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4783A - 一體式鏡筒、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組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體式鏡筒、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組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4783A
TW202014783A TW108134204A TW108134204A TW202014783A TW 202014783 A TW202014783 A TW 202014783A TW 108134204 A TW108134204 A TW 108134204A TW 108134204 A TW108134204 A TW 108134204A TW 202014783 A TW202014783 A TW 2020147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ens group
segment
optical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4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4272B (zh
Inventor
陳振宇
周凱倫
褚水佳
蔣恒
劉林
Original Assignee
中國商寧波舜宇光電信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81117178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1025513A/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821631668.6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09387954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國商寧波舜宇光電信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國商寧波舜宇光電信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4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4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4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427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glu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了一體式鏡筒,包括筒形主體以及內延伸部,筒形主體具有內側面;內延伸部自所述內側面向所述筒形主體的中軸線延伸且中央具有通光孔,所述內延伸部將所述內側面分割為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內延伸部的頂面與所述第一分段構成適於容納第一鏡片群的第一凹槽,所述內延伸部的底面與所述第二分段構成適於容納第二鏡片群的第二凹槽。本發明還提供了相應的光學鏡頭、攝像模組,以及光學鏡頭和攝像模組的組裝方法。本發明可以減少基於主動校準製程的光學鏡頭的變異源,從而提升成像品質和良率。

Description

一體式鏡筒、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組裝方法
本發明涉及光學成像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體式鏡筒、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組裝方法。
隨著手機、電腦等終端的發展,用戶對於各項需求都有著不小的提升,尤其隨著手機的發展,用戶對於拍攝品質的追求,使得廠商發展出了個性化、客制化的攝像模組,例如大光圈、大廣角、解決像差而出現的數量較多的鏡片的鏡頭等。一方面,這使得光學設計上越來越複雜;另一方面,複雜的光學系統比較敏感,這對製造良率和產品品質均造成了不小的挑戰。因為大光圈、大廣角的攝像模組的光學系統會比較敏感,製造過程和驗證過程的可靠性都會比常規的設計更加脆弱,因此現在需要一種結構更優的鏡頭。
另一方面,為了滿足越來越廣泛的市場需求,高像素、小尺寸、大光圈是現有攝像模組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然而,要在同一攝像模塑實現高像素、小尺寸、大光圈三個方面的需求是有很大難度的。例如,手機的緊湊型發展和手機螢幕佔比的增加,讓手機內部能夠用於前置攝像模組的空間越來越小,而市場對攝像模組的成像品質又提出了越來越高的需求。
在緊湊型攝像模組(例如用於手機的攝像模組)領域,往往需要考慮到光學成像鏡頭的品質和模組封裝過程中的製造誤差。具體來說,在光學成像鏡頭的製造過程中,影響鏡頭解析度因素來自於各元件及其裝配的誤差、鏡片間隔元件厚度的誤差、各鏡片的裝配配合的誤差以及鏡片材料折射率的變化等。因為影響鏡頭解析度的因素非常多,存在於多個元件中,每個因素的控制都存在製造精度的極限,如果只是單純提升各個元件的精度,提升能力有限,提升成本高昂,而且不能滿足市場日益提高的成像品質需求。
本發明人提出了一種基於主動校準製程調整和確定上、下子鏡頭的相對位置,然後將上、下子鏡頭按照所確定的相對位置黏結在一起,進而製造出完整的光學鏡頭或攝像模組的組裝方法。這種解決方案能夠提升大批量生產的光學鏡頭或攝像模組的過程能力指數(CPK);能夠使得對物料(例如用於組裝光學鏡頭或攝像模組的子鏡頭或感光組件)的各個元件的精度及其裝配精度的要求變寬鬆,進而降低光學成像鏡頭以及攝像模組的整體成本;能夠在組裝過程中對攝像模組的各種像差進行實時調整,降低不良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成像品質。
然而,對鏡頭的光學系統本身進行主動校準是一種新的生產製程,實際量產需要考慮光學鏡頭和攝像模組的可靠性、抗摔性、耐候性以及製作成本等諸多因素,有時還需要面對各種不可測因素而導致的良率下降。申請人認為,改善基於主動校準製程製造的光學鏡頭的結構可靠性,是提升此類光學鏡頭的成像品質和良率的一個思考重要方向。因此,迫切需要能夠改善基於主動校準製程製造的光學鏡頭的結構可靠性解決方案。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至少一個缺陷的解決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體式鏡筒,包括筒形主體以及內延伸部;筒形主體具有內側面;內延伸部自所述內側面向所述筒形主體的中軸線延伸且中央具有通光孔,所述內延伸部將所述內側面分割為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內延伸部的頂面與所述第一分段構成適於容納第一鏡片群的第一凹槽,所述內延伸部的底面與所述第二分段構成適於容納第二鏡片群的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在俯視視角下呈閉合的環形。
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具有凹段,所述凹段從所述筒形主體的內側面向所述筒形主體的外側面的方向凹進。
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在俯視視角下呈帶缺口的環形。
其中,所述內延伸部的頂面適於配置膠材。
其中,所述第二分段具有多級臺階,所述多級臺階適於依次嵌入多個第二鏡片以組立所述第二鏡片群;所述內延伸部的底面適於承靠所述第二鏡片群,所述內延伸部的頂面適於配置膠材以黏結所述第一鏡片群。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光學鏡頭,包括一體式鏡筒、第一鏡片群、第二鏡片群以及第一膠材;所述一體式鏡筒包括筒形主體以及內延伸部,所述筒形主體具有內側面,所述內延伸部自所述內側面向內延伸且中央具有通光孔,所述內延伸部將所述內側面分割為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其中所述內延伸部的頂面與所述第一分段構成第一凹槽,所述內延伸部的底面與所述第二分段構成第二凹槽;第一鏡片群包括單個第一鏡片或依靠鏡片間的嵌合或黏合而組立在一起的多個第一鏡片;第二鏡片群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鏡片,所述第二鏡片群承靠於所述內延伸部的底面並置於所述第二凹槽內,所述第一鏡片群和所述第二鏡片群共同構成可成像的光學系統;所述第一膠材位於所述第一鏡片群和所述第一凹槽之間。
其中,所述第一膠材適於在固化後支撐和固定所述第一鏡片群與所述一體式鏡筒,使得所述第一鏡片群和所述第二鏡片群的相對位置保持在基於所述光學系統的成像結果進行主動校準所確定的相對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在俯視視角下呈閉合的環形。
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具有凹段,所述凹段從所述筒形主體的內側面向所述筒形主體的外側面的方向凹進。
其中,所述筒形主體的頂面黏結遮光板,所述遮光板形成光柵,並且所述遮光板與所述第一鏡片群之間不填充膠材。
其中,所述第一鏡片群包括光學區和圍繞所述光學區的結構區,所述結構區的頂面黏結遮光板,所述遮光板形成光柵,並且所述遮光板與所述筒形主體的頂面之間不填充膠材。
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在俯視視角下呈帶缺口的環形。
其中,所述筒形主體的頂面黏結遮光板以形成光柵,所述遮光板具有與所述缺口適配的側擋板,並且所述遮光板與所述第一鏡片群之間不填充膠材。
其中,所述第一鏡片群包括光學區和圍繞所述光學區的結構區,所述結構區的頂面黏結遮光板以形成光柵,所述遮光板具有與所述缺口適配的側擋板,並且所述遮光板與所述筒形主體的頂面之間不填充膠材。
其中,黏合所述遮光板為金屬材質或者適於作為外觀面的材質。
其中,所述遮光板與所述一體式鏡筒材質相同,黏合所述遮光板的膠材與所述第一膠材材質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鏡片群包括光學區和圍繞所述光學區的結構區,所述結構區的外表面附著遮光層,所述結構區的頂面高於所述一體式鏡筒的頂面。
其中,所述遮光層遮擋可見光,透射特定波段的非可見光,所述特定波段的非可見光是觸發第一膠材固化反應的光。
其中,所述第二分段具有多級臺階,所述多級臺階適於依次嵌入多個第二鏡片以組立成所述第二鏡片群。
其中,所述筒形主體與所述內延伸部是一體成型的。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攝像模組,包括前述任一光學鏡頭。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光學鏡頭組裝方法,包括:將第二鏡片群安裝於一體式鏡筒構成第二鏡頭部件,其中,所述一體式鏡筒包括具有內側面的筒形主體和內延伸部,所述內延伸部自所述內側面向內延伸且中央具有通光孔,所述內延伸部將所述內側面分割為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其中所述內延伸部的頂面與所述第一分段構成第一凹槽,所述內延伸部的底面與所述第二分段構成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二鏡片群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鏡片,所述第二鏡片群承靠於所述內延伸部的底面並置於所述第二凹槽內;將第一鏡片群置於所述第一凹槽,然後對所述第一鏡片群和所述第二鏡頭部件進行預定位,使所述第一鏡片群和所述第二鏡片群構成可成像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鏡片群包括單個第一鏡片或依靠鏡片自身的相互作用而組立在一起的多個第一鏡片;基於實測成像結果對所述第一鏡片群和所述第二鏡片群的相對位置進行主動校準;以及將第一鏡片群與所述第一凹槽通過第一膠材黏合,並使第一鏡片群和所述第二鏡片群保持在主動校準所確定的相對位置,進而獲得所述光學鏡頭。
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在俯視視角下呈閉合的環形;所述預定位和所述主動校準中,用夾具夾持所述第一鏡片群進行移動,其中所述第一分段與所述第一鏡片群的側面之間具有容納所述夾具的間隙。
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在俯視視角下呈帶缺口的環形;所述預定位和所述主動校準中,用夾具夾持所述第一鏡片群進行移動,其中所述夾具通過所述缺口伸入所述一體式鏡筒並夾持所述第一鏡片群。
其中,所述第二分段具有多級臺階;所述將第二鏡片群安裝於所述一體式鏡筒的步驟中,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鏡片依次嵌入所述多級臺階以組立成所述第二鏡片群,並構成所述第二鏡頭部件。
其中,所述將第一鏡片群與所述第一凹槽通過第一膠材黏合的步驟中,所述第一膠材僅配置於所述第一鏡片群的底面和所述內延伸部的頂面之間;或者所述第一膠材既配置於所述第一鏡片群的底面和所述內延伸部的頂面之間,也配置於所述第一鏡片群的側面和所述第一分段之間。
其中,所述第一鏡片群包括光學區和圍繞所述光學區的結構區;所述組裝方法還包括:在所述結構區的頂面黏附遮光板,並且所述遮光板與所述筒形主體的頂面之間不填充膠材。
其中,所述組裝方法還包括:在筒形主體的頂面黏附遮光板,並且所述遮光板與所述第一鏡片群的頂面之間不填充膠材。
其中,在所述將第一鏡片群與所述第一凹槽通過第一膠材黏合的步驟完成後,執行所述黏附遮光板的步驟。
其中,所述將第一鏡片群與所述第一凹槽通過第一膠材黏合的步驟包括依次執行的佈膠、曝光和烘烤;所述黏附遮光板的步驟在曝光之後、烘烤之前執行。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攝像模組組裝方法,包括:利用前述任一光學鏡頭組裝方法組裝光學鏡頭;以及基於所述光學鏡頭組裝攝像模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下列至少一個技術效果: 1.      本發明可以減少基於主動校準製程的光學鏡頭的變異源,從而提升成像品質和良率。 2.      本發明可以採用一體式鏡筒代替分體式鏡筒,提供了基於主動校準的光學鏡頭的機械可靠性,並且可以抑制烘烤、高溫高濕等條件下引發的光學性能變異。 3.      本發明可以通過在第一鏡片群附著不透射可見光可投射特定波段非可見光的遮光層,可以使得膠材固化時曝光可以從正上方透射,這種曝光方式與側曝光相比更均勻,有助於提升光學鏡頭的成像品質。 4.      本發明可以採用金屬材質的遮光板,從而減小光學鏡頭或攝像模組的高度。 5.      本發明可以將遮光板作為外觀面,從而減小光學鏡頭或攝像模組的高度以及減少組裝步驟。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將參考附圖對本發明的各個實施例做出更詳細的說明。應理解,這些詳細說明只是對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的範圍。在說明書全文中,相同的附圖標號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關聯的所列項目中的一個或多個的任何和全部組合。
應注意,在本說明書中,第一、第二等的表述僅用於將一個特徵與另一個特徵區分開來,而不表示對特徵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離本發明的教導的情況下,下文中討論的第一主體也可被稱作第二主體。
在附圖中,為了便於說明,已稍微誇大了物體的厚度、尺寸和形狀。附圖僅為示例而並非嚴格按比例繪製。
還應理解的是,用語“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時表示存在所陳述的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個或多個其它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們的組合。此外,當諸如“...中的至少一個”的表述出現在所列特徵的列表之後時,修飾整個所列特徵,而不是修飾列表中的單獨元件。此外,當描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時,使用“可以”表示“本發明的一個或多個實施方式”。並且,用語“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舉例說明。
如在本文中使用的,用語“基本上”、“大約”以及類似的用語用作表近似的用語,而不用作表程度的用語,並且旨在說明將由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認識到的、測量值或計算值中的固有偏差。
除非另外限定,否則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語(包括技術用語和科學用語)均具有與本發明所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義。還應理解的是,用語(例如在常用詞典中定義的用語)應被解釋為具有與它們在相關技術的上下文中的含義一致的含義,並且將不被以理想化或過度正式意義解釋,除非本文中明確如此限定。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光學鏡頭1000的剖面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光學鏡頭1000包括一體式鏡筒300、第一鏡片群100、第二鏡片群200和第一膠材400。其中,一體式鏡筒300包括筒形主體301和自筒形主體301內側面延伸而形成的內延伸部302。所述筒形主體301與所述內延伸部302是一體成型的。進一步地,參考圖1,筒形主體301具有內側面和中軸線。內延伸部302自所述內側面向所述中軸線延伸且中央具有通光孔302a,所述內延伸部302將所述內側面分割為第一分段3011和第二分段3012,其中所述內延伸部302的頂面與所述第一分段3011構成第一凹槽303,所述內延伸部302的底面與所述第二分段3012構成第二凹槽304。本實施例中,第一鏡片群100由單個第一鏡片構成。需注意,本發明並不限於此,例如圖2為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中的光學鏡頭1000的剖面示意圖。該實施例中,第一鏡片群100可以由依靠鏡片自身的相互作用而組立在一起的多個第一鏡片構成(例如由多個互相嵌合或黏合的第一鏡片構成)。第二鏡片群200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鏡片,所述第二鏡片群200承靠於所述內延伸部302的底面並置於所述第二凹槽304內,所述第一鏡片群100和所述第二鏡片群200共同構成可成像的光學系統。第一膠材400位於所述第一鏡片群100和所述第一凹槽303之間。該第一膠材400適於在固化後支撐和固定所述第一鏡片群100與所述一體式鏡筒300,使得所述第一鏡片群100和所述第二鏡片群200的相對位置保持在基於所述光學系統的成像結果進行主動校準所確定的相對位置。
上述實施例中,採用一體式鏡筒300代替分體式鏡筒,提供了基於主動校準的光學鏡頭的機械可靠性,並且可以抑制烘烤、高溫高濕等條件下引發的光學性能變異(由於減少了烘烤等條件下的變異源)。進一步地,圖3為一個比較例中的採用分體式鏡筒的基於主動校準的光學鏡頭。參考圖3,該光學鏡頭包括第一鏡頭部件和第二鏡頭部件,其中第一鏡頭部件包括第一鏡筒800和安裝於第一鏡筒800內的第一鏡片構成,第二鏡頭部件包括第二鏡筒900和安裝於第二鏡筒900內的多個第二鏡片。第一鏡頭部件和第二鏡頭部件各自作為一個整體進行主動校準並確定二者之間的相對位置,然後用第一膠材400黏合第一鏡頭部件和第二鏡頭部件,以支撐和固定第一鏡頭部件與第二鏡頭部件。這種方案下,鏡筒(尤其是第一鏡筒800)的結構強度相對不足,導致其機械可靠性較低,在烘烤、高溫高濕等條件下,第一膠材400和鏡筒(尤其是第一鏡筒800)均可能發生變異,導致第一鏡片與第二鏡片的相對位置發生改變,從而喪失(或降低)主動校準所獲得的光學性能(即光學性能變異)。而本發明採用的一體式鏡筒300可以克服上述問題。
進一步地,圖4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一體式鏡筒300的俯視示意圖。參考圖4,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段3011在俯視視角下呈閉合的環形。所述第一分段3011具有凹段3011a,所述凹段3011a從所述筒形主體301的內側面向所述筒形主體301的外側面的方向凹進。圖5為圖4所示的一體式鏡筒300的剖面示意圖。參考圖1、圖4和圖5,可以看出所述一體式鏡筒300的內側面的第一分段3011具有凹段3011a,該凹段3011a與第一鏡片群100的外側面之間具有間隙,該間隙可容納夾爪,以便夾爪夾持第一鏡片群100在第一凹槽303內進行主動校準。需注意圖5中,第二鏡片群200已嵌入所述一體式鏡筒300的第二凹槽304。
進一步地,圖6為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一體式鏡筒300的俯視示意圖。參考圖6,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段3011在俯視視角下呈帶缺口的環形。由於第一分段3011具有缺口3011b,該一體式鏡筒300可以避讓夾爪,以便夾爪夾持第一鏡片群100在第一凹槽內進行主動校準。進一步地,圖7為圖6所示的一體式鏡筒300的剖面示意圖。圖8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採用圖6所示的一體式鏡筒300的光學鏡頭的示意圖。
進一步地,仍然參考圖1,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段3012具有多級臺階,所述多級臺階適於依次嵌入多個第二鏡片以組立成所述第二鏡片群200。換句話說,組立完成後,一體式鏡頭和多個第二鏡片形成一個整體的第二鏡頭部件,第一鏡片群100則單獨構成第一鏡頭部件,前文所述的主動校準就是對第一鏡頭部件和第二鏡頭部件的相對位置進行校準。
進一步地,仍然參考圖1,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鏡片群100的結構區103表面(包括結構區103的頂面和側面,有時還可以進一步包括結構區103的底面)附著遮光層101。其中結構區103是圍繞在光學區102外的區域。光學區102則是第一鏡片群100的用於進行光學成像的區域。所述遮光層101可以不透射可見光僅透射紫外光的塗層。這樣,第一膠材400可以選用由紫外光觸發固化的膠材。塗層(即遮光層101)不透射可見光可實現遮擋雜光或充當光柵,結構緊湊,並且膠材固化時曝光可以從正上方透射(即從所述遮光層101透射紫外光),與側曝光相比更均勻。作為對比,在前述比較例的分體式鏡筒方案中,由於上方的第一鏡筒800的阻擋,需要從側邊曝光來對第一膠材400進行固化。需注意,第一膠材400也可以是由其它波段來觸發固化的膠材,此時,遮光層101不透射可見光僅透射與觸發第一膠材400固化的波段的光。
進一步地,圖9為本發明一個變形的實施例的光學鏡頭。本實施例是在圖1的實施例的基礎上,增加了遮光板500。相應地,本實施例中,第一鏡片(或第一鏡片群100)可以不附著遮光層。具體來說,本實施例中,遮光板500可以黏合於一體式鏡筒300的頂面(指筒形主體301頂面)。遮光板500不與第一鏡片接觸(二者間保留間隙,不使用膠材黏合)。本實施例中,遮光機構(即遮光板500)不參與涉及主動校準的組裝過程,因此不需要測高,表面粗糙度不用做得很小以保證測高精度,劃傷不良減少(越光滑越易劃傷)。另一實施例,由於遮光機構可以與鏡片獨立出來(作為對比,前述比較例中由第一鏡筒800實現遮光功能),由於其不再與鏡片黏接,材質的選取不再受下群鏡筒(即第二鏡筒900)的限制(作為對比,前述比較例中,出於膠材黏接兩側的材質線膨係數接近可以減小光學系統在烘烤等條件下性能變異的考慮)。因此,遮光板500的材質可以採用金屬,這樣遮光板500可以做得更薄。遮光板500的材質還可以採用PET聚酯,機械化學性質穩定,可以直接作為外觀面。作為對比,前述比較例中,最終的光學鏡頭成品需要在鏡頭最外加一PET聚酯材質的薄片以作為外觀面。
進一步地,圖10為本發明另一個變形的實施例的光學鏡頭。本實施例同樣是在圖1的實施例的基礎上,增加了遮光板500。並且,本實施例中第一鏡片(或第一鏡片群100)可以不附著遮光層。與圖9所示實施例的區別在於,本實施例中,遮光板500黏合於第一鏡片(或第一鏡片群100)的結構區103的頂面。而遮光板500與筒形主體301的頂面間保留氣隙,即二者間不配置膠材。本實施例中,遮光機構(即遮光板500)不參與涉及主動校準的組裝過程,因此不需要測高,表面粗糙度不用做得很小以保證測高精度,劃傷不良減少(越光滑越易劃傷)。本實施例遮光機構較佳地與一體式鏡筒300相同的材料,膠材也選取與一體式鏡筒和上群鏡片(即第一鏡片群100)間相同的材料,即黏合遮光機構的膠材501與第一膠材400材質相同。其目的在於使得第一鏡片群100在烘烤等條件下,兩側膠材變異一致,盡可能減小光學系統性能劣化。
進一步地,圖11為本發明一個變形的實施例的一體式鏡筒300的俯視示意圖。本實施例中,一體式鏡筒300的第一分段3011呈環形且不設置凹段。本實施例中,第一分段3011的直徑可以大於第一鏡片(或第一鏡片群100)外側面的直徑,以便在第一分段3011與第一鏡片(或第一鏡片群100)外側面之間形成容納夾爪的空間,從而避讓夾爪夾持位。在不需要避讓夾爪的位置,第一鏡片(或第一鏡片群100)的外側面可選地施加膠材與一體式鏡筒300黏接。
進一步地,圖12為本發明另一個變形的實施例的光學鏡頭。本實施例與圖6~8所示的實施例相比,區別在於增加了遮光板500,且該遮光板500具有適配第一分段3011的缺口的側擋板502。本實施例中,第一鏡片(或第一鏡片群100)可以不附著遮光層。具體來說,本實施例中,遮光板500可以黏合於筒形主體301的頂面。遮光板500不與第一鏡片接觸(二者間保留間隙,不使用膠材黏合)。本實施例中,遮光機構(即遮光板500)不參與涉及主動校準的組裝過程,因此不需要測高,表面粗糙度不用做得很小以保證測高精度,劃傷不良減少。另一實施例,由於遮光機構可以與鏡片獨立出來,由於其不再與鏡片黏接,材質的選取不再受下群鏡筒(即第二鏡筒900)的限制。因此,遮光板500的材質可以採用金屬,這樣遮光板500可以做得更薄。遮光板500的材質還可以採用PET聚酯,機械化學性質穩定,可以直接作為外觀面。作為對比,前述比較例中,最終的光學鏡頭成品需要在鏡頭最外加一PET聚酯材質的薄片以作為外觀面。
進一步地,圖13為本發明另一個變形的實施例的光學鏡頭。本實施例與圖6~8所示的實施例相比,區別在於增加了遮光板500,且該遮光板500具有適配第一分段3011的缺口的側擋板502。本實施例中,第一鏡片(或第一鏡片群100)可以不附著遮光層。與圖12所示實施例的區域在於,本實施例中,遮光板500黏合於第一鏡片(或第一鏡片群100)的結構區103的頂面。而遮光板500與筒形主體301的頂面間保留氣隙,即二者間不配置膠材。本實施例中,遮光機構(即遮光板500)不參與涉及主動校準的組裝過程,因此不需要測高,表面粗糙度不用做得很小以保證測高精度,劃傷不良減少(越光滑越易劃傷)。本實施例黏合遮光機構較佳地與一體式鏡筒300相同的材料,膠材也選取與一體式鏡筒和上群鏡片(即第一鏡片群100)間相同的材料,即黏合遮光機構的膠材501與第一膠材400材質相同。其目的在於使得第一鏡片群100在烘烤等條件下,兩側膠材變異一致,盡可能減小光學系統性能劣化。
進一步地,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內延伸部302的頂面適於配置膠材,例如內延伸部302在垂直於所述中軸線的方向上具有一定尺寸,以便配置膠材。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攝像模組,該攝像模組可以包括前文任意一個實施例的光學鏡頭。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光學鏡頭組裝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S100,將第二鏡片群200安裝於一體式鏡筒300構成第二鏡頭部件,其中,所述一體式鏡筒300包括具有內側面和中軸線的筒形主體301以及內延伸部302,所述內延伸部302自所述內側面向內延伸且中央具有通光孔302a,所述內延伸部302將所述內側面分割為第一分段3011和第二分段3012,其中所述內延伸部302的頂面與所述第一分段3011構成第一凹槽303,所述內延伸部302的底面與所述第二分段3012構成第二凹槽304,其中所述第二鏡片群200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鏡片,所述第二鏡片群200承靠於所述內延伸部302的底面並置於所述第二凹槽304內。
步驟S200,將第一鏡片群100置於所述第一凹槽,然後對所述第一鏡片群100和所述第二鏡頭部件進行預定位,使所述第一鏡片群100和所述第二鏡片群200構成可成像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鏡片群100包括單個第一鏡片或依靠鏡片自身的相互作用而組立在一起的多個第一鏡片。
步驟S300,基於實測成像結果對所述第一鏡片群100和所述第二鏡片群200的相對位置進行主動校準。
步驟S400,將第一鏡片群100與所述第一凹槽通過第一膠材400黏合,並使第一鏡片群100和所述第二鏡片群200保持在主動校準所確定的相對位置,進而獲得所述光學鏡頭。
其中,準備S200中所需的、包括單個第一鏡片或依靠鏡片自身的相互作用而組立在一起的多個第一鏡片的第一鏡片群100可以和步驟S100並行地執行。
進一步地,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段3011在俯視視角下呈閉合的環形,所述預定位步驟S200和所述主動校準步驟S300中,用夾具夾持所述第一鏡片群100進行移動,其中所述第一分段3011與所述第一鏡片群100的側面之間具有容納所述夾具的間隙。
進一步地,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段3011在俯視視角下呈帶缺口的環形,所述預定位步驟S200和所述主動校準步驟S300中,用夾具夾持所述第一鏡片群100進行移動,其中所述夾具通過所述缺口伸入所述一體式鏡筒300並夾持所述第一鏡片群100。
進一步地,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段3012具有多級臺階,所述將第二鏡片群200安裝於所述一體式鏡筒300的步驟S100中,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鏡片依次嵌入所述多級臺階以組立成所述第二鏡片群200,並構成所述第二鏡頭部件。
進一步地,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將第一鏡片群100與所述第一凹槽通過第一膠材400黏合的步驟S400中,所述第一膠材400僅配置於所述第一鏡片群100的底面和所述內延伸部302的頂面之間。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步驟S600中,所述第一膠材400既配置於所述第一鏡片群100的底面和所述內延伸部302的頂面之間,也配置於所述第一鏡片群100的側面和所述第一分段3011之間。
進一步地,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組裝方法還包括步驟S500。
步驟S500,在第一鏡片群100的頂面黏附遮光板500,並且所述遮光板500與所述筒形主體301的頂面之間不填充膠材。本實施例中,可以在所述將第一鏡片群100與所述第一凹槽通過第一膠材400黏合的步驟S400完成後,執行所述黏附遮光板500的步驟S500。
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步驟S500可以用步驟S500’替換。
步驟S500’,在筒形主體301的頂面黏附遮光板500,並且所述遮光板500與所述第一鏡片群100的頂面之間不填充膠材。本實施例中,可以在所述將第一鏡片群100與所述第一凹槽303通過第一膠材400黏合的步驟S400完成後,執行所述黏附遮光板500的步驟S500’。
進一步地,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S400可以包括依次執行的佈膠、曝光和烘烤步驟,所述黏附遮光板500的步驟可以在曝光步驟之後、烘烤步驟之前執行。其中佈膠步驟是在內延伸部302的頂面配置第一膠材400,曝光步驟是通過紫外線(或其它波段的光)觸發第一膠材400發生固化反應,使第一膠材400可以臨時支撐和固定第一鏡頭部件和第二鏡頭部件的相對位置(即第一鏡片群100和一體式鏡筒300的相對位置)。烘烤步驟是將獲得臨時支撐和固定的光學鏡頭放入烘箱(或其它設備)中進行烘烤,以使第一膠材400永久固化,從而提高光學鏡頭的結構強度和可靠性。
進一步地,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攝像模組組裝方法,包括利用前述任意實施例的光學鏡頭組裝方法組裝光學鏡頭,然後將所組裝的光學鏡頭安裝於感光組件,得到攝像模組成品。
本文中,鏡筒、一體式鏡筒、第一鏡筒、第二鏡筒等概念均指作為黑物的鏡筒,這些鏡筒均具有遮光作用。
本發明中,一體式鏡筒300可以安裝於光學致動器(例如馬達)內。例如,一體式鏡筒300可以安裝於馬達載體的內側面,從而與馬達構成一個整體。在主動校準時,第一鏡片群100作為一個部件(可視為第一鏡頭部件),第二鏡片群200、一體式鏡筒300以及馬達作為另一個部件(可視為第二鏡頭部件),主動校準在這兩個鏡頭部件之間進行。
以下將進一步地介紹光學鏡頭或攝像模組組裝方法中所使用的主動校準製程。
本發明中所述的主動校準可以在多個自由度上對第一鏡頭部件(包括第一鏡片群100)和第二鏡頭部件(包括第二鏡片群200、一體式鏡筒300以及馬達)的相對位置進行調整。圖14A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的主動校準中相對位置調節方式。在該調節方式中,所述第一鏡頭部件(可以是第一鏡片群100,也可以是第一鏡片101)可以相對於所述第二鏡頭部件沿著x、y、z方向移動(即該實施例中的相對位置調整具有三個自由度)。其中z方向為沿著光軸的方向,x、y方向為垂直於光軸的方向。x、y方向均處於一個調整平面P內,在該調整平面P內平移均可分解為x、y方向的兩個分量。
圖14B為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主動校準中的旋轉調節。在該實施例中,相對位置調整除了具有圖14A的三個自由度外,還增加了旋轉自由度,即r方向的調節。本實施例中,r方向的調節是在所述調整平面P內的旋轉,即圍繞垂直於所述調整平面P的軸線的旋轉。
進一步地,圖14C為本發明又一個實施例的主動校準中的增加了v、w方向調節的相對位置調節方式。其中,v方向代表xoz平面的旋轉角,w方向代表yoz平面的旋轉角,v方向和w方向的旋轉角可合成一個向量角,這個向量角代表總的傾斜狀態。也就是說,通過v方向和w方向調節,可以調節第一鏡頭部件相對於第二鏡頭部件的傾斜姿態(也就是所述第一鏡頭部件的光軸相對於所述第二鏡頭部件的光軸的傾斜)。
上述x、y、z、r、v、w六個自由度的調節均可能影響到所述光學系的成像品質(例如影響到解析度的大小)。在本發明的其它實施例中,相對位置調節方式可以是僅調節上述六個自由度中的任一項,也可以其中任兩項或者更多項的組合。
進一步地,在一個實施例中,主動校準步驟中,第一鏡頭部件和第二鏡頭部件相對位置的調整包括在所述調整平面上的平移,即x、y方向上的運動。
進一步地,在一個實施例中,主動校準步驟中,第一鏡頭部件100和第二鏡頭部件相對位置的調整還包括:根據所述光學系統的實測解析度,調節並確定所述第一鏡頭部件的軸線相對於所述第二鏡頭部件的軸線的夾角,即w、v方向上的調節。所組裝的光學鏡頭或攝像模組中,所述第一鏡頭部件的軸線與所述第二鏡頭部件的軸線之間可以具有不為零的夾角。
進一步地,在一個實施例中,主動校準步驟中,第一鏡頭部件和第二鏡頭部件相對位置的調整還包括:沿著垂直於所述調整平面的方向移動所述第一鏡頭部件(即z方向上的調節),根據所述光學系統的實測解析度,確定所述第一鏡頭部件與所述第二鏡頭部件之間的在垂直於所述調整平面的方向上的相對位置。
進一步地,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鏡頭部件可以不具有第一鏡筒。例如第一鏡頭部件可以由單個第一鏡片構成。在主動校準前,先對應預定位,使所述第一鏡片的底面和所述第二鏡頭部件的頂面之間具有間隙;然後進行主動校準,再將所述膠材配置於所述間隙並使膠材固化。本實施例中,第一鏡片可以由互相嵌合或黏合而形成一體的多個子鏡片形成。本實施例中,第一鏡片的不用於成像的非光學面的側面和頂面可以形成遮光層101。該遮光層101可以通過在第一鏡片的側面和頂面絲網印刷遮光材料而形成。相比有上蓋的實施例及分體式鏡筒(黑物)的方案,本實施例可以削減攝像模組頭部(物方的)原本侵佔手機螢幕的尺寸,從而使得攝像模組安裝在手機中時可以更靠近手機的側壁(或其它邊框),達到更高的螢幕佔比。
進一步地,仍然參考圖1,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鏡片群100的結構區103的頂面高於一體式鏡筒300的頂面。其中頂面是指物方一側的端面。這種設計可以使鏡筒的頂面低於鏡片的頂面,這樣,攝像模組安裝在手機中時,作為結構件的鏡筒凸出較小,侵佔螢幕的尺寸較小,利於提高螢幕佔比。例如當攝像模組作為前置攝像頭時,較低的鏡筒頂面有助於避讓螢幕組件,從而使螢幕延伸至更靠近手機邊框的位置,進而提高螢幕佔比。
在一個實施例中,主動校準步驟中,可以固定第二鏡頭部件,通過夾具夾持第一鏡頭部件,在與夾具連接的六軸運動機構的帶動下,移動第一鏡頭部件,從而實現第一鏡頭部件和第二鏡頭部件之間的上述六個自由度下的相對移動。其中,夾具可以承靠於或部分承靠於第一鏡頭部件的側面,從而將第一鏡頭部件夾起並進行多自由度的位置調整。
以上描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以及對所運用技術原理的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發明中所涉及的發明範圍,並不限於上述技術特徵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在不脫離所述發明構思的情況下,由上述技術特徵或其等同特徵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徵與本發明中公開的(但不限於)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徵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
1000:光學鏡頭
100:第一鏡片群
101:遮光層
102:光學區
103:結構區
200:第二鏡片群
300:一體式鏡筒
301:筒形主體
3011:第一分段
3011a:凹段
3011b:缺口
3012:第二分段
302:內延伸部
302a:通光孔
303:第一凹槽
304:第二凹槽
400:第一膠材
500:遮光板
501:膠材
502:側擋板
800:第一鏡筒
900:第二鏡筒
P:調整平面
x、y、z、v、w、r:方向
在參考附圖中示出示例性實施例。本文中公開的實施例和附圖應被視作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光學鏡頭1000的剖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中的光學鏡頭1000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一個比較例中的採用分體式鏡筒的基於主動校準的光學鏡頭;
圖4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一體式鏡筒300的俯視示意圖;
圖5為圖4所示的一體式鏡筒300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一體式鏡筒300的俯視示意圖;
圖7為圖6所示的一體式鏡筒300的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採用圖6所示的一體式鏡筒300的光學鏡頭的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一個變形的實施例的光學鏡頭;
圖10為本發明另一個變形的實施例的光學鏡頭;
圖11為本發明一個變形的實施例的一體式鏡筒300的俯視示意圖;
圖12為本發明另一個變形的實施例的光學鏡頭;
圖13為本發明另一個變形的實施例的光學鏡頭;
圖14A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中的主動校準中相對位置調節方式;
圖14B為本發明另一個實施例的主動校準中的旋轉調節;以及
圖14C為本發明又一個實施例的主動校準中的增加了v、w方向調節的相對位置調節方式。
1000:光學鏡頭
100:第一鏡片群
101:遮光層
102:光學區
103:結構區
200:第二鏡片群
300:一體式鏡筒
301:筒形主體
3011:第一分段
3012:第二分段
302:內延伸部
302a:通光孔
400:第一膠材

Claims (32)

  1. 一體式鏡筒,包括: 一筒形主體,具有內側面;以及 一內延伸部,所述內延伸部自所述內側面向所述筒形主體的中軸線延伸且中央具有通光孔,所述內延伸部將所述內側面分割為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內延伸部的頂面與所述第一分段構成適於容納第一鏡片群的第一凹槽,所述內延伸部的底面與所述第二分段構成適於容納第二鏡片群的第二凹槽。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一體式鏡筒,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在俯視視角下呈閉合的環形。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一體式鏡筒,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具有凹段,所述凹段從所述筒形主體的內側面向所述筒形主體的外側面的方向凹進。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一體式鏡筒,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在俯視視角下呈帶缺口的環形。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一體式鏡筒,其中,所述內延伸部的頂面適於配置膠材。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一體式鏡筒,其中,所述第二分段具有多級臺階,所述多級臺階適於依次嵌入多個第二鏡片以組立所述第二鏡片群;所述內延伸部的底面適於承靠所述第二鏡片群,所述內延伸部的頂面適於配置膠材以黏結所述第一鏡片群。
  7. 一光學鏡頭,包括: 一體式鏡筒,包括: 一筒形主體,具有內側面;以及 一內延伸部,所述內延伸部自所述內側面向內延伸且中央具有通光孔,所述內延伸部將所述內側面分割為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其中所述內延伸部的頂面與所述第一分段構成第一凹槽,所述內延伸部的底面與所述第二分段構成第二凹槽; 一第一鏡片群,包括單個第一鏡片或依靠鏡片間的嵌合或黏合而組立在一起的多個第一鏡片; 一第二鏡片群,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鏡片,所述第二鏡片群承靠於所述內延伸部的底面並置於所述第二凹槽內,所述第一鏡片群和所述第二鏡片群共同構成可成像的光學系統;以及 一第一膠材,位於所述第一鏡片群和所述第一凹槽之間。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第一膠材適於在固化後支撐和固定所述第一鏡片群與所述一體式鏡筒,使得所述第一鏡片群和所述第二鏡片群的相對位置保持在基於所述光學系統的成像結果進行主動校準所確定的相對位置。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在俯視視角下呈閉合的環形。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具有凹段,所述凹段從所述筒形主體的內側面向所述筒形主體的外側面的方向凹進。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筒形主體的頂面黏結遮光板,所述遮光板形成光柵,並且所述遮光板與所述第一鏡片群之間不填充膠材。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第一鏡片群包括光學區和圍繞所述光學區的結構區,所述結構區的頂面黏結遮光板,所述遮光板形成光柵,並且所述遮光板與所述筒形主體的頂面之間不填充膠材。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在俯視視角下呈帶缺口的環形。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筒形主體的頂面黏結遮光板以形成光柵,所述遮光板具有與所述缺口適配的側擋板,並且所述遮光板與所述第一鏡片群之間不填充膠材。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第一鏡片群包括光學區和圍繞所述光學區的結構區,所述結構區的頂面黏結遮光板以形成光柵,所述遮光板具有與所述缺口適配的側擋板,並且所述遮光板與所述筒形主體的頂面之間不填充膠材。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或第14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黏合所述遮光板為金屬材質或者適於作為外觀面的材質。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或第15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遮光板與所述一體式鏡筒材質相同,黏合所述遮光板的膠材與所述第一膠材材質相同。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第一鏡片群包括光學區和圍繞所述光學區的結構區,所述結構區的外表面附著遮光層,所述結構區的頂面高於所述一體式鏡筒的頂面。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遮光層遮擋可見光,透射特定波段的非可見光,所述特定波段的非可見光是觸發第一膠材固化反應的光。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第二分段具有多級臺階,所述多級臺階適於依次嵌入多個第二鏡片以組立成所述第二鏡片群。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光學鏡頭,其中,所述筒形主體與所述內延伸部是一體成型的。
  22. 一種攝像模組,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至第21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光學鏡頭。
  23. 一種光學鏡頭組裝方法,包括: 將第二鏡片群安裝於一體式鏡筒構成第二鏡頭部件,其中,所述一體式鏡筒包括具有內側面的筒形主體和內延伸部,所述內延伸部自所述內側面向內延伸且中央具有通光孔,所述內延伸部將所述內側面分割為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其中所述內延伸部的頂面與所述第一分段構成第一凹槽,所述內延伸部的底面與所述第二分段構成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二鏡片群包括至少一個第二鏡片,所述第二鏡片群承靠於所述內延伸部的底面並置於所述第二凹槽內; 將第一鏡片群置於所述第一凹槽,然後對所述第一鏡片群和所述第二鏡頭部件進行預定位,使所述第一鏡片群和所述第二鏡片群構成可成像的光學系統,其中,所述第一鏡片群包括單個第一鏡片或依靠鏡片自身的相互作用而組立在一起的多個第一鏡片; 基於實測成像結果對所述第一鏡片群和所述第二鏡片群的相對位置進行主動校準;以及 將第一鏡片群與所述第一凹槽通過第一膠材黏合,並使第一鏡片群和所述第二鏡片群保持在主動校準所確定的相對位置,進而獲得所述光學鏡頭。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光學鏡頭組裝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在俯視視角下呈閉合的環形; 所述預定位和所述主動校準中,用夾具夾持所述第一鏡片群進行移動,其中所述第一分段與所述第一鏡片群的側面之間具有容納所述夾具的間隙。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光學鏡頭組裝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分段在俯視視角下呈帶缺口的環形; 所述預定位和所述主動校準中,用夾具夾持所述第一鏡片群進行移動,其中所述夾具通過所述缺口伸入所述一體式鏡筒並夾持所述第一鏡片群。
  2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光學鏡頭組裝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分段具有多級臺階; 所述將第二鏡片群安裝於所述一體式鏡筒的步驟中,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鏡片依次嵌入所述多級臺階以組立成所述第二鏡片群,並構成所述第二鏡頭部件。
  2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光學鏡頭組裝方法,其中,所述將第一鏡片群與所述第一凹槽通過第一膠材黏合的步驟中,所述第一膠材僅配置於所述第一鏡片群的底面和所述內延伸部的頂面之間;或者所述第一膠材既配置於所述第一鏡片群的底面和所述內延伸部的頂面之間,也配置於所述第一鏡片群的側面和所述第一分段之間。
  2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光學鏡頭組裝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鏡片群包括光學區和圍繞所述光學區的結構區; 所述組裝方法還包括: 在所述結構區的頂面黏附遮光板,並且所述遮光板與所述筒形主體的頂面之間不填充膠材。
  2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光學鏡頭組裝方法,其中,所述組裝方法還包括: 在筒形主體的頂面黏附遮光板,並且所述遮光板與所述第一鏡片群的頂面之間不填充膠材。
  3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或第29項所述的光學鏡頭組裝方法,其中,在所述將第一鏡片群與所述第一凹槽通過第一膠材黏合的步驟完成後,執行所述黏附遮光板的步驟。
  3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或第29項所述的光學鏡頭組裝方法,其中,所述將第一鏡片群與所述第一凹槽通過第一膠材黏合的步驟包括依次執行的佈膠、曝光和烘烤; 所述黏附遮光板的步驟在曝光之後、烘烤之前執行。
  32. 一種攝像模組組裝方法,包括:利用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至第31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光學鏡頭組裝方法組裝光學鏡頭;以及 基於所述光學鏡頭組裝攝像模組。
TW108134204A 2018-10-09 2019-09-23 一體式鏡筒、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組裝方法 TWI7142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71784.9 2018-10-09
CN201821631668.6 2018-10-09
CN201811171784.9A CN111025513A (zh) 2018-10-09 2018-10-09 一体式镜筒、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组装方法
CN201821631668.6U CN209387954U (zh) 2018-10-09 2018-10-09 一体式镜筒、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4783A true TW202014783A (zh) 2020-04-16
TWI714272B TWI714272B (zh) 2020-12-21

Family

ID=70165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4204A TWI714272B (zh) 2018-10-09 2019-09-23 一體式鏡筒、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組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52196A1 (zh)
EP (1) EP3848740B1 (zh)
TW (1) TWI714272B (zh)
WO (1) WO202007373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4351B (zh) * 2022-06-17 2023-06-0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透鏡
TWI832219B (zh) * 2021-04-22 2024-02-11 美商貓頭鷹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周邊視野成像的廣角鏡頭和攝影機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270326U (zh) * 2019-08-15 2020-04-07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113126229B (zh) * 2021-04-30 2024-05-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65212A (ja) * 1984-09-07 1986-04-03 Fuji Xerox Co Ltd 複写機の結像レンズ
TWI395987B (zh) * 2007-05-25 2013-05-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鏡頭模組
CN201083870Y (zh) * 2007-08-21 2008-07-09 三星高新电机(天津)有限公司 镜筒一体化手机摄像头
CN102023361A (zh) * 2009-09-10 2011-04-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定焦镜头模组
JP2013205808A (ja) * 2012-03-29 2013-10-07 Hitachi Maxell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5941753B2 (ja) * 2012-05-28 2016-06-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内視鏡装置及び撮像モジュール並びに撮影レンズモールド方法
KR20140076761A (ko) * 2012-12-13 2014-06-2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CN205594216U (zh) * 2016-03-03 2016-09-2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及其镜头
CN207336891U (zh) * 2016-11-28 2018-05-0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多群组镜头和摄像模组
KR102354134B1 (ko) * 2017-02-23 2022-01-21 코어포토닉스 리미티드 폴디드 카메라 렌즈 설계
JP2018146878A (ja) * 2017-03-08 2018-09-20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レンズ素子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
KR102433410B1 (ko) * 2017-03-24 2022-08-17 닝보 써니 오포테크 코., 엘티디. 분리식 카메라렌즈와 촬영모듈 및 전자설비
CN207249220U (zh) * 2017-03-24 2018-04-17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分体式镜头和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06906673U (zh) * 2017-06-30 2018-01-19 中山市众盈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镜筒
CN207051569U (zh) * 2017-08-30 2018-02-27 宁波恒烨泰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扫描摄像镜头
CN207502788U (zh) * 2017-09-22 2018-06-1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镜筒及镜头
CN207408652U (zh) * 2017-11-01 2018-05-25 信丰世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显微镜的镜头模组
TWI647480B (zh) * 2018-01-30 2019-01-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雙色模造光學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2219B (zh) * 2021-04-22 2024-02-11 美商貓頭鷹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周邊視野成像的廣角鏡頭和攝影機系統
TWI804351B (zh) * 2022-06-17 2023-06-0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透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4272B (zh) 2020-12-21
EP3848740A4 (en) 2021-10-27
EP3848740B1 (en) 2023-11-29
WO2020073735A1 (zh) 2020-04-16
US20210352196A1 (en) 2021-11-11
EP3848740A1 (en) 2021-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4272B (zh) 一體式鏡筒、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組裝方法
KR102292096B1 (ko) 광학 렌즈 헤드, 촬상 모듈 및 이들의 조립 방법
TWI720579B (zh) 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WO2020034804A1 (zh) 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及用该方法组装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
EP3761099B1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CN111025515A (zh) 光学变焦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2649933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WO2019184695A1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1123458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1025513A (zh) 一体式镜筒、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组装方法
WO2020073736A1 (zh) 光学变焦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WO2019228348A1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TWI708087B (zh) 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組裝方法
WO2020034790A1 (zh) 镜片群组件、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镜片群组立方法
CN110275263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0873935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组装方法
CN110579851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209387954U (zh) 一体式镜筒、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CN110542969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WO2020088039A1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WO2020038161A1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12534328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WO2020063190A1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组装方法
CN110554470A (zh) 光学镜头及其组装方法以及摄像模组
CN110941061A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组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