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3496A - 一種新穎磷酸肌醇3 - 激酶抑制劑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種新穎磷酸肌醇3 - 激酶抑制劑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03496A TW202003496A TW108119046A TW108119046A TW202003496A TW 202003496 A TW202003496 A TW 202003496A TW 108119046 A TW108119046 A TW 108119046A TW 108119046 A TW108119046 A TW 108119046A TW 202003496 A TW202003496 A TW 20200349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ound
- group
- formula
- alkyl
- independently
- Prior art date
Links
- 0 *C(C(C(O)=O)=C(*=C)[N+]([O-])=O)=I Chemical compound *C(C(C(O)=O)=C(*=C)[N+]([O-])=O)=I 0.000 description 8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505—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 A61K31/517—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ortho- or peri-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 systems, e.g. quinazoline, perimidin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 C07D403/1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hetero ring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13/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 C07D41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17/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7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 C07D47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e nitrogen ato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63/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71/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87/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屬於藥物化學領域,公開了一種新穎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劑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本發明中的磷酸肌醇3-激酶(PI3K)抑制劑的結構如式I所示,具有抗腫瘤、抗神經退行性疾病、抗發炎等多種藥理活性。
Description
本發明屬於藥物化學領域,涉及一種有效的磷酸肌醇3-激酶(PI3K)抑制劑,其製備方法,包含其的藥物組成物,及其醫藥用途,特別是在製備用於預防和/或治療至少部分由PI3K媒介的疾病的藥物中的用途。
磷酸肌醇3-激酶(PI3K)是一大類酶,其主要功能是磷酸肌醇的肌醇環的磷酸化。根據結構相似性、調節亞基的類型和各種磷酸肌醇受質的專一性,PI3K被分成三類(I、II和III)(Marone R,et al.
,Biochim. Biophys. Acta
, 2008; 1784:159-185),其中針對I類PI3K的研究最為廣泛。該類型的所有成員都由一個催化次單元和一個相關的調節部分組成,用於催化磷脂醯肌醇4,5-二磷酸(PIP2)的磷酸化,從而產生傳訊分子磷脂醯肌醇3,4,5-三磷酸(PIP3)。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證據表明,該類型可以作為蛋白激酶,儘管受質的確切性質和生理意義仍在探索中(Backer JM.,et al.
,Nat. Cell. Biol.
, 2005; 7:773-774)。該類型進一步分為兩個亞群(IA和IB)。IA類成員PI3Kα、PI3Kβ和PI3Kγ三種亞型由涉及酪胺酸磷酸化的細胞訊息傳遞事件活化。PI3Kα和PI3Kβ被廣泛表現,並在細胞生長、分裂和存活中發揮作用(Thomas M,et al.
,Curr. Opin. Pharmacol.
, 2008; 8:267-274)。這兩種激酶在許多生物學功能中的作用在缺乏PI3Kα或PI3Kβ的小鼠中觀察到的胚胎致死性被增強。由於它們在體內平衡中的作用,PI3Kα和PI3Kβ的臨床評價受限於腫瘤學領域,並且一些化合物也處於臨床開發的不同階段。PI3Kδ亞型的情況則有所不同,它似乎主要在造血細胞中表現,並可能在發炎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正因如此,近來出現的PI3Kδ選擇性化合物吸引了較多的注意。
PI3Kγ亞型在免疫細胞中表現,並且在正常或惡性的上皮細胞和結締組織細胞中具有有限的表現。PI3Kγ剔除小鼠的研究結果表明,PI3Kγ對於細胞活化和一些趨化因子的遷移是重要的(Sasaki T.,et al.
,Science
, 2000; 287:1040-1046; Hirsch E.,et al.
,Science
, 2000; 287:1049-1053)。PI3Kγ訊息傳遞對骨髓細胞功能特別重要,它在G蛋白偶聯受體(GPCRs)(如趨化因子受體)和RAS的下游。此外,在這些細胞中,PI3Kγ可被活化以對組織缺氧作出反應。PI3Kγ在獨特的髓樣細胞中發揮關鍵作用,其構成了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境的關鍵組成部分,這在PI3Kγ缺失和激酶失活置入研究得到驗證。例如,小鼠同基因腫瘤在移植到PI3Kγ基因失活的免疫活性小鼠體內時生長緩慢(Schmid M. C.,et al.
,Cancer Cell
, 2011; 19:715-727; Joshi S.,et al.
,Mol. Cancer Res.
, 2014; 12:1520-1531)。這種生長延緩是由於腫瘤相關骨髓的消除,而這些細胞可促進腫瘤生長的免疫抑制性腫瘤微環境業已周知(Gunderson A. J.,et al.
,Cancer Discovery
, 2016; 6:270-285)。此外,腫瘤相關的骨髓細胞被假設為在放療或化療後支持腫瘤再生,並能夠轉移擴散(De Palma M.,et al.
,J. Med. Chem.
, 2012; 55:8559-8581)。這些臨床前研究突出了PI3Kγ在髓樣細胞生物學中的關鍵作用,並提示腫瘤相關髓樣細胞中的PI3Kγ抑制可能有效地預防各種環境中的腫瘤生長。
儘管在過去近十年的時間裡已經報導了PI3Kγ抑制劑,但是對於體內高選擇性PI3Kγ抑制劑的報導依然較少(WO2017214269, WO2016054491, CN106456628, WO2015051241)。因此,從現有數據分析,開發出高選擇性PI3Kγ抑制劑將具有巨大的理論和臨床價值。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系列對於PI3K活性具有調節或抑制作用的新穎化合物,該系列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包含該系列化合物的藥物組成物,以及該系列化合物的醫藥用途。
用於解決問題的方案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
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其中:
R1
、R3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0
為-CH2
-、-C(=R2
)-、-S(=R2
)n
-或-P(=R2
)(R0
)-;
X1
、X2
、X3
、X5
、X6
、X7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
X4
和X8
各自獨立地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或者X4
和X5
之間形成雙鍵,其中:X5
為C,X4
為CH、CR7
或N;
R0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或雜芳基炔基;且當R0
不為氫時,R0
中的氫任選地被氘或鹵素取代;
R2
和R5
各自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第二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上述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其包括:
(1)2-胺基-N
-(1-(8-(二甲基次磷醯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2)(R
)-2-胺基-N
-(1-(8-(二甲基次磷醯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3)(S
)-2-胺基-N
-(1-(8-(二甲基次磷醯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4)2-胺基-N
-(1-(1-氧代-8-(五氟-λ6
-硫烷基)-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5)(R
)-2-胺基-N
-(1-(1-氧代-8-(五氟-λ6
-硫烷基)-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6)(S
)-2-胺基-N
-(1-(1-氧代-8-(五氟-λ6
-硫烷基)-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7)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1-二氧代-2-苯基-2H
-苯并[e][1,2]噻嗪-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8)(R
)-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1-二氧代-2-苯基-2H
-苯并[e][1,2]噻嗪-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9)(S
)-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1-二氧代-2-苯基-2H
-苯并[e][1,2]噻嗪-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0)2-胺基-N
-(1-(8-(7-甲基-7-氮雜螺[3.5]壬烷-2-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1)(R
)-2-胺基-N
-(1-(8-(7-甲基-7-氮雜螺[3.5]壬烷-2-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2)(S
)-2-胺基-N
-(1-(8-(7-甲基-7-氮雜螺[3.5]壬烷-2-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3)2-胺基-N
-(1-(8-(7-甲基-2,7-二氮雜螺[3.5]壬烷-2-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4)(R
)-2-胺基-N
-(1-(8-(7-甲基-2,7-二氮雜螺[3.5]壬烷-2-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5)(S
)-2-胺基-N
-(1-(8-(7-甲基-2,7-二氮雜螺[3.5]壬烷-2-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6)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2,6-萘啶-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7)(R
)-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2,6-萘啶-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8)(S
)-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2,6-萘啶-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9)2-胺基-N
-(1-(4-((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5-氧代-6-苯基-5,6-二氫-1,6-萘啶-7-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20)(R
)-2-胺基-N
-(1-(4-((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5-氧代-6-苯基-5,6-二氫-1,6-萘啶-7-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21)(S
)-2-胺基-N
-(1-(4-((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5-氧代-6-苯基-5,6-二氫-1,6-萘啶-7-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22)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2-(7-甲基-7-氮雜螺[3.5]壬烷-2-基)-1-氧代-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23)(R
)-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2-(7-甲基-7-氮雜螺[3.5]壬烷-2-基)-1-氧代-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24)(S
)-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2-(7-甲基-7-氮雜螺[3.5]壬烷-2-基)-1-氧代-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25)2-胺基-N
-(1-(2-(1-金剛烷基)-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26)(R
)-2-胺基-N
-(1-(2-(1-金剛烷基)-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27)(S
)-2-胺基-N
-(1-(2-(1-金剛烷基)-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28)3-(4-(2-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基)-4-氧代丁烷-2-基)-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2-苯基異喹啉-1(2H
)-酮;
(29)(S
)-3-(4-(2-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基)-4-氧代丁烷-2-基)-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2-苯基異喹啉-1(2H
)-酮;
(30)(R
)-3-(4-(2-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基)-4-氧代丁烷-2-基)-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2-苯基異喹啉-1(2H
)-酮;
(31)2-胺基-N
-(2-(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丙烷-2-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32)2-胺基-N'
-甲基-N'
-(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肼;
(33)2-胺基-N'
-羥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脒;
(34)(R
)-2-胺基-N'
-羥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脒;
(35)(S
)-2-胺基-N'
-羥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脒;
(36)3-(3-胺基-4-(2-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基)-4-氧代丁烷-2-基)-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2-苯基異喹啉-1(2H
)-酮;
(37)(S
)-3-(3-胺基-4-(2-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基)-4-氧代丁烷-2-基)-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2-苯基異喹啉-1(2H
)-酮;
(38)(R
)-3-(3-胺基-4-(2-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基)-4-氧代丁烷-2-基)-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2-苯基異喹啉-1(2H
)-酮;
(39)2-胺基-N-(1-(5-((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4-氧代-3-苯基-3,4-二氫酞嗪-2(1H
)-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40)(S
)-2-胺基-N
-(1-(5-((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4-氧代-3-苯基-3,4-二氫酞嗪-2(1H
)-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41)(R
)-2-胺基-N
-(1-(5-((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4-氧代-3-苯基-3,4-二氫酞嗪-2(1H
)-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42)2-胺基-N
-(1-(5-((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4-二氧代-3-苯基-3,4-二氫酞嗪-2(1H
)-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43)(S
)-2-胺基-N
-(1-(5-((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4-二氧代-3-苯基-3,4-二氫酞嗪-2(1H
)-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44)(R
)-2-胺基-N
-(1-(5-((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4-二氧代-3-苯基-3,4-二氫酞嗪-2(1H
)-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45)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4-二氧代-2-苯基-1,2,3,4-四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46)2-胺基-N
-((1R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4-二氧代-2-苯基-1,2,3,4-四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47)2-胺基-N
-((1S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4-二氧代-2-苯基-1,2,3,4-四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48)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胺基磺醯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49)(R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胺基磺醯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50)(S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胺基磺醯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51)2-胺基-N
-(1-(1-(羥基亞胺基)-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4-氧代-2-苯基-1,2,3,4-四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52)(R
)-2-胺基-N
-(1-(1-(羥基亞胺基)-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4-氧代-2-苯基-1,2,3,4-四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53)(S
)-2-胺基-N
-(1-(1-(羥基亞胺基)-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4-氧代-2-苯基-1,2,3,4-四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54)2-胺基-N
-(1-(1-亞胺基-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2H
-苯并[e][1,2]噻嗪-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55)2-胺基-N
-(1-(1-乙基亞胺基-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2H
-苯并[e][1,2]噻嗪-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56)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亞胺基-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57)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乙基亞胺基-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58)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脒;
(59)2-胺基-N’
-乙基-N-(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脒;
(60)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甲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苯并[c][1,2]氮雜磷菲寧-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61)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2-(二甲基次磷醯基)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62)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4-(五氟-λ6
-硫烷基)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63)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硫代甲醯胺;
(64)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1-二氧代-2-苯基-2H
-苯并[e][1,2,4]噻二嗪-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65)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1-甲基-2-苯基-1,2-二氫苯并[c][1,5,2]二氮雜磷菲寧-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66)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硫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67)2-胺基-N’
-羥基-N
-(1-(1-氧代-2-苯基-8-(苯基乙炔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脒;
(68)2-胺基-N
-(1-(1-(羥基亞胺基)-2-苯基-8-(苯基乙炔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69)2-胺基-N’
-甲基-N
-(1-(1-氧代-2-苯基-8-(苯基乙炔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脒;
(70)2-胺基-N
-(1-氘代-1-(4-氘代-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71)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環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72)2-胺基-N
-甲基-N
-(2-(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丙烷-2-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73)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1-二氧代-2-苯基-2H
-苯并[e][1,2]噻嗪-3-基)乙基)-2-(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74)(S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1-二氧代-2-苯基-2H
-苯并[e][1,2]噻嗪-3-基)乙基)-2-(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75)(R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1-二氧代-2-苯基-2H
-苯并[e][1,2]噻嗪-3-基)乙基)-2-(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76)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N
-甲基胺磺醯)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77)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N
-乙基胺磺醯)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78)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N
-異丙基胺磺醯)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79)(S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N
-甲基胺磺醯)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80)(S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N
-乙基胺磺醯)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81)(S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N
-異丙基胺磺醯)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82)(R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N
-甲基胺磺醯)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83)(R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N
-乙基胺磺醯)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84)(R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N
-異丙基胺磺醯)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85)2-((N
-環丙基胺磺醯基)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86)(S
)-2-((N
-環丙基胺磺醯基)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87)(R
)-2-((N
-環丙基胺磺醯基)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88)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N
-苯基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89)(S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N
-苯基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90)(R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N
-苯基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91)2-((N
,N
-二甲基胺基磺醯基)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92)(S
)-2-((N
,N
-二甲基胺基磺醯基)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93)(R
)-2-((N
,N
-二甲基胺基磺醯基)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94)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吡咯烷-1-基磺醯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95)(S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吡咯烷-1-基磺醯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96)(R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吡咯烷-1-基磺醯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97)N
-(1-(1-氧代-2-苯基-8-((1-(2,2,2-三氟乙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98)(S
)-N
-(1-(1-氧代-2-苯基-8-((1-(2,2,2-三氟乙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99)(R
)-N
-(1-(1-氧代-2-苯基-8-((1-(2,2,2-三氟乙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00)N
-(1-(1-氧代-2-苯基-8-((1-(2,2,2-三氟乙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N
-環丙基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01)(S
)-N
-(1-(1-氧代-2-苯基-8-((1-(2,2,2-三氟乙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N
-環丙基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02)(R
)-N
-(1-(1-氧代-2-苯基-8-((1-(2,2,2-三氟乙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N
-環丙基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03)N
-(1-(8-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04)(S
)-N
-(1-(8-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05)(R
)-N
-(1-(8-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06)2-((N
-環丙基胺磺醯基)胺基)-N
-(1-(8-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07)(S
)-2-((N
-環丙基胺磺醯基)胺基)-N
-(1-(8-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08)(R
)-2-((N
-環丙基胺磺醯基)胺基)-N
-(1-(8-乙炔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09)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2-苯基-1-硫代-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10)(S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2-苯基-1-硫代-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11)(R
)-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2-苯基-1-硫代-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2-(胺磺醯基胺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12)2-((N
-環丙基胺磺醯基)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2-苯基-1-硫代-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13)(S
)-2-((N
-環丙基胺磺醯基)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2-苯基-1-硫代-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14)(R
)-2-((N
-環丙基胺磺醯基)胺基)-N
-(1-(8-((1-甲基-1H-吡唑-4-基)乙炔基)-2-苯基-1-硫代-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15)(S
)-2-胺基-N
-(1-(8-(7-甲基-1-氧代-2,7-二氮雜螺[3.5]壬-2-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16)2-胺基-N
-(1-(8-(7-甲基-1-氧代-2,7-二氮雜螺[3.5]壬-2-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17)(R
)-2-胺基-N
-(1-(8-(7-甲基-1-氧代-2,7-二氮雜螺[3.5]壬-2-基)-1-氧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18)(S
)-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硫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119)(R
)-2-胺基-N
-(1-(8-((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硫代-2-苯基-1,2-二氫異喹啉-3-基)乙基)吡唑并[1,5-a]嘧啶-3-甲醯胺。
第三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上述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包括:
1)具有式IA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A-1-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A-1-2;
S2:化合物IA-1-2與化合物IA-a反應,得到化合物IA-1-3;
S3:化合物IA-1-3與化合物IA-b反應,得到化合物IA-1-4;
S4:化合物IA-1-4與化合物IA-c反應,得到具有式IA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4
為CH或CR7
;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2
、R3
、R4
、R5
、R6
和R7
如下述式IA化合物中所限定;或者
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A-2-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A-2-2;
S2:化合物1A-2-2與化合物IA-a反應,得到化合物IA-2-3;
S3:化合物IA-2-3與化合物IA-d反應,得到化合物IA-2-4;
S4:化合物IA-2-4在硝基還原條件下發生關環反應,得到化合物IA-2-5;
S5:化合物IA-2-5與化合物IA-c反應,得到具有式IA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2
、R3
、R4
、R5
和R6
如下述式IA化合物中所限定;
2)具有式IB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B-1-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B-1-2;
S2:化合物IB-1-2與化合物IB-a反應,得到化合物IB-1-3;
S3:化合物IB-1-3與化合物IB-b反應,得到化合物IB-1-4;
S4:化合物IB-1-4與化合物IB-c反應,得到具有式IB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4
為CH或CR7
;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2
、R3
、R4
、R5
、R6
和R7
如下述式IB化合物中所限定;或者
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B-2-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B-2-2;
S2:化合物1B-2-2與化合物IB-a反應,得到化合物IB-2-3;
S3:化合物IB-2-3與化合物IB-d反應,得到化合物IB-2-4;
S4:化合物IB-2-4在硝基還原條件下發生關環反應,得到化合物IB-2-5;
S5:化合物IB-2-5與化合物IB-c反應,得到具有式IB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2
、R3
、R4
、R5
和R6
如下述式IB化合物中所限定;
3)具有式IC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C-1-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C-1-2;
S2:化合物IC-1-2與化合物IC-a反應,得到化合物IC-1-3;
S3:化合物IC-1-3與化合物IC-b反應,得到化合物IC-1-4;
S4:化合物IC-1-4與化合物IC-c反應,得到具有式IC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4
為CH或CR7
;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5
、R6
和R7
如下述式IC化合物中所限定;或者
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C-2-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C-2-2;
S2:化合物1C-2-2與化合物IC-a反應,得到化合物IC-2-3;
S3:化合物IC-2-3與化合物IC-d反應,得到化合物IC-2-4;
S4:化合物IC-2-4在硝基還原條件下發生關環反應,得到化合物IC-2-5;
S5:化合物IC-2-5與化合物IC-c反應,得到具有式IC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5
和R6
如下述式IC化合物中所限定;或者
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C-3-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C-3-2;
S2:化合物1C-3-2與化合物IC-a反應,得到化合物IC-3-3;
S3:化合物IC-3-3與化合物IC-b反應,得到化合物IC-3-4;
S4:化合物IC-3-4與化合物IC-c反應,得到化合物IC-3-5;
S5:將化合物IC-3-5中胺基上的一個氫原子替換為S(O)n
R7
,得到具有式IC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4
為CH或N;R6
為NH2
;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5
和R7
如下述式IC化合物中所限定;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4)具有式ID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D-1-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D-1-2;
S2:在化合物ID-a作用下,化合物ID-1-2發生關環反應,得到化合物ID-1-3;
S3:向化合物ID-1-3中引入R1
,得到化合物ID-1-4;
S4:化合物ID-1-4與化合物ID-b反應,得到化合物ID-1-5;
S5:化合物ID-1-5與化合物ID-c反應,得到化合物ID-1-6;
S6:化合物ID-1-6與化合物ID-d反應,得到化合物ID;
其中:X為氯、溴或碘;X1
、X2
、X3
、X4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6
和R7
如下述式ID化合物中所限定;或者
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D-2-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D-2-2;
S2:化合物ID-2-2與化合物ID-e反應,得到化合物ID-2-3;
S3:化合物ID-2-3與化合物ID-f反應,得到化合物ID-2-4;
S4:化合物ID-2-4與勞森試劑和化合物ID-g反應,得到化合物ID-2-5;
S5:化合物ID-2-5與化合物ID-c反應,得到具有式ID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R為H、OH或R7
;X4
為CH或CR7
;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6
和R7
如下述式ID化合物中所限定;
5)具有式IE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化合物IE-1-1與化合物IE-a反應,得到化合物IE-1-2;
S2:化合物IE-1-2與化合物IE-b反應,得到化合物IE-1-3;
S3:化合物IE-1-3與化合物IE-c反應,得到化合物IE-1-4;
S4:化合物IE-1-4發生胺解反應,得到化合物IE-1-5;
S5:將化合物IE-1-5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E-1-6;
S6:化合物IE-1-6與化合物IE-d反應,得到化合物IE;
其中:X為氯、溴或碘;R為烷基;X1
、X2
、X3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5
和R6
如下述式IE化合物中所限定;
6)具有式IF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化合物IF-1-1與化合物IF-a反應,得到化合物IF-1-2;
S2:化合物IF-1-2與化合物IF-b反應,得到化合物IF-1-3;
S3:化合物IF-1-3與化合物IF-c反應,得到化合物IF-1-4;
S4:將化合物IF-1-4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E-1-5;
S5:化合物IF-1-5發生胺基反應,得到化合物IF-1-6;
S6:化合物IF-1-6與化合物IF-d反應,得到化合物IF;
其中:X為氯、溴或碘;R為烷基;X1
、X2
、X3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5
和R6
如下述式IF化合物中所限定。
第四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藥物組成物,其包含上述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第五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上述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上述藥物組成物,其用作PI3K抑制劑。
第六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上述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上述藥物組成物用作PI3K抑制劑的用途。
第七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上述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上述藥物組成物在製備用於預防和/或治療至少部分由PI3K媒介的疾病的藥物中的用途。
第八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預防和/或治療至少部分由PI3K媒介的疾病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將治療有效量的上述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上述藥物組成物施用於對其有需求的患者。
第九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藥物聯合形式,其包含上述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上述藥物組成物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癌症治療劑。
第十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預防和/或治療癌症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將治療有效量的上述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上述藥物組成物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癌症治療劑施用於對其有需求的患者。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結構新穎的式I化合物,其可以作為高效的PI3K抑制劑,具有抗腫瘤、抗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氏症)、抗發炎、抗感染等多種藥理活性。合成方法溫和,操作簡單易行,易於衍生化,適合工業放大量生產。
在進一步描述本發明之前,應當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本文中所述的特定實施方案;還應該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僅用於描述而非限制特定實施方案。
[術語定義]
除非另有說明,下列術語的含義如下。
“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是指對生物體基本上無毒性的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的鹽。藥學上可接受的鹽通常包括(但不限於)本發明的化合物與藥學上可接受的無機/有機酸或無機/有機鹼反應而形成的鹽,此類鹽又被稱為酸加成鹽或鹼加成鹽。常見的無機酸包括(但不限於)鹽酸、氫溴酸、硫酸、磷酸等,常見的有機酸包括(但不限於)三氟乙酸、檸檬酸、馬來酸、富馬酸、琥珀酸、酒石酸、乳酸、丙酮酸、草酸、甲酸、乙酸、苯甲酸、甲磺酸、苯磺酸、對甲苯磺酸等,常見的無機鹼包括(但不限於)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鋇等,常見的有機鹼包括(但不限於)二乙胺、三乙胺、乙胺丁醇等。
術語“溶劑化物”是指由本發明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與至少一種溶劑分子透過非共價分子間作用力結合而形成的物質。術語“溶劑化物”包括“水合物”。常見的溶劑化物包括(但不限於)水合物、乙醇合物、丙酮合物等。
術語“水合物”是指由本發明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與水透過非共價分子間作用力結合而形成的物質。常見的水合物包括(但不限於)半水合物、一水合物、二水合物、三水合物等。
術語“異構體”是指具有相同原子數和原子類型因而具有相同分子量,但原子的空間排列或構型不同的化合物。
術語“立體異構體”是指由分子中的原子因空間排列方式不同而產生的異構體,包括“構型異構體”和“構象異構體”兩大類。術語“構型異構體”是指分子中的原子因不同空間排列而產生的異構體,包括“順反異構體”和“旋光異構體”兩大類。術語“順反異構體”是指位於雙鍵或環系兩側的原子(或基團)因相對於參考平面的位置不同而產生的異構體,在順式異構體中原子(或基團)位於雙鍵或環系的同側,在反式異構體中原子(或基團)位於雙鍵或環系的異側,其中的“雙鍵”一般指碳碳雙鍵,也包含碳氮雙鍵和氮氮雙鍵。術語“旋光異構體”是指由於具有至少一個掌性因素(包括掌性中心、掌性軸、掌性面等)而導致具有垂直的不對稱平面,從而能夠使平面偏振光旋轉的穩定異構體。由於本發明化合物中存在可能導致立體異構的不對稱中心以及其他化學結構,因此本發明也包括這些立體異構體及其混合物。由於本發明的化合物及其鹽包括不對稱碳原子,因而能夠以單一立體異構體形式、外消旋物、對映異構體和非對映異構體的混合物形式存在。通常,這些化合物能夠以外消旋混合物的形式製備。然而,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將這類化合物製備或分離後得到純的立體異構體,即單一對映異構體或非對映異構體,或者單一立體異構體富集化(純度≥98%、≥95%、≥93%、≥90%、≥88%、≥85%或≥80%)的混合物。如下文中所述,化合物的單一立體異構體是由含有所需掌性中心的旋光起始原料合成製備得到的,或者是透過製備得到對映異構體產物的混合物之後再分離或拆分製備得到的,例如轉化為非對映異構體的混合物之後再進行分離或再結晶、層析處理、使用掌性拆分試劑,或者在掌性層析管柱上將對映異構體進行直接分離。具有特定立體化學的起始化合物既可以商購得到,也可以按照下文中描述的方法製備再透過本領域熟知的方法拆分得到。術語“對映異構體”是指彼此具有不能重疊的鏡像的一對立體異構體。術語“非對映異構體”或“非對映體”是指彼此不構成鏡像的旋光異構體。術語“外消旋混合物”或“外消旋物”是指含有等份的單一對映異構體的混合物(即兩種R和S對映體的等莫耳量混合物)。術語“非外消旋混合物”是指含有不等份的單一對映異構體的混合物。除非另外指出,本發明的化合物的所有立體異構體形式都在本發明的範圍之內。
術語“互變異構體”(或稱“互變異構形式”)是指具有不同能量的可透過低能量障壁互相轉化的結構異構體。若互變異構是可能的(如在溶液中),則可以達到互變異構體的化學平衡。例如,質子互變異構體(或稱質子轉移互變異構體)包括(但不限於)透過質子遷移來進行的互相轉化,如酮-烯醇異構化、亞胺-烯胺異構化、醯胺-亞胺醇異構化等。除非另外指出,本發明的化合物的所有互變異構體形式都在本發明的範圍之內。
術語“同位素標記物”是指將結構中的特定原子替換為其同位素原子而形成的化合物。除非另外指出,本發明的化合物中包括H、C、N、O、F、P、S、Cl的各種同位素,如2
H(D)、3
H(T)、13
C、14
C、15
N、17
O、18
O、18
F、31
P、32
P、35
S、36
S和37
Cl。
術語“前驅藥”是指在適用於患者後能夠直接或間接地提供本發明的化合物的衍生化合物。特別優選的衍生化合物或前驅藥是在施用於患者時可以提高本發明的化合物的生物可利用性的化合物(例如,更易吸收入血),或者促進母體化合物向作用位址(例如,淋巴系統)遞送的化合物。除非另外指出,本發明的化合物的所有前驅藥形式都在本發明的範圍之內,且各種前驅藥形式是本領域熟知的。
術語“各自獨立地”是指結構中存在的取值範圍相同或相近的至少兩個基團(或環系)可以在特定情形下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含義。例如,X和Y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羥基、氰基、烷基或芳基,則當X為氫時,Y既可以為氫,也可以為鹵素、羥基、氰基、烷基或芳基;同理,當Y為氫時,X既可以為氫,也可以為鹵素、羥基、氰基、烷基或芳基。
術語“鹵素”是指位於元素週期表第VII主族的氟(F)、氯(Cl)、溴(Br)和碘(I)。
術語“次磷醯基”是指一價的基團,其由次磷酸失去羥基後形成,並且透過一個與磷原子相連的單鍵連接至母核(-P(=O)H2
)。次磷醯基既能夠以未取代的形式連接本發明的式I化合物的結構母核,也能夠將其中的氫原子替換為其他取代基。常見的取代的次磷醯基包括(但不限於)二烷基次磷醯基(-P(=O)(Alk)2
,如二甲基次磷醯基)、二芳基次磷醯基(-P(=O)(Ar)2
,如二苯基次磷醯基)、烷基芳基次磷醯基(-P(=O)(Alk)(Ar),如甲基苯基次磷醯基)、二烷氧基次磷醯基(-P(=O)(OAlk)2
,如二甲氧基次磷醯基)等。
術語“磷醯基”是指一價的基團,其由磷酸失去羥基後形成,並且透過一個與磷原子相連的單鍵連接至母核(-P(=O)(OH)2
)。
術語“烷基”是指一價的直鏈或支鏈的烷烴基團,其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不含有不飽和度,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優選C1
-C6
烷基,更優選C1
-C4
烷基;常見的烷基包括(但不限於)甲基(-CH3
)、乙基(-CH2
CH3
)、正丙基(-CH2
CH2
CH3
)、異丙基(-CH(CH3
)2
)、正丁基(-CH2
CH2
CH2
CH3
)、第二丁基(-CH(CH3
)CH2
CH3
)、異丁基(-CH2
CH(CH3
)2
)、第三丁基(-C(CH3
)3
)、正戊基(-CH2
CH2
CH2
CH2
CH3
)、新戊基(-CH2
C(CH3
)3
)等。
術語“烯基”是指一價的直鏈或支鏈的烯烴基團,其僅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含有至少一個雙鍵,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優選C2
-C6
烯基;常見的烯基包括(但不限於)乙烯基(-CH=CH2
)、1-丙烯-1-基(-CH=CH-CH3
)、1-丁烯-1-基(-CH=CH-CH2
-CH3
)、1-戊烯-1-基(-CH=CH-CH2
-CH2
-CH3
)、1,3-丁二烯-1-基(-CH=CH-CH=CH2
)、1,4-戊二烯-1-基(-CH=CH-CH2
-CH=CH2
)等。
術語“炔基”是指一價的直鏈或支鏈的炔烴基團,其僅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含有至少一個三鍵,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優選C2
-C6
炔基;常見的炔基包括(但不限於)乙炔基()、1-丙炔-1-基(即丙炔基)()、1-丁炔-1-基(即丁炔基)()、戊炔-1-基()、1,3-丁二炔-1-基()、1,4-戊二炔-1-基()等。
術語“烷氧基”是指一價的直鏈或支鏈的基團,其僅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可以含有不飽和度,並且透過一個與氧原子相連的單鍵連接至母核,優選C1
-C4
烷氧基;常見的烷氧基包括(但不限於)甲氧基(-OCH3
)、乙氧基(-OCH2
CH3
)、正丙氧基(-OCH2
CH2
CH3
)、異丙氧基(-OCH(CH3
)2
)、正丁氧基(-OCH2
CH2
CH2
CH3
)、第二丁氧基(-OCH(CH3
)CH2
CH3
)、異丁氧基(-OCH2
CH(CH3
)2
)、第三丁氧基(-OC(CH3
)3
)、正戊氧基(-OCH2
CH2
CH2
CH2
CH3
)、新戊氧基(-OCH2
C(CH3
)3
)等。
術語“烷基醯基”是指一價的直鏈或支鏈的基團,其僅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除自身結構中的羰基以外不含有不飽和度,並且透過一個與羰基相連的單鍵連接至母核,優選C1
-C4
烷基醯基;常見的烷基醯基包括(但不限於)甲醯基(-C(=O)H)、乙醯基(-C(=O)CH3
)、正丙醯基(-C(=O)CH2
CH3
)、正丁醯基(-C(=O)CH2
CH2
CH3
)、異丁醯基(-C(=O)CH(CH3
)2
)、正戊醯基(-C(=O)CH2
CH2
CH2
CH3
)、新戊醯基(-C(=O)C(CH3
)3
)等。
術語“烷基醯胺基”是指一價的直鏈或支鏈的基團,其僅由碳原子、氫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構成,除自身結構中的羰基以外不含有不飽和度,並且透過一個與氮原子相連的單鍵連接至母核,優選C1
-C4
烷基醯胺基;常見的烷基醯胺基包括(但不限於)甲醯胺基(-NHC(=O)H)、乙醯胺基(-NHC(=O)CH3
)、正丙醯胺基(-NHC(=O)CH2
CH3
)、正丁醯胺基(-NHC(=O)CH2
CH2
CH3
)、異丁醯胺基(-NHC(=O)CH(CH3
)2
)、正戊醯胺基(-NHC(=O)CH2
CH2
CH2
CH3
)、新戊醯胺基(-NHC(=O)C(CH3
)3
)等。
術語“烷基醯氧基”是指一價的直鏈或支鏈的基團,其僅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除自身結構中的羰基以外不含有不飽和度,並且透過一個與氧原子相連的單鍵連接至母核,優選C1
-C4
烷基醯氧基;常見的烷基醯氧基包括(但不限於)甲醯氧基(-OC(=O)H)、乙醯氧基(-OC(=O)CH3
)、正丙醯氧基(-OC(=O)CH2
CH3
)、正丁醯氧基(-OC(=O)CH2
CH2
CH3
)、異丁醯氧基(-OC(=O)CH(CH3
)2
)、正戊醯氧基(-OC(=O)CH2
CH2
CH2
CH3
)、新戊醯氧基(-OC(=O)C(CH3
)3
)等。
術語“烷氧基羰基”是指一價的直鏈或支鏈的基團,其僅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除自身結構中的羰基以外不含有不飽和度,並且透過一個與羰基相連的單鍵連接至母核,優選C1
-C4
烷氧基羰基;常見的烷氧基羰基包括(但不限於)甲氧羰基(-C(=O)OCH3
)、乙氧羰基(-C(=O)OCH2
CH3
)、正丙氧羰基(-C(=O)OCH2
CH2
CH3
)、異丙氧羰基(-C(=O)OCH(CH3
)2
)、正丁氧羰基(-C(=O)OCH2
CH2
CH2
CH3
)、第三丁氧羰基(-C(=O)OC(CH3
)3
)等。
術語“環烷基”是指一價的單環的非芳香族環系,其僅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不含有不飽和度,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常見的環烷基包括(但不限於)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等。
術語“雜環基”是指一價的單環的非芳香族環系,其由碳原子及選自氮、氧、硫和磷的雜原子構成,不含有不飽和度,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常見的雜環基包括(但不限於)環氧乙烷基、氧雜環丁烷-3-基、氮雜環丁烷-3-基、四氫呋喃-2-基、吡咯烷-1-基、吡咯烷-2-基、四氫-2H-吡喃-2-基、四氫-2H-吡喃-4-基、哌啶-2-基、哌啶-4-基等。
術語“螺環基”是指兩個單環共用一個碳原子的一價的非芳香族環系,其僅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不含有不飽和度,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按照螺原子的個數,可以分為單螺化合物、二螺化合物、三螺化合物等;常見的螺環基包括(但不限於)螺[2.4]庚烷-1-基、螺[3.5]壬烷-2-基、螺[4.5]癸烷-2-基、二螺[5.2.5.2]十六烷-3-基等。
術語“雜螺環基”是指兩個單環共用一個碳原子的一價的非芳香族環系,其由碳原子及選自氮、氧、硫和磷的雜原子構成,不含有不飽和度,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常見的雜螺環基包括(但不限於)6-氧雜螺[3.3]庚烷-2-基、7-甲基-7-氮雜螺[3.5]壬烷-2-基、7-甲基-2,7-二氮雜螺[3.5]壬烷-2-基、9-甲基-9-膦雜螺[5.5]十一烷-3-基等。
術語“橋環基”是指任意兩個單環共用不直接相連的兩個碳原子的一價的非芳香族環系,其僅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不含有不飽和度,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按照組成環的數目,可以分為二環化合物、三環化合物、四環化合物等;常見的橋環基包括(但不限於)十氫萘-1-基、二環[3.2.1]辛烷-1-基、三環[2.2.1.02.6
]庚烷-1-基、1-金剛烷基等。
術語“雜橋環基”是指任意兩個單環共用不直接相連的兩個碳原子的一價的非芳香族環系,其由碳原子及選自氮、氧、硫和磷的雜原子構成,不含有不飽和度,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常見的雜橋環基包括(但不限於)1,4-二氮雜二環[2.2.2]辛烷-2-基、2,8-二氮雜二環[4.3.0]壬烷-8-基等。
術語“芳基”是指一價的單環或多環(包含稠合形式)的芳香族環系,其僅有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常見的芳基包括(但不限於)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苊基、薁基、芴基、茚基、芘基等。
術語“芳基烷基”是指一價的直鏈或支鏈的烷烴基團,其僅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含有至少一個芳基,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優選C6
-C10
芳基-C1
-C6
烷基,更優選C6
-C10
芳基-C1
-C4
烷基;常見的芳基烷基包括(但不限於)苄基、β-苯乙基、α-苯乙基、萘甲基等。
術語“芳基烯基”是指一價的直鏈或支鏈的烯烴基團,其僅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含有至少一個雙鍵及至少一個芳基,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優選C6
-C10
芳基-C2
-C6
烯基;常見的芳基烯基包括(但不限於)1-苯乙烯基(-CPh=CH2
)、2-苯乙烯基(-CH=CHPh)、3-苯基-1-丙烯-1-基(-CH=CH-CH2
Ph)、2-苯基-1-丙烯-1-基(-CH=CPh-CH3
)、4-苯基-1,3-丁二烯-1-基(-CH=CH-CH=CHPh)、4,4-二苯基-1,3-丁二烯-1-基(-CH=CH-CH=CPh2
)等。
術語“芳基炔基”是指一價的直鏈或支鏈的炔烴基團,其僅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含有至少一個三鍵及至少一個芳基,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優選C6
-C10
芳基-C2
-C6
炔基;常見的芳基炔基包括(但不限於)苯乙炔基()、3-苯基-1-丙炔-1-基()、3,3-二苯基-1-丙炔-1-基()、4-苯基-1,3-丁二炔-1-基()等。
術語“雜芳基”是指一價的單環或多環(包含稠合形式)的芳香族環系,其由碳原子及選自氮、氧、硫和磷的雜原子構成,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常見的雜環基包括(但不限於)苯并吡咯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吖啶基、哢唑基、吡咯基、呋喃基、噻吩基、咪唑基、噁唑基、噻唑基、吡唑基、異噁唑基、異噻唑基、吲唑基、吲嗪基、吲哚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吩嗪基、吩噁嗪基、吩噻嗪基、蝶啶基、嘌呤基、吡嗪基、嘧啶基、噠嗪基、吡啶基、三唑基、四唑基等。
術語“雜芳基烷基”是指一價的直鏈或支鏈的烷烴基團,其由碳原子及選自氮、氧、硫和磷的雜原子構成,含有至少一個雜芳基,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優選5-10員雜芳基-C1
-C6
烷基,更優選5-10員雜芳基-C1
-C4
烷基;常見的雜芳基烷基包括(但不限於)吡咯-2-基甲基、呋喃-2-基甲基、噻吩-2-基甲基、1H
-吡唑-3-基甲基、喹啉-4-基甲基等。
術語“雜芳基烯基”是指一價的直鏈或支鏈的烯烴基團,其由碳原子及選自氮、氧、硫和磷的雜原子構成,含有至少一個雙鍵及至少一個雜芳基,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優選5-10員雜芳基-C2
-C6
烯基;常見的雜芳基烯基包括(但不限於)2-(吡咯-2-基)乙烯基、2-(呋喃-2-基)乙烯基、2-(噻吩-2-基)乙烯基、4-(1H
-吡唑-3-基)-1,3-丁二烯-1-基等。
術語“雜芳基炔基”是指一價的直鏈或支鏈的炔烴基團,其由碳原子及選自氮、氧、硫和磷的雜原子構成,含有至少一個三鍵及至少一個雜芳基,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優選5-10員雜芳基-C2
-C6
炔基;常見的雜芳基炔基包括(但不限於)(吡咯-2-基)乙炔基、(呋喃-2-基)乙炔基、(噻吩-2-基)乙炔基、(1H
-吡唑-3-基)乙炔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1-甲基-1H
-吡唑-4-基)乙炔基等。
術語“脲基”是指一價的基團,其由尿素失去一個氫原子後形成,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NHC(=O)NH2
)。術語“烷基脲基”是指一價的基團,其由烷基取代脲基中的氫原子(取代位址通常為另一個胺基中的氮原子上)後形成,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NHC(=O)NHAlk或-NHC(=O)NAlk2
)。
術語“五氟-λ6
-硫烷基”(又稱“五氟化硫基”)是指一價的基團,其僅由硫原子和氟原子構成,並且透過一個單鍵連接至母核(-SF5
)。
[通式化合物]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式I化合物:
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其中:
R1
、R3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0
為-CH2
-、-C(=R2
)-、-S(=R2
)n
-或-P(=R2
)(R0
)-;
X1
、X2
、X3
、X5
、X6
、X7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
X4
和X8
各自獨立地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或者X4
和X5
之間形成雙鍵,其中:X5
為C,X4
為CH、CR7
或N;
R0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或雜芳基炔基;且當R0
不為氫時,R0
中的氫任選地被氘或鹵素取代;
R2
和R5
各自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在本發明的一些優選的實施方案中,上述式I化合物為式IA化合物:
其中:
R1
、R3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X4
、X6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R2
和R5
各自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在本發明的一些優選的實施方案中,上述式I化合物為式IB化合物:
其中:
R0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或雜芳基炔基;且當R0
不為氫時,R0
中的氫任選地被氘或鹵素取代;
R1
、R3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X4
、X6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R2
和R5
各自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在本發明的一些優選的實施方案中,上述式I化合物為式IC化合物:
其中:
R1
、R3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X4
、X6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R2
為NH、NR7
、NOH、S或O;
R5
為NH、NR、NOH或S;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在本發明的一些優選的實施方案中,上述式I化合物為式ID化合物:
其中:
R3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磷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且R3
中的氫任選地被至少一個R7
取代;
R1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X4
、X6
、X7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或X7
和R4
可以形成3-6員環;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R2
任選獨立的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當且僅當X6
為N,X7
為CH,X8
為-NH-或-NR7
-,且R2
為O時,R1
和R3
至少有一個選自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CH2
)n
SF5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磷醯基、SF5
取代的芳基或雜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取代的芳基或雜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磷醯基取代的芳基或雜芳基。
在本發明的一些優選的實施方案中,上述式I化合物為式IE化合物:
其中:
R1
、R3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0
為-CH2
-、-C(=R2
)-、-S(=R2
)n
-或-P(=R2
)(R0
)-;
X1
、X2
、X3
、X5
、X6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R0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或雜芳基炔基;且當R0
不為氫時,R0
中的氫任選地被氘或鹵素取代;
R2
和R5
各自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在本發明的一些優選的實施方案中,上述式I化合物為式IF化合物:
其中:
R1
、R3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X5
、X6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
X4
和X8
各自獨立地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R2
和R5
各自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在本發明的一些更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在上述式I或式IA化合物中:
R1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烷氧基或雜環基氧基,優選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或雜芳基烷基,更優選芳基或雜芳基;
R3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或烷基脲基,優選氫、鹵素、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或烷基脲基,更優選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磷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
R4
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或烷氧基;
R6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或烷基脲基,優選氫、烷基、炔基、環烷基、烷氧基、-NHCOR7
、胺基、-NHS(=O)R7
、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或雜橋環基,更優選胺基或-NHS(=O)R7
;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和X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優選CH或CR7
,更優選CH;
X6
為N;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優選X9
、X13
、X14
中的至少一個為N,更優選X9
、X13
和X14
同時為N;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優選-NH-或-NR7
-;
R2
和R5
各自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在本發明的一些更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在上述式I或式IB化合物中:
R0
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或雜芳基烷基,且當R0
不為氫時,R0
中的氫任選地被氘或鹵素取代;優選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或雜芳基烷基;更優選氫、烷基、環烷基或雜環基;
R1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烷氧基或雜環基氧基,優選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或雜芳基烷基,更優選芳基或雜芳基;
R3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或烷基脲基,優選氫、鹵素、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或烷基脲基,更優選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磷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
R4
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或烷氧基;
R6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烷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或烷基脲基,優選氫、烷基、炔基、環烷基、烷氧基、-NHCOR7
、胺基、-NHS(=O)R7
、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或雜橋環基,更優選胺基或-NHS(=O)R7
;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和X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優選CH或CR7
,更優選CH;
X6
為N;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優選X9
、X13
、X14
中的至少一個為N,更優選X9
、X13
和X14
同時為N;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優選-NH-或-NR7
-;
R2
和R5
各自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在本發明的一些更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在上述式I或式IC化合物中:
R1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烷氧基或雜環基氧基,優選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或雜芳基烷基,更優選芳基或雜芳基;
R3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或烷基脲基,優選氫、鹵素、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或烷基脲基,更優選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磷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
R4
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或烷氧基;
R6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烷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或烷基脲基,優選氫、烷基、炔基、環烷基、烷氧基、-NHCOR7
、胺基、-NHS(=O)R7
、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或雜橋環基,更優選胺基或-NHS(=O)R7
;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和X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優選CH或CR7
,更優選CH;
X6
為N;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優選X9
、X13
、X14
中的至少一個為N,更優選X9
、X13
和X14
同時為N;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優選-NH-或-NR7
-;
R2
為NH、NR7
、NOH、S或O;
R5
為NH、NR7
、NOH或S;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在本發明的一些更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在上述式I或式ID化合物中:
R3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磷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
R1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烷氧基或雜環基氧基,優選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或雜芳基烷基,更優選芳基或雜芳基;
R4
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或烷氧基;
R6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烷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或烷基脲基,優選氫、烷基、炔基、環烷基、烷氧基、-NHCOR7
、胺基、-NHS(=O)R7
、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或雜橋環基,更優選氫、烷基、-NHCOR7
、胺基或-NHS(=O)R7
;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和X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優選CH或CR7
,更優選CH;
X6
為N;
X7
為CH、CR7
或N;或X7
和R4
可以形成3-6員環;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優選X9
、X13
、X14
中的至少一個為N,更優選X9
、X13
和X14
同時為N;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優選-CH2
-、-CHR7
-、-NH-或-NR7
-;
R2
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在本發明的一些更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在上述式I或式ID化合物中:
R3
為螺環基、橋環基、雜螺環基、雜橋環基、-SF5
、磷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且R3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R1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X4
、X6
、X7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或X7
和R4
可以形成3-6員環;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R2
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在本發明的一些更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在上述式I或式ID化合物中:
R3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磷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且當R3
不為氫時,R3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R1
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或雜芳基;且R1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X4
、X6
、X7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或X7
和R4
可以形成3-6員環;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R2
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包括取代的芳基,例如由五氟化硫基、二甲基次磷醯基或磷醯基取代的苯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在本發明的一些更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在上述式I或式ID化合物中:
R3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磷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且R3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R1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X4
、X6
、X7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或X7
和R4
可以形成3-6員環;
X8
為-CH2
-、-CHR7
-、-C(R7
)2
-或-C(=R2
)-;
R2
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在本發明的一些更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在上述式I或式ID化合物中:
R3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磷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且R3
中的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R1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X4
、X6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
X7
為CR7
或N;或X7
和R4
可以形成3-6員環;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R2
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在本發明的一些更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在上述式I或式IE化合物中:
R1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烷氧基或雜環基氧基,優選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或雜芳基烷基,更優選芳基或雜芳基;
R3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或烷基脲基,優選氫、鹵素、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或烷基脲基,更優選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磷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
R4
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或烷氧基;
R6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烷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或烷基脲基,優選氫、烷基、炔基、環烷基、烷氧基、-NHCOR7
、胺基、-NHS(=O)R7
、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或雜橋環基,更優選氫、烷基、-NHCOR7
、胺基或-NHS(=O)R7
;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0
為-CH2
-、-C(=R2
)-、-S(=R2
)n
-或-P(=R2
)(R0
)-,優選-C(=R2
)-或-S(=R2
)n
-;
X1
、X2
和X3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優選CH或CR7
,更優選CH;
X5
和X6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優選CH或N;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優選X9
、X13
、X14
中的至少一個為N,更優選X9
、X13
和X14
同時為N;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優選-NH-或-NR7
-;
R0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或雜芳基炔基;且當R0
不為氫時,R0
中的氫任選地被氘或鹵素取代;
R2
和R5
各自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在本發明的一些更優選的實施方案中,在上述式I或式IF化合物中:
R1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烷氧基或雜環基氧基,優選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或雜芳基烷基,更優選芳基或雜芳基;
R3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或烷基脲基,優選氫、鹵素、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或烷基脲基,更優選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橋環基、芳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磷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
R4
為氫、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或烷氧基;
R6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烷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或烷基脲基,優選氫、烷基、炔基、環烷基、烷氧基、-NHCOR7
、胺基、-NHS(=O)R7
、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或雜橋環基,更優選氫、烷基、-NHCOR7
、胺基或-NHS(=O)R7
;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和X3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優選CH或CR7
,更優選CH;
X5
和X6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優選CH或N,更優選N;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優選X9
、X13
、X14
中的至少一個為N,更優選X9
、X13
和X14
同時為N;
X4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優選-CH2
-或-CHR7
-;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優選-NH-或-NR7
-;
R2
和R5
各自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製備方法]
本發明提供了上述式I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包括:
1)式IA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A-1-1中的X替換為R3
(優選透過偶聯反應或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A-1-2;
S2:化合物IA-1-2與化合物IA-a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化合物IA-1-3;
S3:化合物IA-1-3與化合物IA-b反應(優選在格氏試劑和金屬有機化合物存在的條件下,更優選在異丙基氯化鎂和正丁基鋰存在的條件下),得到化合物IA-1-4;
S4:化合物IA-1-4與化合物IA-c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式IA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4
為CH或CR7
;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2
、R3
、R4
、R5
、R6
和R7
如上述式IA化合物中所限定(優選X4
為CH、X6
為N、X8
為-NH-);或者
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A-2-1中的X替換為R3
(優選透過偶聯反應或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A-2-2;
S2:化合物1A-2-2與化合物IA-a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化合物IA-2-3;
S3:化合物IA-2-3與化合物IA-d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化合物IA-2-4;
S4:化合物IA-2-4在硝基還原條件(優選鋅粉/醋酸條件)下發生關環反應,得到化合物IA-2-5;
S5:化合物IA-2-5與化合物IA-c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式IA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2
、R3
、R4
、R5
和R6
如上述式IA化合物中所限定(優選X6
為N、X8
為-NH-);
2)式IB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B-1-1中的X替換為R3
(優選透過偶聯反應或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B-1-2;
S2:化合物IB-1-2與化合物IB-a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化合物IB-1-3;
S3:化合物IB-1-3與化合物IB-b反應(優選在格氏試劑和金屬有機化合物存在的條件下,更優選在異丙基氯化鎂和正丁基鋰存在的條件下),得到化合物IB-1-4;
S4:化合物IB-1-4與化合物IB-c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式IB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4
為CH或CR7
;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2
、R3
、R4
、R5
、R6
和R7
如上述式IB化合物中所限定(優選X4
為CH、X6
為N、X8
為-NH-);或者
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B-2-1中的X替換為R3
(優選透過偶聯反應或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B-2-2;
S2:化合物1B-2-2與化合物IB-a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化合物IB-2-3;
S3:化合物IB-2-3與化合物IB-d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化合物IB-2-4;
S4:化合物IB-2-4在硝基還原條件(優選鋅粉/醋酸條件)下發生關環反應,得到化合物IB-2-5;
S5:化合物IB-2-5與化合物IB-c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式IB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2
、R3
、R4
、R5
和R6
如上述式IB化合物中所限定(優選X6
為N、X8
為-NH-);
3)式IC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C-1-1中的X替換為R3
(優選透過偶聯反應或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C-1-2;
S2:化合物IC-1-2與化合物IC-a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化合物IC-1-3;
S3:化合物IC-1-3與化合物IC-b反應(優選在格氏試劑和有機鋰化合物存在的條件下,更優選在異丙基氯化鎂和正丁基鋰存在的條件下),得到化合物IC-1-4;
S4:化合物IC-1-4與化合物IC-c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式IC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4
為CH或CR7
;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5
、R6
和R7
如上述式IC化合物中所限定(優選X6
為N、X8
為-NH-);或者
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C-2-1中的X替換為R3
(優選透過偶聯反應或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C-2-2;
S2:化合物1C-2-2與化合物IC-a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化合物IC-2-3;
S3:化合物IC-2-3與化合物IC-d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化合物IC-2-4;
S4:化合物IC-2-4在硝基還原條件(優選鋅粉/醋酸條件)下發生關環反應,得到化合物IC-2-5;
S5:化合物IC-2-5與化合物IC-c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式IC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5
和R6
如上述式IC化合物中所限定(優選X6
為N、X8
為-NH-);或者
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C-3-1中的X替換為R3
(優選透過偶聯反應或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C-3-2;
S2:化合物1C-3-2與化合物IC-a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化合物IC-3-3;
S3:化合物IC-3-3與化合物IC-b反應(優選在格氏試劑和有機鋰化合物存在的條件下,更優選在異丙基氯化鎂和正丁基鋰存在的條件下),得到化合物IC-3-4;
S4:化合物IC-3-4與化合物IC-c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化合物IC-3-5;
S5:將化合物IC-3-5中胺基上的一個氫原子替換為S(O)n
R7
(優選透過磺醯化反應),得到具有式IC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4
為CH或N;R6
為NH2
;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5
和R7
如下述式IC化合物中所限定(優選X6
為N、X8
為-NH-);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4)式ID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D-1-1中的X替換為R3
(優選透過偶聯反應或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D-1-2;
S2:在化合物ID-a(優選甲醇鈉/甲醇)作用下,化合物ID-1-2發生關環反應,得到化合物ID-1-3;
S3:向化合物ID-1-3中引入R1
(優選透過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D-1-4;
S4:化合物ID-1-4與化合物ID-b反應(優選透過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D-1-5;
S5:化合物ID-1-5與化合物ID-c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化合物ID-1-6;
S6:化合物ID-1-6與化合物ID-d反應(優選透過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D;
其中:X為氯、溴或碘;X1
、X2
、X3
、X4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6
和R7
如上述式ID化合物中所限定(優選X4
為CH);或者
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D-2-1中的X替換為R3
(優選透過偶聯反應或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D-2-2;
S2:化合物ID-2-2與化合物ID-e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化合物ID-2-3;
S3:化合物ID-2-3與化合物ID-f反應(優選在格氏試劑和有機鋰化合物存在的條件下,更優選在異丙基氯化鎂和正丁基鋰存在的條件下),得到化合物ID-2-4;
S4:化合物ID-2-4與勞森試劑和化合物ID-g反應,得到化合物ID-2-5;
S5:化合物ID-2-5與化合物ID-c反應(優選在格氏試劑和有機鋰化合物存在的條件下,更優選在異丙基氯化鎂和正丁基鋰存在的條件下),得到式ID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R為H、OH或R7
;X4
為CH或CR7
;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6
和R7
如上述式ID化合物中所限定(優選X6
為N、X8
為-NH-);
5)具有式IE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化合物IE-1-1與化合物IE-a反應,得到化合物IE-1-2;
S2:化合物IE-1-2與化合物IE-b反應(優選透過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E-1-3;
S3:化合物IE-1-3與化合物IE-c反應(優選透過氯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E-1-4;
S4:化合物IE-1-4發生胺解反應,得到化合物IE-1-5;
S5:將化合物IE-1-5中的X替換為R3
(優選透過偶聯反應或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E-1-6;
S6:化合物IE-1-6與化合物IE-d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化合物IE;
其中:X為氯、溴或碘;R為烷基;X1
、X2
、X3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5
和R6
如上述式IE化合物中所限定;
6)具有式IF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化合物IF-1-1與化合物IF-a(優選在催化劑的存在下,更優選在聚甲氧氫矽烷/三氟甲磺酸錫(II)/氧氣的存在下)反應,得到化合物IF-1-2;
S2:化合物IF-1-2與化合物IF-b反應(優選透過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F-1-3;
S3:化合物IF-1-3與化合物IF-c反應(優選透過氯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F-1-4;
S4:將化合物IF-1-4中的X替換為R3
(優選透過偶聯反應或取代反應),得到化合物IF-1-5;
S5:化合物IF-1-5發生胺解反應,得到化合物IF-1-6;
S6:化合物IF-1-6與化合物IF-d反應(優選透過縮合反應),得到化合物IF;
其中:X為氯、溴或碘;R為烷基;X1
、X2
、X3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5
和R6
如上述式IF化合物中所限定。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案中,上述製備方法中的偶聯反應包括(但不限於)鈴木反應(Suzuki Reaction)、赫克反應(Heck Reaction)、斯蒂爾反應(Stille Reaction)、菌頭偶聯反應(Sogonoshira Coupling)、熊田偶聯反應(Kumada Coupling)、根岸偶聯反應(Negishi Coupling)、檜山偶聯反應(Hiyama Coupling)等。可以理解的是,熟悉本發明所屬技藝的人士已熟知上述偶聯反應的實驗條件。
當上述式I化合物具有特定構型時,本發明還提供了相應的製備方法,以便得到具有特定構型的化合物。這些具有特定構型的化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同樣屬於本發明的一部分。
[藥物組成物]
術語“藥物組成物”是指可以用作藥物的組成物,其包含藥物活性成分(API)以及可選的一種或多種藥學上可接受載體。術語“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是指與藥物活性成分相容並且對受試者無害的藥用輔料,包括(但不限於)稀釋劑(或稱填充劑)、黏合劑、崩解劑、潤滑劑、潤濕劑、增稠劑、助流劑、矯味劑、矯嗅劑、防腐劑、抗氧化劑、pH調節劑、溶劑、助溶劑、界面活性劑等。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藥物組成物,其包含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案中,上述藥物組成物還包含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
[醫藥用途]
無論是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還是上述藥物組成物,都可以用作PI3K抑制劑。因此,本發明提供了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上述藥物組成物用作PI3K抑制劑的用途。
另外,本申請還提供了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上述藥物組成物在製備用於預防和/或治療至少部分由PI3K媒介的疾病的藥物中的用途。
術語“至少部分由PI3K媒介的疾病”是指發病機理中至少包含一部分與PI3K有關的因素的疾病,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於)癌症(例如子宮頸癌)、神經退行性疾病(例如阿茲海默氏症)、病毒感染(例如AIDS)、細菌感染(例如鏈球菌感染)、眼部疾病(例如白內障)、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抑鬱症、焦慮症以及心理障礙。
[治療方法]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預防和/或治療至少部分由PI3K媒介的疾病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將治療有效量的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上述藥物組成物施用於對其有需求的患者。
術語“治療有效量”是指能夠誘發細胞、組織、器官或生物體(例如患者)產生生物或醫學反應的藥物活性成分的劑量。
術語“施用”是指將藥物活性成分(比如本發明的化合物)或包含藥物活性成分的藥物組成物(例如本發明的藥物組成物)應用於患者或其細胞、組織、器官、生物流體等部位,以便使藥物活性成分或藥物組成物與患者或其細胞、組織、器官、生物流體等部位接觸的過程。常見的施用方式包括(但不限於)口服施用、皮下施用、肌內施用、腹膜下施用、眼部施用、鼻部施用、舌下施用、直腸施用、陰道施用等。
術語“對其有需求”是指醫生或其他護理人員對患者需要或者將要從預防和/或治療過程中獲益的判斷,該判斷的得出基於醫生或其他護理人員在其專長領域中的各種因素。
術語“患者”(或稱受試者)是指人類或非人類的動物(例如哺乳動物)。
[聯合用藥]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藥物聯合形式,其包含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上述藥物組成物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癌症治療劑。
術語“癌症”是指以失控的或失調的細胞增殖、減少的細胞分化、不適宜的侵入周圍組織的能力和/或在異位建立新生長的能力為特徵的細胞障礙。常見的癌症包括(但不限於)腦癌、肝癌、膽囊癌、支氣管癌、肺癌、膀胱癌、卵巢癌、子宮頸癌、睪丸癌、唇癌、舌癌、下咽癌、喉癌、食管癌、胃癌、腸癌(例如結腸癌、直腸癌)、甲狀腺癌、唾液腺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血癌(或稱白血病)、淋巴癌(或稱淋巴瘤)、骨癌和皮膚癌。
術語“癌症治療劑”是指能夠有效控制和/或對抗癌症的藥物組成物或藥物製劑。常見的癌症治療劑包括(但不限於)抗嘌呤藥(例如噴司他丁等)、抗嘧啶藥(例如氟尿嘧啶)、抗葉酸藥(例如甲胺蝶呤)、DNA多聚酶抑制劑(如阿糖胞苷)、烷化劑(如環磷醯胺)、鉑類配合物(例如順鉑)、破壞DNA的抗生素(例如絲裂黴素)、拓撲異構酶抑制劑(例如喜樹鹼)、嵌入DNA干擾核酸合成藥(例如表柔比星)、阻止原料供應藥(例如門冬醯胺酶)、干擾微管蛋白形成藥(例如紫杉醇)、干擾核糖體功能藥(例如三尖杉酯鹼)、細胞因子(例如IL-1)、胸腺肽、腫瘤細胞增殖病毒(如腺病毒ONYX-015)等。
另外,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預防和/或治療癌症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將治療有效量的上述式I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上述藥物組成物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癌症治療劑施用於對其有需求的患者。
以下將結合具體的實施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當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並不旨在限制本發明的範圍。如果下列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未註明具體條件,則通常按照常規條件或生產廠商所建議的條件。除非另外說明,下列實施例中出現的百分比和份數均以重量計算。實施例 實施例 1
:化合物3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在室溫下,向化合物3-1 (50 g,0.29 mol)和DMF (0.5 mL)在CH2
Cl2
(250 mL)中的攪拌溶液中滴加草醯氯(27.4 mL,0.32 mol),並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然後將混合物真空濃縮,得到中間物3-2的粗產物,將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S2:向冰水冷卻的化合物3-3 (28.7 g,0.30 mol)和三乙胺(90 ml,0.60 mol)的CH2
Cl2
(250 mL)溶液中加入中間物3-2 (54 g,0.29 mol)的CH2
Cl2
溶液(5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加入水(100 mL)。分離有機層並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並過濾。將濾液真空濃縮。將產物懸浮在石油醚(1000 mL)中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過濾收集沉澱物,用石油醚(500 mL)沖洗,並進一步真空乾燥,得到中間物3-4 (70 g,95%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246 [M+1]+
。
S3:將中間物3-4 (30 g,0.12 mol)和HMPA (25 mL,0.14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146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0.37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化合物3-5)(36.9 g,0.16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10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88 mL,0.1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中間物3-6 (70 g粗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LC-MS: 417 [M+1]+
。
S4:向中間物3-6 (70 g,168 mmol)的MeOH (360 mL)溶液中加入濃HCl (18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水(1000 mL)溶解,用乙酸乙酯(200mL×2)萃取。然後用K2
CO3
鹼化水層,形成沉澱。過濾收集固體並乾燥,得到中間物3-7 (20 g,40%產率)。LC-MS: 299 [M+1]+
。
S5:向中間物3-7 (3.0 g,10 mmol)的EtOH (100 mL)溶液中加入飽和NaHCO3
水溶液。在室溫下,NaHCO3
(10 mL)和Boc2
O (2.2 g,10 mmol)。將得到的溶液在室溫下攪拌過夜。減壓濃縮反應物以除去乙醇,用水洗滌固體並過濾。乾燥後,得到所需中間物3-8 (3.9 g,95%產率)。LC-MS: 399 [M+1]+
。
S6:向中間物3-8 (690 mg,1.72 mmol)的DMF (20 mL)溶液中加入化合物3-9 (207 mg,2.65 mmol),Xantphos (69 mg,0.12 mmol)和K3
PO4
(414 mg,2.0 mmol)。透過真空/然後N2
回填時間吹掃反應燒瓶使混合物脫氣。然後透過微波將反應加熱至150℃並保持2小時。將反應冷卻至室溫並用H2
O稀釋。用乙酸乙酯(3×100 mL)萃取混合物。將合併的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用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然後透過矽膠層析法(洗提液:石油醚/乙酸乙酯=10:1至5:1)純化,得到中間物3-10 (270 mg,產率36%),為黃色固體。LC-MS: 441 [M+1]+
。
S7:向中間物3-10 (270 mg,0.62 mmol)的二噁烷(10 mL)溶液中加入HCl/二噁烷(10 m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然後濃縮,得到中間物3-11 (200 mg,86%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341 [M+1]+
。
S8:向中間物3-11 (200 mg,0.53 mmol)和化合物3-12 (146 mg,0.53 mmol)在CH3
CN (10 mL)中的混合物中加入DIPEA (0.18 mL,1.06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製備純化殘餘物。HPLC和凍乾,得到化合物3 (140 mg,52%產率),為白色固體。LC-MS: 501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4 (d,J
=8.0Hz, 1H), 8.56 (d,J
=8.0Hz, 1H), 8.41-8.36 (m, 1H), 8.05 (d,J
=8.0Hz, 1H), 7.93-7.84 (m, 2H), 7.59-7.41 (m, 5H), 7.04 (t,J
=8.0Hz , 1H), 6.90 (s, 1H), 4.57-4.54 (m, 1H), 1.77 (dd,J
=16.0Hz, 4.0Hz, 6H), 1.37 (d,J
=6.8Hz, 3H)。實施例 2
:化合物1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1,將步驟S3中的化合物3-5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操作不變,得到化合物1。LC-MS: 501 [M+1]+
。實施例 3
:化合物2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1,將步驟S3中的化合物3-5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操作不變,得到化合物2。LC-MS: 501 [M+1]+
。實施例 4
:化合物9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向中間物3-1 (5 g,22.2 mmol)的CH2
Cl2
(100 mL)溶液中加入三乙胺(4.48 g,44.4 mmol)和化合物3-2 (2.02 g,22.2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將其真空濃縮,得到粗產物。透過矽膠管柱層析法(洗提液:石油醚/乙酸乙酯=2:1)純化粗產物,得到中間物3-3 (6.0 g,96%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282 [M+1]+
。
S2:將中間物3-3 (280 mg,1 mmol)和HMPA (0.17 mL,1 m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0.48 mL),逐滴加入1.2 mol。添加後,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化合物3-4)(270 mg,1.2 mmol)的無水四氫呋喃(10 mL)溶液。在-78℃下,滴加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1.2 mL,1.2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產物3-5 (300 mg粗產物)不經進一步純化用於後續反應。LC-MS: 453 [M+1]+
。
S3:向中間物3-5 (300 mg,0.66 mmol)的MeOH (10 mL)溶液中加入濃HCl (5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水(50 mL)溶解,用乙酸乙酯(20 mL×2)萃取。然後將水層用K2
CO3
鹼化並用乙酸乙酯(50 mL×2)萃取。將合併的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並乾燥。濃縮後,得到中間物3-6 (180 mg,產率82%)。LC-MS: 335 [M+1]+
。
S4:向中間物3-6 (180 mg,0.45 mmol)和化合物7 (5.5 g,0.53 mmol)的CH3
CN (10 mL)溶液中加入K3
PO4
(190 mg,0.90 mmol),Xphos (40 mg,0.090 mmol)和Pd2
(dba)3
(40 mg,0.045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法純化(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得到中間物3-8 (140 mg,76%產率)。LC-MS: 405 [M+1]+
。
S5:向中間物3-8 (140 mg,0.34 mmol)和化合物3-9 (93 mg,0.34 mmol)在CH3
CN (10 mL)中的混合物中加入DIPEA (0.12 mL,0.68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製備純化殘餘物。HPLC和凍乾,得到化合物9 (25 mg,13%產率),為白色固體。LC-MS: 565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4 (d,J
=8.0Hz, 1H), 8.53 (d,J
=8.0Hz, 1H), 8.03 (s, 1H), 7.92 (d,J
=8.0Hz, 1H), 7.67-7.62 (m, 4H), 7.40-7.36 (m, 3H), 7.19-7.17 (m, 2H), 7.02-7.01 (m , 2H), 7.00-6.97 (m, 2H), 6.45 (s, 2H), 4.64-4.60 (m, 1H), 3.83 (s, 3H), 1.43 (d,J
=6.8Hz, 3H)。實施例 5
:化合物7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4,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7。LC-MS: 565 [M+1]+
。實施例 6
:化合物8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4,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8。LC-MS: 565 [M+1]+
。實施例 7
:化合物12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在-60℃下,向化合物12-1’ (2.0 g,8.4 mmol)的THF (50 mL)溶液中逐滴加入LDA (11 mL,11 mmol)。添加後,在該溫度下攪拌1小時。然後向混合物中加入PhNTf2
(化合物12-2’)(3.6 g,10 mmol)。將所得反應混合物緩慢升溫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用水溶液淬滅反應溶液。用NH4
Cl (100 mL)調節,水層用乙酸乙酯(2×150 mL)萃取。將合併的有機層用鹽水(150 mL)洗滌,用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透過矽膠柱(洗提劑:石油醚/乙酸乙酯=4:1)純化殘餘物,得到化合物12-3’ (2.5 g,80%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372 [M+1]+
。
S2:向中間物12-3’ (1.0 g,2.69 mmol)和化合物12-4’ (0.8 g,3.16 mmol)的二噁烷(100 mL)溶液中加入KOAc (0.3 g,3.16 mmol),Pd(dppf)Cl2
(0.2 g,0.27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法純化(洗提液:石油醚/乙酸乙酯=4:1),得到所需中間物12-8 (0.2 g,21%產率)。LC-MS: 350 [M+1]+
。
S3: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2-1 (50 g,0.29 mol)和DMF (0.5 mL)在CH2
Cl2
(250 mL)中的攪拌溶液中滴加草醯氯(27.4 mL,0.32 mol),並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然後將混合物真空濃縮,得到中間物12-2的粗產物,將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S4:向冰水冷卻的混合物12-3 (28.7 g,0.30 mol)和三乙胺(90 mL,0.60 mol)的CH2
Cl2
(250 mL)溶液中加入中間物12-2 (54 g,0.29 mol)的CH2
Cl2
溶液(5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加入水(100 mL)。分離有機層並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並過濾。將濾液真空濃縮。將產物懸浮在石油醚(1000 mL)中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過濾收集沉澱物,用石油醚(500 mL)沖洗,並進一步真空乾燥,得到中間物12-4 (70 g,95%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246 [M+1]+
。
S5:將中間物12-4 (30 g,0.12 mol)和HMPA (25 mL,0.14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146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0.37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6.9 g,0.16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10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88 mL,0.1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中間物12-6 (70 g粗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LC-MS: 417 [M+1]+
。
S6:向中間物12-6 (70 g,168 mmol)的MeOH (360 mL)溶液中加入濃HCl (18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水(1000 mL)溶解,用乙酸乙酯(200 mL×2)萃取。然後用K2
CO3
鹼化水層,形成沉澱。過濾收集固體並乾燥,得到化合物12-7 (20 g,40%產率)。LC-MS: 299 [M+1]+
。
S7:向中間物12-8 (200 mg,0.57 mmol)和中間物12-7 (200 mg,0.67 mmol)的二噁烷(10 mL)/水(2.5 mL)溶液中加入K2
CO3
(0.16 g,1.14 mmol)和Pd(dppf)Cl2
(41 mg,0.057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回流2小時。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純化,得到所需中間物12-9 (100 mg,36%產率)。LC-MS: 486 [M+1]+
。
S8:向化合物12-9 (100 mg,0.2 mmol)的EtOH (10 mL)溶液中加入Pd/C (20 mg)。將混合物在H2
氣球下於室溫攪拌過夜。將反應過濾並濃縮,得到中間物12-10 (100 mg,99%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488 [M+1]+
。
S9:向中間物12-10 (1 g,2.05 mmol)和化合物11 (621 mg,2.25 mmol)在CH3
CN (50 mL)中的混合物中加入DIPEA (0.50 mL,3.07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純化殘餘物,得到所需中間物12-12 (1.2 g,90%產率)。LC-MS: 648 [M+1]+
。
S10:向冰水冷卻的中間物12-12 (200 mg,0.30 mmol)的CH2
Cl2
(5 mL)溶液中加入CF3
COOH (1 mL)。將混合物攪拌3小時。然後濃縮反應溶液,得到中間物12-13 (200 mg,99%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548 [M+1]+
。
S11:向冰水冷卻的中間物12-13 (150 mg,0.27 mmol)的DMF (2 mL)溶液中加入37%甲醛水溶液(0.5 mL)和一滴乙酸。攪拌30分鐘後,向混合物中加入NaBH3
CN (20 mg,0.3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並用水溶液淬滅。用碳酸氫鈉調節。用乙酸乙酯(2×50 mL)萃取水層。將合併的有機層用鹽水(150 mL)洗滌,用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透過製備HPLC純化殘餘物,得到化合物12 (35 mg,23%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562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3 (d,J
=8.0Hz, 1H), 8.55 (d,J
=8.0Hz, 1H), 7.98 (d,J
=8.0Hz, 1H), 7.62-7.45 (m, 8H), 7.02-7.01 (m, 1H), 6.68 (s, 1H), 6.42 (s, 2H), 4.60-4.54 (m, 2H), 2.23-2.19 (m, 6H), 2.09 (s, 3H), 1.78-1.74 (m, 2H), 1.64-1.60 (m, 2H), 1.46-1.40 (m, 2H), 1.32 (d,J
=6.8Hz, 3H)。實施例 8
:化合物10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7,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10。LC-MS: 562 [M+1]+
。實施例 9
:化合物11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7,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11。LC-MS: 562 [M+1]+
。實施例 10 :
化合物15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5-1 (50 g,0.29 mol)和DMF (0.5 mL)在CH2
Cl2
(250 mL)中的攪拌溶液中滴加草醯氯(27.4 mL,0.32 mol),並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然後將混合物真空濃縮,得到中間物15-2的粗產物,將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S2:向冰水冷卻的化合物15-3 (28.7 g,0.30 mol)和三乙胺(90 mL,0.60 mol)的CH2
Cl2
(250 mL)溶液中加入中間物15-2 (54 g,0.29 mol)的CH2
Cl2
溶液(5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加入水(100 mL)。分離有機層並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並過濾。將濾液真空濃縮。將產物懸浮在石油醚(1000 mL)中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過濾收集沉澱物,用石油醚(500 mL)沖洗,並進一步真空乾燥,得到中間物15-4 (70 g,95%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246 [M+1]+
。
S3:將中間物15-4 (30 g,0.12 mol)和HMPA (25 mL,0.14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146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0.37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6.9 g,0.16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10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88 mL,0.1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中間物15-6 (70 g粗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LC-MS: 417 [M+1]+
。
S4:向中間物15-6 (70 g,168 mmol)的MeOH (360 mL)溶液中加入濃HCl (18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水(1000 mL)溶解,用乙酸乙酯(200 mL×2)萃取。然後用K2
CO3
鹼化水層,形成沉澱。過濾收集固體並乾燥,得到化合物15-7 (20 g,40%產率)。LC-MS: 299 [M+1]+
。
S5:向中間物15-7 (598 mg,2 mmol)和化合物15-8 (678 mg,3 mmol)的二噁烷(10 mL)溶液中加入Cs2
CO3
(1303 mg,4 mmol),Xphos (190 mg,0.4 mmol)和Pd2
(dba)3
(183 mg,0.2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法純化(洗提液:石油醚/乙酸乙酯=1:2至0:1),得到所需中間物15-9 (250 mg,26%產率)。LC-MS: 489 [M+1]+
。
S6:向中間物15-9 (240 mg,0.49 mmol)和化合物15-10 (148 mg,0.54 mmol)在CH3
CN (10 mL)中的混合物中加入DIPEA (64 mg,0.49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100%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得到所需中間物15-11 (250 mg,79%產率)。LC-MS: 649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 δ 8.92 (d,J
=8.0Hz, 1H), 8.55 (d,J
=8.0Hz, 1H), 8.47 (s, 2H), 7.95 (d,J
=8.0Hz, 1H), 7.54-7.29 (m, 6H), 7.02-7.01 (m, 1H), 6.83 (d,J
=8.0Hz, 1H), 6.50 (s, 1H), 6.42-6.38 (m, 3H), 4.60-4.54 (m, 1H), 3.72-3.56 (m, 4H), 3.27-3.20 (m, 4H), 1.59-1.50 (m, 4H), 1.38 (s, 9H), 1.32 (d,J
=6.8Hz, 3H)。
S7:向冰水冷卻的中間物15-11 (150 mg,0.27 mmol)的CH2
Cl2
(5 mL)溶液中加入CF3
COOH (1 mL)。將混合物攪拌3小時。然後將反應溶液濃縮並透過製備HPLC純化,得到中間物15-12 (110 mg,87%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549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2 (d,J
=8.0Hz, 1H), 8.55 (d,J
=8.0Hz, 1H), 8.47 (s, 2H), 7.95 (d,J
=8.0Hz, 1H), 7.54-7.29 (m, 6H), 7.02-7.01 (m, 1H), 6.83 (d,J
=8.0Hz, 1H), 6.50 (s, 1H), 6.42-6.38 (m, 3H), 4.60-4.54 (m, 1H), 3.70-3.54 (m, 4H), 2.77-2.70 (m, 4H), 1.59-1.50 (m, 4H), 1.32 (d,J
=6.8Hz, 3H)。
S8:向冰水冷卻的中間物15-12 (100 mg,0.18 mmol)的DMF (2 mL)溶液中加入37%甲醛水溶液(0.5 mL)和一滴乙酸。攪拌30分鐘後,向混合物中加入NaBH3
CN (19 mg,0.3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並用水溶液淬滅。用碳酸氫鈉調節。用乙酸乙酯(2×50 mL)萃取水層。將合併的有機層用鹽水(50 mL)洗滌,用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透過製備HPLC純化殘餘物,得到化合物15 (19 mg,19%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563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 δ 8.72 (d,J
=8.0Hz, 1H), 8.52 (d,J
=8.0Hz, 1H), 8.01-7.85 (m, 3H), 7.63-7.55 (m, 4H), 7.48 (d,J
=8.0Hz, 1H), 7.16 (s, 1H), 7.00-6.98 (m, 1H), 4.77-4.74 (m, 4H), 4.10-3.97 (m, 2H), 3.77-3.52 (m, 4H), 2.99 (s, 3H), 2.45-2.19 (m, 4H), 1.49 (d,J
=6.8Hz, 3H)。實施例 11 :
化合物13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10,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13。LC-MS: 563 [M+1]+
。實施例 12 :
化合物14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10,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14。LC-MS: 563 [M+1]+
。實施例 13 :
化合物24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在0℃下,向中間物24-1 (4.5 g,18.8 mmol)和苄胺(2.5 g,23.3 mmol)的MeOH (150 mL)溶液中加入乙酸(3 mL)。添加後,在該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向混合物中加入NaBH3
CN (1.18 g,19.0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用20%氫氧化鈉水溶液淬滅反應。用乙酸乙酯(500 mL×2)萃取。然後將合併的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並濃縮。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石油醚/乙酸乙酯=1:1至0:1)純化殘餘物,得到所需中間物24-2 (3.2 g,52%產率)。LC-MS: 331 [M+1]+
。
S2:向中間物24-2 (3.2 g,9.6 mmol)的THF (100 mL)溶液中加入LiAlH4
(1.1 g,34.7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1小時。冷卻反應混合物並透過加入水(2 mL),15%氫氧化鈉水溶液(2 mL)淬滅。過濾後,濃縮濾液,得到所需中間物24-3 (2.2 g,94%產率)。LC-MS: 245 [M+1]+
。
S3:向中間物24-3 (2.2 g,9 mmol)的MeOH (20 mL)溶液中加入Pd(OH)2
/C (800 mg)。將混合物在H2
(60 psi)下於50℃攪拌過夜。過濾反應物並濃縮,得到中間物24-4 (1.3 g,99%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155 [M+1]+
。
S4:向冰水冷卻的中間物24-4 (3 g,19.3 mol)和三乙胺(2.7 mL,21.1 mol)的CH2
Cl2
(50 mL)溶液中加入化合物24-5 (3.6 g,19.3 mol)的DCM溶液(1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加入水(50 mL)。分離有機層並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並濃縮。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石油醚/乙酸乙酯=1:1至0:1)純化殘餘物,得到所需中間物24-6 (0.8 g,14%產率)。LC-MS: 307 [M+1]+
。
S5:將中間物24-6 (800 mg,2.6 mol)和HMPA (0.56 mL,3.1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3.12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7.8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790 mg,3.4 m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1.86 mL,3.78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將產物24-7 (800 mg粗產物)不經進一步純化用於後續反應。LC-MS: 478 [M+1]+
。
S6:向中間物24-7 (800 mg,1.68 mmol)的MeOH (20 mL)溶液中加入濃HCl (1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水(1000 mL)溶解,用乙酸乙酯(100 mL×2)萃取。然後將水層用K2
CO3
鹼化,用乙酸乙酯(100 mL×2)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濃縮。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1)純化殘餘物,得到所需中間物24-8 (400 mg,66%產率)。LC-MS: 360 [M+1]+
。
S7:向中間物24-8 (400 mg,1.11 mmol)和化合物24-9 (170 mg,1.60 mmol)的CH3
CN (10 mL)溶液中加入K3
PO4
(280 mg,1.32 mmol),Xphos (56 mg,0.12 mmol)和Pd2
(dba)3
(50 mg,0.06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純化,得到所需中間物24-10 (80 mg,17%產率)。LC-MS: 430 [M+1]+
。
S8:向中間物24-10 (80 mg,0.19 mmol)和化合物24-11 (54 mg,0.19 mmol)在CH3
CN (10 mL)中的混合物中加入DIPEA (40 mg,0.31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製備HPLC純化殘餘物並凍乾,得到化合物24 (8 mg,7%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590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09 (d,J
=8.0Hz, 1H), 7.76 (brs, 3H), 7.63 (s, 1H), 7.29-7.26 (m, 2H), 6.89-6.84 (m, 2H), 6.58 (d,J
=8.0Hz , 1H), 6.27 (d,J
=8.0Hz , 1H), 6.02 (s, 1H), 4.81-4.80 (m, 1H), 4.20-4.15 (m, 1H), 3.93-3.91 (m, 2H), 3.33-3.22 (m, 5H), 3.12 (s, 3H), 2.12-2.08 (m, 2H), 2.03-1.98 (m, 2H), 1.27-1.26 (m, 1H), 1.06-0.90 (m, 6H)。實施例 14 :
化合物22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13,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22。LC-MS: 590 [M+1]+
。實施例 15 :
化合物23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13,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23。LC-MS: 590 [M+1]+
。實施例 16 :
化合物27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向化合物27-2 (5.6 g,30 mmol)和三乙胺(7.8 mL,60 mmol)的CH2
Cl2
(50 mL)溶液中滴加化合物27-1 (5.1 g,30 mmol)的CH2
Cl2
(50 mL)溶液。添加後,將其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並透過管柱層析法純化(洗提劑:石油醚/乙酸乙酯=10:1至2:1),得到所需中間物27-3 (9.3 g,90%產率)。LC-MS: 304 [M+1]+
。
S2:將中間物27-3 (2.5 g,8.25 mmol)和HMPA (1.6 mL,9.07 mmol)的無水四氫呋喃(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8.25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20.62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2.1 g,9.07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5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10 mL,9.98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1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濃縮。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石油醚/乙酸乙酯=10:1至2:1)純化殘餘物,得到所需中間物27-5(3.3g,85%產率)。LC-MS: 475 [M+1]+
。
S3:向冰水冷卻的中間物27-5 (475 mg,1 mmol)的EtOH (10 mL)溶液中加入NaBH4
(45 mg,1.2 mmol)。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然後用NH4
Cl水溶液淬滅反應溶液。用乙酸乙酯(50 mL×2)萃取。將合併的有機層用Na2
SO4
乾燥,然後濃縮,得到所需中間物27-6 (460 mg,96%產率)。LC-MS: 477 [M+1]+
。
S4:向冰水冷卻的中間物27-6 (400 mg,0.84 mmol)和三乙胺(0.25 mL,1.7 mmol)的CH2
Cl2
(10 mL)溶液中逐滴加入MsCl (0.10 mL,1.25 mmol)。添加後,將其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將反應混合物用NaHCO3
水溶液淬滅。用CH2
Cl2
(50 mL×2)萃取。將合併的有機層用Na2
SO4
乾燥,然後濃縮,得到所需中間物27-7 (450 mg,95%產率)。LC-MS: 555 [M+1]+
。
S5:向冰水冷卻的中間物27-7 (450 mg,0.8 mmol)的DMF (10 mL)溶液中加入NaH (60%wt,80 mg,2 mmol)。在該溫度下攪拌30分鐘後,將反應混合物用碳酸氫鈉水溶液淬滅。用乙酸乙酯(50 mL×2)萃取水層。將合併的有機層用鹽水(50 mL)洗滌,用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石油醚/乙酸乙酯=50:1至10:1)純化殘餘物,得到所需中間物27-8(300 mg,82%產率)。LC-MS: 459 [M+1]+
。
S6:向冰水冷卻的中間物27-8 (300 mg,0.66 mmol)的CH2
Cl2
(5 mL)溶液中加入CF3
COOH (1 mL)。將混合物攪拌3小時。然後用碳酸氫鈉水溶液淬滅反應溶液。用乙酸乙酯(50 mL×2)萃取水層。將合併的有機層用鹽水(50 mL)洗滌,經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得到所需中間物27-9 (200 mg,85%產率)。LC-MS: 359 [M+1]+
。
S7:向中間物27-9 (200 mg,0.56 mmol)和化合物27-10 (184 mg,0.67 mmol,1.2 eq.)的二噁烷(10 mL)溶液中加入EtN(i-Pr)2
(0.18 mL,1.12 mmol)。透過微波將所得混合物在150℃加熱6小時。濃縮反應混合物並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純化,得到所需中間物27-11 (100 mg,34%產率)。LC-MS: 519 [M+1]+
。
S8:向中間物27-11 (200 mg,0.39 mmol)和化合物27-12 (50 mg,0.46 mmol)的CH3
CN (10 mL)溶液中加入K3
PO4
(100 mg,0.47 mmol),Xphos (4 mg,7.8 μmol)和Pd2(dba)3
(10 mg,3.9 μ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製備HPLC純化,得到所需化合物27 (15 mg,6.5%產率)。LC-MS: 589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68 (d,J
=8.0Hz, 1H), 8.50 (d,J
=4.0Hz, 1H), 7.79 (s, 1H), 7.58 (s, 1H), 8.01-7.85 (m, 3H), 7.37-7.27 (m, 3H), 6.98-6.95 (m, 1H), 4.23-4.20 (m, 1H), 3.96-3.94 (m, 1H), 3.89 (s, 3H), 3.00-2.95 (m, 1H), 2.84-2.78 (m, 1H), 2.06 (s, 6H), 1.91 (s, 3H), 1.66-1.56 (m, 6H), 1.33 (d,J
=8.0Hz, 3H)。實施例 17 :
化合物25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16,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25。LC-MS: 589 [M+1]+
。實施例 18 :
化合物26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16,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26。LC-MS: 589 [M+1]+
。實施例 19 :
化合物31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將化合物31-1 (2.45 g,10 mmol)和HMPA (1.79 g,10 mmol)的無水四氫呋喃(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10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25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4 g,13.8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8 mL,15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1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中間物31-3 (3 g粗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LC-MS: 431 [M+1]+
。
S2:向中間物31-3 (1 g,2.3 mmol)的二噁烷(10 mL)溶液中加入12 M氯化氫(氣體)/二噁烷(10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30分鐘。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然後用乙酸乙酯(100 mL×2)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濃縮。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石油醚/乙酸乙酯=2:1)純化殘餘物,得到中間物31-4 (500 mg,69%產率)。LC-MS: 313 [M+1]+
。
S3:向中間物31-4 (300 mg,0.96 mmol)和化合物31-5 (160 mg,1.5 mmol)的CH3
CN (10 mL)溶液中加入K3
PO4
(254.7 mg,1.2 mmol),Xphos (48 mg,0.096 mmol)和Pd2
(dba)3
(46 mg,0.048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法純化(洗提液:DCM/MeOH=100:1至10:1),得到中間物31-6 (200 mg,54%產率)。LC-MS: 383 [M+1]+
。
S4:向中間物31-6 (176 mg,0.46 mmol)和化合物31-7 (132 mg,0.48 mmol)在CH3
CN (10 mL)中的混合物中加入DIPEA (0.1 mL,0.60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製備HPLC純化殘餘物,得到化合物31 (100 mg,40%產率),為白色固體。LC-MS: 543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0 (dd,J
=8.0Hz, 1.6Hz, 1H), 8.28 (d,J
=8.0Hz, 1H), 7.96 (s, 1H), 7.70-7.66 (m, 2H), 7.58-7.50 (m, 2H), 7.32-6.98 (m, 8H), 6.46 (s, 1H), 4.57-4.54 (m, 1H), 3.79 (s, 3H), 1.71 (s, 6H)。實施例 20 :
化合物35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在15℃下,向NaOH (28.3 g,0.71 mol)的CH3
CN (1 L)懸浮液中緩慢加入化合物35-1’ (40 g,0.75 mol)。添加後,繼續攪拌2小時。然後在15-30℃下,加入氯甲酸2-氯乙酯(50.6 g,0.35 mol)的CH3
CN (100 mL)溶液。加完後,將溶液回流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過濾除去生成的NaCl。濃縮溶液,用冷卻的MeOH洗滌殘餘物。乾燥後,得到所需粗產物35-2’ (45 g,產率35%)。LC-MS: 184 [M+1]+
。
S2:在室溫下,向中間物35-2’ (75 g,0.04 mol)的1-丙醇(1 L)溶液中加入NH3
·H2
O (38 mL),攪拌1.5小時。然後向混合物中加入NH2
NH2
·H2
O (38 mL),並在70℃下攪拌2小時。濃縮所得混合物並用1-丁醇(1 L)再溶解,並在110℃下攪拌2天。冷卻後,將固體過濾並乾燥,得到中間物35-4’ (45 g,66%產率)。LC-MS: 171 [M+1]+
。
S3:向中間物35-4’ (48 g,0.28 mol)的CH3
COOH (400 mL)溶液中加入1,1,3,3-四甲氧基丙烷(46 g,0.2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然後真空濃縮。將殘餘物用丙酮洗滌,得到中間物35-5’,為淺黃色固體(46 g,82%產率)。LC-MS: 207 [M+1]+
。
S4:向中間物35-5’ (46 g,0.22 mol)的MeOH (150 mL)/水(300 mL)混合物中加入LiOH·H2
O (41.3 g,0.9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60℃下攪拌2小時。然後將其用1 M HCl酸化至pH=5,將固體過濾並乾燥,得到中間物35-6’ (40 g,99%產率)。LC-MS: 179 [M+1]+
。
S5:向中間物35-6’ (10 g,56.2 mmol)和DMF (300 mL)的混合物中加入N-羥基琥珀醯亞胺(8.4 g,73 mmol)和EDCI (14 g,73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48小時。然後在1小時內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300 mL),將固體過濾並乾燥,得到中間物35-10 (12.5 g,80%產率)。LC-MS: 276 [M+1]+
。
S6:在室溫下,向中間物35-1 (50 g,0.29 mol)和DMF (0.5 mL)在CH2
Cl2
(250 mL)中的攪拌溶液中滴加草醯氯(27.4 mL,0.32 mol),並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然後將混合物真空濃縮,得到中間物35-2的粗產物,將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S7:向冰水冷卻的化合物35-3 (28.7 g,0.30 mol)和三乙胺(90 mL,0.60 mol)的CH2
Cl2
(250 mL)溶液中加入中間物35-2 (54 g,0.29 mol)的CH2
Cl2
溶液(5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加入水(100 mL)。分離有機層並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並過濾。將濾液真空濃縮。將產物懸浮在石油醚(1000 mL)中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過濾收集沉澱物,用石油醚(500 mL)沖洗,並進一步真空乾燥,得到中間物35-4 (70 g,95%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246 [M+1]+
。
S8:將中間物35-4 (30 g,0.12 mol)和HMPA (25 mL,0.14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146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0.37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6.9 g,0.16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10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88 mL,0.1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中間物35-6 (70 g粗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LC-MS: 417 [M+1]+
。
S9:向中間物35-6 (70 g,168 mmol)的MeOH (360 mL)溶液中加入濃HCl (18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水(1000 mL)溶解,用乙酸乙酯(200 mL×2)萃取。然後用K2
CO3
鹼化水層,形成沉澱。過濾收集固體並乾燥,得到化合物35-7 (20 g,40%產率)。LC-MS: 299 [M+1]+
。
S10:向中間物35-7 (11 g,36.9 mmol)和化合物35-8 (5.5 g,51.9 mmol,1.2 eq.)在CH3
CN (200 mL)中的溶液中加入K3
PO4
(9.4 g,44.3 mmol),Xphos (0.88 g,1.834 mmol)和Pd2
(dba)3
(841 mg,0.918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純化,得到所需中間物35-9 (9.8 g,72%產率)。LC-MS: 369 [M+1]+
。
S11:向中間物35-9 (12.7 g,34.5 mmol)和中間物35-10 (9.9 g,36.2 mmol)的CH3
CN (200 mL)混合物中加入DIPEA (6.3 mL,38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反相ISCO純化殘餘物,並從EtOH/水中再結晶,得到化合物35-11 (9.2 g,50%產率),為白色固體。LC-MS: 529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4 (dd,J
=8.0Hz, 1.6Hz, 1H), 8.56 (dd,J
=8.0Hz, 1.6Hz, 1H), 8.07-7.91 (m, 2H), 7.63-7.55 (m, 5H), 7.52-7.46 (m, 3H), 7.39-7.37 (m, 2H), 7.03 (dd,J
=6.8Hz, 4.8Hz, 1H), 7.99 (s, 1H), 6.42 (s, 2H), 4.57-4.54 (m, 1H), 3.82 (s, 3H), 1.36 (d,J
=6.8Hz, 3H)。
S12:向化合物35-11 (200 mg,0.38 mmol)的無水甲苯(10 mL)溶液中加入DIPEA (1 mL)和PCl5
(50 mg,0.25 mmol)。將所得混合物加熱至回流30分鐘。然後將其在減壓下濃縮。化合物35-12粗產物 (200 mg)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
S13:將化合物35-12 (200 mg,0.36 mmol)和NH2
OH·HCl (100 mg,1.44 mmol)在二噁烷(10 mL)中的混合物加熱至回流2小時。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製備HPLC純化殘餘物,得到化合物35 (20 mg,10%產率),為白色固體。LC-MS: 544 [M+1]+
。實施例 21 :
化合物33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20,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33。LC-MS: 544 [M+1]+
。實施例 22 :
化合物34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20,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34。LC-MS: 544 [M+1]+
。實施例 23 :
化合物47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在室溫下,向化合物47-1 (50 g,0.29 mol)和DMF (0.5 mL)在CH2
Cl2
(250 mL)中的攪拌溶液中滴加草醯氯(27.4 mL,0.32 mol),並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然後將混合物真空濃縮,得到中間物47-2的粗產物,將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S2:向冰水冷卻的化合物47-3 (28.7 g,0.30 mol)和三乙胺(90 mL,0.60 mol)的CH2
Cl2
(250 mL)溶液中加入中間物47-2 (54 g,0.29 mol)的CH2
Cl2
溶液(5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加入水(100 mL)。分離有機層並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並過濾。將濾液真空濃縮。將產物懸浮在石油醚(1000 mL)中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過濾收集沉澱物,用石油醚(500 mL)沖洗,並進一步真空乾燥,得到中間物47-4 (70 g,95%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246 [M+1]+
。
S3:將中間物47-4 (30 g,0.12 mol)和HMPA (25 mL,0.14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146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0.37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6.9 g,0.16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10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88 mL,0.1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中間物47-6 (70 g粗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LC-MS: 417 [M+1]+
。
S4:向中間物47-6 (500 mg,1.2 mmol)的乙酸(10 mL)溶液中加入二碘化苯基碘(420 mg,1.3 mmol)。將所得混合物在50℃加熱過夜。透過NaHCO3
水溶液(50 mL)淬滅反應混合物,並用乙酸乙酯(50 mL×2)萃取。將有機層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DCM/MeOH=100:1至10:1)純化殘餘物,得到所需中間物47-7 (150 mg,26%產率)。LC-MS: 475 [M+1]+
。
S5:向化合物47-7 (150 mg,0.32 mmol)的甲醇(10 mL)溶液中加入濃HCl (5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水(50 mL)溶解,用乙酸乙酯(20 mL×2)萃取。然後將水層用K2
CO3
鹼化,用乙酸乙酯(50 mL×2)萃取。將合併的有機層洗滌,乾燥並濃縮,得到中間物47-8 (100 mg,95%產率)。LC-MS: 315 [M+1]+
。
S6:向中間物47-8 (100 mg,0.32 mmol)和化合物47-9 (51 mg,0.48 mmol)的CH3
CN (5 mL)溶液中加入K3
PO4
(81 mg,0.38 mmol),Xphos (3 mg,0.004 mmol)和Pd2
(dba)3
(2.9 mg,0.008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法純化(洗提液:DCM/MeOH=100:1至10:1),得到所需中間物47-10 (60 mg,49%產率)。LC-MS: 385 [M+1]+
。
S7:向中間物47-10 (60 mg,0.16 mmol)和化合物47-11 (52 mg,0.19 mmol)在CH3
CN (5 mL)中的混合物中加入DIPEA (42 mg,0.32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製備HPLC純化殘餘物,得到化合物47 (5 mg,6%產率),為白色固體。LC-MS: 545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3 (d,J
=8.0Hz, 1H), 8.56 (d,J
=2.0Hz, 1H), 8.35 (s, 1H), 7.99 (d,J
=2.0Hz, 1H), 7.87 (s, 1H), 7.60-7.59 (m, 2H), 7.43-7.26 (m, 3H), 7.28-7.24 (m, 3H), 7.05-7.03 (m, 1H), 7.01 (s, 1H), 6.42 (s, 2H), 4.55 (d,J
=8.0Hz, 1H), 4.51-4.47 (m, 1H), 3.84 (s, 3H), 1.35 (d,J
=8.0Hz, 3H).實施例 24 :
化合物45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23,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45。LC-MS: 545 [M+1]+
。實施例 25 :
化合物46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23,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46。LC-MS: 545 [M+1]+
。實施例 26 :
化合物50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在15℃下,向NaOH (28.3 g,0.71 mol)的CH3
CN (1 L)懸浮液中緩慢加入化合物50-1’ (40 g,0.75 mol)。添加後,繼續攪拌2小時。然後在15-30℃下加入氯甲酸2-氯乙酯(50.6 g,0.35 mol)的CH3
CN (100 mL)溶液。加完後,將溶液回流2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過濾除去生成的NaCl。濃縮溶液,用冷卻的MeOH洗滌殘餘物。乾燥後,得到所需的粗產物50-2’ (45 g,產率35%)。LC-MS: 184 [M+1]+
。
S2:在室溫下,向中間物50-2’ (75 g,0.04 mol)的1-丙醇(1 L)溶液中加入NH3
·H2
O (38 mL),攪拌1.5小時。然後向混合物中加入NH2
NH2
·H2
O (38 mL),並在70℃下攪拌2小時。濃縮所得混合物並用1-丁醇(1 L)再溶解並在110℃下攪拌2天。冷卻後,將固體過濾並乾燥,得到中間物50-4’ (45 g,66%產率)。LC-MS: 171 [M+1]+
。
S3:向中間物50-4’ (48 g,0.28 mol)的CH3
COOH (400 mL)溶液中加入1,1,3,3-四甲氧基丙烷(46 g,0.2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然後真空濃縮。將殘餘物用丙酮洗滌,得到中間物50-5’,為淺黃色固體(46 g,82%產率)。LC-MS: 207 [M+1]+
。
S4:向中間物50-5’ (46 g,0.22 mol)的MeOH (150 mL)/水(300 mL)混合物中加入LiOH·H2
O (41.3 g,0.9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60℃下攪拌2小時。然後將其用1 M HCl酸化至pH=5,將固體過濾並乾燥,得到中間物50-6’ (40 g,99%產率)。LC-MS: 179 [M+1]+
。
S5:向中間物50-6’ (10 g,56.2 mmol)和DMF (300 mL)的混合物中加入N-羥基琥珀醯亞胺(8.4 g,73 mmol)和EDCI (14 g,73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48小時。然後在1小時內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水(300 mL),將固體過濾並乾燥,得到中間物50-10 (12.5 g,80%產率)。LC-MS: 276 [M+1]+
。
S6:在室溫下,向化合物50-1 (50 g,0.29 mol)和DMF (0.5 mL)在CH2
Cl2
(250 mL)中的攪拌溶液中滴加草醯氯(27.4 mL,0.32 mol),並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然後將混合物真空濃縮,得到粗產物50-2,將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S7:向冰水冷卻的中間物50-3 (28.7 g,0.30 mol)和三乙胺(90 mL,0.60 mol)的CH2
Cl2
(250 mL)溶液中加入中間物50-2 (54 g,0.29 mol)的CH2
Cl2
溶液(5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加入水(100 mL)。分離有機層並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並過濾。將濾液真空濃縮。將產物懸浮在石油醚(1000 mL)中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過濾收集沉澱物,用石油醚(500 mL)沖洗,並進一步真空乾燥,得到中間物50-4 (70 g,95%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246 [M+1]+
。
S8:將中間物50-4 (30 g,0.12 mol)和HMPA (25 mL,0.14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146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0.37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6.9 g,0.16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10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88 mL,0.1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中間物50-6 (70 g粗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LC-MS: 417 [M+1]+
。
S9:向中間物50-6 (70 g,168 mmol)的MeOH (360 mL)溶液中加入濃HCl (18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水(1000 mL)溶解,用乙酸乙酯(200 mL×2)萃取。然後用K2
CO3
鹼化水層,形成沉澱。過濾收集固體並乾燥,得到化合物50-7 (20 g,40%產率)。LC-MS: 299 [M+1]+
。
S10:向中間物50-7 (11 g,36.9 mmol)和化合物50-8 (5.5 g,51.9 mmol,1.2 eq.)在CH3
CN (200 mL)中的溶液中加入K3
PO4
(9.4 g,44.3 mmol),Xphos (0.88 g,1.834 mmol)和Pd2
(dba)3
(841 mg,0.918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純化,得到所需中間物50-9 (9.8 g,72%產率)。LC-MS: 369 [M+1]+
。
S11:向中間物50-9 (12.7 g,34.5 mmol)和中間物50-10 (9.9 g,36.2 mmol)的CH3
CN (200 mL)混合物中加入DIPEA (6.3 mL,38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反相ISCO純化殘餘物,並從EtOH/水中再結晶,得到化合物50-11 (9.2 g,50%產率),為白色固體。LC-MS: 529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4 (dd,J
=8.0Hz, 1.6Hz, 1H), 8.56 (dd,J
=8.0Hz, 1.6Hz, 1H), 8.07-7.91 (m, 2H), 7.63-7.55 (m, 5H), 7.52-7.46 (m, 3H), 7.39-7.37 (m, 2H), 7.03 (dd,J
=6.8Hz, 4.8Hz, 1H), 7.99 (s, 1H), 6.42 (s, 2H), 4.57-4.54 (m, 1H), 3.82 (s, 3H), 1.36 (d,J
=6.8Hz, 3H)。
S12:向冰水冷卻的第三丁醇(46 mg,0.63 mmol)的CH2
Cl2
(10 mL)溶液中加入氯磺醯基異氰酸酯(89 mg,0.63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0分鐘。然後向混合物中加入化合物50-11 (300 mg,0.57 mmol)和三乙胺(115 mg,1.14 mmol)的CH2
Cl2
(10 mL)溶液。10分鐘後,除去冰浴。然後將反應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攪拌3小時。濃縮反應溶液並再溶於二噁烷(10 mL)中,向溶液中加入10 M氯化氫的二噁烷溶液(1 mL)。30分鐘後,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製備HPLC純化殘餘物,得到化合物50 (28 mg,40%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608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4 (d,J
=8.0Hz, 1H), 8.56 (d,J
=2.0Hz, 1H), 8.43 (s, 2H), 8.00-7.99 (m, 2H), 7.64-7.37 (m, 8H), 7.03-7.00 (m, 1H), 6.74 (s, 1H), 6.43 (s, 1H), 4.57-4.54 (m, 1H), 3.82 (s, 3H), 1.36 (d,J
=8.0Hz, 3H)。實施例 27 :
化合物48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26,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48。LC-MS: 608 [M+1]+
。實施例 28 :
化合物49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26,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49。LC-MS: 608 [M+1]+
。實施例 29 :
化合物71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將化合物71-1 (6 g,24 mmol)和HMPA (5 mL,28 mmol)的無水四氫呋喃(10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29.2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74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將(1-(甲氧基(甲基)胺基甲醯基)環丙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7.08 g,32 mmol)在無水四氫呋喃(50 mL)中的溶液冷卻至-78℃。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和四氫呋喃溶液(17.6 mL,36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中間物71-3 (8 g粗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LC-MS: 429 [M+1]+
。
S2:向中間物71-3 (3.7 g,8.6 mmol)的1,4-二氧六環(5 mL)溶液中加入4M氯化氫/1,4-二氧六環(5 mL)。將所得混合物在120℃下攪拌60分鐘。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NaHCO3
水溶液鹼化,然後用乙酸乙酯(100 mL×2)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濃縮。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石油醚/乙酸乙酯=2:1)純化殘餘物,得到所需中間物71-4 (1 g,38%產率)。LC-MS: 311 [M+1]+
。
S3:向中間物71-4 (1 g,3.2 mmol)和化合物71-5 (420 mg,4.0 mmol)的CH3
CN (20 mL)溶液中加入K3
PO4
(820 mg,3.86 mmol),Xphos (153 mg,0.32 mmol)和Pd2
(dba)3
(147 mg,0.16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純化,得到所需中間物71-6 (0.86 g,70%產率)。LC-MS: 381 [M+1]+
。
S4:向中間物71-6 (0.86 g,2.2 mmol)和化合物71-7 (0.75 g,2.7 mmol)的CH3
CN (50 mL)混合物中加入DIPEA (0.5 mL,3.0 mmol)。將混合物加熱至回流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製備HPLC純化殘餘物,得到化合物71 (450 mg,26%產率),為白色固體。LC-MS: 541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87 (dd,J
=8.0Hz, 1.6Hz, 1H), 8.40 (d,J
=2.0Hz, 1H), 7.98 (s, 1H), 7.69-7.68 (m, 5H), 7.38-7.33 (m, 3H), 6.99-6.96 (m, 2H), 6.46 (s, 2H), 3.80 (s, 3H), 1.40-1.23 (m, 2H), 0.85-0.81 (m, 2H)。實施例 30 :
化合物79的合成。
S1:在室溫下,向化合物79-1 (50 g,0.29 mol)和DMF (0.5 mL)在CH2
Cl2
(250 mL)中的攪拌溶液中滴加草醯氯(27.4 mL,0.32 mol),並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然後將混合物真空濃縮,得到中間物79-2的粗產物,將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S2:向冰水冷卻的化合物79-3 (28.7 g,0.30 mol)和三乙胺(90 mL,0.60 mol)的CH2
Cl2
(250 mL)溶液中加入中間物79-2 (54 g,0.29 mol)的CH2
Cl2
溶液(5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加入水(100 mL)。分離有機層並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並過濾。將濾液真空濃縮。將產物懸浮在石油醚(1000 mL)中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過濾收集沉澱物,用石油醚(500 mL)沖洗,並進一步真空乾燥,得到中間物79-4 (70 g,95%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246 [M+1]+
。
S3:將中間物79-4 (30 g,0.12 mol)和HMPA (25 mL,0.14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146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0.37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6.9 g,0.16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10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88 mL,0.1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中間物79-6 (70 g粗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LC-MS: 417 [M+1]+
。
S4:向中間物79-6 (70 g,168 mmol)的MeOH (360 mL)溶液中加入濃HCl (18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水(1000 mL)溶解,用乙酸乙酯(200 mL×2)萃取。然後用K2
CO3
鹼化水層,形成沉澱。過濾收集固體並乾燥,得到中間物79-7 (20 g,40%產率)。LC-MS: 299 [M+1]+
。
S5:向中間物79-7 (11 g,36.9 mmol)和化合物79-8 (5.5 g,51.9 mmol,1.2 eq.)在CH3
CN (200 mL)中的溶液中加入K3
PO4
(9.4 g,44.3 mmol),Xphos (0.88 g,1.834 mmol)和Pd2
(dba)3
(841 mg,0.918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純化,得到所需中間物79-9 (9.8 g,72%產率)。LC-MS: 369 [M+1]+
。
S6:向中間物79-9 (12.7 g,34.5 mmol)和化合物79-10 (9.9 g,36.2 mmol)的CH3
CN (200 mL)混合物中加入DIPEA (6.3 mL,38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反相ISCO純化殘餘物,並從EtOH/水中再結晶,得到中間物79-11 (9.2 g,50%產率),為白色固體。LC-MS: 529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4 (dd,J
=8.0Hz, 1.6Hz, 1H), 8.56 (dd,J
=8.0Hz, 1.6Hz, 1H), 8.07-7.91 (m, 2H), 7.63-7.55 (m, 5H), 7.52-7.46 (m, 3H), 7.39-7.37 (m, 2H), 7.03 (dd,J
=6.8Hz, 4.8Hz, 1H), 7.99 (s, 1H), 6.42 (s, 2H), 4.57-4.54 (m, 1H), 3.82 (s, 3H), 1.36 (d,J
=6.8Hz, 3H)。
S7:向中間物79-11 (400 mg,0.76 mmol)的CH2
Cl2
(5 mL)溶液中加入N-甲基胺磺醯氯(120 mg,1.0 mmol)和吡啶(1 mL)。將反應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攪拌過夜。然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並透過製備HPLC純化,得到化合物79 (140 mg,30%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622 [M+1]+
。1
H-NMR (400MHz,DMSO-d 6
):δ
9.48 (s, 1H), 9.15 (brs, 1H), 8.78 (brs, 1H), 8.00-7.97 (m, 1H), 7.65-7.32 (m, 11H), 6.83 (s, 1H), 4.64-4.60 (m, 1H), 3.82 (s, 3H), 2.54 (s, 3H), 1.39 (d,J
=8.0Hz, 1H)。實施例 31 :
化合物76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30,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76。LC-MS: 622 [M+1]+
。實施例 32 :
化合物82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30,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82。LC-MS: 622 [M+1]+
。實施例 33 :
化合物80的合成。
S1:在室溫下,向化合物80-1 (50 g,0.29 mol)和DMF (0.5 mL)在CH2
Cl2
(250 mL)中的攪拌溶液中滴加草醯氯(27.4 mL,0.32 mol),並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然後將混合物真空濃縮,得到中間物80-2的粗產物,將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S2:向冰水冷卻的化合物80-3 (28.7g,0.30 mol)和三乙胺(90 mL,0.60 mol)的CH2
Cl2
(250 mL)溶液中加入中間物80-2 (54 g,0.29 mol)的CH2
Cl2
溶液(5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加入水(100 mL)。分離有機層並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並過濾。將濾液真空濃縮。將產物懸浮在石油醚(1000 mL)中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過濾收集沉澱物,用石油醚(500 mL)沖洗,並進一步真空乾燥,得到中間物80-4 (70 g,95%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246 [M+1]+
。
S3:將中間物80-4 (30 g,0.12 mol)和HMPA (25 mL,0.14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146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0.37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6.9 g,0.16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10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88 mL,0.1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中間物80-6 (70 g粗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LC-MS: 417 [M+1]+
。
S4:向中間物80-6 (70 g,168 mmol)的MeOH (360 mL)溶液中加入濃HCl (18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水(1000 mL)溶解,用乙酸乙酯(200 mL×2)萃取。然後用K2
CO3
鹼化水層,形成沉澱。過濾收集固體並乾燥,得到中間物80-7 (20 g,40%產率)。LC-MS: 299 [M+1]+
。
S5:向中間物80-7 (11 g,36.9 mmol)和化合物80-8 (5.5 g,51.9 mmol,1.2 eq.)在CH3
CN (200 mL)中的溶液中加入K3
PO4
(9.4 g,44.3 mmol),Xphos (0.88 g,1.834 mmol)和Pd2
(dba)3
(841 mg,0.918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純化,得到所需中間物80-9 (9.8 g,72%產率)。LC-MS: 369 [M+1]+
。
S6:向中間物80-9 (12.7 g,34.5 mmol)和化合物80-10 (9.9 g,36.2 mmol)的CH3
CN (200 mL)混合物中加入DIPEA (6.3 mL,38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反相ISCO純化殘餘物,並從EtOH/水中再結晶,得到中間物80-11(9.2g,50%產率),為白色固體。LC-MS: 529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4 (dd,J
=8.0Hz, 1.6Hz, 1H), 8.56 (dd,J
=8.0Hz, 1.6Hz, 1H), 8.07-7.91 (m, 2H), 7.63-7.55 (m, 5H), 7.52-7.46 (m, 3H), 7.39-7.37 (m, 2H), 7.03 (dd,J
=6.8Hz, 4.8Hz, 1H), 7.99 (s, 1H), 6.42 (s, 2H), 4.57-4.54 (m, 1H), 3.82 (s, 3H), 1.36 (d,J
=6.8Hz, 3H)。
S7:向中間物80-11 (400 mg,0.76 mmol)的CH2
Cl2
(10 mL)溶液中加入N-乙基胺磺醯氯(143 mg,1.00 mmol)和吡啶(1 mL)。將反應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攪拌過夜。然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並透過製備HPLC純化,得到化合物80 (130 mg,27%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636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9.50 (s, 1H), 9.17 (d,J
=2.0Hz, 1H), 8.78 (d,J
=2.0Hz, 1H), 8.00 (s, 1H),7.97 (d,J
=8.0Hz, 1H), 7.83 (t,J
=2.0Hz, 1H), 7.69-7.62 (m, 5H), 7.48-7.44 (m, 3H), 7.32-7.24 (m, 2H), 6.82 (s, 1H), 4.64-4.60 (m, 1H), 3.82 (s, 3H), 3.00 (d,J
=13.2Hz, 7.2Hz, 2H), 1.41 (d,J
=8.0Hz, 1H), 1.01 (t,J
=8.0Hz, 3H)。實施例 34 :
化合物77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33,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77。LC-MS: 636 [M+1]+
。實施例 35 :
化合物83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33,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83。LC-MS: 636 [M+1]+
。實施例 36 :
化合物86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在0℃下,向化合物86-1’ (570 mg,10 mmol)的CH2
Cl2
(10 mL)溶液中加入氯磺酸(0.22 M,3.3 mmol)的CH2
Cl2
(20 mL)溶液。添加後,再攪拌30分鐘。然後移去冰浴,並在室溫下繼續攪拌1小時。過濾收集沉澱物並在高真空下乾燥,得到中間物86-2’ (1.0 g,77%產率),為白色固體。
S2:向中間物86-2’ (1 g,7.2 mmol)的甲苯(10 mL)懸浮液中加入PCl5
(686 mg,3.3 mmol)。將混合物在75℃下攪拌2小時,冷卻至室溫並過濾。用甲苯洗滌固體殘餘物。蒸發濾液並在高真空下乾燥,得到中間物86-12 (1.0 g,88%產率)。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下一步驟。
S3:在室溫下,向化合物86-1 (50 g,0.29 mol)和DMF (0.5 mL)在CH2
Cl2
(250 mL)中的攪拌溶液中滴加草醯氯(27.4 mL,0.32 mol),並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然後將混合物真空濃縮,得到中間物86-2的粗產物,將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S4:向冰水冷卻的化合物86-3 (28.7 g,0.30 mol)和三乙胺(90 mL,0.60 mol)的CH2
Cl2
(250 mL)溶液中加入中間物86-2 (54 g,0.29 mol)的CH2
Cl2
溶液(5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加入水(100 mL)。分離有機層並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並過濾。將濾液真空濃縮。將產物懸浮在石油醚(1000 mL)中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過濾收集沉澱物,用石油醚(500 mL)沖洗,並進一步真空乾燥,得到中間物86-4 (70 g,95%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246 [M+1]+
。
S5:將中間物86-4 (30 g,0.12 mol)和HMPA (25 mL,0.14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146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0.37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6.9 g,0.16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10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88 mL,0.1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中間物86-6 (70 g粗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LC-MS: 417 [M+1]+
。
S6:向中間物86-6 (70 g,168 mmol)的MeOH (360 ml)溶液中加入濃HCl (18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水(1000 mL)溶解,用乙酸乙酯(200 mL×2)萃取。然後用K2
CO3
鹼化水層,形成沉澱。過濾收集固體並乾燥,得到化合物86-7 (20 g,40%產率)。LC-MS: 299 [M+1]+
。
S7:向中間物86-7 (11 g,36.9 mmol)和化合物86-8 (5.5 g,51.9 mmol,1.2 eq.)在CH3
CN (200 mL)中的溶液中加入K3
PO4
(9.4 g,44.3 mmol),Xphos (0.88 g,1.834 mmol)和Pd2
(dba)3
(841 mg,0.918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純化,得到所需中間物86-9 (9.8 g,72%產率)。LC-MS: 369 [M+1]+
。
S8:向中間物86-9 (12.7 g,34.5 mmol)和化合物86-10 (9.9 g,36.2 mmol)的CH3
CN (200 mL)混合物中加入DIPEA (6.3 mL,38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反相ISCO純化殘餘物,並從EtOH/水中再結晶,得到化合物86-11 (9.2 g,50%產率),為白色固體。LC-MS: 529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4 (dd,J
=8.0Hz, 1.6Hz, 1H), 8.56 (dd,J
=8.0Hz, 1.6Hz, 1H), 8.07-7.91 (m, 2H), 7.63-7.55 (m, 5H), 7.52-7.46 (m, 3H), 7.39-7.37 (m, 2H), 7.03 (dd,J
=6.8Hz, 4.8Hz, 1H), 7.99 (s, 1H), 6.42 (s, 2H), 4.57-4.54 (m, 1H), 3.82 (s, 3H), 1.36 (d,J
=6.8Hz, 3H)。
S9:向化合物86-11 (150 mg,0.28 mmol)的CH2
Cl2
(10 mL)溶液中加入中間物86-12 (53 mg,0.34 mmol)和吡啶(1 mL)。將反應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攪拌過夜。然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並透過製備HPLC純化,得到化合物86 (20 mg,11%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648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4 (d,J
=8.0Hz, 1H), 8.86 (d,J
=2.0Hz, 1H), 8.25 (s, 1H), 8.00 (s, 1H), 7.65-7.42 (m, 9H), 7.03-7.02 (m, 1H), 6.82 (s, 1H),4.58-4.56 (m,1H), 3.82 (s,3H), 2.32-2.30 (m,1H), 1.35 (d,J
=8.0Hz,3H), 0.45-0.34 (m, 4H)。實施例 37 :
化合物85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36,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85。LC-MS: 648 [M+1]+
。實施例 38 :
化合物87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36,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87。LC-MS: 648 [M+1]+
。實施例 39 :
化合物92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在室溫下,向化合物92-1 (50 g,0.29 mol)和DMF (0.5 mL)在CH2
Cl2
(250 mL)中的攪拌溶液中滴加草醯氯(27.4 mL,0.32 mol),並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然後將混合物真空濃縮,得到中間物92-2的粗產物,將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S2:向冰水冷卻的化合物92-3 (28.7 g,0.30 mol)和三乙胺(90 mL,0.60 mol)的CH2
Cl2
(250 mL)溶液中加入中間物92-2 (54 g,0.29 mol)的CH2
Cl2
溶液(5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加入水(100 mL)。分離有機層並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並過濾。將濾液真空濃縮。將產物懸浮在石油醚(1000 mL)中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過濾收集沉澱物,用石油醚(500 mL)沖洗,並進一步真空乾燥,得到中間物92-4 (70 g,95%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246 [M+1]+
。
S3:將中間物92-4 (30 g,0.12 mol)和HMPA (25 mL,0.14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146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0.37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6.9 g,0.16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10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88 mL,0.1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中間物92-6 (70 g粗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LC-MS: 417 [M+1]+
。
S4:向中間物92-6 (70 g,168 mmol)的MeOH (360 mL)溶液中加入濃HCl (18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水(1000 mL)溶解,用乙酸乙酯(200 mL×2)萃取。然後用K2
CO3
鹼化水層,形成沉澱。過濾收集固體並乾燥,得到中間物92-7 (20 g,40%產率)。LC-MS: 299 [M+1]+
。
S5:向中間物92-7 (11 g,36.9 mmol)和化合物92-8 (5.5 g,51.9 mmol,1.2 eq.)在CH3
CN (200 mL)中的溶液中加入K3
PO4
(9.4 g,44.3 mmol),Xphos (0.88 g,1.834 mmol)和Pd2
(dba)3
(841 mg,0.918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純化,得到所需中間物92-9 (9.8 g,72%產率)。LC-MS: 369 [M+1]+
。
S6:向中間物92-9 (12.7 g,34.5 mmol)和化合物92-10 (9.9 g,36.2 mmol)的CH3
CN (200 mL)混合物中加入DIPEA (6.3 mL,38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反相ISCO純化殘餘物,並從EtOH/水中再結晶,得到化合物92-11 (9.2 g,50%產率),為白色固體。LC-MS: 529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4 (dd,J
=8.0Hz, 1.6Hz, 1H), 8.56 (dd,J
=8.0Hz, 1.6Hz, 1H), 8.07-7.91 (m, 2H), 7.63-7.55 (m, 5H), 7.52-7.46 (m, 3H), 7.39-7.37 (m, 2H), 7.03 (dd,J
=6.8Hz, 4.8Hz, 1H), 7.99 (s, 1H), 6.42 (s, 2H), 4.57-4.54 (m, 1H), 3.82 (s, 3H), 1.36 (d,J
=6.8Hz, 3H)。
S7:向化合物92-11 (200 mg,0.38 mmol)的吡啶(10 mL)溶液中加入二甲基胺磺醯氯(109 mg,0.76 mmol)。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60℃並攪拌3天。然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並透過製備HPLC純化,得到化合物92 (8 mg,3%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636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82 (s, 1H), 8.31-8.25 (m, 2H), 8.01 (s, 1H), 7.64-7.47 (m, 8H), 6.86 (s, 1H), 6.76 (s, 1H), 4.65-4.62 (m, 1H), 3.82 (s, 3H),2.62 (m, 6H), 1.42 (d,J
=8.0Hz, 3H)。實施例 40 :
化合物91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39,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91。LC-MS: 636 [M+1]+
。實施例 41 :
化合物93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39,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93。LC-MS: 636 [M+1]+
。實施例 42 :
化合物95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在室溫下,向化合物95-1 (50 g,0.29 mol)和DMF (0.5 mL)在CH2
Cl2
(250 mL)中的攪拌溶液中滴加草醯氯(27.4 mL,0.32 mol),並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然後將混合物真空濃縮,得到中間物95-2的粗產物,將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S2:向冰水冷卻的化合物95-3 (28.7 g,0.30 mol)和三乙胺(90 mL,0.60 mol)的CH2
Cl2
(250 mL)溶液中加入中間物92-2 (54 g,0.29 mol)的CH2
Cl2
溶液(5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加入水(100 mL)。分離有機層並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並過濾。將濾液真空濃縮。將產物懸浮在石油醚(1000 mL)中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過濾收集沉澱物,用石油醚(500 mL)沖洗,並進一步真空乾燥,得到中間物95-4 (70 g,95%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246 [M+1]+
。
S3:將中間物95-4 (30 g,0.12 mol)和HMPA (25 mL,0.14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146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0.37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6.9 g,0.16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10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88 mL,0.1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中間物95-6 (70 g粗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LC-MS: 417 [M+1]+
。
S4:向中間物95-6 (70 g,168 mmol)的MeOH (360 mL)溶液中加入濃HCl (18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水(1000 mL)溶解,用乙酸乙酯(200 mL×2)萃取。然後用K2
CO3
鹼化水層,形成沉澱。過濾收集固體並乾燥,得到中間物95-7 (20 g,40%產率)。LC-MS: 299 [M+1]+
。
S5:向中間物95-7 (11 g,36.9 mmol)和化合物95-8 (5.5 g,51.9 mmol,1.2 eq.)在CH3
CN (200 mL)中的溶液中加入K3
PO4
(9.4 g,44.3 mmol),Xphos (0.88 g,1.834 mmol)和Pd2
(dba)3
(841 mg,0.918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純化,得到所需中間物95-9 (9.8 g,72%產率)。LC-MS: 369 [M+1]+
。
S6:向中間物95-9 (12.7 g,34.5 mmol)和化合物95-10 (9.9 g,36.2 mmol)的CH3
CN (200 mL)混合物中加入DIPEA (6.3 mL,38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反相ISCO純化殘餘物,並從EtOH/水中再結晶,得到化合物95-11 (9.2 g,50%產率),為白色固體。LC-MS: 529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4 (dd,J
=8.0Hz, 1.6Hz, 1H), 8.56 (dd,J
=8.0Hz, 1.6Hz, 1H), 8.07-7.91 (m, 2H), 7.63-7.55 (m, 5H), 7.52-7.46 (m, 3H), 7.39-7.37 (m, 2H), 7.03 (dd,J
=6.8Hz, 4.8Hz, 1H), 7.99 (s, 1H), 6.42 (s, 2H), 4.57-4.54 (m, 1H), 3.82 (s, 3H), 1.36 (d,J
=6.8Hz, 3H)。
S7:向化合物95-11 (1000 mg,1.89 mmol)的吡啶(20 mL)溶液中加入吡咯烷-1-磺醯氯(385 mg,2.27 mmol)。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60℃並攪拌3天。然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並透過製備HPLC純化,得到化合物95 (60 mg,8%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661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9.55 (s, 1H), 8.26 (d,J
=8.0Hz, 1H), 8.80 (d,J
=2.0Hz, 1H), 8.00-7.95 (m, 2H), 7.67-7.58 (m, 5H), 7.48-7.27 (m, 3H), 7.33-7.27 (m, 2H), 6.83 (s, 1H), 4.65-4.62 (m, 1H), 3.82 (s, 3H), 3.45-3.43 (m, 4H), 1.80-1.77 (m, 4H), 1.42 (d,J
=8.0Hz, 3H)。實施例 43 :
化合物94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42,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94。LC-MS: 661 [M+1]+
。實施例 44 :
化合物96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42,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96。LC-MS: 661 [M+1]+
。實施例 45 :
化合物98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向化合物98-1 (500 mg,1.67 mmol)和乙炔基三甲基矽烷(0.33 mL,2.34 mmol)的CH3
CN (20 mL)溶液中加入K3
PO4
(425 mg,2.00 mmol),Xphos (50 mg,0.1 mmol)和Pd2
(dba)3
(50 mg,0.05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法純化(洗提劑:CH2
Cl2/
MeOH=100:1至10:1),得到所需中間物98-2 (360 mg,60%產率)。LC-MS: 361 [M+1]+
。
S2:向中間物98-2 (360 mg,1.0 mmol)和化合物98-3 (288 mg,1.05 mmol)在CH3
CN (20 mL)中的混合物中加入DIPEA (0.2 mL,1.1 mmol)。將混合物加熱至回流過夜。然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並透過管柱層析法純化(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得到所需中間物98-4 (400 mg,77%產率)。LC-MS: 521 [M+1]+
。
S3:向中間物98-4 (400 mg,0.77 mmol)的THF (10 mL)溶液中加入TBAF (1.2 mL,1.2 mmol,1 M THF溶液)。反應完成後,濃縮反應混合物。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法純化(洗提劑:CH2
Cl2
/MeOH=100:1至10:1),得到所需中間物98-5 (170 mg,49%產率)。LC-MS: 449 [M+1]+
。
S4:向中間物98-5 (112 mg,0.25 mmol)和化合物98-6 (83 mg,0.30 mmol)的CH3
CN (10 mL)溶液中加入DIPEA (0.05 mL,0.33 mmol),CuI (1 mg,0.005 mmol)和PdCl2
(PPh3
)2
(0.53 mg,0.75 μ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純化,得到所需中間物98-7 (130 mg,87%產率)。LC-MS: 597 [M+1]+
。
S5:向冰水冷卻的第三丁醇(50 mg,0.66 mmol)的CH2
Cl2
(5 mL)溶液中加入氯磺醯基異氰酸酯(93 mg,0.66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0分鐘。然後向混合物中加入中間物98-7 (130 mg,0.21 mmol)和三乙胺(0.3 mL,2.2 mmol)在CH2
Cl2
(10 mL)中的溶液。10分鐘後,除去冰浴。然後將反應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溶液並用CH2
Cl2
(10 mL)再溶解,加入CF3
COOH (1 mL)。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用碳酸氫鈉水溶液鹼化。用乙酸乙酯(100 mL)萃取反應混合物,洗滌有機層並乾燥。濃縮後,透過製備HPLC純化殘餘物,得到化合物98 (29 mg,20%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676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9.19 (m, 1H), 8.97 (m, 1H), 8.58 (s, 1H), 8.01-7.95 (m, 2H), 7.95-7.61 (m, 11H), 7.28 (s, 1H), 7.07-7.04 (m, 1H), 6.44 (s, 1H), 5.24-5.20 (m, 2H), 4.85-4.82 (m, 1H), 1.56 (d,J
=8.0Hz, 3H)。實施例 46 :
化合物97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45,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97。LC-MS: 676 [M+1]+
。實施例 47 :
化合物99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45,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99。LC-MS: 676 [M+1]+
。實施例 48 :
化合物104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04-1 (50 g,0.29 mol)和DMF (0.5 mL)在CH2
Cl2
(250 mL)中的攪拌溶液中滴加草醯氯(27.4 mL,0.32 mol),並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然後將混合物真空濃縮,得到中間物104-2的粗產物,將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S2:向冰水冷卻的化合物104-3 (28.7 g,0.30 mol)和三乙胺(90 mL,0.60 mol)的CH2
Cl2
(250 mL)溶液中加入中間物104-2 (54 g,0.29 mol)的CH2
Cl2
溶液(5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加入水(100 mL)。分離有機層並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並過濾。將濾液真空濃縮。將產物懸浮在石油醚(1000 mL)中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過濾收集沉澱物,用石油醚(500 mL)沖洗,並進一步真空乾燥,得到中間物104-4 (70 g,95%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246 [M+1]+
。
S3:將中間物104-4 (30 g,0.12 mol)和HMPA (25 mL,0.14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146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0.37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6.9 g,0.16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10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88 mL,0.1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中間物104-6 (70 g粗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LC-MS: 417 [M+1]+
。
S4:向中間物104-6 (70 g,168 mmol)的MeOH (360 mL)溶液中加入濃HCl (18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水(1000 mL)溶解,用乙酸乙酯(200 mL×2)萃取。然後用K2
CO3
鹼化水層,形成沉澱。過濾收集固體並乾燥,得到中間物104-7 (20 g,40%產率)。LC-MS: 299 [M+1]+
。
S5:向中間物104-7 (500 mg,1.68 mmol)和化合物104-8 (0.33 mL,2.34 mmol)的CH3
CN (10 mL)溶液中加入K3
PO4
(425 mg,2.01 mmol),Xphos (50 mg,0.11 mmol)和Pd2
(dba)3
(50 mg,0.054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法純化(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得到所需中間物104-9 (360 mg,60%產率)。
S6:向中間物104-9 (360 mg,1.0 mmol)和化合物104-10 (289 mg,1.05 mmol)在CH3
CN (20 mL)中的混合物中加入DIPEA (0.2 mL,1.1 mmol)。將混合物加熱至回流過夜。然後將其濃縮並透過管柱層析法純化(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得到所需中間物104-11 (400 mg,77%產率)。LC-MS: 521 [M+1]+
。
S7:向中間物104-11 (400 mg,0.77 mmol)的THF (10 mL)混合物中加入TBAF (1.2 mL,1.2 mmol)。將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攪拌2小時。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純化殘餘物,得到所需中間物104-12 (170 mg,50%產率)。LC-MS: 449 [M+1]+
。
S8:向冰水冷卻的第三丁醇(84.5 mg,1.14 mmol)的CH2
Cl2
(10 mL)溶液中加入氯磺醯基異氰酸酯(160 mg,1.14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0分鐘。然後向混合物中加入中間物104-12 (170 mg,0.38 mmol)和三乙胺(0.5 mL,3.8 mmol)在CH2
Cl2
(10 mL)中的溶液。10分鐘後,除去冰浴。然後將反應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溶液,得到中間物104-13的粗產物(230 mg,95%產率)。LC-MS: 628 [M+1]+
。
S9:向中間物104-13 (230 mg,0.36 mmol)的CH2
Cl2
(10 mL)溶液中加入CF3
COOH (1 mL)。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用碳酸氫鈉水溶液鹼化。用乙酸乙酯(100 mL)萃取反應混合物,洗滌有機層並乾燥。濃縮後,透過製備HPLC純化殘餘物,得到化合物104 (20 mg,11%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528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4 (d,J
=8.0Hz, 1H), 8.56 (d,J
=2.0Hz, 1H), 8.29 (s, 1H), 8.01 (d,J
=8.0Hz, 1H), 7.60-7.38 (m, 9H), 7.03-7.02 (m, 1H), 6.80 (s, 1H), 6.42 (s, 1H), 4.56-4.54 (m, 1H), 4.30 (s, 1H), 1.35 (d,J
=8.0Hz, 3H)。實施例 49 :
化合物103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48,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103。LC-MS: 528 [M+1]+
。實施例 50 :
化合物105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48,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105。LC-MS: 528 [M+1]+
。實施例 51 :
化合物107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在室溫下,向化合物107-1 (50 g,0.29 mol)和DMF (0.5 mL)在CH2
Cl2
(250 mL)中的攪拌溶液中滴加草醯氯(27.4 mL,0.32 mol),並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小時,然後將混合物真空濃縮,得到中間物107-2的粗產物,將其直接用於下一步驟。
S2:向冰水冷卻的化合物107-3 (28.7 g,0.30 mol)和三乙胺(90 mL,0.60 mol)的CH2
Cl2
(250 mL)溶液中加入中間物107-2 (54 g,0.29 mol)的CH2
Cl2
溶液(5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過夜,然後加入水(100 mL)。分離有機層並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並過濾。將濾液真空濃縮。將產物懸浮在石油醚(1000 mL)中並在室溫下攪拌過夜。過濾收集沉澱物,用石油醚(500 mL)沖洗,並進一步真空乾燥,得到中間物107-4 (70 g,95%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246 [M+1]+
。
S3:將中間物107-4 (30 g,0.12 mol)和HMPA (25 mL,0.14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250 mL)溶液冷卻至-78℃,然後加入正丁基鋰的己烷溶液(2.5 M,146 mL),在30分鐘內向其中緩慢加入0.37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在另一個燒瓶中,冷卻(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36.9 g,0.16 mol)的無水四氫呋喃(100 mL)溶液。在-78℃下緩慢加入異丙基氯化鎂的四氫呋喃溶液(88 mL,0.18 mol)。將反應混合物在相同溫度下攪拌30分鐘,然後加入上述反應混合物中。在-78℃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水(50 mL)淬滅,然後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用Na2
SO4
乾燥,然後減壓濃縮。中間物107-6 (70 g粗產物)無需進一步純化即可用於後續反應。LC-MS: 417 [M+1]+
。
S4:向中間物107-6 (70 g,168 mmol)的MeOH (360 mL)溶液中加入濃HCl (180 mL)。將得到的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2小時。反應完成後,將反應混合物減壓濃縮,將殘餘物用水(1000 mL)溶解,用乙酸乙酯(200 mL×2)萃取。然後用K2
CO3
鹼化水層,形成沉澱。過濾收集固體並乾燥,得到中間物107-7 (20 g,40%產率)。LC-MS: 299 [M+1]+
。
S5:向中間物107-7 (500 mg,1.68 mmol)和化合物104-8 (0.33 mL,2.34 mmol)的CH3
CN (10 mL)溶液中加入K3
PO4
(425 mg,2.01 mmol),Xphos (50 mg,0.11 mmol)和Pd2
(dba)3
(50 mg,0.054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並攪拌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法純化(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得到所需中間物107-9 (360 mg,60%產率)。
S6:向中間物107-9 (360 mg,1.0 mmol)和化合物107-10 (289 mg,1.05 mmol)在CH3
CN (20 mL)中的混合物中加入DIPEA (0.2 mL,1.1 mmol)。將混合物加熱至回流過夜。然後將其濃縮並透過管柱層析法純化(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得到所需中間物107-11 (400 mg,77%產率)。LC-MS: 521 [M+1]+
。
S7:向中間物107-11 (400 mg,0.77 mmol)的THF (10 mL)混合物中加入TBAF (1.2 mL,1.2 mmol)。將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攪拌2小時。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CH2
Cl2
/MeOH=100:1至10:1)純化殘餘物,得到所需中間物107-12 (170 mg,50%產率)。LC-MS: 449 [M+1]+
。
S8:向化合物107-12 (200 mg,0.38 mmol)的CH2
Cl2
(10 mL)溶液中加入N-環丙基胺磺醯氯(78 mg,0.50 mmol)和吡啶(1 mL)。將反應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攪拌過夜。然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並透過製備HPLC純化,得到化合物107 (90 mg,42%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568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9.59 (s, 1H), 9.11 (brs, 1H), 8.74 (brs, 1H), 8.32-8.00 (s, 2H), 7.68-7.22 (m, 9H), 6.83 (s, 1H), 4.62 (brs, 1H), 4.31 (s, 1H), 2.31-2.30 (m, 1H), 1.38 (d,J
=8.0Hz, 1H), 0.45 (brs, 4H)。實施例 52 :
化合物106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51,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106。LC-MS: 568 [M+1]+
。實施例 53 :
化合物108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51,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108。LC-MS: 568 [M+1]+
。實施例 54 :
化合物115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向化合物115-1 (300 mg,1 mmol)和化合物115-2 (240 mg,1 mmol)的1,4-二氧六環(20 mL)溶液中加入Cs2
CO3
(650 mg,2 mmol),Xantphos (115 mg,0.2 mmol)和Pd2
(dba)3
(92 mg,0.1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過夜。然後過濾反應混合物,濃縮濾液並透過管柱層析法純化(洗提劑:石油醚/乙酸乙酯=1:2至0:1),得到所需中間物115-3 (250 mg,50%產率)。LC-MS: 503 [M+1]+
。
S2:向中間物115-3 (250 mg,0.50 mmol)和化合物115-4 (165 mg,0.6 mmol)在CH3
CN (10 mL)中的混合物中加入DIPEA (0.17 mL,1 mmol)。將混合物在回流下攪拌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管柱層析(洗提液:100%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得到所需中間物115-5 (200 mg,60%產率)。LC-MS: 663 [M+1]+
。
S3:向冰水冷卻的中間物115-5 (200 mg,0.3 mmol)的CH2
Cl2
(5 mL)溶液中加入CF3
COOH (1 mL)。將混合物攪拌3小時。然後濃縮反應溶液,得到中間物115-6 (200 mg,95%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563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 δ 8.92 (d,J
=8.0Hz, 1H), 8.55 (d,J
=8.0Hz, 1H), 8.47 (s, 2H), 8.01 (s, 1H), 7.69-7.38 (m, 7H), 7.02-7.01 (m, 1H), 6.76 (s, 1H), 6.44 (s, 2H), 4.60-4.54 (m, 1H), 3.70-3.68 (m, 2H), 3.02-3.00 (m, 2H), 1.84-1.80 (m, 4H), 1.34 (d,J
=6.8Hz, 3H)。
S4:向冰水冷卻的中間物115-6 (130 mg,0.23 mmol)的DMF (2 mL)溶液中加入37%甲醛水溶液(0.5 mL)。攪拌30分鐘後,向混合物中加入NaBH3
CN (16 mg,0.25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分鐘並用碳酸氫鈉水溶液淬滅。用乙酸乙酯(2×50 mL)萃取水層。將合併的有機層用鹽水(50 mL)洗滌,用無水硫酸鈉乾燥,過濾並濃縮。透過製備HPLC純化殘餘物,得到化合物115 (15 mg,11%產率),為黃色固體。LC-MS: 577 [M+1]+
。1
H-NMR (400MHz, DMSO-d
6):δ
8.94 (d,J
=8.0Hz, 1H), 8.56 (d,J
=8.0Hz, 1H), 8.01-7.85 (m, 1H), 7.58-7.57 (m, 1H), 7.52-7.44 (m, 7H), 7.02 (d,J
=4.0Hz, 1H), 6.77 (d, J=8.0Hz, 1H), 6.44 (m, 2H), 4.53-4.50 (m, 4H), 3.66-3.61 (m, 2H), 3.07-3.05 (m, 1H), 2.83-2.82 (m, 1H), 2.52-2.50 (m, 1H), 2.14 (m, 2H), 2.02-2.01 (m, 1H), 1.80-1.78 (m, 2H), 1.35 (d,J
=6.8Hz, 3H)。實施例 55 :
化合物116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54,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116。LC-MS: 577 [M+1]+
。實施例 56 :
化合物117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54,將化合物(S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替換為(R
)-(1-(甲氧基(甲基)胺基)-1-氧代丙烷-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117。LC-MS: 577 [M+1]+
。實施例 57 :
化合物118的合成。
合成步驟:
S1:向化合物118-1 (468 mg,1 mmol)的吡啶(10 mL)溶液中加入P2
S5
(222 mg,1 mmol)。向反應混合物中加入N2
,然後加熱至回流過夜。然後濃縮反應混合物並透過管柱層析法純化(洗提劑:石油醚/乙酸乙酯=2:1至1:1),得到所需中間物118-2 (300 mg,62%產率)。LC-MS: 485 [M+1]+
。
S2:向中間物118-2 (300 mg,0.62 mmol)的CH2
Cl2
(10 mL)混合物中加入CF3
COOH (1 mL)。將混合物在環境溫度下攪拌4小時。濃縮反應混合物,得到以TFA鹽形式存在的中間物118-3粗產物(300mg,95%產率)。LC-MS: 385 [M+1]+
。
S3:向中間物118-3 (300 mg,0.6 mmol)和化合物118-4 (275 mg,1 mmol)在吡啶(5 mL)中的混合物中加熱至80℃過夜。濃縮反應混合物,透過製備HPLC純化殘餘物,得到化合物118 (35 mg,9.1%產率),為白色固體。LC-MS: 545 [M+1]+
。1
H-NMR (400MHz, CDCl3
-d
):δ
10.24 (d,J
=4.0Hz, 1H), 8.51 (d,J
=2.0Hz, 1H), 8.45 (d,J
=4.0Hz, 1H), 7.69-7.59 (m, 3H), 7.54-7.44 (m, 4H), 7.38-7.36 (m, 2H), 6.91-6.88 (m, 1H), 6.46 (s, 2H), 6.55 (s, 1H), 5.25-5.22 (m, 1H), 3.85 (s, 1H), 1.53 (d,J
=8.0Hz, 3H)。實施例 58 :
化合物119的合成。
參照實施例57,將化合物118-1由S-異構體替換為R-異構體,其它步驟保持不變,得到目標化合物119。LC-MS: 545 [M+1]+
。實驗例 1
:PI3K體外抑制試驗。
使用Promega ADP-GloTM
Max偵測套組測定人類PI3K (Millipore)的I類α、β、δ和γ 4種亞型的IC50
值。在室溫下,將本發明的化合物與20 nM的PI3Kα、PI3Kδ或40 nM的PI3Kβ、PI3Kγ樣品在反應緩衝液(15 mM HEPES pH=7.4、20 mM NaCl、1 mM EGTA、0.02% Tween 20、10 mM MgCl2
、0.2 mg/mL牛-γ-球蛋白)中培育15 min,然後加入ATP/diC8-PIP2混合物,得到終濃度為3 mM ATP和500 μM diC8-PIP2的受質(用於I類PI3K)。將反應物在室溫下保溫培育2 h,然後加入25 μL終止液終止反應(Promega套組)。在室溫下培育40 min後,加入50 μL偵測混合物(Promega),在室溫下保溫培育1 h,Envision讀取儀讀取。將數據轉換為%抑制,然後以%抑制vs化合物濃度繪圖,並擬合至四參數邏輯方程以確定IC50
值。
註:A表示<50 nM;B表示<300 nM;C表示>3000 nM;D表示>5000 nM。
由上表數據可以看出,本發明中的一系列結構新穎的式I化合物能夠針對人類PI3K產生抑制效果,效果較為顯著,並且對PI3Kγ亞型和PI3Kδ亞型表現出較高的選擇性,可以作為高效的PI3K抑制劑。實驗例 2 :
體外PI3Kγ和PI3Kδ激酶抑制試驗。
1)試劑和耗材:
2)化合物的配製和保存:
A. 按照標準方案將所有化合物重構成10 mM的DMSO儲備溶液。
B. 將化合物從300 μM (γ)/ 3 mM (δ)中連續稀釋3倍,在DMSO中進行10次劑量。總共10個劑量和1個DMSO對照。
C. 將GSK2126458從10 μM連續稀釋3倍,在DMSO中10次。
D. 1%DMSO作為載體對照,100 μM的GSK2126458作為陽性對照(GSK2126458為PI3K的非選擇性抑制劑,用作陽性對照,目的在於確保每次測試的數據的準確性)。
E. 在平板振盪器上搖動培養盤5分鐘。
3)實驗步驟:
試劑配製:
A:1×分析緩衝溶液:50 mM的HEPES (pH7.5);3 mM的MgCl2
;1 mM的EGTA;0.03%的CHAPS;100 mM的NaCl;2 mM的DTT (使用時添加)。
B:2.5×脂質緩衝溶液:62.5 mM的HEPES (pH7.5);1.25 mM的EGTA。
C:2.5×PI3K實驗溶液:PI3Kγ終濃度為1.25 μg/mL;PI3Kδ終濃度為0.25 μg/mL。
D:2.5×受質實驗溶液:PIP2:3PS終濃度為0.025 mg/mL;ATP終濃度為25 μM。
化合物測試:
A:向384井白色ProxiPlate微量井培養盤中加入2 μL的2.5×PI3Kγ/δ實驗溶液。
B:將1 μL化合物加入到PI3Kγ/δ實驗溶液的384井白色ProxiPlate微量井培養盤中。
C:混合化合物和PI3Kγ/δ實驗溶液;在室溫下培育15分鐘。
D:向每個384井中加入2 μL的2.5×受質實驗溶液,以引發反應。因此,參考化合物終濃度:100,33.33,11.11,3.70,1.23,0.41,0.14,0.05,0.015和0.005 nM。試驗化合物終濃度γ為3000,1000,333.33,111.11,37.04,12.35,4.12,1.37,0.46和0.15 μM;δ為30000,10000,3333.33,1111.11,370.37,123.46,41.15,13.72,4.57和1.52 μM。最終的DMSO濃度為1%。
E:密封測定培養盤。
F:在室溫下培育60分鐘。
G:向384井白色培養盤的每個井中加入5 μL含10 mM的MgCl2
的ADP-Glo試劑緩衝液。在室溫下培育40分鐘。
H:加入10 μL激酶偵測試劑。在室溫下培育40分鐘。
I:在Envision上讀取RLU的值(相對發光單位)。
4)數據分析
A:偵測每個井的發光訊號(RLU)。
B:%抑制的計算方法如下×100%:整個培養盤上陽性對照的平均RLU;:整個培養盤上空白對照的平均RLU;:微量井培養盤中每井測試化合物的RLU。
C:計算測試化合物的IC50
和繪圖效應-劑量曲線:
透過使用Graphpad 5.0,將%抑制與化合物濃度的對數擬合到非線性回歸(劑量反應-可變斜率)來計算IC50
。
Y=Bottom+(Top-Bottom)/(1+10^((LogIC50
-X)*HillSlope))
X:化合物濃度的對數;
Y:%抑制;
Bottom:擬合曲線中低點的抑制率;
Top:擬合曲線中高點的抑制率;
HillSlope:擬合曲線最大斜率的絕對值。
5)報告雙重檢查:
A:一位分析師完成報告,另一位分析師再次檢查報告,以確保正確分析數據。
B:數據從閱讀器導出並手動分析。
C:將RLU值轉換為%抑制。使用Prism GraphPad 6.0的%抑制,計算所有IC50
。
D:使用RLU值,再次計算IC50
,以檢查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E:確保所有化合物ID都正確。
6)結果: *
IPI549, 參考文獻:ACS Med. Chem. Lett.
,2016
, 7:862-867。
由上表數據可以看出,化合物47、50、79、80、86、98、104、107和118均表現出比參照化合物IPI-549 (PI3Kγ高選擇性抑制劑)更高的PI3Kγ酶抑制活性。此外,化合物50、79和86在具有更高的PI3Kγ酶抑制活性的同時,對於PI3Kδ還具有更高的選擇性。實驗例 3 :
化合物在PBS (pH7.4)中的溶解度測試。
1)儲備溶液的製備:
在DMSO中以10 mM的濃度製備測試化合物和對照化合物雙氯芬酸的儲備溶液。
2)溶解度測定過程:
將30 μL每種樣品的儲備溶液(10 mM)依次放入其適當的96井架中。將970 μL的PBS (pH7.4)加入無蓋的可溶性樣品板的每個小瓶中。一式兩份進行測定。在每個小瓶中加入一個攪拌棒,並使用模塑PTFE/矽膠塞密封。然後將溶解性樣品板轉移至Eppendorf Thermomixer Comfort板振盪器,並在25℃以1100 RPM搖動2小時。完成2小時後,取出塞子並用大磁鐵除去攪拌棒,將來自溶解性樣品板的樣品轉移到濾板中。使用真空歧管,過濾所有樣品。從濾液中取出10 μL的等分試樣,然後加入990 μL含有內標(1:1)的H2
O和乙腈的混合物。根據峰形使用一定比例的超純水稀釋稀釋劑。根據溶解度值和LC-MS訊號反應改變稀釋因子。
3)配製3 μM標準品(STD):
從10 mM DMSO STD板中,將30 μL轉移到剩餘的空板中,然後向該板中加入970 μL的DMSO,使STD濃度為300 μM。從300 μM PMSO STD板中,將10 μL轉移到剩餘的空板中,然後將990 μL含有內標(1:1)的H2
O和乙腈的混合物加入到該板中,使得最終的STD濃度為3 μM。根據峰形使用一定比例的超純水稀釋稀釋劑。根據LC-MS訊號反應改變標準樣品的濃度。
4)樣品分析:
將培養盤置於井培養盤自動進樣器中。透過LC-MS/MS分析評估樣品。
5)數據分析:
所有計算均使用Microsoft Excel進行。
使用LC結合質譜峰鑑定和定量,分析濾液並針對已知濃度的標準物進行定量。測試化合物和對照化合物的溶解度值計算如下:
[Sample]:樣品的溶解度;
Area ratiosample
:樣品的峰面積比;
INJ VOLSTD
:標準品的進樣體積;
DFsample
:樣品的稀釋倍數;
[STD]:標準品的濃度;
Area ratioSTD
:標準品的峰面積比;
INJ VOLsample
:樣品的進樣體積。
6)結果: *
IPI549, 參考文獻:ACS Med. Chem. Lett.
,2016
, 7:862-867。
由上表數據可以看出,與IPI-549相比,化合物50在PBS (pH 7.4)中的溶解性能更好。實驗例 4 :
化合物在CT26荷瘤的Balb/C小鼠中的藥效研究。
採用CT26 (小鼠腸癌細胞)荷瘤的Balb/C小鼠,研究不同分子投藥的抗腫瘤效應。
1)試驗方法:
Balb/C小鼠,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皮下接種CT26細胞,接種量為0.3×106
細胞/隻,建立荷瘤模型;接種後第7天,挑選長有腫瘤的小鼠隨機平均分組,每組8隻,分組為Isotype組(1 mg/kg)、IPI549組(15 mg/kg)、化合物50組(17.2 mg/kg,與IPI549等當量)。測試化合物投藥方式為口腔灌胃,接種細胞後第7天投藥,投藥頻率為每天1次,連續投藥3周;每週監測小鼠體重、瘤組織最大長軸(L)和最大寬軸(W)兩次,連續監測3周左右,如小鼠體重下降大於20%時給予安樂死處理。實驗結束後,計算各組小鼠瘤體積指數和相對腫瘤抑制率。
2)考察指標:
腫瘤抑制率公式如下:
腫瘤抑制率TGI(%)=(Tvolcontrol
-Tvoltreated
)/(Tvolcontrol
-Tvolpredose
)×100%
Tvolcontrol
-Tvoltreated
:對照組投藥後腫瘤終末體積-投藥組投藥後腫瘤終末體積;
Tvolcontrol
-Tvolpredose
:對照組投藥後腫瘤終末體積-對照組投藥前腫瘤體積。
3)結果:
由上表數據可以看出,在接種後第20天,相對於Isotype組,IPI549組和化合物50組均表現出單藥的抑瘤活性。並且,化合物50相對於參照化合物IPI549具有更好的抑瘤效果。另外,各組小鼠在試驗週期內未發生死亡。
由以上結果可知,本發明提供的一系列結構新穎的式I化合物能夠針對人類PI3K產生抑制效果,效果較為顯著,並且對PI3Kγ亞型和PI3Kδ亞型表現出較高的選擇性,可以作為高效的PI3K抑制劑,用於至少部分由PI3K媒介的疾病的預防和/或治療,具有抗腫瘤、抗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茲海默氏症)、抗發炎、抗感染等多種用途。
圖1為本發明的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
圖2為本發明的化合物1的合成途徑。
圖3為本發明的化合物7的合成途徑。
圖4為本發明的化合物10的合成途徑。
圖5為本發明的化合物32的合成途徑。
圖6為本發明的化合物42的合成途徑。
圖7為本發明的化合物51的合成途徑。
Claims (15)
- 一種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 I 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其中: R1 、R3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0 為-CH2 -、-C(=R2 )-、-S(=R2 )n -或-P(=R2 )(R0 )-; X1 、X2 、X3 、X5 、X6 、X7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或X7 和R4 可以形成3-6員環; X4 和X8 各自獨立地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或者X4 和X5 之間形成雙鍵,其中:X5 為C,X4 為CH、CR7 或N; R0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或雜芳基炔基;且當R0 不為氫時,R0 中的氫任選地被氘或鹵素取代; R2 和R5 各自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其特徵在於:其為式IA化合物: IA 其中: R1 、R3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X4 、X6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R2 和R5 各自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其特徵在於:其為式IB化合物: IB 其中: R0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或雜芳基炔基;且當R0 不為氫時,R0 中的氫任選地被氘或鹵素取代; R1 、R3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X4 、X6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R2 和R5 各自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其特徵在於:其為式IC化合物: IC 其中: R1 、R3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X4 、X6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R2 為NH、NR7 、NOH、S或O; R5 為NH、NR、NOH或S;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其特徵在於:其為式ID化合物: ID 其中: R3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磷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且R3 中的氫任選地被至少一個R7 取代; R1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X4 、X6 、X7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或X7 和R4 可以形成3-6員環;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R2 任選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當且僅當X6 為N,X7 為CH,X8 為-NH-或-NR7 -,且R2 為O時,R1 和R3 至少有一個選自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CH2 )n SF5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磷醯基、SF5 取代的芳基或雜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取代的芳基或雜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磷醯基取代的芳基或雜芳基。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其特徵在於:其為式IE化合物: IE 其中: R1 、R3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被0至多個R7 取代; X0 為-CH2 -、-C(=R2 )-、-S(=R2 )n -或-P(=R2 )(R0 )-; X1 、X2 、X3 、X5 、X6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 X8 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R0 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或雜芳基炔基;且當R0 不為氫時,R0 中的氫任選地被氘或鹵素取代; R2 和R5 各自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其特徵在於:其為式IF化合物: IF 其中: R1 、R3 、R4 和R6 各自獨立地為氫、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NHCOR7 、胺基、-COR7 、-OCOR7 、烷氧基羰基、-NHS(=O)R7 、鹵素、氰基、羥基、硝基、-SO2 R7 、-NHSO2 R7 、-OP(=O)(OR7 )2 、取代或未取代的次磷醯基、磷醯基、烷基脲基或-OC(=O)(OR7 );且R1 、R3 、R4 和R6 中的氫可任選地被被0至多個R7 取代; X1 、X2 、X3 、X5 、X6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各自獨立地為CH、CR7 或N; X4 和X8 各自獨立地為-CH2 -、-CHR7 -、-C(R7 )2 -、-C(=R2 )-、-NH-或-NR7 -; R2 和R5 各自獨立地為NH、NR7 、NOH、S或O; 每一個R7 各自獨立地為氘、鹵素、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基、螺環基、雜螺環基、橋環基、雜橋環基、芳基、芳基烷基、芳基烯基、芳基炔基、雜芳基、雜芳基烷基、雜芳基烯基、雜芳基炔基、烷氧基、-(CH2 )n SF5 、-(CH2 )n NHSO2 NH2 、雜環基氧基、烷基醯胺基、胺基、烷基醯基、烷基醯氧基、烷氧基羰基、烷基亞磺醯胺基、氰基或羥基; 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其包括: 1) 具有式IA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A-1-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A-1-2; S2:化合物IA-1-2與化合物IA-a反應,得到化合物IA-1-3; S3:化合物IA-1-3與化合物IA-b反應,得到化合物IA-1-4; S4:化合物IA-1-4與化合物IA-c反應,得到具有式IA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4 為CH或CR7 ;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2 、R3 、R4 、R5 、R6 和R7 如請求項2中所述式IA化合物中所限定;或者 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A-2-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A-2-2; S2:化合物1A-2-2與化合物IA-a反應,得到化合物IA-2-3; S3:化合物IA-2-3與化合物IA-d反應,得到化合物IA-2-4; S4:化合物IA-2-4在硝基還原條件下發生關環反應,得到化合物IA-2-5; S5:化合物IA-2-5與化合物IA-c反應,得到具有式IA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2 、R3 、R4 、R5 和R6 如請求項2中所述式IA化合物中所限定; 2) 具有式IB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B-1-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B-1-2; S2:化合物IB-1-2與化合物IB-a反應,得到化合物IB-1-3; S3:化合物IB-1-3與化合物IB-b反應,得到化合物IB-1-4; S4:化合物IB-1-4與化合物IB-c反應,得到具有式IB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4 為CH或CR7 ;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2 、R3 、R4 、R5 、R6 和R7 如請求項3中所述式IB化合物中所限定;或者 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B-2-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B-2-2; S2:化合物1B-2-2與化合物IB-a反應,得到化合物IB-2-3; S3:化合物IB-2-3與化合物IB-d反應,得到化合物IB-2-4; S4:化合物IB-2-4在硝基還原條件下發生關環反應,得到化合物IB-2-5; S5:化合物IB-2-5與化合物IB-c反應,得到具有式IB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2 、R3 、R4 、R5 和R6 如請求項3中所述式IB化合物中所限定; 3) 具有式IC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C-1-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C-1-2; S2:化合物IC-1-2與化合物IC-a反應,得到化合物IC-1-3; S3:化合物IC-1-3與化合物IC-b反應,得到化合物IC-1-4; S4:化合物IC-1-4與化合物IC-c反應,得到具有式IC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4 為CH或CR7 ;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5 、R6 和R7 如請求項4中所述式IC化合物中所限定;或者 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C-2-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C-2-2; S2:化合物1C-2-2與化合物IC-a反應,得到化合物IC-2-3; S3:化合物IC-2-3與化合物IC-d反應,得到化合物IC-2-4; S4:化合物IC-2-4在硝基還原條件下發生關環反應,得到化合物IC-2-5; S5:化合物IC-2-5與化合物IC-c反應,得到具有式IC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5 和R6 如請求項4中所述式IC化合物中所限定;或者 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C-3-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C-3-2; S2:化合物1C-3-2與化合物IC-a反應,得到化合物IC-3-3; S3:化合物IC-3-3與化合物IC-b反應,得到化合物IC-3-4; S4:化合物IC-3-4與化合物IC-c反應,得到化合物IC-3-5; S5:將化合物IC-3-5中胺基上的一個氫原子替換為S(O)n R7 ,得到具有式IC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X4 為CH或N;R6 為NH2 ;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5 和R7 如請求項4中所述式IC化合物中所限定;每一個n各自獨立地為0、1或2; 4) 具有式ID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D-1-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D-1-2; S2:在化合物ID-a作用下,化合物ID-1-2發生關環反應,得到化合物ID-1-3; S3:向化合物ID-1-3中引入R1 ,得到化合物ID-1-4; S4:化合物ID-1-4與化合物ID-b反應,得到化合物ID-1-5; S5:化合物ID-1-5與化合物ID-c反應,得到化合物ID-1-6; S6:化合物ID-1-6與化合物ID-d反應,得到化合物ID; 其中:X為氯、溴或碘;X1 、X2 、X3 、X4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6 和R7 如請求項5中所述式ID化合物中所限定;或者 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將化合物ID-2-1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D-2-2; S2:化合物ID-2-2與化合物ID-e反應,得到化合物ID-2-3; S3:化合物ID-2-3與化合物ID-f反應,得到化合物ID-2-4; S4:化合物ID-2-4與勞森試劑和化合物ID-g反應,得到化合物ID-2-5; S5:化合物ID-2-5與化合物ID-c反應,得到具有式ID結構的化合物; 其中:X為氯、溴或碘;R為H、OH或R7 ;X4 為CH或CR7 ;X1 、X2 、X3 、X6 、X8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6 和R7 如請求項5中所述式ID化合物中所限定; 5) 具有式IE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化合物IE-1-1與化合物IE-a反應,得到化合物IE-1-2; S2:化合物IE-1-2與化合物IE-b反應,得到化合物IE-1-3; S3:化合物IE-1-3與化合物IE-c反應,得到化合物IE-1-4; S4:化合物IE-1-4發生胺解反應,得到化合物IE-1-5; S5:將化合物IE-1-5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E-1-6; S6:化合物IE-1-6與化合物IE-d反應,得到化合物IE; 其中:X為氯、溴或碘;R為烷基;X1 、X2 、X3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5 和R6 如請求項6中所述式IE化合物中所限定;以及 6) 具有式IF結構的化合物的製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S1:化合物IF-1-1與化合物IF-a反應,得到化合物IF-1-2; S2:化合物IF-1-2與化合物IF-b反應,得到化合物IF-1-3; S3:化合物IF-1-3與化合物IF-c反應,得到化合物IF-1-4; S4:將化合物IF-1-4中的X替換為R3 ,得到化合物IE-1-5; S5:化合物IF-1-5發生胺基反應,得到化合物IF-1-6; S6:化合物IF-1-6與化合物IF-d反應,得到化合物IF; 其中:X為氯、溴或碘;R為烷基;X1 、X2 、X3 、X9 、X10 、X11 、X12 、X13 和X14 以及R1 、R3 、R4 、R5 和R6 如請求項7中所述式IF化合物中所限定。
- 一種藥物組成物,其包含根據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如請求項10所述的藥物組成物,其用作PI3K抑制劑。
-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如請求項10所述的藥物組成物用作PI3K抑制劑的用途。
-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如請求項10所述的藥物組成物在製備用於預防和/或治療至少部分由PI3K媒介的疾病的藥物中的用途。
- 一種藥物聯合形式,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如請求項10所述的藥物組成物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癌症治療劑。
-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具有式I結構的化合物或其藥學上可接受的鹽、溶劑化物、水合物、立體異構體、互變異構體、同位素標記物、前驅藥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或者如請求項10所述的藥物組成物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癌症治療劑在製備用於預防和/或治療癌症的藥物中的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51262.5 | 2018-05-31 | ||
CN201810551262.5A CN110684048A (zh) | 2018-05-31 | 2018-05-31 | 一种新型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201910452203 | 2019-05-28 | ||
CN201910452203.7 | 2019-05-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003496A true TW202003496A (zh) | 2020-01-16 |
Family
ID=68697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19046A TW202003496A (zh) | 2018-05-31 | 2019-05-31 | 一種新穎磷酸肌醇3 - 激酶抑制劑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92374B (zh) |
TW (1) | TW202003496A (zh) |
WO (1) | WO201922840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01088B2 (ja) | 2014-03-19 | 2020-05-27 | インフィニティー ファーマシューティカル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Pi3k−ガンマ媒介障害の治療で使用するための複素環式化合物 |
US10160761B2 (en) | 2015-09-14 | 2018-12-25 | Infinity Pharmaceuticals, Inc. | Solid forms of isoquinolinones, and process of maki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
CN115873000A (zh) * | 2021-09-28 | 2023-03-31 | 中山医诺维申新药研发有限公司 | 异喹啉酮类及喹唑啉酮类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和用途 |
EP4426434A1 (en) | 2021-11-02 | 2024-09-11 | Flare Therapeutics, Inc. | Pparg inverse agonists and uses thereof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40742B2 (en) * | 2012-04-10 | 2015-01-27 | Infinity Pharmaceuticals, Inc. |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nd uses thereof |
WO2015051241A1 (en) * | 2013-10-04 | 2015-04-09 | Infinity Pharmaceuticals, Inc. |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nd uses thereof |
ES2900806T3 (es) * | 2013-10-04 | 2022-03-18 | Infinity Pharmaceuticals Inc | Compuestos heterocíclicos y usos de los mismos |
DK3490565T3 (da) * | 2016-07-29 | 2022-07-11 | Rapt Therapeutics Inc | Azetidinderivater som chemokinreceptormodulatorer og anvendelser deraf |
-
2019
- 2019-05-29 CN CN201980036339.8A patent/CN112292374B/zh active Active
- 2019-05-29 WO PCT/CN2019/089027 patent/WO201922840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5-31 TW TW108119046A patent/TW202003496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92374B (zh) | 2023-01-03 |
WO2019228404A1 (zh) | 2019-12-05 |
CN112292374A (zh) | 2021-01-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819585B2 (ja) | Brk阻害化合物 | |
KR102491125B1 (ko) | Sumo 활성화 효소의 억제제로서 유용한 헤테로아릴 화합물 | |
WO2020094104A1 (zh) | 一类含氮稠杂环类shp2抑制剂化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 |
JP5926727B2 (ja) | 置換イミダゾ[1,2−b]ピリダジン | |
AU2017279878B9 (en) | N-(substituted-phenyl)-sulfonamide derivatives as kinase inhibitors | |
TWI694998B (zh) | Jak抑制劑 | |
TW202003496A (zh) | 一種新穎磷酸肌醇3 - 激酶抑制劑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 |
CN114394966A (zh) | 吡啶并嘧啶酮cdk2/4/6抑制剂 | |
JP2006528685A (ja) | 新規化合物 | |
TW201311685A (zh) | 咪唑並吡啶化合物 | |
TWI762534B (zh) | 作為PI3Kδ抑制劑的咪唑並[1,5-A]吡衍生物 | |
CN114539223A (zh) | 一种含芳基并氮杂七元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KR20140123104A (ko) | 유비퀴틴 활성화 효소의 피라졸로피리미디닐 억제제 | |
WO2017088723A1 (zh) | 一类取代三唑并哌嗪类parp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KR102008431B1 (ko) | 이소인돌린 또는 이소퀴놀린 화합물, 이들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들을 함유하는 약학적 조성물 | |
KR20140139023A (ko) | 암을 치료하기 위한 6-(4-(1-아미노-3-하이드록시사이클로부틸)페닐)-5-페닐(퓨로, 싸이에노 또는 피롤로)[2,3-d]피리미딘-4-온 유도체 | |
KR20200090636A (ko) | 피롤로피리미딘 유도체 및 이를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단백질 키나아제 관련 질환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약학적 조성물 | |
CN117561058A (zh) | Cdk2抑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5991706A (zh) | Pim激酶抑制剂 | |
CN115490671A (zh) | Parp7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A2883386A1 (en) | Aminoisoquinoline derivatives as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 | |
JP2011529085A (ja) | 抗ウイルス化合物 | |
CA3145344A1 (en) | Pyrazolopyrimidine compound, preparation method for same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 |
CN104804001B9 (zh) | 4-取代吡咯并[2,3-d]嘧啶化合物及其用途 | |
CN110684048A (zh) | 一种新型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