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2509A - 更生管的位置調整用間隔件以及使用該間隔件的管更生工法 - Google Patents

更生管的位置調整用間隔件以及使用該間隔件的管更生工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2509A
TW201942509A TW108105567A TW108105567A TW201942509A TW 201942509 A TW201942509 A TW 201942509A TW 108105567 A TW108105567 A TW 108105567A TW 108105567 A TW108105567 A TW 108105567A TW 201942509 A TW201942509 A TW 20194250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edge
pipe
tube
spacer
rehabilit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5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山隆夫
長谷川武司
本田史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股份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股份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股份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2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250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6Methods of, or installations for, laying sewer pip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7/00Other installations or implements for operating sewer systems, e.g.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stoppage; Emptying cesspoo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1/00Laying or reclaiming pipes; Repairing or joining pipes on or under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5/00Devices or appurtenances for use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5/18Appliances for use in repairing pip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6Methods of, or installations for, laying sewer pipes
    • E03F2003/065Refurbishing of sewer pipes, e.g. by coating, l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wage (AREA)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是能夠不在更生管內組裝支架就注入填充材,防止更生管的變形並進行現有管的更生。在更生管40及現有管21之間整個圓周以對應到更生管及現有管之間間隙的厚度,配置複數個第1及第2楔形構件重疊而形成的間隔件50、70。配置於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的間隔件70的第1楔形構件被保持於安裝在更生管的分段零件1的保持構件上,而能夠滑動於管長方向。第1楔形構件以限制住往垂直於管長方向及周方向移動的方式被保持於保持構件,防止從分段零件上因為本身重量而落下。

Description

更生管的位置調整用間隔件以及使用該間隔件的管更生工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插入現有管、以及在該現有管內將分段零件連結於周方向及管長方向而組成的更生管之間,調節更生管相對於現有管之更生管的位置調整用間隔件以及使用此間隔件的管更生工法。
埋設在地底的下水道管等的大口徑現有管老化的情況下,有一種修復工法被實際運用,其不將現有管從地底中挖出,而對其內周面添加裡襯來修復管路。這種工法中,會將如上所述的分段零件連結於周方向來組成管單元,再透過連結構件將這些管單元連結於管長方向而在管路內組成更生管。在現有管內組成更生管後,會在現有管與更生管之間填入填充材,例如灌漿,並使其硬化而形成複合管。
這種工法中,在現有管及更生管之間注入填充材時,因為更生管是由塑膠材料組成所以比重會比充填材小,而浮到填充材上。為了防止這個情況,每次組成既定長度(例如1m左右)的更生管,會在現有管及更生管之間插入下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間隔件,將更生管往下方壓,調整更生管的位置並注入填充材。
又,注入現有管及更生管之間的填充材,在更生管的上部位置的量多,更生管會被上述的間隔件往下方壓,因此在更生管的底部,填充材會變得難以注入。因此,填充材的層厚在更生管的周方向不同,更生管因為填充材而在周方向上受到不同的外壓,而有變形的可能。為了防止這個更生管的變形,如下述專利文獻2、3所示,會在更生管的內部組裝支架。
又,為了不讓插入現有管及更生管之間的間隔件不從分段零件落下,會將保持構件固定於分段零件,以這個保持構件來保持間隔件(下述專利文獻4)。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26507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7-26885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5-24561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17-25976號公報
然而,作業人員難以進入更生管的情況下很多,要在更生管內組裝支架是很困難的作業。又,填充材硬化後,會有必須將支架解體然後從更生管內除去的問題。
又,也有考慮到在現有管的下方部,在現有管與更生管之間插入間隔件,在現有管及更生管之間整個圓周形成間隙,將填充材注入其中藉此提高更生管的強度,而省略了在更生管內組裝支架的作業。然而,將間隔件插入現有管及更生管的底部到底部附近來確保既定厚度的間隙,有相當多的困難。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點,以提出一種更生管的位置調整用間隔件以及使用該間隔件的管更生工法為課題,能夠將間隔件插入現有管及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在整個圓周注入填充材,不在更生管內組裝支架就能夠防止更生管的變形並進行現有管的更生。
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是一種更生管的位置調整用間隔件,插入現有管以及在該現有管內將分段零件連結於周方向及管長方向而組成的更生管之間的間隙,調整更生管相對於現有管的位置,包括:第1楔形構件,形成有嵌合至固定於分段零件的保持構件的導引溝並且被可滑動地保持於管長方向的側壁,而且在以既定角度傾斜的傾斜面上形成有卡止齒;第2楔形構件,具有與該第1楔形構件的傾斜角度同角度傾斜的傾斜面,為了能夠移動於相對第1楔形構件插入的方向但不能移動於相反方向,在該傾斜面上形成有與第1楔形構件的卡止齒卡合的卡止齒;其中第1及第2楔形構件重疊其傾斜面以使得各自的卡止齒卡合,該第1楔形構件的側壁面上,形成有延伸於管長方向的凸部或者是凹部,與該側壁面相向的保持構件的導引溝面上,形成有與側壁面的凸部或者是凹部嵌合的凹部或者是凸部,藉由該凹凸嵌合來限制第1楔形構件往垂直於管長方向及周方向的方向上移動。
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是一種管更生工法,將分段零件連結於周方向及管長方向以鋪設更生管於現有管內,包括:將以既定的角度傾斜的傾斜面上形成有卡止齒的第1楔形構件,保持於固定在分段零件上的保持構件;將第2楔形構件重疊至第1楔形構件並插入現有管及更生管之間的間隙,其中該第2楔形構件具有與第1楔形構件的傾斜角度同角度傾斜的傾斜面,而為了能夠移動於相對第1楔形構件插入的方向但不能移動於相反方向,在傾斜面上形成有與第1楔形構件的卡止齒卡合的卡止齒,第1及第2楔形構件重疊後會使得各自的卡止齒卡合;以及將第2楔形構件相對於第1楔形構件往插入方向移動,使第1及第2楔形構件重疊而成的間隔件全體的厚度階段地增加,藉此進行調節;以及注入填充材於更生管及現有管之間。該第1及第2楔形構件重疊而成的間隔件會被插入複數個位置,使得更生管及現有管之間整個圓周產生間隙。保持住配置於該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的間隔件的第1楔形構件之保持構件上,形成有會與該第1楔形構件的側壁嵌合並使得第1楔形構件能夠滑動保持於管長方向的導引溝。滑動保持於該導引溝的第1楔形構件的側壁面上,形成有延伸於管長方向的凸部或者是凹部,與該側壁面相向的導引溝面上,形成有與側壁面的凸部或者是凹部凹凸嵌合的凹部或者是凸部,藉由該凹凸嵌合來限制第1楔形構件往垂直於管長方向及周方向的方向上移動。
根據本發明,間隔件的第1楔形構件被可滑動地保持於管長方向,因此將第1楔形構件保持成伸出更生管的外部並能夠往內部滑動。因此,較容易將伸出的第1楔形構件作為標記來設置更生管使得第1楔形構件來到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又,第1楔形構件被限制住往垂直於管長方向及周方向的方向移動,因此即使第1楔形構件來到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也沒有因為自重而從分段零件落下的疑慮,因此容易地將間隔件設置於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而與現有管之間形成間隙。因此,能夠在更生管及現有管之間的整個圓周形成間隙,能夠將填充材注入更生管及現有管之間的整個圓周來進行現有管的更生。
以下根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本發明適用於更生或修復下水管、上水管、隧道、或者是農業用水路等的大口徑的現有管。本實施例中,更生管以垂直於管長方向的剖面形狀為圓形來說明,但當然本發明也能夠適用於圓形以外的形狀的更生管。
第1圖顯示更生管用分段零件1(以下單純稱為分段零件)的構造。分段零件1係塑膠組成的一體成形的塊狀的構件,由構成更生管的內周面之內面板101、垂直立設於延伸於該內周板101的周方向的兩側之同形狀的側板102、103、垂直立設於延伸於該內周板101的管長方向的兩端之同形狀的端板104、105、以及等間隔地複數立設的同形狀的內部板106、107。
分段零件1在本實施例中,形成彎曲成既定角度的圓弧形的形狀,既定角度是將圓周分為複數等分的角度,例如6等分的60度。然而,分段零件並不限定於圓弧型乃至於扇形,也能夠因應於現有管的剖面形狀、或者是其大小、或者是現有管的修補部位,而做成立方體或者是直角帶有圓弧的彎曲形狀等。
側板102、103、內部板106上等間隔地形成複數的圓形的插通孔102a、103a、106a於周方向,用以讓為了將分段零件1連結於管長方向而以螺絲構成的連結構件11及螺帽12(第3圖)通過。內部板107上也等間隔地形成複數的切口107a,能夠讓連結構件11插入。
端板104、105上形成複數的圓形的插通孔104a、105a,用以讓將分段零件1連結於周方向的螺絲等的連結構件通過。分段零件能夠將其端板105與其他的分段零件的端板104相抵接,以螺絲6及螺帽7插入形成於側板102及103的作業孔102b、103b,使螺絲6及螺帽7螺合,藉此使兩分段零件連結於周方向上(第3圖)。
又,側板102、103及內部板106的上緣,形成複數個切口102c、103c、106b,用以使後述的填充材通過。形成於內部板106的切口106b周方向的位置與形成於側板102、103的切口102c、103c的周方向的位置不同。
將分段零件按順序連結於周方向一周,能夠組成如第2圖所示的環狀的管單元10。管單元10係形成將圓管在垂直於管長方向X以既定寬度D切片時所獲得的形狀,其外徑是比應該更生的現有管的內徑稍微小的值。分段零件相當於在沿著徑方向R的切斷面上將這個管單元10於周方向C上分割為複數個(最好是等分)時所獲得的構件。
另外,第2圖中,圖示了分段零件1的主要構造構件之內面板101、側板102、103、端板104、105。為了避免繁雜,省略圖示內部板106、107等的補強構件。
這種管單元10的各分段零件上,如第3圖所示,會使用螺絲13固定複數的螺帽12。例如,將分段零件1a在管長方向上連結於分段零件1b的情況下,會使用連結構件11,其一端成有與螺帽12螺合的螺絲部11a,另一端固定了具有鍔14a的頭部14。將兩分段零件1a、1b的側板103、102靠合,使連結構件11通過分段零件1a的側板102的插通孔102a、內部板106的插通孔106a、內部板107的切口107a,將螺絲部11a鎖入固定於分段零件1b的螺帽12後,連結構件11與螺帽12連結。頭部14的鍔14a壓接至分段零件1a的最左端的內部板106為止,當將連結構件11鎖入螺帽12後,兩分段零件1a、1b會螺栓固定而連結於管長方向。
為了使用像這樣構成的分段零件1來更生現有管,首先,如第4圖所示,透過人孔20將分段零件1搬入現有管21內,將分段零件在周方向上依序連結來組成管單元10。接著,將管單元10以第3圖所示的方法,使用連結構件11及螺帽12依序連結於管長方向,鋪設更生管40於現有管21內。現有管21與更生管40之間或注入填充材30,例如灌漿。
管更生工程中,更生管40鋪設於現有管21內後,如第5圖所示,在分段零件1上鑽出注入孔41a,透過這個注入孔41a使用注入管41將填充材30注入更生管40與現有管21之間的間隙。此時,為了使填充材30在更生管40及現有管21之間的整個圓周以既定的層厚注入,會在更生管40與現有管21之間間隔地配置間隔件50、70。
間隔件50會配置於更生管40的上方部,是由第6a圖中顯示上面側的第1楔形構件51及由第6b圖中顯示下面側的第2楔形構件52上下重疊而構成。另外,間隔件50的厚度不足的情況下,為了增加間隔件50全體的厚度,會使用第7圖所示的墊起構件53。
間隔件50的第1楔形構件51上,中央部形成有溝51a,其底部沿著傾斜面以既定的間距形成有多個卡止齒51b。又,溝51a與兩側的側壁51d、51e之間,形成有複數的長孔51c,用以讓填充材30通過。在插入近側形成有突起51g。
間隔件50的第2楔形構件52具有與第1楔形構件51的傾斜角度同角度傾斜的傾斜面,形成有與溝51a嵌合的凸部52a以及從凸部52a延伸的彈性變形片52g。彈性變形片52g的下面以卡止齒51b的間距的整數倍的間距形成複數(例如2個)的卡止齒52b。卡止齒51b及52b各自是具有傾斜面及垂直面的鋸齒,當垂直面卡合時,就形成只能往一個方向移動的齒面。又,凸部52a與兩側的側壁52d、52e之間,形成有配合第1楔形構件51的長孔51c的位置的長孔52c。
第1楔形構件51以插入方向的遠側較高的方式傾斜既定角度(約10°),第2楔形構件52會形成與第1楔形構件51的傾斜角度相同的角度傾斜的逆楔形狀,因此當同角度彼此傾斜的第1楔形構件的溝51a會與第2楔形構件52的凸部52a嵌合重疊,如第7圖所示,卡止齒51b、52b彼此卡合,第1楔形構件51的下面51f與第2楔形構件的上面52f形成平行。
第7圖中,將第2楔形構件52往A方向推,卡止齒51b、52b的傾斜面卡合會往A方向移動,但垂直面卡合而阻擋了往反方向移動。因此,藉由將第2楔形構件52往A方向推,能夠以因應於第1及第2楔形構件51、52的傾斜角度的小間距,將間隔件50全體的厚度H階段地增大。又,因為彈性變形片52g會彈性變形,將其往上抬的話,卡止齒51b與52b的卡合會分開,因此能夠使第2楔形構件52往A方向的反方向移動,減小間隔件50的厚度。另外,第1楔形構件51如第2圖所示,在組成管單元10之前,或者在組成管單元10之後,會先使用下述的間隔件保持構件60安裝於分段零件。
保持間隔件50的第1楔形構件51的間隔件保持構件60如第8圖、第9a圖、第9b圖所示,在管長方向(前後方向)具有平面60a、60b,其下方在中央部形成有跨過周方向(左右方向)全長的寬度t1的溝60c。溝60c的寬度t1會被設定成與分段零件1的側板102、103、內部板106、107的各板厚度相同的值。藉由這樣的設定,如第8圖所示,把例如內部板107壓入間隔件保持構件60的溝60c,能夠將間隔件保持構件60固定於內部板107。
又,間隔件保持構件60的左右方向的兩端部,形成有寬度t2的溝60d、60e。溝60d、60e的寬度t2會被設定成與第1楔形構件51的側壁51d、51e的壁厚相同的值,間隔件保持構件60的溝60d、60e的外側面間的距離t3會被設定成與第1及第2楔形構件51、52的橫寬相等。藉由這樣的設定,將第1楔形構件51壓入間隔件保持構件60的溝60d、60e內,能夠將第1楔形構件51固定保持於間隔件保持構件60。
上述的間隔件50、間隔件保持構件60會從更生管40的上方部跨到中央部使用,因此在更生管40的下方部,特別是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會使用第10a圖、第10b圖所示的間隔件70及第12a圖、第12b圖所示的間隔件保持構件80。
間隔件70是由第10a圖中顯示上面側的第1楔形構件71及由第10b圖中顯示下面側的第2楔形構件72上下重疊而構成。第1楔形構件71的中央部形成溝71a,其底部以既定的間距形成多個卡止齒71b於既定的角度傾斜的傾斜面上。又,溝71a與兩側的側壁71d、71e之間形成有用以讓填充材30通過的複數的長孔71c,插入方向(管長方向)近側形成有突起71g,與分段零件1的側板102抵接來限制第1楔形構件71往插入方向移動。又,側壁71d、71e的外側壁面上橫跨長度方向(管長方向)全區域,形成有往周方向突出(左右方向)的凸部71h、71i。
間隔件70的第2楔形構件72上,設置與第1楔形構件71的溝71a嵌合的凸部72a。凸部72a的傾斜面上,以第1楔形構件71的卡止齒71b的間距的整數倍的間距形成卡止齒72b。卡止齒71b、72b是各自是具有傾斜面及垂直面的鋸齒,當垂直面卡合時,就形成只能往一個方向移動的齒面。又,凸部72a與兩側的側壁72d、72e之間,形成用以讓填充孔30通過的複數的長孔72c。
第1楔形構件71以插入方向的遠側較高的方式傾斜既定角度(約2~5°),第2楔形構件72會形成與第1楔形構件71的傾斜角度相同的角度傾斜的逆楔形狀,因此當第1楔形構件71的溝71a與第2楔形構件72的凸部72a嵌合使第1楔形構件71及第2楔形構件72重疊,如第11圖所示,形成於同角度傾斜的溝71a及凸部72a的卡止齒71b、72b彼此卡合,第1楔形構件71的下面71f與第2楔形構件72的上面72f形成平行。另外,間隔件70的沿著第1及第2楔形構件71、72的周方向的寬度,分別與間隔件50的第1及第2楔形構件51、52的寬度t3相同。
間隔件70實際上配置於更生管的下方部,因此當配置於底部,第1楔形構件71會如第16圖、第17圖所示,配置於第2楔形構件72的上側。但為了與間隔件50相對比,在第11圖中,將第1楔形構件71圖示於第2楔形構件72的下側。相同地,保持後述的第1楔形構件71的間隔件保持構件80也在第12a圖、第12b圖、第13圖~第15圖中,圖示與實際上配置的姿勢上下顛倒。
第11圖中,將第2楔形構件72往A方向推,卡止齒71b、72b的傾斜面卡合會往A方向移動,但垂直面卡合而阻擋了往反方向移動。因此,藉由將第2楔形構件72往A方向推,能夠以因應於第1及第2楔形構件71、72的傾斜角度的小間距,將間隔件70全體的厚度H階段地增大。另外,第1楔形構件71與間隔件50的第1楔形構件51同樣地,在組成管單元10之前,或者在組成管單元10之後,會先使用下述的間隔件保持構件80安裝於分段零件。
保持間隔件70的第1楔形構件71的間隔件保持構件80如第12a圖、第12b圖所示,在管長方向(前後方向)具有平面80a、80b,其下方在中央部形成有跨過周方向(左右方向)全長的寬度t1的溝80c。溝80c的寬度t1與間隔件保持構件60的溝60c同樣地,會被設定成與分段零件1的側板102、103、內部板106、107的各板厚度相同的值。藉由這樣的設定,如第13圖所示,把例如內部板107壓入間隔件保持構件80的溝80c,能夠將間隔件保持構件80固定於內部板107。
又,間隔件保持構件80的周方向(左右方向)的兩側部會形成外壁80f、80g,其內側會設置內壁80h、80i。間隔件70的第1楔形構件71的側壁71d、71e會嵌合於各外壁與內壁之間,形成使第1楔形構件71往插入方向滑動的導引溝80j、80k。又,導引溝80j、80k的外側溝面(外壁80f、80g的內側面)上形成有突起80d、80e。由導引溝80j的底面80m及突起80d所組成的導引溝80j的右側導引溝面,會形成有與第1楔形構件71的凸部71h凹凸嵌合的凹部80p。又,由導引溝80k的底面80n及突起80e所組成的導引溝80k的左側導引溝面,會形成有與第1楔形構件71的凸部71i凹凸嵌合的凹部80q。
導引溝80j、80k的周方向的寬度w1如第15圖所示,會比間隔件70的第1楔形構件71的側壁71d、71e的壁厚w3與形成於側壁71d、71e的凸部71h、71i的突出量w2加總的值(w2+w3)稍大。藉由這樣的設定,將第1楔形構件71的側壁71d、71e嵌合於間隔件保持構件80的導引溝80j、80k,能夠使第1楔形構件71沿著導引溝80j、80k前後滑動於管長方向。
又,第1楔形構件71會嵌合於保持構件80,使得其凸部71h、71i與間隔件保持構件80的凹部80p、80q嵌合,因此藉由上述的凹凸嵌合,會限制第1楔形構件71往第15圖中的上下方向移動,也就是限制第1楔形構件71往垂直於管長方向X及周方向C的方向Y移動。因此,即使第1楔形構件71在第15圖上下顛倒地被保持,防止第1楔形構件71從間隔件保持構件80以自重往下方落下。
在這樣的構造下,說明將間隔件插入複數位置,將更生管構築在現有管內的步驟,使得在更生管與現有管之間會產生整個圓周的間隙。
將管單元10連結於管長方向,當更生管40的管長方向的長度例如約每0.6m處,如第5圖所示,將間隔件50、70插入現有管21及更生管40之間。
本實施例中,間隔件會插入複數位置,在更生管及現有管之間整個圓周產生間隙。因此,從更生管40的上方部到中央部之間會使用間隔件50,且更生管40的底部或者是底部附近的下方部會使用間隔件70。組成管單元10之前或者是組成管單元10之後,會將間隔件保持構件60或者是80固定於間隔件插入位置的例如分段零件的內部板107,將間隔件50的第1楔形構件51或者是間隔件70的第1楔形構件71保持於該處。
首先,為了將更生管40的底部從現有管21提起,會將最初的間隔件插入更生管的底部。要插入更生管的底部的間隔件70的第1楔形構件71,如第16圖的最上段所示,會先以從間隔件要插入的更生管40的分段零件1往外部露出的形式保持於間隔件保持構件80。藉由像這樣先保持,將從分段零件1伸出的第1楔形構件71作為標記,可容易將更生管40設置於現有管21內,使得第1楔形構件71來到更生部40的底部。
即使像這樣將第1楔形構件71保持成從分段零件1的外部伸出,第1楔形構件71能夠滑動於管長方向,如第16圖的最下段所示,最終移動到與分段零件1的側板102抵接,因此插入的第1楔形構件71不會碰撞到下一個要連結的分段零件。
又,如第16圖的第1段所示,即使移動第1楔形構件71使其來到更生管40的底部,因為第1楔形構件71的側壁的凸部71h、71i及間隔件保持構件80的導引溝的凹部80p、80q的凹凸嵌合,所以會限制第1楔形構件71往垂直於管長方向X及周方向C的方向Y(圖中的上下方向)移動,因此防止了第1楔形構件從分段零件1落下(參照第15圖及第16圖的第1段的圓形假想線的剖面圖)。
接著,如第16圖的第2段所示,使用撬、橡膠鎚等將第2楔形構件72以傾斜面配合第1楔形構件71的傾斜面的方式,壓入第1楔形構件71與現有管21的間隙。如第16圖的第3段所示,將第2楔形構件72朝向箭頭A方向滑動,直到使第1及第2楔形構件71、72重疊的間隔件70全體的厚度達到希望的厚度h1。
接著,如第16圖的最下段、第17圖所示,使用撬、橡膠鎚等同時將第1楔形構件71朝B方向,將第2楔形構件72朝A方向移動。這個移動會進行到第1楔形構件71的突起71g抵接到形成於分段零件1的側板102的凹部102d(第1圖中未圖示)內為止。突起71g會抵接到形成於分段零件1的側板102的凹部102d,因此限制了第1楔形構件71進一步在管長方向上移動。又,突起71g會進入下一個連結的分段零件的側板103的凹部103d,因此防止與下一個要連結的分段零件碰撞。另外,第1及第2楔形構件71、72的管長方向的長度L會設定成比分段零件1的管長方向的長度D更長。因此,間隔件70在管長方向上會延伸到分段零件的整個底部來支持分段零件,因此能夠防止更生管的變形。
像這樣,將間隔件70插入更生管40的底部,因此如第5圖所示,也用與插入底部相同的方法將間隔件70插入更生管40的底部附近。在這個情況下,與現有管21之間的間隙會越上部越大,因此第2楔形構件72會比第16圖的最下段圖示地更往內部移動。
接著,如第5圖所示,更生管40的中央部附近往上的上方部,會在周方向上間隔地插入間隔件50至更生管40與現有管21之間的間隙,來調整厚度。
要插入更生管的上方部的間隔件50,即使將第2楔形構件52與第1楔形構件51重疊,落下的可能性也較少,因此會先將第1及第2楔形構件51、52重疊,再將第1楔形構件51保持於間隔件保持構件60。
將間隔件50的第2楔形構件52如第7圖所示往插入方向推,藉此調整間隔件50全體的厚度。第17圖中,插入更生管的最上部的間隔件50會與插入底部的間隔件70一起顯示出來。
間隔件50的第2楔形構件52上設置了彈性變形片52g,因此藉由將其提起,能夠將卡止齒的卡合鬆開使第2楔形構件52往插入方向的反方向移動,減少間隔件50的厚度。因此,藉由增減間隔件50的厚度,在更生管及現有管之間整個圓周以因應於更生管及現有管之間的間隙的厚度,將複數的間隔件以既定的間隔配置。
當更生管40組裝至希望的長度(例如約5m)時,如第5圖所示,更生管40的一端的分段零件1上會鑽出注入孔41a,透過這個注入孔41a使用注入管41將填充材30注入更生管40與現有管21之間的間隙。又,要延伸更生管40的情況下,如上所述,每要組裝約0.6m的更生管40,就將間隔件50、70插入現有管21及更生管40之間,每組裝了約5m就注入填充材30,這個步驟會反覆地進行。
填充材30會透過形成於側板102、103及內部板106、107上的插通孔102a、103a、106a、切口107a、以及形成於側板102、103及內部板106的上緣的切口102c、103c、106b流入,也會透過形成於間隔件50的長孔51c、52c、以及形成於間隔件70的長孔71c、72c流入。又,形成於內部板106的上緣的切口106b的周方向的位置會與形成於側板102、103的上緣的切口102c、103c的周方向的位置不同,因此填充材30會蛇行於分段零件的上部流動,而能夠均一地將填充材30注入。當填充材30硬化後,會構成由現有管21、填充材30、更生管40所組成的複合管。
本實施例中,為了不讓更生管變形,在更生管及現有管之間整個圓周以因應於更生管及現有管之間的間隙的厚度,相隔既定的間隔地配置複數的間隔件。因此,更生管藉由間隔件而整個圓周被堅固地保持,因為注入的填充材所可能導致的更生管的變形會被配置於對應部位的間隔件所防止。像這樣,使間隔件具有了防止更生管變形的支架功能,因此就不需要在更生管內組裝支架,而能夠有效率地進行管更生工程。
另外,間隔件的配置位置、使用的間隔件的數目、其種類等並不限定於上述的實施例。又,也能夠增減間隔件的數目,能夠將間隔件等間隔地配置於周方向,又或者是改變其疏密度。
又,上述的實施例中,在間隔件70的第1楔形構件71的側壁71d、71e的外側壁面設置凸部71h、71i,在與其相向的間隔件保持構件80的導引溝80j、80k的面設置凹部80p、80q,然後使其凹凸嵌合,但如第18a圖所示,也可以在側壁71d、71e的外側壁面設置凹部71r、71s,在與其相向的導引溝80j、80k的面設置凸部80r、80s,然後使其凹凸嵌合。或者是,如第18b圖所示,在側壁71d、71e的內側壁面設置凸部71u、71v,在與其相向的導引溝80j、80k的面設置凹部80u、80v,然後使其凹凸嵌合。又,第18b圖中,也可以在內側壁面設置凹部,在與其相向的導引溝面設置凸部。
1、1a、1b‧‧‧分段零件
6‧‧‧螺絲
7‧‧‧螺帽
10‧‧‧管單元
11‧‧‧連結構件
12‧‧‧螺帽
13‧‧‧螺絲
14‧‧‧頭部
14a‧‧‧鍔
20‧‧‧人孔
21‧‧‧現有管
30‧‧‧填充材
40‧‧‧更生管
41‧‧‧注入管
41a‧‧‧注入孔
50‧‧‧間隔件
51‧‧‧第1楔形構件
51a‧‧‧溝
51b‧‧‧卡止齒
51c‧‧‧長孔
51d、51e‧‧‧側壁
51f‧‧‧下面
51g‧‧‧突起
52‧‧‧第2楔形構件
52a‧‧‧凸部
52b‧‧‧卡止齒
52c‧‧‧長孔
52d、52e‧‧‧側壁
52f‧‧‧上面
52g‧‧‧彈性變形片
53‧‧‧墊起構件
60‧‧‧間隔件保持構件
60a‧‧‧平面
60b‧‧‧平面
60c‧‧‧溝
60d、60e‧‧‧溝
70‧‧‧間隔件
71‧‧‧第1楔形構件
71a‧‧‧溝
71b‧‧‧卡止齒
71c‧‧‧長孔
71d、71e‧‧‧側壁
71f‧‧‧下面
71g‧‧‧突起
71h、71i‧‧‧凸部
72‧‧‧第2楔形構件
72a‧‧‧凸部
72b‧‧‧卡止齒
72c‧‧‧長孔
72d、72e‧‧‧側壁
72f‧‧‧上面
71r、71s‧‧‧凹部
71u、71v‧‧‧凸部
80‧‧‧間隔件保持構件
80a、80b‧‧‧平面
80c‧‧‧溝
80d、80e‧‧‧突起
80f、80g‧‧‧外壁
80h、80i‧‧‧內壁
80j、80k‧‧‧導引溝
80n、80m‧‧‧底面
80r、80s‧‧‧凸部
80p、80q、80u、80v‧‧‧凹部
101‧‧‧內面板
102‧‧‧側板
102a‧‧‧插通孔
102b‧‧‧作業孔
102c‧‧‧切口
102d‧‧‧凹部
103‧‧‧側板
103a‧‧‧插通孔
103b‧‧‧作業孔
103c‧‧‧切口
103d‧‧‧凹部
104‧‧‧端板
104a‧‧‧插通孔
105‧‧‧端板
106‧‧‧內部板
106a‧‧‧插通孔
106b‧‧‧切口
107‧‧‧內部板
107a‧‧‧切口
第1圖係顯示使用於更生管組裝的分段零件的構造的立體圖。
第2圖係顯示將分段零件連結於周方向組成管單元的狀態的立體圖。
第3圖係顯示使用連結構件將管單元的分段零件連結於管長方向的狀態的說明圖。
第4圖係顯示將更生管鋪設於現有管內的狀態的說明圖。
第5圖係顯示在更生管的外周及現有管的內壁面的間隙內注入填充材的樣子的剖面圖。
第6a圖係顯示插入更生管的上方部的間隔件的第1楔形構件的構造的立體圖。
第6b圖係顯示插入更生管的上方部的間隔件的第2楔形構件的構造的立體圖。
第7圖係移動插入更生管的上方部的間隔件的第2楔形構件來調節間隔件全體的厚度的狀態的說明圖。
第8圖係顯示將插入更生管的上方部的間隔件安裝於分段零件的狀態的立體圖。
第9a圖係保持插入更生管的上方部的間隔件的間隔件保持構件的正面圖。
第9b圖係保持插入更生管的上方部的間隔件的間隔件保持構件的側面圖。
第10a圖係顯示插入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的間隔件的第1楔形構件的構造的立體圖。
第10b圖係顯示插入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的間隔件的第2楔形構件的構造的立體圖。
第11圖係顯示移動插入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的間隔件的第2楔形構件來調節間隔件全體的厚度的狀態的說明圖。
第12a圖保持插入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的間隔件的間隔件保持構件的立體圖。
第12b圖保持插入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的間隔件的間隔件保持構件的正面圖。
第13圖係顯示將保持著插入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的間隔件之間隔件保持構件安裝於分段零件的狀態的立體圖。
第14圖係顯示使插入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的間隔件滑動於插入方向的狀態的立體圖。
第15圖係顯示將插入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的間隔件的第1楔形構件保持於保持構件的狀態的沿著第14圖A-A線的剖面圖。
第16圖係顯示將間隔件插入更生管的底部的步驟的說明圖。
第17圖係顯示將間隔件插入更生管的最上部及底部的狀態的說明圖。
第18a圖係顯示第1楔形構件的側壁面及保持構件的導引溝面的凹凸嵌合的其他實施例的剖面圖。
第18b圖係顯示第1楔形構件的側壁面及保持構件的導引溝面的凹凸嵌合的另一其他實施例的剖面圖。

Claims (10)

  1. 一種更生管的位置調整用間隔件,插入現有管以及在該現有管內將分段零件連結於周方向及管長方向而組成的更生管之間的間隙,調整更生管相對於現有管的位置,包括: 第1楔形構件,形成有嵌合至固定於分段零件的保持構件的導引溝並且被可滑動地保持於管長方向的側壁,而且在以既定角度傾斜的傾斜面上形成有卡止齒; 第2楔形構件,具有與該第1楔形構件的傾斜角度同角度傾斜的傾斜面,為了能夠移動於相對第1楔形構件插入的方向但不能移動於相反方向,在該傾斜面上形成有與第1楔形構件的卡止齒卡合的卡止齒; 其中第1及第2楔形構件重疊其傾斜面以使得各自的卡止齒卡合, 該第1楔形構件的側壁面上,形成有延伸於管長方向的凸部或者是凹部,與該側壁面相向的保持構件的導引溝面上,形成有與側壁面的凸部或者是凹部嵌合的凹部或者是凸部,藉由該凹凸嵌合來限制第1楔形構件往垂直於管長方向及周方向的方向上移動。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更生管的位置調整用間隔件,其中該第1楔形構件的管長方向的長度會比分段零件的管長方向的長度長。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更生管的位置調整用間隔件,其中該第1楔形構件的管長方向的近側,形成有與分段零件抵接來限制往管長方向移動的突起。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任一項所述之更生管的位置調整用間隔件,其中該分段零件具有內面板、在延伸於該內面板的周方向兩側立設的側板、在側板的內側並立設於內面板的上面的複數的內部板,該保持構件被安裝於內部板。
  5. 一種管更生工法,將分段零件連結於周方向及管長方向在現有管內鋪設更生管,包括: 將以既定的角度傾斜的傾斜面上形成有卡止齒的第1楔形構件,保持於固定在分段零件上的保持構件; 將第2楔形構件重疊至第1楔形構件並插入現有管及更生管之間的間隙,其中第2楔形構件具有與第1楔形構件的傾斜角度同角度傾斜的傾斜面,而為了能夠移動於相對第1楔形構件插入的方向但不能移動於相反方向,在傾斜面上形成有與第1楔形構件的卡止齒卡合的卡止齒,第1及第2楔形構件重疊後會使得各自的卡止齒卡合; 將第2楔形構件相對於第1楔形構件往插入方向移動,使第1及第2楔形構件重疊而成的間隔件全體的厚度階段地增加,藉此進行調節;以及 注入填充材於更生管及現有管之間, 其中該第1及第2楔形構件重疊而成的間隔件會被插入複數個位置,使得更生管及現有管之間整個圓周產生間隙, 保持住配置於該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的間隔件的第1楔形構件之保持構件上,形成有會與該第1楔形構件的側壁嵌合並使得第1楔形構件能夠滑動保持於管長方向的導引溝, 滑動保持於該導引溝的第1楔形構件的側壁面上,形成有延伸於管長方向的凸部或者是凹部,與該側壁面相向的保持構件的導引溝面上,形成有與側壁面的凸部或者是凹部凹凸嵌合的凹部或者是凸部,藉由該凹凸嵌合來限制第1楔形構件往垂直於管長方向及周方向的方向上移動。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管更生工法,其中配置於該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的間隔件的第1楔形構件,會伸出更生管的外部的形式,被保持於保持構件。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所述之管更生工法,其中配置於該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的間隔件的第1楔形構件的管長方向的長度會比分段零件的管長方向的長度長。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任一項所述之管更生工法,其中配置於該更生管的底部乃至於底部附近的間隔件的第1楔形構件的管長方向的近側,形成有與分段零件抵接來限制往該第1楔形構件往管長方向移動的突起。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8項任一項所述之管更生工法,其中配置於該現有管的上方部的間隔件的第2楔形構件上,設置有鬆開第1及第2楔形構件的卡止齒的卡合的彈性變形片,藉由使該彈性變形片彈性變形來鬆開第1及第2楔形構件的卡止齒的卡合,能夠使第2楔形構件往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9項任一項所述之管更生工法,其中該分段零件具有內面板、在延伸於該內面板的周方向兩側立設的側板、在側板的內側並立設於內面板的上面的複數的內部板,該保持構件被安裝於內部板。
TW108105567A 2018-03-05 2019-02-20 更生管的位置調整用間隔件以及使用該間隔件的管更生工法 TW2019425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38207 2018-03-05
JP2018038207 2018-03-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2509A true TW201942509A (zh) 2019-11-01

Family

ID=67845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5567A TW201942509A (zh) 2018-03-05 2019-02-20 更生管的位置調整用間隔件以及使用該間隔件的管更生工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260185B2 (zh)
KR (1) KR20200128034A (zh)
TW (1) TW201942509A (zh)
WO (1) WO201917180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98195B2 (ja) 1994-04-04 1999-05-31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鞘管に対する内挿管の固定方法
WO2000049322A1 (en) * 1999-02-17 2000-08-24 Thomas Gianfrancisco Method and material for repair of conduits and the like
JP4392275B2 (ja) 2004-03-19 2009-12-24 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 更生管の位置調整用スペーサ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位置調整方法
JP2015024561A (ja) 2013-07-26 2015-02-05 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 更生管の支保工装置および支保工工法
JP6529298B2 (ja) * 2015-03-20 2019-06-12 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 更生管の位置調整用スペーサ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位置調整方法
JP6555957B2 (ja) * 2015-07-17 2019-08-07 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 管更生工法
JP2018109433A (ja) * 2017-01-05 2018-07-12 株式会社湘南合成樹脂製作所 管更生工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71801A1 (ja) 2019-09-12
JPWO2019171801A1 (ja) 2021-03-04
JP7260185B2 (ja) 2023-04-18
KR20200128034A (ko) 2020-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29298B2 (ja) 更生管の位置調整用スペーサ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位置調整方法
EP3118506B1 (en) Method for rehabilitating a pipe
TW201942509A (zh) 更生管的位置調整用間隔件以及使用該間隔件的管更生工法
JP6933916B2 (ja) 堤防嵩上げ構造物
JP4392275B2 (ja) 更生管の位置調整用スペーサ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位置調整方法
US20190032835A1 (en) Pipe rehabilitation method
KR101963701B1 (ko) 관 갱생 공법
JP5520156B2 (ja) 構造物の仮受け構造及び仮受け方法
JP2018109433A (ja) 管更生工法
JP2018053465A (ja) コンクリート函体の可撓継手構造
JP5753553B2 (ja) 擁壁の補修又は補強工法
KR102673457B1 (ko) 갱생관 위치 조정용 스페이서 및 이를 이용한 위치 조정방법
KR20070073313A (ko) 파형강판을 이용한 터널시공방법 및 터널
KR101665654B1 (ko) 강판 이탈 방지형 구조를 갖는 가설 흙막이 구조물
JP6858386B1 (ja) 更生管の変形防止装置及び既設管の更生方法
CN114962850A (zh) 修复管的位置调整用垫片及使用该垫片的位置调整方法
JP2022187353A (ja) 接合構造
JP2023056881A (ja) 擁壁および擁壁の構築方法
JP5432653B2 (ja) 免震建物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