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0773A - 不織布及不織布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不織布及不織布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0773A
TW201940773A TW108104457A TW108104457A TW201940773A TW 201940773 A TW201940773 A TW 201940773A TW 108104457 A TW108104457 A TW 108104457A TW 108104457 A TW108104457 A TW 108104457A TW 201940773 A TW201940773 A TW 20194077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s
fiber
woven fabric
nonwoven fabric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4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京渉
森田遼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和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大和紡合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和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大和紡合纖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和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0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077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25Cellulose seri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 D04H1/4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 D04H1/4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in combination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method of consolidation
    • D04H1/485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the fleeces or layers being consolidated by mechanical means, e.g. by rolling by needling or like operations to cause entanglement of fibres in combination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method of consolid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weld-bo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不織布係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的不織布,其含有上述接著性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間的接著點,且含有上述纖維素系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間的交纏點,上述不織布的接著交點指數A為1至60個/mm2,或者上述不織布的厚度減少率為30至45%。

Description

不織布及不織布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不織布及不織布的製造方法。
不織布係可使用於例如一次性尿布、衞生棉、尿失禁墊片及內褲襯裡等吸收性物品上。由於纖維素系纖維具有優異之吸濕性,且為來自植物的可再生之纖維,因此從減輕對自然環境的負擔而言,對含有纖維素系的不織布令人感到興趣。
含有纖維素系纖維的不織布,因無法充分抑制毛絨,故可使用例如經水流交纏的不織布、及經熱熔融性纖維熱熔融使構成纖維彼此間接著的不織布等。
但是,存在前者質地硬、後者依然無法充分抑制毛絨的問題。
所以,含有纖維素系纖維的不織布,不使用於直接接觸在人的肌膚上之用途,係使用在不重視毛絨的抑制及質地之柔軟性等不與人之肌膚直接接觸的吸收性物品等吸收體上(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59533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含有纖維素系纖維的不織布及該不織布的製造方法,該不織布係可兼具不織布柔軟的質地與毛絨的抑制,可使用於例如吸收性物品等可與人的肌膚直接接觸之用途上。
本發明人等發現:對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兩者之不織布,以含有以接著性纖維使纖維彼此間接著的點與纖維彼此間交纏的點,並且調整不織布的特定物性,至少可改良毛絨的抑制與質地的柔軟性之一,並且以可改善兩者更佳,遂而完成本發明。
此外,本發明人等發現:在製造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的兩者之不織布時,藉由預先使纖維彼此間接著且纖維彼此間交纏,可得兼具質地的柔軟性與抑制毛絨的不織布,遂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的一個要點是提供一種不織布,係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的不織布,其含有上述接著性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間的接著點, 且含有上述纖維素系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間的交纏點, 上述不織布的接著交點指數A為1至60個/mm2,或上述不織布的厚度減少率為30至45%。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可使用於例如吸收性物品等與人的肌膚直接接觸之用途上。
此外,本發明的另一要點係提供一種不織布的製造方法,該不織布係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該製造方法包含:以上述接著性纖維使纖維彼此間接著的接著步驟,以及上述接著步驟之後使纖維彼此間交纏的交纏步驟。
本揭示的不織布,因具有如上述的特徴,故同時具有起毛的抑制及質地的柔軟性,可使用於例如吸收性物品等與人之肌膚直接接觸的用途上。
第1圖係表示將實施例31的不織布朝縱向切割的切割面之SEM圖像。倍率是60倍。
第2圖係表示將比較例50的不織布朝橫向切割的切割面之SEM圖像。倍率是25倍。
第3圖係表示將實施例31的不織布朝橫向切割的切割面之SEM圖像。倍率是100倍。
第4圖係實施例31的不織布之表面的SEM圖像。倍率是100倍。
第5圖係實施例31的不織布之內面的SEM圖像。倍率是100倍。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係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 該不織布含有上述接著性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間的接著點,且含有上述纖維素系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間的交纏點,其中(i)上述不織布的接著交點指數A為1至60個/mm2,或(ii)上述不織布的厚度減少率為30至45%。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可使用於吸收性物品等直接接觸在人的肌膚上之皮膚接觸用製品的用途(例如吸收性物品用頂片及背片、含浸化妝料等液體之含浸液體的皮膚被覆材(例如面膜、角質護理片及低頸片等)、包含溫濕布及冷濕布的各種墊材的基布、個人擦拭材料(如清潔片、止汗片、殺菌消毒片等)等。
(纖維素系纖維)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中,「纖維素系纖維」也可稱為纖維素纖維,通常是指將纖維素作成原料的纖維。
纖維素系纖維係包含:例如來自棉、麻、亞麻、苧麻、黃麻、香蕉、竹、洋麻、月桃、大麻及木棉等植物的天然纖維;以黏膠法獲得的嫘縈(rayon)及多元腦嫘縈纖维(polynosic rayon)、以銅氨法獲得的銅氨絲(cupra)及以溶劑紡絲法獲得的天絲棉(Tencel;註冊商標)及萊賽爾(Lyocell;註冊商標)等再生纖維;以熔融紡絲法獲得的纖維素纖維;及乙酸酯纖維等半合成纖維,只要獲得本發明的目的之不織布,即無特別的限制。
纖維素系纖維的纖度係以0.6至5.6dtex為佳,並以1.0至4.4dtex更佳,而以1.4至3.3dtex又更佳。
纖維素系纖維的纖度在上述的範圍內時,因其纖度不會太小而更適合不織布的強度,同時因其纖度不會太大而更適合不織布的質地,故較佳。此外,纖維素系纖維的纖度在上述的範圍內時,因可使纖維的交纏性更合適,且因不會使不織布的交纏性太低而更適合不織布的強度或毛絨,同時因其交纏性不會太大而更適合不織布的質地,故較佳。
纖維素系纖維的纖維徑係以5至25μm為佳,並以8至20μm更佳,而以10至17μm又更佳。
纖維素系纖維之纖維徑在上述的範圍內時,因其纖度不會太小而更適合不織布的強度,同時因其纖度不會太大而更適合不織布的質地,故較佳。此外,纖維素系纖維的纖度在上述的範圍內時,因可使纖維的交纏性更合適,且因不會使不織布的交纏性太低而更適合不織布的強度或毛絨,同時因不會使不織布的交纏性高而更適合不織布的質地,故較佳。
纖維素系纖維的纖維長度係以25至100mm為佳,並以30至70mm更佳,而以35至60mm又更佳。
纖維素系纖維的纖維長度在上述的範圍內時,因可使纖維的交纏性合適,故較佳。尤其本揭示的不織布,因可短暫藉由接著性纖維使構成纖維之間接著後進行交纏處理而製造,故可因纖維長度不會太大而使一個纖維中的接著點變成更適合的個數,使纖維更適合地交纏至可充分進行毛絨的抑制。此外,可因纖維長度不會太小而使一個纖維中的接著點變成更適合的個數,使纖維更適合地交纏至不織布的質地可十分柔軟。
纖維素系纖維的纖維之剖面(橫切面,或與纖維的長度方向垂直方向的剖面)可為圓形或非圓形,作為非圓形的形狀,可舉出橢圓形、Y形、X形、 井形、多葉形、多角形、星形、菊花形等。纖維的剖面為圓形時,由於與接著性纖維接著的面積較小,可使不織布的質地之柔軟性更佳。纖維的剖面為非圓形時,由於與接著性纖維接著的面積較大,可使不織布起毛的抑制更佳,或不織布的強度變得更高。
纖維素系纖維係以再生纖維或半合成纖維等化學纖維為佳。化學纖維,因可更加減少纖度及/或纖維徑及纖維長度的差異、更容易調整不織布的交纏度,故較佳。此外,嫘縈及溶劑紡絲纖維素纖維等,因可使纖維本身具有的濕潤時之柔軟性或強度更平衡,更容易獲得作為不織布的合適質地之柔軟性及強度,故較佳。此外,溶劑紡絲纖維素纖維因單纖維強度較高,可使不織布的起毛之抑制或不織布的強度高度更佳,故較佳。
纖維素系纖維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使用。
纖維素系纖維可用表面處理使其轉換為表面親水性或疏水性的程度。通常可使用油劑(界面活性劑),使纖維素系纖維的表面轉換成親水性或疏水性的程度。其親水性或疏水性的程度,可用例如纖維的沉降速度等值評估。纖維素系纖維的表面可為親水性,亦可為疏水性。纖維的沉降速度(或沉降時間(秒))之值例如可為30秒以下,以20秒以下為佳,以10秒以下更佳。纖維素系纖維的沉降速度(或沉降時間)小時,可使纖維素系纖維的交纏性變佳,不織布的起毛之抑制更佳,或不織布的強度變更大。
纖維的沉降速度可用下述的方法測定。
取用17g的纖維測定其沉降速度。將取用的纖維(利用平行梳棉(parallel card)機)開纖,作成梳棉網(card web)。秤取5g的梳棉網,充填至銅線(粗度0.55mm)製筐(直徑5cm、高度8cm的圓柱形,筐本體的質量3g)中。
其次,準備恆溫水槽,將自來水放入恆溫水槽內設定成25℃。當水溫達25℃時,停止恆溫水槽的攪拌,開始測定沉降速度。以上述步驟使充填纖維的筐從水面上方1cm的位置輕輕降落,當筐落在水面時,同時啟動碼錶。使纖維逐漸含水,當高度8cm的筐完全沉入水面下時,停止碼錶。將筐落在水面時至筐沉入水面下的時間作成沉降速度,將測定2次的平均值作成該纖維的沉降速度。
上述沉降速度的測定中,5分鐘以上筐未沉到水面下時,認為纖維是撥水性。纖維素系纖維為撥水性時,在使不織布與液體接觸之用途中為較佳之情況。例如,在吸收性物品用之頂片和第二片上,由於液體容易在吸收體中移動而無過多液體保持在片中,故纖維素系纖維是以撥水性為佳。此外,不織布具有積層結構時,使用具有含有撥水性的纖維素系纖維之層與含有非撥水性的纖維素系纖維之積層不織布時,在吸收性物品用片或含浸化妝料等液體的液體含浸皮膚塗覆材之用途中,不織布可使液體適當的移動或保持。
(接著性纖維)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接著性纖維」係指可藉由接著處理(例如,熱接著處理、電子束照射及超音波熔融(超音波焊接)等)顯示接著性,使纖維彼此間接著而形成接著點的纖維,只要可獲得本揭示的目的之不織布,即無特別的限制。
接著性纖維包含例如由熱塑性樹脂所成的合成纖維。
熱塑性樹脂,只要是可得本發明的目的之不織布即無特別的限制,可例示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乳酸、聚琥珀酸丁二酯及其共聚物等聚酯系樹脂;聚丙烯、聚乙烯(包含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丁烯-1、以聚丙烯作為主成分的丙烯共聚物(包含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丁烯-1-乙烯共聚物)、乙 烯-丙烯酸共聚物、及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烴系樹脂;尼龍6、尼龍12及尼龍66等聚醯胺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碳酸酯、聚縮醛、聚苯乙烯、環狀聚烯烴等工程塑膠,以及此等之彈性體等,可自此等樹脂中任意選擇。
接著性纖維的接著成分為烯烴與不飽和羧酸或其衍生物之共聚物時,因其與纖維素系纖維間的接著性良好,故較佳。作為不飽和羧酸,可舉出順丁烯二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反丁烯二酸、衣康酸等;同時作為其衍生物,可舉出不飽和羧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酯類、或同樣的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丁烯羧酸酯類、烯丙基縮水甘油醚、3,4-環氧丁烯、5,6-環氧基-1-己烯、乙烯基環己烯單氧化物等。尤其以烯烴為乙烯、不飽和羧酸或其衍生物為丙烯酸的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為佳。
合成纖維可為選自上述的一種或數種熱塑性樹脂所成之單一纖維,或可為二種以上的成分(也稱「部分,section」)所成之複合纖維。複合纖維中,各成分可為一種熱塑性樹脂所成者,亦可為二種以上的熱塑性樹脂之混合者。複合纖維可為例如芯鞘型複合纖維、海島型複合纖維、或並列型複合纖維。芯鞘型複合纖維可為纖維剖面中芯成分的中心與鞘成分的中心不一致之偏心芯鞘型複合纖維,亦可為纖維剖面中芯成分的中心與鞘成分的中心一致之同心芯鞘型複合纖維。
不論是單一纖維或是複合纖維,合成纖維均可具有非典型剖面。芯鞘型複合纖維及海島型複合纖維時,其纖維剖面中,芯成分及/或島成分可具有非典型剖面。
合成纖維具有非典型剖面時,其剖面可為橢圓形、多角形、星形、或數個凸部在基部接著的形狀(例如三葉草形狀)。
本實施形態中,可將二種以上的合成纖維組合而使用作為合成纖維。
合成纖維為複合纖維時,以使熔點較低的熱塑性樹脂構成纖維表面之部分的方式可配置二種以上的成分。在不織布的生產步驟中,低熔點的熱塑性樹脂(低熔點成分)在加熱時熔融或軟化而形成接著成分。低熔點成分,有助於纖維彼此間的接著或與其他材質的接著,形成接著點。
合成纖維為複合纖維時,低熔點成分,係以纖維剖面中相對於纖維周圍面的長度露出50%以上的長度為佳,以露出60%以上的長度更佳,以露出80%以上的長度又更佳,而以露出整個纖維的周圍面尤佳。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可預先使纖維彼此間接著之後,使纖維彼此間交纏而製造。所以,可因接著性纖維的低熔點成分在纖維剖面中露出纖維周圍面的部分不至過少,使可接著的區域更適度的存在,並且使纖維彼此間的接著點之數量更適度,使纖維彼此間的接著點之接著強度更為適度,因接著性纖維而更充分接著。因此可更適合抑制不織布的毛絨及不織布的強度。此外,在之後的交纏中,可使纖維彼此間的接著更適度消除,可更抑制不織布的毛絨及不織布的強度更充分。尤其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含有纖維素系纖維,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的接著性不高,可進一步促進纖維彼此間的接著點之消除,故可更加影響不織布的毛絨及強度。
構成複合纖維的熱塑性樹脂之組合係包含:例如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及丙烯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烯烴系樹脂與聚酯系樹脂之組合(聚烯烴系樹脂/聚酯系樹脂),以及聚乙烯/聚 丙烯、丙烯共聚物/聚丙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丙烯等二種聚烯烴系樹脂之組合(聚烯烴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以及熔點不同的二種聚酯系樹脂之組合(聚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
又,例示作為單一纖維或複合纖維之構成成分的熱塑性樹脂,只要具體表示的熱塑性樹脂含有50質量%以上,即可含有其他的成分。例如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組合中,「聚乙烯」只要含有50質量%以上的聚乙烯,即可含有其他的熱塑性樹脂及添加劑等。以下的例示中也是如此。
接著性纖維為熔點較低的熱塑性樹脂構成鞘部之芯鞘型複合纖維時,芯/鞘的組合是包含: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丙烯共聚物、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共聚合聚酯(例如間苯二甲酸共聚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鞘為聚乙烯(例如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或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或共聚合聚酯的芯鞘型複合纖維,具有在構成上述鞘的熱塑性樹脂之熔點以上的溫度中進行熱處理,使鞘熔融或軟化,使纖維彼此間接著而形成接著點的性質。
接著性纖維為芯鞘型複合纖維時,芯與鞘之複合比(體積比,芯/鞘)可為例如80/20至20/80,尤其可為60/40至40/60。
因鞘的比例不至過低,可使纖維彼此間更充分接著,更適合毛絨的抑制,或不織布的強度變得更合適。此外,使交纏時的接著點之剝離更為適度,並且毛絨的抑制更適合,或使不織布的強度變得更合適。因鞘的比例不至過多,可使保持纖維形狀的芯成分之比例更充分,使不織布的強度變得更合適。
接著性纖維可含有二種以上的纖維,而該等纖維的接著成分之熔點互不相同。例如接著性纖維含有二種以上的纖維,該等纖維的接著成分之熔點可相差10℃以上40℃以下,並且亦可為15℃以上30℃以下。
接著性纖維的纖度係以1.0至7.8dtex為佳,並以1.4至6.7dtex更佳,而以2.2至4.5dtex又更佳。
接著性纖維的纖度在上述的範圍內時,因可更加提高不織布的強度,且使不織布的質地更柔軟,故較佳。
接著性纖維的纖維徑係以10至33μm為佳,並以12至30μm更佳,而以15至25μm又更佳。
接著性纖維的纖維徑在上述的範圍內時,因可更加提高不織布的強度,且使不織布的質地更柔軟,故較佳。
接著性纖維的纖維長度係以25至100mm為佳,並以30至70mm更佳,而以35至60mm又更佳。
接著性纖維的纖維長度在上述的範圍內時,因可使纖維的交纏性更合適,故較佳。尤其本揭示的不織布可藉由接著性纖維使構成纖維彼此間短暫接著之後,進行交纏處理而製造。所以,因纖維長度不至過大,故可使一個纖維中的接著點變成適度的數量,使纖維的交纏性更合適的至可更充分的抑制毛絨。因纖維長度不至過小,故可使一個纖維中的接著點變成適度的數量,可得纖維的交纏性更合適的使不織布的質地更柔軟者。
接著性纖維係以具有立體捲縮為佳。本說明書中,「立體捲縮」的用語,係為與捲縮的頂部(或山頂部)呈銳角之機械捲縮區別而使用。立體捲縮係指例如頂部為彎曲捲縮(波狀捲縮)、頂部呈螺旋狀的彎曲捲縮(螺旋狀捲縮)、 波狀捲縮與螺旋狀捲縮混合的捲縮、機械捲縮的銳角之捲縮與波狀捲縮及螺旋狀捲縮的至少一種混合的捲縮。接著性纖維可具有機械捲縮。
接著性纖維為複合纖維時,可為明顯捲縮性複合纖維。「明顯捲縮性複合纖維」係指纖維的階段中表現立體捲縮的纖維。明顯捲縮性複合纖維係與隨著纖維的收縮之熱處理而表現立體捲縮的潛在捲縮性複合纖維不同。
接著性纖維為偏心芯鞘型複合纖維時,偏心率是以5至50%為佳,並以7至30%更佳。此處所指偏心率,係以下式定義。
(式)偏心率(%)=(單纖維的中心與芯成分的中心之間的距離)×100/(單纖維半徑)
接著性纖維具有立體捲縮時,因可更容易獲得針對後述的不織布之接著交點指數A、不織布的厚度減少率、不織布的每單位厚度之硬度、不織布的厚度比、不織布的厚度方向中分成3等分時的正中央之纖維接著點的角度等顯示特定範圍內之值的不織布,故較佳。
接著性纖維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使用。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之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的混合率(纖維素系纖維:接著性纖維)(質量比)係以10:90至90:10為佳,並以25:75至75:25更佳,而以35:65至65:35又更佳。
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之混合率(纖維素系纖維:接著性纖維)(質量比)在上述範圍內時,因可進一步改善不織布的質地柔軟與毛絨的抑制,故較佳。
此外,適度的含有纖維素系纖維,可更容易獲得纖維素系纖維的效果。
此外,適度含有纖維素系纖維時,因可更容易進行纖維彼此間的交纏,可更容易獲得針對後述的不織布之接著交點指數A、不織布的厚度減少率、不織布的 每單位厚度之硬度、不織布的厚度比、不織布的厚度方向中分成3等分時的正中央之纖維接著點的角度等顯示特定範圍內之值的不織布,故較佳。
此外,適度含有接著性纖維時,因可同時進一步提高不織布的毛絨之抑制及不織布的質地柔軟,故較佳。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之接著性纖維在35質量%以上時,因在製造不織布的搬運等中,容易防止不織布或中間體的纖維網斷裂、超過必要的拉伸等,故較佳。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中,可含有纖維素系纖維及接著性纖維以外的纖維(以下,「其他的纖維」)。其他的纖維係例如非纖維素系纖維的天然纖維(例如羊毛、蠶絲等)、非接著性纖維的合成纖維(例如使接著性纖維的接著成分熔融時不熔融或軟化,且不顯示接著性的合成纖維等),只要可得本發明的目的之不織布,即無特別的限制。
其他的纖維可含有35質量%以下的比例,尤其可含有25質量%以下的比例,更尤其可含有10質量%以下的比例,只要可得本發明的目的之不織布,即無特別的限制。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可為不含其他纖維之不織布,亦即,可為由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所成的不織布。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中,纖維彼此間是以接著性纖維接著。亦即,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係含有接著點。因此,可同時確保不織布的強度及毛絨的抑制,改善使用性。以接著性纖維之接著,係藉由部分的接著性纖維熔融或軟化,或變質而顯示接著性,將與其交錯或接觸的纖維進行固定而達成。纖維間的接著,具體上稱為接著性纖維與接著性纖維間的接著、接著性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間的接著,且進一步含有其他纖維時,可加上接著性纖維與其他纖維間之接著。 接著,可為由加熱而使部分接著性纖維熔融或軟化的熱接著者,亦可為由電子束等的照射或超音波熔融者。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中,係纖維彼此間交纏。亦即,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含有交纏點。因此,可同時確保不織布的強度及毛絨的抑制,並改善使用性。纖維彼此間的交纏,係將不織布使用在物質流動等使纖維彼此間交纏而達成。纖維彼此間的交纏,具體上,係指接著性纖維與接著性纖維間的交纏、接著性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間的交纏、纖維素系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間的交纏,在另含有其他的纖維時,係指加上接著性纖維與其他的纖維間之交纏、纖維素系纖維與其他的纖維間之交纏、其他的纖維與其他的纖維間之交纏。交纏可為針刺法者,亦可為流體流動者,流體流動者可為水流、氣流、水蒸氣流等流動者。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中,為了使纖維素系纖維交纏,以水流或水蒸氣流流動者為佳。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係以具有10至150g/m2的單位面積重量為佳,以具有15至80g/m2的單位面積重量更佳,以具有20至60g/m2的單位面積重量又更佳,以具有25至50g/m2的單位面積重量尤佳。單位面積重量不至過小者,因可同時進一步改善不織布的質地之柔軟性及毛絨的抑制,故較佳。同時因使單位面積重量不至過小,故可在不織布整體中更適度的進行交纏,可更容易獲得針對後述的不織布之接著交點指數A、不織布的厚度減少率、不織布的每單位厚度之硬度、不織布的厚度比、不織布的厚度方向中3等分時的正中央之纖維接著點之角度等顯示特定範圍之值的不織布。因使單位面積重量不致過大,故可進一步改善不織布的強度及毛絨的抑制。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的整體乾燥時,可具有例如0.0100至0.100g/cm3的纖維密度,並以具有0.0125至0.0600g/cm3的纖維密度為佳,而以 具有0.0180至0.0400g/cm3的纖維密度更佳。不織布整體的纖維密度,可由單位面積重量與厚度(加上40Pa的負重而測定之厚度)求得。
本實施形態之不織布,在觀察沿其厚度方向切割的剖面時,係以至少一面(即,表面或內面)的纖維密度高於內部的纖維密度為佳。本實施形態中,係以表面與內面兩方的纖維密度均高於內部的纖維密度更佳。以至少一方的表面之纖維密度較內部的纖維密度高時更佳,因可同時進一步改善不織布的質地之柔軟性與毛絨的抑制。不織布的內部之纖維密度與表面的纖維密度是否有差異,可藉由用電子顯微鏡(倍率50倍左右)觀察沿著不織布的厚度方向切割之剖面調查。更具體言之,在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時,可說纖維較密集聚合的部分是纖維密度較高的區域,而纖維較稀疏聚合的部分是纖維密度較低的區域。
可藉由例如沿著不織布的厚度方向切割的剖面中,以電子顯微鏡(倍率50倍左右)數出每一定面積的切割纖維之剖面數確認纖維密度的高低。更具體言之,係在將不織布的剖面沿著厚度方向五等分時的上方及下方的五分之一的部分作成「不織布的表面」(分別為「上方表面」(上表面)及「下方表面」(下表面)),將不織布的剖面沿著厚度方向五等分時的上方之五分之一的部分及下方的五分之一的部分去除之後的五分之三的部分作成「不織布的內部」時,不織布的表面中之纖維的剖面數相對於不織布的內部中之纖維的剖面數之比為1.05以上時,可認為不織布表面中纖維密度較高於內部。
本實施形態的不織布係以在接著性纖維上形成由接著性纖維的接著點被消除而形成之接著剝離痕為佳。接著剝離痕主要是因接著處理後的交纏處理而形成。在接著剝離痕中,相較於一般的接著性纖維之纖維表面,接著成分(例如芯鞘型複合纖維時的鞘成分)薄薄的存在。由於可因此接著剝離痕而使纖 維容易彎曲,改善不織布的質地之柔軟性,故以適宜含有接著剝離痕為佳。接著剝離痕可藉由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不織布的表面或剖面確認。
本實施形態的不織布雖然可在不織布的一面上積層其他的不織布,但以至少露出一面的形態為佳。並以露出不織布的兩面之形態更佳。又,本實施形態的不織布可為單層結構,亦可為作成例如變換各層中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的混合率者等作為積層結構。本實施形態的不織布為單層結構時,因可使不織布的兩面中同時具有起毛的抑制及質地的柔軟性,故較佳。此外,不織布為單層結構時,因可抑制交纏度弱而致層間剝離或不織布強度的降低,此外,可抑制交纏度強而致質地的柔軟性減少,故較佳。本實施形態的不織布由於不織布的質地柔軟性與毛絨的抑制之兩者均佳,故露出本實施形態的不織布而使用的用途,可適用於例如吸收性物品用頂片和背片、含浸化妝料等液體的液體含浸皮膚被覆材(例如面膜、角質護理片及低頸片等)、包含溫濕布及冷濕布的各種墊材的基布、個人擦拭材料(如清潔片、止汗片、殺菌消毒片等)、一次性衣料等。
本實施形態的不織布具有積層結構時,因各層可保持相互不同的性能,例如以一層使不織布的質地良好,以另一層良好的抑制起毛,故較佳。每層中,可改變親水性的程度。至少2層之中含有接著性纖維,每層中可含有不同熔點的接著成分之接著性纖維。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中,以下述實施例中說明的不織布之接著交點指數A係以1至60個/mm2為佳。接著交點指數A的上限係以55個/mm2更佳,並以50個/mm2又更佳,而以45個/mm2尤佳。接著交點指數A的下限係以3個/mm2更佳,並以5個/mm2又更佳。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其不織布的接著交點指數A在上述範圍內時,因可使不織布的質地變得更合適,故較佳。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在以下實施例中說明的不織布之厚度減少率係以30至45%為佳,並以32至43%更佳,而以34至41%又更佳。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其不織布的厚度減少率在以上述的範圍內時,因可使不織布的質地更合適,故較佳。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以下實施例中說明的不織布之每單位厚度的硬度係以10至85g/mm為佳,並以20至70g/mm更佳,而以30至60g/mm又更佳,而以35至55g/mm尤佳。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其不織布的每單位厚度之硬度在上述的範圍內時,因可使不織布的質地變得更合適,故較佳。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以下實施例中說明的不織布之厚度比係例如0.25至0.69,並以0.25至0.67為佳,而以0.35至0.65更佳,而以0.40至0.60又更佳。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其不織布的厚度在上述的範圍內時,因可使不織布的質地之柔軟性更合適,故較佳。此外,不織布的厚度比為對於構成不織布的纖維暗指定向在平行於不織布厚度方向之方向(較為垂直於不織布的面之方向)的纖維之比例的指標。厚度比越小,表示定向在較為平行於不織布厚度方向之方向的纖維之比例越高。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中,將以下實施例中說明的不織布在厚度方向分成3等分時,不織布之正中央的纖維接著點之角度係以30至90度為佳,並以35至60度更佳,而以40至50度又更佳。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其不織布的正中央之纖維接著點的角度在上述範圍內時,因可使不織布的質地之柔軟性變得更合適,故較佳。
關於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在以下實施例中說明的斷裂強度,MD方向的斷裂強度以10至100N為佳,並以15至70N更佳,CD方向的斷裂強度係以1至25N為佳,並以2至12N更佳。關於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不織布的強度在上述的範圍內時,因可進一步提高操作性,故較佳。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在以下實施例中說明的保水率係以800至2,500%為佳,並以1,000至2,000%更佳,而以1,100至1,800%又更佳,而以1,250至1,650%尤佳。關於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不織布的保水率在上述的範圍內時,因可成為合適的液體含浸性或液體保持性,故較佳。
此外,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其不織布的每單位厚度之保水率(保水率/厚度)係以1,500至3,000%為佳,並以1,700至2,800%更佳,而以1,900至2,600%又更佳。此時的不織布之厚度為加上後述的1.96kPa之負重而得之厚度。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其不織布的保水率在上述的範圍內時,因可成為合適的液體含浸性或液體保持性,故較佳。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在以下實施例中說明的動摩擦力之變異係數CV係例如0.081以下,並以0.070以下為佳,而以0.060以下更佳,而以0.055以下又更佳。動摩擦力之變異係數CV的較佳下限是0.00。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其動摩擦力的變異係數CV在上述的範圍內時,因可使不織布的表面更滑順,故較佳。
本發明的不織布之製造方法為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的不織布之製造方法,其包含由上述接著性纖維使纖維彼此間接著的接著步驟,以及在上述接著步驟之後使纖維彼此間交纏的交纏步驟。
(不織布的製造方法)
本實施形態的不織布係在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時與其他的纖維混合而製作纖維網,以接著性纖維使纖維彼此間接著設成接著點,使纖維彼此間交纏設成交纏點而製造者。
纖維網可用已知的方法製作。纖維網的形態可為如平行網、交叉網、半無定向網及無定向網等梳棉網、氣流網、濕式造紙網的任一形態。纖維網的形態為平行網時,因可使不織布的表面更加滑順,故較佳。
積層不織布時,例如可製作二個纖維網,將此二纖維網積層而得一個網之後,以接著性纖維使纖維彼此間接著設成接著點,使纖維彼此間交纏設成交纏點而製造。又,就纖維網整體而言,只要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即可。
纖維網係進行接著處理(或接著步驟)。接著處理可為例如熱處理(熱接著處理)。若為熱處理,則構成接著性纖維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成分(熱接著成分)在熱處理時會因加熱而熔融或軟化,而可使構成纖維網的纖維彼此間接著。熱處理可為例如噴吹熱風的熱風加工處理、熱軋加工(例如熱壓紋輥加工)或使用紅外線的熱處理,但為了使不織布的質地良好,係以熱風加工處理為佳。熱風加工處理可使用將預定溫度的熱風噴吹在纖維網上之裝置(例如熱風貫穿式熱處理機及熱風噴吹式熱處理機)而進行。
接著處理為熱風加工處理時,係以噴吹數次熱風為佳。此外,噴吹數次熱風時,係以第二次的熱風之溫度高於最初的熱風之溫度為佳。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間之接著性,由於不會高於接著性纖維彼此間的接著性,故為了更提高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之間的接著性,係以噴吹數次熱風較有效。
接著處理為熱風加工處理時,就抑制起毛及使質地的柔軟性變佳而言,熱風的風速是以0.1至3.0m/分鐘為佳,並以0.2至2.5m/分鐘更佳,而以0.3至2.0m/分鐘又更佳。
熱處理的溫度可設成使構成接著性纖維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成分(熱接著成分)軟化或熔融的溫度,例如可設成該成分的熔點以上之溫度。例如構成接著性纖維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成分為高密度聚乙烯時,當實施熱風加工時,可噴吹130℃至150℃的溫度之熱風。例如構成接著性纖維的樹脂成分之中熔點最低的成分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時,當實施熱風加工時,可噴吹90℃至140℃的溫度之熱風,特別可噴吹95℃至130℃的溫度之熱風,尤其可噴吹100至120℃的溫度之熱風。此外,就抑制起毛及使質地的柔軟性變佳而言,熱處理的溫度係以設成比熱接著成分的熔點或軟化點高出0℃以上5℃以下的溫度為佳,並以設成高出1℃以上4℃以下的溫度更佳,而以作成高出2℃以上3℃以下的溫度又更佳。
接著處理可為用電子束等的照射或超音波熔融者。藉由此等的接著處理時,也可利用構成接著性纖維的樹脂成分使纖維彼此間接著。
在進行接著處理之後且施行交纏處理之前的纖維網之例如斷裂強度在MD方向中為1.0N/5cm時,因容易獲得充分接著、良好抑制起毛的本揭示之不織布,故較佳。斷裂強度在MD方向中以2.0N/5cm更佳,而以3.0N/5cm 以上又更佳。此外,在進行接著處理之後且施行交纏處理之前的纖維網之例如由實施例所述之方法獲得的硬度為100g以下時,因容易獲得質地的柔軟性良好之本揭示的不織布,故較佳。硬度是以80g以下更佳,並以60g以下又更佳。
纖維網係進一步進行交纏處理(或交纏步驟)。交纏處理可例示:如水流交纏處理及水蒸氣流交纏處理等,以含有此等的任一種為佳。上述交纏步驟係以包含水流交纏處理為佳。若藉由此等交纏處理,即可容易進行纖維素系纖維的交纏,獲得具有所要求物性的不織布。
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係以接著處理(或接著步驟)與交纏處理(或交纏步驟)之間包含冷卻處理(或冷卻步驟)為佳。亦即,在進行接著處理之後且施行交纏處理之前,纖維網是以施行冷卻處理(或冷卻步驟)為佳。冷卻步驟可舉出氣冷或水冷等。進行接著處理之後的纖維網未充分冷卻時,會使接著性纖維的接著成分處於軟化的狀態。以此狀態使纖維網進行交纏處理時,接著點容易剝離,不能充分抑制不織布的起毛。
水流交纏處理係將纖維網放置在支撐體上,藉由柱狀水流噴射而實施。支撐體只要能將不織布表面作成平坦且不具有凹凸者,即可使用不具有每一孔口面積超過0.2mm2的孔口同時不形成突起或圖案的支撐體。支撐體例如可使用80網目以上、100網目以下的平織支撐體。
水流交纏處理可藉由例如從以0.3mm以上1.5mm以下的間隔設置之孔徑0.05mm以上0.5mm以下的流孔之噴嘴,將水壓1MPa以上15MPa以下的水流噴射在纖維網的表面及內面分別各1至5次而實施。水壓係以1MPa以上10MPa以下為佳,並以1MPa以上7MPa以下更佳。
水流交纏處理時使用的支撐體,可為板狀或卷狀的支撐體,並以卷狀的支撐體為佳。支撐體為卷狀時,可使纖維網彎曲,使纖維網的厚度方向(或通常彎曲的網之外側方向)中纖維密度變得更小。當柱狀水流從外側噴射時,柱狀水流所致之交纏比較容易進行。關於本實施形態的不織布,係以對纖維網依序施行接著處理、交纏處理為佳,纖維在接著處理之後施行交纏處理時,由於纖維網含有接著點而比較難以進行交纏,故以更容易進行交纏的狀態進行水流交纏處理為佳。
接著處理為熱風加工處理時,水流交纏處理在熱風加工處理中係以包含先從噴吹熱風之側噴射柱狀水流為佳,並且以包含從相反側噴射柱狀水流為佳。熱風加工處理中噴吹熱風之側比起相反側(通常是接觸支撐體之側)有纖維密度變小之傾向,較容易進行柱狀水流所致之交纏。水流交纏處理所致不織布的強度或抑制起毛的程度,由於取決於最初的交纏處理中之交纏程度的比例大,比較容易進行交纏,故以從纖維網的纖維密度較小之側噴射柱狀水流而進行為佳。
交纏處理為水流交纏處理時,係以纖維網在交纏處理之後施行乾燥處理(乾燥步驟)為佳。乾燥處理可藉由噴吹熱風的熱風加工處理等進行。乾燥處理的溫度係以低於接著性纖維的接著成分(熱接著成分)軟化或熔融之溫度為佳。乾燥處理的溫度係以設成比熱接著成分的熔點或軟化點低10℃以上的溫度為佳,並以設成低15℃以上的溫度更佳,而以設成低20℃以上的溫度又更佳。交纏處理之後不再使接著性成分軟化或熔融時,不易使不織布的容積壓扁,並且不易使不織布的質地變硬。
含有二種以上的接著性纖維,且各別接著性纖維的熱接著成分之熔點或軟化點不同時,將高於熔點或軟化點的熱接著成分之熔點或軟化點當作T1(℃),將低於熔點或軟化點的熱接著成分之熔點或軟化點當作T2(℃),將乾燥處理的溫度當作T(℃)時,T1、T2、T是以滿足T2≦T<T1的關係為佳。尤其可設成T≦T1+10,又尤其可設成T≦T1+15,又尤其可設成T≦T1+20。不織布含有二種以上的接著性纖維,具有積層結構,且至少2層中每層的接著性纖維之熱接著成分的熔點或軟化點不同時,因將乾燥處理的溫度設成T2≦T<T1,可使含有熔點或軟化點為T1的接著性纖維之層中不織布的質地良好,含有熔點或軟化點為T2的接著性纖維之層中不織布的強度或起毛的抑制良好。
纖維網係以依序進行接著處理、交纏處理為佳。依序進行熱接著處理、交纏處理時,因可使纖維的交纏適度進行,獲得更合適的質地之柔軟性,故較佳。交纏處理係以接著處理之後連續的進行為佳。以進行接著處理的纖維網為例,暫時捲曲成卷狀之後進行交纏處理時,有可能因捲壓而容易減少質地的柔軟性,或因退捲時纖維網彼此間的摩擦而容易起毛。
熱接著處理中,係以使接著性纖維的低熔點成分熔融的方式進行加熱為佳,並以僅使低點成分熔融的方式進行加熱更佳。因低熔點成分的適當熔融,可用更適當的大小形成更適當的個數之接著點,可更提高不織布的質地之柔軟性。
藉由調節熱處理溫度也可改變低熔點成分的熱接著程度(例如接著點之大小及個數等)。藉由調節熱接著的程度,可更提高不織布的強度、起毛的抑制及質地的柔軟性等,此外,也可調節交纏的程度。
本發明的形態之不織布可使用於例如一次性尿布、衞生棉、尿失禁墊片及內褲襯裡等吸收性物品、對人或對物用的擦拭材、含浸化妝料的面膜等皮膚被覆材、紗布、一次性衣料等。並且,可使用於整體性質的平衡優良且與人的肌膚直接接觸的用途,例如吸收性物品用頂片及背片、含浸化妝料等液體的含浸液體之皮膚被覆材(例如面膜、角質護理片及低頸片等)、包含溫濕布及冷濕布的各種墊材的基布、個人擦拭材料(如清潔片、止汗片、殺菌消毒片等)等上。
[實施例]
以下係使用實施例及比較例說明本發明,但此等例係用以說明本發明而非限定本發明者。
以下表示為製造實施例及比較例的不織布而使用的纖維。
纖維1(纖維素系纖維):纖度1.7dtex、纖維長度40mm的溶劑紡絲纖維素纖維(Lenzing公司製造的萊賽爾(Lyocell)(商品名))。沉降速度是4秒。
纖維2(接著性纖維):具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為芯、高密度聚乙烯(熔點:約133℃)為鞘、纖度2.6dtex、纖維長度51mm、偏心率25%的立體捲縮之偏心芯鞘型複合纖維(Daiwabo Polytech(股)製造的NBF(SH)V(商品名))。
纖維3(接著性纖維):具有聚丙烯(熔點160℃)為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8.5至10質量%)(熔點95℃)為鞘、纖度3.3dtex、纖維長度51mm的機械捲縮之同心芯鞘型複合纖維(Daiwabo Polytech(股)製造的NBF(A)(商品名))。
纖維4(纖維素系纖維):纖度1.0至5.0dtex(平均2.5dtex)、纖維長度10至60mm的棉(丸三產業(股)製造的MSD(商品名))。沉降速度是10秒。
纖維5(纖維素系纖維):纖度1.7dtex、纖維長度40mm的撥水性人造絲(嫘縈)。沉降速度在5分鐘以上不沉。
<實施例11至13的不織布之製造>
以2:8(質量比)的混合率使用纖維1與纖維2,利用平行梳棉機製成纖維網。此纖維網的單位面積重量約為35g/m2
利用熱風貫穿式熱處理機,在135℃中將此纖維網加熱約5秒。獲得藉由纖維2的鞘成分使纖維彼此間經熱接著(接著處理)的透氣不織布(air through nonwoven)。熱接著(接著處理)之後,以室溫20℃的氣冷進行透氣不織布冷卻處理。
將上述透氣不織布放置在經絲線徑為0.132mm、緯絲線徑為0.132mm、網目數為90網目的平織PET網上。一邊使透氣不織布以速度4m/分鐘進行,一邊用供水器對透氣不織布的表面噴射水壓2.0MPa的柱狀水流。供水器的噴嘴是以0.6mm的間隔設置孔徑0.12mm的流孔。透氣不織布的表面與流孔間的距離是15mm。然後,同樣使用供水器對透氣不織布的內面噴射柱狀水流。如上述操作使纖維彼此間進行水流交纏(交纏處理)。交纏處理之後,利用設定在80℃的熱風貫穿式熱處理機進行乾燥處理,獲得實施例11的不織布(單層)。
除了在表面及內面(兩面)各別噴射3.0MPa的水壓之柱狀水流以外,使用與實施例11相同的方法,獲得實施例12的不織布。
除了在表面及內面上各別噴射3.5MPa的水壓之柱狀水流以外,使用與實施例11相同的方法,獲得實施例13的不織布。
<實施例21至23的不織布之製造>
除了以4:6的混合率使用纖維1與纖維2以外,使用與實施例11相同的方法,獲得實施例21的不織布。
除了在表面及內面各別噴射3.0MPa的水壓之柱狀水流以外,使用與實施例21相同的方法,獲得實施例22的不織布。
除了在表面及內面各別噴射3.5MPa的水壓之柱狀水流以外,使用與實施例21相同的方法,獲得實施例23的不織布。
<實施例31至33的不織布之製造>
除了以6:4的混合率使用纖維1與纖維2以外,使用與實施例21至23相同的方法,分別獲得實施例31至33的不織布。
<實施例41至43的不織布之製造>
除了以8:2的混合率使用纖維1與纖維2以外,使用與實施例21至23相同的方法,分別獲得實施例41至43的不織布。
<比較例50的不織布之製造>
除了以6:4的混合率使用纖維1與纖維2,且不進行使用水流的處理及乾燥處理以外,使用與實施例11相同的方法,獲得比較例50的不織布。
<比較例61至62的不織布之製造>
除了以6:4的混合率使用纖維1與纖維2,且不進行熱處理(接著處理)及冷卻處理以外,使用與實施例11相同的方法,獲得比較例61的不織布。
除了在表面及內面各別使用3.0MPa的水壓之水流以外,使用與比較例61相同的方法,獲得比較例62的不織布。
<比較例71至72的不織布之製造>
以6:4的混合率使用纖維1與纖維2,製成纖維網。
除了在表面及內面分別噴射2.0MPa的水壓之柱狀水流之後,利用熱風貫穿式熱處理機在135℃中熱處理約5秒以外,使用與實施11相同的方法,獲得比較例71的不織布。
除了在表面及內面分別噴射3.0MPa的水壓之柱狀水流以外,使用與比較例71相同的方法,獲得比較例72的不織布。
<實施例81的不織布之製造>
以6:4(質量比)準備纖維1與纖維2,僅使用其各別的纖維,利用平行梳棉機製成各別的纖維網。此2種纖維網的單位面積重量之合計約為35g/m2
利用熱風穿通式熱處理機,在135℃中將此2種纖維網重疊積層的纖維網加熱約5秒鐘。獲得藉由纖維2的鞘成分使纖維彼此間熱接著(接著處理)的透氣不織布。又,熱風是從含有纖維1的纖維網之側施行。熱接著(接著處理)之後,以室溫20℃的氣冷進行透氣不織布的冷卻處理。
將上述透氣不織布放置在經絲線徑為0.132mm、緯絲線徑為0.132mm、網目數為90網目的平織PET網上。一邊使透氣不織布以速度4m/分鐘進行,一邊利用供水器對透氣不織布的表面(含纖維1之層的一邊)噴射水壓3.0MPa的柱狀水流。供水器的噴嘴是以0.6mm的間隔設置孔徑0.12mm的流孔。透氣不織布的表面與流孔間之距離是15mm。然後,同樣使用供水器對透氣不織布的內面噴射柱狀水流。如上述操作使纖維彼此間進行水流交纏(交纏處理)。交纏處理之後,利用設定在80℃的熱風貫穿式熱處理機進行乾燥處理,獲得實施例81的不織布(積層)。
<實施例82的不織布之製造>
以7:3(質量比)的混合率使用纖維1與纖維2,利用平行梳棉機製成纖維網A。此纖維網A的單位面積重量約為17.5g/m2。其次,以5:5(質量比)的混合率使用纖維1與纖維2,利用平行梳棉機製成纖維網B。該纖維網B的單位面積重量約為17.5g/m2
利用熱風貫穿式熱處理機,在135℃中將此2種纖維網重疊積層的纖維網加熱約5秒鐘。獲得以纖維2的鞘成分使纖維彼此間熱接著(接著處理)的透氣不織布。又,熱風是從纖維網A之側施行。熱接著(接著處理)之後,以室溫20℃的氣冷進行透氣不織布的冷卻處理。
將上述透氣不織布放置在經絲線徑為0.132mm、緯絲線徑為0.132mm、網目數為90網目的平織PET網上。一邊使透氣不織布以速度4m/分鐘進行,一邊利用供水器對透氣不織布的表面(纖維網A之側)噴射水壓2.0MPa的柱狀水流。供水器的噴嘴,係以0.6mm的間隔設置孔徑0.12mm的流孔。透氣不織布的表面與流孔間之距離是15mm。然後,同樣使用供水器對透氣不織布的內面噴射柱狀水流。如上述操作使纖維彼此間進行水流交纏(交纏處理)。交纏處理之後,利用設定在80℃的熱風貫穿式熱處理機進行乾燥處理,獲得實施例82的不織布(積層)。實施例82的不織布整體中,纖維1與纖維2的混合率是6:4(質量比)。
<實施例83的不織布之製造>
除了熱風從纖維網B之側施行與從纖維網B之側先噴射柱狀水流以外,使用與實施例82相同的方法,獲得實施例83的不織布。
<實施例84至86的不織布之製造>
除了分別以6:4的混合率使用纖維1與纖維3、纖維4與纖維2、纖維5與纖維2,取代纖維1與纖維2以外,使用與實施例31相同的方法,獲得實施例84至86的不織布(單層)。
如下述進行不織布的評估。
<不織布的結構>
關於不織布的結構,係將不織布朝縱向(更具體而言,係與處理不織布的熱處理機及水流處理機的輸送帶進行之方向平行的方向)切割,並將該剖面以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倍率:60倍)觀察而求得。將結果呈示於表1至2中。
第1圖表示實施例31的不織布之SEM圖像。可知實施例31的不織布其不織布的內部之纖維數比表面及內面的纖維數少,亦即,具有密/疏/密的結構。
第2圖表示比較例50的不織布之SEM圖像。比較例50的不織布其不織布的內部之纖維數與表面及內面的纖維數實質上並無差別,可知不具有密/疏/密的結構。
<接著點角度測定>
對於拍攝出的SEM圖像,針對將不織布在厚度方向分成3等分時的不織布之表面及內面附近與正中央附近(內部),檢查由形成接著點的2種纖維之間的角度。檢查至少4個點的角度後求得其平均值。將結果記錄在表1至2中。又,對於以熱風貫穿式熱處理機進行加工的實施例及比較例,係將施加熱風之側作為表面,其另一面作為內面。
<接著交點指數A>
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加速電壓:10.0kV,倍率:100倍)觀察不織布的表面及內面。對於拍攝出的SEM圖像,計算每單位面積的纖維之接著交點的個 數。對於不織布的表面及內面各3張的合計6張之SEM圖像,計算纖維之接著交點的個數,將其平均值作成纖維的接著交點數I(單位:個/mm2)。
從實施例及比較例的構成不織布之非接著性纖維(纖維1)與接著性纖維(纖維2)的纖度(dtex)與不織布中之混合率(質量%),依照下述式求得接著交點比例P(0≦P≦1)。
式中,αi表示第i個非接著性纖維之混合率(質量%),xi表示第i個非接著性纖維之纖度(dtex),βj表示第j個接著性纖維之混合率(質量%),yj表示第j個接著性纖維之纖度(dtex)。
從接著交點數I與接著交點比例P,依照下述式求得接著交點指數A(單位:個/mm2)。
接著交點指數A=I/(P2)
又,2層結構時,表面或內面的接著交點比例P,係依照表面或內面的混棉狀態分別計算。接著交點指數A的計算,不因表面3個、內面3個的平均值而變化。實施例81時,纖維1的面之接著交點指數A為0(I=0)。纖維2的面之接著交點指數A為28(P=1)。將其平均則實施例81的接著交點指數A成為14。
<不織布的厚度與密度>
利用厚度測定機(大榮科學精器製作所(股)製造的THICKNESS GAUGE型號CR-60A(商品名)),以在不織布上施加1.96kPa的負重之狀態測定不織布的厚度。
又,利用CCD雷射位移計(放大器單元型:LK-2100,感測器頭型:LK-080,Keyenc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以不織布上施加40Pa的負重之狀態測定不織布的厚度。將結果呈示於表1至2。
不織布的密度係依據不織布的單位面積重量與施加40Pa的負重而得的不織布之厚度計算。
此外,將施加1.96kPa的負重而得的厚度與施加40Pa的負重而得的厚度之比(施加1.96kPa的負重而得之厚度/施加40Pa的負重而得之厚度)定義為「厚度比」。
<不織布的厚度減少率>
對不織布的試料片,係與上述的方法相同,測定施加40Pa的負重之狀態的不織布之厚度(初期厚度)。接著,在相同的試料片上,以施加1.63kPa的負重之狀態放置3天之後,除去1.63kPa的負重再以上述相同方法測定施加40Pa的負重之狀態的不織布之厚度(最終厚度)。依照下述式求得厚度減少率(%)。
厚度減少率(%)=〔(初期厚度-最終厚度)/初期厚度〕×100
<硬度>
不織布的硬度係根據JIS L 1096:2010.8.21.5 E法(處理歐姆計法(Handle Ohm Method))測定。具體上,係依以下述順序測定。
將長20cm、寬20cm之試驗片放置在試料枱上,以使試驗片的測定方向與狹縫(間隙寬度10mm)形成垂直之方式放置。
接著,將穿透刀片從試料台的表面調降8mm,使其下降後按壓試驗片。按壓時,在距離任一側6.7cm(試驗片的寬度之1/3)的位置,對縱向及橫向分別表裡不同的點讀取相對於按壓之電阻值。讀取微安培計表示的最高值作為電阻值。求出4邊的最高值之合計值,計算出3次合計值的平均值作成該試料的硬度(g)。
此外,將上述硬度除以厚度(施加1.96kPa的負重而得之值)之值,定義為每單位厚度的硬度(硬度/厚度(g/mm))。
<抗拉強度>
抗拉強度係根據JIS L 1096:2010 8.14.1 A法(剝離法)測定。利用恆速張力式拉伸試驗機,以試料片(不織布)的寬度5cm、夾取間隔10cm、拉伸速率30±2cm/分鐘的條件進行拉伸試驗。測定切割時的負重值(斷裂強度)、斷裂伸長率、伸長10%時之應力、伸長20%時之應力以及伸長30%時之應力。拉伸試驗係將不織布的縱向(MD方向)及橫向(CD方向)作為拉伸方向而進行。評估結果係以對三個試料均以測定值的平均來表示。
<最大摩擦力及動摩擦力>
最大摩擦力及動摩擦力係利用靜態/動態摩擦測定機(Tribomaster TL201Ts,Trinity Lab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測定。準備5cm×10cm的不織布作為試料片。又,關於試料片,係分別準備將不織布的MD方向作為長邊者與將CD方向作為長邊者。在測定器的接觸端子使用觸覺接觸器(Trinity Lab製造)。將試料片固定在測定機上,使接觸端子對試料片的表面,以負重30g、速率10mm/秒、距離30mm往返移動2次進行評估。又,對於以熱風貫穿式熱處理機進行加工的實施例及比 較例,係對與受熱風之面為相反之面,使接觸端子接觸而測定。讀取往返2次的數值,將往的數值與返的數值之平均值當作1個試料片的最大摩擦力(gf)及動摩擦力(gf)。對MD方向作為長邊的試驗片進行3次測定,對CD方向作為長邊的試驗片進行3次測定,將合計6次的測定值之平均值當作各實施例及比較例的最大摩擦力Fs(gf)及動摩擦力Fk(gf)。
此外,依照下述式,從測定時獲得的動摩擦力之標準偏差σ(gf)與上述動摩擦力之平均值Fk求得動摩擦力的變異係數CV。
動摩擦力的變異係數CV=σ/Fk
<保水率>
將不織布裁切成MD方向×CD方向=100mm×100mm,測定不織布的質量。然後,將不織布浸泡在試驗用蒸餾水(相對於蒸餾水1分升添加2滴洗碗精(歡愉清爽的橙香(含界面活性劑33%),Proctor & Gamble公司製造)者)中2分鐘。用曬衣夾夾住含浸有試驗用蒸餾水的不織布之三個角並懸掛。經過10分鐘後,測定(含水)不織布的質量。依照下述式,計算出不織布的保水率。
保水率(%)=[(M2-M1)/M1]×100
M1:浸泡在試驗用蒸餾水之前的不織布質量(g)
M2:將浸泡有試驗用蒸餾水的不織布懸掛10分鐘後的不織布質量(g)
<毛絨評估>
用厚度0.5mm的聚胺酯發泡覆蓋圓盤(直徑70mm,350g)的表面。在圓盤中心偏離旋轉軸20mm的位置上將該圓盤安裝在旋轉軸上。將下方敷有聚胺酯發泡的不織布固定在枱上。將上述圓盤放在不織布上,使旋轉軸旋轉並使圓盤繞著不織布進行圓周運動。圓周運動是順時鐘2次、反時鐘2次的進行。此時的圓周 運動速率是每一周運動約3秒。對圓周運動後的不織布,用以下的判斷基準評估毛絨狀態。3至5可認為是毛絨受到抑制。
5:極佳(無毛絨)
4:佳(毛絨極少)
3:普通(毛絨是不在意的程度)
2:差(毛絨是在意的程度)
1:極差(毛絨多)
<毛絨評估2>
利用Martindale毛絨試驗機(Martindale Fuzz Tester,James Heal公司製造,商品名「Martindale Abrasion and Pilling Tester No.1309」)以摩擦試驗(Abrasion Test)評估。
對實施例、比較例的不織布,準備2片試料(直徑140mm及直徑38mm各1片)。在摩擦枱(Abrading Table)上設置直徑140mm的毛氈,在SM25摩擦布(SM25 Abrasice Cloth)上積層直徑140mm的試料,用夾環(Clamp Ring)固定試料。接著將直徑38mm的試料與直徑38mm的聚胺酯(PU)設置在試料架(Sample Holder)上。測定條件為以不將承載重量(Loading Weight)設置在試料架之方式將試料架設置在枱上。將摩擦次數作成8次旋轉,將運動設定在60.5mm Lissajous進行摩擦試驗。又,對於以熱風貫穿式熱處理機進行加工的實施例及比較例,係以受熱風之側與相反側之面彼此接觸的方式進行摩擦試驗。測定結束後,觀察試料架側的不織布,用以下的二個判斷基準(從正上方觀看測定後的不織布時之狀態(表面狀態)與從正側面觀看測定後的不織布時之狀態(起毛情形))之合計(滿分為10分)評估毛絨狀態。合計為6分以上者,可認為毛絨受到抑制。對每一實施例或比較 例進行3次評估試驗,將3次的得分之平均值作成各實施例或比較例之毛絨評估。
表面狀態
5:極佳(表面不紊亂)
4:佳(表面極少紊亂)
3:普通(表面紊亂少,不在意)
2:差(表面紊亂為在意的程度)
1:極差(表面上有孔)
起毛情形
5:極佳(無起毛)
4:佳(極少起毛)
3:普通(不會在意起毛的程度)
2:差(在意起毛的程度)
1:極差(起毛多)
又,對於毛絨,雖然有<毛絨評估>與<毛絨評估2>的2種評估方法,但只要<毛絨評估>在3以上為及格,只要<毛絨評估2>合計在6以上為及格。並且對於毛絨,只要<毛絨評估>與<毛絨評估2>的任一項及格,即可認定及格。對於毛絨,只要<毛絨評估>與<毛絨評估2>的兩者均及格者更佳。
實施例11至43及81至86的不織布之任一者均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含有上述接著性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間的接著點,含有上述纖維素系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間的交纏點。此外,實施例11至43及81至86的不織布之任一者具有的特徵,係(i)上述不織布的接著交點指數A為1至60個/mm2,及/或(ii)上述不織布的厚度減少率為30至45%。
實施例11至43及81至86的不織布,因含有接著點與交纏點之兩者,故毛絨的抑制良好。
此外,實施例11至43及81至86的不織布因上述(i)及(ii)均顯示上述的特定值,質地柔軟,故較佳。
所以,實施例11至43及81至86的不織布係顯示毛絨的抑制及質地良好的優良性質。
相對於此,比較例50至72的不織布其毛絨的抑制及質地皆不佳。例如比較例50至62只有接著點或交纏點的任一者。因此,毛絨的抑制不足。比較例71至72雖因具有接著點及交纏點兩者而使毛絨的抑制良好,但因(i)及(ii)的任一者呈示上述的特定值,故質地硬而不足。
確認不織布的每單位厚度之硬度時,相較於實施例11至43及81至89的不織布,比較例71及比較例72的不織布之值較大,故實施例的不織布之質地柔軟而為良好。
對不織布之厚度比,在確認混合率相同的實施例31至33與比較例71至72時,比較例的不織布之值大於實施例的不織布之值,故實施例的不織布之質地柔軟而為良好。此外,混合率相同的實施例31至33與比較例50相比 時,比較例的不織布之值小於實施例的不織布之值,故實施例的不織布係不易塌陷者。
對於在不織布的厚度方向分成3等分時的正中央之纖維接著點的角度,在確認混合率相同的實施例31與比較例50及比較例71時,比較例71的不織布之值小於實施例31的不織布之值,故實施例的不織布之質地柔軟而為良好。此外,比較例50的不織布之值大於實施例31的不織布之值,故實施例的不織布係不易塌陷者。此外,使用機械捲縮的纖維作為接著性纖維之實施例84,由於其角度值小,故可認為接著性纖維具有立體捲縮者,可使質地變得更為柔軟。
對於不織布的動摩擦力之變異係數,在確認水壓相同的實施例11、21、31及41與比較例71時,實施例的不織布之值小於比較例的不織布之值,故實施例的不織布者,其不織布的表面平滑。此外,對於水壓相同的實施例12、22、32及42與比較例72,亦同樣為實施例之不織布者,其不織布的表面平滑。可推測是因在交纏步驟之前進行接著步驟,可使纖維適度交纏,而使不織布的表面變平滑。尤其可推測是因實施例及比較例是由平行梳棉機製造纖維網,使纖維在MD方向相對定向,因在交纏步驟之前進行接著步驟,可相對維持纖維定向,而使不織布的表面更為平滑。
對實施例31的不織布,係將不織布朝橫向(更具體而言,係與處理不織布的熱處理機及水流處理機之輸送帶進行的方向垂直之方向)切割,以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倍率:100倍)觀察其切割面。第3圖係將不織布在厚度方向分成3等分時的不織布之正中央附近(內部)擴大的切割部分,可知實施例31 的不織布在不織布的內部中由接著性纖維形成的接著點被消除所形成之接著剝離痕係形成在接著性纖維中。
對實施例31的不織布,以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倍率:100倍)觀察不織布的表面及內面。第4圖係觀察不織布的表面者,可知實施例31的不織布在不織布的表面中由接著性纖維形成的接著點被消除所形成之接著剝離痕係形成在接著性纖維中。此外,第5圖係觀察不織布的內面者,可知實施例31的不織布在不織布的內面中由接著性纖維形成的接著點被消除所形成之接著剝離痕係形成在接著性纖維中。
在比較纖維素系纖維不同的實施例31與實施例85時,使用萊賽爾的實施例31之斷裂強度高於使用棉的實施例85,MD方向的拉伸10%、20%、30%時的應力高。此外,毛絨評估也是實施例31較高。可推測萊賽爾的纖度及纖維長度之變化極小,使不織布強度及毛絨較為良好。
此外,在比較纖維素系纖維不同的實施例31與實施例86時,使用萊賽爾的實施例31之斷裂強度高於使用具有撥水性的嫘縈之實施例86,拉伸10%、20%、30%時的應力高。此外,毛絨評估也是實施例31較高。可推測沉降速度約4秒的萊賽爾與具有撥水性的嫘縈相比,因其柱狀水流的交纏較強,故不織布強度或毛絨較為良好。另一方面,實施例86的最大摩擦力及動摩擦力低於實施例31者,故不織布表面的平滑性較為良好。
在比較接著性纖維的鞘成分不同之實施例31與實施例84時,實施例84在MD方向之拉伸10%、20%、30%時的應力均高。故推測因在鞘成分上使用與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的纖維素系纖維間之接著性高的樹脂,而提高不織布的強度。
積層結構之中,比較不織布的製造方法略有不同的實施例82與實施例83時,實施例83的毛絨之評估為良好。受熱風側之層的纖維密度有小於相反側之層(接觸支撐體之層)的傾向,由柱狀水流所致的交纏係相對較多地進行。另一方面,可推測因相反側之層較不易進行交纏,故相反側之層中纖維素系纖維的含量多的一方進行較強之交纏而難以起毛。
本揭示,係包含以下的形態。
(形態1)
一種不織布,係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的不織布,其含有上述接著性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之間的接著點,且含有上述纖維素系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之間的交纏點,上述不織布的接著交點指數A為1至60個/mm2
(形態2)
一種不織布,係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的不織布,其含有上述接著性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之間的接著點,且含有上述纖維素系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之間的交纏點,上述不織布的厚度減少率為30至45%。
(形態3)
如形態1或2所述之不織布,其含有上述纖維素系纖維25至75質量%。
(形態4)
一種不織布的製造方法,前述不織布係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該製造方法包含:以上述接著性纖維使纖維彼此間接著的接著步驟,以及上述接著步驟之後使纖維彼此間交纏的交纏步驟。
(形態5)
如形態4所述之不織布的製造方法,其在上述接著步驟與上述交纏步驟之間包含冷卻步驟。
(形態6)
如形態4或5所述之不織布的製造方法,其中,上述交纏步驟包含水流交纏處理。
(形態7)
如形態6所述之不織布的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接著步驟包含熱風加工處理,上述水流交纏步驟中,先從噴吹熱風之側噴射柱狀水流。
(形態8)
如形態6或7所述之不織布的製造方法,其在上述水流交纏處理之後包含乾燥步驟,上述乾燥步驟的溫度為比接著性纖維的接著成分之軟化或熔融的溫度低10℃以上的溫度。
(形態9)
如形態6或7所述之不織布的製造方法,其在上述水流交纏處理之後包含乾燥步驟,上述接著性纖維係含有接著成分的熔點或軟化點不同之二種以上接著性纖維,其中熔點或軟化點較高的熱接著成分之熔點或軟化點T1(℃),熔點或軟化點較低的熱接著成分之熔點或軟化點T2(℃),與乾燥處理的溫度T(℃),係滿足T2≦T<T1的關係。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揭示的不織布可緩和並良好地解決毛絨之抑制不足及質地較硬等問題中的至少一者,可使用於例如吸收性物品等與人之肌膚直接接觸的用途上。
[相關申請案]
又,本申請案是依據2018年2月5日在日本申請的申請案號2018-018501主張根據巴黎條約第4條的優先權。此基礎申請案的內容係以參照之方式納入本說明書中。

Claims (9)

  1. 一種不織布,係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的不織布,其含有上述接著性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之間的接著點,且含有上述纖維素系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之間的交纏點,上述不織布的接著交點指數A為1至60個/mm 2
  2. 一種不織布,係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的不織布,其含有上述接著性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之間的接著點,且含有上述纖維素系纖維與纖維素系纖維及/或接著性纖維之間的交纏點,上述不織布的厚度減少率為30至45%。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不織布,其含有上述纖維素系纖維25至75質量%。
  4. 一種不織布的製造方法,係前述不織布含有纖維素系纖維與接著性纖維,該製造方法包含:以上述接著性纖維使纖維彼此間接著的接著步驟,以及在上述接著步驟之後使纖維彼此間交纏的交纏步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不織布的製造方法,其在上述接著步驟與上述交纏步驟之間包含冷卻步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所述之不織布的製造方法,其中,上述交纏步驟包含水流交纏處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不織布的製造方法,其中,上述接著步驟包含熱風加工處理,上述水流交纏步驟中,先從噴吹熱風之側噴射柱狀水流。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所述之不織布的製造方法,其在上述水流交纏處理之後包含乾燥步驟,上述乾燥步驟的溫度為比接著性纖維的接著成分之軟化或熔融的溫度低10℃以上的溫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所述之不織布的製造方法,其在上述水流交纏處理之後包含乾燥步驟,上述接著性纖維係含有接著成分的熔點或軟化點不同的二種以上接著性纖維,其中熔點或軟化點較高的接著成分之熔點或軟化點T 1(℃),熔點或軟化點較低的接著成分之熔點或軟化點T 2(℃),與乾燥處理的溫度T(℃),係滿足T 2≦T<T 1的關係。
TW108104457A 2018-02-05 2019-02-11 不織布及不織布的製造方法 TW2019407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8501 2018-02-05
JP2018-018501 2018-02-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0773A true TW201940773A (zh) 2019-10-16

Family

ID=67479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4457A TW201940773A (zh) 2018-02-05 2019-02-11 不織布及不織布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7395102B2 (zh)
CN (1) CN111971430B (zh)
TW (1) TW201940773A (zh)
WO (1) WO201915152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10326B (fi) * 1995-06-06 2002-12-31 Bki Holding Corp Menetelmä kuitukankaan valmistamiseksi
JP4103269B2 (ja) 1999-10-19 2008-06-18 チッソ株式会社 延伸不織布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形品
FR2824083B1 (fr) * 2001-04-26 2003-10-31 Interplume Produit de garnissage a base de plumes, procede d'elaboration et installation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JP4804118B2 (ja) 2004-12-17 2011-11-02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積層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20211B2 (ja) * 2006-05-12 2011-11-24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自己伸長性熱接着性複合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99363B2 (ja) 2006-10-24 2011-10-26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6423578B2 (ja) 2012-01-25 2018-11-14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積層不織布、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不織布製品
JP6024915B2 (ja) * 2013-03-28 2016-11-16 Jnc株式会社 不織布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た製品
JP6190260B2 (ja) * 2013-12-09 2017-08-30 花王株式会社 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6285737B2 (ja) 2014-02-06 2018-02-28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ウェットシート用不織布、ウェットワイピングシート、および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
WO2015152013A1 (ja) * 2014-03-31 2015-10-08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化粧料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用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052527A1 (ja) * 2014-09-30 2016-04-07 クラレクラフレックス株式会社 拭き取りシート
JP6654866B2 (ja) 2014-11-13 2020-02-26 ダイワボウ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吸収性物品用シート
EP3216433B1 (en) 2016-03-08 2018-11-21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Carded nonwoven fibrous web and use in absorbent artic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1430A (zh) 2020-11-20
JP7395102B2 (ja) 2023-12-11
JPWO2019151527A1 (ja) 2021-01-14
JP2023182007A (ja) 2023-12-25
CN111971430B (zh) 2024-05-17
WO2019151527A1 (ja) 2019-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34927B1 (ko) 하나 이상의 흡수 시트를 포함하는 화장용 및/또는 피부과용 퍼스널 케어 및/또는 클렌징 흡수 제품
JP4592516B2 (ja) 液体含浸用皮膚被覆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フェイスマスク
KR20120107908A (ko) 적층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643145B2 (ja) 積層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24403B2 (ja) 化粧料含浸用皮膚被覆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フェイスマスク
JP2015148023A (ja) ウェットシート用不織布、ウェットワイピングシート、および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
TW201904536A (zh) 不織布以及積層不織布
JP2024123015A (ja) 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用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並びにフェイスマスク
JP2018176522A (ja) 積層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液体含浸用シート、液体含浸シートならびにフェイスマスク
JP2019170756A (ja) 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用不織布および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
WO2020218092A1 (ja) 繊維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089063A (ja) 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用不織布および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
JP2016098464A (ja) 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用不織布および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
JP2019137069A (ja) 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用不織布および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
JP2024028291A (ja) 吸収性物品用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940773A (zh) 不織布及不織布的製造方法
JP2022058301A (ja) 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用積層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ならびにフェイスマスク
JP2021025193A (ja) 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ワイパー
JP7527331B2 (ja) 積層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液体含浸シート、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ならびにフェイスマスク
JP2022122854A (ja) 吸収性物品用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吸収性物品用トップシート及びそれを含む吸収性物品
JP2023010384A (ja) 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用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ならびにフェイスマスク
JP2023051889A (ja) 積層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液体含浸皮膚被覆シート、ならびにフェイスマスク
WO2018184051A1 (en) A nonwoven material designed for use in absorbent core structures with intrinsic acquistion/distribution capabi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