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8402A - 出沒式筆記具 - Google Patents

出沒式筆記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8402A
TW202108402A TW109123901A TW109123901A TW202108402A TW 202108402 A TW202108402 A TW 202108402A TW 109123901 A TW109123901 A TW 109123901A TW 109123901 A TW109123901 A TW 109123901A TW 202108402 A TW202108402 A TW 2021084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lip
writing instrument
clasp
guide groove
groo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23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早川尚利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百樂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百樂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百樂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8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840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4/0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 B43K24/02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 B43K24/04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operated by means sliding in longitudinally-slotted ca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4/0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 B43K24/02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 B43K24/08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operated by push-buttons
    • B43K24/084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locking a single writing unit in only fully projected or retracted positions operated by push-buttons with saw-like or analogous c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4/0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 B43K24/1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and locking several writing units
    • B43K24/16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and locking several writing units operated by push-buttons
    • B43K24/163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and locking several writing units operated by push-buttons with one push-button for each writing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5/00Attaching writing implements to wearing apparel or objects involving constructional changes of the implements
    • B43K25/02Cl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5/00Attaching writing implements to wearing apparel or objects involving constructional changes of the implements
    • B43K25/02Clips
    • B43K25/028Clips combined with means for propelling, projecting or retracting the writing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9/00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with other articles
    • B43K29/02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with other articles with rub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LARTICL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UPON; WRITING OR DRAWING AIDS; ACCESSORIE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L19/00Erasers, rubbers, or erasing devices; Hold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 Clips For Writ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出沒式筆記具,係構成為藉由使扣夾4朝軸筒的前後方向滑動,而使筆尖成為從軸筒突出的狀態或沉入於軸筒內的狀態者;扣夾4係包含:朝軸筒之前後方向延伸的扣夾本體41;設於扣夾本體41的前側且朝軸筒之表面的方向突出的球部42;及設於扣夾本體41之後側的扣夾基座43;且扣夾4係構成為可朝軸筒之表面的方向產生彈推力;在軸筒的表面係設有引導溝23f,該引導溝23f為朝軸筒之前後方向延伸的溝,且具備有限制球部42之側方之動作的一對側面234;引導溝23f係具有貫通溝235,該貫通溝235係至少在筆尖沉入的狀態時,可使球部42在前述彈推力的方向上成為非接觸的狀態。

Description

出沒式筆記具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構成為藉由使扣夾(clip)朝軸筒之前後方向滑動,而使筆尖成為從前述軸筒突出之狀態或沉入於前述軸筒內之狀態的出沒式筆記具。
以往已知有一種出沒式筆記具。一般的出沒式筆記具係在軸筒的後端具備圓柱形狀的操作部。出沒式筆記具的筆尖,係藉由將圓柱形狀的操作部朝前方推入,而成為從前述軸筒突出的狀態或沉入於前述軸筒內的狀態。作為特殊的態樣,已知有一種構成為藉由使扣夾朝軸筒的前方滑動,而使筆尖成為從軸筒突出之狀態的出沒式筆記具。
在日本特開2005-111876號公報中,係揭示一種具備可供開閉操作之扣夾的出沒式筆記具。可供開閉操作的扣夾,係藉由扣夾本體、第一推壓器及彈推構件所構成。扣夾本體與第一推壓器係藉由彈推構件而結合。彈推構件係U字形金屬板,且朝扣夾本體關閉的方向產生彈推力。在扣夾本體中,係設有一對球部。一對球部係朝扣夾本體的長邊方向平行地延伸。在軸筒中係設有將球部朝軸筒的前後方向導引的引導凸部。在筆尖沉入於軸筒內的狀態時,引導凸部係卡合於一對球部之間。例如,紙或 筆記等挾持對象物係藉由彈推構件的彈推力而挾持於球部與引導凸部之間。
在日本特開2007-055156號公報中,係揭示一種在軸筒設有用以導引扣夾本體之球部之引導溝的出沒式筆記具。在扣夾本體滑動時,球部係沿著引導溝而朝軸筒的前後方向移動。引導溝係具有涵蓋其總長的底面。引導溝的總長係比球部的移動距離稍短。藉此,球部在移動至最前面時,會越過引導溝之前端的段部。此時,在球部與引導溝部的底面之間形成間隙。
在日本國際公開第2011/096357號中,係揭示一種具備有藉由合成樹脂將扣夾本體、球部及扣夾基座(clip base)予以一體成形之扣夾的出沒式筆記具。在軸筒中,係設有用以導引球部的引導溝。引導溝係具有涵蓋其總長的底面。
在日本特開2017-024224號公報中,係揭示一種在合成樹脂製之扣夾本體的前側,一體成形有可彈性變形之懸臂樑的出沒式筆記具。懸臂樑的彎曲剛性,係較扣夾本體的彎曲剛性更低。例如,紙或筆記等挾持對象物,係藉由彈性變形之懸臂樑的彈推力而挾持。此外,懸臂樑係在筆尖成為從軸筒突出的狀態時,抵接於軸筒的表面而產生彈推力。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11187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055156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1/096357號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7-024224號公報
在以往的出沒式筆記具中,會有扣夾本體的彈推力妨礙扣夾往後方移動之構造上的問題。例如,在日本特開2005-111876號公報所揭示的出沒式筆記具中,係由彈推構件朝本體關閉的方向產生彈推力。扣夾本體的球部,係藉由彈推構件的彈推力而抵接於軸筒的表面,而產生摩擦阻力。另一方面,扣夾係藉由將筆記體朝後方彈推的彈簧而往軸筒的後方移動。當彈簧的彈推力未超過球部的摩擦阻力時,扣夾往後方的移動將會被球部的摩擦阻力阻止。與此同樣地,日本特開2017-024224號公報中所揭示之懸臂樑的彈推力,亦會產生阻止扣夾往後方移動的摩擦阻力。
茲參照圖15A、圖15B來說明球部的摩擦阻力與彈簧之彈推力的力學關係。圖15A係顯示筆尖成為從軸筒2突出之狀態時之出沒式筆記具100的剖面圖。圖15B係顯示筆尖成為沉入於軸筒2內之狀態時之出沒式筆記具100的剖面圖。
如圖15A、圖15B所示,在出沒式筆記具100的軸筒2內,收納有筆記體6。筆記體6係藉由未圖示的第一彈簧(參照圖2B的符號「5」)而朝軸筒2的後方彈推。箭頭P1係顯示第一彈簧(5)的彈力。另一方面,出沒式筆記具100的扣夾4,係具備將扣夾本體41之前側朝軸筒2之表面之方向彈推的第二彈簧44。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係藉由第二彈簧44的 彈力而抵接於引導溝23f的底面233。箭頭P2係顯示藉由第二彈簧44推壓之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
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P2係使球部42抵接於引導溝23f的底面233,在扣夾4往後方移動時產生摩擦阻力。此摩擦阻力係阻止扣夾4往後方的移動。
會阻止扣夾4往後方移動的原因,並非僅為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P2。彈力P1隨著第一彈簧(5)的伸縮而變化,也會成為阻止扣夾4往後方移動的原因。亦即,第一彈簧(5)的彈力P1,係隨著第一彈簧(5)被壓縮而變大,且隨著第一彈簧(5)伸展而變小。因此,第一彈簧(5)的彈力P1,係在圖15A所示之筆尖的突出狀態下變成最大,且在圖15B所示之筆尖的沉入狀態下變成最小。在筆尖從突出狀態成為沉入狀態的過程中,當第一彈簧(5)的彈力P1無法超過球部42的摩擦阻力時,扣夾4往後方的移動將會被球部42的摩擦阻力所阻止。
為了解決此問題,可考慮使第一彈簧(5)的彈力P1增大。然而,若使第一彈簧(5)的彈力P1增大,則需要更大的力來使扣夾4朝軸筒2的前方滑動,用以使筆尖出沒的操作性將會降低。因此,扣夾4往後方移動停止不動的問題,希望以不增大第一彈簧(5)之彈力P1之方式來解決。
接著參照圖16來說明因為扣夾本體之彈推力所產生的第二個問題。圖16係顯示具備有複數個筆記體6A、6B之出沒式筆記具200的剖面圖。如圖16所示,在出沒式筆記具200的軸筒2中,係收納有複數個筆記體6A、6B。在複數個筆記體6A、6B之各者的後端,係安裝有滑動件(slider)8A、8B。其中,在滑動件8A的後側,係一體成形有扣夾本體41。 在扣夾本體41的前側,係一體成形有球部42。扣夾本體41係具有總是朝軸筒2之表面之方向產生彈推力P2的形狀。
筆記體6A的筆尖係形成為從軸筒2突出的狀態。另一方面,筆記體6B的筆尖係形成為沉入於軸筒2內的狀態。筆記體6A之筆尖的突出狀態,係藉由將滑動件8A的後端部8a和設於軸筒2內之卡止肋部2a卡止來保持。
然而,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P2會產生滑動件8A之後端部8a與卡止肋部2a之卡止易於被解除的第二個問題。亦即,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會從軸筒2的表面承受到與彈推力P2為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參照圖16中之灰色箭頭)。此反作用力會使箭頭P3之方向的力(從軸筒2之表面背離之方向的力)及於滑動件8A的後端部8a。由於此,滑動件8A的後端部8a與卡止肋部2a的卡止即易於被解除。因此,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P2會在即便出沒式筆記具200的使用者非刻意為之情況下,使筆記體6A的筆尖從突出狀態變為沉入狀態。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用以使筆尖成為沉入狀態之扣夾之正常的動作被確實地進行,而且筆尖的突出狀態被確實地保持的出沒式筆記具。
(1)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出沒式筆記具係構成為藉由使扣夾朝軸筒的前後方向滑動,而使筆尖成為從前述軸筒突出的狀態或沉入於前述軸筒內的狀態者,前述扣夾係包含:朝前述軸筒之前後方向延伸的扣夾本體;設於前述扣夾本體的前側且朝前述軸筒之表面的方向突出 的球部;及設於前述扣夾本體之後側的扣夾基座;且前述扣夾係構成為可朝前述軸筒之表面的方向產生彈推力,在前述軸筒的表面係設有引導溝,該引導溝為朝前述軸筒之前後方向延伸的溝,且具備有限制前述球部之側方之動作的一對側面,前述引導溝係具有貫通溝,該貫通溝係至少在前述筆尖沉入的狀態時,可使前述球部在前述彈推力的方向上成為非接觸的狀態。
(2)較佳為在上述(1)的出沒式筆記具中,前述引導溝之前述貫通溝係具有可使前述球部在前述筆尖從突出之狀態轉移至沉入之狀態為止之間於前述彈推力的方向上成為非接觸之狀態的長度。
(3)較佳為在上述(1)或(2)的出沒式筆記具中,於前述軸筒的後側,係設有用以使前述扣夾基座朝前述軸筒之前後方向滑動的滑動孔,前述滑動孔為朝前述軸筒之前後方向延伸的溝,且具備限制前述扣夾基座之側方之動作的一對側面,前述滑動孔之一對側面的各者係與前述引導溝之一對側面的各者相連。
(4)較佳為在上述(3)的出沒式筆記具中,前述引導溝的前述貫通溝係連通於前述滑動孔。
(5)較佳為在上述(1)至(4)中之任一項的出沒式筆記具中,前述引導溝係具有在前述筆尖為突出的狀態時,藉由與前述球部接觸而可承受來自前述扣夾之前述彈推力的底面。
(6)較佳為在上述(5)的出沒式筆記具中,於前述引導溝之底面的後端,形成有朝向前述貫通溝而降低的傾斜面。
(7)較佳為在上述(5)或(6)的出沒式筆記具中,於前述引導溝的前述貫通溝與前述滑動孔之間,設有藉由前述貫通溝而與前述底面隔開的第二底面。
(8)較佳為在上述(1)至(7)中任一項的出沒式筆記具中,前述扣夾係具備將前述扣夾本體之後側結合於前述扣夾基座的鉸鏈(hinge),及將前述扣夾本體之後側朝與前述軸筒交叉之方向推壓的彈簧,且由被前述彈簧推壓的前述扣夾本體產生前述彈推力。
(9)較佳為在上述(1)至(7)之任一項的出沒式筆記具中,前述扣夾係具備將前述扣夾本體之後側結合於前述扣夾基座且朝前述軸筒之表面之方向推壓的板彈簧,且由被前述板彈簧推壓的前述扣夾本體產生前述彈推力。
(10)較佳為在上述(1)至(7)中任一項的出沒式筆記具中,前述扣夾本體由金屬板所構成,前述扣夾本體的後側結合於前述扣夾基座,且藉由前述扣夾本體的彈性而產生前述彈推力。
(11)較佳為在上述(10)之出沒式筆記具中,前述扣夾本體係具有由前述金屬板所構成的一對側壁。
(12)較佳為在上述(1)至(7)中任一項的出沒式筆記具中,前述扣夾本體、前述球部及前述扣夾基座係藉由合成樹脂而成形,且藉由前述扣夾本體的彈性而產生前述彈推力。
另外,在本發明之出沒式筆記具中,分別將「前」定義為筆尖的方向,且將「後」定義為與筆尖為相反的方向。
依據本發明的出沒式筆記具,用以使筆尖成為沉入狀態之扣夾之正常的動作係被確實地進行,而且筆尖之突出狀態係被確實地保持。
1,100,200:出沒式筆記具
2:軸筒
2a:卡止肋部
3:旋轉構件
4:扣夾
5:第一彈簧
6,6A,6B:筆記體
7:摩擦部
8a:後端部
8A,8B:滑動件
20:滑動孔
21:端頭
21a:前端孔
22:前軸
22a:扣夾
23:中間軸
23a:凸輪齒
23b:凸輪溝
23e:第一長孔
23f:引導溝
24:後軸
24a:第二長孔
24b:安裝孔
31:突條
41:扣夾本體
41a:上壁
41b:側壁
41c:軸承孔
41d:突起
42:球部
43:扣夾基座
43a:滑動件
43b:旋轉軸
43c:連結部
43d:圓筒部
43e:凸輪齒
43f:突起
43g:擋止件
44:第二彈簧
61:筆尖
62:墨水收容管
63:熱變色性墨水
64:追隨體
65:尾栓
231:第一區域
231a:前半部分
231b:後半部分
232:第二區域
233:底面
233A:第一底面
233B:第二底面
233a:傾斜面
234:側面
235:貫通溝
410,420,430,440:扣夾
411,421,431,441:扣夾本體
412,422,432,442:球部
413,423,433,443:扣夾基座
414:板彈簧
434:側壁
D:間隔
P1:彈力
P2,P3:彈推力
圖1係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且顯示筆尖沉入於軸筒內之狀態的出沒式筆記具。圖1A係側視圖,圖1B係剖面圖。
圖2係顯示筆尖從軸筒突出之狀態的上述出沒式筆記具。圖2A係側視圖,圖2B係剖面圖。
圖3係顯示構成上述出沒式筆記具之扣夾的扣夾本體。圖3A係俯視圖,圖3B係側視圖,圖3C係仰視圖,圖3D係前視圖,圖3E係後視圖,圖3F係立體圖。
圖4係顯示構成上述出沒式筆記具之扣夾的扣夾基座。圖4A係俯視圖,圖4B係側視圖,圖4C係仰視圖,圖4D係前視圖,圖4E係後視圖,圖4F係立體圖。
圖5係顯示構成上述出沒式筆記具的中間軸。圖5A係上述中間軸之後側部分的俯視圖。圖5B係上述中間軸之後側部分的立體圖。圖5C係將扣夾組裝於上述中間軸之過程的剖面圖。
圖6係顯示上述出沒式筆記具之內部的構成。圖6A係顯示筆尖之突出狀態的剖面圖。圖6B係顯示筆尖之沉入狀態的剖面圖。
圖7係顯示構成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的中間軸。圖7A係上述中間軸之後側部分的俯視圖。圖7B係上述中間軸之後側部分的立體圖。圖7C係將扣夾組裝於上述中間軸之過程的剖面圖。
圖8係顯示上述第二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之內部的構成。圖8A係顯示筆尖之突出狀態的剖面圖。圖8B係顯示筆尖之沉入狀態的剖面圖。
圖9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之內部的構成。圖9A係顯示筆尖之突出狀態的剖面圖。圖9B係顯示筆尖之沉入狀態的剖面圖。
圖10係顯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之內部的構成。圖10A係顯示筆尖之突出狀態的剖面圖。圖10B係顯示筆尖之沉入狀態的剖面圖。
圖11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五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之內部的構成。圖11A係顯示筆尖之突出狀態的剖面圖。圖11B係顯示筆尖之沉入狀態的剖面圖。
圖12係顯示本發明之第六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之內部的構成。圖12A係顯示筆尖之突出狀態的剖面圖。圖12B係顯示筆尖之沉入狀態的剖面圖。圖12C係顯示上述出沒式筆記具之扣夾的剖面圖。
圖13A係顯示構成本發明之第七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之中間軸之後側部分的俯視圖。圖13B係顯示構成本發明之第八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之中間軸之後側部分的俯視圖。
圖14係顯示本發明之第九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之內部的構成。圖14A係顯示筆尖之突出狀態的剖面圖。圖14B係顯示筆尖之沉入狀態的剖面圖。
圖15係顯示習知之出沒式筆記具之內部的構成。圖15A係顯示筆尖之突出狀態的剖面圖。圖15B係顯示筆尖之沉入狀態的剖面圖。
圖16係顯示具備有複數個筆記體之習知之出沒式筆記具之內部之構成的剖面圖。
1.第一實施型態
以下參照圖1至圖6來說明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另外,在以下說明的實施型態中,係例示能夠藉由摩擦熱而使熱變色性墨水的筆跡變色的熱變色性筆記具以作為出沒式筆記具。然而,本發明之構成不限定於熱變色性筆記具,亦可廣泛地應用在一般的出沒式筆記具。
1.1 出沒式筆記具
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1的構成係如圖1A、圖1B、圖2A及圖2B所示。出沒式筆記具1的「前」和「後」係藉由圖中的兩箭頭來定義。出沒式筆記具1係具備軸筒2、旋轉構件3、扣夾4、第一彈簧5、筆記體6及摩擦部7。
首先說明出沒式筆記具1之外部的構成。如圖1A所示,軸筒2係藉由端頭21、前軸22、中間軸23及後軸24而構成。在前軸22的外周面,裝設有具有彈性的扣夾22a。在後軸24的安裝孔24b(參照圖6A), 嵌合有摩擦部7。另一方面,扣夾4係藉由扣夾本體41、扣夾基座43及第二彈簧44(參照圖5)而構成。構成出沒式筆記具1之外觀的零件中,端頭21係藉由金屬而形成,其他零件係藉由合成樹脂而形成。在出沒式筆記具1整體的設計中,金屬製的端頭21,其質感與外觀係與合成樹脂製的其他零件顯著地不同,而成為吸引使用者之視線的特徵。合成樹脂製之軸筒2的表面,例如中間軸23的表面係藉由黏貼轉印薄膜而裝飾。
接著說明出沒式筆記具1之內部的構成。如圖1B所示,在軸筒2內,從前面開始依序收納有第一彈簧5、筆記體6、旋轉構件3及扣夾基座43的圓筒部43d(參照圖5C)。
筆記體6係具備筆尖61、墨水收容管62、熱變色性墨水63、追隨體64及尾栓65。筆尖61係安裝於墨水收容管62的前端。本實施型態之筆尖61雖為圓珠筆尖頭(ball pen tip),但本發明之構成不限定於圓珠筆,亦可例如廣泛地應用在自動鉛筆(sharp pencil)、標記筆(marking pen)等出沒式筆記具。熱變色性墨水63及追隨體64係充填於墨水收容管62的內部。尾栓65係裝設於墨水收容管62之後端的開口。在尾栓65的中心,係設有朝前後方向延伸的通氣口。藉由熱變色性墨水63而形成於紙面上的筆跡,係可藉由摩擦部7而使之熱變色。摩擦部7係藉由摩擦紙面而產生摩擦熱。藉由此摩擦熱,熱變色性墨水63的筆跡會熱變色。熱變色性墨水63係例如從第一顏色熱變色為第二顏色,或從有色變色為無色。
筆記體6的筆尖61係藉由出沒機構而成為從軸筒2突出的狀態或沉入於軸筒2內的狀態。出沒機構係藉由收納於軸筒2內的第一彈 簧5、旋轉構件3、扣夾基座43及設於軸筒2之壁的滑動孔20、凸輪齒(cam)23a、凸輪溝23b(參照圖5C)而構成。
如圖1B所示,第一彈簧5係裝設於筆記體6的前端部,恆常地將筆記體6朝後方彈推。在筆記體6的後方配置有旋轉構件3及扣夾基座43。
旋轉構件3係以可旋轉之方式結合於扣夾基座43的圓筒部43d(參照圖5C)。旋轉構件3係具備朝前後方向延伸的四個突條31(參照圖6B)。四個突條31係隔著90度的間隔均等地設置於旋轉構件3的外表面。突條31係從旋轉構件3的側面連接至上表面。從旋轉構件3之上表面突出之突條31的後端部,係形成為朝一方向傾斜的傾斜面(凸輪齒)。
扣夾基座43係形成為可沿著設於軸筒2之後側之滑動孔20而朝前後方向滑動。扣夾基座43係具備滑動件43a、連結部43c及圓筒部43d(參照圖4B)。滑動件43a係位於軸筒2的外部。圓筒部43d係位於軸筒2的內部。在滑動件43a係以可轉動之方式結合有扣夾本體41的後側。連結部43c係通過軸筒2的滑動孔20而連結滑動件43a與圓筒部43d。在圓筒部43d的前端係設有凸輪齒43e(參照圖4B)。圓筒部43d的凸輪齒43e係與旋轉構件3之突條31的後端部彼此咬合。
在軸筒2的內壁面,設有上述的凸輪齒23a及凸輪溝23b(參照圖5C)。凸輪齒23a及凸輪溝23b係交替地與旋轉構件3的突條31彼此咬合(參照圖6B)。藉此,筆記體6的筆尖61成為突出的狀態或沉入的狀態。亦即,出沒式筆記具1的使用者係使扣夾基座43的滑動件43a隨同扣夾本體41一併沿著軸筒2的滑動孔20而朝前方滑動。於是,在軸筒2內, 旋轉構件3被扣夾基座43的圓筒部43d推壓,而移動至比凸輪齒23a及凸輪溝23b更為前方。此時,旋轉構件3朝一方向旋轉,且突條31與凸輪齒23a或凸輪溝23b的任一方咬合。藉由使突條31與凸輪齒23a彼此咬合,旋轉構件3被保持於移動至前方的狀態。結果,筆記體6的筆尖61成為從軸筒2的前端孔21a突出的狀態。反之,藉由使突條31與凸輪溝23b彼此咬合,旋轉構件3即沿著凸輪溝23b而往後方移動。結果,筆記體6的筆尖61成為沉入於軸筒2內的狀態。
1.2 扣夾
本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1係具備可供開閉操作的扣夾4。以下詳細說明扣夾4的構成。本實施型態之扣夾4係由圖5C所示之扣夾本體41、扣夾基座43及第二彈簧44所構成。扣夾本體41及扣夾基座43係藉由合成樹脂而形成。在扣夾本體41的前側,係一體成形有球部42。扣夾本體41的後側係經由鉸鏈而以可轉動之方式結合於扣夾基座43。在扣夾本體41與扣夾基座43之間係中介設置有第二彈簧44。扣夾本體41的後側係被第二彈簧44的彈力朝與軸筒2交叉的方向推壓。藉此,使扣夾本體41的前側朝軸筒2之表面的方向彈推(參照圖6A的彈推力P2)。扣夾本體41係可藉由超過第二彈簧44的彈力,而朝從軸筒2之表面背離的方向開啟。紙或筆記等挾持對象物係被把持於扣夾本體41與軸筒2之間。
1.2.1 扣夾本體
扣夾本體41的構成係如圖3A至圖3F所示。扣夾本體41係具備朝軸筒2之前後方向延伸的上壁41a。在上壁41a的兩側,一體成形有一對側壁41b。一對側壁41b係具有從上壁41a的前端到達後端之前方的長度。 上述的球部42係位於上壁41a之背面的前側,且比一對側壁41b更朝向下方突出。在一對側壁41b的後側,形成有一對軸承孔41c。一對軸承孔41c係構成用以使扣夾本體41能夠轉動之上述的鉸鏈。在上壁41a之背面中之軸承孔41c的後方,一體成形有圓柱形狀的突起41d。突起41d係用以保持上述之第二彈簧44者,且插入於第二彈簧44的上部。
1.2.2 扣夾基座
扣夾基座43的構成係如圖4A至圖4F所示。如先前所述,扣夾基座43係具備滑動件43a、連結部43c及圓筒部43d。在滑動件43a的表面,一體成形有一對旋轉軸43b、圓柱形狀的突起43f及擋止件(stopper)43g。一對旋轉軸43b係插入於扣夾本體41的一對軸承孔41c,藉此構成上述的鉸鏈。扣夾本體41係以一對旋轉軸43b為支點,以可轉動之方式結合於扣夾基座43。突起43f係用以保持上述的第二彈簧44者,且插入於第二彈簧44的下部。擋止件43g係位於滑動件43a之前端之垂直的壁。擋止件43g係於筆尖成為圖6B所示的沉入狀態時抵接於扣夾4的背面,以阻止扣夾4的一對側壁41b接觸軸筒2(中間軸23)的表面。在圓筒部43d的前端,設有凸輪齒43e。凸輪齒43e係與旋轉構件3之突條31的後端部彼此咬合。
1.3 軸筒的引導溝
圖5A至圖5C係顯示構成軸筒2的中間軸23。在中間軸23的後側,設有狹幅的引導溝23f及寬幅的第一長孔23e。本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1係於引導溝23f的構成上具有特徵。引導溝23f係朝軸筒2的前後方向延伸的溝,且由底面233、一對側面234及貫通溝235所構成。
如圖6A所示,引導溝23f的底面233係在筆尖61突出的狀態時與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接觸。底面233係藉由與球部42接觸而承受到來自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P2。另一方面,如圖6B所示,引導溝23f的貫通溝235係使球部42在筆尖61為沉入的狀態時於圖6A所示之彈推力P2的方向上成為非接觸的狀態。引導溝23f的一對側面234係限制球部42之側方的動作。此種構成的引導溝23f係將為了使筆尖61出沒而滑動的扣夾4朝軸筒2的前後方向引導而使之呈一直線地移動。如先前所述,中間軸23的表面,雖藉由黏貼轉印薄膜而裝飾,但引導溝23f上未黏貼有轉印薄膜。
如圖5A及圖5B所示,本實施型態之引導溝23f係具有超過扣夾4之滑動所需之長度的總長。引導溝23f係包含前側的第一區域231及後側的第二區域232。第二區域232係與設於中間軸23之後側之第一長孔23e的前端連通。第一長孔23e係與圖2B所示之後軸24的第二長孔24a一同構成滑動孔20。
引導溝23f的第一區域231係使用於用以使筆尖61出沒之扣夾4的滑動上。亦即,在使筆尖61出沒時,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係於第一區域231之長度的範圍內朝前後方向移動。
另一方面,引導溝23f的第二區域232係在將扣夾4組裝於中間軸23時所使用。如圖5C所示,扣夾4係藉由將扣夾基座43的圓筒部43d插入於中間軸23的內部進行組裝。在扣夾4被組裝於中間軸23的過程中,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係通過第一長孔23e,從引導溝23f的第 二區域232被引導至第一區域231。藉此,即可在不使球部42接觸黏貼有轉印薄膜之中間軸23的表面之狀態下,將扣夾4組裝於中間軸23。
在此,引導溝23f的底面233雖非為必要的構成,但形成於引導溝23f中之第一區域231之後半部分231b以外的部分。較佳為如本實施型態所示,底面233係形成於第一區域231的前半部分231a。此時,底面233係設為與前半部分231a實質上相同的長度。本實施型態之底面233係設為比第一區域231之前半部分231a的總長稍短。亦即,如圖6A所示,底面233係設為在筆尖61成為突出的狀態時,可供與扣夾本體41之球部42接觸之最低限度的長度。
引導溝23f的貫通溝235係至少形成於第一區域231的後半部分231b。本實施型態的貫通溝235係從除底面233以外的第一區域231涵蓋第二區域232的整體而形成,且與第一長孔23e相連。
1.4 引導溝的技術效果
在圖6A所示之筆尖61的突出狀態下,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係位於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的前半部分231a。球部42係藉由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P2,被壓抵於引導溝23f的底面233。結果,在球部42與底面233之間產生摩擦阻力。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P2及球部42的摩擦阻力,係可達成抑制扣夾4之晃動之較佳的效果。亦即,藉由形成於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之前半部分231a的底面233,而防止在筆尖61之突出狀態下之扣夾4的晃動。
接著,圖6A所示之筆尖61的突出狀態,係藉由使扣夾4朝軸筒2(參照圖2A)之前方滑動,而轉移至圖6B所示之筆尖61的沉入狀 態。在從筆尖61的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的過程中,扣夾4係藉由裝設於筆記體6之前端部之第一彈簧5(參照圖1B及圖2B)的彈力P1,而往軸筒2的後方滑動。
在從筆尖61的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的過程中,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係在通過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中之前半部分231a與後半部分231b之交界的位置,從底面233的上方進入貫通溝235之中。之後,球部42係沿著貫通溝235而移動至第一區域231之後半部分231b與第二區域232的交界。藉此,筆尖61成為圖6B所示之完全的沉入狀態。
另一方面,將筆記體6朝後方彈推之第一彈簧5(參照圖1B及圖2B)的彈力P1,係在圖6A所示之筆尖的突出狀態下成為最大,且在圖6B所示之筆尖的沉入狀態下成為最小。
如圖6B所示,藉由於引導溝23f形成貫通溝235,在從筆尖61的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之間,球部42於圖6A所示之彈推力P2的方向上成為非接觸的狀態。藉此,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P2及球部42的摩擦阻力變為零。因此,依據本實施型態之引導溝23f,在筆尖61即將要成為圖6B所示之完全的沉入狀態之前,即使第一彈簧5的彈力P1減少,也不會有扣夾4往後方之移動會停止的情形。亦即,在本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中,用以使筆尖61成為沉入狀態之扣夾4之正常的動作將會被確實地進行。
如圖5C所示,形成於引導溝23f之第二區域232的貫通溝235,係在將扣夾4組裝於中間軸23時所使用。在扣夾4組裝於中間軸23 的過程中,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係通過第一長孔23e,且藉由形成於引導溝23f之第二區域232的貫通溝235而被引導至第一區域231。藉此,即可在不使球部42接觸黏貼有轉印薄膜之中間軸23的表面之狀態下,將扣夾4組裝於中間軸23。
2.第二實施型態
接著參照圖7及圖8來說明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第二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係在圖7及圖8所示之引導溝23f的構成上具有特徵,其他構成則與上述的第一實施型態相同。因此,在以下的第二實施型態中,關於與上述之第一實施型態相同的構成,係賦予相同符號,且省略詳細的說明。
圖7A、圖7B及圖7C係顯示第二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的中間軸23。第二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的引導溝23f係具有第一底面233A、貫通溝235及第二底面233B。第一底面233A係與上述之第一實施型態同樣地形成於第一區域231的前半部分231a。第二底面233B係形成於第二區域232。貫通溝235係形成於第一底面233A與第二底面233B之間。本實施型態之貫通溝235係形成為從第一底面233A的後端,超過第一區域231與第二區域232的交界而到達第二底面233B之前端的長度。本實施型態之引導溝23f亦達成與上述之第一實施型態相同的技術效果。
亦即,在圖8A所示之筆尖61的突出狀態下,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係位於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的前半部分231a。球部42係藉由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P2,而被壓抵於引導溝23f的第一底面233A。結果,在球部42與第一底面233A之間產生摩擦阻力。扣夾本體41的彈 推力P2及球部42的摩擦阻力,係達成抑制扣夾4之晃動之較佳的效果。亦即,藉由形成於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之前半部分231a的第一底面233A,而防止筆尖61之突出狀態下之扣夾4的晃動。
在從筆尖61之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的過程中,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係在通過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中之前半部分231a與後半部分231b之交界的位置,從第一底面233A的上方進入貫通溝235之中。之後,球部42係沿著貫通溝235而移動至第一區域231之後半部分231b與第二區域232的交界。藉此,筆尖61成為圖8B所示之完全的沉入狀態。
如圖8B所示,藉由於引導溝23f形成貫通溝235,在從筆尖61的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之間,球部42於圖8A所示之彈推力P2的方向上成為非接觸的狀態。藉此,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P2及球部42的摩擦阻力變為零。因此,依據本實施型態之引導溝23f,在筆尖61即將要成為圖8B所示之完全的沉入狀態之前,即使第一彈簧5的彈力P1減少,也不會有扣夾4往後方之移動停止不動的情形。亦即,在本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中,用以使筆尖61成為沉入狀態之扣夾4之正常的動作會被確實地進行。
如圖7C所示,引導溝23f的第二區域232係在將扣夾4組裝於中間軸23時所使用。在扣夾4組裝於中間軸23的過程中,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係通過第一長孔23e,且藉由引導溝23f的第二區域232而被引導至第一區域231。藉此,即可在不使球部42接觸黏貼有轉印薄膜之中間軸23的表面之狀態下,將扣夾4組裝於中間軸23。
再者,藉由於引導溝23f的第二區域232形成第二底面233B,中間軸23之後側部分的剛性獲得提升。亦即,在中間軸23的後側部分,形成有貫通溝235及第一長孔23e。如圖5A所示,當貫通溝235及第一長孔23e相連時,中間軸23之後側部分的剛性降低而易於撓曲。圖7A所示之第二底面233B係切斷貫通溝235及第一長孔23e的相連,提升中間軸23之後側部分的剛性。藉此,中間軸23的後側部分即不易撓曲,可效率良好地將轉印薄膜黏貼於中間軸23的表面。
3.第三實施型態
接著參照圖9說明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第三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係在圖9所示之扣夾410的構成上具有特徵,其他構成係與上述的第一或第二實施型態相同。因此,在以下的第三實施型態中,關於與上述之第一或第二實施型態相同的構成,係賦予相同符號且省略詳細的說明。
圖9係顯示第三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之內部的構成。圖9A係顯示筆尖61的突出狀態,圖9B係顯示筆尖61的沉入狀態。本實施型態之扣夾410係由扣夾本體411、扣夾基座413及板彈簧414所構成。扣夾本體411及扣夾基座413係藉由合成樹脂而形成。在扣夾本體411的前側,一體成形有球部412。扣夾本體411的後側係藉由U字形的板彈簧414,以可開閉之方式結合於扣夾基座413。扣夾本體411的後側係藉由板彈簧414的彈力,被推壓於扣夾基座413的表面。藉此,扣夾本體411的前側即朝軸筒2之表面的方向被彈推(參照圖9A之彈推力P2)。扣夾本體 411係可藉由超過板彈簧414的彈力,而朝從軸筒2之表面背離的方向開啟。紙或筆記等挾持對象物係被把持於扣夾本體411與軸筒2之間。
在此,本實施型態的扣夾基座413,係將扣夾本體411支撐為預定的高度。具體而言,扣夾基座413係在圖9B所示之筆尖61的沉入狀態下,支撐扣夾本體411為扣夾本體411不會接觸到軸筒2之表面的高度。藉此,軸筒2的表面不會受傷。
在圖9A所示之筆尖61的突出狀態下,扣夾本體411的球部412係位於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的前半部分231a。球部412係藉由扣夾本體411的彈推力P2而被壓抵於引導溝23f的第一底面233A。結果,在球部42與第一底面233A之間產生摩擦阻力。扣夾本體411的彈推力P2及球部412的摩擦阻力係達成抑制扣夾410之晃動之較佳的效果。亦即,藉由形成於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之前半部分231a的第一底面233A,而防止在筆尖61之突出狀態下之扣夾410的晃動。
在從筆尖61的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的過程中,扣夾本體411的球部412係在通過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中之前半部分231a與後半部分231b之交界的位置,從第一底面233A之上方進入貫通溝235之中。之後,球部412係沿著貫通溝235而移動至第一區域231之後半部分231b與第二區域232的交界。藉此,筆尖61成為圖9B所示之完全的沉入狀態。
如圖9B所示,藉由於引導溝23f形成貫通溝235,在從筆尖61的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之間,球部412於圖9A所示之彈推力P2的方向上成為非接觸的狀態。藉此,扣夾本體411的彈推力P2及球部412 的摩擦阻力變為零。因此,依據本實施型態之引導溝23f,在筆尖61即將要成為圖9B所示之完全的沉入狀態之前,即使第一彈簧5的彈力P1減少,也不會有扣夾410往後方之移動會停止的情形。亦即,在本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中,用以使筆尖61成為沉入狀態之扣夾410之正常的動作會被確實地進行。
4.第四實施型態
接著參照圖10說明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第四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係在圖10所示之扣夾420的構成上具有特徵,其他構成係與上述的第一或第二實施型態相同。因此,在以下的第四實施型態中,關於與上述之第一或第二實施型態相同的構成,係賦予相同符號且省略詳細的說明。
圖10係顯示第四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之內部的構成。圖10A係顯示筆尖61的突出狀態,圖10B係顯示筆尖61的沉入狀態。本實施型態之扣夾420係由扣夾本體421及扣夾基座423所構成。扣夾本體421係藉由朝軸筒2之前後方向延伸的金屬板而構成。在扣夾本體421的前側,係藉由將金屬板折彎而一體地設有球部422。扣夾本體421的後側係結合於扣夾基座423。扣夾本體421係藉由本身的彈性而朝軸筒2之表面的方向產生彈推力P2。
扣夾基座423係將扣夾本體421支撐為預定的高度。具體而言,扣夾基座423係在圖10B所示之筆尖61的沉入狀態下,支撐扣夾本體421為扣夾本體421不會接觸軸筒2之表面的高度。藉此,軸筒2的表面不會受傷。
在圖10A所示之筆尖61的突出狀態下,扣夾本體421的球部422係位於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的前半部分231a。球部422係藉由扣夾本體421的彈推力P2而被壓抵於引導溝23f的第一底面233A。結果,在球部422與第一底面233A之間產生摩擦阻力。扣夾本體421的彈推力P2及球部422的摩擦阻力係達成抑制扣夾420之晃動之較佳的效果。亦即,藉由形成於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之前半部分231a的第一底面233A,而防止在筆尖61之突出狀態下之扣夾420的晃動。
在從筆尖61的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的過程中,扣夾本體421的球部422係在通過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中之前半部分231a與後半部分231b之交界的位置,從第一底面233A之上方進入貫通溝235之中。之後,球部412係沿著貫通溝235而移動至第一區域231之後半部分231b與第二區域232的交界。藉此,筆尖61成為圖10B所示之完全的沉入狀態。
如圖10B所示,藉由於引導溝23f形成貫通溝235,在從筆尖61的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之間,球部422於圖10A所示之彈推力P2的方向上成為非接觸的狀態。藉此,扣夾本體421的彈推力P2及球部422的摩擦阻力變為零。因此,依據本實施型態之引導溝23f,在筆尖61即將要成為圖10B所示之完全的沉入狀態之前,即使第一彈簧5的彈力P1減少,也不會有扣夾420往後方之移動會停止的情形。亦即,在本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中,用以使筆尖61成為沉入狀態之扣夾420之正常的動作會被確實地進行。
5.第五實施型態
接著參照圖11說明本發明之第五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第五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係在圖11所示之扣夾430的構成上具有特徵,其他構成係與上述的第一或第二實施型態相同。因此,在以下的第五實施型態中,關於與上述之第一或第二實施型態相同的構成,係賦予相同符號,且省略詳細的說明。
圖11係顯示第五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之內部的構成。圖11A係顯示筆尖61的突出狀態,圖11B係顯示筆尖61的沉入狀態。本實施型態之扣夾430係由扣夾本體431及扣夾基座433所構成。扣夾本體431係藉由將朝軸筒2之前後方向延伸的金屬板予以折彎成箱狀而構成。在扣夾本體431的前側係藉由將金屬板折彎而一體地設有球部432。在扣夾本體431的兩側係藉由將金屬板折彎而一體地設有一對側壁434。扣夾本體431的後側係結合於扣夾基座433。扣夾本體431係藉由本身的彈性而朝軸筒2之表面的方向產生彈推力P2。
扣夾基座433係將扣夾本體431支撐為預定的高度。具體而言,扣夾基座433係在圖11B所示之筆尖61的沉入狀態下,支撐扣夾本體431的一對側壁434為不會接觸軸筒2之表面的高度。藉此,軸筒2的表面不會受傷。
在圖11A所示之筆尖61的突出狀態下,扣夾本體431的球部432係位於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的前半部分231a。球部432係藉由扣夾本體431的彈推力P2而被壓抵於引導溝23f的第一底面233A。結果,在球部432與第一底面233A之間產生摩擦阻力。扣夾本體431的彈推力P2及球部432的摩擦阻力係達成抑制扣夾430之晃動之較佳的效果。 亦即,藉由形成於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之前半部分231a的第一底面233A,而防止在筆尖61之突出狀態下之扣夾430的晃動。
在從筆尖61的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的過程中,扣夾本體431的球部432係在通過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中之前半部分231a與後半部分231b之交界的位置,從第一底面233A之上方進入貫通溝235之中。之後,球部432係沿著貫通溝235而移動至第一區域231之後半部分231b與第二區域232的交界。藉此,筆尖61成為圖11B所示之完全的沉入狀態。
如圖11B所示,藉由於引導溝23f形成貫通溝235,在從筆尖61的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之間,球部432於圖11A所示之彈推力P2的方向上成為非接觸的狀態。藉此,扣夾本體431的彈推力P2及球部432的摩擦阻力變為零。因此,依據本實施型態之引導溝23f,在筆尖61即將要成為圖11B所示之完全的沉入狀態之前,即使第一彈簧5的彈力P1減少,也不會有扣夾430往後方之移動會停止的情形。亦即,在本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中,用以使筆尖61成為沉入狀態之扣夾430之正常的動作會被確實地進行。
6.第六實施型態
接著參照圖12說明本發明之第六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第六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係在圖12所示之扣夾440的構成上具有特徵,其他構成係與上述的第一或第二實施型態相同。因此,在以下的第六實施型態中,關於與上述之第一或第二實施型態相同的構成,係賦予相同符號,且省略詳細的說明。
圖12係顯示第六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之內部的構成。圖12A係顯示筆尖61的突出狀態,圖12B係顯示筆尖61的沉入狀態。圖12C係顯示扣夾本體441之球部442與軸筒2之表面的位置關係。
本實施型態之扣夾440係形成為由扣夾本體441、球部442及扣夾基座443以合成樹脂而一體成形的構成。如圖12C所示,扣夾本體441係傾斜成球部442位於較軸筒2(中間軸23)的表面更內側的角度。由於此,扣夾本體441係藉由本身的彈性而朝軸筒2之表面的方向產生彈推力P2。
扣夾基座443係將扣夾本體441支撐為預定的高度。具體而言,扣夾基座443係在圖12B所示之筆尖61的沉入狀態下,支撐扣夾本體441為扣夾本體441不會接觸到軸筒2之表面的高度。藉此,軸筒2的表面不會受傷。
在圖12A所示之筆尖61的突出狀態下,扣夾本體441的球部442係位於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的前半部分231a。球部442係藉由扣夾本體431的彈推力P2而被壓抵於引導溝23f的第一底面233A。結果,在球部442與第一底面233A之間產生摩擦阻力。扣夾本體441的彈推力P2及球部442的摩擦阻力係達成抑制扣夾440之晃動之較佳的效果。亦即,藉由形成於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之前半部分231a的第一底面233A,而防止在筆尖61之突出狀態下之扣夾440的晃動。
在從筆尖61的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的過程中,扣夾本體441的球部442係在通過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中之前半部分231a與後半部分231b之交界的位置,從第一底面233A之上方進入貫通溝235 之中。之後,球部442係沿著貫通溝235而移動至第一區域231之後半部分231b與第二區域232的交界。藉此,筆尖61成為圖11B所示之完全的沉入狀態。
如圖12B所示,藉由於引導溝23f形成貫通溝235,在從筆尖61的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之間,球部442於圖12A所示之彈推力P2的方向上成為非接觸的狀態。藉此,扣夾本體441的彈推力P2及球部442的摩擦阻力變為零。因此,依據本實施型態之引導溝23f,在筆尖61即將要成為圖12B所示之完全的沉入狀態之前,即使第一彈簧5的彈力P1減少,也不會有扣夾440往後方之移動會停止的情形。亦即,在本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中,用以使筆尖61成為沉入狀態之扣夾440之正常的動作會被確實地進行。
另外,如圖12C所示,本實施型態之扣夾440雖形成為由扣夾本體441、球部442及扣夾基座443以合成樹脂而一體成形的構成,但不限定於此構成。例如,扣夾本體441與扣夾基座443亦可為由合成樹脂所構成的二個不同的部件。再者,扣夾本體441、球部442及扣夾基座443亦可為由合成樹脂所構成的三個不同的部件。亦可設為將此等不同部件彼此嵌合,而構成一個扣夾440。
7.第七實施型態
接著參照圖13A說明本發明之第七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第七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係在圖13A所示之引導溝23f的構成上具有特徵,其他構成係與上述的第一或第二實施型態相同。因此,在以下的第七實施 型態中,關於與上述之第一或第二實施型態相同的構成,係賦予相同符號,且省略詳細的說明。
圖13A係顯示第七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的中間軸23。第七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的引導溝23f不具有底面233,而由貫通溝235與一對側面234所構成。本實施型態之貫通溝235係從第一區域231涵蓋第二區域232的整體而形成,且與第一長孔23e相連。
依據圖13A所示的引導溝23f,無論筆尖61的狀態為何,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都總是不會產生彈推力P2。藉此,球部42與軸筒2之表面之間的摩擦阻力變為零。因此,不會有扣夾4往後方之移動會停止的情形。亦即,在本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中,用以使筆尖61成為沉入狀態之扣夾4之正常的動作會被確實地進行。
形成於引導溝23f之第二區域232的貫通溝235係在將扣夾4組裝於中間軸23時所使用。在扣夾4被組裝於中間軸23的過程中,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係通過第一長孔23e,藉由形成於引導溝23f的第二區域232的貫通溝235被引導至第一區域231。藉此,即可在不使球部42接觸中間軸23的表面下,將扣夾4組裝於中間軸23。
8.第八實施型態
接著參照圖13B說明本發明之第八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第八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係在圖13B所示之引導溝23f的構成上具有特徵,其他構成係與上述的第一或第二實施型態相同。因此,在以下的第八實施型態中,關於與上述之第一或第二實施型態相同的構成,係賦予相同符號,且省略詳細的說明。
圖13B係顯示第八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的中間軸23。第八實施型態之出沒式筆記具的引導溝23f僅具有第一區域231,不具有第二區域232。在第一區域231的前半部分231a,形成有底面233。在第一區域231的後半部分231b,形成有貫通溝235。本實施型態之引導溝23f亦達成與上述之第一實施型態相同的技術效果。
亦即,在筆尖61的突出狀態下,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係位於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的前半部分231a。球部42係藉由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P2,被壓抵於引導溝23f的底面233。結果,在球部42與底面233之間產生摩擦阻力。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P2及球部42的摩擦阻力,係達成抑制扣夾4之晃動之較佳的效果。亦即,藉由形成於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之前半部分231a的底面233,而防止在筆尖61之突出狀態下之扣夾4的晃動。
在從筆尖61的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的過程中,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係在通過引導溝23f之第一區域231中之前半部分231a與後半部分231b之交界的位置,從底面233的上方進入貫通溝235之中。之後,球部42係沿著貫通溝235而朝第一區域231之後半部分231b的後方移動。藉此,筆尖61成為完全的沉入狀態。
如圖13B所示,藉由於引導溝23f形成貫通溝235,在從筆尖61的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之間,球部42於彈推力P2的方向上成為非接觸的狀態。藉此,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P2及球部42的摩擦阻力變為零。因此,依據本實施型態之引導溝23f,在筆尖61即將要成為完全的沉入狀態之前,即使第一彈簧5的彈力P1減少,也不會有扣夾4往後方之 移動會停止的情形。亦即,在本實施型態的出沒式筆記具中,用以使筆尖61成為沉入狀態之扣夾4之正常的動作會被確實地進行。
再者,引導溝23f係藉由不具有第二區域232,而切斷第一區域231之貫通溝235與第一長孔23e的相連。藉此,中間軸23之後側部分的剛性獲得提升。結果,中間軸23的後側部分不易撓曲,而可效率良好地將轉印薄膜黏貼於中間軸23的表面。
9.第九實施型態
較佳為如圖14A所示,在引導溝23f之底面233(或第一底面233A)的後端,形成朝向貫通溝235而降低的傾斜面233a。藉由此傾斜面233a,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即可順暢地上升下降於底面233。藉此,用以使筆尖61出沒之扣夾4的滑動操作變得順暢。
較佳為如圖14B所示,係設為在筆尖61的沉入狀態下,於引導溝23f之底面233的後端與扣夾本體41之球部42之間形成有間隔D。藉由間隔D,於筆尖61成為完全的沉入狀態之前,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會進入貫通溝235之中,而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P2變為零。再者,藉由間隔D,球部42的表面不會接觸到底面233的後端,而在從筆尖61的突出狀態轉移至沉入狀態的過程中,球部42的表面與底面233的後端之間不會產生摩擦阻力。藉由此間隔D的技術效果,能更確實地消除扣夾4往後方之移動會停止的情形。
10.對於複式筆記具的應用
圖13A所示之第七實施型態的引導溝23f係例如當應用如圖16所示之具備有複數個筆記體6A、6B的出沒式筆記具200時,可達成特別有效的技術效果。
亦即,當圖13A所示之無底面233的引導溝23f應用於圖16所示之出沒式筆記具200時,於筆記體6A之筆尖的突出狀態下,扣夾本體41的彈推力P2會成為零。藉此,扣夾本體41的球部42不會再從軸筒2的表面承受到與彈推力P2為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參照圖16中的灰色箭頭)。結果,在滑動件8A的後端部8a,將不易產生圖16中的彈推力P3(從軸筒2之表面背離之方向的力)。藉此,滑動件8A之後端部8a與卡止肋部2a的卡止不會在非預期的狀態下被解除。換言之,筆記體6A之筆尖的突出狀態被確實地保持。
1:出沒式筆記具
2:軸筒
3:旋轉構件
4:扣夾
5:第一彈簧
6:筆記體
7:摩擦部
20:滑動孔
21:端頭
21a:前端孔
22:前軸
22a:扣夾
23:中間軸
23e:第一長孔
24:後軸
41:扣夾本體
41b:側壁
42:球部
43:扣夾基座
44:第二彈簧
61:筆尖
62:墨水收容管
63:熱變色性墨水
64:追隨體
65:尾栓

Claims (12)

  1. 一種出沒式筆記具,係構成為藉由使扣夾朝軸筒的前後方向滑動,而使筆尖成為從前述軸筒突出的狀態或沉入於前述軸筒內的狀態者;
    前述扣夾係包含:朝前述軸筒之前後方向延伸的扣夾本體;設於前述扣夾本體的前側且朝前述軸筒之表面的方向突出的球部;及設於前述扣夾本體之後側的扣夾基座;且前述扣夾係構成為可朝前述軸筒之表面的方向產生彈推力;
    在前述軸筒的表面係設有引導溝,該引導溝為朝前述軸筒之前後方向延伸的溝,且具備有限制前述球部之側方之動作的一對側面;
    前述引導溝係具有貫通溝,該貫通溝係至少在前述筆尖沉入的狀態時,可使前述球部在前述彈推力的方向上成為非接觸的狀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出沒式筆記具,其中,前述引導溝之前述貫通溝係具有可使前述球部在前述筆尖從突出之狀態轉移至沉入之狀態為止之間於前述彈推力的方向上成為非接觸之狀態的長度。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出沒式筆記具,其中,於前述軸筒的後側係設有用以使前述扣夾基座朝前述軸筒之前後方向滑動的滑動孔;
    前述滑動孔為朝前述軸筒之前後方向延伸的溝,且具備限制前述扣夾基座之側方之動作的一對側面;
    前述滑動孔之一對側面的各者係與前述引導溝之一對側面的各者相連。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出沒式筆記具,其中,前述引導溝的前述貫通溝係連通於前述滑動孔。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出沒式筆記具,其中,前述引導溝係具有在前述筆尖為突出的狀態時,藉由與前述球部接觸而可承受來自前述扣夾之前述彈推力的底面。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出沒式筆記具,其中,係於前述引導溝之底面的後端,形成有朝向前述貫通溝而降低的傾斜面。
  7. 如請求項5或6所述之出沒式筆記具,其中,係於前述引導溝的前述貫通溝與前述滑動孔之間,設有藉由前述貫通溝而與前述底面隔開的第二底面。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出沒式筆記具,其中,前述扣夾係具備將前述扣夾本體之後側結合於前述扣夾基座的鉸鏈,及將前述扣夾本體之後側朝與前述軸筒交叉之方向推壓的彈簧,且由被前述彈簧推壓的前述扣夾本體產生前述彈推力。
  9.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出沒式筆記具,其中,前述扣夾係具備將前述扣夾本體之後側結合於前述扣夾基座,而且朝前述軸筒之表面之方向推壓的板彈簧,且由被前述板彈簧推壓的前述扣夾本體產生前述彈推力。
  10.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出沒式筆記具,其中,前述扣夾本體由金屬板所構成,前述扣夾本體的後側結合於前述扣夾基座,且藉由前述扣夾本體的彈性而產生前述彈推力。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出沒式筆記具,其中,前述扣夾本體係具有由前述金屬板所構成的一對側壁。
  12.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之出沒式筆記具,其中,前述扣夾本體、前述球部及前述扣夾基座係藉由合成樹脂而成形;
    且藉由前述扣夾本體的彈性而產生前述彈推力。
TW109123901A 2019-07-25 2020-07-15 出沒式筆記具 TW2021084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36838 2019-07-25
JP2019-136838 2019-07-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8402A true TW202108402A (zh) 2021-03-01

Family

ID=74193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23901A TW202108402A (zh) 2019-07-25 2020-07-15 出沒式筆記具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19482A1 (zh)
EP (1) EP4005817A4 (zh)
JP (1) JP7491927B2 (zh)
KR (1) KR20220039700A (zh)
CN (1) CN114222668B (zh)
TW (1) TW202108402A (zh)
WO (1) WO202101506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68466A (zh) * 2022-04-22 2023-10-31 青岛点石文具用品有限公司 按压式书写文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38695A (en) * 1953-05-26 1955-10-19 Compania Uruguaya De Fomento Industrial Sa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writing instruments
DE1284878B (de) * 1964-08-07 1968-12-05 Wagner Guenter Druckmechanik mit einem verschwenkbaren Klipp fuer Kugelschreiber
JPH0732135Y2 (ja) * 1989-11-15 1995-07-26 株式会社パイロット ノック式筆記具
US5336006A (en) * 1992-10-09 1994-08-09 Bic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writing instrument having replaceable cartridge
IT231418Y1 (it) * 1993-06-22 1999-08-03 Erga Srl Strumento di scrittura con pulsante, molla e fermaglio riuniti in un solo pezzo.
JPH08258488A (ja) * 1995-03-17 1996-10-08 Kotobuki:Kk ノック式筆記具
KR20020077545A (ko) * 2001-04-02 2002-10-12 동아연필 주식회사 안전녹크식 필기구
JP4472964B2 (ja) 2003-10-09 2010-06-02 ゼブラ株式会社 筆記具
JP2006334832A (ja) 2005-05-31 2006-12-14 Pentel Corp 複式筆記具
JP4613750B2 (ja) 2005-08-26 2011-01-19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複式筆記具
CN100427326C (zh) * 2005-09-26 2008-10-22 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笔杆
JP2011046165A (ja) 2009-08-28 2011-03-10 Tokyo Kinzoku Kogyo Kk クリップ
US20110103875A1 (en) * 2009-11-03 2011-05-05 Shih-Yuan Huang Retractable push button pen
KR101898408B1 (ko) * 2010-02-03 2018-09-12 파일롯트 잉크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필기구
JP5694836B2 (ja) 2011-04-13 2015-04-01 パイロットインキ株式会社 熱変色性筆記具
FR2988029A1 (fr) * 2012-03-16 2013-09-20 Bic Soc Structure de montage d'une agrafe pour un instrument d'ecriture
JP5844933B1 (ja) * 2015-04-16 2016-01-20 阿部 猛 消去用部材付き筆記具
JP2017024224A (ja) 2015-07-17 2017-02-02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筆記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015062A1 (zh) 2021-01-28
EP4005817A4 (en) 2023-08-16
CN114222668A (zh) 2022-03-22
KR20220039700A (ko) 2022-03-29
EP4005817A1 (en) 2022-06-01
JP7491927B2 (ja) 2024-05-28
US20220219482A1 (en) 2022-07-14
CN114222668B (zh) 2023-12-22
WO2021015062A1 (ja) 2021-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56877B2 (ja) 熱変色性筆記具
JP4583291B2 (ja) 筆記具用クリップ
JP7045498B2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TW202108402A (zh) 出沒式筆記具
JP5358398B2 (ja) 熱変色性筆記具
JP2023154429A (ja) 筆記具のクリップ
US5749663A (en) Multiplex writing instrument
JPWO2021015062A5 (zh)
JP7261062B2 (ja) 出没式筆記具
JP2010173244A (ja) 出没式筆記具
JP5431052B2 (ja) 多芯筆記具
JP5323619B2 (ja) 出没式筆記具
JP4485843B2 (ja) 複合筆記具
JP3700684B2 (ja) 多芯筆記具
JP4485842B2 (ja) 複合筆記具
JP6267893B2 (ja) 筆記具
JP4463367B2 (ja) 複式筆記具
JP6087169B2 (ja) サイドノック式筆記具
JPH0219273Y2 (zh)
JP2021187053A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6267934B2 (ja) サイドノック式筆記具
JP2021187062A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6327786B2 (ja) 熱変色性筆記具
JP2019116062A (ja) 複式筆記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