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1866A - 熱交換器及空調系統 - Google Patents

熱交換器及空調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1866A
TW202021866A TW108134584A TW108134584A TW202021866A TW 202021866 A TW202021866 A TW 202021866A TW 108134584 A TW108134584 A TW 108134584A TW 108134584 A TW108134584 A TW 108134584A TW 202021866 A TW202021866 A TW 2020218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nditioning system
lng
ai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4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鈴木智也
仙田卓也
安藤剛
大住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大金Mr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大金Mr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金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1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186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25/00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 B63B25/02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bulk goods
    • B63B25/08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bulk goods fluid
    • B63B25/12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bulk goods fluid closed
    • B63B25/16Load-accommodating arrangements, e.g. stowing, trimming; Vessels characterised thereby for bulk goods fluid closed heat-insul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GOFFENSIVE OR DEFENSIVE ARRANGEMENTS ON VESSELS; MINE-LAYING; MINE-SWEEPING; SUBMARINES; AIRCRAFT CARRIERS
    • B63G8/00Underwater vessels, e.g. submarines;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3G8/36Adaptations of ventilation, e.g. schnorkels, cooling, he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HMARINE PROPULSION OR STEERING
    • B63H21/00Use of propulsion power plant or units on vessels
    • B63H21/38Apparatu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marine vessels, for handling power plant or unit liquids, e.g. lubricants, coolants, fuel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JAUXILIARIES ON VESSELS
    • B63J2/00Arrangements of ventilation, heating, cool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3J2/12Heating;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44Systems in which all treatment is given in the central station, i.e. all-ai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helically coil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3/00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 F28F13/18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heat-transfer, e.g. increasing, decreasing by applying coatings, e.g. radiation-absorbing, radiation-reflecting; by surface treatment, e.g. polish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熱交換器及空調系統。使用LNG用熱交換器並以LNG間接冷卻熱媒,該LNG用熱交換器具有構成LNG配管18的一部分之管構件33、供熱媒迴路21之熱媒流動之傳熱管34、及位於管構件33與傳熱管34之間之主阻熱層35。在船舶之以LNG冷卻冷媒或不凍液等熱媒之空調系統中,能夠抑制熱媒凍結或配管破損。

Description

熱交換器及空調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熱交換器(LNG用熱交換器)及空調系統。
專利文獻1中已揭示將液化天然氣(LNG)的冷熱使用作為冷卻源之船舶空調系統。該空調系統中已揭示藉由LNG的冷熱而冷卻空調系統之冷媒或不凍液之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091481號公報。
專利文獻1之空調系統中,熱交換器中熱媒即冷媒或不凍液會與LNG進行熱交換,並進行冷媒之冷卻(凝結)或過冷卻、不凍液之冷卻。在此,LNG在常壓下為-162℃之非常低的溫度,有冷媒或不凍液凍結而產生配管破損等不良之虞。
本發明之目的為:在以LNG冷卻冷媒或不凍液等熱媒之船舶空調系統之熱交換器中,抑制熱媒凍結所造成的不良。
本發明之第1態樣以用於船舶1之具備供液化天然氣流動之LNG配管18之空調系統10的熱交換器為前提。
該熱交換器係具備:裝設於上述LNG配管18並構成LNG配管18的一部分之管構件33、與上述空調系統10所具有熱媒迴路21連接且供該熱媒迴路21之熱媒流動的傳熱管34、及存在於上述管構件33與傳熱管34之間之主阻熱層35。
第1態樣,其中,熱媒與LNG係透過主阻熱層35而進行間接熱交換。該第1態樣中,因設置有主阻熱層35,故-162℃之LNG的冷熱在主阻熱層35被吸收,主阻熱層的表面溫度高於-162℃。因此能夠抑制熱媒溫度過於降低,且能夠抑制熱媒凍結、或傳熱管34及空調系統迴路20之配管破損。
本發明之第2態樣係如第1態樣,其中,上述主阻熱層35係以覆蓋上述管構件33外周面之阻熱材35a構成,上述傳熱管34捲繞於上述主阻熱層35外周面。
第2態樣中,在管構件33與傳熱管34之間LNG與熱媒進行熱交換,該傳熱管34係捲繞於覆蓋管構件33之主阻熱層35。於主阻熱層35捲繞傳熱管34,故可以簡單構成增加傳熱面積。
本發明之第3態樣係如第2態樣,其中,以保護阻熱層36覆蓋傳熱管34外側,該傳熱管34捲繞於上述主阻熱層35外周面。
第3態樣中,即使主阻熱層35的表面溫度為-10℃等低溫時,藉由設置保護阻熱層36,也會使保護阻熱層36的表面溫度高於主阻熱層35的表面溫度。因此能夠抑制供LNG流動之熱交換器30表面產生結露。
本發明之第4態樣係如第3態樣,其中,上述主阻熱層35之熱傳導性α 1小於上述保護阻熱層36之熱傳導性α 2。「熱傳導性」是指傳熱容易度,越小則越難傳熱。
第4態樣中,以管構件33內LNG溫度與傳熱管34溫度(主阻熱層35的表面溫度)的溫差為△T1,以傳熱管34溫度與保護阻熱層36溫度的溫差為△T2,例如將傳熱管34溫度設定為-10℃、保護阻熱層36表面設定為10℃時,LNG之溫度為-162℃,相對於此,藉由調節材料厚度或使用相異材質等而能夠容易地實現△T1>△T2之溫度關係、及主阻熱層35之熱傳導性α 1與保護阻熱層36之熱傳導性α 2。例如以相同阻熱材形成主阻熱層35與保護阻熱層36時,只要調節主阻熱層35之厚度尺寸t1與保護阻熱層36之厚度尺寸t2即可。
本發明之第5態樣係如第1~4態樣中任一項,其中,於上述管構件33及上述傳熱管34所構成之熱交換部37之流入部37a、及該熱交換部37之流出部37b連接有旁路通路38,上述旁路通路38將上述熱交換部37旁路,上述旁路通路38中設置有調節上述熱媒流量之流量調節機構38a。
第5態樣中,調節與LNG進行熱交換之熱媒等的熱媒流量、旁路熱交換部37之熱媒流量,藉此調節熱交換後之熱媒溫度。
本發明之第6態樣係以空調系統為前提,該空調系統具備空調系統迴路20,上述空調系統迴路20係具有供液化天然氣流動之LNG配管18、及供熱媒流動之熱媒迴路21,該空調系統用於船舶1上,能夠冷卻室內。
該空調系統具備第1~5態樣中任一項之熱交換器30,並構成為:在上述熱交換器30中,藉由上述液化天然氣冷卻上述熱媒迴路21之熱媒。
第6態樣中,在船舶1之空調系統中使用使LNG與熱媒進行熱交換之熱交換器30,藉此可冷卻熱媒,而冷卻室內。
本發明之第7態樣係如第6態樣,其中,上述空調系統迴路20具備上述熱媒迴路21、將經該熱媒迴路之熱媒處理後之空氣供給至室內之風機盤管單元26、及冷卻上述熱媒迴路21之熱媒之主冷卻器41,上述主冷卻器41係藉由上述熱交換器30而構成。
第7態樣中,在上述熱交換器30中,將以LNG冷卻之不凍液或水等熱媒供給至風機盤管單元26,而冷卻室內。
本發明之第8態樣係如第6態樣,其中,上述空調系統迴路20係具備處理空氣之單元型空調機45、將處理後之調和空氣供給至室內之空氣運送迴路48、及冷卻流入單元型空調機45之被 處理空氣之補助冷卻器42,上述補助冷卻器42及上述熱交換器30連接於上述熱媒迴路21,並構成為:藉由在上述熱交換器30中以液化天然氣冷卻之熱媒,而在上述補助冷卻器42中冷卻被處理空氣。
第8態樣中,將供給至單元型空調機45之外氣等被處理空氣藉由以LNG冷卻之熱媒預先冷卻後,以單元型空調機45處理並供給至室內,藉此可冷卻室內。
1‧‧‧船舶
10‧‧‧空調系統
18‧‧‧LNG配管
20‧‧‧空調系統迴路
21‧‧‧熱媒迴路
26‧‧‧風機盤管單元
30‧‧‧LNG用熱交換器(熱交換器)
33‧‧‧管構件
34‧‧‧傳熱管
35‧‧‧主阻熱層
35a‧‧‧阻熱材
36‧‧‧保護阻熱層
37‧‧‧熱交換部
37a‧‧‧流入部
37b‧‧‧流出部
38‧‧‧旁路通路
38a‧‧‧流量調節閥(流量調節機構)
41‧‧‧主冷卻器
42‧‧‧補助冷卻器
45‧‧‧單元型空調機
48‧‧‧空氣運送迴路
圖1係實施形態1之空調系統之概略構成圖。
圖2係表示圖1之空調系統中的空調系統迴路之概略構成圖。
圖3係表示熱交換器之構成之剖視圖。
圖4係表示熱交換器之阻熱材之厚度之圖表。
圖5係表示實施形態2之空調系統中的空調系統迴路之概略構成圖。
(實施形態1)
說明實施形態1。
該實施形態1係關於船舶1之可冷卻室內之空調系統10。圖1為該實施形態1之空調系統10之概略構成圖。該空調系統10係具備LNG迴路16及空調系統迴路20。其中,該LNG迴路16為燃料系統迴路15,係使儲藏於LNG箱17之LNG(液化天然氣)在其中流 動;該空調系統迴路20係具有供熱媒流動之熱媒迴路21。熱媒迴路21係具備供不凍液(不凍液)循環之不凍液迴路22、及供冷水循環之水迴路23。圖2表示構成空調系統迴路20之不凍液迴路22及水迴路23之概略構成。
如圖1所示,船舶1中設置有LNG箱17、及接收LNG氣化燃料氣體之引擎2。燃料氣體之供給線路中,例如氣化器19a與氣體加熱器(無圖示)連接,並將加熱至約30℃之燃料氣體供給引擎2,該氣化器19a係設置於乙二醇等LNG用加熱媒之循環系統中。氣化器19a或氣體加熱器設置於冷箱(cold box)19。冷箱19是為了使LNG(液體)變成甲烷氣體的區域。
如上述,空調系統迴路20具備不凍液迴路22及水迴路23。不凍液迴路22及水迴路23透過不凍液/水熱交換器24而連接。不凍液迴路22中設置有不凍液泵25,不凍液在不凍液迴路22中循環。在不凍液/水熱交換器24中,不凍液與水進行熱交換,如後述,水藉由從LNG供向不凍液的冷熱而被冷卻,冷水於水迴路23中循環。如圖2所示,水迴路23中並聯有複數風機盤管單元(fan coil unit)26,該風機盤管單元26係設置於船舶1之居住區3。在各房間R、R、…之風機盤管單元26中,以供來之冷水冷卻室內空氣,從而冷卻室內。
本實施形態中,LNG迴路16及不凍液迴路22是透過LNG用熱交換器30而連接,該LNG用熱交換器30為本發明特徵之熱交換器。LNG用熱交換器30係設置於冷箱19內部,在LNG迴路16(燃料系統迴路15)中與氣化器19a上游側連接。該LNG用熱交換器 30係具有供-162℃之LNG流動之LNG流路31、及供不凍液流動之不凍液流路32。該LNG用熱交換器30作為以LNG冷卻不凍液之冷卻器(主冷卻器41)使用。燃料系統迴路15即LNG迴路16及空調系統迴路20之不凍液迴路22係透過上述LNG用熱交換器30而連接,藉此構成本實施形態之空調系統10。
LNG用熱交換器30係設置於LNG箱17與LNG氣化器19a之間之LNG配管18(供-162℃之LNG流動之配管)中。該LNG配管18中流動之LNG處於氣化前之液體狀態,相較於氣化後熱傳導率較高,可使冷熱更有效率地傳遞給不凍液。
如上述,LNG用熱交換器30設置於冷箱19內部,並設置於室內。因此,LNG用熱交換器30不會曝曬於日光、或風、海水等中。但LNG用熱交換器30不一定要設置於冷箱19內。
接著說明上述LNG用熱交換器30之具體構成。如圖3所示,該LNG用熱交換器30係裝設於LNG配管18的一部分上,該LNG配管18係設置於LNG迴路16。具體而言,將兩端固定有凸緣18a之複數不鏽鋼管相連著連接於一起,藉此構成LNG配管18。本實施形態之LNG用熱交換器30係取代複數支連接中的一支不鏽鋼管而裝設於LNG配管18。
LNG用熱交換器30係具有供LNG流動之管構件33、供上述不凍液流動之傳熱管34、及存在於管構件33與傳熱管34之間的主阻熱層35。管構件33在本實施形態中為標稱直徑與LNG配管18相同之不鏽鋼短管。管構件33於其兩端設置有凸緣33a,該凸 緣33a係用於以螺栓連接相鄰LNG配管18。本實施形態中,因管構件33連接於相鄰LNG配管18之間,故管構件33成為LNG配管18的一部分。
上述主阻熱層35之設置目的並非阻斷LNG與不凍液之間之傳熱,而是減少熱轉移/熱傳遞。該主阻熱層35係藉由阻熱材35a而構成,該阻熱材35a係以覆蓋管構件33外周面之方式捲繞於管構件33而形成為筒狀。上述傳熱管34為供上述不凍液流動之鋁配管或銅配管。該傳熱管34係螺旋狀捲繞於主阻熱層35的外周面。該構成中,主阻熱層35存在於管構件33與傳熱管34之間,故LNG及不凍液係透過主阻熱層35而進行熱交換。亦即,該實施形態中所採用之構成,不是管彼此直接接觸而讓LNG與不凍液熱交換,而是讓LNG與不凍液進行間接熱交換,故意藉此降低傳熱性能。又,阻熱材35a之材料並無特別限定,只要適宜選擇可得所求傳熱性能者即可。
捲繞於主阻熱層35的外周面之傳熱管34外側為進一步以保護阻熱層36覆蓋。保護阻熱層36係覆蓋主阻熱層35及傳熱管34的整個一周。保護阻熱層36外周面的溫度比主阻熱層35外周面更高。
主阻熱層35與保護阻熱層36係以滿足圖4條件之方式決定材質或厚度尺寸t。圖4中,圖表之縱軸表示LNG用熱交換器30的內部溫度,橫軸表示各阻熱層35、36之厚度尺寸t。LNG在LNG用熱交換器30之管構件33內部流動,溫度為-162℃。以使主阻熱層35的表面溫度例如成為-10℃之方式,考慮原材料並設定主 阻熱層35之厚度t1。又,以使保護阻熱層36的表面溫度例如成為+10℃之方式,設定保護阻熱層36之厚度t2。
該實施形態1中,計算會成為熱交換最佳溫度(上述例中-10℃)之主阻熱層35之厚度尺寸,並將傳熱管34配置於該位置後,進一步設置保護用主阻熱層35。
主阻熱層35之厚度尺寸t1大於保護阻熱層36之厚度尺寸t2。亦即,傳熱管34所接觸之主阻熱層35外周面溫度(-10℃)與LNG溫度(-162℃)的溫差△T1大於主阻熱層35外周面溫度(-10℃)與保護阻熱層36外周面溫度(+10℃)的溫差△T2,對應該溫差△T1、△T2,而使主阻熱層35及保護阻熱層36之厚度尺寸tl、t2相異。具體而言,LNG溫度為-162℃,相對於此,若主阻熱層35外周面溫度為-10℃,則溫差△T1為152℃,若使保護阻熱層36溫度成為10℃(+10℃),則溫差△T2為20℃。主阻熱層35與保護阻熱層36之原材料相同時等,以各阻熱層35、36之厚度尺寸的差異而實現各溫差△T1、△T2。又,該尺寸關係在實施形態中並非必需,主阻熱層35及保護阻熱層36之原材料相異的情形等,可考慮將主阻熱層35與保護阻熱層36之厚度尺寸例如設定為相同。總而言之,使上述主阻熱層35之熱傳導性α 1小於上述保護阻熱層36之熱傳導性α 2即可。
於上述管構件33及上述傳熱管34所構成之部分(亦稱為熱交換部37)之流入部37a及該熱交換部37之流出部37b連接有旁路通路38,該旁路通路38能夠將上述熱交換部37旁路。該旁路通路38中設置有開度可變之流量調節閥(流量調節機構)38a,以 調節熱媒的流量。該構成中,藉由調節旁路流量,而能夠調節與LNG進行熱交換後之不凍液溫度。為了調節溫度而於流出部37b設置有溫度感應器39,可根據流出部37b之不凍液溫度檢測值,而調節流量調節閥38a之開度。亦即,反饋流出部37b之溫度,調節流量調節閥38a之開度,從而將合流後之不凍液調節至所希望之溫度。
-運轉狀況-
該實施形態1之空調系統10運轉時,圖1及圖2中,流過LNG迴路16之LNG會與流過不凍液迴路22之不凍液進行熱交換。本實施形態之LNG用熱交換器30在供LNG流動的管構件33與供不凍液流動之傳熱管34之間設置有主阻熱層35。因此,不凍液並非藉由LNG而被直接冷卻,而是透過主阻熱層35被間接冷卻。
如上述,以使與不凍液的熱交換溫度成為-10℃之方式,決定主阻熱層35之厚度或原材料。又,在熱交換部37之流出部37b以溫度感應器39檢測不凍液的溫度,並控制流量調節閥38a之開度。經LNG冷卻後之不凍液係在不凍液/水熱交換器24中冷卻水迴路23的水。冷卻後之冷水在水迴路23中流動,以各房間R、R、…之風機盤管單元26冷卻室內空氣。冷卻後之空氣從風機盤管單元26吹入室內,室內會被冷卻。
-實施形態1之效果-
船舶用空調系統10中,為藉由用於引擎2之LNG而直接冷卻不凍液或水等熱媒之構成時,LNG溫度為-162℃之低溫,故進行熱交換的熱媒會凍結,有熱媒配管破損之虞。對此,該實施 形態1中,讓主阻熱層35存在於LNG與熱媒(不凍液)之間,藉此以LNG間接冷卻不凍液。藉此能夠抑制熱媒溫度過於降低,故能夠抑制熱媒凍結或配管破損。
因能夠抑制熱媒凍結,且配管溫度也不會過於降低,故熱媒迴路21之配管無需使用特殊材料之配管,可使用一般材料形成的配管。
本實施形態中,將與LNG配管18相同之不鏽鋼短管(管構件33)作為LNG用熱交換器30之主要構件使用。當將熱交換器之管構件33裝設於LNG配管18時,熱交換器之管構件33係成為LNG配管18的一部分。因此,可藉由與對LNG之燃料系統迴路15進行的一般配管施工相同之作業,將LNG用熱交換器30裝設於LNG迴路16中。如上述,本實施形態中不需特殊施工,故與進行特殊施工時相比,較不易產生LNG洩漏等問題。
本實施形態中,如上述,將LNG配管18的一部分作為LNG用熱交換器30之構成要件,故空調系統10之構成簡單,故能夠抑制空調系統10之設置成本或運轉成本。
該LNG用熱交換器30中,於管構件33上捲繞阻熱材35a,並進一步捲繞傳熱管34,故以簡單構成能夠使LNG與熱媒進行間接熱交換之熱交換器30實用化,以簡單構成還能夠增加傳熱面積。又,根據阻熱材35a之熱通過率計算阻熱材35a溫度,在熱交換最佳溫度之位置捲繞傳熱管34,使LNG與不凍液進行熱交換,藉此能夠將不至於過於低溫之適當冷熱用於冷卻不凍液。 又,因於主阻熱層35及傳熱管34之周圍設置有保護阻熱層36,故即使主阻熱層35的表面溫度為-10℃程度之低溫,也能夠抑制於熱交換器表面產生結露。藉由調節主阻熱層35之厚度尺寸t1或原材料之熱傳導性α 1、及保護阻熱層36之厚度尺寸t2或原材料之熱傳導性α 2,很容易地便能夠收到以上效果。
本實施形態1之LNG用熱交換器30於旁路通路38中設置流量調節閥38a,以溫度感應器39檢測使在熱交換部37與LNG進行熱交換之不凍液及旁路熱交換部37之不凍液兩者合流後的溫度,故即使空調負荷有變化時,也能夠調節合流後之不凍液溫度而使空調系統迴路20(水迴路23)之溫度穩定,從而能夠進一步地使室內溫度穩定。
該實施形態之空調系統10係使用具有風機盤管單元26之空調系統迴路20,故相較於導管式空調系統所需的空氣運送動力,能夠抑制不凍液泵25之動力,從而能夠謀求系統的節能化。又,本實施形態之空調系統10具有能夠對每個房間R、R、…進行溫度調節之優點。
-實施形態1之變形例-
實施形態1可構成為:不設置不凍液與冷水之熱交換器。亦即,可將空調系統迴路20僅以不凍液迴路22、或僅以水迴路23而構成。
(實施形態2)
說明圖5所示實施形態2。
圖5為表示實施形態2之空調系統10中的空調系統迴路20的概略構成圖。該實施形態2之空調系統10係具備空氣運送迴路48,該空氣運送迴路48係利用導管46從一般被稱為甲板單元45之單元型空調機向住區3之各房間R、R、…供給調和空氣(冷風),並從吹出口49吹入室內。又,該系統中,各房間R、R、…係具備各自的空調機(整體式空調機47)。
該實施形態2的使用甲板單元45構成之空調系統10係構成為:於外氣OA混合回流空氣RA(從各房間R、R、…回流的空氣),並以甲板單元45處理,將處理後之調和空氣供給各房間R、R、…。又,圖5中,僅表示回流空氣RA之線路之一部分。
本實施形態2中,於導管46上設置有預冷器(補助冷卻器)42。預冷器42係透過具有不凍液泵25之不凍液迴路22而與LNG用熱交換器30連接。LNG用熱交換器30係與實施形態1同樣地具有供-162℃之LNG流動之LNG流路31、及供不凍液流動之不凍液流路32。該實施形態2中,LNG用熱交換器30也構成為:使LNG與不凍液透過主阻熱層35進行熱交換而冷卻不凍液。該實施形態2中,經甲板單元45處理之外氣(被處理空氣)事先以由被LNG的冷熱冷卻後之不凍液冷卻。
尤其,在外氣溫度為40℃以上之高外氣條件時,一般而言空調系統10之負荷會變大,所需冷卻能力會變大,消耗電力會增加。對此,若使用該實施形態2之預冷器42以LNG的冷熱冷卻外氣,則能夠抑制甲板單元45所需具備之冷卻能力。因此可減 小甲板單元45之尺寸,藉此減小運轉動力,故能夠抑制消耗電力。
例如在上述LNG用熱交換器30未用於預冷器42之系統中,在外氣溫度為40℃且濕度為70%之條件時,所需冷卻能力為224kW(相當於75HP),在本實施形態之使上述LNG用熱交換器30為預冷器42之系統中,假設能夠利用來自LNG迴路16的60kW的冷熱,則所需冷卻能力為164kW(相當於50HP)。從而能夠使系統大幅小型化。
如上述,根據該實施形態2,將LNG用熱交換器30作為甲板單元45之補助冷卻器42使用,藉此能夠抑制甲板單元45所需要具備的空調能力。
(其他實施形態)
上述實施形態可用以下方式構成。
例如可藉由以下方式構成:使空調系統10整體中藉由LNG的冷熱所得之冷卻能力所占比例減少且不能夠滿足所有房間R、R、…的冷卻能力時,僅讓一部分房間R、R、…利用LNG的冷熱。例如實施形態2中,僅讓設置整體式空調機47之房間R、R、…利用LNG的冷熱。
又,可用以下方式構成:在本發明之利用LNG的冷熱之空調系統10中,組合實施形態1之主冷卻器41及實施形態2之補助冷卻器42兩者使用。
有關於上述LNG用熱交換器30之具體構成,上述實施形態中係採用於管構件33透過主阻熱層35而捲繞熱管34之構成,但捲繞傳熱管34之構成並非必需。本發明之熱交換器只要為管構件33之LNG與傳熱管34之不凍液等熱媒透過主阻熱層35進行間接熱交換之構成,則可適宜變更為其他具體構成。
上述實施形態所說明熱交換器各部之材質、尺寸、及溫度設定等的詳細說明僅為例示,可分別適宜變更。
又,上述實施形態中,可將設置於LNG迴路16之LNG配管18中的一個短管取代為上述熱交換器之管構件33,藉此構築上述空調系統10,而利用燃料系統迴路15之既設的大部分配管。但是,可根據傳熱管34之捲繞數(換言之為傳熱面積)或主阻熱層35的表面溫度等熱交換條件,而變更管構件33之長度尺寸,伴隨於此,可將相鄰LNG配管18變更為與既設者相異長度之配管。
上述實施形態中是以LNG用熱交換器30冷卻熱媒迴路30之不凍液,但以LNG冷卻之流體可為水或冷媒等其他流體。又,實施形態1之空調系統迴路20可用以下方式構成:形成不設置不凍液/水熱交換器24之一個封閉迴路,並使經LNG冷卻後之不凍液或水循環。
以上說明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但在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的主旨及其範圍內,可實施各種形態上或詳細上的變更。又,在 不損及本發明之對象之功能下,可將以上實施形態及變形例適宜組合或取代。
-產業實用性-
總上所述,本發明對於熱交換器(LNG用熱交換器)及空調系統很有用。
18‧‧‧LNG配管
18a‧‧‧凸緣
30‧‧‧LNG用熱交換器(熱交換器)
31‧‧‧LNG流路
32‧‧‧不凍液流路
33‧‧‧管構件
34‧‧‧傳熱管
35‧‧‧主阻熱層
35a‧‧‧阻熱材
36‧‧‧保護阻熱層
37‧‧‧熱交換部
37a‧‧‧流入部
37b‧‧‧流出部
38‧‧‧旁路通路
38a‧‧‧流量調節閥(流量調節機構)
39‧‧‧溫度感應器

Claims (8)

  1. 一種熱交換器,係用於船舶(1)之空調系統(10)中,上述空調系統(10)係具備供液化天然氣流動之LNG配管(18),上述熱交換器係具備:
    管構件(33),係裝設於上述LNG配管(18),並構成LNG配管(18)的一部分;
    傳熱管(34),係與上述空調系統(10)所具有的熱媒迴路(21)連接,且供該熱媒迴路(21)之熱媒流動;及
    主阻熱層(35),係存在於上述管構件(33)與傳熱管(34)之間。
  2. 如請求項1之熱交換器,其中,
    上述主阻熱層(35)係以覆蓋上述管構件(33)外周面之阻熱材(35a)構成,
    上述傳熱管(34)係捲繞於上述主阻熱層(35)外周面。
  3. 如請求項2之熱交換器,其中,
    以保護阻熱層(36)覆蓋傳熱管(34)的外側,上述傳熱管(34)係捲繞於上述主阻熱層(35)外周面。
  4. 如請求項3之熱交換器,其中,
    上述主阻熱層(35)之熱傳導性α 1小於上述保護阻熱層(36)之熱傳導性α 2。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熱交換器,其中,
    於熱交換部(37)之流入部(37a)與該熱交換部(37)之流出部(37b)連接有旁路通路(38),上述旁路通路(38)係將上述熱交換部(37)旁路,上述熱交換部(37)係上述管構件(33)及上述傳熱管(34)所構成。
    上述旁路通路(38)中設置有調節上述熱媒流量之流量調節機構(38a)。
  6. 一種空調系統,具備空調系統迴路(20),該空調系統迴路(20)係具有供液化天然氣流動之LNG配管(18)、及供熱媒流動之熱媒迴路(21),該空調系統用於船舶(1)上,能夠冷卻室內,
    該空調系統具備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熱交換器(30),
    該空調系統構成為:在上述熱交換器(30)中,藉由上述液化天然氣對上述熱媒迴路(21)之熱媒進行冷卻。
  7. 如請求項6之空調系統,其中,
    上述空調系統迴路(20)係具備上述熱媒迴路(21)、風機盤管單元(26)及主冷卻器(41),該風機盤管單元(26)係將經該熱媒迴路之熱媒處理後的空氣供給至室內,該主冷卻器(41)係冷卻上述熱媒迴路(21)之熱媒,
    上述主冷卻器(41)係藉由上述熱交換器(30)而構成。
  8. 如請求項6之空調系統,其中,
    上述空調系統迴路(20)係具備單元型空調機(45)、空氣運送迴路(48)以及補助冷卻器(42),該單元型空調機(45)係處理空氣,該空氣運送迴路(48)係將處理後之調和空氣供給至室內,該補助冷卻器(42)係冷卻流入單元型空調機(45)之被處理空氣,
    該空調系統構成為:上述補助冷卻器(42)及上述熱交換器(30)係連接於上述熱媒迴路(21),在上述補助冷卻器(42)中,被處理空氣係被在上述熱交換器(30)中以液化天然氣冷卻後之熱媒冷卻。
TW108134584A 2018-09-28 2019-09-25 熱交換器及空調系統 TW2020218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4272A JP6726251B2 (ja) 2018-09-28 2018-09-28 熱交換器及び空調システム
JP2018-184272 2018-09-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1866A true TW202021866A (zh) 2020-06-16

Family

ID=69952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4584A TW202021866A (zh) 2018-09-28 2019-09-25 熱交換器及空調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726251B2 (zh)
TW (1) TW202021866A (zh)
WO (1) WO202006675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1003B2 (ja) * 1991-06-25 2001-04-03 株式会社三浦研究所 過冷却水製造装置の二重筒内コイル型熱交換器
JP5317000B2 (ja) * 2011-10-24 2013-10-16 潮冷熱株式会社 Lngの冷熱および海水を用いた船舶の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66752A1 (ja) 2020-04-02
JP2020051725A (ja) 2020-04-02
JP6726251B2 (ja) 2020-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25804B (zh) 用于控制制冷系统的系统和方法
JP5317000B2 (ja) Lngの冷熱および海水を用いた船舶の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2022046410A (ja) コンテナドアの凍結防止に適用可能な冷蔵コンテナ冷凍システム
KR101324612B1 (ko) 천연가스 연료공급 시스템
JP2003279079A (ja) 氷蓄熱システムおよび氷蓄熱システムによる暖房方法
TW202021866A (zh) 熱交換器及空調系統
TWI781329B (zh) 逆滲透處理方法及系統
EP3242992B1 (en) Mud cooling device
WO2023173847A1 (zh)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
CN111121200A (zh) 一种空调系统
JP6906865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2003161499A (ja) 冷却装置
JP6118065B2 (ja) 水冷式空調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運転制御方法
TWI529356B (zh) 冷熱共生熱泵設備
JP4419475B2 (ja) 暖房システム及び住宅
KR101324614B1 (ko) 천연가스 연료공급 시스템
KR101324613B1 (ko) 천연가스 연료공급 시스템
US10429090B2 (en) Closed-loop air-to-wate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01349655A (ja) 冷却装置
TWM625707U (zh) 船舶用空調系統
KR102411439B1 (ko) 에너지 절감을 위한 냉수 직접냉각 장치
JPS6138061Y2 (zh)
JP200714713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259337B2 (ja) 気体調和システム
CN117594907A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和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