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7061A - 低溫泵 - Google Patents

低溫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7061A
TW201937061A TW108105757A TW108105757A TW201937061A TW 201937061 A TW201937061 A TW 201937061A TW 108105757 A TW108105757 A TW 108105757A TW 108105757 A TW108105757 A TW 108105757A TW 201937061 A TW201937061 A TW 20193706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ryopump
cryopanel
water absorbing
heat insulating
ga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5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7621B (zh
Inventor
谷津貴裕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7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7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7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76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7/00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 F04B37/06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for evacuating by thermal means
    • F04B37/08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for evacuating by thermal means by condensing or freezing, e.g. cryogenic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7/00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 F04B37/06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for evacuating by thermal means
    • F04B37/08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for evacuating by thermal means by condensing or freezing, e.g. cryogenic pumps
    • F04B37/085Regeneration of cryo-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7/00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 F04B37/10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for special use
    • F04B37/18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for special use for specific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16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liners o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10/00Working fluid
    • F05B2210/10Kind or type
    • F05B2210/12Kind or type gaseous, i.e. compressi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低溫泵。其抑制對低溫泵的結露或抑制結露之水的滴落。本發明的低溫泵(10)具備:低溫泵殼體(70);及吸水層(80),其安裝於低溫泵殼體(70)的外側。低溫泵(10)還可以具備隔熱層(82),其配置於低溫泵殼體(70)與吸水層(80)之間。低溫泵(10)還可以具備吸水隔熱片(84),其在外側具有吸水層(80)且在內側具有隔熱層(82)。

Description

低溫泵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低溫泵。
低溫泵為藉由凝結或吸附在被冷卻成極低溫之低溫板捕捉氣體分子以進行排氣之真空泵。低溫泵通常為實現半導體電路製程等所要求之潔淨的真空環境而使用。低溫泵為所謂的氣體積存式真空泵,因此需要進行定期向外部排出所捕捉之氣體之再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0-71002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若低溫泵的再生開始,則收容低溫板之低溫泵殼體的真空解除。藉由積存之氣體再次氣化或沖洗氣體的導入,殼體內充滿氣體。再生初期低溫板還保持極低溫。藉由氣體的充滿,真空隔熱效果消失,因此殼體可藉由低溫板經由氣體被冷卻。殼體受周圍環境影響,因此,依據情況可能在其外表面產生結露。結露之水可能會滴落。
本發明的一態樣的例示性目的之一為抑制對低溫泵的結露或抑制結露之水滴落。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依本發明的一態樣,低溫泵具備低溫泵殼體及安裝於前述低溫泵殼體的外側之吸水層。
另外,在方法、裝置、系統等之間相互置換以上構成要素的任意組合、本發明的構成要素和表述者,作為本發明的態樣同樣有效。

[發明之效果]
依本發明,能夠抑制對低溫泵的結露或結露之水滴落。
以下,參閱附圖對用於實施本發明之形態進行詳細說明。說明及附圖中對相同或等同的構成要素、構件、處理標註相同符號,並適當省略重複說明。所描繪之各部的比例尺和形狀為便於說明而簡易設定,除非特別指明,則為非限制性解釋。實施形態為示例,對本發明的範圍不做任何限定。實施形態中所描述之所有特徵及其組合,未必為發明的本質。
圖1係概略地表示實施形態之低溫泵10之側剖面圖。圖2係概略地表示圖1所示之低溫泵10之A-A線剖面圖。圖1表示包括用一點鏈線表示之低溫泵中心軸C之剖面。但是,為了便於理解,圖1中示出低溫泵10的低溫低溫板部以及冷凍機的側面而非剖面。
如後述,低溫泵10具有結露抑制結構。
低溫泵10為了提高例如安裝於離子植入裝置、濺射裝置、蒸鍍裝置或其他真空處理裝置的真空腔室且將真空腔室內部的真空度提高至所希望的真空處理所要求之級別而使用。低溫泵10具有用於從真空腔室接收應排出之進氣口12。氣體通過進氣口12而進入到低溫泵10的內部空間14。
低溫泵10可以在將圖式的朝向亦即進氣口12朝向上方之姿勢下設置於真空腔室而使用。但是,低溫泵10的姿勢並不限定於此,低溫泵10可以以其他朝向設置於真空腔室。
另外,以下為了清晰易懂地表示低溫泵10的構成要素的位置關係,有時使用“軸向”、“徑向”這樣的用語。軸向表示通過進氣口12之方向(圖1中,沿通過進氣口12的中心之低溫泵中心軸C之方向),徑向表示沿進氣口12之方向(與中心軸C垂直的方向)。為方便起見,有時關於軸向,相對靠近進氣口12則稱為“上”,相對較遠則稱為“下”。亦即,有時相對遠離低溫泵10的底部則稱為“上”,相對靠近則稱為“下”。關於徑向,靠近進氣口12的中心(圖1中為中心軸C)則稱為“內”,靠近進氣口12的周緣則稱為“外”。另外,這種表現形式無關於低溫泵10安裝於真空腔室時的配置。例如,低溫泵10可以以使進氣口12沿垂直方向朝下之方式安裝於真空腔室。
又,有時將圍繞軸向之方向稱為“周向”。周向為沿進氣口12之第2方向,且為與徑向正交之切線方向。
低溫泵10具備冷凍機16、第1段低溫板18、第2段低溫板組件20及低溫泵殼體70。第1段低溫板18亦可稱為高溫低溫板部或100K部。第2段低溫板組件20亦可稱為低溫低溫板部或10K部。
冷凍機16例如為吉福德-麥克馬洪式冷凍機(所謂GM冷凍機)等極低溫冷凍機。冷凍機16為二段式冷凍機。因此,冷凍機16具備第1冷卻台22及第2冷卻台24。冷凍機16構成為將第1冷卻台22冷卻至第1冷卻溫度,並將第2冷卻台24冷卻至第2冷卻溫度。第2冷卻溫度為比第1冷卻溫度低的溫度。例如第1冷卻台22被冷卻至65K~120K左右,80K~100K為較佳,第2冷卻台24被冷卻至10K~20K左右。
又,冷凍機16具備結構上由第1冷卻台22支撐第2冷卻台24,同時結構上由冷凍機16的室溫部26支撐第1冷卻台22之冷凍機結構部21。因此,冷凍機結構部21具備沿徑向同軸延伸之第1缸體23及第2缸體25。第1缸體23將冷凍機16的室溫部26連接於第1冷卻台22。第2缸體25將第1冷卻台22連接於第2冷卻台24。室溫部26、第1缸體23、第1冷卻台22、第2缸體25及第2冷卻台24依序排成一條直線。
第1缸體23及第2缸體25各自的內部配設有能夠往復移動的第1置換器及第2置換器(未圖示)。在第1置換器及第2置換器中分別組裝有第1蓄冷器及第2蓄冷器(未圖示)。又,室溫部26具有用於使第1置換器及第2置換器往復移動的驅動機構(未圖示)。驅動機構包括以週期性地反覆向冷凍機16的內部供給與排出工作氣體(例如氦氣)之方式切換工作氣體的流路之流路切換機構。
第1冷卻台22設置於冷凍機16的第1段低溫端。第1冷卻台22為在與室溫部26相反的一側從外側包圍第1缸體23的端部,且圍繞工作氣體的第1膨脹空間之構件。第1膨脹空間為在第1缸體23的內部形成於第1缸體23與第1置換器之間,且容積隨著第1置換器的往復移動而變化之可變容積。第1冷卻台22由比第1缸體23具有高導熱率之金屬材料形成。例如,第1冷卻台22由銅形成,第1缸體23由不鏽鋼形成。
第2冷卻台24設置於冷凍機16的第2段低溫端。第2冷卻台24為在與室溫部26相反的一側從外側包圍第2缸體25的端部,且圍繞工作氣體的第2膨脹空間之構件。第2膨脹空間為在第2缸體25的內部形成於第2缸體25與第2置換器之間,且容積隨著第2置換器的往復移動而變化之可變容積。第2冷卻台24由比第2缸體25具有高導熱率之金屬材料形成。第2冷卻台24由銅形成,第2缸體25由不鏽鋼形成。圖1中示出第2冷卻台24與第2缸體25的界限24b。
冷凍機16與工作氣體的壓縮機(未圖示)連接。冷凍機16使藉由壓縮機加壓之工作氣體在內部膨脹以冷卻第1冷卻台22及第2冷卻台24。膨脹之工作氣體回收至壓縮機而被再次加壓。冷凍機16藉由包括工作氣體的供排及與其同步之第1置換器及第2置換器的往復移動之熱循環的反覆而產生寒冷。
圖示之低溫泵10為所謂的臥式低溫泵。臥式低溫泵通常指冷凍機16以與低溫泵10的中心軸C交叉的(通常為正交)方式配設之低溫泵。冷凍機16的第1冷卻台22及第2冷卻台24沿與低溫泵中心軸C垂直的方向(圖1中為水平方向,冷凍機16的中心軸D的方向)排列。
第1段低溫板18具備放射屏蔽件30和入口低溫板32,並包圍第2段低溫板組件20。第1段低溫板18是為了保護第2段低溫板組件20免受來自低溫泵10的外部或低溫泵殼體70的輻射熱的低溫板。第1段低溫板18熱耦合於第1冷卻台22。藉此,第1段低溫板18被冷卻為第1冷卻溫度。第1段低溫板18在與第2段低溫板組件20之間具有間隙,第1段低溫板18不與第2段低溫板組件20接觸。
放射屏蔽件30為了保護第2段低溫板組件20免受來自低溫泵殼體70的輻射熱而設置。放射屏蔽件30位於低溫泵殼體70與第2段低溫板組件20之間,且包圍第2段低溫板組件20。放射屏蔽件30具有用於從低溫泵10的外部向內部空間14接收氣體的屏蔽件主開口34。屏蔽件主開口34位於進氣口12。
放射屏蔽件30具備:屏蔽件前端36,確定屏蔽件主開口34;屏蔽件底部38,位於與屏蔽件主開口34相反的一側;及屏蔽件側部40,將屏蔽件前端36連接於屏蔽件底部38。屏蔽件前端36構成屏蔽件側部40的一部分。屏蔽件側部40沿軸向從屏蔽件前端36向與屏蔽件主開口34相反的一側延伸,且以沿周向包圍第2冷卻台24之方式延伸。放射屏蔽件30具有屏蔽件底部38封閉之筒形(例如圓筒)的形狀,形成為杯狀。屏蔽件側部40與第2段低溫板組件20之間形成有環狀間隙42。
另外,屏蔽件底部38可以是與屏蔽件側部40獨立的構件。例如,屏蔽件底部38可以是與屏蔽件側部40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徑之平坦的圓盤,亦可以是在與屏蔽件主開口34相反的一側安裝於屏蔽件側部40。又,屏蔽件底部38可以是其至少一部分被開放。例如放射屏蔽件30可以不藉由屏蔽件底部38而封閉。亦即,屏蔽件側部40可以是兩端被開放。
屏蔽件側部40具有供冷凍機結構部21插入之屏蔽件側部開口44。第2冷卻台24及第2缸體25通過屏蔽件側部開口44而從放射屏蔽件30的外部插入到放射屏蔽件30中。屏蔽件側部開口44為形成於屏蔽件側部40之安裝孔,例如為圓形。第1冷卻台22配置於放射屏蔽件30的外部。
屏蔽件側部40具備冷凍機16的安裝座46。安裝座46為用於將第1冷卻台22安裝於放射屏蔽件30的平坦部分,從放射屏蔽件30的外部觀察時稍微凹陷。安裝座46形成屏蔽件側部開口44的外周。安裝座46在軸向上比屏蔽件前端36更靠近屏蔽件底部38。第1冷卻台22安裝於安裝座46,藉此放射屏蔽件30熱耦合於第1冷卻台22。
入口低溫板32為了保護第2段低溫板組件20免受來自低溫泵10的外部的熱源的輻射熱而設置於屏蔽件主開口34。低溫泵10的外部的熱源例如為安裝有低溫泵10之真空腔室內的熱源。入口低溫板32除了輻射熱之外還能夠限制氣體分子進入。入口低溫板32佔據屏蔽件主開口34的開口面積的一部分以將通過屏蔽件主開口34而流入內部空間14之氣體限制在所希望的量上。入口低溫板32與屏蔽件前端36之間形成有環狀的開放區域48。
入口低溫板32藉由適當的安裝構件而安裝於屏蔽件前端36,且熱耦合於放射屏蔽件30。入口低溫板32經由放射屏蔽件30熱耦合於第1冷卻台22。入口低溫板32例如具有複數個環狀或直線狀的百葉板。或者,入口低溫板32可以是一片板狀構件。
第2段低溫板組件20以包圍第2冷卻台24之方式安裝於第2冷卻台24。藉此,第2段低溫板組件20熱耦合於第2冷卻台24,第2段低溫板組件20被冷卻為第2冷卻溫度。第2段低溫板組件20與第2冷卻台24一起被屏蔽件側部40包圍。
第2段低溫板組件20具備與屏蔽件主開口34相對之頂部低溫板60、複數個(本例中為2個)低溫板構件62及低溫板安裝構件64。
又,如圖1所示,低溫泵10具備低溫板定位構件67。使第2段低溫板組件20熱耦合於第2冷卻台24之導熱部包括低溫板安裝構件64及低溫板定位構件67。頂部低溫板60及低溫板構件62經由低溫板安裝構件64和低溫板定位構件67安裝於第2冷卻台24。
頂部低溫板60及低溫板構件62與屏蔽件側部40之間形成有環狀間隙42,因此頂部低溫板60及低溫板構件62均不與放射屏蔽件30接觸。低溫板構件62被頂部低溫板60所覆蓋。
頂部低溫板60為第2段低溫板組件20中最靠近入口低溫板32之部分。頂部低溫板60在軸向上配置於屏蔽件主開口34或入口低溫板32與冷凍機16之間。頂部低溫板60軸向上位於低溫泵10的內部空間14的中心部。因此,頂部低溫板60的前表面與入口低溫板32之間較寬地形成凝結層的主收容空間65。凝結層的主收容空間65佔內部空間14的上半部分。
頂部低溫板60為軸向上垂直配置之大致平板的低溫板。亦即,頂部低溫板60沿徑向及周向延伸。如圖2所示,頂部低溫板60為比入口低溫板32具有更大尺寸(例如投影面積)之圓板狀面板。但是,頂部低溫板60與入口低溫板32的尺寸關係並不限定於此,可以是頂部低溫板60更小,亦可以是兩者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
頂部低溫板60配置成在與冷凍機結構部21之間形成間隙區域66。間隙區域66為在頂部低溫板60的背面與第2缸體25之間沿軸向形成之空白部分。
在低溫板構件62設置有活性碳等吸附材74。吸附材74例如黏著於低溫板構件62的背面。低溫板構件62的前表面發揮凝結面的功能,背面發揮吸附面的功能。可以在低溫板構件62的前表面設置吸附材74。同樣地,頂部低溫板60可以在其前表面及/或背面具有吸附材74。或者,頂部低溫板60可以不具備吸附材74。
2個低溫板構件62夾著低溫泵中心軸C而配置於第2冷卻台24的兩側。低溫板構件62沿與低溫泵中心軸C垂直的平面配置。為了便於理解,圖2中用虛線表示低溫板構件62及低溫板安裝構件64。
2個低溫板構件62配置於低溫泵中心軸C的方向上之第2冷卻台24的上端與下端之間的高度位置。2個低溫板構件62配置於相同的高度。第2冷卻台24在與低溫泵中心軸C垂直的方向(冷凍機16的中心軸D的方向)上之末端具備凸緣部24a。低溫泵中心軸C的方向上之第2冷卻台24的上端及下端依據凸緣部24a而定。亦即,2個低溫板構件62配置於低溫泵中心軸C的方向上之第2冷卻台24的凸緣部24a的上端與下端之間的高度位置。
2個低溫板構件62被設置成相同的部件。2個低溫板構件62具有相同的形狀,且由相同的材料形成。低溫板構件62具有弓形狀、半月狀或半圓狀的形狀。低溫板構件62例如由銅等高導熱率的金屬材料形成,亦可以由例如鎳等鍍層被覆。
如圖2所示,低溫板構件62具有圓弧部78及弦79。向低溫泵中心軸C的方向觀察時,2個低溫板構件62配置成以兩者的中線(冷凍機16的中心軸D)作為對稱軸而相互對稱。2個低溫板構件62的圓弧部78位於以低溫泵中心軸C為中心之相同的圓周上。又,各低溫板構件62具有通過弦79的中點(或低溫泵中心軸C)且以與弦79垂直的線E為對稱軸而線對稱的形狀。
如圖1所示,低溫板定位構件67固定於第2冷卻台24的凸緣部24a,且被第2冷卻台24支撐。低溫板定位構件67形成為上下顛倒之倒L字形。藉由使用低溫板定位構件67,對中心軸D的方向上之冷凍機16的長度的制約得到緩和。即使第2冷卻台24的凸緣部24a位於從低溫泵中心軸C向冷凍機16的中心軸D的方向偏離之位置,亦能夠藉由調整低溫板定位構件67的上邊部67a的長度來將第2段低溫板組件20定位在低溫泵中心軸C上。其結果,可採用現有的冷凍機以代替專為低溫泵10設計之冷凍機。其有助於降低低溫泵10的製造成本。
另外,為了在低溫泵中心軸C將第2段低溫板組件20進行定位,低溫板定位構件67的上邊部67a可以與圖1所示相反地,從第2冷卻台24的凸緣部24a沿冷凍機16的中心軸D的方向遠離第2缸體25之方式延伸。對於具有大口徑的進氣口12之低溫泵10而言,具有該種形狀之低溫板定位構件67為適當。
低溫泵10具備以使從屏蔽件主開口34流入之氣體的流向從冷凍機結構部21偏向的方式構成之氣體流向調整構件50。氣體流向調整構件50以使通過入口低溫板32或開放區域48而流入主收容空間65之氣體流向從第2缸體25偏向之方式構成。氣體流向調整構件50可以是在冷凍機結構部21或第2缸體25的上方與之相鄰配置之氣體流向偏向構件或氣體流向反射構件。氣體流向調整構件50局部設置於周向上與屏蔽件側部開口44相同的位置。氣體流向調整構件50自上觀察時為矩形形狀。氣體流向調整構件50例如為一片平坦板,亦可以彎曲。
氣體流向調整構件50從屏蔽件側部40延伸,且插入於間隙區域66。但是,氣體流向調整構件50不與頂部低溫板60、第2缸體25及包圍其他間隙區域66之第2冷卻溫度的部位接觸。氣體流向調整構件50經由放射屏蔽件30熱耦合於第1冷卻台22。因此,氣體流向調整構件50被冷卻為第1冷卻溫度。
低溫泵殼體70為收容第1段低溫板18、第2段低溫板組件20及冷凍機16之低溫泵10的筐體,其為以保持內部空間14的真空氣密的方式構成之真空容器。低溫泵殼體70以非接觸之方式包括第1段低溫板18及冷凍機結構部21。低溫泵殼體70安裝於冷凍機16的室溫部26。
藉由低溫泵殼體70的前端,進氣口12被分隔。低溫泵殼體70具備從其前端朝向徑向外側延伸之進氣口凸緣72。進氣口凸緣72遍及低溫泵殼體70的全周而設置。低溫泵10使用進氣口凸緣72而安裝於真空排氣對象的真空腔室。
低溫泵殼體70具備以與放射屏蔽件30非接觸之方式包圍放射屏蔽件30之低溫板收容部76及包圍冷凍機16的第1缸體23之冷凍機收容部77。低溫板收容部76與冷凍機收容部77形成為一體。
低溫板收容部76在一端形成有進氣口凸緣72,另一端具有作為殼體底面70a而封閉之圓筒狀或圓頂狀的形狀。在將進氣口凸緣72連接於殼體底面70a之低溫板收容部76的側壁與進氣口12獨立形成有插穿冷凍機16之開口。冷凍機收容部77具有從該開口向冷凍機16的室溫部26延伸之圓筒狀的形狀。冷凍機收容部77將低溫板收容部76連接於冷凍機16的室溫部26。
低溫泵10具備安裝於低溫泵殼體70的外側之吸水層80及配置於低溫泵殼體70與吸水層80之間之隔熱層82。低溫泵10的結露抑制結構由吸水層80及隔熱層82形成。結露抑制結構具備在外側具有吸水層80且在內側具有隔熱層82之吸水隔熱片84。吸水隔熱片84作為在隔熱層82的外側貼合吸水層80而成之片材而構成。
吸水隔熱片84覆蓋低溫泵殼體70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整個面。吸水隔熱片84安裝於低溫板收容部76和冷凍機收容部77中兩處,且覆蓋該等的大致整個面。吸水隔熱片84纏繞於低溫板收容部76的側面,且覆蓋該側面。又,吸水隔熱片84亦安裝於殼體底面76a。吸水隔熱片84亦纏繞於冷凍機收容部77。吸水隔熱片84利用適當的黏著方法安裝於低溫泵殼體70。
但是,進氣口凸緣72未被吸水隔熱片84覆蓋。一般情況下,進氣口凸緣72即使露出亦不產生結露,因此無需將吸水層80及/或隔熱層82安裝於進氣口凸緣72。另外,必要情況下,吸水層80及/或隔熱層82可以安裝於進氣口凸緣72。
吸水層80與形成低溫泵殼體70的外表面之構成材料(例如,SUS304等不鏽鋼)及/或與形成隔熱層82之隔熱材料相比由吸水性優異的材料形成。吸水層80例如由吸水性樹脂、吸水性多孔質材料等化學性及/或物理性地吸附水分之吸水材料或含有這種吸水材料之材料形成。吸水層80能夠適當採用以吸水性樹脂、吸水聚合物、吸水片等一般名稱市售之商品。或者,吸水層80可以由毛氈、海綿等至少暫時保持水分之材料形成。
隔熱層82由與形成低溫泵殼體70的外表面之構成材料相比導熱率小的材料形成。隔熱層82例如可以由發泡系隔熱材及/或纖維系隔熱材等各種公知的隔熱材料形成。
隔熱層82的厚度86被設定為,吸水層80的溫度在低溫泵10再生期間,維持高於0℃的溫度。隔熱層82的厚度86可以被設定為,吸水層80的溫度維持高於5℃或高於10℃的溫度。換言之,隔熱層82的厚度86被設定為,在低溫泵10再生期間,隔熱層82的外表面的溫度不低於水的凝固點。
以下對上述結構的低溫泵10的動作進行說明。低溫泵10在工作時,首先在該工作之前用其他適當的粗抽泵將真空腔室內部粗抽至1Pa左右。之後,使低溫泵10工作。藉由冷凍機16的驅動,第1冷卻台22及第2冷卻台24分別被冷卻為第1冷卻溫度及第2冷卻溫度。藉此,熱耦合於該等之第1段低溫板18、第2段低溫板組件20亦分別被冷卻為第1冷卻溫度及第2冷卻溫度。
入口低溫板32對從真空腔室朝向低溫泵10飛來之氣體進行冷卻。藉由第1冷卻溫度而蒸氣壓充分低的(例如10-8 Pa以下的)氣體凝結在入口低溫板32的表面。該氣體可以稱為第1種氣體(亦稱為1類氣體)。第1種氣體例如為水蒸氣。如此,入口低溫板32能夠排出第1種氣體。藉由第1冷卻溫度而蒸氣壓未充分變低的氣體的一部分通過入口低溫板32或開放區域48而進入至主收容空間65。或者,氣體的另一部分被入口低溫板32反射而不進入到主收容空間65。
進入到主收容空間65之氣體藉由第2段低溫板組件20被冷卻。藉由第2冷卻溫度而蒸氣壓充分低的(例如10-8 Pa以下的)氣體凝結在第2段低溫板組件20的表面。該氣體可以稱為第2種氣體(亦稱為2類氣體)。第2種氣體例如為氮氣、氬氣。如此,第2段低溫板組件20能夠排出第2種氣體。因直接面向主收容空間65,因此在頂部低溫板60的前表面,第2種氣體的凝結層可能會大幅成長。另外,第2種氣體為藉由第1冷卻溫度不會凝結的氣體。
藉由第2冷卻溫度而蒸氣壓未充分變低的氣體被第2段低溫板組件20的吸附材74吸附。該氣體可以稱為第3種氣體(亦稱為3類氣體)。第3種氣體例如為氫氣。如此,第2段低溫板組件20能夠排出第3種氣體。因此,低溫泵10藉由凝結或吸附來排出各種氣體,藉此能夠使真空腔室的真空度達到所希望的級別。
藉由排氣運轉的連續,氣體逐漸蓄積在低溫泵10。為了向外部排出所蓄積之氣體,而進行低溫泵10的再生。若再生結束,則能夠再次開始排氣運轉。
為了促進低溫泵10的升溫並縮短再生時間,通常在開始再生的同時向低溫泵殼體70內導入沖洗氣體。藉由沖洗氣體和積存之氣體的再次氣化,低溫泵殼體70內充滿氣體,因此,與排氣運轉期間不同,真空隔熱效果消失。經由氣體而促進低溫板與低溫泵殼體70的熱交換。剛開始再生時,低溫板還保持極低溫,因此低溫泵殼體70能夠被冷卻。
又,低溫泵10的主收容空間65較寬,因此能夠積存大量的第2種氣體。在再生的比較初始階段,第2種氣體溶解為液體。如上所述,第2種氣體為氮氣或氬氣等,因此該液化氣體非常涼。液化氣體流至放射屏蔽件30或低溫泵殼體70的底部,且能夠與低溫泵殼體70的內表面接觸。如此一來,低溫泵殼體70被顯著冷卻。因此,周圍空氣中的水分有可能在低溫泵殼體70的外表面結露或附著霜。再生期間,低溫泵10逐漸向升溫至室溫,霜不久就會溶解。若附著大量的霜,則因該霜溶解而成為大量的水而有可能滴落。有可能弄濕低溫泵10周圍的其他裝置和物品或地面。
實施形態之低溫泵10具備安裝於低溫泵殼體70的外側之吸水層80。欲附著於低溫泵殼體70的外表面之水分被吸水層80吸收。因此,能夠抑制對低溫泵10的結露。結露得到抑制,因此對低溫泵10周圍和地面的水的滴落亦得到抑制。
又,隔熱層82配置於低溫泵殼體70與吸水層80之間。與低溫泵殼體70的溫度下降相比,隔熱層82的外表面的溫度下降變小。與不經由隔熱層82而由吸水層80直接安裝於低溫泵殼體70之情況相比,能夠縮小外部氣溫與吸水層80之間的溫差。藉此,能夠抑制對低溫泵10的結露。
若隔熱層82的外表面溫度低於室溫,則有可能產生結露。為了不設置吸水層80而僅藉由隔熱層82來防止結露,必須將隔熱層82的厚度86設定地足夠厚。此時,所需的隔熱層82的厚度86有可能厚到實際難以安裝到低溫泵殼體70。
但是,實施形態之低溫泵10具有吸水層80,因此能夠吸收有可能在隔熱層82的外表面結露之水分。隔熱層82的外表面可以比室溫稍微低,而能夠將隔熱層82設定得薄。推測為吸水層80本身的厚度無需那麼厚。因此,藉由組合吸水層80與隔熱層82,能夠作為整體實現厚度小的結露抑制結構,更便於安裝到低溫泵10。
一種典型的以往的低溫泵,其為了抑制結露,帶式加熱器等電加熱器而纏繞在殼體。實施形態之低溫泵10還具有無需這種電加熱器之優點(藉此,實施形態之低溫泵10不具有對低溫泵殼體70進行加熱之電加熱器)。
又,實施形態之低溫泵10亦不需要亦稱為排水盤之接水槽。
低溫泵10具備在外側具有吸水層80且在內側具有隔熱層82之吸水隔熱片84。吸水層80與隔熱層82為獨立的層時,需要進行首先在低溫泵殼體70安裝隔熱層82,其次在隔熱層82安裝吸水層80之兩個步驟的作業。為吸水隔熱片84時,能夠將吸水層80和隔熱層82一起安裝到低溫泵殼體70,因此便於製造。
假設吸水層80的外表面溫度低於0℃,則結露之水分有可能在吸水層80的外表面上結冰。冰層從吸水層80分離而附著於吸水層80上。藉由低溫泵10的升溫而冰層溶解時,有可能水會滴落。但是,依實施形態,隔熱層82的厚度86被設定為吸水層80的溫度在低溫泵10的再生期間維持高於0℃的溫度。因此,對吸水層80上的冰層形成得到抑制,水的滴落亦得到抑制。
以上,依據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然能夠理解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且能夠進行各種設計變更而且存在各種變形例,並且這種變形例亦屬於本發明的範圍。
上述實施形態中,吸水隔熱片84安裝於低溫板收容部76和冷凍機收容部77這兩處,但並不是必須的。吸水層80、隔熱層82及/或吸水隔熱片84可以僅安裝於低溫板收容部76與冷凍機收容部77中的任一個上。
吸水層80、隔熱層82及/或吸水隔熱片84可以以僅覆蓋低溫泵殼體7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之方式安裝於低溫泵殼體70。例如,吸水隔熱片84可以僅安裝於低溫板收容部76的下部。如此一來,能夠藉由吸水隔熱片84來吸收從低溫板收容部76的上部流下來之結露而抑制結露的滴落。又,有時在冷凍機收容部77具備閥或感測器等從筒狀部向外側突出之構成要素。這種構成要素可以不被吸水隔熱片84覆蓋。
吸水層80可以配置於低溫泵殼體70與隔熱層82之間。亦即,吸水層80可以配置於隔熱層82的內側。例如,如圖3所示,低溫泵殼體70能夠具有角部或彎曲部。為了提供良好的隔熱性,隔熱層82的厚度86比較大。因此,還考慮到隔熱層82不易緊貼於角部或彎曲部,難以完全覆蓋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如圖示,可以藉由吸水層80覆蓋低溫泵殼體70的角部或彎曲部。
又,如圖4所示,隔熱層82難以完全覆蓋低溫泵殼體70的角部或彎曲部時,吸水層80可以從外側覆蓋隔熱層82。此時,在低溫泵殼體70的角部或彎曲部未設置有隔熱層82,因此可以在角部或彎曲部與吸水層80之間形成有間隙87。
如圖5所示,低溫泵10可以具備排水盤88。排水盤88作為配置於低溫泵殼體70的下方之接水槽而設置,且以防止結露水滴落到地面94及/或接收存儲滴落之結露水之方式構成。排水盤88安裝於低溫泵殼體70的低溫板收容部76。排水盤88可以與腳輪90一起緊固在低溫板收容部76。隔熱墊片92可以插入於排水盤88與低溫板收容部76之間。另外,排水盤88可以藉由從進氣口凸緣72懸架等其他方法安裝於低溫泵殼體70。
吸水層80、隔熱層82及/或吸水隔熱片84安裝於冷凍機收容部77。吸水層80、隔熱層82及/或吸水隔熱片84可以安裝於低溫板收容部76。如此,作為實施形態之結露抑制結構可以併用排水盤88。
上述說明中例示出臥式低溫泵,但本發明亦能夠應用於立式等其他低溫泵。另外,立式低溫泵是指冷凍機16沿低溫泵10的低溫泵中心軸C配設之低溫泵。此時,冷凍機收容部77設置於殼體底面76a而非低溫板收容部76的側面。又,低溫板的配置和形狀、數量等低溫泵的內部結構並不限於上述特定實施形態。能夠適當採用各種公知的結構。
10‧‧‧低溫泵
70‧‧‧低溫泵殼體
80‧‧‧吸水層
82‧‧‧隔熱層
84‧‧‧吸水隔熱片
圖1係概略地表示實施形態之低溫泵及其結露抑制結構之側剖面圖。
圖2係概略地表示圖1所示之低溫泵之A-A線剖面圖。
圖3係表示實施形態之結露抑制結構的其他例之概略圖。
圖4係表示實施形態之結露抑制結構的其他例之概略圖。
圖5係表示實施形態之結露抑制結構的其他例之概略圖。

Claims (4)

  1. 一種低溫泵,其特徵為,具備: 低溫泵殼體;及 吸水層,其安裝於前述低溫泵殼體的外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低溫泵,其還具備: 隔熱層,其配置於前述低溫泵殼體與前述吸水層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低溫泵,其具備: 吸水隔熱片,其在外側具有前述吸水層且在內側具有前述隔熱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所述之低溫泵,其中, 前述隔熱層的厚度被設定為,前述吸水層的溫度在前述低溫泵再生期間維持高於0℃的溫度。
TW108105757A 2018-02-21 2019-02-21 低溫泵 TWI6976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8677A JP2019143537A (ja) 2018-02-21 2018-02-21 クライオポンプ
JP2018-028677 2018-02-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7061A true TW201937061A (zh) 2019-09-16
TWI697621B TWI697621B (zh) 2020-07-01

Family

ID=67686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5757A TWI697621B (zh) 2018-02-21 2019-02-21 低溫泵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78378A1 (zh)
JP (1) JP2019143537A (zh)
KR (1) KR20200123100A (zh)
CN (1) CN111712640A (zh)
TW (1) TWI697621B (zh)
WO (1) WO20191637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92331A (ja) * 2020-12-10 2022-06-22 アルバック・クライオ株式会社 クライオポンプ、および、クライオポンプ用断熱構造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20880C2 (de) * 1976-05-11 1984-07-12 Leybold-Heraeus GmbH, 5000 Köln Kryopumpe
WO1987001768A1 (en) * 1985-09-24 1987-03-26 Helix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ryopump with vibration isolation
JPH0744930Y2 (ja) * 1990-07-28 1995-10-11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保冷容器及び保冷袋
JPH0622827U (ja) * 1992-08-28 1994-03-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H06154505A (ja) * 1992-11-18 1994-06-03 Ulvac Kuraio Kk クライオポンプの再生方法
JPH07119632A (ja) * 1993-10-22 1995-05-09 Nec Kansai Ltd クライオポンプ
JPH07272627A (ja) * 1994-03-31 1995-10-20 Toshiba Corp カラー受像管の蛍光面形成用露光装置
JP3375098B2 (ja) * 1994-09-02 2003-02-10 東レペフ加工品株式会社 結露防止用断熱材
JPH09174730A (ja) * 1995-12-28 1997-07-08 Nippon Beroo Kk 結露防止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配管被覆構造
US5855118A (en) * 1996-03-26 1999-01-05 Saes Pure Gas, Inc. Combination cryopump/getter pump and method for regenerating same
JPH1026427A (ja) * 1996-07-12 1998-01-27 Hitachi Ltd 冷却装置
DE19632123A1 (de) * 1996-08-09 1998-02-12 Leybold Vakuum Gmbh Kryopumpe
TW406162B (en) * 1997-03-25 2000-09-21 Saes Pure Gas Inc Combination cryopump/getter pump and method for regenerating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tegrated circuits using same
JP2000161214A (ja) * 1998-11-24 2000-06-13 Applied Materials Inc クライオポンプ
JP2002070737A (ja) * 2000-08-31 2002-03-08 Ulvac Kuraio Kk クライオポンプの再生方法
JP2003121044A (ja) * 2001-10-16 2003-04-23 Kanebo Ltd 結露水吸収用トレイおよびそれを有した冷凍車
US20030150220A1 (en) * 2001-12-10 2003-08-14 Christopher Foster Continuous cryopump with a device to chip and remove ice from the cryopump chamber
JP4045325B2 (ja) * 2005-07-12 2008-02-13 株式会社昭和真空 油拡散ポンプの消費電力量削減装置および方法
JP4967594B2 (ja) * 2006-10-20 2012-07-0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クライオポン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真空装置
TW200905076A (en) * 2007-07-25 2009-02-01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Cryopump
US20090038319A1 (en) * 2007-08-08 2009-02-12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Ltd. Cryopanel and Cryopump Using the Cryopanel
JP2017178349A (ja) * 2016-03-29 2017-10-05 株式会社トッパンTdkレーベル 吸水断熱シートおよびシート付き容器
CN106704145B (zh) * 2016-11-30 2019-02-19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再生功能的低温泵系统
CN107524579A (zh) * 2017-09-26 2017-12-29 安徽万瑞冷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温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43537A (ja) 2019-08-29
TWI697621B (zh) 2020-07-01
WO2019163760A1 (ja) 2019-08-29
US20200378378A1 (en) 2020-12-03
CN111712640A (zh) 2020-09-25
KR20200123100A (ko) 2020-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4594B (zh) Cryopump
KR101047398B1 (ko) 크라이오펌프 및 진공배기방법
US4514204A (en) Bakeable cryopump
JP2014208993A (ja) クライオポンプ及び真空排気方法
US6092373A (en) Cryopump
TW201937061A (zh) 低溫泵
TWI688710B (zh) 低溫泵
TWI666383B (zh) Cryopump
JP7339950B2 (ja) クライオポンプ
JPH0214554B2 (zh)
JP2010048132A (ja) クライオポンプ
TWI614406B (zh) 低溫泵
JP4520676B2 (ja) 冷却装置
Behrens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design of cryogenic systems
WO2018164011A1 (ja) クライオポンプ
TW201734316A (zh) 低溫泵
TWI570326B (zh) Low temperature pump and cryogenic pump installation structure
CN114623065A (zh) 低温泵和低温泵用绝热构造体
JP2009281363A (ja) クライオポ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