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2427A - 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及跨接器 - Google Patents
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及跨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002427A TW202002427A TW107121547A TW107121547A TW202002427A TW 202002427 A TW202002427 A TW 202002427A TW 107121547 A TW107121547 A TW 107121547A TW 107121547 A TW107121547 A TW 107121547A TW 202002427 A TW202002427 A TW 20200242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jumper
- base
- section
- abdomen
- head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一種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及跨接器,提供一增加導電效能和組合穩固性等作用。端子裝置包括絕緣殼體和配裝在殼體內的導電組件;以及,導電組件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殼體在導電組件第一部、第二部之間的位置或區域,設有一斜向導槽,供導引組合跨接器。所述跨接器包括基部和連接基部的導電區和副部。實質上,容許導電區(以斜線方向)沿斜向導槽導引插入殼體後,被壓制固定在第一部、第二部之間,並且容許副部封閉殼體之一入線孔的至少局部區域;改善習知跨接器結構複雜、容易因外力而偏移或接觸不穩固、影響導電效率和安全等情形。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及跨接器;特別是指一種端子裝置和跨接器的組合,提高導電效能和組合穩固性等作用之技術。
應用跨接器(JUMPER)或短路元件插入接線端子裝置,電性連接複數個匯流排(BUSBARS)或導電組件,而建立共同電極或短路電路(SHORT CIRCUITS),來降低接線端子裝置組裝或鎖接多條電性導線的麻煩、費時等情形,已屬習知技藝。例如,台灣第104106582號「連接器」、US 2005/2295904 A1「PLUG-IN JUMPER FOR ELECTRICAL JUNCTION AND/OR CONNECTING TERMINALS AND ELECTRICAL JUNCTION AND/OR CONNECTING TERMINAL」、US 2011/0014808 A1「JUMPER AND STRUCTURAL UNIT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ELECTRICAL MODULAR TERMINALS AND ONE JUMPER」、US 2011/0059658 A1「MODULAR TERMINAL AND MODULAR TERMINAL BLOCK」等專利案,係提供了典型的實施例。
這類電聯接端子通常包括一絕緣殼體;殼體具有入線孔,讓導線可插入殼體內部,電性連接安裝在殼體內部或殼體腔室的匯流排或導電組件(例如,導電支架、端子腳或金屬彈片等)。除非人員操作其他工具伸進殼體內推壓導電組件或鬆釋螺絲,才能解除導線和導電組件的電聯接或接觸狀態。
一個有關習知接線端子裝置和跨接器(或短路元件)的組合結構在結構和操作應用方面的課題,是習知跨接器包括絕緣基部和直線連接基部的導電插腳;導電插腳從縱向或橫向插入組合殼體的導電組件的型態,容易產生觸接不穩固,或因外力碰觸而偏移,影響導電效能和安全性的情形。
為了增加跨接器(或短路元件)和導電組件的觸接穩固性,習知跨接器會設置複層結構或多層結構的導電插腳,來增加跨接器插入導電組件的彈性固定作用;不過就像那些熟習此技藝的人所知悉,跨接器的導電插腳製成複層結構或多層結構,不僅結構比較複雜,並且會提高製造成本,而這種情形並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另一個有關習知接線端子裝置和跨接器(或短路元件)的組合結構在結構和操作應用方面的課題,習知跨接器的結構不具備有辨識和防止人員誤插導線的功能。
詳細來說,當跨接器的導電插腳插入殼體和導電組件後,殼體的導線入口是成開放型態;因此,操作人員容易在疏忽的情形下,插接其他導線或不同規格的導線,造成接線端子裝置的故障及/或形成危險電路等安全性問題。
代表性的來說,這些參考資料顯示了有關接線端子裝置和跨接器(或短路元件)在結構組合設計和應用方面的技藝;如果重行設計考量該接線端子裝置、導電組件和跨接器的結構組合,使其構造不同於習用者,將可改變它的使用形態,而有別於舊法;或進一步改善習知技藝容易產生觸接不穩固,或因外力碰觸而偏移,影響導電效能和習知跨接器設置複層結構/多層結構的導電插腳,造成結構複雜,相對提高製造成本等情形。並且,像習知跨接器的結構不具備有辨識和防止人員誤插導線等功能,造成接線端子裝置的故障及/或形成危險電路等安全性課題,是特別被考量的。
而這些課題在上述的參考資料中均未被教示或具體揭露。
爰是,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及跨接器,提供一增加導電效能和組合穩固性等作用。端子裝置包括絕緣殼體和配裝在殼體內的導電組件;以及,導電組件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殼體在導電組件第一部、第二部之間的位置或區域,設有一斜向導槽,供導引組合跨接器。所述跨接器包括基部和連接基部的導電區和副部。實質上,容許導電區(以斜線方向)沿斜向導槽導引插入殼體後,被壓制固定在第一部、第二部之間,並且容許副部封閉殼體之一入線孔的至少局部區域;改善習知跨接器結構複雜、容易因外力而偏移或接觸不穩固、影響導電效率和安全等情形。
根據本發明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及跨接器,該導電組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可形成一體成型或二件式結構的型態。第一部包括基段、彎折連接基段的臂段和連接臂段的壓制段。以及,第二部包括基段、連接基段的彎曲段和連接彎曲段的自由段。第二部的基段可連接第一部的基段,並且至少使第二部的彎曲段和第一部的臂段形成分離型態,自由段可壓制固定從殼體入線孔插入的導線。
因此,當跨接器的導電區沿斜向導槽插入殼體時,會被第一部的壓制段觸壓而推向第二部的彎曲段;在導電區通過彎曲段後,形成壓制段和彎曲段(二個區域)相對共同壓制固定導電區的電性連接型態。以及,導電區容許通過壓制段和彎曲段,到達第一部的基段,形成第三個區域的(多區域)電性連接結構;建立一增加導電接觸面積和導電效能的作用。
根據本發明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及跨接器,該跨接器的導電區和基部成一傾斜角度,使導電區朝遠離基部的方向傾斜延伸的型態;以基部的延伸線為參考基準,所述傾斜角度是5度〜85度的範圍。以及,跨接器的基部可提供(規格)編號,以利於人員辨識接線端子裝置插接導線的規格。
根據本發明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該跨接器設有一垂直連接副部的凸部,使凸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在導電區插入殼體後,容許凸部組合在殼體入線孔,而至少封閉入線孔局部區域的型態和達到輔助固定跨接器組合殼體的作用。
請參閱第1、2及3圖,本發明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及跨接器,包括絕緣材料製成的殼體,概以參考編號10表示之。殼體10具有壁11和形成在壁11上的入線孔12,供導線(圖未顯示)插入,和配裝在殼體10內部的導電組件20形成電性連接的型態。
下列說明中假設提到上部、下部、前端、後端、外部、內部等,是以圖中顯示的方向為參考方向。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壁11是一斜向壁的結構,使入線孔12的延伸方向垂直於壁11的型態。殼體10(或壁11)的前端設有開口13和共同界定開口13的前壁14;開口13連接一通向殼體10內部的斜向導槽15,供導引組合一跨接器30。
圖中描繪了導電組件20具有第一部21和第二部22,該導電組件20的第一部21和第二部22可形成一體成型或二件式結構的型態。第一部21包括基段21a、彎折連接基段21a的臂段21b和連接臂段21b的壓制段21c。以及,第二部22包括基段22a、連接基段22a的彎曲段22b和連接彎曲段22b的自由段22c。
在可行的實施例中,第一部21的基段21a和第二部22的基段22a位在圖中或殼體10內部的水平方向;使第一部21的基段21a朝圖中或殼體10上方彎折延伸,形成臂段21b,並且臂段21b的末端朝殼體10外部方向彎折,而形成朝殼體10內部方向突出的壓制段21c的結構型態。
圖中也顯示了第二部22的基段22a朝殼體10(或圖中)上方弧形彎折,形成彎曲段22b,又從彎曲段22b朝殼體內部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段22c的型態。以及,第二部22的基段22a可連接第一部21的基段21a,並且至少使第二部22的彎曲段22b和第一部21的臂段21b形成分離型態,使自由段22c可壓制固定從殼體入線孔12插入的導線。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第二部22的基段22a朝殼體10(或圖中)下方垂直彎折出一端子腳23,可供殼體10(或接線端子裝置)插接在電路設備上;例如,電路板…或其類似物。
第2圖也描繪了跨接器30(或基部31、副部33)設置有一工具槽39;工具槽39兩側具有導引起子或工具(圖未顯示)的鏡射狀斜向邊,以及工具槽39下端設有抵靠端,使起子或工具藉由斜向邊的斜向導引,輕易滑入工具槽39的底端,使起子或工具的前端底靠工具槽39的抵靠端,以利於人員操作起子或工具(圖未顯示)施力(或反作用力)使跨接器30卸離殼體10。
請參考第3圖,描繪了導電組件20之一修正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第一部21的基段21a朝殼體10(或圖中)下方垂直彎折出端子腳23的結構型態。
請再參閱第2及4圖,該斜向導槽15位在導電組件第一部21(或臂段21b)、第二部22(或彎曲段22b)之間的位置或區域。以及,跨接器30包括基部31和連接基部31的導電區32(及/或副部33)。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副部33和基部31一體成型成塊狀體結構,而位在同一平面上的型態,以容許基部31、副部33可靠合在殼體10的壁11上。以及,基部31設有突部34,可利於人員抓持和操作跨接器30沿斜向導槽15組合殼體10的作用。
在可行的實施例中,跨接器30具有至少二個導電區32,導電區32成片狀體結構,朝遠離基部31的方向傾斜延伸的型態,使導電區32和基部31成一傾斜角度。假設以基部31之一延伸線為參考基準,所述傾斜角度是5度〜85度的範圍。以及,跨接器30的基部31(表面)可提供(規格)編號,以利於人員辨識接線端子裝置插接導線的規格。
第4圖也顯示了人員操作跨接器30的導電區32經開口13(以斜線方向)沿斜向導槽15導引插入殼體10後,導電區32被壓制固定在第一部21、第二部22之間,並且容許副部33封閉殼體入線孔12的至少局部區域,以改善舊法的導線入口成開放型態,操作人員容易在疏忽的情形下,插接其他導線或不同規格的導線,造成接線端子裝置的故障及/或形成危險電路等安全性問題。
詳細來說,假設以導電區32的中央區域為象限中心(點),正交的X軸、Y軸界定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當跨接器30的導電區32(以斜線方向)沿斜向導槽15插入殼體10時,會被第一部21的壓制段21c觸壓而推向第二部20的彎曲段22b,使導電區32上部區域位在第一象限,導電區32下部區域位在第三象限。並且,在導電區32通過彎曲段22b後,形成壓制段21c和彎曲段22b(二個區域)相對共同壓制固定導電區32形成斜向角度(或一傾斜角度)的電性連接型態。
以及,所述導電區32形成斜向角度的電性連接型態,容許導電區32通過壓制段21c和彎曲段22b,到達第一部21的基段21a,形成第三個區域的(多區域)電性連接結構,並且使導電區32更接近端子腳23,而建立一增加導電接觸面積和導電效能的作用;並且,改善習知技藝的結構複雜、容易因外力而偏移或接觸不穩固、影響導電效率和安全等情形。
上述導電區32形成斜向角度而更接近端子腳23的電性連接型態,係考量了下列課題和作用:
1.使導電區32更接近端子腳23的結構型態可縮短彼此距離,相對減少電流行進的距離,降低阻抗和伴隨產生的熱量。
2.同時,可降低訊號傳遞的時間。
請參閱第5、6圖,描繪了跨接器30一個修正的實施例。圖中顯示跨接器30設有一垂直連接副部33的凸部35,使凸部35和基部31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在導電區32插入殼體10後,容許凸部35組合在殼體入線孔12,而至少封閉入線孔12局部區域的型態和達到輔助固定跨接器30組合殼體10的作用。
在可行的實施例中,副部33從基部31朝殼體10(或圖中)上方和遠離導電區32的方向傾斜延伸,使副部33和基部31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以及,圖中顯示跨接器30的基部31(表面)可提供(規格)編號的區域36,以利於人員辨識接線端子裝置插接導線的規格;基部31具有頭端38,頭端38的(斷面)寬度大於基部31的(斷面)寬度,有助於提供人員更容易抓持施力跨接器30,拔離殼體10的作用。
在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跨接器30(或基部31、副部33)設置有工具凸部37,以利於人員操作起子或工具(圖未顯示)的前端抵靠工具凸部37的下端,藉施力(或反作用力)使跨接器30卸離殼體10。
請參閱第2及7圖,殼體10設有槽室18和鄰接槽室18的主限制部10a、副限制部19,供配裝一控制件40。控制件40包括頭部41、連接頭部41的腹部42和腹部尾端43;腹部尾端43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20的第二部22(或自由段22c)朝圖中下方運動,以便解除導線被壓制固定的狀態或撤出導線(所述撤出導線的操作屬習知技藝,故未予詳述和圖示)。在頭部41下方、腹部42側邊形成一(讓位)空間44,可供導線(圖未顯示)通過。
在所採的實施例中,頭部41設有肩部47,配合槽室18的主限制部10a、副限制部19,來規範控制件40在槽室18內的作動行程。以及,頭部41形成有一凹溝46,供穩定人員操作工具50;並且,腹部42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45。
對應控制件40的凹溝46、輔助部45,殼體10設置有輔助槽17和缺口16的結構型態。
第7圖特別顯示了人員操作工具50經凹溝46推壓頭部41,使腹部尾端43下壓第二部22的自由段22c時,相對使輔助部45沿殼體10的輔助槽17位移,輔助槽室18穩定控制件40的運動。並且,殼體10的缺口16提供了工具50的運動空間,有助於避免人員操作工具50時破壞了殼體10的情形。
代表性的來說,這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及跨接器相較於舊法而言,係具有下列的優點:
1.該殼體10、導電組件20、跨接器30、控制件40和相關組件結構,已被重行設計考量。例如,殼體10設置開口13、斜向導槽15、缺口16;導電組件20包括第一部基段21a、臂段21b、壓制段21c、第二部基段22a、彎曲段22b和自由段22c;跨接器30具有基部31、導電區32、副部33或凸部35;控制件40設置頭部41、腹部42、腹部尾端43、空間44,組合槽室18等部分,明顯不同於習用者,也改變了習知端子裝置的導電結構或組合關係,使它的使用、操作型態有別於舊法。
2.特別是,該殼體10、導電組件20和跨接器30的組合結構,以及使導電區32形成斜向角度的電性連接壓制段21c、彎曲段22b, 而使導電區32更接近端子腳23,進而縮短彼此距離,相對減少電流行進距離,降低阻抗和伴隨產生的熱量,同時降低訊號傳遞的時間;改善了習知技藝容易產生觸接不穩固,或因外力碰觸而偏移,影響導電效能和習知跨接器設置複層結構/多層結構的導電插腳,造成結構複雜,相對提高製造成本等情形。並且,像習知跨接器的結構不具備有辨識和防止人員誤插導線等功能,造成接線端子裝置的故障及/或形成危險電路等安全性情形,也獲得了明顯的改善。
故,本發明提供了一有效的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及跨接器,其空間型態係不同於習知者,且具有舊法中無法比擬之優點,係展現了相當大的進步,誠已充份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可行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專利範圍所涵蓋。
10‧‧‧殼體
10a‧‧‧主限制部
11‧‧‧壁
12‧‧‧入線孔
13‧‧‧開口
14‧‧‧前壁
15‧‧‧斜向導槽
16‧‧‧缺口
17‧‧‧輔助槽
18‧‧‧槽室
19‧‧‧副限制部
20‧‧‧導電組件
21‧‧‧第一部
21a、22a‧‧‧基段
21b‧‧‧臂段
21c‧‧‧壓制段
22‧‧‧第二部
22b‧‧‧彎曲段
22c‧‧‧自由段
23‧‧‧端子腳
30‧‧‧跨接器
31‧‧‧基部
32‧‧‧導電區
33‧‧‧副部
34‧‧‧突部
35‧‧‧凸部
36‧‧‧區域
37‧‧‧工具凸部
38‧‧‧頭端
39‧‧‧工具槽
40‧‧‧控制件
41‧‧‧頭部
42‧‧‧腹部
43‧‧‧腹部尾端
44‧‧‧空間
45‧‧‧輔助部
46‧‧‧凹溝
47‧‧‧肩部
50‧‧‧工具
第1圖係本發明之立體組合結構示意圖;描繪了殼體和跨接器組合的結構配合情形。
第2圖係第1圖的結構分解示意圖;顯示了殼體、導電組件和跨接器的結構情形。
第3圖係本發明的導電組件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第4圖係第1圖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第5圖係本發明的跨接器之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顯示了跨接器的副部設有凸部的結構情形。
第6圖係第5圖之跨接器和殼體、導電組件組合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
第7圖係本發明之一操作實施例之平面結構示意圖;描繪了人員操作工具下壓控制件、導電組件第二部的情形。
10‧‧‧殼體
10a‧‧‧主限制部
11‧‧‧壁
12‧‧‧入線孔
13‧‧‧開口
14‧‧‧前壁
15‧‧‧斜向導槽
16‧‧‧缺口
17‧‧‧輔助槽
18‧‧‧槽室
19‧‧‧副限制部
20‧‧‧導電組件
21‧‧‧第一部
21a、22a‧‧‧基段
21b‧‧‧臂段
21c‧‧‧壓制段
22‧‧‧第二部
22b‧‧‧彎曲段
22c‧‧‧自由段
23‧‧‧端子腳
30‧‧‧跨接器
31‧‧‧基部
32‧‧‧導電區
33‧‧‧副部
34‧‧‧突部
39‧‧‧工具槽
40‧‧‧控制件
41‧‧‧頭部
42‧‧‧腹部
43‧‧‧腹部尾端
44‧‧‧空間
45‧‧‧輔助部
46‧‧‧凹溝
47‧‧‧肩部
Claims (55)
- 一種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該端子裝置包括: 絕緣殼體和配裝在殼體內部的導電組件;殼體設有壁和入線孔,導電組件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 第一部包括基段、彎折連接基段的臂段和連接臂段的壓制段;第二部包括基段、連接基段的彎曲段和連接彎曲段的自由段; 殼體在導電組件第一部、第二部之間的位置,設有一斜向導槽,供導引組合跨接器; 所述跨接器包括基部和連接基部的導電區;以及 容許導電區沿斜向導槽導引插入殼體後,被壓制固定在第一部、第二部之間。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的壁是斜向壁的結構,入線孔形成在壁上,使入線孔的延伸方向垂直於壁的型態; 殼體的前端設有開口和共同界定開口的前壁;開口連接通向殼體內部的斜向導槽; 導電組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形成一體成型和二件式結構的其中之一; 跨接器設置有一工具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部的基段和第二部的基段位在殼體內部的水平方向;使第一部的基段朝殼體上方彎折延伸,形成臂段,並且臂段的末端朝殼體外部方向彎折,而形成朝殼體內部方向突出的壓制段的結構型態; 第二部的基段朝殼體上方弧形彎折,形成彎曲段,又從彎曲段朝殼體內部方向彎折延伸,形成自由段的型態;並且,至少使第二部的彎曲段和第一部的臂段形成分離結構的型態;以及 斜向導槽位在臂段、彎曲段之間的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第二部的基段連接第一部的基段; 第一部基段和第二部基段的至少其中之一,朝殼體下方垂直彎折出一端子腳;並且使導電區形成一斜向角度型態的電性連接壓制段、彎曲段。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具有連接基部的副部,容許副部封閉殼體之入線孔的至少局部區域;副部和基部一體成型成塊狀體結構,而位在同一平面上的型態,以容許基部、副部靠合在殼體的壁上;以及 跨接器的基部設有突部,跨接器具有至少二個導電區,導電區成片狀體結構,朝遠離基部的方向傾斜延伸的型態,使導電區和基部成一傾斜角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具有連接基部的副部,容許副部封閉殼體之入線孔的至少局部區域;副部和基部一體成型成塊狀體結構,而位在同一平面上的型態,以容許基部、副部靠合在殼體的壁上;以及 跨接器的基部設有突部,跨接器具有至少二個導電區,導電區成片狀體結構,朝遠離基部的方向傾斜延伸的型態,使導電區和基部成一傾斜角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具有連接基部的副部,容許副部封閉殼體之入線孔的至少局部區域;副部和基部一體成型成塊狀體結構,而位在同一平面上的型態,以容許基部、副部靠合在殼體的壁上;以及 跨接器的基部設有突部,跨接器具有至少二個導電區,導電區成片狀體結構,朝遠離基部的方向傾斜延伸的型態,使導電區和基部成一傾斜角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傾斜角度以基部的延伸線為參考基準,傾斜角度是5度〜85度的範圍;以及跨接器的基部可提供編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傾斜角度以基部的延伸線為參考基準,傾斜角度是5度〜85度的範圍;以及跨接器的基部可提供編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傾斜角度以基部的延伸線為參考基準,傾斜角度是5度〜85度的範圍;以及跨接器的基部可提供編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的導電區沿斜向導槽插入殼體,會被第一部的壓制段觸壓而推向第二部的彎曲段; 在導電區通過彎曲段後,形成壓制段和彎曲段相對共同壓制固定導電區的電性連接型態; 以導電區的中央區域為象限中心,正交的X軸、Y軸界定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使導電區上部區域位在第一象限,導電區下部區域位在第三象限;以及 導電區容許通過壓制段和彎曲段,到達第一部的基段,形成第三個區域的電性連接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的導電區沿斜向導槽插入殼體,會被第一部的壓制段觸壓而推向第二部的彎曲段; 在導電區通過彎曲段後,形成壓制段和彎曲段相對共同壓制固定導電區的電性連接型態; 以導電區的中央區域為象限中心,正交的X軸、Y軸界定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使導電區上部區域位在第一象限,導電區下部區域位在第三象限;以及 導電區容許通過壓制段和彎曲段,到達第一部的基段,形成第三個區域的電性連接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的導電區沿斜向導槽插入殼體,會被第一部的壓制段觸壓而推向第二部的彎曲段; 在導電區通過彎曲段後,形成壓制段和彎曲段相對共同壓制固定導電區的電性連接型態; 以導電區的中央區域為象限中心,正交的X軸、Y軸界定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使導電區上部區域位在第一象限,導電區下部區域位在第三象限;以及 導電區容許通過壓制段和彎曲段,到達第一部的基段,形成第三個區域的電性連接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的導電區沿斜向導槽插入殼體,會被第一部的壓制段觸壓而推向第二部的彎曲段; 在導電區通過彎曲段後,形成壓制段和彎曲段相對共同壓制固定導電區的電性連接型態; 以導電區的中央區域為象限中心,正交的X軸、Y軸界定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使導電區上部區域位在第一象限,導電區下部區域位在第三象限;以及 導電區容許通過壓制段和彎曲段,到達第一部的基段,形成第三個區域的電性連接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的導電區沿斜向導槽插入殼體,會被第一部的壓制段觸壓而推向第二部的彎曲段; 在導電區通過彎曲段後,形成壓制段和彎曲段相對共同壓制固定導電區的電性連接型態; 以導電區的中央區域為象限中心,正交的X軸、Y軸界定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使導電區上部區域位在第一象限,導電區下部區域位在第三象限;以及 導電區容許通過壓制段和彎曲段,到達第一部的基段,形成第三個區域的電性連接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的導電區沿斜向導槽插入殼體,會被第一部的壓制段觸壓而推向第二部的彎曲段; 在導電區通過彎曲段後,形成壓制段和彎曲段相對共同壓制固定導電區的電性連接型態; 以導電區的中央區域為象限中心,正交的X軸、Y軸界定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使導電區上部區域位在第一象限,導電區下部區域位在第三象限;以及 導電區容許通過壓制段和彎曲段,到達第一部的基段,形成第三個區域的電性連接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的導電區沿斜向導槽插入殼體,會被第一部的壓制段觸壓而推向第二部的彎曲段; 在導電區通過彎曲段後,形成壓制段和彎曲段相對共同壓制固定導電區的電性連接型態; 以導電區的中央區域為象限中心,正交的X軸、Y軸界定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使導電區上部區域位在第一象限,導電區下部區域位在第三象限;以及 導電區容許通過壓制段和彎曲段,到達第一部的基段,形成第三個區域的電性連接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的導電區沿斜向導槽插入殼體,會被第一部的壓制段觸壓而推向第二部的彎曲段; 在導電區通過彎曲段後,形成壓制段和彎曲段相對共同壓制固定導電區的電性連接型態; 以導電區的中央區域為象限中心,正交的X軸、Y軸界定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使導電區上部區域位在第一象限,導電區下部區域位在第三象限;以及 導電區容許通過壓制段和彎曲段,到達第一部的基段,形成第三個區域的電性連接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的導電區沿斜向導槽插入殼體,會被第一部的壓制段觸壓而推向第二部的彎曲段; 在導電區通過彎曲段後,形成壓制段和彎曲段相對共同壓制固定導電區的電性連接型態; 以導電區的中央區域為象限中心,正交的X軸、Y軸界定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使導電區上部區域位在第一象限,導電區下部區域位在第三象限;以及 導電區容許通過壓制段和彎曲段,到達第一部的基段,形成第三個區域的電性連接結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設有連接基部的副部、連接副部的凸部,使凸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並且容許凸部組合在殼體入線孔,而至少封閉入線孔局部區域的型態;以及跨接器設置有一工具凸部; 副部從基部朝殼體上方和遠離導電區的方向傾斜延伸,使副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以及 跨接器的基部設有突部,跨接器具有至少二個導電區,導電區成片狀體結構,朝遠離基部的方向傾斜延伸的型態,使導電區和基部成一傾斜角度,所述傾斜角度以基部的延伸線為參考基準,傾斜角度是5度〜85度的範圍;跨接器的基部可提供編號; 基部具有頭端,頭端的寬度大於基部的寬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設有連接基部的副部、連接副部的凸部,使凸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並且容許凸部組合在殼體入線孔,而至少封閉入線孔局部區域的型態;跨接器設置有一工具凸部; 副部從基部朝殼體上方和遠離導電區的方向傾斜延伸,使副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以及 跨接器的基部設有突部,跨接器具有至少二個導電區,導電區成片狀體結構,朝遠離基部的方向傾斜延伸的型態,使導電區和基部成一傾斜角度,所述傾斜角度以基部的延伸線為參考基準,傾斜角度是5度〜85度的範圍;跨接器的基部可提供編號; 基部具有頭端,頭端的寬度大於基部的寬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設有連接基部的副部、連接副部的凸部,使凸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並且容許凸部組合在殼體入線孔,而至少封閉入線孔局部區域的型態;跨接器設置有一工具凸部; 副部從基部朝殼體上方和遠離導電區的方向傾斜延伸,使副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以及 跨接器的基部設有突部,跨接器具有至少二個導電區,導電區成片狀體結構,朝遠離基部的方向傾斜延伸的型態,使導電區和基部成一傾斜角度,所述傾斜角度以基部的延伸線為參考基準,傾斜角度是5度〜85度的範圍;跨接器的基部可提供編號; 基部具有頭端,頭端的寬度大於基部的寬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設有連接基部的副部、連接副部的凸部,使凸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並且容許凸部組合在殼體入線孔,而至少封閉入線孔局部區域的型態;跨接器設置有一工具凸部; 副部從基部朝殼體上方和遠離導電區的方向傾斜延伸,使副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以及 跨接器的基部設有突部,跨接器具有至少二個導電區,導電區成片狀體結構,朝遠離基部的方向傾斜延伸的型態,使導電區和基部成一傾斜角度,所述傾斜角度以基部的延伸線為參考基準,傾斜角度是5度〜85度的範圍;跨接器的基部可提供編號; 基部具有頭端,頭端的寬度大於基部的寬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設有連接基部的副部、連接副部的凸部,使凸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並且容許凸部組合在殼體入線孔,而至少封閉入線孔局部區域的型態;跨接器設置有一工具凸部; 副部從基部朝殼體上方和遠離導電區的方向傾斜延伸,使副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以及 跨接器的基部設有突部,跨接器具有至少二個導電區,導電區成片狀體結構,朝遠離基部的方向傾斜延伸的型態,使導電區和基部成一傾斜角度,所述傾斜角度以基部的延伸線為參考基準,傾斜角度是5度〜85度的範圍;跨接器的基部可提供編號; 基部具有頭端,頭端的寬度大於基部的寬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跨接器設有連接基部的副部、連接副部的凸部,使凸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並且容許凸部組合在殼體入線孔,而至少封閉入線孔局部區域的型態;跨接器設置有一工具凸部; 副部從基部朝殼體上方和遠離導電區的方向傾斜延伸,使副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以及 跨接器的基部設有突部,跨接器具有至少二個導電區,導電區成片狀體結構,朝遠離基部的方向傾斜延伸的型態,使導電區和基部成一傾斜角度,所述傾斜角度以基部的延伸線為參考基準,傾斜角度是5度〜85度的範圍;跨接器的基部可提供編號; 基部具有頭端,頭端的寬度大於基部的寬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其中該殼體設有槽室和鄰接槽室的主限制部、副限制部,供配裝一控制件; 控制件包括頭部、連接頭部的腹部和腹部尾端;腹部尾端用來壓制導電組件的自由段;在頭部下方、腹部側邊形成一空間;頭部設有肩部和凹溝,腹部設有一塊狀體的輔助部; 對應控制件的凹溝、輔助部,殼體設置有輔助槽和缺口的結構型態。
- 一種跨接器,包括:基部和連接基部的至少二導電區;導電區朝遠離基部的方向傾斜延伸,使導電區和基部成一傾斜角度的型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跨接器,其中該跨接器以基部之一延伸線為參考基準,導電區的傾斜角度是5度〜85度的範圍;跨接器具有連接基部的副部,以及跨接器設置有一工具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跨接器,其中該跨接器具有連接基部的副部,副部和基部一體成形成塊狀體結構,而位在同一平面上的型態;跨接器的基部設有突部; 跨接器具有至少兩個導電區,導電區成片狀體結構; 跨接器的基部可提供編號;跨接器設置有工具槽,工具槽兩側具有斜向邊,工具槽下端設有抵靠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所述之跨接器,其中該副部和基部一體成形成塊狀體結構,而位在同一平面上的型態;跨接器的基部設有突部; 跨接器具有至少兩個導電區,導電區成片狀體結構; 跨接器的基部可提供編號;跨接器設置有工具槽,工具槽兩側具有斜向邊,工具槽下端設有抵靠端。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0項所述之跨接器,其中該跨接器具有連接基部的副部,副部從基部朝遠離導電區的方向傾斜延伸,使副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 跨接器設有一連接副部的凸部,使凸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的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 跨接器的基部可提供編號;基部具有頭端,頭端的寬度大於基部的寬度;跨接器設置有工具凸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所述之跨接器,其中該副部從基部朝遠離導電區的方向傾斜延伸,使副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 跨接器設有一連接副部的凸部,使凸部和基部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的夾角角度是10度〜85度的範圍; 跨接器的基部可提供編號;基部具有頭端,頭端的寬度大於基部的寬度;跨接器設置有工具凸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21547A TWI668925B (zh) | 2018-06-22 | 2018-06-22 | Terminal block device and jumper for combination jumpe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21547A TWI668925B (zh) | 2018-06-22 | 2018-06-22 | Terminal block device and jumper for combination jumpe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68925B TWI668925B (zh) | 2019-08-11 |
TW202002427A true TW202002427A (zh) | 2020-01-01 |
Family
ID=68316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21547A TWI668925B (zh) | 2018-06-22 | 2018-06-22 | Terminal block device and jumper for combination jumper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68925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135984B2 (ja) * | 1992-06-25 | 2001-02-19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配線器具用アダプタ |
US5626479A (en) * | 1993-07-16 | 1997-05-06 | Hughes; Michael T. | Unified connector interface adapter |
JP5305207B2 (ja) * | 2008-04-08 | 2013-10-02 | ヴアーゴ・フエルヴアルトウングスゲゼルシヤフト・ミツト・ベシユレンクテル・ハフツング | 接続アダプタと接続端子及び接続アダプタとこれに対する接続素子とから成るセット |
TWI436396B (zh) * | 2008-12-12 | 2014-05-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跨接器 |
TW201508796A (zh) * | 2013-05-08 | 2015-03-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跨接器組合 |
TWM542266U (zh) * | 2015-06-12 | 2017-05-21 | 蔡周賢 | 雙向電連接器 |
JP2018073571A (ja) * | 2016-10-27 | 2018-05-10 |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 ジャンパ線 |
-
2018
- 2018-06-22 TW TW107121547A patent/TWI668925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68925B (zh) | 2019-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94327B (zh) | 電連接器 | |
TWI403032B (zh) | 彈簧外露型母端子 | |
US9325090B2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 metal member | |
US20220052468A1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 |
US9209537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between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a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 |
CN105075022B (zh) | 连接端子或接线端子 | |
TW200836415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used for circuit substrate and combination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 |
TW200810245A (en) | Board-to-board connector | |
TWM334514U (en) | Socket connector | |
CN107437680A (zh) | 用于连接两个电气平面触头的连接笼 | |
CN107546547A (zh) | 接线盒 | |
JP2009164105A (ja) | 第1コネクタ、第2コネクタ及び電気接続装置 | |
US9444171B1 (en) | Fast wire connector | |
US7758366B2 (en) | Connector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 |
US2018016680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I569524B (zh) | Electrical connectors | |
TW202002427A (zh) | 組合跨接器之接線端子裝置及跨接器 | |
CN110635289B (zh) | 组合跨接器的接线端子装置及跨接器 | |
JP6466266B2 (ja) | コネクタ | |
US9431736B2 (en) |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 |
US11901657B2 (en) | Connector | |
JPH067580Y2 (ja) | 電気リセプタクル接触子 | |
CN220382400U (zh) | 电源连接器组件 | |
US12107355B2 (en) | Pluggable connector | |
TWI245471B (en) |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the grounding parts in the pin hole insertion bo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