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6374A - 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6374A
TW202046374A TW108119683A TW108119683A TW202046374A TW 202046374 A TW202046374 A TW 202046374A TW 108119683 A TW108119683 A TW 108119683A TW 108119683 A TW108119683 A TW 108119683A TW 202046374 A TW202046374 A TW 2020463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layer
trenches
reflective material
trench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9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3645B (zh
Inventor
蘇柏文
賴冠穎
呂水煙
Original Assignee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19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364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46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6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36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3645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 Metal-Oxide And Bipolar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REA)

Abstract

一種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先對覆蓋在第一溝槽及第二溝槽上之抗反射材料層進行回蝕刻製程,使抗反射材料層未填滿第一溝槽及第二溝槽;再覆蓋光阻層於抗反射材料層上,且針對寬度較小之第一溝槽上方的光阻層進行微影製程,以在第一溝槽的抗反射材料層上餘留有光阻殘渣,其中光阻殘渣在第一溝槽內的表面高度實質相同;之後移除光阻殘渣及第一溝槽內的部分抗反射材料層,使得第一溝槽內之剩餘抗反射材料層的高度實質相同。

Description

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本發明有關一種半導體製程,尤其是一種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在半導體積體電路中,日益縮小的幾何尺寸有助於提高生產效率與降低相關成本,然隨著裝置之幾何尺寸變的更小,半導體裝置可能導致負載問題,例如產生不希望的高電阻。
在形成場效電晶體(FET)裝置的半導體製程中,半導體基板上形成有溝槽用以設置金屬閘極,而一般在形成金屬閘極時,溝槽內會先形成功函數金屬層,再形成低阻值金屬層。其中在形成功函數金屬層時,由於半導體基板上溝槽的寬度日趨精細,因此功函數金屬層於溝槽內的高度要控制在同一高度難度較高,導致功函數金屬層無法在溝槽內具有相對平整的高度,進而影響後續沉積作為金屬閘極電極的低阻值金屬層的填入,導致場效電晶體(FET)裝置的效能受到影響。
本發明提供一種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有助於製作元件特性較佳之半導體元件。
本發明所提供的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包含:提供基板結構,基板結構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多個第一溝槽及至少一第二溝槽,第一溝槽的寬度小於第二溝槽的寬度;形成功函數金屬層以至少位於第一溝槽及第二溝槽內;形成抗反射材料層於基板結構的第一表面且填滿第一溝槽及第二溝槽;回蝕刻抗反射材料層,以移除部分抗反射材料層,使抗反射材料層未填滿第一溝槽及第二溝槽;形成光阻層於基板結構上,以覆蓋第一表面及抗反射材料層,其中光阻層具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對應第一溝槽的分布區域,第二部分對應第二溝槽的分布區域;對第一部分進行微影製程,以在第一溝槽內的抗反射材料層上餘留光阻殘渣;以及移除光阻殘渣及第一溝槽內的部分抗反射材料層,使得第一溝槽內之剩餘的抗反射材料層的高度實質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功函數金屬層至少形成於第一溝槽及第二溝槽的底面及內側壁。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在形成功函數金屬層之前,先形成閘極介電層於第一溝槽及第二溝槽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於進行回蝕刻抗反射材料層的步驟之後,第一溝槽內的抗反射材料層的高度高於第二溝槽內的抗反射材料層的高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於進行回蝕刻抗反射材料層的步驟之後,第一溝槽內的抗反射材料層具有第一高度,又於微影製程的步驟之後,光阻殘渣具有第二高度,第一高度及第二高度的比值介於9至2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光阻殘渣具有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低於第一表面,且第二表面在第一溝槽內的高度實質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光阻殘渣及第一溝槽內的部分抗反射材料層的移除速率實質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之第一溝槽的寬度小於25奈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於第一溝槽內之剩餘的抗反射材料層的高度實質相同後,更進行一金屬收縮製程,以移除第一溝槽內的部分功函數金屬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於進行金屬收縮製程時,與剩餘的抗反射材料層接觸的部分功函數金屬層不會被移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於進行金屬收縮製程之後,更移除第一溝槽內之剩餘的抗反射材料層、光阻層的第二部分、以及第二溝槽內的抗反射材料層。
本發明因先對覆蓋於第一溝槽及第二溝槽上的抗反射材料層進行回蝕刻製程,使抗反射材料層未填滿第一溝槽及第二溝槽後,再覆蓋光阻層於抗反射材料層上,且針對寬度較小之第一溝槽上方的光阻層進行微影製程,以在第一溝槽內的抗反射材料層上餘留有光阻殘渣;之後同時移除光阻殘渣及第一溝槽內的部分抗反射材料層,使得第一溝槽內之剩餘抗反射材料層的高度實質相同。因此此實施例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將有助於製作元件特性較佳之半導體元件。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至圖1I是本發明一實施例平面化半導體結構之流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1A所示,提供一基板結構10,基板結構10具有第一表面101,第一表面101上形成多個溝槽,溝槽及溝槽之間例如具有本領域熟知的隔離結構,例如氮化矽及/或層間介電質(ILD)12,於一實施例中,溝槽包含第一溝槽14及第二溝槽16,第一溝槽14具有兩相對內側壁141及底面142,第二溝槽16具有兩相對內側壁161及底面162,第一溝槽14的寬度W1小於第二溝槽的寬度W2,其中第一溝槽14的寬度W1小於25奈米(nm),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溝槽14的寬度W1介於7奈米至25奈米之間,又第一溝槽14及第二溝槽16具有一深度D,深度D例如介於55奈米至100奈米之間。圖1A至圖1I中是繪示三個第一溝槽14及一個第二溝槽16作為說明,惟不限於此。
接著,如圖1B所示,依序形成閘極介電層18及功函數金屬層20於基板結構10的第一表面101、第一溝槽14及第二溝槽16內。閘極介電層18包含高K介電材料;功函數金屬層20包含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或金屬複合物。於一實施例中,閘極介電層18共形形成於第一溝槽14的內側壁141及底面142、第二溝槽16的內側壁161及底面162、以及部分第一表面101上,其中部分第一表面101可為層間介電層12的表面。功函數金屬層20共形覆蓋於閘極介電層18上。
之後,如圖1C所示,形成抗反射材料層(Bottom Anti-Reflective Coating;BARC)22於基板結構上且填滿第一溝槽14(標示於圖1A)及第二溝槽16(標示於圖1A)。於一實施例中。抗反射材料層22可藉由塗覆製程形成於功函數金屬層20上,抗反射材料層22完全填滿並突出於第一溝槽14及第二溝槽16,且抗反射材料層22在基板結構10上方具有不同的厚度。舉例而言,第一溝槽14位在溝槽圖案密集度較高的區域Z1,則第一溝槽14上方的抗反射材料層22較厚,第二溝槽16位在圖案密集度較低的區域Z2,則第二溝槽16上方的抗反射材料層22較薄。
之後,進行第一次回蝕刻製程,對抗反射材料層22進行回蝕刻,以移除部分抗反射材料層22,如圖1D所示,使抗反射材料層22未填滿第一溝槽14及第二溝槽16,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溝槽14內的抗反射材料層22的高度高於第二溝槽16內的抗反射材料層22的高度。於一實施例中,進行第一次回蝕刻製程後,多個第一溝槽內14之抗反射材料層22具有第一高度H1,且第一高度H1並不一致。其中,第一次回蝕刻製程只蝕刻抗反射材料層22而不會蝕刻到抗反射材料層22以外的材料,如圖1D所示,功函數金屬層20不會受到回蝕刻製程的影響,仍位於基板結構10的第一表面101上及第一溝槽14/第二溝槽16內。
接著,如圖1E所示,形成光阻層24於基板結構10上,以覆蓋功函數金屬層20及抗反射材料層22,其中,光阻層24可分為第一部分24a及第二部分24b,第一部分24a對應第一溝槽14(標示於圖1A)的分布區域Z1,第二部分24b對應第二溝槽16的分布區域Z2;之後,對光阻層24的第一部分24a進行微影製程,於一實施例中,微影製程例如包括曝光及顯影,其中第一溝槽14內的光阻層24在曝光製程中會與氮交互作用,從而產生光阻毒化(poison)致使在進行顯影步驟時餘留胺類(NHx)光阻殘渣(scum)26於第一溝槽14內的抗反射材料層22上,如圖1F所示,於一實施例中,光阻殘渣26具有第二高度H2,多個第一溝槽14內之光阻殘渣26的第二高度H2並不一致,對同一第一溝槽14而言,第一高度H1(標示於圖1D)及第二高度H2的比值介於9至2之間。又光阻殘渣26具有第二表面261,且餘留在多個第一溝槽14內的光阻殘渣26的第二表面261的高度實質相同,又第二表面261可低於或等高於基板結構10的第一表面101,於一實施例中,第二表面261及第一表面101之間的高度差R介於0至10奈米之間。
之後,在光阻層24的第二部分24b仍覆蓋第二溝槽分布區域Z2的前提下,進行第二次回蝕刻製程,以移除光阻殘渣26及第一溝槽14(標示於圖1A)內的一部分抗反射材料層22。於一實施例中,進行第二次回蝕刻製程時,光阻殘渣26及第一溝槽14內的部分抗反射材料層22的移除速率實質相同,如圖1G所示,使得第二次回蝕刻製程後,多個第一溝槽14內之剩餘的抗反射材料層22’的高度實質相同。
接著,在光阻層24的第二部分24b仍覆蓋第二溝槽分布區域Z2的前提下,進行金屬收縮製程,移除未被光阻層24的第二部分24b保護的功函數金屬層20。於一實施例中,金屬收縮製程包含一蝕刻製程,其中蝕刻劑會移除功函數金屬層20的材料但不會影響其他材料,因此執行金屬收縮製程後,沉積於第一表面101上方的部分功函數金屬層20及第一溝槽14之內側壁141上的部分功函數金屬層20將被移除,如圖1H所示,而與第一溝槽14內剩餘的抗反射材料層22’接觸的部分功函數金屬層20’不會被移除。其中,由於第一溝槽14內剩餘的抗反射材料層22’具有實質相同的高度,因此,第一溝槽14內因與剩餘的抗反射材料層22’接觸而不會被移除的部分功函數金屬層20’的高度亦實質相同。
接著,移除光阻層24的第二部分24b、第二溝槽16內的抗反射材料層22及第一溝槽174之剩餘的抗反射材料層22’,以顯露第二溝槽16內及第二溝槽16周圍之第一表面101上的功函數金屬層20、以及第一溝槽14內的功函數金屬層20’,如圖1I所示,其中多個第一溝槽14內的功函數金屬層20’的高度具有一致性,且第一溝槽14內的功函數金屬層20’的高度皆小於第二溝槽16內之功函數金屬層20的高度。
之後,於後續未繪示的一實施例中,可在上述第一溝槽14及第二溝槽16內形成低阻值金屬層,使低阻值金屬層位於功函數金屬層20、20’上且填滿第一溝槽14及第二溝槽16。於一實施例中,更進一步執行平坦化製程,例如化學機械研磨製程,以移除第一溝槽14及第二溝槽16外之多餘的低阻值金屬層及第一表面101上的閘極介電層18與功函數金屬層20,從而完成金屬閘極電極的製作。
在上述實施例中,抗反射材料層22的沉積厚度與溝槽圖案的密集度有關,於一實施例中,溝槽圖案密集度較高的區域,其上方的抗反射材料層22較厚,溝槽圖案密集度較低的區域,其上方的抗反射材料層22較薄。 圖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抗反射材料層具有不同厚度示意圖,如圖2所示,多個第一溝槽14、14’位在溝槽圖案密集度較高的區域Z1,則第一溝槽14、14’上方的抗反射材料層22的厚度較厚,例如具有第一厚度T1,其中一第一溝槽14’鄰近寬度較大的第二溝槽16,使得此第一溝槽14’上方的抗反射材料層22的厚度略小於第一厚度T1,又另有一第一溝槽14”被兩個寬度較大的第二溝槽16所圍繞,則此第一溝槽14”上方的抗反射材料層22的厚度亦略小於第一厚度T1。又如圖2所示,第一溝槽14、14’、14”及第二溝槽16內形成有功函數金屬層20,其中,可以理解的,功函數金屬層20與第一溝槽14、14’、14”/第二溝槽16的內側壁及底面之間存在有一未繪示的閘極介電層。
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溝槽內具有一致高度之功函數金屬層示意圖,其中,基板結構上之第一溝槽及第二溝槽的圖案為與圖2所示之實施例相同,在圖2所示之實施例中,抗反射材料層22的沉積厚度不相同,而在根據上述圖1D至圖1I所示之實施例的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中,此厚度不同的抗反射材料層22先被進行第一次回蝕刻製程,使抗反射材料層22未填滿第一溝槽14、14’、14”及第二溝槽16後,再覆蓋光阻層24(標示於圖1E)於抗反射材料層22上,且針對寬度較小之第一溝槽14、14’、14”上方的光阻層24進行微影製程,以在第一溝槽14、14’、14”的抗反射材料層22上餘留有光阻殘渣26(標示於圖1F),之後同時移除光阻殘渣26及第一溝槽14、14’、14”內的部分抗反射材料層22,使得第一溝槽14、14’、14”內之剩餘抗反射材料層22’的高度實質相同,進而在後續的金屬收縮製程以及移除剩餘的光阻層24與抗反射材料層22之後,多個第一溝槽14、14’、14”內的功函數金屬層20’的高度皆具有一致性。
根據上述,本發明使寬度較小之第一溝槽內的抗反射材料層上餘留有光阻殘渣,且光阻殘渣在第一溝槽內的表面高度實質相同;之後移除光阻殘渣及第一溝槽內的部分抗反射材料層,使得第一溝槽內之剩餘抗反射材料層的高度實質相同;進而在後續進行金屬收縮製程後,第一溝槽內的功函數金屬層具有相對平整的高度,因此,可改善隨後沉積作為金屬閘極的低阻值金屬的高度平整性,使得金屬閘極電極具有較優的效能,有助於製作元件特性較佳之半導體元件。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基板結構 101:第一表面 12:層間介電質 14、14’、14”:第一溝槽 141:內側壁 142:底面 16:第二溝槽 161:內側壁 162:底面 W1、W2`:寬度 D:深度 18:閘極介電層 20、20’:功函數金屬層 22、22’:抗反射材料層 Z1、Z2:區域 H1:第一高度 24:光阻層 24a:第一部分 24b:第二部分 26:光阻殘渣 261:第二表面 H2:第二高度 R:高度差 T1:第一厚度
圖1A至圖1I是本發明一實施例平面化半導體結構之流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抗反射材料層具有不同厚度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溝槽內具有一致高度之功函數金屬層示意圖。
101:第一表面
20:功函數金屬層
22:抗反射材料層
Z2:區域
24:光阻層
24b:第二部分
26:光阻殘渣
261:第二表面
H2:第二高度
R:高度差

Claims (11)

  1. 一種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包含: 提供一基板結構,該基板結構具有一第一表面,該第一表面上形成有多個第一溝槽及至少一第二溝槽,該些第一溝槽的寬度小於該第二溝槽的寬度; 形成一功函數金屬層以至少位於該些第一溝槽及該第二溝槽內; 形成一抗反射材料層於該基板結構的該第一表面且填滿該些第一溝槽及該第二溝槽; 回蝕刻該抗反射材料層,以移除部分該抗反射材料層,使該抗反射材料層未填滿該些第一溝槽及該第二溝槽; 形成一光阻層於該基板結構上,以覆蓋該第一表面及該抗反射材料層,其中該光阻層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該第一部分對應該些第一溝槽的分布區域,該第二部分對應該第二溝槽的分布區域; 對該第一部分進行微影製程,以在該些第一溝槽內的該抗反射材料層上餘留一光阻殘渣;以及 移除該光阻殘渣及該些第一溝槽內的部分該抗反射材料層,使得該些第一溝槽內之剩餘的該抗反射材料層的高度實質相同。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其中,該功函數金屬層至少形成於該些第一溝槽及該第二溝槽的底面及內側壁。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其中,在形成該功函數金屬層之前,先形成一閘極介電層於該些第一溝槽及該第二溝槽內。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其中,於進行回蝕刻該抗反射材料層的步驟之後,該些第一溝槽內的該抗反射材料層的高度高於該第二溝槽內的該抗反射材料層的高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其中,於進行回蝕刻該抗反射材料層的步驟之後,該些第一溝槽內的該抗反射材料層具有一第一高度,又於該微影製程的步驟之後,該光阻殘渣具有一第二高度,該第一高度及該第二高度的比值介於9至2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其中,其中該光阻殘渣具有一第二表面,該第二表面低於該第一表面,且該第二表面在該些第一溝槽內的高度實質相同。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其中,該光阻殘渣及該些第一溝槽內的部分抗反射材料層的移除速率實質相同。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其中,該些第一溝槽的寬度小於25奈米。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其中,於該些第一溝槽內之剩餘的該抗反射材料層的高度實質相同後,更進行一金屬收縮製程,以移除該些第一溝槽內的部分該功函數金屬層。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其中,於進行該金屬收縮製程時,與剩餘的該抗反射材料層接觸的部分該功函數金屬層不會被移除。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其中,於進行該金屬收縮製程之後,更移除該些第一溝槽內之剩餘的該抗反射材料層、該光阻層的該第二部分、以及該第二溝槽內的該抗反射材料層。
TW108119683A 2019-06-06 2019-06-06 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TWI8036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9683A TWI803645B (zh) 2019-06-06 2019-06-06 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19683A TWI803645B (zh) 2019-06-06 2019-06-06 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6374A true TW202046374A (zh) 2020-12-16
TWI803645B TWI803645B (zh) 2023-06-01

Family

ID=74668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9683A TWI803645B (zh) 2019-06-06 2019-06-06 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0364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04294B2 (en) * 2011-06-13 2014-04-22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metal g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40145419A (ko) * 2013-06-13 2014-1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제조 방법
TWI653762B (zh) * 2014-10-08 2019-03-11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金屬閘極之半導體元件之製作方法
CN106298656A (zh) * 2015-05-20 2017-01-04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元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3645B (zh)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87835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미세 패턴 형성방법
KR101662218B1 (ko) 다중 깊이 sti 방법
US8110340B2 (en) Method of forming a pattern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8894869B2 (en) Lithography process using directed self assembly
CN112151608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US20150371897A1 (en) Trench Formation using Horn Shaped Spacer
TW202203295A (zh) 半導體裝置的形成方法及其用於製造積體電路的方法
TW202215494A (zh) 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
CN109427651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KR20210021227A (ko)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TW202240786A (zh)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KR102327667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TWI252535B (en) Method for forming contact plu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803645B (zh) 平面化半導體結構的方法
CN108257910B (zh) 浅沟槽隔离沟槽的制作方法
CN115410991A (zh) 一种接触孔形成方法
KR20070113604A (ko) 반도체 소자의 미세패턴 형성방법
US9875909B1 (en) Method for planarizing material layer
TWI821875B (zh) 半導體結構的製造方法
TWI593007B (zh)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785992B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7958868B (zh) 隔离结构的制造方法
TWI833601B (zh) 基底的處理方法
TWI715967B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11430241B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