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24912B -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24912B
CN110324912B CN201910226103.2A CN201910226103A CN110324912B CN 110324912 B CN110324912 B CN 110324912B CN 201910226103 A CN201910226103 A CN 201910226103A CN 110324912 B CN110324912 B CN 1103249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devices
local area
information
area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61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24912A (zh
Inventor
前田光
栗原伸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324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9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24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249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H05B47/19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via wireles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8Multiprotocol handlers, e.g. single devices capable of handling multiple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通信装置(30),在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中的起点节点与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中的终点节点之间进行信息传递。通信装置(30)具备:第一处理部(131),以第一通信协议与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进行无线通信;第二处理部(132),以与第一通信协议不同的第二通信协议,与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进行无线通信;以及控制部(31),对使第一处理部(131)同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进行无线通信、与使第二处理部(132)同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进行无线通信,进行切换。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主/从配置构成的微微网中,对具有短路由指示符的消息进行路由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28852号公报
在两个局域网的通信协议相互不同的情况下,从一方的局域网向另一方的局域网传递信息时,有需求想要恰当地传递信息。
发明内容
于是,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同的两个局域网之间能够恰当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涉及的通信装置,在构成第一局域网的一个以上的第一装置中的起点节点、与构成第二局域网的一个以上的第二装置中的终点节点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所述第二局域网是与所述第一局域网不同的网络,所述通信装置具备:第一处理部,以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第二处理部,以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不同的第二通信协议,与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以及控制部,对使所述第一处理部同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与使所述第二处理部同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装置进行无线通信,进行切换。
此外,本公开的一个方式涉及的通信系统具备:通信装置、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装置、以及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装置。
通过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两个局域网之间,恰当地进行信息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的概要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的框图。
图3A是示出从第一照明装置朝向第二照明装置传递第一信息时的在各个节点的跳数值的模式图。
图3B是示出从第二照明装置朝向第一照明装置传递第二信息时的在各个节点的跳数值的模式图。
图4A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的确立路径时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4B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中决定跳数值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的通信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概括的或者具体的例子。下面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方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只是一例,主旨不在于限定本公开。由此,关于下面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的、表示本公开的最上位概念的技术方案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设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此外,各图是示意图,不一定是严密地进行图示的图。另外,在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或简化重复的说明。
下面,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构成]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1的概要图。
如图1所示,照明系统1由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多个照明装置、通信装置30等构成。在该照明系统1中,通过由多个照明装置中的彼此相邻的照明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构成了构建出无线通信路径的局域网。此处所说的局域网是指在照明装置之间构建出无线通信路径的网络。在该照明系统1中,将构成一方的局域网的多个照明装置中的任意的照明装置作为起点节点,将构成另一方的局域网的多个照明装置中的任意的照明装置作为终点节点,在不同的局域网之间,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之间确立路径。照明系统1是通信系统的一例。
照明系统1具有第一局域网10、第二局域网20以及通信装置30。在第一局域网10内的通信协议与第二局域网20内的通信协议不同的情况下,在照明系统1中,第一局域网10和第二局域网20能够共享控制命令等信息,该控制命令用于将光的色调、色温等之类的调光控制和调色控制中的一个或多个组合来表示点亮照明装置的点灯场景(后述的第一信息以及第二信息的总称,有时仅称为信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局域网10与第二局域网20经由通信装置30来以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但作为第一局域网10的例子,也可以使用作为一个网状网络的第一网状网络,作为第二局域网20的例子,也可以使用作为其它网状网络的第二网状网络。
[第一局域网]
第一局域网10由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构成,是与第二局域网20不同的局域网。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中的一部分第一照明装置11与通信装置30以能够进行无线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各第一照明装置11能够与能够对各第一照明装置11进行操作的通信终端机进行通信。在第一局域网10中,在各第一照明装置11之间以第一通信协议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第一照明装置11是第一装置的一例。此外,第一装置可以不限定于照明装置,也可以是空调、打印机、智能电话等装置。
各第一照明装置11例如是吸顶灯、筒灯等,被设置于天花板、墙壁等建筑材料。如图2所示,各第一照明装置11具有第一发光模块111、第一通信部114、第一照明控制部112以及第一电源部113。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1的框图。
第一发光模块111由第一照明控制部112进行调光控制和调色控制。第一发光模块111具有基板以及安装于基板的多个发光元件。
基板是用于安装多个发光元件的印刷布线基板,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作为基板,例如能够使用以树脂为基底的树脂基板、以金属为基底的金属基底基板、由陶瓷形成的陶瓷基板等。
发光元件被安装于基板。发光元件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元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是发出蓝色光、绿色光及红色光的RGB型的LED元件。发光元件不限于RGB三种颜色,也可以是RGBW四种颜色,还可以是BW两种颜色(蓝白两种颜色)。
第一通信部114具有天线和无线模块。多个第一照明装置11中的某个第一照明装置11的第一通信部114被配置于能够与通信装置30进行无线通信的位置。第一通信部114接收表示在第二局域网20中设定的点灯场景等的第二控制命令等的第一信息,或者发送表示在第一局域网10中设定的点灯场景等的第一控制命令等的第二信息。
另外,第一通信部114与同具备该第一通信部114自身的第一照明装置11不同的第一照明装置11的第一通信部114进行无线通信。由此,各第一照明装置11能够与存在于附近的除自身以外的各第一照明装置11进行无线通信。作为无线通信方式,例如能够使用按IEEE802.15.1标准化的WiFi(注册商标)、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ZigBee(紫蜂)(注册商标)等这样的无线通信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2.4GHz带的频带来进行无线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局域网10是ZigBee的网状路由。在ZigBee中,在网络的构建中使用网状路由的功能来寻找最合适的路径进行构建。这样的第一局域网10,是构建路径信息(确立路径)的网络。即使第一局域网10位于起点节点与终点节点之间时,也能在其间确立路径。
第一照明控制部112与第一发光模块111、第一通信部114及第一电源部113电连接。第一照明控制部112例如能够通过对第一发光模块111的调光电路和调色电路进行控制,来对从第一发光模块111射出的光进行调光控制和调色控制。
第一照明控制部112例如能够使用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的微型计算机来构成。第一照明控制部112例如能够通过执行存储器部中存储的适当的程序,来进行规定的照明控制动作。存储器部例如能够使用快闪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来构成。
第一电源部113是如下的构成要素:对从商用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平滑以及降压等而将其转换为规定电平的直流电力,经由第一照明控制部112将该直流电力供给到第一发光模块111。
[第二局域网]
第二局域网20是由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构成的网络。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中的一部分第二照明装置21与通信装置30以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连接。各第二照明装置21能够与能够对各第二照明装置21进行操作的通信终端机进行通信。在第二局域网20中,在各第二照明装置21之间以与第一通信协议不同的第二通信协议的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第二照明装置21是第二装置的一例。此外,第二装置也可以不限定于照明装置,也可以是空调、打印机、智能电话等装置。
各第二照明装置21例如是吸顶灯、筒灯等,被设置于天花板、墙壁等建筑材料。各第二照明装置21具有第二发光模块121、第二通信部124、第二照明控制部122以及第二电源部123。
第二发光模块121被第二照明控制部122进行调光控制和调色控制。第二发光模块121具有基板以及安装于基板的多个发光元件。
基板是用于安装多个发光元件的印刷布线基板,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作为基板,例如能够使用以树脂为基底的树脂基板、以金属为基底的金属基底基板、由陶瓷形成的陶瓷基板等。
发光元件被安装于基板。发光元件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元件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是发出蓝色光、绿色光及红色光的RGB型的LED元件。发光元件不限于RGB三种颜色,也可以是RGBW四种颜色,还可以是BW两种颜色(蓝白两种颜色)。
第二通信部124具有天线和无线模块。多个第二照明装置21中的某个第二照明装置21的第二通信部124被配置于能够与通信装置30进行无线通信的位置。第二通信部124接收表示在第一局域网10中设定的点灯场景等的第一控制命令等的第一信息,或者发送表示在第二局域网20中设定的点灯场景等的第二控制命令等的第二信息。
另外,第二通信部124与同具备该第二通信部124自身的第二照明装置21不同的第二照明装置21的第二通信部124进行无线通信。由此,各第二照明装置21能够与存在于附近的除自身以外的其他第二照明装置21进行通信。
作为无线通信方式,例如能够使用按IEEE802.11标准化的WiFi、按IEEE802.15.1标准化的Bluetooth、ZigBee等那样的无线通信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2.4GHz带的频带来进行无线通信。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局域网20是被称为管理型泛洪网状网络(ManagedFlooding Mesh)的Bluetooth mesh,其是使用于向与第二局域网20连接的节点传输的数据最优化的结构。例如,当某个设备通过广播送出消息(包)时,接收到该消息的设备将该消息通过广播中继到周围的设备,来使该消息遍布到能够进行通信的全部设备。但是持续这种动作,会导致消息溢出,因此例如进行对于发送过一次的消息不再次发送或者对消息的中继次数设置限制等控制。该第二局域网20是对路径信息(路径确立)不进行构建的网络。第二局域网20位于起点节点与终点节点之间时,不能在其间确立路径。
第二照明控制部122与第二发光模块121、第二通信部124及第二电源部123电连接。第二照明控制部122例如能够通过对第二发光模块121的调光电路和调色电路进行控制,来对从第二发光模块121射出的光进行调光控制和调色控制。
第二照明控制部122例如能够使用具备CPU的微型计算机来构成。第二照明控制部122例如能够通过执行存储器部中存储的适当的程序,来进行规定的照明控制动作。
第二电源部123是如下的构成要素:对从商用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平滑以及降压等而将其变换为规定电平的直流电力,经由第二照明控制部122将该直流电力供给到第二发光模块121。
[通信装置]
通信装置30是将构成第一局域网10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与构成同第一局域网10不同的第二局域网20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无线连接的网关装置。通信装置30也可以是具备这种网关装置的照明装置。
通信装置30能够与采用第一通信协议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一局域网10以及采用同第一通信协议不同的第二通信协议进行无线通信的第二局域网20相互进行无线通信。也就是说,通信装置30能够进行基于多协议的无线通信。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30使用一个控制部32进行无线通信。
该通信装置30针对第一照明装置11与第二照明装置21确立路径,该第一照明装置11成为构成第一局域网10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中的起点节点,第二照明装置21成为构成第二局域网20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中的终点节点。
此处说的起点节点是,将信息传递给终点节点时,成为出发地的节点,也称为来源(Source)。而且终点节点是,输出起点节点的信息的目的地的节点,也称为目标(Destination)。
通信装置30具有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32、第三通信部34以及RF(RadioFrequency:无线电频率)部33。
一个半导体集成电路32是一个IC芯片。半导体集成电路32构成为包括微型处理器、ROM、RAM等。半导体集成电路32具有控制部31(控制部31例如是控制器)、第一处理部131(第一处理部131例如是处理器)以及第二处理部132(第二处理部132例如是处理器)。
控制部31是对通信装置30所具有的第一处理部131和第二处理部132等的处理进行控制的主控制器。控制部31具有OSI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上级的5层。第一处理部131和第二处理部132是OSI参考模型的下级层中包含的物理层。
第一处理部131连接于控制部31与RF部33之间。第一处理部131采用第一通信协议与构成第一局域网10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进行无线通信。第一处理部131使用不具有IP栈的通信协议。不具有IP栈的通信协议例如是ZigBee、Bluetooth等。IP栈是能够对IP进行解析的IP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部131是用于采用ZigBee的第一通信协议来进行无线通信的ZigBee芯片。
第一处理部131经由RF部33和第三通信部34采用第一通信协议与第一照明装置11进行无线通信,由此从第一照明装置11接收第一控制命令,或者向第一照明装置11发送第二控制命令。
第二处理部132以与第一处理部131并联的方式连接于控制部31与RF部33之间。第二处理部132采用第二通信协议,与构成第二局域网20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进行无线通信。也就是说,第二处理部132使用与第一处理部131的通信协议不同的通信协议。第二处理部132使用不具有IP栈的通信协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处理部132是用于采用Bluetooth的第二通信协议来进行无线通信的Bluetooth芯片。
第二处理部132经由RF部33和第三通信部34采用第二通信协议与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进行无线通信,从而从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接收第二控制命令,或者向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发送第一控制命令。
因此,控制部31对使第一处理部131同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进行无线通信与使第二处理部132同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进行无线通信进行切换。控制部31在第一处理部131从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接收到第一控制命令的情况下,使第二处理部132采用第二通信协议将第一控制命令发送到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另外,在第二处理部132从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接收到第二控制命令的情况下,控制部31使第一处理部131采用第一通信协议将第二控制命令发送到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
控制部31,继承从第一局域网10获得的TTL(Time to live:存活时间)的跳数值以及TTL的默认值,将信息传递给第二局域网20。此外,控制部31继承在终点节点被改写为与默认值相同的值的跳数值、即从第一局域网10获得的跳数值,将包括该跳数值的信息传递给起点节点。
在此利用图3A以及图3B具体说明。
图3A是示出从第一照明装置11a朝向第二照明21b装置传递第一信息时的在各个照明装置的跳数值的模式图。图3B是示出从第二照明装置21b朝向第一照明装置11a传递第二信息时的在各个节点的跳数值的模式图。
在图3A以及图3B中,使用构成第一局域网10的三个第一照明装置11a、11b、11c和构成第二局域网20的两个第二照明装置21a、21b进行说明。另外,第一照明装置11以及第二照明装置21的数量只是一例,并不限定于以上的数量。将起点节点设为第一局域网10的第一照明装置11a,将终点节点设为第二局域网20的第二照明装置21b。从第一照明装置11a输出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确立从起点节点即第一照明装置11a到终点节点即第二照明装置21b为止的路径。从第一照明装置11a输出的触发,是基于来自通信装置30的请求、来自未图示的操作终端的请求等。
这里所说的信息由表示起点节点的源地址、注册表ID、表示终点节点的目的地址、序列号码、TTL以及有效负载等构成。TTL包括默认值和跳数值。
首先,照明系统1进行初始设定。在初始设定中验证如下,例如从第一照明装置11a到第二照明装置21a为止传递第一信息的情况下,跳几次才能到达。跳一次时,第一信息只能到达与第一照明装置11a邻接的第一照明装置11b。因此,验证再跳一次,跳两次时第一信息是否能够到达终点节点。这样验证每次对跳数值加1,跳几次才能到达终点节点。如图3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从第一照明装置11a到第二照明装置21a,跳五次能够到达。
在这个情况下,在第一局域网10中,从第一照明装置11a跳到第一照明装置11b,TTL的默认值依然是5,当前的跳数值5减1,TTL的跳数值成为4。接着,从第一照明装置11b跳到第一照明装置11c,TTL的默认值依然是5,当前的跳数值4减1,TTL的跳数值成为3。接着,从第一照明装置11c跳到通信装置30,TTL的默认值依然是5,当前的跳数值3减1,TTL的跳数值成为2。此外,在每次第一信息传递到节点,在第一信息写入跳了第一照明装置11a、11b、11c和通信装置30的顺序,换言之将表示经过了哪个路径的内容写入到第一信息中。在此,在第一信息写入按照第一照明装置11a、11b、11c和通信装置30的顺序传递了第一信息的路径。节点包括第一照明装置11a、11b、11c、通信装置30、以及第二照明装置21a、21b。
通信装置30针对第二局域网20的第二信息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序列号码、TTL等,原样继承第一局域网10的第一信息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序列号码、TTL等。换言之,通信装置30的控制部31,将从第一局域网10传递来的第一信息,继承传递给第二局域网20。
接着,在第二局域网20,从通信装置30跳到第二照明装置21a,TTL的默认值还是5,从当前的跳数值2减去1,TTL的跳数值成为1。此时,通信装置30的控制部31,将第二照明装置21a的TTL的默认值是5、以及TTL的跳数值是1,存放在未图示的通信装置30的存储部。接着,从第二照明装置21a跳到第二照明装置21b时,TTL的默认值还是5,从当前的跳数值1减1,TTL的跳数值成为0。此外,在第二照明装置21a,21b,也将跳跃第二照明装置的顺序即表示经过了哪个路径的内容,在每次第一信息传递到节点时,将经过的路径进一步写入到第一信息。在此,以第一照明装置11a、11b、11c、通信装置30、以及第二照明装置21a、21b为顺序的路径,被写入到第一信息中。
从第二照明装置21a跳到第二照明装置21b时,第一信息中包含的目的地址为第二照明装置21b,是一致的。如图3B所示,第二照明装置21b,将第一信息中包含的TTL的跳数值0改写为与TTL的默认值5同样的值,将TTL的跳数值设为5。而且,第二照明装置21b,将改写的第二信息,对起点节点的第一照明装置11a进行响应。这里说的响应,例如是ACK(acknowledgement)。
同样在这个情况下,在第二局域网20中,从第二照明装置21b跳到第二照明装置21a时,TTL的默认值还是5,从当前的跳数值5减1,TTL的跳数值成为4。接着,从第二照明装置21b跳到通信装置30时,TTL的默认值还是5,从当前的跳数值4减1,TTL的跳数值成为3。
在第一局域网10,从通信装置30跳到第一照明装置11c时,TTL的默认值还是5,从当前的跳数值3减1,TTL的跳数值成为2。接着,从第一照明装置11c跳到第一照明装置11b时,TTL的默认值还是5,从当前的跳数值2减1,TTL的跳数值成为1。接着,从第一照明装置11b跳到第一照明装置11a时,TTL的默认值还是5,从当前的跳数值1减1,TTL的跳数值成为0。这样,在该照明系统1中,以第一照明装置11a、第一照明装置11b、第一照明装置11c、通信装置30、第二照明装置21a、以及第二照明装置21b的顺序,确立了路径。
如果不使用TTL的跳数值时,通信装置30用广播送出信息,所以即使从通信装置30到终点节点即第二照明装置21b之间存在第二照明装置21a,通信装置30也不能计数第二照明装置21a,不能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为止确立路径。
回到控制部31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第一照明装置11与通信装置30之间进行ZigBee通信的情况下,控制部31获得第一处理部131从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获得的第一控制命令。控制部31,将第一处理部131在ZigBee通信获得的第一控制命令,输出到第二处理部132。第二处理部132,以Bluetooth通信,对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发送所获得的第一控制命令。
此外,控制部31将使用第一处理部131的无线通信和使用第二处理部132的无线通信以排他的方式执行。具体而言,第一处理部131与第二处理部132,通过一定的接收间隔与接收期间,间歇地接收控制命令(后述的图5)。在本实施方式,将第一处理部131能够接收第一控制命令的接收期间称为“扫描窗口”,扫描窗口的接收间隔期间称为“扫描间隔”。在第二处理部132也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第一处理部131的扫描窗口以及第二处理部132的扫描窗口是排他性的。当然,由于按扫描间隔来间歇地发送控制命令,因此如果扫描窗口与第一照明装置11或者第二照明装置21的发送控制命令的时间不重叠,则通信装置30无法接收控制命令。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与通信装置30之间的ZigBee通信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与通信装置30之间的Bluetooth通信以排他的方式交替地进行。此外,在简称为控制命令的情况下,控制命令作为包括第一控制命令和第二控制命令在内的总称来使用。
第三通信部34被连接于RF部33。第三通信部34是用于从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和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接收控制命令、或向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和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发送控制命令的无线通信用的天线。
RF部33如果从第一处理部131和第二处理部132获得控制命令,则对该控制命令进行滤波、放大等后将其输出到第三通信部34。另外,RF部33对由第三通信部34接收到的来自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的第一控制命令进行滤波后将其输出到第一处理部131,或者对来自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的第二控制命令进行滤波后将其输出到第二处理部132。
RF部33具有发送电路和接收电路。发送电路例如具有发送滤波器、发送混频器以及前置放大器等,其中,该发送滤波器针对所要发送的控制命令提取控制命令所表示的发送频带的信号,该发送混频器将通过发送滤波器后的信号向上变换为高频信号,该前置放大器将向上变换后的高频信号放大。接收电路具有接收混频器等,该接收混频器将例如由第三通信部34接收到的来自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及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的高频信号变换为低频信号。
另外,通信装置30是一例,可以内置在照明装置、或者也可以内置在扬声器、空调、打印机、智能手机等装置中。
[动作]
接着,对照明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4A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1的确立路径时的动作的时序图。
在此设定起点节点和终点节点,起点节点是从构成第一局域网10的m台第一照明装置(n1,n2···nm)中设定,终点节点是从构成第二局域网20的p台第二照明装置(k1,k2···kp)中设定。将第一照明装置n1作为起点节点,将与通信装置30最近的装置(与通信装置30直接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设为第一照明装置nm。将第二照明装置kp作为终点节点,将与通信装置30最近的装置(与通信装置30直接进行无线通信的装置)作为第二照明装置k1。
如图4A所示,首先,通信装置30判断从确立路径之后,将截止状态的电源变为接通状态之后、或者将接通状态的电源变为截止状态之后,是否经过了规定期间(S131)。在确立路径后没有经过规定期间的情况下(S131中的“否”),通信装置30进行等候,直到经过规定期间为止。
确立路径之后,截止状态的电源变为接通状态、或者接通状态的电源变为截止状态之后,经过了规定期间的情况下(S131中的“是”),通信装置30,针对第一局域网10的起点节点输出指示,从而对起点节点确立路径(S132)。另外,通信装置30,可以在步骤S132之前,先确认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为止是否确立了路径,再对起点节点输出指示,以确立路径。在没有确立路径的情况下,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为止确立路径。
接着,起点节点验证跳几次能够到达终点节点。例如,算出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为止最短的跳的次数。在本实施方式中最短跳的次数设为m。
最初,设跳的次数n=1(跳数值n=1),尝试从起点节点向终点节点传递第一信息。在一定期间以上没有来自终点节点的响应时,判断为没有到达终点节点。没有到达终点节点时,在跳的次数n加上1,设跳的次数n=2,尝试从起点节点向终点节点传递第一信息。直到能够从起点节点向终点节点传递第一信息为止,重复p次同样的动作。具体的动作后述。
在第p次,能够从起点节点向终点节点传递第一信息,换言之,在一定期间内有终点节点的响应的情况下,起点节点,将包括TTL的跳数值以及默认值n的第一信息传递给终点节点。换言之,在第一局域网10,跳了m个第一照明装置,向通信装置30传递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包括从跳数值n进行减法运算的跳数值(n-m)(S111)。
接着,通信装置30,从第一局域网10的第一照明装置nm接收包括跳数值(n-m)的第一信息。通信装置30,存储TTL的跳数值以及TTL的默认值等(S133)。这里的跳数值,成为(n-m)。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存储跳数值(n-m),也可以存储成为传递目的地的第二局域网20的第二照明装置k1的跳数值(n-m-1)。通信装置30,对第二局域网20的第二照明装置k1传递第一信息。换言之,通信装置30,继承从第一局域网10获得的TTL的跳数值以及TTL的默认值,将第一信息传递到第二局域网20。
在第二局域网20中,跳过包括第二照明装置k1的(p-1)台的第二照明装置,第一信息被传递到终点节点即第二照明装置kp(S121)。在终点节点的跳数值成为(n-m-p+1)。(n-m-p+1)是0以上的值。
接着,在终点节点中,将获得的第一信息中包含的跳数值(n-m-p+1)改写为默认值n(S122)。换言之,默认值以及跳数值一同成为n。接着(之后),终点节点,针对起点节点回送第二信息。换言之,原本是终点节点的第二照明装置kp成为起点节点,原本是起点节点的第一照明装置n1成为终点节点。而且,成为起点节点的第二照明装置kp对成为终点节点的第一照明装置n1传递第二信息。换句话说,在终点节点的跳数值改写为与默认值相同的值,即继承该被改写的新的跳数值,将第二信息传递到起点节点。
在这个情况下,也与上述同样。这样在这个照明系统1中,按照第一照明装置n1、n2···nm、通信装置30、第二照明装置k1、k2···kp的顺序确立路径。
图4B是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中,决定跳数值的动作的流程图。在图4B中说明,通过图4A的步骤S132确立路径的指示,第一局域网10的起点节点算出TTL的默认值以及TTL的跳数值的动作。
图4B所示,作为起点节点的第一照明装置n1,从第一照明装置n1针对终点节点即第二照明装置kp,重复信息的传递,直到第二照明装置kp有响应为止(S101~S105)。
具体而言,第一照明装置nl,作为跳数值(n=1),尝试针对第二照明装置kp传递第一信息(S102)。
接着,第一照明装置n1,针对步骤S102中的第一信息的传递,判断在规定期间从第二照明装置kp是否有响应(S103)。
在规定期间内没有响应的情况下(S103中的“否”),第一照明装置n1,在跳数值(n=1)加上1,作为跳数值(n=2)(S104)。这样,直到终点节点针对起点节点有响应为止,一边增加跳数值,一边重复p次第一信息的传递(S101~S105)。p次意味着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为止的需要的跳跃计数。
在规定期间内有响应的情况下(S103中的“是”),将那时的n设定为TTL的默认值以及TTL的跳数值。然后结束这个流程。
接着说明确立路径之后的照明系统1的动作。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1的通信装置30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1的动作的时序图。
在这里,用户经由操作终端进行操作,从而从构成第一局域网10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向构成第二局域网20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发送第一信息的一例即第一控制命令的情况为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通信装置30,对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发送请求,以获得表示由用户设定的构成第一局域网10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的点灯场景的第一控制命令(S11)。具体而言,控制部31,经由第三通信部34,向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发送请求。
接着,如图5以及图6所示,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经由第一通信部114,接收从通信装置30发送的请求,向通信装置30发送第一控制命令(S1)。
接着,通信装置30,接收第一控制命令。通信装置30的控制部31将采用第一通信协议的无线通信切换为采用第二通信协议的无线通信(S12)。也就是说,控制部31,将经由第一处理部131通过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与通信装置30进行ZigBee通信而获得的第一控制命令,经由第二处理部132通过Bluetooth通信,发送到构成第二局域网20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此外,在此在通信装置30内置在照明装置中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接收到的第一控制命令存储到存储器等存储部,照明装置按第一控制命令所表示的点灯场景来点灯等。
接着,控制部31将经由第三通信部34从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接收到的第一控制命令,使第二处理部132采用第二通信协议发送到构成第二局域网20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S13)。也就是说,第二处理部132经由第三通信部34,采用第二通信协议将第一控制命令发送到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
接着,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经由第二通信部124来从通信装置30接收第一控制命令(S21)。然后,该处理结束。
接着,在此列举以下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从构成第二局域网20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向构成第一局域网10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发送第二控制命令。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1的动作的时序图。
如图7所示,首先,通信装置30对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发送请求,以获得表示由用户设定的构成第二局域网20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的点灯场景的第二控制命令(S11)。第二控制命令是第二信息的一例。
接着,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当经由第二通信部124接收到从通信装置30发送的请求时,向通信装置30发送第二控制命令(S221)
接着,通信装置30接收第二控制命令。通信装置30的控制部31,将采用第二通信协议的无线通信,切换为采用第一通信协议的无线通信(S212)。换言之,控制部31,将使第二处理部132将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与通信装置30以Bluetooth通信而获得的第二控制命令,使第一处理部131以ZigBee通信发送到构成第一局域网10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另外,在此,在通信装置30内置在照明装置的情况下,可以将接收的第二控制命令存储在存储器等存储部,照明装置按照第二控制命令示出的点灯场景来点灯。
接着,控制部31,将经由第三通信部34从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接收的第二控制命令,使第一处理部131以第一通信协议发送到构成第一局域网10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S13)。换言之,第一处理部131,经由第三通信部34,将第二控制命令以第一通信协议发送到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
接着,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经由第一通信部114,从通信装置30接收第二控制命令(S201)。然后这个处理结束。
从而,如图6以及图7所示,该照明系统1,能够在相互不同的第一局域网10与第二局域网2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通信装置30以及照明系统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装置30,在构成第一局域网10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中的起点节点,构成与第一局域网10不同的第二局域网20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中的终点节点之间,进行信息传递。通信装置30具备:第一处理部131,以第一通信协议与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进行无线通信;第二处理部132,以与第一通信协议不同的第二通信协议,与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进行无线通信;以及控制部31,对使第一处理部131同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进行无线通信、与使第二处理部132同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进行无线通信,进行切换。
例如,第一局域网10是ZigBee通信,第二局域网20是Bluetooth通信的情况下,通信装置30,在ZigBee通信中能够识别跳第一照明装置的路径,但是在Bluetooth通信中是广播,所以只能识别终点节点,不能识别从通信装置30到终点节点存在几个第二照明装置21。所以,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不能传递信息。
但是,通过本实施方式,在构成第一局域网10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中的起点节点、与构成与第一局域网10不同的第二局域网20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中的终点节点之间,能够进行信息的传递,
因此,在该通信装置30中,能够在不同的两个局域网之间恰当地传递信息。
尤其是,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之间确立路径时,在照明系统1,能够使用最小限度的网络来传递信息,既能够使网络负荷成为最小限度,并且使起点节点与终点节点之间的通信稳定。
此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1具备:通信装置30、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
在这个情况下,也能起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装置30,控制部31,进一步,继承从第一局域网10获得的存活时间(TTL:Time to live)的跳数值以及存活时间的默认值,向第二局域网20传递第一信息,继承在终点节点被改写为与默认值相同的值的跳数值、即第二局域网20从第一局域网10获得的跳数值,将第二信息传递给起点节点。
通过上述,控制部31,继承从第一局域网10获得的TTL的跳数值以及TTL的默认值,将包括跳数值以及默认值的第一信息传递给第二局域网20。换言之,能够在不同的网络之间继承TTL的跳数值以及TTL的默认值。
此外,控制部31,继承将终点节点的跳数值改写为与默认值相同的值的、新跳数值,将第二信息传递给起点节点。起点节点通过获得该第二信息,能够识别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为止的路径,所以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确立路径。因此,能够在不同的两个局域网之间,恰当地进行信息(第一信息以及第二信息)的传递。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装置30,控制部31,在通信装置30的电源从截止状态变为接通状态时、或者通信装置30的电源从接通状态变为截止状态时,在起点节点与终点节点之间确立路径。
通过上述,控制部31,在通信装置30的电源从截止状态变为接通状态时、或者通信装置30的电源从接通状态变为截止状态时,在起点节点与终点节点之间确立路径。从而,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之间,通过节点的位置的变更等,不得不变更路径时,也能够确立新的路径。因此,在起点节点与终点节点之间的通信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的通信装置30,控制部31,按照每个规定期间,判断在起点节点与终点节点之间确立的路径是否被维持,在确立的路径没有维持的情况下,再一次在起点节点与终点节点之间确立路径。
通过上述,控制部31按照每个规定期间判断确立的路径是否被维持,在起点节点与终点节点之间确立的路径没有维持的情况下,再一次确立路径,从而能够在不同的两个局域网之间恰当地传递信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装置30中,第一局域网10是从起点节点到通信装置30为止确立了路径的网络。第二局域网20是从通信装置30到终点节点为止没有确立路径的网络。
通过上述,能够构筑路径信息的第一局域网10与不能构筑路径信息的第二局域网20,这两个不同的局域网之间,能够恰当地传递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装置30中,第一通信协议是紫蜂(ZigBee)通信,第二通信协议是蓝牙(Bluetooth)通信。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装置30,控制部31,将使用第一处理部131的无线通信与使用第二处理部132的无线通信排他地执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装置30,在构成第一网状网络10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中的起点节点、与构成第二网状网络20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中的终点节点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所述第二网状网络20是与所述第一网状网络10不同的网络。通信装置30具备:第一处理部131,以第一通信协议与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进行无线通信;第二处理部132,以与第一通信协议不同的第二通信协议,与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进行无线通信;以及控制部31,对使第一处理部131同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进行无线通信、与使第二处理部132同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进行无线通信,进行切换。
此外,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1的概要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1具备:具有通信装置30、和射出照明周围的光的灯体311的照明装置300、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11即一个以上的第一装置、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21即一个以上的第二装置。在此,灯体311可以具有发光模块,射出照明周围的光;照明控制部,控制发光模块的点灯;以及电源部,向照明控制部供电。
(其他变形例等)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公开,不过本公开并非受上述的实施方式所限。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中,图2示出了控制部连接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第一处理部及第二处理部的情形,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与RF部连接。在该情况下,能够从RF部获取控制命令。
此外,在所述各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照明系统中,从通信装置对终点节点存在多个路径的情况下,选择终点节点中的TTL的跳数值成为最大的值的跳数值的路径。具体而言,在图3A中,通信装置30能够直接与第二照明装置21a和第二照明装置21b无线通信的情况下,作为路径,存在以通信装置30、第二照明装置21a以及第二照明装置21b的顺序的第一路径,以及以通信装置30以及第二照明装置21b的顺序的第二路径。在第一路径中终点节点的跳数值成为0,第二路径中终点节点的跳数值成为1。在这个情况,照明系统1选择第二路径。
此外,在所述各个实施方式涉及的通信装置中,可以在第一处理部以及第二处理部与RF部之间设置缓冲器。缓冲器,可以将从传递源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接收的信息,在传输到传输目的地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为止的期间,暂时存储,也可以在向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传递信息的情况下,删除缓冲器的信息。缓冲器,可以将从传递源的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接收的信息,在传输到传输目的地的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为止的期间,暂时存储,也可以在向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传递信息的情况下,删除缓冲器的信息。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信装置中包含的各设备一般能够以作为集成电路的LSI的形式实现。它们既可以被独立地单芯片化,也可以以包括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单芯片化。
另外,集成电路化不限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来实现。也可以利用能够在制造LSI后进行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能够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单元的连接或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上述构成要素中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通过专用的硬件构成、或者通过执行适于各构成要素的软件程序来实现。各构成要素也可以通过CPU或处理器等程序执行部读出记录在硬盘或半导体存储器等记录介质中的软件程序并执行该软件程序来实现。
另外,上述中使用的数字全部是为了具体地说明本公开而例示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制于例示出的数字。
另外,框图中的功能块的分割是一个例子,也可以将多个功能块作为一个功能块来实现,或者将一个功能块分割为多个,或者将一部分功能转移到其它功能块。另外,也可以由单个硬件或软件来并行地或分时地对具有类似功能的多个功能块的功能进行处理。
另外,执行流程图中的各步骤的顺序是为了具体地说明本公开而例示的,也可以是上述以外的顺序。另外,上述步骤的一部分也可以与其它步骤同时(并行)地执行。
除此以外,对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方式、通过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的范围内将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和功能任意地组合而实现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公开中。
符号说明
1 照明系统(通信系统)
10 第一局域网
11,11b,11c 第一照明装置(第一装置)
11a 第一照明装置(起点节点)
20 第二局域网
21,21a 第二照明装置(第二装置)
21b 第二照明装置(终点节点)
30 通信装置
31 控制部
131 第一处理部
132 第二处理部
311 灯体

Claims (10)

1.一种通信装置,在构成第一局域网的一个以上的第一装置中的起点节点、与构成第二局域网的一个以上的第二装置中的终点节点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所述第二局域网是与所述第一局域网不同的网络,所述通信装置具备:
第一处理部,以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第二处理部,以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不同的第二通信协议,与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控制部,对使所述第一处理部同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与使所述第二处理部同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装置进行无线通信,进行切换,
在所述第一处理部以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从所述第一局域网的所述起点节点接收到第一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切换为使所述第二处理部以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与所述第二局域网进行无线通信,以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二局域网的所述终点节点,
在所述第二处理部以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从所述第二局域网的所述终点节点接收到第二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切换为使所述第一处理部以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第一局域网进行无线通信,以将所述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局域网的所述起点节点,
所述第一信息是用于控制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装置的动作的第一控制命令,
所述第二信息是用于控制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装置的动作的第二控制命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部,进一步,
继承从所述第一局域网获得的存活时间的跳数值以及所述存活时间的默认值,向所述第二局域网传递第一信息,
继承在所述终点节点被改写为与所述默认值相同的值的跳数值、即所述第二局域网从所述第一局域网获得的跳数值,将第二信息传递给所述起点节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通信装置的电源从截止状态变为接通状态时、或者所述通信装置的电源从接通状态变为截止状态时,在所述起点节点与所述终点节点之间确立路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部,按照每个规定期间,判断在所述起点节点与所述终点节点之间确立的路径是否被维持,在确立的路径没有维持的情况下,再一次在所述起点节点与所述终点节点之间确立路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局域网是,从所述起点节点到所述通信装置为止确立了路径的网络,
所述第二局域网是,从所述通信装置到所述终点节点为止没有确立路径的网络。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为紫蜂通信,
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为蓝牙通信。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控制部,将使用所述第一处理部的无线通信和使用所述第二处理部的无线通信排他地执行。
8.一种通信装置,在构成第一网状网络的一个以上的第一装置中的起点节点、与构成第二网状网络的一个以上的第二装置中的终点节点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所述第二网状网络是与所述第一网状网络不同的网络,所述通信装置具备:
第一处理部,以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第二处理部,以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不同的第二通信协议,与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控制部,对使所述第一处理部同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装置进行无线通信、与使所述第二处理部同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装置进行无线通信,进行切换,
在所述第一处理部以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从所述第一网状网络的所述起点节点接收到第一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切换为使所述第二处理部以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与所述第二网状网络进行无线通信,以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二网状网络的所述终点节点,
在所述第二处理部以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从所述第二网状网络的所述终点节点接收到第二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切换为使所述第一处理部以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与所述第一网状网络进行无线通信,以将所述第二信息发送到所述第一网状网络的所述起点节点,
所述第一信息是用于控制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装置的动作的第一控制命令,
所述第二信息是用于控制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装置的动作的第二控制命令。
9.一种通信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一装置;以及
所述一个以上的第二装置。
10.一种照明系统,具备:
照明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以及射出照明周围的光的灯体;
一个以上的第一装置,是一个以上的第一照明装置;以及
一个以上的第二装置,是一个以上的第二照明装置。
CN201910226103.2A 2018-03-28 2019-03-22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Active CN1103249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2613A JP7117483B2 (ja) 2018-03-28 2018-03-28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18-062613 2018-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912A CN110324912A (zh) 2019-10-11
CN110324912B true CN110324912B (zh) 2023-11-28

Family

ID=67909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6103.2A Active CN110324912B (zh) 2018-03-28 2019-03-22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0280B2 (zh)
JP (1) JP7117483B2 (zh)
CN (1) CN110324912B (zh)
DE (1) DE102019106978A1 (zh)
TW (1) TWI7412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83676B2 (en) * 2021-08-20 2023-06-20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tier factory reset of a converged communication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68988A (ja) * 2004-03-17 2005-09-29 Yokogawa Electric Corp 異種ネットワークゲートウェイシステム
JP2009253657A (ja) * 2008-04-07 2009-10-29 Toshiba Corp 通信変換装置、機器管理システム、通信変換プログラム
JP2010103785A (ja) * 2008-10-24 2010-05-06 Toshiba Corp 機器連携システム、機器連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56743A (zh) 2002-05-31 2005-08-17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信息路由
JP4406377B2 (ja) 2005-02-15 2010-01-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ルーティング方法
JP4902366B2 (ja) 2006-06-21 2012-03-21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A2691273C (en) * 2009-01-30 2013-12-03 Elster Solutions, Llc Other protocol message routing over a wireless network of metering devices
JP5474861B2 (ja) 2011-04-01 2014-04-1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TWI487329B (zh) * 2011-12-27 2015-06-01 Ind Tech Res Inst 在異質網路的操作方法及其閘道器與無線通信裝置
US9331931B2 (en) * 2012-02-28 2016-05-03 Cisco Technology, Inc. Path selection based on hop metric distributions
US10097372B2 (en) * 2014-01-09 2018-10-09 Cien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esource optimized network virtualization overlay transport in virtualized data center environments
US10637684B2 (en) 2015-10-27 2020-04-28 Signify Holding B.V. Mesh network connectivity
US20170251488A1 (en) * 2016-02-26 2017-08-31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Network Scheduling For Improved Reliability
CN109076686B (zh) * 2016-03-22 2020-10-23 路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负载控制系统
US10433134B2 (en) * 2017-01-24 2019-10-01 Arris Enterprises Llc Video gateway as an internet of things mesh enhanc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854653B1 (en) * 2017-01-31 2017-12-26 Crestron Electronics Inc. Scalable building control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19102900A (ja) * 2017-11-29 2019-06-2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68988A (ja) * 2004-03-17 2005-09-29 Yokogawa Electric Corp 異種ネットワークゲートウェイシステム
JP2009253657A (ja) * 2008-04-07 2009-10-29 Toshiba Corp 通信変換装置、機器管理システム、通信変換プログラム
JP2010103785A (ja) * 2008-10-24 2010-05-06 Toshiba Corp 機器連携システム、機器連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任智,郭伟.多跳无线网路由协议研究进展.电信科学.2003,(08),全文. *
黎水平 ; 吴晓勇 ; .自动抄表系统的无线网状网络设计.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8,(1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24912A (zh) 2019-10-11
DE102019106978A1 (de) 2019-10-02
TWI741272B (zh) 2021-10-01
TW201943254A (zh) 2019-11-01
JP2019176325A (ja) 2019-10-10
US10470280B2 (en) 2019-11-05
US20190306957A1 (en) 2019-10-03
JP7117483B2 (ja) 202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2608B (zh) 通信装置
CN109842972B (zh) 照明装置
US20070162536A1 (en)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controlling devices
JP2008022089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システム制御装置、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端末、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0324912B (zh)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US20230189410A1 (en) Network diagnostics using color output of lamps
JP6850801B2 (ja) ネイバーテーブルを管理する方法及びネイバーテーブルを管理するよう構成される通信装置
Das et al. Context based routing: Technique, applications and experience
CN110324305B (zh) 通信装置
JP2007036665A (ja) 無線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設定方法
CN114467318A (zh) 用于针对ad-hoc数据需要来控制临时网关的方法和装置
JP5724758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とこれに用いる主局、従局及び中継局
WO2017208963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制御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30274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023277B2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Mishra Wireless mesh networking with xbee and zigbee
US20180270329A1 (en) Node apparatus,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and light emitting method in node apparatus for visualizing communication path
JP2021072500A (ja) 無線装置、センサ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7939487A (zh) ZigBee子设备入网配置方法、装置、系统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