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22489A - 聚酯樹脂共混物及由其形成的製品 - Google Patents

聚酯樹脂共混物及由其形成的製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22489A
TW202122489A TW109118393A TW109118393A TW202122489A TW 202122489 A TW202122489 A TW 202122489A TW 109118393 A TW109118393 A TW 109118393A TW 109118393 A TW109118393 A TW 109118393A TW 202122489 A TW202122489 A TW 20212248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resin
diol
deriv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resin blen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8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8914B (zh
Inventor
黃多榮
李有真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Sk化學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Sk化學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Sk化學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2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2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89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89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3Terephthalic ac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01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 B29C48/0017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22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005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02Combined blow-moulding and manufacture of the preform or the parison
    • B29C49/04Extrusion blow-moul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99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aliph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6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C08G63/668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72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67/00Use of polyester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67/003PET, i.e. poylethylene terephtha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20Recycled plast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關於一種聚酯樹脂共混物以及由其所形成的模塑製品。即使聚酯樹脂包含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和原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仍可展現優異的可加工性,並提供高品質的模塑製品,特別是透過擠出吹塑成形提供。此外,它可重複利用,且預期有助於提供最近引起關注的可連續使用的塑膠。

Description

聚酯樹脂共混物及由其形成的製品
本揭露有關於一種聚酯樹脂共混物及由其形成的製品。
近年來,廢棄塑膠約佔海洋污染的70%,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而每個國家在規範一次性塑膠的使用的同時也推動廢棄塑膠的再利用。目前,廢棄塑膠可被收集、粉碎和清洗,然後藉由熔化擠出並重新製粒以作為原料再利用。然而,由於廢棄塑膠中包括的異物,很難提供具高品質的塑膠產品。因此,迫切需要對藉由廢棄塑膠生產高品質塑膠產品的研究。 [先前技術文件] [專利文件] 日本專利號4771204
[技術問題]
本揭露旨在提供具有優異可加工性的聚酯樹脂共混物。
[技術方案]
在本揭露中,提供有一種聚酯樹脂共混物,其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以及
一聚酯樹脂,具有一結構,且衍生自一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一酸部分(moiety)和衍生自一二醇(diol)的一二醇部分重複出現在所述結構中; 其中聚酯樹脂滿足下述式1: [式1] 2 ≤ X / (Y * Z) ≤ 15
在式1中,X為在氮氣環境以及溫度為250℃下使用平板流變儀(plate-plate rheometer)以0.5弧度/秒(rad/s)所量測到的聚酯樹脂的複合黏度(complex viscosity),Y為透過上述方法以500弧度/秒所量測到的聚酯樹脂的複合黏度,且Z為在將濃度為0.12重量百分比(wt%)的聚酯樹脂溶解於150℃的鄰氯苯酚(orthochlorophenol)中之後在35℃所量測到的聚酯樹脂的本質黏度(intrinsic viscosity)。
[有益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聚酯樹脂共混物即使含有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以及原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仍可達到優異的可加工性,也可提供高品質的成形製品,特別是透過擠出吹塑成形(extrusion blow molding)提供。此外,聚酯樹脂共混物可重複利用,因此預期可有助於提供最近引起關注的可連續使用的塑膠。
下文將描述根據本揭露具體實施例的聚酯樹脂共混物。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說明個別的實施例,並非意圖作為本發明的限制。除非文中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可包括複數形式。本揭露的術語「包括」、「包含」等類似術語係用於載明特定的特徵、區域、整數、步驟、操作、單元和/或元件,且不排除存在或附加其他特定的特徵、區域、整數、步驟、操作、單元和/或元件。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提供有一種聚酯樹脂共混物,其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以及
一聚酯樹脂,具有一結構,且衍生自一二羧酸(dicarboxylic acid)或其衍生物的一酸部分(moiety)和衍生自一二醇(diol)的一二醇部分重複出現在所述結構中; 其中聚酯樹脂滿足下述式1: [式1] 2 ≤ X / (Y * Z) ≤ 15
在式1中,X為在氮氣環境以及溫度為250℃下使用平板流變儀(plate-plate rheometer)以0.5弧度/秒(rad/s)所量測到的聚酯樹脂的複合黏度(complex viscosity),Y為透過上述方法以500弧度/秒所量測到的聚酯樹脂的複合黏度,且Z為在將濃度為0.12重量百分比(wt%)的聚酯樹脂溶解於150℃的鄰氯苯酚(orthochlorophenol)中之後在35℃所量測到的聚酯樹脂的本質黏度(intrinsic viscosity)。
聚酯樹脂係透過聚合二羧酸或其衍生物與二醇獲得,且具有一結構,其中衍生自一二羧酸(dicarboxylic acid)或其衍生物的一酸部分(moiety)和衍生自一二醇(diol)的一二醇部分重複出現。在本揭露中,酸部分與二醇部分係指在二羧酸或其衍生物與二醇聚合以從其中移除氫、氫氧或烷氧基之後留下的殘基。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二羧酸或其衍生物」意旨選自二羧酸與二羧酸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種化合物。此外,術語「二羧酸的衍生物」意旨二羧酸的烷基酯(alkyl ester)(C1到C4的低烷基酯,例如單甲酯、單乙酯、二甲酯、二乙酯、二丁酯等)或二羧酸酐。因此,舉例來說,對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 TPA)或其衍生物通常包含與二醇反應以形成對苯二甲醯基(terephthaloyl)部分的化合物,例如對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單烷基酯(monoalkyl terephthalate)或對苯二甲酸二烷基酯(dialkyl terephthalate);以及對苯二甲酸酐。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因其價格低和具有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的優點而可在商業上被廣泛使用,然而相較於聚乙烯(polyethylene)或聚丙烯(polypropylene)而言,它具有相對低的黏度,使得它在擠出吹塑成形(extrusion blow molding)的過程中必須控制在非常低的成形溫度下。因此,當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時,在單頭或多頭方法中製作特定的型坯(parison)存在限制。
本發明的發明人已進行研究,以解決此問題,並發現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與滿足式1的聚酯樹脂混和可明顯的改善可加工性,特別是擠出吹塑成形製程的可加工性,藉此完成本發明。
聚酯樹脂共混物將詳細描述於下文中。
根據本實施例的聚酯樹脂可與各種一般用途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混和,以改善其可加工性,藉此提供高品質的擠出吹塑製品。
因此,並不特別限定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類型。舉例來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可透過聚合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以及二醇製備出,且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主要可為對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而二醇主要可為乙二醇(ethylene glycol)。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可包括衍生自不同於對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的共聚單體(comonomer)的酸部分。具體地,共聚單體可為選自由C8到C14的芳香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以及C4到C12的脂肪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所組成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C8到C14的芳香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範例可包括普遍使用在聚酯樹脂的製作中的芳香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萘二羧酸(naphthalene dicarboxylic acid)(如間苯二甲酸(isophthalic acid)、間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isophthalate)、鄰苯二甲酸(phthalic acid)、鄰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鄰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cid anhydride)、2,6-萘二甲酸(2,6-naphthalene dicarboxylic acid)等)、萘二甲酸二烷基酯(dialkylnaphthalene dicarboxylate)(如2,6-萘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2,6-naphthalene dicarboxylate)等)、二苯基二羧酸(diphenyl dicarboxylic)等。C4到C12的脂肪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範例可包含普遍使用在聚酯樹脂的製作中的線性的、分枝的或環狀的脂肪族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環己烷二甲酸(cyclohexane dicarboxylic acid)(如1,4-環己烷二甲酸(1,4-cyclohexane dicarboxylic acid)、1,3-環己烷二甲酸(1,3-cyclohexane dicarboxylic acid)等)、環己烷二羧酸鹽(cyclohexane dicarboxylate)(如1,4-環己烷二羧酸二甲酯(1,4-cyclohexane dicarboxylate)、1,3-環己烷二羧酸二甲酯(1,3-cyclohexane dicarboxylate)等)、癸二酸(sebac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異癸琥珀酸(isodecylsuccinic acid)、馬來酸(maleic acid)、馬來酸酐(maleic anhydride)、反丁烯二酸(fumaric acid)、己二酸(adipic acid)、戊二酸(glutaric acid)、壬二酸(azelaic acid)等。以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總量而言,共聚單體的使用量可為0到50莫耳百分比(mol%)、0到30 mol%、0到20 mol%或0到10 mol%。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可包括衍生自不同於乙二醇的共聚單體的二醇部分。具體地,共聚單體可為C8到C40或C8到C33的芳香族二醇、C2到C20或C2到C12的脂肪族二醇或上述的混和物。芳香族二醇的範例可包括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及/或添加環氧丙烷(propylene oxide)的酚甲烷(bisphenol A)的衍生物,如聚氧乙烯-(n)-2,2-雙(4-羥苯基)丙烷(polyoxyethylene-(n)-2,2-bis(4-hydroxyphenyl)propane)、聚氧丙烯-(n)-2,2-雙(4-羥苯基)丙烷(polyoxypropylene-(n)-2,2-bis(4-hydroxyphenyl)propane)、或聚氧丙烯-(n)-聚氧乙烯-(n)-2,2-雙(4-羥苯基)丙烷(polyoxypropylene-(2.2)-polyoxyethylene-(2.0)-2,2-bis(4-hydroxyphenyl)propane)(其中n為聚氧乙烯或聚氧丙烯單元的數量,且可為0到10)。脂肪族二醇的範例可包括線性的、分枝的或環狀的脂肪族二醇,如二甘醇(diethylene glycol)、三甘醇(triethylene glycol)、丙二醇(propanediol)(例如1,2-丙二醇、1,3-丙二醇等)、1,4-丁二醇(1,4-butanediol)、戊二醇(pentanediol)、己二醇(hexanediol)(例如1,6-己二醇等)、新戊二醇(neopentyl glycol)(2,2-二甲基-1,3-丙二醇)、1,2-環己二醇(1,2-cyclohexanediol)、1,4-環己二醇(1,4-cyclohexanediol)、1,2-環己烷二甲醇(1,2-cyclohexanedimethanol)、1,3-環己烷二甲醇(1,3-cyclohexanedimethanol)、1,4-環己烷二甲醇(1,4-cyclohexanedimethanol)、四甲基環丁二醇(tetramethyl cyclobutanediol)等。以二醇的總量而言,共聚單體的使用量可為0到50 mol%、0到30 mol%、0到20 mol%或0到10 mol%。
根據上述實施例,聚酯樹脂不僅可補充原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物理性質,還可以將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減少的物理性質補充至非常好的水準。
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可理解為包含有在使用過後所收集到的或所有從中獲得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具體來說,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可藉由按照一定標準分離收集到的廢棄塑膠,將它們粉碎並洗滌,然後透過熔化擠出將其重新製粒而獲得,或者,可以透過將收集到的廢棄塑膠解聚合(depolymerizing)至單體狀態,並將其重新聚合而獲得。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可在重新製粒和結晶之後使用,或者可取決於製造方法,在結晶後的固態下再進行聚縮合之後使用。
透過將廢棄塑膠解聚合至單體狀態而重新聚合的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可具有與原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不容易區別出的優良性質。然而,相較於原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透過廢棄塑膠的再製粒而獲得的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由於本身具有劣化性質,使它即使單獨使用或與原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混和,仍不易透過擠出吹塑成形方法製備出高品質的容器。然而,根據一實施例的聚酯樹脂與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具有優異的可混溶性(miscibility),因此可改善其可加工性。特別的是,由於根據一實施例的聚酯樹脂與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可高度混溶,因此在沒有添加物的情況下可提供表面上不具有流痕(flow-mark)的成形製品。
因此,原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上述的混和物皆可作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詳細地,根據一實施例的聚酯樹脂可與位於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中具有0.6到0.8分公升/克(dl/g)的本質黏度的樹脂具有優異的可混溶性。
此外,根據上述實施例的聚酯樹脂可用於回收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中含有95 mol%或更高的衍生自對苯二甲酸的酸部分以及95 mol%或更高的衍生自乙二醇的二醇部分。由於樹脂可由對苯二甲酸與乙二醇所製成的均聚物(homopolymer),衍生自對苯二甲酸的酸部分與衍生自乙二醇的二醇部分的上限可為100 mol%。當衍生自對苯二甲酸的酸部分或衍生自乙二醇的二醇部分小於100 mol%,衍生自上述的共聚單體的二醇部分可包含在5 mol%內。具體來說,衍生自間苯二甲酸的酸部分及/或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二醇部分可分別包含在5 mol%內。
聚酯樹脂可與具有結晶溫度(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在130℃到160℃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混和,以有效地控制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結晶率。
聚酯樹脂可與具有熔化溫度為250℃或更高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混和,以提供具有容易加工的熔化溫度的聚酯樹脂共混物。
根據上述實施例,當聚酯樹脂共混物包括滿足式1的聚酯樹脂時,它可具有優異的可加工性。
式1中的X與Y分別為聚酯樹脂在低剪切率(shear rate)下所量測的複合黏度(complex viscosity)以及聚酯樹脂在高剪切率下所量測的複合黏度,且Z為聚酯樹脂的本質黏度(intrinsic viscosity)。
聚酯樹脂的複合黏度係在氮氣環境以及溫度為250℃下使用平板流變儀(plate-plate rheometer)所量測到。更具體地,聚酯樹脂的複合黏度係在將直徑為25毫米(mm)的平板以約1到2mm的間隔平行設置,同時在氮氣環境以及溫度為250℃下將角頻率從0.5弧度/秒改變為500弧度/秒時所量測的。在本文中,聚酯樹脂在0.5弧度/秒所量測到的複合黏度為上述式1中的X,且聚酯樹脂在500弧度/秒所量測到的複合黏度為上述式1中的Y。
聚酯樹脂的本質黏度Z係在將濃度為0.12 wt%的聚酯樹脂溶解於150℃的鄰氯苯酚(orthochlorophenol, o-chlorophenol)中之後使用烏式黏度計(Ubbelohde viscometer)量測到。更具體地,聚酯樹脂的本質黏度Z係在維持黏度計的溫度為35℃下量測溶劑通過黏度計的一定內部區域所花費的時間(流出時間;t0 )以及量測溶液通過相同區域所花費的時間(t)。接著,透過將t0 與t代入公式1可計算出具體黏度,且本質黏度可透過將計算出的具體黏度代入公式2而計算出。 [公式1]
Figure 02_image001
[公式2]
Figure 02_image003
在公式2中,A為0.247的哈金斯常數(Huggins constant),且c為0.12 wt%的濃度。
式1的X / (Y * Z)在本文中可視為可加工性參數。聚酯樹脂可提供能夠製作出具有優異可加工性的穩定型坯的聚酯樹脂,特別是在具有可加工性參數值為2到15的擠出吹塑成形的過程中。當可加工性參數小於2時,聚酯樹脂例如熔化強度與剪切變薄的性質可能會惡化,也就是有不佳的可加工性。當可加工性參數超過15時,扭力會在擠出過程中增加,或凝膠可透過尚未溶化部分產生,以致於產生低品質的成形製品。
為確保聚酯樹脂共混物有較佳的可加工性,聚酯樹脂的可加工性參數可調整為3至15、3至11、或4至9。
聚酯樹脂可包括衍生自含有乙二醇的二醇與共聚單體的二醇部分,以滿足上述可加工性參數,且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衍生自共聚單體的二醇部分可包含在5至19 mol%。並且,衍生自共聚單體的二醇部分可包括衍生自異山梨醇(1, 4:3, 6-二脫水葡萄糖醇(1,4:3,6-dianhydroglucitol))的二醇部分。
當衍生自共聚單體的二醇部分小於5 mol%時,並不容易充分地改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可加工性。當衍生自共聚單體的二醇部分超過19 mol%時,聚酯樹脂對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可混溶性會降低,且成形製品的表面上會產生流痕。再者,由於聚酯樹脂共混物的黏度無法增加到能夠進行擠出吹塑成形的水準,因此不易進行擠出吹塑成形,也無法重新使用聚酯樹脂共混物。
為了在擠出吹塑成形中具有較佳的可加工性,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聚酯樹脂可包括5至15 mol%、6至14 mol%、8至13 mol%、或10至12 mol%的衍生自共聚單體的二醇部分。
聚酯樹脂主要包括作為衍生自共聚單體的二醇部分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且此結構可改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可加工性。並且,聚酯樹脂即使在與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混和之後仍可重新使用,以提供能夠持續使用的塑膠。另一方面,參考比較範例5,其將說明於下文中,含有衍生自不同於異山梨醇的共聚單體的二醇部分的聚酯樹脂可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具有良好的可混溶性,進而展現出優良的可加工性。然而,因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結晶率無法控制到適當的水準,所以聚酯樹脂無法提供透明的產品。特別是,當將含有衍生自不同於異山梨醇的共聚單體的二醇部分的聚酯樹脂應用至擠出吹塑成形中作為聚酯樹脂共混物時,所製造出的型坯容易產生模糊。
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聚酯樹脂可包括0.1至15 mol%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特別是0.1至10 mol%、0.1至9 mol%、1至10 mol%、或1至9 mol%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以最佳化上述性質。
同時,不同於乙二醇的共聚單體可另包括添加有異山梨醇的環己烷二甲醇。以二醇的總量而言,環己烷二甲醇的使用量為0.1至15 mol%,以提供滿足式1的聚酯樹脂。
當異山梨醇與環己烷二甲醇作為共聚單體時,它們的比例可為1:2至5莫耳、或1:2至4莫耳,以確保具有較佳的物理性質。
不同於乙二醇的共聚單體可包括一般在聚酯樹脂的製作中所使用的二醇以及上述單體。二醇的具體範例可包括可使用在上述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中所列舉的二醇。然而,以異山梨醇或異山梨醇與環己烷二甲醇的組合作為不同於乙二醇的共聚單體則有助於滿足上述的物理特徵。當共聚單體包括不同於異山梨醇與環己烷二甲醇的二醇時,以共聚單體的總量而言,它的含量可為10 mol%或更低、5 mol%或更低、或2 mol%或更低。
在聚酯樹脂中,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主要可為類似上述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對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且聚酯樹脂可包括不同於對苯二甲酸或其衍生物的共聚單體。共聚單體的種類與含量可透過參考可用於上述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共聚單體的類型與含量來調整。
同時,聚酯樹脂可包括衍生自具有至少三個官能基(functional group)的一分枝劑(branching agent)的殘基,且所述殘基係透過在其聚合化的過程中加入具有至少三個官能基的分枝劑而衍生出。雖然不以推測為限,但具有至少三個官能基的分枝劑可透過將聚酯樹脂的側鏈導入主鏈中或透過對聚酯樹脂進行接枝聚合(graft-polymerizing)使聚酯樹脂滿足式1,進而使聚酯樹脂具有複合鏈結構。分枝劑可為具有三個官能基的分枝劑,且其範例可包括偏苯三甲酸(benzene-1,2,4-tricarboxylic acid, trimellitic acid)、偏苯三甲酸酐(benzene-1,2,4-tricarboxyl acid anhydride, trimellitic anhydride)、連苯三甲酸(benzene-1,2,3-tricarboxylic acid)、連苯三甲酸酐(benzene-1,2,3-tricarboxylic acid anhydride)、三羥甲基丙烷(trimethylol propane)及上述的混和物。
基於二醇部分的總重量份為100,衍生自具有至少三個官能基的分枝劑的殘基可具有0.01至15的重量份,藉此提供滿足式1的聚酯樹脂。
聚酯樹脂可在180℃結晶100分鐘之後量測出具有210至245℃、200至240℃或230至235℃的溶化溫度,使得它可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混和,並在適當的溫度下進行擠出吹塑成形。
同時,製備聚酯樹脂可包含對上述的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以及上述的二醇進行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的步驟;以及對由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所獲得的產物進行聚縮合反應的步驟。
在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中可使用催化劑。此催化劑可包括鈉和鎂的甲基化物(methylate);鋅、鎘、錳、鈷、鈣、鋇等的醋酸鹽(acetate)、硼酸鹽(borate)、脂肪酸或碳酸鹽(carbonate);例如鎂的金屬;和鉛、鋅、銻、鍺等的氧化物。
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可以批式、半連續式或連續式的方式進行。每一種原料可分開加入,但較佳地是加入將二羧酸或其衍生物混合在二醇中的漿液中。
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之前的漿液或反應完成之後的產物中還可加入聚縮合催化劑、穩定劑、著色劑、助晶劑、抗氧化劑、分枝劑等。
然而,上述的添加物的添加時機並不以此為限。上述的添加物可在製備聚酯樹脂的過程中的任意時間加入。可適當地選擇和使用常規的鈦基、鍺基、銻基、鋁基、錫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作為聚縮合催化劑。較佳的鈦基催化劑的範例包含鈦酸四乙酯(tetraethyl titanate)、鈦酸乙醯三丙酯(acetyltripropyl titanate)、鈦酸四丙酯(tetrapropyl titanate)、鈦酸四丁酯(tetrabutyl titanate)、鈦酸聚丁酯(polybutyl titanate)、鈦酸2-乙基己酯(2-ethylhexyl titanate)、鈦酸辛二醇(octylene glycol titanate)、鈦酸乳酸鹽(lactate titanate)、鈦酸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 titanate)、鈦酸乙醯丙酮(acetylacetonate titanate)、鈦酸乙醯乙酸乙酯(ethyl acetoacetic ester titanate)、鈦酸異硬酯醇(isostearyl titanate)、二氧化鈦(titanium oxide)、二氧化鈦/二氧化矽(silicon oxide)共聚物、二氧化鈦/二氧化鋯(zirconium oxide)共聚物等。此外,較佳的鍺基催化劑的範例包含二氧化鍺(germanium oxide)及其共聚物。通常可使用磷基化合物如磷酸、磷酸三甲酯(trimethyl phosphate)和磷酸三乙酯(triethyl phosphate)作為穩定劑,且基於磷原子,以最終聚合物(聚酯樹脂)的總重量而言,穩定劑的添加量可為10到200 ppm。當穩定劑的含量小於10 ppm時,聚酯樹脂可能不夠穩定,且聚酯樹脂的顏色可偏黃。當穩定劑的含量大於200 ppm時,可能無法獲得具有高聚合度的聚合物。此外,添加用以改善聚合物的顏色的著色劑的範例可包含常見的鈷基著色劑,例如乙酸鈷(cobalt acetate)、丙酸鈷(cobalt propionate)等。基於鈷原子,以最終聚合物(聚酯樹脂)的總重量而言,著色劑添加的含量可為1到200 ppm。若有需要,蒽醌基(anthraquinone-based)化合物、紫環酮基化合物(perinone-based compound)、偶氮基化合物(azo-based compound)與次甲基化合物(methine-based compound)等可作為有機化合物的著色劑,且市售產品可包括調色劑(toner),例如由Clarient公司製造的Polysynthrene Blue RLS或由Clarient公司製造的Solvaperm Red BB。以最終聚合物的總重量而言,有機化合物的著色劑的加入量可為0到50 ppm。當著色劑使用上述範圍以外的含量時,聚酯樹脂的黃色可能無法充分隱藏,或是物理性質可能會劣化。
助晶劑的範例可包括晶核劑、紫外線吸收劑、聚烯烴基樹脂(polyolefin-based resin)、聚醯胺樹脂(polyamide resin)等。抗氧化劑的範例可包含受阻酚類抗氧化劑(hindered phenolic antioxidant)、亞磷酸酯基抗氧化劑(phosphite-based antioxidant)、硫酯基抗氧化劑(thioester-based antioxidant)和其混合物。
再者,酯化反應可在壓力為0到10.0公斤力/平方公分(kgf/cm2 ) (0到7355.6毫米汞柱(mmHg))、0到5.0 kgf/cm2 (0到3677.8 mmHg)或0.1到3.0 kgf/cm2 (73.6到2206.7 mmHg)的條件下於200到300℃或230到280℃的溫度進行。轉酯化反應可在壓力為0到5.0 kgf/cm2 (0到3677.8 mmHg)或0.1到3.0 kgf/cm2 (73.6到2206.7 mmHg)的條件下於150至270℃或180至260℃的溫度進行。括號外面的壓力是指表壓(gauge pressure)(以kgf/cm2 表示),而括號裡面的壓力是指絕對壓力(以mmHg表示)。
當反應溫度和壓力偏離上述範圍時,聚酯樹脂的物理性質可能劣化。反應時間(平均滯留時間(average residence time))通常為1小時至24小時或2小時至8小時,其可依據所使用的反應溫度、壓力以及二醇相對於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莫耳比例改變。
由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所獲得的產物可藉由聚縮合反應製備成具有高聚合度的聚酯樹脂。聚縮合反應通常在400到0.01 mmHg、100到0.05 mmHg或10到0.1 mmHg的減壓條件下於150到300℃、200到290℃或260到290℃的溫度進行。此處壓力是指絕對壓力。400到0.01 mmHg的減壓條件是用以移除聚縮合反應的副產物,例如甘醇(glycol),以及未反應物質,例如異山梨醇。因此,若減壓條件超出上述範圍,副產物與未反應物質可能不能充分移除。此外,當聚縮合反應的反應溫度超出上述範圍時,聚酯樹脂的物理性質可能劣化。聚縮合反應會持續進行一段時間直到達到理想的本質黏度,舉例來說,持續進行的平均滯留時間可為1至24小時。
為了減少未反應物質的含量,例如殘留在聚酯樹脂中的異山梨醇,可在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的最後階段或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也就是說,可在樹脂黏度不夠高的狀態下,有意地持續保持真空反應一段長時間,從而將未反應的原料排出系統。當樹脂黏度較大時,留在反應器中的原料可能很難流出系統。舉例來說,藉由將聚縮合反應前的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所獲得的反應產物在約400到1 mmHg或約200到3 mmHg的減壓條件下放置0.2小時至3小時,可有效移除殘留在聚酯樹脂中的未反應物質,例如異山梨醇。此時,可將產物的溫度控制到等於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的溫度或聚縮合反應的溫度,或是酯化反應或轉酯化反應與聚縮合反應之間的溫度。
在聚縮合反應之後所獲得的聚合物的本質黏度較適當為0.30到1.0 dl/g。當本質黏度小於0.30 dl/g時,固相反應的反應速率可能會顯著地降低。當本質黏度超過1.0 dl/g時,熔化材料的黏度可能會在熔化聚合的過程中增加,因此聚合物受到攪拌器和反應器之間的剪切應力(shear stress)影響而變色的可能性會增加,進而產生如乙醛(acetaldehyde)的副產物。
若需要,根據本實施例的聚酯樹脂可藉由在聚縮合反應之後進一步進行固相反應而具有更高的聚合度。
具體地,透過聚縮合反應所獲得的聚合物可被排出反應器,以進行製粒(granulation)。製粒可以透過絞線切割(strand cutting)方法進行,其中聚合物可擠出成絞線狀,在冷卻液中固化,然後用刀具切割,或者可以透過水下切割(underwater cutting)方法進行,其中將模孔(die hole)浸入冷卻液中,並將聚合物直接擠壓到冷卻液中,然後用刀具切割。一般來說,在絞線切割方法中,冷卻液的溫度應保持較低,以充分地固化絞線,使得切割時不會有問題。在水下切割方法中,較佳根據聚合物保持冷卻液的溫度,以使聚合物的形狀均勻。然而,在結晶聚合物的情況下,為了在排放過程中引發結晶,可意圖將冷卻液保持在較高的溫度。
也可透過水洗顆粒狀聚合物,去除如異山梨醇的未反應原料中可溶於水的原料。並且,顆粒尺寸越小,顆粒相對於重量的表面積越大。因此,小的顆粒尺寸是有利的。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將顆粒製成具有約15毫克或更少的平均重量。例如,顆粒狀聚合物可透過將其留在溫度等於聚合物的玻璃轉化溫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或低於玻璃轉化溫度約5至20℃的水中5分鐘至10小時來水洗。
顆粒狀聚合物可在固相反應過程中透過結晶步驟防止熔合(fusion)。結晶步驟可在大氣、惰性氣體、水蒸氣或含水蒸氣的惰性氣體的環境下或在溶液中以110至210℃或120至210℃的溫度進行。當溫度低時,形成顆粒晶體的速度會非常慢。當溫度高時,顆粒表面熔化的速度可能會比晶體形成的速度快,使得顆粒會彼此黏附而產生熔合。由於顆粒的耐熱度會隨著顆粒的結晶而增加,因此也可透過將結晶分成幾個步驟並逐步升高溫度來結晶顆粒。
固相反應可以在例如氮氣(nitrogen)、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氬氣(argon)等的惰性氣體的環境下或在400至0.01 mmHg的減壓條件下以180至220℃的溫度進行1至150小時的平均滯留時間。透過進行固相反應,可額外增加分子量,並且去除在熔化反應中不反應但只是殘留的原料,以及在反應過程中產生的環狀寡聚物(cyclic oligomer)、乙醛等。
固相反應可持續進行,直到結晶的聚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0.65 dl/g或更高、0.70 dl/g或更高、0.75 dl/g或更高、或0.80 dl/g或更高,其中本質黏度是在將濃度為0.12 wt%的聚合物溶解在150℃的鄰氯苯酚中之後於35℃下所測量到的。
同時,聚酯樹脂共混物可以提供表面上沒有流痕的模塑製品,而不需要特殊的添加劑,即使它含有高達約50 wt%的作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因此,聚酯樹脂共混物中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酯樹脂的混合比沒有特別限制。
舉例來說,聚酯樹脂共混物可以包括重量比為1∶99至99∶1、5∶95至95∶5、10∶90至90∶10、20∶80至80∶20、30∶70至70∶30、40∶60至60∶40或50∶50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酯樹脂。
同時,根據所述實施例的聚酯樹脂共混物可具有220至250℃、225至250℃、230至245℃或235至245℃的熔化溫度。由於聚酯樹脂共混物具有上述範圍中的熔化溫度,因此即使聚酯樹脂共混物包括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仍可重製成具有優異品質的模塑製品。
同時,當根據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標準D1003-97對6mm厚的樣品進行測量時,聚酯樹脂共混物可具有5%或更小、4.5%或更小、4%或更小、3.5%或更小、3%或更小、2.5%或更小、2%或更小、或1%或更小的霧度,意即具有高透明度。由於理論上霧度最佳為0%,因此下限可以是0%或更高。
即使根據所述實施例的聚酯樹脂共混物包括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酯樹脂與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混溶性也是優異的,因此有不需要添加劑來補充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性質的優點。然而,作為非限制性的範例,聚酯樹脂共混物也可以包括本領域常用的添加劑。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由聚酯樹脂共混物形成的模塑製品。
當聚酯樹脂共混物包括滿足式1的聚酯樹脂時,可展現出優異的可加工性。
在擠出吹塑成形(extrusion blow molding, EBM)製程中,需要剪切變薄的特性,其中剪切變薄的特性是在成形機螺杆內部的高剪切應力區域中維持低黏度,並在形成具有低剪切應力的型坯的區域中具有高黏度。如此剪切變薄特性可將由螺杆內部的剪切應力摩擦所產生的熱量最小化,並降低型坯本身的溫度,進而避免摩擦熱量在高於成形機中設定的成形溫度的溫度下產生。
在具有較高剪切應力的多頭擠出吹塑成形的情況下,可由一個螺杆製成幾個型坯,其導致較高的剪切應力,這是因為對於更多的擠出量而言,螺杆的轉速需較高。因此,需要更好的剪切變薄特性。
當聚酯樹脂共混物包括滿足上述式1的聚酯樹脂,它可改善剪切變薄特性,進而透過擠出吹塑成形方法提供高品質的模塑製品。
此外,即使聚酯樹脂共混物包括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未用過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它仍能夠提供具有高透明度的擠出吹塑成形製品。此外,所述樹脂共混物可單獨重複使用,因此預期可有助於提供最近引起關注的可連續使用的塑膠。
本揭露的作用和效果將透過具體的範例更詳細地描述於下文中。同時,這些範例是以舉例的方式提供的,因此不應作為限制本發明範圍的解釋。
根據以下方法所量測到的下述物理性質。
(1)本質黏度(IV)
將濃度為0.12 wt%的樣品溶解在150℃的鄰氯苯酚中之後,使用烏氏黏度計量測樣品的本質黏度。具體而言,可將黏度計的溫度保持在35℃,且量測溶劑通過黏度計的一定內部區域之間所花費的時間(流出時間;t0 )以及溶液通過黏度計所花費的時間(t)。然後,隨後,將t0 和t代入公式1可計算出具體黏度,並且將計算出的具體黏度代入公式2可計算出本質黏度。 [公式1]
Figure 02_image001
[公式2]
Figure 02_image003
在公式2中,A為0.247的哈金斯常數(Huggins constant),且c為0.12 wt%的濃度。
(2)可加工性參數
聚酯樹脂的複合黏度使用安東帕流變儀型號MCR 301(Anton Paar's Physica MCR 301)作為平板流變儀進行測量。更具體地說,聚酯樹脂的複合黏度(V0,Pa·s)是在將直徑為25 mm的平板以約1至2 mm的間隔平行設置,同時在氮氣環境以及溫度為250℃下將角頻率從0.5弧度/秒改變到500弧度/秒之後量測到的。將其代入下面的式1中以計算出可加工性參數。 [式1] 2 ≤ X / (Y * Z) ≤ 15
在式1中,X為以0.5弧度/秒所量測到的聚酯樹脂的複合黏度,Y為以500弧度/秒所量測到的聚酯樹脂的複合黏度,且Z為聚酯樹脂的本質黏度。
(3)結晶後的熔化溫度(Tm)
聚酯樹脂在180℃結晶100分鐘之後,透過差示掃描量熱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量測出結晶樣品的Tm。梅特勒-托利多(Mettler Toledo)生產的型號DSC 1用作為量測設備。具體而言,使用除濕乾燥機(莫雷托(Moretto)製造的D2T)在120℃的氮氣環境下乾燥結晶的樣品5至10小時。因此,於殘留在樣品中的水分含量小於500ppm的狀態下量測出熔化溫度。
取約6至10毫克的乾燥樣品,裝入鋁盤中,在30℃的溫度下保持3分鐘,以10℃/分鐘的速度從30℃加熱至280℃,並在280℃下保持3分鐘(第一次掃描)。然後,使用梅特勒-托利多所提供的相關程式(STARe軟體)的TA功能表中的積分功能,透過差示掃描量熱法在第一次掃描中分析出Tm峰值。第一次掃描的溫度範圍設定為從起始點-10℃到Tm峰值+10℃,其由所述程式計算出。
(4)霧度
使用聚酯樹脂共混物製備出厚度為6mm的樣品,且根據ASTM D1003-97使用美能達(Minolta)製造的CM-3600A量測出樣品的霧度。
(5)第二熔化溫度
透過差示掃描量熱法(DSC)可量測出聚酯樹脂共混物的第二熔化溫度。以梅特勒-托利多所生產的DSC 1型號作為測量設備。具體地,使用除濕乾燥機(莫雷托製造的D2T)在120℃的氮氣環境下乾燥聚酯樹脂共混物5至10小時。因此,於殘留在樣品中的水分含量小於500ppm的狀態下量測出熔化溫度。
取約6至10毫克的乾燥樣品,裝入鋁盤中,在30℃的溫度下保持3分鐘,以10℃/分鐘的速度從30℃加熱至280℃,並在280℃的溫度下保持3分鐘(第一次掃描)。在第一次掃描之後,將樣品迅速冷卻至室溫,然後以10℃/分鐘的速度從室溫加熱至280℃(第二次掃描),以獲得差示掃描量熱曲線。然後,使用梅特勒-托利多提供的相關程式(STARe軟體)的TA功能表中的積分功能,透過差示掃描量熱法在第二次掃描中分析Tm峰值。第二次掃描的溫度範圍設定為從起始點-10℃到Tm峰值+10℃,其由所述程式計算出。
(6)發生流痕
用Bekum EBM機在約190到210℃的溫度下使用聚酯樹脂共混物形成型坯。然後,使用型坯製備出500毫升的瓶子。目視觀察製備出的500毫升瓶子,當觀察到流痕時顯示“O”,未觀察到時顯示“X”。
(7)在回收過程中發生薄片熔合
將(6)中評估為發生流痕的瓶子粉碎,以獲得堆積密度為約250至600克/升的薄片。將所獲得的薄片在220℃下放置1小時,以目視觀察薄片是否熔合。當觀察到一些熔合部分時,顯示為“O”,當沒有觀察到時,顯示為“X”。
(8)厚度偏移
透過量測在(6)中評估為發生流痕的瓶子的指定10個位置的厚度,可量測出相對於平均厚度(Da)而言最厚厚度(Dmax)和最薄厚度(Dmin)之間的差異百分比。可以看出,厚度偏移越小,擠出吹塑成形的瓶子的品質越好,且聚酯樹脂共混物的擠出吹塑成形的可加工性越好。還可以看出,厚度偏移越大,擠出吹塑成形的瓶子的品質越差,聚酯樹脂共混物的擠出吹塑成形的可加工性越差。厚度偏移應調整到15%或更小。 [公式3] 厚度偏移(%) = {(Dmax – Dmin) / Da} * 100
製備範例1:聚酯樹脂的製備
將3257.4克(19.6莫耳)的對苯二甲酸、1423.4克(23.0莫耳)的乙二醇和229.2克(1.6莫耳)的異山梨醇放入一個10公升的反應器中,所述反應器連接有一個塔柱和一個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並加入192.5克的偏苯三酸酐作為分枝劑、1.0克的二氧化鍺作為催化劑、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和0.7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然後,在反應器中注入氮氣以形成加壓狀態,其中反應器的壓力比正常壓力高1.0 kgf/cm2 (絕對壓力:1495.6 mmHg)。
然後,在90分鐘內將反應器的溫度升至220℃,在220℃下保持2小時,然後在2小時內升至260℃。隨後,進行酯化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用肉眼看變得透明,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保持在260℃。當酯化反應完成時,將加壓反應器中的氮氣排放到外界,以將反應器的壓力降低到常壓,然後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真空反應的7公升的反應器中。
然後,在30分鐘內將反應器的壓力從常壓下降至5托(絕對壓力:5 mmHg),並且在1小時內將反應器的溫度升至280℃,以進行聚縮合反應,同時將反應器的壓力保持在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中,攪拌速率設定為高,但是當攪拌力因為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所伴隨的反應物黏度增加而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節攪拌速率。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混合物(熔體)的本質黏度(IV)變為0.55dl/g。當反應器中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所需的水準時,將混合物從反應器中排出並絞線化。用冷卻液將其固化,並製粒成約12至14毫克的平均重量。
將顆粒在150℃靜置1小時以結晶化,然後放入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然後,將氮氣以50升/分鐘的速度流入反應器中。此處,反應器的溫度以40℃/小時的速度從室溫升至140℃,並在140℃下保持3小時。隨後,溫度進一步以40℃/小時的速度升高到200℃,並保持在200℃。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顆粒的本質黏度達到0.70dl/g。
以包含在聚酯樹脂中的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為5莫耳百分比。
製備範例2到4與比較製備範例1到5:聚酯樹脂的製備
以與製備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樹脂,不同之處在於,以聚酯樹脂中酸部分的總量而言,可如表1所示改變衍生自對苯二甲酸的酸部分和衍生自間苯二甲酸的酸部分的含量、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和衍生自1,4-環己烷二甲醇的二醇部分的含量、以及分枝劑的含量,且可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達到表1所示的本質黏度。
表1
  對苯二甲酸(TPA) 異丙醇(IPA) 異山梨醇(ISB) 1,4-環己烷二甲醇(CHDM) 分枝劑 IV(聚縮合反應) IV(固相聚合反應)
製備範例1 100 0 5 0 192.5 g 0.55 0.70
製備範例2 100 0 14 0 0.8 g 0.60 -
製備範例3 100 0 2 5 2.6 g 0.60 0.85
製備範例4 95 5 10 0 3.9 g 0.50 0.95
比較製備範例1 100 0 25 0 0 g 0.60 -
比較製備範例2 100 0 10 10 6.4 g 0.65 -
比較製備範例3 100 0 0 0 42 g 0.60 0.90
比較製備範例4 100 0 3 0 96 g 0.60 0.75
比較製備範例5 100 0 0 9 192.5 g 0.65 -
在上表1中,TPA表示為以酸部分的總量而言,衍生自對苯二甲酸的酸部分的mol%,IPA表示為以酸部分的總量而言,衍生自間苯二甲酸的酸部分的mol%,ISB表示為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的mol%,CHDM表示為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衍生自1,4-環己烷二甲醇的二醇部分的mol%。IV(聚縮合反應)和IV(固相聚合反應)的單位是dl/g,且IV(固相聚合反應)中的符號「-」表示固相聚合反應並未進行。
在製備實施例1至4和比較製備實施例1至5中所製備出的聚酯樹脂中,除了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二醇部分和衍生自1,4-環己烷二甲醇的二醇部分之外,其餘的二醇部分是衍生自乙二醇。衍生自乙二醇的二醇部分可包括衍生自二甘醇的二醇部分,二甘醇是透過將兩種乙二醇反應形成二甘醇,並將二甘醇與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反應而產生的。
實驗範例1:聚酯樹脂的物理性質的評估
根據上述方法評估在製備範例1至4和比較製備範例1至5中所製備出的聚酯樹脂的物理性質,結果示於表2中。
表2
  結晶後的熔化溫度(℃) 可加工性參數
製備範例1 240 2
製備範例2 220 4
製備範例3 235 5
製備範例4 235 15
比較製備範例1 NA1) 27
比較製備範例2 NA1) 25
比較製備範例3 255 1
比較製備範例4 245 1.5
比較製備範例5 240 18
1)比較製備範例1和2的聚酯樹脂是非結晶形的樹脂,且沒有被結晶化,因此無法量測到結晶後的熔化溫度。
範例與比較範例:聚酯樹脂共混物的製備
將製備範例1至4和比較製備範例1至5的其中一個所製備出的聚酯樹脂與再生PET以50:50的重量比混合。具體地,在室溫下將透過粉碎與清洗廢棄塑膠所獲得的熔化擠出的薄片再重新製粒出的再生PET與上述分別製粒出的聚酯樹脂乾混,並在150℃的溫度下乾燥以製備出聚酯樹脂共混物。
再生PET的成分可能會有所不同,其取決於廢棄塑膠的收集地,如何分類廢棄塑膠以及如何將其重新製粒。在本實驗中所使用的再生PET是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共聚物,以二羧酸的總量而言,所述再生PET含有3 mol%的間苯二甲酸,且具有0.75dl/g的本質黏度(IV)、130℃的結晶溫度、以及250℃的熔化溫度。
實驗範例2:聚酯樹脂共混物的物理性質的評估
根據上述方法評估上述製備出的聚酯樹脂共混物的物理性質,結果示於表3。
表3
  霧度(%) 第二熔化溫度 (℃) 發生流痕 在回收過程中發生薄片熔合 厚度偏移(%)
製備範例1 3 245 X X 15
製備範例2 1 225 X X 7
製備範例3 2 235 X X 7
製備範例4 3 245 X X 5
比較製備範例1 2 210 O O 20
比較製備範例2 3 220 X O 25
比較製備範例3 98 255 X X 25
比較製備範例4 98 245 X X 20
比較製備範例5 50 240 X X 17
參考表3,證實了根據本揭露實施例的聚酯樹脂共混物包括滿足式1的可加工性參數的聚酯樹脂,使得即使使用再生PET,仍可透過擠出吹塑成形方法提供具有均勻厚度的透明模塑製品。
另一方面,當使用式1的可加工性參數超過15的聚酯樹脂時,與再生PET的混溶性會降低,導致在成形製品的表面上會產生流痕(比較範例1)。或者,當將再生PET引入回收過程中時,共混物會熔合而無法再次使用(比較範例1和2)。又或者,透過擠出吹塑成形方法生產的模塑製品是不透明的(比較例5),或獲得具有不均勻厚度的劣質模塑製品(比較範例1、2和5)。
即使使用式1的可加工性參數小於2的聚酯樹脂,也可以證實會獲得劣質模塑製品,即透過擠出吹塑成形方法生產的不透明模塑製品或厚度不均勻的模塑製品(比較範例3和4)。

Claims (15)

  1. 一種聚酯樹脂共混物(polyester resin blend),包括一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以及 一聚酯樹脂,具有一結構,且衍生自一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一酸部分(moiety)和衍生自一二醇(diol)的一二醇部分重複出現在該結構中, 其中該聚酯樹脂滿足下述式1: [式1] 2 ≤ X / (Y * Z) ≤ 15 在式1中,X為在氮氣環境以及溫度為250℃下使用平板流變儀(plate-plate rheometer)以0.5弧度/秒(rad/s)所量測到的該聚酯樹脂的複合黏度(complex viscosity),Y為透過上述方法以500弧度/秒所量測到的該聚酯樹脂的複合黏度,且Z為在將濃度為0.12重量百分比(wt%)的該聚酯樹脂溶解於150℃的鄰氯苯酚(orthochlorophenol)中之後在35℃所量測到的該聚酯樹脂的本質黏度(intrinsic viscosity)。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樹脂共混物, 其中該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為原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上述的混和物。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聚酯樹脂共混物, 其中該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具有0.6至0.8分公升/克(dl/g)的本質黏度。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聚酯樹脂共混物, 其中該再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包括95莫耳百分比(mol%)或更高的衍生自對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的一酸部分以及95莫耳百分比或更高的衍生自乙二醇(ethylene glycol)的二醇部分。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樹脂共混物, 其中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該聚酯樹脂包括5至19莫耳百分比的衍生自不同於乙二醇的一共聚單體(comonomer)的一二醇部分;以及 衍生自該共聚單體的該二醇部分包括衍生自異山梨醇(isosorbide)的一二醇部分。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樹脂共混物, 其中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該聚酯樹脂包括0.1至15莫耳百分比的衍生自異山梨醇的一二醇部分。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聚酯樹脂共混物, 其中該聚酯樹脂另包括作為衍生自該共聚單體的該二醇部分的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cyclohexanedimethanol)的一二醇部分。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聚酯樹脂共混物, 其中以二醇部分的總量而言,該聚酯樹脂包括0.1至15莫耳百分比的衍生自環己烷二甲醇的一二醇部分。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樹脂共混物, 其中該聚酯樹脂包括衍生自具有至少三個官能基(functional group)的一分枝劑(branching agent)的殘基。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聚酯樹脂共混物, 其中基於二醇部分的總重量份為100,該聚酯樹脂包括0.01至15重量份的衍生自具有至少三個官能基的一分枝劑的該殘基。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樹脂共混物, 其中該聚酯樹脂在180°C下結晶100分鐘之後量測出具有210至245°C的一熔化溫度。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樹脂共混物, 其中該聚酯樹脂具有220°C至250°C的一熔化溫度。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樹脂共混物, 其中當根據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標準D1003-97對6毫米厚的樣品進行量測時,該聚酯樹脂具有5%或更低的一霧度。
  14. 一種成形製品,由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樹脂形成。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成形製品, 其中該成型製品係透過一擠出吹塑成形方法(extrusion blow molding method)形成。
TW109118393A 2019-10-01 2020-06-02 聚酯樹脂共混物及由其形成的製品 TWI8289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21670A KR20210039170A (ko) 2019-10-01 2019-10-01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혼합물 및 이로부터 형성된 성형품
KR10-2019-0121670 2019-10-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2489A true TW202122489A (zh) 2021-06-16
TWI828914B TWI828914B (zh) 2024-01-11

Family

ID=75337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8393A TWI828914B (zh) 2019-10-01 2020-06-02 聚酯樹脂共混物及由其形成的製品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63817A1 (zh)
EP (1) EP4039744A4 (zh)
JP (1) JP7549652B2 (zh)
KR (1) KR20210039170A (zh)
CN (1) CN114514287B (zh)
TW (1) TWI828914B (zh)
WO (1) WO20210662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97514B2 (en) * 2021-04-15 2024-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ation of UE-specific PDCCH monitoring occas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13768A1 (ja) 2004-08-03 2006-02-09 Toyo Boseki Kabushiki Kaish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4771204B2 (ja) 2005-05-19 2011-09-14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EP1918327B1 (en) * 2006-10-20 2016-07-27 PepsiCo, Inc. Extrudabl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blend
CN101568568A (zh) * 2006-12-27 2009-10-28 纳幕尔杜邦公司 用于由消费后聚酯来制造聚酯的方法
US20080242751A1 (en) * 2006-12-27 2008-10-02 Kurian Joseph V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olyesters from post-consumer polyester
KR101405871B1 (ko) * 2007-07-19 2014-06-12 에스케이케미칼주식회사 고분자량을 가지는 폴리에스테르 블렌드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폴리에스테르 블렌드
US8796356B2 (en) * 2009-09-23 2014-08-05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Biodegradable aliphatic-aromatic copolyesters,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articles thereof
JP5664201B2 (ja) * 2010-12-15 2015-02-04 東洋紡株式会社 成型用二軸配向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US20130029068A1 (en) * 2011-07-28 2013-01-31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Extrusion blow molded articles
KR101952941B1 (ko) 2012-06-05 2019-02-27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273206B2 (en) * 2012-07-09 2016-03-01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Ternary blends of terephthalate or isophthalate polyesters containing EG, CHDM and TMCD
WO2014188449A1 (en) 2013-05-21 2014-11-27 Ester Industries Limited Heat resistan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and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same
ES2869249T3 (es) * 2014-08-05 2021-10-25 Ester Industries Ltd Procedimiento para la preparación de poli(tereftalato de etileno) modificado con propiedades de barrera, mecánicas y térmicas mejoradas y productos del mismo
WO2018101320A1 (ja) 2016-11-30 2018-06-07 株式会社クラレ ポリエステ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WO2018236111A2 (ko) 2017-06-22 2018-12-27 에스케이케미칼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용기, 이의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39744A4 (en) 2023-11-01
EP4039744A1 (en) 2022-08-10
TWI828914B (zh) 2024-01-11
US20220363817A1 (en) 2022-11-17
CN114514287B (zh) 2024-01-02
JP2022550817A (ja) 2022-12-05
WO2021066284A1 (ko) 2021-04-08
KR20210039170A (ko) 2021-04-09
CN114514287A (zh) 2022-05-17
JP7549652B2 (ja) 2024-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561186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混合物、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66045B (zh) 聚酯容器以及其製備方法
TW201731908A (zh) 聚酯樹脂、聚酯樹脂製備方法以及其所製備之樹脂模造物件
CN114096614B (zh) 聚酯树脂共混物
TW202028315A (zh) 聚酯薄膜及其製備方法
TWI828914B (zh) 聚酯樹脂共混物及由其形成的製品
TW202200668A (zh) 包括再生單體的聚酯共聚物
TWI831977B (zh) 聚酯樹脂共混物
KR20210039085A (ko)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혼합물
JP7431862B2 (ja)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混合物
JP2024527048A (ja) 優れた押出加工性および再利用の可能な押出吹込樹脂およびこれを含む組成物
JPH10204162A (ja) ポリエステル粒状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容器の製造方法
KR20240119623A (ko)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사출 또는 압출 성형품
TW202344559A (zh) 用於熱收縮標籤的聚酯共聚物、包含其之組成物及包含其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