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7248A - 無線天線模組及無線系統 - Google Patents

無線天線模組及無線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7248A
TW202017248A TW108131888A TW108131888A TW202017248A TW 202017248 A TW202017248 A TW 202017248A TW 108131888 A TW108131888 A TW 108131888A TW 108131888 A TW108131888 A TW 108131888A TW 202017248 A TW202017248 A TW 2020172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module
unit
wireless antenna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18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1826B (zh
Inventor
阿木智彦
尾崎憲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7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7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1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182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07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 H01Q1/122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onto a wa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07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 H01Q1/122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on a boo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0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associated with components used in interrogation type services, i.e. in systems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an interrogator/reader and a tag/transponder, e.g.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7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interrog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6Gatewa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62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for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PLC] for automation or industrial process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62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for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PLC] for automation or industrial process control
    • H05K7/1475Bus assemblies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PLC modules
    • H05K7/1479Bus assemblies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PLC modules including decentralized modules, e.g. connected to other modules using fieldb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8Means for collapsing antennas or parts thereof
    • H01Q1/084Pivotab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具有機體(102)、設在機體(102)的至少無線天線(122)、主控制器(40E)、及外部連接連接器(104);主控制器(40E)係至少具有與透過外部連接連接器(104)而連接的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142)。

Description

無線天線模組及無線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無線天線模組(antenna module),具體而言,係有關在FA(Factory Automation;工廠自動化)環境中,能夠實現各種裝置間的無線通信之無線天線模組及無線系統。
日本國特開2015-070450號公報記載的發明,其所欲解決之課題為,提供既符合防爆規格又能夠使用任意的天線實現穩定的無線通信之無線模組及無線機器。為了解決該課題,日本國特開2015-070450號公報記載的無線機器係具備有:無線模組、及能夠連接複數個外部天線且透過同軸纜線(cable)連接至無線模組的天線連接模組。無線模組係進行連接至天線連接模組的外部天線之選擇,接收來自外部的信號使之從所選擇的外部天線以無線信號的形式發送,並且,將以所選擇的外部天線接收到的無線信號進行處理,將處理後的信號發送至外部。
然而,日本國特開2015-070450號公報記載的無線機器係具有:透過纜線來連接至信號處理模組的無線模組、及透過同軸纜線來連接至該無線模組的天線連接模組。因此,在連接無線模組時係必須另準備纜線、同軸纜線、及天線連接模組進行連接。再且,有加上纜線等後的整體長度增長使得纜線等的佈置變得棘手等問題。此外,還有另需固定無線模組及天線連接模組之用的手段的問題。
本發明乃係考慮到上述課題而研創,目的在於提供例如在FA環境中,能夠容易地實現各種裝置間的無線通信、能夠謀求纜線條數的削減化、生產性的提升之無線天線模組及無線系統。
[1]第1本發明的無線天線模組係具有機體、設在機體的至少無線天線、控制器、及外部連接連接器(connector);
前述控制器係至少具有與透過前述外部連接連接器而連接的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
藉由具有無線天線而例如連接至網路(network)上的其他裝置,藉此,與其他裝置一同作為無線裝置而發揮功能。
此外,無線天線模組係亦作為透過外部連接連接器而能夠獨力輸出電壓的無線裝置而發揮功能。
亦能夠獨力地例如發送/接收來自其他裝置的診斷資訊和無線天線模組的診斷資訊。此外,能夠亦作為能夠獨力對無線通信狀態例如進行即時監視(monitor)的無線裝置而發揮功能。
結果,例如在FA環境中,能夠容易地實現各種裝置間的無線通信、能夠謀求纜線條數的削減化、生產性的提升。
[2]在第1本發明中,藉由前述其他裝置連接供給電力而啟動;對所連接的前述其他裝置輸出確認信號;根據從前述其他裝置以前述確認信號的輸入為根據而輸出的資訊,與前述其他裝置一同作為網路上的主端(master)裝置或從端(slave)裝置而發揮功能。
亦即,藉由將無線天線模組連接至主端裝置,能夠作為能夠進行無線通信的主端裝置而發揮功能,同樣地,藉由將無線天線模組連接至從端裝置,能夠作為能夠進行無線通信的從端裝置(無線從端裝置)而發揮功能。
[3]在第1本發明中,前述其他裝置為網路上的閘道器單元(gateway unit)。藉由連接至網路上的閘道器單元,能夠與閘道器單元一同構成主端側的無線裝置(無線主端裝置)。
[4]在第1本發明中,其他裝置亦可為網路上的輸入輸出單元。藉由連接至網路上的輸入輸出單元,能夠與輸入輸出單元一同構成從端側的無線裝置。
[5]在第1本發明中,其他裝置亦可為網路上的機器單元。藉由連接至網路上的機器單元,能夠與機器單元一同構成從端側的無線裝置。
[6]在第1本發明中,更具有NFC。藉此,便能夠以無線天線模組獨力存取(acess)機器。
結果,達到下述的效果。
.能夠進行與各種感測器(sensor)的直接通信。
.能夠以非接觸方式設定其他機器的模式(mode)和參數(parameter)等。
[7]在第1本發明中,更具有顯示部。藉此,能夠構成為能夠以無線天線模組獨力監視輸入至機器的輸入信號的無線天線模組。當然,能夠獨力監視輸出電壓和輸入電壓。此外,能夠透過顯示部監視輸入至感測器的輸入信號和感測器的偵測結果等。就顯示部而言,能夠以設在機體的LED(Light-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等來構成。
[8]在第1本發明中,更具有記憶體(memory)。藉此,能夠進行其他設置的無線裝置的錯誤登錄(error logging)。
[9]在第1本發明中,具有無線饋電部及電池(battery)。 藉此,其他裝置與無線天線模組之間連接的纜線便不需要電源線,能夠簡化纜線內的配線構造、亦能夠謀求輕量化,並且,搭載有無線天線模組的機器(包含致動器(actuator))的佈置(layout)的自由度亦提升。
[10]在第1本發明中,控制器係具有時序(timing)產生部。藉此,能夠自動變更空閒頻道評估(CCA;clear channel assessment)動作時的發送時序。
[11]在第1本發明中,藉由其他裝置連接供給電力而啟動;對所連接的其他裝置輸出確認信號;根據從其他裝置以確認信號 的輸入為根據而輸出的資訊,令其他裝置作為主端裝置或從端裝置而發揮功能。
藉此,藉由將無線天線模組連接至主端裝置,能夠作為能夠進行無線通信的主端裝置而發揮功能。同樣地,藉由將無線天線模組連接至從端裝置,能夠作為能夠進行無線通信的從端裝置而發揮功能。
[12]在第1本發明中,在其他裝置作為主端裝置或從端裝置而發揮功能的階段,與其他外部裝置進行配對(pairing),實施裝置間的無線通信。
亦即,在例如主端裝置作為無線主端裝置而發揮功能、例如從端裝置作為無線從端裝置而發揮功能的階段,由無線主端裝置與無線從端裝置進行配對,藉此,能夠在無線主端裝置與無線從端裝置之間進行無線通信。
[13]第2本發明的無線系統乃係具有連接至電腦的複數個網路之無線系統;在前述無線系統中,各前述網路係具有連接至前述電腦的至少一個主端裝置、及連接至前述主端裝置的至少一個從端裝置;前述主端裝置及前述從端裝置係分別連接無線天線模組;前述無線天線模組係具有機體、設在機體的至少無線天線、控制器、及外部連接連接器;前述控制器係至少具有與透過前述外部連接連接器而連接的前述主端裝置或前述從端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
藉此,能夠以無線方式進行至少主端裝置與從端裝置之 間的資訊的交換。結果,例如在FA環境中,能夠容易地實現各種裝置間的無線通信、能夠謀求纜線條數的削減化、生產性的提升。
[14]第3發明的無線天線模組係具有:電源盒(case),係收容有電源;至少一個模組本體,係連接至前述電源,具有機體、設在該機體的至少無線天線、及至少具有與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之控制器;及安裝機構,係供將前述模組本體安裝至機器之用。
藉此,能夠將無線天線模組的模組本體透過安裝機構而與電源一起安裝至機器。結果,能夠將來自機器的輸出信號透過無線天線模組以無線信號的形式輸出至例如網路上。此外,能夠以模組本體接收來自網路上的主端的例如供控制機器之用的控制信號等將之輸出至機器而控制機器。
亦即,能夠使網路上的例如主端與機器間的信號的無線化實現。結果,能夠省略機器與主端之間原本連接的輸入輸出單元。這有助於連接於網路的輸入輸出單元的削減,視網路構成而定,亦能夠謀求通信速度的高速化。
[15]第4發明的無線天線模組係具有:收容有電池的電源盒;至少一個模組本體,係連接至前述電池,具有機體、設在該機體的至少無線天線、及至少具有與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之控制器;無線饋電部,係將來自機器的電力供給至前述電池;及安裝機構,係供將前述模組本體安裝至前述機器之用。
藉此,能夠將無線天線模組的模組本體透過安裝機構而與電池及無線饋電部一起安裝至機器。結果,能夠將來自機器的輸出信號透過無線天線模組以無線信號的形式輸出至例如網路上。此外,能夠以模組本體接收來自網路上的主端的例如供控制機器之用的控制信號等將之輸出至機器而控制機器。亦即,能夠使網路上的例如主端與機器間的信號的無線化實現。再且,藉由無線饋電部,便不需要機器與無線天線模組之間連接的電源線,亦能夠謀求配線構造的簡化、輕量化,並且,搭載有無線天線模組的機器的佈置的自由度亦提升。
[16]在第3發明或第4發明中,以前述機器為安裝目的地的前述安裝機構係具有將前述電源盒的一部分與前述機器的一部分予以締結的帶;前述帶係固定在前述電源盒的一部分。
由於將作為安裝機構的帶固定在電源盒的一部分,故使用帶能夠容易地將無線天線模組安裝至機器。
[17]在第3發明或第4發明中,以前述機器為安裝目的地的前述安裝機構係具有將前述電源盒的一部分締結至前述機器的具有螺旋狀之溝的固著具;前述固著具係穿過在前述電源盒的一部分所設之突起形成的貫通孔鎖入機器。
藉由將固著具(螺絲等)穿過在電源盒的一部分所設之突起形成的貫通孔而鎖入機器,能夠容易地將無線天線模組安裝至機器。
[18]在第3發明或第4發明中,前述機器係具有負責信號在該機器的輸入輸出的至少一個機器本體、及供給電力至前述機器 本體的機器電源;前述模組本體與前述機器本體係電性連接。
藉此,能夠將來自機器的輸出信號透過無線天線模組以無線信號的形式輸出至例如網路上。此外,能夠以模組本體接收來自網路上的主端的例如供控制機器之用的控制信號等將之輸出至機器而控制機器。
亦即,能夠使網路上的例如主端與機器間的信號的無線化實現。
[19]在第3發明或第4發明中,具有連接至收容在前述電源盒內的前述電源或前述電池的第1模組本體與第2模組本體;前述第1模組本體及前述第2模組本體係設置在前述電源盒。
藉由將第1模組本體及第2模組本體設置在電源盒,能夠謀求從電源對第1模組本體及第2模組的電力供給之用的配線的縮短化,從而能夠謀求無線天線模組的緊湊(compact)化。
[20]在第3發明或第4發明中,前述電源盒係藉由前述安裝機構而固定至前述機器上;設在前述電源盒的長邊方向兩端部的各突部各自與前述機器固定。
藉此,能夠利用電源盒將無線天線模組固定在機器。亦即,能夠將無線天線模組穩定地固定在機器。
[21]在第3發明或第4發明中,具有連接至收容在前述電源盒內的前述電源或前述電池的前述第1模組本體與第2模組本體;前述機器係具有第1機器本體與第2機器本體;前述第1機器本 體係具有第1感測器及第1螺線管(solenoidal);前述第2機器本體係具有第2感測器及第2螺線管;前述第1模組本體與前述第1機器本體係電性連接;前述第2模組本體與前述第2機器本體係電性連接。
藉此,能夠將來自第1感測器及第2感測器的輸出信號透過無線天線模組以無線信號的形式輸出至例如網路上。此外,能夠以第1模組本體及第2模組本體接收來自網路上的主端的例如供控制第1螺線管及第2螺線管之用的控制信號等將之輸出至機器而控制機器。
亦即,能夠使網路上的例如主端與機器間的信號的無線化實現。結果,能夠省略主端與機器之間原本連接的輸入輸出單元。這有助於連接於網路的輸入輸出單元的削減,視網路構成而定,亦能夠謀求通信速度的高速化。
[22]第5本發明的無線系統乃係具有連接至電腦的複數個網路之無線系統;在前述無線系統中,各前述網路係具有連接至前述電腦的至少一個其他裝置;前述其他裝置係連接無線天線模組;前述無線天線模組係具有:電源盒,係收容有電源;至少一個模組本體,係連接至前述電源,具有機體、設在該機體的至少無線天線、及至少具有與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之控制器;及安裝機構,係供將前述模組本體安裝至機器之用。
藉此,能夠使網路上的例如主端與機器間的信號的無線化實現。結果,能夠省略主端與機器之間原本連接的輸入輸出單元。 這有助於連接於網路的輸入輸出單元的削減,視網路構成而定,亦能夠謀求通信速度的高速化。
[23]第6本發明的無線系統乃係具有連接至電腦的複數個網路之無線系統;在前述無線系統中,各前述網路係具有連接至前述電腦的至少一個其他裝置;前述其他裝置係連接無線天線模組;前述無線天線模組係具有:收容有電池的電源盒;至少一個模組本體,係連接至前述電池,具有機體、設在該機體的至少無線天線、及至少具有與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之控制器;無線饋電部,係將來自前述其他裝置的電力供給至前述電池;及安裝機構,係供將前述模組本體安裝至前述其他裝置之用。
藉此,能夠使網路上的例如主端與機器間的信號的無線化實現。結果,能夠省略機器與主端之間原本連接的輸入輸出單元。這有助於連接於網路的輸入輸出單元的削減,視網路構成而定,亦能夠謀求通信速度的高速化。再且,藉由無線饋電部,便不需要機器與無線天線模組之間連接的電源線,亦能夠謀求配線構造的簡化、輕量化,並且,搭載有無線天線模組100的機器的佈置的自由度亦提升。
依據本發明的無線天線模組及無線系統,例如在FA環境中,能夠容易地實現各種裝置間的無線通信、能夠謀求纜線條數的削減化、生產性的提升。
從下述配合附圖的較佳實施形態例的說明,當能夠更加明白上述的目的、特徵及優點。
10‧‧‧無線系統
12‧‧‧PLC(可程式邏輯控制器)
14‧‧‧網路
16‧‧‧現場總線
M‧‧‧主端
S‧‧‧從端
20‧‧‧閘道器單元(GW單元)
22‧‧‧輸入輸出單元(IO單元)
24‧‧‧閥串列輸入單元(閥SI單元)
26‧‧‧擴充輸入輸出單元(擴充單元)
28‧‧‧機器
30A至30D‧‧‧機體
32a、32b‧‧‧輸入輸出端子
34A至34C‧‧‧模組連接用連接器
40A至40E‧‧‧主控制器
42A至42E‧‧‧顯示部(LED等)
44A至44E‧‧‧記憶體
46A至46E‧‧‧時脈信號產生裝置(例如石英振盪器)
48A至48E‧‧‧內部電源產生電路
50、50A‧‧‧上位通信介面(上位通信I/F)
52A至52E‧‧‧模組I/F
54A至54C‧‧‧電源連接端子
56A至56C‧‧‧電源
60B、60D‧‧‧IO連接用連接器
62B、62D‧‧‧外部輸入輸出介面(外部輸入輸出I/F)
64B、64Da、64Db‧‧‧擴充單元介面(擴充單元I/F)
68‧‧‧感測器
70‧‧‧擴充連接埠
80‧‧‧保持具
82‧‧‧閥門歧管
84‧‧‧閥I/F
100‧‧‧無線天線模組
100a‧‧‧第1模組本體
100b‧‧‧第2模組本體
100A‧‧‧第1形態的無線天線模組
100B‧‧‧第2形態的無線天線模組
100C‧‧‧變形例的無線天線模組
102、102A、102B‧‧‧機體
104A、104B‧‧‧連接器
108‧‧‧支軸
110‧‧‧磁鐵
120‧‧‧無線用放大器(AMP)
122‧‧‧高頻天線
124‧‧‧NFC
126‧‧‧NFC天線
130‧‧‧無線GW器單元
132‧‧‧無線IO單元
134‧‧‧無線閥SI單元
136‧‧‧無線機器單元
140‧‧‧輸入輸出部
142‧‧‧運算部
144‧‧‧記憶部
150‧‧‧應用程式處理部
152‧‧‧主端處理部
154‧‧‧從端處理部
156‧‧‧無線協定處理部
158‧‧‧跳頻時序產生部
160‧‧‧發送/接收資料控制部
162‧‧‧跳頻控制部
164‧‧‧無線通信IC控制部
166‧‧‧模組I/F協定處理部
168‧‧‧模組I/F控制部
170‧‧‧顯示控制部
172‧‧‧記憶體控制部
174‧‧‧NFC處理部
176‧‧‧NFC控制部
180‧‧‧電力輸出部
182‧‧‧電力輸入部
184‧‧‧電池
200‧‧‧安裝機構
202‧‧‧缸體
204‧‧‧活塞桿
210A‧‧‧第1流體機器
210B‧‧‧第2流體機器
210C‧‧‧第3流體機器
210D‧‧‧第4流體機器
212、238‧‧‧帶
214‧‧‧電源
216‧‧‧電源盒
218‧‧‧機器電源
220‧‧‧機器本體
220a‧‧‧第1機器本體
220b‧‧‧第2機器本體
230‧‧‧平坦的面
232‧‧‧突起
234‧‧‧螺絲
236‧‧‧突部
240‧‧‧固定部
242‧‧‧致動器
244‧‧‧方向切換閥
250a‧‧‧第1感測器
250b‧‧‧第2感測器
252a‧‧‧第1螺線管
252b‧‧‧第2螺線管
S1至S8、S101至S108、S201至S208、S301至S311‧‧‧步驟
(1)至(5)‧‧‧資訊的傳遞路徑
第1圖係顯示本實施形態的無線系統之構成圖。
第2圖係顯示在連接至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程式邏輯控制器)的閘道器單元(以下,記為「GW單元」)連接有無線天線模組的狀態之立體圖。
第3圖係顯示GW單元與無線天線模組的一構成例之方塊圖(block diagram)。
第4A圖係顯示輸入輸出單元(以下,記為「IO單元」)與無線天線模組之立體圖,第4B圖係顯示無線天線模組連接至IO單元的狀態之立體圖。
第5圖係顯示IO單元、無線天線模組及擴充單元的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第6圖係顯示無線天線模組連接至閥(valve)串列輸入(serial input)單元(以下,記為「閥SI單元」)的狀態之立體圖。
第7圖係顯示閥SI單元及無線天線模組的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第8圖係顯示在連接有無線天線模組的IO單元串聯擴充單元的狀態之俯視圖。
第9圖係顯示無線天線模組的主控制器(main controller)的構成之方塊圖。
第10圖係顯示無線天線模組的主控制器的運算部之功能方塊圖。
第11圖係顯示形成為無線GW單元(無線主端)時的運算部的代表性的處理動作之說明圖。
第12圖係顯示形成為無線IO單元(無線從端)或無線閥SI單元(無線從端)時的運算部的代表性的處理動作之說明圖。
第13圖係顯示形成為無線機器單元(無線從端)時的運算部的代表性的處理動作之說明圖。
第14圖係顯示到GW單元能夠設定作為無線GW單元為止的與無線天線模組之間的協同處理之流程圖。
第15圖係顯示到IO單元能夠設定作為無線IO單元為止的與無線天線模組之間的協同處理之流程圖。
第16圖係顯示到閥SI單元能夠設作為無線閥SI單元為止的與無線天線模組之間的協同處理之流程圖。
第17圖係顯示無線GW單元、無線IO單元及無線閥SI單元的各無線天線模組間的同步處理之流程圖。
第18圖係將變形例的無線天線模組與GW單元一起顯示之方塊圖。
第19圖係顯示其他實施形態的無線系統之構成圖。
第20A圖係顯示將無線天線模組固定至機器(包含致動器)之例之立體圖,第20B圖係顯示將無線天線模組固定至機器之例之 立體圖。
第21圖係顯示機器與無線天線模組的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第22圖係顯示機器與無線天線模組的其他構成例之方塊圖。
第23A圖係顯示將無線天線模組固定至機器之例之立體圖,第23B圖係顯示將無線天線模組固定至機器之例之立體圖。
第24圖係顯示機器與無線天線模組的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第25圖係將機器的第1感測器、第2感測器、第1螺線管及第2螺線管與無線天線模組一起顯示之方塊圖。
第26圖係顯示機器與無線天線模組的其他構成例之方塊圖。
以下,參照第1圖至第26圖說明本發明的無線系統及無線天線模組的實施形態例。
本實施形態的無線系統10係如第1圖所示,具有:產業用設備內的至少進行監視的PLC(可程式邏輯控制器)12、及連接至PLC 12的複數個網路14。另外,在第1圖中係以實線表示有線連接、以虛線表示無線連接。
在各網路14係設置:以現場總線(fieldbus)16而與PLC 12連接的至少一個作為主端M的閘道器單元20(以下,記為「GW單元20」)、至少一個作為從端S的輸入輸出單元22(以下,記為「IO單元22」)、及至少一個作為從端S的閥串列輸入單元24(以下,記為「閥SI單元24」)。就設置從端S的裝置而言,例如可舉出機器手(robot hand)的前端可動部(焊槍等)、組裝治具、旋轉台(table)等。
依網路14而定,或有在IO單元22連接至少一個作為從端S的擴充輸入輸出單元26(以下,記為「擴充單元26」)、改連接閥SI單元24取代連接IO單元22。
此外,或有在GW單元20連接至少一個IO單元22及至少一個機器28(包含具有感測器68和閥等的致動器)。
GW單元20係如第2圖所示,例如具有長方體狀的機體30A,在該機體30A的例如一個面設置兩個輸入輸出端子32a、32b,PLC 12透過現場總線16連接至其中一個輸入輸出端子32a。此外,在機體30A的其他面係設有一個模組連接用連接器34A。此外,在機體30A當中的與模組連接用連接器34A分開達一段距離的部位設有電源連接端子54A。
GW單元20的電路構成係如第3圖所示,具有具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的主控制器40A。連接至該主控制器40A的零件係例如為顯示部42A(LED等)、記憶體44A、時脈(clock)信號產生裝置46A(例如石英振盪器)、內部電源產生電路 48A、上位通信介面(interface)50(以下,記為「上位通信I/F 50」)、模組I/F 52A等。
其中,在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A係透過電源連接端子54A而連接電源56A,在上位通信I/F 50係連接PLC 12。此外,在模組I/F 52A係連接本實施形態的無線天線模組100。關於無線天線模組100係於後說明。另外,就主控制器40A的功能而言,至少有與PLC 12之間的上位通信控制、對顯示部42A的顯示控制、對記憶體44A的讀寫控制等。
IO單元22係如第4A圖所示,例如具有:長方體狀的機體30B、設置在該機體30B的一個面的複數個管狀的IO連接用連接器60B、一個管狀的模組連接用連接器34B、及一個管狀的電源連接端子54B。
IO單元22的電路構成係如第5圖所示,具有具備CPU的主控制器40B。連接至該主控制器40B的零件係例如為顯示部42B(LED等)、記憶體44B、時脈信號產生裝置46B、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B、外部輸入輸出介面62B(以下,記為「外部輸入輸出I/F 62B」)、擴充單元介面64B(以下,記為「擴充單元I/F 64B」)、模組I/F 52B等。
其中,在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B係透過電源連接端子54B而連接電源56B,在外部輸入輸出I/F 62B係分別透過IO連接用連接器60B而連接複數個感測器68。在擴充單元I/F 64B係連接後述的擴充單元26,在模組I/F 52B係連接後述的無線天線模組100。另外, 就主控制器40B的功能而言,至少有對外部機器(例如感測器68)的輸入輸出控制、對後述的擴充單元26的輸入輸出控制、對顯示部42B的顯示控制、對記憶體44B的存取控制(讀寫控制等)。
閥SI單元24係如第6圖所示,例如具有:長方體狀的機體30C、設置在該機體30C旁側的保持具(holder)80、設置在該保持具80的閥門歧管82、設置在機體30C的一個面的模組連接用連接器34C及電源連接端子54C。
閥SI單元24的電路構成係如第7圖所示,具有具備CPU的主控制器40C。連接至該主控制器40C的零件係例如為顯示部42C(LED等)、記憶體44C、時脈信號產生裝置46C、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C、閥I/F 84、模組I/F 52C等。
其中,在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C係獲得來自電源56C的電源電力之供給,在閥I/F 84係連接閥門歧管82。在模組I/F 52C係連接後述的無線天線模組100。另外,就主控制器40C的功能而言,至少有對閥門歧管82的閥控制、對顯示部42C的顯示控制、對記憶體44C的存取控制。
擴充單元26係如第8圖所示(與IO單元22一起顯示),例如具有:長方體狀的機體30D、設置在該機體30D的一個面的複數個管狀的IO連接用連接器60D、連接IO單元22或其他擴充單元26的擴充連接埠(port)70。該擴充單元26係能夠藉由透過擴充連接埠70依序連接而在無需使用無線天線模組100下擴大IO單元22的輸入輸 出數。亦即,當不斷增加無線機器,就其缺點而言可舉出通信負荷增大。有鑒於此,在不使用無線天線模組100下,藉由以擴充連接埠70進行的擴充單元26的有線連接而能夠擴大IO單元22的輸入輸出數。
擴充單元26的電路構成係如第5圖所示,具有具備CPU的主控制器40D。連接至該主控制器40D的零件係例如為顯示部42D(LED等)、記憶體44D、時脈信號產生裝置46D、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D、外部輸入輸出I/F 62D、擴充單元I/F 64Da及擴充單元I/F 64Db等。
其中,在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D係獲得來自IO單元22的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B的電源電力之供給,在外部輸入輸出I/F 62D係連接未圖示的複數個機器(例如感測器等)。此外,在擴充單元I/F 64Da係連接IO單元22或前段的擴充單元26,在擴充單元I/F 64Db係連接後段的擴充單元26。另外,就主控制器40D的功能而言,至少有對外部機器(例如感測器等)的輸入輸出控制、對IO單元22和其他擴充單元26的輸入輸出控制、對顯示部42D的顯示控制、對記憶體44D的存取控制。
此外,無線天線模組100係例如如第2圖、第4A圖及第4B圖所示,相應於連接對象的連接器的形態而例如準備有兩種線天線模組100。
第1形態的無線天線模組100A係如第2圖所示,例如具有:長方體狀的機體102A、及設置在機體102A的一個面的連接器 104A等。
此外,第1形態的無線天線模組100A係例如直接連接至設在GW單元20的機體30A的模組連接用連接器34A。無線天線模組100A的機體102A與連接器104A係以支軸108為中心而自如旋轉,例如如第2圖所示,能夠在將連接器104A插入到GW單元20的模組連接用連接器34A時,令機體102A(模組)以支軸108為中心進行旋轉,而將相對於GW單元20傾斜的方向自如變更在例如-90°至+90°。該傾斜角度的範圍並不限於此,亦可比-90°至+90°寬,亦可比較窄。以下亦同。
上述內容係針對第6圖所示的閥SI單元24亦同,能夠在將連接器104A插入到閥SI單元24的模組連接用連接器34C時,令機體102A(模組)以支軸(未圖示)為中心進行旋轉,而將相對於閥SI單元24的機體30C傾斜的方向自如變更在例如-90°至+90°。
第2形態的無線天線模組100B係如第4A圖所示,例如具有:長方體狀的機體102B、設置在機體102B的一個面的連接器104B、及設置在機體102B的側面的顯示部42B(LED)等。另外,在機體102B的側面係附著有供以單觸(one touch)方式將無線天線模組100B固定至IO單元22的機體30B的側面之用的磁鐵110(參照第4B圖)。
此外,第2形態的無線天線模組100B係形成為把連接器104B固定在機體102B(模組)的形態。在本實施形態中,如第4B圖所示,係將無線天線模組100B的連接器104B連接至管狀的模組連接 用連接器34B,再使該模組連接用連接器34B撓曲,藉此而使無線天線模組100B位在IO單元22的機體30B的側面。此時,無線天線模組100B的機體102B係因附著在機體102B(模組)的側面的磁鐵110的吸引而固定至IO單元22的側面。
無線天線模組100的電路構成係例如如第3圖、第7圖等所示,具有具備CPU的主控制器40E。連接至該主控制器40E的零件係例如為顯示部42E(LED等)、記憶體44E、時脈信號產生裝置46E、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E、模組I/F 52E、無線用放大器(AMP)120、高頻天線(例如2.4GHz)122、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無線通訊)124及NFC天線126等。NFC 124係能夠以半導體晶片(chip)和收容有該半導體晶片的卡(card)來構成。
另外,就主控制器40E的功能而言,至少有對顯示部42E的顯示控制、對記憶體44E的存取控制(讀寫控制等)、對高頻天線122及NFC天線126的頻率控制等。
此外,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藉由將該無線天線模組100(100A)的連接器104A連接至GW單元20的模組連接用連接器34A,而作為能夠進行無線通信的GW單元亦即無線GW單元130而發揮功能,成為網路14上的無線主端。
同樣地,如第1圖、第4B圖、第5圖所示,藉由將該無線天線模組100(100B)的連接器104B連接至IO單元22的模組連接用連接器34B,而作為能夠進行無線通信的IO單元亦即無線IO單元 132(參照第5圖)而發揮功能,成為網路14上的無線從端。
此外,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藉由將該無線天線模組100(100A)的連接器104A連接至閥SI單元24的模組連接用連接器34C,而作為能夠進行無線通信的閥SI單元亦即無線閥SI單元134而發揮功能,成為網路14上的無線從端。
此處,針對無線天線模組100的構成及各種處理動作,參照第9圖至第13圖進行說明。
首先,無線天線模組100的主控制器40E係如第9圖所示,具有輸入輸出部140、運算部142、記憶部144。運算部142係含有中央運算裝置(CPU),藉由執行記憶在記憶部144的程式(program)而動作。
運算部142係如第10圖所示,具有應用程式(application)處理部150、主端處理部152、從端處理部154、無線協定(protocol)處理部156、跳頻時序產生部158、發送/接收資料(data)控制部160、跳頻控制部162、無線通信IC控制部164、模組I/F協定處理部166、模組I/F控制部168、顯示控制部170、記憶體控制部172、NFC處理部174、NFC控制部176。
模組I/F控制部168主要係進行下述處理。
.將來自模組I/F 52E(參照第3圖)的接收資料輸出至模組I/F協定處理部166。
.將來自模組I/F協定處理部166的發送資料透過模組 I/F 52E輸出至外部裝置(GW單元20等)。
另外,上述的模組I/F 52E係接收來自外部裝置(GW單元20等)的以無線方式發送的資料、將來自模組I/F控制部168的發送資料發送至外部裝置(GW單元20等)。關於該些動作,在IO單元22的與模組I/F 52B之間的處理中、閥SI單元24的與模組I/F 52C之間的處理中亦同。
模組I/F協定處理部166係遵照預先設定好的通信協定對輸入資料進行解調(復原)而生成接收資料。例如遵照預先設定好的通信協定對來自應用程式處理部150等的發送資料進行調變而生成發送信號。
記憶體控制部172係遵照應用程式處理部150的指示,將資料寫入CPU的外部或內部連接的記憶體44E。此外,將資料從記憶體44E讀出而輸出至應用程式處理部150。
顯示控制部170係例如將來自應用程式處理部150的輸出資料轉換成與CPU的外部連接的顯示部42E相應的資料形態,輸出至顯示部42E。
NFC控制部176係接收來自NFC讀寫裝置(reader/writer)的近場無線通信,將該接收信號輸出至NFC處理部174。此外,NFC控制部176係將來自NFC處理部174的發送信號往位在近場位置的NFC讀寫裝置發送。
NFC處理部174係遵照NFC協定對來自NFC控制部176 的接收信號進行解調(復原)而生成接收資料。例如遵照NFC協定對來自應用程式處理部150等的發送資料進行調變而生成近場通信用的發送信號。亦即,NFC處理部174係例如能夠在與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等的外部讀寫裝置之間,透過NFC讀寫裝置,進行無線天線模組100的參數的發送/接收、資料的下載(download)/上傳(upload)、及供無線連接之用的設定。
應用程式處理部150主要係進行下述處理。
.進行與無線天線模組100相應的各種處理。
.將來自模組I/F協定處理部166、主端處理部152、從端處理部154、模組I/F協定處理部166、NFC處理部174等的各種資料透過記憶體控制部172儲存至記憶體44E。
.將記憶體44E內的各種資料輸出至模組I/F協定處理部166、主端處理部152、從端處理部154、模組I/F協定處理部166、NFC處理部174等。
.將各種資料透過顯示控制部170輸出至顯示部42E。
主端處理部152主要係進行下述處理。
.藉由無線天線模組100連接至GW單元20而啟動。
.進行主端側同步信號的生成。
.進行對從端裝置的發送資料的生成。
.將來自從端裝置的接收資料(解碼完畢)輸出至應用程式處理部150。
從端處理部154主要係進行下述處理。
.藉由無線天線模組100連接至從端裝置(IO單元、閥單元等)而啟動。
.進行從端側同步信號的生成。
.進行對主端裝置的發送資料的生成。
.將來自主端裝置的接收資料(解碼完畢)輸出至應用程式處理部150。
無線協定處理部156主要係進行下述處理。
.遵照來自應用程式處理部150的指示,將供配對之用的同步信號輸出至跳頻時序產生部158。
.遵照預先設定好的通信協定對來自主端處理部152和從端處理部154的發送資料進行調變而生成發送資料,輸出至發送/接收資料控制部160。
.遵照預先設定好的通信協定對來自發送/接收資料控制部160的輸入資料進行解調(復原)而生成接收資料,輸出至主端處理部152和從端處理部154。
接著,參照第11圖至第13圖,針對無線天線模組100的各種處理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參照第11圖,說明將無線天線模組100連接至GW單元20形成為無線GW單元130(無線主端)時的代表性的處理動作。另外,下述中的(1)、(2)等編號係與第11圖中所示的資訊的傳遞路 徑的(1)、(2)等編號對應顯示。這點係針對於後說明的第12圖及第13圖亦同。
(1)從應用程式處理部150,透過模組I/F協定處理部166、模組I/F控制部168及模組I/F 52E(參照第3圖)將個體識別信號輸出至GW單元20。
(2)透過模組I/F 52E輸入來自GW單元20的主端資料映像(master data map)(PID(產品(product)ID)或DD檔案(file)等),再透過記憶體控制部172將主端資料映像儲存至記憶體44E。
(3)透過主端處理部152進行跳頻同步信號處理(無線輸出)。
(4)透過主端處理部152將從上位裝置(PLC 12等)獲取的輸入信號輸出至無線從端。
(5)透過記憶體控制部172將從無線IO單元132(無線從端)以無線信號接收到的輸入信號儲存至記憶體44E。
接著,參照第12圖,說明將無線天線模組100連接至IO單元22或閥SI單元24形成為無線IO單元132(無線從端)或無線閥SI單元134(無線從端)時的處理動作。
(1)從應用程式處理部150,透過模組I/F協定處理部166、模組I/F控制部168及模組I/F 52E將個體識別信號輸出至無線GW單元130。
(2)透過模組I/F 52E輸入來自IO單元22或閥SI單元24 的從端資料映像(slave data map)(PID或DD檔案等),再透過記憶體控制部172將從端資料映像儲存至記憶體44E。
(3)根據從無線GW單元130輸出的跳頻同步信號,進行跳頻同步信號處理。
(4)透過從端處理部154及記憶體控制部172將從上位裝置(無線GW單元130)接收到的輸出信號儲存至記憶體44E。
(5)將來自感測器68或閥門歧管82的輸入信號無線發送至上位裝置(無線GW單元130)。
接著,參照第13圖,說明將無線天線模組100連接至感測器和電磁閥等機器28(參照第1圖)形成為無線機器單元136時的處理動作。
(1)從應用程式處理部150,透過模組I/F協定處理部166、模組I/F控制部168及模組I/F 52E將個體識別信號輸出至機器。由於機器28並沒有PID或DD檔案等資訊,故成為無回應的狀態。
(2)根據從無線GW單元130輸出的跳頻同步信號,進行跳頻同步信號處理。
(3)透過從端處理部154及記憶體控制部172將從上位裝置(無線GW單元130)接收到的輸出信號保存至記憶體44E。
(4)將來自機器28的輸入信號無線發送至上位裝置(無線GW單元130)。
接著,針對GW單元20、IO單元22及閥SI單元24與 各自所對應的無線天線模組100之間的協同處理,參照第14圖至第17圖進行說明。
首先,參照第14圖至第16圖,說明到GW單元20、IO單元22及閥SI單元24分別能夠設定作為無線GW單元130(無線主端)、無線IO單元132(無線從端)及無線閥SI單元134(無線從端)為止的與無線天線模組100之間的協同處理。
在第14圖的步驟(step)S1,GW單元20係藉由連接電源56A(參照第3圖)而啟動。
在步驟S2,無線天線模組100係連接至GW單元20。
在步驟S3,如第3圖所示,從GW單元20的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A透過模組I/F 52A及模組I/F 52E供給電源電力至無線天線模組100,在步驟S4,無線天線模組100啟動。
在步驟S5,從無線天線模組100將個體識別信號發送至GW單元20。
在步驟S6,GW單元20係將主端資料映像(PID或DD檔案等)發送(回送)至無線天線模組100。
在步驟S7,無線天線模組100係根據所接收到的主端資料映像,認知到連接對象為GW單元20。
在步驟S8,無線天線模組100便能夠與GW單元20一同設定作為無線GW單元130(無線主端)。
接著,參照第15圖,說明到IO單元22能夠設定作為無 線從端為止的與無線天線模組100之間的協同處理。
在第15圖的步驟S101,IO單元22係藉由連接電源56B(參照第5圖)而啟動。
在步驟S102,無線天線模組100係連接至IO單元22。
在步驟S103,如第5圖所示,從IO單元22的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B透過模組I/F 52B及模組I/F 52E供給電源電力至無線天線模組100,在步驟S104,無線天線模組100啟動。
在步驟S105,從無線天線模組100將個體識別信號發送至IO單元22。
在步驟S106,IO單元22係將從端資料映像(PID或DD檔案等)發送(回送)至無線天線模組100。
在步驟S107,無線天線模組100係根據所接收到的從端資料映像,認知到連接對象為IO單元22。
在步驟S108,無線天線模組100便能夠與IO單元22一同設定作為無線IO單元132(無線從端)。
接著,參照第16圖,說明到閥SI單元24能夠設定作為無線從端為止的與無線天線模組100之間的協同處理。
在第16圖的步驟S201,閥SI單元24係藉由連接電源56C而啟動。
在步驟S202,無線天線模組100係連接至閥SI單元24。
在步驟S203,從閥SI單元24的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C 透過模組I/F 52C及模組I/F 52E供給電源電力至無線天線模組100,在步驟S204,無線天線模組100啟動。
在步驟S205,從無線天線模組100將個體識別信號發送至閥SI單元24。
在步驟S206,閥SI單元24係將從端資料映像(PID或DD檔案等)發送(回送)至無線天線模組100。
在步驟S207,無線天線模組100係根據所接收到的從端資料映像,認知到連接對象為閥SI單元24。
在步驟S208,無線天線模組100便能夠與閥SI單元24一同設定作為無線閥SI單元134(無線從端)。
接著,針對無線GW單元130、無線IO單元132及無線閥SI單元134的各無線天線模組100間的同步處理,參照第17圖的流程圖進行說明。
首先,在第17圖的步驟S301及步驟S302,例如進行無線GW單元130的無線天線模組100與無線IO單元132的無線天線模組100的配對設定。
在步驟S303及步驟S304,例如進行無線GW單元130的無線天線模組100與無線閥SI單元134的無線天線模組100的配對設定。
然後,在步驟S305,例如為在無線IO單元132等待同步信號,在步驟S306,例如為在無線閥SI單元134等待同步信號。
在步驟S307,無線GW單元130的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將同步信號發送至無線IO單元132的無線天線模組100與無線閥SI單元134的無線天線模組100。
在步驟S308,例如無線IO單元132的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將表示接收到同步信號的回覆(answer)信號發送至無線GW單元130的無線天線模組100。
然後,無線GW單元130的無線天線模組100係例如在步驟S309,接收來自無線IO單元132的無線天線模組100的回覆信號。
此外,在步驟S310,例如無線閥SI單元134的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將表示接收到同步信號的回覆信號發送至無線GW單元130的無線天線模組100。
然後,無線GW單元130的無線天線模組100係例如在步驟S311,接收來自無線閥SI單元134的無線天線模組100的回覆信號。
從此階段起,無線GW單元130、無線IO單元132、無線閥SI單元134間的指示資料、檢測資料、補正資料等的交換係藉由跳頻而開始。
接著,針對變形例的無線天線模組100C,參照第18圖進行說明。
例如,如第18圖所示,亦可構成為以無線饋電的方式進行從GW單元20對無線天線模組100C的電源電力的供給。此時,能 夠採用如下述的構成。
在GW單元20設置將從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A供給的電源電力輸出至外部的電力輸出部180。在無線天線模組100C係設置:獲取從GW單元20輸出的電源電力的電力輸入部182(無線饋電部)、及將以電力輸入部182獲取的電力進行蓄積的電池184。此外,以使來自電池184的電力供給至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E的方式進行配線連接。
此外,就無線饋電方式而言,例如當採用以線圈(coil)進行的電磁感應方式時,可舉出以一次線圈來構成電力輸出部180、以二次線圈來構成電力輸入部182。
此外,就無線饋電方式而言,若為利用磁場共振的無線電力傳輸技術,則亦可為以LC諧振器來構成電力輸出部180、以透過電磁感應將以上述電力輸出部180產生的電磁能量(energy)轉換成電力能量的線圈等來構成電力輸入部182。
藉此,GW單元20與無線天線模組100C之間連接的纜線便不需要電源線,能夠簡化纜線內的配線構造、亦能夠謀求輕量化。再且,搭載有無線天線模組100的機器的佈置的自由度亦提升。
無庸贅言,上述的構成係在無線IO單元132和無線閥SI單元134等中亦能夠同樣採用。
接著,參照第1圖、第19圖至第26圖,說明將無線天線模組100連接至感測器和電磁閥等機器28(參照第1圖及第19圖)形 成為無線機器單元136時的構成例。
如第1圖及第19圖所示,在各種機器28分別連接無線天線模組100形成為無線機器單元136來與主端裝置(GW單元20)以無線方式進行信號的交換,不需透過從端裝置(輸入輸出單元等)。
此時,亦可構成為在無線天線模組100設置以各種機器28為安裝目的地的安裝機構200(參照第20A圖及第20B圖)。
例如如第20A圖所示,就機器28而言,當為有活塞桿(piston rod)204在圓筒狀的缸體(cylinder)202內移動的流體機器(以下,記為第1流體機器210A)時,將帶212預先固定在無線天線模組100作為安裝機構200。就帶212而言,例如可舉出不鏽鋼製的金屬帶等。
無線天線模組100係亦如第21圖所示,具有:模組本體100a、及收容有供給電力至模組本體100a的電源214(例如二次電池等)的電源盒216。
模組本體100a係具有機體102(參照第20A圖)、設置在機體102的無線天線122、控制器40E、外部連接連接器等。在第20A圖的例子中,係例如具有將模組本體100a安裝在形成為盒狀的電源盒216的長邊方向的一端部之構成。帶212係例如固定在電源盒216的例如一個面。當然,亦可固定在複數個面。
無線天線模組100的電路構成係如第21圖所示,具有與前述第3圖所示無線天線模組大致相同的構成,但因擁有專有的電源214,故與機器28之間並未連接電源線。另外,機器28係如第21圖 所示,例如具有:機器電源218、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D、感測器等機器本體220、模組I/F 52D。
無線天線模組100係透過模組I/F 52D及模組I/F 52E而與機器28的機器本體220連接,因此,能夠將來自機器本體的例如活塞的位置的資訊透過模組I/F 52D及模組I/F 52E記憶至記憶體44E。此外,記憶在記憶體44E的活塞的位置係能夠透過主控制器40E、高頻天線122發送至主端裝置即GW單元20。
此外,當將無線天線模組100安裝至第1流體機器210A時,係將無線天線模組100的電源盒216載置於第1流體機器210A的缸體202上,再將帶212纏箍於缸體202進行固定。就帶212的固定方法而言,例如可舉出將帶212的端部彼此以螺絲鎖固等。
此外,例如如第20B圖所示,就機器28而言,當為具有平坦的面230的例如電磁閥等流體機器(以下,記為第2流體機器210B)時,在無線天線模組100的側面等預先設置形成有孔的突起232作為安裝機構200。此外,當將無線天線模組100安裝至第2流體機器210B時,係將無線天線模組100的電源盒216載置或抵接於第2流體機器210B的平坦的面230。然後,將螺絲234穿過突起232的螺絲孔鎖入第2流體機器210B的平坦的面230,藉此將無線天線模組100固定至第2流體機器210B。
在上述的第21圖的例子中雖係構成為在電源盒216收容二次電池等電源214來將電力供給至模組本體100a,但除此之外,亦 可如第22圖所示,構成為以無線饋電的方式進行對模組本體100a的電力供給。
亦即,在機器28設置將從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D供給的電源電力輸出至外部的電力輸出部180。在無線天線模組100係設置:獲取從機器28輸出的電源電力的電力輸入部182(無線饋電部)、及將以電力輸入部182獲取的電力進行蓄積的電池184。此外,以使來自電池184的電力供給至內部電源產生電路48E的方式進行配線連接。
此時同樣地,就無線饋電方式而言,例如當採用以線圈進行的電磁感應方式時,可舉出以一次線圈來構成電力輸出部180、以二次線圈來構成電力輸入部182。
此外,就無線饋電方式而言,若為利用磁場共振的無線電力傳輸技術,則亦可為以LC諧振器來構成電力輸出部180、以透過電磁感應將以上述電力輸出部180產生的電磁能量轉換成電力能量的線圈等來構成電力輸入部182。
藉此,機器28與無線天線模組100之間連接的纜線便不需要電源線,能夠簡化纜線內的配線構造、亦能夠謀求輕量化,並且,搭載有無線天線模組100的機器28的佈置的自由度亦提升。
上述的例子雖係顯示將具有一個模組本體100a的無線天線模組100固定至一個機器28之例,但亦可將具有複數個模組本體的無線天線模組100固定至一個機器28。針對其代表例,參照第23A圖至第26圖進行說明。
首先,如第23A圖及第23B圖所示,就機器28而言,可舉出:有活塞桿204(參照第25圖)在圓筒狀的缸體202內移動的流體機器(第3流體機器210C及第4流體機器210D)且在缸體202的長邊方向端部附近分別設置有機器本體(第1機器本體220a及第2機器本體220b)之機器。如第24圖及第25圖所示,就第1機器本體220a而言係可舉出第1感測器250a及第1螺線管252a,就第2機器本體220b而言係可舉出第2感測器250b及第2螺線管252b。另外,第1感測器250a及第2感測器250b係例如可舉出作為缸體感測器的自動開關(auto-switch)和磁感應式開關等。
此外,對於第3流體機器210C及第4流體機器210D,係對應於第1機器本體220a及第2機器本體220b而例如在缸體202的長邊方向中央部設置兩個模組本體(第1模組本體100a及第2模組本體100b)。此外,例如在缸體202的長邊方向中央部設置兩個模組本體100a及100b共用的一個電源盒216。
亦如第23A圖及第23B圖所示,在電源盒216中的靠第1機器本體220a處,以相對於電源盒216直立的狀態設置第1模組本體100a,在電源盒216中的靠第2機器本體220b處,以相對於電源盒216大致直立的狀態設置第2模組本體100b。當然,第1模組本體100a及第2模組本體100b並不限於直立的狀態,亦可為水平的狀態、亦可為傾斜的狀態。
此外,當將無線天線模組100例如安裝至第3流體機器 210C時,如第23A圖所示,係將共同的電源盒216載置於第3流體機器210C的缸體202上,再將設在電源盒216的長邊方向兩端部的各突部236各自與缸體202以帶238纏箍進行固定。就帶238的固定方法而言,例如可舉出將帶238的端部彼此以螺絲鎖固等。
另一方面,當將無線天線模組100例如安裝至第4流體機器210D時,例如可舉出如第23B圖所示,將從電源盒216的側面兩側橫向突出的板狀的固定部240分別螺鎖於第4流體機器210D的上面等。
第3流體機器210C及第4流體機器210D係例如如第25圖所示,具有:流體壓缸體等致動器242、及切換壓力流體於致動器242的供給或排出的方向的方向切換閥244。
此外,藉由第1機器本體220a與第1模組本體100a電性連接,使第1感測器250a的偵測信號供給至第1模組本體100a、使來自第1模組本體100a的控制信號供給至第1螺線管252a。同樣地,藉由第2機器本體220b與第2模組本體100b電性連接,使第2感測器250b的偵測信號供給至第2模組本體100b、使來自第2模組本體100b的控制信號供給至第2螺線管252b。
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將來自第1機器本體220a及第2機器本體220b的偵測信號透過無線方式發送至主端M(GW單元20:第1圖及第19圖)。發送信號係發送至PLC 12(參照第1圖及第19圖)。此外,無線天線模組100係接收從PLC 12透過主端M以無線方式發送的 指示信號。無線天線模組100係根據所接收到的指示信號對第1螺線管244a或第2螺線管244b進行激磁,藉此使方向切換閥244往第1方向或第2方向移動,藉此而對致動器242驅動控制。
在上述的例子中,就無線天線模組100的電源供給而言,雖係顯示使用二次電池的例子,但除此之外,亦可如第26圖所示,採用前述使用電力輸出部180、電力輸入部182(無線饋電部)及電池184的無線饋電方式。
[從實施形態獲得的發明]
針對從上述實施形態而能夠掌握的發明,記載如下。其中,在統稱第1形態的機體102A及第2形態的機體102B時係簡稱為「機體102」。同樣地,在統稱第1形態的連接器104A及第2形態的連接器104B時係簡稱為「連接器104」。
[1]本實施形態的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具有機體102、設在機體102的至少無線天線122、控制器40E、及外部連接連接器104;控制器40E係至少具有與透過外部連接連接器104而連接的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142。
藉由具有無線天線122而例如連接至網路14上的其他裝置,藉此,與其他裝置(GW單元20、IO單元22等)一同作為無線裝置(無線GW單元130、無線IO單元132等)而發揮功能。
此外,無線天線模組100係亦作為透過外部連接連接器104而能夠獨力輸出電壓的無線裝置而發揮功能。
亦能夠獨力地例如發送/接收來自其他裝置(GW單元20、IO單元22等)的診斷資訊(例如極限(limit)輸入信號、控制輸入輸出信號、脈波(pulse)輸出信號等)和無線天線模組100的診斷資訊。此外,能夠亦作為能夠獨力對無線通信狀態例如進行即時監視的無線裝置而發揮功能。
結果,例如在FA環境中,能夠容易地實現各種裝置間的無線通信、能夠謀求纜線條數的削減化、生產性的提升。
[2]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其他裝置連接供給電力而啟動;對所連接的其他裝置輸出確認信號(個體識別信號等);根據從其他裝置以確認信號的輸入為根據而輸出的資訊,與其他裝置一同作為網路14上的主端裝置或從端裝置而發揮功能。
亦即,藉由將無線天線模組100連接至主端裝置,能夠作為能夠進行無線通信的主端裝置(無線主端裝置)而發揮功能。同樣地,藉由將無線天線模組100連接至從端裝置,能夠作為能夠進行無線通信的從端裝置(無線從端裝置)而發揮功能。
[3]在本實施形態中,其他裝置亦可為網路14上的閘道器單元(GW單元20)。藉由連接至網路14上的GW單元20,能夠與GW單元20一同構成主端側的無線裝置(無線主端裝置)。
[4]在本實施形態中,其他裝置亦可為網路14上的輸入輸出單元(IO單元22)。藉由連接至網路14上的IO單元22,能夠與IO單元22一同構成從端側的無線裝置(無線IO單元132)。
[5]在本實施形態中,其他裝置亦可為網路14上的機器單元(例如閥SI單元24)。藉由連接至網路14上的機器單元24,能夠與機器單元24一同構成為從端側的無線裝置(無線閥SI單元134)。
[6]在本實施形態中,更具有NFC 124。藉此,便能夠以無線天線模組100獨力存取機器(感測器68和閥門歧管82等)。
結果,達到下述的效果。
.能夠進行透過NFC讀寫裝置的與各種感測器68的直接通信。
.能夠以非接觸方式設定其他機器的模式和參數等。
[7]在本實施形態中,更具有顯示部42E。藉此,能夠構成為能夠以無線天線模組100獨力監視輸入至機器(感測器68和閥門歧管82等)的輸入信號的無線天線模組100。當然,能夠獨力監視輸出電壓和輸入電壓。此外,能夠透過顯示部42E監視輸入至感測器68的輸入信號和感測器68的偵測結果等。就顯示部42E而言,能夠以設在機體102的LED等來構成。
[8]在本實施形態中,更具有記憶體44E。藉此,能夠進行其他設置的無線裝置的錯誤登錄。
[9]在本實施形態中,具有無線饋電部(電力輸入部182)及電池184。藉此,其他裝置與無線天線模組100之間連接的纜線便不需要電源線,能夠簡化纜線內的配線構造、亦能夠謀求輕量化,並且,搭載有無線天線模組100的機器的佈置的自由度亦提升。
[10]在本實施形態中,控制器40E係具有跳頻時序產生部158。藉此,能夠自動變更空閒頻道評估(CCA;clear channel assessment)動作時的發送時序。
[11]在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其他裝置(GW單元20和IO單元22等)連接供給電力而啟動;對所連接的其他裝置輸出確認信號(個體識別信號);根據從其他裝置以確認信號的輸入為根據而輸出的資訊,使其他裝置作為主端裝置或從端裝置而發揮功能。
藉此,藉由將無線天線模組100連接至主端裝置(GW單元20),能夠作為能夠進行無線通信的主端裝置(例如無線GW單元130)而發揮功能。同樣地,藉由將無線天線模組100連接至從端裝置(IO單元22等),能夠作為能夠進行無線通信的從端裝置(例如無線IO單元132等)而發揮功能。
[12]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其他裝置作為主端裝置或從端裝置而發揮功能的階段,與其他外部裝置進行配對,實施裝置間的無線通信。
亦即,在例如GW單元20作為無線GW單元130而發揮功能、例如IO單元22作為無線IO單元132而發揮功能的階段,由無線GW單元130與無線IO單元132進行配對,藉此,能夠在無線GW單元130與無線IO單元132之間進行無線通信。當然,亦能夠進行無線GW單元130與無線閥SI單元134之間的無線通信。
[13]本實施形態的無線系統10乃係具有連接至PLC 12 的複數個網路14之無線系統10;在該無線系統10中,各網路14係具有連接至PLC 12的至少一個主端裝置(GW單元20)、及連接至主端裝置的至少一個從端裝置(IO單元22、閥SI單元24等);主端裝置及從端裝置係分別連接無線天線模組100。此處,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具有機體102、設在機體102的至少無線天線122、控制器40E、及外部連接連接器104;控制器40E係具有與透過外部連接連接器104而連接的主端裝置或從端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142。
藉此,能夠以無線方式進行至少主端裝置與從端裝置之間的資訊的交換。結果,例如在FA環境中,能夠容易地實現各種裝置間的無線通信、能夠謀求纜線條數的削減化、生產性的提升。
[14]本實施形態的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具有:電源盒216,係收容有電源214;至少一個模組本體100a,係連接至電源214,具有機體102、設在該機體102的至少無線天線122、及至少具有與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142之控制器40E;及安裝機構200,係供將模組本體100a安裝至機器28之用。
藉此,能夠將無線天線模組100的模組本體100a透過安裝機構200而與電源214一起安裝至機器28。結果,能夠將來自機器28的輸出信號透過無線天線模組100以無線信號的形式輸出至例如網路14上。此外,能夠以模組本體100a接收來自網路14上的主端M的例如供控制機器28之用的控制信號等將之輸出至機器28而控制機器28。
亦即,能夠使網路14上的例如主端M與機器28間的信號的無線化實現。結果,能夠省略機器28與主端M之間原本連接的輸入輸出單元。這有助於連接於網路14的輸入輸出單元的削減,視網路構成而定,亦能夠謀求通信速度的高速化。
[15]在本實施形態中,具有:電源盒216,係收容有電池184;至少一個模組本體100a,係連接至電池184,具有機體102、設在該機體102的至少無線天線122、及至少具有與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142之控制器40E;無線饋電部186,係將來自機器28的電力供給至電池184;及安裝機構200,係供將模組本體100a安裝至機器28之用。
藉此,能夠將無線天線模組100的模組本體100a透過安裝機構200而與電池184及無線饋電部186一起安裝至機器28。結果,能夠將來自機器28的輸出信號透過無線天線模組100以無線信號的形式輸出至例如網路14上。此外,能夠以模組本體100a接收來自網路14上的主端M的例如供控制機器28之用的控制信號等將之輸出至機器28而控制機器28。
亦即,能夠使網路14上的例如主端M與機器28間的信號的無線化實現。
[16]在本實施形態中,以機器28為安裝目的地的安裝機構200係具有將電源盒216的一部分與機器28的一部分予以締結的帶212;帶212係固定在電源盒216的一部分。由於將作為安裝機構 200的帶212固定在電源盒216的一部分,故使用帶212能夠容易地將無線天線模組100安裝至機器28。
[17]在本實施形態中,以機器28為安裝目的地的安裝機構200係具有將電源盒216的一部分締結至機器28的具有螺旋狀之溝的固著具234;固著具234係穿過在電源盒216的一部分所設之突起232形成的貫通孔而鎖入機器28。藉由將螺絲等固著具234穿過在電源盒216的一部分所設之突起232形成的貫通孔而鎖入機器28,能夠容易地將無線天線模組100安裝至機器28。
[18]在本實施形態中,機器28係具有負責信號在機器28的輸入輸出的至少一個機器本體220、及供給電力至機器本體220的機器電源218;模組本體100a與機器本體220a係電性連接。
藉此,能夠將來自機器28的輸出信號透過無線天線模組100以無線信號的形式輸出至例如網路14上。此外,能夠以模組本體100a接收來自網路14上的主端M的例如供控制機器28之用的控制信號等將之輸出至機器28而控制機器28。亦即,能夠使網路14上的例如主端M與機器28間的信號的無線化實現。
[19]在本實施形態中,具有連接至收容在電源盒216內的電源214或電池184的第1模組本體100a與第2模組本體100b;第1模組本體100a及第2模組本體100b係設置在電源盒216。
藉由將第1模組本體100a及第2模組本體100b設置在電源盒216,能夠謀求從電源214或電池184對第1模組本體100a及 第2模組本體100b的電力供給之用的配線的縮短化,從而能夠謀求無線天線模組100的緊湊化。
[20]在本實施形態中,電源盒216係藉由安裝機構200而固定至機器28上;設在電源盒216的長邊方向兩端部的各突部236各自與機器28固定。藉此,能夠利用電源盒216將無線天線模組100穩定地固定在機器28。
[21]在本實施形態中,具有連接至收容在電源盒216內的電源214或電池184的第1模組本體100a與第2模組本體100b;機器28係具有第1機器本體220a與第2機器本體220b;第1機器本體220a係具有第1感測器250a及第1螺線管252a;第2機器本體220b係具有第2感測器250b及第2螺線管252b;第1模組本體100a與第1機器本體220a係電性連接;第2模組本體100b與第2機器本體220b係電性連接。
藉此,能夠將來自第1感測器250a及第2感測器250b的輸出信號透過無線天線模組100以無線信號的形式輸出至例如網路14上。此外,能夠以第1模組本體100a及第2模組本體100b接收來自網路14上的主端M的例如供控制第1螺線管252a及第2螺線管252b之用的控制信號等將之輸出至機器28而控制機器28。
亦即,能夠使網路14上的例如主端M與機器28間的信號的無線化實現。結果,能夠省略機器28與主端M之間原本連接的輸入輸出單元。這有助於連接於網路14的輸入輸出單元的削減,視網路 構成而定,亦能夠謀求通信速度的高速化。
[22]本實施形態的無線系統10乃係具有連接至PLC 12的複數個網路14之無線系統;在該無線系統中,各網路14係具有連接至PLC 12的至少一個其他裝置(機器28);機器28係連接無線天線模組100;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具有:電源盒216,係收容有電源214;至少一個模組本體100a,係連接至電源214,具有機體102、設在該機體102的至少無線天線122、及至少具有與機器28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142之控制器40E;及安裝機構200,係供將模組本體100a安裝至機器28之用。
藉此,能夠使網路14上的例如主端M與機器28間的信號的無線化實現。結果,能夠省略主端M與機器28之間原本連接的輸入輸出單元。這有助於連接於網路14的輸入輸出單元的削減,視網路構成而定,亦能夠謀求通信速度的高速化。
[23]本實施形態的無線系統10乃係具有連接至PLC 12的複數個網路14之無線系統;在該無線系統中,各網路14係具有連接至PLC 12的至少一個其他裝置(機器28);機器28係連接無線天線模組100;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具有:電源盒216,係收容有電池184;至少一個模組本體100a,係連接至電池184,具有機體102、設在該機體102的至少無線天線122、及至少具有與機器28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142之控制器40E;無線饋電部186,係將來自機器28的電力供給至電池184;及安裝機構200,係供將模組本體100a安裝至機 器28之用。
藉此,能夠使網路14上的例如主端M與機器28間的信號的無線化實現。結果,能夠省略主端M與機器28之間原本連接的輸入輸出單元。這有助於連接於網路14的輸入輸出單元的削減,視網路構成而定,亦能夠謀求通信速度的高速化。再且,藉由無線饋電部186,便不需要機器28與無線天線模組100之間連接的電源線,亦能夠謀求配線構造的簡化、輕量化,並且,搭載有無線天線模組100的機器的佈置的自由度亦提升。
另外,本發明的無線天線模組及無線系統並不限於上述的實施形態,無庸贅言,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範圍內當能夠採用各種構成。
12‧‧‧PLC(可程式邏輯控制器)
20‧‧‧閘道器單元(GW單元)
40A、40E‧‧‧主控制器
42A、42E‧‧‧顯示部(LED等)
44A、44E‧‧‧記憶體
46A、46E‧‧‧時脈信號產生裝置(例如石英振盪器)
48A、48E‧‧‧內部電源產生電路
50‧‧‧上位通信介面(上位通信I/F)
52A、52E‧‧‧模組I/F
54A‧‧‧電源連接端子
56A‧‧‧電源
100‧‧‧無線天線模組
120‧‧‧無線用放大器(AMP)
122‧‧‧高頻天線
124‧‧‧NFC
126‧‧‧NFC天線
130‧‧‧無線GW器單元

Claims (23)

  1. 一種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具有機體(102)、設在機體(102)的至少無線天線(122)、控制器(40E)、及外部連接連接器(104);
    前述控制器(40E)係至少具有與透過前述外部連接連接器(104)而連接的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142);
    前述無線天線模組(100)係,
    藉由前述其他裝置連接供給電力而啟動;
    對所連接的前述其他裝置輸出確認信號;
    根據從前述其他裝置以前述確認信號的輸入為根據而輸出的資訊,與前述其他裝置一同作為網路(14)上的主端裝置(M)或從端裝置(S)而發揮功能。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天線模組(100),其中,前述其他裝置為前述網路(14)上的閘道器單元(20)。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天線模組(100),其中,前述其他裝置為前述網路(14)上的輸入輸出單元(22)。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天線模組,其中,前述其他裝置為網路上的機器單元。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天線模組(100),其中,更具有NFC(124)。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天線模組(100),其中,更具有顯示部(42)。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天線模組(100),其中,更具有記憶體(44)。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天線模組(100),其中,具有無線饋電部(182)及電池(184)。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無線天線模組(100),其中,前述控制器(40E)係具有時序產生部(158)。
  10. 一種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具有機體(102)、設在該機體(102)的至少無線天線(122)、控制器(40E)、及外部連接連接器(104);
    前述控制器(40E)係至少具有與透過前述外部連接連接器(104)而連接的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142);
    前述無線天線模組(100)係,
    藉由前述其他裝置連接供給電力而啟動;
    對所連接的前述其他裝置輸出確認信號;
    根據從前述其他裝置以前述確認信號的輸入為根據而輸出的資訊,使前述其他裝置作為主端裝置(M)或從端裝置(S)而發揮功能。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無線天線模組(100),其中,在前述其他裝置作為前述主端裝置(M)或前述從端裝置(S)而發揮功能的階段,與其他外部裝置進行配對,實施裝置間的無線通信。
  12. 一種無線系統(10),係具有連接至電腦(12)的複數個網路(14)之無線系統(10);
    在前述無線系統(10)中,
    各前述網路(14)係具有連接至前述電腦(12)的至少一個其他裝置;
    前述其他裝置係連接無線天線模組(100);
    前述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具有機體(102)、設在該機體(102)的至少無線天線(122)、控制器(40E)、及外部連接連接器(104);
    前述控制器(40E)係至少具有與透過前述外部連接連接器(104)而連接的前述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142);
    藉由前述其他裝置連接供給電力而啟動;
    對所連接的前述其他裝置輸出確認信號;
    根據從前述其他裝置以前述確認信號的輸入為根據而輸出的資訊,與前述其他裝置一同作為前述網路(14)上的主端裝置(M)或從端裝置(S)而發揮功能。
  13. 一種無線系統(10),係具有連接至電腦(12)的複數個網路(14)之無線系統(10);
    在前述無線系統(10)中,
    各前述網路(14)係具有連接至前述電腦(12)的至少一個其他裝置;
    前述其他裝置係連接無線天線模組(100);
    前述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具有機體(102)、設在該機體(102)的至少無線天線(122)、控制器(40E)、及外部連接連接器(104);
    前述控制器(40E)係至少具有與透過前述外部連接連接器(104)而連接的前述主端裝置(M)或前述從端裝置(S)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142);
    藉由前述其他裝置連接供給電力而啟動;
    對所連接的前述其他裝置輸出確認信號;
    根據從前述其他裝置以前述確認信號的輸入為根據而輸出的資訊,令前述其他裝置作為主端裝置(M)或從端裝置(S)而發揮功能。
  14. 一種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具有:
    電源盒(216),係收容有電源(214);
    至少一個模組本體(100a),係連接至前述電源(214),具有機體(102)、設在該機體(102)的至少無線天線(122)、及至少具有與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142)之控制器(40E);及
    安裝機構(200),係供將前述模組本體(100a)安裝至機器(28)之用。
  15. 一種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具有:
    電源盒(216),係收容有電池(184);
    至少一個模組本體(100a),係連接至前述電池(184),具有機體(102)、設在該機體(102)的至少無線天線(122)、及至少具有與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142)之控制器(40E);
    無線饋電部(186),係將來自機器的電力供給至前述電池(184);及
    安裝機構(200),係供將前述模組本體(100a)安裝至前述機器(18)之用。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或第15項所述之無線天線模組,其中,以前述機器(28)為安裝目的地的前述安裝機構(200)係具有將前述電源盒(216)的一部分與前述機器(28)的一部分予以締結的帶(212);
    前述帶(212)係固定在前述電源盒(216)的一部分。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或第15項所述之無線天線模組(100),其中,以前述機器(28)為安裝目的地的前述安裝機構(200)係具有將前述電源盒(216)的一部分締結至前述機器(28)的具有螺旋狀之溝的固著具(234);
    前述固著具(234)係穿過在前述電源盒(216)的一部分所設之突起(232)形成的貫通孔而鎖入機器(28)。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或第15項所述之無線天線模組(100),其中,前述機器(28)係具有負責信號在該機器(28)的輸入輸出的至少一個機器本體(220)、及供給電力至前述機器本體(220)的機器電源(218);
    前述模組本體(100a)與前述機器本體(220)係電性連接。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或第15項所述之無線天線模組(100),其中,具有連接至收容在前述電源盒(216)內的電源(214)或電池(184)的第1模組本體(100a)與第2模組本體(100b);
    前述第1模組本體(100a)及前述第2模組本體(100b)係設置在前述電源盒(216)。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無線天線模組(100),其中,前述電源盒(216)係藉由前述安裝機構(200)而固定至前述機器(28)上;
    設在前述電源盒(216)的長邊方向兩端部的各突部(236)各自與前述機器(28)固定。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或第15項所述之無線天線模組(100),其中,具有連接至收容在前述電源盒(216)內的電源(214)或電池(184)的前述第1模組本體(100a)與第2模組本體(100b);
    前述機器(28)係具有第1機器本體(220a)與第2機器本體(220b);
    前述第1機器本體(220a)係具有第1感測器(250a)及第1螺線管(252a);
    前述第2機器本體(220b)係具有第2感測器(250b)及第2螺線管(252b);
    前述第1模組本體(100a)與前述第1機器本體(220a)係電性連接;
    前述第2模組本體(100b)與前述第2機器本體(220b)係電性連接。
  22. 一種無線系統(10),係具有連接至電腦(12)的複數個網路(14)之無線系統(10);
    在前述無線系統(10)中,
    各前述網路(14)係具有連接至前述電腦(12)的至少一個其他裝置;
    前述其他裝置係連接無線天線模組(100);
    前述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具有:
    電源盒(216),係收容有電源(214);
    至少一個模組本體(100a),係連接至前述電源(214),具有機體(102)、設在該機體(102)的至少無線天線(122)、及至少具有與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142)之控制器(40E);及
    安裝機構(200),係供將前述模組本體(100a)安裝至機器(28)之用。
  23. 一種無線系統(10),係具有連接至電腦(12)的複數個網路(14)之無線系統(10);
    在前述無線系統(10)中,
    各前述網路(14)係具有連接至前述電腦(12)的至少一個其他裝置;
    前述其他裝置係連接無線天線模組(100);
    前述無線天線模組(100)係具有:
    電源盒(216),係收容有電池(184);
    至少一個模組本體(100a),係連接至前述電池(184),具有機體(102)、設在該機體(102)的至少無線天線(122)、及至少具有與其他裝置間進行資訊的交換的運算部(142)之控制器(40E);
    無線饋電部(186),係將來自機器(28)的電力供給至前述電池(184);及
    安裝機構(200),係供將前述模組本體(100a)安裝至前述機器(28)之用。
TW108131888A 2018-09-07 2019-09-04 無線天線模組及無線系統 TWI8318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18/033317 2018-09-07
PCT/JP2018/033317 WO2020049744A1 (ja) 2018-09-07 2018-09-07 無線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及び無線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7248A true TW202017248A (zh) 2020-05-01
TWI831826B TWI831826B (zh) 2024-02-11

Family

ID=69721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1888A TWI831826B (zh) 2018-09-07 2019-09-04 無線天線模組及無線系統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2) US11405065B2 (zh)
EP (2) EP3849091A4 (zh)
JP (2) JP7317295B2 (zh)
KR (1) KR102457736B1 (zh)
CN (1) CN112655155B (zh)
BR (1) BR112021004099A2 (zh)
CA (1) CA3111963C (zh)
MX (1) MX2021002602A (zh)
TW (1) TWI831826B (zh)
WO (2) WO20200497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3051A1 (ko) * 2021-12-13 2023-06-22 주식회사 원드롭 결합 가능한 측정기 거치대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3033B2 (ja) * 1996-04-10 2004-05-3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高周波装置
FI980300A (fi) * 1998-02-10 1999-08-11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Korttimainen langaton viestin
US6522299B2 (en) * 1999-04-08 2003-02-18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 PC card retractable antenna
JP4172120B2 (ja) * 1999-06-29 2008-10-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通信端末装置
US6259409B1 (en) * 1999-07-22 2001-07-10 3Com Corporation Retractable sliding antenna assembly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6509876B1 (en) * 2000-09-08 2003-01-21 3Com Corporation Antenn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E517352C2 (sv) * 2000-09-25 2002-05-28 Possio Ab Publ En gateway för ett trådlöst internetsystem
TW499113U (en) * 2001-01-17 2002-08-11 Silitek Corp Wireless transmission device with direct terminal hub coupling
US8185147B2 (en) * 2001-12-28 2012-05-22 Hewlett-Packar Development Company, 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tegrated into a computer display
US6847330B2 (en) * 2003-06-23 2005-01-25 Netgear Inc. Detachable 802.11a antenna detection
US7720445B2 (en) * 2003-11-19 2010-05-18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Modular access point
JP2005348187A (ja) * 2004-06-04 2005-12-15 Hitachi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対応の無線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無線通信装置
EP1677523A3 (en) * 2004-12-28 2011-03-30 LG Electronics, Inc. Digital broadcasting transmitter-receiver for portable computer
JP4535007B2 (ja) * 2005-05-18 2010-09-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載統合アンテナ装置の搭載構造
JP2007194842A (ja) * 2006-01-18 2007-08-02 Fujitsu Component Ltd 通信装置
DE502007004999D1 (de) 2006-04-12 2010-10-21 Grieshaber Vega Kg Sende-empfangsgerät zur drahtlosen übertragung von feldgerätesignalen
US20090081963A1 (en) * 2007-01-26 2009-03-26 Ip Sensing,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internal antenna system for use in hazardous locations
TWI380501B (en) * 2007-08-22 2012-12-21 Wistron Corp Antenna structure and related expansion card and computer apparatus
JP2009081963A (ja) * 2007-09-26 2009-04-16 Toshiba Corp 静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マイクロスイッチ、電子機器、および静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製造方法
KR101484535B1 (ko) * 2007-12-28 2015-01-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장치 및 그의 주파수간섭 회피 방법
JP2010021955A (ja) * 2008-07-14 2010-01-28 Canon Inc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そのアンテナ選択方法
JP4645698B2 (ja) * 2008-08-19 2011-03-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と受電装置
WO2010023778A1 (ja) 2008-09-01 2010-03-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計測装置
JP2011029943A (ja) * 2009-07-27 2011-02-10 Funai Electric Co Ltd 携帯機器および携帯機器の無線通信部
KR101604354B1 (ko) * 2009-10-06 2016-03-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송수신 단말기
US8412291B2 (en) * 2010-05-19 2013-04-02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tection, selection and provision of external antennas for a mobile device
TW201230490A (en) * 2010-12-02 2012-07-16 Skycross Inc Detachable antenna for radio communications device
US8692722B2 (en) * 2011-02-01 2014-04-08 Phoenix Cont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Inc. Wireless field device or wireless field device adapter with removable antenna module
CN202076853U (zh) * 2011-03-15 2011-12-14 东南大学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无线充供电装置
WO2013101099A1 (en) * 2011-12-29 2013-07-04 Intel Corporation Antenna system with self-identifying antenna
US10312715B2 (en) * 2015-09-16 2019-06-04 Energous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US9853669B2 (en) * 2012-07-13 2017-12-26 Rajant Corporation Modular radio frequency hub and interchangeable modules
JP5522808B2 (ja) * 2012-09-26 2014-06-18 日本フイツシヤ株式会社 遮断弁遠隔開閉システム
WO2015016402A1 (ko) * 2013-07-31 2015-02-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기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안테나 간 커플링 제거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EP3033805B1 (en) * 2013-08-16 2017-05-24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odular small cell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
JP5850015B2 (ja) * 2013-09-17 2016-02-03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及び無線機器
JP5772912B2 (ja) 2013-09-30 2015-09-02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機器
EP2889957A1 (en) * 2013-12-30 2015-07-01 Clemens Rheinfelder Active antenna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transceiver system
US9419846B2 (en) * 2014-01-03 2016-08-16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Integrated wireless module
KR102376170B1 (ko) * 2014-11-04 2022-03-21 주식회사 케이엠더블유 안테나 장치
US9743338B2 (en) * 2014-12-31 2017-08-22 Pismo Labs Technology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mmunications through a slave gateway
US9847569B2 (en) * 2015-07-03 2017-12-19 Afero, Inc. Modular antenna for integration with a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hub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US9948337B2 (en) * 2016-03-03 2018-04-1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Packaged intrinsic safe industrial modem
JP6508538B2 (ja) * 2016-04-04 2019-05-08 Smc株式会社 産業用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0009874B2 (en) * 2016-04-04 2018-06-26 Smc Corporation Industri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0263652B2 (en) * 2016-05-24 2019-04-16 Avago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Sales Pte. Limited Multi-chip millimeter-wave interface
DE102016112701A1 (de) 2016-07-11 2018-01-11 Kathrein-Werke Kg Mobilfunkantenne zur Befestigung an einem mast- oder wandförmigen Träger mit zumindest zwei austauschbaren Verstärkermodulen
JP6524985B2 (ja) * 2016-08-26 2019-06-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JP6477662B2 (ja) * 2016-10-28 2019-03-06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EP3738169A4 (en) * 2018-01-08 2021-11-17 Ubicquia Llc DISCOVERED SMALL CELL NETWORK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78294A (ja) 2023-06-06
KR20210057102A (ko) 2021-05-20
WO2020049744A1 (ja) 2020-03-12
US11764819B2 (en) 2023-09-19
WO2020050083A1 (ja) 2020-03-12
EP3849091A4 (en) 2022-06-08
MX2021002602A (es) 2021-05-12
EP3961803A1 (en) 2022-03-02
CA3111963C (en) 2023-07-11
US20220060204A1 (en) 2022-02-24
EP3849091A1 (en) 2021-07-14
TWI831826B (zh) 2024-02-11
CN112655155A (zh) 2021-04-13
KR102457736B1 (ko) 2022-10-21
BR112021004099A2 (pt) 2021-05-25
CA3111963A1 (en) 2020-03-13
CN112655155B (zh) 2022-08-16
JP7317295B2 (ja) 2023-07-31
US11405065B2 (en) 2022-08-02
JPWO2020050083A1 (ja) 2021-10-07
US20210194525A1 (en) 2021-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81053B2 (en) Distributed modular input/output system with wireless backplane extender
US8843095B2 (en) Electronic circuit system, electronic circuit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in which antennas are selected to be pair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the selected antennas are connected to the electronic circuits
CN100474182C (zh) 数据传输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现场设备
RU2631993C2 (ru) Периферий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бесперебойным питанием
CN102067051A (zh) 用于过程设备无线适配器的改善的形状因素和电磁干扰保护
JP2023078294A (ja) 無線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及び無線システム
JP2022048195A (ja) 操作端末装置、製造システム、物品の製造方法、操作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操作端末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US20120014395A1 (en) Communication adapter apparatus
US10218533B2 (en) Wireless device and interface module
US10847926B2 (en) Housing lid for a field device of automation technology for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US20210057933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rotating connector
CN105594132A (zh) 无线模块、无线仪器及现场仪器控制系统
JP7137580B2 (ja) 非接触型誘導エネルギー伝送装置および当該装置の動作方法
WO2023181338A1 (ja) 無線システム
JP2021174696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2009087131A (ja) 携帯ないし可搬可能な電池駆動式の小型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
JP2005333385A (ja) 遠隔操作器
JP2008278562A (ja) 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6180012A (ja) ポータブル電子機器の無接点データ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