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1648A - 存取點、終端、資訊收集系統及資訊收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存取點、終端、資訊收集系統及資訊收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1648A
TW201941648A TW107125702A TW107125702A TW201941648A TW 201941648 A TW201941648 A TW 201941648A TW 107125702 A TW107125702 A TW 107125702A TW 107125702 A TW107125702 A TW 107125702A TW 201941648 A TW201941648 A TW 20194164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erminal
sensor
access point
resul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57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賀正夫
武啓二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16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164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7/00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 G08C17/02Arrangements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wireless electrical link using a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C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MEASURED VALUES, CONTROL OR SIMILAR SIGNALS
    • G08C15/00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ultiplexing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a plurality of signals over a common path
    • G08C15/06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ultiplexing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a plurality of signals over a common path successively, i.e. using time divi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02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with telemeter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04W52/025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controlling an operation mode according to history or models of usage information, e.g. activity schedule or time of d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6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electively disabling software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70Arrangements in the main station, i.e. central controll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80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 H04Q2209/82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where the sensing device takes the initiative of sending data
    • H04Q2209/823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where the sensing device takes the initiative of sending data where the data is sent when the measured values exceed a threshold, e.g. sending an ala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80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 H04Q2209/82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where the sensing device takes the initiative of sending data
    • H04Q2209/826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where the sensing device takes the initiative of sending data where the data is sent periodical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0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 H04Q2209/80Arrangements in the sub-station, i.e. sensing device
    • H04Q2209/88Providing power supply at the sub-station
    • H04Q2209/883Providing power supply at the sub-station where the sensing device enters an active or inactive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存取點10,係從終端接收經由感測器所測量的第1資訊,且將第1資訊作為感測器資訊而傳送至伺服器裝置;該存取點10係包括: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其推測屬於顯示第1資訊之推測值的資訊的推測結果,該資訊係在終端中被用於判定是否要傳送第1資訊的資訊;第1通訊部100,其將推測結果傳送至終端;及廣域介面部102,其當從推測結果傳送至終端起經過一定時間以上未從終端接收到第1資訊時,將推測結果作為感測器資訊而傳送至伺服器裝置。

Description

存取點、終端、資訊收集系統及資訊收集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進行無線通訊的存取點(access point)、搭載感測器(sensor)的終端、資訊收集系統、及應用於該資訊收集系統的資訊收集方法。
近年來,一種資訊收集系統已受到矚目,該資訊收集系統係從用以測量因為道路、橋樑、隧道、上下水道等社會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的老舊或自然災害所導致的損害、或是工廠等之生產設備的運轉狀態等的各種感測器,來收集環境資訊。資訊收集系統係具有存取點與搭載感測器的終端,使用環境資訊以進行異常的檢測或環境資訊可取得之值的推測。存取點係使用無線通訊而從終端收集環境資訊。終端係使用感測器而取得環境資訊。當資訊收集系統要進行高精確度的檢測或推測時,存取點必須要提高從終端收集環境資訊的頻率。雖然使用無線通訊可使得終端設置的靈活度提升,但另一方面卻有終端之電源的供給變得困難的情形。因此,終端要具備電池(battery),以使用電池來使感測器及各功能部動作。當增加從終端收集環境資訊的頻率時,終端的電力消耗就會增多,因此電池的消耗會變快,而終端的運轉時間則會降低。
專利文獻1係揭示一種資訊收集系統,該資訊收集系統係由統轄感測器的管理伺服器(server)使用搭載感測器之終端的電池餘量來算出終端的剩餘驅動時間,且以使剩餘驅動時間會相等之方式來控制終端所具備之感測器的測量時間、報告次數、及無線通訊的輸出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115092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資訊收集系統,由於在終端整體中對於管理伺服器通訊的頻率不會減少,因此會有無法削減因為從終端整體對於管理伺服器的通訊所消耗之電力的問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問題而研創者,其目的在獲得一種抑制要傳送感測器之檢測值之終端的電力消耗的存取點。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以達成目的,本發明之存取點係從終端接收經由感測器所測量的第1資訊,且將第1資訊作為感測器資訊而傳送至伺服器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測量結果推測部,其推測屬於顯示第1資訊之推測值的資訊的推測結果,該資訊係在終端中被用於判定是否要傳送第1資訊的資訊;第1通訊部,其將推測結果傳送至終端;及第2通訊部,其當從推測結果傳送至終端起經過一定時間以上未從終端接收到第1資訊時,將推測結果作為感測器資訊而傳送至伺服器裝置。
本發明之存取點係可達成可獲得一種抑制要傳送感測器之檢測值之終端之電力消耗的存取點的功效。
10、10a、10b‧‧‧存取點
20、20a、20b‧‧‧感測器搭載終端
30‧‧‧廣域通訊網
31‧‧‧廣域網路
32、32a、32b、32c‧‧‧伺服器裝置
40‧‧‧資訊收集系統
100、202‧‧‧通訊部
101、103、203‧‧‧天線
102‧‧‧廣域介面部
104、204‧‧‧軟體處理部
105‧‧‧資料庫部
106‧‧‧軟體發送部
200‧‧‧感測部
201、201-1至201-n‧‧‧感測器
205‧‧‧記憶部
206‧‧‧軟體更新部
207‧‧‧電池
300‧‧‧控制電路
300a‧‧‧處理器
300b‧‧‧記憶體
400‧‧‧測量誤差推測參數
500‧‧‧推測結果
600‧‧‧環境資訊
1041‧‧‧測量結果推測部
1042‧‧‧感測周期控制部
2041‧‧‧測量誤差判定部
2042‧‧‧報告判定部
〔第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資訊收集系統之構成例的圖。
〔第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存取點發送程式之例的圖。
〔第3圖〕係實施形態之存取點之的功能方塊圖。
〔第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感測器搭載終端之功能方塊的圖。
〔第5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控制電路的圖。
〔第6圖〕係顯示對於實施形態之感測器搭載終端發送程式之程序之一例的序列圖。
〔第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測量誤差推測參數(parameter)所具有之資訊的圖。
〔第8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感測器測量之結果之推測之一例的序列圖。
〔第9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推測結果之構成例的圖。
〔第10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感測器測量之結果之推測之另一例的序列圖。
〔第1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感測器搭載終端傳送至存取點之環境資訊之例的圖。
以下根據圖式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存取點、終端、資訊收集系統、及資訊收集方法。另外,本發明不限定於該實施形態。
[實施形態]
第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資訊收集系統之構成例的圖。資訊收集系統40係包括:存取點10a;存取點10b;感測器搭載終端20a;感測器搭載終端20b;伺服器裝置32a;伺服器裝置32b;及伺服器裝置32c。存取點10a係透過廣域網路31而與伺服器裝置32a、32b、32c通訊。此外,存取點10a係與感測器搭載終端20a及存取點10b通訊。存取點10b係與感測器搭載終端20b及存取點10a通訊。存取點10b係配置在無法與廣域網路31直接連接的場所,可透過存取點10a而與伺服器裝置 32a、伺服器裝置32b、伺服器裝置32c通訊。當未將存取點10a及存取點10b之各者予以區別而顯示時,係稱為存取點10。當未將感測器搭載終端20a、及感測器搭載終端20b的各者予以區別而顯示時,係稱為感測器搭載終端20。感測器搭載終端20亦稱為終端。當未將伺服器裝置32a、32b、32c之各者予以區別而顯示時,係稱為伺服器裝置32。另外,資訊收集系統40雖將以使用了920MHz帶之Wi-SUN(Wireless Smart Utility Network,無線智慧網路)等之特定小功率無線網路而進行通訊為前提來說明,但資訊收集系統40不限定於使用特定小功率無線網路。
存取點10係與感測器搭載終端20進行無線通訊。此外,存取點10係經由廣域網路31而與伺服器裝置32連接。以存取點10與藉由廣域網路31及伺服器裝置32所構成的廣域通訊網30進行通訊的方法而言,例如有屬於有線連接的廣域WAN(Wide Area Network,廣域網路)或在行動電話所利用的W-CDMA(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寬頻分碼多工接取)、或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等。
感測器搭載終端20a及感測器搭載終端20b係取得環境資訊。所謂環境資訊,係例如物體的加速度、物體的溫度、土壤的水分等的資訊。取得了環境資訊的感測器搭載終端20a及感測器搭載終端20b,係將環境資訊分別傳送至存取點10a及存取點10b。存取點10係使用行動電話等的廣域通訊手段而將感測器搭載終端20a及感測器搭載終端20b所取得的環境資訊傳送至廣域網路31。環境資訊係透過廣域網路31而被傳送至要提供服務的伺服器裝置32a、伺服器裝置32b、及伺服器裝置32c且予以儲存。伺服器裝置32所要提供的服務,係例如使用環境資訊而進行對應危險預測等之目的之事件的檢測,而發送給利用者。環境資訊亦被稱為第1資訊。此外,環境資訊亦被稱為感測器資訊。
廣域網路31係與存取點10a連接。存取點10a與廣域網路31之間的線路連接控制、及安全性(security)等的處理,係藉由廣域網路31所支援的通 訊方法而提供。廣域網路31與伺服器裝置32的通訊,主要使用有線線路,利用複數個路由器(router)及光線路等而構成IP(Internet Protocol,網際網路協定)網路。另外,在透過廣域網路31的通訊中,雖將說明使用IP作為通訊協定之例,但透過廣域網路31要在通訊中使用的通訊協定,並不限定於IP。
伺服器裝置32係蓄積感測器搭載終端20所取得的環境資訊。此外,伺服器裝置32係進行服務的提供。此外,伺服器裝置32係進行存取點10及感測器搭載終端20之動作相關之程式的發送。此外,伺服器裝置32係進行存取點10及感測器搭載終端20之設定的提供。此外,伺服器裝置32係具備監視存取點10及感測器搭載終端20之狀態的功能,而且具備將所取得的環境資訊顯示於主控台(console)畫面等的功能。另外,伺服器裝置32不限定於3台,亦可視目的而配備4台以上於資訊收集系統40。此外,伺服器裝置32係可選擇分別取得環境資訊的感測器搭載終端20、及感測器。此外,伺服器裝置32係可在伺服器裝置32間共用分別取得的環境資訊。此外,伺服器裝置32係可使在感測器搭載終端20及存取點10動作的軟體(software),分別個別地並聯動作。然而,伺服器裝置32不限定於具備此等功能。
第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存取點10發送程式之例的圖。存取點10係將決定要從感測器取得環境資訊之周期的程式、及決定要將環境資訊傳送至存取點10之契機的程式,發送至感測器搭載終端20。藉由此等程式進行動作,存取點10與感測器搭載終端20即得以進行環境資訊的傳送接收等。感測器搭載終端20係例如由電子計算機之類的通用性機器所構成。此外,可在感測器搭載終端20動作的程式不限定於1個,亦可設為視感測器的種類等用途而由複數個程式來進行動作。在第2圖中,程式A係例如從測量物體之加速度的感測器取得環境資訊的程式。程式B係例如從測量土壤之水分等的感測器取得環境資訊的程式。
第3圖係實施形態之存取點10之功能方塊圖。存取點10係包括:通訊部100、天線(antenna)101、廣域介面(interface)部102、天線103、軟體處理部104、資料庫(database)部105、及軟體發送部106。
通訊部100係具有用以傳送接收與其他存取點10及感測器搭載終端20進行通訊之信號的無線IF(Interface,介面)功能、及進行用以與其他存取點10及感測器搭載終端20進行無線連接之控制的調變解調器(modem)功能。通訊部100亦被稱為第1通訊部。天線101係與其他存取點10及感測器搭載終端20進行通訊。廣域介面部102係與廣域通訊網30進行通訊,且將從感測器搭載終端20所接收的環境資訊中繼至廣域通訊網30。廣域介面部102亦被稱為第2通訊部。另外,當存取點10間之通訊方法不同於感測器搭載終端20與存取點10之間的通訊方法時,亦可重新追加通訊方法不同的通訊部100。天線103係與廣域通訊網30進行通訊。軟體處理部104係進行從其他存取點10、或感測器搭載終端20所傳送之環境資訊的收集。此外,軟體處理部104係包括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及感測(sensing)周期控制部1042。
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係推測用以顯示當從感測器搭載終端20所傳送的環境資訊假設會落在一定誤差範圍內時之推測值的推測結果。此外,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係將推測結果對感測器搭載終端20進行廣播(broadcast)發送。感測周期控制部1042係控制感測器搭載終端20所具備之感測器201的取得周期。此外,感測周期控制部1042係指定屬於感測器搭載終端20將環境資訊傳送至存取點10的時間之報告判定周期並進行管理。報告判定周期亦被稱為第1周期。當在感測周期控制部1042所指定的傳送時間未從感測器搭載終端20接收到環境資訊時,感測周期控制部1042係將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所推測之環境資訊的推測結果,作為感測器搭載終端20的測量結果而向伺服器裝置32進行代理報告。
資料庫部105係儲存感測器搭載終端20的運用資訊、軟體處理部104進行動作所需的程式、通訊部100及廣域介面部102進行通訊所需之無線通訊之參數等的設定資訊、及令感測器搭載終端20下載的感測器搭載終端用程式。軟體發送部106係令感測器搭載終端20下載儲存於資料庫部105的感測器搭載終端用程式。用以將感測器搭載終端20與感測器搭載終端用程式建立關聯的資訊,係登錄在儲存於資料庫部105之感測器搭載終端20的運用資訊中。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顯示了廣域介面部102係備置於存取點10內的構成例,但亦可設為廣域介面部102備置於存取點10的外部,而提供與廣域通訊網30的連接功能。
第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感測器搭載終端20之功能方塊的圖。感測器搭載終端20係包括:感測部200、感測器201-1至感測器201-n、通訊部202、天線203、軟體處理部204、記憶部205、軟體更新部206、及電池207。另外,當不區別感測器201-1至感測器201-n時,係稱為感測器201。
感測部200係進行感測器201的參數設定及感測器201的控制。此外,感測部200係從感測器201取得環境資訊。另外,在本實施形態中,感測器201雖以使用於傾斜儀等的加速度感測器、及溫度計為例進行說明,但感測器201不限定於此等感測器。通訊部202係包括:用以傳送接收與存取點10進行無線通訊之信號的無線IF功能、及進行用以與存取點10進行無線連接之控制的調變解調器功能。天線203係與存取點10進行通訊。軟體處理部204係進行從感測器201收集環境資訊的處理、將從感測器201所取得的環境資訊傳送至存取點10的處理、及省電處理。此外,軟體處理部204係包括測量誤差判定部2041、及報告判定部2042。
測量誤差判定部2041係使用從感測器201所取得的環境資訊,而推測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之推測結果的誤差。報告判定部2042係根據測量誤差 判定部2041的推測誤差,而判定是否要將環境資訊傳送至存取點10。當測量誤差判定部2041之推測結果的誤差落在一定的誤差範圍時,報告判定部2042不進行傳送環境資訊至存取點10。因此,抑制感測器搭載終端20的電力消耗、及因為不需要的無線通訊所導致之帶域的使用。另一方面,當測量誤差判定部2041的推測誤差未落在一定以內的誤差範圍、或者未從存取點10發送推測結果時,報告判定部2042係將環境資訊傳送至通訊部100,以進行推測結果的修正。
記憶部205係儲存用以收集環境資訊之處理的程式、將從感測器201所取得的環境資訊傳送至存取點10之處理的程式、及省電處理相關的程式、通訊部202進行通訊所需之無線參數等的設定資訊等。儲存於記憶部205的程式,係於感測器搭載終端20啟動時被讀取。用以收集環境資訊之處理的程式,亦被稱為第1程式。此外,記憶部205係將感測部200從感測器201所取得的環境資訊予以暫時保存。軟體更新部206係將儲存於記憶部205的程式,更新為由第3圖所示之存取點10的軟體發送部106所要上載(upload)的程式。軟體更新部206係進行儲存於記憶部205之程式的診斷,當判斷出發送來源等為正常時,即將程式展開於軟體處理部204,以啟動軟體。電池207係將電源供給至感測器搭載終端20的各功能部。另外,電池207亦可設為當停電時從設置在感測器搭載終端20之外部的太陽能發電裝置接受電源的供給。
軟體處理部104、軟體發送部106、軟體處理部204、及軟體更新部206係藉由屬於進行各處理之電子電路的處理電路來實現。
本處理電路亦可為即使是專用的硬體(hardware),亦具備記憶體(memory)及執行儲存於記憶體之程式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運算裝置)的控制電路。在此,所謂記憶體係例如為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等之非揮發性或揮發性的半導體記憶體、磁碟、光碟等 即屬之。當本處理電路為具備CPU的控制電路時,此控制電路例如成為第5圖所示之構成的控制電路300。
如第5圖所示,控制電路300係包括屬於CPU的處理器(processor)300a、及記憶體300b。當藉由第5圖所示的控制電路300實現時,係由處理器300a藉由讀取被記憶於記憶體300b之對應各處理的程式並執行而實現。此外,記憶體300b亦被作為由處理器300a所實施之各處理中的暫時記憶體來使用。
第6圖係顯示對於實施形態之感測器搭載終端發送程式之程序之一例的序列圖。第1程式係透過伺服器裝置32的主控台畫面等而做成。第1程式係在伺服器裝置32進行發送程式的操作(步驟S100),藉此而發送至存取點10(步驟S101)。從伺服器裝置32接收到第1程式的存取點10,係將第1程式儲存於資料庫部105(步驟S102)。軟體發送部106係在第1程式被儲存於資料庫部105之後,對於伺服器裝置32,進行儲存完成的回應(步驟S103)。在第1程式中,係被賦予了會成為要發送程式之對象之感測器搭載終端20之元件(device)ID的清單(list)等,可識別應接收第1程式之感測器搭載終端20的資訊。軟體發送部106係對於元件ID之清單中所包含的感測器搭載終端20,開始令其更新軟體的處理(步驟S104),對於感測器搭載終端20進行經由廣播方式的程式發送(步驟S105)。
感測器搭載終端20係在接收從存取點10所發送的第1程式之後,將第1程式儲存於記憶部205(步驟S106)。軟體更新部206係進行儲存於記憶部205之程式的診斷,當判斷出發送來源等為正常時,即將程式展開於軟體處理部204(步驟S107),以啟動軟體(步驟S108),且將軟體已啟動乙事通知軟體發送部106(步驟S109)。軟體發送部106係當接收到軟體啟動完成的通知時,將儲存於資料庫部105之供軟體處理部104動作所需的程式展開於軟體處理部104,開始進行服務(步驟S110)。
當藉由步驟S110完成軟體啟動時,存取點10係將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所要使用的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周期性地廣播發送至感測器搭載終端20。
第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所具有之資訊的圖。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係具有資訊發送數、元件ID、感測器登錄數、感測器ID、基準值、容許誤差、變化檢測臨限值、及傳送要求。
資訊發送數係感測器搭載終端20的數量。元件ID係識別感測器搭載終端20的ID。感測器登錄數係連接於感測器搭載終端20之感測器的數量。感測器ID係識別連接於感測器搭載終端20之各感測器(傾斜儀、溫度計等)的ID。基準值係使用在從連接於感測器搭載終端20的各感測器所取得之環境資訊之誤差推測上的值。此外,基準值係將從感測器搭載終端20所取得之過去的環境資訊予以平均化後的值,當感測器搭載終端20要重新取得環境資訊時,基準值就會使用新的環境資訊而被更新。此外,當存取點10從感測器搭載終端20接收到環境資訊時,基準值就會使用被存取點10所接收到的環境資訊而自動地更新。容許誤差係為了評估感測器搭載終端20所進行之誤差推測的結果是否在容許範圍內所使用的值。變化檢測臨限值係為了判斷從感測器201所取得的環境資訊是否有檢測出異常的值。傳送要求係由存取點10向感測器搭載終端20要求環境資訊的傳送。
當從感測器201所取得的環境資訊為變化檢測臨限值以上時,或者,當被存取點10進行了傳送要求時,無關於測量誤差判定部2041的推測結果,感測器搭載終端20都會對於存取點10進行環境資訊的傳送。例如,如第7圖所示,在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的元件ID連接於0×00010000的感測器搭載終端的感測器ID0×00010001中,當傾斜儀的測量結果為0.1度以上時,無關於推測結果,報告判定部2042都會將環境資訊傳送至存取點10。另外,雖已說明了從感測器 201所取得的環境資訊,當成為變化檢測臨限值以上時,對於存取點10進行環境資訊的傳送之例,但亦可設為當成為變化檢測臨限值以下時,對於存取點10進行環境資訊的傳送。另外,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的各初始值,係透過伺服器裝置32的主控台畫面等而於要作成程式時設定。此外,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的各值,係可透過伺服器裝置32的主控台畫面等而設定、更新。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雖將說明將使用於誤差推測的值作為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使用於誤差推測的值,只要是推測結果與環境資訊之誤差推測所必要的參數即可。此外,在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中,雖指定了數值作為誤差推測所必要的參數,但亦可藉由計算式等來表現。再者,誤差推測所必要的參數,亦可為與時刻資訊、或年月資訊建立關聯的資訊。此外,亦可將感測器搭載終端20的時刻、或年月的資訊,使用於誤差推測。此外,亦可使用取決於天氣等的日照條件、或季節等相關的參數,作為誤差推測所必要的參數。
第8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感測器測量之結果之推測之一例的序列圖。第8圖所示之一連串的處理,被稱為測量結果推測處理。當依照第6圖的程序完成軟體啟動時,存取點10係將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周期性地廣播發送至感測器搭載終端20(步驟S200)。接收到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的測量誤差判定部2041,係將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儲存於記憶部205。感測部200係當到達取得周期時即從感測器201取得環境資訊(步驟S201)。測量誤差判定部2041係從感測部200接收環境資訊。此外,測量誤差判定部2041係使用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的基準值與容許誤差(±△),而判定感測部200所取得的環境資訊是否在誤差範圍內,且將判定結果通知報告判定部2042(步驟S202)。報告判定部2042係當判定結果為誤差容許範圍內時,判斷為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所作測量結果的推測並無問題,而不對於存取點10進行環境資訊的傳送(步驟S203)。另外, 當判定結果為誤差容許範圍外時,報告判定部2042係判斷為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所作測量結果的推測有問題,而對於存取點10進行環境資訊的傳送。
感測周期控制部1042係管理感測器搭載終端20之環境資訊的取得周期及報告判定周期,而無關於是否有從感測器搭載終端20接收到環境資訊,都產生環境資訊的取得契機。所謂取得契機,係令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取得環境資訊的信號。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係當被感測周期控制部1042通知環境資訊的取得契機時,即進行確認是否還未從感測器搭載終端20重新接收到環境資訊(步驟S204)。當未接收到環境資訊時,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係將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中所含的基準值作為推測結果(步驟S205),且將推測結果對感測器搭載終端20進行廣播發送(步驟S206)。當接收到環境資訊時,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不進行測量結果推測處理而將從感測器搭載終端20所接收到的環境資訊,作為測量結果而傳送至伺服器裝置32。另外,在實施形態中,係將說明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未接收到環境資訊的情形。關於感測器搭載終端20所要傳送之環境資訊及測量結果的詳細內容,將於後陳述。
第9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推測結果之構成例的圖。推測結果500係具有資訊發送數、元件ID、感測器登錄數、感測器ID、及推測結果。資訊發送數、元件ID、感測器登錄數、及感測器ID的功能,係分別與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的功能相同。推測結果,係推測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所推測之感測器ID所對應之測量結果而得出的值。
在本實施形態中,雖使用推測結果500之構成例進行說明,但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所發送的推測結果,不限定於第9圖所例示之推測結果500的構成例。測量誤差判定部2041係使用從存取點10所接收到的推測結果而進行推測誤差的驗證,以驗證推測結果是否在感測部200所取得之環境資訊的誤差範圍內(步驟S207)。經驗證之結果,當確認出存取點10的推測結果為容許誤差的 範圍內時,測量誤差判定部2041即完成處理。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係在發送推測結果之後,判斷是否有感測器搭載終端20的回應,因此等待終端評估時間的經過(步驟S208)。所謂終端評估時間,係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所管理的時間,且為針對在步驟S206中所發送的推測結果而等待來自感測器搭載終端20的回應的時間。終端評估時間,係考慮感測器搭載終端20的傳送延遲等而設定。在經過終端評估時間之後,未接收到感測器搭載終端20的回應時,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係判斷為推測結果為正常值,且將推測結果作為環境資訊的測量結果,而向伺服器裝置32進行代理報告(步驟S209)。
第10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感測器測量之結果之推測之另一例的序列圖。從步驟S300至步驟S306的各程序,係與第8圖之步驟S200至步驟S206中所說明的動作相同。
測量誤差判定部2041係進行從存取點10所接收到之推測結果與從感測部200所取得之環境資訊之推測誤差的驗證(步驟S307)。經推測誤差之驗證的結果,當測量誤差判定部2041判定出存取點10的推測結果超過了容許誤差的範圍時,報告判定部2042即修正存取點10的推測結果,因此會將儲存於記憶部205之從感測器201所取得的環境資訊傳送至存取點10(步驟S308)。
第1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感測器搭載終端20傳送至存取點10之環境資訊之例的圖。環境資訊600係具有元件ID、感測器報告數、感測器ID、及測量結果。元件ID及感測器ID的功能,係與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的元件ID及感測器ID的功能相同。感測器報告數係感測器搭載終端20向存取點10報告之環境資訊的數量。測量結果係從感測器201所取得之環境資訊的值。接收到環境資訊的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係停止等待終端評估時間的處理(步驟S309)。此外,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係將推測結果修正為從感測器搭載終端20所接收到的環境資訊,且將儲存於資料庫部105之測量誤差推測參數400的基準值予以更新(步 驟S310)。之後,測量結果推測部1041係將經過修正的推測結果,作為環境資訊的測量結果而向伺服器裝置32報告(步驟S311)。
感測器搭載終端20只有在存取點10的推測結果與感測器搭載終端20所測量之環境資訊的誤差為容許範圍外時,才可進行環境資訊的傳送。因此,可一面進行存取點10向伺服器裝置32報告之環境資訊之精確度的維持、及無線通訊之使用帶域的抑制,一面降低需要電力消耗的無線傳送處理。另外,在步驟S310中,當因為複數個感測器201的環境資訊而頻繁進行存取點10之推測結果的修正時,感測器搭載終端20亦可對於要從複數個感測器201取得的環境資訊分別賦予優先順位,只使用感測器搭載終端20中之高優先順位的環境資訊,而判定推測結果是否在容許誤差的範圍內。藉由此方式,即可抑制低優先順位之環境資訊所導致之推測結果的修正,而對於要傳送高優先順位的環境資訊乙事,使用無線通訊的使用帶域。
綜上所述,依據本實施形態,存取點10係包括進行環境資訊之推測的功能、及向伺服器裝置32進行代理報告的功能。感測器搭載終端20係包括驗證存取點10所推測而得之結果的功能、及修正存取點10之推測結果的功能。因此,可抑制感測器搭載終端20之無線通訊的使用帶域、達成感測器搭載終端20的省電化、提升要傳送至伺服器裝置32之環境資訊的精確度。
以上實施形態所示的構成,係顯示本發明之內容之一例,亦可與其他公知的技術組合,亦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的範圍內,省略、變更構成的一部分。

Claims (8)

  1. 一種存取點,係從終端接收經由感測器所測量的第1資訊,且將前述第1資訊作為感測器資訊而傳送至伺服器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測量結果推測部,其推測屬於顯示前述第1資訊之推測值的資訊的推測結果,該資訊係在前述終端中被用於判定是否要傳送前述第1資訊的資訊;第1通訊部,其將前述推測結果傳送至前述終端;及第2通訊部,其當從前述推測結果傳送至前述終端起經過一定時間以上未從前述終端接收到前述第1資訊時,將前述推測結果作為前述感測器資訊而傳送至前述伺服器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存取點,其包括管理第1周期的感測周期控制部,該第1周期為判斷前述終端是否有接收到前述第1資訊的周期;前述測量結果推測部係在傳送前述推測結果之後,當在前述第1周期期間未接收到前述第1資訊時,將前述推測結果傳送至前述伺服器裝置,而當在前述第1周期期間接收到前述第1周期時,將前述第1資訊作為前述推測結果傳送至前述伺服器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存取點,其包括軟體發送部,該軟體發送部係將在前述終端中供判定是否要傳送前述第1資訊的程式發送給前述終端;前述程式係當前述推測結果與前述第1資訊的誤差為容許範圍內時,不使前述終端傳送前述第1資訊的程式。
  4. 一種終端,係可與存取點進行通訊;其特徵在於:前述終端係包括:感測器,其測量物體;及 測量誤差判定部,其判定屬於前述感測器所測量之資訊的第1資訊、與推測從前述存取點所傳送之前述第1資訊而得之資訊的誤差是否在容許範圍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終端,其中當前述誤差未在前述容許範圍內時,將前述第1資訊傳送至前述存取點,當前述誤差在前述前述容許範圍內時,不將前述第1資訊傳送至前述存取點。
  6. 一種資訊收集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存取點,其推測屬於感測器所測量之資訊的第1資訊;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之終端,其使用前述感測器而取得前述第1資訊;及伺服器裝置,其收集前述第1資訊。
  7. 一種資訊收集方法,係資訊收集系統中的資訊收集方法,該資訊收集系統係由存取點、終端及伺服器裝置所構成,該存取點係從終端接收經由感測器所測量的第1資訊,且將前述第1資訊作為感測器資訊而傳送至伺服器裝置,該終端係取得前述第1資訊,該伺服器裝置係收集前述第1資訊;其特徵在於包括:第1步驟,其由前述存取點推測屬於顯示前述第1資訊之推測值的資訊的推測結果,該資訊係在終端中被用於判定是否要傳送前述第1資訊的資訊;第2步驟,係由前述存取點將前述推測結果傳送至前述終端;第3步驟,其當由前述存取點從前述推測結果傳送至前述終端起經過一定時間以上未從前述終端接收到前述第1資訊時,將前述推測結果作為前述感測器資訊而傳送至前述伺服器裝置;及第4步驟,其由前述終端判定前述第1資訊與前述推測結果的誤差是否在容許範圍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資訊收集方法,其中包含: 第5步驟,其由前述存取點管理第1周期,該第1周期為判斷前述終端是否有接收到前述第1資訊的周期;及第6步驟,其由前述終端當前述誤差未在前述容許範圍內時,將前述第1資訊傳送至前述存取點,當前述誤差在前述前述容許範圍內時,不將前述第1資訊傳送至前述存取點;前述第1步驟係在傳送前述推測結果之後,當在前述第1周期期間未接收到前述第1資訊時,將前述推測結果傳送至前述伺服器裝置,而當在前述第1周期期間接收到前述第1周期時,由前述存取點將前述第1資訊作為前述推測結果傳送至前述伺服器裝置。
TW107125702A 2018-03-20 2018-07-25 存取點、終端、資訊收集系統及資訊收集方法 TW2019416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1126 2018-03-20
PCT/JP2018/011126 WO2019180835A1 (ja) 2018-03-20 2018-03-20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端末、情報収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収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1648A true TW201941648A (zh) 2019-10-16

Family

ID=65020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5702A TW201941648A (zh) 2018-03-20 2018-07-25 存取點、終端、資訊收集系統及資訊收集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57270A1 (zh)
EP (1) EP3755000A4 (zh)
JP (1) JP6452911B1 (zh)
KR (1) KR20200118183A (zh)
TW (1) TW201941648A (zh)
WO (1) WO20191808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84524B2 (ja) 2020-07-17 2024-05-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点検診断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71891B2 (ja) 2001-10-04 2005-07-1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管理方法、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管理プログラム、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管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および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管理装置
WO2006090480A1 (ja) * 2005-02-23 2006-08-31 Hitachi, Ltd. センサネット管理方式
JP4998902B2 (ja) * 2009-03-04 2012-08-15 Necシステム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無線センサシステム、基地局、センサノード、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295942B2 (ja) * 2009-12-24 2013-09-1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のソフトウェア更新方法およ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
JP6613562B2 (ja) * 2014-12-17 2019-1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センサ制御装置、センサ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センサ制御方法
JP6465012B2 (ja) * 2015-12-14 2019-02-0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データフロー制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フロー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180835A1 (ja) 2019-09-26
JP6452911B1 (ja) 2019-01-16
EP3755000A4 (en) 2021-02-17
JPWO2019180835A1 (ja) 2020-04-23
US20200357270A1 (en) 2020-11-12
KR20200118183A (ko) 2020-10-14
EP3755000A1 (en) 2020-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1893B2 (ja) 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を管理する方法
KR101828726B1 (ko) 공조기 제어 시스템, 센서 기기 제어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JP7073952B2 (ja) データ収集システム及びデータ収集方法
US979494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aving energy in a locator apparatus
US11624675B2 (en) Water leakage detection method, water leakage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vibration sensor terminal
JP2021179397A (ja) 電池寿命予測システム、装置及び電池寿命予測方法
JP2018055512A (ja) 自動点検システム、自動点検システム用点検対象読取り装置および自動点検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TW201941648A (zh) 存取點、終端、資訊收集系統及資訊收集方法
JP525207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装置、パラメーター決定装置
JP6957694B2 (ja) 電池残量推定システム、電池残量推定方法、及び、電池残量推定プログラム
US11418932B2 (en) Environmental sensor-based radio transmitter of a utility meter system
JP673885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EP3499928B1 (en) Determining signal quality in a 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
JP2010067000A (ja) 劣化及び故障電池交換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WO2016133439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calibration of a sensor
JP6828543B2 (ja) 斜面監視装置、斜面監視方法、および、斜面監視プログラム
JP6584222B2 (ja) プログラム
KR101332045B1 (ko) 위치 측정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6252943B2 (ja) 管理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管理システム
JP2016220499A (ja) 電力需要推定方法、サーバ装置及び電力需要推定システム
JP7003330B1 (ja) 通信端末、通信システム、省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省電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5136020B (zh) 远程电池估计
JP7375537B2 (ja) 観測ユニット、観測方法、および観測プログラム
JP4781391B2 (ja) 無線通信端末
JP2021051635A (ja) 情報収集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