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7301A - 拉鏈用滑件 - Google Patents

拉鏈用滑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7301A
TW202007301A TW107126574A TW107126574A TW202007301A TW 202007301 A TW202007301 A TW 202007301A TW 107126574 A TW107126574 A TW 107126574A TW 107126574 A TW107126574 A TW 107126574A TW 202007301 A TW202007301 A TW 2020073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tab
slider
mounting
engag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6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3930B (zh
Inventor
徐獻祥
本田真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Ykk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265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6393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3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393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07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730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拉鏈用滑件,其可應對帶自動停止功能之滑件,且無論拉片之類型如何,若使拉片向被卡合部側傾倒,則以可自動地卡合之方式將拉片固定,能夠防止拉片搖晃。 該拉鏈用滑件(1、100)具有滑件本體(2)、拉片安裝部(4)、拉片(3、300)、鎖定銷(6)、及彈簧構件(5)。於拉片(3、300)之安裝孔(35、335)形成卡合部(38)。於滑件本體(2)或拉片安裝部(4)形成被卡合部(45)。於使拉片(3、300)向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側與上翼板(111)大致平行地傾倒之情形時,藉由彈簧構件(5)之作用力,而鎖定銷(6)使拉片(3、300)之軸部(33、333)向下方且與傾倒之側為相反側移動,藉此,將拉片(3、300)之卡合部(38)之前端部(38a)向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側拉入而卡合。

Description

拉鏈用滑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拉鏈用滑件。
拉鏈係藉由使滑件沿著安裝於一對拉鏈鏈布之對向之側緣部之左右之鏈齒排滑動,而使左右之鏈齒排分離、嚙合。一般而言,滑件主要具有:滑件本體,其具有藉由引導柱而空開特定之間隔連結有前端側之上翼板及下翼板;拉片,其具有用以操作滑件之捏取部;及拉片安裝部,其將拉片能夠移動及轉動地安裝於與滑件本體之上翼板之間。
除了上述以外,亦已知有一種具有鎖定銷(停止爪)與彈簧構件作為滑件之自動停止機構之所謂自動式滑件。自動式滑件係於滑件之非操作時若將手自拉片離開,則於滑件之停止位置鎖定銷之爪體卡合於鏈齒,故而自動地鎖定,能夠藉由鎖定銷以不使滑件滑動之方式進行保持,藉由對拉片進行拉拽而鎖定解除,從而能夠使滑件滑動。
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拉鏈用滑件,其係於拉片之連結部之貫通孔,具有用以夾持拉片安裝部之前部或後部之任一者之細長的凹部,凹部夾持拉片安裝部,藉此,可將拉片不能回旋地暫時固定。
又,於專利文獻2中,揭示有一種拉鏈用滑件,其係以拉片藉由拉片之連結部之貫通孔之彈性變形而越過拉片安裝部之柱部之後表面之突出部,拉片相對於本體或柱部卡合固定之方式構成,可將拉片不能轉動地暫時固定。
又,於專利文獻3之拉片後安裝型之帶自動停止功能之滑件中揭示有上述自動式滑件,其係若於滑件之非操作時將手自拉片離開,則於滑件之停止位置鎖定銷之爪體卡合於鏈齒。藉由拉片之卡合突部與滑件本體之前緣部之卡扣卡合而將拉片固定,防止拉片之搖晃,可使拉片不能轉動地暫時固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中國實用新型CN206641468U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用新型第313534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實用新型第320520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上述專利文獻1之滑件由於形成於拉片之連結部之用以供拉片安裝部通過之安裝孔形成得充分大,故而該拉片為能夠以拉片安裝部為中心於拉鏈之寬度方向回旋之拉片,即所謂之「回旋拉片」。藉由拉片之凹部夾持拉片安裝部,可將能夠回旋之拉片不能回旋地暫時固定。然而,為了將拉片固定,需要於將拉片之凹部旋轉至拉片安裝部之插入部之後使凹部向與插入部卡合之方向,即滑件之前後方向之前方移動之使用者之操作。
又,上述專利文獻2之滑件中,拉片可藉由越過突出部轉動而卡合固定於柱部之端部附近。然而,上述專利文獻2之滑件之拉片自動固定構成係以拉片於寬度方向不可回旋地構成,即所謂之「方形拉片」為條件,無法應用於如專利文獻1般之「回旋拉片」。又,「方形拉片」無法使拉片回旋使用,存在用途受限之情形。例如,於在配置於上衣等衣服之上部之口袋設置向水平方向延伸之拉鏈之情形時,若應用專利文獻2之滑件,則無法使拉片回旋拉開,故而於使用者穿著該衣服時必須將手抬高以於水平方向移動之方式拉開拉片,故而難以施力。
上述專利文獻3之滑件中,於拉片於滑件之前後方向之前方轉動之狀態下,可藉由拉片之卡合突部與滑件本體之前緣部之卡扣卡合而將拉片自動地固定。然而,上述專利文獻3之滑件亦與專利文獻2相同地,以拉片不可回旋地構成,即所謂之「方形拉片」為條件,無法應用於如專利文獻1般之「回旋拉片」。如上所述,無法使拉片自前後方向回旋使用,存在用途受限之情形。又,上述專利文獻3之滑件為僅於使拉片向引導柱側倒伏之狀態下將拉片固定者。
本發明係考慮上述實際情況而創作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拉鏈用滑件,其可應對帶自動停止功能之滑件,且無論拉片之類型如何,若使拉片向被卡合部側傾倒,則以可自動地卡合之方式將拉片固定,能夠防止拉片搖晃。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拉鏈用滑件具備:滑件本體,其係上翼板與下翼板藉由引導柱而連結,且具有藉由上述上翼板與上述下翼板而形成之鏈齒路;拉片安裝部,其配置於上述上翼板之上表面;拉片,其包含捏取部及連結部,該連結部具有載置於上述上翼板之上表面之軸部並且連結於上述拉片安裝部;鎖定銷,其於上述上翼板中設置於上述軸部之上方,且具有爪部;及彈簧構件,其係以使上述鎖定銷之上述爪部自設置於上述上翼板之爪孔向上述鏈齒路突入之方式施力;上述拉片安裝部為蓋構件,於上述拉片之上述連結部,形成有用以供上述拉片安裝部通過之安裝孔,於上述拉片,形成有自上述安裝孔之上述捏取部側之緣部朝向上述軸部突出之卡合部,於上述滑件本體、或上述拉片安裝部之前後方向上之前壁與後壁之至少一者形成有被卡合部,於使上述拉片向上述拉片安裝部之被卡合部側與上述上翼板大致平行地傾倒之情形時,藉由上述彈簧構件之作用力,而上述鎖定銷使上述拉片之上述軸部向下方且與傾倒之側為相反側移動,藉此,將上述拉片之上述卡合部之前端部向上述拉片安裝部之被卡合部側拉入而卡合。
又,另一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中,於上述上翼板,具有載置上述軸部之載置面,與形成於上述拉片安裝部之上述被卡合部對應而於上述載置面之前後方向上之前方或/及後方,設置有向斜上方延伸之傾斜面,於使上述拉片向上述拉片安裝部之被卡合部側與上述上翼板大致平行地傾倒之情形時,藉由上述彈簧構件之作用力,而上述拉片之上述軸部沿著上述傾斜面向下方且與傾倒之側為相反側移動。
又,另一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中,上述連結部由金屬形成,上述捏取部與上述卡合部由樹脂一體形成且以覆蓋上述連結部之至少一部分之方式設置於上述連結部。
又,另一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中,上述捏取部與上述卡合部係藉由射出成形而形成於上述連結部。
又,另一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中,上述拉片係於寬度方向回旋自如地安裝於上述滑件本體。
又,另一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中,上述卡合部為具有上述前端部之凸形狀,上述被卡合部為收容上述前端部之凹形狀。
又,另一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中,上述拉片安裝部係以於使上述拉片與上述上翼板大致平行地傾倒之中途,與上述卡合部抵接之方式形成。
又,另一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中,上述卡合部具有突出基部,且於寬度方向上,上述突出基部之寬度大於上述被卡合部之寬度。
又,另一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中,於上述連結部之被上述捏取部覆蓋之部分形成有孔部或凹部。
又,另一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中,上述滑件本體具備用以安裝上述拉片安裝部之前安裝柱與後安裝柱,於上述滑件本體之上述前安裝柱及上述後安裝柱之各者,或於上述拉片安裝部之滑件前後方向上之前壁及後壁之各者形成有被卡合部。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拉鏈用滑件,其可應對帶自動停止功能之滑件,且無論拉片之類型如何,若使拉片向被卡合部側傾倒,則以可自動地卡合之方式將拉片固定,能夠防止拉片搖晃。
以下,一面參照圖1~圖9一面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拉鏈用滑件進行說明。再者,本發明並不受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任何限定,只要具有與本發明實質上相同之構成,且發揮相同之作用效果,則能夠進行多樣之變更。
於以下之說明中,如圖1所示,所謂滑件1之前後方向(以下,亦簡稱為「前後方向」),係指與滑件1之移動方向一致之方向。再者,於使滑件1移動時一對拉鏈鏈帶(未圖示)閉合之方向為前方(導入口),打開一對拉鏈鏈帶之方向為後方(嚙合口)。又,所謂滑件1之左右方向(以下,亦簡稱為左右方向),係指於俯視滑件1時與前後方向正交之方向。又,如圖2所示,所謂滑件1之上下方向,係指與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正交之方向。拉鏈(未圖示)例如包含一對拉鏈鏈帶及滑件1。一對拉鏈鏈帶係於一對拉鏈鏈布(未圖示)之對向之鏈布側緣部,分別安裝有一行之拉鏈鏈齒(未圖示)者。藉由滑件1之前進而左右之拉鏈鏈帶閉合,左右之拉鏈鏈齒成為嚙合狀態。又,藉由滑件1之後進而左右之拉鏈鏈帶打開,左右之拉鏈鏈齒成為非嚙合狀態。
(實施形態1) 以下,一面參照圖1~圖4一面對本發明之拉鏈用滑件1之整體構造進行說明。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滑件之俯視圖,係表示拉片向後方傾倒之狀態之圖。圖2係圖1之側視圖。圖3係圖1之滑件1之分解立體圖。圖4係圖1之III-III線剖視圖。
[滑件本體] 如圖1~圖4所示,滑件1具備滑件本體2、拉片3、拉片安裝部4、彈簧構件5、及鎖定銷6。滑件本體2具有設置於滑件本體2之上方之拉片載置部12。於拉片載置部12,設置有用以載置拉片3之軸部33之載置面123及傾斜面125。如圖2、圖4所示,滑件本體2具有於上下方向分離而平行地配置之上翼板111與下翼板112,將上翼板111與下翼板112於前端部中連結之引導柱113,及沿著上翼板111與下翼板112之至少一者之左右兩側緣突出之凸緣114。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彈簧構件5之例,使用板彈簧,但如下所述,彈簧構件5並非板彈簧,亦可為盤簧、或其他類型之彈性構件。進而,彈簧構件5並非為個別構件,亦可為與拉片安裝部4或鎖定銷6一體地形成者。
拉片3能夠以軸部33為轉動之中心相對於滑件本體2於前後方向轉動。拉片安裝部4係為了將拉片3安裝於滑件本體2,而以自上方覆蓋拉片3之軸部33之方式設置於滑件本體2之上翼板111。鎖定銷6放置於拉片安裝部4之內側,設置於拉片3之軸部33之上方,即,設置於拉片3之軸部33與拉片安裝部4之間。再者,如下所述,藉由彈簧構件5與鎖定銷6之協動,滑件1可自動地切換為停止狀態。
滑件本體2以如下方式構成,即,沿著左右之拉鏈鏈齒排(未圖示)移動,且於其移動之過程中可使左右之拉鏈鏈齒為嚙合狀態及非嚙合狀態。
滑件本體2進而於上翼板111之上表面具備於左右方向之中間部之前方及後方分別向上方突出並且用以安裝拉片安裝部4之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用以載置拉片3之軸部33之載置面123設置於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之間。又,於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之各者之基部121a、122a,形成支持彈簧構件5之下述支片52之支持面121b、122b。於本實施形態中,具備載置面123及傾斜面125之拉片載置部12與前安裝柱121及後安裝柱122係一體地設置於滑件本體2,但亦可與滑件本體2分開形成之後,安裝於滑件本體2。
如圖3與圖4所示,拉片載置部12於載置面123之前後方向上之前方與後方之至少一者具有傾斜面125。更具體而言,與形成於下述拉片安裝部4之前後方向上之前壁41F與後壁41R之至少一者之被卡合部45對應而於載置面123之前後方向上之前方或後方之任一者、或前方及後方之兩者設置傾斜面125。傾斜面125係以向斜上方延伸之方式形成。傾斜面125具有與載置面123連續之下緣125a及處於下緣125a之相反側之上緣125b。於本實施形態中,傾斜面125如圖3、4所示,以傾斜之平面之方式形成。但是,傾斜面125只要以向斜上方延伸之方式形成,則亦可為凹面,亦可為凸面。又,傾斜面125亦可為以圖3所示之導入口側之傾斜面125之方式,於左右方向上連續地形成之面,又,亦可以圖3所示之嚙合口側之傾斜面125之方式,空開間隔藉由複數個傾斜面而形成。總之,只要載置面123之後方之傾斜面125能夠以使拉片3之軸部33越向下方前進越向前方移動之方式引導,另一方面,載置面123之前方之傾斜面125能夠以使拉片3之軸部33越向下方前進越向後方移動之方式引導,則亦可為任何斜面之形狀。
圖4係將拉片3之卡合部38於嚙合口側卡合之狀態之沿著圖1之III-III線的剖視圖。如圖4所示,於將拉片3之卡合部38於作為被卡合部側之嚙合口側卡合之狀態下,自拉片3之卡合部38前端至軸部33之尺寸W1(圖5)為自拉片安裝部4之後壁41R至傾斜面125之上緣125b之前後方向的尺寸W2以上。自拉片3之卡合部38前端至軸部33之尺寸W1為自拉片安裝部4之後壁41R至傾斜面125之下緣125a之前後方向的尺寸W3以下。即,成為W3≧W1≧W2之關係,較佳為W3>W1>W2之關係。又,自拉片3之卡合部38前端至軸部33之尺寸W1為自成為被卡合部45之下述深部之基部122a至傾斜面125之下緣125a之前後方向的尺寸W4以上。即,成為W1≧W4之關係,較佳為W1>W4之關係。
上翼板111與下翼板112為設上下方向為厚度方向之板。於上翼板111,於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之間且靠前安裝柱121之位置,設置與成為鎖定銷6之揺動之中心部之鎖定銷6之下述鎖定銷基部63於上下方向嵌合的揺動用之凹部126。
於上翼板111與下翼板112之間,形成供一對鏈齒排通過之鏈齒路1a。上翼板111係於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之間且靠後安裝柱122之位置,具備用以使鎖定銷6之下述爪部62突入至鏈齒路1a之爪孔124。爪孔124係使上翼板111於作為其厚度方向之上下方向貫通之孔。
[拉片] 圖5(a)係拉片之立體圖,圖5(b)係將圖5(a)之拉片3之捏取部31省略之拉片3之連結部32的立體圖。如圖1、圖5(a)、圖5(b)所示,拉片3具有作為自由端之捏取部31,及作為連結於拉片安裝部4之基端之連結部32。連結部32包含軸部33、及自軸部33之兩端33L、33R向手持部31側延伸之一對棒部34L、34R。如圖2所示,拉片3能夠以使軸部33成為轉動之中心之方式相對於滑件本體於前後方向轉動。
拉片3之捏取部31例如可將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樹脂)射出成形而製造。又,拉片3之連結部32例如係將鋁合金、銅合金、鋅合金、黃銅、不鏽鋼等藉由加壓加工方法而形成,或使用尼龍等較硬之樹脂藉由射出成形加工方法而成形。
較佳為,拉片3之捏取部31由樹脂形成,連結部32由金屬形成。更佳為,連結部32由較捏取部31更硬之材料形成。但是,捏取部31與連結部32亦可由相同之材料形成,捏取部31與連結部32之材料並不限定。進而,拉片3亦可一體形成。
如圖5(a)所示,於捏取部31形成捏取孔31a。藉由設置捏取孔31a,而容易用手指對捏取部31進行捏取,且可抑制捏取部31之材料之使用量。
如圖5(b)所示,連結部32具有用以與捏取部31連結之連接基部36。連結部32藉由軸部33、一對棒部34L、34R、及連接基部36而形成供拉片安裝部4插通之安裝孔35。於本實施形態中,軸部33如圖5(b)所示,形成為大致圓弧狀。又,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藉由軸部33、一對棒部34L、34R、及連接基部36而形成之安裝孔35直徑充分大,更具體而言,安裝孔35之左右方向之寬度較拉片安裝部4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充分大,故而於將拉片3安裝於拉片安裝部4時,以拉片安裝部4為中心而於拉鏈之寬度方向上回旋自如。即,於本實施形態中,拉片3為能夠回旋之拉片,所謂回旋拉片。作為回旋拉片之優點之一,例如若於在橫方向開口之衣服之口袋應用帶回旋拉片之滑件,則於將拉片3自固定狀態解除之後,使拉片3相對於滑件本體向下方回旋,故而可自更低之位置用手拉緊。藉此,於使用者穿著該衣服時無須以將手抬高並於水平方向移動之方式拉動拉片,故而可使拉片3之方便性提高。但是,軸部33亦可並非圓弧,而形成為直線狀。又,軸部33之剖面形狀亦可形成為三角形、矩形、方形、或梯形等。又,只要拉片3能夠相對於滑件本體2回旋,則連結部32亦可為任何形狀。
如圖5(b)所示,於連接基部36設置有用以可與捏取部31更牢固地結合之孔部37。拉片3係於將樹脂射出而形成捏取部31時,以覆蓋連接基部36之至少一部分及孔部37之方式形成。藉此,藉由利用捏取部31覆蓋連接基部36之孔部37,而於連接基部36之正面與背面射出之樹脂可通過孔部37相互結合,故而捏取部31可將連結部32更牢固地抓住,故而可更結實地形成拉片3。再者,亦可於連接基部36設置不貫通之凹部或凸部。又,亦可不於連接基部36設置孔部37。
如圖5(a)所示,於拉片3形成自安裝孔35之捏取部31側之緣部朝向軸部33突出之卡合部38。捏取部31覆蓋連接基部36直至安裝孔35之連接基部36側之緣部361為止。卡合部38以自安裝孔35之連接基部36側之緣部361朝向軸部33延伸之方式形成。卡合部38卡合於形成於滑件本體2或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
如圖5(a)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卡合部38由於形成為「凸」字形,故而具有突出基部38b與前端部38a。突出基部38b自安裝孔35之捏取部31側之緣部361朝向軸部33突出,且於左右方向上具有大於被卡合部45之寬度之寬度。前端部38a自突出基部38b之前方之中央延伸,且具有能夠卡合於被卡合部45之寬度。
如圖5(a)所示,卡合部38與捏取部31一體形成。但是,卡合部38亦可不與捏取部31一體形成,亦可分別形成於連結部32。因此,卡合部38既可由與捏取部31相同之材料形成,亦可由不同之材料形成。卡合部38較佳為由具有彈性力之材料形成。但是,卡合部38之前端只要為能夠卡合於被卡合部45之形狀,則亦可為任何形狀,例如亦可為三角形、矩形。
[拉片安裝部] 圖6(a)係拉片安裝部4之立體圖。如圖2與圖6(a)所示,拉片安裝部4形成為如下方開放之容器狀之蓋構件,並且於側視時成為中央部貫通之隧道狀。拉片安裝部4具有前壁41F、後壁41R、及側壁42。拉片安裝部4之前壁41F與後壁41R係於與拉片安裝部4及拉片3一起安裝於滑件本體2之狀態下,如圖7(c)所示,以於使拉片3自能夠轉動之傾倒狀態與上翼板111大致平行地傾倒之中途,與拉片3之卡合部38抵接之方式形成。藉此,於使卡合部38自能夠轉動之傾倒狀態傾倒時,藉由抵接於拉片安裝部4,可進一步賦予使用者卡嗒感與踏實感。但是,即便以不抵接之方式形成,本案發明亦可獲得效果。又,於拉片安裝部4之側壁42,設置用以供拉片3之軸部33通過之開口部40。於本實施形態中,開口部40以向下方開放之方式形成。但是,側壁42之開口部40亦可不向下方開放,而以成為孔部之方式形成。
圖6(b)係自拉片安裝部4之底部觀察之立體圖。如圖6(b)所示,拉片安裝部4具有內壁43。拉片安裝部4之內壁43係於左右方向之中間部且前壁41F附近及後壁41R附近之位置,具有用以安裝於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之安裝凹部44。拉片安裝部4係以將安裝凹部44卡合於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之方式安裝於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進而,拉片安裝部4係於側壁42之前後左右之4個部位中藉由壓緊加工而固定於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
如圖4、圖6(a)、圖6(b)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拉片安裝部4為蓋構件。拉片安裝部4由於按照彈簧構件5、鎖定銷6、拉片3之軸部33之順序自上方覆蓋,故而彈簧構件5、鎖定銷6、及拉片3之軸部33按照該順序,配置於作為蓋構件之拉片安裝部4之深部。藉此,可保持並保護處於拉片安裝部4之深部之拉片3之軸部33、彈簧構件5、及鎖定銷6,並且拉片3可轉動或者回旋。但是,只要能夠將拉片3之軸部33、彈簧構件5及鎖定銷6安裝於滑件本體2,則拉片安裝部4亦可並非蓋構件。例如,拉片安裝部4亦可將側壁42省略。
如圖3與圖6(a)所示,於拉片安裝部4之前壁41F與後壁41R之至少一者形成被卡合部45。如圖4所示,被卡合部45能夠與上述拉片3之卡合部38卡合地形成。於本實施形態中,被卡合部45係於下方開放,且貫通前壁41F及後壁41R之貫通孔。若將拉片安裝部4安裝於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則藉由後安裝柱122之基部122a之後表面與上翼板111之上表面,而將貫通之被卡合部45之深部與下部遮蔽,又,藉由前安裝柱121之基部121a之前表面與上翼板111之上表面,而將貫通之被卡合部45之深部與下部遮蔽。但是,被卡合部45亦可不貫通,而形成為能夠與拉片3之卡合部38卡合之凹部。又,被卡合部45亦可為不於下方開放者。
[彈簧構件與鎖定銷] 彈簧構件5設置於鎖定銷6之上方,且以使鎖定銷6之爪部62自設置於上翼板111之爪孔124突入至鏈齒路1a之方式施力。如圖3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彈簧構件5係於板彈簧之兩端設置有切口51,藉此,於兩端分別形成支片52。彈簧構件5係以兩端之支片52分別藉由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之支持面121b、122b而支持,且兩端之切口51分別卡合於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之方式安裝。於本實施形態中,將彈簧構件5安裝於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但亦可以與內壁44卡合之方式安裝於拉片安裝部4之內壁44。又,於彈簧構件5之兩端,亦可代替切口51,而形成用以以使自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之上方通過之方式安裝之孔部。
如圖3與圖4所示,鎖定銷6具備被推抵部61、爪部62、及鎖定銷基部63。被推抵部61係於軸部33之上側於前後延伸,且於藉由使用者而上拉拉片3時,被拉片3之軸部33推抵。爪部62係自被推抵部61之後部朝向下方延伸,且形成為前端較尖之形狀,以於使拉片3傾倒之狀態下通過爪孔124突入至鏈齒路1a之方式安裝。另一方面,鎖定銷基部63自被推抵部61之前部延伸,以安裝於滑件本體2之凹部126之方式向前方且下方延伸而形成為鉤狀。鎖定銷6係以鎖定銷基部63接觸於凹部126之點為揺動之中心部,藉由向軸部33之上方之移動或向彈簧構件5之下方之作用力而能夠於上下方向揺動。又,藉由使用者上拉拉片3而使拉片3之軸部33向上方移動,伴隨被推抵部61被向上方推抵,爪部62自鏈齒路1a向爪孔124之上方退避。藉此,通過鏈齒路1a之一對鏈齒排(未圖示)未藉由爪部62而卡止,故而滑件1能夠滑動。另一方面,若使用者使拉片3傾倒,則藉由彈簧構件5向下方之作用力而鎖定銷6之爪部62突入至鏈齒路1a,將一對鏈齒排(未圖示)卡合。藉此,滑件1無法滑動。
而且,如圖4所示,滑件1係拉片3之軸部33、鎖定銷6、彈簧構件5、拉片安裝部4按照該順序安裝於滑件本體2上翼板111之上表面。拉片3係以將軸部33載置於拉片載置部12之載置面123之方式安裝於滑件本體2。鎖定銷6係以鎖定銷基部63卡合於凹部126,且爪部62通過爪孔12突入至鏈齒路1a,且被推抵部61位於軸部33之上方之方式安裝。彈簧構件5係以兩端之支片52分別藉由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之支持面121b、122b而支持且將兩端之切口51卡合於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之方式,設置於鎖定銷6之上方。拉片安裝部4係以使拉片安裝部4之安裝凹部44卡合於滑件本體2之前安裝柱121、後安裝柱122之方式安裝於彈簧構件5之上方。藉此,滑件1係以鎖定銷6、彈簧構件5、拉片3安裝於滑件本體2之方式構成。
如上所述,於本實施形態中,彈簧構件5係使用板材之彈簧,即所謂之板彈簧,利用板之彎曲變形而作為彈簧發揮作用。然而,彈簧構件5只要為發揮作為彈簧之功能且可對鎖定銷6施力者,則亦可為任何類型之彈簧構件。例如,亦可為盤簧、螺旋彈簧、或其他彈性材料。又,彈簧構件既可為金屬彈簧,亦可為非金屬彈簧。又,亦可將彈簧構件5設置於鎖定銷6之其他部位。例如,亦可為使用壓縮盤簧作為彈簧構件5,且設置於鎖定銷6之下方之構成。即,只要以選擇適當之類型之彈簧構件5與鎖定銷6組合,使鎖定銷6之爪部62自鏈齒路1a退避或突入至鏈齒路1a之方式構成,則可實施本案發明。
於本實施形態中,如圖4所示,卡合部38為凸部,被卡合部45為可卡合於其之凹部。然而,亦可使卡合部38為凹部,使被卡合部45為可卡合於其之凸部。又,卡合部38與被卡合部45亦可均非凹部或凸部,亦可藉由磁鐵而卡合並固定。換言之,被卡合部45只要以可卡合於卡合部38之方式,與卡合部38對應地形成即可。
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中,被卡合部45形成於拉片安裝部4之前後方向上之前壁41F與後壁41R之兩者,但亦可僅形成於拉片安裝部4之前後方向上之前壁41F、或後壁41R。又,被卡合部45亦可設置於滑件本體2。例如,亦可將被卡合部45形成於自滑件本體2之上翼板111延伸之柱狀部分,亦可形成於前安裝柱121或/及後安裝柱122。
於上述說明中,對由不同之構件構成本實施形態中之鎖定銷6與彈簧構件5者進行了說明。然而,鎖定銷6與彈簧構件亦可一體地形成,或亦可將拉片安裝部4與彈簧構件一體地形成,或亦可將拉片安裝部4與鎖定銷與彈簧構件一體地形成。以下具體地進行說明。
作為鎖定銷6與彈簧構件一體地形成者,有使用不鏽鋼或銅合金等彈性模數較高之金屬材料藉由壓製成形而製作鎖定銷6者。於該情形時,鎖定銷6具備彈性,於其一端具有能夠經由滑件本體2之爪孔124而突入至鏈齒路1a內之爪部62,並且於其另一端具有嵌入設置於滑件本體2之上翼板111之凹部126而固定之鎖定銷基部63。藉由使用者上拉拉片3使拉片3之軸部33向上方移動,而鎖定銷6彈性變形並向上方推抵,隨之,爪部62自鏈齒路1a向爪孔124之上方退避。另一方面,若使用者使拉片3傾倒,則藉由鎖定銷6自身之恢復力而鎖定銷6向下方施力,鎖定銷6之爪部62突入至鏈齒路1a,將一對鏈齒排(未圖示)卡合。
作為拉片安裝部與彈簧構件一體地形成者,有使用不鏽鋼或銅合金等彈性模數較高之金屬材料藉由壓製成形而製作拉片安裝部者。於該情形時,例如,拉片安裝部(未圖示)係於與滑件本體2之上表面對向之上壁之前端,延伸設置固定於前安裝柱121之前表面之彈簧構件。藉由使用者上拉拉片3使拉片3之軸部33向上方移動,而鎖定銷6之被推抵部61被向上方推抵並且抵接於拉片安裝部而推抵拉片安裝部,使彈簧構件彈性地彎曲且將爪部62自爪孔124向上方提拉。爪部62被自爪孔124向上方提拉且自鏈齒路1a向爪孔124之上方退避。另一方面,若使用者使拉片3傾倒,則藉由拉片安裝部之彈簧構件之恢復力而拉片安裝部被向下方施力,與此同時將鎖定銷6向下方下壓,故而鎖定銷6之爪部62突入至鏈齒路1a而將一對鏈齒排(未圖示)卡合。
進而,作為拉片安裝部、鎖定銷及彈簧構件一體地形成者,有使用不鏽鋼或銅合金等彈性模數較高之金屬材料藉由壓製成形而製作拉片安裝部者。於該情形時,例如,拉片安裝部(未圖示)亦可於與滑件本體2之上表面對向之上壁之前端,延伸設置固定於前安裝柱121之前表面之彈簧構件。又,藉由拉片安裝部之一個側壁而形成爪部與被推抵部。藉由使用者上拉拉片3使拉片3之軸部33向上方移動,而拉片安裝部之被推抵部被向上方推抵,故而拉片安裝部整體亦被推抵,使彈簧構件彈性地彎曲且將爪部自爪孔124向上方提拉。爪部被自爪孔124向上方提拉且自鏈齒路1a向爪孔124之上方退避。另一方面,若使用者使拉片3傾倒,則藉由拉片安裝部之彈簧構件之恢復力而拉片安裝部被向下方施力,故而形成於拉片安裝部之側壁之爪部突入至鏈齒路1a,將一對鏈齒排(未圖示)卡合。
圖7(a)~圖7(d)係表示自拉片3向後方拉伸之使用狀態至卡合狀態之情況之剖視圖。以下,一面參照圖7(a)~圖7(d),一面對在滑件1之使用中,自拉片3向後方拉伸而將拉鏈鏈帶(未圖示)打開之使用狀態至拉片3之卡合部38卡合於被卡合部45之卡合狀態的作動方式進行說明。
圖7(a)係表示於想要將一對拉鏈鏈帶打開時,使用者拉伸拉片3而使滑件本體2向後方滑動之狀態。如圖7(a)所示,對拉片3施加拉伸力F1,其軸部33向後上方移動,或沿著設置於載置面123之後方之傾斜面125上升,隨之,鎖定銷6使彈簧構件5彈性地彎曲且將爪部62自爪孔124向上方提拉。藉由爪部62自爪孔124向上方提拉且自鏈齒路1a退避,能夠使滑件滑動。
圖7(b)係表示結束滑件1之滑動之後,停止施加至拉片4之拉伸力之後,拉片3向後方傾倒之傾倒狀態。如圖7(b)所示,停止施加至拉片4之拉伸力之後,藉由彈性地彎曲之彈簧構件5之恢復力,而產生將鎖定銷6向下方壓回之作用力。藉此,拉片3之軸部33欲沿著傾斜面125返回至載置面123。於中途,拉片3之卡合部38抵接於拉片安裝部4之後壁41R,拉片3成為向後方傾倒之狀態。此時,藉由彈簧構件5之作用力,而爪部62通過爪孔124突入至鏈齒路1a,以使滑件不滑動之方式保持。
圖7(c)係表示使傾倒之拉片3進而向下方傾倒之狀態。如圖7(c)所示,對傾倒之拉片3施加向下方之轉動力F2,其軸部33沿著設置於載置面123之後方之傾斜面125上升,隨之,鎖定銷6使彈簧構件5彈性地彎曲。同時,拉片3之卡合部38一面與拉片安裝部4抵接一面沿著拉片安裝部4之後壁41R下降。於本實施形態中,由於拉片3之卡合部38由具有彈性力之材料,例如樹脂形成,故而若將卡合部38壓抵於拉片安裝部4,則卡合部38彈性變形。但是,亦可形成為修正拉片安裝部4之形狀,卡合部38與拉片安裝部4不抵接而不產生卡合部38之彈性變形之構成。
圖7(d)係表示拉片3之卡合部38卡合於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之卡合狀態。如圖7(c)與圖7(d)所示,若使傾倒之拉片3進而向下方傾倒,則拉片3之卡合部38沿著拉片安裝部4之後壁41R向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之後方移動。此時,藉由彈簧構件5之作用力,而鎖定銷6之被上推部61被向下方下壓,隨之拉片3之軸部33與鎖定銷6一起向下方下壓,沿著傾斜面125返回至處於傾斜面125之前方之載置面123。藉此,拉片3之卡合部38與軸部33一起向前方移動,將卡合部38拉入至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故而藉由卡合部38卡合於被卡合部45,可將拉片3自動地固定。
圖8(a)~圖8(d)係表示自拉片3向前方拉伸之使用狀態至卡合狀態之情況之剖視圖。具體而言,圖8(a)~圖8(d)係表示自拉片3向前方拉伸而將拉鏈鏈帶(未圖示)閉合之使用狀態至拉片3之卡合部38卡合於被卡合部45之卡合狀態的作動方式。圖8(a)、圖8(b)之作動方式由於與圖7(a)、圖7(b)對應,故而此處省略說明。以下,對圖8(c)與圖8(d)進行說明。
圖8(c)係表示使傾倒之拉片3向下方傾倒之狀態。如圖8(c)所示,對傾倒之拉片3施加向下方之轉動力F2,其軸部33沿著設置於載置面123之前方之傾斜面125上升,隨之,鎖定銷6使彈簧構件5彈性地彎曲。同時,拉片3之卡合部38一面與拉片安裝部4抵接一面沿著拉片安裝部4之前壁41F下降。
圖8(d)係表示拉片3之卡合部38卡合於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之卡合狀態。如圖8(c)與圖8(d)所示,若使傾倒之拉片3進而向下方傾倒,則拉片3之卡合部38沿著拉片安裝部4之前壁41F向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之前方移動。此時,藉由彈簧構件5之作用力,而鎖定銷6之被上推部61被向下方下壓,隨之,拉片3之軸部33與鎖定銷6一起被向下方下壓,沿著傾斜面125返回至處於傾斜面125之後方之載置面123。藉此,拉片3之卡合部38與軸部33一起向後方移動,將卡合部38拉入至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藉由卡合部38卡合於被卡合部45而可將拉片3自動地固定。
[變化例]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藉由於拉片載置部12之載置面123之前後方向上之前方與後方之至少一者設置傾斜面125,而阻止施加至拉片4之拉伸力,若進而使傾倒之拉片3向下方傾倒,則藉由彈簧構件5之作用力,而鎖定銷6之被上推部61被向下方下壓,隨之,拉片3之軸部33與鎖定銷6一起被向下方下壓,沿著傾斜面125返回至處於傾斜面125之前方或後方之載置面123。藉此,拉片3之卡合部38與軸部33一起向前方或後方移動,將卡合部38拉入至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故而藉由卡合部38卡合於被卡合部45,可將拉片3自動地固定。
另一方面,本發明並非必須設置傾斜面125。例如,由具有磁性之材料形成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或於被卡合部45之深部設置磁鐵,並且由金屬形成卡合部38。藉此,若自上述圖7(c)與圖8(c)所示之狀態,進而使傾倒之拉片3向下方傾倒,則拉片3之卡合部38沿著拉片安裝部4之後壁41R或前壁41F向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之後方或前方移動。此時,藉由被卡合部45之磁性而將金屬製之卡合部38吸引過來,故而將卡合部38拉入至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藉由卡合部38卡合於被卡合部45而可將拉片3自動地固定。
(本實施形態之效果) 本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1係一種拉鏈用滑件1、100,其具備:滑件本體2,其係上翼板111與下翼板112藉由引導柱113而連結,且具有藉由上翼板111與下翼板112而形成之鏈齒路1a;拉片安裝部4,其配置於上翼板111之上表面;拉片3,其包含捏取部31及連結部32,該連結部32具有載置於上翼板111之上表面之軸部33並且連結於拉片安裝部4;鎖定銷6,其於上翼板111設置於軸部33之上方,且具有爪部62;及彈簧構件5,其設置於鎖定銷6之上方,且以使鎖定銷之爪部62自設置於上翼板111之爪孔124向鏈齒路1a突入之方式施力;拉片安裝部4為蓋構件且於側視時成為隧道狀,自上方覆蓋彈簧構件5與鎖定銷9,於拉片3之連結部32,形成用以供拉片安裝部4通過之安裝孔35,於拉片3形成自安裝孔35之捏取部側之緣部朝向軸部33突出之卡合部38,拉片安裝部4係於前後方向上之前壁41F與後壁41R之至少一者形成被卡合部45,於使拉片3向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側與上翼板111大致平行地傾倒之情形時,藉由彈簧構件5之作用力,而鎖定銷6使拉片3之軸部33向下方且與傾倒之側為相反側移動,藉此將拉片3之卡合部38之前端部38b向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側拉入。藉此,不管能夠回旋之回旋拉片3或無法回旋之方形拉片3,僅藉由使拉片3傾倒即可將拉片3之前端部向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側拉入而自動地固定,可防止拉片3搖晃。
如此,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拉鏈用滑件,其可應對帶自動停止功能之滑件,且無論拉片之類型如何,若使拉片向被卡合部側傾倒,則以可自動地卡合之方式將拉片固定,能夠防止拉片搖晃。
又,本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1係於上翼板111具有載置軸部33之載置面123,與形成於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對應而於載置面123之前後方向上之前方或/及後方,設置有向斜上方延伸之傾斜面125,於使拉片3向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側與上翼板111大致平行地傾倒之情形時,藉由彈簧構件5之作用力,而拉片3之軸部33沿著傾斜面125向下方且與傾倒之側為相反側移動。因此,僅藉由對拉片載置部12進行設計即可將帶拉片自動固定之滑件1容易地且以低成本製造。
又,本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1係連結部32由金屬形成,捏取部31與卡合部38由樹脂一體形成且以覆蓋連結部32之至少一部分之方式設置於連結部。因此,卡合部38可與捏取部31一起容易地形成,可抑制多餘之成本與工時。又,藉由以利用樹脂之捏取部31覆蓋金屬之連結部32之至少一部分之方式製造拉片3,可使拉片3更具漂亮感。
又,本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1係捏取部31與卡合部38藉由射出成形而形成於連結部32。因此,拉片3之捏取部31與卡合部38可以低成本且簡便之方法形成,從而可抑制多餘之成本與工時。
又,本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1係卡合部38為具有前端部38a之凸形狀,被卡合部45為收容前端部38a之凹形狀。因此,由於卡合部38與被卡合部45可藉由凸形狀與凹形狀而卡合,故而可將拉片3穩定地卡合。
又,本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1係拉片3於寬度方向上回旋自如地安裝於拉片安裝部4。因此,於拉片3之卡合部38不卡合於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時,拉片3能夠於與上翼板111之上表面大致平行之面上回旋。因此,可增加拉片3之自由度,可提高拉片3之方便性。
又,本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1係拉片安裝部4以於使拉片3自傾倒狀態與上翼板大致平行地傾倒之中途,與卡合部38抵接之方式形成。因此,於即將卡合拉片3之前,卡合部38與拉片安裝部4抵接,故而可使拉片3不搖晃地穩定地卡合。又,於自卡合部38與拉片安裝部4抵接之狀態至將卡合部38拉入至被卡合部45之狀態卡合之情形時,可將拉片3咔噠地卡合於拉片安裝部4,可使拉片3更具有卡嗒感與踏實感,並且可提高拉片自動固定構成之操作性。
又,本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1係卡合部38具有突出基部38b,於寬度方向上,突出基部之寬度大於被卡合部45之寬度。因此,若將卡合部38拉入至被卡合部45,則突出基部38b抵接於被卡合部45之周圍之前壁41F或後壁41R,限制軸部33過度向深處移動,故而不將卡合部38過度地拉入而可將拉片3穩定地卡合,並且可於對拉片3進行操作時亦使之容易地轉動。
又,本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1係於連結部32中之被捏取部31覆蓋之部分形成孔部37或凹部。因此,捏取部31可通過連結部32之孔部37或凹部牢固地抓住連結部32,可結實地形成拉片3。又,於將拉片3拉緊時,可以使捏取部31與連結部32之間不晃動之方式順利地使滑件滑動。
又,本實施形態中之拉鏈用滑件1係於拉片安裝部4之滑件前後方向上之前壁41F及後壁41R分別形成被卡合部45。因此,即便使拉片3向前方或後方轉動,亦可將拉片3之卡合部38卡合於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因此,可提高拉片3之方便性。
(實施形態2) 圖9(a)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拉片300之立體圖,圖9(b)係設置有圖9(a)之拉片300之滑件100之剖視圖。於本實施例之說明及其參照圖式中,關於具有與上述實施例中所說明之構件相同之構成之構件使用相同之符號表示,如此,藉由使用相同之符號表示而省略該構件之說明。又,本實施例之作動方式係與圖7(a)~圖7(d)及圖8(a)~圖8(d)對應。
於本實施形態中,拉片300係包含軸部333之連結部332之形狀與實施形態1不同。拉片300之連結部332如圖9(a)所示,角部呈方形且形成為大致矩形,並且供拉片安裝部4插通之安裝孔335並不充分大,更具體而言,安裝孔335之左右方向之寬度不較拉片安裝部4之左右方向之寬度充分大,故而無法以拉片安裝部4為中心而於拉鏈之寬度方向上回旋,即,於本實施形態中,拉片300為無法回旋之拉片,即所謂之方形拉片。
如圖9(b)所示,根據本案發明,即便使用作為方形拉片之拉片300,亦與圖7(a)~圖7(d)、及圖8(a)~圖8(d)中所說明之作動方式相同地,若使傾倒之拉片300進而向下方傾倒,則拉片300之卡合部38沿著拉片安裝部4之後壁41R或前壁41F向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之後方或前方移動。此時,藉由彈簧構件5之作用力,而鎖定銷6之被上推部61被向下方下壓,隨之,拉片3之軸部33與鎖定銷6一起被向下方下壓,沿著傾斜面125返回至處於傾斜面125之前方或後方之載置面123。藉此,拉片3之卡合部38與軸部333一起向前方或後方移動,將卡合部38拉入至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藉由卡合部38卡合於被卡合部45可將拉片3自動地固定。
以上,基於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具體性的構成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本發明之範圍係藉由申請專利範圍而表示,並非藉由上述實施形態之說明而表示,進而包含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之意思及範圍內之所有變更。
1‧‧‧滑件(拉鏈用滑件)1a‧‧‧鏈齒路2‧‧‧滑件本體3‧‧‧拉片4‧‧‧拉片安裝部5‧‧‧彈簧構件6‧‧‧鎖定銷12‧‧‧拉片載置部31‧‧‧捏取部31a‧‧‧捏取孔32‧‧‧連結部33‧‧‧軸部33L、33R‧‧‧兩端34L、34R‧‧‧棒部35‧‧‧安裝孔36‧‧‧連接基部37‧‧‧孔部38‧‧‧卡合部38a‧‧‧前端部38b‧‧‧突出基部40‧‧‧開口部41F‧‧‧前壁41R‧‧‧後壁42‧‧‧側壁43‧‧‧內壁44‧‧‧安裝凹部45‧‧‧被卡合部51‧‧‧切口52‧‧‧支片61‧‧‧被推抵部62‧‧‧爪部63‧‧‧鎖定銷基部100‧‧‧滑件(拉鏈用滑件)111‧‧‧上翼板112‧‧‧下翼板113‧‧‧引導柱114‧‧‧凸緣121‧‧‧前安裝柱121a、122a‧‧‧基部121b、122b‧‧‧支持面122‧‧‧後安裝柱123‧‧‧載置面124‧‧‧爪孔125‧‧‧傾斜面125a‧‧‧下緣125b‧‧‧上緣126‧‧‧凹部300‧‧‧拉片332‧‧‧連結部333‧‧‧軸部335‧‧‧安裝孔361‧‧‧緣部F1‧‧‧拉伸力F2‧‧‧轉動力W1‧‧‧尺寸W2‧‧‧尺寸W3‧‧‧尺寸W4‧‧‧尺寸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滑件之俯視圖,係表示拉片於嚙合口側中卡合之狀態之圖。 圖2係圖1之側視圖。 圖3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滑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4係圖1之III-III線剖視圖。 圖5(a)係拉片之立體圖,(b)係將拉片之捏取部省略之拉片之連結部之立體圖。 圖6(a)係拉片安裝部之立體圖,(b)係自拉片安裝部之底部觀察之立體圖。 圖7(a)(b)(c)(d)係表示自將拉片向後方拉伸之使用狀態至卡合狀態之情況之剖視圖。 圖8(a)(b)(c)(d)係表示自將拉片向前方拉伸之使用狀態至卡合狀態之情況之剖視圖。 圖9(a)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拉片之立體圖,(b)係設置有(a)之拉片之滑件之剖視圖。
1‧‧‧滑件(拉鏈用滑件)
1a‧‧‧鏈齒路
2‧‧‧滑件本體
3‧‧‧拉片
4‧‧‧拉片安裝部
5‧‧‧彈簧構件
6‧‧‧鎖定銷
31‧‧‧捏取部
32‧‧‧連結部
33‧‧‧軸部
38‧‧‧卡合部
41F‧‧‧前壁
41R‧‧‧後壁
45‧‧‧被卡合部
61‧‧‧被推抵部
62‧‧‧爪部
63‧‧‧鎖定銷基部
111‧‧‧上翼板
112‧‧‧下翼板
113‧‧‧引導柱
114‧‧‧凸緣
121‧‧‧前安裝柱
121a、122a‧‧‧基部
122‧‧‧後安裝柱
123‧‧‧載置面
124‧‧‧爪孔
125‧‧‧傾斜面
125a‧‧‧下緣
125b‧‧‧上緣
126‧‧‧凹部
W1‧‧‧尺寸
W2‧‧‧尺寸
W3‧‧‧尺寸
W4‧‧‧尺寸

Claims (10)

  1. 一種拉鏈用滑件(1、100),其特徵在於具備: 滑件本體(2),其係上翼板(111)與下翼板(112)藉由引導柱(113)而連結,且具有藉由上述上翼板(111)與上述下翼板(112)而形成之鏈齒路(1a); 拉片安裝部(4),其配置於上述上翼板(111)之上表面; 拉片(3、300),其包含捏取部(31)及連結部(32、332),該連結部(32、332)具有載置於上述上翼板(111)之上表面之軸部(33、333),並且連結於上述拉片安裝部(4); 鎖定銷(6),其於上述上翼板(111)設置於上述軸部(33、333)之上方,且具有爪部(62);及 彈簧構件(5),其係以使上述鎖定銷之上述爪部(62)自設置於上述上翼板(111)之爪孔(124)向上述鏈齒路(1a)突入之方式施力;且 上述拉片安裝部(4)為蓋構件, 於上述拉片(3、300)之上述連結部(32、332),形成有用以供上述拉片安裝部(4)通過之安裝孔(35、335),於上述拉片(3、300),形成有自上述安裝孔(35、335)之上述捏取部(31)側之緣部朝向上述軸部(33、333)突出之卡合部(38), 於上述滑件本體(2)、或上述拉片安裝部(4)之前後方向上之前壁(41F)與後壁(41R)之至少一者形成有被卡合部(45), 於使上述拉片(3、300)向上述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側與上述上翼板(111)大致平行地傾倒之情形時,藉由上述彈簧構件(5)之作用力,而上述鎖定銷(6)使上述拉片(3、300)之上述軸部(33、333)向下方且與傾倒之側為相反側移動,藉此,將上述拉片(3、300)之上述卡合部(38)之前端部(38a)向上述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側拉入而卡合。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用滑件(1、100),其中於上述上翼板(111),具有載置上述軸部(33、333)之載置面(123),與形成於上述拉片安裝部(4)之上述被卡合部(45)對應而於上述載置面(123)之前後方向上之前方或/及後方,設置有向斜上方延伸之傾斜面(125), 於使上述拉片(3、300)向上述拉片安裝部(4)之被卡合部(45)側與上述上翼板(111)大致平行地傾倒之情形時,藉由上述彈簧構件(5)之作用力,而上述拉片(3、300)之上述軸部(33、333)沿著上述傾斜面(125)向下方且與傾倒之側為相反側移動。
  3. 如請求項1或2之滑件(1、100),其中上述連結部(32、332)由金屬形成,上述捏取部(31)與上述卡合部(38)由樹脂一體形成且以覆蓋上述連結部(32、332)之至少一部分之方式設置於上述連結部(32、332)。
  4. 如請求項3之滑件(1、100),其中上述捏取部(31)與上述卡合部(38)係藉由射出成形而形成於上述連結部(32、332)。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滑件(1),其中上述拉片(3)係於寬度方向回旋自如地安裝於上述滑件本體(2)。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滑件,其中上述卡合部(38)為具有上述前端部(38a)之凸形狀,上述被卡合部(45)為收容上述前端部(38a)之凹形狀。
  7. 如請求項6之滑件(1、100),其中上述拉片安裝部(4)係以於使上述拉片(3、300)與上述上翼板(111)大致平行地傾倒之中途,與上述卡合部(38)抵接之方式形成。
  8. 如請求項6或7之滑件(1、100),其中上述卡合部(38)具有突出基部(38b),且於寬度方向上,上述突出基部(38b)之寬度大於上述被卡合部(45)之寬度。
  9. 如請求項3或4之滑件(1、100),其中於上述連結部(32、332)之被上述捏取部(31)覆蓋之部分形成孔部(37)或凹部。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滑件(1、100),其中上述滑件本體(2)具備用以安裝上述拉片安裝部(4)之前安裝柱(121)與後安裝柱(122), 於上述滑件本體(2)之上述前安裝柱(121)及上述後安裝柱(122)之各者,或於上述拉片安裝部(4)之滑件前後方向上之前壁(41F)及後壁(41R)之各者形成被卡合部(45)。
TW107126574A 2018-07-31 2018-07-31 拉鏈用滑件 TWI6639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6574A TWI663930B (zh) 2018-07-31 2018-07-31 拉鏈用滑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26574A TWI663930B (zh) 2018-07-31 2018-07-31 拉鏈用滑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3930B TWI663930B (zh) 2019-07-01
TW202007301A true TW202007301A (zh) 2020-02-16

Family

ID=68049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6574A TWI663930B (zh) 2018-07-31 2018-07-31 拉鏈用滑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6393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8412A (ja) * 1995-12-21 1997-06-30 Ykk Corp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US6237199B1 (en) * 1999-11-26 2001-05-29 Wallace Lien Chou Wang Zipper slide with means for restraining pull tab thereof from swinging
CN105476191B (zh) * 2015-12-18 2018-06-22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拉头
CN206791834U (zh) * 2017-05-17 2017-12-26 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晃拉头及拉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3930B (zh) 2019-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61612B1 (en) Slider for concealed slide fastener
JP3714534B2 (ja) 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KR100679585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상단부 정지구
EP0821892B1 (en) Autolock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KR20080035983A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의 역개방 개방 격리용 끼움 부재
KR100367253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의 지퍼 견인 장치
TW200403031A (en) Zipper pull with cover member
TW200727814A (en) Slide fastener slider with automatic locking device
EP0839466B1 (en) Auto -lock slide fastener slider
EP2698073A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KR100478643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
MXPA00009563A (es) Gancho de traccion de corredera para cierre de cremallera.
TW202007301A (zh) 拉鏈用滑件
KR19980080919A (ko) 자동 정지장치를 갖는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TWI510201B (zh) Zipper with slider
TWI641335B (zh) 拉鏈之滑件
CN112040807B (zh) 拉链用拉头
TWI577304B (zh) Zipper slide
JP4188292B2 (ja) 停止装置付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I655916B (zh) zipper
JP3205204U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WO2024047796A1 (ja) 連結具
TWI740147B (zh) 拉鏈用滑件
TWI641336B (zh) 拉鏈用滑件之本體、滑件
CN110789459B (zh) 后排大扶手储物盒盖解锁组件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