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5694A - 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 - Google Patents

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5694A
TW201925694A TW107142727A TW107142727A TW201925694A TW 201925694 A TW201925694 A TW 201925694A TW 107142727 A TW107142727 A TW 107142727A TW 107142727 A TW107142727 A TW 107142727A TW 201925694 A TW201925694 A TW 20192569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mper
impeller
rotation shaft
built
sha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2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6574B (zh
Inventor
徐大完
Original Assignee
徐大完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徐大完 filed Critical 徐大完
Publication of TW201925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5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6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657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65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fan combined with single duct; mounting arrangements of a fan in a du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209Duct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necting means, e.g. fla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245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air ducts; Method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該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包含:殼體,內部形成氣流室,並具有與該氣流室連通的空氣排出口;葉輪,可旋轉地連接馬達的旋轉軸並內置於該殼體;以及防回流阻尼器,用於開閉該空氣排出口。根據本發明,通風機內的各結構可以透過簡單的拆裝方式來分解,因此使用者可以直接依序分解通風機內的各結構,來解決各結構中所產生的問題或容易地進行清潔等維護。

Description

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
本發明係關於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更詳細地係關於提供具有如下構造的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該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藉由以拆裝方式容易地結合及分解通風機內的各構件,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容易地進行修繕或修理,或者容易地進行清潔等維護動作。
通常,在住宅、辦公室等的建築物設置有通風設施,以將積聚在內部空間的二氧化碳、污染空氣及氣味等強制排出到外部,進而能夠維持舒適的室內環境。
通風設施主要以埋入建築物的天花板裝飾材料上部的方式設置,且具有在建築物的各室內透過管道單元(例如,柔性管和擴散器等)作為媒介來連通的結構。
作為這種與通風設施相關的先前技術已經在韓國公開專利公報第10-2017-0064824號(2017年06月12日)的〝滑動組裝式通風機〞中公開。即,通風設施作為建築物內的進氣及排氣、空調或淨化空氣的裝置,並且可以設置為該習知通風機等的裝置。這種通風機用於吸入建築物的浴室、衛生間、更衣室、或廚房等的各室內的煙霧或氣味等後再排出的用途上。
在這種習知通風機中,由於設置於內部的各結構透過螺栓連接方式或其他複雜的結合方式來結合及分解,因而一般使用者實際上很難單獨 地結合和分解這些部件中的各結構。即,在習知通風機中,出現如下的使用中的繁瑣問題:在各結構上出現問題或需要進行清潔等維護的情況下,需要找專業人員或只能透過複雜的分解步驟來解決。
此外,習知通風機較佳設置有用於防止所排出的二氧化碳、污染空氣及臭味等回流的阻尼器。由於如上所述的通風機內的各結構難以結合及分解的問題,這種阻尼器通常作為單獨的部件設置於通風機的外部的空氣排出口路徑上,或者以能夠拆卸的結構設置於通風機的外側。由此,在習知通風機所連接的阻尼器出現問題或需要進行清潔等維護的情況下,只有透過拆除埋入通風機的建築物的天花板裝飾材料的一部分或者在從天花板裝飾材料分離通風機的狀態下才可以從通風機分解阻尼器,因此存在需要透過專業人員才可以解決該問題的使用上的問題。
為解決該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如下的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透過適用可以簡單地拆裝通風機內的各結構的拆裝結構,讓使用者可以僅透過直接依序分解該各結構來解決各結構中所產生的問題或容易地進行清潔等維護。
尤其,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該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具有如下的結構:當防回流阻尼器安裝在該通風機的該空氣排出口時,該防回流阻尼器可拆裝地安裝在該通風機的內部。
而且,本發明的再一目的在於提供如下的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透過形成於該防回流阻尼器的外側面與該空氣排出口的內側面的相接的面上的結合槽和結合凸起來限定所安裝的該防回流阻尼器的結合位置,從而防止該防回流阻尼器的旋轉。
並且,本發明的還有一目的在於,提供如下的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該空氣排出口設置為管形態,該管形態從與基於葉輪的空氣排出形態接近的四邊形的截面形狀延伸到普通的圓形管道相連接的圓形的截面形狀,以引導由該葉輪送出的空氣在基於渦流的噪音最小化的狀態下,向通風機的外部順暢地排出。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於,提供如下的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可以透過位於該葉輪與該馬達的旋轉軸的連接部位的磁體,以磁耦合方式容易地將該葉輪可拆裝地安裝到該馬達的旋轉軸。
為了實現該目的,根據本發明的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可以包含:殼體,內部形成氣流室,並具有與該氣流室連通的空氣排出口;葉輪,可旋轉地連接馬達的旋轉軸並內置於該殼體;以及防回流阻尼器,用於開閉該空氣排出口。
這種該防回流阻尼器能夠可拆裝地安裝在該殼體的內部的該空氣排出口。
此時,該防回流阻尼器可以具有對應該空氣排出口的內側型態之型合型態,並插入結合到該空氣排出口。
另外,該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還可以包含:結合槽,形成於該防回流阻尼器的外側面與該空氣排出口的內側面的相接的面上,以便沿該防回流阻尼器的拆裝方向引導結合及分解方向,並限定所結合的該防回流阻尼器的結合位置;以及結合凸起。
如上所述的該葉輪可以是具有圓筒風扇型態,旋轉時朝切線方向吹送空氣的西洛克風扇。
並且,該空氣排出口可以呈由四邊形的截面形狀延伸到圓形的截面形狀的管形態,使得由該葉輪送出的空氣順暢地排出。
另一方面,該防回流阻尼器能夠具有對應該空氣排出口的圓形的截面形狀的型合外側形狀,匹配並插入到圓形的截面形狀之部位。
而且,該防回流阻尼器還可以包含葉輪拆裝單元,使該葉輪與該馬達的旋轉軸可拆裝地結合。
這種該葉輪拆裝單元還可以包含磁體,位於該葉輪與該馬達的旋轉軸的連接部位。
另一方面,根據本發明的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包含:殼體,內部形成氣流室,並具有與該氣流室連通的空氣排出口;以及葉輪,可旋轉地連接馬達的旋轉軸並內置於該殼體,作為使該葉輪與該馬達的旋轉軸可拆裝地結合的葉輪拆裝單元,該馬達的旋轉軸由能夠與磁體磁耦合的磁性材料形成,並以至少一部分形成斜切的軸結構,該葉輪包含該旋轉軸能夠插入到旋轉中心的連接槽和設置於該連接槽的內側的磁體,在一部分斜切的該旋轉軸插入的狀態下,該連接槽具有相對於該旋轉軸的旋轉方向的卡定部,該卡定部可相對於插入到該連接槽的內部的該旋轉軸的旋轉方向形成間隔。
此時,該旋轉軸具有垂直於軸方向的截面形態呈圓弧的一部分形成斜切的圓形態,對應具有圓弧的一部分斜切的圓截面的該旋轉軸的該連接槽的至少一部分截面的形態僅佔據透過該卡定部的截面斜切的區域中的一部分,並且可以呈包圍該旋轉軸的周邊的接近圓的形態。
此時,該卡定部可形成有用於從該旋轉軸的插入方向朝向該連接槽的內側方向引導該旋轉軸的插入的斜面。
根據本發明的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可以透過簡單的拆裝方式來分解通風機內的各結構,因此使用者可以僅透過直接依序分解通風機內的各結構來解決各結構中所產生的問題或容易地進行清潔等維護。
此外,由於使用者不像以往,不透過專業人員而可以直接進行 該操作,因此減少需要透過專業人員來解決問題或進行清潔等的維修的麻煩,從而可以減少所消耗的時間或費用。
而且,與以往不同,安裝在通風機的空氣口的防回流阻尼器可拆裝地安裝在通風機的內部,即使在設置於建築物的天花板裝飾材料的上部後,也可以容易地拆裝通風機。即,防回流阻尼器也可以在通風機的內部分解,因此在防回流阻尼器出現問題或需要進行清潔等維護的情況下,使用者可以容易地直接執行該操作。
此外,由於透過形成於防回流阻尼器的外側面與空氣排出口的內側面的互相相接的面上的結合槽和結合凸起來限定所安裝的防回流阻尼器的結合位置,可以防止防回流阻尼器旋轉,而一直以相同的形態開閉空氣排出口,因此可以有效地將積聚在建築物內部空間的二氧化碳、污染空氣及氣味等排出到外部。
並且,空氣排出口呈由四邊形的截面形狀延伸到圓形的截面形狀的管形態,因此空氣排出口引導由葉輪送出的空氣(即,積聚在建築物內部空間的二氧化碳、污染空氣及氣味等)不會撞上通風機的內壁,從而向通風機的外部順暢地排出。即,空氣排出口以如上所述的流體動力學結構設置,因此可以進一步提高排氣效率。
另外,可以透過位於葉輪與馬達的旋轉軸的連接部位的磁體,以磁耦合方式容易地將葉輪可拆裝地安裝到馬達的旋轉軸。即,葉輪也可以在通風機的內部分解,因此在葉輪出現問題或需要進行清潔等維護的情況下,使用者可以容易地直接執行該操作。
此外,由該馬達的旋轉軸的旋轉而帶動旋轉的葉輪的連接槽內側的卡定部僅占斜切旋轉軸的斜切區域的一部分,此外,該卡定部形成為相對於該旋轉軸的插入方向形成斜面,從而可以更容易地將葉輪結合到旋轉軸。
100‧‧‧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
110‧‧‧殼體
111‧‧‧氣流室
113‧‧‧引入口
115‧‧‧空氣排出口
115a‧‧‧結合槽
120‧‧‧馬達
121‧‧‧旋轉軸
130‧‧‧葉輪
131‧‧‧連接槽
132‧‧‧卡定部
150‧‧‧防回流阻尼器
151‧‧‧把手
151a‧‧‧結合凸起
160‧‧‧面板部
161‧‧‧空氣流入口
170‧‧‧磁體
190‧‧‧蓋部
〔第1圖〕本發明的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的整體狀態的圖。
〔第2圖〕第1圖的分解圖。
〔第3圖〕第1圖的A-A剖面圖。
〔第4圖〕第3圖的分解圖。
〔第5圖〕與空氣排出口與防回流阻尼器的結合結構相關的實施例的圖。
〔第6圖〕馬達的旋轉軸與連接槽的結合結構的剖視圖。
〔第7圖〕連接槽內部的卡定部的形狀的剖視圖。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
除非另有定義,本說明書中所使用的所有術語的含義與本發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理解的相應術語的含義相同,在本說明書中使用的術語與相應術語的一般含義衝突的情況下,參照本說明書中使用的定義。
另一方面,以下描述的裝置的結構或系統僅用於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不限制本發明的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相同的附圖標記在整個說明書中指代相同的結構要素。
本發明的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100包含:殼體110,內部形成氣流室11,並具有與該氣流室11連通的空氣排出口115;葉輪130,可旋轉地連接馬達120的旋轉軸121並內置於該殼體110;以及防回流阻尼器150,用於開閉該空氣排出口115。
如第1~4圖所示,殼體110可以設置為形成內部空間的盒形 態。詳細地,在殼體110設置有朝向建築物的內部開放的引入口113,並且具有朝向建築物的外部開放的空氣排出口115。
其中,如第3~4圖所示,在殼體110的該內部空間形成氣流室111。通常,這種氣流室111的內側呈圓柱形態,在其內部設置有後述的葉輪130。在這種氣流室111中產生背壓以壓縮隨著葉輪130的旋轉而產生的空氣。即,透過葉輪130吸入到氣流室111內部的積聚在建築物內部空間的二氧化碳、污染空氣及氣味等(以下,稱之為〝污染空氣〞)由背壓引導至氣流室111的內側面,從而流動到空氣排出口115並被排出。
引入口113設置於殼體110的下部,可以呈圓形、四邊形或多邊形等多種截面形狀,在本發明中以四邊形的截面形狀設置。這種引入口113不僅用作該各結構出入殼體110的內部空間的通路,還用作汙染空氣流入前述氣流室111的流入口。
空氣排出口115設置於殼體110的側面,可以呈圓形、四邊形或多邊形等多種截面形狀,在本發明中以四邊形的截面形狀設置。這種空氣排出口115用作將吸入該氣流室111內的污染空氣排出到殼體110的外部的通路。
其中,儘管上面說明了排出口115設置為四邊形的截面形狀,但是為了實現與結合到的管道或柔性管的截面形狀相對應的形狀,也可以如第1~5圖所示,呈由四邊形的截面形狀轉換為圓形的截面形狀的結構。詳細地,空氣排出口115的結構與設置於習知通風機的空氣排出口115的結構(在遮擋四邊形的截面形狀的一部分的內壁形成圓形的截面形狀的結構)不同,可以由從四邊形的截面形狀向圓形的截面形狀傾斜延伸的管形態的流體動力學結構形成,而不遮擋四邊形的截面形狀的一部分。
由此,空氣排出口115將吸入到氣流室111的污染空氣從四邊 形的截面形狀引導至圓形的截面形狀並排除。即,與以往不同,由於在空氣排出口115不具有遮擋四邊形的截面形狀的一部分的內壁,不會發生因為污染空氣撞擊內壁而產生的噪音或渦流等現象。此外,根據該結構,空氣排出口115因為不減少通過其排除的污染空氣的背壓,還可以使污染空氣維持足以充分推動後述的防回流阻尼器150的阻擋板的背壓。
例如,空氣排出口115可從殼體110的側面凸出並形成為一體,也可以如實施例所示,透過單獨地呈管形態的部件設置來可拆裝地安裝在殼體110的外側。
另一方面,殼體110可以如第1~4圖所示,設置有用於劃分內部空間的面板部160。如第2圖所示,這種面板部160呈內側形成有孔形態的空氣流入口161的板形態,如第3圖所示,為了在氣流室111內壓縮設置於該氣流室111的後述的葉輪130所產生的空氣,面板部160能夠以阻擋氣流室111的下部的形式設置於殼體110的內部。例如,面板部160可以一體成形地從殼體110的內側面凸出,由單獨的板形態的部件設置,可拆裝地安裝在殼體110的內部。
其中,在面板部160由如上所述的單獨的部件設置的情況下,為了將面板部160可拆裝地安裝到殼體110的內部,可以使用螺栓連接方式、結合方式或磁耦合方式等多種拆裝方式,在本發明中,可以使用磁耦合方式將面板部160容易地安裝到殼體110的內部。更詳細地,透過在面板部160與殼體110的內側面的一部分的連接部位設置磁體170,以將面板單元160磁耦合到殼體110的內部。
由此,面板部160可拆裝地安裝在殼體110的內部。即,面板部160不僅安裝在殼體110的內部,還可以從殼體110的內部分解。
因此,在面板部160本身產生問題或需要清潔等的維護的情況 下,與習知方式不同地,由於使用者可以直接從殼體110的內部分解面板部160並容易地執行該操作,因而可以減少必須透過專業人員來解決問題的繁瑣,從而具有使用便利的優點,還可以有效地減少習知方式所消耗的時間或費用等。
如第2~4圖所示,葉輪130可以具有圓筒風扇形態,較佳地,可以由西洛克風扇構成。
如第3圖所示,葉輪130可以在內側中央形成有凹陷的連接槽131。設置於殼體110的馬達120的旋轉軸121可以插入連接到這種連接槽131。稍後將詳細說明這種連接槽131和旋轉軸121的具體結構例。
由此,葉輪130可旋轉地連接馬達120的旋轉軸121,可以內置於配置有馬達120的旋轉軸121的殼體110的氣流室111。即,葉輪130藉助馬達120的驅動力連動並進行旋轉,當旋轉時,朝向切線方向(即,氣流室111的內側面)吹送空氣。
另一方面,還可以包含葉輪130拆裝單元,用於將葉輪13與馬達120的旋轉軸121可拆裝地結合。
葉輪130拆裝單元可以使用螺栓連接方式、結合方式或磁耦合方式等多種拆裝方式,在本發明中,可以使用磁耦合方式將葉輪130容易地安裝到馬達120的旋轉軸121。更詳細地,透過在葉輪130與馬達120的旋轉軸121的連接部位設置磁體170,來將葉輪130磁耦合到馬達120的旋轉軸121。此時,磁體170可以設置於葉輪130的內部,並且旋轉軸121本身可以由具有磁性的磁體170形成。較佳地,如第3圖所示,內置於葉輪130的連接槽131的下部單獨設置的空間。
由此,葉輪130透過磁耦合方式,將葉輪130拆裝單元可拆裝地接合到殼體110的內部。即,葉輪130不僅在殼體110的內部結合馬達120 的旋轉軸121,還可以被分解。
因此,在葉輪130本身產生問題或需要清潔等的維護的情況下,與習知方式不同地,由於使用者可以直接從殼體110的內部分解葉輪130並容易地進行該操作,因而可以減少不需要透過專業人員來解決問題的繁瑣,從而具有使用便利的優點,還可以有效地減少以往方式所消耗的時間或費用等。
此外,如第6~7圖所示,旋轉軸121與連接槽131可以具有獨特結構,以使馬達120的旋轉軸121與葉輪130的連接槽131的簡便的結合。
即,為了使葉輪130沿旋轉軸121的旋轉方向一同旋轉,眾所周知地,旋轉軸121具有圓筒狀的外側面的一部分斜切(beveling)的形態,插入旋轉軸121的連接槽131呈與該斜切的形態型合的孔形狀,此時,在連接槽131的內部的截面形狀僅與該旋轉軸121的截面形狀相同的情況下,將會難以將旋轉軸121插入連接槽131中。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如第6圖所示,較佳地,該連接槽131的內部的卡定部131並非佔據該斜切的區域的整體,而是呈僅占其一部分的形態。即,如圖所示,在旋轉軸121的斜切的區域呈半圓的形態的情況下,卡定部132的截面形狀可呈90°內角的扇形的截面,而非與卡定部132的截面形狀相同的半圓形狀。
在旋轉軸121透過具有這種卡定部132形狀來以粗略的角度插入的情況下,也可以容易地結合連接槽131。
進而,如第7圖所示,該卡定部132可以形成有從旋轉軸121的插入方向朝向連接槽131的內側方向的斜面,透過這種結構可以將旋轉軸121引導至適合的位置。
防回流阻尼器150為如下的結構要素:安裝在空氣排出口115,根據設置於內側的阻擋板的開閉而打開或關閉空氣排出口115。這種防回流阻尼器150為了在殼體110的內部安裝到空氣排出口115,可以具有對應空氣排出口115的內側型態之外側型態。詳細地,防回流阻尼器150能夠以與空氣排出口115的圓形的截面形狀相對應的型合外側形狀(即,圓形的截面形狀)來設置。
由此,防回流阻尼器150可以匹配並插入到空氣排出口115。即,防回流阻尼器150不僅在殼體110的內部結合空氣排出口115,還可以被分解。
因此,在防回流阻尼器150本身產生問題或需要清潔等的維護的情況下,與習知方式不同,由於使用者可以直接從殼體110的內部分解防回流阻尼器150並容易地進行該操作,因而可以減少需要透過專業人員來解決問題的繁瑣,從而具有使用便利的優點,還可以有效地減少習知方式所耗費的時間或費用等。
而且,如第2~5圖所示,防回流阻尼器150還可以包含朝向殼體110的內部方向凸出的把手151。雖然這種把手151可以設置為可被使用者把持的各種形態,在本發明中以如圖所示的板形態形成。
由此,使用者把持從防回流阻尼器150凸出的把手151,從而可以在殼體110的內部將防回流阻尼器150安裝到空氣排出口115或從空氣排出口115拆卸防回流阻尼器150。
因此,即使防回流阻尼器150以如上所述方式與空氣排出口115相匹配,使用者也可以透過把手151來在殼體110的內部容易地進行拆裝,從而具有使用上方便的優點。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還可以包含:結合槽115a,形成於防回 流阻尼器150的外側面與空氣排出口115的內側面的相接的面上,以便沿防回流阻尼器150與空氣排出口115相結合的拆裝方向引導結合及分解方向,並限定所結合的防回流阻尼器115的結合位置;以及結合凸起151a。
結合槽115a可以設置於防回流阻尼器150的外側面或空氣排出口115的內側面。這種結合槽115a可以呈沿著防回流阻尼器150的拆裝方向凹陷形成的槽形態,根據情況可以設置有多個。在本發明中,結合槽115a可以形成於空氣排出口115的內側面。即,在後述的結合凸起151a插入結合槽115a或從結合槽115a分離的情況下,結合槽115a可以沿著長度方向(即,防回流阻尼器150的拆裝方向)引導結合凸起151a。
結合凸起151a可以設置於與結合槽115a相對應的防回流阻尼器150的外側面或空氣排出口115的內側面。這種結合凸起151a可以呈沿著防回流阻尼器150的拆裝方向凸出形成的凸起形態,根據情況能夠以與結合槽115a相對應的數量設置。在本發明中,結合凸起151a可以形成於防回流阻尼器150的外側面。即,在結合凸起151a插入結合槽115a或從結合槽115a分離的情況下,結合凸起151a可以沿著長度方向(即,防回流阻尼器150的拆裝方向)引導。
由此,在防回流阻尼器150在殼體110的內部安裝到空氣排出口115或從空氣排出口115拆卸的情況下,可以透過該結合槽115a與結合凸起151a的結合結構,沿著拆裝方向結合及分解方向引導。並且,在防回流阻尼器150在殼體110的內部與空氣排出口115結合的情況下,透過結合槽115a與結合凸起151a的結合結構互相卡住,從而可以防止旋轉。
因此,由於防回流阻尼器150可以容易地在殼體110的內部結合空氣排出口115或容易地從空氣排出口115分解,從而具有使用便利的優點。並且,在防回流阻尼器150結合空氣排出口115的情況下,由於防回流 阻尼器150透過結合槽115a與結合凸起151a的結合結構防止旋轉,而能夠一直以相同的形態開閉空氣排出口115,因此可以有效地將污染空氣排出到外部。
另外,本發明的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100還可以包含蓋部190。這種蓋部190可以呈具有與殼體110的引入口113相對應的面積的板材形態,為了防止流入殼體110的內部的與污染空氣一同流入的異物落到建築物的內部,以阻擋殼體110的引入口113的狀態設置於殼體110的外部。此時,較佳地,蓋部190以從殼體110的引入口113隔開固定間隔的方式配置,以形成污染空氣可以流入殼體110的引入口113的空間。
其中,蓋部190雖然可以透過螺栓連接方式、結合方式或磁耦合方式等多種拆裝方式來可拆裝地安裝到殼體110的外側,在本發明中,可以使用磁耦合方式容易地安裝到殼體110的外部。更詳細地,透過在蓋部190與殼體110的外側面的一部分的連接部位設置磁體170,以將蓋部190磁耦合到殼體110的外部。
由此,蓋部190可拆裝地安裝在殼體110的外部。即,蓋部190不僅安裝在殼體110的外部,還可以從殼體110的外部分解。
因此,在蓋部190本身產生問題或需要清潔等的維護的情況下,由於使用者可以直接從殼體110的外部分解蓋部190並容易地執行該操作,從而具有使用便利的優點。
例如,如上所述,本發明所述的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100,在設置於殼體110的各結構上出現問題或需要進行清潔等維護的情況下,使用者需要直接執行該操作,為此,以下簡要說明各結構的拆裝步驟。
首先,使用者可以從殼體110的外部分解蓋部190。此時,由於蓋部190透過磁耦合方式可拆裝地安裝到殼體110的外側面一部分,因此 可以容易地被使用者分解。
接下來,使用者可以從殼體110的內部分解面板部160。此時,由於面板部160透過磁耦合方式可拆卸地安裝到殼體110的內側面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容易地被使用者分解。
接下來,使用者可以從殼體110的內部分解葉輪130。此時,由於葉輪13透過磁耦合方式可拆卸地安裝到馬達120的旋轉軸121,因此可以容易地被使用者分解。
接下來,使用者可以從殼體110的內部分解防回流阻尼器150。此時,由於防回流阻尼器150以呈空氣排出口115型合的外側形狀並以插入結合的方式可拆裝地安裝到空氣排出口115,因此可以容易地被使用者分解。
像這樣,由於使用者可以按照該順序依序分解如上所述的結構並通過殼體110的引入口113取出,因而可以直接修理或更換出現問題的各結構,並且進行清潔等維護。相反地,使用者可以透過與該順序相反的順序依序重新結合如上所述的結構。
由於這種根據本發明的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100可以不像習知方法那樣直接執行該操作,減少需要透過專業人員來解決問題或進行清潔等的維修的麻煩,因此可以減少所消耗的時間或費用。

Claims (10)

  1. 一種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其中,包含:殼體,內部形成氣流室,並具有與該氣流室連通的空氣排出口;葉輪,可旋轉地連接馬達的旋轉軸並內置於該殼體;以及防回流阻尼器,用於開閉該空氣排出口,其中,該防回流阻尼器可拆裝地安裝在該殼體的內部的該空氣排出口。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其中,該防回流阻尼器具有對應該空氣排出口的內側型態之型合型態,並插入結合到該空氣排出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另包含:結合槽,形成於該防回流阻尼器的外側面與該空氣排出口的內側面的互相相接的面上,以便沿該防回流阻尼器的拆裝方向引導結合及分解方向,並限定所結合的該防回流阻尼器的結合位置;以及結合凸起。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其中,該葉輪為具有圓筒風扇型態,旋轉時朝切線方向吹送空氣的西洛克風扇,該空氣排出口呈由四邊形的截面形狀延伸為圓形的截面形狀的管形態,以將該葉輪送出的空氣順暢地排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其中,該防回流阻尼器具有對應該空氣排出口的圓形的截面形狀的型合外側形狀,匹配並插入到圓形的截面形狀之部位。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另包含葉輪拆裝單元,用以可拆裝用地結合該葉輪與該馬達的旋轉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其中,該葉輪拆裝單元另包含磁體,位於該葉輪與該馬達的旋轉軸的連接部位。
  8. 一種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其中,包含:殼體,內部形成氣流室,並具有與該氣流室連通的空氣排出口;以及葉輪,可旋轉地連接馬達的旋轉軸並內置於該殼體,其中,作為使該葉輪與該馬達的旋轉軸可拆裝地結合的葉輪拆裝單元,該馬達的旋轉軸由能夠與磁體磁耦合的磁性材料形成,並以至少一部分形成斜切的軸結構,該葉輪包含該旋轉軸能夠插入到旋轉中心的連接槽和設置於該連接槽的內側的磁體,在一部分斜切的該旋轉軸插入的狀態下,該連接槽具有相對於該旋轉軸的旋轉方向的卡定部,該卡定部相對於插入到該連接槽的內部的該旋轉軸的旋轉方向形成間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其中,該旋轉軸具有垂直於軸方向的截面形態呈圓弧的一部分被倒角的圓形態,對應具有圓弧的一部分被倒角的圓截面的該旋轉軸的該連接槽的至少一部分截面的形態僅佔據通過該卡定部的截面被倒角的區域中的一部分,並且呈包圍該旋轉軸的周邊的接近圓的形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所述之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其中,該卡定部形成有用於從該旋轉軸的插入方向朝向該連接槽的內側方向引導該旋轉軸的插入的斜面。
TW107142727A 2017-11-30 2018-11-29 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 TWI6865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162430A KR102080503B1 (ko) 2017-11-30 2017-11-30 댐퍼 내장형 환풍기
??10-2017-0162430 2017-11-30
KR10-2017-0162430 2017-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5694A true TW201925694A (zh) 2019-07-01
TWI686574B TWI686574B (zh) 2020-03-01

Family

ID=66664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2727A TWI686574B (zh) 2017-11-30 2018-11-29 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96214A1 (zh)
JP (1) JP3230389U (zh)
KR (1) KR102080503B1 (zh)
CN (1) CN211060326U (zh)
TW (1) TWI686574B (zh)
WO (1) WO20191078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31258B1 (ko) 2019-06-27 2021-03-23 브로윈 주식회사 덕트용 댐퍼
KR102514548B1 (ko) * 2020-06-16 2023-03-27 주식회사 힘펠 환풍기 및 환풍기 설치 방법
KR102615106B1 (ko) * 2021-10-12 2023-12-18 이육훈 살균 및 탈취 기능을 갖는 친환경 환풍기
KR102542114B1 (ko) * 2022-02-21 2023-07-28 주식회사 멜템 협소공간 설치성과 내마모 기밀성 향상 및 패킹 조립성과 차음성이 개선된 공기조화용 전동 개폐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0997A (ja) * 1986-11-21 1988-06-03 株式会社 テイエルブイ スチ−ムトラツプ
JP3035560B2 (ja) * 1990-06-13 2000-04-2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風量可変形吹出しユニット装置
JPH07318140A (ja) * 1994-05-26 1995-12-08 Toshiba Corp シャッタ装置
KR20070107196A (ko) * 2006-05-02 2007-1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환기 청정 장치의 설치 구조
US9097265B1 (en) * 2010-09-17 2015-08-04 Chien Luen Industries Co., Ltd., Inc. 50/60 CFM bath exhaust fans with flaps/ears that allow housings to be mounted to joists
KR200465873Y1 (ko) * 2011-01-27 2013-03-25 주식회사 힘펠 마그넷 댐퍼
JP6058438B2 (ja) * 2013-03-18 2017-01-11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ダクト用換気扇
KR20170064824A (ko) 2015-12-02 2017-06-12 심창섭 슬라이드 조립식 환풍기
KR101712536B1 (ko) * 2016-09-08 2017-03-06 (주)윌텍 착탈형 댐퍼유닛이 구비된 블로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63550A (ko) 2019-06-10
CN211060326U (zh) 2020-07-21
TWI686574B (zh) 2020-03-01
WO2019107861A1 (ko) 2019-06-06
JP3230389U (ja) 2021-01-28
US20200096214A1 (en) 2020-03-26
KR102080503B1 (ko) 2020-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6574B (zh) 阻尼器內裝型通風機
KR101967772B1 (ko) 환풍장치
TW201723321A (zh) 通風裝置
KR100826275B1 (ko) 조립식 덕트플랜지
KR20190009578A (ko) 임펠러회전형 황사유입방지장치
KR20160141990A (ko) 댐퍼 부착형 송풍기
KR101916881B1 (ko) 공기 누설 방지 구조를 구비한 공기 청정기
KR101433437B1 (ko) 창호용 환기장치
JP3745916B2 (ja) 空気調和機
KR102427888B1 (ko) 실내외 공기 배출과 흡입이 가능한 양방향성 환풍기
KR101226467B1 (ko) 고정압 고효율 환풍기 구조
JPH07158922A (ja) 熱交換形換気扇
KR100902154B1 (ko) 폐열회수형 환기장치
KR101995119B1 (ko) 창문설치형 공기청정기
KR102046909B1 (ko) 공기순환기용 댐퍼구조체
KR20200005871A (ko) 흡배기장치
KR100609162B1 (ko) 공기청정기
KR100765569B1 (ko) 환기 청정 장치
KR20110027213A (ko) 로터리 방식의 건축물 에어 흡, 배기 유닛
KR102476778B1 (ko) 후드
KR20230149122A (ko) 분해가 용이한 환풍기
KR101028950B1 (ko) 환기장치
KR20100038354A (ko) 멀티환기시스템
KR200461854Y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113864885A (zh) 新风部件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