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3776A - 排煙脫硫裝置 - Google Patents

排煙脫硫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3776A
TW202103776A TW109110504A TW109110504A TW202103776A TW 202103776 A TW202103776 A TW 202103776A TW 109110504 A TW109110504 A TW 109110504A TW 109110504 A TW109110504 A TW 109110504A TW 202103776 A TW202103776 A TW 2021037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ortion
stagnant
desulfurization device
flue gas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0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8266B (zh
Inventor
生木誠也
大倉一
上神晶寛
片川篤
牛久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3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3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8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826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8Absorbing units; Liquid distributors therefor
    • B01D53/185Liquid distribu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06Spray cleaning
    • B01D47/063Spray cleaning with two or more jets impinging against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456Removing acid components
    • B01D53/1481Removing sulfur dioxide or sulfur tri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8Absorbing units; Liquid distribu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48Sulfur compounds
    • B01D53/50Sulfur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8Liquid phase processes with gas-liquid conta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排煙脫硫裝置中,複數個支持樑11於與鉛直方向大致正交之第1方向以直線狀延伸且大致平行地排列,並固定於吸收塔之周壁。複數個滯液通氣體12於吸收液供給部之下方載置於支持樑11,且以直線狀排列於第1方向。滯液通氣體12之各者具有:1對第1對邊16與1對第2對邊17相互大致正交之矩形狀之多孔板部13、及自第1對邊16之各者大致直角狀彎折且朝上方延伸之1對第1對向板部14。於多孔板部13,形成有貫通於上下方向之多個通氣孔。第1對向板部14於第2方向以直線狀連續,結合構件19將於第1方向重疊之第1對向板部14彼此結合。

Description

排煙脫硫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排煙脫硫裝置。
作為自火力發電廠等產生之包含硫氧化物之排氣中去除硫氧化物之裝置,排煙脫硫裝置(濕式石灰石-石膏排煙脫硫裝置)得以廣泛實用化。排煙脫硫裝置係將所產生之排氣引導至吸收塔(脫硫吸收塔),使其與吸收液接觸而將硫氧化物吸收去除。
又,為了使排煙脫硫裝置之脫硫性能提昇,已知有如下技術,即,於吸收塔內設置多孔板,使供給至吸收塔內之吸收液滯留於多孔板上。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6-3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4263021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3]美國專利第8413967號說明書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使吸收液滯留之多孔板(板狀之滯液通氣體)自流動於吸收塔內之排氣受到較強之負荷,故需要提高設置於吸收塔內之狀態(設置狀態)下之多孔板之剛性(主要為面剛性)。例如藉由於吸收塔內設置格子狀之樑構造(相互正交之縱橫之複數個支持樑),將矩形狀之多孔板四邊之周緣部載置並固定於縱橫之支持樑,可提高設置狀態下之多孔板之剛性(強度)。
然而,於多孔板中之與支持樑重疊之周緣部排氣未通過多孔板,故於支持樑之上下部分容易產生並附著積垢(因排氣與吸收液之氣液接觸而產生之產物或灰塵等)。由於格子狀樑構造中排氣未通過之支持樑之根數之數量很大,故隨著積垢之產生、附著(結垢)之進展,多孔板堵塞而開口率容易降低,從而導致壓力損失增大。
如此,若不使排氣通過之支持樑之根數之數量很大,則排氣之壓力損失增大。又,於排氣未通過之支持樑之部分容易產生排氣之偏流。因此,需要強化排氣之送風能力(例如增大送風機之電容)。
為確保多孔板整體之開口率而縮窄支持樑之寬度以減少多孔板與支持樑重疊之面積、或縮短多孔板之孔之間隔(縮窄開口間距),於此情形時,多孔板容易彎曲變形。因此,須藉由多孔板之厚壁化而實現面剛性之增大化或加強等。
又,於為提高支持樑之耐久性而使用不鏽鋼等高價鋼材之情形時,因設置很大的支持樑而導致成本增大。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將支持樑之根數抑制為較少,並且提高設置狀態下之滯液通氣體之強度。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第1態樣係一種排煙脫硫裝置,吸收塔之周壁之內周面劃分於上下方向延伸之氣體流通路徑,排氣於氣體流通路徑中自下方朝上方流通,自配置於氣體流通路徑之吸收液供給部將吸收液供給至排氣中,由吸收液吸收排氣中之硫氧化物,且該排煙脫硫裝置具備複數個支持樑、複數個滯液通氣體、及結合構件。
複數個支持樑配置於吸收液供給部下方之氣體流通路徑,於與鉛直方向大致正交之第1方向以直線狀延伸且於第2方向大致平行地排列,並固定於吸收塔之周壁。複數個滯液通氣體於吸收液供給部之下方載置於支持樑,以直線狀排列於第1方向,並且以直線狀排列於與鉛直方向及第1方向大致正交之第2方向。結合構件將於第1方向相鄰之2個滯液通氣體結合。
複數個滯液通氣體之各者具有:1對第1對邊與1對第2對邊相互大致正交之矩形狀之多孔板部、及自第1對邊之各者大致直角狀彎折且朝上方延伸之1對第1對向板部。於多孔板部,形成有貫通於上下方向之多個通氣孔。複數個滯液通氣體以如下方式配置,即,第1對向板部於第2方向以直線狀連續,於第1方向相鄰之2個滯液通氣體之第1對向板部於第1方向重疊,第2方向上相鄰之2個滯液通氣體之第2對邊排列於第2方向。結合構件將於第1方向重疊之第1對向板部彼此結合。
上述構成中,自氣體流通路徑上部之吸收液供給部供給至排氣中之吸收液於到達滯液通氣體之前之期間與排氣進行氣液接觸而將硫氧化物吸收去除。又,到達滯液通氣體且落下至多孔板部上之後之吸收液於通氣孔與排氣進行氣液接觸而將硫氧化物吸收去除,且自通氣孔朝下方落下。如此,於吸收塔內之氣體流通路徑,為了提高排氣與吸收液之氣液接觸效率而配置有滯液通氣體,故可使排煙脫硫裝置之脫硫性能提昇。
將滯液通氣體之第1對向板部以直線狀連續配置於第2方向,且藉由結合構件將於第1方向重疊之第1對向板部彼此結合,故可藉由第1對向板部提高設置於吸收塔內之狀態(設置狀態)下之滯液通氣體之剛性(主要為多孔板部之面剛性)。即,藉由將相鄰之第1對向板部結合,可使第1對向板部具有朝第2方向延伸之支持樑(第2支持樑)之作用,可一面保持能耐受滯留於多孔板部上之吸收液或吹起之排氣之強度,一面藉由削減或省略第2支持樑而使支持樑之總根數減少。
如上所述可削減或省略第2支持樑,故可將容易產生並附著積垢(因排氣與吸收液之氣液接觸而產生之產物或灰塵等)之支持樑之總根數抑制為較少。因此,積垢不易蓄積,可抑制多孔板部之堵塞(開口率之降低),抑制壓力損失之增大。
由於可將不使排氣通過之支持樑之總根數抑制為較少,故可抑制排氣之壓力損失增大、或於排氣未通過之支持樑之部分產生排氣之偏流,可將排氣之送風能力(例如送風機之電容)抑制為較低。
由於削減或省略了第2支持樑,故相應地,可提高多孔板部之總面積中之未與支持樑重疊之區域之面積比例(有效面積率=(多孔板部之總面積-與支持樑重疊之無效空間之面積)/多孔板部之總面積×100%)。因此,於通氣孔整體之開口率相等(將相同形狀之通氣孔設置相同數量)之情形時,可使通氣孔之間隔(孔間距)相較未削減或省略第2支持樑之樑構造擴大,可提高滯液通氣體之剛性(強度)。又,對於通氣孔之配置或形狀之自由度增加,故可應對通氣孔之各種各樣之排列(矩形、三角形狀等)或應對通氣孔數量之增加。
又,藉由減少支持樑之根數而可抑制成本之增大,於為提高支持樑之耐久性而使用不鏽鋼等高價鋼材之情形時特別有利。
本發明之第2態樣如第1態樣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複數個滯液通氣體以直線狀排列於第2方向。多孔板部之第2對邊於第1方向以直線狀連續地載置於支持樑。
上述構成中,各滯液通氣體之多孔板部之第2對邊支持於支持樑,故可使支持樑對滯液通氣體之支持狀態穩定。
本發明之第3態樣如第1或第2態樣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複數個滯液通氣體之至少1個具有第2對向板部,該第2對向板部係自多孔板部之1對第2對邊之一者或兩者大致直角狀彎折且朝上方延伸。
上述構成中,藉由第1對向板部與第2對向板部而可劃分形成能夠滯留落下至多孔板部上之吸收液之液體滯留空間。藉此,無需另外設置用以劃分液體滯留空間之間隔板,亦可省略用以固定間隔板之焊接部,故可使容易腐蝕之焊接部減少。
本發明之第4態樣如第1態樣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複數個滯液通氣體之各者為上方開口之矩形箱體狀,且具有1對第2對向板部,該1對第2對向板部自多孔板部之1對第2對邊之各者大致直角狀彎折且朝上方延伸。複數個滯液通氣體以如下方式配置,即,以直線狀排列於第2方向,第2對向板部於第1方向以直線狀連續,於第2方向相鄰之2個滯液通氣體之第2對向板部於第2方向重疊,多孔板部之第2對邊載置於支持樑。
上述構成中,各滯液通氣體之多孔板部之第2對邊支持於支持樑,故可使支持樑對滯液通氣體之支持狀態穩定。
落下至多孔板部上之後之吸收液滯留於由第1對向板部與第2對向板部包圍之液體滯留空間。因此,無需另外設置用以劃分液體滯留空間之間隔板,亦可省略用以固定間隔板之焊接部,故可使容易腐蝕之焊接部減少。
本發明之第5態樣如第3或第4態樣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第1對向板部與第2對向板部距多孔板部之高度為大致相同高度。
上述構成中,可使第1對向板部之大致全域與第2對向板部之大致全域作為用以劃分滯留空間之間隔板發揮功能。
本發明之第6態樣如第1至第5態樣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第1對邊為長邊,第2對邊為較第1對邊短之短邊。自長邊彎折且延伸之第1對向板部(長邊立起板部)於第2方向以直線狀連續,且將於第1方向重疊之長邊立起板部彼此結合。因此,與配置成將自短邊彎折且延伸之短邊立起板部於第1方向以直線狀連續之情形相比,可增大支持樑之配置間隔(於第2方向相鄰之支持樑間之距離),使支持樑之根數減少。又,長邊立起板部而非短邊立起板部承擔第2支持樑之作用,故與短邊立起板部承擔第2支持樑之作用之情形相比,可提高滯液通氣體之剛性(強度)。
本發明之第7態樣如第1至第6態樣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複數個支持樑大致等間隔地配置於第2方向。藉此,可將複數個滯液通氣體設為相同形狀。
本發明之第8態樣如第1至第7態樣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多孔板部固定於支持樑。藉此,可進一步提高設置狀態之滯液通氣體之剛性(主要為多孔板部之面剛性)。
排煙脫硫裝置亦可具備於第2方向以直線狀延伸之至少1根第2支持樑。該情形時,複數個滯液通氣體中之至少一部分滯液通氣體載置於上述第2支持樑。
排煙脫硫裝置之周壁之形狀可為圓形狀,亦可為四角狀。
又,吸收液供給部可為噴霧式,亦可為液柱式,噴霧式係將吸收液以微細之液滴之形式噴霧,且使所噴霧之液滴與朝上方流動之排氣接觸,液柱式係藉由將吸收液自下方朝上方以柱狀噴出而產生液柱,且使所產生之液柱與朝上方流動之排氣接觸。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將支持樑之根數抑制為較少,並且可提高設置狀態下之滯液通氣體之強度。
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排煙脫硫裝置進行說明。再者,以下說明中之前方係指吸收塔1之排氣之流入側,左右係指自前方觀察後方之狀態下之左右。
(第1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排煙脫硫裝置係自火力發電廠等產生之包含硫氧化物之排氣中去除硫氧化物之濕式石灰石-石膏排煙脫硫裝置,且具備被導入包含硫氧化物之排氣之吸收塔(脫硫吸收塔)1、及將自吸收塔1流出之吸收液分離為石膏與脫水濾液之分離裝置(省略圖示)。
如圖1及圖2所示,吸收塔1具有大致鉛直地立起之圓筒狀之周壁2,周壁2之內周面劃分於上下方向延伸之氣體流通路徑3。於周壁2之前側連接有入口導管4,將來自鍋爐(省略圖示)之排氣經由入口導管4導入至氣體流通路徑3。所導入之排氣於氣體流通路徑3中自下方朝上方流通。
於吸收塔1內之氣體流通路徑3之上部,設置有具備多個噴嘴(吸收液供給部)5之噴頭6,自噴嘴5將吸收液以微細之液滴之形式噴霧。所噴霧之吸收液與排氣接觸(氣液接觸),藉此將排氣中之硫氧化物於吸收液滴之表面化學去除,且自上後方之排氣出口7排出。如此,本實施形態之吸收液供給部為將吸收液以微細之液滴之形式噴霧且使所噴霧之液滴與朝上方流動之排氣接觸之噴霧式,藉由自噴嘴5供給之吸收液將排氣中之硫氧化物吸收去除。與排氣氣流同行之微小之液滴由設置於吸收塔1之氣體出口側之消霧器(省略圖示)去除。由消霧器去除微小液滴後之氣體視需要藉由設置於吸收塔1之下游側之再加熱設備(省略圖示)而升溫,且自煙囪(省略圖示)排出。自噴嘴5噴霧之大部分液滴吸收硫氧化物之後,落下至設置於吸收塔1下部之吸收塔罐8。滯留於吸收塔罐8內之吸收液藉由吸收液循環泵9送液而自吸收液循環配管10供給至噴頭6(噴嘴5)。又,於吸收塔罐8,設置有將空氣供給至滯積之吸收液之空氣供給裝置(省略圖示)。
於噴嘴5下方之氣體流通路徑3,設置有複數個支持樑11。支持樑11例如為I狀剖面之鋼材,於與鉛直方向大致正交之左右方向(第1方向)以直線狀延伸且於前後方向(第2方向)大致平行地排列,並固定於吸收塔1之周壁2。複數個支持樑11於與左右方向大致正交之前後方向(第2方向)大致等間隔(等間距)地配置。支持樑11可直接固定於周壁2,亦可固定於支持周壁2之吸收塔1之結構物(例如柱等)。
於支持樑11,載置並支持有複數個滯液通氣體12。滯液通氣體12為上方開口之矩形箱體狀,於噴嘴5之下方以直線狀排列於左右方向並且以直線狀排列於前後方向。即,滯液通氣體12以填埋於與排氣之流通方向大致正交之圓形狀之水平面內之方式,於前後及左右分別各排列配置複數行。再者,因由矩形箱體狀之滯液通氣體12填埋圓形狀之水平面,故配置於最外之滯液通氣體12與周壁2之內周面分隔。最外之滯液通氣體12與周壁之間可由遮蔽板堵塞,亦可與下述多孔板部13同樣地配置形成有通氣孔之多孔板。又,於最外之滯液通氣體12與周壁之間較窄之情形時等,亦可維持原樣而不進行任何配置。
如圖3至圖5所示,滯液通氣體12之各者一體地具有多孔板部13、1對長邊立起板部(第1對向板部)14、及1對短邊立起板部(第2對向板部)15。
多孔板部13為1對長邊(第1對邊)16與較長邊16短之1對短邊(第2對邊)17相互正交之矩形板狀。長邊立起板部14為自長邊16大致直角狀彎折且朝上方延伸之矩形板狀。短邊立起板部15為自短邊17大致直角狀彎折且朝上方延伸之矩形板狀。自多孔板部13起之長邊立起板部14及短邊立起板部15之高度可任意設定,本實施形態中,將自多孔板部13起之長邊立起板部14之高度與短邊立起板部15之高度設定為大致相同高度。因此,可使長邊立起板部14之上下方向之大致全域與短邊立起板部15之上下方向之大致全域作為用以劃分下述滯留空間之間隔板而發揮功能。
於多孔板部13,形成有貫通於上下方向之多個通氣孔18。通氣孔18之排列圖案可任意設定為錯位狀(參照圖6(a))或格子狀(參照圖6(b))等。
複數個滯液通氣體12以如下方式配置,即,長邊立起板部14於前後方向以直線狀連續,短邊立起板部15於左右方向以直線狀連續,於左右方向相鄰之2個滯液通氣體12之長邊立起板部14於左右方向重疊,於前後方向相鄰之2個滯液通氣體12之短邊17排列於前後方向且接近或接觸,於前後方向相鄰之2個滯液通氣體12之短邊立起板部15於前後方向重疊,多孔板部13之短邊17載置於支持樑11。
於左右方向相鄰且重疊之2個長邊立起板部14藉由排列於前後方向之複數個(本實施形態中為4處)長邊固定用之螺栓、螺母(結合構件)19之緊固而結合。即,將多孔板部13之4邊彎折而形成1對長邊立起板部14與1對短邊立起板部15,將相鄰之長邊立起板部14彼此結合,且將排列於左右方向之滯液通氣體12於每一行連結。
多孔板部13之前端部與後端部藉由多孔板固定用之螺栓、螺母20之緊固而固定於支持樑11。再者,相鄰之短邊立起板部15彼此並未結合。
根據本實施形態,自氣體流通路徑3上部之噴嘴5供給至排氣中之吸收液於到達滯液通氣體12之前之期間與排氣進行氣液接觸而將硫氧化物吸收去除。又,到達滯液通氣體12且落下至多孔板部13上之後之吸收液滯留於由長邊立起板部14與短邊立起板部15所包圍之液體滯留空間,於通氣孔18與排氣進行氣液接觸而將硫氧化物吸收去除,自通氣孔18落下至下方之吸收塔罐8。如此,於吸收塔1內之氣體流通路徑3,為了提高排氣與吸收液之氣液接觸效率而配置有滯液通氣體12,故可使排煙脫硫裝置之脫硫性能提昇。
本實施形態中,僅藉由於左右方向以直線狀延伸且大致平行地排列之支持樑11而構成樑構造,省略了於前後方向以直線狀延伸且大致平行地排列之支持樑(第2支持樑),但代替該第2支持樑,將滯液通氣體12之長邊立起板部14於前後方向以直線狀連續地配置,由螺栓、螺母19將於左右方向重疊之長邊立起板部14彼此結合,故可藉由長邊立起板部14而提高設置於吸收塔1內之狀態(設置狀態)下之滯液通氣體12之剛性(主要為多孔板部13之面剛性),防止應變之產生。即,藉由將相鄰之長邊立起板部14結合而使其發揮第2支持樑之作用,可一面保持能耐受滯留於多孔板部13上之吸收液或吹起之排氣之強度,一面使支持樑11之根數相較格子狀之樑構造減少。
與設置格子狀之樑構造之情形相比可減少支持樑11之根數,故可將容易產生並附著積垢(因排氣與吸收液之氣液接觸而產生之產物或灰塵等)之支持樑11之根數抑制為最小限度。因此,積垢不易蓄積,可抑制多孔板部13之堵塞(開口率之降低),抑制壓力損失之增大。
由於可將不使排氣通過之支持樑11之根數抑制為最小限度,故可抑制排氣之壓力損失增大、或於排氣未通過之支持樑11之部分產生排氣之偏流,可將排氣之送風能力(例如送風機之電容)抑制為較低。
與格子狀之樑構造相比,省略了第2支持樑,相應地,可提高多孔板部13之總面積中之與支持樑11不重疊之區域之面積比例(有效面積率=(多孔板部之總面積-與支持樑重疊之無效空間之面積)/多孔板部之總面積×100%)。因此,於通氣孔18整體之開口率(例如41%)相等(將相同形狀之通氣孔18設置相同數量)情形時,相較格子狀之樑構造可擴大通氣孔18之間隔(孔間距),可提高滯液通氣體12之剛性(強度)。
對於通氣孔18之配置或形狀之自由度增加,故可靈活地應對通氣孔18之各種各樣之排列(矩形、三角形狀等)、或因縮窄孔間距導致之通氣孔18之數量(開口率)增加等。
長邊立起板部14與短邊立起板部15發揮間隔板之作用(劃分液體滯留空間之作用),故無需另外設置間隔板。藉此,亦可省略用以固定間隔板之焊接部,從而可大幅度減少容易腐蝕之焊接部。又,不易產生因焊接引起之應變,從而可削減焊接後之應變之矯正作業(應變消除)所需之步驟數。
藉由將支持樑11之根數抑制為最小限度而可抑制成本之增大,於為提高支持樑11之耐久性而使用不鏽鋼等高價鋼材之情形時特別有利。
將長邊立起板部14配置成於左右方向以直線狀連續,故與將短邊立起板部15配置成於左右方向以直線狀連續之情形相比,可增大支持樑11之配置間隔(於前後方向相鄰之支持樑11間之距離),使支持樑11之根數減少。又,長邊立起板部14而非短邊立起板部15承擔第2支持樑之作用,故與短邊立起板部15承擔第2支持樑之作用之情形相比,可提高滯液通氣體12之剛性(強度)。
由於將複數個支持樑11於前後方向大致等間隔地配置,故可使複數個滯液通氣體12為相同形狀。又,由於將多孔板部13固定於支持樑11,故可進一步提高設置狀態之滯液通氣體12之剛性(主要為多孔板部13之面剛性)。
(第2實施形態) 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排煙脫硫裝置中,吸收塔1之周壁之形狀及吸收液供給部之構成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因此,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標註相同之符號且省略其說明。
如圖7及圖8所示,吸收塔1具有四角狀(矩形狀)之周壁31,該周壁31係於前後方向分隔之前壁及後壁與於左右方向分隔之左壁及右壁大致鉛直地立起而形成,周壁31之內周面劃分於上下方向延伸之氣體流通路徑3。於吸收塔1內之氣體流通路徑3,設置有具備多個噴嘴(吸收液供給部)32之噴頭33,藉由自噴嘴32將吸收液朝上方噴出而形成柱狀之液柱34。藉由使自入口導管4導入之排氣於朝上方之排氣出口7流動之期間與液柱34氣液接觸,而將排氣中所含之硫氧化物去除。如此,本實施形態之吸收液供給部為液柱式,即,藉由將吸收液自下方朝上方以柱狀噴出而產生液柱34,且使所產生之液柱34與朝上方流動之排氣接觸。自噴嘴32噴出之大部分吸收液於吸收硫氧化物之後,落下至吸收塔1之下部之吸收塔罐8,且藉由吸收液循環泵9送液而自吸收液循環配管10供給至噴頭33(噴嘴32)。
複數個支持樑11於左右方向(第1方向)以直線狀延伸且於前後方向(第2方向)大致平行地排列,並固定於吸收塔1之周壁31。於支持樑11,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載置並支持有複數個滯液通氣體12。滯液通氣體12以填埋於與排氣之流通方向大致正交之矩形狀之水平面內之方式,於前後及左右分別各排列配置複數行。
(第3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之排煙脫硫裝置係將吸收塔1之周壁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設為四角狀(參照圖8),且將吸收液供給部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設為噴霧式(參照圖1)者。
(第4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之排煙脫硫裝置係將吸收塔1之周壁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設為圓筒狀(參照圖2),且將吸收液供給部與第2實施形態同樣地設為液柱式(參照圖7)者。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作為一例說明之上述實施形態及變化例,即便為上述實施形態等以外,只要為不脫離本發明之技術思想之範圍,則亦可根據設計等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亦可並非於滯液通氣體12之前後之所有短邊17形成短邊立起板部15,而是僅於一部分短邊17形成短邊立起板部15。作為一例,如圖9所示,亦可於前後相鄰之2個滯液通氣體12中前側之滯液通氣體12僅形成前側之短邊立起板部15,且於後側之滯液通氣體12僅形成後側之短邊立起板部15。該情形時,能以短邊立起板部15於左右方向不連續之方式配置短邊立起板部15(參照圖9),亦能以短邊立起板部15於左右方向連續之方式配置短邊立起板部15(省略圖示)。作為另一例,如圖10所示,亦能以保留前後之短邊立起板部15中僅特定之一者(圖10之例中為前側)之方式配置短邊立起板部15。對於圖9及圖10之任一者,均可藉由長邊立起板部14與短邊立起板部15而劃分形成能夠滯留落下至多孔板部13上之吸收液之液體滯留空間。
複數個滯液通氣體12可任意於前後方向直線狀排列,或也可於左右方向直線狀排列。例如圖11所示,亦可將滯液通氣體12於左右方向每隔1個直線狀排列,且將其間之滯液通氣體12同樣地每隔1個直線狀排列。圖11中省略圖示,於左右方向相鄰且重疊之2個長邊立起板部14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藉由排列於前後方向之複數個長邊固定用之螺栓、螺母19之緊固而結合。
樑構造亦可具備至少1根輔助樑(第2支持樑)35,該輔助樑35固定於吸收塔1之周壁2,且於前後方向以直線狀延伸。例如圖12所示,將複數根(圖12之例中為3根)輔助樑35設置成於左右方向平行排列。輔助樑35之根數較佳為少於支持樑11之根數、且少於排列於左右方向之滯液吸收體12之總數之任意數量。
將2個長邊立起板部14結合之結合構件並不限定於螺栓、螺母19,而為任意。作為一例,如圖13及圖14所示,亦可使用1個或複數個具有相較使2片長邊立起板部14重疊後之厚度稍窄之嵌合槽22之U狀剖面之嵌合構件21將2個長邊立起板部14結合。該情形時,只要將嵌合槽22之開口對準重疊之長邊立起板部14之上端,自上方敲打嵌合構件21而使長邊立起板部14嵌合於嵌合槽22即可。
又,如圖15所示,亦可將相互重疊之2片長邊立起板部14之上端部朝相互分隔之方向彎折,使其上表面作為負載承受面23發揮功能。例如,於維護時等,亦可將能夠供作業者行走之架構板材24置於負載承受面23上。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將滯液通氣體12配置於1個水平面,但亦可相對於高度不同之複數個水平面將支持樑11及滯液通氣體12之組合配置成多層。
1:吸收塔(脫硫吸收塔) 2:周壁 3:氣體流通路徑 4:入口導管 5:噴嘴(吸收液供給部) 6:噴頭 7:排氣出口 8:吸收塔罐 9:吸收液循環泵 10:吸收液循環配管 11:支持樑 12:滯液通氣體 13:多孔板部 14:長邊立起板部(第1對向板部) 15:短邊立起板部(第2對向板部) 16:長邊(第1對邊) 17:短邊(第2對邊) 18:通氣孔 19:長邊固定用之螺栓、螺母(結合構件) 20:多孔板固定用之螺栓、螺母 21:嵌合構件(結合構件) 22:嵌合槽 23:負載承受面 24:架構板材 31:周壁 32:噴嘴(吸收液供給部) 33:噴頭 34:液柱 35:輔助樑(第2支持樑)
圖1係模式性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排煙脫硫裝置之構成之圖。 圖2係沿圖1之Ⅱ-Ⅱ箭視剖面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樑構造之仰視圖。 圖3係模式性表示滯液通氣體之設置狀態之立體圖。 圖4係圖3之Ⅳ-Ⅳ箭視剖視圖。 圖5係圖3之Ⅴ-Ⅴ箭視剖視圖。 圖6係通氣孔之排列圖案之例,(a)表示錯位狀排列,(b)表示格子狀排列。 圖7係模式性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之排煙脫硫裝置之構成之圖。 圖8係沿圖7之Ⅷ-Ⅷ箭視剖面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樑構造之仰視圖。 圖9係表示短邊立起板部之配置圖案之一例之立體圖。 圖10係表示短邊立起板部之配置圖案之另一例之剖視圖。 圖11係表示滯液通氣體之配置圖案之一例之俯視圖。 圖12係樑構造之變化例之仰視圖。 圖13係結合構件之另一例之剖視圖。 圖14係結合構件之另一例之立體圖。 圖15係長邊立起板部之變化例之剖視圖。
3:氣體流通路徑
11:支持樑
12:滯液通氣體
13:多孔板部
14:長邊立起板部(第1對向板部)
15:短邊立起板部(第2對向板部)
16:長邊(第1對邊)
17:短邊(第2對邊)
19:長邊固定用之螺栓、螺母(結合構件)
20:多孔板固定用之螺栓、螺母

Claims (13)

  1. 一種排煙脫硫裝置,其特徵在於,吸收塔之周壁之內周面劃分於上下方向延伸之氣體流通路徑,排氣於上述氣體流通路徑中自下方朝上方流通,自配置於上述氣體流通路徑之吸收液供給部將吸收液供給至排氣中,由吸收液吸收排氣中之硫氧化物;且該排煙脫硫裝置具備: 複數個支持樑,其等配置於上述吸收液供給部下方之上述氣體流通路徑,於與鉛直方向大致正交之第1方向以直線狀延伸且於第2方向大致平行地排列,並固定於上述吸收塔之上述周壁; 複數個滯液通氣體,其等在上述吸收液供給部之下方載置於上述支持樑,以直線狀排列於上述第1方向,並且排列於上述第2方向;及 結合構件,其將於上述第1方向相鄰之2個滯液通氣體結合;且 上述複數個滯液通氣體之各者具有:1對第1對邊與1對第2對邊相互大致正交之矩形狀之多孔板部、及自上述第1對邊之各者大致直角狀彎折且朝上方延伸之1對第1對向板部, 於上述多孔板部,形成有貫通於上下方向之多個通氣孔, 上述複數個滯液通氣體以如下方式配置,即,上述第1對向板部於上述第2方向以直線狀連續,於上述第1方向相鄰之2個滯液通氣體之上述第1對向板部於上述第1方向重疊,於上述第2方向相鄰之2個滯液通氣體之上述第2對邊排列於上述第2方向, 上述結合構件將於上述第1方向重疊之上述第1對向板部彼此結合。
  2. 如請求項1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滯液通氣體以直線狀排列於上述第2方向, 上述多孔板部之上述第2對邊於上述第1方向以直線狀連續地載置於上述支持樑。
  3. 如請求項1或2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滯液通氣體之至少1個具有第2對向板部,該第2對向板部係自上述多孔板部之上述1對第2對邊之一者或兩者大致直角狀彎折且朝上方延伸。
  4. 如請求項1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滯液通氣體之各者為上方開口之矩形箱體狀,且具有1對第2對向板部,該1對第2對向板部自上述多孔板部之上述1對第2對邊之各者大致直角狀彎折且朝上方延伸, 上述複數個滯液通氣體以如下方式配置,即,以直線狀排列於上述第2方向,上述第2對向板部於上述第1方向以直線狀連續,於上述第2方向相鄰之2個滯液通氣體之上述第2對向板部於上述第2方向重疊,上述多孔板部之上述第2對邊載置於上述支持樑。
  5. 如請求項3或4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 上述第1對向板部與上述第2對向板部距上述多孔板部之高度為大致相同高度。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 上述第1對邊為長邊,上述第2對邊為較上述第1對邊短之短邊。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 上述複數個支持樑大致等間隔地配置於上述第2方向。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 上述多孔板部固定於上述支持樑。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排煙脫硫裝置,其具備於上述第2方向以直線狀延伸之至少1根第2支持樑, 上述複數個滯液通氣體中之至少一部分滯液通氣體載置於上述第2支持樑。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 上述吸收塔之上述周壁之形狀為圓筒狀。
  11.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 上述吸收塔之上述周壁之形狀為四角狀。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 上述吸收液供給部為噴霧式,即,將吸收液以微細之液滴形式噴霧,且使所噴霧之液滴與朝上方流動之排氣接觸。
  13.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排煙脫硫裝置,其中 上述吸收液供給部為液柱式,即,藉由將吸收液自下方朝上方以柱狀噴出而產生液柱,且使所產生之液柱與朝上方流動之排氣接觸。
TW109110504A 2019-03-29 2020-03-27 排煙脫硫裝置 TWI7382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19/014219 2019-03-29
PCT/JP2019/014219 WO2020202330A1 (ja) 2019-03-29 2019-03-29 排煙脱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3776A true TW202103776A (zh) 2021-02-01
TWI738266B TWI738266B (zh) 2021-09-01

Family

ID=72666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0504A TWI738266B (zh) 2019-03-29 2020-03-27 排煙脫硫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25377B2 (zh)
KR (1) KR102620035B1 (zh)
TW (1) TWI738266B (zh)
WO (1) WO202020233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34129A (en) * 1972-09-13 1974-09-10 E Darlinger Absorption optimization apparatus
US4263021A (en) 1972-12-05 1981-04-21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Gas-liquid contact system
JPS56205U (zh) * 1979-06-13 1981-01-06
JPS5654901U (zh) * 1979-10-03 1981-05-13
JPH0810502A (ja) * 1994-07-04 1996-01-16 Jgc Corp 棚段塔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JPH09155142A (ja) * 1995-12-07 1997-06-17 Idemitsu Eng Co Ltd 気液接触による特定成分除去方法並びに除去装置及び該装置に用いるトレイ
JP2006122862A (ja) * 2004-11-01 2006-05-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排ガス処理装置
US8413967B2 (en) 2008-06-16 2013-04-09 Babcock & Wilcox Power Generation Group, Inc. Wet scrubber tray
JP5725725B2 (ja) * 2010-04-07 2015-05-27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湿式排煙脱硫装置
CN102489141B (zh) 2011-12-10 2014-03-26 程爱平 喷淋式脱硫吸收塔浆液收集盘
CN203591693U (zh) 2013-08-19 2014-05-14 武汉龙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脱硫吸收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25377B2 (ja) 2023-02-20
KR20210141680A (ko) 2021-11-23
JPWO2020202330A1 (zh) 2020-10-08
KR102620035B1 (ko) 2023-12-29
WO2020202330A1 (ja) 2020-10-08
TWI738266B (zh) 202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5643B2 (en) Wet scrubber and a method of cleaning a process gas
JP5725725B2 (ja) 湿式排煙脱硫装置
US8777190B2 (en) Wet scrubber tray
US6923852B2 (en)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system with a stepped tray
JP6125606B2 (ja) 物質移動カラムで使用するためのクロスフロートレー及び支持システム
RU2490047C2 (ru)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е контактные ступени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 со спутным контактированием
US20080264260A1 (en) Droplet Separator Installation
TWI738266B (zh) 排煙脫硫裝置
CN106492546A (zh) 一种脱硫塔除雾器
CN203525501U (zh) 折板式除雾器
CN206342990U (zh) 一种脱硫塔除雾器
US8128743B2 (en) Gas scrubber with adapted drop separators
CN206793352U (zh) 用于烟气脱硫系统的吸收塔
JP6878709B1 (ja) 排煙脱硫装置
JPWO2014017111A1 (ja) ガス分離装置及び充填材
JP7091280B2 (ja) 吸収塔の排ガス入口構造
WO2022065082A1 (ja) 排煙脱硫装置のスプレ配管構造
JPS63175622A (ja) スプレ−式脱硫塔
JP2014134315A (ja) 熱交換装置用充填材
CN111420492A (zh) 可调节水层高度的清洗塔
JP6093318B2 (ja) 冷却塔用組立ユニット
CN116764433A (zh) 透气支撑板材、催化法烟气脱硫装置及组件
CN116688752A (zh) 催化法烟气脱硫装置及组件
CN116712860A (zh) 催化法烟气脱硫装置及组件
Erickson et al. TECHNICAL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