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4439A - 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終端和網路側設備 - Google Patents

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終端和網路側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24439A
TW201924439A TW107139923A TW107139923A TW201924439A TW 201924439 A TW201924439 A TW 201924439A TW 107139923 A TW107139923 A TW 107139923A TW 107139923 A TW107139923 A TW 107139923A TW 201924439 A TW201924439 A TW 20192443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s
uplink control
control signal
resource
resource quant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9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1520B (zh
Inventor
林亞男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643748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201924439(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4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4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15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152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Adaptive formatting arrangements particular to signalling, e.g. variable amount of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04L5/0025Spatial division following the spatial signature of the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請涉及無線通訊領域,公開了一種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終端和網路側設備。當實際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大小的取值範圍非常大時,解決了如何有效防止時頻資源浪費的問題。本發明中,終端確定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終端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N確定第一資源數量;終端根據第一資源數量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終端使用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傳輸上行控制訊號。

Description

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終端和網路側設備
本申請涉及無線通訊領域,特別涉及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技術。
5G NR系統中為了保證上行控制通道的解調性能,網路設備可能會針對不同終端分別配置其能夠承載的上行控制訊號的最大編碼速率(編碼速率越低對應的上行覆蓋半徑越大,終端發送功率受限的概率越低)。
另外,NR確定對於傳輸回饋應答訊息的上行控制通道其對應的資源基地台透過高階訊號和動態訊號聯合指示。即透過高階訊號預先配置多個可用資源(時域、頻域、碼域),動態訊號指示其中的一個用於實際傳輸。由於資源時頻域大小由高階訊號半靜態配置,因此靈活性有限。當實際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UCI大小的取值範圍非常大時,使用預配置的資源傳輸UCI可能會造成資源浪費,即UCI位元較少時,依然佔用了較多的頻域資源(PRB)和/或時域資源(符號)進行傳輸。
本申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終端和網路側設備,當實際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大小的取值範圍非常大時,解決了如何有效防止資源浪費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公開了一種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包括:
終端根據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其中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小於等於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
該終端使用該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傳輸上行控制訊號。
本申請還公開了一種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包括:
網路側設備根據待接收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其中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小於等於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
該網路側設備使用該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接收上行控制訊號。
本申請還公開了一種終端,包括:
實用資源數量確定模組,用於根據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其中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小於等於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
傳輸模組,用於使用該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傳輸上行控制訊號。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實用資源數量確定模組,用於根據所述N和所述目標編碼速率確定的第一資源數量小於等於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時,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所述第一資源數量。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為所述預配置資源前Q個資源,所述Q為所述第一資源數量。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實用資源數量確定模組,用於根據所述目標編碼速率確定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不夠承載所述N位元上行控制訊號時,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所述預配置數量。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目標編碼速率由網路側設備配置。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包括:
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頻域資源區塊的數量;或,
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資源單元的數量。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透過如下方式之一確定:
高階訊號指示;或,
高階訊號預配置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下行控制訊號指示所述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中的一個。
本申請還公開了一種網路側設備,包括:
實用資源定量模組,用於根據待接收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其中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小於等於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
接收模組,用於使用該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接收上行控制訊號。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實用資源定量模組,用於根據所述N和所述目標編碼速率確定的第一資源數量小於等於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時,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所述第一資源數量。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為所述預配置資源前Q個資源,所述Q為所述第一資源數量。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實用資源定量模組,用於根據所述目標編碼速率確定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不夠承載所述N位元上行控制訊號時,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所述預配置數量。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目標編碼速率由網路側設備配置。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包括:
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頻域資源區塊的數量;或,
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資源單元的數量。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透過如下方式之一確定:
高階訊號指示;或,
高階訊號預配置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下行控制訊號指示所述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中的一個。
本申請實施方式與現有技術相比,當實際傳輸的UCI大小的取值範圍非常大時,能夠有效地防止時頻資源浪費的問題。
本申請的說明書中記載了大量的技術特徵,分佈在各個技術方案中,如果要羅列出本申請所有可能的技術特徵的組合(即技術方案)的話,會使得說明書過於冗長。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本申請上述發明內容中公開的各個技術特徵、在下文各個實施方式和例子中公開的各技術特徵、以及附圖中公開的各個技術特徵,都可以自由地互相組合,從而構成各種新的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方案均因視為在本說明書中已經記載),除非這種技術特徵的組合在技術上是不可行的。例如,在一個例子中公開了特徵A+B+C,在另一個例子中公開了特徵A+B+D+E,而特徵C和D是起到相同作用的等同技術手段,技術上只要擇一使用即可,不可能同時採用,特徵E技術上可以與特徵C相組合,則,A+B+C+D的方案因技術不可行而應當不被視為已經記載,而A+B+C+E的方案應當視為已經被記載。
在以下的敘述中,為了使讀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請而提出了許多技術細節。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即使沒有這些技術細節和基於以下各實施方式的種種變化和修改,也可以實現本申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部分概念的說明:
5G:第5代移動通訊技術
NR:5G(第5代移動通訊技術)的無線存取部分,New Radio的縮寫
PUCCH:實體上行控制通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的縮寫
SR:上行調度請求,Scheduling Request的縮寫
OFDM: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縮寫
UCI:上行控制訊號
PRB:用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接收上行控制訊號。
下面概要說明本申請的部分創新點
終端確定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和目標編碼速率確定第一資源數量,如果第一資源數量小於或等於預配置資源數量,則以第一資源數量作為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傳輸N位元的上行控制訊號;如果第一資源數量大於預配置資源數量,則確定預配置資源數量所允許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上限,根據該上限和目標編碼速率透過訊號壓縮等方式(本發明對訊號壓縮的具體方式不作限定)重新確定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T(此時上行控制訊號的具體內容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再透過這個T取代之前的N使用上述方法進行迭代,以最終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透過這種方式避免了半靜態確定的預配置資源數量與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不匹配而導致的資源浪費問題。
上述內容只是本發明的部分創新點,其他的創新點和許多變化形式在下面的實施方式中詳細說明。
為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申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涉及一種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圖1是該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圖。該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包括:
在步驟101中,終端確定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其中,N為正整數。
此後進入步驟102,終端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N確定第一資源數量。其中,可選地,目標編碼速率可以由網路側設備配置;可選地,目標編碼速率可以由根據協議事先約定。
此後進入步驟103,終端根據第一資源數量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和實際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其中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小於等於預配置資源數量,實際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的位元數量小於等於N。實際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的確定步驟是可選,或者說,可以只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實際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可以就是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無需重新確定。
此後進入步驟104,終端使用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傳輸上行控制訊號。可選地,實際傳輸的是最初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可選地,實際傳輸的是經過訊號壓縮等處理後的新的上行控制訊號。
當實際傳輸的UCI大小的取值範圍非常大時,能夠有效地防止時頻資源浪費的問題。
終端可以是各種各樣的,例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定制的無線終端,物聯網節點,無線通訊模組等等,只要能夠根據約定的通訊協議與網路側進行無線通訊即可。
預配置資源數量和第一資源數量有多種可能,例如,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頻域資源區塊的數量,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資源單元的數量,等等。
預配置資源數量有多種確定方式,例如,高階訊號指示;或,高階訊號預配置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下行控制訊號指示所述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中的一個,等等。
上述步驟103也有多種實現方式,下面舉例說明:
可選地,當第一資源數量小於等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第一資源數量(設第一資源數量為Q),其中實際使用的資源可以是預配置資源前Q個資源,或後Q個,或其他約定位置的Q個,等等。
可選地,當第一資源數量大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預配置數量。此時步驟104中傳輸的是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即步驟101中N位元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
可選地,當第一資源數量大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終端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其中,需要對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進行訊號壓縮,得到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的位元數量小於或等於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預配置資源數量。
可選地,當第一資源數量大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終端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其中,需要對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進行訊號壓縮,得到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的位元數量小於或等於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進一步地,以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的位元數量T為基礎,取代步驟101中N的位置,整個流程從步驟103返回到步驟101。具體地說:終端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的位元數量確定第二資源數量。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第二資源數量。傳輸上行控制訊號為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
為了更清楚地詳明本實施方式,下面再舉幾個具體實施例:
實施例1:所述終端確定目標碼率為,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8。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為2個PRB(每個PRB包括12個載波)。所述終端使用2符號PUCCH傳輸上行控制訊息(即佔用2個時域符號),其中PUCCH包含的參考信號開銷為1/3,且所述PUCCH採用QPSK調製,對應調製級數Q=2。
終端確定所述第一資源數量為,其中為一個PRB內UCI佔用的RE數量。
所述第一資源數量小於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所述終端確定使用1個PRB傳輸所述上行控制訊息。
實施例2:所述終端確定目標碼率為,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10。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為2個PRB(每個PRB包括12個載波)。所述終端使用2符號PUCCH傳輸上行控制訊息(即佔用2個時域符號),其中PUCCH包含的參考信號開銷為1/3,且所述PUCCH採用QPSK調製,對應調製級數Q=2。
終端確定所述第一資源數量為,其中為一個PRB內UCI佔用的RE數量。
所述第一資源數量大於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所述終端確定所述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為,其中為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
所述終端對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進行壓縮,得到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其位元數量為小於等於8。所述終端傳輸所述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
實施例3:在實施例2基礎上,若由於UCI壓縮方式的限制,終端確定實際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為,如果T=4。
終端在進一步確定傳輸所述4位元上行控制訊息實際需要使用的資源數量
所述終端確定使用1個PRB傳輸所述4位元壓縮上行控制訊息。
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涉及一種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
第一實施方式是終端側確定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的方法,第二實施方式是網路側確定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的方法,兩者的技術構思是一致的,只是實現的位置不同,相關的細節可以互用。圖2是該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步驟201中,網路側設備確定待接收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其中,N為正整數。
此後進入步驟202,網路側設備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N確定第一資源數量。其中,可選地,目標編碼速率可以由網路側設備配置;可選地,目標編碼速率可以由根據協議事先約定。
此後進入步驟203,網路側設備根據第一資源數量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其中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小於等於預配置資源數量。
此後進入步驟204,網路側設備使用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接收上行控制訊號。
預配置資源數量和第一資源數量有多種可能,例如,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頻域資源區塊的數量,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資源單元的數量,等等。
預配置資源數量有多種確定方式,例如,高階訊號指示;或,高階訊號預配置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下行控制訊號指示所述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中的一個,等等。
上述步驟203有多種實現方式,下面舉例說明:
可選地,當第一資源數量小於等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第一資源數量(設第一資源數量為Q),其中實際使用的資源可以是預配置資源前Q個資源,或後Q個,或其他約定位置的Q個,等等。
可選地,當第一資源數量大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預配置數量。這種情況下步驟204實際接收的是N位元的上行控制訊號。
可選地,當第一資源數量大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網路側設備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預配置資源數量。這種情況下步驟204實際接收的是經訊號壓縮後的上行控制訊號。
可選地,當第一資源數量大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網路側設備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網路側設備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的的位元數量確定第二資源數量,其中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是對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進行訊號壓縮後得到的,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的位元數量小於等於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第二資源數量。這種情況下,實際上是根據訊號壓縮後的新的待傳輸上行控制訊號的位元數量(取代步驟201中的N)重新回到步驟201進行迭代。
本發明第三實施方式涉及一種終端。該終端包括:
訊號位元數量確定模組,用於確定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
第一資源數量確定模組,用於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N確定第一資源數量。其中,可選地,目標編碼速率可以由網路側設備配置;可選地,目標編碼速率可以由根據協議事先約定。
實用資源數量確定模組,用於根據第一資源數量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和實際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其中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小於等於預配置資源數量,其中實際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的位元數量小於等於N。其中對實際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的確定是可選的。
訊號壓縮模組,用於對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進行訊號壓縮,得到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該訊號壓縮模組是可選的。
傳輸模組,用於使用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傳輸上行控制訊號。可選地,實際傳輸的是最初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可選地,實際傳輸的是經過訊號壓縮等處理後的新的上行控制訊號。
預配置資源數量和第一資源數量有多種可能,例如,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頻域資源區塊的數量,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資源單元的數量,等等。 預配置資源數量有多種確定方式,例如,高階訊號指示;或,高階訊號預配置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下行控制訊號指示所述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中的一個,等等。 實用資源數量確定模組有多種實現方式,下面舉例說明:
可選地,當實用資源數量確定模組判定第一資源數量小於等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第一資源數量。(設第一資源數量為Q),其中實際使用的資源可以是預配置資源前Q個資源,或後Q個,或其他約定位置的Q個,等等。
可選地,當實用資源數量確定模組判定第一資源數量大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預配置數量。這種情況下傳輸模組傳輸的是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
可選地,當實用資源數量確定模組判定第一資源數量大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終端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這種情況下,訊號壓縮模組對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進行了訊號壓縮,得到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其中,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的位元數量小於等於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預配置資源數量。
可選地,當實用資源數量確定模組判定第一資源數量大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終端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這種情況下,訊號壓縮模組對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進行了訊號壓縮,得到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其中,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的位元數量小於等於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終端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的位元數量確定第二資源數量。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第二資源數量。傳輸模組所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為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 第一實施方式是與本實施方式相對應的方法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可與第一實施方式互相配合實施。第一實施方式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在本實施方式中依然有效,為了減少重複,這裏不再贅述。相應地,本實施方式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也可應用在第一實施方式中。
本發明第四實施方式涉及一種網路側設備。該網路側設備包括: 訊號位元定量模組,用於確定待接收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
第一資源定量模組,用於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N確定第一資源數量。其中,可選地,目標編碼速率可以由網路側設備配置;可選地,目標編碼速率可以由根據協議事先約定。
實用資源定量模組,用於根據第一資源數量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其中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小於等於預配置資源數量。
接收模組,用於以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接收上行控制訊號。
預配置資源數量和第一資源數量有多種可能,例如,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頻域資源區塊的數量,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資源單元的數量,等等。
預配置資源數量有多種確定方式,例如,高階訊號指示;或,高階訊號預配置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下行控制訊號指示所述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中的一個,等等。
實用資源定量模組有多種實現方式,下面舉例說明: 可選地,當實用資源定量模組判定第一資源數量小於等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第一資源數量。(設第一資源數量為Q),其中實際使用的資源可以是預配置資源前Q個資源,或後Q個,或其他約定位置的Q個,等等。
可選地,當實用資源定量模組判定第一資源數量大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預配置數量。這種情況下接收模組實際接收的是待接收的上行控制訊號(N位元的)。
可選地,當實用資源定量模組判定第一資源數量大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預配置資源數量。這種情況下接收模組實際接收的是經訊號壓縮後的上行控制訊號。
可選地,當實用資源定量模組判定第一資源數量大於預配置資源數量時,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根據目標編碼速率和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的的位元數量確定第二資源數量,其中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是對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進行訊號壓縮後得到的,新的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的位元數量小於等於第一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第二資源數量。這種情況下接收模組實際接收的是經訊號壓縮後的上行控制訊號。
第二實施方式是與本實施方式相對應的方法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可與第二實施方式互相配合實施。第二實施方式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在本實施方式中依然有效,為了減少重複,這裏不再贅述。相應地,本實施方式中提到的相關技術細節也可應用在第二實施方式中。
本發明的各方法實施方式均可以以軟體、硬體、固件等方式實現。不管本發明是以軟體、硬體、還是固件方式實現,指令代碼都可以存儲在任何類型的電腦可訪問的記憶體中(例如永久的或者可修改的,揮發性的或者非揮發性的,固態的或者非固態的,固定的或者可更換的媒介等等)。同樣,記憶體可以例如是可編程陣列邏輯(Programmable Array Logic,簡稱“PAL”) 、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簡稱“RAM”) 、可編程只讀記憶體(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簡稱“PROM”) 、只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簡稱“ROM”) 、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記憶體(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簡稱“EEPROM”) 、磁片、光碟、數字通用光碟(Digital Versatile Disc,簡稱“DVD”)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各設備實施方式中提到的各單元都是邏輯單元,在實體上,一個邏輯單元可以是一個實體單元,也可以是一個實體單元的一部分,還可以以多個實體單元的組合實現,這些邏輯單元本身的實體實現方式並不是最重要的,這些邏輯單元所實現的功能的組合才是解決本發明所提出的技術問題的關鍵。此外,為了突出本發明的創新部分,本發明上述各設備實施方式並沒有將與解決本發明所提出的技術問題關係不太密切的單元引入,這並不表明上述設備實施方式並不存在其他的單元。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專利的申請檔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專利的申請檔中,如果提到根據某要素執行某行為,則是指至少根據該要素執行該行為的意思,其中包括了兩種情況:僅根據該要素執行該行為、和根據該要素和其他要素執行該行為。多個、多次、多種等表達包括2個、2次、2種以及2個以上、2次以上、2種以上。
在本申請提及的所有文獻都在本申請中引用作為參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獻被單獨引用作為參考那樣。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申請的上述講授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申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要求保護的範圍。
101、102、103、104、201、202、203、204‧‧‧步驟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申請,並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方式中一種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第二實施方式中一種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Claims (15)

  1. 一種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包括: 終端根據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其中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小於等於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 所述終端使用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傳輸上行控制訊號。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其中,所述終端根據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包括: 所述終端根據所述N和所述目標編碼速率確定的第一資源數量小於等於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時,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所述第一資源數量。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其中,所述終端確定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為所述預配置資源前Q個資源,所述Q為所述第一資源數量。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1所述的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其中,所述終端根據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包括: 所述終端根據所述目標編碼速率確定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不夠承載所述N位元上行控制訊號時,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所述預配置數量。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任一項所述的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其中,所述目標編碼速率由網路側設備配置。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任一項所述的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其中,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包括: 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頻域資源區塊的數量;或, 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資源單元的數量。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任一項所述的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其中,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透過如下方式之一確定: 高階訊號指示;或, 高階訊號預配置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下行控制訊號指示所述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中的一個。
  8. 一種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包括: 網路側設備根據待接收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其中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小於等於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 所述網路側設備使用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接收上行控制訊號。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其中,所述網路側設備根據待接收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包括: 所述網路側設備根據所述N和所述目標編碼速率確定的第一資源數量小於等於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時,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所述第一資源數量。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其中,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為所述預配置資源前Q個資源,所述Q為所述第一資源數量。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其中,所述網路側設備根據待接收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包括: 所述網路側設備根據所述目標編碼速率確定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不夠承載所述N位元上行控制訊號時,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等於所述預配置數量。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1項任一項所述的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其中,所述目標編碼速率由網路側設備配置。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2項任一項所述的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其中,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包括: 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頻域資源區塊的數量;或, 上行控制通道佔用的資源單元的數量。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3項任一項所述的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其中,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透過如下方式之一確定: 高階訊號指示;或, 高階訊號預配置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下行控制訊號指示所述至少一個可用資源中的一個。
  15. 一種終端,包括: 實用資源數量確定模組,用於根據待傳輸的上行控制訊號位元數量N、目標編碼速率和預配置資源數量確定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其中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小於等於所述預配置資源數量; 傳輸模組,用於使用所述實際使用的資源數量傳輸上行控制訊號。
TW107139923A 2017-11-09 2018-11-09 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終端和網路側設備 TWI7715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CN2017/110255 2017-11-09
PCT/CN2017/110255 WO2019090624A1 (zh) 2017-11-09 2017-11-09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WOPCT/CN2018/114309 2018-11-07
PCT/CN2018/114276 WO2019091386A1 (zh) 2017-11-09 2018-11-07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WOPCT/CN2018/114345 2018-11-07
WOPCT/CN2018/114276 2018-11-07
PCT/CN2018/114309 WO2019091394A1 (zh) 2017-11-09 2018-11-07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PCT/CN2018/114345 WO2019091398A1 (zh) 2017-11-09 2018-11-07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4439A true TW201924439A (zh) 2019-06-16
TWI771520B TWI771520B (zh) 2022-07-21

Family

ID=66437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9923A TWI771520B (zh) 2017-11-09 2018-11-09 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終端和網路側設備

Country Status (23)

Country Link
US (4) US11153859B2 (zh)
EP (5) EP3637901B1 (zh)
JP (2) JP7241035B2 (zh)
KR (2) KR20200081333A (zh)
CN (8) CN110663280A (zh)
AU (2) AU2017439046B2 (zh)
BR (2) BR112020000422A2 (zh)
CA (2) CA3067732C (zh)
CL (1) CL2020000092A1 (zh)
DE (1) DE202018006656U1 (zh)
DK (2) DK3637901T3 (zh)
ES (3) ES2908955T3 (zh)
HU (2) HUE058105T2 (zh)
IL (2) IL271457B2 (zh)
MX (1) MX2020001684A (zh)
PH (2) PH12019502686A1 (zh)
PL (1) PL3629642T3 (zh)
PT (2) PT3637901T (zh)
RU (2) RU2749094C1 (zh)
SG (2) SG11201912238XA (zh)
TW (1) TWI771520B (zh)
WO (4) WO2019090624A1 (zh)
ZA (1) ZA2019083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908955T3 (es) 2017-11-09 2022-05-0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l lado de red de determinación de recursos del canal de control de enlace ascendente
CA3066936C (en) 2017-11-16 2023-02-2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network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A3066674C (en) 2017-12-28 2023-01-1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4422093A (zh) * 2020-10-13 2022-04-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资源指示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80540B1 (en) 2000-08-16 2005-12-2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an uplink traffic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KR100474719B1 (ko) * 2001-11-30 2005-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1212377A (zh) * 2006-12-30 2008-07-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增强系统中信令信道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EP2566091B1 (en) * 2007-06-20 2014-12-31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ndidate control channels
CN101355795B (zh) * 2007-07-24 2013-06-19 夏普株式会社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和通信方法
US8179783B2 (en) 2008-08-13 2012-05-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of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adjustment for a LTE shared data channel
CN101431774B (zh) * 2008-11-28 201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与装置、基站
CN101888702B (zh) * 2009-05-15 2014-03-2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1998539B (zh) 2009-08-18 2013-07-3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026300B (zh) * 2009-09-23 2013-08-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传输格式组合集集合的方法及终端
CN102036378B (zh) 2009-09-24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的分配方法和装置、基站可用资源的分配方法
RU2557164C2 (ru) * 2009-10-01 2015-07-20 Интердиджитал Пэйтент Холдингз, Инк. Передача управляющих данных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CN102014510B (zh) * 2009-11-03 2015-02-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JP5635623B2 (ja) 2010-04-22 2014-12-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物理上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リソースを割り当てるための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ユーザ装置、および、集積回路
EP2601755B1 (en) * 2010-08-05 2019-12-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information from a user equipment
EP2421185B1 (en) * 2010-08-20 2019-07-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2404832B (zh) 2010-09-15 2014-06-18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分配上行链路功率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45827B (zh) * 2011-01-06 2013-07-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CN102104467A (zh) * 2011-01-07 2011-06-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uci传输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2215094B (zh) 2011-06-01 2013-11-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上行反馈信息发送及接收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307082B (zh) * 2011-09-28 2014-03-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控制信令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412880B (zh) * 2011-11-03 2014-02-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资源获取方法、配置方法及其设备
CN102437895B (zh) * 2011-11-07 2014-03-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209483B (zh) * 2012-01-12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3580825B (zh) 2012-08-03 2017-05-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Uci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581891B (zh) * 2012-08-06 2019-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EP2816840B1 (en) 2013-03-21 2017-01-04 Huawei Device Co., Ltd. Adaptive transmission scheme with two modes of operation
EP3030030B1 (en) 2013-08-30 2017-09-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4469946B (zh) * 2013-09-13 2018-08-03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
CN104602346B (zh) * 2013-10-31 2018-02-02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分配方法
JP6012588B2 (ja) * 2013-12-26 2016-10-2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RU2557165C1 (ru) 2014-03-27 2015-07-2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науч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Дальневосточ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еханизации и электрификации сельск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ФГБНУ ДальНИИМЭСХ) Борона дисковая двухследная навесная
JP6543341B2 (ja) * 2014-12-08 2019-07-10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上りリンク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JP6684287B2 (ja) 2015-01-09 2020-04-2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US10367551B2 (en) * 2015-01-29 2019-07-30 Intel Corporation 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 bundling enhancement for full dimension multi-in-multi-output
CN107210854B (zh) 2015-01-30 2020-11-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多载波通信系统中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与装置
WO2016182287A1 (ko) 2015-05-08 2016-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12187432A (zh) * 2015-05-14 2021-01-0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6257856B (zh) * 2015-06-19 2021-02-02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JP2017034450A (ja) 2015-07-31 2017-02-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10103849B2 (en) * 2015-08-13 2018-10-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07925997B (zh) 2015-08-14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7925506B (zh) * 2015-08-14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70089B (zh) 2015-08-14 202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7041305A1 (zh) * 2015-09-11 2017-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及网络设备
JP6125596B1 (ja) * 2015-11-05 2017-05-1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7075838A1 (zh) * 2015-11-06 2017-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方法及装置
EP3399818A4 (en) * 2016-02-01 2019-05-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CN107027181B (zh) * 2016-02-02 2020-02-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JP2019057748A (ja) * 2016-02-04 2019-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7152416A1 (zh) 2016-03-11 2017-09-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04253A (zh) * 2016-08-12 2017-01-04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信道配置方法、检测方法、终端及基站
US11082962B2 (en) 2017-05-03 2021-08-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by which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transmit/receiv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ame
EP3639425A1 (en) 2017-06-16 2020-04-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node for decoding or encoding user data based on a tbs index
PL3665795T3 (pl) 2017-08-11 2024-03-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spółczynnik kodowania dla informacji sterujących
US20190059013A1 (en) 2017-08-21 2019-0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higher-resolutio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ES2908955T3 (es) 2017-11-09 2022-05-0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l lado de red de determinación de recursos del canal de control de enlace ascendente
CL2020000093A1 (es) 2020-01-13 2020-05-2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cedimiento y dispositivo de indicación del conjunto de recursos de canal y medio de almacenamiento informático.
CL2020000090A1 (es) 2020-01-13 2020-05-2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cedimiento de indicación de recursos, equipo de usuario, dispositivo de red y medio de almacenamiento informático.
CL2020000089A1 (es) 2020-01-13 2020-05-2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cedimiento de determinación de recursos de canal de control de enlace ascendente,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l lado de red.
CL2020000091A1 (es) 2020-01-13 2020-05-2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ocedimiento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de enlace ascendente, dispositivo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 r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41035B2 (ja) 2023-03-16
AU2018364128A1 (en) 2020-02-06
EP3637888A1 (en) 2020-04-15
CA3067732C (en) 2022-12-13
ZA201908320B (en) 2021-04-28
CN110663280A (zh) 2020-01-07
PT3629642T (pt) 2021-04-27
DK3629642T3 (da) 2021-05-03
TWI771520B (zh) 2022-07-21
SG11202000348XA (en) 2020-05-28
CN111162889B (zh) 2021-04-02
IL271096B2 (en) 2024-01-01
US20200100243A1 (en) 2020-03-26
EP3629642A1 (en) 2020-04-01
KR20200080199A (ko) 2020-07-06
RU2020102732A (ru) 2021-12-09
CN110663277A (zh) 2020-01-07
CA3070008A1 (en) 2019-05-16
IL271457B2 (en) 2024-02-01
EP3629642B1 (en) 2021-03-24
CA3067732A1 (en) 2019-05-16
HUE053766T2 (hu) 2021-08-30
PL3629642T3 (pl) 2021-07-19
ES2869348T3 (es) 2021-10-25
US20200213996A1 (en) 2020-07-02
PH12019502686A1 (en) 2020-07-13
PH12019502813A1 (en) 2020-09-14
CN111162889A (zh) 2020-05-15
US20210160032A1 (en) 2021-05-27
US11627559B2 (en) 2023-04-11
WO2019090624A1 (zh) 2019-05-16
IL271096A (en) 2020-01-30
IL271457B1 (en) 2023-10-01
KR20200081333A (ko) 2020-07-07
DE202018006656U1 (de) 2021-11-10
BR112020000422A2 (pt) 2020-07-21
HUE058105T2 (hu) 2022-07-28
CN111132343B (zh) 2023-05-23
BR112020002559A2 (pt) 2020-08-04
US20200187195A1 (en) 2020-06-11
EP3629642A4 (en) 2020-07-22
PT3637901T (pt) 2022-03-02
CN111132350A (zh) 2020-05-08
MX2020001684A (es) 2020-03-20
AU2017439046A1 (en) 2020-01-16
SG11201912238XA (en) 2020-05-28
WO2019091394A1 (zh) 2019-05-16
DK3637901T3 (da) 2022-03-28
US11153859B2 (en) 2021-10-19
CN111315022A (zh) 2020-06-19
US11147049B2 (en) 2021-10-12
WO2019091386A1 (zh) 2019-05-16
EP3637888B1 (en) 2021-12-29
IL271457A (en) 2020-01-30
EP3637901A4 (en) 2020-07-22
CN110809898A (zh) 2020-02-18
CN111132350B (zh) 2023-03-31
IL271096B1 (en) 2023-09-01
EP3637888A4 (en) 2020-07-15
AU2017439046B2 (en) 2023-08-31
EP3644666A1 (en) 2020-04-29
EP3989664A1 (en) 2022-04-27
JP7220675B2 (ja) 2023-02-10
RU2749094C1 (ru) 2021-06-04
CN110679187A (zh) 2020-01-10
JP2021502714A (ja) 2021-01-28
ES2908955T3 (es) 2022-05-04
CL2020000092A1 (es) 2020-05-29
JP2021510939A (ja) 2021-04-30
EP3644666A4 (en) 2020-10-28
CN111132343A (zh) 2020-05-08
EP3637901A1 (en) 2020-04-15
EP3637901B1 (en) 2022-02-16
WO2019091398A1 (zh) 2019-05-16
ES2907703T3 (es)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1520B (zh) 上行控制通道資源確定方法、終端和網路側設備
CN108352947B (zh) 发送和接收下行链路授权和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节点
WO2018171474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A2978473A1 (en)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633007A (zh) 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16134528A1 (zh) 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8781369A (zh)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基站与终端
CN109964427A (zh) 一种被用于信道编码的终端、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9952726A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终端、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