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0206A - 新型雙特異性cd3/cd20多肽複合物 - Google Patents

新型雙特異性cd3/cd20多肽複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0206A
TW202030206A TW109102414A TW109102414A TW202030206A TW 202030206 A TW202030206 A TW 202030206A TW 109102414 A TW109102414 A TW 109102414A TW 109102414 A TW109102414 A TW 109102414A TW 202030206 A TW202030206 A TW 2020302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q
antibody
polypeptide complex
bispecific polypeptide
amino ac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2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54211B (zh
Inventor
蘊穎 陳
芹 梅
徐建清
卓智 王
競 李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上海藥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上海藥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上海藥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0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0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4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421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09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the T-cell receptor (TcR)-CD3 complex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05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4/70503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4/7051T-cell receptor (TcR)-CD3 comple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05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4/70596Molecules with a "CD"-designation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87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CD2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6Hybrid immunoglobuli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 G01N33/6854Immunoglobul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6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6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comprising a combination of variable region and constant region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3Inducing cell death, e.g. apoptosis, necrosis or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4Stability, e.g. half-life, pH, temperature or enzyme-resis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9/00Fusion polypeptid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含有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和第二抗原結合部分的雙特異性抗CD3xCD20多肽複合物、生產該雙特異性抗CD3xCD20多肽複合物的方法、使用該雙特異性抗CD3xCD20多肽複合物治療疾病或病況的方法、編碼該雙特異性抗CD3xCD20多肽複合物的多核苷酸、含有該多核苷酸的載體和宿主細胞和包含該雙特異性抗CD3xCD20多肽複合物的組合物和藥物組合物。

Description

新型雙特異性CD3/CD20多肽複合物
優先權資訊
本申請要求於2019年1月28日提交的PCT申請PCT/CN2019/073418的優先權,該申請藉由引用完全結合在本揭露中。 序列表
本申請同時提交了電子形式的序列表檔。序列表的完整內容藉由引用結合在本揭露中。
本發明總體上涉及雙特異性抗CD3xCD20多肽複合物。
雙特異性抗體是一類新的治療性抗體。它們可以結合兩個不同的標靶或者一個標靶上的兩個不同的表位,從而產生優於單個抗體作用的加成或協同作用。人們對新的雙特異性形式的設計(如DVD-Ig、CrossMab、BiTE等) 做了許多抗體工程化的嘗試 (Spiess等,Molecular Immunology ,67(2),pp.95–106 (2015))。然而,這些雙特異抗體形式都有潛在的穩定性、溶解性、半衰期短和免疫原性等方面的限制。
在這些雙特異性抗體形式中,一種IgG樣的雙特異性抗體是通用形式:一條臂結合至標靶A,且另一條臂結合至標靶B。結構上其由抗體A的一半和抗體B的一半構成,具有與天然IgG相似的大小和形狀。為了便於下游開發,期望這種雙特異性分子可以像正常IgG一樣容易地以高表達水準從單個宿主細胞產生和正確組裝。遺憾地是,無法自動控制同源輕-重鏈的配對以及兩個不同的半抗體的組裝。隨機方式的各種錯配都可能導致顯著的產物異質性。
藉由向Fc區中引入突變,如“把手入孔”(knobs-into-holes) (Ridgway等,Protein Engineering ,9(7),pp.617–21(1996);Merchant等,Nature Biotechnology ,16(7),pp.677–681(1998))、靜電(Gunasekaran等,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85(25),pp.19637–19646 (2010))或負狀態設計(Von Kreudenstein等,mAbs ,5(5),pp.646–654 (2013);Leaver-Fay等,Structure ,24(4),pp.641–651 (2016)),實現了兩個不同的重鏈的異源二聚組裝。然而,單個抗體各自的輕-重鏈的選擇性配對仍然具有挑戰性。輕-重鏈之間的介面包含可變結構域(VH-VL)和恆定結構域(CH1-CL)。已有數種方案應用於正交介面的設計,以便於同源配對。Roche交換了CH1和CL的結構域,並且創造了CrossMab平臺(Schaefer等,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8(27),pp.11187–11192 (2011)),MedImmune替代性地引入了二硫鍵(Mazor等,mAbs ,7(2),pp.377–389 (2015)),Amgen在CH1-CL區進一步做了靜電作用修飾(Liu等,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90(12),pp.7535–7562 (2015)),並且Lilly(Lewis等,Nature Biotechnology ,32(2),pp.191–198 (2014))和Genentech(Dillon等,mAbs 9(2),pp.213–230 (2017))在可變結構域和恆定結構域均引入了突變。
CD20是B淋巴細胞表面表達的活化的糖基化磷酸蛋白。FDA在1997年核准的使用利妥昔單抗(Rituximab,即一種嵌合的抗CD20單株抗體(以下也稱為“mAb”))的抗體治療代表過去30年間對淋巴增生性病症治療的最重要的進展之一。尤其是與多種化療/放療方案聯合,利妥昔單抗顯著改善B細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樣淋巴瘤(CLL)患者的生存統計學各項指標(Chu TW, Zhang R, Yang J, et al. A Two-Step Pretargeted Nanotherapy for CD20 Crosslinking May Achieve Superior Anti-Lymphoma Efficacy to Rituximab.See comment in PubMed Commons below Theranostics. 2015 Apr 26; 5(8): 834-46)。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隨著對CD20的蛋白質結構和分子功能研究的重大進展,產生了新一代的靶向CD20治療性抗體並核准用於臨床應用。奧法木單抗(Ofatumumab)是全人抗CD20治療性抗體,與利妥昔單抗相比,其靶向更鄰近細胞表面的不同CD20表位,導致比利妥昔單抗更慢的解離速率和更穩定的結合(Laurenti L, Innocenti I, Autore F, et al.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role of ofatumumab.Onco Targets Ther. 2016 Jan 20; 9: 421-9)。然而,臨床上新一代的抗CD20單株抗體在效力和安全性方面並不顯著優於利妥昔單抗。對於抗CD20 mAb治療,幾乎所有濾泡性淋巴瘤患者和CLL患者以及約一半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例如,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仍然將發生疾病復發或再發生(Lim SH, Beers SA, French RR, et al. Anti-CD20 monoclonal antibodies: historical and future perspectives.Haematologica. 2010 Jan; 95(1):135-43)。因此,對於開發具有不同作用機制(MOA)的新的B細胞靶向治療劑策略,如雙特異性抗體和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治療,仍然存在迫切的醫學需要。
T細胞CD3受體是由四條不同的鏈(CD3γ鏈、CD3δ鏈和兩條CD3ε鏈)組成的蛋白質複合物。這四條鏈與被稱為T細胞受體(TCR)的分子和胞內ζ鏈締合從而在T淋巴細胞中產生啟動信號。TCR、ζ鏈和CD3分子組成TCR複合物,其中TCR作為亞基用於識別和結合抗原,CD3作為亞基負責將抗原刺激傳遞至信號傳導途徑,並最終調節T細胞活性。CD3蛋白幾乎存在於所有T細胞中。CD3-TCR複合物調節固有和適應性免疫應答中的T細胞功能,以及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包括藉由細胞毒性作用消除病原生物和控制腫瘤生長。靶向人CD3的小鼠單株抗體,例如OKT3(Kung等,Science,206:347-9(1979)),是開發用於治療的第一代CD3抗體。儘管OKT3具有強免疫抑制效力,但其臨床應用因其免疫原性和促有絲分裂潛能相關的嚴重副作用而受到阻礙(Chatenoud,Nature Reviews,3:123-132(2003))。OKT3誘導抗抗體反應,促進其自身的快速清除和中和(Chatenoud等,Eur. J. Immunol.,137:830-8(1982))。另外,OKT3在體內誘導細胞因數的大規模釋放(Hirsch等,J.Immunol,142:737-43(1989))。這些嚴重的副作用限制了OKT3在臨床上的應用。
靶向CD3和CD20的雙特異性抗體可以同時結合T細胞和B細胞。一旦雙特異性抗體同時與CD3陽性T細胞和CD20陽性B細胞結合就會促進溶細胞突觸的形成,細胞毒性T細胞從而釋放穿孔素和顆粒酶誘導B細胞的細胞凋亡。
綜上所述,目前對靶向CD3和CD20的新型的有效的雙特異性分子的發明仍然有很大的醫療需求,以便更好地用於治療包括腫瘤在內與靶向CD20相關的疾病。
在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包含與第二抗原結合部分相締合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其中: 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包含: 第一多肽,該第一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體的第一重鏈可變結構域(VH),其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一T細胞受體(TCR)恆定區(C1),和 第二多肽,該第二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體的第一輕鏈可變結構域(VL),其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二TCR恆定區(C2), 其中: C1和C2能夠形成包含至少一個在C1和C2之間的非天然的鏈間鍵的二聚體,並且該非天然的鏈間鍵能夠穩定該二聚體, 以及 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包含: 第二抗體的第二重鏈可變結構域(VH2),其可操作地連接至抗體重鏈CH1結構域,和 第二抗體的第二輕鏈可變結構域(VL2),其可操作地連接至抗體輕鏈恆定(CL)結構域, 其中: 該第一和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中的一個是抗CD3結合部分,並且另一個是抗CD20結合部分, 抗CD3結合部分來源於抗CD3抗體,其包含: a)包含選自SEQ ID NO:1、13、25、37 和49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 b)包含選自SEQ ID NO:2、14、26、38和50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 c)包含選自SEQ ID NO:3、15、27、39和51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 d)包含選自SEQ ID NO:4、16、28、40和52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1, e)包含選自SEQ ID NO:5、17、29、41和53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2,和 f)包含選自SEQ ID NO:6、18、30、42和54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3, 抗CD20結合部分來源於抗CD20抗體,其包含: a)包含選自SEQ ID NO:7、19、31、43和55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 b)包含選自SEQ ID NO:8、20、32、44和56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 c)包含選自SEQ ID NO:9、21、33、45和57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 d)包含選自SEQ ID NO:10、22、34、46和58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1, e)包含選自SEQ ID NO:11、23、35、47和59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2,和 f)包含選自SEQ ID NO:12、24、36、48和60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3。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抗CD3結合部分來源於抗CD3抗體,其包含含有選自SEQ ID NO:61、63、65、67和69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結構域序列和含有選自SEQ ID NO:62、64、66、68和70的氨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結構域序列。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抗CD20結合部分來源於抗CD20抗體,其包含含有SEQ ID NO:71、73、75、77和79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結構域序列和含有SEQ ID NO:72、74、76、78和80的氨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結構域序列。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以下四個多肽序列的組合:SEQ ID NO: 81, SEQ ID NO: 82, SEQ ID NO: 83, 和SEQ ID NO: 84。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以下四個多肽序列的組合:SEQ ID NO:85,SEQ ID NO:86,SEQ ID NO:87和SEQ ID NO:88。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以下四個多肽序列的組合:SEQ ID NO: 89, SEQ ID NO: 90, SEQ ID NO: 91, 和SEQ ID NO: 92。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以下四個多肽序列的組合:SEQ ID NO:93,SEQ ID NO:94,SEQ ID NO:95和SEQ ID NO:96。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以下四個多肽序列的組合:SEQ ID NO:97,SEQ ID NO:98,SEQ ID NO:99和SEQ ID NO:100。
在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具有下述一種或多種特性: (a) 以適度的親和力同時特異性結合人CD3和CD20蛋白; (b) 特異性結合人CD3蛋白和/或食蟹猴CD3蛋白; (c) 特異性結合人CD20蛋白和/或食蟹猴CD20蛋白; (d) 在體外細胞功能學實驗中,與其他靶向CD3和CD20的雙特異性抗體相比,能夠誘導更有效的T細胞活化,並且能更有效地及特異性地殺傷CD20陽性的腫瘤細胞,同時較少地釋放細胞因數; (e) 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並且在食蟹猴或人血清中穩定; (f) 與其他靶向CD3和CD20的雙特異性抗體相比,提供優異的體內抗腫瘤效果;以及 (g) 在食蟹猴中顯示了有效的B細胞清除效果及良好的半衰期,並且沒有伴隨的細胞因數風暴等不良反應。
在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綴合物,其包含綴合至一個部分的本發明所提供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
在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分離的多核苷酸,其編碼本發明所提供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
在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分離的載體,其包含本發明所提供的多核苷酸。
在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本發明所提供的分離的多核苷酸,或本發明所提供的分離的載體。
在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表達本發明所提供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被表達的條件下培養本發明所提供的宿主細胞。
在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組合物,其包含本發明所提供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
在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藥物組合物,其包含本發明所提供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以及藥學上可接受的運載體。
在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在有需要的受試者中治療與CD20相關的疾病或病況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受試者施用治療有效量的本發明所提供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在某些實施方式中,當該第一抗原和該第二抗原均被調節時,該疾病或病況可以被緩解、消除、治療或預防。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連接至第一二聚化結構域,並且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連接至第二二聚化結構域,其中該第一和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是相締合的。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締合是經由連接子、二硫鍵、氫鍵、靜電相互作用、鹽橋或疏水-親水相互作用或其組合實現的。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和/或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包含抗體鉸鏈區的至少一部分,其可選地來源於IgG1、IgG2或IgG4。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的重鏈可變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和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是不同的,並且以阻礙同源二聚化和/或促成異源二聚化的方式相締合。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和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能夠經由把手入孔、疏水相互作用、靜電相互作用、親水相互作用或增加的柔性而締合成為異源二聚體。
在另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檢測、診斷、預後或治療疾病或病況的試劑盒,其包含本發明所提供的多肽複合物。
在另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本發明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在製備用於治療受試者中與CD20相關的疾病或病況的藥物組合物的用途。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該與CD20相關的疾病或病況是癌症,較佳地,該癌症選自,但不限於,淋巴癌、肺癌、肝癌、子宮頸癌、結腸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黑色素瘤、膠質母細胞瘤、前列腺癌、食道癌或胃癌。
在一個實施方案中,該與CD20相關的疾病或病況是B細胞淋巴癌,可選地為霍奇金淋巴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該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濾泡性淋巴瘤、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MZL)、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或套細胞淋巴瘤(MCL)、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或瓦爾登斯特倫巨球蛋白血症(WM)。
本發明的前述和其他特徵以及優勢在下文引用附圖進行的對幾個實施方式的詳述中將變得明顯。
本發明的以下描述只為說明本發明的多種實施方式。 定義
冠詞“一種”、“一個”和“該”在此用於指代該冠詞的語法物件的一個/種或多於一個/種(即至少一個/種)。舉例來說,“一種/個多肽複合物”指一種/個多肽複合物或多於一種/個多肽複合物。
用於本發明的術語“約”或“大約”是指與參照量、水準、值、數量、頻率、百分比、維度、大小、量、重量或長度相差30、25、20、15、10、9、8、7、6、5、4、3、2或1%的定量、水準、值、數量、頻率、百分比、維度、大小、量、重量或長度。在特定實施方式中,當術語“約”或“大約”位於數值之前時,表示該值加上或減去15%、10%、5%或1%的範圍。
在本申請全文中,除非上下文另有規定,詞語“包含”、“包括”和“含有”將被理解為表示包括所述的步驟或要素或一組步驟或要素,但不排除任何其他步驟或要素或一組步驟或要素。“由……組成”所表示的是包括並且限於短語“由……組成”之後的內容。因此,短語“由……組成”表示所列出的要素是需要的或必需的,並且沒有其他要素可存在。“基本由……組成”所表示的是包括列於此短語之後的任意要素,並且限於不妨礙或有助於所列的要素的如在本申請中詳述的活性或作用的其他要素。因此,短語“基本由……組成”表示所列出的要素是需要的或必需的,但其他要素是可選的並可取決於其是否影響所列出的要素的活性或作用而存在或不存在。
在本申請全文中提及的“一個實施方式”、“實施方式”、“特定實施方式”、“相關實施方式”、“某種實施方式”、“另外的實施方式”或“進一步的實施方式”或其組合表示所描述的與該實施方式相關的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包含於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方式中。因此,在本說明書全文各處出現前述用語未必都指同一實施方式。此外,該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可在一個或複數實施方式中以任意適宜方式組合。
術語“多肽”、“肽”和“蛋白”在本申請中可互換使用,其指氨基酸殘基的聚合物,或複數氨基酸殘基聚合物的集合體。這些術語應用於其中的一個或複數氨基酸殘基為對應的天然存在的氨基酸的人造化學類比物的氨基酸聚合物,以及天然存在的氨基酸聚合物和非天然存在的氨基酸聚合物。術語“氨基酸”是指天然存在的和合成的氨基酸,以及以與天然存在的氨基酸相似的方式作用的氨基酸類似物和氨基酸模擬物。天然存在的氨基酸為由遺傳密碼編碼的氨基酸,以及之後經修飾的那些氨基酸,例如羥脯氨酸、γ-羧基谷氨酸和O-磷酸絲氨酸。氨基酸類似物是指具有與天然存在的氨基酸相同的基本化學結構(即α碳結合至氫、羧基、氨基和R基)的化合物,例如高絲氨酸、去甲亮氨酸、蛋氨酸亞碸、蛋氨酸甲基鋶。這樣的類似物具有經修飾的R基(例如去甲亮氨酸)或經修飾的肽骨架,但保持與天然存在的氨基酸相同的基本化學結構。α-碳是指附接至官能團(如羰基)的第一個碳原子。β碳是指連接至α碳的第二個碳原子,並且此體系依希臘字母的字母排列順序繼續命名碳原子。氨基酸模擬物是指具有不同於氨基酸的一般化學結構的結構,但以與天然存在的氨基酸相似的方式作用的化學化合物。術語“蛋白”通常是指大多肽。術語“肽”通常是指短多肽。多肽序列通常記述為多肽序列的左手端為氨基末端(N末端);多肽序列的右手端為羧基末端(C末端)。用於本申請的“多肽複合物”是指包含一個或複數與實現某些功能相關的多肽的複合物。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多肽是免疫相關的。
本發明中使用的術語“抗體”涵蓋任意可結合某特定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多株抗體、多特異性抗體或雙特異性(雙價)抗體。一個天然的完整抗體包含兩條重鏈和兩條輕鏈。每條重鏈由一個可變區(“HCVR”)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恆定區(分別為CH1、CH2、CH3)組成,而每條輕鏈由一個可變區(“LCVR”)以及一個恆定區(CL)組成。哺乳動物的重鏈可分為α、δ、ε、γ和μ,哺乳動物的輕鏈可分為λ或κ。抗體呈“Y”型,“Y”型結構的主幹由兩條重鏈的第二和第三恆定區組成,其藉由二硫鍵結合。“Y”型結構的每條臂包含其中一條重鏈的可變區和第一恆定區,其與一條輕鏈的可變區和恆定區結合。輕鏈和重鏈的可變區負責抗原的結合。每條鏈的可變區均含有三個高變環,稱互補決定區(CDR)(輕(L)鏈的CDR包含LCDR1、LCDR2、LCDR3,重(H)鏈的CDR包含HCDR1、HCDR2、HCDR3)。抗體的CDR邊界可藉由Kabat、Chothia或Al-Lazikani命名法命名或識別(Al-Lazikani, B., Chothia, C., Lesk, A. M.,J. Mol. Biol.,273(4),927 (1997);Chothia, C.等,J Mol Biol. Dec 5;186(3):651-63 (1985);Chothia, C.和Lesk, A.M.,J.Mol.Biol.,196,901 (1987);Chothia, C.等,Nature. Dec 21-28;342(6252):877-83 (1989);Kabat E.A.等,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Bethesda, Md. (1991))。其中,三個CDR由被稱為框架區(FR)的側面連續部分間隔開,框架區比CDR更加高度保守並形成一個支架支撐超變環。HCVR和LCVR各包含4個FR,並且CDR和FR自氨基端至羧基端依以下順序排列:FR1、CDR1、FR2、CDR2、FR3、CDR3、FR4。重鏈和輕鏈的恆定區不參與抗原結合,但具有多種效應功能。抗體依據重鏈恆定區的氨基酸序列可以分成幾類。根據是否含有α、δ、ε、γ和μ重鏈,抗體可分別分為五個主要的分類或同種型:IgA、IgD、IgE、IgG和IgM。幾個主要的抗體分類還可分為亞類,如IgG1(γ1重鏈)、IgG2(γ2重鏈)、IgG3(γ3重鏈)、IgG4(γ4重鏈)、IgA1(α1重鏈)或IgA2(α2重鏈)等。
用於本申請的術語“可變結構域”用於抗體時,是指包含一個或複數CDR的抗體可變區或其片段。儘管可變結構域可包含完整可變區(如HCVR或LCVR),其也可能包含小於完整可變區但仍保持與抗原結合或形成抗原結合位點的能力。
用於本申請的術語“抗原結合部分”是指由含有一個或複數CDR的抗體部分所形成的抗體片段或者任何其他結合抗原但不具有完整抗體結構的抗體片段。抗原結合部分的例子包含但不限於可變結構域、可變區、雙功能抗體(diabody)、Fab、Fab'、F(ab')2 、Fv片段、二硫鍵穩定的Fv片段(dsFv)、(dsFv)2 、雙特異性dsFv(dsFv-dsFv')、二硫鍵穩定的雙功能抗體(ds diabody)、多特異性抗體、駱駝化單域抗體(camelized single domain antibody)、奈米抗體、域抗體和雙價域抗體。抗原結合部分可以與母體抗體結合相同的抗原。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抗原結合部分可包含移接至來自一個或複數不同的人抗體的框架區的來自特定人抗體的一個或複數CDR。抗原結合部分的更多詳細的形式記述於Spiess等,2015(同上)和Brinkman等,mAbs ,9(2),pp.182–212 (2017),其全部內容藉由引用併入本文。
抗體的“Fab”是指由一條輕鏈(包含可變區和恆定區)和一條重鏈的可變區和第一恆定區經二硫鍵結合起來的那部分抗體。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輕鏈和重鏈的恆定區均由TCR恆定區取代。
“Fab'”是指包含了部分鉸鏈區的Fab片段。
“F(ab')2 ”指的是Fab的二聚體。
抗體的“fragment difficult(Fd)”是指可以與輕鏈組合以形成Fab的重鏈片段氨基末端的半段。
抗體的“Fc”指的是由第一重鏈的第二(CH2)、第三(CH3)恆定區經二硫鍵結合第二重鏈的第二和第三恆定區而組成的抗體的部分。抗體的Fc部分負責多種不同的效應功能,如ADCC和CDC,但不參與抗原的結合。
就抗體而言的“鉸鏈區”包含將CH1結構域連接至CH2結構域的重鏈分子的部分。此鉸鏈區包含大約25個氨基酸殘基且是柔性的,從而使得兩個N末端抗原結合區可以獨立移動。
用於本申請的術語“CH2域”是指包含重鏈分子自IgG抗體的例如約氨基酸244延伸至氨基酸360的部分,使用常規編號方案(氨基酸244至360,Kabat編號系統;以及氨基酸231-340,EU編號系統;參見Kabat, E.等,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83))。
“CH3結構域”自IgG分子的CH2結構域延伸至C末端,並且包含大約108個氨基酸。某些免疫球蛋白類別,例如IgM,進一步包含CH4區。
抗體的“Fv”指的是含有完整抗原結合位點的最小抗體片段。Fv片段由一條輕鏈的可變區結合一條重鏈的可變區組成。提供了數種Fv設計,包含dsFv,其中兩個結構域之間的連接藉由引入的二硫鍵增強;並且可以使用肽連接子將兩個結構域結合在一起成為單個多肽而形成scFv。已產生了含有重免疫球蛋白鏈或輕免疫球蛋白鏈的可變結構域連接至對應的免疫球蛋白重鏈或輕鏈的可變結構域和恆定結構域的Fv構建體。還已將Fv多聚化以形成雙功能抗體和三功能抗體(Maynard等,Annu Rev Biomed Eng 2 339-376 (2000))。
“ScFab”是指具有經由多肽連接子將Fd連接至輕鏈的融合多肽,產生了單鏈Fab片段(scFab)。
“TriFab”是指由3個具有Fab功能的單位組成的三價、雙特異性的融合蛋白。TriFab容納兩個普通Fab融合至不對稱的類Fab部分。
“Fab-Fab”是指藉由將第一Fab臂的Fd鏈融合至第二Fab臂的Fd鏈的N末端形成的融合蛋白。
“Fab-Fv”是指藉由將HCVR融合至Fd鏈的C末端,且將LCVR融合至輕鏈的C末端形成的融合蛋白。“Fab-dsFv”分子可以藉由在HCVR結構域和LCVR結構域間引入域間二硫鍵而形成。
“MAb-Fv”或“IgG-Fv”是指藉由HCVR結構域融合至一條Fc鏈的C末端和LCVR結構域單獨表達或融合至另一條Fc鏈的C末端而形成的融合蛋白,從而產生雙特異性、三價的IgG-Fv(mAb-Fv)融合蛋白,其Fv藉由域間二硫鍵穩定。
“ScFab-Fc-scFv2 ”和“ScFab-Fc-scFv”是指單鏈Fab與Fc和二硫鍵穩定的Fv結構域融合形成的融合蛋白。
“附接IgG”是指Fab臂融合至IgG以形成雙特異性(Fab)2 -Fc的形式的融合蛋白。其可以形成Fab融合至IgG分子的C末端或N末端的“IgG-Fab”或“Fab-IgG”,無論是否存在連接子。在某些實施方式中,附接IgG可以被進一步修飾為IgG-Fab4 的形式(參見Brinkman等,2017,同上)。
“DVD-Ig”是指雙可變結構域抗體,其藉由將第二特異性的另外的HCVR結構域和LCVR結構域融合至IgG重鏈和輕鏈形成。“CODV-Ig”是指其中兩個HCVR和兩個LCVR結構域以允許可變HCVR-LCVR結構域交叉配對的方式連接的相關形式,其(自N至C末端)以HCVRA-HCVRB和LCVRB-LCVRA的順序,或以HCVRB-HCVRA和LCVRA-LCVRB的順序排列。
“CrossMab”是指將未經修飾的輕鏈與對應的未經修飾的重鏈配對,以及將經修飾的輕鏈與對應的經修飾的重鏈配對,從而產生輕鏈中錯配減少的抗體的技術。
“BiTE”是雙特異性的T-細胞參與分子,包含具有LCVR-HCVR方向上的第一抗原特異性的第一scFv連接至具有HCVR-LCVR方向上的第二抗原特異性的第二scFv。
“WuXiBody”是包含可溶性嵌合蛋白的雙特異性抗體,其具有抗體的可變結構域和TCR的恆定結構域,其中TCR恆定結構域的亞基(例如α和β結構域)藉由工程化的二硫鍵連接。
當“百分比序列同一性”用於氨基酸序列(或核酸序列)時,是指在進行序列比對,並且必要時引入間隔使相同氨基酸(或核酸)數目達到最多後,在候選序列中,與參比序列相同的氨基酸(或核酸)殘基占該候選序列的氨基酸(或核酸)殘基的百分比。該氨基酸殘基的保守取代可認為或可不認為是相同殘基。可以藉由本領域揭露的工具,例如BLASTN、BLASTp(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網站(NCBI),也可參見Altschul S.F.等,J. Mol. Biol.,215:403–410 (1990);Stephen F. 等,Nucleic Acids Res.,25:3389–3402 (1997))、ClustalW2(歐洲生物資訊研究所網站,還可參見Higgins D.G.等,Methods in Enzymology,266:383-402 (1996);Larkin M.A.等,Bioinformatics(英國牛津),23(21):2947-8 (2007))和ALIGN或Megalign (DNASTAR)軟體,對序列進行比對以確定氨基酸(或核酸)序列的百分比序列同一性。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使用該工具的預設參數或可根據比對的需要適當調整參數,例如藉由挑選適宜的演算法。
用於本申請的“抗原”或“Ag”是指可以在細胞培養或在動物體內刺激產生抗體或T細胞應答的化合物、組合物、肽、多肽、蛋白或物質,包含加入細胞培養物(如雜交瘤)中,或經注射或吸收進入動物的組合物(如包含癌特異性蛋白的組合物)。抗原與特異性的體液或細胞免疫的產物(如抗體,包含由異源抗原誘導的產物)反應。
“表位”或“抗原決定簇”是指抗原中與結合劑(如抗體)結合的區域。表位可以形成自連續的氨基酸(也稱為線性或順序表位元)或藉由蛋白的三級折疊而並列的非連續的氨基酸(也稱為構型或構象表位)。形成自連續的氨基酸的表位通常在蛋白上沿著一級氨基酸殘基線性排列,且連續的氨基酸的小段可以由與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分子結合的抗原消化,或在暴露於變性溶劑時保留,而藉由三級折疊形成的表位通常在用變性溶劑處理時丟失。表位在一個獨特的空間構象中通常包含至少3個,更常見地包含至少5個、約7個或約8-10個氨基酸。
本申請中的“特異性結合”或“特異性的結合”是指兩分子間的非隨機結合反應,如抗體和抗原間的反應。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提供的多肽複合物和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與抗原特異性結合,並且其結合親和力(KD )≤10-6 M(例如≤5×10-7 M、≤2×10-7 M、≤10-7 M、≤5×10-8 M、≤2×10-8 M、≤10-8 M、≤5×10-9 M、≤2×10-9 M、≤10-9 M或≤10-10 M)。用於本申請的KD 是指解離速率與結合速率的比值(koff /kon ),可藉由使用表面等離子共振法,例如使用如Biacore的儀器確定。
術語“可操作地連接”或“可操作地連接的”是指兩個或更複數目標生物學序列的以使其處於使其以目的方式作用的關係的方式並列,無論是否存在間隔子或接頭。當用於多肽時,該術語旨在表示多肽序列以使所連接的產物具有目的生物學功能的方式連接。例如,可將抗體可變區可操作地連接至恆定區,以形成具有抗原結合活性的穩定產物。該術語還可用於多核苷酸。舉例來說,當編碼多肽的多核苷酸可操作地連接至調控序列(例如啟動子、增強子、沉默子序列等)時,該術語旨在表示該多核苷酸序列以允許該多肽由該多核苷酸調控表達的方式連接。
術語“融合”或“融合的”在用於氨基酸序列(例如肽、多肽或蛋白)時,是指例如藉由化學鍵合或重組手段,將兩個或更複數氨基酸序列組合成為非天然存在的單一氨基酸序列。融合氨基酸序列可藉由兩個編碼多核苷酸序列的基因重組產生,並且可以藉由將含有重組的多核苷酸的構建體引入宿主細胞的方法來表達。
用於本申請的術語“間隔子”是指具有1、2、3、4或5個氨基酸殘基,或長度為5至15、20、30、50或更複數氨基酸殘基的藉由肽鍵連接且用於連接一個或複數多肽的人造氨基酸序列。間隔子可具有或可不具有二級結構。間隔子序列是本領域公知的,參見例如Holliger等,Proc. Natl. Acad. Sci. USA 90:6444-6448 (1993);Poljak等,Structure 2:1121-1123 (1994)。可以使用本領域公知的任意適宜的間隔子。
術語“抗原特異性”是指被抗原結合分子選擇性地識別的特定抗原或其表位。
用於本申請的術語“取代”在用於氨基酸殘基時是指在肽、多肽或蛋白中將天然存在的或引入的一個或複數氨基酸用另一個取代。多肽中的取代可導致多肽功能的減弱、增強或消除。
取代還可以是“保守取代”,其針對氨基酸序列時是指將一個氨基酸殘基用另一個具有相似理化性質的側鏈的不同氨基酸殘基取代,或者對那些對多肽的活性並非至關重要的氨基酸的取代。例如,可以在非極性側鏈氨基酸殘基間(例如Met、Ala、Val、Leu和Ile、Pro、Phe、Trp)、不帶電的極性側鏈殘基間(例如Cys、Ser、Thr、Asn、Gly和Gln)、酸性側鏈殘基間(例如Asp、Glu)、鹼性側鏈氨基酸間(例如His、Lys和Arg)、β分支側鏈氨基酸間(例如Thr、Val和Ile)、含硫側鏈氨基酸間(例如Cys和Met)或芳香側鏈殘基間(例如Trp、Tyr、His和Phe)進行保守取代。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取代、刪除或添加也可以認為是“保守取代”。插入或刪除的氨基酸的數量的範圍可以為約1至5。保守取代通常不引起蛋白構象結構上的顯著變化,並且因此能保持蛋白的生物學活性。
本申請使用的術語“突變”或“突變的”在用於氨基酸殘基時是指氨基酸殘基的取代、插入或添加。
本申請使用的術語“T細胞”是指在細胞介導的免疫中起著重要作用的一類淋巴細胞,包含輔助性T細胞(例如CD4+ T細胞、T輔助性1型T細胞、T輔助性2型T細胞、T輔助性3型T細胞、T輔助性17型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例如CD8+ T細胞)、記憶T細胞(例如中央型記憶T細胞(TCM細胞)、效應型記憶T細胞(TEM細胞和TEMRA細胞)和常駐型記憶T細胞(TRM),其為CD8+或CD4+)、自然殺傷T(NKT)細胞和抑制性T細胞。
天然“T細胞受體”或天然“TCR”是與不變的CD3鏈結合以形成能夠介導信號轉導的複合物的異二聚T細胞表面蛋白。TCR屬於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且與具有單一重鏈和單一輕鏈的半抗體相似。天然TCR具有胞外部分、跨膜部分和胞內部分。TCR的胞外結構域具有近膜恆定區和遠膜可變區。
本申請使用的術語“受試者”或“個體”或“動物”或“患者”是指需要診斷、預後、緩解、預防和/或治療疾病或病症的人或非人動物,包含哺乳動物或靈長類。哺乳類受試者包含人、畜養動物、農場動物,以及動物園、競技或寵物動物,如狗、貓、豚鼠、兔、大鼠、小鼠、馬、豬、牛、熊等等。 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
在一個方面,本申請提供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用於本申請的術語“雙特異性”表示存在兩個抗原結合部分,其各自能夠與不同抗原或相同抗原上的不同表位特異性結合。本申請提供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與第二抗原結合部分相締合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並且其中之一與CD3特異性結合,另一個與CD20特異性結合。也就是說,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可與CD3特異性結合,且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可與CD20特異性結合。或者,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可與CD20特異性結合,且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可與CD3特異性結合。在本發明中,術語“雙特異性抗CD3xCD20多肽複合物”與“靶向CD3和CD20的多肽複合物”或“抗CD3和CD20多肽複合物”可互換使用。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提供一種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包含與第二抗原結合部分相締合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其中: 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包含: 第一多肽,該第一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體的第一重鏈可變結構域(VH),其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一T細胞受體(TCR)恆定區(C1),和 第二多肽,該第二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體的第一輕鏈可變結構域(VL),其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二TCR恆定區(C2), 其中: C1和C2能夠形成包含至少一個在C1和C2之間的非天然的鏈間鍵的二聚體,並且該非天然的鏈間鍵能夠穩定該二聚體,以及 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包含: 第二抗體的第二重鏈可變結構域(VH2),其可操作地連接至抗體重鏈CH1結構域,和 第二抗體的第二輕鏈可變結構域(VL2),其可操作地連接至抗體輕鏈恆定(CL)結構域, 其中: 該第一和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中的一個是抗CD3結合部分,並且另一個是抗CD20結合部分, 抗CD3結合部分來源於抗CD3抗體,其包含: a)包含選自SEQ ID NO:1、13、25、37 和49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 b)包含選自SEQ ID NO:2、14、26、38和50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 c)包含選自SEQ ID NO:3、15、27、39和51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 d)包含選自SEQ ID NO:4、16、28、40和52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1, e)包含選自SEQ ID NO:5、17、29、41和53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2,和 f)包含選自SEQ ID NO:6、18、30、42和54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3, 抗CD20結合部分來源於抗CD20抗體,其包含: a)包含選自SEQ ID NO:7、19、31、43和55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 b)包含選自SEQ ID NO:8、20、32、44和56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 c)包含選自SEQ ID NO:9、21、33、45和57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 d)包含選自SEQ ID NO:10、22、34、46和58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1, e)包含選自SEQ ID NO:11、23、35、47和59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2,和 f)包含選自SEQ ID NO:12、24、36、48和60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3。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提供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含有來源於TCR恆定區的序列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但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不含有來源於TCR恆定區的序列。
本申請提供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顯著地更不容易具有錯配的重鏈和輕鏈可變結構域。不希望受限於任何理論,據信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中的穩定的TCR恆定區可以彼此特異性連接,並因此有助於目標VH1和VL1的高度特異性的配對,同時阻礙VH1或VL1與不提供目標抗原結合位元點的其他可變區形成不想要的錯配。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進一步包含可操作地連接至VH2的抗體恆定CH1結構域,以及可操作地連接至VL2的抗體輕鏈恆定結構域。因此,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包含Fab。
當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可變結構域(例如VH1、VH2、VL1和VL2)在一個細胞中表達時,高度期望的是VH1與VL1特異性配對且VH2與VL2特異性配對,以使得到的雙特異性蛋白產物會具有正確的抗原結合特異性。然而,在諸如雜交-雜交瘤(或四源雜交瘤)的現有技術中,VH1、VH2、VL1和VL2發生隨機配對,從而導致多達10種不同分子的產生,其中僅有一種為有功能的雙特異性抗原結合分子。這不僅降低了產率,還使目標產物的純化變得複雜。
相比於第一和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均為天然Fab的對應部分的情況,由於可變結構域更不容易發生錯配,因而本申請所提供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是優越的。在一個示例性的實例中,該第一抗原結合結構域包含與VL1-C2配對的VH1-C1,且該第二抗原結合結構域包含與VL2-CL配對的VH2-CH1。已出人意料地發現C1和C2優先與彼此相締合,而且不太容易與CL或CH1相締合,由此阻礙並顯著減少諸如C1-CH、C1-CL、C2-CH和C2-CL的不想要的配對的形成。由於C1-C2的特異性締合,VH1與VL1特異性配對並且從而形成該第一抗原結合位點,以及CH1與CL特異性配對,從而允許提供該第二抗原結合位點的VH2-VL2的特異性配對。相應地,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和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更不容易錯配,並且相比於該第一和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均為天然Fab的對應部分(例如為VH1-CH1、VL1-CL、VH2-CH1和VL2-CL的形式)的情況,例如VH1-VL2、VH2-VL1、VH1-VH2、VL1-VL2之間的錯配顯著減少。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提供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自細胞表達時,相比於在可比的條件下表達的參照分子,具有顯著更少的錯配產物(例如減少至少1、2、3、4、5或更多種錯配產物)和/或顯著更高的產率(例如提高至少10%、20%、30%、40%、50%、60%或更多的產率),其中該參照分子除了以天然CH1取代C1和以天然CL取代C2之外,在其他方面與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相同。 包含工程化的Cα和Cβ的抗原結合部分
本申請所提供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包含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一T細胞受體(TCR)恆定區的第一抗體重鏈可變結構域,以及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二TCR恆定區的第一抗體輕鏈可變結構域,其中該第一TCR恆定區和第二TCR恆定區經由至少一個非天然鏈間二硫鍵相締合。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包含至少兩條多肽鏈,其各自包含來源於抗體的可變結構域和來源於TCR的恆定區。因此,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包含重鏈可變結構域和輕鏈可變結構域,其分別可操作地連接至一對TCR恆定區。在某些實施方式中,第一抗原結合部分中的TCR恆定區的配對是α/β TCR恆定區。本申請所提供的多肽複合物的TCR恆定區能夠藉由至少一個非天然的二硫鍵彼此締合以形成二聚體。
出人意料地發現,可以將本申請所提供的具有至少一個非天然二硫鍵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重組表達,並組裝成所需的構象,其穩定化TCR恆定區二聚體並提供抗體可變區的良好的抗原結合活性。另外,發現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良好地承受常規的抗體工程化,例如糖基化位點的修飾和一些天然序列的移除。此外,本申請所提供的多肽複合物可以被併入雙異特性形式,其由於在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中存在TCR恆定區,可以容易地以抗原結合序列的最少錯配或幾乎無錯配被表達和組裝。本申請所提供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和構建體的其他優勢在以下的揭露內容中將變得更加明顯。
總而言之,本申請提供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包含第一多肽和第二多肽,該第一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體的第一重鏈可變結構域(VH),其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一T細胞受體(TCR)恆定區(C1),該第二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體的第一輕鏈可變結構域(VL),其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二TCR恆定區(C2),其中:C1和C2能夠形成二聚體,並且C1和C2之間的非天然的鏈間二硫鍵能夠穩定該二聚體。 TCR恆定區
本申請所述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包含來源於TCR的α或β恆定區。
人TCR α鏈恆定區被稱為TRAC,其NCBI登錄號為P01848。
人TCR β鏈恆定區有兩個不同的變體,稱為TRBC1和TRBC2(IMGT命名法)(亦參見Toyonaga B等,PNAs,Vol. 82,pp.8624-8628,Immunology (1985))。
在本申請中,本申請所提供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的該第一和該第二TCR恆定區能夠形成二聚體,該二聚體包含該TCR恆定區之間的至少一個能夠穩定該二聚體的非天然鏈間二硫鍵。
用於本申請的術語“二聚體”是指由兩個分子(如多肽或蛋白)經由共價或非共價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相締合的結構。同源二聚體或同源二聚化由兩個相同的分子形成,而異源二聚體或異源二聚化由兩個不同的分子形成。由該第一和該第二TCR恆定區形成的二聚體為異源二聚體。
“突變的”氨基酸殘基是指被取代、插入或添加並且不同於其對應的天然TCR恆定區中對應的天然殘基的氨基酸殘基。例如,如果將野生型TCR恆定區中特定位點處的氨基酸殘基稱為“天然”殘基,那麼其對應的突變殘基為不同於該天然殘基但位於該TCR恆定區上的相同位置的任何殘基。突變殘基可以是在相同位置取代天然殘基的不同殘基,或在天然殘基之前插入並因此佔據其原位置的不同殘基。
在本文提供的多肽複合物中,該第一和/或該第二TCR恆定區已被工程化以包含一個或複數負責形成該非天然鏈間二硫鍵的突變氨基酸殘基。為了將這樣的突變殘基引入該TCR恆定區,可以操縱TCR區的編碼序列,以例如將編碼天然殘基的密碼子取代為編碼突變殘基的密碼子,或者以將編碼突變殘基的密碼子插入天然殘基的密碼子之前。
在本文提供的多肽複合物中,該第一和/或該第二TCR恆定區已被工程化以包含一個或複數突變的半胱氨酸殘基,使得在取代半胱氨酸殘基之後,在兩個TCR恆定區之間能形成非天然鏈間二硫鍵。
非天然鏈間二硫鍵能夠穩定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這種穩定方面的效果可以以各種方式體現。例如,突變氨基酸殘基或非天然鏈間二硫鍵的存在可以使該多肽複合物能夠穩定表達,和/或以高水準表達,和/或締合至具有理想的生物活性(例如抗原結合活性)的穩定複合物,和/或表達並組裝為高水準的具有理想的生物活性的理想的穩定複合物。可以使用本領域公知的適宜方法(如在SDS-PAGE上顯示分子量,或藉由差示掃描量熱法(DSC)或差示掃描螢光法(DSF)測量熱穩定性)來評估鏈間二硫鍵穩定該第一和第二TCR恆定區的能力。在一個示例性的實例中,如果產物顯示分子量與該第一和該第二多肽的組合的分子量相當,則可以藉由SDS-PAGE確認形成了穩定的本申請所提供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述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是穩定的,體現於其熱穩定性不少於天然Fab的50%、60%、70%、80%或90%。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述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是穩定的,體現於其熱穩定性可與天然Fab相當。
不希望受到任何理論的限制,據信形成於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中的該第一和該第二TCR恆定區之間的該非天然鏈間二硫鍵能夠穩定TCR恆定區的異二聚體,從而增強該異二聚體的和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的正確折疊水準、結構穩定性和/或表達水準。不同於T細胞表面的細胞膜上錨定的天然TCR,發現天然TCR胞外結構域的異二聚體更不穩定,儘管其在3D結構上與抗體Fab相似。事實上,天然TCR在溶解狀態中的不穩定性曾是使其晶體結構難以闡明的顯著阻礙(參見Wang,Protein Cell ,5(9),pp.649–652 (2014))。藉由將一對半胱氨酸(Cys)突變引入TCR恆定區並且從而使鏈間非天然二硫鍵能夠形成,可以穩定表達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同時保留抗體可變區的抗原結合能力。
包含突變殘基的TCR恆定區在本申請中也稱為“工程化的”TCR恆定區。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多肽複合物的第一TCR恆定區(C1)包含工程化的TCR α鏈(Cα),並且該第二TCR恆定區(C2)包含工程化的TCR β鏈(Cβ)。在本文提供的多肽複合物中,C1包含工程化的Cβ,且C2包含工程化的Cα。
在本文提供的多肽複合物中,該工程化的TCR恆定區包含一個或複數突變的半胱氨酸殘基,該一個或複數突變的殘基包含於該第一和/或該第二工程化的恆定區的接觸介面內。
用於本申請的術語“接觸介面”是指在該多肽上該多肽彼此相互作用/相締合的特定區域。接觸介面包含一個或複數氨基酸殘基,其能夠在相互作用發生時與接觸或締合的對應的氨基酸殘基相互作用。接觸介面中的氨基酸殘基可處於或可不處於連續的序列中。例如,當該介面是三維的時,該介面內的氨基酸殘基可以在線性序列上的不同位置彼此分開。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工程化的Cα與該工程化的Cβ之間可以形成一個或複數二硫鍵。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半胱氨酸殘基的配對能夠形成非天然鏈間二硫鍵。
用於本申請全文的關於TCR恆定區的“XnY”旨在表示TCR恆定區上的第n個氨基酸殘基X被取代為氨基酸殘基Y,其中X和Y分別為特定氨基酸殘基的單字母縮寫。
在本文提供的多肽複合物中,該工程化的Cβ包含或為SEQ ID NO: 121,並且該工程化的Cα包含或為SEQ ID NO: 122。
SEQ ID NO: 121和SEQ ID NO: 122的序列提供於下文: SEQ ID NO: 121 LEDLKNVFPPEVAVFEPSEAEISHTQKATLVCLATGFYPDHVELSWWVNGKEVHSGVCTDPQPLKEQPALQDSRYALSSRLRVSATFWQNPRNHFRCQVQFYGLSENDEWTQDRAKPVTQIVSAEA SEQ ID NO: 122 PDIQNPDPAVYQLRDSKSSDKSVCLFTDFDSQTQVSQSKDSDVYITDKCVLDMRSMDFKSNSAVAWSQKSDFACANAFQNSIIPEDTFFPSPESS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多肽複合物中,在本申請提供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中,天然TCR恆定區中存在的一個或複數天然糖基化位點可被修飾(例如移除)。用於本申請的術語“糖基化位點”用於多肽序列時是指帶有碳水化合物部分(例如寡糖結構)可以附接至其的側鏈的氨基酸殘基。多肽(諸如抗體)的糖基化通常是N連接的或O連接的。N連接的是指碳水化合物部分附接至天冬醯胺殘基的側鏈,例如三肽序列如天冬醯胺-X-絲氨酸和天冬醯胺-X-蘇氨酸中的天冬醯胺殘基,其中X是除脯氨酸以外的任何氨基酸。O連接的糖基化是指N-乙醯半乳糖胺、半乳糖或木糖之一附接至羥基氨基酸,最常見的是附接至絲氨酸或蘇氨酸。藉由改變氨基酸序列,使得存在於該序列中的上述三肽序列(對於N連接的糖基化位點)中的一個或複數或者絲氨酸或蘇氨酸殘基(對於O連接的糖基化位點)中的一個或複數被取代,可以方便地實現對天然糖基化位點的移除。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中,至少一個天然糖基化位元點在該工程化的TCR恆定區中(例如在該第一和/或該第二TCR恆定區中)不存在。不希望受限於任何理論,據信本申請所述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可以允許移除全部或部分糖基化位元點,而不影響蛋白表達和穩定性,這與現有教導相反,即N連接的糖基化位點在TCR恆定區如Cα(即N34、N68和N79)和Cβ(即N69)上的存在對於蛋白表達和穩定性是必要的(參見Wu等,Mabs,7:2,364-376,2015)。
在本申請所提供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中,來源於TCR的恆定區可操作地連接至來源於抗體的可變區。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抗體可變結構域(VH)在第一接合結構域融合至該第一TCR恆定區(C1),該第一抗體可變結構域(VL)在第二接合結構域融合至該第二TCR恆定區(C2)。
用於本申請的術語“接合結構域”是指兩個氨基酸序列融合或組合的交界或邊界區。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接合結構域包含抗體V/C接合子的C末端片段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二接合結構域包含TCR V/C接合子的N末端片段的至少一部分。
用於本申請的術語“抗體V/C接合子”是指抗體可變結構域和恆定結構域的交界,例如重鏈可變結構域與CH1結構域之間或輕鏈可變結構域與輕鏈恆定結構域之間的交界。相似地,術語“TCR V/C接合子”是指TCR可變結構域和恆定結構域的交界,例如TCRα可變結構域與恆定結構域之間或TCRβ可變結構域與恆定結構域之間的交界。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多肽包含序列,該序列包含如式(I)可操作連接的結構域:VH-HCJ-C1,且該第二多肽包含序列,該序列包含如式(II)可操作連接的結構域:VL-LCJ-C2,其中: VH為抗體的重鏈可變結構域; HCJ為如上文定義的第一接合結構域; C1為如上文定義的第一TCR恆定結構域; VL為抗體的輕鏈可變結構域; LCJ為如上文定義的第二接合結構域; C2為如上文定義的第二TCR恆定結構域。 抗體可變區
本申請所提供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與第二抗原結合部分締合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且其中的一個特異性地與CD3結合,另一個特異性地與CD20結合。在本申請提供的多肽複合物中,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包含第一抗體的第一重鏈可變結構域(VH1)和第一輕鏈可變結構域(VL1),並且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包含第二抗體的第二重鏈可變結構域(VH2)和第二輕鏈可變結構域(VL2),其中該第一抗體和該第二抗體是不同的並且選自由抗CD3抗體和抗CD20抗體組成的組。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抗體是抗CD3抗體,第二抗體是抗CD20抗體。在某些其他實施方式中,該第一抗體為抗CD20抗體,且該第二抗體為抗CD3抗體。
在常規的天然抗體中,可變區包含由側翼的框架(FR)區間隔開的3個CDR區,例如自N末端至C末端以下式所列出的:FR1-CDR1-FR2-CDR2-FR3-CDR3-FR4。 a) 抗-CD3結合部分
在本文提供的多肽複合物中,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或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為抗CD3結合部分。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抗CD3結合部分來源於下表A顯示的抗體W3278-T2U3.E17R-1.uIgG4.SP。以下提供了W3278-T2U3.E17R-1.uIgG4.SP抗體的抗CD3結合部分的CDR序列。 表A
抗體ID:   CDR1 CDR2 CDR3
W3278-T2U3.E17R-1.uIgG4.SP   SEQ ID NO: 1 SEQ ID NO: 2 SEQ ID NO: 3
VH GYSFTTYYIH WIFPGNDNIKYSEKFKG DSVSIYYFDY
  SEQ ID NO: 4 SEQ ID NO: 5 SEQ ID NO: 6
VK KSSQSLLNSRTRKNYLA WASTRKS TQSFILRT
以下提供了W3278-T2U3.E17R-1.uIgG4.SP抗體的抗CD3結合部分的重鏈和κ輕鏈可變區序列。 VH-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61):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YSFTTYYIHWVRQAPGQGLEWMGWIFPGNDNIKYSEKFKGRVTITADKSTSTAYMELSSLRSEDTAVYYCAIDSVSIYYFDYWGQGTLVTVSS VH-核酸序列(SEQ ID NO: 101): caggtgcaactcgtgcagtctggagctgaagtgaagaagcctgggtcttcagtcaaggtcagttgcaaggccagtgggtattccttcactacctactacatccactgggtgcggcaggcaccaggacaggggcttgagtggatgggctggatctttcccggcaacgataatattaagtacagcgagaagttcaaagggagggtcaccattaccgccgacaaatccacttccacagcctacatggagttgagcagcctgagatccgaggatacagccgtgtactactgtgccattgacagcgtgtccatctactactttgactactggggccagggcacactggtcacagtgagcagc VK-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62): 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LLNSRTR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K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TQSFILRTFGGGTKVEIK VK-核酸序列(SEQ ID NO: 102): gacatcgtcatgacccagtccccagactctttggcagtgtctctcggggaaagagctaccatcaactgcaagagcagccagtcccttctgaacagcaggaccaggaagaattacctcgcctggtaccaacagaagcccggacagcctcctaagctcctgatctactgggcctcaacccggaagagtggagtgcccgatcgctttagcgggagcggctccgggacagatttcacactgacaatttcctccctgcaggccgaggacgtcgccgtgtattactgtactcagagcttcattctgcggacatttggcggcgggactaaagtggagattaag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抗CD3結合部分來源於下表B顯示的抗體W3278-T3U2.F16-1.uIgG4.SP。以下提供了W3278-T3U2.F16-1.uIgG4.SP抗體的抗CD3結合部分的CDR序列。 表B
抗體ID:    CDR1 CDR2 CDR3
W3278-T3U2.F16-1.uIgG4.SP   SEQ ID NO: 13 SEQ ID NO: 14 SEQ ID NO: 15
VH GFAFTDYYIH WISPGNVNTKYNENFKG DGYSLYYFDY
  SEQ ID NO: 16 SEQ ID NO: 17 SEQ ID NO: 18
VK KSSQSLLNSRTRKNYLA WASTRQS TQSHTLRT
以下提供了W3278-T3U2.F16-1.uIgG4.SP抗體的抗CD3結合部分的重鏈和κ輕鏈可變區序列。 VH-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63):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FAFTDYYIHWVRQAPGQGLEWMGWISPGNVNTKYNENFKGRVTITADKSTSTAYMELSSLRSEDTAVYYCARDGYSLYYFDYWGQGTLVTVSS VH-核酸序列(SEQ ID NO: 103): caggtgcagcttgtgcagtctggggcagaagtgaagaagcctgggtctagtgtcaaggtgtcatgcaaggctagcgggttcgcctttactgactactacatccactgggtgcggcaggctcccggacaagggttggagtggatgggatggatctccccaggcaatgtcaacacaaagtacaacgagaacttcaaaggccgcgtcaccattaccgccgacaagagcacctccacagcctacatggagctgtccagcctcagaagcgaggacactgccgtctactactgtgccagggatgggtactccctgtattactttgattactggggccagggcacactggtgacagtgagctcc VK-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64): 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LLNSRTR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Q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TQSHTLRTFGGGTKVEIK VK-核酸序列(SEQ ID NO: 104): gatatcgtgatgacccagagcccagactcccttgctgtctccctcggcgaaagagcaaccatcaactgcaagagctcccaaagcctgctgaactccaggaccaggaagaattacctggcctggtatcagcagaagcccggccagcctcctaagctgctcatctactgggcctccacccggcagtctggggtgcccgatcggtttagtggatctgggagcgggacagacttcacattgacaattagctcactgcaggccgaggacgtggccgtctactactgtactcagagccacactctccgcacattcggcggagggactaaagtggagattaag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抗CD3結合部分來源於下表C顯示的抗體W3278-U2T3.F18R-1.uIgG4.SP。以下提供了W3278-U2T3.F18R-1.uIgG4.SP抗體的抗CD3結合部分的CDR序列。 表C
抗體ID:   CDR1 CDR2 CDR3
W3278-U2T3.F18R-1.uIgG4.SP   SEQ ID NO: 25 SEQ ID NO: 26 SEQ ID NO: 27
VH GFAFTDYYIH WISPGNVNTKYNENFKG DGYSLYYFDY
  SEQ ID NO: 28 SEQ ID NO: 29 SEQ ID NO: 30
VK KSSQSLLNSRTRKNYLA WASTRQS TQSHTLRT
以下提供了W3278-U2T3.F18R-1.uIgG4.SP抗體的抗CD3結合部分的重鏈和κ輕鏈可變區序列。 VH-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65):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FAFTDYYIHWVRQAPGQGLEWMGWISPGNVNTKYNENFKGRVTITADKSTSTAYMELSSLRSEDTAVYYCARDGYSLYYFDYWGQGTLVTVSS VH-核酸序列(SEQ ID NO: 105): caggtgcagcttgtgcagtctggggcagaagtgaagaagcctgggtctagtgtcaaggtgtcatgcaaggctagcgggttcgcctttactgactactacatccactgggtgcggcaggctcccggacaagggttggagtggatgggatggatctccccaggcaatgtcaacacaaagtacaacgagaacttcaaaggccgcgtcaccattaccgccgacaagagcacctccacagcctacatggagctgtccagcctcagaagcgaggacactgccgtctactactgtgccagggatgggtactccctgtattactttgattactggggccagggcacactggtgacagtgagctcc VK-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66): 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LLNSRTR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Q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TQSHTLRTFGGGTKVEIK VK-核酸序列(SEQ ID NO: 106): gatatcgtgatgacccagagcccagactcccttgctgtctccctcggcgaaagagcaaccatcaactgcaagagctcccaaagcctgctgaactccaggaccaggaagaattacctggcctggtatcagcagaagcccggccagcctcctaagctgctcatctactgggcctccacccggcagtctggggtgcccgatcggtttagtggatctgggagcgggacagacttcacattgacaattagctcactgcaggccgaggacgtggccgtctactactgtactcagagccacactctccgcacattcggcggagggactaaagtggagattaag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抗CD3結合部分來源於下表D顯示的抗體W3278-U3T2.F18R-1.uIgG4.SP。以下提供了W3278-U3T2.F18R-1.uIgG4.SP抗體的抗CD3結合部分的CDR序列。 表D
抗體ID:   CDR1 CDR2 CDR3
W3278-U3T2.F18R-1.uIgG4.SP   SEQ ID NO: 37 SEQ ID NO: 38 SEQ ID NO: 39
VH GYSFTTYYIH WIFPGNDNIKYSEKFKG DSVSIYYFDY
  SEQ ID NO: 40 SEQ ID NO: 41 SEQ ID NO: 42
VK KSSQSLLNSRTRKNYLA WASTRKS TQSFILRT
以下提供了W3278-U3T2.F18R-1.uIgG4.SP抗體的抗CD3結合部分的重鏈和κ輕鏈可變區序列。 VH-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67):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YSFTTYYIHWVRQAPGQGLEWMGWIFPGNDNIKYSEKFKGRVTITADKSTSTAYMELSSLRSEDTAVYYCAIDSVSIYYFDYWGQGTLVTVSS VH-核酸序列(SEQ ID NO: 107): caggtgcaactcgtgcagtctggagctgaagtgaagaagcctgggtcttcagtcaaggtcagttgcaaggccagtgggtattccttcactacctactacatccactgggtgcggcaggcaccaggacaggggcttgagtggatgggctggatctttcccggcaacgataatattaagtacagcgagaagttcaaagggagggtcaccattaccgccgacaaatccacttccacagcctacatggagttgagcagcctgagatccgaggatacagccgtgtactactgtgccattgacagcgtgtccatctactactttgactactggggccagggcacactggtcacagtgagcagc VK-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68): 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LLNSRTR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K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TQSFILRTFGGGTKVEIK VK-核酸序列(SEQ ID NO: 108): gacatcgtcatgacccagtccccagactctttggcagtgtctctcggggaaagagctaccatcaactgcaagagcagccagtcccttctgaacagcaggaccaggaagaattacctcgcctggtaccaacagaagcccggacagcctcctaagctcctgatctactgggcctcaacccggaagagtggagtgcccgatcgctttagcgggagcggctccgggacagatttcacactgacaatttcctccctgcaggccgaggacgtcgccgtgtattactgtactcagagcttcattctgcggacatttggcggcgggactaaagtggagattaag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抗CD3結合部分來源於下表E顯示的抗體W3278-T3U2.F17R-1.uIgG4.SP。以下提供了W3278-T3U2.F17R-1.uIgG4.SP抗體的抗CD3結合部分的CDR序列。 表E
抗體ID:   CDR1 CDR2 CDR3
W3278-T3U2.F17R-1.uIgG4.SP   SEQ ID NO: 49 SEQ ID NO: 50 SEQ ID NO: 51
VH GFAFTDYYIH WISPGNVNTKYNENFKG DGYSLYYFDY
  SEQ ID NO: 52 SEQ ID NO: 53 SEQ ID NO: 54
VK KSSQSLLNSRTRKNYLA WASTRQS TQSHTLRT
以下提供了W3278-T3U2.F17R-1.uIgG4.SP抗體的抗CD3結合部分的重鏈和κ輕鏈可變區序列。 VH-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69):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FAFTDYYIHWVRQAPGQGLEWMGWISPGNVNTKYNENFKGRVTITADKSTSTAYMELSSLRSEDTAVYYCARDGYSLYYFDYWGQGTLVTVSS VH-核酸序列(SEQ ID NO: 109): caggtgcagcttgtgcagtctggggcagaagtgaagaagcctgggtctagtgtcaaggtgtcatgcaaggctagcgggttcgcctttactgactactacatccactgggtgcggcaggctcccggacaagggttggagtggatgggatggatctccccaggcaatgtcaacacaaagtacaacgagaacttcaaaggccgcgtcaccattaccgccgacaagagcacctccacagcctacatggagctgtccagcctcagaagcgaggacactgccgtctactactgtgccagggatgggtactccctgtattactttgattactggggccagggcacactggtgacagtgagctcc VK-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70): 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LLNSRTR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Q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TQSHTLRTFGGGTKVEIK VK-核酸序列(SEQ ID NO: 110): gatatcgtgatgacccagagcccagactcccttgctgtctccctcggcgaaagagcaaccatcaactgcaagagctcccaaagcctgctgaactccaggaccaggaagaattacctggcctggtatcagcagaagcccggccagcctcctaagctgctcatctactgggcctccacccggcagtctggggtgcccgatcggtttagtggatctgggagcgggacagacttcacattgacaattagctcactgcaggccgaggacgtggccgtctactactgtactcagagccacactctccgcacattcggcggagggactaaagtggagattaag
本文提供的抗CD3結合部分還包含合適的框架區(FR)序列,只要該抗CD3結合部分可以特異性結合CD3。
本申請的抗CD3抗體對表達CD3的細胞(例如CD4 T細胞)具有特異性結合親和力,並且可以啟動人T細胞並觸發TNFα和IFNγ的細胞因數釋放。
本申請所提供的抗CD3結合部分的結合親和力可以由KD 值表示,其表示當抗原和抗原結合分子之間的結合達到平衡時解離速率與締合速率的比值(koff /kon )。使用本領域公知的適宜方法,包括例如流式細胞術測定,可以恰當地確定抗原結合親和力(例如KD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可以藉由流式細胞術確定不同濃度下抗體與抗原的結合,可以首先將確定的平均螢光強度(MFI)對抗體濃度製圖,隨後可以藉由使用Prism版本5(GraphPad Software,聖地牙哥,加利福尼亞)將特異性結合螢光強度(Y)與抗體濃度(X)的依賴性擬合至單位點飽和方程式:Y=Bmax *X/(KD + X),從而計算出KD 值,其中Bmax 是指待測抗體與抗原的最大特異性結合。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提供的抗CD3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地與表達在細胞表面上的人CD3或重組人CD3結合。CD3為在細胞上表達的受體。重組CD3為重組表達且不與細胞膜締合的可溶性CD3。重組CD3可以藉由多種重組技術製備。在一個實例中,編碼人CD3胞外結構域(NP_000724.1)(Met1-Asp126)的CD3 DNA序列可在表達載體中在C末端處與聚組氨酸標籤融合,並隨後在293E細胞中被轉染與表達,並藉由鎳親和層析純化。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提供的抗CD3結合部分能夠以不超過5×10-9 M、不超過4×10-9 M、不超過3×10-9 M、不超過2×10-9 M、不超過10-9 M、不超過5×10-10 M、不超過4×10-10 M、不超過3×10-10 M、不超過2×10-10 M、不超過10-10 M、不超過5×10-11 M或不超過4×10-11 M、不超過3×10-11 M或不超過2×10-11 M或不超過10-11 M的結合親和力(KD )特異性地與表達在細胞表面上的人CD3結合,該KD 值是藉由流式細胞術測定的。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提供的抗CD3結合部分與食蟹猴CD3(例如表達在細胞表面上的食蟹猴CD3,或可溶性的重組食蟹猴CD3)交叉反應。
抗CD3結合部分與重組CD3或表達在細胞表面上的CD3的結合可以藉由本領域公知的方法測定,例如夾心法(如ELISA)、Western印跡、流式細胞術和其他結合試驗。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提供的抗CD3結合部分以不超過0.01 nM、不超過0.02 nM、不超過0.03 nM、不超過0.04 nM、不超過0.05 nM、不超過0.06 nM、不超過0.07 nM或不超過0.08 nM的EC50 (即50%結合濃度)特異性地與重組人CD3結合,該EC50 值藉由ELISA測定。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提供的抗CD3結合部分以不超過0.5 nM、不超過0.6 nM、不超過0.7 nM、不超過0.8 nM、不超過0.9 nM、不超過1 nM、不超過2 nM、不超過3 nM、不超過4 nM、不超過5 nM、不超過6 nM、不超過7 nM、不超過8 nM、不超過9 nM或不超過10 nM的EC50 特異性地與表達在細胞表面上的人CD3結合,該EC50 值藉由流式細胞術測定。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抗CD3結合部分以與人CD3相似的結合親和力與食蟹猴CD3結合。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提供的抗CD3結合部分以不超過0.001 nM、不超過0.005 nM、不超過0.01 nM、不超過0.02 nM、不超過0.03 nM、不超過0.04 nM或不超過0.05 nM的EC50 特異性地與重組食蟹猴CD3結合,該EC50 值藉由ELISA測定。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提供的抗CD3結合部分具有足以用於診斷性和/或治療性應用的與人CD3的特異性結合親和力。許多治療方案藉由靶向TCR信號傳導,特別是藉由臨床使用的抗人CD3單株抗體調節T細胞免疫力。 b) 抗CD20抗體
在本文提供的多肽複合物中,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或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為抗CD20結合部分。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抗CD20結合部分來源於下表A’顯示的抗體W3278-T2U3.E17R-1.uIgG4.SP。以下提供了W3278-T2U3.E17R-1.uIgG4.SP抗體的抗CD20結合部分的CDR序列。 表A’
抗體ID:   CDR1 CDR2 CDR3
W3278-T2U3.E17R-1.uIgG4.SP   SEQ ID NO: 7 SEQ ID NO: 8 SEQ ID NO: 9
VH GFTFNDYAMH TISWNSGSIGYADSVKG DIQYGNYYYGMDV
  SEQ ID NO: 10 SEQ ID NO: 11 SEQ ID NO: 12
VK RASQSVSSYLA DASNRAT QQRSNWPIT
以下提供了W3278-T2U3.E17R-1.uIgG4.SP抗體的抗CD20結合部分的重鏈和κ輕鏈可變區序列。 VH-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71): EVQLVESGGGLVQPGRSLRLSCAASGFTFNDYAMHWVRQAPGKGLEWVSTISWNSGSIGYADSVKGRFTISRDNAKKSLYLQMNSLRAEDTALYYCAKDIQYGNYYYGMDVWGQGTTVTVSS VH-核酸序列(SEQ ID NO: 111): gaggtgcaattggtggagagcggaggagggctcgtgcagcctggaagatctcttaggctgagttgcgctgcatctgggttcacattcaacgactacgccatgcactgggtgaggcaggctcccggcaaagggctggaatgggtgtcaactatctcctggaactccggcagcatcggctacgccgatagcgtcaagggccggtttacaatttcccgcgataacgccaagaagtccctgtacctgcagatgaacagcctgcgggccgaggatactgccctctactactgtgccaaggacattcagtacgggaattactattacgggatggacgtctggggccaggggaccaccgtgacagtcagctcc VK-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72): EIVLTQSPATLSLSPGERATLSCRASQSVSSYLAWYQQKPGQAPRLLIYDASNRATGIPARFSGSGSGTDFTLTISSLEPEDFAVYYCQQRSNWPITFGQGTRLEIK VK-核酸序列(SEQ ID NO: 112): gaaatcgtgctgacccagtccccagcaaccctctccctttctcctggagagagagctaccctcagctgtagggcctcacagtctgtctccagttacctggcttggtaccagcagaaacccgggcaggcccctaggttgctgatctacgacgccagcaatagggccactggcatcccagcccggttttccggaagcggcagcgggacagatttcacactcactattagcagcctggagcccgaggacttcgccgtgtactattgccagcagcggtccaactggcccattacatttggccaagggacacgcctggagattaag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抗CD20結合部分來源於下表B’顯示的抗體W3278-T3U2.F16-1.uIgG4.SP。以下提供了W3278-T3U2.F16-1.uIgG4.SP抗體的抗CD20結合部分的CDR序列。 表B’
抗體ID:   CDR1 CDR2 CDR3
W3278-T3U2.F16-1.uIgG4.SP   SEQ ID NO: 19 SEQ ID NO: 20 SEQ ID NO: 21
VH GYTFTSYNMH AIYPGNGDTSYNQKFKG STYYGGDWYFNV
  SEQ ID NO: 22 SEQ ID NO: 23 SEQ ID NO: 24
VK RASSSVSYIH ATSNLAS QQWTSNPPT
以下提供了W3278-T3U2.F16-1.uIgG4.SP抗體的抗CD20結合部分的重鏈和κ輕鏈可變區序列。 VH-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73): QVQLQQPGAELVKPGASVKMSCKASGYTFTSYNMHWVKQTPGRGLEWIGAIYPGNGDTSYNQKFKGKATLTADKSSSTAYMQLSSLTSEDSAVYYCARSTYYGGDWYFNVWGAGTTVTVSA VH-核酸序列(SEQ ID NO: 113): caggtccagctgcagcagcccggagccgaactggtcaaacccggggctagcgtgaaaatgtcttgcaaagcaagtggttacacattcacttcctataacatgcactgggtgaagcagacacctgggcgaggtctggaatggatcggcgccatctacccaggcaacggagacactagctataatcagaagtttaaaggaaaggccaccctgacagctgataagtccagctctaccgcttacatgcagctgagttcactgacaagtgaggactcagcagtgtactattgcgcccgttctacctactatggcggagattggtatttcaatgtgtggggcgccggtaccacagtcaccgtgtccgcc VK-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74): QIVLSQSPAILSASPGEKVTMTCRASSSVSYIHWFQQKPGSSPKPWIYATSNLASGVPVRFSGSGSGTSYSLTISRVEAEDAATYYCQQWTSNPPTFGGGTKLEIK VK-核酸序列(SEQ ID NO: 114): cagattgtcctgagccagagccctgccatcctgtctgctagtcccggcgagaaggtgaccatgacatgcagggcatccagctctgtctcctacatccactggttccagcagaagcccgggagttcacctaaaccatggatctacgctacatccaacctggcaagcggtgtgcctgtcaggttttcaggttccggcagcggaacatcttacagtctgactatttctcgggtggaggccgaagacgccgctacctactattgccagcagtggacctccaatccccctacattcggcggagggactaagctggagatcaaa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抗CD20結合部分來源於下表C’顯示的抗體W3278-U2T3.F18R-1.uIgG4.SP。以下提供了W3278-U2T3.F18R-1.uIgG4.SP抗體的抗CD20結合部分的CDR序列。 表C’
抗體ID:   CDR1 CDR2 CDR3
W3278-U2T3.F18R-1.uIgG4.SP   SEQ ID NO: 31 SEQ ID NO: 32 SEQ ID NO: 33
VH GYTFTSYNMH AIYPGNGDTSYNQKFKG STYYGGDWYFNV
  SEQ ID NO: 34 SEQ ID NO: 35 SEQ ID NO: 36
VK RASSSVSYIH ATSNLAS QQWTSNPPT
以下提供了W3278-U2T3.F18R-1.uIgG4.SP抗體的抗CD20結合部分的重鏈和κ輕鏈可變區序列。 VH-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75): QVQLQQPGAELVKPGASVKMSCKASGYTFTSYNMHWVKQTPGRGLEWIGAIYPGNGDTSYNQKFKGKATLTADKSSSTAYMQLSSLTSEDSAVYYCARSTYYGGDWYFNVWGAGTTVTVSA VH-核酸序列(SEQ ID NO: 115): caggtccagctgcagcagcccggagccgaactggtcaaacccggggctagcgtgaaaatgtcttgcaaagcaagtggttacacattcacttcctataacatgcactgggtgaagcagacacctgggcgaggtctggaatggatcggcgccatctacccaggcaacggagacactagctataatcagaagtttaaaggaaaggccaccctgacagctgataagtccagctctaccgcttacatgcagctgagttcactgacaagtgaggactcagcagtgtactattgcgcccgttctacctactatggcggagattggtatttcaatgtgtggggcgccggtaccacagtcaccgtgtccgcc VK-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76): QIVLSQSPAILSASPGEKVTMTCRASSSVSYIHWFQQKPGSSPKPWIYATSNLASGVPVRFSGSGSGTSYSLTISRVEAEDAATYYCQQWTSNPPTFGGGTKLEIK VK-核酸序列(SEQ ID NO: 116): cagattgtcctgagccagagccctgccatcctgtctgctagtcccggcgagaaggtgaccatgacatgcagggcatccagctctgtctcctacatccactggttccagcagaagcccgggagttcacctaaaccatggatctacgctacatccaacctggcaagcggtgtgcctgtcaggttttcaggttccggcagcggaacatcttacagtctgactatttctcgggtggaggccgaagacgccgctacctactattgccagcagtggacctccaatccccctacattcggcggagggactaagctggagatcaaa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抗CD20結合部分來源於下表D’顯示的抗體W3278-U3T2.F18R-1.uIgG4.SP。以下提供了W3278-U3T2.F18R-1.uIgG4.SP抗體的抗CD20結合部分的CDR序列。 表D’
抗體ID:   CDR1 CDR2 CDR3
  W3278-U3T2.F18R-1.uIgG4.SP   SEQ ID NO: 43 SEQ ID NO: 44 SEQ ID NO: 45
VH GFTFNDYAMH TISWNSGSIGYADSVKG DIQYGNYYYGMDV
  SEQ ID NO: 46 SEQ ID NO:47 SEQ ID NO: 48
VK RASQSVSSYLA DASNRAT QQRSNWPIT
以下提供了W3278-U3T2.F18R-1.uIgG4.SP抗體的抗CD20結合部分的重鏈和κ輕鏈可變區序列。 VH-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77): EVQLVESGGGLVQPGRSLRLSCAASGFTFNDYAMHWVRQAPGKGLEWVSTISWNSGSIGYADSVKGRFTISRDNAKKSLYLQMNSLRAEDTALYYCAKDIQYGNYYYGMDVWGQGTTVTVSS VH-核酸序列(SEQ ID NO: 117): gaggtgcaattggtggagagcggaggagggctcgtgcagcctggaagatctcttaggctgagttgcgctgcatctgggttcacattcaacgactacgccatgcactgggtgaggcaggctcccggcaaagggctggaatgggtgtcaactatctcctggaactccggcagcatcggctacgccgatagcgtcaagggccggtttacaatttcccgcgataacgccaagaagtccctgtacctgcagatgaacagcctgcgggccgaggatactgccctctactactgtgccaaggacattcagtacgggaattactattacgggatggacgtctggggccaggggaccaccgtgacagtcagctcc VK-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78): EIVLTQSPATLSLSPGERATLSCRASQSVSSYLAWYQQKPGQAPRLLIYDASNRATGIPARFSGSGSGTDFTLTISSLEPEDFAVYYCQQRSNWPITFGQGTRLEIK VK-核酸序列(SEQ ID NO: 118): gaaatcgtgctgacccagtccccagcaaccctctccctttctcctggagagagagctaccctcagctgtagggcctcacagtctgtctccagttacctggcttggtaccagcagaaacccgggcaggcccctaggttgctgatctacgacgccagcaatagggccactggcatcccagcccggttttccggaagcggcagcgggacagatttcacactcactattagcagcctggagcccgaggacttcgccgtgtactattgccagcagcggtccaactggcccattacatttggccaagggacacgcctggagattaag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抗CD20結合部分來源於下表E’顯示的抗體W3278-T3U2.F17R-1.uIgG4.SP。以下提供了W3278-T3U2.F17R-1.uIgG4.SP抗體的抗CD20結合部分的CDR序列。 表E’
抗體ID:   CDR1 CDR2 CDR3
W3278-T3U2.F17R-1.uIgG4.SP   SEQ ID NO: 55 SEQ ID NO: 56 SEQ ID NO: 57
VH GYTFTSYNMH AIYPGNGDTSYNQKFKG STYYGGDWYFNV
  SEQ ID NO: 58 SEQ ID NO: 59 SEQ ID NO: 60
VK RASSSVSYIH ATSNLAS QQWTSNPPT
以下提供了W3278-T3U2.F17R-1.uIgG4.SP抗體的抗CD20結合部分的重鏈和κ輕鏈可變區序列。 VH-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79): QVQLQQPGAELVKPGASVKMSCKASGYTFTSYNMHWVKQTPGRGLEWIGAIYPGNGDTSYNQKFKGKATLTADKSSSTAYMQLSSLTSEDSAVYYCARSTYYGGDWYFNVWGAGTTVTVSA VH-核酸序列(SEQ ID NO: 119): caggtccagctgcagcagcccggagccgaactggtcaaacccggggctagcgtgaaaatgtcttgcaaagcaagtggttacacattcacttcctataacatgcactgggtgaagcagacacctgggcgaggtctggaatggatcggcgccatctacccaggcaacggagacactagctataatcagaagtttaaaggaaaggccaccctgacagctgataagtccagctctaccgcttacatgcagctgagttcactgacaagtgaggactcagcagtgtactattgcgcccgttctacctactatggcggagattggtatttcaatgtgtggggcgccggtaccacagtcaccgtgtccgcc VK-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80): QIVLSQSPAILSASPGEKVTMTCRASSSVSYIHWFQQKPGSSPKPWIYATSNLASGVPVRFSGSGSGTSYSLTISRVEAEDAATYYCQQWTSNPPTFGGGTKLEIK VK-核酸序列(SEQ ID NO: 120):
cagattgtcctgagccagagccctgccatcctgtctgctagtcccggcgagaaggtgaccatgacatgcagggcatccagctctgtctcctacatccactggttccagcagaagcccgggagttcacctaaaccatggatctacgctacatccaacctggcaagcggtgtgcctgtcaggttttcaggttccggcagcggaacatcttacagtctgactatttctcgggtggaggccgaagacgccgctacctactattgccagcagtggacctccaatccccctacattcggcggagggactaagctggagatcaaa
本文提供的抗CD20結合部分還包含合適的框架區(FR)序列,只要該抗CD20結合部分可以特異性結合CD20。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提供的抗CD20結合部分能夠以不超過5×10-9 M、不超過1×10-9 M、不超過9×10-10 M、不超過8×10-10 M、不超過7×10-10 M、不超過6×10-10 M、不超過5×10-10 M、不超過4×10-10 M、不超過3×10-10 M、不超過2×10-10 M或不超過1×10-10 M的結合親和力(KD ),特異性地與表達在細胞表面上的人CD20結合,該KD 值藉由流式細胞術測定。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提供的抗CD20結合部分與食蟹猴CD20(例如在細胞表面表達的食蟹猴CD20或可溶性重組食蟹猴CD20)交叉反應。
該抗CD20結合部分與表達在細胞上的CD20的結合可以藉由本領域公知的方法測定,例如夾心法(如ELISA)、Western印跡、流式細胞測定和其他結合試驗。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提供的抗CD20結合部分以不超過0.01 nM、不超過0.02 nM、不超過0.03 nM、不超過0.04 nM、不超過0.05 nM、不超過0.1 nM、不超過0.2 nM、不超過0.3 nM、不超過0.4 nM、不超過0.5 nM、不超過0.6 nM、不超過0.7 nM、不超過0.8 nM、不超過0.9 nM或不超過1 nM的EC50 特異性地與表達在細胞上的人CD20結合,該EC50 值藉由流式細胞術測定。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抗CD20結合部分以與人CD20相似的結合親和力結合食蟹猴CD20。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提供的抗CD20結合部分以不超過0.2 nM、不超過0.5 nM、不超過0.8 nM、不超過1 nM、不超過2 nM或不超過3 nM的EC50 特異性地與表達在細胞上的食蟹猴CD20結合,該EC50 值藉由流式細胞術測定。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述的抗CD20結合部分以不超過1 pM、不超過2 pM、不超過3 pM、不超過4 pM、不超過5pM、不超過6 pM、不超過7 pM、不超過8 pM、不超過9 pM、不超過10 pM、不超過11 pM、不超過12 pM、不超過13pM、不超過14 pM、不超過15 pM、不超過16 pM、不超過17 pM、不超過18 pM、不超過19 pM、不超過20pM、不超過21 pM、不超過22 pM、不超過23pM、不超過24 pM、不超過25pM、不超過30pM、不超過35pM、不超過40pM、不超過45pM或不超過50pM的EC50 被CD20表達細胞內化,該EC50 值藉由Fab-Zap試驗測定。 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和/或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是多價的,如二價、三價、四價的。用於本申請的術語“價”是指給定分子中存在指定數量的抗原結合位點。由此,術語“二價”、“四價”和“六價”分別表示抗原結合分子中存在兩個結合位點、四個結合位點和六個結合位點。如果兩個結合位點都用於與同一抗原或同一表位特異性結合,則二價分子可以是單特異性的。同樣,三價分子可以是雙特異性的,例如當兩個結合位點是針對第一抗原(或表位)單特異性的,而第三個結合位點是針對第二抗原(或表位)特異性的。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中的該第一和/或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可以是二價、三價或四價的,其具有至少兩個針對同一抗原或表位的結合位點。在某些實施方式中,這提供了比單價的對應抗體更強的與該抗原或表位的結合。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在二價抗原結合部分中,結合位元點的第一價和結合位點的第二價在結構上相同(即具有相同序列)或在結構上不同(即具有不同序列但特異性相同)。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和/或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是多價的,並且包括兩個或更複數可操作地互相締合在一起(具有或不具有間隔子)的抗原結合位點。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包含該第二抗體的兩個或更複數Fab。兩個Fab可以可操作地互相締合,例如,第一Fab可以經由重鏈共價附接至第二Fab,之間存在或不存在間隔子。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連接至第一二聚化結構域,且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連接至第二二聚化結構域。用於本申請的術語“二聚化結構域”是指能夠相互締合以形成二聚體的肽結構域,或者在一些示例中,使兩個肽能夠自發二聚化的肽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二聚化結構域可以與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相締合。該締合可以經由任何適宜的相互作用或聯接或鍵合(例如經由連接子、二硫鍵、氫鍵、靜電相互作用、鹽橋,或疏水-親水相互作用,或其組合)實現。示例性的二聚化結構域包括但不限於抗體鉸鏈區、抗體CH2結構域、抗體CH3結構域,以及其他能夠二聚化及互相締合的適宜的蛋白單體。鉸鏈區、CH2和/或CH3結構域可以來源於任何抗體同種型,如IgG1、IgG2和IgG4。
“二硫鍵”是指具有R-S-S-R’結構的共價鍵。氨基酸半胱氨酸包含巰基,其可以與例如來自另一半胱氨酸殘基的第二巰基形成二硫鍵。該二硫鍵可以在分別存在於兩個多肽鏈上的兩個半胱氨酸殘基的巰基之間形成,從而形成鏈間橋或鏈間鍵。
氫鍵是當氫原子共價結合至高度電負性的原子(如氮、氧或氟)時,由兩個極性基團之間的靜電相互作用形成。氫鍵可以在多肽中兩個殘基各自的骨架氧(例如硫族基團)與醯胺氫(氮基團)之間形成,如Asn中的氮基團與His中的氧基團,或Asn中的氧基團與Lys中的氮基團。氫鍵強於範德瓦爾斯相互作用,但弱於共價鍵或離子鍵,對於維持二級結構和三級結構十分關鍵。例如,當氨基酸殘基的間隔在位置i和i+4之間規律發生時,形成α螺旋,而β折疊為當兩條肽段藉由至少兩個或三個骨架氫鍵連接時形成的長度為3-10個氨基酸的肽鏈段,其形成扭轉、褶皺的片層。
靜電相互作用為非共價相互作用,在蛋白折疊、穩定性、柔性和功能中十分重要,包含離子相互作用、氫鍵合和鹵鍵合。靜電相互作用可以形成於多肽中,例如在Lys與Asp之間、在Lys與Glu之間、在Glu與Arg之間,或在第一鏈上的Glu、Trp與第二鏈上的Arg、Val或Thr之間。
鹽橋為近距離的靜電相互作用,其主要產生於Asp或Glu的陰離子羧酸根和來自Lys的陽離子銨或來自Arg的胍鎓根,其為天然蛋白結構中空間上靠近的帶相反電荷的殘基對。主要疏水的介面中的帶電和極性殘基可作為用於結合的熱點。包含具有可電離的側鏈的殘基(如His、Tyr和Ser)在內的其他殘基也可以參與鹽橋的形成。
疏水相互作用可以在第一鏈上的一個或複數Val、Tyr和Ala與第二鏈上的一個或複數Val、Leu和Trp之間形成,或第一鏈上的His和Ala與第二鏈上的Thr和Phe之間形成(參見Brinkmann等,2017,同上)。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和/或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包含抗體鉸鏈區的至少一部分。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和/或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可進一步包含抗體CH2結構域和/或抗體CH3結構域。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和/或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包含鉸鏈-Fc區的至少一部分,即鉸鏈-CH2-CH3結構域。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二聚化結構域可以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一TCR恆定區的C末端。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可以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二抗原結合部分的抗體CH1恆定區的C末端。
在本文提供的多肽複合物中,該第一二聚化結構域可操作地連接至工程化的TCR恆定區的C末端,並且一起形成嵌合恆定區。也就是說,該嵌合恆定區包括該第一二聚化結構域與該工程化的TCR恆定區可操作地連接。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嵌合恆定區包括附接至來源於IgG1、IgG2或IgG4的第一鉸鏈-Fc區的工程化的Cβ。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嵌合恆定區進一步包含第一抗體CH2結構域和/或第一抗體CH3結構域。例如,該嵌合恆定區進一步包含附接至該第三接合結構域的C末端的第一抗體CH2-CH3結構域。
這些嵌合恆定區和第二TCR恆定區對是有用的,因為其可以被操作以融合至理想的抗體可變區,以提供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例如,抗體重鏈可變區可以融合至該嵌合恆定區(包括C1),從而提供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的該第一多肽鏈;並且相似地,抗體輕鏈可變區可以融合至該第二TCR恆定區(包括C2),從而提供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的該第二多肽鏈。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包括鉸鏈區。該鉸鏈區可來源於抗體,如IgG1、IgG2或IgG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可選地可進一步包括抗體CH2結構域和/或抗體CH3結構域,例如鉸鏈-Fc區。該鉸鏈區可附接至該第二抗原結合位點的抗體重鏈(例如Fab)。
在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該第一和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能夠締合成為二聚體。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和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是不同的,並且以不利於同源二聚化和/或有利於異源二聚化的方式相締合。例如,可以選擇該第一和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使得其不相同,且其優先在彼此之間形成異源二聚體,而不是與自身形成同源二聚體。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和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能夠經由形成把手入孔、疏水相互作用、靜電相互作用、親水相互作用或增加的柔性而締合成為異源二聚體。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和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包含CH2和/或CH3結構域,其分別突變為能夠形成把手入孔。可以藉由在第一CH2/CH3多肽用大氨基酸殘基取代小氨基酸殘基來獲得把手,並且可以藉由用小氨基酸殘基取代大氨基酸殘基來獲得孔。關於把手 入孔的突變位點的詳情請參見Ridgway等,1996,同上,Spiess等,2015,同上,以及Brinkmann等,2017,同上。 雙特異性形式
在本文所述的多肽複合物中,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和該第二結合部分可以締合成為Ig樣結構。Ig樣結構類似天然抗體,具有Y型構造,有兩條用於抗原結合的臂和一個用於締合和穩定的莖部。與天然抗體的相似性可以提供多種優勢,如良好的體內藥代動力學、理想的免疫應答和穩定性等。已發現包括本申請所提供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與本申請所提供的第二抗原結合部分相締合的Ig樣結構具有與Ig(例如IgG)相當的熱穩定性。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提供的Ig樣結構為天然IgG的至少70%、80%、90%、95%或100%。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括4條多肽鏈:i) VH1-C1-鉸鏈-CH2-CH3;ii) VL1-C2;iii) VH2-CH1-鉸鏈-CH2-CH3,和iv) VL2-CL,其中C1和C2能夠形成包括至少一個非天然鏈間鍵的二聚體,並且兩個鉸鏈區和/或兩個CH3結構域能夠形成一個或複數可以協助二聚化的鏈間鍵。
當與其他形式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相比較時,本申請所提供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具有更長的體內半衰期並且相對容易地製造。 雙特異性複合物序列
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雙特異性複合物的第一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CD3,並且第二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結合CD20。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該雙特異性複合物的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地與CD20結合,且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能夠特異性地與CD3結合。
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四種多肽序列的組合:SEQ ID NO:81,SEQ ID NO:82,SEQ ID NO:83和SEQ ID NO:84(W3278-T2U3.E17R-1.uIgG4.SP抗體),如實施例2所示。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四種多肽序列的組合:SEQ ID NO:85,SEQ ID NO:86,SEQ ID NO:87和SEQ ID NO:88(W3278-T3U2.F16-1.uIgG4.SP抗體),如實施例2所示。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四種多肽序列的組合:SEQ ID NO:89,SEQ ID NO:90,SEQ ID NO:91和SEQ ID NO:92,如實施例2所示。在某一實施方案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五條多肽鏈:a) 具有如SEQ ID NO:89所示序列的第一多肽鏈;b) 具有如SEQ ID NO:90所示序列的第二多肽鏈;c)具有如SEQ ID NO:91所示序列的第三多肽鏈;d) 具有如SEQ ID NO:91所示序列的第四多肽鏈;和e) 具有如SEQ ID NO:92所示序列的第五多肽鏈。例如,在具體的實施方案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為W3278-U2T3.F18R-1.uIgG4.SP抗體,其包含兩個抗CD20結合部分,其中一個的重鏈VH-CH1結構域與抗CD3結合部分的重鏈VH結構域可操作地連接,如實施例2所示。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四種多肽序列的組合:SEQ ID NO:93,SEQ ID NO:94,SEQ ID NO:95和SEQ ID NO:96(W3278-U3T2.F18R-1.uIgG4.SP抗體),如實施例2所示。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四種多肽序列的組合:SEQ ID NO:97,SEQ ID NO:98,SEQ ID NO:99和SEQ ID NO:100(W3278-T3U2.F17R-1.uIgG4.SP抗體),如實施例2所示。在這樣的實施方案中,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與CD3結合,且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與CD20結合。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4個多肽鏈,其包含:i)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一嵌合恆定區的VH1;ii)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二嵌合恆定區的VL1;iii)可操作地連接至常規抗體重鏈恆定區的VH2,以及iv)可操作地連接至常規抗體輕鏈恆定區的VL2。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一嵌合恆定區可以包含C1-鉸鏈-CH2-CH3,其各部分如上文所定義。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第二嵌合恆定區可以包含C2,其如上文所定義。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常規抗體重鏈恆定區可以包含CH1-鉸鏈-CH2-CH3,其各部分如上文所定義。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常規抗體輕鏈恆定區可以包含CL,其如上文所定義。 製備方法
本申請提供了編碼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和雙特異性抗CD3 x CD20多肽複合物的分離的核酸或多核苷酸。
用於本申請的術語“核酸”或“多核苷酸”是指去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及其單或雙鏈形式的多聚物。除非經明確限制,該術語涵蓋含有已知的天然核苷酸類似物的多核苷酸,該天然核苷酸類似物具有與參照核酸相似的結合特性,並且以與天然存在的核苷酸相似的方式被代謝。除非另外指出,特定的多核苷酸序列還暗含其經保守修飾的變體(例如簡並密碼子取代)、等位元基因、同源基因、SNP和互補序列,以及明確指出的序列。具體地,簡並密碼子取代可藉由產生序列實現,其中一個或複數所選的(或全部)密碼子的第三位置用混合鹼基和/或去氧肌苷殘基取代(參見Batzer等,Nucleic Acid Res. 19:5081 (1991);Ohtsuka等,J. Biol. Chem. 260:2605-2608 (1985);以及Rossolini等,Mol. Cell. Probes 8:91-98 (1994))。
可以使用重組技術構建編碼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和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核酸或多核苷酸。為此,編碼親本抗體的抗原結合部分(如CDR或可變區)的DNA可以使用常規步驟分離和測序(例如藉由使用能夠特異性地與編碼該抗體的重鏈和輕鏈的基因結合的寡核苷酸探針)。編碼TCR恆定區的DNA也可以同樣地獲取。作為示例,獲取並可操作地連接編碼該可變結構域(VH)的多核苷酸序列和編碼該第一TCR恆定區(C1)的多核苷酸序列,以允許宿主細胞中的轉錄和表達,以產生該第一多肽。相似地,編碼VL的多核苷酸序列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C1的多核苷酸序列,以使得允許該第二多核苷酸在宿主細胞中的表達。如果需要,一個或複數間隔子的編碼多核苷酸序列也可操作地連接至其他編碼序列,以使所需產物表達。
該編碼多核苷酸序列可以進一步可操作地連接至一個或複數調控序列,可選地在表達載體中,以使得該第一和該第二多肽的表達或產生是可行的,且在適宜的控制下進行。
使用本領域公知的重組技術,可以將該編碼多核苷酸序列插入載體,用於進一步複製(DNA的擴增)或用於表達。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和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可藉由本領域公知的同源重組產生。多種載體可供選擇。載體組分通常包含但不限於以下的一種或多種:信號序列、複製起始點、一種或多種標記基因、增強子元件、啟動子(例如SV40、CMV、EF-1α)和轉錄終止序列。
用於本申請的術語“載體”是指可將編碼蛋白的多核苷酸可操作性地插入其中並使該蛋白獲得表達的一種運載工具。通常,其構造還包含適當的調控序列。例如,該多核苷酸分子可以包含位於編碼嚮導RNA的核酸序列和/或編碼定點修飾的多肽的核酸序列的5’側翼區的調控序列,以能夠在宿主細胞中表達所述的轉錄/基因的方式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編碼序列。載體可用於轉化、轉導或轉染宿主細胞,使其攜帶的遺傳元件在宿主細胞內得以表達。舉例來說,載體包含:質粒、噬菌粒、柯斯質粒、人工染色體如酵母人工染色體(YAC)、細菌人工染色體(BAC)或P1衍生的人工染色體(PAC)、噬菌體如λ噬菌體或M13噬菌體,以及動物病毒等。用作載體的動物病毒種類包含逆轉錄病毒(包含慢病毒)、腺病毒、腺相關病毒、皰疹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痘病毒、杆狀病毒、乳頭瘤病毒、乳頭多瘤空泡病毒(如SV40)。載體可含有多種控制表達的元件,包含啟動子序列、轉錄起始序列、增強子序列、選擇元件及報告基因。另外,載體還可含有複製起始位點。載體還可包含協助其進入細胞的成分,包含但不限於病毒顆粒、脂質體或蛋白外殼。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載體系統包含哺乳動物、細菌、酵母系統等,並且包含質粒,諸如但不限於pALTER、pBAD、pcDNA、pCal、pL、pET、pGEMEX、pGEX、pCI、pCMV、pEGFP、pEGFT、pSV2、pFUSE、pVITRO、pVIVO、pMAL、pMONO、pSELECT、pUNO、pDUO、Psg5L、pBABE、pWPXL、pBI、p15TV-L、pPro18、pTD、pRS420、pLexA、pACT2.2等,以及其他實驗室用的和市售的載體。適宜的載體可包含質粒或病毒載體(例如複製缺陷型逆轉錄病毒、腺病毒和腺相關病毒)。
包含本申請所述的多核苷酸序列的載體可以導入宿主細胞用於複製或基因表達。用於本申請的用語“宿主細胞”是指導入外源多核苷酸和/或載體的細胞。
適用於複製或表達本申請該載體中的DNA的宿主細胞為上文所述的原核細胞、酵母或高級真核細胞。適用於本發明用途的原核細胞包含真細菌,如革蘭氏陰性菌或革蘭氏陽性菌,例如腸桿菌科,如大腸桿菌,腸桿菌屬,歐文氏菌屬,克雷白氏桿菌屬,變形桿菌屬,沙門氏菌屬,如鼠傷寒沙門(氏)桿菌,沙雷氏菌屬,如粘質沙雷氏菌,以及志賀氏菌屬,及桿菌屬,如枯草芽孢桿菌和地衣芽孢桿菌,假單胞菌,如綠膿桿菌和鏈黴菌。
除了原核細胞以外,真核微生物如絲狀真菌或酵母也是適用於複製或表達編碼該多肽複合物和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載體的宿主細胞。釀酒酵母,或麵包酵母是最常用的低等真核宿主微生物。但是,許多其他屬、種和株都比較常用且在本發明中適用,如粟酒裂殖酵母;克魯維酵母屬宿主,如乳酸克魯維酵母、脆壁克魯維酵母(ATCC 12,424)、保加利亞克魯維酵母(ATCC 16,045)、魏氏克魯維酵母(ATCC 24,178)、克魯雄酵母(ATCC 56,500)、果蠅克魯維酵母(ATCC 36,906)、耐熱克魯維酵母和馬克斯克魯維酵母;解脂耶氏酵母(EP 402,226);巴斯德畢赤酵母(EP 183,070);假絲酵母;裡氏木黴(EP 244,234);鏈孢黴;西方許旺酵母,如:西方許旺酵母;和絲狀真菌,如:脈孢菌、青黴菌、彎頸黴和曲黴菌,如:鉤巢麯黴和黑麯黴。
適用於表達糖基化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和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宿主細胞由多細胞生物衍生得到。無脊椎細胞的實例包含植物和昆蟲細胞。已發現多種杆狀病毒株(baculoviral strains)及其變體以及對應的許可性昆蟲宿主細胞(permissive insect host cells),來自於諸如以下的宿主:草地夜蛾(毛蟲)、埃及斑蚊(蚊子)、白紋伊蚊(蚊子)、黑腹果蠅(果蠅)及家蠶。多種用於轉染的病毒株為公眾可得,例如苜蓿銀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和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的Bm-5變種,這些病毒都可在本發明中使用,特別是用於轉染草地夜蛾細胞。棉花、玉米、馬鈴薯、大豆、矮牽牛花、番茄和煙草的植物細胞培養也可以用作宿主。
但是,最感興趣的是脊椎動物細胞,且脊椎動物細胞的培養(組織培養)已經成為常規操作。可用的哺乳動物宿主細胞實例有,SV40轉化的猴腎細胞CV1系(COS-7,ATCC CRL 1651);人胚胎腎細胞系(293或懸浮培養的293細胞亞複製,Graham等,J. Gen Virol. 36:59 (1977)),如Expi293;幼倉鼠腎細胞(BHK,ATCC CCL 10);鏈倉鼠卵巢細胞/-DHFR (CHO,Urlaub等,Proc. Natl. Acad. Sci. USA 77:4216 (1980));小鼠睾丸支援細胞(TM4,Mather,Biol. Reprod. 23:243-251 (1980));猴腎細胞(CV1 ATCC CCL 70);非洲綠猴腎細胞(VERO-76,ATCC CRL-1587);人子宮頸癌細胞(HELA,ATCC CCL 2);犬腎細胞(MDCK,ATCC CCL 34);布法羅大鼠肝細胞(BRL 3A,ATCC CRL 1442);人肺細胞(W138,ATCC CCL 75);人肝細胞(Hep G2,HB 8065);小鼠乳腺瘤(MMT 060562,ATCC CCL51);TRI細胞(Mather等,Annals N.Y. Acad. Sci. 383:44-68 (1982));MRC 5細胞;FS4細胞;及人肝癌細胞系(Hep G2)。
用上述的表達或複製載體轉化宿主細胞,並可以將其在常規的營養培養基中培養,該營養培養基按需要改動以用於誘導啟動子、選擇轉化細胞或擴增複製載體。
為了生產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和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用該表達載體轉化的宿主細胞可在多種培養基中培養。市售的培養基如Ham's F10(Sigma)、最低基本培液(MEM,(Sigma))、RPMI-1640(Sigma)及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Sigma)適用於培養該宿主細胞。另外,任何在Ham等,Meth. Enz. 58:44 (1979),Barnes等,Anal. Biochem. 102:255 (1980),美國專利號4,767,704;4,657,866;4,927,762;4,560,655或5,122,469;WO 90/03430;WO 87/00195或美國專利申請Re. 30,985中描述的培養基都可用作該宿主細胞的培養基。在需要時這些培養基都可添加激素和/或其他生長因數(如胰島素、轉鐵蛋白或表皮生長因數)、鹽類(如氯化鈉、氯化鈣、氯化鎂和磷酸鹽)、緩衝液(如HEPES)、核苷酸(如腺苷酸和胸腺嘧啶)、抗生素(如慶大黴素)、微量元素(定義為終濃度通常在微摩爾濃度範圍的無機化合物),和葡萄糖或與之等同的能量源。該培養基還可含有本領域公知的適當濃度的任何其他必要的添加劑。該培養基的條件,如溫度、pH值等類似條件,為選擇用於表達的宿主細胞此前所使用的條件,為普通技術人員所熟知。
在一個方面,本揭露提供了一種表達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和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方法,其包含在該多肽複合物或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被表達的條件下培養本申請所述的宿主細胞。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揭露提供了一種產生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方法,其包含a)將編碼第一抗原結合部分的一個或複數多核苷酸包括編碼第一多肽的第一多核苷酸(該第一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體的第一重鏈可變結構域(VH),其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一T細胞受體(TCR)恆定區(C1)),編碼第二多肽的第二多核苷酸(該第二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體的第一輕鏈可變結構域(VL),其可操作地連接至第二TCR恆定區(C2))以及編碼第二抗原結合部分的一個或複數另外的多核苷酸導入宿主細胞,其中:C1和C2能夠形成二聚體,並且該非天然的鏈間鍵能夠穩定C1和C2的二聚體,相比於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和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均為天然Fab的對應部分的情況,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和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具有減少的錯配,並且該第一抗體具有第一抗原特異性且該第二抗體具有第二抗原特異性,b)使該宿主細胞表達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分離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
在使用重組技術時,本申請所提供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可以在胞內、壁膜空間生產,或被直接分泌到培養基中。如果該抗體在胞內生產,首先除去宿主細胞或裂解片斷的顆粒殘骸,例如可藉由離心或超音波的方法。Carter等,Bio/Technology 10:163-167 (1992)描述了將分泌到大腸桿菌壁膜空間的抗體分離的方法。簡要地說,在醋酸鈉(pH 3.5)、EDTA和苯甲磺醯氟(PMSF)存在的條件下化開細胞糊(cell paste)約30分鐘以上。細胞碎片可以藉由離心除去。如該抗體分泌到培養基中,則通常首先使用市售的蛋白濃度篩檢程式,如Amicon或Millipore Pellicon超濾裝置,濃縮該表達系統的上清液。在任何前述的步驟中都可加入蛋白酶抑制劑(如PMSF)以抑制蛋白降解,以及可加入抗生素以防止偶然污染物的生長。
從該細胞中製得的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可以採用以下方法進行純化,例如羥磷灰石色譜、凝膠電泳、透析、DEAE-纖維素離子交換色譜柱、硫酸銨沉澱、鹽析以及親和色譜,其中親合色譜為較佳的純化技術。
當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免疫球蛋白Fc結構域時,則依賴於存在於該多肽複合物中的Fc結構域的種類和同種型,蛋白A可以用作親和配體。蛋白A可以用於基於人γ1,γ2或γ4重鏈的多肽複合物的純化(Lindmark等,J. Immunol. Meth. 62:1-13 (1983))。蛋白G適用於所有小鼠同種型和人γ3(Guss等,EMBO J. 5:1567 1575 (1986))。瓊脂糖是最常用的親和配體附著基質,但也可選用其他基質。機械力穩定的基質如可控孔度玻璃或聚(苯乙烯)苯與用瓊脂糖相比可以實現更快的流速和更短的處理時間。
當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CH3結構域時,則可用Bakerbond ABX.TM樹脂進行純化(J. T. Baker,新澤西菲力浦斯堡)。根據需要回收的抗體,其他蛋白純化的技術也可使用,如離子交換柱中的分餾、乙醇沉澱、反相HPLC、矽膠色譜、基於陰離子或陽離子交換樹脂的肝素瓊脂糖凝膠色譜(如聚天冬氨酸柱)、層析聚焦、SDS-PAGE、以及硫酸銨沉澱。
在任意初步純化步驟之後,可用低pH疏水相互作用色譜的方法處理含有關注的多肽複合物和雜質的混合物,用pH約2.5-4.5的洗脫緩衝液,較佳地在低鹽濃度下進行(例如從約0到0.25M鹽濃度)。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可以容易地使用常規方法以高產率純化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一個優勢為重鏈和輕鏈可變結構域序列之間的錯配顯著減少。這減少了不要的副產物的產生,並且使得使用相對簡單的純化過程以高產率獲得高純度產物成為可能。 衍生物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可以用作與所需的綴合物綴合的基礎。
可以設想,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或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可以與多種綴合物連接(參見例如“Conjugate Vaccines”,Contributions to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J. M. Cruse和R. E. Lewis, Jr.(編),Carger Press,紐約(1989))。這些綴合物可藉由共價結合、親和結合、嵌入、配位結合(coordinate binding)、絡合、締合、混合或加入及其他方式,與該多肽複合物或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連接。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可藉由工程化的方法使其在表位元結合部分以外含有可用來結合一種或多種綴合物的特定位點。例如,這樣的位點可包含一種或多種反應性氨基酸殘基,例如半胱氨酸殘基或組氨酸殘基,用於促進與綴合物的共價連接。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可直接,或者例如藉由另一個綴合物或藉由接頭間接連於綴合物。
例如,具有反應性殘基(如半胱氨酸)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可與巰基反應性試劑連接,其中反應性基團為例如馬來醯亞胺、碘乙醯胺、吡啶二硫化物或其他巰基反應性綴合伴侶(Haugland,2003,Molecular Probes Handbook of Fluorescent Probes and Research Chemicals,Molecular Probes, Inc.;Brinkley,1992,Bioconjugate Chem. 3:2;Garman,1997,Non-Radioactive Labelling: A Practical Approach,Academic Press,倫敦;Means (1990) Bioconjugate Chem. 1:2;Hermanson, G. in Bioconjugate Techniques (1996) Academic Press,聖地牙哥pp. 40-55,643-671)。
再例如,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可與生物素綴合,隨後間接與綴合至親和素的第二綴合物綴合。又例如,該多肽複合物或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可與進一步連接至綴合物的接頭連接。接頭的實例包含雙功能耦聯劑(如N-琥珀醯亞胺-3-(2-吡啶二硫基)丙酸酯(SPDP)、琥珀醯亞胺-4-(N-馬來醯亞胺甲基)環己烷-1-羧酸酯(SMCC)、亞氨基硫代烷(IT))、亞氨酸酯的雙功能衍生物(如己二亞氨鹽酸二甲酯)、活性酯(如雙琥珀醯亞胺辛二酸酯)、醛(如戊二醛)、雙疊氮化合物(如雙(對疊氮苯甲醯)己二胺)、雙重氮衍生物(如雙(對雙重氮苯甲醯)-乙二胺)、二異氰酸酯(如甲苯2,6-二異氰酸酯),以及組氨活性的氟化合物(如1,5-二氟-2,4-二硝基苯)。特別較佳的耦聯劑包含N-琥珀醯亞胺-3-(2-吡啶二硫基)丙酸酯(SPDP)(Carlsson等,Biochem. J. 173:723-737 (1978))和N-琥珀醯亞胺-4-(2-吡啶基硫代)戊酸酯(SPP),以提供二硫鍵。
該綴合物可以是可檢測的標記、藥代動力學修飾部分、純化部分或細胞毒性部分。可檢測的標記的例子可包含螢光標記(例如螢光素、羅丹明、丹磺醯、藻紅蛋白或德克薩斯紅)、酶-底物標記物(例如辣根過氧化物酶、鹼性磷酸酶、螢光素酶、葡糖澱粉酶、溶菌酶、糖氧化酶或β-D-半乳糖苷酶)、放射性同位素(例如123 I、124 I、125 I、131 I、35 S、3 H、111 In、112 In、14 C、64 Cu、67 Cu、86 Y、88 Y、90 Y、177 Lu、211 At、186 Re、188 Re、153 Sm、212 Bi和32 P、其他鑭系元素、發光標記)、發色團部分、地高辛、生物素/親和素、DNA分子或金以進行檢測。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綴合物可以是藥代動力學修飾部分如PEG,其説明延長抗體的半衰期。其他適宜的聚合物包含例如羧甲基纖維素、葡聚糖、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乙二醇/丙二醇共聚物等。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綴合物可以是純化部分例如磁珠。“細胞毒性部分”可以是對細胞有害的或可能損壞或殺死細胞的任何試劑。細胞毒性部分的示例包含但不限於紫杉醇、細胞鬆弛素B、短桿菌肽D、溴化乙錠、吐根鹼、絲裂黴素、依託泊苷、替尼泊苷、長春新鹼、長春鹼、秋水仙鹼、阿黴素、柔紅黴素、二羥基炭疽菌素二酮、米托蒽醌、光神黴素、放線菌素D、1-去氫睾酮、糖皮質激素、普魯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普萘洛爾、嘌呤黴素及其類似物、抗代謝物(例如甲氨蝶呤、6-巰基嘌呤、6-硫鳥嘌呤、阿糖胞苷、5-氟尿嘧啶達卡巴嗪)、烷化劑(例如氮芥、塞替派苯丁酸氮芥(thioepa chlorambucil)、美法侖、卡莫司汀(BSNU)和洛莫司汀(CCNU)、環磷醯胺、白消安、二溴甘露醇、鏈脲黴素、絲裂黴素C和順-二氯二胺鉑(II)(DDP)順鉑)、蒽環類抗生素(例如柔紅黴素(以前的道諾黴素)和阿黴素)、抗生素(例如更生黴素(以前稱為放線菌素)、博來黴素、光神黴素和氨茴黴素(AMC))以及抗有絲分裂劑(例如長春新鹼和長春鹼)。
用於將綴合物與蛋白(如抗體、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綴合的方法見於例如美國專利號5,208,020;美國專利號6,4411,163;WO2005037992;WO2005081711和WO2006/034488,其全部內容藉由引用併入本文。 藥物組合物
本申請還提供了藥物組合物,其包含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和藥學上可接受的運載體。
術語“藥學上可接受的”表示所指的運載體、媒介物、稀釋劑、賦形劑和/或鹽,總的來說在化學上和/或在物理上與製劑中的其他成分相相容,並在生理上與接受者相相容。
“藥學上可接受的運載體”是指藥物製劑中不同於活性成分的成分,其生物活性可接受並且對受試者無毒。用於本申請揭露的藥物組合物中的藥學上可接受的運載體可包含例如藥學上可接受的液體、凝膠或固體運載體、水性媒介物、非水性媒介物、抗微生物物質、等滲物質、緩衝劑、抗氧化劑、麻醉劑、懸浮劑/分散劑、螯合劑、稀釋劑、佐劑、賦形劑或無毒輔助物質,本領域公知的其他組分或以上的多種組合。
適宜的組分可包含例如抗氧化劑、填充劑、粘合劑、崩解劑、緩衝劑、防腐劑、潤滑劑、調味劑、增稠劑、著色劑、乳化劑或穩定劑例如糖和環糊精。適宜的抗氧化劑可包含例如甲硫氨酸、抗壞血酸、EDTA、硫代硫酸鈉、鉑、過氧化氫酶、檸檬酸、半胱氨酸、巰基甘油、巰基乙酸、巰基山梨醇、丁基甲基茴香醚、丁基化羥基甲苯和/或沒食子酸丙酯。如本發明所揭露,在本申請所述的藥物組合物中包含一種或多種抗氧劑如甲硫氨酸,可將降低該多肽複合物或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氧化。對氧化作用的減少可防止或減少結合親和力的降低,從而提高蛋白穩定性並延長保質期。因此,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述的組合物中包含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或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以及一種或多種抗氧化劑例如甲硫氨酸。
為進一步說明,藥用可接受的載劑可包含例如水相介質如氯化鈉注射液、林格氏液注射液、等滲葡萄糖注射液、無菌水注射液、或葡萄糖和乳酸林格注射液、非水介質例如:植物來源的不揮發性油、棉花子油、玉米油、芝麻油、或者花生油、細菌抑制或真菌抑制濃度下的抗菌物質、等滲劑如:氯化鈉或葡萄糖、緩衝液如:磷酸鹽或枸櫞酸酸鹽緩衝液,抗氧化劑如:硫酸氫鈉,局部麻醉劑如:鹽酸普魯卡因,助懸劑和分散劑如:羧甲基纖維素鈉、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乳化劑如:聚山梨醇酯80(吐溫-80)、螯合試劑如EDTA(乙二胺四乙酸)或EGTA(乙二醇雙(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乙醇、聚乙二醇、丙二醇、氫氧化鈉、鹽酸、檸檬酸或乳酸。作為載劑的抗菌劑可加入多次劑量容器中的藥物組合物中,其包含酚類或甲酚、汞製劑、苯甲醇、氯代丁醇、甲基和丙基對羥基苯甲酸酯、噻汞撒、氯苯甲烷銨和氯苯乙銨。適宜的輔料可包含例如水、鹽、葡萄糖、甘油或乙醇。適宜的無毒輔助物質可包含例如乳化劑、pH值緩衝劑、穩定劑、增溶劑,或者醋酸鈉、去水山梨糖醇月桂酸酯、三乙醇胺油酸酯或者環糊精之類的物質。
該藥物組合物可以是液體溶液、懸浮液、乳劑、丸劑、膠囊、片劑、持續釋放製劑或粉末。口服製劑可以包含標準運載體如藥物級的甘露醇、乳糖、澱粉、硬脂酸鎂、聚乙烯吡咯烷酮、糖精鈉、纖維素、碳酸鎂等。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藥物組合物被製劑成可注射的組合物。可注射的藥物組合物可以任何常規的形式製備,例如液體溶劑、懸浮劑、乳化劑或適用於產生液體溶劑、懸浮劑或乳化劑的固體形式。注射製劑可包含注射即用的無菌和/或無熱原溶液、使用前現與溶劑結合的無菌乾燥的可溶物,如凍乾粉,包含皮下片、注射即用的無菌懸浮劑、使用前現與介質結合的無菌乾燥不溶產品,和無菌和/或無熱原的乳劑。溶劑可為水相或非水相。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單位劑量的注射製劑包裝在一個安瓿、一支管或一支帶有針的針筒中。本領域熟知,所有用於注射施用的製劑應為無菌無熱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藉由將如本申請所揭露的多肽複合物或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溶解於某適宜的溶劑中可製備無菌凍乾的粉末。該溶劑可含有一種可提高粉或由粉末製得的重組溶液的穩定性,或改善粉末或重組溶液的其他藥理組分。可用的輔料包含但不限於水、葡萄糖、三梨糖醇、果糖、玉米糖漿、木糖醇、甘油、葡萄糖、蔗糖或其他適宜的物質。溶劑可含有緩衝液,如枸櫞酸緩衝液、磷酸鈉或磷酸鉀緩衝液或其他本技術熟練人員公知的緩衝液,在一種實施方式中,緩衝液的pH為中性。在本領域公知的標準條件下進行對該溶解進行隨後的過濾除菌,然後凍乾製得理想的製劑。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將所得的溶劑分裝至小管中凍乾。每支小管可以容納單次劑量或多次劑量的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或其組合物。每支小管中的裝入量可略微高於每次劑量所需或多次劑量所需(例如10%過量),從而協助精確取樣和精確給藥。凍乾粉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儲存,如在約4°C到室溫範圍。
用注射用水將凍乾粉重溶得到用於注射施用的製劑。在一種實施方式中,可將凍乾粉加至無菌無熱原水或其他適宜的液體載劑中重溶。精確的量由選擇的療法決定,且可以根據經驗值決定。 治療方法
還提供了治療方法,包括將治療有效量的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或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施用給有需要的受試者,由此治療或預防病況或病症。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受試者已被確認為具有很可能回應於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或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病症或病況。
對某種病況的“治療”或“療法”包括預防或減輕某種病況,降低某種病況興起或發展的速度,減少發展出某種病況的風險,預防或延遲與某種病況相關的症狀發展,減少或終止與某種病況相關的症狀,產生某種病況的完全或部分的逆轉,治癒某種病況,或以上的組合。
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治療有效劑量將依賴於本領域公知的多種因素,例如體重、年齡、過往病史、現用治療、物件的健康病況和交叉反應的潛力、過敏、超敏和副作用,以及施用途徑和疾病發展的程度。本領域熟練人員(例如醫生或獸醫)可根據這些和其它情形或要求按比例降低或升高劑量。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可在治療有效劑量約0.01 mg/kg到約100 mg/kg之間施用(例如約0.01 mg/kg、約0.5 mg/kg、約1 mg/kg、約2 mg/kg、約5 mg/kg、約10 mg/kg、約15 mg/kg、約20 mg/kg、約25 mg/kg、約30 mg/kg、約35 mg/kg、約40 mg/kg、約45 mg/kg、約50 mg/kg、約55 mg/kg、約60 mg/kg、約65 mg/kg、約70 mg/kg、約75 mg/kg、約80 mg/kg、約85 mg/kg、約90 mg/kg、約95 mg/kg或約100 mg/kg)。在這些實施方式的某些中,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或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以約50 mg/kg或更少的劑量施用,且在這些實施方式的某些中,劑量為10 mg/kg或更少、5 mg/kg或更少、1 mg/kg或更少、0.5 mg/kg或更少或0.1 mg/kg或更少。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施用劑量可隨治療進程變化。例如,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初始施用劑量可比後續施用劑量高。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可在治療進程中根據受試者的反應調整施用劑量。
給藥方案可藉由調整達到最優反應(如治療反應)。例如可施用單劑量,或者可在一段時間施用複數分隔的劑量。
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可藉由本領域公知的途徑施用,例如腸胃外(如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靜脈注射,包含靜脈滴注,肌肉注射或皮內注射)或非腸胃外(如口服、鼻內、眼內、舌下、直腸或局部)途徑。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治療的病況或病症為癌症或癌性病況、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和寄生蟲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神經精神病學病況、損傷、炎症或凝血障礙。
用於本申請的“癌症”或“癌性病況”是指由腫瘤性或惡性的細胞生長、增生或轉移介導醫療病況,並且既包含實體癌症也包含非實體癌症,如白血病。用於本申請的“腫瘤”是指腫瘤性和/或惡性細胞的實體團塊。
對於癌症,“治療”或“療法”可指抑制或減緩腫瘤性或惡性的細胞生長、增生或轉移,預防或延緩腫瘤性或惡性的細胞生長、增生或轉移的發展,或其一些組合。對於腫瘤,“治療”或“療法”包含除掉全部或部分腫瘤、抑制或減緩腫瘤生長和轉移、預防或延緩腫瘤的發展,或其一些組合。
例如,對於本申請揭露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用於治療癌症的用途,治療有效量為能夠除掉全部或部分腫瘤、抑制或減緩腫瘤生長、抑制介導癌性病況的細胞的生長或增生、抑制腫瘤細胞轉移、改善與腫瘤或癌性病況相關的任何症狀或標記、預防或延緩腫瘤或癌性病況的發展,或其一些組合的該多肽複合物的劑量或濃度。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病況或病症包含腫瘤和癌症,例如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結直腸癌、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胃癌、膀胱癌、食管癌、間皮瘤、黑色素瘤、頭頸癌、甲狀腺癌、肉瘤、前列腺癌、膠質母細胞瘤、子宮頸癌、胸腺癌、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真菌病、默克爾細胞癌,以及其他惡性血液病,如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原發性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富於T細胞/組織細胞的B細胞淋巴瘤、EBV陽性和陰性PTLD、EBV相關的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漿母細胞淋巴瘤、淋巴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咽癌,以及HHV8相關的原發性滲出性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中樞神經系統(CNS)腫瘤,如原發性CNS淋巴瘤、脊髓腫瘤、腦乾膠質瘤。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病況和病症包含CD20相關病況,如B細胞淋巴癌,可選地為霍奇金淋巴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該非霍奇金淋巴瘤包含: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濾泡性淋巴瘤、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MZL)、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或套細胞淋巴瘤(MCL)、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或瓦爾登斯特倫巨球蛋白血症(WM)。
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可單獨施用或與一種或多種其他治療手段或藥劑聯合施用。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當用於治療癌症或腫瘤或增生性疾病時,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可與化學療法、放射療法、用於治療癌症的外科手術(例如腫瘤切除術)、一種或多種止吐劑,或者用於化學療法產生的併發症的其他療法,或用於治療癌症或相關的任何醫療病症的任何其他治療劑聯合施用。用於本申請的“聯合施用”包含作為相同的藥物組合物的一部分同時施用、作為不同的藥物組合物同時施用或作為不同的藥物組合物在不同時間施用。用於本申請的用語“聯用”的含義還包含,在另一個治療劑之前或之後施用的組合物也被認為是與該治療劑“聯合”施用,即使該組合物與第二藥劑是藉由不同途徑施用的。在可能的情況下,與本申請所述的多肽複合物或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聯合施用的其他治療劑參照列於該其他治療劑的產品說明書中的方案施用,或參照外科醫生的案頭參考書(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第70版(2016)),或參照其他本領域公知的方案。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治療劑可以誘導或促進針對癌症的免疫應答。例如,可以使用腫瘤疫苗誘導對某些腫瘤或癌症的免疫應答。還可以使用細胞因數療法增加腫瘤抗原向免疫系統的呈遞。細胞因數療法的實例包含但不限於干擾素(如干擾素α、β和γ)、集落刺激因數(如巨噬細胞CSF、粒細胞巨噬細胞CSF和粒細胞CSF)、白細胞介素(如IL-1、IL-1α、IL-2、IL-3、IL-4、IL-5、IL-6、IL-7、IL-8、IL-9、IL-10、IL-11和IL-12)、腫瘤壞死因數(如TNF-α和TNF-β)。還可以使用使免疫抑制標靶滅活的藥劑,例如TGF-β抑制劑、IL-10抑制劑和Fas配體抑制劑。另一組藥劑包含啟動對腫瘤或癌症細胞的免疫應答性的藥劑,例如增強T細胞活化的藥劑(例如T細胞共刺激分子的激動劑,如CTLA-4、ICOS和OX-40),以及增強樹突細胞功能和抗原呈遞的藥劑。 試劑盒
本揭露進一步提供了包含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試劑盒。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試劑盒可用於檢測其存在或水準、或捕獲或富集生物樣品中一個或複數感興趣的標靶。該生物樣品可以包括細胞或組織。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試劑盒包含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與可檢測標記綴合。在某些其他的實施方式中,該試劑盒包含未標記的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並進一步包含能夠與該未標記的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結合的標記的第二抗體。該試劑盒可進一步包含使用說明和在試劑盒中將每個元件分隔開的包裝。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申請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與基底或儀器結合。有用的基底或儀器可以是例如磁珠、微孔板或試紙,其可以用於結合試驗(如ELISA)、免疫圖試驗、捕獲或富集生物樣品中的標靶分子。
提供以下實施例以便更好地說明本發明,它們不應被理解為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所有下述的特定組合物、材料和方法,其整體或部分,都在本發明的範圍內。這些特定的組合物、材料和方法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而只是為了舉例說明落入本發明範圍內的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在不發揮創造性及不偏離本發明範圍的情況下可以開發出等同的組合物、材料和方法。應理解,在對本發明的方法作出的多種改動可以仍然包括在本發明範圍內。發明人意在將這樣的變動包括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實施例 實施例1 材料準備和基準抗體 1.材料準備
實施例中所用的可商購的材料的資訊提供在表1中。 表1. 可商購的材料
材料 載體 Cat.
CD4+ T細胞分離試劑盒(人) Stemcell 19052
CD8+ T細胞分離試劑盒(人) Stemcell 19053
     
Calcein-AM Invitrogen C3099
CellTrackerTM FarRed Invitrogen C34572
碘化丙啶 (PI) Invitrogen P3566
     
Alexa Fluor647綴合的山羊抗人IgG Fc Jackson 109-605-098
FITC標記的抗人CD4 BD Pharmingen 550628
PerCP-Cy5.5標記的抗人CD8 BD Pharmingen 565310
PE標記的抗人CD69 BD Pharmingen 555531
APC標記的抗人CD25 BD Pharmingen 555434
     
捕獲抗體純化的抗人TNF BD Pharmingen 555212 (51-26371E)
檢測抗體生物素化的抗人TNF單株抗體 BD Pharmingen 555212 (51-26372E)
酶試劑鏈黴抗生物素蛋白-HRP BD Pharmingen 555212 (51-9002813)
重組人TNF標準品 BD Pharmingen 555212 (51-26376E)
人/靈長動物IL-2抗體 mAb小鼠IgG2A R&D MAB602
人/靈長動物IL-2生物素化的抗體 R&D BAF202
重組的人IL-2 R&D 202-IL
     
Jurkat ATCC TIB-152
Raji ATCC CCL-86
NAMALWA ATCC CRL-1432
Ramos ATCC CRL-1596
SU-DHL-1 ATCC CRL-2955
2.產生基準抗體
兩種基準抗體W327-BMK1和W327-BMK4在實施例中用作參比抗體。
基於來自美國專利申請US 20140004037 A1的複製C2B8的序列產生抗人CD20基準抗體BMK1 (利妥昔單抗)。按照美國專利申請US 20150266966 A1中的序列合成抗CD3×CD20參比雙特異性抗體BMK4 (REGN1979)基因。BMK抗體由Expi293細胞表達,然後利用蛋白A層析純化。 實施例2 製備本申請的雙特異性抗體 1.抗體和TCR嵌合蛋白的設計和工程化 TCR序列
TCR為由兩條鏈構成的異二聚蛋白。約95%的人T細胞具有由α和β鏈構成的TCR。考慮到更多的晶體結構對於β鏈TRBC1是可獲得的,因此選擇TRBC1序列作為設計本申請揭露的多肽複合物(“WuXiBody”)的主骨架。TRBC1的典型氨基酸序列可見於Protein Data Bank(PDB)結構4L4T。 TCR的鏈間二硫鍵
使用TCR晶體結構來引導我們的WuXiBody設計。不同於T細胞表面膜上錨定的天然TCR,可溶性TCR分子較不穩定,儘管其3D結構非常近似於抗體Fab。事實上,TCR在溶解狀態中的不穩定性曾是使其晶體結構難以闡明的很大阻礙(參見Wang,Protein Cell , 5(9), pp.649–652 (2014))。我們採用了在TCR恆定區中引入一對Cys突變的方案,並發現其可以顯著地改善鏈組裝並增強表達。
連接抗體可變結構域和TCR恆定結構域的接合區、其相對的融合定向以及連接Fc的接合區都經過仔細的精細調製。由於TCR結構非常近似於抗體Fab,我們將抗體Fv同源模型疊加在TCR可變區上(PDB 4L4T)。經疊加的結構表明抗體Fv在結構上與TCR恆定結構域相容。全部相關的工程化參數基於這一結構比對以及對應的序列設計。 2.製備本申請的雙特異性抗體
以把手入孔格式產生作為人IgG4的W3278 BsAbs (S. Atwell, J. B. Ridgway, J. A. Wells, P. Carter, Stable heterodimers from remodeling the domain interface of a homodimer using a phage display library. J. Mol. Biol. 270, 26–35 (1997); C. Spiess, M. Merchant, A. Huang, et al. D. G. Yansura, J. M. Scheer, Bispecific antibodies with natural architecture produced by co-culture of bacteria expressing two distinct half-antibodies.Nat. Biotechnol. 31, 753–758 (2013))。人IgG4 Fc區序列設計有S228P突變。由內部方案經由雜交瘤技術,藉由用人CD3ε和CD3δ ECD蛋白免疫小鼠,產生抗CD3單株抗體。抗CD20臂可變區序列是基於奧法木單抗(PCT公佈號WO 2010083365A1的複製2F2)或利妥昔單抗(美國專利申請US 20140004037 A1的複製C2B8)的序列。W3278 BsAb候選子的序列列在表2中,它們的DNA序列在Genewiz(上海)合成並且複製到改良的pcDNA3.3表達載體中。藉由使用ExpiFectamine293轉染試劑盒(Invitrogen-A14524)將抗CD20臂和抗CD3臂的表達載體共轉染到Expi293 (Invitrogen-A14527)中。將細胞在含有8% CO2 的濕潤氣氛的37℃培養箱中在以135 rpm旋轉的有軌搖床平臺上在Expi293表達培養基(Invitrogen-A1435101)中培養。收集培養上清,使用蛋白A柱(GE Healthcare,17543802)進行蛋白純化。藉由UV-Vis分光光度計(NanoDrop 2000, Thermo Scientific)測量蛋白濃度。藉由SDS-PAGE和分析級HPLC-SEC估測蛋白純度。圖1描述了W3278-BsAb候選子的示意圖。 表2. 每個BsAb中重鏈和/或輕鏈的序列
複製ID SEQ ID NO 氨基酸序列
W3278-T2U3.E17R-1.uIgG4.SP H1 81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YSFTTYYIHWVRQAPGQGLEWMGWIFPGNDNIKYSEKFKGRVTITADKSTSTAYMELSSLRSEDTAVYYCAIDSVSIYYFDYWGQGTLVTVSSASTKGPSVFPLAPCSRSTSES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KTYTCNVDHKPSNTKVDKRVESKYGPPCPPCPAPEF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QEDPEVQFNWYVDGVEVHNAKTKPREEQF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GLPSSIEKTISKAKGQPREPQVYTLPPCQEEMTKNQVSLW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RLTVDKSRWQE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LG
H2 82 EVQLVESGGGLVQPGRSLRLSCAASGFTFNDYAMHWVRQAPGKGLEWVSTISWNSGSIGYADSVKGRFTISRDNAKKSLYLQMNSLRAEDTALYYCAKDIQYGNYYYGMDVWGQGTTVTV LEDLKNVFPPEVAVFEPSEAEISHTQKATLVCLATGFYPDHVELSWWVNGKEVHSGVCTDPQPLKEQPALQDSRYALSSRLRVSATFWQNPRNHFRCQVQFYGLSENDEWTQDRAKPVTQIVSAEA WGRYGPPCPPCPAPEF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QEDPEVQFNWYVDGVEVHNAKTKPREEQF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GLPSSIEKTISKAKGQPREPQVCTLPPSQEEMTKNQVSLSCA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VSRLTVDKSRWQE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LG
L1 83 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LLNSRTR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K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TQSFILRTFGGGTKVEIK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L2 84 EIVLTQSPATLSLSPGERATLSCRASQSVSSYLAWYQQKPGQAPRLLIYDASNRATGIPARFSGSGSGTDFTLTISSLEPEDFAVYYCQQRSNWPITFGQGTRLEIK PDIQNPDPAVYQLRDSKSSDKSVCLFTDFDSQTQVSQSKDSDVYITDKCVLDMRSMDFKSNSAVAWSQKSDFACANAFQNSIIPEDTFFPSPESS
                  W3278-T3U2.F16-1.uIgG4.SP               H1 85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FAFTDYYIHWVRQAPGQGLEWMGWISPGNVNTKYNENFKGRVTITADKSTSTAYMELSSLRSEDTAVYYCARDGYSLYYFDYWGQGTLVTV LEDLKNVFPPEVAVFEPSEAEISHTQKATLVCLATGFYPDHVELSWWVNGKEVHSGVCTDPQPLKEQPALQDSRYALSSRLRVSATFWQNPRNHFRCQVQFYGLSENDEWTQDRAKPVTQIVSAEA WGRYGPPCPPCPAPEF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QEDPEVQFNWYVDGVEVHNAKTKPREEQF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GLPSSIEKTISKAKGQPREPQVYTLPPCQEEMTKNQVSLW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RLTVDKSRWQE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LG
H2 86 QVQLQQPGAELVKPGASVKMSCKASGYTFTSYNMHWVKQTPGRGLEWIGAIYPGNGDTSYNQKFKGKATLTADKSSSTAYMQLSSLTSEDSAVYYCARSTYYGGDWYFNVWGAGTTVTVSAASTKGPSVFPLAPCSRSTSES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KTYTCNVDHKPSNTKVDKRVGGGGSGGGGSQVQLQQPGAELVKPGASVKMSCKASGYTFTSYNMHWVKQTPGRGLEWIGAIYPGNGDTSYNQKFKGKATLTADKSSSTAYMQLSSLTSEDSAVYYCARSTYYGGDWYFNVWGAGTTVTVSAASTKGPSVFPLAPCSRSTSES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KTYTCNVDHKPSNTKVDKRVESKYGPPCPPCPAPEF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QEDPEVQFNWYVDGVEVHNAKTKPREEQF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GLPSSIEKTISKAKGQPREPQVCTLPPSQEEMTKNQVSLSCA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VSRLTVDKSRWQE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LG
L1 87 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LLNSRTR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Q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TQSHTLRTFGGGTKVEIK PDIQNPDPAVYQLRDSKSSDKSVCLFTDFDSQTQVSQSKDSDVYITDKCVLDMRSMDFKSNSAVAWSQKSDFACANAFQNSIIPEDTFFPSPESS
L2 88 QIVLSQSPAILSASPGEKVTMTCRASSSVSYIHWFQQKPGSSPKPWIYATSNLASGVPVRFSGSGSGTSYSLTISRVEAEDAATYYCQQWTSNPPTFGGGTKLEIK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W3278-U2T3.F18R-1.uIgG4.SP                   H1         89 QVQLQQPGAELVKPGASVKMSCKASGYTFTSYNMHWVKQTPGRGLEWIGAIYPGNGDTSYNQKFKGKATLTADKSSSTAYMQLSSLTSEDSAVYYCARSTYYGGDWYFNVWGAGTTVTVSAASTKGPSVFPLAPCSRSTSES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KTYTCNVDHKPSNTKVDKRVGGGGSGGGGS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FAFTDYYIHWVRQAPGQGLEWMGWISPGNVNTKYNENFKGRVTITADKSTSTAYMELSSLRSEDTAVYYCARDGYSLYYFDYWGQGTLVTV LEDLKNVFPPEVAVFEPSEAEISHTQKATLVCLATGFYPDHVELSWWVNGKEVHSGVCTDPQPLKEQPALQDSRYALSSRLRVSATFWQNPRNHFRCQVQFYGLSENDEWTQDRAKPVTQIVSAEA WGRYGPPCPPCPAPEF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QEDPEVQFNWYVDGVEVHNAKTKPREEQF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GLPSSIEKTISKAKGQPREPQVYTLPPCQEEMTKNQVSLW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RLTVDKSRWQE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LG
H2 90 QVQLQQPGAELVKPGASVKMSCKASGYTFTSYNMHWVKQTPGRGLEWIGAIYPGNGDTSYNQKFKGKATLTADKSSSTAYMQLSSLTSEDSAVYYCARSTYYGGDWYFNVWGAGTTVTVSAASTKGPSVFPLAPCSRSTSES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KTYTCNVDHKPSNTKVDKRVESKYGPPCPPCPAPEF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QEDPEVQFNWYVDGVEVHNAKTKPREEQF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GLPSSIEKTISKAKGQPREPQVCTLPPSQEEMTKNQVSLSCA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VSRLTVDKSRWQE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LG
L1 91 QIVLSQSPAILSASPGEKVTMTCRASSSVSYIHWFQQKPGSSPKPWIYATSNLASGVPVRFSGSGSGTSYSLTISRVEAEDAATYYCQQWTSNPPTFGGGTKLEIK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L2 92 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LLNSRTR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Q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TQSHTLRTFGGGTKVEIK PDIQNPDPAVYQLRDSKSSDKSVCLFTDFDSQTQVSQSKDSDVYITDKCVLDMRSMDFKSNSAVAWSQKSDFACANAFQNSIIPEDTFFPSPESS
W3278-U3T2.F18R-1.uIgG4.SP H1 93 EVQLVESGGGLVQPGRSLRLSCAASGFTFNDYAMHWVRQAPGKGLEWVSTISWNSGSIGYADSVKGRFTISRDNAKKSLYLQMNSLRAEDTALYYCAKDIQYGNYYYGMDVWGQGTTVTVSSASTKGPSVFPLAPCSRSTSES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KTYTCNVDHKPSNTKVDKRVGGGGSGGGGS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YSFTTYYIHWVRQAPGQGLEWMGWIFPGNDNIKYSEKFKGRVTITADKSTSTAYMELSSLRSEDTAVYYCAIDSVSIYYFDYWGQGTLVTV LEDLKNVFPPEVAVFEPSEAEISHTQKATLVCLATGFYPDHVELSWWVNGKEVHSGVCTDPQPLKEQPALQDSRYALSSRLRVSATFWQNPRNHFRCQVQFYGLSENDEWTQDRAKPVTQIVSAEA WGRYGPPCPPCPAPEF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QEDPEVQFNWYVDGVEVHNAKTKPREEQF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GLPSSIEKTISKAKGQPREPQVYTLPPCQEEMTKNQVSLW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RLTVDKSRWQE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LG
H2 94 EVQLVESGGGLVQPGRSLRLSCAASGFTFNDYAMHWVRQAPGKGLEWVSTISWNSGSIGYADSVKGRFTISRDNAKKSLYLQMNSLRAEDTALYYCAKDIQYGNYYYGMDVWGQGTTVTVSSASTKGPSVFPLAPCSRSTSES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KTYTCNVDHKPSNTKVDKRVESKYGPPCPPCPAPEF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QEDPEVQFNWYVDGVEVHNAKTKPREEQF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GLPSSIEKTISKAKGQPREPQVCTLPPSQEEMTKNQVSLSCA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VSRLTVDKSRWQE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LG
L1 95 EIVLTQSPATLSLSPGERATLSCRASQSVSSYLAWYQQKPGQAPRLLIYDASNRATGIPARFSGSGSGTDFTLTISSLEPEDFAVYYCQQRSNWPITFGQGTRLEIK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L2 96 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LLNSRTR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K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TQSFILRTFGGGTKVEIK PDIQNPDPAVYQLRDSKSSDKSVCLFTDFDSQTQVSQSKDSDVYITDKCVLDMRSMDFKSNSAVAWSQKSDFACANAFQNSIIPEDTFFPSPESS
W3278-T3U2.F17R-1.uIgG4.SP H1 97 QVQLVQSGAEVKKPGSSVKVSCKASGFAFTDYYIHWVRQAPGQGLEWMGWISPGNVNTKYNENFKGRVTITADKSTSTAYMELSSLRSEDTAVYYCARDGYSLYYFDYWGQGTLVTV LEDLKNVFPPEVAVFEPSEAEISHTQKATLVCLATGFYPDHVELSWWVNGKEVHSGVCTDPQPLKEQPALQDSRYALSSRLRVSATFWQNPRNHFRCQVQFYGLSENDEWTQDRAKPVTQIVSAEA WGRGGGGSGGGGSQVQLQQPGAELVKPGASVKMSCKASGYTFTSYNMHWVKQTPGRGLEWIGAIYPGNGDTSYNQKFKGKATLTADKSSSTAYMQLSSLTSEDSAVYYCARSTYYGGDWYFNVWGAGTTVTVSAASTKGPSVFPLAPCSRSTSES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KTYTCNVDHKPSNTKVDKRVESKYGPPCPPCPAPEF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QEDPEVQFNWYVDGVEVHNAKTKPREEQF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GLPSSIEKTISKAKGQPREPQVYTLPPCQEEMTKNQVSLW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RLTVDKSRWQE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LG
H2 98 QVQLQQPGAELVKPGASVKMSCKASGYTFTSYNMHWVKQTPGRGLEWIGAIYPGNGDTSYNQKFKGKATLTADKSSSTAYMQLSSLTSEDSAVYYCARSTYYGGDWYFNVWGAGTTVTVSAASTKGPSVFPLAPCSRSTSES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KTYTCNVDHKPSNTKVDKRVESKYGPPCPPCPAPEF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QEDPEVQFNWYVDGVEVHNAKTKPREEQF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GLPSSIEKTISKAKGQPREPQVCTLPPSQEEMTKNQVSLSCA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VSRLTVDKSRWQE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LG
L1 99 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LLNSRTR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Q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TQSHTLRTFGGGTKVEIK PDIQNPDPAVYQLRDSKSSDKSVCLFTDFDSQTQVSQSKDSDVYITDKCVLDMRSMDFKSNSAVAWSQKSDFACANAFQNSIIPEDTFFPSPESS
L2 100 QIVLSQSPAILSASPGEKVTMTCRASSSVSYIHWFQQKPGSSPKPWIYATSNLASGVPVRFSGSGSGTSYSLTISRVEAEDAATYYCQQWTSNPPTFGGGTKLEIK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注:TCR序列以斜體表示。 實施例3 體外表徵 1.細胞系和原代細胞分離
使用在完全培養基(補充有10% FBS、100 U/ml青黴素、100 μg/ml鏈黴素的RPMI1640)中培養的下述細胞系:Jurkat (CD3+/CD20-細胞); Raji, Ramos和NAMALWA (CD20+/CD3-細胞), SU-DHL-1 (CD20-/CD3-細胞)。
藉由Ficoll-Paque PLUS (GE Healthcare -17-1440-03)密度離心從來自健康的正常獻血者的肝素化靜脈血新鮮分離人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藉由EasySep試劑盒(Stemcell-19053)從新鮮的人PBMC分離原代人CD8+ T細胞,並且藉由EasySep (Stemcell-19052)柱純化CD4+ T細胞。 2. W3278 BsAb與靶細胞的結合
W3278 BsAb與靶細胞的結合藉由流式細胞術確定。簡言之,將1×105 個/孔的靶細胞(CD3+/CD20-細胞或CD20+/CD3-細胞)用W3278 BsAb或人IgG4同種型對照抗體的連續稀釋液在4℃ 溫育60分鐘。溫育後,將細胞用冷1%BSA/1×PBS洗滌兩次,然後加入Alexa Fluor647綴合的山羊抗人IgG Fc (Jackson-109-605-098)並在4℃ 溫育30分鐘。在洗滌兩次後,使用FACS Canto II血細胞計數器(BD Biosciences)測量被染色的細胞的幾何平均螢光(MFI)。不包含抗體或僅含有螢光二抗的孔用於建立背景螢光。使用GraphPad Prism 5軟體(GraphPad Software, La Jolla, CA)確定細胞結合的EC50 值,其中使用四參數非線性回歸分析計算各值。W3278 BsAb與靶細胞的FACS結合顯示在圖2中,並且結合EC50顯示在下表3中。 表3. W3278 BsAbs和親本抗體與細胞表面標靶的FACS結合EC50。
Figure 02_image001
為了檢測W3278 BsAb與CD3和CD20表達細胞的同時結合,將1×106 個/ml Raji細胞和1×106 個/ml Jurkat細胞分別用50 nM Calcein-AM (Invitrogen-C3099)和20 nM FarRed (Invitrogen-C34572)標記。用冷1%BSA/1XPBS洗滌後,將標記的Raji和Jurkat細胞重懸並以1:1的比例混合至終濃度為1×106 個/ml。用1x105 個/孔混合的細胞塗布,然後添加W3278 BsAb的連續稀釋液。在4℃溫育60分鐘後,藉由FACS分析Calcein-AM和FarRed雙陽性細胞的百分數。
圖3的結果表明W3278 lead BsAb表現出劑量依賴性的同時雙標靶結合,該同時雙標靶結合比BMK4更有效。 3.體外細胞毒性測定
經由基於FACS的細胞毒性測定確定BsAb藉由CD8+ T淋巴細胞調控腫瘤細胞溶解的功效。簡言之,將新鮮分離的人CD8+ T細胞在含有50 IU/ml重組人IL-2和10 ng/ml OKT-3的完全培養基中培養3至5天。在次日,將靶細胞、Raji、Ramos、NAMALWA和SU-DHL-1 (1×106 個細胞/ml)用在DPBS中的20 nM Far-Red (Invitrogen-C34572)在37℃標記30分鐘,然後用測定緩衝液(無酚紅的RPMI 1640培養基 + 10% FBS)洗滌兩次。Far-Red標記的靶細胞 (2x104 個/孔)塗布在110 μl/孔包含效應CD8+ T細胞(效應子/靶細胞比例為5:1)和BsAbs或hIgG4同種型對照的連續稀釋液的完全培養基中,並在37℃溫育過夜。最後,添加碘化丙啶(PI) (Invitrogen-P3566)並在室溫溫育15分鐘,然後藉由流式細胞術分析。使用下述等式計算細胞毒性百分數:細胞毒性%= 100*Far Red+ PI+ / (Far Red+ PI+ + Far Red+ PI- )*100%。使用Prism四參數非線性回歸分析確定體外細胞毒性的EC50 值。
圖4的結果表明W3278 lead Ab “W3278-U2T3.F18R-1.uIgG4”不殺傷CD20 陰性SU-DHL-1細胞。與BMK4相比,W3278 lead Ab “W3278-U2T3.F18R-1.uIgG4”更有效地誘導CD20陽性細胞的細胞殺傷,並且殺傷效率EC50與細胞表面CD20表達水準成比例增加。BsAb介導的細胞毒性EC50和最大細胞毒性(Max Cyto)%顯示在表4中。 表4. W3278 lead BsAb和BMK4 BsAb對不同B細胞系的細胞毒性EC50和最大細胞毒性%。
Figure 02_image003
4.細胞啟動和細胞因數釋放測定
藉由流式細胞術測量效應細胞CD69或CD25的表達評估·BsAb介導的T細胞啟動。新鮮分離的純化的CD4+ T細胞和CD8+ T細胞分別作為效應細胞進行檢驗。簡言之,將5x104 個CD4+ 或CD8+ T細胞塗布在110 μl/孔包含BsAbs或hIgG4同種型對照抗體的連續稀釋液的完全培養基中,在1x104 個Raji或SU-DHL-1細胞/孔的存在下在37℃ 24小時。溫育後,將細胞用1%BSA /1XDPBS洗滌兩次,然後用抗人Ab組(FITC標記的抗人CD4 (BD Pharmingen-550628); PerCP-Cy5.5標記的抗人CD8 (BD Pharmingen-565310); PE標記的抗人CD69 (BD Pharmingen-555531) 和APC標記的抗人CD25 (BD Pharmingen-555434))在4℃染色30分鐘。藉由FACS分析經由CD69或CD25表達評估的T細胞啟動。藉由使用四參數非線性回歸分析確定T細胞啟動的EC50。
不存在靶細胞時,W3278 lead Ab不誘導T細胞啟動。僅在存在靶細胞時,W3278 lead Ab誘導CD4+和CD8+ T細胞啟動,由CD25表達(圖5A)和CD69表達(圖5B)所示,並且比BMK4更有效。啟動EC50顯示在表5A和5B中。 表5A. 在Raji細胞存在下由W3278 BsAb和BMK4 BsAb介導的T細胞CD25表達EC50。
Figure 02_image005
表5B. 在Raji細胞存在下由W3278 BsAb和BMK4 BsAb介導的T細胞CD69表達EC50。
Abs CD4+ / Raji CD8+ / Raji
EC50 (pM) Max % EC50 (pM) Max %
W3278-U2T3.F18R-1.uIgG4.SP 0.2 61.8 0.4 83.8
WBP327-BMK4.uIgG4 3.5 64.2 7.3 86.0
對於細胞因數釋放(TNF-α和IL-2)測定,將5x104 個新鮮分離的CD4+ T細胞塗布在110 μl/孔包含BsAbs或hIgG4同種型對照抗體的連續稀釋液的完全培養基中,在1x104 個Raji或SU-DHL-1細胞/孔的存在下在37℃ 24小時。24小時溫育後,將平板離心並收集上清保存在-80℃用於藉由ELISA進行細胞因數濃度測量。
對於藉由ELISA的TNF-α檢測,將96孔ELISA平板(Nunc MaxiSorp, ThermoFisher)用50 μl在碳酸鹽-碳酸氫鹽緩衝液(20 mM Na2 CO3 , 180 mM NaHCO3 , pH9.2)中的捕獲抗體純化的抗人TNF (BD Pharmingen-51-26371E)在4℃包被過夜。次日,將平板用洗滌緩衝液(1X PBST緩衝液, 0.05% 吐溫-20)洗滌,然後用200 μl測定稀釋劑(PBS + 10% FBS)封閉。封閉後,加入50 μl測試樣品和重組人TNF標準品(BD Pharmingen-51-26376E),並將平板在室溫溫育2小時。藉由檢測抗體生物素化抗人TNF (BD Pharmingen-51-26372E)檢測TNF-α與平板的結合。鏈黴抗生物素蛋白-HRP試劑(BD Pharmingen-51-9002813))和四甲基聯苯胺(TMB)底物(Sigma-860336-5G)用於顏色反應。在各步驟之間用洗滌緩衝液洗滌。約30分鐘後用2 M HCl終止顏色反應。使用多功能平板讀取儀(SpectraMax® M5e)在450 nm測量各孔的吸光度。
類似地,藉由ELISA檢測培養物上清中的IL-2濃度。抗人IL-2抗體mAb (R&D-MAB602)用作捕獲抗體,生物素化抗人IL-2抗體(R&D-BAF202)用作檢測抗體。
如圖6所示,在CD20陰性SU-DHL-1細胞存在下,W3278 lead Ab不誘導T細胞的細胞因數釋放。僅在存在標靶Raji細胞時,W3278 lead Ab能夠誘導與BMK4相比更低水準的細胞因數釋放。並且由W3278 Ab引起的EC50窗口(以細胞因數釋放和細胞殺傷之間的EC50比所示)大於BMK4 (表6)。 表6. BsAb介導的CD4+ T細胞的細胞因數釋放EC50和最大水準以及細胞因數釋放與Raji 細胞殺傷的EC50比。
Ab TNF-α IL-2 EC50比 TNFα釋放/ Raji細胞殺傷 EC50比 IL-2釋放/ Raji 細胞殺傷
EC50 (pM) 最大水準 (ng/ml) EC50 (pM) 最大水準 (ng/ml)
WBP327-BMK4.uIgG4 131.4 1.3 113.6 11.8 6 (131.4pM / 21.49pM) 5 (113.6pM / 21.49pM)
W3278-U2T3.F18R-1.uIgG4.SP 13.5 0.9 11.4 7.7 26 (13.5pM / 0.52pM) 22 (11.4pM / 0.52pM)
5.血清穩定性檢測
將抗體與新鮮採集的人血清混合,並且確保混合樣品中血清比例>95%。將混合樣品的等份分裝並在37℃溫育0-14天。在圖7所示的每個時間點,將樣品在液氮中快速冷凍,並且在分析之前保存在-80℃。藉由FACS分析每份樣品與Raji或Jurkat細胞的結合。
如圖7所示,人血清處理的W3278 Ab與Jurkat(圖7A)和Raji(圖7B)兩種細胞的結合與剛解凍的Ab(第0天)相似。這些結果表明W3278 Ab在人血清中穩定至少14天(圖7)。 6.DSF測定和熱穩定性檢測
使用即時螢光定量PCR (QuantStudio 7 Flex,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進行DSF測定。簡言之,將19 µL抗體溶液與1 µL 62.5 X SYPRO Orange溶液(Invitrogen)混合並添加到96孔平板(Biosystems)中。將平板以2 °C/min的速率從26 °C加熱到95 °C,並採集所產生的螢光資料。計算螢光變化相對於不同溫度的負導數,並且最大值定義為解鏈溫度Th 。如果蛋白質具有複數解折疊過渡態,則報告前兩個Th ,稱為Tm1 和Tm2 。Tm1 總是解釋為正式的解鏈溫度Tm ,以方便不同蛋白質之間的比較。資料獲取和Th 計算由操作軟體(QuantStudio Real-Time PCR PCR Software v1.3)自動進行。W3278 Ab在不同緩衝液中的Tm1 和Tm2 值顯示在表7中。W3278的Tm 為約61o C,表示W3278 Ab良好的熱穩定性。 表7. 藉由DSF測定檢測的熱穩定性(Tm 值由表中的Tm1 所示)
蛋白質名稱 pI 緩衝液 Tm1 (℃) Tm2 (℃)
W3278-U2T3.F18R-1.uIgG4.SP 7.42 PBS 61.1 72.6
20mM組氨酸 +7% 蔗糖 pH 6.5 60.3 73.6
50 mM NaAC +7% 蔗糖pH 5.6 61.0 74.2
實施例4 體內抗腫瘤功效
在PBMC人源化NOG小鼠的Raji腫瘤模型中檢測抗體體內抗腫瘤功效。在研究中使用6-8週齡的雌性NOG小鼠(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將Raji腫瘤細胞(ATCC® CCL-86™)在37℃含5% CO2 的孵育箱中以及在含有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黴素和100 μg/ml鏈黴素的1640培養基中單層培養。將腫瘤細胞常規每週傳代兩次。收集處在指數生長期生長的細胞並計數,以用於腫瘤接種。按照製造商的使用說明,使用Ficoll-Paque Plus從健康獻血個體的肝素全血分離人PBMC。
對於治療模型,將每只小鼠在右上側腹共同皮下注射預先混合的Raji腫瘤細胞(2.0×106 個)和PBMC (3.0×106 個)。當平均腫瘤體積達到約60 mm3 時,將動物隨機分組並接受第一次抗體注射。對於功效研究,小鼠每週接受所示量的抗體靜脈內注射兩次一共3週。研究中所有涉及動物處理、護理和治療的程式都按照WuXi AppTec機構動物護理和應用委員會(IACUC)遵循實驗室動物護理評估和鑒定協會(AAALAC)的指南核准的指導進行。對於所有的腫瘤研究,將小鼠稱重,並且使用卡尺每週測量腫瘤生長兩次。腫瘤體積以½ (長× 寬2 )估算。
如圖8所示,W3278 lead Ab治療展示出劑量依賴性抗腫瘤活性,其比BMK4更有效(圖8A)。在實驗期間小鼠體重正常(圖8B)。 實施例5 在首次用於免疫的食蟹猴中用WBP3278雙特異性抗體進行的單劑量研究
為了確定使用WBP3278雙特異性抗體治療是否能夠消耗靈長類動物中的迴圈B細胞,並確定是否導致任何意料不到的毒性,本發明人在食蟹猴(食蟹獼猴(Macaca Fascicularis ))中進行了探索性的非GLP藥理學研究。4隻首次用於免疫的雄性食蟹猴(年齡3~4歲,體重約4kg)由廣東肇慶創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研究中所有與動物的處理、護理和治療相關的步驟均按照PharmaLegacy實驗室機構動物護理和使用委員會(IACUC)遵循實驗動物護理評估和認可委員會(AAALAC)的指導核准的指南進行。
四隻動物分成兩組(每組2隻),分別藉由緩慢靜脈內注射在60秒內施用WBP3278 lead抗體(即,W3278-U2T3.F18R-1.uIgG4,下文中簡稱為WBP3278 lead Ab) 1 mg/kg (組1) 和10 mg/kg (組2),施用一次。針對下述淋巴細胞,藉由FACS監測外周血循環B細胞和T細胞的水準,監測4週:B淋巴細胞(CD45+ /CD20+); T淋巴細胞 (CD45+/CD3+); CD4+ T淋巴細胞(CD4+/CD45+/CD3+)和CD8+ T 淋巴細胞(CD8+/CD45+/CD3+)。藉由使用BD™細胞計數微珠陣列(Cytometric Bead Array,CBA) 非人靈長類動物Th1/Th2細胞因數試劑盒(BD Bioscience,Cat: 557800)分析迴圈炎性細胞因數的水準。使用WBP3278 lead Ab治療導致立即且完全的迴圈B細胞消耗,持續至少4週(圖9)。在WBP3278 lead Ab治療後,迴圈T細胞的水準最初也被降低,在72小時後恢復到基線水準或略高的水準並且持續至少4週(圖10A)。72小時後,CD8+ T細胞水準升高(圖10B),CD4+ T細胞水準恢復至正常水準(圖10C),並且均持續至少4週。在用WBP3278 lead Ab治療後,觀察到迴圈細胞因數水準快速升高,並且24小時後所有細胞因數恢復至正常水準(圖11)。
血清中WBP3278 lead Ab的濃度藉由ELISA測定。簡言之,將ELISA板用抗人IgG (SouthernBiotech, #2049-01)包被,然後加入血清樣品的連續稀釋物。結合信號用山羊抗人IgG生物素(SouthernBiotech, #2049-08)和鏈黴抗生物素蛋白-HRP (Life, #SNN1004)檢測。使用多孔板讀數器(SpectraMax® M5e)在(450-540) nm測量吸光度。使用Phoenix WinNonlin軟體(version 8.1, Pharsight, Mountain View, CA),對食蟹猴中WBP3278 lead Ab的濃度進行非房室模型藥代動力學分析。應用線性/對數梯形法則獲得PK參數。在計算平均濃度時排除個體BLQ。在計算所有的藥代動力學參數時使用正常劑量水準和標稱取樣次數。PK參數的總結列在表8中並顯示在圖12中。由此可見,當劑量從1 mg/kg增加至10 mg/kg時,系統暴露C0 由19.9μg/mL增加至282μg/mL (約14倍),AUC0-last 由259μg.h/mL增加至5788μg.h/mL (約22倍)。WBP3278雙特異性抗體的血清半衰期(T1/2 )在1 mg/kg和10 mg/kg時分別為43.3小時和89.8小時。 表8. WBP3278 lead Ab的PK參數總結
PK參數 1mg/kg (平均) 10mg/kg (平均)
C0 (μg/mL) 19.9 282
T1/2 (h) 43.3 89.8
AUC0-last (μg.h/mL) 259 5788
此外,實驗過程中籠邊觀察顯示,對於高劑量和低劑量水準的WBP3278 lead Ab,都沒有觀察到意料不到的毒性(資料未顯示)。
本實驗的結果表明,WBP3278 lead Ab 能夠有效清除體內B細胞,並且沒有細胞因數風暴等不良反應,在食蟹猴中有足夠的半衰期。這些實驗結果支持將WBP3278 lead Ab 推進做臨床前藥物開發。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進一步理解,本發明可以在不背離其精神和核心屬性的前提下以其他具體形式實施。在前述說明書中,本發明僅揭露了示例性的實施方案,應該理解其他的變化也被包括在本發明的範圍之內。因此,本發明不限於本文詳細描述的具體實施方案。相反,關於本發明的範圍和內容,應該參考後附的請求項申請專利範圍。
無。
圖1呈現了所研究的抗體形式的示意圖,其中“E17R-1”、“F16-1”和“F17R-1”分別示意性表示雙特異性抗體W3278-T2U3.E17R-1.uIgG4.SP、W3278-T3U2.F16-1.uIgG4.SP和W3278-T3U2.F17R-1.uIgG4.SP的形式,“F18R-1”示意性表示雙特異性抗體W3278-U2T3.F18R-1.uIgG4.SP和W3278-U3T2.F18R-1.uIgG4.SP的形式。在本揭露的上下文中,雙特異性抗體命名中的“U”是指抗CD20抗體或抗CD20結合部分,雙特異性抗體命名中的“T”是指抗CD3抗體或抗CD3結合部分。“T”的恆定區(CL和CH1)被TCR的恆定結構域取代以設計與常規抗體正交的獨特的輕-重鏈介面。將TCR修飾的“T”和天然的“U”與Fc結構域中的“把手入孔”突變共同用於設計雙特異性抗體形式“E17R-1”、“F16-1”、“F17R-1”和“F18R-1”。 圖2顯示了藉由FACS檢測的標靶結合:(A)本揭露的雙特異性抗體(WBP3278 BsAb)與Jurkat細胞的結合檢測,(B)本揭露的雙特異性抗體(WBP3278 BsAb)與Raji細胞的結合檢測。 圖3顯示了藉由FACS檢測的同時雙標靶結合。 圖4顯示了T細胞殺傷。 圖5A和圖5B分別顯示了以CD25表達和CD69表達所示的T細胞啟動。 圖6顯示了CD4+ T細胞的IL-2(A)和TNF-α(B)釋放。 圖7顯示了血清穩定性的結果。 圖8顯示了本發明的BsAb在體內治療性治療模型中的劑量依賴性的抗腫瘤活性。 圖9顯示了對首次用於免疫的雄性食蟹猴施用WBP3278 lead Ab(即, W3278-U2T3.F18R-1.uIgG4)後外周血循環B細胞的消耗。 圖10A、圖10B和圖10C顯示了用WBP3278 lead Ab治療後外周血循環T細胞水準的變化。 圖11顯示了用WBP3278 lead Ab治療後迴圈細胞因數水準的變化。 圖12顯示了WBP3278 lead Ab的血清濃度隨時間的變化。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5
Figure 12_A0101_SEQ_0006
Figure 12_A0101_SEQ_0007
Figure 12_A0101_SEQ_0008
Figure 12_A0101_SEQ_0009
Figure 12_A0101_SEQ_0010
Figure 12_A0101_SEQ_0011
Figure 12_A0101_SEQ_0012
Figure 12_A0101_SEQ_0013
Figure 12_A0101_SEQ_0014
Figure 12_A0101_SEQ_0015
Figure 12_A0101_SEQ_0016
Figure 12_A0101_SEQ_0017
Figure 12_A0101_SEQ_0018
Figure 12_A0101_SEQ_0019
Figure 12_A0101_SEQ_0020
Figure 12_A0101_SEQ_0021
Figure 12_A0101_SEQ_0022
Figure 12_A0101_SEQ_0023
Figure 12_A0101_SEQ_0024
Figure 12_A0101_SEQ_0025
Figure 12_A0101_SEQ_0026
Figure 12_A0101_SEQ_0027
Figure 12_A0101_SEQ_0028
Figure 12_A0101_SEQ_0029
Figure 12_A0101_SEQ_0030
Figure 12_A0101_SEQ_0031
Figure 12_A0101_SEQ_0032
Figure 12_A0101_SEQ_0033
Figure 12_A0101_SEQ_0034
Figure 12_A0101_SEQ_0035
Figure 12_A0101_SEQ_0036
Figure 12_A0101_SEQ_0037
Figure 12_A0101_SEQ_0038
Figure 12_A0101_SEQ_0039
Figure 12_A0101_SEQ_0040
Figure 12_A0101_SEQ_0041
Figure 12_A0101_SEQ_0042
Figure 12_A0101_SEQ_0043
Figure 12_A0101_SEQ_0044
Figure 12_A0101_SEQ_0045
Figure 12_A0101_SEQ_0046
Figure 12_A0101_SEQ_0047
Figure 12_A0101_SEQ_0048
Figure 12_A0101_SEQ_0049
Figure 12_A0101_SEQ_0050
Figure 12_A0101_SEQ_0051
Figure 12_A0101_SEQ_0052
Figure 12_A0101_SEQ_0053
Figure 12_A0101_SEQ_0054
Figure 12_A0101_SEQ_0055
Figure 12_A0101_SEQ_0056
Figure 12_A0101_SEQ_0057
Figure 12_A0101_SEQ_0058
Figure 12_A0101_SEQ_0059
Figure 12_A0101_SEQ_0060
Figure 12_A0101_SEQ_0061
Figure 12_A0101_SEQ_0062
Figure 12_A0101_SEQ_0063
Figure 12_A0101_SEQ_0064
Figure 12_A0101_SEQ_0065
Figure 12_A0101_SEQ_0066
Figure 12_A0101_SEQ_0067
Figure 12_A0101_SEQ_0068
Figure 12_A0101_SEQ_0069
Figure 12_A0101_SEQ_0070
Figure 12_A0101_SEQ_0071
Figure 12_A0101_SEQ_0072
Figure 12_A0101_SEQ_0073
Figure 12_A0101_SEQ_0074
Figure 12_A0101_SEQ_0075
Figure 12_A0101_SEQ_0076
Figure 12_A0101_SEQ_0077
Figure 12_A0101_SEQ_0078
Figure 12_A0101_SEQ_0079
Figure 12_A0101_SEQ_0080
Figure 12_A0101_SEQ_0081
Figure 12_A0101_SEQ_0082
Figure 12_A0101_SEQ_0083
Figure 12_A0101_SEQ_0084
Figure 12_A0101_SEQ_0085
Figure 12_A0101_SEQ_0086
Figure 12_A0101_SEQ_0087
Figure 12_A0101_SEQ_0088
Figure 12_A0101_SEQ_0089
Figure 12_A0101_SEQ_0090
Figure 12_A0101_SEQ_0091
Figure 12_A0101_SEQ_0092
Figure 12_A0101_SEQ_0093
Figure 12_A0101_SEQ_0094
Figure 12_A0101_SEQ_0095

Claims (31)

  1. 一種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包含與一第二抗原結合部分相締合的一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其中: 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包含: 一第一多肽,該第一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體的第一重鏈可變結構域(VH),其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第一T細胞受體(TCR)恆定區(C1),和 一第二多肽,該第二多肽自N末端至C末端包含第一抗體的第一輕鏈可變結構域(VL),其可操作地連接至一第二TCR恆定區(C2), 其中: C1和C2能夠形成包含至少一個在C1和C2之間的一非天然的鏈間鍵的一二聚體,並且該非天然的鏈間鍵能夠穩定該二聚體,以及 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包含: 第二抗體的第二重鏈可變結構域(VH2),其可操作地連接至抗體重鏈CH1結構域,和 第二抗體的第二輕鏈可變結構域(VL2),其可操作地連接至抗體輕鏈恆定(CL)結構域, 其中: 該第一和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中的一個是一抗CD3結合部分,並且另一個是一抗CD20結合部分, 抗CD3結合部分來源於抗CD3抗體,其包含: a)包含選自SEQ ID NO:1、13、25、37 和49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 b)包含選自SEQ ID NO:2、14、26、38和50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 c)包含選自SEQ ID NO:3、15、27、39和51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 d)包含選自SEQ ID NO:4、16、28、40和52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1, e)包含選自SEQ ID NO:5、17、29、41和53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2,和 f)包含選自SEQ ID NO:6、18、30、42和54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3, 抗CD20結合部分來源於抗CD20抗體,其包含: a)包含選自SEQ ID NO:7、19、31、43和55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1, b)包含選自SEQ ID NO:8、20、32、44和56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2, c)包含選自SEQ ID NO:9、21、33、45和57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CDR3, d)包含選自SEQ ID NO:10、22、34、46和58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1, e)包含選自SEQ ID NO:11、23、35、47和59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2,和 f)包含選自SEQ ID NO:12、24、36、48和60的氨基酸序列的κ輕鏈CDR3。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中該抗CD3結合部分包含含有選自SEQ ID NO:61、63、65、67和69的氨基酸序列的重鏈可變結構域序列和含有選自SEQ ID NO:62、64、66、68和70的氨基酸序列的輕鏈可變結構域序列。
  3. 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中該抗CD20結合部分包含含有SEQ ID NO:71、73、75、77和79的重鏈可變結構域序列和含有SEQ ID NO:72、74、76、78和80的輕鏈可變結構域序列。
  4. 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中該第一抗原結合部分與一第一二聚化結構域連接,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與一第二二聚化結構域連接,其中該第一和第二二聚化結構域是相締合的。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中該締合是經由連接子、二硫鍵、氫鍵、靜電相互作用、鹽橋或疏水-親水相互作用或其組合實現的。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中該第一和/或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包含抗體鉸鏈區的至少一部分,其可選地來源於IgG1、IgG2或IgG4。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中該第一和/或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包含抗體CH2結構域,和/或抗體CH3結構域。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中該第一二聚化結構域在第三接合結構域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一TCR恆定區(C1)。
  9. 如請求項6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中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可操作地連接至該第二抗原結合部分的重鏈可變結構域。
  10. 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中該第一和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是不同的,並且以不利於同源二聚化和/或有利於異源二聚化的方式相締合。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中該第一和該第二二聚化結構域能夠經由把手入孔、疏水相互作用、靜電相互作用、親水相互作用或增加的柔性而締合成為異源二聚體。
  12. 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四種多肽序列的組合:SEQ ID NO:81,SEQ ID NO:82,SEQ ID NO:83和SEQ ID NO:84。
  13.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1中任一項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四種多肽序列的組合:SEQ ID NO:85,SEQ ID NO:86,SEQ ID NO:87和SEQ ID NO:88。
  14.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1中任一項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四種多肽序列的組合:SEQ ID NO:89,SEQ ID NO:90,SEQ ID NO:91和SEQ ID NO:92。
  1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1中任一項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四種多肽序列的組合:SEQ ID NO:93,SEQ ID NO:94,SEQ ID NO:95和SEQ ID NO:96。
  16.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1中任一項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其中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包含四種多肽序列的組合:SEQ ID NO:97,SEQ ID NO:98,SEQ ID NO:99和SEQ ID NO:100。
  17. 一種綴合物,其包含綴合至一個部分的根據前述任一項請求項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
  18. 一種分離的多核苷酸,其編碼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
  19. 一種分離的載體,其包含如請求項18所述的多核苷酸。
  20. 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如請求項18所述的分離的多核苷酸,或如請求項19所述的分離的載體。
  21. 一種表達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一方法,該方法包括在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被表達的條件下培養如請求項20所述的宿主細胞。
  22. 一種生產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a)    將一個或複數編碼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述的一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的多核苷酸引入一宿主細胞;和 b)    使該宿主細胞表達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
  23. 如請求項21至請求項22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分離該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
  24. 一種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
  25. 一種藥物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以及藥學上可接受的運載體。
  26.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在製備用於治療受試者中與CD20相關的一疾病或一病況的藥物組合物的用途。
  27. 如請求項26所述的用途,其中該疾病或病況是一癌症。
  28. 如請求項27所述的用途,其中該癌症是淋巴癌、肺癌、肝癌、子宮頸癌、結腸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黑色素瘤、膠質母細胞瘤、前列腺癌、食道癌或胃癌。
  29. 如請求項26所述的用途,其中該疾病或病況是一B細胞淋巴癌,可選地為一霍奇金淋巴瘤或一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該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濾泡性淋巴瘤、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MZL)、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或套細胞淋巴瘤(MCL)、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或瓦爾登斯特倫巨球蛋白血症(WM)。
  30. 一種試劑盒,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述的雙特異性多肽複合物。
  31. 如請求項30所述的試劑盒,其用於檢測、診斷、預後或治療CD20相關疾病或病症。
TW109102414A 2019-01-28 2020-01-22 新型雙特異性cd3/cd20多肽複合物 TWI7542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073418 2019-01-28
WOPCT/CN2019/073418 2019-0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0206A true TW202030206A (zh) 2020-08-16
TWI754211B TWI754211B (zh) 2022-02-01

Family

ID=71841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2414A TWI754211B (zh) 2019-01-28 2020-01-22 新型雙特異性cd3/cd20多肽複合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62312A1 (zh)
EP (1) EP3917969A4 (zh)
JP (1) JP7261307B2 (zh)
KR (1) KR20210120031A (zh)
TW (1) TWI754211B (zh)
WO (1) WO202015640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8551A1 (zh) * 2022-01-20 2023-07-27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cd3和抗cd20双特异性抗体及其用途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157315A (ko) 2021-01-28 2023-11-16 리제너론 파마슈티칼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사이토카인 방출 증후군을 치료하기 위한 조성물 및 방법
WO2023036137A1 (en) * 2021-09-10 2023-03-16 Wuxi Biologics (Shanghai) Co. Ltd. Process for preparing highly homogenous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for engineered antibodies
US20230357446A1 (en) 2022-04-11 2023-11-09 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universal tumor cell killing
WO2024027120A1 (en) * 2022-08-05 2024-02-08 Shanghai Kaijin Biotechnology , Ltd Multi-specific polypeptide complex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0223A (en) * 1986-07-03 1993-11-09 President &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human gamma, γ T cell receptor
DE60203125T2 (de) * 2001-08-31 2006-04-06 Avidex Ltd., Abingdon Löslicher t zell rezeptor
GB0425732D0 (en) * 2004-11-23 2004-12-22 Avidex Ltd Gamma-delta t cell receptors
KR20150036606A (ko) * 2012-07-13 2015-04-07 자임워크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항-cd3 구조체를 포함하는 이중특이적 비대칭 이형이합체
WO2014014796A1 (en) * 2012-07-18 2014-01-23 Eli Lilly And Company Multi-specific igg-(fab)2 constructs containing t-cell receptor constant domains
EP3019622A4 (en) * 2013-07-12 2017-06-14 Zymeworks Inc. Bispecific cd3 and cd19 antigen binding contructs
TWI701042B (zh) * 2014-03-19 2020-08-11 美商再生元醫藥公司 用於腫瘤治療之方法及抗體組成物
CN107106670A (zh) * 2014-10-31 2017-08-29 宾夕法尼亚大学董事会 用于修饰的t细胞的方法和组合物
CN106279404A (zh) * 2015-05-20 2017-01-04 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溶且稳定的异质二聚tcr
EP3356407B1 (en) * 2015-10-02 2021-11-03 F. Hoffmann-La Roche AG Bispecific anti-cd19xcd3 t cell activating antigen binding molecules
US20200291089A1 (en) * 2017-02-16 2020-09-17 Elstar Therapeutics, Inc. Multifunctional molecules comprising a trimeric ligand and uses thereof
US11965021B2 (en) * 2017-04-26 2024-04-23 Eureka Therapeutics, Inc. Cells expressing chimeric activating receptors and chimeric stimulating receptors and uses thereof
CN107881160A (zh) * 2017-08-11 2018-04-06 百奥泰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由基因组被编辑的cho宿主细胞产生的具有独特糖谱的重组抗体及其制备方法
US11845796B2 (en) * 2017-09-22 2023-12-19 WuXi Biologics Ireland Limited Bispecific polypeptide complexes
JP7185696B2 (ja) * 2017-09-22 2022-12-07 ウーシー バイオロジクス アイルランド リミテッド 新規な二重特異性cd3/cd19ポリペプチド複合体相互参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8551A1 (zh) * 2022-01-20 2023-07-27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cd3和抗cd20双特异性抗体及其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518530A (ja) 2022-03-15
US20220162312A1 (en) 2022-05-26
EP3917969A4 (en) 2023-02-01
EP3917969A1 (en) 2021-12-08
JP7261307B2 (ja) 2023-04-19
TWI754211B (zh) 2022-02-01
WO2020156405A1 (en) 2020-08-06
KR20210120031A (ko) 2021-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2136B (zh) 新型雙特異性cd3/cd19多肽複合物
US10053517B2 (en) Hybrid constant regions
WO2019179366A1 (en) Novel anti-cd47 antibodies
CN111484555B (zh) 新型双特异性cd3/cd20多肽复合物
TWI754211B (zh) 新型雙特異性cd3/cd20多肽複合物
WO2019179391A1 (en) Novel bispecific pd-1/ctla-4 antibody molecules
US20210347908A1 (en) Novel anti-sirpa antibodies
WO2019179434A1 (en) Novel bispecific pd-1/cd47 antibody molecules
JP2022504802A (ja) 5t4シングルドメイン抗体およびその治療組成物
CN114127111A (zh) 与nkp30结合的抗体分子及其用途
CN117255801A (zh) 抗cd3抗体及其使用方法
TW202304997A (zh) 新型抗cd4抗體
WO2022116079A1 (zh) 一种抗ceacam5的人源化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6917316A (zh) 与NKp30结合的抗体分子及其用途
WO2019179421A1 (en) Novel bispecific pd-1/ctla-4 antibody molecules
TWI830124B (zh) 具有改善的穩定性和表現的多肽複合物
RU2788127C2 (ru) Новые биспецифичные полипептидные комплексы против cd3/cd19
US20230279138A1 (en) Novel bispecific anti-cd3/cd20 polypeptide complex formulation
TW202313699A (zh) 新型抗sirpa抗體
CN117412770A (zh) 新颖抗cd24抗体
JP2021523688A (ja) 抗cd27抗体およびそ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