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4881A - 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4881A
TW202014881A TW107135383A TW107135383A TW202014881A TW 202014881 A TW202014881 A TW 202014881A TW 107135383 A TW107135383 A TW 107135383A TW 107135383 A TW107135383 A TW 107135383A TW 202014881 A TW202014881 A TW 20201488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ave device
slave
master
command
control meth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5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8632B (zh
Inventor
張生財
Original Assignee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353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8632B/zh
Priority to CN201811572385.3A priority patent/CN111008161B/zh
Priority to US16/434,487 priority patent/US1077629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86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863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4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488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5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a particul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4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 G06F13/36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common bus or bus system
    • G06F13/368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common bus or bus system with decentralised access control
    • G06F13/37Handling requests for interconnection or transfer for access to common bus or bus system with decentralised access control using a physical-position-dependent priority, e.g. daisy chain, round robin or token pa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2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switching circuits, e.g. switching matrix, connection or expansion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控制方法,包括發出一第一偵測指令以及一第一識別編號予第一從屬裝置;接收第一從屬裝置產生的一第一回覆訊息,用以得知第一從屬裝置所儲存的一第一功能編號;判斷第一從屬裝置是否串接一第二從屬裝置;當第一從屬裝置未串接第二從屬裝置時,主控裝置根據第一功能編號執行一第一特定動作,或是命令第一從屬裝置執行第一特定動作;以及當第一從屬裝置串接第二從屬裝置時,主控裝置發出一第二偵測指令以及一第二識別編號予第二從屬裝置,並接收第二從屬裝置產生的一第二回覆訊息。

Description

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控制方法,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適用於主控裝置及從屬裝置的控制方法。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裝置的種類及功能愈來愈多。為了減少電子裝置的體積,一般的電子裝置僅具有單一連接埠。因此,電子裝置只能與單一外部裝置溝通。當電子裝置想要連接多個外部裝置時,則需使用一集線器(hub),間接地連接多個外部裝置。
本發明提供一種控制方法,適用於一主控裝置。主控裝置耦接一第一從屬裝置。本發明之控制方法包括,發出一第一偵測指令以及一第一識別編號予第一從屬裝置;接收第一從屬裝置產生的一第一回覆訊息,用以得知第一從屬裝置所儲存的一第一功能編號;判斷第一從屬裝置是否串接一第二從屬裝置;當第一從屬裝置未串接第二從屬裝置時,主控裝置根據第一功能編號執行一第一特定動作,或是命令第一從屬裝置執行第一特定動作;以及當第一從屬裝置串接第二從屬裝置時,主控裝置發出一第二偵測指令以及一第二識別編號予第二從屬裝置,並接收第二從屬裝置產生的一第二回覆訊息,用以得 知第二從屬裝置所儲存的一第二功能編號。
本發明另提供一種控制方法,適用於一第一從屬裝置,其耦接一主控裝置。本發明之控制方法,包括:接收一偵測指令以及一識別編號;判斷一第二從屬裝置是否存在,其中當第二從屬裝置存在時,第一從屬裝置忽略主控裝置所發出的命令,並提供一控制信號予第二從屬裝置;以及提供一第一回覆訊息予主控裝置。
本發明之控制方法可經由本發明之操作系統來實作,其為可執行特定功能之硬體或韌體,亦可以透過程式碼方式收錄於一紀錄媒體中,並結合特定硬體來實作。當程式碼被電子裝置、處理器、電腦或機器載入且執行時,電子裝置、處理器、電腦或機器變成用以實行本發明之裝置或系統。
100‧‧‧操作系統
MS‧‧‧主控裝置
SL1~SLN‧‧‧從屬裝置
SC1~SCN‧‧‧控制信號
WR1~WR3‧‧‧導線
INT‧‧‧指令
RS1~RSN‧‧‧回覆訊息
VDD、GND‧‧‧操作電壓
ID1~ID3‧‧‧識別編號
CMD1~CMD3‧‧‧偵測指令
TS1‧‧‧起始期間
TC‧‧‧命令期間
TQ‧‧‧分配期間
TS2、TS3‧‧‧結束期間
TR‧‧‧回覆期間
511、522、532、542‧‧‧控制晶片
512、521、523、531、533、541、543‧‧‧連接介面
A1~A3、B1~B3、C1~C3、D1~D3、E1~E3‧‧‧輸入輸出墊
S211~S214、S221~S224、S231~S234、S240、S311~S314‧‧‧步驟
第1圖為本發明之操作系統的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之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圖。
第4A圖為本發明之操作系統的一可能控制時序圖。
第4B圖為本發明之偵測指令、識別編號及回覆訊息的示意圖。
第5圖為本發明之主控裝置與從屬裝置之間的連接示意圖。
為讓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 下文特舉出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做詳細之說明。本發明說明書提供不同的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不同實施方式的技術特徵。其中,實施例中的各元件之配置係為說明之用,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另外,實施例中圖式標號之部分重覆,係為了簡化說明,並非意指不同實施例之間的關聯性。
第1圖為本發明之操作系統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操作系統100包括一主控裝置MS以及從屬裝置SL1~SLN。主控裝置MS與從屬裝置SL1~SLN串接(cascaded)在一起。在本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透過單一導線WR1發出指令INT予一特定從屬裝置。該特定從屬裝置根據指令INT而動作。在一可能實施例中,從屬裝置SL1~SLN根據指令INT,產生回覆訊息RS1~RSN,並透過導線WR1提供回覆訊息RS1~RSN予主控裝置MS。在此例中,主控裝置MS可能根據從屬裝置回覆的訊息而動作。
在一可能實施例中,從屬裝置SL1~SLN之每一者接收一控制信號。當控制信號被致能時,相對應的從屬裝置讀取指令INT。舉例而言,當主控裝置MS致能控制信號SC1時,從屬裝置SL1讀取指令INT。此時,由於控制信號SC2~SCN未被致能,故從屬裝置SL2~SLN不讀取指令INT。同樣地,當從屬裝置SL1致能控制信號SC2時,從屬裝置SL2讀取指令INT。此時,主控裝置MS可能不致能控制信號SC1。因此,從屬裝置SL1不再讀取指令INT。在另一可能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仍致能控制信號SC1,故從屬裝置SL1讀取指令INT。在此例中,從屬裝置SL1判斷指令INT的種類。當指令INT係為一偵測指令時,從屬裝置SL1暫不動作。
從屬裝置SL1~SLN根據不同的指令INT而動作。在一可能實施例中,指令INT係為一偵測指令,用以分配不同的識別編號予不同的從屬裝置,並要求從屬裝置SL1~SLN回報本身內建的功能編號。在此例中,從屬裝置SL1~SLN儲存主控裝置MS所提供的識別編號,並根據本身儲存的功能編號,產生回覆訊息RS1~RSN予主控裝置MS。主控裝置MS可能執行每一功能編號所對應的動作,或是命令至少一特定從屬裝置進行本身功能編號所對應的動作。
以從屬裝置SL1~SL3為例,如果從屬裝置SL1的功能編號係對應一發光動作,從屬裝置SL2的功能編號係對應一播音樂動作,並且從屬裝置SL3的功能編號係對應一震動動作。在此例中,主控裝置MS可能從屬裝置SL1~SL3的功能編號,依序執行該發光動作、播音樂動作以及震動動作。在另一可能實施例中,從屬裝置SL1及SL3具有相同的功能編號。假設,從屬裝置SL1及SL3的功能編號是對應一發光動作。在此例中,主控裝置MS可能先執行發光動作,再播音樂,最後再次執行發光動作。在其它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命令從屬裝置SL1~SL3執行本身內建的功能編號所對應的功能。舉例而言,從屬裝置SL1執行發光動作,從屬裝置SL2播放音樂,並從屬裝置SL3執行震動動作。
在另一可能實施例中,指令INT係為一偵測結束指令,用以告知從屬裝置SL1~SLN偵測動作已結束。舉例而言,當從屬裝置SL1產生回覆訊息RS1予主控裝置MS後,從屬裝置SL1暫不根據指令INT而動作。然而,當指令INT係為一偵測結 束指令時,從屬裝置SL1開始根據指令INT而動作,如執行主控裝置MS所交代的工作,或是執行本身儲存的功能編號所對應的動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指令INT係為一詢問指令,用以詢問從屬裝置SL1~SLN目前的連接狀態。在此例中,連接狀態未改變的從屬裝置並不會產生回覆訊息予主控裝置MS。舉例而言,當從屬裝置SL3脫離從屬裝置SL2時,從屬裝置SL2透過回覆訊息RS2告知主控裝置MS。因此,主控裝置MS不再執行從屬裝置SL3的功能編號所對應的動作。在此例中,由於從屬裝置SL1的連接狀態未改變,故從屬裝置SL1不回應指令INT。
另外,假設主控裝置MS耦接從屬裝置SL1,並且從屬裝置SL1串接從屬裝置SL2。在此例中,當從屬裝置SL3連接從屬裝置SL2時,由於從屬裝置SL2的連接狀態改變,故從屬裝置SL2透過回覆訊息RS2告知主控裝置MS。因此,主控裝置MS分配一識別編號予從屬裝置SL3,並偵測從屬裝置SL3的功能編號。在此例中,主控裝置MS可能執行從屬裝置SL3的功能編號所對應的動作,或是命令從屬裝置SL3執行本身功能編號所對應的動作。
在其它實施例中,當一觸發事件發生在從屬裝置SL2時,從屬裝置SL2告知主控裝置MS。因此,主控裝置MS執行該觸發事件所對應的動作,或是命令從屬裝置SL2執行該觸發事件所對應的動作。
主控裝置MS可能供電予從屬裝置SL1~SLN。如圖所示,主控裝置MS透過一導線WR2提供一操作電壓VDD予從 屬裝置SL1~SLN,並透過一導線WR3提供一操作電壓GND予從屬裝置SL1~SLN。在一些實施例中,從屬裝置SL1~SLN各自具有電池(未顯示)。在此例中,主控裝置MS不需供電予從屬裝置SL1~SLN,故可省略導線WR2及WR3。
第2圖為本發明之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圖。第2圖的控制方法係適用於第1圖的主控裝置MS中。為方便說明,假設第1圖的主控裝置MS串接三從屬裝置(如SL1~SL3)。
首先,主控裝置MS發出一第一指令以及一第一識別編號(步驟S211)。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指令係為一偵測指令,用以設定一特定從屬裝置的識別編號並要求該特定從屬裝置輸出本身內建的功能編號。在一可能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發出第一指令前,主控裝置MS先致能控制信號SC1。因此從屬裝置SL1根據第一指令而動作。在此例中,從屬裝置SL1儲存第一識別編號,並根據本身的功能編號產生一回覆訊息RS1。由於控制信號SC2及SC3未被致能,故從屬裝置SL2及SL3暫不根據第一指令而動作。
接著,主控裝置MS接收從屬裝置SL1產生的回覆訊息RS1(步驟S212)。由於從屬裝置SL1根據本身的功能編號產生回覆訊息RS1,故主控裝置MS解碼回覆訊息RS1後,便可得知從屬裝置SL1的功能編號。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從屬裝置SL1回覆本身內建的功能編號後,從屬裝置SL1不再根據主控裝置MS所發出的指令而動作,直到主控裝置MS發出的指令係為一偵測結束指令。在一可能實施例中,從屬裝置SL1接收並解碼主控裝置MS發出的指令,用以判斷主控裝置MS發出的指令是 否為一偵測指令。若是,從屬裝置SL1不理會主控裝置MS發出的指令。若主控裝置MS發出的指令並非偵測指令,則從屬裝置SL1根據主控裝置MS發出的指令而動作。另外,當從屬裝置SL1得知從屬裝置SL2的存在時,從屬裝置SL1致能控制信號SC2,用以命令從屬裝置SL2根據主控裝置MS發出的指令而動作。
主控裝置MS判斷從屬裝置SL1是否串接從屬裝置SL2(步驟S213)。本發明並不限定主控裝置MS如何判斷從屬裝置SL1是否串接從屬裝置SL2。在一可能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係根據回覆訊息RS1的一特定位元的數值,得知從屬裝置SL1是否耦接從屬裝置SL2。舉例而言,當從屬裝置SL2串接從屬裝置SL1時,從屬裝置SL1設定該特定位元的數值等於一第一數值(如1)。當從屬裝置SL2未串接從屬裝置SL1時,從屬裝置SL1設定該特定位元的數值等於一第二數值(如0)。因此,主控裝置MS只要判斷該特定位元的數值是否等於一預設值(如1),便可得知從屬裝置SL2是否耦接從屬裝置SL1
當從屬裝置SL2未串接從屬裝置SL1時,主控裝置MS根據回覆訊息RS1而動作(步驟S214)。在一可能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解碼回覆訊息RS1,用以得知從屬裝置SL1的功能編號,再執行該功能編號所對應的一特定動作,或是命令從屬裝置SL1執行該功能編號所對應的特定動作。
舉例而言,如果從屬裝置SL1回報的功能編號代表一發光動作時,則在步驟S214中,主控裝置MS執行發光動作。在另一可能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要求從屬裝置SL1執行發光動作。在此例中,主控裝置MS先發出一偵測結束指令,用以 命令從屬裝置SL1準備根據指令INT而動作。因此,當主控裝置MS發出控制指令時,從屬裝置SL1便開始發光。在其它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與從屬裝置SL1同時執行發光動作。在一些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可能係為一火車頭,而從屬裝置SL1係為一車廂。如果從屬裝置SL1回報的功能編號係代表一前進動作時,則主控裝置MS帶著從屬裝置SL1一起前進。
當從屬裝置SL2串接從屬裝置SL1時,主控裝置MS繼續偵測從屬裝置SL2的功能編號(步驟S221)。在本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發出第二指令以及一第二識別編號。第二指令係為一偵測指令。因此,從屬裝置SL2儲存第二識別編號,並根據本身內建的功能編號,產生一回覆訊息RS2
接著,主控裝置MS接收回覆訊息RS2(步驟S222)。主控裝置MS根據回覆訊息RS2,得知從屬裝置SL2的功能編號。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從屬裝置SL2提供回覆訊息RS2予主控裝置MS後,從屬裝置SL2不再根據主控裝置MS所發出的指令而動作,直到主控裝置MS發出的指令係為一偵測結束指令。由於從屬裝置SL2的動作與從屬裝置SL1的動作相似,故不再贅述。
接著,主控裝置MS判斷從屬裝置SL2是否串接從屬裝置SL3(步驟S223)。本發明並不限定主控裝置MS如何判斷從屬裝置SL2是否串接從屬裝置SL3。在一可能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係根據回覆訊息RS2的一特定位元的數值,得知從屬裝置SL2是否耦接從屬裝置SL3
當從屬裝置SL2未串接從屬裝置SL3時,主控裝置MS根據回覆訊息RS1及RS2而動作(步驟S224)。在一可能實施例 中,主控裝置MS執行從屬裝置SL1的功能編號所對應的一第一動作(如發光)以及從屬裝置SL2的功能編號所對應的一第二動作(播放音樂)。在另一可能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命令從屬裝置SL1執行本身內建的功能編號所對應的一第一動作(如發光)以及命令從屬裝置SL2執行本身內建的功能編號所對應的一第二動作(播放音樂)。在此例中,主控裝置MS先發出一偵測結束指令,用以命令從屬裝置SL1及SL2根據指令INT而動作。在一些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係為一火車頭,而從屬裝置SL1及SL2都是車廂時。在此例中,如果從屬裝置SL1的功能編號係代表一前進動作並且從屬裝置SL2的功能編號係代表一右轉動作時,則主控裝置MS帶著從屬裝置SL1及SL2一起前進再右轉。
當從屬裝置SL2串接從屬裝置SL3時,主控裝置MS發出第三指令以及一第三識別編號予從屬裝置SL3(步驟S231)。在本實施例中,第三指令仍為一偵測指令。在一可能實施例中,在步驟S231前,從屬裝置SL2致能控制信號SC3,用以命令從屬裝置SL3準備接收第三指令。在其它實施例中,由於從屬裝置SL1及SL2已回報本身的功能編號,故當主控裝置MS發出第三指令時,從屬裝置SL1及SL2不根據第三指令而動作。
接著,主控裝置MS接收從屬裝置SL3所產生的回覆訊息RS3(步驟S232)。主控裝置MS根據回覆訊息RS3,可得知從屬裝置SL3的功能編號。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從屬裝置SL3提供回覆訊息RS3予主控裝置MS後,從屬裝置SL3不再根據主控裝置MS所發出的指令INT而動作,直到主控裝置MS發出的指令INT係為一偵測結束指令。由於從屬裝置SL3的動作與從屬裝置 SL1的動作相似,故不再贅述。
接著,主控裝置MS判斷從屬裝置SL3是否串接從屬裝置SL4(步驟S233)。本發明並不限定主控裝置MS如何判斷從屬裝置SL3是否串接從屬裝置SL4。在一可能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係根據回覆訊息RS3的一特定位元的數值,得知從屬裝置SL3是否耦接從屬裝置SL4
當從屬裝置SL3未串接從屬裝置SL4時,主控裝置MS根據回覆訊息RS1~RS3而動作(步驟S234)。在一可能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根據從屬裝置SL1~SL3的功能編號執行三動作。舉例而言,如果從屬裝置SL1的功能編號代表一發光動作,從屬裝置SL2的功能編號代表一播放音樂動作,從屬裝置SL3的功能編號代表一震動動作時,則在步驟S214中,主控裝置MS執行依序或同時進行發光、播放音樂及震動動作。在其它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要求從屬裝置SL1~SL3分別進行發光、播放音樂及震動動作。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果從屬裝置SL1的功能編號係代表一前進動作,從屬裝置SL2的功能編號係代表一右轉動作,並且從屬裝置SL3的功能編號係代表一左轉動作時,則主控裝置MS帶著從屬裝置SL1~SL3一起前進、右轉再左轉。在其它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先發出一偵測結束指令,用以命令從屬裝置SL1~SL3根據指令INT動作。
當從屬裝置SL3耦接從屬裝置SL4時,則主控裝置MS繼續發出一第四指令,用以設定從屬裝置SL4的識別編號並偵測從屬裝置SL4的功能編號(步驟S240)。由於從屬裝置SL4回報功能編號的方式與從屬裝置SL1回報功能編號的方式相似, 故不再贅述。另外,主控裝置MS控制從屬裝置SL4的方式相似於主控裝置MS控制從屬裝置SL1的方式,故不再贅述。
當每一從屬裝置儲存專屬的識別編號,並告知本身內建的功能編號後,主控裝置MS開始執行一特定動作。該特定動作可能是主控裝置MS執行每一從屬裝置的功能編號所對應的動作,或是主控裝置MS要求至少一特定從屬裝置執行本身內建的功能編號所對應的動作。在另一可能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先發出一偵測結束命令,再命令每一從屬裝置執行本身功能編號所對應的動作。
在其它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每隔一固定時間,便發出一詢問指令,用以詢問從屬裝置的狀態,如從屬裝置被移除、從屬裝置被加入,或是發生一觸發事件。假設,主控裝置MS串接從屬裝置SL1~SL3。在此例中,如果從屬裝置SL4連接從屬裝置SL3時,從屬裝置SL3提供一回覆訊息RS3予主控裝置MS。在一可能實施例中,從屬裝置SL3所發出的回覆訊息RS3裡的複數第一位元用以表示從屬裝置SL3的識別編號,而回覆訊息RS3的複數第二位元用以表示新增一從屬裝置。因此,主控裝置MS設定從屬裝置SL4的識別編號,並偵測從屬裝置SL4的功能編號。
在其它實施例中,當從屬裝置SL3不再連接從屬裝置SL2時,由於從屬裝置SL2的連接狀態改變,故從屬裝置SL2發出一回覆訊息RS2予主控裝置MS。在此例中,從屬裝置SL2所發出的回覆訊息RS2裡的複數第一位元的數值表示從屬裝置SL2的識別編號,而回覆訊息RS2裡的複數第二位元的數值表示 從屬裝置SL3是否被移除。因此,當主控裝置MS根據回覆訊息RS2裡的第二位元的數值得知從屬裝置SL3被移除時,主控裝置MS不再執行從屬裝置SL3的功能編號所對應的動作,如左轉動作。
在另一可能實施例中,當從屬裝置SL1的一開關被按下,或是使用者利用一遙控器觸發從屬裝置SL1的功能(如發光時)時,從屬裝置SL1透過回覆訊息RS1告知主控裝置MS。主控裝置MS根據回覆訊息RS1裡的複數第一位元的數值,得知一觸發事件發生在從屬裝置SL1,並根據回覆訊息RS1裡的複數第二位元的數值,得知一額外功能被啟動。因此,主控裝置MS不僅執行從屬裝置SL1~SL3的功能編號所對應的動作(如前進、右轉及左轉),主控裝置MS同時也執行該額外動作,或是要求從屬裝置SL1執行一額外的動作,如發光。
在其它實施例中,指令INT係為一控制指令,用以命令特定的從屬裝置執行本身的功能編號所對應的動作。舉例而言,主控裝置MS可能命令從屬裝置SL2播放音樂。在此例中,主控裝置MS發出一特定識別編號。從屬裝置SL1~SL3判斷該特定識別編號是否本身儲存的識別編相同。由於從屬裝置SL2的識別編號與特定識別編號相同,因此,只有從屬裝置SL2會動作。在一些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可能要求多個從屬裝置執行相同的動作,如發光。在另一可能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也可透過指令INT控制從屬裝置所發出的光線的顏色。舉例而言,主控裝置MS可能分別命令從屬裝置SL1~SL3呈現紅光、黃光及綠光。
第3圖為本發明之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圖。第3圖的控制方法適用於第1圖的每一從屬裝置中。為方便說明,以下內容以第1圖的從屬裝置SL1為例。首先,從屬裝置SL1接收一指令INT(步驟S311)。在本實施例中,指令INT係為一偵測指令。從屬裝置SL1根據指令INT儲存一識別編號,並根據本身內建的功能編號,產生一回覆訊息RS1。在一可能實施例中,指令INT係由主控裝置MS所提供。
從屬裝置SL1判斷從屬裝置SL2是否存在(步驟S312)。本發明並不限定從屬裝置SL1如何判斷從屬裝置SL2是否存在。在一可能實施例中,當從屬裝置SL2耦接從屬裝置SL1時,從屬裝置SL1的一特定接腳的位準將發生變化。因此,從屬裝置SL1根據該特定接腳的位準,便可得知從屬裝置SL2是否存在。
當從屬裝置SL2串接從屬裝置SL1時,從屬裝置SL1致能控制信號SC2,用以命令從屬裝置SL2準備接收指令INT(步驟S313)。從屬裝置SL1提供回覆訊息RS1予主控裝置MS(步驟S314)。本發明並不限定步驟S313與S314的順序。步驟S313可能早於步驟S314,或晚於步驟S314。主控裝置MS根據回覆訊息RS1,得知從屬裝置SL1的功能編號。
在一可能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根據回覆訊息RS1的一特定位元的數值,得知從屬裝置SL2是否串接從屬裝置SL1。當從屬裝置SL2串接從屬裝置SL1時,主控裝置MS再次發出指令INT。從屬裝置SL2根據指令INT儲存主控裝置MS所分配的識別編號,並告知根據本身內建的功能編號提供回覆訊息RS2予 主控裝置MS。由於從屬裝置SL1已提供回覆訊息RS1,故從屬裝置SL1不根據指令INT而動作,直到指令INT係為一偵測結束指令。在此例中,從屬裝置SL1仍接收主控裝置MS所發出的指令INT,用以判斷指令INT是否為一偵測結束指令。當指令INT並非一偵測結束指令時,從屬裝置SL1不根據指令INT而動作。當指令INT係為一偵測結束指令時,從屬裝置SL1根據指令INT而動作。
在步驟S312中,當從屬裝置SL2未串接從屬裝置SL1時,從屬裝置SL1發出回覆訊息RS1予主控裝置MS(步驟S314)。當主控裝置MS根據回覆訊息RS1得知從屬裝置SL2未串接從屬裝置SL1時,主控裝置MS僅根據從屬裝置SL1的功能編號而動作。在其它實施例中,當多個從屬裝置串接在一起時,主控裝置MS根據不同從屬裝置所回報的功能編號,進行相對應的動作。
在其它實施例中,當從屬裝置SL1接收到一詢問指令時,從屬裝置SL1判斷一觸發事件是否發生。該觸發事件可能是從屬裝置SL1的一按鍵被按下,或是從屬裝置SL1被一遙控器所觸發。當觸發事件發生時,從屬裝置SL1利用回覆訊息RS1告知主控裝置MS。主控裝置MS根據回覆訊息RS1執行一特定動作,或是命令從屬裝置SL1執行該特定動作。舉例而言,當從屬裝置SL1的按鍵被按下時,主控裝置MS執行該按鍵所對應的動作(如一發光動作),或是要求從屬裝置SL1執行該按鍵所對應的動作。
第4A圖為本發明之操作系統的一可能控制時序圖。 在此例中,當從屬裝置SL1~SL3串接在一起時,主控裝置MS提供偵測指令CMD1~CMD3。偵測指令CMD1~CMD3用以分配識別編號予從屬裝置SL1~SL3,並偵測從屬裝置SL1~SL3的功能編號。
為了偵測從屬裝置SL1的功能編號,主控裝置MS致能控制信號SC1,用以命令從屬裝置SL1準備接收偵測指令CMD1。在本實施例中,當控制信號SC1為低位準時,表示控制信號SC1被致能,但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在另一可能實施例中,當控制信號SC1為高位準時,表示控制信號SC1被致能。在其它實施例中,當控制信號SC1的頻率或佔空比(duty cycle)符合一預設值時,表示控制信號SC1被致能。
由於控制信號SC1為低位準,從屬裝置SL1根據偵測指令CMD1,接收並儲存一識別編號ID1(如01),並根據本身所儲存的功能編號(如A),產生回覆訊息RS1回報予主控裝置MS。在一可能實施例中,功能編號係事先儲存於從屬裝置SL1中。在其它實施例中,當從屬裝置SL1發現從屬裝置SL2的存在時,從屬裝置SL1利用回覆訊息RS1告知主控裝置MS,並致能一控制信號SC2,用以命令從屬裝置SL2準備接收偵測指令CMD2。在此例中,由於從屬裝置SL1已回應偵測指令CMD1,故從屬裝置SL1不再根據偵測指令CMD2及CMD3而動作。然而,當主控裝置MS發出一偵測結束指令時,從屬裝置SL1開始根據導線WR1上的指令而動作。
主控裝置MS根據回覆訊息RS1得知從屬裝置SL2的存在,故主控裝置MS發出偵測指令CMD2。由於從屬裝置SL1 致能控制信號SC2,故從屬裝置SL2根據偵測指令CMD2,記錄識別編號ID2(如02),並根據本身內存的功能編號(如B)產生一回覆訊息RS2予主控裝置MS。
由於從屬裝置SL3串接從屬裝置SL2,故從屬裝置SL2透過回覆訊息RS2告知主控裝置MS,並致能控制信號SC3。主控裝置MS根據回覆訊息RS2得知從屬裝置SL3的存在。因此,主控裝置MS發出偵測指令CMD3。從屬裝置SL3根據偵測指令CMD3儲存識別編號ID3(如03),並根據本身內存的功能編號(如A)產生一回覆訊息RS3予主控裝置MS。此時,由於從屬裝置SL2已告知本身的功能編號,故從屬裝置SL2不根據偵測指令CMD3而動作。
由於從屬裝置SL3僅串接從屬裝置SL2,並且主控裝置MS已得知從屬裝置SL3的功能編號,故主控裝置MS不再發出偵測指令。在一可能實施例中,主控裝置MS發出一偵測結束指令,用以命令從屬裝置SL1~SL3根據導線WR1上的指令INT而動作。
第4B圖為偵測指令CMD1、識別編號ID1及回覆訊息RS1的示意圖。如圖所示,偵測指令CMD1、識別編號ID1及回覆訊息RS1係由複數脈衝所構成。藉由控制脈衝的數量及/或佔空比,便可形成不同的指令、識別編號及回覆訊息。
在本實施例中,偵測指令CMD1包括一起始期間TS1、一命令期間TC以及一結束期間TS2。在起始期間TS1與結束期間TS2,導線WR1的位準為低位準,並且導線WR1為低位準的持續時間達一預設時間。因此,從屬裝置SL1根據命令期間 TC裡的脈衝而動作。在一可能實施例中,從屬裝置SL1根據命令期間TC裡的脈衝數量或是佔空比,得知指令INT的種類。
識別編號ID1包括一分配期間TQ以及一結束期間TS3。在分配期間TQ,主控裝置MS發出複數脈衝,該等脈衝用以表示一識別編號。在結束期間TS3,導線WR1的位準為低位準,並且導線WR1為低位準的持續時間達預設時間。因此,從屬裝置SL1根據分配期間TQ裡的脈衝,得知並儲存一識別編號。
在主控裝置MS發出識別編號ID1後,主控裝置MS等待一段時間,再接收從屬裝置SL1的回覆訊息RS1。在一可能實施例中,當主控裝置MS等待回覆訊息RS1時,導線WR1的位準為高位準。在其它實施例中,在結束期間TS3之前,回覆訊息RS1已就緒。因此,在結束期間TS3後,從屬裝置SL1立即提供回覆訊息RS1。在本實施例中,在一回覆期間TR,從屬裝置SL1根據本身的功能編號,產生複數脈衝予主控裝置MS。
第5圖為本發明之主控裝置與從屬裝置之間的連接示意圖。為方便說明,第5圖僅顯示從屬裝置SL1~SL3。如圖所示,主控裝置MS具有一控制晶片511以及一連接介面512。控制晶片511透過連接介面512輸出控制信號SC1、指令INT以及操作電壓VDD及GND。
從屬裝置SL1包括一控制晶片522以及連接介面521及523。連接介面521用以耦接主控裝置MS。連接介面523用以耦接從屬裝置SL2。在本實施例中,控制晶片522具有輸入輸出墊A1、B1、C1、D1及E1。輸入輸出墊A1用以接收控制信 號SC1。輸入輸出墊B1用以接收指令INT,並輸出回覆訊息RS1。輸入輸出墊C1用以接收操作電壓VDD。輸入輸出墊D1用以接收操作電壓GND。輸入輸出墊E1用以輸出控制信號SC2
從屬裝置SL2包括一控制晶片532以及連接介面531及533。連接介面531用以耦接從屬裝置SL1。連接介面533用以耦接從屬裝置SL3。由於從屬裝置SL2的內部架構與從屬裝置SL1的內部架構相似,故不再贅述。
從屬裝置SL3包括一控制晶片542以及連接介面541及543。連接介面541用以耦接從屬裝置SL2。連接介面543用以耦接下一級的從屬裝置(如SL4)。由於從屬裝置SL3的內部架構與從屬裝置SL1的內部架構相似,故不再贅述。
主控裝置MS根據串接的從屬裝置的功能編號,執相對應的動作。當不同功能編號的從屬裝置串接在一起時,主控裝置MS便可產生不同的行為。再者,主控裝置MS僅利用單一導線(如WR1)與多個串接的從屬裝置溝通,故可簡化主控裝置MS與從屬裝置之間的連接介面。
本發明之方法,或特定型態或其部份,可以以程式碼的型態存在。程式碼可儲存於實體媒體,如軟碟、光碟片、硬碟、或是任何其他機器可讀取(如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亦或不限於外在形式之電腦程式產品,其中,當程式碼被機器,如電腦載入且執行時,此機器變成用以參與本發明之裝置。程式碼也可透過一些傳送媒體,如電線或電纜、光纖、或是任何傳輸型態進行傳送,其中,當程式碼被機器,如電腦接收、載入且執行時,此機器變成用以參與本發明之裝置。當在一般用 途處理單元實作時,程式碼結合處理單元提供一操作類似於應用特定邏輯電路之獨特裝置。
除非另作定義,在此所有詞彙(包含技術與科學詞彙)均屬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之一般理解。此外,除非明白表示,詞彙於一般字典中之定義應解釋為與其相關技術領域之文章中意義一致,而不應解釋為理想狀態或過分正式之語態。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舉例來,本發明實施例所系統、裝置或是方法可以硬體、軟體或硬體以及軟體的組合的實體實施例加以實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操作系統
MS‧‧‧主控裝置
SL1~SLN‧‧‧從屬裝置
SC1~SCN‧‧‧控制信號
WR1~WR3‧‧‧導線
INT‧‧‧指令
RS1~RSN‧‧‧回覆訊息
VDD、GND‧‧‧操作電壓

Claims (12)

  1. 一種控制方法,適用於一主控裝置,該主控裝置耦接一第一從屬裝置,該控制方法包括:發出一第一偵測指令以及一第一識別編號予該第一從屬裝置;接收該第一從屬裝置產生的一第一回覆訊息,用以得知該第一從屬裝置所儲存的一第一功能編號;判斷該第一從屬裝置是否串接一第二從屬裝置;當該第一從屬裝置未串接該第二從屬裝置時,該主控裝置根據該第一功能編號執行一第一特定動作,或是命令該第一從屬裝置執行該第一特定動作;以及當該第一從屬裝置串接該第二從屬裝置時,該主控裝置發出一第二偵測指令以及一第二識別編號予該第二從屬裝置,並接收該第二從屬裝置產生的一第二回覆訊息,用以得知該第二從屬裝置所儲存的一第二功能編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當該第一從屬裝置串接該第二從屬裝置時,該主控裝置根據該第一功能編號執行該第一特定動作,並根據該第二功能編號執行一第二特定動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當該第一從屬裝置串接該第二從屬裝置時,該主控裝置命令要求該第一從屬裝置執行該第一特定動作,並且要求該第二從屬裝置執行一第二特定動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該主控裝置係 根據該第一回覆訊息的一特定位元的數值,判斷該第一從屬裝置是否串接該第二從屬裝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當該特定位元的數值等於一預設值時,表示該第一從屬裝置串接該第二從屬裝置,當該特定位元的數值不等於該預設值時,表示該第一從屬裝置未串接該第二從屬裝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當第一從屬裝置提供該第一回覆訊息予該主控裝置後,該第一從屬裝置不根據該第二偵測指令而動作。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當該第二從屬裝置未串接一第三從屬裝置並且該主控裝置接收到該第二功能編號時,該主控裝置發出一偵測停止指令,使得該第一及第二從屬裝置根據該主控裝置所發出的指令而動作。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控制方法,更包括:該主控裝置發出一詢問指令,用以詢問該第一及第二從屬裝置的狀態。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當一觸發事件發生在該第一或第二從屬裝置上時,該主控裝置執行一第三特定動作,或是命令該第一或第二從屬裝置執行該第三特定動作。
  10. 一種控制方法,適用於一第一從屬裝置,該第一從屬裝置耦接一主控裝置,該控制方法,包括:接收一偵測指令以及一識別編號; 判斷一第二從屬裝置是否存在,其中當該第二從屬裝置存在時,該第一從屬裝置忽略該主控裝置所發出的命令,並提供一控制信號予該第二從屬裝置;以及提供一第一回覆訊息予該主控裝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當該第一從屬裝置接收到一偵測停止指令時,該第一從屬裝置根據該主控裝置所發出的命令而動作。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控制方法,其中當該第一從屬裝置接收到一詢問指令時,該第一從屬裝置判斷一觸發事件是否發生,當該觸發事件發生時,該第一從屬裝置產生一第二回覆訊息,該主控裝置根據該第二回覆訊息執行一特定動作,或是命令該第一從屬裝置執行該特定動作。
TW107135383A 2018-10-08 2018-10-08 控制方法 TWI6686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5383A TWI668632B (zh) 2018-10-08 2018-10-08 控制方法
CN201811572385.3A CN111008161B (zh) 2018-10-08 2018-12-21 一种控制方法
US16/434,487 US10776296B2 (en) 2018-10-08 2019-06-07 Control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5383A TWI668632B (zh) 2018-10-08 2018-10-08 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8632B TWI668632B (zh) 2019-08-11
TW202014881A true TW202014881A (zh) 2020-04-16

Family

ID=68316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5383A TWI668632B (zh) 2018-10-08 2018-10-08 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6296B2 (zh)
CN (1) CN111008161B (zh)
TW (1) TWI6686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61307B (zh) * 2021-12-31 2024-02-0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电池箱的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21282B1 (en) * 1999-10-19 2001-11-20 Rambu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opography dependent signaling
JP4291505B2 (ja) * 2000-10-30 2009-07-08 富士通マイクロ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KR101354376B1 (ko) * 2006-05-23 2014-01-22 모사이드 테크놀로지스 인코퍼레이티드 직렬로 상호접속된 장치에 대해 장치 식별자를 확립하는 기기 및 방법
EP2183676A1 (en) * 2007-07-20 2010-05-12 Nxp B.V. Automatic address assignment for communication bus
US7565470B2 (en) * 2007-12-04 2009-07-21 Holylite Microelectronics Corp. Serial bus device with address assignment by master device
CN102110068B (zh) * 2009-12-29 2014-03-19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可串接的串行总线装置及其管理方法及串接方法
JP5593931B2 (ja) * 2010-07-30 2014-09-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における情報提供方法
TW201407359A (zh) * 2012-08-06 2014-02-16 Acer Inc 菊花鏈串接裝置及其系統
CN104038565A (zh) * 2013-03-05 2014-09-10 中怡(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多台串联系统与其操作方法
CN103454996B (zh) * 2013-08-23 2016-01-27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主从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388816B2 (ja) * 2014-10-28 2018-09-12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Kvmスイッチ
CN104553850B (zh) * 2014-12-25 2017-04-05 郑州精益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
CN105262170A (zh) * 2015-10-29 2016-01-2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分布式动力电池组监测装置
TWI567561B (zh) * 2015-11-26 2017-01-21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匯流排系統
JP2017111729A (ja) * 2015-12-18 2017-06-22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ホスト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ホストコントローラで実行されるプログラム
TWI582596B (zh) * 2015-12-18 2017-05-11 視動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裝置類型及通訊類型自動辨識能力之多串列埠通訊系統及其方法
CN105701038B (zh) * 2016-01-11 2019-0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级联芯片启动方法及相关装置
CN207070089U (zh) * 2017-06-05 2018-03-02 艾普斯电源(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cpi协议的分布式监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10719A1 (en) 2020-04-09
US10776296B2 (en) 2020-09-15
CN111008161B (zh) 2021-04-27
CN111008161A (zh) 2020-04-14
TWI668632B (zh) 2019-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8632B (zh) 控制方法
US10936524B2 (en) Bus system with slave devices
JPS62186697A (ja) 再構成可能な遠隔制御送信器用発信器ドライバ
JP2005078514A (ja) シリアルataインタフェースを持つ電子機器及びシリアルataバスのパワーセーブ方法
KR20100081829A (ko) 하이브리드 저장 장치 및 그의 자원 공유 방법
JP2012141416A (ja) 電子端末を制御する制御方法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子音楽装置
US5532684A (en)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a remote control system for an audio/video system
EP2817724B1 (en) Input decoder
CN101359311A (zh) 在外围装置和主机之间建立序列传输信道的方法
JP2000293485A (ja) 通信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US6854027B2 (en) Hard disk device capable of detecting channels of a host to which hard disk controllers belong
TW201932716A (zh) 風扇控制系統及方法
US9622313B2 (en) Driver circuit device
TWI725786B (zh) 受控裝置、主控裝置及資料傳輸方法
JP2013105284A (ja) 双方向シリアルバス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双方向シリアルバススイッチ
TWI772069B (zh) 電競週邊的發光控制系統與方法
CN110043496A (zh) 风扇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609405A (zh) 计算机开机选择装置、计算机开机选择方法与计算机系统
JP4650253B2 (ja) 電子楽器用バスシステム
CN117768261A (zh) 组网系统的数字控制方法、芯片和系统
JPWO2014136244A1 (ja) 制御システム
KR101832168B1 (ko) 전력 소비의 시계열적 변화를 활용하여 적외선 원격 제어의 동작 여부를 판별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TW584839B (en) Improved encoding method for an optical recorder
JP2023093253A (ja)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スレーブ
JP2011133918A (ja) リモートio子局のデータ入出力回路拡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