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8539B - 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8539B
CN101998539B CN2009100909530A CN200910090953A CN101998539B CN 101998539 B CN101998539 B CN 101998539B CN 2009100909530 A CN2009100909530 A CN 2009100909530A CN 200910090953 A CN200910090953 A CN 200910090953A CN 101998539 B CN101998539 B CN 1019985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channel resource
ack
channel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9095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8539A (zh
Inventor
刘婷婷
林亚男
沈祖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091009095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98539B/zh
Priority to US13/389,801 priority patent/US9621306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76101 priority patent/WO2011020433A1/zh
Priority to EP10809566.2A priority patent/EP2469921B1/en
Publication of CN101998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8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8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85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 H04L1/0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diversity reception using space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基站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并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所述基站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实现了对ACK/NACK反馈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的预留,且该资源预留的方法支持发送分集,提高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的可靠性;且方法简单、易于实施。

Description

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采用HARQ(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下行HARQ功能开启后,UE(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对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进行译码,若译码正确则向基站反馈ACK,若译码失败,则向基站反馈NACK,要求基站重传该数据包。当下行持续调度业务结束后,基站向UE发送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持续调度)资源释放指示,通知UE释放分配给该业务的所有资源,UE正确接收该指示后将向基站反馈ACK。
对于LTE多载波聚合系统,基站将在一个子帧中占用多个下行载波向UE发送数据,而每个载波上都是一个独立的HARQ实体,因此UE需要在一个上行子帧中反馈多个ACK/NACK信息。
对于上述ACK/NACK反馈问题,可沿用现有技术中LTE Rel-8(Release8,版本8)定义的方法进行反馈,具体包括:合并和复用,即利用一个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信道资源反馈多个ACK/NACK信息。下面将分别描述这两种方法,其中假设反馈窗口长度为M,M为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中进行ACK/NACK反馈的PDSCH(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数量。
对于ACK/NACK合并模式,将反馈窗口内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下行双码字时)反馈信息,图1分别表示了单码字和多码字的合并过程。这时只需要使用PUCCH Format1a/1b反馈1或2比特的ACK/NACK即可。该方法还可以有效地解决PUCCH覆盖问题,适合位于小区较边缘位置的UE。
对于ACK/NACK复用模式,同样也适用于单码字和多码字的PDSCH。对于多码字的PDSCH传输,首先将属于同一个用户的不同码字对应的ACK/NACK进行逻辑加;之后,根据M个复合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查表确定2比特的实际传输反馈信息及传输所使用的反馈信道编号,使用PUCCH Format 1b在选定的反馈信道中传输这2比特的反馈信息。对于单码字的PDSCH传输,则直接根据M个ACK/NACK反馈情况,选择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和反馈信道。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实际的反馈信息统一定义为2比特,因此需要QPSK(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正交相移调制)调制和PUCCH Format 1b传送。该方法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重传,适用于小区中心用户,提高传输效率。
无论是合并还是复用的方法,UE都仅仅使用一个PUCCH信道资源来发送一个ACK/NACK反馈信息,保持了上行的单载波特性。
对于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包,其ACK/NACK反馈信息可用的上行信道编号将根据承载该数据包调度信息的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第一个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单元)编号得到,即根据该PDCCH的第一个CCE可以唯一确定一个上行反馈信道资源编号。对于合并模式,设M’为实际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数目,则实际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由反馈窗口内第M’个PDCCH的第一个CCE指示;而对于复用模式,反馈窗口内每一个PDCCH都对应着一个可用的上行信道资源编号,之后将根据具体的反馈状态从所有可用信道中选取一个信道资源传输实际的反馈信息。
对于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包所对应的ACK/NACK反馈,由于它们都是周期性反馈的,基站可预先知道各信息传输的具体时间位置,因此传输以上控制信令的信道都是由基站通过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预先分配给UE的。
目前,在LTE-A(LTE-Advanced,长期演进升级)系统中,对于配置有多个发送天线的UE,其上行控制信道还可以使用ORTD(Orthogonal ResourceTransmit Diversity,正交资源发送分集)的方式实现发送分集,从而提高上行控制信令传输的可靠性或容量。所谓ORTD,即每个天线端口对应一个PUCCH资源编号,相同的信息经过由不同天线端口上的资源编号选择出的正交序列扩频后,通过相应的天线端口同时发送出去。接收端将来自不同天线端口的信号分离出来后进行合并检测,从而得到分集增益。图3为两个天线端口时,使用ORTD进行发送分集的示意图,其中s为反馈的ACK/NACK信息,n1 PUCCH和n2 PUCCH分别表示两个天线端口上的两个不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着不同的正交扩频序列。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在于,在长期演进系统中,UE可以使用发送分集的方式在复用和合并模式下传输ACK/NACK信息,此时需要使用多个上行控制资源编号,目前对于该种情况下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预留的方法和对上行控制资源编号的指示方法还没有可行的具体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用于实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预留。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使用两个天线端口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需要使用两个信道资源,每一个天线端口对应一个信道资源编号。其中第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的指示方式具体为:对于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包,所述的每一个可用信道资源编号都与所述的每一个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绑定,即反馈窗口内每一个下行数据包都对应着一个可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其中反馈窗口的长度定义为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中进行ACK/NACK反馈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总数量;对于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包,所述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由所述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预先分配给用户终端。
其中,所述基站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包括:
所述基站限定反馈窗口内所述用户终端所有PDCCH的CCE的聚合等级至少为2,且每一个PDCCH预先约定的两个CCE对应的两个信道资源编号组成一个资源编号组;
其中,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所有的所述可用信道资源后,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预先约定的两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组;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获取实际传输反馈信息,并在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组中选择一个作为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组,并获得组成该信道资源组的两个信道资源编号,分别对应两个天线端口;
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所述获取的信道资源组的两个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所述实际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基站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包括:
所述基站分别对同一信道资源组内的两个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的信号进行合并,之后对所有可用信道资源组进行检测,获取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组;
所述基站对所述信道资源组内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反馈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检测到的实际反馈信息及所述信道资源组的编号,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其中,所述基站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包括:
所述基站限定反馈窗口内至少有一个PDCCH的CCE聚合等级大于等于2。
其中,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所有的所述可用信道资源后,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的第一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第一个天线端口可用的信道资源,并确定某个CCE的聚合等级大于等于2的PDCCH的第二个CCE对应的信道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获取实际传输反馈信息,并在对应第一个天线端口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所述实际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基站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包括:
所述基站对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将窗口内所有CCE聚合等级≥2的PDCCH中第二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
所述基站对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内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反馈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检测到的实际反馈信息及信道资源编号,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其中,所述基站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信道资源作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所述信道资源可以被小区内多个用户终端共享,所述基站需要通过配置,限制共享同一信道资源的用户终端分时进行上行反馈。
其中,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所有的所述可用信道资源后,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接收到的高层信令,获取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的信道资源编号;
所述用户终端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的第一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第一个天线端口可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获取实际传输反馈信息,并在对应第一个天线端口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所述实际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基站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包括:
所述基站对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将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资源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
所述基站对所确定的信道资源内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反馈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检测到的实际反馈信息及信道资源编号,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其中,所述基站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包括:
所述基站限定反馈窗口内所有PDCCH的CCE聚合等级至少为2。
其中,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所有的所述可用信道资源后,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的指示,获知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取一个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所对应的信道资源编号作为第一和第二个天线端口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的反馈信息;其中M’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所述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其中,所述基站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包括:
所述基站对反馈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上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将反馈窗口内所有PDCCH中第二个CCE所对应信道中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
所述基站对检测到的信道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基站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包括:
所述基站限定反馈窗口内至少存在两个可用的CCE,各绑定一个可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当反馈窗口长度为1时,限定反馈窗口内唯一的PDCCH的CCE的聚合等级至少为2。
其中,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所有的所述可用信道资源后,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终端没有接收到任何CCE或者仅仅接收到一个CCE时,不发送任何反馈信息或回退到单天线模式进行传输;
当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CCE时:
所述用户终端检测PDCCH,当反馈窗口长度大于1时,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CCE的指示,获知反馈窗口内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取其中的两个,作为两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当反馈窗口长度为1时,所述用户终端将根据反馈窗口内唯一的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的指示,获取两个信道资源,作为两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反馈信息;其中M’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其中,所述基站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包括:
所述基站对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上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如果检测不到任何信号,则判断丢包;
所述基站对确定的信道资源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其中,所述基站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信道资源作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所述信道资源可以被小区内多个用户终端共享,所述基站需要通过配置,限制共享同一信道资源的用户终端分时进行上行反馈。
其中,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所有的所述可用信道资源后,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获知用于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资源编号;
所述用户终端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CCE的指示,获知第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反馈信息;其中M’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实际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其中,所述基站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包括:
所述基站对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上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可先将预先配置给所述用户终端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
所述基站对检测到的信道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ACK/NACK资源预留的系统,包括:
基站,用于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并通知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组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用户终端,用于使用所述基站指示的信道资源,通过ACK/NACK复用结合发送分集、或ACK/NACK合并结合发送分集的方式,传输ACK/NACK的反馈信息。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并通知所述用户终端;
反馈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单元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其中,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所述用户终端使用两个天线端口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需要使用两个信道资源,每一个天线端口对应一个信道资源编号。其中第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的指示方式具体为:对于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包,所述的每一个可用信道资源编号都与所述的每一个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绑定,即反馈窗口内每一个下行数据包都对应着一个可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其中反馈窗口的长度定义为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中进行ACK/NACK反馈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总数量;对于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包,所述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由所述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预先分配给用户终端。
其中,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限定反馈窗口内所述用户终端所有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的聚合等级至少为2,且每一个PDCCH的两个CCE对应的两个信道资源编号组成一个资源编号组;
所述反馈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分别对同一信道资源组内的两个PUCCH上的信号进行合并,之后对所有可用信道资源组进行检测,获取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组;对所述信道资源组内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反馈信息;根据检测到的实际反馈信息及所述信道资源组的编号,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其中,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限定反馈窗口内至少有一个PDCCH的CCE聚合等级大于等于2;
所述反馈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对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将窗口内所有CCE聚合等级≥2的PDCCH中第二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对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内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反馈信息;根据检测到的实际反馈信息及信道资源编号,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其中,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信道资源作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所述信道资源可以被小区内多个用户终端共享,所述配置单元需要通过配置,限制共享同一信道资源的用户终端分时进行上行反馈;
所述反馈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对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将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资源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对所确定的信道资源内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反馈信息。根据检测到的实际反馈信息及信道资源编号,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其中,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限定反馈窗口内所有PDCCH的CCE聚合等级至少为2;
所述反馈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对反馈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上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将反馈窗口内所有PDCCH中第二个CCE所对应信道中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对检测到的信道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其中,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限定反馈窗口内至少存在两个可用的CCE,各绑定一个可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当反馈窗口长度为1时,限定反馈窗口内唯一的PDCCH的CCE的聚合等级至少为2;
所述反馈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对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上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如果检测不到任何信号,则判断丢包;对确定的信道资源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其中,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信道资源作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所述信道资源可以被小区内多个用户终端共享,所述配置单元需要通过配置,限制共享同一信道资源的用户终端分时进行上行反馈;
所述反馈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对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上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可先将预先配置给所述用户终端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对检测到的信道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终端,包括:
资源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基站配置的进行ACK/NACK反馈可用的信道资源;并确定两个天线端口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两个信道资源。
反馈单元,用于使用所述资源获取单元获取的两个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通过ACK/NACK复用结合发送分集、或ACK/NACK合并结合发送分集的方式,传输ACK/NACK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资源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预先约定的两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组;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根据所述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获取实际传输反馈信息,并在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组中选择一个作为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组,并获得组成该信道资源组的两个信道资源编号,分别对应两个天线端口;
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同时在所述资源获取单元获取的信道资源组的两个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所述实际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资源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的第一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第一个天线端口可用的信道资源,并确定某个CCE的聚合等级大于等于2的PDCCH的第二个CCE对应的信道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根据所述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获取实际传输反馈信息;并在对应第一个天线端口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同时在所述资源获取单元获取的在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所述实际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资源获取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接收到的高层信令,获取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的信道资源编号;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的第一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根据所述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获取实际传输反馈信息,并在对应第一个天线端口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同时在所述资源获取单元获取的在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所述实际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资源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的指示,获知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取一个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所对应的信道资源编号作为第一个和第二个天线端口使用的信道资源;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的反馈信息,其中M’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同时在所述资源获取单元获取的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所述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其中,所述资源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用户终端没有接收到任何CCE或者仅仅接收到一个CCE时,不发送任何反馈信息或回退到单天线模式进行传输;当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CCE时:检测PDCCH,当反馈窗口长度大于1时,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CCE的指示,获知反馈窗口内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取其中的两个,作为两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当反馈窗口长度为1时,所述用户终端将根据反馈窗口内唯一的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的指示,获取两个信道资源,作为两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反馈信息;其中M’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同时在所述资源获取单元获取的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所述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其中,所述资源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获知用于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资源编号;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CCE的指示,获知第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反馈信息;其中M’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同时在所述资源获取单元获取的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所述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实现了对多ACK/NACK反馈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的预留,且该资源预留的方法支持发送分集,提高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的可靠性;且方法简单、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ACK/NACK合并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ACK/NACK复用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两天线端口发送分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使用的ACK/NACK复用反馈方式中反馈窗口的PDCCH的CCE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的ACK/NACK复用反馈方式中反馈窗口的PDCCH的CCE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的ACK/NACK合并反馈方式中反馈窗口的PDCCH的CCE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的ACK/NACK合并反馈方式中反馈窗口的PDCCH的CCE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用户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s401、基站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并通知用户终端;
步骤s402、基站在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将ACK/NACK复用、ACK/NACK合并反馈方式与发送分集结合使用,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覆盖范围。如果UE被配置为使用分集模式传输PUCCH,则需要至少两个PUCCH信道资源编号。以下实施例中,以两天线端口的ORTD为例分别讨论复用和合并模式的信道资源指示和预留的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于ACK/NACK复用+发送分集模式,其中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仍可以重用Rel-8的指示方式,即对于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包,其可用上行信道资源编号与其对应的PDCCH所占用的第一个CCE编号绑定,一个反馈窗口内的每个下行数据包都对应着一个可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于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包所对应的ACK/NACK反馈,可用的上控制信道由基站通过RRC信令预先分配给UE。
对于另一个天线端口的信道资源指示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两种指示方法,以下分别进行描述。
方法1:
第二个信道资源编号仍和对应的PDCCH的CCE编号绑定。此时,由于第一个CCE已经和第一个信道资源编号绑定在一起,于是需要另一个CCE来指示这个用于第二个天线端口上的PUCCH信道资源编号。可以分为两种具体的指示方法:
(指示方法1):基站通过调度限定反馈窗口内该UE所有PDCCH的CCE聚合等级都不小于2(在PDCCH上,承载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的基本单元是CCE,PDCCH中CCE聚合等级通常可以为1、2、4、8等);这样可以保证反馈窗口内每个PDCCH都至少对应着两个可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每一个PDCCH预先约定的两个CCE对应的两个信道资源编号组成一个资源编号组(考虑到CCE聚合等级,优选每个PDCCH的第一个和第二个CCE对应的信道资源编号组成一个资源编号组),如图5所示。使用信道资源组代替LTERel-8中的信道资源后,即可沿用Rel-8定义的方法进行ACK/NACK复用传输。如图4所示,设M为反馈窗口的长度,UE在M个信道资源组中按照Rel-8的查表方法选取一组,进行发送分集的两个天线端口各使用资源组中的一个信道资源发送实际反馈信息。
基站端处理过程:基站通过调度,限定反馈窗口内该UE的所有PDCCH的CCE聚合等级=max(2,由PDCCH检测可靠性确定的聚合等级)。
UE端处理流程包括:
步骤1,检测PDCCH,获知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组。
步骤2,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的长度。
步骤3,UE根据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查表确定实际传输的实际反馈信息及传输所使用的具体的反馈信道组的编号。
步骤4,UE同时在所述获取的信道资源组的两个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所述实际反馈信息。
基站端接收流程包括:
步骤1,对所有可用信道资源组进行检测,确定哪个信道资源组上有数据传输,即可获知选定的信道资源组编号。进行检测前,可先对同一资源组内的两个PUCCH上的信号进行合并。
步骤2,对选定信道资源组内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反馈信息。
步骤3,根据检测到的实际反馈信息及信道资源组编号,查表获知M个ACK/NACK的具体状态。
(指示方法2)基站通过调度限定反馈窗口内至少有一个PDCCH的CCE聚合等级≥2。按照Rel-8定义的方法,UE在反馈窗口内所有PDCCH第一个CCE对应的信道资源中进行信道选择,确定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及待反馈信息,并确定某个PDCCH(可以较佳地可选择窗口内第一个CCE聚合等级≥2的PDCCH)第二个CCE对应的信道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例如,图6中反馈窗口内第一个CCE聚合等级大于等于2的PDCCH是PDCCH 2,则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编号在n1_1 PUCCH到n1_M PUCCH中选取;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编号为n2_2 PUCCH,它是由PDCCH 2的第二个CCE指示的。如果第一个CCE聚合等级≥2的PDCCH丢失,则UE自动使用第二个CCE聚合等级≥2的PDCCH中的第二个CCE所对应的资源编号(例如图5中选取PDCCH3的CCE2所对应的n3_2 PUCCH),以此类推。如果所有聚合等级≥2的PDCCH全部丢失,则UE回退到单天线发送模式,只使用信道选择选出来的第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资源编号在一个天线端口上发送实际反馈信息。本方法最大限度的节省了PUCCH资源预留,并且对PDCCH的CCE聚合等级限制较小。
基站端处理流程包括:
如果由PDCCH检测可靠性即可确定反馈窗口内对应同一UE的某些PDCCH的CCE聚合等级>1,则基站不需要做其他的调度限制;如果由PDCCH检测可靠性确定反馈窗口内,同一个UE的PDCCH的CCE聚合等级都不大于1,则基站需要通过调度限制其中一个PDCCH的CCE聚合等级=2。图6为一个示例,反馈窗口内PDCCH 2和PDCCH 3的CCE聚合等级都等于2,各存在两个CCE与两个资源编号分别绑定;其他PDCCH的CCE聚合等级都为1,每个PDCCH的第一个CCE都分别绑定一个可用的上行控制资源编号。
UE端处理流程包括:
步骤1,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的第一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第一个天线端口可用的信道资源。并确定某个CCE的聚合等级大于等于2的PDCCH的第二个CCE对应的信道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较佳地,可选择窗口内,该UE接收到的第一个CCE聚合等级≥2的PDCCH中第二个CCE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作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资源。
步骤2,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的长度。
步骤3,UE根据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查表确定实际传输反馈信息,并在对应第一个天线端口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步骤4,UE同时在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实际的反馈信息。
基站端接收流程包括:
步骤1,对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哪个信道资源上有数据传输,即可获知选定的信道资源编号。另外,进行检测前,可先将窗口内所有CCE聚合等级≥2的PDCCH中第二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
步骤2,对选定信道资源内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反馈信息。
步骤3,根据检测到的实际反馈信息及信道资源编号,查表获知M个ACK/NACK的具体状态。
方法2:由网络侧固定分配第二个信道资源:
基站端处理流程包括:
当基站为某UE配置为“ACK/NACK复用+发送分集”模式时,基站将通过高层信令固定配置一个可用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第二个天线端口。该上行控制信道可被多个用户共享,基站需要通过调度,限制共享同一信道资源的用户终端分时进行上行反馈。
UE端处理流程包括:
步骤1,根据RRC信令,获知用于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编号。
步骤2,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的第一个CCE的指示,获知所有第一个天线端口可用的信道资源。
步骤3,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
步骤4,根据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查表确定实际传输反馈信息,并在对应第一个天线端口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步骤5,同时在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实际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基站端接收流程包括:
步骤1,对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哪个信道资源上有数据传输,即可获知选定的信道资源编号。另外,进行检测前,可先将预先配置给该UE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资源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
步骤2,对选定信道资源内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反馈信息。
步骤3,根据检测到的实际反馈信息及信道资源编号,查表获知M个ACK/NACK的具体状态。
对于合并+发送分集模式,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其中的一个仍可以重用Rel-8在合并模式下的指示方式,即动态调度时,由反馈窗口内第M′个PDCCH的第一个CCE指示;持续调度时,由基站通过RRC信令预先分配给UE。对于另一个天线上的控制信道资源,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也提供了以下两种指示方法:
方法1:
第二个信道资源编号仍和PDCCH的CCE编号绑定,也可以分为两种指示方法:
(指示方法1):基站通过调度限定反馈窗口内该UE的所有PDCCH的CCE聚合等级都不小于2;这样可以保证反馈窗口内每个PDCCH都至少对应着两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基站端处理过程:基站通过调度限定反馈窗口内该UE的所有PDCCH的CCE聚合等级=max(2,由PDCCH检测可靠性确定的聚合等级)。
UE端处理流程包括:
步骤1,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的指示,获知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编号。根据预先的约定,选取一个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所对应的信道资源编号作为第一个和第二个天线端口使用的信道资源;较优地选取第M’个PDCCH(即UE实际接收到的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所对应的PDCCH)上第一个和第二个CCE所对应的信道资源编号作为第一和第二个天线端口使用的信道资源。
步骤2,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下行双码字时)反馈信息。
步骤3,UE同时在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如图7所示。
基站端接收流程包括:
步骤1,对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上进行检测,确定哪个信道资源上有数据传输。另外,进行检测前,可先将窗口内所有PDCCH中第二个CCE所对应信道中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
步骤2,对检测到的信道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反馈信息。
(指示方法2):基站限定反馈窗口内至少存在两个可用的CCE,各绑定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基站端处理过程: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1:M=1:此时反馈窗口内只有一个PDCCH,基站限定该PDCCH的CCE聚合等级=max(2,由PDCCH检测可靠性确定的聚合等级)。
情况2:M>1:基站对反馈窗口内PDCCH的CCE聚合等级没有限制,因为这时反馈窗口内必然存在至少两个可用的CCE。
UE端处理过程:分为两种情况:
情况1:UE没有接收到任何CCE或者仅仅接收到一个CCE,这时UE可以判断出必然有下行数据包丢失,可不发送任何反馈信息(即DTX状态)或回退到单天线模式进行传输。
情况2:UE接收到两个及两个以上数量的CCE。UE具体处理流程包括:
步骤1,UE检测PDCCH,当反馈窗口长度大于1时,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CCE的指示,获知反馈窗口内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取其中的两个,作为两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考虑到与Rel-8的兼容性,可以最优的选取第M′个PDCCH的第一个CCE所对应的编号和与其相邻的一个CCE所对应的编号,如图8所示;当反馈窗口长度为1时,UE将根据反馈窗口内唯一的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的指示,获取两个信道资源,作为两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步骤2,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下行双码字时)反馈信息。
步骤3,UE同时在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基站端接收流程包括:
步骤1,对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上进行检测,确定哪个信道资源上有数据传输。若为检测不到任何信号,即DTX,则判断丢包。
步骤2,对检测到的信道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反馈信息。
方法2:由网络侧固定分配第二个信道资源:
基站端处理过程包括:当基站为某UE配置为“ACK/NACK合并+发送分集”模式时,基站将通过高层信令固定配置一个可用的上行控制信道,对应第二个天线端口。该上行控制信道可被多个用户共享,基站需要通过调度,限制共享同一信道资源的用户终端分时进行上行反馈。
UE端处理流程包括:
步骤1,根据RRC信令,获知用于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编号。
步骤2,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CCE的指示,获知第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较优地可以选择第M′个PDCCH上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资源编号。
步骤3,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下行双码字时)反馈信息。
步骤4,同时在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实际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基站端接收流程包括:
步骤1,对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上进行检测,确定哪个信道资源上有数据传输。另外,进行检测前,可先将预先配置给该UE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
步骤2,对检测到的信道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反馈信息。
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实现了对ACK/NACK反馈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的预留,且该资源预留的方法支持发送分集,提高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的可靠性;且方法简单、易于实施,同时适用于FDD及TDD系统,与Rel-8系统可以很好的兼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ACK/NACK资源预留的系统,包括:
基站,对于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并通知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组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用户终端,用于使用所述基站配置的进行ACK/NACK反馈所使用的信道资源,通过ACK/NACK复用结合发送分集、或ACK/NACK合并结合发送分集的方式,传输ACK/NACK的反馈信息。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包括:
配置单元10,用于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并通知所述用户终端;
反馈获取单元20,用于在所述配置单元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其中配置单元10,具体用于将所述用户终端使用两个天线端口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使用两个信道资源,每一个天线端口对应一个信道资源编号,其中第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的指示方式具体为:对于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包,所述的每一个可用信道资源编号都与所述的每一个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占用的第一个CCE编号绑定,即反馈窗口内每一个下行数据包都对应着一个可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对于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包,可用的信道资源编号由基站通过RRC信令预先分配给用户终端。
在第二个信道资源的信道资源编号的指示方式上: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配置单元10具体用于:限定反馈窗口内所述用户终端所有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的聚合等级至少为2,且每一个PDCCH预先约定的两个CCE对应的两个信道资源编号组成一个资源编号组(考虑到CCE聚合等级,优选每个PDCCH的第一个和第二个CCE对应的信道资源编号组成一个资源编号组);
反馈获取单元20具体用于:分别对同一信道资源组内的两个PUCCH上的信号进行合并,之后对所有可用信道资源组进行检测,获取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组;对信道资源组内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反馈信息;根据检测到的反馈信息及信道资源组的编号,获取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配置单元10具体用于:限定反馈窗口内至少有一个PDCCH的CCE聚合等级大于等于2;
反馈获取单元20具体用于:对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检测前,将窗口内所有CCE聚合等级≥2的PDCCH中第二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对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内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反馈信息;根据检测到的实际反馈信息及信道资源编号,获取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配置单元10具体用于: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信道资源作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所述信道资源可以被小区内多个用户终端共享,配置单元10需要通过配置,限制共享同一信道资源的用户终端分时进行上行反馈;
反馈获取单元20具体用于:对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检测前,将预先配置的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资源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对所确定的信道资源内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反馈信息。根据检测到的实际反馈信息及信道资源编号,获取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配置单元10具体用于:限定反馈窗口内所有PDCCH的CCE聚合等级至少为2;
反馈获取单元20具体用于:对反馈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上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检测前,将反馈窗口内所有PDCCH中第二个CCE所对应信道中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对检测到的信道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配置单元10具体用于:限定反馈窗口内至少存在两个可用的CCE,各绑定一个可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当反馈窗口长度为1时,限定反馈窗口内唯一的PDCCH的CCE的聚合等级至少为2;
反馈获取单元20具体用于:对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上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如果检测不到任何信号,则判断丢包;对确定的信道资源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取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配置单元10具体用于: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信道资源作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所述信道资源可以被小区内多个用户终端共享,所述配置单元需要通过配置,限制共享同一信道资源的用户终端分时进行上行反馈;
反馈获取单元20具体用于:对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上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检测前,可先将预先配置给用户终端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对检测到的信道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中,如图10所示,包括:
资源获取单元50,用于获取基站配置的进行ACK/NACK反馈可用的信道资源;并确定两个天线端口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两个信道资源。
反馈单元60,用于使用资源获取单元获取的两个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通过ACK/NACK复用结合发送分集、或ACK/NACK合并结合发送分集的方式,传输ACK/NACK的反馈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资源获取单元50具体用于: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预先约定的两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组;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根据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获取实际传输反馈信息,并在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组中选择一个作为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组,并获得组成该信道资源组的两个信道资源编号,分别对应两个天线端口。
反馈单元60具体用于,同时在资源获取单元50获取的信道资源组的两个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实际反馈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资源获取单元50具体用于: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的第一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第一个天线端口可用的信道资源,并确定某个CCE的聚合等级大于等于2的PDCCH的第二个CCE对应的信道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较佳地,可选择窗口内,该UE接收到的第一个CCE聚合等级≥2的PDCCH中第二个CCE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作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资源;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根据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获取实际传输反馈信息;并在对应第一个天线端口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反馈单元60具体用于,同时在资源获取单元50获取的在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实际反馈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资源获取单元50具体用于:通过接收到的高层信令,获取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的信道资源编号;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的第一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根据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获取实际传输反馈信息,并在对应第一个天线端口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反馈单元60具体用于,同时在资源获取单元50获取的在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实际反馈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资源获取单元50具体用于: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的指示,获知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取一个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所对应的信道资源编号作为第一和第二个天线端口使用的信道资源。较优地选取第M’个PDCCH(即UE实际接收到的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所对应的PDCCH)上第一个和第二个CCE所对应的信道资源编号作为第一和第二个天线端口使用的信道资源;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的反馈信息其中M’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反馈单元60具体用于,同时在资源获取单元50获取的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资源获取单元50具体用于:当用户终端没有接收到任何CCE或者仅仅接收到一个CCE时,不发送任何反馈信息或回退到单天线模式进行传输;当用户终端接收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CCE时时:检测PDCCH,当反馈窗口长度大于1时,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CCE的指示,获知反馈窗口内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取其中的两个,作为两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考虑到与Rel-8的兼容性,可以最优的选取第M′个PDCCH的第一个CCE所对应的编号和与其相邻的一个CCE所对应的编号作为两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当反馈窗口长度为1时,所述用户终端将根据反馈窗口内唯一的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的指示,获取两个信道资源,作为两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反馈信息;其中M’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反馈单元60具体用于,同时在资源获取单元50获取的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资源获取单元50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获知用于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资源编号;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CCE的指示,获知第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较优地可以选择第M′个PDCCH上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资源编号;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反馈信息;其中M’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反馈单元60具体用于,同时在资源获取单元50获取的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通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和系统,实现了对ACK/NACK反馈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的预留,且该资源预留的方法支持发送分集,提高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的可靠性;且方法简单、易于实施,同时适用于FDD及TDD系统,与Rel-8系统可以很好的兼容。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单元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单元可以合并为一个单元,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单元。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Claims (33)

1.一种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并通知所述用户终端;
所述基站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其中,所述基站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包括:
所述基站配置所述用户终端使用两个天线端口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第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
其中,配置第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的指示方式具体为:对于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包,每一个所述可用信道资源编号都与一个所述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绑定;对于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包,所述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由所述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预先分配给用户终端,
配置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的指示方式具体为:
配置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和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绑定;或者,
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信道资源作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配置所述用户终端使用两个天线端口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和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绑定,包括:
所述基站限定反馈窗口内所述用户终端所有PDCCH的CCE的聚合等级至少为2,且每一个PDCCH预先约定的两个CCE对应的两个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组成一个可用的信道资源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所有的所述可用的信道资源后,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预先约定的两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组;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获取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并在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组中选择一个作为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组,并获得组成所述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组的两个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分别对应两个天线端口;
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获得的所述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组的两个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所述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包括:
所述基站分别对同一可用的信道资源组内的两个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的信号进行合并,之后对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组进行检测,获取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组;
所述基站对所述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组内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检测到的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及所述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组的编号,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配置所述用户终端使用两个天线端口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和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绑定,包括:
所述基站限定反馈窗口内至少有一个PDCCH的CCE聚合等级大于等于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所有的所述可用的信道资源后,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的第一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第一个天线端口可用的信道资源,并确定某个CCE的聚合等级大于等于2的PDCCH的第二个CCE对应的信道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获取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并在对应第一个天线端口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所述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包括:
所述基站对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将窗口内所有CCE聚合等级≥2的PDCCH中第二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
所述基站对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内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检测到的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及可用信道资源编号,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配置所述用户终端使用两个天线端口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和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绑定,包括:
所述基站限定反馈窗口内所有PDCCH的CCE聚合等级至少为2。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所有的所述可用的信道资源后,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的指示,获知所有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取一个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所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信道资源作为第一和第二个天线端口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的反馈信息;其中M’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所述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包括:
所述基站对反馈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将反馈窗口内所有PDCCH中第二个CCE所对应信道中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
所述基站对检测到的信道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配置所述用户终端使用两个天线端口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和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绑定,包括:
所述基站限定反馈窗口内至少存在两个可用的CCE,各绑定一个可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当反馈窗口长度为1时,限定反馈窗口内唯一的PDCCH的CCE的聚合等级至少为2。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所有的所述可用的信道资源后,还包括:
当所述用户终端没有接收到任何CCE或者仅仅接收到一个CCE时,不发送任何反馈信息或回退到单天线模式进行传输;
当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CCE时:
所述用户终端检测PDCCH,当反馈窗口长度大于1时,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CCE的指示,获知反馈窗口内所有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取其中的两个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信道资源,作为两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当反馈窗口长度为1时,所述用户终端将根据反馈窗口内唯一的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的指示,获取两个信道资源,作为两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反馈信息;其中M’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包括:
所述基站对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上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如果检测不到任何信号,则判断丢包;
所述基站对确定的信道资源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信道资源作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包括: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信道资源作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所述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被小区内多个用户终端共享,所述基站需要通过配置,限制共享同一信道资源的用户终端分时进行上行反馈。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所有的所述可用的信道资源后,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接收到的高层信令,获取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
所述用户终端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的第一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第一个天线端口可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获取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并在对应第一个天线端口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所述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包括:
所述基站对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将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资源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
所述基站对所确定的信道资源内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检测到的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及可用信道资源编号,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通知所述用户终端所有的所述可用的信道资源后,还包括:
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获知用于第二个天线端口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
所述用户终端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CCE的指示,获知第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择一个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信道资源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用户终端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反馈信息;其中M’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所述用户终端同时在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包括:
所述基站对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先将预先配置给所述用户终端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
所述基站对检测到的信道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19.一种实现ACK/NACK资源预留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用于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并通知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用户终端,用于使用所述基站通知的信道资源,通过ACK/NACK复用结合发送分集、或ACK/NACK合并结合发送分集的方式,传输ACK/NACK的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基站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包括:所述基站配置所述用户终端使用两个天线端口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第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
其中,配置第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的指示方式具体为:对于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包,每一个所述可用信道资源编号都与一个所述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绑定;对于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包,所述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由所述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预先分配给用户终端,
配置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的指示方式具体为:
配置所述用户终端使用两个天线端口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和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绑定;或者,
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信道资源作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2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对用户终端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可用的信道资源进行配置并通知所述用户终端;
反馈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配置单元配置的信道资源中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其中,所述配置单元具体用于配置所述用户终端使用两个天线端口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第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
其中,所述配置单元配置第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的指示方式具体为:对于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包,每一个所述可用信道资源编号都与一个所述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绑定;对于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包,所述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由所述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预先分配给用户终端,
所述配置单元配置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的指示方式具体为:配置所述用户终端使用两个天线端口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和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绑定;或,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信道资源作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限定反馈窗口内所述用户终端所有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的聚合等级至少为2,且每一个PDCCH的两个CCE对应的两个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组成一个可用信道资源组;
所述反馈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分别对同一可用信道资源组内的两个PUCCH上的信号进行合并,之后对所有可用信道资源组进行检测,获取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组;对所述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组内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根据检测到的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及所述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组的编号,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限定反馈窗口内至少有一个PDCCH的CCE聚合等级大于等于2;
所述反馈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对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将窗口内所有CCE聚合等级≥2的PDCCH中第二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对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内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根据检测到的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及可用信道资源编号,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被小区内多个用户终端共享,所述配置单元需要通过配置,限制共享同一信道资源的用户终端分时进行上行反馈;
所述反馈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对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将预先配置的所述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资源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对所确定的信道资源内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具体的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根据检测到的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及可用信道资源编号,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限定反馈窗口内所有PDCCH的CCE聚合等级至少为2;
所述反馈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对反馈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将反馈窗口内所有PDCCH中第二个CCE所对应信道中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对检测到的信道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25.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限定反馈窗口内至少存在两个可用的CCE,各绑定一个可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当反馈窗口长度为1时,限定反馈窗口内唯一的PDCCH的CCE的聚合等级至少为2;
所述反馈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对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如果检测不到任何信号,则判断丢包;对确定的信道资源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单元还用于: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信道资源作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所述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被小区内多个用户终端共享,所述配置单元需要通过配置,限制共享同一信道资源的用户终端分时进行上行反馈;
所述反馈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对窗口内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进行检测,确定存在数据传输的信道资源;所述检测前,先将预先配置给所述用户终端第二个天线端口的信道上的信号与所有PDCCH中第一个CCE所对应的信道中的信号进行合并;对检测到的信道上所传输的信号进行检测,获知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的ACK/NACK。
27.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资源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基站配置的进行ACK/NACK反馈可用的信道资源;并确定两个天线端口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两个信道资源;
反馈单元,用于使用所述资源获取单元获取的两个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通过ACK/NACK复用结合发送分集、或ACK/NACK合并结合发送分集的方式,传输ACK/NACK的反馈信息;其中,基站配置进行ACK/NACK反馈可用的信道资源包括:
所述基站配置所述用户终端使用两个天线端口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第一个天线端口和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
其中,配置第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的指示方式具体为:对于动态调度的下行数据包,每一个所述可用信道资源编号都与一个所述下行数据包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所占用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绑定;对于持续调度的下行数据包,所述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由所述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预先分配给用户终端,
配置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的指示方式具体为:配置所述用户终端使用两个天线端口通过发送分集进行ACK/NACK反馈时第二个天线端口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和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编号绑定;或者,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信道资源作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预先约定的两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组;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根据所述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获取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并在所有可用的信道资源组中选择一个作为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组,并获得组成所述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组的两个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分别对应两个天线端口;
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同时在所述资源获取单元获得的所述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组的两个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所述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的第一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第一个天线端口可用的信道资源,并确定某个CCE的聚合等级大于等于2的PDCCH的第二个CCE对应的信道为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根据所述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获取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并在对应第一个天线端口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同时在所述资源获取单元获取的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所述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获取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接收到的高层信令,获取第二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的第一个CCE的指示,获取所有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其中M为反馈窗口长度;根据所述M个ACK/NACK所组成的状态,获取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并在对应第一个天线端口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中选择一个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实际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
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同时在所述资源获取单元获取的两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信道资源上通过两个天线端口传输所述实际传输的反馈信息。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的指示,获知所有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取一个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所对应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信道资源作为第一个和第二个天线端口使用的信道资源;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的反馈信息,其中M’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同时在所述资源获取单元获取的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所述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当所述用户终端没有接收到任何CCE或者仅仅接收到一个CCE时,不发送任何反馈信息或回退到单天线模式进行传输;当所述用户终端接收到两个及两个以上的CCE时:检测PDCCH,当反馈窗口长度大于1时,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CCE的指示,获知反馈窗口内所有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取其中的两个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信道资源,作为两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当反馈窗口长度为1时,所述用户终端将根据反馈窗口内唯一的PDCCH中第一个和第二个CCE的指示,获取两个信道资源,作为两个天线端口上传输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反馈信息;其中M’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同时在所述资源获取单元获取的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所述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资源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接收到的高层信令,获知用于第二个天线端口的可用信道资源编号;检测PDCCH,根据每个PDCCH中第一个CCE的指示,获知第一个天线端口对应的所有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并根据预先的约定选择一个可用信道资源编号对应的信道资源作为第一个天线端口所使用的信道资源;接收PDSCH,译码后得到M’个ACK/NACK信息;将属于同一用户、同一码字的M’个ACK/NACK进行逻辑加,得到1或2比特反馈信息;其中M’为用户终端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包的个数;
所述反馈单元具体用于,同时在所述资源获取单元获取的两个天线端口所对应的信道资源上传输所述反馈信息,实现发送分集。
CN2009100909530A 2009-08-18 2009-08-18 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Active CN1019985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09530A CN101998539B (zh) 2009-08-18 2009-08-18 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13/389,801 US9621306B2 (en) 2009-08-18 2010-08-18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CK/NACK resource reservation
PCT/CN2010/076101 WO2011020433A1 (zh) 2009-08-18 2010-08-18 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EP10809566.2A EP2469921B1 (en) 2009-08-18 2010-08-18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ack/nack resource reserv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909530A CN101998539B (zh) 2009-08-18 2009-08-18 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8539A CN101998539A (zh) 2011-03-30
CN101998539B true CN101998539B (zh) 2013-07-31

Family

ID=43606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909530A Active CN101998539B (zh) 2009-08-18 2009-08-18 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21306B2 (zh)
EP (1) EP2469921B1 (zh)
CN (1) CN101998539B (zh)
WO (1) WO20110204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7325B (zh) 2011-06-27 2017-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控制信道资源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5933981B (zh) 2011-08-08 2019-08-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检测、发送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CN103828256A (zh) * 2011-09-26 2014-05-28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上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EP2795861B1 (en) * 2011-10-28 2019-07-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arch process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227266B (zh) 2012-01-12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594533B (zh) * 2012-02-02 2014-09-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313404B (zh) * 2012-03-16 2017-06-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2664715B (zh) * 2012-05-04 2014-12-1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ack/nack反馈模式的选择方法和设备
US9094960B2 (en) * 2012-05-30 2015-07-28 Intel Corporatio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mapp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A)
KR20130143283A (ko) 2012-06-21 2013-12-31 주식회사 팬택 제어 신호 동시 전송 방법, 그 단말, 제어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그 기지국
US9565006B2 (en) 2012-07-16 2017-02-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ception confi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662970B (zh) * 2012-09-26 2019-10-11 Lg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16144B (zh) * 2012-09-28 2017-04-05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ePDCCH相关配置和获取该配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926493B1 (en) 2012-12-03 2018-09-05 Sony Corporation Group based pdcch capability for lte
CN106160949B (zh) * 2015-04-01 2020-02-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反馈信息的发送及其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8463963B (zh) * 2016-01-13 2022-03-08 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确认的设备及其方法
CN108886433A (zh) * 2016-01-19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上行信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US11071155B2 (en) * 2016-01-20 2021-07-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Rate control of device-to-device based relay communication
EP3361804B1 (en) * 2016-02-04 2021-05-1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information on unlicensed carrier
CN107872302B (zh) * 2016-09-23 2021-06-1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282881B (zh) * 2017-01-06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0225826B2 (en) * 2017-03-24 2019-03-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control channel format lengths
CN108810976B (zh) * 2017-05-05 2023-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934069B (zh) * 2017-05-23 2023-05-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指示方法、pucch的发送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US10680782B2 (en) * 2017-06-16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trategic mapping of uplink resources
CN110663280A (zh) * 2017-11-09 2020-01-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确定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0034878B (zh) * 2018-01-12 2022-05-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指示方法、资源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0224796B (zh) 2018-03-02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和装置
EP3627753B1 (en) 2018-04-04 2022-03-0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0971283A (zh) * 2018-09-29 2020-04-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703A (zh) * 2007-01-17 2008-07-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分配多种类型的ack/nack信道的设备和方法
CN101489255A (zh) * 2009-01-09 2009-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1137B (zh) * 2006-01-12 2012-07-0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多用户复用的设备和方法
CN101127584A (zh) 2006-08-15 2008-0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反馈及接收ack/nak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8068457B2 (en) * 2007-03-13 2011-11-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multiple acknowledgments in single carrier FDMA systems
US8160172B2 (en) 2007-08-03 2012-04-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s for downlink ACK/NACK channels
WO2009078628A1 (en) * 2007-12-14 2009-06-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mapping control channels
CN101227203A (zh) 2008-01-25 2008-07-23 东南大学 一种微型自适应配置式无线传感器网络设备
KR101253202B1 (ko) * 2008-10-29 2013-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광대역 지원을 위한 다중 캐리어 결합 상황에서 효과적인 물리 채널 전송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7703A (zh) * 2007-01-17 2008-07-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分配多种类型的ack/nack信道的设备和方法
CN101489255A (zh) * 2009-01-09 2009-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 TS 36.213 V8.7.0(Release 8)》;20090531;全文 *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3GPP TS 36.213 V8.7.0(Release 8)》.200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69921A4 (en) 2017-06-14
CN101998539A (zh) 2011-03-30
EP2469921B1 (en) 2019-03-27
US9621306B2 (en) 2017-04-11
WO2011020433A1 (zh) 2011-02-24
EP2469921A1 (en) 2012-06-27
US20120155413A1 (en) 2012-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8539B (zh) Ack/nack资源预留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116525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8309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network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KR101436479B1 (ko) 업링크 제어 채널 자원의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US941977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of HARQ-ACK transmission in TDD systems with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EP2801167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harq-ack information based on transmission diversity priority
TWI474739B (zh) 用於多載波無線通訊的下行鏈路分配指示符設計
KR101605843B1 (ko) 스케줄링 요청 자원들을 이용한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하이브리드 자동 재전송 요청 피드백 송신
US9042327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 device therefor
CN105490783B (zh) 在基于t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KR101924425B1 (ko) 응답 채널 자원들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4934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89851A (zh) 一种多载波系统及其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CN102088343A (zh) 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2469596A (zh) 支持信道选择的分配ack/nack信道资源的方法
KR101506686B1 (ko) 응답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기지국 및 사용자 단말
CN102315916B (zh) 下行分配指示的发送方法及装置、应答信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2263622B (zh) 应答信息和调度请求反馈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ST OF TELECOMMUNI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G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5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83 NO. 29,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O: 100191 NO.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05

Address after: 100191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Applicant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083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29,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10

Address after: 100083 No. 29,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