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4957A - 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4957A
TW202024957A TW108137508A TW108137508A TW202024957A TW 202024957 A TW202024957 A TW 202024957A TW 108137508 A TW108137508 A TW 108137508A TW 108137508 A TW108137508 A TW 108137508A TW 202024957 A TW202024957 A TW 2020249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dat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ensor
data
us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75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中修平
得能正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Th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Th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Thk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4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495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5/00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ultiplexing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a plurality of signals over a comm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0/00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2201/00Transmission systems of control signals via wireless link
    • G08C2201/90Additional features
    • G08C2201/93Remote control using othe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6Simultaneous speech and data transmission, e.g. telegraphic transmission over the same conductors
    • H04M11/066Telephone sets adapted for data transm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4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 H04Q2209/43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using a wireless architecture using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s [WPAN], e.g. 802.15, 802.15.1, 802.15.4, Bluetooth or ZigBe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以較少之成本利用感測器資料之環境。
本發明之解決手段的資訊處理裝置執行:接收步驟,其係自感測器裝置接收藉由近距離無線通信而發送之感測器資料;發送步驟,其係將上述接收之感測器資料發送至伺服器裝置;及輸出步驟,其係自上述伺服器裝置獲取由使用者指定之感測器資料,並提供給上述使用者;於上述輸出步驟中,將於上述資訊處理裝置上動作之網頁瀏覽器利用作為輸出介面。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以將藉由感測器等器件而獲取之資料提供給使用者之技術。
正研究一種被稱為感測網路之技術。其係將具有感測功能及通信功能之感測器裝置設置於各種場所、移動體、產業設備等,使其等網路化,藉此,使得能夠實現感測資料之收集、管理、無縫整合之利用。作為與其相關之技術,已知有將感測器所檢測出之信號放大加工,並無線發送至外部之裝置之感測放大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5-026925號公報
通常,感測器所收集之資料(感測器資料)被發送至儲存該感測器資料之伺服器裝置,並根據使用者之要求而配送。然而,於該形態下,於接受感測器資料之配送之使用者側,必須導入用以與伺服器裝置進行通信之專用機器(硬體或軟體),而耗費原始成本。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實際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以較少之成本利用感測器資料之環境。
本發明之資訊處理方法之特徵在於:資訊處理裝置執行如下步驟:接收步驟,其係自感測器裝置接收藉由近距離無線通信而發送之感測器資料;發送步驟,其係將上述接收之感測器資料發送至伺服器裝置;及輸出步驟,其係自上述伺服器裝置獲取由使用者指定之感測器資料,並提供給上述使用者;於上述輸出步驟中,將於上述資訊處理裝置上動作之網頁瀏覽器利用作為輸出介面。
資訊處理裝置亦可為通用之電腦(以個人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為代表之攜帶型電腦等)。接收步驟及發送步驟可藉由在資訊處理裝置上動作之專用之應用軟體(例如,本體應用)而執行,亦可藉由在資訊處理裝置上動作之通用之應用軟體(例如網頁瀏覽器等)而執行。於本發明之資訊處理方法中,利用於資訊處理裝置上動作之網頁瀏覽器作為用以將感測器資料提供給使用者之輸出介面。根據該構成,無需構築用以顯示感測器資料之專用環境,可降低導入成本。
又,亦可設為其特徵在於:上述接收步驟由在上述網頁瀏覽器上動作之外部程式執行,上述接收之感測器資料存放於分配給上述網頁瀏覽器之記憶體。又,亦可設為其特徵在於:於上述發送步驟中,將存放於上述記憶體之感測器資料發送至上述伺服器裝置。
藉由使用於網頁瀏覽器上動作之外部程式執行接收 步驟,從而於感測器資料之接收中亦無需構築專用環境。接收步驟例如可經由能夠藉由JavaScript(註冊商標)而存取之無線通信用之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應用程式介面)而執行。
又,亦可設為其特徵在於:上述外部程式經由不依存於上述資訊處理裝置之架構之無線通信API而接收上述感測器資料。又,亦可設為其特徵在於:上述外部程式經由Web Bluetooth API而接收上述感測器資料。根據該構成,只要為安裝有無線通信API之平台,則無論硬體之架構或作業系統之種類如何,均能夠實現對感測器資料之存取。
又,亦可設為其特徵在於:上述外部程式記憶於上述伺服器裝置。根據該構成,只要為可利用網路連接及網頁瀏覽器之環境,便能夠獲取感測器資料。又,亦可設為其特徵在於:上述資訊處理裝置為移動終端。
又,本發明之程式係藉由在資訊處理裝置上動作之網頁瀏覽器而執行者,其特徵在於執行:接收步驟,其係自感測器裝置接收藉由近距離無線通信而發送之感測器資料;發送步驟,其係將上述接收之感測器資料發送至伺服器裝置;及輸出步驟,其係自上述伺服器裝置獲取由使用者指定之感測器資料,並提供給上述使用者。
再者,本發明可特定為包含上述步驟之至少一部分之資訊處理方法。又,本發明亦可特定為執行上述步驟之至少一部分之程式。上述處理或手段可於不產生技術性矛盾之範圍內自由地組合而實施。
本發明中之「感測器裝置」係指輸出(提供)某些資料 之所有裝置,可例示感測器、致動器、控制器、電腦、家電製品、可穿戴終端等。其中,本發明可較佳地應用於獲取自感測器輸出之感測資料之系統。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以較少之成本利用感測器資料之環境。
10:使用者終端
11:近距離通信部
12、33:控制部
13、32:記憶部
14:輸入輸出部
15、31:通信部
20:感測器裝置
21:感測器
22:感測放大器
30:資料伺服器
圖1係實施形態之感測器資料收集系統之構成圖。
圖2係說明感測器資料收集系統處理之資料之流程之圖。
圖3係藉由感測放大器而產生之感測器資料之例。
圖4係實施形態之感測器資料收集系統進行之處理之流程圖。
圖5係實施形態之感測器資料收集系統進行之處理之流程圖。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其中,以下所記載之各構成之說明係應根據應用發明之系統之構成或各種條件而適當變更者,並非旨在將本發明之範圍限定於以下之記載。
參照圖1,說明第一實施形態之感測器資料收集系統之整體之構成。該感測器資料收集系統構成為包含:感測器裝置20,其自複數個感測器收集測量值,並作為感測器資料而輸出;使用者終端10,其係利用感測器資料之電腦;及資料伺服器30,其儲存感測器資料。感測器裝置20包含複數個感測器21及作為管理感測器21之裝置之感測放大器22。再者,於本例中,感測器裝置20及使 用者終端10各例示出一個,但感測器裝置20及使用者終端10亦可為複數個。
感測器裝置20與使用者終端10之間例如可藉由Bluetooth(藍芽)(註冊商標)等近距離無線通信標準而進行通信地連接。又,使用者終端10與資料伺服器30之間係可由網際網路等廣域網路或LAN(Local Area Network,區域網路)而進行通信地連接。再者,網路並不限於單一之網路,只要可實現感測器資料之收發,則可利用任何形態之網路。
感測器21係檢測並輸出感測對象之物理量或其變化之器件。作為感測器21之典型之例,可列舉位置感測器、溫度感測器、濕度感測器、照度感測器、壓力感測器、負重感測器、聲音感測器、紅外線感測器、姿勢感測器、降雨感測器、放射線感測器、氣體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陀螺儀、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感測器等。又,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平板終端、行動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無人機等機器搭載有各種感測器,因此,亦可將該等機器作為感測器來處理。又,工廠之FA(factory automation,工廠自動化)或生產管理、都市交通控制、氣象等環境測量、健康照護、防盜等在世界上之所有場所以各種用途、目的已經設置有多種感測器,但亦可將該等感測器連接於本系統。再者,亦可使複數種感測器混合存在。
感測放大器22係藉由有線或無線而與一個或複數個感測器21進行通信並進行感測器21之管理、及獲取來自感測器21之測量值等之裝置。感測放大器22亦可對測量值實施既定之處理(例如,雜訊去除等信號處理、平均處理等運算、取樣、資料壓縮、時 間戳記之賦予等)。又,亦可執行基於自感測器21獲取之測量值而產生共通格式之感測器資料之功能。圖3係例示藉由感測放大器22而產生並發送至使用者終端10之感測器資料之圖。感測放大器22具有如下功能,即,與使用者終端10進行近距離無線通信,將來自使用者終端10之要求作為觸發而發送感測器資料。
智慧型手機、平板終端、行動PC、無人機、可穿戴終端等機器內置圖像感測器、GPS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麥克風等感測器,且具有加工並輸出利用各感測器獲取之資料之功能或網路通信功能。因此,該等機器亦可視為感測器21與感測放大器22物理性地成為一體之器件(感測器裝置20)。
使用者終端10係利用感測器裝置20輸出之感測器資料之電腦。使用者終端10可由具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處理器)、記憶體、輔助記憶裝置(HDD(hard disk drive,硬碟驅動器)等)、通信裝置、輸入裝置、顯示裝置等之通用之電腦構成。下述使用者終端10之各種功能係藉由CPU執行必要之程式而實現。
使用者終端10構成為能夠執行:第一處理(本發明中之接收步驟及發送步驟),其係接收感測器裝置20輸出之感測器資料,並發送至下述資料伺服器30;及第二處理(本發明中之輸出步驟),其係獲取記憶於資料伺服器30之感測器資料,並提供給使用者。再者,於第二處理中,可將感測器資料以數值形式輸出,亦可將感測器資料可視化為使用者容易視認之形式而輸出。進而,亦可將輸出之感測器資料傳送至提供各種服務之外部之應用程式。
資料伺服器30係儲存使用者終端10收集之感測器資 料之伺服器裝置。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者終端10收集之感測器資料發送至資料伺服器30,並根據使用者終端10之要求而向使用者終端10發送。資料伺服器30亦可由具備CPU(處理器)、記憶體、輔助記憶裝置(HDD等)、通信裝置、輸入裝置、顯示裝置等之通用之電腦構成。下述資料伺服器30之各種功能係藉由CPU執行程式而實現。
接下來,對使用者終端10之詳情進行說明。使用者終端10例如為被稱作智慧型手機、行動電話、平板電腦、個人資訊終端、個人電腦、可穿戴電腦(智慧手錶等)之電腦。使用者終端10構成為包含近距離通信部11、控制部12、記憶部13、輸入輸出部14、及通信部15。
近距離通信部11係藉由無線通信而自感測放大器22接收感測器資料之手段(無線通信介面)。於本實施形態中,近距離通信部11進行利用Bluetooth藍芽標準之資料通信。感測放大器22與使用者終端10事先配對,並根據要求而隨時連接。
控制部12係掌管使用者終端10進行之控制之運算裝置。控制部12可藉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等運算處理裝置而實現。
控制部12構成為能夠執行以下說明之兩種功能。第一功能係自感測放大器22接收感測器資料並經由網路而發送至資料伺服器30之功能。第二功能係自資料伺服器30獲取由使用者指定之感測器資料,將該感測器資料可視化後輸出之功能。於本實施形態中,該等功能藉由在使用者終端10上動作之網頁瀏覽器執行JavaScript而實現。對於具體之方法將於下文中進行敍述。
記憶部13構成為包含主記憶裝置及輔助記憶裝置。輔助記憶裝置係記憶於控制部12中執行之程式或該程式利用之資料之裝置。於輔助記憶裝置中亦可記憶將於控制部12中執行之程式(例如網頁瀏覽器)封裝化為應用程式者。又,亦可記憶用以執行該等應用程式之作業系統。主記憶裝置係將由控制部12執行之程式或該程式利用之資料展開之記憶體。將記憶於輔助記憶裝置之程式載入主記憶裝置,藉由控制部12而執行,藉此,進行以下說明之處理。又,主記憶裝置具有之區域之一部分分配給網頁瀏覽器。
主記憶裝置亦可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或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又,輔助記憶裝置亦可包含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或HDD,Hard Disk Drive,硬碟驅動器)。進而,輔助記憶裝置亦可包含可移動媒體、即可攜帶記錄媒體。可移動媒體例如係如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記憶體或者CD(Compact Disc,光碟)或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數位影音光碟)之碟片記錄媒體。
輸入輸出部14係受理利用者進行之輸入操作並對利用者提示資訊之手段。輸入輸出部14亦可由一個觸控面板顯示器所構成。即,亦可由液晶顯示器及其控制手段、觸控面板及其控制手段所構成。又,亦可由顯示器及輸入裝置(鍵盤、滑鼠等)所構成。
通信部15係用以將使用者終端10連接於網路之通信介面。通信部15例如構成為包含網路介面板或用於無線通信之無線通信電路。通信部15例如亦可經由無線LAN或3G、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等移動體通信服務而提供向網路之存取。
接下來,對資料伺服器30之構成進行說明。資料伺服器30構成為包含通信部31、記憶部32、及控制部33。
資料伺服器30由普通之電腦構成。即,資料伺服器30係具有CPU或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器)等處理器、RAM或ROM等主記憶裝置、EPROM、硬碟驅動器、可移動媒體等輔助記憶裝置之電腦。再者,可移動媒體例如亦可為如USB記憶體、或者如CD或DVD之碟片記錄媒體。於輔助記憶裝置存放有作業系統(OS(Operating System))、各種程式、各種表格等,將存放於此處之程式載入主記憶裝置之作業區域並執行,通過程式之執行而控制各構成部分等,藉此,可實現如下所述之符合既定目的之各功能。但是,一部分或全部之功能亦可藉由如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定應用積體電路)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場可程式閘陣列)之硬體電路而實現。再者,資料伺服器30可由單一電腦構成,亦可由相互聯合之複數台電腦構成。
通信部31係用以將資料伺服器30連接於網路之通信介面。記憶部32係包含主記憶裝置及輔助記憶裝置,而為記憶控制部33中執行之程式或該程式利用之資料之裝置。關於通信部31及記憶部32係與通信部15及記憶部13相同,因此,省略詳細之說明。
於本實施形態中,記憶部32具有儲存經由使用者終端10而發送之感測器資料之資料庫。該資料庫係藉由利用處理器執行之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之程式管理記憶於記憶裝置之資料而加以構築。於本實施形態中利用之資料庫例如係關聯式資料庫(relational database)。
控制部33係掌管資料伺服器30進行之控制之運算裝置。控制部33可藉由CPU等運算處理裝置而實現。於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33執行如下處理:自使用者終端10接收感測器資料,並將其記憶於記憶部32;及自所記憶之感測器資料提取由使用者指定者並發送至使用者終端10。該等功能亦可藉由利用CPU執行記憶於輔助記憶手段之程式而實現。
接下來,一面參照圖2,一面對在使用者終端10動作之網頁瀏覽器所進行之功能進行說明。圖2係表示本實施形態之感測器資料收集系統處理之資料之流程之圖。使用者終端10具有之控制部12構成為能夠藉由執行記憶於記憶部13之程式而執行網頁瀏覽器。若使用者終端10之使用者啟動網頁瀏覽器,並存取於既定之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一致資源定位器),則被提供指示感測器資料之獲取之網頁。該網頁可配置於局部儲存器(記憶部13),亦可配置於資料伺服器30。
若使用者進行指示感測器資料之獲取之操作,則叫出藉由JavaScript而描述之程式(以下,為收發程式),該收發程式經由Web Bluetooth API而進行向感測放大器22之無線連接。再者,於感測放大器22存在複數個之情形時,亦可由使用者指定連接於哪一個感測放大器22。然後,自所連接之感測放大器22獲取如圖3所例示之感測器資料。藉此,將所獲取之感測器資料暫時記憶於分配給網頁瀏覽器之記憶體。自感測放大器22獲取並暫時記憶之感測器資料經由網路而發送至資料伺服器30。資料伺服器30記憶所接收之感測器資料,並存放於資料庫(記憶部32)。
接下來,對藉由在使用者終端10動作之網頁瀏覽器而 輸出感測器資料並提供給使用者之處理進行說明。若使用者經由網頁瀏覽器而進行指示感測器資料之顯示之操作,則叫出藉由JavaScript而描述之程式(以下,為顯示程式),該顯示程式自資料伺服器30獲取用以進行感測器資料之顯示之資料(以下,為顯示資料)。再者,於使用者進行之操作中,除要求感測器資料之顯示之操作以外,亦可包含進行對顯示資料賦予意義之操作。此處獲取之資料係自儲存於資料伺服器30之感測器資料根據使用者指定之條件而提取之資料。例如,可獲取與存在複數個之感測器21中之任一感測器對應之資料,或由使用者指定進行感測之日期時間等。資料伺服器30基於使用者指定之條件而自資料庫進行記錄之檢索,並將相應之資料作為顯示資料而發送至使用者終端10。
接下來,顯示程式基於所獲取之顯示資料而產生提供給使用者之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圖形使用者介面)。GUI只要係視覺性地顯示感測器之測量值者,則可為任何形式。例如,可為表格形式,亦可為曲線圖形式。又,於以範圍指定進行感測之時刻之情形時,亦能以可視認按照時間序列所產生之值之變化之形式進行顯示。
以上所說明之處理係藉由以JavaScript等編程語言描述之程式而於網頁瀏覽器上執行。再者,收發程式及顯示程式可記憶於使用者終端10,亦可記憶於資料伺服器30。又,亦可記憶於其以外之連接有網路之裝置。
接下來,一面參照圖4及圖5,一面對實施形態之感測器資料收集系統進行之處理之流程進行說明。圖4係使用者終端10接收感測器裝置20輸出之感測器資料並發送至資料伺服器30之處 理(第一處理)之流程圖。
首先,於步驟S11中,感測放大器22自下級連接之1個或複數個感測器21收集測量值,產生感測器資料。感測器資料之產生亦可於每既定之週期進行。所產生之感測器資料由感測放大器22暫時記憶直至自使用者終端10有要求為止。
接下來,於步驟S12中,判定是否自使用者終端10對感測放大器22發出了感測器資料之發送要求。感測器資料之發送要求可基於使用者進行之操作而產生,亦可週期性地產生。於發出了發送要求之情形時,處理朝步驟S13遷移。
於步驟S13中,感測放大器22將感測器資料發送至使用者終端10。本步驟如上述般藉由在網頁瀏覽器上動作之收發程式(藉由JavaScript而描述之程式)叫出API而執行。所傳送之感測器資料暫時記憶於分配給網頁瀏覽器之記憶體。接下來,於步驟S14中,收發程式將暫時記憶之感測器資料傳送至資料伺服器30。資料伺服器30將所接收之感測器資料存放於資料庫。
圖5係使用者終端10自資料伺服器30獲取顯示資料並提供給使用者之處理(第二處理)之流程圖。圖示之處理於感測器資料之顯示被觸發之情形時,由使用者終端10(控制部12)執行。圖5所示之處理例如可基於在網頁瀏覽器上進行之使用者之操作開始,亦可由使用者終端10自動地(例如週期性地)開始。
首先,於步驟S21中獲取指定顯示對象之資料之資訊(以下,為條件資料)。於本步驟中,例如,經由網頁瀏覽器將指定條件之畫面提示給使用者,並自使用者獲取指定對象感測器之資訊、及指定感測之時間日期之資訊等。再者,此處所取得之條件資 料亦可基於事先設定之內容而自動地產生。
接下來,於步驟S22中,基於所獲取之條件資料而產生顯示資料之獲取要求,並發送至資料伺服器30。然後,資料伺服器30(控制部33)基於所接收之要求而產生資料庫之檢索查詢,並進行感測器資料之提取。所提取之感測器資料作為顯示資料而發送至使用者終端10。接下來,於步驟S23中,基於所接收之顯示資料,產生提供給使用者之GUI,並輸出至輸入輸出部14(例如顯示器)。
如以上所說明般,於本實施形態之感測器資料收集系統中,於使用者終端10上動作之網頁瀏覽器自感測器裝置20獲取感測器資料,並傳送至資料伺服器30。又,使用該網頁瀏覽器進行所儲存之感測器資料之視覺化。藉此,無需構築用以使使用者終端10收集及顯示感測器資料之專用環境。即,可僅將網路連接及網頁瀏覽器之運行設為使用者終端10之必需要件,因此,只要為搭載有網頁瀏覽器之功能之電腦,則能夠不設置特別之應用軟體或器件驅動器等而實現向系統之導入,從而可降低原始成本。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之構成僅係示出本發明之一具體例者,並非旨在限定本發明之範圍。本發明可於不脫離其技術思想之範圍內採用各種具體之構成。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所示之資料構造或表格構造為一例,亦可適當地對項目進行追加或替換。
又,於實施形態之說明中係藉由在網頁瀏覽器上動作之程式而實現自感測器裝置20接收感測器資料並發送至資料伺服器30之功能,但自感測器裝置20之資料之獲取及對資料伺服器30之資料之發送亦可藉由其以外之程式(例如本體應用)而實現。即,亦可設為於網頁瀏覽器上僅進行資料之顯示之構成。
又,於實施形態之說明中,例示了網頁瀏覽器,但網頁瀏覽器亦可不必作為獨立之應用軟體而被執行。例如,亦可作為組件而自本體應用內叫出。
又,於實施形態之說明中,例示了收發程式及顯示程式獨立之形態,但收發程式與顯示程式亦可相互交接資料。例如,亦可為收發程式將所接收之感測器資料發送至顯示程式,即時進行感測器資料之可視化。收發程式及顯示程式係於同一網頁瀏覽器上執行,因此,可藉由參照分配給該網頁瀏覽器之記憶體而進行資料之交接。
又,於實施形態之說明中,例示了感測網路中之感測器資料之獲取及顯示,但本發明亦可應用於包含感測器以外之器件之器件網路。於此情形時,系統之基本構成亦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只要將上述實施形態中之「感測器」替換為「器件」,將「感測器資料」替換為「資料」即可。
10:使用者終端
11:近距離通信部
12、33:控制部
13、32:記憶部
14:輸入輸出部
15、31:通信部
20:感測器裝置
21:感測器
22:感測放大器
30:資料伺服器

Claims (8)

  1.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
    資訊處理裝置執行:
    接收步驟,其係自感測器裝置接收藉由近距離無線通信而發送之感測器資料;
    發送步驟,其係將上述接收之感測器資料發送至伺服器裝置;及
    輸出步驟,其係自上述伺服器裝置獲取由使用者指定之感測器資料,並提供給上述使用者;
    於上述輸出步驟中,將於上述資訊處理裝置上動作之網頁瀏覽器利用作為輸出介面。
  2. 如請求項1之資訊處理方法,其中,
    上述接收步驟藉由在上述網頁瀏覽器上動作之外部程式而執行,
    上述接收之感測器資料存放於分配給上述網頁瀏覽器之記憶體。
  3. 如請求項2之資訊處理方法,其中,
    於上述發送步驟中,將存放於上述記憶體之感測器資料發送至上述伺服器裝置。
  4. 如請求項2或3之資訊處理方法,其中,
    上述外部程式經由不依存於上述資訊處理裝置之架構之無線通信API而接收上述感測器資料。
  5. 如請求項2或3之資訊處理方法,其中,
    上述外部程式經由Web Bluetooth API而接收上述感測器資料。
  6.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方法,其中,
    上述外部程式記憶於上述伺服器裝置。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方法,其中,
    上述資訊處理裝置為移動終端。
  8. 一種程式,其係藉由於資訊處理裝置上動作之網頁瀏覽器而執行者;其特徵在於,其執行:
    接收步驟,其係自感測器裝置接收藉由近距離無線通信而發送之感測器資料;
    發送步驟,其係將上述接收之感測器資料發送至伺服器裝置;及
    輸出步驟,其係自上述伺服器裝置獲取由使用者指定之感測器資料,並提供給上述使用者。
TW108137508A 2018-10-17 2019-10-17 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TW2020249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5852 2018-10-17
JP2018195852A JP2020065162A (ja) 2018-10-17 2018-10-17 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4957A true TW202024957A (zh) 2020-07-01

Family

ID=70282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7508A TW202024957A (zh) 2018-10-17 2019-10-17 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92188A1 (zh)
JP (1) JP2020065162A (zh)
KR (1) KR20210076073A (zh)
CN (1) CN112868243A (zh)
DE (1) DE112019005214T5 (zh)
TW (1) TW202024957A (zh)
WO (1) WO20200803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63879A (ja) 2020-03-31 2021-10-11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金属ベース基板
GB2618596A (en) * 2022-05-12 2023-11-15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Auxiliary s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469500T1 (de) * 2008-03-20 2010-06-15 Alcatel Lucent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 von einem sensor über ein computernetzwerk, entsprechende vorrichtung und computerprogramm dafür
CN101551662A (zh) * 2009-04-30 2009-10-07 曾锃 基于互联网的传感器网络远程监控方法
US9535755B2 (en) * 2012-03-09 2017-01-03 Google Inc. Tiers of data storage for web applications and browser extensions
ITTO20121070A1 (it) * 2012-12-13 2014-06-14 Istituto Superiore Mario Boella Sul Le Tecnologie Sistema di comunicazione senza fili a corto raggio comprendente un sensore a corto raggio di comunicazione e un terminale mobile avente funzionalita' migliorate, e relativo metodo
JP6112453B2 (ja) * 2013-04-03 2017-04-12 白山工業株式会社 計測データを時空間上に蓄積し抽出する方法を持ったセンサ・クラウドシステム
JP2015026925A (ja) * 2013-07-25 2015-02-0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クレードル装置
CN104184786A (zh) * 2013-09-12 2014-12-0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 面向林区环境的无线传感器云网关系统
CN103559783A (zh) * 2013-11-01 2014-02-05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煤矿环境和设备安全信息采集与同步技术
US20150339736A1 (en) * 2014-05-23 2015-11-26 James Duane Bennett Electronic device post-sale support system
JP6668183B2 (ja) * 2016-07-01 2020-03-18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3477531A1 (en) * 2017-10-31 2019-05-01 ETH Zurich Integrity of user input in web pag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76073A (ko) 2021-06-23
US20210392188A1 (en) 2021-12-16
DE112019005214T5 (de) 2021-07-08
JP2020065162A (ja) 2020-04-23
WO2020080361A1 (ja) 2020-04-23
CN112868243A (zh) 2021-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5543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39405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trieving and processing data for display
US9740186B2 (en) Monitoring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device
TW201508306A (zh) 經由接近性偵測個體之間的互動
EP4068089A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extual discovery of device functions
US1137945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trieving and processing data
JP6451820B1 (ja) センサ管理ユニット、センサ装置、センサ管理方法及びセンサ管理プログラム
JP6525043B2 (ja) データ生成装置、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674112A (zh) 一种数据查询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TW202024957A (zh) 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KR101830392B1 (ko) Hmi와 빅데이터 기술을 활용한 대용량 산업 데이터 실시간 저장 시스템 및 저장 방법
CN110659179A (zh) 一种评估系统运行状况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650498B (zh) 静态库集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9028969A (ja) センサ管理ユニット、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20280B2 (ja) 環境情報取得システム、管理サーバ及び環境情報取得方法
CN112650530A (zh) 多类库集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170052793A1 (en) Automatic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 automatic appl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CN115686506A (zh) 一种数据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JP7043996B2 (ja) 機器構成管理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4490307A (zh) 一种单元测试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297035B (zh) 生产监控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5975125B2 (ja) アプリ提供システム及びアプリ提供方法
JP7212994B1 (ja)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WO2019026454A1 (ja) データ生成装置、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155064A (ja) 情報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