形成為彼此重疊的通孔。多個第三孔H3為凹部,每個凹部的深度小於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的厚度,並且設置以與多個第一孔H1和多個第二孔H2重疊。多個第一孔H1、多個第二孔H2和多個第三孔H3連接至背板BP中的開口OP。
參照圖8C,設在背板BP上的可撓式基板包含彼此相對放置的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兩者之間夾有絕緣層IL。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設置在背板BP的上表面上,而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設置在緩衝層BUF的下表面上。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第一孔H1。多個第一孔H1中的每一個形成為凹部,其深度小於第一可撓式基板SUB1的厚度。該凹部開口朝向背板BP,並且連接至背板BP中的開口OP。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設置有多個彼此獨立配置的第二孔H2。多個第二孔H2中的每一個形成為貫穿第二可撓式基板SUB2的通孔。該通孔開口朝向絕緣層IL,並且界定由絕緣層ILF的上表面和緩衝層BUF的下表面形成的密閉空間。
圖8A至圖8C的第四實施例顯示可撓式基板形成為兩層結構、且孔形成為凹部和通孔的組合的情況,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各種組合。在圖8A 至圖8C的實施例中,位於第一可撓式基板和第二可撓式基板中的任何一個內彼此重疊的孔形成為凹部並保留可撓式基板,而位於另一個可撓式基板中的孔形成為通孔但不保留可撓式基板。因此,同時地,提高了可靠性並且光學特性(優異的透射率和色座標偏移的減小)是優越的。
在下文中,參照圖9和圖10,將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顏色特性的變化取決於顯示裝置的可撓式基板的厚度。
圖9為顯示在如圖5A至圖5C的實施例中於圖4所示之可撓式基板設有孔的情況下、以及在可撓式基板不設有孔的情況下,顏色特性變化的色度圖。圖10為顯示在如圖5A至圖5C中所示之可撓式基板設有孔的情況下、以及在可撓式基板不設有孔的情況下,色座標變化的曲線圖和表格。
參照圖9,如圖5C所示,發現在可撓式基板SUB中的孔H形成為通孔的情況(本發明的實施例1),顏色特性位於紅色、藍色和綠色之間的邊界附近,並且不會發生色座標的偏移(參見圖9中的◆符號)。
如圖5A或圖5B所示,發現在可撓式基板SUB中的孔H形成為凹部,其深度小於可撓式基板SUB的厚度(本發明的實施例2),顏色特性在X軸方向上偏移△x1,而在Y軸方向上偏移△y1(參見圖9中的符號▲)。
相反地,發現在比較例中,即在可撓式基板SUB沒有設有孔的情況下,顏色特性在X軸方向上偏移△x2,而在Y軸方向上偏移△y2(參見圖9中的符號●)。
參照圖10,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顏色特性與根據比較例的顏色特性係彼此不同的。在圖10的曲線圖中,橫軸代表實施例1、實施例2和比較例,而縱軸為根據實施例1、實施例2和比較例,代表圖9中的X座標值(參照圖10中的符號◆)和Y座標值(參照圖10的●)。
參照圖10中的表格,發現在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X軸和Y軸的色座標沒有發生偏移,就表示光源在透過可撓式基板之前和之後均沒有顏色變化。可以發現,在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X軸上的色座標偏移0.059,而Y軸上的色座標偏移0.065。可以發現,在比較例中,X軸上的色座標偏移0.071,而Y軸上的色座標偏移0.093。
如上所述,與比較例相比,在根據本發明實施例1和2的可撓式基板中,X軸上色座標的偏移量和Y軸上色座標的偏移量明顯減少,因而減少或 消除了光源在透過可撓式基板之前和之後的顏色變化。
在根據上述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由於諸如相機、感測器等的模組設置為容納在位於顯示區域內的背板的開口中,因此可以避免增大邊框部分的尺寸。
另外,由於模組容納在背板的開口中,因此模組不會暴露於外部,進而避免感受到對隱私的侵犯。
另外,由於多個孔以與背板的開口相對應的方式形成在可撓式基板上,且多個透光區域形成在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中,而且開口、多個孔和多個透光區域設置以彼此重疊,使得進入容納在背板的開口中的模組的光源的顏色變化減小,因此提高了光源進入模組的靈敏度。
可以描述根據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如下。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可撓式基板,包含一顯示區域和設置在該顯示區域外部的一邊框區域,該顯示區域包含一模組區域,其中設置有多個孔;一背板,設置在該可撓式基板的一個表面上,並設置有以與該模組區域相對應方式配置的一開口;一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設置在該可撓式基板的另一個表面上,並且包含以與該開口相對應的方式配置的多個透光區域;以及一模組,容納在該背板的該開口內,其中該模組透過該多個透光區域,該多個孔和該開口從外部接收光源。
在該實施例中,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孔可以形成為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凹部可以開口朝向該背板,且可以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
此外,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孔可以形成為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凹部可以開口朝向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
此外,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都可以形成為一通孔,貫穿該可撓式基板,並且該通孔可以開口朝向背板(BP),並且可以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背板,包含一顯示區域和設置在該顯示區域外部的一邊框區域,該顯示區域包含一模組區域,其中設置有一開口;一第一可撓式基板、一絕緣層和一第二可撓式基板,依次堆疊在該背板的一個表面上;一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設置在該 第二可撓式基板的一個表面上,並包含以與該開口對應的方式配置的多個透光區域;以及一模組,容納在該背板的該開口內,其中,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和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中的至少一個分別設置有與該多個透光區域對應的多個孔,並且該模組透過該多個透光區域、該多個孔和該開口接收來自外部的光源。
在實施例中,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背板的上表面上,而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下表面上。該多個孔可以形成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上,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可以形成為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凹部可以開口朝向該背板,且可以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
此外,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背板的上表面上,而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下表面上。該多個孔可以包含形成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一孔、以及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二孔。該多個第一孔中的每一個可以形成為一第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第一凹部可以開口朝向該背板,並且可以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該多個第二孔中的每一個可以形成為一第二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二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第二凹部可以開口朝向該絕緣層,且可以界定由該絕緣層的上表面形成的密閉空間。
此外,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背板的上表面上,而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下表面上。該多個孔可以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可以形成為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二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凹部可以開口朝向該絕緣層,且可以界定由該絕緣層的上表面形成的密閉空間。
此外,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背板的上表面上,而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下表面上。該多個孔可以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可以形成為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二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凹部可以開口朝向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
此外,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背板的上表面上,而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下表面上。該多個孔可以形成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上,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可以形成為一通孔,貫 穿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並且該通孔可以開口朝向該背板,且可以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
此外,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背板的上表面上,而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下表面上。該多個孔可以包含形成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一孔、以及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二孔。該多個第一孔中的每一個可以形成為一第一通孔,貫穿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並且該通孔可以開口朝向該背板,且可以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該多個第二孔中的每一個可以形成為一第二通孔,貫穿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並且該第二通孔可以開口朝向該絕緣層,且界定由該絕緣層的上表面形成的密閉空間。
此外,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背板的上表面上,而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下表面上。該多個孔可以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可以形成為一通孔,貫穿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並且該通孔可以開口朝向該絕緣層,且界定由該絕緣層的上表面形成的密閉空間。
此外,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背板的上表面上,而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下表面上。該多個孔可以包含形成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一孔、形成在該絕緣層上的多個第二孔、以及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三孔。該多個第一孔、該多個第二孔和該多個第三孔可以為形成以彼此重疊的通孔,並且可以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
此外,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背板的上表面上,而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下表面上。該多個孔可以包含形成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一孔、以及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二孔。該多個第一孔中的每一個可以形成為一通孔,貫穿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並且該通孔可以開口朝向該背板,並且可以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該多個第二孔中的每一個可以形成為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二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凹部可以開口朝向該絕緣層,且界定由該絕緣層的上表面形成的密閉空間。
此外,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背板的上表面上,而該 第二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下表面上。該多個孔可以包含形成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一孔、形成在該絕緣層上的多個第二孔、以及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三孔。該多個第一孔和該多個第二孔為形成以彼此重疊的通孔,並且該多個第三孔可以為凹部,每一個第三孔的深度小於第二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可以設置以與該多個第一孔和該多個第二孔的重疊。該多個第一孔、該多個第二孔和該多個第三孔可以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
此外,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背板的上表面上,而該第二可撓式基板可以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下表面上。該多個孔可以包含形成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一孔、以及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二孔。該多個第一孔中的每一個可以形成為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凹部可以開口朝向該背板,並且可以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該多個第二孔中的每一個可以形成為一通孔,貫穿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並且該通孔可以開口朝向該絕緣層。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顯示裝置可以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緩衝層,設置在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一個表面與可撓式基板或第二可撓式基板之間;一發光元件層,設置在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另一個表面上,並且包含多個像素和劃分該多個像素的一堤部,其中,該堤部可以設置以重疊該多個透光區域、該多個孔和該開口。
儘管已經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及圖式,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並且可以許多不同的形式體現而不背離本發明的技術思想。因此,本發明的實施例目的僅是為了說明,而無意限制本發明的技術思想。本發明技術思想的範圍不限於此。因此,應該了解上述實施例在各方面上為舉例,而不被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按以下的請求項進行解釋,其等效範圍內的所有技術思想均應解釋為屬於本發明的範圍。
AA:顯示區域
BA:邊框區域
MA:模組區域
NMA:非模組區域
Pg:像素
TA:透光區域
BP:背板
SUB:可撓式基板
BUF:緩衝層
T/WL: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
EL:發光元件層
ENC:封裝層
POL:偏光膜
OP:開口
MO:模組
H:孔
BN:堤部

Claims (18)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一可撓式基板,包含顯示區域和設置在該顯示區域外部的一邊框區域,該顯示區域包含一模組區域,其中設置有多個孔;
    一背板,設置在該可撓式基板的一個表面上,並設置有與該模組區域相對應的一開口;
    一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設置在該可撓式基板的另一表面上,並包含設置對應於該開口的多個透光區域;以及
    一模組,容納在該背板的該開口內,
    其中,該模組透過該多個透光區域、該多個孔和該開口從外部接收光源。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包含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凹部開口朝向該背板,且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包含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凹部開口朝向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包含一通孔,穿透該可撓式基板,並且該通孔開口朝向該背板,且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
    至少一個緩衝層,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一個表面與該可撓式基板之間;以及
    一發光元件層,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另一個表面上,並且包含多個像素和劃分該多個像素的一堤部,
    其中,該堤部設置以與該多個透光區域、該多個孔和該開口的重疊。
  6.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一背板,包含顯示區域和設置在該顯示區域外部的一邊框區域,該顯示區域包含模組區域,其中設置有一開口;
    一第一可撓式基板、一絕緣層和一第二可撓式基板,依次堆疊在該背板的一個表面上;
    一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設置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的一個表面上,並包含設置對應於該開口的多個透光區域;以及
    一模組,容納在該背板的該開口內,
    其中,該第一可撓式基板和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中的至少一個具有多個孔,該多個孔分別對應於該多個透光區域,以及
    該模組透過該多個透光區域、該多個孔和該開口從外部接收光源。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背板的一上表面上,並且該第二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一下表面上,以及
    該多個孔形成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上,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包含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凹部開口朝向該背板,且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背板的一上表面上,並且該第二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一下表面上,
    該多個孔包含形成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一孔、以及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二孔,
    該多個第一孔中的每一個包含一第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第一凹部開口朝向該背板,且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以及
    該多個第二孔中的每一個包含一第二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二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第二凹部開口朝向該絕緣層,且界定由該絕緣層的一上表面形成的一密閉空間。
  9. 如請求項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背板的一上表面上,並且該第二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一下表面上,以及
    該多個孔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包含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二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凹部開口朝向該絕緣層,且界定由該絕緣層的一上表面形成的一密閉空間。
  10. 如請求項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背板的一上表面上,並且該第二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一下表面上,以及
    該多個孔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包含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二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凹部開口朝向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
  11. 如請求項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背板的一上表面上,並且該第二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一下表面上,以及
    該多個孔形成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上,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包含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凹部開口朝向該背板,且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
  12. 如請求項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背板的一上表面上,並且該第二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一下表面上,
    該多個孔包括形成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一孔、以及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二孔,
    該多個第一孔中的每一個包含貫穿該第一可撓式基板的一第一通孔,並且該第一通孔的開口朝向該背板,且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以及
    該多個第二孔中的每一個包含貫穿該第二可撓式基板的一第二通孔,並且該第二通孔開口朝向該絕緣層,且界定由該絕緣層的一上表面形成的一密閉空間。
  13. 如請求項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背板的一上表面上,並且該第二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一下表面上,以及
    該多個孔形成在第二可撓式基板上,該多個孔中的每一個包含貫穿第二可撓式基板的一通孔,並且該通孔開口朝向該絕緣層,且界定由該絕緣層的一上表面形成的一密閉空間。
  14. 如請求項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背板的一上表面上,並且該第二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一下表面上,
    該多個孔包含形成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一孔、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二孔、以及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三孔,以及
    該多個第一孔、該多個第二孔和該多個第三孔為形成以彼此重疊的通孔,並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
  15. 如請求項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背板的一上表面上,並且該第二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一下表面上,
    該多個孔包含形成在第一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一孔、以及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二孔,
    該多個第一孔中的每一個包含貫穿第一可撓性基板的一通孔,並且該通孔開口朝向該背板,且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以及
    該多個第二孔中的每一個包含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二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凹部開口朝向該絕緣層,且界定由該絕緣層的一上表面形成的一密閉空間。
  16. 如請求項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背板的一上表面上,並且該第二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一下表面上,
    該多個孔包含形成在第一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一孔、形成在該絕緣層上的多個第二孔、以及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三孔,
    該多個第一孔和該多個第二孔為形成以彼此重疊的通孔,並且該多個第三孔為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二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且設置以重疊該多個第一孔和該多個第二孔,以及
    該多個第一孔、該多個第二孔和該多個第三孔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
  1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
    該第一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背板的一上表面上,並且該第二可撓式基板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一下表面上,
    該多個孔包含形成在該第一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一孔、以及形成在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上的多個第二孔,
    該多個第一孔中的每一個包含一凹部,其深度小於該第一可撓式基板的厚度,並且該凹部開口朝向該背板,且連接至該背板的該開口,以及
    該多個第二孔中的每一個包含一通孔,貫穿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並且該通孔開口朝向該絕緣層。
  18. 如請求項6至17中任一項所述的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
    至少一個緩衝層,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一個表面與該第二可撓式基板之間;以及
    一發光元件層,設置在該薄膜電晶體和導線形成層的另一個表面上,並且包括多個像素和劃分該多個像素的一堤部,
    其中,該堤部位於該多個透光區域、該多個孔和該開口的重疊處。
TW109141009A 2019-12-10 2020-11-23 顯示裝置 TWI7773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63662 2019-12-10
KR1020190163662A KR20210073147A (ko) 2019-12-10 2019-12-10 표시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9956A true TW202129956A (zh) 2021-08-01
TWI777309B TWI777309B (zh) 2022-09-11

Family

ID=73646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41009A TWI777309B (zh) 2019-12-10 2020-11-23 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1556150B2 (zh)
EP (2) EP3883222A1 (zh)
KR (1) KR20210073147A (zh)
CN (1) CN112951886B (zh)
TW (1) TWI7773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43484A (zh) * 2020-05-15 2022-07-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764488B (zh) * 2021-08-31 2023-02-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9732B (zh) 2010-02-23 2013-09-21 Anica Corp 可撓式顯示器
US8947627B2 (en) * 2011-10-14 2015-02-0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displays with openings
KR102050434B1 (ko) * 2012-10-31 2019-11-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691995B2 (en) 2013-12-04 2017-06-27 Lg Chem,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ubstrate for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KR20180034780A (ko) * 2016-09-27 2018-04-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2018084764A (ja) * 2016-11-25 2018-05-31 株式会社ブイ・テクノロジー 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及びフレキシブル表示装置の封止方法
WO2018196149A1 (zh) * 2017-04-25 2018-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cd显示屏、电子设备及lcd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CN107193412B (zh) * 2017-04-27 2020-04-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TWI621050B (zh) * 2017-06-16 2018-04-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KR101938879B1 (ko) * 2017-10-27 2019-01-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540010B1 (ko) * 2017-12-29 2023-06-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지문 인식이 가능한 표시 장치
US10727570B2 (en) * 2018-01-30 2020-07-28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antennas that radiate through a display
TWI646637B (zh) * 2018-02-13 2019-01-01 頎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覆晶封裝結構及其可撓性基板
KR102570864B1 (ko) * 2018-11-29 2023-08-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KR20200085403A (ko) * 2019-01-04 2020-07-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지문 센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3284911B (zh) * 2019-04-30 2024-05-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64937A (zh) * 2019-05-30 2019-08-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
CN110491912A (zh) * 2019-07-31 2019-11-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210025747A (ko) * 2019-08-27 2021-03-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104218A (ko) * 2020-02-14 2021-08-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US11659653B2 (en) * 2020-02-14 2023-05-23 Samsung Displa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window and electronic module disposed under and spaced apart from window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13484A1 (en) 2023-04-13
US20240045474A1 (en) 2024-02-08
US11556150B2 (en) 2023-01-17
KR20210073147A (ko) 2021-06-18
CN112951886A (zh) 2021-06-11
EP3883222A1 (en) 2021-09-22
US20210173446A1 (en) 2021-06-10
EP4311210A3 (en) 2024-03-06
US11822392B2 (en) 2023-11-21
EP4311210A2 (en) 2024-01-24
TWI777309B (zh) 2022-09-11
CN112951886B (zh) 202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918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KR102478513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107522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962764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11822392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56475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11842660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190004653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240014550A (ko) 표시장치
KR102132864B1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US2019012955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2485431B1 (ko) 어레이기판과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17529164A (zh) 显示面板和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