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4264A - 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4264A
TW202024264A TW108133490A TW108133490A TW202024264A TW 202024264 A TW202024264 A TW 202024264A TW 108133490 A TW108133490 A TW 108133490A TW 108133490 A TW108133490 A TW 108133490A TW 202024264 A TW202024264 A TW 20202426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component
adhesive
item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3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7178B (zh
Inventor
畦﨑崇
鎌田潤
森本哲光
木下仁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井化學東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井化學東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井化學東賽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4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4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7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717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AREA)
  • Dic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依次包括:步驟(A),準備具備電子零件(10)與黏著性積層膜(50)的結構體(60),所述電子零件(10)具有電路形成面(10A)且進行了半切割,所述黏著性積層膜(50)具有基材層(20)及黏著性樹脂層(40),且以保護電路形成面(10A)的方式將黏著性樹脂層(40)側貼附於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步驟(B),於貼附於黏著性積層膜(50)的狀態下,對與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為相反側的面進行背面研磨;步驟(C),於貼附於黏著性積層膜(50)的狀態下,對電子零件(10)進行全切割;以及步驟(D),於貼附於黏著性積層膜(50)的狀態下,於經單片化的電子零件(10)上形成電磁波屏蔽層(70),於步驟(A)、步驟(B)、步驟(C)及步驟(D)中,使用同一黏著性積層膜作為黏著性積層膜(50)。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電子裝置的製造步驟中,為了對電子零件賦予電磁波屏蔽性,有時進行如下步驟,即於利用保護膜等保護電子零件的電路形成面的狀態下於電子零件的表面形成電磁波屏蔽層。藉此,可對電子零件賦予電磁波屏蔽性,可阻斷自電子零件產生的電磁波雜訊。藉此,可抑制電子零件對周邊的其他電子零件造成不良影響。 與所述電子零件的電磁波屏蔽性相關的技術例如可列舉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0/029819號手冊)中記載者。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0/029819號手冊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根據本發明者等人的研究,關於具有電磁波屏蔽性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發現了如下課題。 首先,本發明者等人發現,於先前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如圖3所示,於利用電路形成面保護用膠帶130保護電子零件100的電路形成面100A的狀態下在電子零件100的表面形成電磁波屏蔽層140的情況下,有時於電子零件100的側面的下端部150不會形成電磁波屏蔽層140。該情況下,電子零件100的電磁波屏蔽性差。
本發明者等人基於所述見解進一步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如圖3所示,於將貼附於切割膠帶120上的電子零件100再排列於電路形成面保護用膠帶130時,有時電路形成面保護用膠帶130的與電子零件100的側面的下端部150相接的部分(黏著性層)凸起而覆蓋電子零件100的側面的下端部150。即,根據本發明者等人的研究,明確了電子零件100的側面的下端部150由構成電路形成面保護用膠帶130的黏著性層的黏著劑160覆蓋,因此於電子零件100的側面的下端部150不會形成電磁波屏蔽層140。
另外,關於具有電磁波屏蔽性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如圖3所示,將電子零件100貼附於背面研磨膠帶110上而進行背面研磨步驟,繼而將電子零件100自背面研磨膠帶110剝落後貼附於切割膠帶120上而進行切割步驟,繼而將電子零件100自切割膠帶120剝落後再排列於電路形成面保護用膠帶130上而進行電磁波屏蔽層形成步驟。因此,先前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使用3種用以暫時固定電子零件100的膠帶,且包括將電子零件100貼附於各膠帶上的步驟或將電子零件100自各膠帶剝落的步驟等,步驟數非常多。
即,本發明者等人發現,於具有電磁波屏蔽性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就於電子零件上良好地形成電磁波屏蔽層且縮短電子裝置的製造步驟的觀點而言,存在改善的餘地。
本發明是鑒於所述情況而形成,提供一種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可於電子零件上良好地形成電磁波屏蔽層且可縮短電子裝置的製造步驟。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達成所述課題而反覆進行銳意研究。結果發現藉由於準備具備進行了半切割的電子零件的結構體的步驟、背面研磨步驟、全切割步驟及電磁波屏蔽層形成步驟中使用相同的黏著性積層膜作為保護電子零件的電路形成面的膜,可省略將電子零件貼附於各膠帶上的步驟或將電子零件自各膠帶剝落的步驟等的一部分,進而可抑制電子零件的側面的下端部中的電磁波屏蔽層的形成不良,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根據本發明,提供以下所示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1] 一種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依次包括: 步驟(A),準備具備電子零件與黏著性積層膜的結構體,所述電子零件具有電路形成面且進行了半切割,所述黏著性積層膜具有基材層及黏著性樹脂層,且以保護所述電路形成面的方式將所述黏著性樹脂層側貼附於所述電子零件的所述電路形成面; 步驟(B),於貼附於所述黏著性積層膜的狀態下,對與所述電子零件的所述電路形成面為相反側的面進行背面研磨; 步驟(C),於貼附於所述黏著性積層膜的狀態下,對所述電子零件進行全切割;以及 步驟(D),於貼附於所述黏著性積層膜的狀態下,於經單片化的所述電子零件上形成電磁波屏蔽層, 於所述步驟(A)、所述步驟(B)、所述步驟(C)及所述步驟(D)中,使用同一黏著性積層膜作為所述黏著性積層膜。 [2] 如所述[1]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步驟(A)包括: 步驟(A1),對具有電路形成面的電子零件進行半切割,繼而於進行了半切割的所述電子零件的所述電路形成面上貼附所述黏著性積層膜;或者 步驟(A2),於具有電路形成面的電子零件的所述電路形成面上貼附所述黏著性積層膜,繼而對貼附於所述黏著性積層膜上的所述電子零件進行半切割。 [3] 如所述[1]或[2]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黏著性積層膜於所述基材層與所述黏著性樹脂層之間進一步具有凹凸吸收性樹脂層。 [4] 如所述[3]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所述步驟(A)與所述步驟(D)之間進一步包括步驟(E),所述步驟(E)是藉由使所述凹凸吸收性樹脂層交聯而提高所述凹凸吸收性樹脂層的耐熱性。 [5] 如所述[3]或[4]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凹凸吸收性樹脂層包含交聯性樹脂。 [6] 如所述[3]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凹凸吸收性樹脂層的厚度為10 μm以上且1000 μm以下。 [7] 如所述[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所述步驟(D)後進一步包括步驟(F),所述步驟(F)是將所述電子零件與所述黏著性積層膜剝離。 [8] 如所述[7]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所述步驟(F)中,於使所述黏著性積層膜中的貼附有所述電子零件的區域於膜的面內方向上擴張,使鄰接的所述電子零件間的間隔擴大的狀態下,自所述黏著性積層膜剝離所述電子零件。 [9] 如所述[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電子零件的所述電路形成面包含凸塊電極。 [10] 如所述[9]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將所述凸塊電極的高度設為H[μm]且將所述凹凸吸收性樹脂層的厚度設為d[μm]時,H/d為0.01以上且1以下。 [11] 如所述[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步驟(D)中,使用選自濺鍍法、蒸鍍法、噴塗法、電鍍法及非電鍍法中的至少一種方法而於所述電子零件上形成所述電磁波屏蔽層。 [12] 如所述[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步驟(D)中,至少於所述電子零件中的與所述電路形成面對向的對向面以及連接所述電路形成面與所述對向面的側面形成所述電磁波屏蔽層。 [13] 如所述[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構成所述基材層的樹脂包含選自由聚酯系彈性體、聚醯胺系彈性體、聚醯亞胺系彈性體、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及聚醯亞胺所組成的群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14] 如所述[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構成所述黏著性樹脂層的黏著劑包含選自(甲基)丙烯酸系黏著劑、矽酮系黏著劑、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烯烴系黏著劑及苯乙烯系黏著劑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於電子零件上良好地形成電磁波屏蔽層且可縮短電子裝置的製造步驟。
以下,對於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使用圖式進行說明。再者,於所有圖式中,對同樣的構成要素標註共通的符號,且適當地省略說明。另外,圖為概略圖,與實際的尺寸比率不一致。另外,數值範圍的「A~B」若無特別說明,則表示A以上且B以下。另外,本實施形態中,所謂「(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或者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的兩者。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圖。圖2(A)~圖2(D)是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例的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至少依次包括以下的步驟(A)、步驟(B)、步驟(C)及步驟(D),於步驟(A)、步驟(B)、步驟(C)及步驟(D)中,使用同一黏著性積層膜作為黏著性積層膜50。 (A)準備具備電子零件10與黏著性積層膜50的結構體60的步驟,所述電子零件10具有電路形成面10A且進行了半切割,所述黏著性積層膜50具有基材層20及黏著性樹脂層40,且以保護電路形成面10A的方式將黏著性樹脂層40側貼附於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 (B)於貼附於黏著性積層膜50的狀態下,對與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為相反側的面進行背面研磨的步驟 (C)於貼附於黏著性積層膜50的狀態下,對電子零件10進行全切割的步驟 (D)於貼附於黏著性積層膜50的狀態下,於經單片化的電子零件10上形成電磁波屏蔽層70的步驟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者等人的研究,發現了於先前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如圖3所示,於利用電路形成面保護用膠帶130保護電子零件100的電路形成面100A的狀態下在電子零件100的表面形成電磁波屏蔽層140的情況下,有時於電子零件100的側面的下端部150不會形成電磁波屏蔽層140。該情況下,電子零件100的電磁波屏蔽性差。
本發明者等人基於所述見解進一步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如圖3所示,於將貼附於切割膠帶120上的電子零件100再排列於電路形成面保護用膠帶130時,有時電路形成面保護用膠帶130的與電子零件100的側面的下端部150相接的部分(黏著性層)凸起而覆蓋電子零件100的側面的下端部150。即,根據本發明者等人的研究,明確了電子零件100的側面的下端部150由構成電路形成面保護用膠帶130的黏著性層的黏著劑160覆蓋,因此於電子零件100的側面的下端部150不會形成電磁波屏蔽層140。
另外,關於具有電磁波屏蔽性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如圖3所示,將電子零件100貼附於背面研磨膠帶110上而進行背面研磨步驟,繼而將電子零件100自背面研磨膠帶110剝落後貼附於切割膠帶120上而進行切割步驟,繼而將電子零件100自切割膠帶120剝落後再排列於電路形成面保護用膠帶130上而進行電磁波屏蔽層形成步驟。因此,先前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使用3種用以暫時固定電子零件100的膠帶,且包括將電子零件100貼附於各膠帶上的步驟或將電子零件100自各膠帶剝落的步驟等,步驟數非常多。
即,本發明者等人發現,於具有電磁波屏蔽性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就於電子零件上良好地形成電磁波屏蔽層且縮短電子裝置的製造步驟的觀點而言,存在改善的餘地。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達成所述課題而反覆進行銳意研究。結果發現藉由於準備具備進行了半切割的電子零件的結構體的步驟、背面研磨步驟、全切割步驟及電磁波屏蔽層形成步驟中使用相同的黏著性積層膜50作為保護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的膜,可省略將電子零件10貼附於各膠帶上的步驟或將電子零件10自各膠帶剝落的步驟等的一部分,進而可抑制電子零件10的側面的下端部中的電磁波屏蔽層的形成不良。 若於準備具備進行了半切割的電子零件的結構體的步驟、背面研磨步驟、全切割步驟及電磁波屏蔽層形成步驟中使用相同的黏著性積層膜50作為保護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的膜,可省略將如圖3所示的貼附於切割膠帶120上的電子零件100再排列於電路形成面保護用膠帶130上的步驟。因此,不會發生電子零件10的側面的下端部由構成黏著性樹脂層40的黏著劑覆蓋的現象。因此,於本實施形態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可至電子零件10的側面的下端部良好地形成電磁波屏蔽層70。 另外,於本實施形態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藉由於準備具備進行了半切割的電子零件的結構體的步驟、背面研磨步驟、全切割步驟及電磁波屏蔽層形成步驟中使用相同的黏著性積層膜50作為保護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的膜,可省略將電子零件10貼附於各膠帶上的步驟或將電子零件10自各膠帶剝落的步驟等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可於電子零件上良好地形成電磁波屏蔽層且可縮短電子裝置的製造步驟。
1.黏著性積層膜 以下,對本實施形態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使用的黏著性積層膜50進行說明。
<基材層> 基材層20是出於使黏著性積層膜50的操作性或機械特性、耐熱性等特性更良好的目的而設置的層。 基材層20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樹脂膜。 作為構成基材層20的樹脂,可使用公知的熱塑性樹脂。例如可列舉選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聚乙烯、聚丙烯、聚(4-甲基-1-戊烯)、聚(1-丁烯)等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尼龍-6、尼龍-66、聚己二醯間苯二甲胺等聚醯胺;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聚醯亞胺;聚醚醯亞胺;聚醯胺醯亞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丙烯腈;聚碳酸酯;聚苯乙烯;離子聚合物;聚碸;聚醚碸;聚醚醚酮;聚苯硫醚;聚苯醚;聚酯系彈性體、聚醯胺系彈性體、聚醯亞胺系彈性體、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彈性體等。 該些中,就使透明性良好的觀點而言,較佳為選自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醯胺、聚醯亞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酯系彈性體、聚醯胺系彈性體、聚醯亞胺系彈性體及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更佳為選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酯系彈性體、聚醯胺系彈性體、聚醯亞胺系彈性體、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及聚醯亞胺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另外,就使黏著性積層膜50的柔軟性或伸縮性等特性與耐熱性的平衡提高的觀點而言,作為構成基材層20的樹脂,進而佳為選自聚酯系彈性體、聚醯胺系彈性體、聚醯亞胺系彈性體及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藉此,黏著性積層膜50的伸縮性或柔軟性提高,於在步驟(D)後剝離電子零件10與黏著性積層膜50時使黏著性積層膜50於面內方向上擴張的情況進一步變得更容易,容易自黏著性積層膜50剝離電子零件10。
基材層20的熔點較佳為100℃以上。熔點上限並無特別限定,只要鑒於加工性等進行選擇即可。 若使用所述基材層20,則於步驟(D)中即便將黏著性積層膜50暴露於高溫下,亦可更進一步抑制黏著性積層膜50的變形或熔融。
基材層20可為單層,亦可為兩種以上的層。 另外,為了形成基材層20而使用的樹脂膜的形態可為延伸膜,亦可為於單軸方向或雙軸方向上延伸的膜。
就獲得良好的膜特性的觀點而言,基材層20的厚度較佳為10 μm以上且500 μm以下,更佳為20 μm以上且300 μm以下,進而佳為25 μm以上且250 μm以下。 基材層20為了改良與其他層的黏接性,亦可進行表面處理。具體而言,亦可進行電暈處理、電漿處理、下塗(under coat)處理、底塗(primer coat)處理等。
<凹凸吸收性樹脂層> 本實施形態的黏著性積層膜50較佳為於基材層20與黏著性樹脂層40之間進一步具有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 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是出於使黏著性積層膜50的對於電路形成面10A的追隨性良好,且使電路形成面10A與黏著性積層膜50的密接性良好的目的而設置的層。 此處,根據本發明者等人的研究,發現了如下課題:於在利用保護膜保護電子零件的電路形成面的狀態下於電子零件的表面形成電磁波屏蔽層時,用以形成電磁波屏蔽層的導電性成分進入至電子零件的電路形成面並附著於電路,結果有時電路發生電氣短路。另外,電路形成面的凹凸越大,構成電路形成面的電路越容易發生電氣短路。尤其,於使用在電子零件的電路形成面上形成有凸塊電極的電子零件的情況下,存在構成電路形成面的電路容易發生電氣短路的傾向。 本發明者等人為了達成所述課題而反覆進行銳意研究。結果發現於電子零件與保護膜之間的密接性不充分的情況下,用以形成電磁波屏蔽層的導電性成分容易進入至電子零件的電路形成面,容易引起電路的導通不良。 尤其,於使用在電路形成面形成有凸塊電極等較大凹凸的電子零件的情況下,保護膜對於電子零件的電路形成面的凹凸的追隨性容易變得不充分,因此電子零件與保護膜之間的密接性容易變得不充分。結果發現用以形成電磁波屏蔽層的導電性成分容易浸入至電子零件的電路形成面,容易引起構成電路形成面的電路的導通不良。 本發明者等人基於所述見解進一步反覆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使用依次具有基材層20、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及黏著性樹脂層40的黏著性積層膜50作為保護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的膜,可抑制電路形成面10A的電氣短路,可穩定地獲得具有電磁波屏蔽性的電子裝置。 即,藉由黏著性積層膜50進一步具有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黏著性積層膜50容易追隨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可使黏著性積層膜50與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之間的密接性提高。藉此,容易追隨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的凹凸,可進一步減小黏著性積層膜50與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之間的空隙。結果於在電子零件10的表面形成電磁波屏蔽層70時,可抑制用以形成電磁波屏蔽層70的導電性成分進入至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可抑制構成電路形成面10A的電路的電氣短路。
構成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的樹脂只要為顯示凹凸吸收性者,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選自由聚烯烴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及(甲基)丙烯酸系樹脂所組成的群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另外,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較佳為包含交聯性樹脂。藉由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包含交聯性樹脂,可於步驟(D)前對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進行交聯而使耐熱性提高,結果於步驟(D)中即便將黏著性積層膜50暴露於高溫下,亦可更進一步抑制黏著性積層膜50的變形或熔融。 作為本實施形態的交聯性樹脂,只要為可形成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且藉由熱或光等的外部刺激進行交聯而耐熱性提高的樹脂,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選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包含乙烯及碳數3~20的α-烯烴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高密度乙烯系樹脂、低密度乙烯系樹脂、中密度乙烯系樹脂、超低密度乙烯系樹脂、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LDPE))系樹脂、丙烯(共)聚合物、1-丁烯(共)聚合物、4-甲基戊烯-1(共)聚合物、乙烯·環狀烯烴共聚物、乙烯·α-烯烴·環狀烯烴共聚物、乙烯·α-烯烴·非共軛聚烯共聚物、乙烯·α-烯烴·共軛聚烯共聚物、乙烯·芳香族乙烯基共聚物、乙烯·α-烯烴·芳香族乙烯基共聚物等烯烴系樹脂;乙烯·不飽和羧酸酐共聚物、乙烯·α-烯烴·不飽和羧酸酐共聚物等乙烯·羧酸酐系共聚物;乙烯·含環氧基的不飽和化合物共聚物、乙烯·α-烯烴·含環氧基的不飽和化合物共聚物等乙烯·環氧系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己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物等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順丁烯二酸共聚物、乙烯·反丁烯二酸共聚物、乙烯·丁烯酸共聚物等乙烯·乙烯性不飽和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丁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硬脂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乙烯·乙烯酯共聚物;乙烯·苯乙烯共聚物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物等不飽和羧酸酯(共)聚合物;乙烯·丙烯酸金屬鹽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金屬鹽共聚物等離子聚合物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矽酮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環狀烯烴(共)聚合物;α-烯烴·芳香族乙烯酯化合物·芳香族聚烯共聚物;乙烯·α-烯烴·芳香族乙烯酯化合物;芳香族聚烯共聚物;乙烯·芳香族乙烯酯化合物·芳香族聚烯共聚物;苯乙烯系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共軛二烯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乙烯·α-烯烴·非共軛聚烯·苯乙烯共聚物;丙烯腈·乙烯·α-烯烴·共軛聚烯·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氟樹脂;聚酯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烯烴系熱塑性彈性體;聚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聚胺基甲酸酯系熱塑性彈性體;1,2-聚丁二烯系熱塑性彈性體;反式聚異戊二烯系熱塑性彈性體;氯化聚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液晶性聚酯;聚乳酸等。
該些中,就利用有機過氧化物等交聯劑的交聯容易的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選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包含乙烯及碳數3~20的α-烯烴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低密度乙烯系樹脂、中密度乙烯系樹脂、超低密度乙烯系樹脂、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系樹脂、乙烯·環狀烯烴共聚物、乙烯·α-烯烴·環狀烯烴共聚物、乙烯·α-烯烴·非共軛聚烯共聚物、乙烯·α-烯烴·共軛聚烯共聚物、乙烯·芳香族乙烯基共聚物、乙烯·α-烯烴·芳香族乙烯基共聚物等烯烴系樹脂、乙烯·不飽和羧酸酐共聚物、乙烯·α-烯烴·不飽和羧酸酐共聚物、乙烯·含環氧基的不飽和化合物共聚物、乙烯·α-烯烴·含環氧基的不飽和化合物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乙烯·不飽和羧酸共聚物、1,2-聚丁二烯系熱塑性彈性體。 更佳為使用選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包含乙烯及碳數3~20的α-烯烴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低密度乙烯系樹脂、超低密度乙烯系樹脂、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系樹脂、乙烯·α-烯烴·非共軛聚烯共聚物、乙烯·α-烯烴·共軛聚烯共聚物、乙烯·不飽和羧酸酐共聚物、乙烯·α-烯烴·不飽和羧酸酐共聚物、乙烯·含環氧基的不飽和化合物共聚物、乙烯·α-烯烴·含環氧基的不飽和化合物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乙烯·不飽和羧酸共聚物。 進而佳為使用選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包含乙烯及碳數3~20的α-烯烴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低密度乙烯系樹脂、超低密度乙烯系樹脂、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系樹脂、乙烯·α-烯烴·非共軛聚烯共聚物、乙烯·α-烯烴·共軛聚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等乙烯·不飽和羧酸共聚物。 該些中,可尤佳地使用選自乙烯·α-烯烴共聚物及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種。再者,本實施形態中所述樹脂可單獨使用,亦可混合使用。
關於可作為本實施形態中的交聯性樹脂而使用的包含乙烯及碳數3~20的α-烯烴的乙烯·α-烯烴共聚物的α-烯烴,通常可將碳數3~20的α-烯烴單獨使用一種或者組合使用兩種以上。其中較佳的是碳數為10以下的α-烯烴,尤佳的是碳數3~8的α-烯烴。作為所述α-烯烴,例如可列舉: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3-甲基-1-丁烯、3,3-二甲基-1-丁烯、4-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烯等。該些中,就獲取的容易性而言,較佳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及1-辛烯。再者,乙烯·α-烯烴共聚物可為無規共聚物,亦可為嵌段共聚物,但就柔軟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無規共聚物。
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的厚度若為可將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的凹凸埋入的厚度,則並無特別限制,例如較佳為10 μm以上且1000 μm以下,更佳為20 μm以上且900 μm以下,進而佳為30 μm以上且800 μm以下,尤佳為50 μm以上且700 μm以下。
此處,於電子零件的電路形成面包含凸塊電極的情況下,於在電子零件的表面形成電磁波屏蔽層時,存在構成電路形成面的電路容易發生電氣短路的傾向。但是,藉由使用進一步具有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的黏著性積層膜50,對於在電路形成面10A上包含凸塊電極的電子零件10,亦可抑制電氣短路。 另外,於將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上存在的凸塊電極的高度設為H[μm]且將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的厚度設為d[μm]時,H/d較佳為1以下,更佳為0.85以下,進而佳為0.7以下。若H/d為所述上限值以下,則可使黏著性積層膜50的厚度更薄,且使凹凸吸收性更良好。 H/d的下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0.01以上。凸塊電極的高度通常為2 μm以上且600 μm以下。 此處,根據本發明者等人的研究而明確了電路形成面的凹凸越大,構成電路形成面的電路越容易發生電氣短路。因此,於凸塊電極的高度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30 μm以上、進而佳為50 μm以上、進而更佳為80 μm以上、尤佳為100 μm以上時,可進一步更有效地獲得本實施形態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的效果。
<黏著性樹脂層> 黏著性樹脂層40為設置於基材層20或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的一面側的層,是於將黏著性積層膜50貼附於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時,與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接觸而黏著的層。
構成黏著性樹脂層40的黏著劑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系黏著劑、矽酮系黏著劑、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烯烴系黏著劑、苯乙烯系黏著劑等。該些中,就可容易調整黏接力的方面等而言,較佳為將(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作為基礎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系黏著劑。
另外,作為構成黏著性樹脂層40的黏著劑,亦可使用藉由放射線而使黏著力下降的放射線交聯型黏著劑。由放射線交聯型黏著劑所構成的黏著性樹脂層40藉由放射線的照射而交聯,黏著力顯著減少,因此於將後述的電子零件10與黏著性積層膜50剝離的步驟(F)中,容易自黏著性樹脂層40剝離電子零件10。放射線可列舉紫外線、電子束、紅外線等。 放射線交聯型黏著劑較佳為紫外線交聯型黏著劑。
(甲基)丙烯酸系黏著劑中所含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均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與共聚單體的共聚物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等。該些(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另外,構成(甲基)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共聚單體例如可列舉: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腈、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衣康酸、(甲基)丙烯醯胺、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順丁烯二酸酐等。該些共聚單體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放射線交聯型黏著劑例如包含:所述(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交聯性化合物(具有碳-碳雙鍵的成分)、以及光聚合起始劑或熱聚合起始劑。
交聯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分子中具有碳-碳雙鍵,可藉由自由基聚合而交聯的單體、寡聚物或聚合物等。所述交聯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與多元醇的酯;酯(甲基)丙烯酸酯寡聚物;2-丙烯基二-3-丁烯基三聚氰酸酯、2-羥基乙基雙(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異三聚氰酸酯、三(2-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異三聚氰酸酯等異三聚氰酸酯或者異三聚氰酸酯化合物等。 再者,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為於聚合物的側鏈上具有碳-碳雙鍵的放射線交聯型聚合物的情況下,亦可不添加交聯性化合物。
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100質量份,交聯性化合物的含量較佳為5質量份~900質量份,更佳為5質量份~100質量份,進而佳為10質量份~50質量份。藉由交聯性化合物的含量為所述範圍,與少於所述範圍的情況相比,黏著力的調整變得容易,且與多於所述範圍的情況相比,難以產生由於對熱或光的感度過高而引起的保存穩定性的下降。
光聚合起始劑只要為藉由照射放射線而開裂生成自由基的化合物即可,例如可列舉:安息香甲醚、安息香異丙醚、安息香異丁醚等安息香烷基醚類;苄基、安息香、二苯甲酮、α-羥基環己基苯基酮等芳香族酮類;苄基二甲基縮酮等芳香族縮酮類;聚乙烯基二苯甲酮;氯硫雜蒽酮、十二烷基硫雜蒽酮、二甲基硫雜蒽酮、二乙基硫雜蒽酮等硫雜蒽酮類等。
熱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有機過氧化物衍生物或偶氮系聚合起始劑等。就加熱時不會產生氮的方面而言,較佳為有機過氧化物衍生物。熱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酮過氧化物、過氧化縮酮、氫過氧化物、二烷基過氧化物、二醯基過氧化物、過氧化酯及過氧化二碳酸酯等。
黏著劑中亦可添加交聯劑。交聯劑例如可列舉:山梨糖醇聚縮水甘油醚、聚丙三醇聚縮水甘油醚、季戊四醇聚縮水甘油醚、二丙三醇聚縮水甘油醚等環氧系化合物;四羥甲基甲烷-三-β-氮丙啶基丙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β-氮丙啶基丙酸酯、N,N'-二苯基甲烷-4,4'-雙(1-氮丙啶羧基醯胺)、N,N'-六亞甲基-1,6-雙(1-氮丙啶羧基醯胺)等氮丙啶系化合物;四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聚異氰酸酯等異氰酸酯系化合物等。 就提高黏著性樹脂層40的耐熱性或與密合力的平衡的觀點而言,相對於(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100質量份,交聯劑的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份以上且10質量份以下。
黏著性樹脂層40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制,例如較佳為1 μm以上且100 μm以下,更佳為3 μm以上且50 μm以下。
黏著性樹脂層40例如可藉由在基材層20或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上塗佈黏著劑塗佈液而形成。 塗佈黏著劑塗佈液的方法可採用現有公知的塗佈方法,例如:輥塗佈機法、反向輥塗佈機法、凹版輥法、棒塗法、缺角輪塗佈機法、模塗佈機法等。對所塗佈的黏著劑的乾燥條件並無特別限制,一般而言較佳為於80℃~200℃的溫度範圍內乾燥10秒~10分鐘。進而佳為於80℃~170℃下乾燥15秒~5分鐘。為了充分促進交聯劑與黏著劑的交聯反應,亦可於黏著劑塗佈液的乾燥結束後,於40℃~80℃下加熱5小時~300小時左右。
本實施形態的黏著性積層膜50的全光線透過率較佳為85%以上,更佳為90%以上。藉此,可對黏著性積層膜50賦予透明性。而且,藉由將黏著性積層膜50的全光線透過率設為所述下限值以上,可於對本實施形態的黏著性積層膜50,從基材層20側照射放射線時,對黏著性樹脂層40更有效果地照射放射線,可提高放射線照射效率。再者,黏著性積層膜50的全光線透過率可依據日本工業標準(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K7105(1981)來測定。
就機械特性與操作性的平衡而言,本實施形態的黏著性積層膜50整體的厚度較佳為25 μm以上且1100 μm以下,更佳為100 μm以上且900 μm以下,進而佳為200 μm以上且800 μm以下。
本實施形態的黏著性積層膜50可於各層之間設置黏接層(未圖示)。藉由該黏接層,可提高各層之間的黏接性。
繼而,對本實施形態的黏著性積層膜50的製造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 首先,於基材層20的其中一面上,利用擠出層壓法來形成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繼而,藉由在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上塗佈黏著劑塗佈液,使其乾燥而形成黏著性樹脂層40,獲得黏著性積層膜50。 另外,基材層20與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可藉由共擠出成形而形成,亦可將膜狀的基材層20與膜狀的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進行層壓(積層)而形成。
2.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繼而,對本實施形態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的各步驟進行說明。
(步驟(A)) 首先,準備具備電子零件10與黏著性積層膜50的結構體60,所述電子零件10具有電路形成面10A且進行了半切割,所述黏著性積層膜50以保護電路形成面10A的方式將黏著性樹脂層40側貼附於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
所述結構體60例如可藉由進行步驟(A1)或步驟(A2)來製作,所述步驟(A1)對具有電路形成面10A的電子零件10進行半切割,繼而於進行了半切割的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上貼附黏著性積層膜50,所述步驟(A2)於具有電路形成面10A的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上貼附黏著性積層膜50,繼而對貼附於黏著性積層膜50上的電子零件10進行半切割。 貼附於黏著性積層膜50的黏著性樹脂層40上的電子零件10可為一個,亦可為兩個以上。 以下,對結構體60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電子零件10的半切割可使用切割刀片(切割鋸)、雷射光、電漿等於公知的條件下進行。 於步驟(A1)的半切割中,為了不達到切斷的程度,可較佳地使用在電子零件10的深度方向的中途藉由切割刀片切入切口的方式。例如於小於電子零件10的厚度切入切口。或者亦可為後述的隱形(stealth)切割。
另外,於步驟(A2)的實施形態中,電子零件10的半切割包括藉由照射雷射光或電漿對電子零件10(例如半導體基板)設置未達到電子零件10的切斷的程度的變質區域的操作(以下「隱形切割」)。根據隱形切割,可隔著預先貼附的黏著性積層膜50對電子零件10進行半切割,因此較佳。
於該隱形切割中,電子零件10僅發生變質、脆化,未達到電子零件10被分割為多個的程度。於後述步驟中,藉由黏著性積層膜50的擴張,電子零件10被分割而獲得多個經分割的電子零件10。於步驟(A1)的情況下,於黏著性積層膜50的黏著性樹脂層40上貼附進行了半切割的電子零件10。另外,於步驟(A2)的情況下,於黏著性積層膜50的黏著性樹脂層40上貼附尚未進行半切割的電子零件10。 作為貼附於黏著性積層膜50上的電子零件10,只要為具有電路形成面且要求電磁波屏蔽性的電子零件,則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半導體晶圓、模具晶圓、模具面板、模具陣列封裝、半導體基板等。 另外,作為半導體基板,例如可列舉:矽基板、藍寶石基板、鍺基板、鎵-砷基板、鎵-磷基板、鎵-砷-鋁基板、鎵-砷基板、鉭酸鋰基板等。
另外,電子零件10可為任意用途的電子零件,例如可列舉邏輯用途(例如通信用途、高頻信號處理用途等)、記憶用途、感測器用途、電源用途的電子零件等。該些可僅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例如藉由具有電極10B而成為凹凸面。 另外,電極10B是於將電子裝置安裝於安裝面時接合於形成於安裝面上的電極上而形成電子裝置與安裝面(印刷基板等的安裝面)之間的電性連接者。 作為電極10B,例如可列舉球凸塊、印刷凸塊、螺栓凸塊、鍍敷凸塊、柱凸塊等凸塊電極。即,電極10B通常為凸電極。該些凸塊電極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另外,構成凸塊電極的金屬種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銀、金、銅、錫、鉛、鉍及該些的合金等。該些金屬種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步驟(B)) 於貼附於黏著性積層膜50的狀態下,對與電子零件10的電路形成面10A為相反側的面(以下,亦稱為背面)進行背面研磨。 此處,所謂進行背面研磨,是指於不會使電子零件10破裂、或破損的情況下,進行薄化加工至既定的厚度為止。 電子零件10的背面研磨可利用公知的方法進行。例如,可列舉於研削機的夾盤等上固定結構體60,對電子零件10的背面(電路非形成面)進行研削的方法。
背面研削方式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採用貫穿進給(through feed)方式、切入進給(in feed)方式等公知的研削方式。各種研削是一邊將水供給至電子零件10及研磨石上冷卻一邊進行。
(步驟(C)) 繼而,於貼附於黏著性積層膜50的狀態下,對進行了背面研磨的電子零件10進行全切割。電子零件10的切割可利用公知的方法進行。例如藉由對黏著性積層膜50進行擴張,對進行了半切割的電子零件10進行分割,藉此可對電子零件10進行全切割。
僅藉由步驟(A)的半切割,未達到電子零件10被分割為多個電子零件10的程度,於步驟(C)中,藉由黏著性積層膜50的擴張,電子零件10被分割而獲得多個經分割的電子零件10。 另外,於本實施形態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於步驟(B)中,於對半切割的電子零件10進行背面研磨時,研削到達半切割的切口,全切割完成的態樣亦包含於對電子零件10進行全切割的步驟(C)中。
(步驟(D)) 繼而,於貼附於黏著性積層膜50的狀態下,於經單片化的電子零件10上形成電磁波屏蔽層70。 步驟(D)中,例如如圖2(D)所示,於電子零件10中的與電路形成面10A對向的對向面以及連接電路形成面10A與對向面的側面形成電磁波屏蔽層70。
作為於電子零件10上形成電磁波屏蔽層70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列舉濺鍍法、蒸鍍法、噴塗法、電鍍法及非電鍍法等。
作為濺鍍法,例如可列舉直流電(Direct Current,DC)濺鍍法、無線電頻率(Radio Frequency,RF)濺鍍法、磁控濺鍍法、離子束濺鍍法、反應性濺鍍法等。該些可僅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蒸鍍法,例如可列舉真空蒸鍍法、化學氣相沈積法(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等。該些可僅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真空蒸鍍法,例如可列舉分子束外延法(MBE(Molecular Beam Epitaxy)法)、物理氣相沈積法(PVD(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法)等。該些可僅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CVD法,例如可列舉熱CVD法、觸媒CVD法、光CVD法、電漿CVD法、雷射CVD法、磊晶CVD法、原子層CVD法、有機金屬CVD法、氯化物CVD法等。該些可僅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該些各種乾式成膜法中,就可將負荷溫度抑制地較低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磁控濺鍍法、電漿CVD等。
構成電磁波屏蔽層70的材料較佳為導電性。具體而言,較佳為具有20℃下的電阻率為10000 μΩ·cm以下的導電性。所述電阻率更佳為200 μΩ·cm以下,尤佳為100 μΩ·cm以下。 構成電磁波屏蔽層70的導電性成分並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金屬,例如可使用Mg、Al、Ti、V、Cr、Mn、Fe、Co、Ni、Cu、Zn、Nb、Mo、Ru、Rh、Pd、Ag、In、Sn、Sb、W、Re、Ir、Pt、Au、Bi等金屬、包含選自該些金屬中的兩種以上的金屬的合金、氧化物(ITO(In2 O3 -SnO2 )、ATO(SnO2 -Sb)、FTO(SnO2 -F)等)等。該些可僅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該些中,較佳為包含Au、Pt、Ag、Cu、Ni、Al及Fe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金屬膜、ITO膜、ATO膜。
電磁波屏蔽層70的膜厚只要可發揮屏蔽特性即可,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50 μm以下。另一方面,電磁波屏蔽層70的膜厚的下限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0.5 μm以上。
(步驟(E)) 於在所述步驟(D)中形成電磁波屏蔽層70時,有時藉由濺鍍法或蒸鍍法將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加溫為高溫。另外,於電鍍法或非電鍍法中,有時藉由對電磁波屏蔽層70進行退火的後步驟,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仍然暴露於高溫下。因此,於本實施形態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較佳為於步驟(A)與步驟(D)之間進一步包括步驟(E),所述步驟(E)是藉由使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交聯而提高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的耐熱性。藉此,於步驟(D)中即便將黏著性積層膜50暴露於高溫下,亦可更進一步抑制黏著性積層膜50的變形或熔融。若進行步驟(E)的時機為步驟(A)與步驟(D)之間,則並無特別限定,可於任一時機進行。
作為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的交聯方法,只要為可對交聯性樹脂進行交聯的方法,則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利用自由基聚合起始劑進行的交聯;利用硫或硫系化合物進行的交聯;利用紫外線或電子束、γ射線等放射線進行的交聯等交聯方法。 利用自由基聚合起始劑進行的交聯可使用用於交聯性樹脂的交聯的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作為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可將公知的熱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及該些併用。
於使用硫或硫系化合物對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進行交聯的情況下,可對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調配加硫促進劑、加硫促進助劑等而進行交聯。 另外,於任一交聯方法中,可對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調配交聯助劑而進行凹凸吸收性樹脂層30的交聯。
(步驟(F)) 另外,於本實施形態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可於步驟(D)後進一步進行將電子零件10與黏著性積層膜50剝離的步驟(F)。藉由進行所述步驟(F),可自黏著性積層膜50剝離電子零件10。 電子零件10與黏著性積層膜50的剝離可利用公知的方法來進行。
步驟(F)中,較佳為於使黏著性積層膜50中的貼附有電子零件10的區域於膜的面內方向上擴張,使鄰接的電子零件10間的間隔擴大的狀態下,自黏著性積層膜50剝離電子零件10。 藉此,鄰接的電子零件10間的間隔擴大,因此容易自黏著性積層膜50剝離電子零件10。進而,藉由因黏著性樹脂層40的面內方向的擴張而產生的電子零件10與黏著性樹脂層40的剪切應力,電子零件10與黏著性樹脂層40的黏著力下降,因此容易自黏著性積層膜50剝離電子零件10。
(步驟(G)) 本實施形態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可進一步進行如下的步驟(G):藉由於步驟(F)之前對黏著性樹脂層40照射放射線,使黏著性樹脂層40進行交聯,而使黏著性樹脂層40對於電子零件10的黏著力下降。若進行步驟(G)的時機為步驟(A)與步驟(F)之間,則並無特別限定,可於任一時機進行。 藉由進行步驟(G),可容易自黏著性樹脂層40剝離電子零件10。另外,可抑制藉由構成黏著性樹脂層40的黏著成分而污染電子零件10的表面。 放射線例如自黏著性積層膜50的與黏著性樹脂層40側的面為相反側的面照射。
(其他步驟) 本實施形態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亦可包括所述以外的其他步驟。其他步驟可使用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中公知的步驟。 例如,於進行背面研磨的步驟(B)後,亦可於研削面(電路非形成面)黏貼保護膜後,對膜進行硬化,而形成背面保護層。
另外,於進行步驟(F)之後,亦可進一步進行將所獲得的電子零件10安裝於安裝基板(印刷基板等)上的步驟,或引線接合(wire bonding)步驟、密封步驟等電子零件的製造步驟中通常進行的任意步驟等。
以上,已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該些為本發明的例示,亦可採用所述以外的多種構成。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的實施形態,可達成本發明的目的的範圍內的變形、改良等包含於本發明中。
本申請案主張以2018年9月20日提出申請的日本申請特願2018-175939號作為基礎的優先權,將其揭示的全部併入本申請案中。
10、100:電子零件 10A、100A:電路形成面 10B:電極 20:基材層 30:凹凸吸收性樹脂層 40:黏著性樹脂層 50:黏著性積層膜 60:結構體 70、140:電磁波屏蔽層 110:背面研磨膠帶 120:切割膠帶 130:電路形成面保護用膠帶 150:下端部 160:黏著劑 A~D:步驟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圖。 圖2(A)~圖2(D)是示意性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例的剖面圖。 圖3是示意性表示先前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的一例的剖面圖。
A~D:步驟

Claims (14)

  1. 一種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依次包括: 步驟(A),準備包括電子零件與黏著性積層膜的結構體,所述電子零件具有電路形成面且進行了半切割,所述黏著性積層膜具有基材層及黏著性樹脂層,且以保護所述電路形成面的方式將所述黏著性樹脂層側貼附於所述電子零件的所述電路形成面; 步驟(B),於貼附於所述黏著性積層膜的狀態下,對與所述電子零件的所述電路形成面為相反側的面進行背面研磨; 步驟(C),於貼附於所述黏著性積層膜的狀態下,對所述電子零件進行全切割;以及 步驟(D),於貼附於所述黏著性積層膜的狀態下,於經單片化的所述電子零件上形成電磁波屏蔽層, 於所述步驟(A)、所述步驟(B)、所述步驟(C)及所述步驟(D)中,使用同一黏著性積層膜作為所述黏著性積層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步驟(A)包括: 步驟(A1),對具有電路形成面的電子零件進行半切割,繼而於進行了半切割的所述電子零件的所述電路形成面上貼附所述黏著性積層膜;或者 步驟(A2),於具有電路形成面的電子零件的所述電路形成面上貼附所述黏著性積層膜,繼而對貼附於所述黏著性積層膜上的所述電子零件進行半切割。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黏著性積層膜於所述基材層與所述黏著性樹脂層之間進一步具有凹凸吸收性樹脂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所述步驟(A)與所述步驟(D)之間進一步包括步驟(E),所述步驟(E)是藉由使所述凹凸吸收性樹脂層交聯而提高所述凹凸吸收性樹脂層的耐熱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凹凸吸收性樹脂層包含交聯性樹脂。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凹凸吸收性樹脂層的厚度為10 μm以上且1000 μm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所述步驟(D)後進一步包括步驟(F),所述步驟(F)是將所述電子零件與所述黏著性積層膜剝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所述步驟(F)中,於使所述黏著性積層膜中的貼附有所述電子零件的區域於膜的面內方向上擴張,使鄰接的所述電子零件間的間隔擴大的狀態下,自所述黏著性積層膜剝離所述電子零件。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電子零件的所述電路形成面包含凸塊電極。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黏著性積層膜於所述基材層與所述黏著性樹脂層之間進一步具有凹凸吸收性樹脂層, 於將所述凸塊電極的高度設為H μm且將所述凹凸吸收性樹脂層的厚度設為d μm時,H/d為0.01以上且1以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步驟(D)中,使用選自濺鍍法、蒸鍍法、噴塗法、電鍍法及非電鍍法中的至少一種方法而於所述電子零件上形成所述電磁波屏蔽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所述步驟(D)中,至少於所述電子零件中的與所述電路形成面對向的對向面以及連接所述電路形成面與所述對向面的側面形成所述電磁波屏蔽層。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構成所述基材層的樹脂包含選自由聚酯系彈性體、聚醯胺系彈性體、聚醯亞胺系彈性體、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及聚醯亞胺所組成的群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 構成所述黏著性樹脂層的黏著劑包含選自(甲基)丙烯酸系黏著劑、矽酮系黏著劑、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烯烴系黏著劑及苯乙烯系黏著劑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TW108133490A 2018-09-20 2019-09-18 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8371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5939 2018-09-20
JP2018-175939 2018-09-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4264A true TW202024264A (zh) 2020-07-01
TWI837178B TWI837178B (zh) 2024-04-01

Family

ID=69887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3490A TWI837178B (zh) 2018-09-20 2019-09-18 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46931B2 (zh)
TW (1) TWI837178B (zh)
WO (1) WO20200595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7519B2 (ja) * 2020-03-27 2024-05-21 株式会社レゾナック 半導体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JP7374039B2 (ja) * 2020-03-30 2023-11-06 三井化学東セロ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464706B2 (ja) * 2020-05-22 2024-04-09 三井化学東セロ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7178040A (zh) * 2021-04-20 2023-12-05 三井化学东赛璐株式会社 粘着性树脂膜和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0843B2 (ja) * 2001-12-13 2007-04-25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素子分離方法及び半導体素子分離装置
JP2008016606A (ja) * 2006-07-05 2008-01-24 Fujikura Ltd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24971B1 (ko) * 2012-11-30 2021-03-08 린텍 가부시키가이샤 경화성 수지막 형성층이 형성된 시트 및 그 시트를 사용한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2015218287A (ja) * 2014-05-19 2015-12-07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薄膜研削用粘接着フィルム一体型表面保護テープおよび半導体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JP6295304B1 (ja) * 2016-10-03 2018-03-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ダイシングテープ一体型接着シート
JP6935872B2 (ja) * 2016-11-17 2021-09-15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半導体加工用粘着シート
WO2018143014A1 (ja) * 2017-02-02 2018-08-09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仮保護用樹脂組成物及び仮保護用樹脂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7178B (zh) 2024-04-01
JPWO2020059572A1 (ja) 2021-05-13
JP7146931B2 (ja) 2022-10-04
WO2020059572A1 (ja) 2020-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7027B (zh) 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787304B (zh) 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TW202024264A (zh) 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838485B (zh) 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725154B (zh) 半導體裝置製造用黏著性膜及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JP7285068B2 (ja) 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464706B2 (ja) 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2224900A1 (ja) 粘着性樹脂フィルムおよび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220163431A (ko) 백그라인드용 점착성 필름 및 전자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JP7374039B2 (ja) 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506695B2 (ja) 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230031940A (ko) 백그라인드용 점착성 필름 및 전자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230031942A (ko) 전자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230031941A (ko) 전자 장치의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