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3254A - 通信裝置及通信系統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裝置及通信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3254A
TW201943254A TW108110246A TW108110246A TW201943254A TW 201943254 A TW201943254 A TW 201943254A TW 108110246 A TW108110246 A TW 108110246A TW 108110246 A TW108110246 A TW 108110246A TW 201943254 A TW201943254 A TW 2019432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lighting
devices
communication device
n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0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1272B (zh
Inventor
前田光
栗原伸一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3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3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1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12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H05B47/19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via wireless transmis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通信裝置30於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中之起點節點及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中之終點節點之間進行資訊傳遞。通信裝置30具備:第1處理部131,其以第1通信協定與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無線通信;第2處理部132,其以與第1通信協定不同之第2通信協定與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無線通信;及控制部31,其切換使第1處理部131與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無線通信、及使第2處理部132與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無線通信。

Description

通信裝置及通信系統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通信裝置及通信系統。
於專利文獻1揭示一種遍及主/從構成之微網(Piconet)而對具有短路由指示碼之訊息建立路由之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表2005-52885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2個局域網路之通信協定互不相同之情形下,自一局域網路向另一局域網路傳遞資訊時,期望進行適當之資訊傳遞。
對此,本揭示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適當地進行不同之2個局域網路間之資訊傳遞的通信裝置及通信系統。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揭示之一態樣之通信裝置係於構成第1局域網路之1個以上之第1裝置中之起點節點、及構成與上述第1局域網路不同之第2局域網路之1個以上之第2裝置中之終點節點之間進行資訊傳遞者,且具備:第1處理部,其以第1通信協定與上述1個以上之第1裝置無線通信;第2處理部,其以與上述第1通信協定不同之第2通信協定與上述1個以上之第2裝置無線通信;及控制部,其切換使上述第1處理部與上述1個以上之第1裝置無線通信、及使上述第2處理部與上述1個以上之第2裝置無線通信。
又,本揭示一態樣之通信系統具備通信裝置、上述1個以上之第1裝置、及上述1個以上之第2裝置。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適當地進行不同之2個局域網路間之資訊傳遞。
以下,對本揭示之實施形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進行說明。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皆為顯示包含性或具體性之例者。以下實施形態中所示之數值、形狀、材料、構成要素、構成要素之配置位置及連接形態、步驟、步驟之順序等皆為一例,並非限定本揭示之主旨。又,關於以下實施形態中之構成要素中未記載於表示最上階概念之獨立請求項之構成要素,作為任意之構成要素進行說明。
另,各圖為模式圖,非嚴謹圖示者。又,於各圖中,對實質上相同之構成標註相同之符號,省略或簡化重複之說明。
以下,對本揭示之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及通信系統進行說明。
(實施形態)
[構成]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1之概略圖。
如圖1所示,照明系統1由具有無線通信功能之複數個照明裝置、通信裝置30等構成。於該照明系統1中,構成藉由複數個照明裝置中彼此相鄰之照明裝置進行無線通信而建構成無線通信路徑之局域網路。此處所提之局域網路是指以照明裝置彼此建構成無線通信路徑之網路。於該照明系統1中,以構成一局域網路之複數個照明裝置中之任意照明裝置為起點節點,以構成另一局域網路之複數個照明裝置中之任意照明裝置為終點節點,進行不同之局域網路間之起點節點與終點節點之路由確立。照明系統1係通信系統之一例。
照明系統1具有:第1局域網路10、第2局域網路20及通信裝置30。於第1局域網路10內之通信協定與第2局域網路20內之通信協定不同之情形時,於照明系統1中,可使表示將光之色相、色溫等調光控制及調色控制之1個或複數個加以組合而將照明裝置點亮之點亮情景之控制指令等資訊(稍後敘述之第1資訊及第2資訊之總稱,有時亦簡稱為資訊)為第1局域網路10與第2局域網路20所共用。
另,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局域網路10與第2局域網路20經由通信裝置30以無線通信連接,但作為第1局域網路10之例,可使用1個網狀網路即第1網狀網路,作為第2局域網路20之例,可使用另一個網狀網路即第2網狀網路。
[第1局域網路]
第1局域網路10由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構成,且為與第2局域網路20不同之局域網路。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中之一部分的第1照明裝置11與通信裝置30可無線連接地連接。各個第1照明裝置11可與能操作各個第1照明裝置11之通信終端機通信。於第1局域網路10中,各個第1照明裝置11間以第1通信協定之無線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第1照明裝置11為第1裝置之一例。另,第1裝置可不限定於照明裝置,亦可為空調、印表機、智慧型手機等裝置。
各個第1照明裝置11為例如吸頂燈、筒燈等,設置於天花板、牆壁等營造材。如圖2所示,各個第1照明裝置11具有:第1發光模組111、第1通信部114、第1照明控制部112及第1電源部113。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1之方塊圖。
第1發光模組111由第1照明控制部112予以調光控制及調色控制。第1發光模組111具有基板及安裝於基板之複數個發光元件。
基板為用以安裝複數個發光元件之印刷配線板,且形成為大致矩形狀。作為基板可使用例如以樹脂為基底之樹脂基板、以金屬為基底之金屬基底基板、由陶瓷構成之陶瓷基板等。
發光元件安裝於基板。發光元件以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元件構成。於本實施形態中,發光元件為發出藍色光、綠色光及紅色光之RGB類型之LED元件。發光元件不限定於RGB三色,亦可為RGBW四色,又可為BW二色(藍白2色)。
第1通信部114具有天線及無線模組。複數個第1照明裝置11內之某第1照明裝置11之第1通信部114配置於能與通信裝置30無線通信之位置。第1通信部114接收第2局域網路20中設定之表示點亮情景等之第2控制指令等之第1資訊,或發送第1局域網路10中設定之表示點亮情景等之第1控制指令等之第2資訊。
又,第1通信部114與具備自身之第1照明裝置11為不同之第1照明裝置11之第1通信部114進行無線通信。藉此,各個第1照明裝置11可與存在於附近之自身以外之其他第1照明裝置11無線通信。作為無線通信方式,例如使用如符合IEEE802.15.1標準之WiFi(註冊商標)、Bluetooth(藍牙)(註冊商標)、ZigBee(紫蜂)(註冊商標)等無線通信方式。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2.4 GHz頻段之頻帶進行無線通信。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局域網路10為ZigBee之網狀路由。於ZigBee中,於網路建構中使用網狀路由之功能探索並建構最佳之路由。此種第1局域網路10為建構路由資訊(路由確立)之網路。即便第1局域網路10存在於起點節點與終點節點之間,亦可進行其等間之路由確立。
第1照明控制部112與第1發光模組111、第1通信部114及第1電源部113電性連接。第1照明控制部112可藉由控制例如第1發光模組111之調光電路及調色電路,而對自第1發光模組111出射之光進行調光控制及調色控制。
第1照明控制部112可使用例如具備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之微電腦構成。第1照明控制部112可藉由執行例如記憶於記憶部之適宜之程式而進行特定之照明控制動作。記憶部可使用例如快閃記憶體或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電子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等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構成。
第1電源部113為將自商用電源供給之交流電力進行整流、平滑及降壓等而轉換成特定位準之直流電力,且經由第1照明控制部112將該直流電力供給至第1發光模組111的構成要素。
[第2局域網路]
第2局域網路20為由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構成之網路。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中之一部分的第2照明裝置21與通信裝置30可無線通信地連接。各個第2照明裝置21可與能操作各個第2照明裝置21之通信終端機通信。於第2局域網路20中,在各個第2照明裝置21間以與第1通信協定不同之第2通信協定之無線通信方式進行無線通信。第2照明裝置21為第2裝置之一例。另,第2裝置可不限定於照明裝置,亦可為空調、印表機、智慧型手機等裝置。
各個第2照明裝置21為例如吸頂燈、筒燈等,且設置於天花板、牆壁等營造材。各個第2照明裝置21具有:第2發光模組121、第2通信部124、第2照明控制部122及第2電源部123。
第2發光模組121由第2照明控制部122予以調光控制及調色控制。第2發光模組121具有基板及安裝於基板之複數個發光元件。
基板為用以安裝複數個發光元件之印刷配線板,且形成為大致矩形狀。作為基板,可使用例如以樹脂為基底之樹脂基板、以金屬為基底之金屬基底基板、由陶瓷構成之陶瓷基板等。
發光元件安裝於基板。發光元件以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元件構成。於本實施形態中,發光元件為發出藍色光、綠色光及紅色光之RGB類型之LED元件。發光元件不限定於RGB三色,亦可為RGBW四色,又可為BW二色(藍白2色)。
第2通信部124具有天線及無線模組。複數個第2照明裝置21內之某第2照明裝置21之第2通信部124配置於能與通信裝置30無線通信之位置。第2通信部124接收第1局域網路10中設定之表示點亮情景等之第1控制指令等之第1資訊,或發送第2局域網路20中設定之表示點亮情景等之第2控制指令等之第2資訊。
又,第2通信部124與具備自身之第2照明裝置21為不同之第2照明裝置21之第2通信部124進行無線通信。藉此,各個第2照明裝置21可與存在於附近之自身以外之其他第2照明裝置21進行無線通信。
作為無線通信方式,例如使用如符合IEEE802.11標準之WiFi、符合IEEE802.15.1標準之Bluetooth、ZigBee等無線通信方式。於本實施形態中,進行使用2.4 GHz頻段之頻帶之無線通信。
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局域網路20為將傳遞至連接於該網路之節點之資料加以最佳化之機制、即被稱為管理型泛洪網狀網路(Managed Flooding mesh)之藍牙網狀網路(Bluetooth mesh)。例如,當某器件以廣播形式送出訊息(封包)時,接收到該訊息之器件以廣播形式中繼給周圍之器件而使訊息遍布於可通信之所有器件。然而,於該狀態下,由於訊息會溢出,故進行例如一旦發送過之訊息則不再發送、或對訊息之中繼次數設置限制等之控制。此種第2局域網路20為不建構路由資訊(路由確立)之網路。若第2局域網路20存在於起點節點與終點節點之間,則無法進行其等間之路由確立。
第2照明控制部122與第2發光模組121、第2通信部124及第2電源部123電性連接。第2照明控制部122可藉由控制例如第2發光模組121之調光電路及調色電路,而對自第2發光模組121出射之光進行調光控制及調色控制。
第2照明控制部122可使用例如具備CPU之微電腦構成。第2照明控制部122可藉由執行例如記憶於記憶部之適宜之程式而進行特定之照明控制動作。
第2電源部123為將自商用電源供給之交流電力進行整流、平滑及降壓等而轉換成特定位準之直流電力,且經由第2照明控制部122將該直流電力供給至第2發光模組121的構成要素。
[通信裝置]
通信裝置30為與構成第1局域網路10之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及構成與第1局域網路10不同之第2局域網路20之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進行無線連接的閘道裝置。通信裝置30亦可為具備此種閘道裝置之照明裝置。
通信裝置30可與以第1通信協定進行無線通信之第1局域網路10、及以與第1通信協定不同之第2通信協定進行無線通信之第2局域網路20相互無線通信。即,通信裝置30可進行多協定之無線通信。另,於本實施形態中,通信裝置30使用1個控制部32進行無線通信。
該通信裝置30進行構成第1局域網路10之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中之成為起點節點的第1照明裝置11、與構成第2局域網路20之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中之成為終點節點的第2照明裝置21之路由確立。
此處所提之起點節點是指將資訊傳遞至終點節點之出發地之節點,亦稱為來源(Source)。又,終點節點為起點節點所輸出之資訊之目的地之節點,亦稱為目的地(Destination)。
通信裝置30具有1個半導體積體電路32、第3通信部34及RF(Radio Frequency:射頻)部33。
1個半導體積體電路32為1個IC晶片。半導體積體電路32包含微處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等而構成。半導體積體電路32具有控制部31(控制部31為例如控制器)、第1處理部131(第1處理部131為例如處理器)及第2處理部132(第2處理部132為例如處理器)。
控制部31為控制通信裝置30所具有之第1處理部131、及第2處理部132等之處理之主控制器。控制部31具有OSI參照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開放式系統互連通訊參考模型)之上階之5層。第1處理部131及第2處理部132為包含於OSI參照模型之下階層之實體層。
第1處理部131連接於控制部31及RF部33之間。第1處理部131以第1通信協定與構成第1局域網路10之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進行無線通信。第1處理部131使用不具有IP(Internet Protocol:網際網路協定)堆疊之通信協定。不具有IP堆疊之通信協定為例如ZigBee、Bluetooth等。IP堆疊為可解析IP之IP層。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處理部131為用於以ZigBee之第1通信協定進行無線通信之ZigBee晶片。
第1處理部131經由RF部33及第3通信部34以第1通信協定與第1照明裝置11無線通信,藉此自第1照明裝置11接收第1控制指令,或將第2控制指令發送至第1照明裝置11。
第2處理部132於控制部31及RF部33間與第1處理部131並聯連接。第2處理部132以第2通信協定與構成第2局域網路20之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進行無線通信。即,第2處理部132使用與第1處理部131不同之通信協定。第2處理部132使用不具有IP堆疊之通信協定。於本實施形態中,第2處理部132為用於以Bluetooth之第2通信協定進行無線通信之Bluetooth晶片。
第2處理部132經由RF部33及第3通信部34,以第2通信協定與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無線通信,藉此自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接收第2控制指令,或將第1控制指令發送至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
據此,控制部31切換使第1處理部131與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無線通信、及使第2處理部132與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無線通信。當第1處理部131自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接收到第1控制指令之情形時,控制部31使第2處理部132以第2通信協定將第1控制指令發送至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又,當第2處理部132自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接收到第2控制指令之情形時,控制部31使第1處理部131以第1通信協定將第2控制指令發送至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
控制部31繼承自第1局域網路10取得之TTL(Time to live:存活時間)之跳躍計數值及TTL之預設值,將資訊傳遞至第2局域網路20。又,控制部31繼承於終點節點被改寫成與預設值相同之值之跳躍計數值、且為自第1局域網路10取得之跳躍計數值,將包含該跳躍計數值之資訊傳遞至起點節點。
使用圖3A及圖3B對該等具體地進行說明。
圖3A係顯示自第1照明裝置11a向第2照明裝置21b傳遞第1資訊時之各個照明裝置之跳躍計數值的模式圖。圖3B係顯示自第2照明裝置21b向第1照明裝置11a傳遞第2資訊時之各個節點之跳躍計數值的模式圖。
於圖3A及圖3B中,使用構成第1局域網路10之3個第1照明裝置11a、11b、11c與構成第2局域網路20之2個第2照明裝置21a、21b進行說明。另,第1照明裝置11及第2照明裝置21之台數僅為一例,並不限定於該台數。將起點節點設為第1局域網路10之第1照明裝置11a,將終點節點設為第2局域網路20之第2照明裝置21b。由第1照明裝置11a輸出用以確立自起點節點即第1照明裝置11a至終點節點即第2照明裝置21b之路由的第1資訊。第1照明裝置11a所輸出之觸發係根據來自通信裝置30之請求、來自未圖示之操作終端之請求等。
此處所謂之資訊係由表示起點節點之來源位址、登錄ID、表示終點節點之目的地位址、序號、TTL及有效負載等構成。TTL中含有預設值與跳躍計數值。
首先,於照明系統1中進行初始設定。於初始設定中,例如於自第1照明裝置11a至第2照明裝置21a傳遞第1資訊之情形時,驗證以多少次跳躍能夠到達。以1次跳躍,第1資訊僅到達與第1照明裝置11a相鄰之第1照明裝置11b。因此,進而加上1次跳躍數,驗證2次跳躍可否使第1資訊到達終點節點。如此,藉由使跳躍計數值每次加1,而驗證以多少次跳躍能夠到達終點節點。如圖3A所示,於本實施形態中,以5次跳躍自第1照明裝置11a到達第2照明裝置21a。
於該情形時,於第1局域網路10中,當自第1照明裝置11a跳躍至第1照明裝置11b時,TTL之預設值為5不變,自當前之跳躍計數值5減去1,TTL之跳躍計數值成為4。接著,當自第1照明裝置11b跳躍至第1照明裝置11c時,TTL之預設值為5不變,自當前之跳躍計數值4減去1,TTL之跳躍計數值成為3。接著,當自第1照明裝置11c跳躍至通信裝置30時,TTL之預設值為5不變,自當前之跳躍計數值3減去1,TTL之跳躍計數值成為2。又,每當將第1資訊傳遞至節點時,將於第1照明裝置11a、11b、11c及通信裝置30跳躍之順序、即表示行經何路由之內容寫入至第1資訊。此處,將以第1照明裝置11a、11b、11c及通信裝置30之順序傳遞第1資訊之路由寫入至第1資訊。節點包含第1照明裝置11a、11b、11c、通信裝置30及第2照明裝置21a、21b。
關於第2局域網路20之第2資訊中之來源位址、目的地位址、序號、TTL等,通信裝置30直接繼承第1局域網路10之第1資訊中之來源位址、目的地位址、序號、TTL等。即,通信裝置30之控制部31繼承自第1局域網路10傳遞之第1資訊而傳遞至第2局域網路20。
接著,於第2局域網路20中,當自通信裝置30跳躍至第2照明裝置21a時,TTL之預設值為5不變,自當前之跳躍計數值2減去1,TTL之跳躍計數值成為1。此時,通信裝置30之控制部31將第2照明裝置21a中TTL之預設值為5,TTL之跳躍計數值為1之情況儲存於未圖示之通信裝置30之記憶部。接著,當自第2照明裝置21a跳躍至第2照明裝置21b時,TTL之預設值為5不變,自當前之跳躍計數值1減去1,TTL之跳躍計數值成為0。又,於第2照明裝置21a、21b中亦為,每當將第1資訊傳遞至節點時,進而將於第2照明裝置跳躍之順序即表示行經何路由之內容、亦即行經之路由寫入至第1資訊。此處,將以第1照明裝置11a、11b、11c、通信裝置30及第2照明裝置21a、21b之順序之路由寫入至第1資訊。
當自第2照明裝置21a跳躍至第2照明裝置21b時,第1資訊所含之目的地位址為第2照明裝置21b,兩者一致。如圖3B所示,第2照明裝置21b將第1資訊所含之TTL之跳躍計數值0改寫成與TTL之預設值5相同之數值,設為TTL之跳躍計數值5。接著,第2照明裝置21b對起點節點即第1照明裝置11a回應改寫後之第2資訊。此處所謂之回應為例如ACK(acknowledgement:應答)。
於該情形時亦同樣地,於第2局域網路20中,當自第2照明裝置21b跳躍至第2照明裝置21a時,TTL之預設值為5不變,自當前之跳躍計數值5減去1,TTL之跳躍計數值成為4。接著,當自第2照明裝置21b跳躍至通信裝置30時,TTL之預設值為5不變,自當前之跳躍計數值4減去1,TTL之跳躍計數值成為3。
於第1局域網路10中,當自通信裝置30跳躍至第1照明裝置11c時,TTL之預設值為5不變,自當前之跳躍計數值3減去1,TTL之跳躍計數值成為2。接著,當自第1照明裝置11c跳躍至第1照明裝置11b時,TTL之預設值為5不變,自當前之跳躍計數值2減去1,TTL之跳躍計數值成為1。接著,當自第1照明裝置11b跳躍至第1照明裝置11a時,TTL之預設值為5不變,自當前之跳躍計數值1減去1,TTL之跳躍計數值成為0。如此。於該照明系統1中,確立第1照明裝置11a、第1照明裝置11b、第1照明裝置11c、通信裝置30、第2照明裝置21a及第2照明裝置21b之順序之路由。
若不使用TTL之跳躍計數值,則由於通信裝置30以廣播形式送出資訊,故即便第2照明裝置21a存在於通信裝置30至終點節點即第2照明裝置21b之間,仍無法進行起點節點至終點節點之路由確立,因為通信裝置30無法計數第2照明裝置21a之故。
返回至控制部31之說明。於本實施形態中,於第1照明裝置11與通信裝置30之間進行ZigBee通信之情形時,控制部31取得第1處理部131自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取得之第1控制指令。控制部31將第1處理部131以ZigBee通信取得之第1控制指令輸出至第2處理部132。第2處理部132以Bluetooth通信對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發送所取得之第1控制指令。
又,控制部31互斥地進行使用第1處理部131之無線通信及使用第2處理部132之無線通信。具體而言,第1處理部131與第2處理部132根據固定之接收間隔與接收期間間歇性地接收控制指令(稍後敘述之圖5)。於本實施形態中,將第1處理部131可接收第1控制指令之接收期間稱為「掃描窗口」,將掃描窗口之接收間隔稱為「掃描間隔」。於第2處理部132中亦同樣。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處理部131及第2處理部132之掃描窗口互斥。當然,由於通信裝置30依每個掃描間隔間歇性地發送控制指令,故若掃描窗口不與第1照明裝置11或第2照明裝置21發送控制指令時之時間重合,則通信裝置30無法接收控制指令。由此,於本實施形態中,互斥且交替地進行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與通信裝置30間之ZigBee通信、及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與通信裝置30間之Bluetooth通信。另,於簡稱為控制指令之情形時,用作包含第1控制指令及第2控制指令之總稱。
第3通信部34連接於RF部33。第3通信部34為自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及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接收控制指令、或將控制指令發送至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及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之無線通信用之天線。
若自第1處理部131及第2處理部132取得控制指令,則RF部33進行過濾、放大等而輸出至第3通信部34。又,RF部33過濾第3通信部34中接收到之來自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之第1控制指令而輸出至第1處理部131,或過濾來自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之第2控制指令而輸出至第2處理部132。
RF部33具有發送電路與接收電路。發送電路具有如下等:發送濾波器,其對例如所要發送之控制指令擷取控制指令所示之發送頻帶之信號;發送混頻器,其將通過發送濾波器後之信號升頻為高頻信號;及前置放大器,其將升頻後之高頻信號放大。接收電路具有例如將第3通信部34接收到之來自1個以上之的第1照明裝置11及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之高頻信號轉換成低頻信號的接收混頻器等。
另,通信裝置30作為其一例,可為內置於照明裝置,或可為內置於揚聲器、空調、印表機、智慧型手機等裝置者。
[動作]
接著,對照明系統1之動作進行說明。
圖4A係顯示進行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1之路由確立時之動作的序列圖。
此處,自構成第1局域網路10之m台第1照明裝置(n1、n2……nm)中設定起點節點、及自構成第2局域網路20之p台第2照明裝置(k1、k2……kp)中設定終點節點。將第1照明裝置n1設為起點節點,將最接近通信裝置30之裝置(與通信裝置30直接無線通信之裝置)設為第1照明裝置nm。將第2照明裝置kp設為終點節點,將最接近通信裝置30之裝置(與通信裝置30直接無線通信之裝置)設為第2照明裝置k1。
如圖4A所示,首先,通信裝置30判斷自從路由確立起,將斷開狀態之電源設為接通狀態起、或將接通狀態之電源設為斷開狀態起是否經過特定期間(S131)。若自從路由確立起未經過特定期間(S131否(NO)),通信裝置30待機直至特定期間經過為止。
若自從路由確立起,將斷開狀態之電源設為接通狀態起、或將接通狀態之電源設為斷開狀態起經過特定期間(S131是(YES)),通信裝置30以對第1局域網路10之起點節點進行路由確立之方式,對起點節點輸出指示(S132)。另,通信裝置30可於步驟S132之前,進行自起點節點至終點節點之路由是否確立之確認後,以進行路由確立之方式,對起點節點輸出指示。於路由未確立之情形時,進行起點節點至終點節點之路由確立。
接著,驗證起點節點以幾次跳躍可到達終點節點。例如,導出起點節點至終點節點之最短之跳躍之次數。於本實施形態中,將最短之跳躍之之次數設為m。
首先,設跳躍之次數n=1(跳躍計數值n=1),嘗試自起點節點對終點節點傳遞第1資訊。若固定期限以上無來自終點節點之回應,則判斷為未到達終點節點。若未到達終點節點,則對跳躍次數n加上1而設為跳躍之次數n=2,嘗試自起點節點對終點節點傳遞第1資訊。重複p次同樣之操作,直至可自起點節點對終點節點傳遞第1資訊為止。具體之動作稍後敘述。
於第p次可自起點節點對終點節點傳遞第1資訊、即於固定期間內有來自終點節點之回應之情形時,起點節點將包含TTL之跳躍計數值及預設值n之第1資訊傳遞至終點節點。即,於第1局域網路10中跳躍m台第1照明裝置,且對通信裝置30傳遞包含自跳躍計數值n減去之跳躍計數值(n-m)之第1資訊(S111)。
接著,通信裝置30自第1局域網路10之第1照明裝置nm接收包含跳躍計數值(n-m)之第1資訊。通信裝置30記憶TTL之跳躍計數值及TTL之預設值等(S133)。此處之跳躍計數值為(n-m)。於本實施形態中,雖記憶跳躍計數值(n-m),但亦可記憶成為傳遞目的地之第2局域網路20之第2照明裝置k1之跳躍計數值(n-m-1)。通信裝置30將第1資訊傳遞至第2局域網路20之第2照明裝置k1。即,通信裝置30繼承自第1局域網路10取得之TTL之跳躍計數值及TTL之預設值,且將第1資訊傳遞至第2局域網路20。
於第2局域網路20中,跳躍包含第2照明裝置k1之(p-1)台之第2照明裝置後,將第1資訊傳遞至終點節點即第2照明裝置kp(S121)。終點節點之跳躍計數值為(n-m-p+1)。(n-m-p+1)為0以上之值。
接著,於終點節點,將取得之第1資訊所含之跳躍計數值(n-m-p+1)改寫成預設值n(S122)。即,預設值及跳躍計數值皆為n。接著(隨後),終點節點對起點節點回覆第2資訊。即,原先的終點節點即第2照明裝置kp成為起點節點,原先的起點節點即第1照明裝置n1成為終點節點。接著,成為起點節點之第2照明裝置kp對成為終點節點之第1照明裝置n1傳遞第2資訊。換言之,繼承將終點節點之跳躍計數值改寫成與預設值相同之值的新跳躍計數值,將第2資訊傳遞至起點節點。
於該情形時亦與上述同樣。如此,於該照明系統1中,以第1照明裝置n1、n2……nm、通信裝置30、第2照明裝置k1、k2……kp之順序確立路由。
圖4B係說明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中決定跳躍計數值之動作的流程圖。於圖4B中,對根據圖4A之步驟S132之確立路由之指示,由第1局域網路10之起點節點計算TTL之預設值及TTL之跳躍計數值的動作進行說明。
如圖4B所示,起點節點即第1照明裝置n1重複自第1照明裝置n1對終點節點即第2照明裝置kp傳遞資訊,直至自第2照明裝置kp有回應為止(S101~S105)。
具體而言,第1照明裝置n1設置跳躍計數值(n=1),且嘗試對第2照明裝置kp傳遞第1資訊(S102)。
接著,第1照明裝置n1判斷在規定期間內自第2照明裝置kp對於步驟S102中之第1資訊之傳遞是否有回應(S103)。
於規定期間內無回應之情形時(S103之否),第1照明裝置n1對跳躍計數值(n=1)加上1,而設為跳躍計數值(n=2)(S104)。如此,一面增加跳躍計數值一面重複p次第1資訊之傳遞,直至自終點節點對起點節點有回應為止(S101~S105)。p次意指起點節點至終點節點所需之跳躍數。
於規定期間內有回應之情形時(S103中是),將TTL之預設值及TTL之跳躍計數值設定為此時之n。然後,結束該流程。
接著,對路由確立後之照明系統1之動作進行說明。
圖5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1之通信裝置30之動作的說明圖。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1之動作的序列圖。
此處,舉以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使用者經由操作終端進行操作,而自構成第1局域網路10之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向構成第2局域網路20之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發送第1資訊之一例即第1控制指令。
首先,通信裝置30對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進行請求之發送,以取得使用者對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所設定之表示構成第1局域網路10之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之點亮情景的第1控制指令(S11)。具體而言,控制部31經由第3通信部34,對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發送請求。
接著,如圖5及圖6所示,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當經由第1通信部114接收自通信裝置30發送之請求時,對通信裝置30發送第1控制指令(S1)。
接著,通信裝置30接收第1控制指令。通信裝置30之控制部31將第1通信協定之無線通信切換成第2通信協定之無線通信(S12)。即,控制部31將經由第1處理部131藉由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與通信裝置30進行ZigBee通信而取得之第1控制指令,經由第2處理部132以Bluetooth通信發送至構成第2局域網路20之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另,此處,於通信裝置30內置於照明裝置之情形時,可將接收到之第1控制指令記憶於記憶體等記憶部,且以第1控制指令所示之點亮情景點亮照明裝置。
接著,控制部31將經由第3通信部34自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接收到之第1控制指令,使第2處理部132以第2通信協定發送至構成第2局域網路20之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S13)。即,第2處理部132經由第3通信部34將第1控制指令以第2通信協定發送至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
接著,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經由第2通信部124自通信裝置30接收第1控制指令(S21)。然後,該處理結束。
接著,此處舉出自構成第2局域網路20之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對構成第1局域網路10之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發送第2控制指令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
圖7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1之動作之序列圖。
如圖7所示,首先,通信裝置30對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進行請求之發送,以取得使用者對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所設定之表示構成第2局域網路20之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之點亮情景的第2控制指令(S11)。第2控制指令為第2資訊之一例。
接著,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當經由第2通信部124接收到自通信裝置30發送之請求時,對通信裝置30發送第2控制指令(S221)。
接著,通信裝置30接收第2控制指令。通信裝置30之控制部31將第2通信協定之無線通信切換成第1通信協定之無線通信(S212)。即,控制部31將使第2處理部132藉由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與通信裝置30進行Bluetooth通信而取得之第2控制指令,使第1處理部131以ZigBee通信發送至構成第1局域網路10之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另,此處,於通信裝置30內置於照明裝置之情形時,可將接收到之第2控制指令記憶於記憶體等記憶部,而以第2控制指令所示之點亮情景點亮照明裝置。
接著,控制部31將經由第3通信部34自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接收到之第2控制指令,使第1處理部131以第1通信協定發送至構成第1局域網路10之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S13)。即,第1處理部131經由第3通信部34將第2控制指令以第1通信協定發送至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
接著,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經由第1通信部114自通信裝置30接收第2控制指令(S201)。然後,該處理結束。
如此,如圖6及圖7所示,於該照明系統1中,可使互不相同之第1局域網路10與第2局域網路20無線通信。
[作用效果]
接著,對本實施形態中之通信裝置30及照明系統1之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30於構成第1局域網路10之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中之起點節點、及構成與第1局域網路10不同之第2局域網路20之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中之終點節點間進行資訊之傳遞。通信裝置30具備:第1處理部131,其以第1通信協定與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無線通信;第2處理部132,其以與第1通信協定不同之第2通信協定與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無線通信;及控制部31,其切換使第1處理部131與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無線通信、及使第2處理部132與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無線通信。
例如,於第1局域網路10為ZigBee通信、第2局域網路20為Bluetooth通信之情形時,通信裝置30在ZigBee通信中可辨識於第1照明裝置跳躍之路由,但在Bluetooth中由於為廣播形式,故只能辨識終點節點,而無法辨識通信裝置30至終點節點間存在幾台第2照明裝置21。因此,無法於起點節點與終點節點之間傳遞資訊。
然而,根據本實施形態,可於構成第1局域網路10之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中之起點節點、及構成與第1局域網路10不同之第2局域網路20之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中之終點節點之間進行資訊傳遞。
因此,於該通信裝置30中,可適當地進行不同之2個局域網路間之資訊傳遞。
尤其,當起點節點與終點節點之間路由確立時,於照明系統1中,由於可使用最小限度之網路進行資訊傳遞,故可將網路負載設為最小限度,且起點節點與終點節點之間之通信穩定。
又,本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1具備通信裝置30、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及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
於該情形時亦可獲得與上述同樣之作用效果。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30中,控制部31進而繼承自第1局域網路10取得之TTL(Time to live)之跳躍計數值及TTL之預設值,向第2局域網路20傳遞第1資訊,並繼承於終點節點被改寫成與預設值相同之值之跳躍計數值、即第2局域網路20自第1局域網路10取得之跳躍計數值,而將第2資訊傳遞至起點節點。
據此,控制部31繼承自第1局域網路10取得之TTL之跳躍計數值及TTL之預設值,將包含跳躍計數值及預設值之第1資訊傳遞至第2局域網路20。即,TTL之跳躍計數值及TTL之預設值於不同之網路間亦可被繼承。
又,控制部31繼承將終點節點之跳躍計數值改寫成與預設值相同之值之新跳躍計數值,而將第2資訊傳遞至起點節點。起點節點藉由取得該第2資訊而辨識起點節點至終點節點之路由,故進行起點節點至終點節點之路由確立。因此,可適當地進行不同之2個局域網路間之資訊(第1資訊及第2資訊)之傳遞。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30中,控制部31於通信裝置30之電源自斷開狀態變為接通狀態時或通信裝置30之電源自接通狀態變為斷開狀態時,進行起點節點與終點節點間之路由確立。
據此,控制部31於通信裝置30之電源自斷開狀態變為接通狀態或通信裝置30之電源自接通狀態變為斷開狀態時,進行起點節點與終點節點間之路由確立。藉此,於起點節點至終點節點之間,即便因節點之位置改變等而必須變更路由,亦可確立新的路由。因此,起點節點與終點節點間之通信穩定。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30中,控制部31每隔特定期間判斷是否維持起點節點與終點節點間之路由確立,於未維持路由確立之情形時,再次進行起點節點與終點節點間之路由確立。
據此,於控制部31每隔特定期間判斷是否維持確立之路由,於未維持起點節點與終點節點間之路由確立之情形時,再次進行路由確立,藉此可適當地進行不同之2個局域網路間之資訊傳遞。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30中,第1局域網路10為起點節點至通信裝置30之路由確立之網路。且,第2局域網路20為通信裝置30至終點節點之路由未確立的網路。
據此,可適當地進行能建構路由資訊之第1局域網路10與無法建構路由資訊之第2局域網路20之不同的2個局域網路間之資訊傳遞。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30中,第1通信協定為ZigBee通信,第2通信協定為Bluetooth通信。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30中,控制部31互斥地進行使用第1處理部131之無線通信、與使用第2處理部132之無線通信。
又,本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30進行構成第1網狀網路10之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中之起點節點、及構成與第1網狀網路10不同之第2網狀網路20之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中之終點節點之間的資訊傳遞。通信裝置30具備:第1處理部131,其以第1通信協定與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無線通信;第2處理部132,其以與第1通信協定不同之第2通信協定與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無線通信;及控制部31,其切換使第1處理部131與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無線通信、及使第2處理部132與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無線通信。
又,圖8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1之概略圖。如圖8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1具備:照明裝置300,其具有通信裝置30、及將對周圍照明之光出射之燈具311;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11即1個以上之第1裝置;及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21即1個以上之第2裝置。此處,燈具311可具有:發光模組,其出射對周圍照明之光;照明控制部,其控制發光模組之點亮;及電源部,其將電力供給至照明控制部。
(其他之變化例等)
以上基於實施形態對本揭示進行了說明,但本揭示並非限定於上述通信裝置者。
例如,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中,於圖2中圖示控制部連接於半導體積體電路之第1處理部及第2處理部,但不限定於此,亦可與RF部連接。於該情形時,可自RF部取得控制指令。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中,若自通信裝置對於終點節點存在複數條路由之情形時,選擇終點節點之TTL之跳躍計數值為最大值之跳躍計數值之路由。具體而言,於圖3A中,於通信裝置30與第2照明裝置21a及第2照明裝置21b可直接進行無線通信之情形時,作為路由,存在通信裝置30、第2照明裝置21a及第2照明裝置21b之順序之第1路由、通信裝置30及第2照明裝置21b之順序之第2路由。第1路由中終點節點之跳躍計數值為0,而第2路由中終點節點之跳躍計數值為1。於該情形時,於照明系統1中,選擇第2路由。
又,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中,可於第1處理部、第2處理部及RF部之間設置緩衝器。緩衝器可暫時記憶自傳遞源之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接收到之資訊,直至將其傳送至傳送目的地之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為止,亦可於將資訊傳遞至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之情形時刪除緩衝器之資訊。緩衝器可暫時記憶自傳遞源之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接收到之資訊,直至將其傳送至傳送目的地之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為止,亦可於將資訊傳遞至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之情形時刪除緩衝器之資訊。
又,上述各實施形態之通信裝置中所含之各機器乃作為一般之積體電路即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大型積體電路)實現。其等可個別地單晶片化,亦可以包含一部分或全部之方式單晶片化。
又,積體電路化並非限定於LSI者,亦可由專用電路或泛用處理器實現。亦可使用能於製造LSI後程式化之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場可程式化閘陣列)、或可重構LSI內部之電路單元之連接或設定之可重組態處理器。
另,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上述構成要素之至少一部分可以專用之硬體構成,或藉由執行適於各構成要素之軟體程式而實現。各構成要素可藉由使CPU或處理器等程式執行部讀出並執行記錄於硬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記錄媒體之軟體程式而實現。
又,上文所用之數字皆為用以具體說明本揭示而例示者,本揭示之實施形態不限制於例示之數字。
又,方塊圖中之功能塊之分割為一例,可將複數個功能塊作為一個功能塊實現,或將一個功能塊分割成複數個,或將一部分功能移至其他之功能塊。又,亦可由單一之硬體或軟體並行或分時處理具有類似之功能之複數個功能塊之功能。
又,由於執行流程圖中之各步驟之順序係用以具體說明本揭示而例示者,故亦可為上述以外之順序。又,亦可與其他之步驟同時(並行)地執行上述步驟之一部分。
此外,舉凡能夠實施同業人士對實施形態想到之各種變化而獲得之形態、在不脫離本揭示之旨趣之範圍內任意組合實施形態中之構成要素及功能而實現之形態,皆含在本揭示中。
1‧‧‧照明系統(通信系統)
10‧‧‧第1局域網路
11‧‧‧第1照明裝置(第1裝置)
11a‧‧‧第1照明裝置(起點節點)
11b‧‧‧第1照明裝置(第1裝置)
11c‧‧‧第1照明裝置(第1裝置)
20‧‧‧第2局域網路
21‧‧‧第2照明裝置(第2裝置)
21a‧‧‧第2照明裝置(第2裝置)
21b‧‧‧第2照明裝置(終點節點)
30‧‧‧通信裝置
31‧‧‧控制部
32‧‧‧半導體積體電路
33‧‧‧RF部
34‧‧‧第3通信部
111‧‧‧第1發光模組
112‧‧‧第1照明控制部
113‧‧‧第1電源部
114‧‧‧第1通信部
121‧‧‧第2發光模組
122‧‧‧第2照明控制部
123‧‧‧第2電源部
124‧‧‧第2通信部
131‧‧‧第1處理部
132‧‧‧第2處理部
300‧‧‧照明裝置
311‧‧‧燈具
S1‧‧‧步驟
S11~S13‧‧‧步驟
S21‧‧‧步驟
S101~S106‧‧‧步驟
S111‧‧‧步驟
S121‧‧‧步驟
S122‧‧‧步驟
S131~S132‧‧‧步驟
S201‧‧‧步驟
S212‧‧‧步驟
S221‧‧‧步驟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之概略圖。
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之方塊圖。
圖3A係顯示自第1照明裝置向第2照明裝置傳遞第1資訊時之各節點之跳躍計數值的模式圖。
圖3B係顯示自第2照明裝置向第1照明裝置傳遞第2資訊時之各節點之跳躍計數值的模式圖。
圖4A係顯示進行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之路線確立時之動作之序列圖。
圖4B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中決定跳躍計數值之動作的流程圖。
圖5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之通信裝置之動作的說明圖。
圖6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之動作的序列圖。
圖7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之動作的序列圖。
圖8係顯示實施形態之照明系統之概略圖。

Claims (10)

  1. 一種通信裝置,其係於構成第1局域網路之1個以上之第1裝置中之起點節點、及構成與上述第1局域網路不同之第2局域網路之1個以上之第2裝置中之終點節點之間進行資訊傳遞者,且具備: 第1處理部,其以第1通信協定與上述1個以上之第1裝置無線通信; 第2處理部,其以與上述第1通信協定不同之第2通信協定與上述1個以上之第2裝置無線通信;及 控制部,其切換使上述第1處理部與上述1個以上之第1裝置無線通信、及使上述第2處理部與上述1個以上之第2裝置無線通信。
  2. 如請求項1之通信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進而: 繼承自上述第1局域網路取得之TTL(Time to live)之跳躍計數值及TTL之預設值,而將第1資訊傳遞至上述第2局域網路;且 繼承於上述終點節點被改寫成與上述預設值相同之值之跳躍值、且為上述第2局域網路自上述第1局域網路取得之跳躍計數值,而將第2資訊傳遞至上述起點節點。
  3. 如請求項1或2之通信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於上述通信裝置之電源自斷開狀態變為接通狀態時或上述通信裝置之電源自接通狀態變為斷開狀態時,進行上述起點節點與上述終點節點間之路由確立。
  4. 如請求項1或2之通信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每隔特定期間判斷是否維持著上述起點節點與上述終點節點間之路由確立,於未維持路由確立之情形時,再次進行上述起點節點與上述終點節點間之路由確立。
  5. 如請求項1或2之通信裝置,其中 上述第1局域網路為上述起點節點至上述通信裝置之路由確立之網路, 上述第2局域網路為上述通信裝置至上述終點節點之路由未確立之網路。
  6. 如請求項1或2之通信裝置,其中 上述第1通信協定為ZigBee通信, 上述第2通信協定為Bluetooth通信。
  7. 如請求項1或2之通信裝置,其中 上述控制部互斥地進行使用上述第1處理部之無線通信、及使用上述第2處理部之無線通信。
  8. 一種通信裝置,其係於構成第1網狀網路之1個以上之第1裝置中之起點節點、及構成與上述第1網狀網路不同之第2網狀網路之1個以上之第2裝置中之終點節點之間進行資訊傳遞者,且具備: 第1處理部,其以第1通信協定與上述1個以上之第1裝置無線通信; 第2處理部,其以與上述第1通信協定不同之第2通信協定與上述1個以上之第2裝置無線通信;及 控制部,其切換使上述第1處理部與上述1個以上之第1裝置無線通信、及使上述第2處理部與上述1個以上之第2裝置無線通信。
  9. 如一種通信系統,其具備: 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通信裝置、 上述1個以上之第1裝置、及 上述1個以上之第2裝置。
  10. 一種照明系統,其具備: 照明裝置,其具有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通信裝置、及出射對周圍進行照明之光之燈具; 作為1個以上之第1照明裝置之1個以上之第1裝置;及 作為1個以上之第2照明裝置之1個以上之第2裝置。
TW108110246A 2018-03-28 2019-03-25 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照明系統 TWI7412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2613A JP7117483B2 (ja) 2018-03-28 2018-03-28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18-062613 2018-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3254A true TW201943254A (zh) 2019-11-01
TWI741272B TWI741272B (zh) 2021-10-01

Family

ID=67909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0246A TWI741272B (zh) 2018-03-28 2019-03-25 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照明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0280B2 (zh)
JP (1) JP7117483B2 (zh)
CN (1) CN110324912B (zh)
DE (1) DE102019106978A1 (zh)
TW (1) TWI7412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83676B2 (en) * 2021-08-20 2023-06-20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tier factory reset of a converged communic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6743A (zh) 2002-05-31 2005-08-1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信息路由
JP2005268988A (ja) * 2004-03-17 2005-09-29 Yokogawa Electric Corp 異種ネットワークゲートウェイシステム
JP4406377B2 (ja) 2005-02-15 2010-01-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ルーティング方法
JP4902366B2 (ja) 2006-06-21 2012-03-21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2009253657A (ja) * 2008-04-07 2009-10-29 Toshiba Corp 通信変換装置、機器管理システム、通信変換プログラム
JP2010103785A (ja) 2008-10-24 2010-05-06 Toshiba Corp 機器連携システム、機器連携方法
CA2691273C (en) * 2009-01-30 2013-12-03 Elster Solutions, Llc Other protocol message routing over a wireless network of metering devices
JP5474861B2 (ja) 2011-04-01 2014-04-1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TWI487329B (zh) * 2011-12-27 2015-06-01 Ind Tech Res Inst 在異質網路的操作方法及其閘道器與無線通信裝置
US9331931B2 (en) * 2012-02-28 2016-05-03 Cisco Technology, Inc. Path selection based on hop metric distributions
US10097372B2 (en) * 2014-01-09 2018-10-09 Cien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source optimized network virtualization overlay transport in virtualized data center environments
US10637684B2 (en) 2015-10-27 2020-04-28 Signify Holding B.V. Mesh network connectivity
US20170251488A1 (en) * 2016-02-26 2017-08-3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Network Scheduling For Improved Reliability
CN109076686B (zh) * 2016-03-22 2020-10-23 路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负载控制系统
US10433134B2 (en) * 2017-01-24 2019-10-01 Arris Enterprises Llc Video gateway as an internet of things mesh enhanc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854653B1 (en) * 2017-01-31 2017-12-26 Crestron Electronics Inc. Scalable building control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9102900A (ja) * 2017-11-29 2019-06-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912A (zh) 2019-10-11
DE102019106978A1 (de) 2019-10-02
TWI741272B (zh) 2021-10-01
CN110324912B (zh) 2023-11-28
JP2019176325A (ja) 2019-10-10
US10470280B2 (en) 2019-11-05
US20190306957A1 (en) 2019-10-03
JP7117483B2 (ja) 202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2608B (zh) 通信装置
CN109842972B (zh) 照明装置
JP2009253927A (ja) 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と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および監視システム
JP5734825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450762B2 (ja) 無線制御システムの効率的なコミッショニング
US20230189410A1 (en) Network diagnostics using color output of lamps
TWI741272B (zh) 通信裝置、通信系統及照明系統
JP6416412B2 (ja) 照明ネットワーク
CN109863787B (zh) 照明故障处理
JP5996905B2 (ja) 制御装置、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ノード情報管理方法
TWI732198B (zh) 通信裝置
KR101682350B1 (ko) 엘이디 조명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17208963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230273582A1 (en) IoT MESH WITH ADAPTIVE MANAGEMENT
US20180270329A1 (en) Node apparatus,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and light emitting method in node apparatus for visualizing communication path
JP2021072500A (ja) 無線装置、センサ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4186259A1 (en) Configuring wireless network using ephemeral gateway
KR20090108553A (ko) 네트워크 관리 장치, 네트워크 관리 방법, 및 감시 시스템
JP2016225994A (ja) ノー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