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00668A - 包括再生單體的聚酯共聚物 - Google Patents

包括再生單體的聚酯共聚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00668A
TW202200668A TW110114518A TW110114518A TW202200668A TW 202200668 A TW202200668 A TW 202200668A TW 110114518 A TW110114518 A TW 110114518A TW 110114518 A TW110114518 A TW 110114518A TW 202200668 A TW202200668 A TW 2022006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polyester copolymer
grams
temperatur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4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多榮
李有真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Sk化學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Sk化學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Sk化學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0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066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3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27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3Terephtha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99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ycloaliph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66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C08G63/668Polyester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672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3Alkali metals, alkaline earth metals, beryllium, magnesium, copper, silver, gold, zinc, cadmium, mercury, manganese, or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5Germanium, tin, lead, arsenic, antimony, bismuth, 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vanadium, niobium, tantal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包括再生的單體的聚酯共聚物、該聚酯共聚物的製備方法以及包括該聚酯共聚物的製品,並可在使用再生的單體的情形下提供具有良好性質的聚酯共聚物。

Description

包括再生單體的聚酯共聚物
本發明是有關於包括再生單體的聚酯共聚物、該聚酯共聚物的製備方法以及包括該聚酯共聚物的製品。
由於聚酯具有優異的機械強度、耐熱性、透明性和阻氣性,因此適合作為飲料瓶、包裝膜、音響(audio)、電影膠片(video film)等的材料,並被大量使用。此外,其也作為工業材料在世界上被廣泛生產,例如醫用纖維或輪胎簾布股線(tire cord)等。由於聚酯片或聚酯板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優異的機械強度,因此被廣泛地使用於外殼、盒子、隔板、貨架、保護板、泡罩包裝、建築材料、室內裝飾材料等。
與此同時,約佔海洋污染的70%的廢棄塑膠最近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各國在規範一次性塑膠的使用的同時也在計畫廢棄塑膠的回收。廢棄塑膠的回收方法大致上可分成兩種,其中一種方法為將廢棄塑膠收集、粉碎和清洗,然後藉由熔融擠出並重新造粒以作為原料使用,而另一種方法為使用透過廢棄塑膠解聚合所獲得的材料作為單體來合成塑膠。在後者情況下,可以透過解聚合廢棄塑膠中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環己烷二甲醇酯(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co-1,4-cylclohexylenedim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G)來獲得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bis-2-hydroxyethylterephthalate),並進行將其作為聚酯共聚物的單體的研究。
然而,由於廢棄塑膠中包括異物,因此難以獲得令人滿意的材料,特別是,藉由廢棄塑膠的解聚合獲得的材料所製備的塑膠經常會有品質劣化的情況。
因此,本揭露的發明人證實透過使用再生的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作為聚酯共聚物的單體,並如下所述控制單體的量,便可以提高藉由廢棄塑膠的解聚合獲得的材料所製備的聚酯共聚物的品質,藉此完成本發明。
[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包括再生的單體的聚酯共聚物、該聚酯共聚物的製備方法以及包括該聚酯共聚物的製品。
[技術方案]
為了達成目的,提供了一種聚酯共聚物,由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recycled bis-2-hydroxyethylterephthalate)、二羧酸(dicarboxylic acid)或其衍生物以及包括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和共聚單體的二醇(diol)共聚合形成。聚酯共聚物具有一結構,在該結構中,衍生自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的一部分、衍生自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一酸部分和衍生自二醇的一二醇部分重複出現。
其中,聚酯共聚物包括10到80重量百分比(wt%)的衍生自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的部分,以及
二醇與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莫爾比率為0.2:1到1.35:1。
[名詞解釋]
本揭露的共聚物係藉由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以及包括乙二醇和共聚單體的二醇共聚合形成,並且,在共聚合製程中,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參與該反應。
這裡所使用的術語「衍生自…的一部分」是指當特定化合物參與化學反應時,衍生自包含在該化學反應的產物中的該特定化合物的特定部分或單元。具體來說,衍生自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酸部分以及衍生自二醇的二醇部分分別是指藉由酯化反應或聚縮合所形成的聚酯共聚物中的重覆單元。此外,衍生自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的部分是指藉由共聚合反應中的酯化反應所形成的聚酯共聚物中的重覆單元。
[二羧酸或其衍生物]
本揭露中使用的二羧酸或其衍生物是與二醇成分一起構成聚酯共聚物的主要單體。特別地,二羧酸包括對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因此本揭露的聚酯共聚物的性質,例如耐熱性、耐化學性、耐候性等可被改善。此外,對苯二甲酸殘基也可由對苯二甲酸烷基酯所形成,較佳為二甲基對苯二甲酸(dimethylterephthalic acid)。
二羧酸成分除了對苯二甲酸之外還可包括芳香族二羧酸(aromatic dicarboxylic acid)成分、脂族二羧酸(aliphatic dicarboxylic acid)成分或其混合物。在此情形下,基於整體二羧酸成分的總重量,二羧酸成分可較佳地包含1到30重量百分比的除了對苯二甲酸以外的二羧酸成分。
芳香族二羧酸成分可為C8到C20,較佳地為C8到C14的芳香族二羧酸或其混合物等。間苯二甲酸(isophthalic acid)、萘二羧酸(naphthalene dicarboxylic acid)(例如2,6-萘二甲酸(2,6-naphthalene dicarboxylic acid)等)、二苯基二羧酸(diphenyl dicarboxylic acid)、4,4’-二苯乙烯二羧酸(4,4’-stilbenedicarboxylic acid)、2,5-呋喃二甲酸(2,5-furandicarboxylic acid)、2,5-噻吩二甲酸(2,5-thiophenedicarboxylic acid)等可作為芳香族二羧酸的實施例,但芳香族二羧酸的具體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脂族二羧酸成分可為C4到C20,較佳地為C4到C12的脂族二羧酸或其混合物等。環己烷二甲酸(cyclohexane dicarboxylic acid)(例如1,4-環己烷二甲酸(1,4-cyclohexane dicarboxylic acid)、1,3-環己烷二甲酸(1,3-cyclohexane dicarboxylic acid)等)、線性的、分枝的或環狀的脂族二羧酸(例如鄰苯二甲酸(phthalic acid)、癸二酸(sebac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異癸琥珀酸(isodecylsuccinic acid)、馬來酸(maleic acid)、反丁烯二酸(fumaric acid)、己二酸(adipic acid)、戊二酸(glutaric acid)、壬二酸(azelaic acid)等)可作為脂族二羧酸的實施例,但脂族二羧酸的具體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
[二醇]
本揭露中使用的二醇是與上述提到的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一起構成聚酯共聚物的主要單體。特別地,二醇成分包括乙二醇和共聚單體,且共聚單體包括環己烷二甲醇或異山梨醇(isosorbide)。
乙二醇是有助於改善聚酯共聚物的透明性和衝擊強度的成分。較佳地,基於100莫爾的整體二醇成分殘基的總量,可包括5到100莫爾的乙二醇殘基。
環己烷二甲醇(舉例來說,1,2-環己烷二甲醇、1,3-環己烷二甲醇或1,4-環己烷二甲醇)是有助於改善聚酯共聚物的透明性和衝擊強度的成分。較佳地,基於整體二醇成分的總量為100莫爾,可包括5到90莫爾的環己烷二甲醇殘基。
異山梨醇可用於改善所製備的聚酯共聚物的可加工性。雖然透過上述的環己烷二甲醇和乙二醇的二醇成分可改善聚酯共聚物的透明度和衝擊強度,但為了提高可加工性,需改善剪率降黏度性以及延遲結晶的速度。然而,使用環己烷二甲醇和乙二醇較難達到這樣的效果。因此,在包括異山梨醇作為二醇成分的情況下,可以在保持透明性和衝擊強度的同時改善剪率降黏度性和延遲結晶的速度,進而改善所製備的聚酯共聚物的可加工性。較佳地,基於整體二醇成分殘基的總量為100莫爾,可包括0.1到50莫爾的異山梨醇殘基。
與此同時,在使用於本揭露的聚酯共聚物的共聚合的二醇成分中,共聚單體與乙二醇的莫爾比率(共聚單體:乙二醇)較佳為0.1:1到20:1,其中「莫爾比率」是指在聚酯共聚物的共聚合過程中所引入的成分的莫爾比率。若莫爾比率小於0.1,則聚酯共聚物的透明性和衝擊強度可能降低;若莫爾比率大於20,則副產物可能增加,進而導致聚酯共聚物的品質劣化。
[再生的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
這裡所使用的術語「再生的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是指從使用後收集的廢棄塑膠中所獲得的材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環己烷二甲醇酯(PETG)等可作為可得到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的廢棄塑膠。舉例來說,可透過糖解、水解、甲醇分解等方式從使用過後收集的聚乙二醇(PEG)中獲得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而這些方法在本領域中是習知的。
由於在從廢棄塑膠中獲得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的過程中其會經過許多化學步驟,因此若將其作為共聚物的單體,則無法避免地會導致產品品質劣化。特別是,若將再生的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作為聚酯共聚物的單體,如下文所述,顏色的品質可能劣化,並產生大量的副產物。
因此,在本揭露中,當控制再生的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的含量,使得聚酯共聚物包括10到80重量百分比的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殘基時,再生的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可作為構成本揭露的聚酯共聚物的主要單體。若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殘基的含量小於10重量百分比時,上述的二醇的含量會相對地增加,進而使得衍生自二醇成分的副產物,特別是衍生自乙二醇的副產物增加,並導致聚酯共聚物的品質劣化。此外,若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殘基的含量大於80重量百分比時,聚酯共聚物的顏色品質和透明性可能會劣化。
並且,為了抑制使用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的聚酯共聚物的品質劣化,在本揭露的聚酯共聚物的共聚合反應中將二醇與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莫爾比率控制在0.2:1到1.35:1,其中「莫爾比率」是指在聚酯共聚物的共聚合過程中所引入的成分的莫爾比率。若莫爾比率大於1.35,由於二醇的高莫爾比率,衍生自二醇成分的副產物,特別是衍生自乙二醇的副產物可能會超過2重量百分比;若莫爾比率小於0.2,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殘基的含量可能會相對地增加,進而使聚酯共聚物的顏色品質和透明性劣化。
[聚酯共聚物]
本揭露的聚酯共聚物可藉由上述的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以及乙二醇和共聚單體的共聚合所製備,其中共聚合可以透過依序進行酯化反應(步驟1)和聚縮合反應(步驟2)來進行。
酯化反應可在酯化催化劑的存在下進行,並可使用包含鋅基化合物的酯化催化劑。乙酸鋅、乙酸鋅二水合物、氯化鋅、硫酸鋅、硫化鋅、碳酸鋅、檸檬酸鋅、葡萄糖酸鋅或其混合物可作為鋅基催化劑的具體實施例。此外,每種起始材料的使用量則如上所述。
酯化反應可在壓力為0 到10.0 kg/cm2 的條件下於150到300°C的溫度進行。酯化反應的條件可以根據所製備的聚酯的特定性質、各成分的比率或製程條件等被適當地控制。具體來說,作為酯化反應的條件的較佳實施例,壓力可為0 到5.0 kg/cm2 ,更佳地為0 .1到3.0 kg/cm2 ,而溫度可為200到270°C,更佳地為240到260°C。
此外,酯化反應可以批式或連續式的方式進行,並且每種原料可分別引入,但較佳的是引入將二羧酸成分和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與二醇成分混合的漿液。並且,二醇成分(例如在室溫下為固體的異山梨醇)可以透過溶解在水或乙二醇中,然後與二羧酸(例如對苯二甲酸)混合而製成漿液。或者,可以透過在60°C或更高的溫度下熔融異山梨醇,然後與二羧酸(例如對苯二甲酸)和其他二醇成分混合以製造漿液。此外,可在漿液中加水以協助增加漿液的流動性。
聚縮合反應可以透過使酯化反應的產物在150到300°C的溫度和600到0.01 mmHg的減壓下反應1到24小時來進行。
聚縮合反應可在150到300°C,較佳為200到290°C,更佳為260到280°C的溫度以及600到0.01 mmHg,較佳為200到0.05 mmHg,更佳為100到0. 1 mmHg的壓力下進行。藉由施加減壓條件,可將聚縮合反應的副產物乙二醇移除到系統外。因此,若聚縮合反應不滿足400到0.01mmHg的減壓條件,則可能不足以去除副產物。此外,若聚縮合反應在150到300°C的溫度範圍之外進行,當聚縮合反應在150°C以下進行時,副產物乙二醇可能無法有效地從系統中移除,並導致最終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較低,且所製備的聚酯樹脂的性質可能會劣化;而當聚縮合反應在300°C以上進行時,所製備的聚酯樹脂的外觀可能會變黃。此外,可進行聚縮合反應一段需要的時間,例如,平均滯留時間為1到24小時,直到最終反應產物的本質黏度達到適合的水準。
聚縮合反應可以使用包含鈦基化合物、鍺基化合物、銻基化合物、鋁基化合物、錫基化合物或其混合物的聚縮合催化劑來進行。
鈦酸四乙酯(tetraethyl titanate)、鈦酸乙醯三丙酯(acetyltripropyl titanate)、鈦酸四丙酯(tetrapropyl titanate)、鈦酸四丁酯(tetrabutyl titanate)、鈦酸2-乙基己酯(2-ethylhexyl titanate)、鈦酸辛二醇(octylene glycol titanate)、乳酸鈦 (titanium lactate)、鈦酸三乙醇胺(triethanolamine titanate)、乙醯丙酮鈦(titanium acetylacetonate)、乙醯乙酸乙酯鈦(titanium ethyl acetoacetate)、鈦酸異硬酯醇(isostearyl titanate)、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等可作為鈦基化合物的實施例。二氧化鍺(germanium dioxide)、四氯化鍺(germanium tetrachloride)、乙二醇鍺(germanium ethylene glycoxide)、乙酸鍺(germanium acetate)、使用上述化合物的共聚物或其混合物可作為鍺基化合物的實施例。較佳地,可使用二氧化鍺,且在此情形下,可使用結晶或非結晶的二氧化鍺。
與此同時,本揭露的聚酯共聚物具有0.50到1.0 dl/g的本質黏度,較佳為0.50到0.85 dl/g,更佳為0.55到0.80 dl/g。本質黏度的測量方法在以下的實施例中說明。
較佳地,在本揭露的聚酯共聚物中,副產物的含量可小於或等於2.0重量百分比,更佳地可小於或等於1.5重量百分比或小於或等於1.0重量百分比,基於聚酯共聚物的重量而定。副產物是指聚酯共聚物中所檢測到的除了乙二醇(EG)以外的其他二醇成分。副產物的測量方法在以下的實施例中說明。
較佳地,本揭露的聚酯共聚物的霧度可小於或等於4,更佳地可小於或等於3.5、小於或等於3.0、小於或等於2.5、小於或等於2.0、小於或等於1.5或小於或等於1.0。此外,霧度的理論下限值為0,而在本揭露中,霧度可大於或等於0.1、大於或等於0.2、大於或等於0.3、大於或等於0.4或大於或等於0.5。霧度的測量方法在以下的實施例中說明。
較佳地,本揭露的聚酯共聚物對6毫米厚的樣品的Hunter L色值 – Hunter b色值((Hunter L color value) – (Hunter b color value),以下稱為Plaque color L-b)可大於或等於85,更佳地可大於或等於86、大於或等於87、大於或等於88、大於或等於89或大於或等於90。此外,Plaque color L-b的上限值可為100,而在本揭露中,Plaque color L-b可小於或等於99、小於或等於98、小於或等於97、小於或等於96或小於或等於95。Plaque color L-b的測量方法在以下的實施例中說明。
根據本揭露,提供了一種包括聚酯共聚物的製品。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本揭露可在使用再生單體的同時提供具有優良特性的聚酯共聚物。
在下文中,將示出較佳的實施例以幫助理解本發明。然而,這些實施例僅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所示出的,且本發明的範圍並不以此為限。
[實施例1]
將1269.7克的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以下簡稱為r-BHET)、2361.8克的對苯二甲酸(TPA)、673.5克的乙二醇(EG)、221.5克的1,4-環己烷二甲醇(CHDM)和98.2克的異山梨醇(ISB)置入容量為10公升(L)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GeO2 )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phosphoric acid)作為穩定劑,使用0.7克的乙酸鈷(cobalt acetate)作為著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0 kgf/cm2 (絕對壓力:1495.6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60°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60°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80°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55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
將顆粒在150°C下放置1小時並進行結晶,接著將其加入容量為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之後,將氮氣以50公升/分鐘(L/min)的速率流入至反應器中。將反應器的溫度以40°C /小時(°C /hour)的速率從室溫提升至140°C,並在140°C維持3小時。接著,以40°C /小時的速率將溫度再提升至200°C並維持在200°C。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顆粒的本質黏度達到0.70 dl/g,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實施例2]
將3461.1克的r-BHET、969.4克的TPA、12.1克的EG、140.2克的CHDM和113.7克的ISB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7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0 kgf/cm2 (絕對壓力:1495.6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60°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60°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80°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60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
將顆粒在150°C下放置1小時並進行結晶,接著將其加入容量為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之後,將氮氣以50公升/分鐘的速率流入至反應器中。將反應器的溫度以40°C /小時的速率從室溫提升至140°C,並在140°C維持3小時。接著,以40°C /小時的速率將溫度再提升至200°C並維持在200°C。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顆粒的本質黏度達到0.95 dl/g,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實施例3]
將4019.2克的r-BHET、875.6克的TPA、39.2克的EG、121.5克的CHDM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0.5克的二氧化鈦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016克的Clarient的Polysynthren Blue RLS作為藍色調色劑,使用0.004克的Clarient的Solvaperm Red BB作為紅色調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0.5 kgf/cm2 (絕對壓力:1127.8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60°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60°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75°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60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
將顆粒在150°C下放置1小時並進行結晶,接著將其加入容量為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之後,將氮氣以50公升/分鐘的速率流入至反應器中。將反應器的溫度以40°C /小時的速率從室溫提升至140°C,並在140°C維持3小時。接著,以40°C /小時的速率將溫度再提升至210°C並維持在210°C。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顆粒的本質黏度(IV)達到0.80 dl/g,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實施例4]
將795.8克的r-BHET、3814.0克的TPA、1554.0克的EG、188.0克的CHDM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0.5克的二氧化鈦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1.1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0 kgf/cm2 (絕對壓力:1495.6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50°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50°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65°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55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
將顆粒在150°C下放置1小時並進行結晶,接著將其加入容量為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之後,將氮氣以50公升/分鐘的速率流入至反應器中。將反應器的溫度以40°C /小時的速率從室溫提升至140°C,並在140°C維持3小時。接著,以40°C /小時的速率將溫度再提升至220°C並維持在220°C。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顆粒的本質黏度(IV)達到0.85 dl/g,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實施例5]
將2439.2克的r-BHET、1471.5克的TPA、68.7克的EG、797.8克的CHDM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1.0克的二氧化鈦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8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2.0 kgf/cm2 (絕對壓力:2231.1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55°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55°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85°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70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實施例6]
將1320.0克的r-BHET、2164.2克的TPA、599.2克的EG、525.1克的CHDM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1.0克的二氧化鈦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1.0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5 kgf/cm2 (絕對壓力:1715.5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50°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50°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70°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80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實施例7]
將1132.4克的r-BHET、2220.2克的TPA、265.4克的EG、1284.0克的CHDM和156.2克的ISB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013克的Clarient的Polysynthren Blue RLS作為藍色調色劑,使用0.004克的Clarient的Solvaperm Red BB作為紅色調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0 kgf/cm2 (絕對壓力:1495.6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65°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65°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75°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65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實施例8]
將612.8克的r-BHET、2269.3克的TPA、49.9克的EG、1158.0克的CHDM和587.0克的ISB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020克的Clarient的Polysynthren Blue RLS作為藍色調色劑,使用0.008克的Clarient的Solvaperm Red BB作為紅色調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0.5 kgf/cm2 (絕對壓力:1127.8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60°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60°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75°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80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實施例9]
將3418.5克的r-BHET、957.5克的TPA、1119.0克的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terephthalate,DMT)、346克的EG、221.5克的CHDM和84.2克的ISB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1.5克的四水合乙酸錳(Mn (II)acetate tetrahydrate)和1.8克的三氧化二銻(Sb2 O3 )作為催化劑,使用0.7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為常壓。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40°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40°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65°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60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
將顆粒在150°C下放置1小時並進行結晶,接著將其加入容量為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之後,將氮氣以50公升/分鐘的速率流入至反應器中。將反應器的溫度以40°C /小時的速率從室溫提升至140°C,並在140°C維持3小時。接著,以40°C /小時的速率將溫度再提升至200°C並維持在200°C。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顆粒的本質黏度(IV)達到0.95 dl/g,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實施例10]
將3461.1克的r-BHET、969.4克的TPA、2262.0克的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IPA)、12.1克的EG、140.2克的CHDM和113.7克的ISB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作為催化劑,使用0.7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0 kgf/cm2 (絕對壓力:1495.6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60°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60°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80°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60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
將顆粒在150°C下放置1小時並進行結晶,接著將其加入容量為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之後,將氮氣以50公升/分鐘的速率流入至反應器中。將反應器的溫度以40°C /小時的速率從室溫提升至140°C,並在140°C維持3小時。接著,以40°C /小時的速率將溫度再提升至190°C並維持在190°C。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顆粒的本質黏度(IV)達到1.0 dl/g,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比較實施例1]
將390.7克的r-BHET、2936.3克的TPA、1400.7克的EG、221.5克的CHDM和98.2克的ISB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0.5 kgf/cm2 (絕對壓力:1127.8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60°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60°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80°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60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
將顆粒在150°C下放置1小時並進行結晶,接著將其加入容量為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在100 mmHg下維持1小時之後,將氮氣以50公升/分鐘的速率流入至反應器中。將反應器的溫度以40°C /小時的速率從室溫提升至140°C,並在140°C維持3小時。接著,以40°C /小時的速率將溫度再提升至200°C並維持在200°C。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顆粒的本質黏度(IV)達到0.7 dl/g,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比較實施例2]
將2645.6克的r-BHET、1729.0克的TPA、6.5克的EG、150.0克的CHDM和106.4克的ISB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7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0 kgf/cm2 (絕對壓力:1495.6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60°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60°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80°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60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
將顆粒在150°C下放置1小時並進行結晶,接著將其加入容量為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之後,將氮氣以50公升/分鐘的速率流入至反應器中。將反應器的溫度以40°C /小時的速率從室溫提升至140°C,並在140°C維持3小時。接著,以40°C /小時的速率將溫度再提升至200°C並維持在200°C。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顆粒的本質黏度(IV)達到0.95 dl/g,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比較實施例3]
將364.2克的r-BHET、3162.2克的TPA、1295.4克的EG、118.0克的CHDM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012克的Clarient的Polysynthren Blue RLS作為藍色調色劑,使用0.004克的Clarient的Solvaperm Red BB作為紅色調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0.5 kgf/cm2 (絕對壓力:1127.8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55°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55°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80°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75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
將顆粒在150°C下放置1小時並進行結晶,接著將其加入容量為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之後,將氮氣以50公升/分鐘的速率流入至反應器中。將反應器的溫度以40°C /小時的速率從室溫提升至140°C,並在140°C維持3小時。接著,以40°C /小時的速率將溫度再提升至210°C並維持在210°C。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顆粒的本質黏度(IV)達到0.80 dl/g,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比較實施例4]
將3194.9克的r-BHET、623.7克的TPA、94.1克的CHDM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010克的Clarient的Polysynthren Blue RLS作為藍色調色劑,使用0.003克的Clarient的Solvaperm Red BB作為紅色調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5 kgf/cm2 (絕對壓力:1715.5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60°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60°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70°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65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
將顆粒在150°C下放置1小時並進行結晶,接著將其加入容量為20公升的固相聚合反應器中。之後,將氮氣以50公升/分鐘的速率流入至反應器中。將反應器的溫度以40°C /小時的速率從室溫提升至140°C,並在140°C維持3小時。接著,以40°C /小時的速率將溫度再提升至220°C並維持在220°C。進行固相聚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顆粒的本質黏度(IV)達到0.85 dl/g,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比較實施例5]
將320.1克的r-BHET、3009.6克的TPA、1166.1克的EG、837.7克的CHDM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作為催化劑,使用1.5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7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2.0 kgf/cm2 (絕對壓力:2231.1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65°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65°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70°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60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比較實施例6]
將4278.0克的r-BHET、310.7克的TPA、539.0克的CHDM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8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5 kgf/cm2 (絕對壓力:1715.5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70°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70°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75°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65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比較實施例7]
將420.6克的r-BHET、2473.9克的TPA、657.1克的EG、1192.3克的CHDM、145.1克的ISB置入容量為10公升的反應器中,其中反應器連接有管柱和能夠用水冷卻的冷凝器。使用1.0克的二氧化鍺作為催化劑,使用1.46克的磷酸作為穩定劑,使用0.8克的乙酸鈷作為著色劑。
接著,將氮氣注入反應器中以加壓反應器,使得反應器的壓力比常壓高1.5 kgf/cm2 (絕對壓力:1715.5 mmHg)。將反應器的溫度用90分鐘升溫至220°C,在220°C下維持2小時,並用2小時升溫至270°C。之後,將反應器的溫度維持在270°C,並進行酯化反應直到用肉眼觀察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變透明狀。在反應過程中,副產物可藉由管柱和冷凝器排出。在酯化反應完成之後,將處於加壓狀態的反應器中的氮氣排出至外部,以降低反應器中的壓力至常壓,接著將反應器中的混合物轉移到能夠進行真空反應的容量為7公升的反應器中。
接著,將反應器的壓力用30分鐘從常壓降低到5托(絕對壓力:5 mmHg),同時將反應器的溫度用1小時升溫至275°C,並在保持反應器的壓力於1托(絕對壓力:1 mmHg)或更低的同時進行聚縮合反應。在聚縮合反應的初始階段,雖然將攪拌速率設定為很快,但隨著聚縮合反應的進行,若反應物的黏度增加或反應物的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以上而使得攪拌力減弱時,可以適當地調整攪拌速度。進行聚縮合反應直到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熔融材料)的本質黏度(IV)變為0.70 dl/g。當反應器中的混合物的本質黏度達到期望的水準時,將混合物排出到反應器的外部並絞合,然後用冷卻液固化並製成顆粒,使得平均重量為12到14毫克,藉此製備聚酯共聚物。
下表1示出了實施例和比較實施例中所引入的用於製備聚酯共聚物的原料的含量。 表1
  r-BHET TPA EG CHDM ISB (EG+CHDM+ISB)/TPA EG/(CHDM+ISB)
單位 莫爾 莫爾 莫爾 莫爾 莫爾 - -
實施例1 5.0 14.2 10.9 1.5 0.7 0.92 4.91
實施例2 13.6 5.38 0.2 1.0 0.8 0.33 0.11
實施例3 15.8 5.3 0.6 0.8 - 0.28 0.75
實施例4 3.1 23.0 25.1 1.3 - 1.15 19.20
實施例5 9.6 8.9 1.1 5.5 - 0.75 0.20
實施例6 5.2 13.0 9.7 3.6 - 1.02 2.65
實施例7 4.5 13.4 4.3 8.9 1.1 1.07 0.43
實施例8 2.4 13.7 0.8 8.0 4.0 0.94 0.07
實施例9 13.5 5.8 5.6 1.5 0.6 1.33 2.64
實施例10 13.6 5.8 0.2 1.0 0.8 0.33 0.11
比較實施例1 1.5 17.7 22.6 1.5 0.7 1.40 10.22
比較實施例2 10.4 10.4 0.1 1.0 0.7 0.18 0.06
比較實施例3 1.4 19.0 20.9 0.8 - 1.14 25.50
比較實施例4 12.6 3.8 - 0.7 - 0.17 -
比較實施例5 1.3 18.1 18.8 5.8 - 1.36 3.23
比較實施例6 16.8 1.9 - 3.7 - 2.00 -
比較實施例7 1.7 14.9 10.6 8.3 1.0 1.33 1.14
[實驗實施例]
在實施例和比較實施例中所製備的共聚物的性質的評估如下所示。
(1) 殘基的組成
聚酯樹脂中衍生自酸或二醇的殘基的組成可藉由將樣品以3 mg/mL的濃度溶解於CDCl3 溶劑後,在25°C下使用核磁共振設備(JEOL,600MHz FT-NMR)所獲得的1H-NMR來確認。此外,TMA殘基可藉由透過氣相層析儀(Agilent Technologies,7890B)在250°C下測定的光譜對乙醇與TMA透過醇解反應生成的苯1,2,4-三乙基羧酸酯的含量進行定量分析來確認,並可確認TMA殘基基於聚酯樹脂的總重量的含量(wt%)。
(2) 本質黏度
將聚酯共聚物在150°C下以0.12%的濃度溶解於鄰氯苯酚(OCP)中,接著,使用烏氏黏度計(Ubbelohde viscometer)在35°C的恆溫浴中測量其本質黏度。具體來說,將黏度計的溫度維持在35°C,並計算溶劑通過黏度計的特定內部區域之間所需的流出時間(t0)以及溶液通過黏度計所需的時間(t)。接著,將時間t0和時間t代入下式1中計算比黏度(specific viscosity),並將計算出的比黏度代入下式2中以算出本質黏度。
Figure 02_image001
[式1]
Figure 02_image003
[式2]
(3)霧度
製備厚度為6mm的聚酯樹脂的樣品,並根據ASTM D1003-97測量方法,使用由Minolta製造的CM-3600A測量樣品的霧度。
(4) Plaque color L-b
使用配備有漫反射元件的Varian Cary 5 UV/Vis/NIR分光光度計測量樣品的色度和亮度。製備厚度為6mm的聚酯樹脂的樣品,並使用Illuminant D65以2°的觀測角度獲得透射資料,使用Grams/32軟體中的顏色分析設備對其進行處理以計算出Hunter L* a* b* 。在下表中,描述了L-b的值。
(5)副產物
副產物透過聚酯樹脂的氣相層析定量分析進行測定。具體而言,可在以下條件下進行測定。
a. 樣品預處理:將0.1克的樣品溶解於5毫升的甲醇中。
b. 氣相層析條件
i. 模型:Agilent 7890
ii. 管柱:DB-WAX (30m * 0.25mm * 0.25μm)
iii. 烘箱溫度:50°C (2分鐘) - 10°C/分鐘 - 250°C (5分鐘)
iv. 注射器溫度:250°C
v. 偵測器溫度:250°C
vi. 流速:1.5毫升/分鐘 (氮氣),分流比:1/30
進行除了EG(乙二醇)以外的二醇的定量分析,藉此測量副產物的總量。
結果示於下表2。 表2
  r-BHET CHDM ISB 本質黏度 霧度 Plaque Color L-b 副產物
單位 wt% mol% mol% dg/l - - wt%
實施例1 30 8 2 0.70 0.8 93 0.5
實施例2 75 5 2 0.95 2.0 90 2.0
實施例3 80 4 - 0.80 4.0 85 1.5
實施例4 14 5 - 0.85 2.0 91 1.5
實施例5 50 30 - 0.70 1.0 90 1.2
實施例6 30 20 - 0.80 1.0 92 1.0
實施例7 22 50 3 0.65 1.5 90 1.0
實施例8 15 50 15 0.80 0.8 88 0.7
實施例9 69 8 2 0.95 4.0 85 2.0
實施例10 75 5 2 1.00 4.0 85 1.0
比較實施例1 9 8 2 0.70 3.0 83 2.5
比較實施例2 61 5 2 0.95 30.0 85 0.5
比較實施例3 8 4 - 0.80 2.0 80 2.5
比較實施例4 82 4 - 0.85 15.0 85 0.5
比較實施例5 6 30 - 0.60 10.0 75 2.1
比較實施例6 80 20 - 0.65 8.0 65 4.0
比較實施例7 8 50 3 0.70 5.0 70 2.3

Claims (12)

  1. 一種聚酯共聚物(polyester copolymer),由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recycled bis-2-hydroxyethylterephthalate)、二羧酸(dicarboxylic acid)或其衍生物以及包括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和共聚單體的二醇(diol)所共聚合形成,該聚酯共聚物具有一結構,在該結構中衍生自該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的一部分、衍生自該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一酸部分和衍生自該二醇的一二醇部分係重複出現; 其中,該聚酯共聚物包括10到80重量百分比(wt%)的衍生自該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的該部分;以及 該二醇與該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莫爾比率(mole ratio)為0.2:1到1.35:1。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共聚物,其中該共聚單體為環己烷二甲醇(cyclohexanedimethanol)或異山梨醇(isosorbide)。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共聚物,其中該共聚單體與該乙二醇的莫爾比率為0.1:1到20:1。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共聚物,其中該二醇與該二羧酸或其衍生物的莫爾比率為0.2:1到1.35:1。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共聚物,其中該聚酯共聚物的本質黏度(intrinsic viscosity)為0.50到1.0分公升/克(dl/g)。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共聚物,其中該聚酯共聚物的副產物小於或等於2.0重量百分比。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共聚物,其中該聚酯共聚物的霧度小於或等於4。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聚酯共聚物,其中該聚酯共聚物對6毫米厚的樣品的Hunter L色值 – Hunter b色值((Hunter L color value) – (Hunter b color value))係大於或等於85。
  9. 一種製備如請求項1到8中任一項所述的聚酯共聚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使再生對苯二甲酸雙(2-羥乙基)酯、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以及包括乙二醇和共聚單體的二醇進行一酯化反應;以及 步驟2:使步驟1的產物進行一聚縮合反應。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酯化反應係在酯化催化劑的存在下進行,該酯化催化劑包括乙酸鋅(zinc acetate)、乙酸鋅二水合物(zinc acetate dihydrate)、氯化鋅、硫酸鋅、硫化鋅、碳酸鋅、檸檬酸鋅(zinc citrate)、葡萄糖酸鋅(zinc gluconate)或其混合物。
  11. 如請求項9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聚縮合反應係在聚縮合催化劑的存在下進行,該聚縮合催化劑包括鈦基(titanium-based)化合物、鍺基(germanium-based)化合物、銻基(antimony-based)化合物、鋁基(aluminum-based)化合物、錫基(tin-based)化合物或其混合物。
  12. 一種製品,包括如請求項1到8中任一項所述的聚酯共聚物。
TW110114518A 2020-06-29 2021-04-22 包括再生單體的聚酯共聚物 TW20220066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79641A KR20220001371A (ko) 2020-06-29 2020-06-29 재사용 단량체를 포함하는 폴리에스테르 공중합체
KR10-2020-0079641 2020-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0668A true TW202200668A (zh) 2022-01-01

Family

ID=79316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4518A TW202200668A (zh) 2020-06-29 2021-04-22 包括再生單體的聚酯共聚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01243A1 (zh)
EP (1) EP4174107A4 (zh)
JP (1) JP2023531515A (zh)
KR (1) KR20220001371A (zh)
CN (1) CN115315459A (zh)
TW (1) TW202200668A (zh)
WO (1) WO20220049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83652B1 (ko) * 2020-10-26 2023-09-26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재사용 단량체를 포함하는 폴리에스테르 공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CN117659368A (zh) * 2022-08-31 2024-03-08 科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peit共聚酯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39971B (en) * 1999-10-19 2005-09-21 Aies Co Ltd Method of polymerizing deionized bis-beta-hydroxyethyl terephthalate
KR101783293B1 (ko) * 2010-09-08 2017-09-29 도레이 카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에스테르 조성물의 제조 방법
KR101303819B1 (ko) * 2011-05-31 2013-09-04 웅진케미칼 주식회사 저융점 항균성 재생 폴리에스테르 필라멘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995457B1 (ko) * 2012-05-25 2019-07-02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의 제조 방법
JP6341278B2 (ja) * 2015-04-15 2018-06-13 東レ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CN105367425A (zh) * 2015-11-13 2016-03-02 航天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废旧pet材料化学法制取bhet单体提纯系统
KR102553772B1 (ko) * 2016-04-06 2023-07-07 에스케이케미칼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KR20200061948A (ko) * 2018-11-26 2020-06-03 롯데케미칼 주식회사 비스-2-하이드록시 에틸 테레프탈레이트 정제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에스터 제조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20001371A (ko) 2022-01-05
US20230101243A1 (en) 2023-03-30
WO2022004995A1 (ko) 2022-01-06
JP2023531515A (ja) 2023-07-24
EP4174107A1 (en) 2023-05-03
EP4174107A4 (en) 2024-07-10
CN115315459A (zh) 202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83652B1 (ko) 재사용 단량체를 포함하는 폴리에스테르 공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EP3395855B1 (en) Polyester resin,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resin molded product formed therefrom
JP7329302B2 (ja) 押出成形が可能なポリエステル共重合体
EP3845581B1 (en) Polyester copolymer having excellent processability, and product comprising same
KR20130044867A (ko) 폴리에스테르/폴리카보네이트 블렌드
CN110573551A (zh) 聚酯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TW201906893A (zh) 聚酯樹脂及其製備方法及其所製得的樹脂模造物件
TW202200668A (zh) 包括再生單體的聚酯共聚物
JP3508456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ポリエステル成形体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TW202110994A (zh) 聚酯樹脂共混物
KR102583653B1 (ko) 재사용 단량체를 포함하는 폴리에스테르 공중합체
TW202110939A (zh) 聚酯樹脂共混物
US20220363817A1 (en) Polyester resin blend and article formed from the same
JP2024523581A (ja) リサイクル単量体を含むポリエステル共重合体
TW202419514A (zh) 包含對苯二甲酸雙(二醇)酯的聚酯樹脂及其製備方法
TW202334275A (zh) 使用回收的對苯二甲酸雙-2-羥基乙酯來製備聚酯共聚物之方法
TW202411192A (zh) 用於儲存回收之對苯二甲酸雙(2-羥基乙基)酯的方法及用於製備聚酯樹脂的方法
TW202348681A (zh) 使用回收的對苯二甲酸雙(2-羥基乙基)酯的聚酯樹脂及包含其之物件
JP2023549184A (ja) 強度に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共重合体およびこれを含む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