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0646A -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0646A
TW202020646A TW108135121A TW108135121A TW202020646A TW 202020646 A TW202020646 A TW 202020646A TW 108135121 A TW108135121 A TW 108135121A TW 108135121 A TW108135121 A TW 108135121A TW 202020646 A TW202020646 A TW 2020206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ouch electrodes
wing
electrode
touch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5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0362B (zh
Inventor
李揮得
李得秀
李在均
李楊植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8014639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671256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20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0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0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036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6Touch location disambigu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5Pens or styl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G06F3/0383Signal control means within the point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6Multi-sensing digitiser, i.e. digitiser u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sensing technologies simultaneously or alternatively, e.g. for detecting pen and finger, for saving power or for improving position det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ctive external devices, e.g. active pens, for transmitting changes in electrical potential to be received by the digitis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實施例關於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面板。觸控電極包含彼此互鎖的本體及翼部,以降低依據位置及移動方向的感測靈敏度之差異,進而提升觸控感測之均勻度。此外,觸控電極的本體及翼部之長度/寬度可根據它們的位置改變,而使得觸控電極之間的邊界區域變大,進而提升觸控感測訊號的密度並降低感測時間而提升觸控感測的效能。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本申請有關於韓國專利案10-2018-0146390(申請日:2018年11月23日),此專利案的整體可於此供參考。
本發明的實施例是關於一種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訊息化社會(information society)的發展使得用於顯示影像的顯示裝置之需求不斷成長,且各種顯示裝置正在被使用,其中各中顯示裝置例如為液晶顯示裝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相似的顯示裝置。
為了提供使用者各種功能,顯示裝置提供有辨識手指或筆桿於顯示面板上所進行的觸控動作之功能,並根據所辨認的觸控動作執行輸入處理。
舉例來說,能辨認觸控動作的顯示裝置會包含佈置或嵌入於顯示面板的多個觸控電極,並能驅動觸控電極,進而偵測使用者是否於顯示面板上進行觸控動作,或是偵測觸控座標(touch coordinates)等等。
因此,顯示裝置會根據觸控動作的辨識而提供各種功能。然而,顯示裝置於顯示面板中的不同位置上對觸控動作的感測展現出不均勻的靈敏度。
本發明的實施例一方面在於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及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它們包含佈置於觸控面板上的觸控電極,而具有使手指或筆桿位於的不同面板區域之間的感測靈敏度變得均勻之結構。
本發明的實施例另一方面在於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及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它們能降低依據手指或筆桿的移動方向所產生的感測靈敏度之差異。
根據一種態樣,本發明的實施例能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一面板以及一觸控驅動電路。面板具有設置於面板上的多個子像素、多個第一觸控電極及多個第二觸控電極。觸控驅動電路用於驅動第一觸控電極以及第二觸控電極。
在這種觸控顯示裝置中,各個第一觸控電極包含一第一本體及多個第一翼部。第一本體沿第一方向佈置。第一翼部沿第二方向佈置並連接於第一本體。第一方向交錯於第二方向。各個第二觸控電極包含一第二本體及多個第二翼部。第二本體沿第一方向佈置。第二翼部沿第二方向佈置並連接於第二本體。
此外,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一觸控電極透過任何一個第一翼部直接彼此相連。彼此相鄰的兩個第二觸控電極透過多個第一連接圖案彼此電性連接。第一連接圖案佈置於與第二觸控電極相異的一層體中。
再者,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能沿第二方向交錯佈置,且第一翼部及第二翼部能沿第一方向交錯佈置。
根據另一態樣,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包含多個第一觸控電極、多個第二觸控電極以及觸控驅動電路的觸控面板。第一觸控電極包含沿第一方向佈置的第一本體以及沿第二方向佈置並連接於第一本體的多個第一翼部,其中第二方向交錯於第一方向。第二觸控電極包含沿第一方向佈置的第二本體以及沿第二方向佈置並連接於第二本體的多個第二翼部。觸控驅動電路用於驅動第一觸控電極及第二觸控電極。
在這種觸控面板中,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鄰的第一觸控電極能透過任何一個第一翼部直接彼此相連。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鄰的第二觸控電極能透過多個第一連接圖案彼此電性連接,其中第一連接圖案佈置於與第二觸控電極之層體不同的層體中。
此外,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能沿第二方向交錯佈置,且第一翼部及第二翼部能沿第一方向交錯佈置。
根據另一態樣,本發明的實施例能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包含多個第一觸控電極、多個第二觸控電極以及一觸控驅動電路。第一觸控電極包含沿第一方向佈置的第一本體以及沿第二方向佈置並連接於第一本體的多個第一翼部,其中第二方向交錯於第一方向。第二觸控電極包含沿第一方向佈置的第二本體以及沿第二方向佈置並連接於第二本體的多個第二翼部。觸控驅動電路用於驅動第一觸控電極及第二觸控電極。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鄰的第一觸控電極由連接圖案彼此電性連接,其中此連接圖案佈置於與第一觸控電極相異的層體中。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鄰的第二觸控電極由第二本體直接彼此相連。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沿第二方向交錯佈置,且第一翼部及第二翼部沿第一方向交錯佈置。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多個觸控電極包含本體及翼部,其中本體沿第一方向佈置,且翼部沿交錯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佈置。本體及翼部可彼此互鎖,而降低依據面板的位置而產生的感測靈敏度之差異,並提升感測效能的均勻度,其中觸控電極佈置於面板。
此外,可藉由令感測靈敏度於上述的觸控電極結構為均勻的,而提升筆桿觸控感測相對面板的精準度,其中感測靈敏度係依據筆桿的傾斜或移動方向。
再者,藉由透過上述的觸控電極結構加大觸控電極之間產生電容的區域,可提升用於手指觸控的感測靈敏度,進而提升手指觸控感測的精準度並縮短感測時間。
以下,本發明的部份實施例將參照相關圖式進行說明。對於在圖式中有標號的元件來說,即使在不同的圖式中,相同的元件仍由相同的標號表示。此外,以下對本發明的描述中,當習知功能及相關的結構會模糊本發明的主旨時,將忽略習知功能及相關的結構之詳細描述。
此外,可於描述本發明的元件時使用諸如第一、第二、A、B、(a)、(b)等之用語。這些用語僅用來辨認不同的元件,且相對應的元件之性質、次序、順序等不以這些用語為限。在描述特定的結構元件係「連接於」、「耦接於」或「接觸於」另一結構元件時,此應被解釋為另一結構元件能「連接於」、「耦接於」或「接觸於」此結構元件,以及特定的結構元件係直接或間接連接於另一結構元件。
圖1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示例性之觸控顯示裝置100。
請參閱圖1,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能提供偵測手指、筆桿等進行的觸控動作之功能,也能提供顯示影像的功能。
所述的「筆桿」能具有訊號發送(transmission)/接收功能、能與觸控顯示裝置100交互作業(interwork),或能為本身具有電力源的主動筆桿,但筆桿並不以此為限。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例如能為電視、螢幕等裝置,或是能為諸如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的行動式裝置。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能包含顯示部及觸控感測部,其中顯示部用於提供顯示影像的功能,而觸控感測部用於提供觸控感測的功能。
圖2為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之系統態樣的示意圖。
請參照圖2,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能一併提供顯示影像及觸控感測的功能。
為了提供顯示影像的功能,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能包含一顯示面板DISP、一資料驅動電路DDC、一閘極驅動電路GDC以及一顯示控制器DCTR。顯示面板DISP上佈置有多個資料線路及多個閘極線路,並佈置有這些資料線路及這些閘極線路所界定出的多個子像素。資料驅動電路DDC用於驅動這些資料線路。閘極驅動電路GDC用於驅動這些閘極電路。顯示控制器DCTR用於控制資料驅動電路DDC及閘極驅動電路GDC的運作。
各個資料驅動電路DDC、閘極驅動電路GDC及顯示控制器DCTR能實施為一或多個分離式(discrete)元件實施。於某些情況中,資料驅動電路DDC、閘極驅動電路GDC及顯示控制器DCTR其中二或更多者能被整合於單一的元件中。舉例來說,資料驅動電路DDC及顯示控制器DCTR能被實施為單一的積體電路晶片。
為了提供觸控感測的功能,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能包含一觸控面板TSP以及一觸控感測電路TSC。觸控面板TSP包含多個觸控電極。觸控感測電路TSC用於提供觸控驅動訊號給觸控面板TSP以及偵測來自觸控面板TSP的觸控感測訊號。並且,觸控感測電路TSC根據所感測的觸控感測訊號,來感測使用者是否於觸控面板TSP進行觸控動作,或是感測使用者的觸控位置(觸控座標)。
舉例來說,觸控感測電路TSC能包含一觸控驅動電路TDC以及一觸控調節器TCTR。觸控驅動電路TDC用於提供觸控驅動訊號給觸控面板TSP,並偵測來自觸控面板TSP的觸控感測訊號。觸控調節器TCTR用於根據觸控驅動電路TDC所偵測的觸控感測訊號,來感測使用者是否於觸控面板TSP進行觸控動作及/或感測使用者進行觸控動作的觸控位置。
觸控驅動電路TDC能包含第一電路部及第二電路部,其中第一電路部用於提供觸控驅動訊號給觸控面板TSP,而第二電路部用於偵測來自觸控面板TSP的觸控感測訊號。
觸控驅動電路TDC及觸控調節器TCTR能實施為獨立的元件,或是於某些情況中,它們也可整合於單一的元件中。
各個資料驅動電路DDC、閘極驅動電路GDC及觸控驅動電路TDC能實施為一或多個積體電路,且在與顯示面板DISP的電性連接方面,能實施為玻璃覆晶封裝(chip-on-glass,COG)的類型、薄膜覆晶封裝(chip-on-film,COF)類型或載帶封裝(tape carrier package,TCP)類型等等。閘極驅動電路GDC也能實施為閘極內面板(gate-in-panel,GIP)類型。
用於顯示驅動的各個電路構造(資料驅動電路DDC、閘極驅動電路GDC以及顯示控制器DCTR)以及用於觸控感測的各個電路構造(觸控驅動電路TDC及觸控調節器TCTR)能實施為一或多個分離式元件。於某些情況中,用於顯示驅動的電路構造(資料驅動電路DDC、閘極驅動電路GDC以及顯示控制器DCTR)之其中一或多者,以及用於觸控感測的電路構造(觸控驅動電路TDC及觸控調節器TCTR)之其中一或多者能功能性地被整合於一或多個元件中。
舉例來說,資料驅動電路DDC及觸控驅動電路TDC能被整合於一或多個積體電路晶片中。在資料驅動電路DDC及觸控驅動電路TDC被整合於二或更多個積體電路晶片的情況中,這二或更多個積體電路晶片能分別具有資料驅動功能及觸控驅動功能。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能為各種類型的顯示裝置,例如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等顯示裝置。以下,為了方便描述,將以觸控顯示裝置100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為例進行說明。也就是說,為了說明方便,雖然顯示面板DISP能為諸如有機發光顯示面板或液晶顯示面板等的各種類型的顯示面板,但是以下將以顯示面板DISP為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為例進行說明。
如以下所述,觸控面板TSP能包含多個觸控電極以及多個觸控路由線路(touch-routing line)。觸控驅動訊號被施加於觸控電極,且能從觸控電極偵測觸控感測訊號。觸控路由線路用於將這些觸控電極連接到觸控驅動電路TDC。
觸控面板TSP能位於顯示面板DISP的外側。也就是說,觸控面板TSP及顯示面板DISP能獨立製造並彼此結合。這種觸控面板TSP稱為外部類型(external type)或附加類型(add-on type)的觸控面板。
另外,觸控面板TSP能嵌入於顯示面板DISP中。也就是說,在製造顯示面板DISP時,構成觸控面板TSP的觸控感測結構能與用來驅動顯示器的電極及訊號線路一起形成,其中觸控感測結構例如為多個觸控電極、多個觸控路由線路等等。這種觸控面板TSP稱為嵌入式(embedded-type)觸控面板。以下,為了方便描述,將以嵌入式觸控面板TSP為例進行說明。
圖3為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之顯示面板DISP的示意圖。
請參閱圖3,顯示面板DISP能包含一主動區域AA以及一非主動區域NA,其中影像顯示於主動區域AA,而非主動區域NA為主動區域AA的外部邊界線BL之外部區域。
在顯示面板DISP的主動區域AA中,佈置有用於顯示影像的多個子像素,以及用於驅動顯示器的各種電極及訊號線路。
此外,用於觸控感測的多個觸控電極以及電性連接於觸控電極的多個觸控路由線路能佈置於顯示面板DISP的主動區域AA中。因此,主動區域AA能稱為觸控感測區域,其中觸控動作能於觸控感測區域被感測。
在顯示面板DISP的非主動區域NA中,能佈置有連結線路作為佈置在主動區域AA中的各種訊號線路之延伸,或是佈置有連結線路以電性連接於墊部(pad)和佈置在主動區域AA中的各種訊號線路。佈置於非主動區域NA的墊部能結合或電性連接於顯示驅動電路(資料驅動電路DDC或閘極驅動電路GDC等)。
此外,在顯示面板DISP的非主動區域NA中,能佈置有連結線路作為佈置在主動區域AA中的多個觸控路由線路之延伸,或是佈置有連結線路以電性連接於墊部以及佈置在主動區域AA中的觸控路由線路。佈置於非主動區域NA的墊部能結合或電性連接於觸控驅動電路TDC。
佈置在主動區域AA中且為最外側的觸控電極之部份的延伸部能位於非主動區域NA中,且當這些觸控電極佈置於主動區域AA中時,相同材料的一或多個電極(觸控電極)能進一步佈置於非主動區域NA中。
也就是說,佈置於顯示面板DISP的所有觸控電極能位於主動區域AA;佈置於顯示面板DISP的某些觸控電極(例如最外側的觸控電極)能位於非主動區域NA;或是佈置於顯示面板DISP的某些觸控電極(例如最外側的觸控電極)能位於主動區域AA及非主動區域NA。
請參照圖3,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之顯示面板DISP能包含一壩體區域DA,且壩體區域DA上佈置有用於防止主動區域AA中的特定層體(例如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中的封裝部)坍塌的壩體。
壩體區域DA能位於主動區域AA及非主動區域NA之間的邊界,或位於在主動區域AA外部的非主動區域NA中的任何位置。
壩體能佈置於壩體區域DA以於所有方向環繞主動區域AA,或是能僅佈置於主動區域AA的一或多個部份(例如具有易損毀的層體之部份)之外。
佈置於壩體區域DA的壩體能具有整體為連續的單一圖案,或能具有二或更多個不連續的圖案。此外,僅有一個主壩體、兩個壩體(一個主壩體及一個次壩體)或三或更多個壩體能佈置於壩體區域DA。
於壩體區域DA中,僅有主壩體能沿一個方向佈置,且主壩體及次壩體能沿另一方向佈置。
圖4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顯示面板DISP中供觸控面板TSP嵌入的一示例性結構。
請參閱圖4,多個子像素SP於顯示面板DISP的主動區域AA中佈置於一基板SUB。
各個子像素SP能包含一發光裝置ED、一第一電晶體T1、一第二電晶體T2以及一儲存電容Cst。第一電晶體T1用於驅動發光裝置ED。第二電晶體T2用於發送資料電壓VDATA給第一電晶體T1的第一節點N1。儲存電容Cst用於為每一幀維持恆定的電壓。
第一電晶體T1能包含第一節點N1、第二節點N2以及第三節點N3。資料電壓VDATA可被施加於第一節點N1。第二節點N2電性連接於發光裝置ED。從驅動電壓線路DVL施加驅動電壓VDD到第三節點N3。第一節點N1能為閘極節點;第二節點N2能為源極節點或汲極節點,且第三節點N3能為源極節點或汲極節點。第一電晶體T1也稱為用於驅動發光裝置ED的「驅動電晶體」。
發光裝置ED能包含第一電極(例如陽極)、發光層以及第二電極(例如陰極)。第一電極能電性連接於第一電晶體T1的第二節點N2,且能有基礎電壓VSS施加於第二電極。
發光裝置ED的發光層能為包含有機材料的有機發光層。於此情況中,發光裝置ED能為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
第二電晶體T2能被控制而由透過閘極線路GL施加的掃描訊號SCAN開啟或關閉,且能電性連接於第一電晶體T1的第一節點N1以及資料線路DL。第二電晶體T2也成為「開關電晶體」(switching transistor)。
若第二電晶體T2由掃描訊號SCAN開啟,則從資料線路DL提供的資料電壓VDATA被傳送至第一電晶體T1的第一節點N1。
儲存電容Cst能電性連接於第一電晶體T1的第一節點N1及第二節點N2。
如圖4所示,子像素SP各具有2T1C結構,其中2T1C結構包含兩個電晶體(第一電晶體T1、第二電晶體T2)及一個電容器(儲存電容Cst),且在某些情況中,子像素SP能更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電晶體,或能更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電容器。
儲存電容Cst能刻意地被設置為外部的電容器,以位於第一電晶體T1的外部,而不為寄生電容器(parasitic capacitor),其中寄生電容為介於第一電晶體T1的第一節點N1及第二節點N2之間的內部電容器。
各個第一電晶體T1及第二電晶體T2能為n型電晶體或是p型電晶體。
如上所述,諸如發光裝置ED、二或多個電晶體(第一電晶體T1及第二電晶體T2)及一或多個電容器(儲存電容Cst)之電路裝置佈置於顯示面板DISP。因為電路裝置(尤其是發光裝置ED)容易受到外部的濕氣及氧氣的影響,所以能在顯示面板DISP中佈置有封裝部ENCAP,以防止外部的濕氣或氧氣滲入電路裝置(尤其是發光裝置ED)。
封裝部ENCAP能形成為單一的層體或是多層結構。
觸控面板TSP能在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中形成於封裝部ENCAP。
也就是說,構成觸控面板TSP的觸控感測結構能佈置於觸控顯示裝置100中的封裝部ENCAP,其中觸控感測結構例如為多個觸控電極TE。
當感測到觸控動作時,能施加觸控驅動訊號或觸控感測訊號至觸控電極TE。因此,當感測到觸控動作時,觸控電極TE及陰極之間便會產生電位差,進而產生不嚮往的寄生電容,其中封裝部ENCAP插設於觸控電極TE及陰極之間。為了降低可能降低觸控靈敏度的寄生電容且基於面板厚度、面板製程及顯示效能等之考量,觸控電極TE及陰極之間的距離能大於或等於預設值(例如1微米)。為此,封裝部ENCAP的厚度例如至少為1微米或更厚。
圖5及圖6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顯示面板DISP中所佈置的示例性類型的觸控電極TE。
如圖5所示,佈置於顯示面板DISP的各個觸控電極TE能為不具有開口的板型電極金屬(plate-type electrode metal)。於此情況中,各個觸控電極TE能無為透明電極(transparent electrode)。也就是說,各個觸控電極TE能由透明電極材料製成,而使多個子像素SP發出的光能朝上通過觸控電極TE,其中子像素SP佈置於觸控電極TE之下。
另外,如圖6所示,佈置於顯示面板DISP的各個觸控電極TE能為電極金屬EM,其中電極金屬EM被圖案化為網格形式以具有二或更多個開口OA。
電極金屬EM對應於實質上的觸控電極TE,其中觸控驅動訊號施加於觸控電極TE或是可從觸控電極TE感測觸控感測訊號。
如圖6所示,在各個觸控電極TE為圖案化為網格形式的電極金屬EM之情況中,二或更多個開口OA能位於觸控電極TE的區域(area)中。
位於各個觸控電極TE的二或更多個開口OA能各對應於一或多個子像素SP的發光區域。也就是說,多個開口OA形成供佈置於多個開口OA之下的多個子像素SP所發出的光通過的路徑。舉例來說,各個觸控電極TE為網格形式而包含開口區域(或開口OA),且開口區域於位置上對應於子像素SP的發光區域。以下,為了方便描述,將以各個觸控電極TE為網格類型的電極金屬EM為例進行說明。
對應於各個觸控電極TE的電極金屬EM能位於一堤部(bank),其中堤部佈置於二或更多個子像素SP中除了發光區域以外的區域。
如同形成多個觸控電極TE的方法,電極金屬EM能被形成而以網格的形式為寬的,並接著將電極金屬EM切割成預設的圖案以電性隔離電極金屬EM,進而提供多個觸控電極TE。
如圖5及圖6所示,觸控電極TE的輪廓能為諸如鑽石形(diamond shape)或菱形的方形,或能具有諸如三角形、五邊形或六邊形的各種外形。於實施例中,各個觸控電極TE能具有T形外形或是部份為T形外形。
圖7繪示圖6中的網格類型的觸控電極TE之示例。
請參閱圖7,各個觸控電極TE的區域能設有分離於網格類型的電極金屬EM之一或多個虛擬金屬DM。
電極金屬EM對應於實質的觸控電極TE,其中觸控驅動訊號施加於觸控電極TE,且可從觸控電極TE偵測觸控感測訊號。然而,雖然虛擬金屬DM位於觸控電極TE的區域,但是觸控驅動訊號並不會施加於虛擬金屬DM,且也不會從虛擬金屬DM感測觸控感測訊號。也就是說,虛擬金屬DM能為電性浮動金屬(electrically floating metal)。
因此,電極金屬EM能電性連接於觸控驅動電路TDC,而虛擬金屬DM無須電性連接於觸控驅動電路TDC。
一或多個虛擬金屬DM能分別位於觸控電極TE的區域,並處於斷接於電極金屬EM的狀態。
另外,一或多個虛擬金屬DM能僅位於某些觸控電極TE中與電極金屬EM斷接的區域。也就是說,虛擬金屬DM無需位在某些觸控電極TE的表面。
對於虛擬金屬DM來說,在觸控電極TE的區域如圖6所示不設有虛擬金屬DM而僅設有網格類型的電極金屬EM的情況中,便會產生電極金屬EM的輪廓可從螢幕上看到的可見缺陷(visible defect)。
另一方面,在觸控電極TE的區域如圖7所示設有一或多個虛擬金屬DM的情況中,變可能消除電極金屬EM的輪廓可從螢幕上看到的可見缺陷。
此外,各個觸控電極TE的電容之量值能藉由設置或移除虛擬金屬DM來調整,或是藉由調整用於各個觸控電極TE之虛擬金屬DM的數量(虛擬金屬的比例)來調整,進而提升觸控靈敏度。
形成於一個觸控電極TE的區域中的電極金屬EM之某些點位(point)能被切除,而使得經切割的電極金屬EM變成虛擬金屬DM。也就是說,電極金屬EM及虛擬金屬DM能於相同的層體以相同的材料形成。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能根據觸控電極TE產生的電容來感測觸控動作。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能藉由基於電容的觸控感測方法來感測觸控動作,其中基於電容的觸控感測方法例如為基於相互電容的(mutual-capacitance-based)觸控感測方法或是基於自電容的(self-capacitance-based)觸控感測方法。
在使用基於相互電容的觸控感測方法之情況中,多個觸控電極TE能被分成驅動觸控電極以及感測觸控電極,其中觸控驅動訊號施加於驅動觸控電極(發送觸控電極或TX觸控電極),而可從感測觸控電極(接收觸控電極或RX觸控電極)感測觸控感測訊號,且感測觸控電極與驅動觸控電極一起形成電容。
在使用基於相互電容的觸控感測方法之情況中,觸控感測電路TSC根據驅動觸控電極及感測觸控電極之間的電容變化(相互電容),來感測是否有觸控動作及/或觸控座標,其中此電容變化係依據是否有諸如手指或筆桿的指示物。
在使用基於自電容的觸控感測方法之情況中,各個觸控電極TE一併視為驅動觸控電極及感測觸控電極。也就是說,觸控感測電路TSC施加觸控驅動訊號至一或多個觸控電極TE、透過感測驅動訊號所施加至的觸控電極TE來偵測觸控感測訊號,並根據偵測到的觸控感測訊號,來辨認諸如手指或筆桿的指示物及觸控電極TE之間的電容變化,進而感測是否有觸控動作及/或觸控座標。基於自電容的觸控感測方法中並沒有驅動觸控電極及感測觸控電極的區別。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能基於相互電容的觸控感測方法,或是基於自電容的觸控感測方法來感測觸控動作。以下,為了方便描述,將以執行基於相互電容的觸控感測之觸控顯示裝置100為例進行說明,且此觸控顯示裝置100具有用於基於相互電容的觸控感測之觸控感測器結構。
圖8為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顯示面板DISP中之觸控感測器結構的示意圖,且圖9繪示實施圖8中的觸控感測器結構之示例。
請參閱圖8,基於相互電容的觸控感測之觸控感測器結構能包含多個X-觸控電極線路X-TEL以及多個Y-觸控電極線路Y-TEL。這些X-觸控電極線路X-TEL及這些Y-觸控電極線路Y-TEL位於封裝部ENCAP。
各個X-觸控電極線路X-TEL能沿第二方向佈置,且各個Y-觸控電極線路Y-TEL能沿第一方向佈置,其中第一方向相異於第二方向。
於本說明書中,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可彼此相異,且舉例來說,第一方向能為y軸方向而第二方向能為x軸方向。另一方面,第一方向能為x軸方向而第二方向能為y軸方向。此外,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無需彼此正交。於本說明書中,列(row)及行(column)係相對的,並可依據視角而彼此交換名稱。
各個X-觸控電極線路X-TEL能包含彼此電性連接的多個X-觸控電極X-TE。各個Y-觸控電極線路Y-TEL能包含彼此電性連接的多個Y-觸控電極Y-TE。
這些X-觸控電極X-TE及這些Y-觸控電極Y-TE屬於多個觸控電極TE,並具有彼此不同的角色(功能)。
舉例來說,構成各個X-觸控電極線路X-TEL的X-觸控電極X-TE能為驅動觸控電極,而構成各個Y-觸控電極線路Y-TEL的Y-觸控電極Y-TE能為感測觸控電極。於此情況中,X-觸控電極線路X-TEL分別對應於驅動觸控電極線路,且Y-觸控電極線路Y-TEL分別對應於感測觸控電極線路。
另一方面,構成各個X-觸控電極線路X-TEL的X-觸控電極X-TE能為感測觸控電極,而構成各個Y-觸控電極線路Y-TEL的Y-觸控電極Y-TE能為驅動觸控電極。於此情況中,X-觸控電極線路X-TEL分別對應於感測觸控電極線路,而Y-觸控電極線路Y-TEL分別對應於驅動觸控電極線路。
用於觸控感測的觸控感測金屬能包含多個觸控路由線路TL、這些X-觸控電極線路X-TEL及這些Y-觸控電極線路Y-TEL。
這些觸控路由線路TL能包含一或多個X-觸控路由線路X-TL以及一或多個Y-觸控路由線路Y-TL,其中X-觸控路由線路X-TL分別連接於X-觸控電極線路X-TEL,而Y-觸控路由線路Y-TL分別連接於Y-觸控電極線路Y-TEL。
請參閱圖9,各個X-觸控電極線路X-TEL能包含多個X-觸控電極X-TE以及一或多個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其中X-觸控電極X-TE排列於同一列(或行),且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用於使X-觸控電極X-TE彼此電性連接。用於連接兩相鄰X-觸控電極X-TE之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能為與兩相鄰X-觸控電極X-TE一體成形(如圖9所示)之金屬,或是為透過接觸孔與兩相鄰X-觸控電極X-TE連接的金屬。
各個Y-觸控電極線路Y-TEL能包含多個Y-觸控電極Y-TE以及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其中Y-觸控電極Y-TE排列於同一行(或列),且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用於使Y-觸控電極Y-TE彼此相連。用於連接兩相鄰Y-觸控電極Y-TE之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能為與兩相鄰Y-觸控電極Y-TE一體成形的金屬,或是為透過接觸孔與兩相鄰Y-觸控電極Y-TE相連的金屬(如圖9所示)。
透過接觸孔連接於兩相鄰X-觸控電極X-TE或兩相鄰Y-觸控電極Y-TE之金屬能稱為「連接圖案」(connection pattern)。
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及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能於X-觸控電極線路X-TEL及Y-觸控電極線路Y-TEL彼此交錯的區域(觸控電極線路交錯區域)中彼此交錯。
在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及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如上所述於觸控電極線路交錯區域中交錯的情況中,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及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必須位於彼此相異的層體中。
因此,為了使X-觸控電極線路X-TEL及Y-觸控電極線路Y-TEL彼此交錯,X-觸控電極X-TE、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Y-觸控電極Y-TE、Y-觸控電極線路Y-TEL及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能位於二或更多的層體中。
請參閱圖9,各個X-觸控電極線路X-TEL透過一或多個X-觸控路由線路X-TL電性連接於相對應的X-觸控墊部X-TP。也就是說,包含於一個X-觸控電極線路X-TEL之X-觸控電極X-TE中最外側的一者透過X-觸控路由線路X-TL電性連接於相對應的X-觸控墊部X-TP。
各個Y-觸控電極線路Y-TEL透過一或多個Y-觸控路由線路Y-TL電性連接於相對應的Y-觸控墊部Y-TP。也就是說,包含於一個Y-觸控電極線路Y-TEL的Y-觸控電極Y-TE中最外側的一者透過Y-觸控路由線路Y-TL電性連接於相對應的Y-觸控墊部Y-TP。
如圖9所示,X-觸控電極線路X-TEL及Y-觸控電極線路Y-TEL能佈置於封裝部ENCAP。也就是說,構成X-觸控電極線路X-TEL的X-觸控電極X-TE及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能佈置於封裝部ENCAP。此外,構成Y-觸控電極線路Y-TEL的Y-觸控電極Y-TE及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能佈置於封裝部ENCAP。
如圖9所示,電性連接於X-觸控電極線路X-TEL的各個X-觸控路由線路X-TL能佈置於封裝部ENCAP,以延伸至不設有封裝部ENCAP的區域,且各個X-觸控路由線路X-TL能電性連接於X-觸控墊部X-TP。此外,電性連接於Y-觸控電極線路Y-TEL的各個Y-觸控路由線路Y-TL能佈置於封裝部ENCAP,以延伸至不設有封裝部ENCAP的區域,且各個Y-觸控路由線路Y-TL能電性連接於Y-觸控墊部Y-TP。封裝部ENCAP能位於主動區域AA中,且於某些情況中能延伸至非主動區域NA。
如上所述,壩體區域DA能位於主動區域AA及非主動區域NA之間的邊界區域中,或是位於在主動區域AA外側的非主動區域NA中,藉以防止任何位於主動區域AA中的層體(例如有機發光顯示面板中的封裝部)坍塌。
如圖9所示,舉例來說,一主壩體DAM1及一次壩體DAM2能佈置於壩體區域DA。次壩體DAM2能位於主壩體DAM1的外側。
作為圖9中的示例之替代方案,僅有主壩體DAM1能位於壩體區域DA中,且於某些情況中,一或多個額外壩體能更進一步與主壩體DAM1及次壩體DAM2一起佈置於壩體區域DA中。
請參閱圖9,封裝部ENCAP能位於主壩體DAM1的一側,或是封裝部ENCAP能位於主壩體DAM1的頂部及主壩體DAM1的一側。
圖10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沿圖9中的割面線X-X'所繪示之顯示面板DISP的部份之剖面示意圖。雖然圖10中繪示一種板型觸控電極TE,但此僅為示例,能提供一種網格型觸控電極。
第一電晶體T1為主動區域AA中的各個子像素SP中之驅動電晶體,且佈置於基板SUB。
第一電晶體T1包含一第一節點電極NE1、一第二節點電極NE2、一第三節點電極NE3以及一半導體層SEMI等等。第一節點電極NE1作為閘極電極。第二節點電極NE2作為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第三節點電極NE3作為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
第一節點電極NE1及半導體層SEMI能用插設於它們之間的閘極絕緣膜GI彼此重疊。第二節點電極NE2能形成於絕緣層INS以接觸於半導體層SEMI的一端,且第三節點電極NE3能形成於絕緣層INS以接觸於半導體層SEMI相對的另一端。
發光裝置ED能包含第一電極E1、發光層EL以及第二電極E2。第一電極E1作為陽極(或陰極)。發光層EL形成於第一電極E1。第二電極E2作為陰極(或陽極)並形成於發光層EL。
第一電極E1電性連接於第一電晶體T1的第二節點電極NE2,且第二節點電極NE2透過穿過平坦化層PLN的像素接觸孔暴露於外。
發光層EL於設有堤部BANK的發光區域中形成於第一電極E1。發光層EL藉由在第一電極E1依序堆疊電洞相關層、發光層、電子相關層而形成,或是也可用相反的次序堆疊上述這些層體而形成發光層EL。第二電極E2面對第一電極E1,且發光層EL插設於第二電極E2及第一電極E1之間。
封裝部ENCAP防止外部的濕氣或氧氣滲入發光裝置ED中,其中發光裝置ED容易受到外部濕氣或氧氣的影響。
封裝部ENCAP能作為單一的層體,或能如圖10所示作為多層結構(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有機封裝層PCL及第二無機封裝層PAS2)。
舉例來說,在封裝部ENCAP作為多層結構(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有機封裝層PCL及第二無機封裝層PAS2)的情況中,封裝部ENCAP能包含一或多個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一或多個第二無機封裝層PAS2以及一或多個有機封裝層PCL。具體來說,封裝部ENCAP的結構係由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有機封裝層PCL及第二無機封裝層PAS2依序堆疊而成的。
有機封裝層PCL能更包含至少一有機封裝層或至少一無機封裝層。
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形成於基板SUB,藉以最靠近發光裝置ED,其中作為陰極的第二電極E2形成於基板SUB。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由能進行低溫沉積的無機絕緣材料形成,且這種材料例如為矽氮化物(silicon nitride,SiNx )、矽氧化物(silicon oxide,SiOx )、矽氮氧化物(silicon oxynitride,SiON)、氧化鋁(aluminum oxide,Al2 O3 )等等。因為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於低溫的環境中沉積,所以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能防止發光層EL於沉積製程中被損毀,其中發光層EL具有容易受高溫環境影響的有機材料。
有機封裝層PCL的面積能小於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的面積。於此情況中,有機封裝層PCL能使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的兩端暴露出來。有機封裝層PCL能做為緩衝件而用於釋放各個層體之間因觸控顯示裝置撓曲而產生的應力並強化平坦化的效果(planarization performance),其中觸控顯示裝置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有機封裝層PCL能由有機絕緣材料形成,且有機絕緣材料例如為壓克力樹脂(acrylic resin)、環氧樹脂(epoxy resin)、聚醯亞胺(polyimide)、聚乙烯(polyethylene)、矽氧碳化物(silicon oxycarbide,SiOC)等等。
在有機封裝層PCL由噴墨方法(inkjet method)形成的情況中,一或多個壩體DAM能形成於壩體區域DA中,其中壩體區域DA對應於非主動區域NA及主動區域AA之間的邊界區域,或是對應於非主動區域NA的某些區域。
舉例來說,如圖10所示,壩體區域DA介於非主動區域NA及主動區域AA中多個X-觸控墊部X-TP及多個Y-觸控墊部Y-TP所形成的墊部區域之間,且壩體區域DA能設有相鄰於主動區域AA的主壩體DAM1,以及相鄰於墊部區域的次壩體DAM2。
佈置於壩體區域DA中的一或多個壩體DAM能於液態的有機封裝層PCL於滴落(drop)到主動區域AA時,防止液態的有機封裝層PCL朝非主動區域NA坍塌以及滲入墊部區域。
如圖10所示,這種功效能於設有主壩體DAM1及次壩體DAM2時更加明顯。
主壩體DAM1及/或次壩體DAM2能形成為單一的層體或是多層結構。舉例來說,主壩體DAM1及/或次壩體DAM2能與堤部BANK及隔件(spacer)(未繪示)同時以相同的材料形成。於此情況中,無需花費而外成本便能不經由遮罩製程(mask process)來形成壩體結構。
此外,如圖10所示,主壩體DAM1及次壩體DAM2能具有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及/或第二無機封裝層PAS2堆疊於堤部BANK的結構。
此外,如圖10所示,包含有機材料的有機封裝層PCL能僅位於主壩體DAM1的內側。
另外,包含有機材料的有機封裝層PCL也能位於主壩體DAM1及次壩體DAM2的至少部份之頂部。舉例來說,有機封裝層PCL也能位於主壩體DAM1的頂部。
第二無機封裝層PAS2能覆蓋基板SUB上的各個有機封裝層PCL及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的頂面及側面,其中有機封裝層PCL形成於基板SUB。第二無機封裝層PAS2最小化濕氣或氧氣滲入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及有機封裝層PCL的可能,或是防止濕氣或氧氣滲入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及有機封裝層PCL。第二無機封裝層PAS2由無機絕緣材料形成,其中無機絕緣材料例如為矽氮化物、矽氧化物、矽氮氧化物、氧化鋁等等。
觸控緩衝膜T-BUF能佈置於封裝部ENCAP。觸控緩衝膜T-BUF位於觸控感測金屬及發光裝置ED的第二電極E2之間,其中觸控感測金屬包含X-觸控電極X-TE、Y-觸控電極Y-TE、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及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
觸控緩衝膜T-BUF能將觸控感測金屬及發光裝置ED的第二電極E2之間的距離維持在預設最小間隔值(例如為1微米)。因此,可減少或防止產生於觸控感測金屬及發光裝置ED的第二電極E2之間的寄生電容,進而防止觸控靈敏度因寄生電容的產生而被降低。
包含X-觸控電極X-TE、Y-觸控電極Y-TE、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及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的觸控感測金屬能不使用觸控緩衝膜T-BUF而被佈置於封裝部ENCAP。
此外,觸控緩衝膜T-BUF能防止化學溶液諸如顯影劑(developer)或蝕刻劑(etchant)等化學溶液或是外部的濕氣滲入包含有機材料的發光層EL,其中化學溶液使用於製造佈置於觸控緩衝膜T-BUF的觸控感測金屬之製程。因此,觸控緩衝膜T-BUF能防止發光層EL損壞,其中發光層EL容易受到化學溶液或濕氣的影響。
觸控緩衝膜T-BUF由有機絕緣材料形成,且此有機絕緣材料能在低於預設溫度(例如攝氏100度)的低溫下形成,並具有介於1到3之間的低介電係數(permittivity),藉以防止包含有機材料的發光層EL損壞,其中此有機材料容易受到高溫影響。舉例來說,觸控緩衝膜T-BUF能由基於壓克力、環氧樹脂或矽氧烷(siloxane)的材料形成。以有機絕緣材料製成而具有平坦化性質的觸控緩衝膜T-BUF能於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撓曲時,防止構成封裝部ENCAP的各個封裝層(第一無機封裝層PAS1、有機封裝層PCL及第二無機封裝層PAS2)損毀,並防止形成在觸控緩衝膜T-BUF的觸控感測金屬碎裂(breakage)。
根據基於相互電容的觸控感測結構,X-觸控電極線路X-TEL及Y-觸控電極線路Y-TEL能於觸控緩衝膜T-BUF彼此交錯。
Y-觸控電極線路Y-TEL能包含多個Y-觸控電極Y-TE及用於使這些Y-觸控電極Y-TE彼此電性連接的多個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
如圖10所示,Y-觸控電極Y-TE及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能位於不同的層體,且觸控絕緣膜ILD插設於它們之間。
這些Y-觸控電極Y-TE能以預設的距離在y軸方向上彼此相間隔。各個Y-觸控電極Y-TE能透過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而於y軸方向電性連接於相鄰的另一個Y-觸控電極Y-TE。
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能形成於觸控緩衝膜T-BUF,以透過貫穿觸控絕緣膜ILD的觸控接觸孔暴露於外,並能電性連接於在y軸方向彼此相鄰的兩個Y-觸控電極Y-TE。
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能重疊於堤部BANK。因此,可防止光圈比(aperture ratio)因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而下降。
X-觸控電極線路X-TEL能包含多個X-觸控電極X-TE及用於使X-觸控電極X-TE彼此電性連接的多個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X-觸控電極X-TE及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能位於不同的層體,且觸控絕緣膜ILD插設於它們之間。
這些X-觸控電極X-TE能在觸控絕緣膜ILD上於x軸方向以預設的距離彼此相間隔。各個X-觸控電極X-TE能透過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於x軸方向上電性連接於相鄰的另一個X-觸控電極X-TE。
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能與X-觸控電極X-TE佈置於相同的平面,並能不透過獨立的接觸孔而電性連接於在x軸方向彼此相鄰的兩個X-觸控電極X-TE,或能與在x軸方向彼此相鄰的兩個X-觸控電極X-TE一體成形。
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能重疊於堤部BANK。因此,可防止光圈比因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而被降低。
Y-觸控電極線路Y-TEL能透過Y-觸控路由線路Y-TL及Y-觸控墊部Y-TP電性連接於觸控驅動電路TDC。相似地,X-觸控電極線路X-TEL能透過X-觸控路由線路X-TL及X-觸控墊部X-TP電性連接於觸控驅動電路TDC。
能更進一步佈置有覆蓋X-觸控墊部X-TP及Y-觸控墊部Y-TP的墊部遮蔽電極(pad cover electrode)。
X-觸控墊部X-TP能獨立於X-觸控路由線路X-TL形成,或是藉由擴展(extend)X-觸控路由線路X-TL而形成。Y-觸控墊部Y-TP能獨立於Y-觸控路由線路Y-TL形成,或藉由擴展Y-觸控路由線路Y-TL而形成。
在X-觸控墊部X-TP由擴展X-觸控路由線路X-TL而形成且Y-觸控墊部Y-TP由擴展Y-觸控路由線路Y-TL而形成的情況中,X-觸控墊部X-TP、X-觸控路由線路X-TL、Y-觸控墊部Y-TP及Y-觸控路由線路Y-TL能由相同的第一導體材料形成。第一導體材料能使用金屬而以單層或多層結構形成,其中金屬例如為展現高亢腐蝕性(corrosion resistance)、高抗酸性(acid resistance)及高導電性的鋁、鈦、銅或鉬。
舉例來說,由第一導體材料製成的X-觸控墊部X-TP、X-觸控路由線路X-TL、Y-觸控墊部Y-TP及Y-觸控路由線路Y-TL可以諸如鈦/鋁/鈦或鉬/鋁/鉬的三層結構形成。
能覆蓋X-觸控墊部X-TP及Y-觸控墊部Y-TP的墊部遮蔽電極能與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同樣由第二導體材料製成。第二導體材料能為透明導體材料,例如展現高抗腐蝕性及高抗酸性的氧化銦錫(ITO)或氧化銦鋅(IZO)。墊部遮蔽電極能由觸控緩衝膜T-BUF暴露,而使墊部遮蔽電極能接合於觸控驅動電路TDC或能接合於電路薄膜,其中觸控驅動電路TDC安裝於此電路薄膜。
觸控緩衝膜T-BUF能覆蓋觸控感測金屬,以防止觸控感測金屬被外部的濕氣等等腐蝕。舉例來說,觸控緩衝膜T-BUF能由有機絕緣材料形成、以圓形偏振片(circular polarizer)的形式形成,或以環氧樹脂或壓克力材料的薄膜形成。觸控緩衝膜T-BUF不需位於封裝部ENCAP。也就是說,觸控緩衝膜T-BUF不是必要的元件。
Y-觸控路由線路Y-TL能透過觸控路由線路接觸孔電性連接於Y-觸控電極Y-TE,或是與Y-觸控電極Y-TE一體成形。
Y-觸控路由線路Y-TL能延伸至非主動區域NA,並能通過封裝部ENCAP的頂部及側部,以及壩體DAM的頂部及側部,藉以電性連接於Y-觸控墊部Y-TP。因此,Y-觸控路由線路Y-TL能透過Y-觸控墊部Y-TP電性連接於觸控驅動電路TDC。
Y-觸控路由線路Y-TL能發送來自Y-觸控電極Y-TE的觸控感測訊號給觸控驅動電路TDC,或能接收來自觸控驅動電路TDC的觸控驅動訊號,因而傳送觸控驅動訊號給Y-觸控電極Y-TE。
X-觸控路由線路X-TL能透過感測路由線路接觸孔電性連接於X-觸控電極X-TE,或能與X-觸控電極X-TE一體成形。
X-觸控路由線路X-TL能延伸至非主動區域NA,並能通過封裝部ENCAP的頂部及側部,以及壩體DAM的頂部及側部,藉以電性連接於X-觸控墊部X-TP。因此,X-觸控路由線路X-TL能透過X-觸控墊部X-TP電性連接於觸控驅動電路TDC。
X-觸控路由線路X-TL能從觸控驅動電路TDC接收觸控驅動訊號,因而傳送觸控驅動訊號給X-觸控電極X-TE,或能傳送來自X-觸控電極X-TE的觸控感測訊號給觸控驅動電路TDC。
根據面板的設計,可以各種方式改變X-觸控路由線路X-TL及Y-觸控路由線路Y-TL的佈線(layout)。
觸控保護膜PAC能佈置於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觸控保護膜PAC能延伸至壩體DAM的前側或後側,藉以佈置於X-觸控路由線路X-TL及Y-觸控路由線路Y-TL。
圖10中的剖面示意圖僅呈現概念性的結構,因此各個圖案(各個層體或各個電極)的位置、厚度或寬度能依據觀看的方向或位置而有變化;各個圖案的連接結構能被改變;其他的層體能更進一步額外地位於所繪示的層體,且所繪示的某些層體能被省略或整合在一起。舉例來說,堤部BANK的厚度可相較圖式中所呈現的厚度來的小,且壩體DAM的高度高相較圖式中所呈現的高度來的低或高。
圖11及圖12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繪示包含色彩濾波器CF的顯示面板DISP之剖面結構的示例。
請參閱圖11及圖12,在觸控面板TSP嵌入於顯示面板DISP且顯示面板DISP實施為有機發光顯示面板的情況中,觸控面板TSP能位於顯示面板DISP中的封裝部ENCAP。也就是說,諸如觸控電極TE、觸控路由線路TL等的觸控感測金屬能位於顯示面板DISP中的封裝部ENCAP。
如上所述,因為觸控電極TE位於封裝部ENCAP,所以可能在不顯著影響顯示效能及顯示相關層之形成的情況下形成觸控電極TE。
請參閱圖11及圖12,第二電極E2能為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之陰極,且能位於封裝部ENCAP之下。
封裝部ENCAP的厚度T例如能為1微米或更厚。
如上所述,可藉由使封裝部ENCAP的厚度為1微米或更厚,而降低產生於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之第二電極E2及觸控電極TE之間的寄生電容。因此,可防止觸控靈敏度因寄生電容而降低。
如上所述,各個觸控電極TE能以網格形式被圖案化而使得電極金屬EM具有二或更多個開口OA,其中二或更多個開口OA能在垂直方向上對應於一或多個子像素,或是一或多個子像素的發光區域。
如上所述,觸控電極TE的電極金屬EM能被圖案化而使得一或多個子像素的發光區域之位置於平面視角對應於各個開口OA之位置,進而增加顯示面板DISP的發光效率(luminous efficiency),其中二或更多個開口OA位於觸控電極TE的區域中。
如圖11及圖12所示,黑矩陣(black matrix)BM能佈置於顯示面板DISP,且色彩濾波器CF能更進一步佈置於黑矩陣BM上。
黑矩陣BM的位置能對應於觸控電極TE之電極金屬EM的位置。
色彩濾波器CF的位置能對應於觸控電極TE的位置或是對應於電極金屬EM的位置,其中電極金屬EM構成觸控電極TE。
如上所述,因為色彩濾波器CF的位置對應於開口OA的位置,所以能提升顯示面板DISP的發光效率。
以下將描述色彩濾波器CF及觸控電極TE之間的垂直位置關係。
如圖11所示,色彩濾波器CF及黑矩陣BM能位於觸控電極TE。
於此情況中,色彩濾波器CF及黑矩陣BM能位於佈置於觸控電極TE的過度塗佈層OC。過度塗佈層OC無需與圖10中的觸控保護膜PAC為相同的層體。
如圖12所示,色彩濾波器CF及黑矩陣BM能位於觸控電極TE之下。
於此情況中,觸控電極TE能位於過度塗佈層OC,其中過度塗佈層OC位於色彩濾波器CF及黑矩陣BM。過度塗佈層OC無需與圖10中的觸控緩衝膜T-BUF或觸控絕緣膜ILD為相同的層體。
可如上所述藉由將觸控電極TE佈置於封裝部ENCAP,而實現觸控功能並同時最小化對驅動觸控顯示裝置100的顯示之結構的影響。
於此情況中,便會使得顯示面板DISP上不同的位置之間依據手指/筆桿的移動方向而具有感測靈敏度上的差異。此外,這種感測靈敏度上的差異便會降低感測的精準度。
圖13繪示依照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中的位置而呈現不同感測效能之示例。
請參閱圖13,多個X-觸控電極線路X-TEL及多個Y-觸控電極線路Y-TEL佈置於封裝部ENCAP。此外,可佈置有連接於各個X-觸控電極線路X-TEL的多個X-觸控路由線路X-TL及連接於各個Y-觸控電極線路Y-TEL的多個Y-觸控路由線路Y-TL。
在Y-觸控電極線路Y-TEL作為感測觸控電極電路且筆桿觸控動作被感測到時,若筆桿位於Y-觸控電極Y-TE,則觸控靈敏度能為最高,而若筆桿位於X-觸控電極X-TE,則感測靈敏度能為最低。
此外,若筆桿位於線段A-A',則Y-觸控電極線路Y-TEL中與筆桿形成電場的區域便過小而使得感測靈敏度降低。此外,若筆桿位於線段B-B',則Y-觸控電極線路Y-TEL中與筆桿形成電場的區域便比較大而使得感測靈敏度較高。
因此,上述依據筆桿的位置而有不同感測靈敏度的問題會降低筆桿之傾斜感測(tilt-sensing)或懸空感測的精準度。
圖14繪示依照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的移動方向而呈現不同感測效能之示例。
圖14呈現佈置於封裝部ENCAP的X-觸控電極線路X-TEL係視為感測觸控電極線路的示例。
若手指/筆桿沿方向①移動,則依據手指/筆桿在第二X-觸控電極線路X-TEL2上的位置,於一第一X-觸控電極線路X-TEL1中會感測到低強度訊號(low signal),且於一第二X-觸控電極線路X-TEL2感測到的訊號強度會具有較大的變異(deviation)。
此外,若手指/筆桿沿方向②移動,則依據手指/筆桿的活動,於第一X-觸控電極線路X-TEL1中感測到的訊號強度明顯地降低,而於第二X-觸控電極線路X-TEL2中感測到的訊號強度顯著地增加。
也就是說,若觸控電極TE如上述實施例以鑽石形佈置,則會發生依據手指/筆桿的位置而具有感測靈敏度上的差異之問題,且這種感測靈敏度上的差異能發生於X-觸控電極X-TE或Y-觸控電極Y-TE作為感測觸控電極的情況中。
因此,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電極TE的結構、一觸控面板TSP以及一觸控顯示裝置100。觸控電極TE的結構能使訊號靈敏度(signal sensitivity)依據手指/筆桿的位置為均勻的,並同時增加訊號靈敏度。上述觸控電極TE佈置於觸控顯示裝置100。
圖15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顯示面板DISP上所佈置的另一示例性類型之觸控電極。
請參閱圖15,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電極TE能包含一本體BODY及一或多個翼部WING。本體BODY沿第一方向佈置。一或多個翼部WING沿交錯於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佈置,並連接於本體BODY。
於某些情況中,觸控電極TE的本體BODY能沿第二方向佈置,且翼部WING能沿第一方向佈置。
觸控電極TE的本體BODY之寬度能小於翼部WING的寬度。於某些情況中,本體BODY的寬度能大於翼部WING的寬度。另外,本體BODY的寬度能相等於翼部WING的寬度。
一或多個翼部WING能連接於觸控電極TE之本體BODY的兩側。舉例來說,能有六個翼部WING連接於本體BODY的兩側。另外,能有兩個、四個或八個翼部WING連接於本體BODY,且連接於本體BODY的翼部WING之數量能依據觸控電極TE的佈置位置來改變,或是翼部WING能僅連接於本體BODY的一側。
雖然圖15繪示觸控電極TE為不具有開口的透明電極之示例,但也能如上所述設有網格形式的觸控電極TE。
包含本體BODY及翼部WING的觸控電極TE能根據觸控電極TE的連接結構與相鄰的觸控電極TE,而構成顯示面板DISP 中的X-觸控電極線路X-TEL或Y-觸控電極線路Y-TEL。
此外,包含於X-觸控電極線路X-TEL中的X-觸控電極X-TE以及包含於Y-觸控電極線路Y-TEL中的Y-觸控電極Y-TE能被佈置而使得它們的翼部WING彼此互鎖(interlock)。
圖16繪示圖15中的觸控電極TE之連接結構的示例。
圖16呈現包含本體BODY及一或多個翼部WING之觸控電極TE構成X-觸控電極線路X-TEL及Y-觸控電極線路Y-TEL的示例,且具體來說係六個X-觸控電極X-TE及六個Y-觸控電極Y-TE分別構成兩個X-觸控電極線路X-TEL及兩個Y-觸控電極線路Y-TEL的示例。
X-觸控電極線路X-TEL中佈置於中心的X-觸控電極X-TE能包含連接於本體BODY之兩側的六個翼部WING。此外,X-觸控電極線路X-TEL中佈置於外部的X-觸控電極X-TE能包含連接於本體BODY的一側之三個翼部WING。
此外,於第二方向上彼此相鄰的這些X-觸控電極X-TE能直接藉由連接於本體BODY的任何一個翼部WING而彼此相連。
舉例來說,如圖16所示,相鄰的這些X-觸控電極X-TE能藉由連接於X-觸控電極X-TE的本體BODY之多個翼部WING中位於中心的其中一個翼部WING直接彼此相連。
於此情況中,相鄰的這些X-觸控電極X-TE之翼部WING能直接彼此相連,或是相鄰的這些X-觸控電極X-TE的中心之翼部WING能由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連接。
Y-觸控電極線路Y-TEL中佈置於中心的Y-觸控電極Y-TE能包含連接於本體BODY兩側的六個翼部WING。此外,Y-觸控電極線路Y-TEL中佈置於頂部及底部的Y-觸控電極Y-TE能包含連接於本體BODY兩側的四個翼部WING。
也就是說,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電極TE能基於包含本體BODY及連接於本體BODY的翼部WING之結構,而根據觸控電極TE的佈置位置來具有各種結構。
於第一方向中彼此相鄰佈置的這些Y-觸控電極Y-TE能透過一或多個連接圖案彼此電性連接,其中一或多個連接圖案從Y-觸控電極Y-TE佈置於不同的層體中。也就是說,連接圖案佈置於從Y-觸控電極Y-TE佈置於不同的層體中,藉以使相鄰的這些Y-觸控電極Y-TE彼此相連,且連接圖案能視為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
在X-觸控電極線路X-TEL及Y-觸控電極線路Y-TEL的上述佈置中,X-觸控電極X-TE的本體BODY及Y-觸控電極Y-TE的本體BODY能沿第二方向交互佈置(alternately arranged)。
此外,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及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能沿第一方向交互佈置。
也就是說,在X-觸控電極X-TE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連且Y-觸控電極Y-TE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連的結構中,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及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能被佈置而彼此互鎖。舉例來說,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及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能為交叉指形(interdigitated),而使得X-觸控電極X-TE中的其中一個翼部WING能插設於Y-觸控電極Y-TE中相鄰的這些翼部WING之間,且Y-觸控電極Y-TE中的其中一個翼部WING能插設於X-觸控電極X-TE中相鄰的這些翼部WING之間。於實施例中,這樣的交叉指形之態樣能重複於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中。
因此,於顯示面板DISP中,這些X-觸控電極X-TE之間的距離及這些Y-觸控電極Y-TE之間的距離可被減小,進而降低依據觸控位置產生的感測靈敏度之差異。
圖17繪示圖15中的觸控電極TE之連接結構的另一示例。
請參閱圖17,構成X-觸控電極線路X-TEL且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鄰佈置的這些X-觸控電極X-TE能透過一或多個連接圖案彼此電性連接,其中一或多個連接圖案從X-觸控電極X-TE佈置於不同的層體中。
用於使這些X-觸控電極X-TE彼此連接的連接圖案能視為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
此外,構成Y-觸控電極線路Y-TEL且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鄰佈置的這些Y-觸控電極Y-TE能藉由Y-觸控電極Y-TE的本體BODY直接彼此連接。
另外,相鄰的Y-觸控電極Y-TE中介於本體BODY之間的部份能視為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
於這種佈置方式中,X-觸控電極X-TE的本體BODY以及Y-觸控電極Y-TE的本體BODY也能沿第二方向交互佈置,且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以及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能沿第一方向交互佈置。
如上所述,具有本體BODY及翼部WING的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能被佈置而彼此互鎖,且相鄰的這些觸控電極TE能以各種形式彼此相連。
圖18繪示顯示面板DISP中供圖15中的觸控電極TE佈置之結構的示例。
請參閱圖18,多個X-觸控電極線路X-TEL及多個Y-觸控電極線路Y-TEL佈置於封裝部ENCAP。此外,連接於各個X-觸控電極線路X-TEL的多個X-觸控路由線路X-TL以及連接於各個Y-觸控電極線路Y-TEL的多個Y-觸控路由線路Y-TL能佈置於封裝部ENCAP。
此外,各個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能包含本體BODY及一或多個翼部WING。
此外,X-觸控電極X-TE的本體BODY及Y-觸控電極Y-TE的本體BODY能沿第二方向交互佈置,且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及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能沿第一方向交互佈置。
也就是說,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及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能被佈置而彼此互鎖。
在Y-觸控電極線路Y-TEL作為感測觸控電極線路且筆桿觸控動作被感測到的情況中,位在Y-觸控電極Y-TE的筆桿於感測靈敏度方面的表現優於位在X-觸控電極X-TE的筆桿。
於此情況中,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被佈置而彼此互鎖。因此,由於筆桿無論位於任何位置皆會靠近Y-觸控電極Y-TE,所以能降低不同位置之間的感測靈敏度之差異。
舉例來說,若筆桿位於線段A-A',則會因為即使筆桿位於X-觸控電極X-TE,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還是靠近沿著線段A-A'移動的筆桿,而使得產生於筆桿及Y-觸控電極Y-TE之間的電場有足夠強度。
此外,若筆桿位於線段B-B',則因為筆桿位於Y-觸控電極Y-TE,所以能於筆桿及Y-觸控電極Y-TE之間產生足夠強的電場。
因此,可藉由提升筆桿位於X-觸控電極X-TE時的感測靈敏度,以及降低相對筆桿位於Y-觸控電極Y-TE時的感測靈敏度之差異,來降低顯示面板DISP中不同位置之間的感測靈敏度之差異。
此外,藉由提高感測靈敏度以及降低不同位置之間的感測靈敏度之差異,可提升相對顯示面板DISP的觸控感測之精準度。
此外,因為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之間的邊界區域(也就是產生電容的區域)變大,用於感測訊號的靈敏度能於觸控感測時被增加,進而提升觸控感測的效能並降低感測時間。
在包含本體BODY及翼部WING的觸控電極TE中,連接於本體的翼部WING之長度及寬度能為不變的,或是翼部WING之長度及寬度其中至少一者無需為不變的而進一步提升觸控感測靈敏度。
圖19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繪示佈置於顯示面板DISP的另一示例性類型之觸控電極TE以及此觸控電極TE之連接結構的示例。
請參閱圖19,包含本體BODY及一或多個翼部WING之X-觸控電極X-TE能透過任何一個翼部WING直接連接於另一個X-觸控電極X-TE,其中這兩個X-觸控電極X-TE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鄰。另外,X-觸控電極X-TE也能透過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連接於相鄰的X-觸控電極X-TE,其中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佈置於芯鄰的X-觸控電極X-TE之這些翼部WING之間。
此外,包含本體BODY及一或多個翼部WING之Y-觸控電極Y-TE能透過連接圖案電性連接於另一個Y-觸控電極Y-TE,其中這兩個Y-觸控電極Y-TE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鄰,且連接圖案從Y-觸控電極Y-TE佈置於不同的層體中。也就是說,Y-觸控電極Y-TE能透過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電性連接於相鄰的Y-觸控電極Y-TE,其中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從Y-觸控電極Y-TE佈置於不同的層體中。
於此情況中,Y-觸控電極Y-TE中連接於本體BODY的至少部份翼部WING之長度能大於其餘的翼部WING之長度。
舉例來說,Y-觸控電極Y-TE中佈置於這些X-觸控電極X-TE之間的翼部WING具有長度L1,其中這些X-觸控電極X-TE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鄰地佈置。此外,Y-觸控電極Y-TE中佈置於這些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之間的翼部WING能具有長度L2,其中長度L2小於長度L1。
換句話說,Y-觸控電極Y-TE中佈置於這些X-觸控電極X-TE之間的翼部WING能長於Y-觸控電極Y-TE中佈置於這些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之翼部WING。
因此,對於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鄰地的兩個X-觸控電極X-TE而言,由於Y-觸控電極Y-TE中較長的翼部WING佈置於這些X-觸控電極X-TE之間的空白區域,所以能減小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之間產生電容的區域,藉以提升觸控感測的靈敏度。
在X-觸控電極X-TE中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鄰的翼部WING直接彼此連接的情況中,用於使相鄰的這些X-觸控電極X-TE彼此相鄰的翼部WING能長於其餘的翼部WING。
也就是說,X-觸控電極X-TE以及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之長度無需為不變的,且用於連接相鄰的這些X-觸控電極X-TE之翼部WING能為長的。
此外,在如圖17所呈現,如上所述的觸控電極TE之結構中,Y-觸控電極Y-TE中佈置於這些X-觸控電極X-TE之間的翼部WING能長於Y-觸控電極Y-TE中佈置於這些X-觸控電極X-TE之翼部WING之間的翼部WING,其中這些X-觸控電極X-TE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鄰。
於此情況中,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之長度能為不變的,但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之長度無需為不變的。
若具有本體BODY及翼部WING的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如上所述被佈置而彼此互鎖,則會藉由加長部份翼部WING而加寬感測區域,進而增加感測靈敏度及精準度。
圖20及圖21繪示顯示面板DISP中供圖19中的觸控電極TE佈置之結構的示例。
請參閱圖20,X-觸控電極線路X-TEL、Y-觸控電極線路Y-TEL、X-觸控路由線路X-TL、Y-觸控路由線路Y-TL等相似的線路能佈置於封裝部ENCAP。
構成X-觸控電極線路X-TEL的其中一個X-觸控電極X-TE能透過任何一個翼部WING,或是透過佈置於這些翼部WING之間的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X-CL,而直接連接於另一個X-觸控電極X-TE,其中這兩個X-觸控電極X-TE彼此相鄰。
構成Y-觸控電極線路Y-TEL的其中一個Y-觸控電極Y-TE能沿第一方向透過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直接電性連接於另一個Y-觸控電極Y-TE,其中這兩個Y-觸控電極Y-TE彼此相鄰,且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從Y-觸控電極Y-TE佈置於不同的層體中。
於此情況中,連接於Y-觸控電極Y-TE的本體BODY之至少部份翼部WING能長於其餘的翼部WING。
也就是說,如圖20中的示例所示,Y-觸控電極Y-TE中佈置在這些X-觸控電極X-TE之間的翼部WING能長於Y-觸控電極Y-TE中佈置在這些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之間的翼部WING,其中這些X-觸控電極X-TE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鄰。
因此,可透過加大顯示面板DISP中供觸控電極TE佈置的區域,以及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之間產生電容的區域,來進一步提升依據顯示面板DISP中的位置之感測效能。
此外,因為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包含本體BODY及翼部WING,所以連接圖案能進一步被佈置於另外一個層體,進而降低用於連接這些觸控電極TE的線路之電阻。
請參閱圖21,在上述之圖20中所呈現的佈置方式中,用於連接這些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之多個連接圖案能被佈置於與Y-觸控電極Y-TE相異的層體中。
舉例來說,能佈置有用於連接這些Y-觸控電極Y-TE且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鄰的多個連接圖案。這種連接圖案稱為「第一連接圖案」,並能被視為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
此外,Y-觸控電極Y-TE能進一步具有用於使這些翼部WING彼此連接的多個連接圖案,其中這些翼部WING連接於相同的Y-觸控電極Y-TE之本體BODY。這種連接圖案稱為「第二連接圖案」,並能被視為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P。
也就是說,用於連接不同的本體BODY之圖案或是用於連接不同本體BODY所連接之翼部WING的圖案能被稱為「第一連接圖案」或「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此外,用於相同本體BODY所連接於的翼部WING之圖案能被稱為「第二連接圖案」或「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P」。
此外,於某些情況中,可更佈置有用於使X-觸控電極X-TE彼此連接的多個連接圖案,或是用於使這些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彼此連接的多個連接圖案。
即使佈置有連接圖案,因為觸控電極TE包含本體BODY及翼部WING,所以連接圖案重疊於其他觸控電極TE的區域能被減小。
因此,由於額外佈置連接線路使得附載(load)些微增加,所以可藉由令相鄰的這些Y-觸控電極Y-TE彼此相連,或是藉由佈置用於令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彼此相連之多個連接圖案,來降低用於連接這些Y-觸控電極Y-TE的線路之電阻。
此外,可進一步藉由使連接於觸控電極TE的本體BODY之翼部WING具有可變的寬度,而加大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之間產生電容的區域。
圖22根據本發明繪示佈置於顯示面板DISP的另一示例性類型之觸控電極TE以及此觸控電極TE之連接結構的示例。
請參照圖22,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鄰的這些X-觸控電極X-TE能藉由任何一個翼部WING彼此相連,且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鄰的Y-觸控電極Y-TE能由連接圖案彼此相連,其中連接圖案佈置於與Y-觸控電極Y-TE相異的層體中。
此外,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之端部的寬度W1能大於翼部WING中其餘部份之寬度W2。
再者,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之端部的寬度W3能大於翼部WING中其餘部份的寬度W4。
於此情況中,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之寬部以及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之寬部能以鋸齒狀的方式佈置。
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中之端部與其餘部份在寬度方面的差異能加大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之間的區域。
因此,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之間產生電容的區域便會變大,而使得觸控感測訊號的密度增加,進而提升觸控感測的靈敏度。
此外,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其中至少一者的本體BODY能從連接於本體BODY之最外側的部份的翼部WING朝外凸出。
也就是說,如圖22中的示例所示,X-觸控電極X-TE的本體BODY能延伸而從X-觸控電極X-TE中最外側的翼部WING朝外凸出。此外,Y-觸控電極Y-TE的本體BODY能延伸而從Y-觸控電極Y-TE中最外側的翼部WING朝外凸出。
因此,能進一步加大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之間的邊界區域,進而提升感測靈敏度。
圖23及圖24繪示顯示面板DISP中供圖22中的觸控電極TE佈置之結構的示例。
請參閱圖23,X-觸控電極線路X-TEL、Y-觸控電極線路Y-TEL、X-觸控路由線路X-TL及Y-觸控路由線路Y-TL等線路能佈置於封裝部ENCAP。此外,X-觸控電極X-TE能沿第二方向直接彼此連接,且Y-觸控電極Y-TE能透過連接圖案沿第一方向彼此連接。
於此情況中,各個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能包含相對較寬的寬部及相對較窄的窄部。雖然翼部WING的寬部能位於翼部WING的一端,但於某些情況中,寬部也能位於其他位置,例如位於翼部WING的中央。
此外,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之寬部及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能以鋸齒狀的方式佈置。
因此,便會加大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之間的邊界區域,進而提升觸控感測的效能。
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中位於最外側的端部也能比翼部WING的其餘部份來的寬。
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中之窄部的外側邊界能對應於主動區域AA的邊界。
於此情況中,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中佈置於主動區域AA外側(也就是佈置於非主動區域NA中)的部份於某些情況中能被用來當作用於連接Y-觸控電極Y-TE及Y-觸控路由線路Y-TL的接觸墊部。
另外,對於佈置於最外側的Y-觸控電極Y-TE而言,其中佈置於最外側的翼部WING能由基於翼部WING的窄部切割翼部WING來得到。也就是說,翼部WING的端部之寬度大於翼部WING的其餘部份之寬部,同時外側邊界位於一條直線上。
此外,能佈置有額外的連接圖案以降低用於連接上述結構中的這些Y-觸控電極Y-TE之電阻。
請參閱圖24,各個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之端部的寬度能大於翼部WING之其餘部份的寬度。
此外,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鄰的Y-觸控電極Y-TE能由多個第一連接圖案(也就是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彼此相連,其中第一連接圖案排列於與Y-觸控電極Y-TE相異的層體中。
此外,可佈置有用於使這些翼部WING彼此連接的多個第二連接圖案(也就是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P),其中這些翼部WING連接於Y-觸控電極Y-TE的本體BODY。
於此情況中,這些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P能被佈置而交錯於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之窄部。
也就是說,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P能被佈置而使得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Y-CP中重疊於X-觸控電極X-TE的區域被最小化,並能降低用於令這些Y-觸控電極Y-TE彼此相連的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Y-CL之電阻。
圖25繪示依照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的移動方向而呈現不同感測效能之另一示例。
圖25呈現包含本體BODY及翼部WING的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如上所述彼此互鎖之情況中,依據手指或筆桿之移動方向的感測靈敏度,其中X-觸控電極線路X-TEL作為感測觸控電極線路。
若手指/筆桿沿方向①移動,則手指/筆桿通過第二X-觸控電極線路X-TEL2的翼部WING之區域。因此,能於第二X-觸控電極線路X-TEL2中感測到高於特定位準的均勻訊號。
此外,因為第一X-觸控電極線路X-TEL1的翼部WING相鄰於第二X-觸控電極線路X-TEL2,所以能於第一X-觸控電極線路X-TEL1中感測到均勻的訊號,且此均勻的訊號與在第二X-觸控電極線路X-TEL2中感測到的訊號僅具有些微的差異。
若手指/筆桿沿方向②移動,手指/筆桿交替地通過X-觸控電極X-TE的本體BODY與翼部WING以及Y-觸控電極Y-TE的本體BODY與翼部WING。
因此,第一X-觸控電極線路X-TEL1中感測到的訊號逐漸減少,而第二X-觸控電極線路X-TEL2中感測到的訊號逐漸增加。
因此,便能提升依據手指/筆桿的位置或移動方向之感測的均勻度。
圖26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100中之觸控感測效能被提升的效果。
請參閱圖26,透過觸控感測訊號感測的電容變化量能於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之間的邊界區域變大時增加,且此邊界區域的變大係因具有本體BODY及翼部WING的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交錯排列於的結構所產生。
因此,能達到用於觸控辨認之基準電壓值Vth的感測資料量便會降低,進而降低感測期間並提升觸控感測的效能。
根據本發明上述實施例,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包含沿第一方向佈置的本體BODY以及沿第二方向佈置並連接於本體BODY的一或多個翼部WING,並能被佈置而彼此互鎖,而降低各個X-觸控電極X-TE之間的距離以及各個Y-觸控電極Y-TE之間的距離,進而於不同位置上得到均勻的感測靈敏度。
此外,X-觸控電極X-TE的本體BODY及Y-觸控電極Y-TE的本體BODY能交替地佈置,且X-觸控電極X-TE的翼部WING及Y-觸控電極Y-TE的翼部WING能交替地佈置,而降低依據手指/筆桿的移動所造成的感測靈敏度差異。
此外,觸控電極TE中連接於本體BODY的翼部WING能被佈置而使得翼部WING的長度及寬度其中一者為可變的,進而加大X-觸控電極X-TE及Y-觸控電極Y-TE之間的邊界區域,並增加感測訊號的密度。
此外,感測時間能因感測訊號的密度增加而降低,且觸控感測的效能會被提升。
面板能包含一或多個壩體,且一或多個壩體設置於面板的非主動區域中,並設置於多個觸控墊部之其中一者以及面板的主動區域之間。一或多個壩體能高於觸控電路,且多個觸控路由線路的其中一者能沿著封裝層的傾斜表面下降、跨越一或多個壩體,並電性連接於觸控電部。
雖然已經示例性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但是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將得知在不脫離相關圖式所揭露的範圍及精神之前題下,當可進行各種修改、增加及替換。因此,本發明的示範性實施例是以簡短及清楚為由進行描述。本發明的範圍應根據申請專利範圍來解釋,且位於請求項及其相等與之範圍內的所有技術思想皆屬於本發明。
100:觸控顯示裝置 DISP:顯示面板 DDC:資料驅動電路 GDC:閘極驅動電路 DCTR:顯示控制器 TSP:觸控面板 TSC:觸控感測電路 TDC:觸控驅動電路 TCTR:觸控調節器 AA:主動區域 NA:非主動區域 BL:外部邊界線 DA:壩體區域 SP:子像素 SUB:基板 ED:發光裝置 T1:第一電晶體 T2:第二電晶體 Cst:儲存電容 VDATA:資料電壓 N1:第一節點 N2:第二節點 N3:第三節點 DVL:驅動電壓線路 VDD:驅動電壓 VSS:基礎電壓 GL:閘極線路 SCAN:掃描訊號 DL:資料線路 ENCAP:封裝部 TE:觸控電極 EM:電極金屬 OA:開口 DM:虛擬金屬 X-TEL:X-觸控電極線路 Y-TEL:Y-觸控電極線路 X-TE:X-觸控電極 Y-TE:Y-觸控電極 TL:觸控路由線路 X-TL:X-觸控路由線路 Y-TL:Y-觸控路由線路 X-CL:X-觸控電極連接線路 Y-CL:Y-觸控電極連接線路 X-TP:X-觸控墊部 Y-TP:Y-觸控墊部 DAM1:主壩體 DAM2:次壩體 NE1:第一節點電極 NE2:第二節點電極 NE3:第三節點電極 SEMI:半導體層 GI:閘極絕緣膜 INS:絕緣層 E1:第一電極 EL:發光層 E2:第二電極 PLN:平坦化層 BANK:堤部 PAS1:第一無機封裝層 PCL:有機封裝層 PAS2:第二無機封裝層 DAM:壩體 T-BUF:觸控緩衝膜 ILD:觸控絕緣膜 CF:色彩濾波器 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 BM:黑矩陣 OC:過度塗佈層 PAC:觸控保護膜 A-A':線段 B-B':線段 X-TEL1:第一X-觸控電極線路 X-TEL2:第二X-觸控電極線路 BODY:本體 WING:翼部 Y-CP:Y-觸控電極連接圖案 L1:長度 L2:長度 W1:寬度 W2:寬度 W3:寬度 W4:寬度 ①:方向 ②:方向 Vth:基準值
本發明上述及其他的態樣、特徵及優點將於參照以下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後變得顯而易見,於相關圖式中: 圖1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示例性觸控顯示裝置。 圖2為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之態樣的示意圖。 圖3為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之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4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顯示面板中供觸控面板嵌入的一示例性結構。 圖5及圖6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顯示面板中所佈置的示例性類型的觸控電極。 圖7繪示圖6中的網格類型的觸控電極之示例。 圖8為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顯示面板中之觸控感測器結構的示意圖。 圖9繪示實施圖8中的觸控感測器結構之示例。 圖10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沿圖9中的割面線X-X'所繪示之顯示面板的部份之剖面示意圖。 圖11及圖12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繪示包含色彩濾波器的顯示面板之剖面結構的示例。 圖13繪示依照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中的位置而呈現不同感測效能之示例。 圖14繪示依照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移動方向而呈現不同感測效能之示例。 圖15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顯示面板上所佈置的另一示例性類型之觸控電極。 圖16繪示圖15中的觸控電極之連接結構的示例。 圖17繪示圖15中的觸控電極之連接結構的另一示例。 圖18繪示顯示面板中供圖15中的觸控電極佈置之結構的示例。 圖19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繪示佈置於顯示面板的另一示例性類型之觸控電極以及此觸控電極之連接結構的示例。 圖20及圖21繪示顯示面板中供圖19中的觸控電極佈置之結構的示例。 圖22根據本發明繪示佈置於顯示面板的另一示例性類型之觸控電極以及此觸控電極之連接結構的示例。 圖23及圖24繪示顯示面板中供圖22中的觸控電極佈置之結構的示例。 圖25繪示依照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移動方向而呈現不同感測效能之另一示例。 圖26繪示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的觸控顯示裝置中之觸控感測效能被提升的效果。
100:觸控顯示裝置

Claims (18)

  1.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 一面板,包含設置於該面板上的多個子像素、多個第一觸控電極及多個第二觸控電極;以及 一觸控驅動電路,用於驅動該些第一觸控電極以及該些第二觸控電極, 其中,各個該些第一觸控電極包含一第一本體及多個第一翼部,於各個該些第一觸控電極中,該第一本體沿一第一方向佈置,該些第一翼部沿一第二方向佈置並連接於該第一本體,該第一方向交錯於該第二方向, 其中,各個該些第二觸控電極包含一第二本體及多個第二翼部,於各個該些第二觸控電極中,該第二本體沿該第一方向佈置,該些第二翼部沿該第二方向佈置並連接於該第二本體, 其中彼此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直接彼此相連, 其中彼此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二觸控電極透過至少一第一連接圖案彼此電性連接,該至少一第一連接圖案佈置於與該第二觸控電極相異的一層體中,並且 其中該些第一本體及該些第二本體交錯地佈置於該第二方向,且該些第一翼部及該些第二翼部交錯地佈置於該第一方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彼此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一觸控電極係沿該第二方向彼此相鄰,且係透過任何一個該第一翼部直接相連,並且 其中彼此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二觸控電極係沿該第一方向彼此相鄰。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相鄰的該兩個第一觸控電極其中一者包含沿該第一方向佈置在相鄰的該兩個第二觸控電極之間的該第一翼部以及佈置在相鄰的該兩個第二觸控電極其中一者中相鄰的該些第二翼部之間的另一該第一翼部,且佈置在相鄰的該兩個第二觸控電極之間的該第一翼部之長度大於佈置在該兩個第二觸控電極其中一者中相鄰的該些第二翼部之間的另一該第一翼部之長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第二觸控電極其中一者包含佈置在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一觸控電極之間的該第二翼部以及佈置在相鄰的該兩個第一觸控電極其中一者的該些第一翼部之間的另一該第二翼部,且佈置在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一觸控電極之間的該第二翼部之長度大於佈置在相鄰的該兩個第一觸控電極其中一者的該些第一翼部之間的另一該第二翼部之長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觸控電極的其中一者的其中一個該第一翼部之一端部的寬度大於同個該第一翼部另一部份之寬度,並且 該些觸控電極的其中一者的其中一個該第二翼部之一端部的寬度大於同個該第二翼部另一部份之寬度。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翼部的其中一者中較寬的部分及該些第二翼部的其中一者中較寬的部分以鋸齒狀的方式佈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觸控電極其中一者的該第一本體從佈置在最外側的其中一個該第一翼部朝外凸出,並且 該些第二觸控電極其中一者的該第二本體從最外側的其中一個該第二翼部朝外凸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二觸控電極的其中一者中至少部份的該些第二翼部透過至少一第二連接圖案彼此電性連接,該至少一第二連接圖案佈置於與該些第二觸控電極相異的一層體中。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彼此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一觸控電極透過該兩個第一觸控電極的該些第一本體而沿該第一方向彼此直接相連,並且 彼此相鄰的兩個該些第二觸控電極沿該第二方向彼此電性連接。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更包含一封裝層,該封裝層佈置於該些子像素, 其中該些第一觸控電極及該些第二觸控電極在該封裝層上佈置於相同的層體中。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更包含多個觸控路由線路,該些觸控路由線路連接於該些第一觸控電極以及該些第二觸控電極,該些觸控路由線路沿該封裝層的一傾斜表面設置,且該些觸控路由線路電性連接於設置在該面板的一非主動區域之多個觸控墊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面板更包含一或多個壩體,該一或多個壩體設置於該非主動區域並設置於其中一個該觸控墊部及一主動區域之間, 其中該一或多個壩體高於所述其中一個該觸控墊部,並且 其中一個該觸控路由線路沿該封裝層的該傾斜表面下降,跨越該一或多個壩體,且電性連接於其中一個該觸控墊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翼部及該些第二翼部沿該第一方向呈現交叉指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觸控電極及該些第二觸控電極至少其中一者具有T形外形。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觸控電極及該些第二觸控電極至少其中一者為具有多個開口區域的網格類型,且該些開口區域的位置對應於該些子像素的多個發光區域之位置。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更包含一觸控緩衝件,該觸控緩衝件設置於該封裝層及該至少一第一連接圖案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藉由該些第一觸控電極從一筆桿感測到一第一訊號,藉由該些第二觸控電極從該筆桿感測到一第二訊號,該第一訊號以及該第二訊號為均勻的,且該些第二觸控電極相鄰於該些第一觸控電極。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觸控顯示裝置,其中該些第一觸控電極的該第一訊號以及該些第二觸控電極的該第二訊號提供該筆桿的一傾斜資訊或是一移動方向資訊。
TW108135121A 2018-11-23 2019-09-27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TWI7803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146390A KR102671256B1 (ko) 2018-11-23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18-0146390 2018-1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20646A true TW202020646A (zh) 2020-06-01
TWI780362B TWI780362B (zh) 2022-10-11

Family

ID=68051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5121A TWI780362B (zh) 2018-11-23 2019-09-27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2897B2 (zh)
EP (1) EP3657310B1 (zh)
JP (2) JP7005566B2 (zh)
CN (1) CN111309171B (zh)
TW (1) TWI7803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08164B1 (ko) * 2017-10-31 2022-06-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8803945B (zh) * 2018-09-05 2024-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设备
KR20200145922A (ko) * 2019-06-20 2020-12-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265459B (zh) * 2019-06-27 2022-04-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KR20210072200A (ko) * 2019-12-06 2021-06-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20086310A (ko) 2020-12-16 2022-06-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KR20220096896A (ko) * 2020-12-31 2022-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30029061A (ko) * 2021-08-23 2023-03-0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패널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93410B2 (en) 2009-04-10 2013-11-26 Apple Inc. Touch sensor panel design
US9075484B2 (en) 2009-06-02 2015-07-07 Pixart Imaging Inc. Sensor patterns for mutual capacitance touchscreens
CN101833404B (zh) * 2009-12-24 2012-01-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与触控装置
US20110291982A1 (en) * 2010-05-28 2011-12-01 Au Optronics Corp.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and touch sensing device thereof
CN103365500A (zh) 2012-04-06 2013-10-23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触控单元及电容式触控面板
KR102009880B1 (ko) * 2012-10-23 2019-08-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메탈 메쉬형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I521288B (zh) 2013-03-07 2016-02-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一種觸控單元陣列以及觸控顯示面板
KR102194818B1 (ko) * 2013-08-06 2020-12-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표시 패널
TWI550494B (zh) 2014-09-05 2016-09-2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
TWI529585B (zh) 2014-10-17 2016-04-1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內嵌式觸控顯示面板
TWI553522B (zh) * 2014-11-04 2016-10-1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基板
JP6541090B2 (ja) 2014-12-09 2019-07-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345962B2 (en) 2015-01-23 2019-07-09 Apple Inc. Touch panel with non-uniform touch node layout
CN105159515B (zh) 2015-09-18 2018-09-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KR101834792B1 (ko) * 2016-08-31 2018-03-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586113B1 (ko) 2016-08-31 2023-10-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내장형 표시패널, 터치스크린 내장형 표시장치, 통합 구동 회로 및 구동 방법
CN106325644B (zh) * 2016-09-09 2023-10-2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自容式触控结构、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KR102561120B1 (ko) * 2016-09-23 2023-07-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내장형 유기발광표시패널 및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US10474286B2 (en) 2016-10-25 2019-11-12 Lg Display Co., Ltd. Touch display device, active pen, touch system, touch circuit, and pen recognition method
KR20180076689A (ko) 2016-12-28 2018-07-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180079025A (ko) * 2016-12-30 2018-07-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인-셀 터치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354514B1 (ko) 2017-05-11 2022-01-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2018190331A (ja) 2017-05-11 2018-11-2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センサ及びタッチセンサ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CN108196736B (zh) 2018-01-03 2021-10-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1866395B1 (ko) * 2018-02-19 2018-06-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가지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8803945B (zh) * 2018-09-05 2024-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0362B (zh) 2022-10-11
US20200167038A1 (en) 2020-05-28
EP3657310A1 (en) 2020-05-27
JP7333841B2 (ja) 2023-08-25
CN111309171B (zh) 2024-04-30
EP3657310B1 (en) 2023-11-01
JP7005566B2 (ja) 2022-01-21
JP2022046740A (ja) 2022-03-23
JP2020087435A (ja) 2020-06-04
US10852897B2 (en) 2020-12-01
CN111309171A (zh) 2020-06-19
KR20200061053A (ko) 202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0362B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US10908758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sensing method
KR20210037299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I731746B (zh) 觸控顯示裝置
TWI717787B (zh) 觸控顯示面板、觸控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US11106299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0795480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sensing method
US11307705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2860095B (zh) 触摸显示装置
US11314349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11194414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KR20210050099A (ko) 터치 구동 회로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081701A (ko) 터치 스크린 일체형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210026451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20073296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062178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671256B1 (ko)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30006985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30001646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20005246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30003910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20073346A (ko)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