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164937A - Oled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Oled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164937A
CN110164937A CN201910464059.9A CN201910464059A CN110164937A CN 110164937 A CN110164937 A CN 110164937A CN 201910464059 A CN201910464059 A CN 201910464059A CN 110164937 A CN110164937 A CN 110164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ole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oled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640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6405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16493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00833 priority patent/WO2020237841A1/zh
Priority to US16/497,446 priority patent/US11121330B2/en
Publication of CN110164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1649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8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subgroups of the same main group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78Contact-type imag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发光材料层以及感应单元,驱动电路层形成在衬底的一侧;发光材料层形成在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的一侧;感应单元形成在衬底远离驱动电路层的方向上,用于接收指纹反射的光线;其中,在OLED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内,衬底形成有通孔,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后,穿过通孔到达感应单元。通过将衬底在指纹识别区内形成通孔,增大了衬底在指纹识别区内的透光率,使得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在到达感应单元的路径上损失减小,增强了指纹识别效果。

Description

OLED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OLED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成为近年最热门的前沿技术研发课题,对应到OLED显示器件上,是通过手指触摸屏幕特定区域时,利用OLED发出的光线经手指反射后,穿过OLED显示面板的各个膜层,到达显示面板背面放置的感应IC,经过感应IC的比对识别出使用者的指纹信息,来解锁OLED显示器件。
但是,OLED显示面板是经过多膜层工艺实现的,光线通过每一层均会损失掉一部分,最终到达显示面板背面的感应IC时光线损失过大,造成指纹识别效果不佳。
因此,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存在透光率不高的技术问题,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以缓解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透光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驱动电路层,形成在所述衬底的一侧;
发光材料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方向上,用于接收指纹反射的光线;
其中,在所述OLED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内,所述衬底形成有通孔,所述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后,穿过所述通孔到达所述感应单元。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驱动电路层未形成图案。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衬底设置有多个互相不接触的第一通孔。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保护层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衬底形成有一个第三通孔。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保护层形成有一个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栅极层、源漏极层、信号线层,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驱动电路层图案化形成一个第五通孔,所述衬底形成有一个第六通孔,所述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后穿过所述第五通孔,基于小孔成像到达所述第六通孔和所述感应单元。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五通孔由所述源漏极层形成。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五通孔由所述信号线层形成。
在本发明的OLED显示面板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保护层形成有一个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对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发光材料层以及感应单元,所述驱动电路层形成在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发光材料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感应单元形成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方向上,用于接收指纹反射的光线;其中,在所述OLED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内,所述衬底形成有通孔,所述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后,穿过所述通孔到达所述感应单元。通过将衬底在指纹识别区内形成通孔,增大了衬底在指纹识别区内的透光率,使得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在到达感应单元的路径上损失减小,增强了指纹识别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衬底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近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以缓解现有的OLED显示面板透光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驱动电路层20、发光材料层30、感应单元40,以及缓冲层50、封装层60、指纹识别单元70,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识别区100,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有通孔。
衬底10通常为玻璃基板或柔性基板,在本实施例中,衬底10为柔性基板,材质为聚酰亚胺。
缓冲层50形成在衬底10的一侧,当衬底10的表面相对不平坦时,缓冲层50可以改善衬底10的表面平整度。根据衬底10的类型,可以在衬底10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缓冲层50,或者可以不设置缓冲层50。缓冲层115可以是有机材料,例如光致抗蚀剂、聚丙烯酰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硅氧烷类树脂、丙烯酰类树脂和环氧类树脂等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是无机材料,例如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xNy)、碳氧化硅(SiOxCy)、氮碳化硅(SiCxNy)、氧化铝(AlOx)、氮化铝(AlNx)、氧化钽(TaOx)、氧化铪(HfOx)、氧化锆(ZrOx)和氧化钛(TiOx)等中的至少一种。
驱动电路层20形成在缓冲层5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20中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驱动电路层20包括有源层21、栅绝缘层22、栅极层、层间绝缘层24、源漏极层、以及平坦化层27。
有源层21设置在缓冲层50远离衬底10的一侧,有源层21的材料可以是氧化物半导体、无机半导体或有机半导体等,例如可以包括氧化锌(ZnOx)、氧化镓(GaOx)、TiOx、氧化锡(SnOx)氧化铟(InOx)、氧化铟镓(IG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锡(ITO)、氧化镓锌(GZO)、氧化锌镁(ZMO)、氧化锌锡(ZTO)、氧化锌锆(ZnZrxOy)、氧化铟镓锌(IGZO)、氧化铟锌锡(IZTO)、氧化铟镓铪(IGHO)、氧化锡铝锌(TAZO)、氧化铟镓锡(IGTO)等中的至少一种。
栅绝缘层22形成在有源层21远离缓冲层50的一侧,栅绝缘层22可以包括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
栅极层形成在栅绝缘层22远离有源层21的一侧,图案化形成栅极23,栅极23的材料可以是金属、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材料等,例如金(Au)、银(Ag)、铝(Al)、铝合金、氮化铝(AlNx)、银合金、钨(W)、氮化钨(WNx)、铜(Cu)、铜合金、镍(Ni)、铬(Cr)、氮化铬(CrNx)、钼(Mo)、钼合金、Ti、氮化钛(TiNx)、铂(Pt)、钽(Ta)、氮化钽(TaNx)、钕(Nd)、钪(Sc)、氧化锶钌(SRO)、氧化锌(ZnOx)、SnOx、InOx、GaOx、ITO、IZO等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实施例中,栅极23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例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栅极(图未示出)和第二栅极(图未示出),此时栅绝缘层22也包括第一栅绝缘层(图未示出)和第二栅绝缘层(图未示出),第一栅绝缘层形成在有源层21远离缓冲层21的一侧,第一栅极形成在第一栅绝缘层远离有源层21的一侧,第二栅绝缘层形成在第一栅极远离第一栅绝缘层的一侧,第二栅极形成在第二栅绝缘层远离第一栅极的一侧。
层间绝缘层24形成在栅极23远离栅绝缘层22的一侧,层间绝缘层24的材料可以是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氮氧化硅(SiOxNy)、碳氧化硅(SiOxCy)、碳氮化硅(SiCxNy)、氧化铪(HfOx)、氧化铝(AlOx)、氧化锆(ZrOx)、氧化钛(TiOx)和氧化钽(TaOx)中的至少一种。
源漏极层形成在层间绝缘层24远离栅极23的一侧,图案化形成源极25和漏极26,源极25和漏极26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合金、金属氮化物、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或透明导电材料,例如可以包括铝(Al)、铝合金、氮化铝(AlNx)、银(Ag)、银合金、钨(W)、氮化钨(WNx)、铜(Cu)、铜合金、镍(Ni)、铬(Cr)、氮化铬(CrNx)、钼(Mo)、钼合金、钛(Ti)、氮化钛(TiNx)、铂(Pt)、钽(Ta)、氮化钽(TaNx)、钕(Nd)、钪(Sc)、锶钌氧化物(SRO)、氧化锌(ZnOx)、铟锡氧化物(ITO)、氧化锡(SnOx)、氧化铟(InOx)、氧化镓(GaOx)和铟锌氧化物(IZO)中的至少一种。
有源层21包括对应源极25的源极区、对应漏极26的漏极区、以及位于源极区和漏极区之间的沟道区(图均未示出)。在源极区内,栅绝缘层23和层间绝缘层24形成有过孔,源极25通过该过孔与有源层21连接;在漏极区内,栅绝缘层23和层间绝缘层24也形成有过孔,漏极26通过该过孔与有源层21连接。
平坦化层27形成在源极25和漏极26远离层间绝缘层24的一侧,平坦化层27可以是有机或无机材料。
发光材料层30包括像素电极31、像素定义层32、有机发光层33和公共电极35。
像素定义层32具有相互间隔的多个开口区,开口区为间隔设置于像素定义层32上的通孔,开口区用于对应形成红(R)、绿(G)、或蓝(B)等像素区域,在每个开口区内,像素电极31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上,且平坦化层27形成有过孔,像素电极31通过该过孔与漏极26连接。
有机发光层33形成在开口区内的像素电极31上,公共电极34形成在有机发光层33上,且覆盖开口区和非开口区部分,像素电极31和公共电极34可以驱动有机发光层33发光。
封装层60设置在发光材料层3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用于隔绝水氧,保护OLED显示面板。
指纹识别单元70设置在封装层60远离发光材料层30的一侧,用于接收指纹信息,在一种实施例中,指纹识别单元70为透明玻璃。
在指纹识别区100内,驱动电路层20未形成图案,衬底10形成有通孔,在本实施例中,衬底10上形成有多个互相不接触的第一通孔11,多个第一通孔11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当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指纹按压在指纹识别区100内的指纹识别单元70上,发光材料层30发出的入射光线31穿过封装层60和指纹识别单元70,传递至指纹处,指纹反射后形成反射光线32。
由于驱动电路层20未形成图案。反射光线32直接依次穿过指纹识别单元70、封装层60、发光材料层30、驱动电路层20、缓冲层50,到达衬底10,并穿过多个第一通孔11,到达感应单元40。
感应单元40设置在衬底1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方向上,用于接收指纹反射的反射光线32,并将接收到的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指纹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在接收到的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指纹信息一致时,控制OLED显示面板解锁。
在一种实施例中,感应单元40为感应芯片。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110,保护层110设置在衬底1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感应单元40位于保护层11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100内,保护层110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12,第二通孔12与第一通孔11一一对应,即第二通孔12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均与第一通孔11相同。
在反射光线32穿过第一通孔11到达感应单元40时,保护层110可以阻挡杂散光线通过,防止杂散光线影响指纹识别效果。同时,由于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采用蚀刻方式形成,在蚀刻时,保护层110也可起到保护衬底10上其他膜层的作用,保护层11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钼(Mo)和铝(Al)等。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OLED显示面板为多膜层结构,指纹反射至感应单元40的反射光线32在通过各膜层时,均会损失掉一部分,不会全部穿透各个膜层到达感应单元40。反射光线32在经过各膜层时,在透过OLED显示面板的衬底10时损失最多,易造成反射光线32损失过大影响指纹识别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指纹识别区100内的衬底10上形成通孔,增大了衬底10的透光率,使得反射光线32更加顺利地通过衬底10到达感应单元40,增强了指纹解锁的效果。
在指纹识别区100内,第一通孔11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衬底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中的a所示,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包括中间区域101和边缘区域102,边缘区域102围绕中间区域101,第一通孔11在中间区域101内的密度大于在边缘区域102的密度。指纹在按压到指纹识别单元70上时,由于指纹在中间区域更加复杂和密集,反射至衬底10处的反射光线32也呈现在中间区域101较密,在边缘区域102较疏的情况,因此第一通孔11在中间区域101内的密度大于在边缘区域102的密度,可以使反射回中间区域101的反射光线32更加容易透过,指纹识别效果更好。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中的b所示,在指纹识别区100内,多个第一通孔11等间距设置。反射至衬底10处的反射光线32均匀地透过衬底10,到达感应单元40。
需要说明的是,指纹识别区100通常为圆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设置指纹识别区100的形状和位置。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驱动电路层20、发光材料层30、感应单元40,以及缓冲层50、封装层60、指纹识别单元70,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识别区100,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有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在指纹识别区100内,驱动电路层20未形成图案,衬底10形成有一个第三通孔13。反射光线32直接依次穿过指纹识别单元70、封装层60、发光材料层30、驱动电路层20、缓冲层50,到达衬底10,并穿过第三通孔13,到达感应单元40。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三通孔13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指纹识别区100的面积,这样可以保证指纹的反射光线32在穿过衬底10时,能尽可能多的透过,进一步提高了OLED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增强了指纹解锁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110,保护层110设置在衬底1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感应单元40位于保护层11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100内,保护层110形成有一个第四通孔14,第四通孔14与第三通孔13对应,即第四通孔14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均与第三通孔13相同。
在反射光线32穿过第三通孔13到达感应单元40时,保护层110可以阻挡杂散光线通过,防止杂散光线影响指纹识别效果。同时,由于第三通孔13和第四通孔14采用蚀刻方式形成,在蚀刻时,保护层110也可起到保护衬底10上其他膜层的作用,保护层11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钼(Mo)和铝(Al)等。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驱动电路层20、发光材料层30、感应单元40,以及缓冲层50、封装层60、指纹识别单元70,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识别区100,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有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20中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驱动电路层20包括有源层21、栅绝缘层22、栅极层、层间绝缘层24、源漏极层、第一平坦化层271、信号线层28、以及第二平坦化层272。
有源层21设置在缓冲层50远离衬底10的一侧,栅绝缘层22形成在有源层21远离缓冲层50的一侧,栅极层形成在栅绝缘层22远离有源层21的一侧,层间绝缘层24形成在栅极层远离栅绝缘层22的一侧,源漏极层形成在层间绝缘层24远离栅极层的一侧,第一平坦化层271形成在源漏极层远离层间绝缘层24的一侧,信号线层28形成在第一平坦化层271远离源漏极层的一侧,第二平坦化层272形成在信号线层28远离信号线层28的一侧。
在指纹识别区100内,驱动电路层20图案化形成一个第五通孔15,衬底形成有一个第六通孔16,发光材料层30发出的入射光线31经由指纹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线32穿过第五通孔15,基于小孔成像到达第六通孔16和感应单元4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通孔15由栅极层形成,其他各膜层在指纹识别区100内均未形成图案。栅极层经图案化,在非指纹识别区内形成OLED显示面板的栅极23,在指纹识别区100内形成第五通孔15,第五通孔15的面积远小于纹识别区100的面积。
栅极层可以具有多层结构,例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栅极层(图未示出)和第二栅极层(图未示出),此时栅绝缘层22也包括第一栅绝缘层(图未示出)和第二栅绝缘层(图未示出),第一栅绝缘层形成在有源层21远离缓冲层21的一侧,第一栅极层形成在第一栅绝缘层远离有源层21的一侧,第二栅绝缘层形成在第一栅极层远离第一栅绝缘层的一侧,第二栅极层形成在第二栅绝缘层远离第一栅极层的一侧。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五通孔15由第一栅极层形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五通孔15由第二栅极层形成。
当需要进行指纹识别时,指纹按压在指纹识别区100内的指纹识别单元70上,发光材料层30发出的入射光线31穿过封装层60和指纹识别单元70,传递至指纹处,指纹反射后形成反射光线32。
由于驱动电路层20中图案化形成有第五通孔15,且第五通孔15的面积小于纹识别区100的面积,反射光线32直接依次穿过指纹识别单元70、封装层60、发光材料层30,到达驱动电路层20中的第五通孔15时,会将指纹的图像进行翻转,翻转后的反射光线32继续穿过缓冲层50,到达衬底10,并穿过第六通孔16,到达感应单元40。
由于第五通孔15在反射光线32传播的路径上,起到小孔成像中小孔的作用,且第五通孔15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中,与衬底10的距离小于与指纹识别单元70的距离,因此反射光线32在穿过第五通孔15后,在衬底10上形成的指纹的图像较小,清晰度较高,此时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的第六通孔16的面积可以小于指纹识别区100的面积,避免了通孔过大对衬底10以及OLED显示面板造成影响。
感应单元40设置在衬底1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方向上,用于接收指纹反射的反射光线32,并将接收到的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指纹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在接收到的信息与本地存储的指纹信息一致时,控制OLED显示面板解锁。
在一种实施例中,感应单元40为感应芯片。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110,保护层110设置在衬底1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感应单元40位于保护层11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100内,保护层110形成有一个第七通孔17,第七通孔17与第六通孔16对应,即第七通孔17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均与第六通孔16相同。
在反射光线32穿过第一通孔11到达感应单元40时,保护层110可以阻挡杂散光线通过,防止杂散光线影响指纹识别效果。同时,由于第六通孔16和第七通孔17采用蚀刻方式形成,在蚀刻时,保护层110也可起到保护衬底10上其他膜层的作用,保护层11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钼(Mo)和铝(Al)等。
本发明通过在指纹识别区100内的衬底10上形成通孔,增大了衬底10的透光率,使得反射光线32更加顺利地通过衬底10到达感应单元40,增强了指纹解锁的效果。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驱动电路层20、发光材料层30、感应单元40,以及缓冲层50、封装层60、指纹识别单元70,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识别区100,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有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20中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驱动电路层20包括有源层21、栅绝缘层22、栅极层、层间绝缘层24、源漏极层、第一平坦化层271、信号线层28、以及第二平坦化层272。
与图4中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通孔15由源漏极层形成,其他各膜层在指纹识别区100内均未形成图案。源漏极层经图案化,在非指纹识别区内形成OLED显示面板的源极25和漏极26,在指纹识别区100内形成第五通孔15,第五通孔15的面积远小于纹识别区100的面积。
由于第五通孔15在反射光线32传播的路径上,起到小孔成像中小孔的作用,且第五通孔15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中,与衬底10的距离小于与指纹识别单元70的距离,因此反射光线32在穿过第五通孔15后,在衬底10上形成的指纹的图像较小,清晰度较高,此时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的第六通孔16的面积可以小于指纹识别区100的面积,避免了通孔过大对衬底10以及OLED显示面板造成影响。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110,保护层110设置在衬底1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感应单元40位于保护层11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100内,保护层110形成有一个第七通孔17,第七通孔17与第六通孔16对应,即第七通孔17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均与第六通孔16相同。
在反射光线32穿过第一通孔11到达感应单元40时,保护层110可以阻挡杂散光线通过,防止杂散光线影响指纹识别效果。同时,由于第六通孔16和第七通孔17采用蚀刻方式形成,在蚀刻时,保护层110也可起到保护衬底10上其他膜层的作用,保护层11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钼(Mo)和铝(Al)等。
本发明通过在指纹识别区100内的衬底10上形成通孔,增大了衬底10的透光率,使得反射光线32更加顺利地通过衬底10到达感应单元40,增强了指纹解锁的效果。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驱动电路层20、发光材料层30、感应单元40,以及缓冲层50、封装层60、指纹识别单元70,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指纹识别区100,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有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20中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驱动电路层20包括有源层21、栅绝缘层22、栅极层、层间绝缘层24、源漏极层、第一平坦化层271、信号线层28、以及第二平坦化层272。
与图4中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通孔15由信号线层28形成,其他各膜层在指纹识别区100内均未形成图案。信号线层28在非指纹识别区内,与OLED显示面板的电源连接,在指纹识别区100内形成第五通孔15,第五通孔15的面积远小于纹识别区100的面积。
由于第五通孔15在反射光线32传播的路径上,起到小孔成像中小孔的作用,且第五通孔15形成在驱动电路层20中,与衬底10的距离小于与指纹识别单元70的距离,因此反射光线32在穿过第五通孔15后,在衬底10上形成的指纹的图像较小,清晰度较高,此时在指纹识别区100内,衬底10上形成的第六通孔16的面积可以小于指纹识别区100的面积,避免了通孔过大对衬底10以及OLED显示面板造成影响。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110,保护层110设置在衬底10远离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感应单元40位于保护层110远离衬底10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100内,保护层110形成有一个第七通孔17,第七通孔17与第六通孔16对应,即第七通孔17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均与第六通孔16相同。
在反射光线32穿过第一通孔11到达感应单元40时,保护层110可以阻挡杂散光线通过,防止杂散光线影响指纹识别效果。同时,由于第六通孔16和第七通孔17采用蚀刻方式形成,在蚀刻时,保护层110也可起到保护衬底10上其他膜层的作用,保护层11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硅(SiOx)、氮化硅(SiNx)、钼(Mo)和铝(Al)等。
本发明通过在指纹识别区100内的衬底10上形成通孔,增大了衬底10的透光率,使得反射光线32更加顺利地通过衬底10到达感应单元40,增强了指纹解锁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OLED显示面板,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发光材料层以及感应单元,驱动电路层形成在衬底的一侧;发光材料层形成在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的一侧;感应单元形成在衬底远离驱动电路层的方向上,用于接收指纹反射的光线;其中,在OLED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内,衬底形成有通孔,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后,穿过通孔到达感应单元。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指纹识别区内,驱动电路层未形成图案。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指纹识别区内,衬底设置有多个互相不接触的第一通孔。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指纹识别区内,衬底包括中间区域和边缘区域,边缘区域围绕中间区域,第一通孔在中间区域内的密度大于在边缘区域的密度。
在一种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通孔等间距设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设置在衬底远离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内,保护层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一一对应。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指纹识别区内,衬底形成有一个第三通孔。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设置在衬底远离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内,保护层形成有一个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三通孔对应。
在一种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层包括栅极层、源漏极层、信号线层,在指纹识别区内,驱动电路层图案化形成一个第五通孔,衬底形成有一个第六通孔,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后穿过第五通孔,基于小孔成像到达第六通孔和感应单元。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五通孔由栅极层形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栅极层包括第一栅极层和第二栅极层,第五通孔由第一栅极层形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栅极层包括第一栅极层和第二栅极层,第五通孔由第一栅极层形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五通孔由源漏极层形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五通孔由信号线层形成。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设置在衬底远离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指纹识别区内,保护层形成有一个第七通孔,第七通孔与第六通孔对应。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驱动电路层、发光材料层以及感应单元,驱动电路层形成在衬底的一侧;发光材料层形成在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的一侧;感应单元形成在衬底远离驱动电路层的方向上,用于接收指纹反射的光线;其中,在OLED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内,衬底形成有通孔,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后,穿过通孔到达感应单元。通过将衬底在指纹识别区内形成通孔,增大了衬底在指纹识别区内的透光率,使得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在到达感应单元的路径上损失减小,增强了指纹识别效果。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驱动电路层,形成在所述衬底的一侧;
发光材料层,形成在所述驱动电路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感应单元,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方向上,用于接收指纹反射的光线;
其中,在所述OLED显示面板的指纹识别区内,所述衬底形成有通孔,所述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后,穿过所述通孔到达所述感应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驱动电路层未形成图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衬底设置有多个互相不接触的第一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保护层形成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衬底形成有一个第三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保护层形成有一个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栅极层、源漏极层、信号线层,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驱动电路层图案化形成一个第五通孔,所述衬底形成有一个第六通孔,所述发光材料层发出的光线经由指纹反射后穿过所述第五通孔,基于小孔成像到达所述第六通孔和所述感应单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通孔由所述源漏极层形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通孔由所述信号线层形成。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衬底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在所述指纹识别区内,所述保护层形成有一个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对应。
CN201910464059.9A 2019-05-30 2019-05-30 Oled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01649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4059.9A CN110164937A (zh) 2019-05-30 2019-05-30 Oled显示面板
PCT/CN2019/100833 WO2020237841A1 (zh) 2019-05-30 2019-08-15 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6/497,446 US11121330B2 (en) 2019-05-30 2019-08-15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substrate through hol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64059.9A CN110164937A (zh) 2019-05-30 2019-05-30 Oled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164937A true CN110164937A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30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4059.9A Pending CN110164937A (zh) 2019-05-30 2019-05-30 Oled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1330B2 (zh)
CN (1) CN110164937A (zh)
WO (1) WO202023784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76517A (zh) * 2020-02-07 2020-06-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方法
CN111430441A (zh) * 2020-04-27 2020-07-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面板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WO2021072924A1 (zh) * 2019-10-16 2021-04-2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51886A (zh) * 2019-12-10 2021-06-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7899B (zh) * 2019-04-26 2021-10-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造方法
KR20210018680A (ko) * 2019-08-08 2021-02-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3544762B (zh) * 2019-09-27 2023-07-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690271B (zh) * 2020-05-18 2024-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KR20220052657A (ko) * 2020-10-21 2022-04-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패널 및 표시패널을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CN112748598A (zh) * 2021-01-08 2021-05-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8859A (zh) * 2016-09-30 2017-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51576A (zh) * 2017-08-09 2017-12-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994034A (zh) * 2017-12-13 2018-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开孔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573191A (zh) * 2017-03-07 2018-09-25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用作指纹识别装置光源的oled屏体及光学指纹识别装置
CN108804991A (zh) * 2017-05-07 2018-11-13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用作指纹识别装置光源的oled屏体及光学指纹识别装置
CN109273497A (zh) * 2018-09-21 2019-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190147214A1 (en) * 2017-11-10 2019-05-16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6767B (zh) * 2017-02-23 2019-07-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指纹识别装置和显示面板
CN106847872B (zh) * 2017-03-24 2020-03-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7103307B (zh) * 2017-05-23 2020-05-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400868B1 (ko) * 2017-09-28 2022-05-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7832749B (zh) * 2017-12-14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备方法、指纹识别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288681B (zh) * 2018-01-11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8846392B (zh) * 2018-08-31 2022-08-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识别单元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和识别指纹的方法
CN109660645A (zh) * 2018-12-18 2019-04-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9817665A (zh) * 2019-01-09 2019-05-2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和显示面板
CN109784303B (zh) * 2019-01-29 2021-07-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98859A (zh) * 2016-09-30 2017-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573191A (zh) * 2017-03-07 2018-09-25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用作指纹识别装置光源的oled屏体及光学指纹识别装置
CN108804991A (zh) * 2017-05-07 2018-11-13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用作指纹识别装置光源的oled屏体及光学指纹识别装置
CN107451576A (zh) * 2017-08-09 2017-12-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90147214A1 (en) * 2017-11-10 2019-05-16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CN107994034A (zh) * 2017-12-13 2018-05-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显示面板、开孔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273497A (zh) * 2018-09-21 2019-0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2924A1 (zh) * 2019-10-16 2021-04-22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51886A (zh) * 2019-12-10 2021-06-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EP3883222A1 (en) * 2019-12-10 2021-09-22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TWI777309B (zh) * 2019-12-10 2022-09-11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US11556150B2 (en) 2019-12-10 2023-01-17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11822392B2 (en) 2019-12-10 2023-11-21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EP4311210A3 (en) * 2019-12-10 2024-03-06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2951886B (zh) * 2019-12-10 2024-05-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276517A (zh) * 2020-02-07 2020-06-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屏下光学指纹识别方法
CN111430441A (zh) * 2020-04-27 2020-07-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led面板及其指纹识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21330B2 (en) 2021-09-14
WO2020237841A1 (zh) 2020-12-03
US20200403168A1 (en) 202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4937A (zh) Oled显示面板
CN107180852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711940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with stepped portion surrounding through hole
US11101446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apparatus
US9991465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crack prevention portion
CN104022123B (zh) 一种柔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US1132910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701346B (zh) 具有触摸面板的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210134886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4064579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KR101692896B1 (ko) 터치인식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CN110391276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9857901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sensor having protrusions and depressions
CN110391277A (zh)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20180028085A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352741B1 (ko) 표시 장치
CN106206649A (zh) 自电容触摸传感器集成型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2446339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000716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09725764A (zh) 具有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CN110262683A (zh) 触摸面板和具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KR20150087706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467874B1 (ko) 표시 장치
KR20150008711A (ko) 접촉 감지 기능이 있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21155627A1 (zh) Oled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8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