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82400U - 电源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源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82400U
CN220382400U CN202322097891.4U CN202322097891U CN220382400U CN 220382400 U CN220382400 U CN 220382400U CN 202322097891 U CN202322097891 U CN 202322097891U CN 220382400 U CN220382400 U CN 2203824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lock catch
assembly
power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9789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信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upin 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upin 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upin 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Oupin Electronic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9789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824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824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824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所述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能够沿着一插接方向形成插接与电力导通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座、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锁扣结构。所述第一操作面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面的下方、具有垂直连接的操作侧面和操作底面。所述第一锁扣结构包括:锁扣安装部和锁扣件,所述锁扣件的操作臂和锁扣臂相互垂直,所述操作臂沿着所述操作底面延伸,所述锁扣臂沿着所述操作侧面延伸。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座、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锁扣结构。所述第一锁扣结构和所述第二锁扣结构能够在配合后实现锁扣或分离后实现解锁。

Description

电源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包括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电源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源连接器作为连接器的一个重要类型,是允许电流通过自身将其传递到指定设备以供给功率的一种装置,电源连接器的主要作用是连接电源、传输能量,是设备与电源之间的桥梁。
传统的电源连接器因为需要有更大的对流空间,所以相对电源连接器本身的体积就会增加。但是,现在越来越需要减小或缩小电源连接器的体积,还要确保电力传输的可靠性,同时也要提高电源连接器的可操作性(例如插拔操作),这就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式的电源连接器组件,以挑战传统设计,满足原本对抗的两个设计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能够有效减小体积、确保电力传输的可靠性、提升用户的可操作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能够沿着一插接方向形成插接与电力导通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
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座、至少一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锁扣结构。所述第一绝缘座具有第一插接面、与所述第一插接面连接的第一操作面、与所述第一插接面相对的第一装配面、以及至少一贯穿所述第一插接面和所述第一装配面的第一端子通道;所述第一操作面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面的下方、具有垂直连接的操作侧面和操作底面。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端子通道中,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电源片。第一锁扣结构包括:锁扣安装部和锁扣件,所述锁扣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面,所述锁扣件包括枢轴部、操作臂和锁扣臂,所述枢轴部与所述锁扣安装部可转动的配合,所述操作臂和所述锁扣臂相互垂直,所述操作臂沿着所述操作底面延伸,所述锁扣臂沿着所述操作侧面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座、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锁扣结构。所述第二绝缘座具有第二插接面、与所述第二插接面垂直连接的第二操作面、与所述第二插接面相对的第二装配面、以及至少一贯穿所述第二插接面和所述第二装配面的第二端子通道;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插接时,所述第二插接面与所述第一插接面接合,所述第二操作面与所述第一操作面位于所述电源连接器组件的同一侧。每一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叠加的导电对接片和导电压接片,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时,每个所述电源片均与对应的所述导电对接片对接,而每个所述导电压接片的前端则抵压至对应的所述导电对接片上。所述第二锁扣结构包括锁扣凹槽、锁扣导引部和锁扣配合部;所述锁扣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操作面;所述锁扣导引部和所述锁扣配合部设置于所述锁扣凹槽中,所述锁扣导引部用来引导所述锁扣臂与所述锁扣配合部形成配合;所述锁扣配合部用来与所述锁扣臂咬合,以固定所述锁扣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扣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底面上的底面容置腔和设置于所述操作侧面上的侧面容置腔。所述锁扣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操作底面和所述操作侧面的连接处。所述操作臂和所述锁扣臂固定连接至所述枢轴部。所述操作臂的顶面设置有可变形部,所述可变形部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所述底面容置腔内且抵靠于所述底面容置腔的腔顶面上;所述操作臂的底面为平面,供用户进行按压解锁操作。所述锁扣臂的至少一部分贴靠于所述操作侧面,所述锁扣臂具有凸勾,所述凸勾朝向所述侧面容置腔凸出。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时,所述锁扣臂的凸勾沿着所述锁扣导引部到达所述锁扣配合部且形成咬合,进入锁扣状态。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需要分开时,朝向所述操作底面按压所述操作臂,所述可变形部发生变形,所述锁扣件发生转动,带动所述锁扣臂的凸勾后退离开所述锁扣配合部,进入解锁状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扣结构的所述锁扣凹槽具有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所述锁扣导引部位于所述上段部分,所述锁扣导引部为一斜坡;所述锁扣配合部位于所述下段部分,所述锁扣配合部为一凹口。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面具有相互连接的水平装配面和倾斜装配面,所述水平装配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插接面,所述第一操作面位于所述倾斜装配面的下方。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面还具有与所述倾斜装配面连接的竖直装配面,所述倾斜装配面和所述竖直装配面用来供一线缆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端子。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座具有一插接段,所述第一插接面为所述插接段的底面,在所述第一插接面上形成第一插接口和定位孔,所述操作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插接段上。所述第二绝缘座具有第二插接口和两个定位柱,所述第二插接口位于所述第二插接面,所述的两个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二插接口中突伸出所述第二插接面、且偏离所述第二插接口的一中心线。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定位孔中,所述插接段插入所述第二插接口中。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中,所述电源片呈刀片状、具有相互垂直延伸的对接段和装配段,所述对接段延伸至所述第一插接面中,所述装配段延伸至所述水平装配面且暴露于所述倾斜装配面。在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中,所述导电对接片和所述导电压接片的前端均延伸且暴露于所述第二插接面,所述导电对接片和所述导电压接片的中部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通道中,所述导电对接片和所述导电压接片的底端延伸出所述第二装配面;其中,所述导电对接片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正面用来与所述电源片电性接触;所述背面用来在所述电源片与所述导电对接片的正面对接时供所述导电压接片的前端抵压,以连通所述导电对接片和所述导电压接片。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端子还具有垂直连接所述电源片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设置一端子缺口;所述第一绝缘座设置一基座缺口,所述基座缺口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座的其中一侧壁上且对应所述端子缺口;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一绝缘塞块,所述绝缘塞块嵌入所述基座缺口和所述端子缺口中,以固定所述第一电源端子。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一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安装于所述第一装配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面具有相互连接的水平装配面和倾斜装配面,所述水平装配面设置有一卡槽。所述防护盖与所述水平装配面相匹配,所述防护盖设置有一朝向所述水平装配面延伸的扣爪,所述防护盖嵌入所述水平装配面中,且所述扣爪塞入所述卡槽中,以将所述防护盖固定于所述水平装配面。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第一绝缘座的第一操作面被布置于所述第一装配面的下方,不需要占用所述第一装配面的上方或侧边的空间,因此能减小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尺寸。
2、由于所述第一操作面设计为垂直连接的所述操作侧面和所述操作底面,能更进一步缩小所述第一连接器在单一方向上的尺寸。
3、相应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锁扣件的所述操作臂和所述锁扣臂是分布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不但能缩小所占用的空间,还可以相比传统直线型的结构设计更具有操作便利性和省力等优点。
4、由于所述操作臂的底面为一水平面,用户在进行按压所述操作臂时,用户手指触感良好,从而带来良好的解锁体验感。
5、由于所述第一操作面位于所述倾斜装配面的下方,所述倾斜装配面不但能有利于后续线缆的安装和使用,还可以减小所述第一绝缘座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更可以方便用户握持进行后续的锁扣操作或解锁操作。
6、由于所述定位柱偏离所述第二插接口的中心线,这种偏心设置可以提供有效防呆作用,能够确保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正确对接。
7、所述绝缘塞块嵌入所述基座缺口和所述端子缺口中,能更进一步增加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一绝缘座的干涉,防止松脱。
8、通过在所述第一装配面安装所述防护盖,能使得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组件满足48V的电压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组件在插接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在插接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组件在插接后沿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在插接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组件在插接前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以展示二者的细部结构。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的结构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沿着另一方向的结构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器沿着又一方向的结构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器的结构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组件中第一连接器与线缆结合后的立体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电源连接器组件 1 第一连接器 2
第二连接器 3 第一绝缘座 10
第一插接面 11 第一操作面 12
操作侧面 120 操作底面 121
第一装配面 13 水平装配面 130
倾斜装配面 131 卡槽 132
竖直装配面 133 第一端子通道 14
插接段 15 第一插接口 150
定位孔 151 基座缺口 16
第一电源端子 20 电源片 21
对接段 210 装配段 211
连接片 22 端子缺口 23
第一锁扣结构 30 锁扣安装部 31
锁扣件 32 枢轴部 320
操作臂 321 可变形部 3210
锁扣臂 322 凸勾 3220
底面容置腔 33 腔顶面 330
侧面容置腔 34 绝缘塞块 40
防护盖 50 扣爪 51
第二绝缘座 60 第二插接面 61
第二操作面 62 第二装配面 63
第二端子通道 64 第二插接口 65
定位柱 66 第二电源端子 70
导电对接片 71 正面 710
背面 711 导电压接片 72
第二锁扣结构 80 锁扣凹槽 81
锁扣导引部 82 锁扣配合部 83
线缆 90 中心线 C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组件1用来传输电力,包括能够沿着一插接方向形成插接与电力导通的第一连接器2和第二连接器3。在本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的附图方向,所述插接方向是指竖直方向。当然,在具体使用时,所述插接方向可以是任意的方向。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2包括:第一绝缘座10、至少一第一电源端子20和第一锁扣结构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0的数量为二。
如图6、图7、图8所示,在所述第一连接器2中,所述第一绝缘座10具有第一插接面11、与所述第一插接面11连接的第一操作面12、与所述第一插接面11相对的第一装配面13、以及至少一贯穿所述第一插接面11和所述第一装配面13的第一端子通道14;所述第一操作面12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面13的下方、具有垂直连接的操作侧面120和操作底面121。
实际上,由于所述第一绝缘座10的第一操作面12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面13的下方,不需要占用所述第一装配面13的上方或侧边的空间,因此能减小所述第一连接器2的尺寸。更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第一操作面12设计为垂直连接的所述操作侧面120和所述操作底面121,能更进一步缩小所述第一连接器2在单一方向(例如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的尺寸。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通道14的数量为二。所述第一插接面11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装配面13具有相互连接的水平装配面130和倾斜装配面131,如6所示。所述水平装配面130平行于所述第一插接面11,所述第一操作面12位于所述倾斜装配面131的下方。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倾斜装配面131不但能有利于后续线缆90的安装和使用,更可以减小所述第一绝缘座1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还可以方便用户握持进行后续的锁扣操作或解锁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座10还具有一插接段15,所述第一插接面11为所述插接段15的底面,在所述第一插接面11上形成第一插接口150和定位孔151,所述操作侧面1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插接段15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座10还设置一基座缺口16(见图8),所述基座缺口16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座10的其中一侧壁上。
如图6、图7、图8所示,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0安装于所述第一端子通道14中,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0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电源片21。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片21呈刀片状、具有相互垂直延伸的对接段210和装配段211,所述对接段210延伸至所述第一插接面11且暴露于所述第一插接口150中,所述装配段211延伸至所述水平装配面130且暴露于所述倾斜装配面131。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0还具有垂直连接所述电源片21的连接片22,所述连接片22设置一端子缺口23,所述端子缺口23对应于所述基座缺口1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7、图8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2还包括一绝缘塞块40,所述绝缘塞块40嵌入所述基座缺口16和所述端子缺口23中(见图5),以更进一步增加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0与所述第一绝缘座10的干涉,防止松脱。
此外,如图6、图7、图8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2还包括一防护盖50,所述防护盖50安装于所述第一装配面13。所述防护盖50与所述水平装配面130相匹配,所述防护盖50设置有一朝向所述水平装配面130延伸的扣爪51,而在所述水平装配面130设置有一卡槽132(见图6)。所述防护盖50嵌入所述水平装配面130中,且所述扣爪51塞入所述卡槽132中,以将所述防护盖50固定于所述水平装配面130。
请参照图1至图5、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第二连接器3包括:第二绝缘座60、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二电源端子70和第二锁扣结构80。
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绝缘座60具有第二插接面61、与所述第二插接面61垂直连接的第二操作面62、与所述第二插接面61相对的第二装配面63、以及至少一贯穿所述第二插接面61和所述第二装配面63的第二端子通道64;当所述第一连接器2和所述第二连接器3插接时,所述第二插接面61与所述第一插接面11接合,所述第二操作面62与所述第一操作面12位于所述电源连接器组件1的同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绝缘座60具有第二插接口65和两个定位柱66,所述第二插接口65位于所述第二插接面61,所述的两个定位柱66位于所述第二插接口65中突伸出所述第二插接面61,所述的两个定位柱66偏离所述第二插接口65的一中心线C(见图10)。也就是说,所述的两个定位柱66的连线的中间位置不在所述中心线C上,而是偏离所述中心线C。当所述第一连接器2与所述第二连接器3对接时,所述定位柱66伸入所述定位孔151中,所述插接段15插入所述第二插接口65中。由于所述定位柱66偏离所述第二插接口65的中心线C,这种偏心设置可以提供有效防呆作用,能够确保所述第一连接器2与所述第二连接器3的正确对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每一所述第二电源端子70包括叠加的导电对接片71和导电压接片72,当所述第一连接器2与所述第二连接器3对接时,每一对所述第二电源端子70均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0的两个所述电源片21之间。所述电源片21均与对应的所述导电对接片71对接,而每个所述导电压接片72的前端则抵压至对应的所述导电对接片71上。
具体地,如图9所示,所述导电对接片71和所述导电压接片72的前端均能延伸且暴露于所述第二插接面61,所述导电对接片71和所述导电压接片72的中部能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通道64中,所述导电对接片71和所述导电压接片72的底端能延伸出所述第二装配面63;其中,所述导电对接片71具有正面710和背面711;所述正面710用来与所述电源片21电性接触;所述背面711用来在所述电源片21与所述导电对接片71的正面710对接时供所述导电压接片72的前端抵压,以连通所述导电对接片71和所述导电压接片72。
下面将重点介绍所述第一锁扣结构30和所述第二锁扣结构80。
请参照图7所示,所述第一锁扣结构30包括:锁扣安装部31和锁扣件32,所述锁扣安装部31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面12,所述锁扣件32包括枢轴部320、操作臂321和锁扣臂322,所述枢轴部320与所述锁扣安装部31可转动的配合,所述操作臂321和所述锁扣臂322相互垂直,所述操作臂321沿着所述操作底面121延伸,所述锁扣臂322沿着所述操作侧面120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操作臂321和所述锁扣臂322分布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不但能缩小所占用的空间,还可以相比传统直线型的结构设计更具有操作便利性和省力等优点。
请参照图9所示,所述第二锁扣结构80包括锁扣凹槽81、锁扣导引部82和锁扣配合部83;所述锁扣凹槽81设置于所述第二操作面62;所述锁扣导引部82和所述锁扣配合部83设置于所述锁扣凹槽81中,所述锁扣导引部82用来引导所述锁扣臂322与所述锁扣配合部83形成配合;所述锁扣配合部83用来与所述锁扣臂322咬合,以固定所述锁扣件32。
更具体地讲,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锁扣结构3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底面121上的底面容置腔33和设置于所述操作侧面120上的侧面容置腔34。所述锁扣安装部31设置于所述操作底面121和所述操作侧面120的连接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扣安装部31为两个独立的带有轴孔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相邻两个垂直边分别连接至所述操作侧面120和所述操作底面121。所述枢轴部320可转动的连接至所述带有轴孔的固定板上。所述操作臂321和所述锁扣臂322固定连接至所述枢轴部320;所述操作臂321的顶面设置有可变形部3210,所述可变形部3210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所述底面容置腔33内且抵靠于所述底面容置腔33的腔顶面330上;所述操作臂321的底面为一平面(例如水平面),可方便用户按压解锁操作,例如用户在按压所述操作臂321时,用户手指对于平面的操作触感相较于非平面的操作触感有比较好的体验;所述锁扣臂322的至少一部分贴靠于所述操作侧面120,所述锁扣臂322具有凸勾3220,所述凸勾3220朝向所述侧面容置腔34凸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锁扣结构80的所述锁扣凹槽81具有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所述锁扣导引部82位于所述上段部分,所述锁扣导引部82为一斜坡。所述锁扣配合部83位于所述下段部分,所述锁扣配合部83为一凹口。
当所述第一连接器2与所述第二连接器3对接时,所述锁扣臂322的凸勾3220沿着所述锁扣导引部82到达所述锁扣配合部83且形成咬合,进入锁扣状态,如图1和图3所示。
当所述第一连接器2与所述第二连接器3需要分开时,朝向所述操作底面121按压所述操作臂321,所述可变形部3210发生变形,所述锁扣件32发生转动,带动所述锁扣臂322的凸勾3220后退离开所述锁扣配合部83,进入解锁状态,如图2和图4所示。
此外,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2可以为一线端连接器。具体是,所述第一装配面13还具有与所述倾斜装配面131连接的竖直装配面133,所述倾斜装配面131和所述竖直装配面133用来供一线缆90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端子20。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组件1中,由于所述第一绝缘座10的第一操作面12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面13的下方,不需要占用所述第一装配面13的上方或侧边的空间,因此能减小所述第一连接器2的尺寸。更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第一操作面12设计为垂直连接的所述操作侧面120和所述操作底面121,能更进一步缩小所述第一连接器2在单一方向上的尺寸。相应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锁扣件32的所述操作臂321和所述锁扣臂322是分布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不但能缩小所占用的空间,还可以相比传统直线型的结构设计更具有操作便利性和省力等优点。另外,由于所述操作臂321的底面为一水平面,用户在进行按压所述操作臂321时,用户手指触感良好,从而带来良好的解锁体验感。此外,由于所述第一操作面12位于所述倾斜装配面131的下方,所述倾斜装配面131不但能有利于后续线缆90的安装和使用,还可以减小所述第一绝缘座10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更可以方便用户握持进行后续的锁扣操作或解锁操作。

Claims (10)

1.一种电源连接器组件,包括能够沿着一插接方向形成插接与电力导通的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座、至少一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锁扣结构;
所述第一绝缘座具有第一插接面、与所述第一插接面连接的第一操作面、与所述第一插接面相对的第一装配面、以及至少一贯穿所述第一插接面和所述第一装配面的第一端子通道;所述第一操作面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面的下方、具有垂直连接的操作侧面和操作底面;
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安装于所述第一端子通道中,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具有两个平行设置的电源片;
第一锁扣结构包括:锁扣安装部和锁扣件,所述锁扣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面,所述锁扣件包括枢轴部、操作臂和锁扣臂,所述枢轴部与所述锁扣安装部可转动的配合,所述操作臂和所述锁扣臂相互垂直,所述操作臂沿着所述操作底面延伸,所述锁扣臂沿着所述操作侧面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座、至少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锁扣结构;
所述第二绝缘座具有第二插接面、与所述第二插接面垂直连接的第二操作面、与所述第二插接面相对的第二装配面、以及至少一贯穿所述第二插接面和所述第二装配面的第二端子通道;当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插接时,所述第二插接面与所述第一插接面接合,所述第二操作面与所述第一操作面位于所述电源连接器组件的同一侧;
每一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叠加的导电对接片和导电压接片,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时,每个所述电源片均与对应的所述导电对接片对接,而每个所述导电压接片的前端则抵压至对应的所述导电对接片上;
所述第二锁扣结构包括锁扣凹槽、锁扣导引部和锁扣配合部;所述锁扣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操作面;所述锁扣导引部和所述锁扣配合部设置于所述锁扣凹槽中,所述锁扣导引部用来引导所述锁扣臂与所述锁扣配合部形成配合;所述锁扣配合部用来与所述锁扣臂咬合,以固定所述锁扣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扣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操作底面上的底面容置腔和设置于所述操作侧面上的侧面容置腔;
所述锁扣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操作底面和所述操作侧面的连接处;
所述操作臂和所述锁扣臂固定连接至所述枢轴部;
所述操作臂的顶面设置有可变形部,所述可变形部的至少一部分容置于所述底面容置腔内且抵靠于所述底面容置腔的腔顶面上;所述操作臂的底面为一平面,供用户按压执行解锁操作;
所述锁扣臂的至少一部分贴靠于所述操作侧面,所述锁扣臂具有凸勾,所述凸勾朝向所述侧面容置腔凸出;
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时,所述锁扣臂的凸勾沿着所述锁扣导引部到达所述锁扣配合部且形成咬合,进入锁扣状态;
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需要分开时,朝向所述操作底面按压所述操作臂,所述可变形部发生变形,所述锁扣件发生转动,带动所述锁扣臂的凸勾后退离开所述锁扣配合部,进入解锁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扣结构的所述锁扣凹槽具有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
所述锁扣导引部位于所述上段部分,所述锁扣导引部为一斜坡;
所述锁扣配合部位于所述下段部分,所述锁扣配合部为一凹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配面具有相互连接的水平装配面和倾斜装配面,所述水平装配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插接面,所述第一操作面位于所述倾斜装配面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配面还具有与所述倾斜装配面连接的竖直装配面,所述倾斜装配面和所述竖直装配面用来供一线缆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源端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座具有一插接段,所述第一插接面为所述插接段的底面,在所述第一插接面上形成第一插接口和定位孔,所述操作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插接段上;
所述第二绝缘座具有第二插接口和两个定位柱,所述第二插接口位于所述第二插接面,所述的两个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二插接口中突伸出所述第二插接面、且偏离所述第二插接口的一中心线;
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定位孔中,所述插接段插入所述第二插接口中。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中,所述电源片呈刀片状、具有相互垂直延伸的对接段和装配段,所述对接段延伸至所述第一插接面中,所述装配段延伸至所述水平装配面且暴露于所述倾斜装配面;
在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中,所述导电对接片和所述导电压接片的前端均延伸且暴露于所述第二插接面,所述导电对接片和所述导电压接片的中部固定于所述第二端子通道中,所述导电对接片和所述导电压接片的底端延伸出所述第二装配面;其中,所述导电对接片具有正面和背面;所述正面用来与所述电源片电性接触;所述背面用来在所述电源片与所述导电对接片的正面对接时供所述导电压接片的前端抵压,以连通所述导电对接片和所述导电压接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源端子还具有垂直连接所述电源片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设置一端子缺口;
所述第一绝缘座设置一基座缺口,所述基座缺口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座的其中一侧壁上且对应所述端子缺口;
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一绝缘塞块,所述绝缘塞块嵌入所述基座缺口和所述端子缺口中,以固定所述第一电源端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一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安装于所述第一装配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装配面具有相互连接的水平装配面和倾斜装配面,所述水平装配面设置有一卡槽;
所述防护盖与所述水平装配面相匹配,所述防护盖设置有一朝向所述水平装配面延伸的扣爪,所述防护盖嵌入所述水平装配面中,且所述扣爪塞入所述卡槽中,以将所述防护盖固定于所述水平装配面。
CN202322097891.4U 2023-08-04 2023-08-04 电源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203824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97891.4U CN220382400U (zh) 2023-08-04 2023-08-04 电源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97891.4U CN220382400U (zh) 2023-08-04 2023-08-04 电源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82400U true CN220382400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7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97891.4U Active CN220382400U (zh) 2023-08-04 2023-08-04 电源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824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4527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ouch-safety contact structures
TWI778380B (zh) 電連接裝置及端子
TWI818365B (zh) 連接器組件
CN214478325U (zh) 具分流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分流装置
US10886640B2 (en)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9246994U (zh) 电连接器、底座及电连接器与底座组合
TW201014062A (en) Electric connector
US6890200B1 (en) Floatable panel mount cable assembly
CN112952423B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US20010021609A1 (en) Battery connector
CN101657942A (zh) 电连接器
CN115579696A (zh) 母线槽及配电系统
CN220382400U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
CN101373864A (zh) 低厚度usb插头连接器及利用该usb插头连接器的usb连接器
US20050176291A1 (en) Cable assembly floatably mounted on a panel
CN210074218U (zh) 互联连接器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08078303U (zh) 导电端子和电连接器
TWM622006U (zh) 具分流結構的電連接器
CN108565603B (zh) 连接器锁扣结构
CN2737012Y (zh) 电子转接器
CN218005414U (zh) 电连接器
CN212366328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9760156U (zh) 一种空中对接连接器、电器元件
CN218385822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