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0739A - 一種細胞培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種細胞培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0739A
TW202100739A TW108122291A TW108122291A TW202100739A TW 202100739 A TW202100739 A TW 202100739A TW 108122291 A TW108122291 A TW 108122291A TW 108122291 A TW108122291 A TW 108122291A TW 202100739 A TW202100739 A TW 20210073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millimeter wave
wave signal
cell culture
culture meth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2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蕭勝斌
游雅仲
林志敏
Original Assignee
巽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巽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巽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22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100739A/zh
Publication of TW202100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0739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細胞培養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首先,提供一細胞,並且將該細胞培養在一培養基中。接著,針對細胞的倍增時間區間並透過一天線陣列發射一毫米波訊號。然後,利用該毫米波訊號,對該細胞中的染色體產生電位差的改變,進而改變其摺疊結構,提升該細胞的增殖速度。

Description

一種細胞培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細胞培養方法,特別是一種可提升細胞生長速度的細胞培養方法。
在短時間內大量生產包含活細胞的生物材料一直為現今醫學相關領域所亟欲發展的範疇。近年來,許多醫藥品的製造與療程,如基因療法(gene therapy)、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再生療法(regenerative therapy)與疫苗等領域,皆需仰賴細胞培養技術,因此,細胞培養的品質與細胞生長的速度更備受重視。一般來說,細胞培養技術是將所需的細胞或組織等在實驗室的環境下大量地進行增殖,待該細胞或組織增殖到一定的數量,再轉移至相關領域以供各種應用。然而,特定細胞(如免疫細胞等)的培養耗時較長,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大量取得,而體外培養的細胞或組織等亦有可能發生品質不佳的狀況。另一方面,長時間的培養易衍生培養基的養分枯竭或細胞代謝物囤積等問題,因而需在培養階段進行多次繼代來維持較佳的培養品質,如此更額外提升細胞培養技術的成本及其在操作上的複雜性。因此,如何能更有效率地培養細胞實為本領域者所急欲解決並改善的重要課題之一。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細胞培養方法,其能夠改善前述問題,在維持細胞品質的前提下,整體性地提高細胞生長的速度。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細胞培養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首先,提供一細胞,並且將該細胞培養在一培養基中。接著,於該細胞的倍增時間區間對該細胞發射一毫米波訊號。然後,利用該毫米波訊號,對該細胞內的染色體產生電位差的改變,並改變該染色體的結構,進而提升該細胞的增殖速度。
本發明的培養方法係在一細胞的細胞培養階段進行毫米波訊號的照射,並且該毫米波訊號較佳係選擇在該細胞已培養一段時間(如1天至5天)後再進行短時間的照射。該毫米波訊號的發射頻率介於55至65吉赫(GHz)之間,較佳為60吉赫,而其輸出功率密度例如是每平方公分20至100微瓦(μW/cm2 ),較佳為99.5微瓦,而其照射時間則約為30至60分鐘,較佳為30分鐘。該毫米波訊號的電場及/或磁場震盪,如6x1010 正負電場及/或磁場震盪,可調控該細胞內去氧核醣核酸或蛋白質極性的改變,進而影響該細胞內轉錄作用及/或轉譯作用的特性,加速該細胞增殖的速度,同時維持所增殖細胞的細胞活性與能力。
為使熟習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一般技藝者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下文特列舉本發明的數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構成內容及所欲達成的功效。
請參照第1圖所示,所繪示者為本發明細胞培養方法的步驟示意圖,其是先提供一細胞(步驟S1),並且在該細胞的培養階段(步驟S2)額外照射一毫米波訊號(millimeterwave)(步驟S22),該毫米波訊號具有相對的電場及/或磁場震盪,例如是6x1010 正負電場及/或磁場震盪,使得該細胞內的染色體(chromosome)可產生電位差的改變,並改變該染色體的摺疊結構,讓該染色體的結構變得較為鬆散。藉此,利用該毫米波訊號可調控該細胞內去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或蛋白質的極性變化,進而影響該細胞內轉錄(transcription)作用及/或轉譯(translation)作用,加速該細胞增殖的速度。在一實施例中,該細胞可以包含一免疫細胞如單核球細胞(monocytes)或自然殺手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等,一病毒宿主物細胞如狗腎細胞(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cell, MDCK cell)、幼倉鼠腎細胞(Baby hamster kidney cell, BHK cell)等,或者是一組織等,以有效縮短各種細胞或組織的生長週期,加速其增殖的速度。
具體來說,在該細胞的培養階段(步驟S2),係先將該細胞培養於一培養基內(步驟S21),該培養基乃因應所培養的細胞種類而可具有不同營養成分(如細胞激素等),同時亦可具備不同的形式與樣態(如液態或半固態等)。舉例來說,當該細胞包含一免疫細胞時,該培養基可包含RPMI 1640(Roswell Park Memorial Institute 1640)培養基、IMDM(Iscove's modified dulbecco's medium)培養基、SCGM(stromal cell growth medium)培養基或是X-VIVO 10培養基等;若當細胞包含一病毒宿主細胞時,該培養基則可包含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培養基,但不以此為限。並且,該細胞的培養階段(步驟S2)例如是在一密閉且溫度恆定的環境下進行,並且係在合適該細胞生長的溫度、濕度等條件下進行培養。在一實施例中,該細胞例如是培養於半封閉性的一容器內,例如是一培養槽或是如第2圖所示的一培養皿100,該培養槽或培養皿100內盛裝有具合適營養成分的培養基,並置於一細胞培養箱300內,透過細胞培養箱300提供適合該細胞生長的各種條件而使該細胞進行細胞增殖。舉例來說,當該細胞包含一免疫細胞時,細胞培養箱300的溫度可設定在室溫(例如是介於攝氏25度至37度之間),而當該細胞包含其他細胞時,則細胞培養箱300的溫度可設定在適合於其他細胞生長的溫度。
接著,對該細胞發射毫米波訊號(步驟S22)。該毫米波訊號係在不直接接觸該細胞的狀態下產生相對的電場及/或磁場震盪,藉以改變該細胞的染色體結構。其中,該毫米波訊號照射的時機點與照射時間可依照該細胞的種類而調整,其照射時機較佳是選擇在該細胞的生長已進入對數期,且該細胞生長的數量已達等倍增加的時間區間(cell doubling time)內照射該毫米波訊號,例如是該細胞培養後約1至5天,但不以此為限。另一方面,該毫米波訊號的照射時間可選擇僅短時間照射(例如是約照射1分鐘至數小時等)、長時間照射(例如是約照射數小時至數天)或者是持續照射(在該細胞的培養階段持續照射至培養階段結束)。另外,在一實施例中,該毫米波訊號的發射頻率例如是介於55至65吉赫(GHz)之間,較佳係約為60吉赫,而其輸出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例如是每平方公分20至100微瓦(μW/cm2 ),較佳為每平方公分99.5微瓦,但不以此為限。
詳細來說,該毫米波訊號的發射例如是透過一天線陣列發出,該天線陣列係提供軸比(axial ratio)為9分貝(dB)或是9分貝以上的一場域,較佳係介於9分貝至21分貝之間,使得該天線陣列所提供的場域可達到p1至p5等不同的能量狀態,如第3圖所示。在此情況下,該毫米波訊號的電場及/或磁場震盪係呈現一時變的線性極化形式,也就是說該毫米波訊號的震盪係傾向於一線性的軌跡(即線性極化場域振盪),並且,當該軸比越大時,該毫米波訊號的震盪軌跡則越趨近於垂直。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毫米波訊號例如是產生6x1010 正負電場及/或磁場震盪,使得該細胞內的染色體產生電位差的改變,並改變該染色體的摺疊結構,進而影響該細胞內轉錄作用及/或轉譯作用,促使該細胞進入分裂期而縮短其生長週期,藉此達到加速該細胞增殖的效果。
在一實施例中,該毫米波訊號例如是由如第4圖所示的一毫米波雷達數位系統產生,該毫米波雷達數位系統例如是設置在細胞培養箱300上,且包括一調節器310,但不以此為限。調節器310進一步包含一控制單元311以及一天線陣列312,透過控制單元311可調控一基頻電路314產生不同的類比訊號(例如是不同的波形、頻率或振幅等),再藉由一射頻電路316將該類比訊號轉化為頻率介於55吉赫至65吉赫的毫米波訊號並以天線陣列312發出,照射細胞培養箱300內培養的該細胞。
然後,請參照第5圖至第6圖所示,其繪示本發明之細胞培養方法的第一實施態樣,其係將本發明之方法應用於免疫細胞的體外增殖。一般來說,可應用於免疫療法的免疫細胞包含巨噬細胞(macrophage)、自然殺手細胞或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等。其中,巨噬細胞或樹突狀細胞的增殖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首先需培養單核球細胞,待該單核球細胞增殖到一定數量,再誘使所增殖的該單核球細胞轉型為巨噬細胞或樹突狀細胞等。而在本實施態樣中,係利用該毫米波訊號提升該單核球細胞的生長,使得該單核球細胞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增殖到一定的細胞密度。
具體來說,本實施態樣是先提供一單核球細胞並利用一培養基(如RPMI 1640培養基)調整該單核球細胞的細胞計數至一適當值,如每毫升培養基內約含5.00E+02(5x102 )個該單核球細胞(cell/ml),但不以此為限。其中,該單核球細胞可以係分離自任一檢體中,如體液(如血液、胸水等)、組織或細胞切片等,而該檢體則可以是取自於任一個體,如人體、小鼠或其他合適的生物體等。舉例來說,該個體可以係為一癌症患者,而該檢體則為該癌症患者的血液檢體。如此,抽取該癌症患者適量的血液檢體,離心後去除上清液並保留剩餘的細胞樣本,接著將該細胞樣本先以一細胞計數盤調整至一定數量,再進行一密度梯度離心(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製程,例如是以聚蔗糖(ficoll)與泛影葡胺(isopaque)作為細胞分層液的聚蔗糖-泛影葡胺(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離心製程,即可將該細胞樣本內的該單核球細胞留存於該細胞分層液的特定分層內,以便進行分離。
接著,進行該單核球細胞的培養(即步驟2),在該培養基內加入至少一細胞激素與一抗體,並使該單核球細胞在該培養基內初步培養一段時間(即步驟21),待該單核球細胞的數量已等倍增加,即處於其倍增時間區間(cell doubling time),再進行該毫米波訊號的照射(即步驟22)。其中,該細胞激素例如是選自由腫瘤壞死因子-α(INF-α)、介白素-12(IL-12)及介白素-18(IL-18)所組成的群組,而該抗體例如是包含抗CD3抗體(anti-CD3)。在一實施例中,該腫瘤壞死因子-α的使用濃度約為每毫升該培養基內含5至50000單位(U/ml),較佳為每毫升該培養基內含50單位;該介白素-12的使用濃度約為每毫升該培養基內含0.5至5000奈克(ng/ml),較佳為每毫升該培養基內含25奈克;而介白素-18的使用濃度則約為每毫升該培養基內含0.5至5000奈克,較佳為每毫升該培養基內含10奈克。並且,在另一實施例中,該抗體的使用濃度約為每毫升該培養基內含0.1至1000奈克,較佳為10奈克,但不以此為限。
舉體來說,本實施態樣係在加入該細胞激素與該抗體後先培養約5天後,再對該單核球細胞照射該毫米波訊號,該毫米波訊號的照射時間為30分鐘至60分鐘,該毫米波訊號的發射頻率約為60吉赫,且該毫米波訊號的輸出功率密度約為每平方公分50微瓦,但不以此為限。在前述的培養條件下,待該單核球細胞增殖到一預定數量,如每毫升培養基內約含1.00E+09(1x109 )個該單核球細胞,即可依照實際試驗的需求而將所增殖的該單核球細胞進一步轉化為巨噬細胞或樹突狀細胞等。
請參照第5圖所示,其證實透過本實施態樣所增殖的該單核球細胞可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預定的細胞數量。在第5圖所示試驗中,係將所分離出的一單核球細胞均分為四組A1、A2、A3、A4,並調整各組的細胞計數為每毫升培養基內含2.00E+05(2x105 )個該單核球細胞。四組A1、A2、A3、A4的單核球細胞分別以RPMI 1640培養基(A1)、RPMI 1640培養基添加至少一細胞激素(例如是選自於由腫瘤壞死因子-α、介白素-12及介白素-18所組成的群組)(A2)、RPMI 1640培養基添加至少一細胞激素(例如是選自於由腫瘤壞死因子-α、介白素-12及介白素-18所組成的群組)與抗CD3抗體(A3)、RPMI 1640培養基添加至少一細胞激素(例如是選自於由腫瘤壞死因子-α、介白素-12及介白素-18所組成的群組)與抗CD3抗體,並照射毫米波(A4,即前述本實施態樣的方法)等狀況下進行培養,其餘的培養條件、環境等則如前述段落所述,容不再贅述。而後,自四組A1、A2、A3、A4分別吸取等量的培養基,利用一染料如台盼藍(trypan blue 4%)染色細胞後,以一細胞計數盤進行各組單核球細胞計數。由此,可得知透過本實施態樣的方法所培養的該單核球細胞(A4),其生長速度較快,而可在最短的時間(約為12天)內達到該預定數量(每毫升培養基內約含1.00E+09)。本實施態樣的方法確實有助於提升該單核球細胞的生長速度,而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增殖到所需的細胞密度。
另一方面,請再參照第6圖所示,其證實透過本實施態樣所增殖的該單核球細胞在轉型後仍具有良好的免疫能力。在第5圖所示試驗中,係將僅用RPMI 1640培養基培養所增殖的該單核球細胞轉化為巨噬細胞B1,同時將透過本實施態樣的方法所增殖的該單核球細胞同樣轉化為巨噬細胞B2,接著兩組巨噬細胞B1、B2分別與等量(E/T比=1),或是二分之一量(E/T比=2)的癌細胞(例如是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細胞K562)共同培養於無血清IDMEM培養基內,其中,該癌細胞的細胞質具有一螢光標定,例如是鈣黃綠素標定(calcein-label)。而後,兩組巨噬細胞B1、B2在與該癌細胞共同培養一段時間後,該癌細胞被毒殺而釋出其細胞質,因此,分別量測兩組巨噬細胞B1、B2的培養液中的螢光量,即代表該癌細胞被毒殺的效果。由此,可得知透過本實施態樣的方法所獲得的巨噬細胞B2可具有較佳的毒殺能力,其毒殺效果約為巨噬細胞B1的2至4倍,而可證實本實施態樣的方法不僅能助於提升該單核球細胞的生長速度,其所增殖的該單核球細胞亦能保有良好的品質,因此在該單核球細胞被進一步轉化為巨噬細胞後,仍具有良好的毒殺能力。
如此,即完成本發明第一實施態樣中細胞培養的方法。本實施態樣的特點在於利用該毫米波訊號的照射增進免疫細胞(如單核球細胞)的生長速度,使得該免疫細胞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增殖至所需的細胞密度,並且所增殖的該免疫細胞仍能具有良好的細胞能力。因此,該免疫細胞可在後續製程中依據實際需求而進一步轉化為可應用至各種免疫療法中的巨噬細胞或樹突狀細胞等。此外,在本實施態樣中雖是使該毫米波訊號在該細胞培養一段時間後(如處於其倍增時間區間)再進行短時間的照射(30分鐘至60分鐘),但其具體實施上並不以此為限。在其他實施態樣中,亦可選擇自該培養階段開始時即同步進行該毫米波訊號的照射,或是進行長時間的照射(1小時至數天),又或者是於該培養過程中全程進行照射等。另外,在本實施態樣中,該毫米波訊號的具體發射方式與該單核球細胞的培養裝置等設計皆如前述第2圖至第4圖所示,故不再贅述。
另一方面,本發明的培養方法並不限於前述,還可應用於他種細胞的培養,因此,下文將進一步針對細胞培養方法的其他實施態樣或變化型進行說明。且為簡化說明,以下說明主要針對各實施態樣的不同之處進行詳述,而不再對相同之處作重覆贅述。此外,本發明之各實施態樣中相同之元件係以相同之標號進行標示,以利於各實施態樣間互相對照。
請參照第7圖至第10圖所示,其繪示本發明之細胞培養方法的第二實施態樣,其係將本發明的方法應用於疫苗的製作。疫苗的製作同樣包含兩個階段,首先需培養病毒宿主細胞(host cell expansion),使該病毒宿主細胞增殖到一定數量,接著再將該病毒宿主細胞與疫苗病毒株混合以進行病毒生產(virus production and harvest)。而在本實施態樣中,係利用該毫米波訊號提升該宿主細胞的生長,使得該宿主細胞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增殖到一定的數量。
具體來說,本實施態樣是先提供一狗腎細胞,並利用一培養基(如含有10%胎牛血清蛋白的DMEM培養基)調整該狗腎細胞的細胞計數至一適當值,如每毫升培養基內約含1.00E+05個該狗腎細胞(cell/ml),但不以此為限。接著,進行該狗腎細胞的培養(即步驟2),並使該狗腎細胞在該培養基內初步培養一段時間(即步驟21),待該狗腎細胞的數量已等倍增加(即處於其倍增時間區間),再進行該毫米波訊號的照射(即步驟22)。換言之,該狗腎細胞例如是先培養約1天左右後,再對該狗腎細胞照射該毫米波訊號,其照射時間例如是30分鐘至60分鐘。其中,該毫米波訊號的發射頻率同樣約為60吉赫,且該毫米波訊號的輸出功率密度同樣約為每平方公分20至100微瓦,但不以此為限。在此情況下,待該狗腎細胞增殖到一預定的細胞數量,如每毫升培養基內約含2.00E+06(個該狗腎細胞,後續即可依照實際試驗的需求而將所增殖的該狗腎細胞與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病毒H5N1或狂犬病毒等疫苗病毒株混合以製作疫苗。
請先參照第7圖及第8圖所示,其證實透過本實施態樣所增殖的該狗腎細胞可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預定的細胞數量,並且具有良好的細胞活性。在第7圖及第8圖所示試驗中,係提供四組等量的狗腎細胞C1、C2、C3、C4並以含有10%胎牛血清蛋白的DMEM培養基進行培養。其中,該狗腎細胞C2、C3、C4即利用本實施態樣的方法在培養一天後進行該毫米波訊號的照射,但各組該狗腎細胞C2、C3、C4所照射該毫米波訊號的輸出功率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公分24.8微瓦、49.7微瓦或99.5微瓦,皆照射30分鐘。而後,自四組該狗腎細胞C1、C2、C3、C4分別吸取等量的培養基,利用台盼藍染色細胞後,以一細胞計數盤進行各組該狗腎細胞計數。同時依據四組該狗腎細胞C1、C2、C3、C4的細胞存活率、死亡率及/或細胞尺寸計算其細胞活性(cell viability)。由此,可得知該狗腎細胞在一般的培養條件下(C1)需耗費約4天的時間方可增殖到所需的細胞密度Q1,如每毫升培養基內約含2x106 個,而透過本實施態樣的方法所增殖的該狗腎細胞C2、C3、C4可在較短的時間(約為2至3天)內達到細胞密度Q1,並且仍具備良好的細胞活性。如此可證實本實施態樣的方法確實有助於提升該狗腎細胞的生長速度,其提升率約為140%,使得該狗腎細胞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增殖到所需的細胞數量,並維持良好的細胞活性。
另一方面,請再參照第9圖及第10圖所示,其證實透過本實施態樣所增殖的該狗腎細胞在接種流感病毒H7N9後,仍具有良好的病毒效價與細胞活性。在第9圖及第10圖所示試驗中,係將前述試驗中所增殖的四組該狗腎細胞分別混合流感病毒H7N9後(D1、D2、D3、D4),先於96 孔盤中以磷酸鹽緩衝食鹽水做2倍連續稀釋,之後再分別滴入雞紅血球懸浮液,振盪使混合均勻並靜置2小時至12小時。之後再利用一光度計(photometer)分析各組細胞D1、D2、D3、D4產生血球凝集現象之最高稀釋濃度,計算各組細胞D1、D2、D3、D4的病毒效價。由此,可得知各組細胞D1、D2、D3、D4的病毒效價皆可在預期時間內達到一定標準Q2,如每50微升培養基內約具有1000單位的病毒效價,並具有良好的細胞型態(cell morphology)。
如此,即完成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態樣中細胞培養的方法。本實施態樣的特點在於利用該毫米波訊號的照射增進病毒宿主細胞(如狗腎細胞)的生長速度,使得該病毒宿主細胞可在較短的時間內增殖至所需的細胞密度,且仍具有良好的品質。因此,由本實施態樣所增殖的該病毒宿主細胞在後續接種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或其他疫苗病毒株後,依然可具有良好的病毒效價與細胞型態,而能進一步應用於各種疫苗的製作。
整體來說,本發明的培養方法係在一細胞的細胞培養階段進行毫米波訊號的照射,並且該毫米波訊號較佳係選擇在該細胞的生長已進入對數期,且該細胞生長的數量已等倍增加(即該細胞的倍增時間區間)後再進行短時間的照射,其中,該細胞的倍增時間區間因該細胞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是在該細胞已培養約1天至5天後。該毫米波訊號的發射頻率介於55至65吉赫之間,較佳為60吉赫,而其輸出功率密度例如是每平方公分20至100微瓦,較佳為99.5微瓦,而其照射時間則約為30至60分鐘,較佳為30分鐘。該毫米波訊號的電場及/或磁場震盪,如6x1010 正負電場及/或磁場震盪,可調控該細胞內去氧核醣核酸或蛋白質極性的改變,進而影響該細胞內轉錄作用及/或轉譯作用的特性,加速該細胞增殖的速度,同時維持所增殖細胞的細胞活性與能力。由此,本發明的培養方法可應用各種領域,如疫苗製作或免疫療法等,其可在維持細胞品質的前提下,整體性地提高細胞生長的速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培養皿 300:細胞培養箱 310:調節器 311:控制單元 312:天線陣列 314:基頻電路 316:射頻電路 A1、A2、A3、A4:組 B1、B2:組 C1、C2、C3、C4:組 D1、D2、D3、D4:組 Q1:細胞密度 Q2:標準 S1、S2、S21、S22:步驟
第1圖繪示本發明之細胞培養方法的步驟示意圖。 第2圖繪示本發明中培養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第3圖繪示本發明中天線陣列產生的場域示意圖。 第4圖繪示本發明中調節器的系統示意圖。 第5圖至第6圖繪示本發明之細胞培養方法的第一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中: 第5圖為細胞計數試驗(cell counting)的結果示意圖; 第6圖為細胞毒殺能力試驗(phagocytosis assay)的結果示意圖。 第7圖至第10圖繪示本發明之細胞培養方法的第二實施態樣的示意圖,其中: 第7圖為細胞計數試驗的結果示意圖; 第8圖為細胞活性的結果示意圖; 第9圖為血球凝集試驗的結果示意圖(hemagglutination assay, HA assay); 第10圖為細胞型態(cell morphology)的結果示意圖。
S1、S2、S21、S22:步驟

Claims (15)

  1. 一種細胞培養方法,其包含: 提供一細胞; 將該細胞培養在一培養基中; 於該細胞的倍增時間區間對該細胞發射一毫米波訊號;以及 利用該毫米波訊號,提升該細胞的增殖速度。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細胞培養方法,其中,該毫米波訊號的頻率介於55吉赫至65吉赫之間。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細胞培養方法,其中,該毫米波訊號的輸出功率密度例如是每平方公分20至100微瓦。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細胞培養方法,其中,該毫米波訊號係產生相對的電場或磁場震盪。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細胞培養方法,其中,該毫米波訊號係產生6x1010 正負電場或磁場震盪。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細胞培養方法,其中,更包含: 提供一天線陣列發射該毫米波訊號。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細胞培養方法,其中,該天線陣列提供一線性場域,該線性場域的軸比介於9至21分貝之間。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細胞培養方法,其中,該毫米波訊號係產生線性極化場域振盪。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提升免疫細胞能力的方法,其中,該細胞的倍增時間區間為培養後1至5天。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細胞培養方法,其中,該細胞包含一免疫細胞。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細胞培養方法,其中,該培養基包含一細胞激素,該細胞激素選自由腫瘤壞死因子-α、介白素-12及介白素-18所組成的群組。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提升免疫細胞能力的方法,其中,該培養基包含一抗體,該抗體包含抗CD3抗體。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提升免疫細胞能力的方法,其中,該細胞包含一病毒宿主細胞。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細胞培養方法,其中,該毫米波訊號照射時間為30分鐘至60分鐘。
  1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細胞培養方法,更包含: 於該細胞增殖後,混合一病毒株,該病毒株包含流感病毒H7N9或禽流感病毒H1N1。
TW108122291A 2019-06-26 2019-06-26 一種細胞培養方法 TW2021007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2291A TW202100739A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種細胞培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2291A TW202100739A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種細胞培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0739A true TW202100739A (zh) 2021-01-01

Family

ID=75234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2291A TW202100739A (zh) 2019-06-26 2019-06-26 一種細胞培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210073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130476A (ja) 培地組成物及び当該組成物を用いた細胞又は組織の培養方法
CN109294985A (zh) 一种用于nk细胞体外扩增的培养基体系及nk细胞体外扩增的方法
CN107475196A (zh) 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基质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扩增培养方法
CN104593324A (zh) 一种自然杀伤细胞的培养基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扩增培养方法
CN107460168A (zh) 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基质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扩增培养方法
CN107488631A (zh) 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基质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扩增培养方法
CN105462923B (zh) 一种人自然杀伤细胞体外高效扩增方法
CN113604425A (zh) 一种适应无血清培养基环境的wayne293 lvpro细胞及其应用
CN101514333B (zh) 一种免疫耐受型树突状细胞及其制备方法与专用培养基
CN104894065A (zh) 一种nk细胞培养基及nk细胞的培养方法
CN102191215B (zh) 一种人源性无血清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11225A (zh) Nk细胞的体外制备方法
CN108138137A (zh) 增强的脐带来源的粘着干细胞、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WO2020258083A1 (zh) 一种细胞培养方法
KR102232321B1 (ko) 자연살해세포의 제조방법
TW202100739A (zh) 一種細胞培養方法
CN115521914A (zh) 一种人原代自然杀伤细胞体外扩增体系及方法
CN109486761A (zh) 外周血ctl细胞的培养方法
JPH0284174A (ja) 細胞培養基板およびその製法
CN109337869B (zh) 外周血cik细胞改良的培养方法
CN112553157A (zh) 一种淋巴细胞的扩增体系及扩增方法
CN107988154B (zh) 一种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3755480A (zh) 病毒固相感染体外培养细胞的方法
CN112522196A (zh) 一种nk细胞培养基和应用
JP6248617B2 (ja) 細胞シート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