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21814A - L型同軸連接器以及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L型同軸連接器以及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921814A TW201921814A TW107118218A TW107118218A TW201921814A TW 201921814 A TW201921814 A TW 201921814A TW 107118218 A TW107118218 A TW 107118218A TW 107118218 A TW107118218 A TW 107118218A TW 201921814 A TW201921814 A TW 201921814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oaxial cable
- insulating member
- cylindrical
- coaxial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42—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comprising impedance matching means 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filters or switch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on a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01R4/184—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 H01R4/185—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combined with a U-shaped insulation-receiving por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8—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crimping or by crimping ferru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具備:同軸電纜,其具有中心導體部及配置於中心導體部周圍之外部導體部;內部端子,其連接於同軸電纜之中心導體部;外部端子,其連接於同軸電纜之外部導體部;以及絕緣性構件,其配置於內部端子與外部端子之間,其中,外部端子具有沿與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呈筒狀延伸之筒狀部,內部端子具有沿與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延伸之公型且呈筒狀之第1端子部、及自第1端子部以連接至同軸電纜之中心導體部之方式延伸之第2端子部,第1端子部供絕緣性構件插入,並且由筒狀部所包圍,絕緣性構件具有以插入至第1端子部之方式而突出之突出部。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L型同軸連接器以及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
習知,已知有連接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以及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之L型同軸連接器具備:內部端子,其連接於同軸電纜之中心導體部;外部端子(殼體),其連接於同軸電纜之外部導體部;以及絕緣性構件(絕緣套),其配置於內部端子與外部端子之間。於將該同軸連接器連接於對象連接器時,使同軸連接器之內部端子及外部端子嵌合於對應之對象連接器各自之端子。
專利文獻1之同軸連接器中之內部端子具有以接納對象連接器中之公型(銷型)端子之方式構成之母型(插座型)形狀。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6/163140號
當前,期望縮小同軸連接器之高度方向之尺寸,即薄型化。為使同軸連接器薄型化,必須降低內部端子或外部端子之高度。
專利文獻1之同軸連接器如前所述,將內部端子設為母型,因此,為確實地進行與公型端子之嵌合,必須使內部端子具備特定之彈性。於專利文獻1之同軸連接器中謀求薄型化之情形時,必須縮短內部端子之高度,另一方面,為確保彈性,必須於垂直於高度方向之橫方向(於圓筒狀之情形時為徑方向)上加大。然而,若內部端子於橫方向上變大,則易與配置於內部端子附近之外部端子之間產生電性電容耦合,從而同軸連接器之電氣特性有可能發生劣化。
因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既可抑制電氣特性之劣化,又可縮小內部端子而謀求薄型化之L型同軸連接器以及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具備:同軸電纜,其具有中心導體部及配置於上述中心導體部周圍之外部導體部;內部端子,其連接於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中心導體部;外部端子,其連接於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外部導體部;以及絕緣性構件,其配置於上述內部端子與上述外部端子之間,其中,上述外部端子具有沿與上述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呈筒狀延伸之筒狀部,上述內部端子具有沿與上述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延伸之公型且呈筒狀之第1端子部、及自上述第1端子部以連接至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中心導體部之方式延伸之第2端子部,上述第1端子部供上述絕緣性構件插入,並且由上述筒狀部所包圍,上述絕緣性構件具有以插入至上述第1端子部之方式而突出之突出部。
又,本發明之L型同軸連接器連接同軸電纜,該同軸電纜具有
中心導體部及配置於上述中心導體部周圍之外部導體部,該L型同軸連接器具備:內部端子,其連接於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中心導體部;外部端子,其連接於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外部導體部;以及絕緣性構件,其配置於上述內部端子與上述外部端子之間,上述外部端子具有沿與上述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呈筒狀延伸之筒狀部,上述內部端子具有沿與上述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延伸之公型且呈筒狀之第1端子部、及自上述第1端子部以連接至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中心導體部之方式延伸之第2端子部,上述第1端子部供上述絕緣性構件插入,並且由上述筒狀部所包圍,上述絕緣性構件具有以插入至上述第1端子部之方式而突出之突出部。
根據本發明之L型同軸連接器以及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既可抑制電氣特性之劣化,又可縮小內部端子而謀求薄型化。
2‧‧‧插頭電纜(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
4‧‧‧同軸電纜
6‧‧‧L型同軸連接器
8‧‧‧對象連接器
9‧‧‧內部端子(中心插座)
10‧‧‧中心導體部(芯線)
10A‧‧‧傾斜部
11‧‧‧外部端子
12‧‧‧絕緣體
13‧‧‧絕緣性構件(樹脂鑄模殼體)
14‧‧‧外部導體部
16‧‧‧絕緣覆膜(外皮)
18‧‧‧內部端子(中心接腳)
20‧‧‧絕緣性構件(絕緣套)
22‧‧‧外部端子(殼體)
24‧‧‧第1端子部
26‧‧‧第2端子部
28‧‧‧插入孔
28A‧‧‧第1開口部
28B‧‧‧第2開口部
30‧‧‧二股部
32‧‧‧筒狀部
34‧‧‧保持部
35‧‧‧固定部
36‧‧‧填縫卡合部
38‧‧‧第1爪部
40‧‧‧第2爪部
42‧‧‧第3爪部
44‧‧‧基礎部
46‧‧‧突出部
48‧‧‧前端部
50‧‧‧圓筒部
51‧‧‧基端部
52‧‧‧凸部(前端部)
100‧‧‧插頭電纜
101‧‧‧L型同軸連接器
102‧‧‧絕緣性構件
104‧‧‧突出部
106‧‧‧外框部
106A‧‧‧外周面
106B‧‧‧內周面
108‧‧‧基礎部
110‧‧‧前端部
120‧‧‧設備
122‧‧‧按壓部
124‧‧‧導引部
圖1係實施形態1之插頭電纜之立體圖。
圖2係與實施形態1之插頭電纜連接之對象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3係實施形態1之插頭電纜之俯視圖。
圖4係實施形態1之插頭電纜之仰視圖。
圖5係實施形態1之插頭電纜之分解立體圖。
圖6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插頭電纜完成前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7係圖6之俯視圖。
圖8係圖7之X-X面圖。
圖9A係實施形態1之插頭電纜中所用之內部端子之立體圖。
圖9B係實施形態1之插頭電纜中所用之內部端子之俯視圖。
圖9C係實施形態1之插頭電纜中所用之內部端子之縱剖面圖。
圖10係實施形態2之插頭電纜及L型同軸連接器之分解立體圖。
圖11係實施形態2之插頭電纜及L型同軸連接器之立體圖。
圖12係表示絕緣性構件及內部端子之俯視圖。
圖13係圖12之F-F剖面圖。
圖14A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2之插頭電纜及L型同軸連接器之製造方法之立體圖。
圖14B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2之插頭電纜及L型同軸連接器之製造方法之立體圖。
圖14C係用於說明實施形態2之插頭電纜及L型同軸連接器之製造方法之立體圖。
根據本發明之第1形態,提供一種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具備:同軸電纜,其具有中心導體部及配置於上述中心導體部周圍之外部導體部;內部端子,其連接於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中心導體部;外部端子,其連接於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外部導體部;以及絕緣性構件,其配置於上述內部端子與上述外部端子之間,其中,上述外部端子具有沿與上述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呈筒狀延伸之筒狀部,上述內部端子具有沿與上述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延伸之公型且呈筒狀之第1端子部、及自上述第1端子部以連接至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中心導體部之方式延伸之第2端子部,上述第1端子部供上述絕緣性構件插入,並且由上述筒狀部所包圍,上述絕緣性構件具有以插入至上述第1端子部之方式而突出之突出部。
根據此種結構,藉由將內部端子設為公型,與設為母型之情形相比,可縮小內部端子。即使於縮小內部端子之情形時,由於將絕緣性構件之突出部插入至內部端子之第1端子部,因此補強了內部端子之強度。藉此,可縮小內部端子之整體形狀,因此可抑制與外部端子之電性電容耦合,從而既可抑制同軸連接器之電氣特性之劣化,又可實現同軸連接器之薄型化。
根據本發明之第2形態,提供如第1形態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外部端子之上述筒狀部為圓筒狀,上述第1端子部為圓筒狀,於將上述絕緣性構件所插入之側設為基端部、與上述基端部為相反側之端部設為前端部之情形時,於上述前端部具有形成曲線狀表面之凸部。根據此種結構,由於將內部端子之第1端子部之形狀設為前端圓滑的圓筒狀,因此可抑制內部端子與外部端子之電容耦合,從而可提高電氣特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3形態,提供如第1形態或第2形態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第1端子部具有自上述基端部連續至上述前端部之貫穿孔。根據此種結構,可加長插入至第1端子部之絕緣性構件之突出部之長度,因此可進一步補強內部端子之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第4形態,提供如第3形態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絕緣性構件之上述突出部被收容於上述第1端子部中。根據此種結構,可避免絕緣性構件之突出部自第1端子部之前端突出,因此可防止突出部與其他構件之干涉。
根據本發明之第5形態,提供如第4形態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絕緣性構件之上述突出部於上述第1端子部之軸方向上延伸至與上述前端部相同之位置。根據此種結構,由於將絕緣性構件之突出部於第1端子部之內部配置於軸方向之全長上,因此可最大限度地補強內部端子之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第6形態,提供如第1形態至第5形態中任一形態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內部端子之上述第2端子部形成為平板狀,並且於前端具有分為二股之二股部,上述二股部係以隔著上述中心導體部之方式而配置。根據此種結構,可更多地確保內部端子之第2端子部與同軸電纜之中心導體部之接觸面積,從而可獲得良好之電氣特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7形態,提供如第6形態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二股部中之第1延伸部與第2延伸部各自之寬度相同且為固定,各自之厚度亦相同且為固定。根據此種結構,可抑制內部端子與外部端子之電容耦合,從而可獲得良好之電氣特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8形態,提供如第6形態或第7形態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中心導體部具有朝與上述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傾斜之傾斜部,上述二股部係以隔著上述傾斜部之方式而配置。根據此種結構,藉由於中心導體部設置傾斜部,從而可利用二股部來牢固地隔著中心導體部。
根據本發明之第9形態,提供如第1形態至第8形態中任一形態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絕緣性構件更具備外框部,該外框部配置於上述外部端子之上述筒狀部之內側且包圍上述突出部,於上述外框部與上述突出部之間形成凹陷。根據此種結構,外框部之外周面之位置不變更地於外框部與突出部之間形成凹陷,並且變更外框部之內周面之位置,藉此可變更外框部之厚度。藉此,可容易地進行L型同軸連接器之阻抗調整。
根據本發明之第10形態,提供一種L型同軸連接器,其連接同軸電纜,該同軸電纜具有中心導體部及配置於上述中心導體部周圍之外部導體部,該L型同軸連接器具備:內部端子,其連接於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中心導體部;外部端子,其連接於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外部導體部;以及絕緣性構
件,其配置於上述內部端子與上述外部端子之間,上述外部端子具有沿與上述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呈筒狀延伸之筒狀部,上述內部端子具有沿與上述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延伸之公型且呈筒狀之第1端子部、及自上述第1端子部以連接至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中心導體部之方式延伸之第2端子部,上述第1端子部供上述絕緣性構件插入,並且由上述筒狀部所包圍,上述絕緣性構件具有以插入至上述第1端子部之方式而突出之突出部。
根據此種結構,藉由將內部端子設為公型,與設為母型之情形相比,可縮小內部端子。即使於縮小內部端子之情形時,由於將絕緣性構件之突出部插入至內部端子之第1端子部,因此補強了內部端子之強度。藉此,可縮小內部端子之整體形狀,因此可抑制與外部端子之電性電容耦合,從而既可抑制同軸連接器之電氣特性之劣化,又可實現同軸連接器之薄型化。
根據本發明之第11形態,提供如第10形態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外部端子之上述筒狀部為圓筒狀,上述第1端子部為圓筒狀,於將上述絕緣性構件所插入之側設為基端部、與上述基端部為相反側之端部設為前端部之情形時,於上述前端部具有形成曲線狀表面之凸部。根據此種結構,由於將內部端子之第1端子部之形狀設為前端圓滑的圓筒狀,因此可抑制內部端子與外部端子之電容耦合,從而可提高電氣特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12形態,提供如第10形態或第11形態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第1端子部具有自上述基端部連續至上述前端部之貫穿孔。根據此種結構,可加長插入至第1端子部之絕緣性構件之突出部之長度,因此可進一步補強內部端子之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第13形態,提供如第12形態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絕緣性構件之上述突出部被收容於上述第1端子部中。根據此種結構,可避免絕緣性構件之突出部自第1端子部之前端突出,因此可防止突出部
與其他構件之干涉。
根據本發明之第14形態,提供如第13形態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絕緣性構件之上述突出部於上述第1端子部之軸方向上延伸至與上述前端部相同之位置。根據此種結構,由於將絕緣性構件之突出部於第1端子部之內部配置於軸方向之全長上,因此可最大限度地補強內部端子之強度。
根據本發明之第15形態,提供如第10形態至第14形態中任一形態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內部端子之上述第2端子部形成為平板狀,並且於前端具有分為二股之二股部,上述二股部係以隔著上述中心導體部之方式而配置。根據此種結構,可更多地確保內部端子之第2端子部與同軸電纜之中心導體部之接觸面積,從而可獲得良好之電氣特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16形態,提供如第15形態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二股部中之第1延伸部與第2延伸部各自之寬度相同且為固定,各自之厚度亦相同且為固定。根據此種結構,可抑制內部端子與外部端子之電容耦合,從而可獲得良好之電氣特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17形態,提供如第15形態或第16形態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絕緣性構件更具備外框部,該外框部配置於上述外部端子之上述筒狀部之內側且包圍上述突出部,於上述外框部與上述突出部之間形成凹陷。根據此種結構,外框部之外周面之位置不變更地於外框部與突出部之間形成凹陷,並且變更外框部之內周面之位置,藉此可變更外框部之厚度。藉此,可容易地進行L型同軸連接器之阻抗調整。
以下,基於圖式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1。
(實施形態1)
圖1係表示實施形態1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以下稱作插頭電纜)2之立體圖。
圖1所示之插頭電纜2具備同軸電纜4、及連接同軸電纜4之L型同軸連接器(第1連接器)6。當使用插頭電纜2時,使L型同軸連接器6嵌合於圖2所示之對象連接器(第2連接器)8。
本實施形態1中,圖2所示之對象連接器8具備內部端子(中心插座)9、外部端子11、以及配置於內部端子9與外部端子11之間之絕緣性構件(樹脂鑄模殼體)13。
圖1所示之L型同軸連接器6連接於同軸電纜4,與此相對,圖2所示之對象連接器8將基板(未圖示)安裝於外部端子11之背面。即,本實施形態1之插頭電纜2及對象連接器8之組合不同於連接「基板」與「基板」之所謂「板對板」,而是連接「同軸電纜」與「基板」之連接形態。
圖2所示之內部端子9具有接納公形狀之端子之母形狀。藉此,對象連接器8成為相對於圖1所示之插頭電纜2之插座。另外,公形狀於外周部具有接觸表面,母形狀於內周部具有接觸表面。
接著,使用圖1、圖3至圖8來說明插頭電纜2之各構成要素。圖3係插頭電纜2之俯視圖,圖4係插頭電纜2之仰視圖,圖5係插頭電纜2之分解立體圖。圖6係表示將圖5所示之各構成要素配置於插頭電纜2內之後且固定之前的狀態之立體圖,圖7係圖6之俯視圖,圖8係圖7之X-X剖面圖。
同軸電纜4如圖5等圖所示,具備中心導體部(芯線)10、絕緣體12、外部導體部14及絕緣覆膜(外皮)16。於同軸電纜4之軸方向A上,自同軸電纜4之前端側起依序露出有中心導體部10、絕緣體12、外部導體部14、絕緣覆膜16。
於中心導體部10,連接有後述之L型同軸連接器6之內部端子18,於外部導體部14,連接有後述之L型同軸連接器6之外部端子22。
連接同軸電纜4之L型同軸連接器6具備內部端子(中心接腳)
18、絕緣性構件(絕緣套)20及外部端子(殼體)22。
內部端子18係如上所述般連接於同軸電纜4之中心導體部10之端子。同樣地,外部端子22係連接於同軸電纜4之外部導體部14之端子。內部端子18與外部端子22藉由絕緣性構件20而彼此電性絕緣。
本實施形態1中之內部端子18係藉由一片金屬板而製作。同樣地,外部端子22亦藉由一片金屬板而製作。內部端子18及外部端子22由具有導電性之構件所構成,本實施形態1中,係對銅合金素材之表面實施鎳與金之鍍敷而形成。
絕緣性構件20係配置於內部端子18與外部端子22之間,使內部端子18與外部端子22彼此電性絕緣之構件。絕緣性構件20例如係以液晶聚合物等樹脂作為主材料而形成。
如圖5等圖所示,內部端子18具備第1端子部24與第2端子部26。
第1端子部24是插入至上述對象連接器8之內部端子9中之端子部分。本實施形態1之第1端子部構成為於外周部具有接觸表面之公型。藉由將內部端子18設為公型(銷型),與設為如對象連接器8之內部端子9般之母型(插座型)之情形相比,可實現小型化。
本實施形態1中之第1端子部24構成為沿與同軸電纜4之軸方向A正交之方向即插入方向B延伸之大略呈圓筒狀之構件。
本實施形態1中,於第1端子部24設有插入孔28。插入孔28係供後述之絕緣性構件20之突出部46插入之孔。藉由將突出部46插入至插入孔28中,可抑制伴隨第1端子部24之小型化之強度下降,補強第1端子部24之強度。第1端子部24之更詳細之形狀將後述。
第2端子部26係自第1端子部24朝橫方向延伸之板狀之端子部分。第2端子部26於圖6、圖7所示之組裝後之狀態下,連接於同軸電纜4之中心導體
部10。本實施形態中之第2端子部26為相對於插入方向B而垂直之平板狀之構件。
於第2端子部26之前端,設有分為二股之二股部30。二股部30於圖6、圖7所示之組裝後之狀態下,以於寬度方向C上隔著同軸電纜4之中心導體部10之方式而配置。寬度方向C為與軸方向A及插入方向B該兩者垂直之方向。二股部30與中心導體部10藉由焊接而彼此固定。
接著,絕緣性構件20如圖5等圖所示,具備基礎部44、突出部46及前端部48。
基礎部44係成為絕緣性構件20之基礎之構件。基礎部44被收容於作為殼體之外部端子22中。於基礎部44,形成有突出部46及前端部48。
突出部46係自基礎部44朝插入方向B突出之構件。突出部46具有下述功能,即,藉由如上所述般插入至內部端子18之第1端子部24之插入孔28中,從而補強第1端子部24之強度。
前端部48係設於軸方向A上之基礎部44前端之構件。本實施形態1中,作為沿寬度方向C空開間隔而設之一對構件,設有前端部48。
前端部48具有下述功能,即,於圖6、圖7所示之組裝後之狀態下,接觸至同軸電纜4之絕緣體12而保持、固定同軸電纜4。如此,前端部48具有對同軸電纜4與內部端子18之連接部位,即,同軸電纜4之中心導體部10與內部端子18之二股部30之連接部位進行保持之功能。
接著,外部端子22如圖5等圖所示,具備筒狀部32、保持部34、固定部35及填縫卡合部36(圖1)。
筒狀部32係嵌合於上述對象連接器8之外部端子11之筒狀構件。本實施形態1中之筒狀部32具有沿插入方向B延伸之圓筒狀(大略圓筒狀)之形狀。於圖6、圖7所示之組裝後之狀態下,於筒狀部32之內側,配置有內部端子18之第1端子部24。
藉由將外部端子22之筒狀部32設為圓筒狀,將內部端子18之第1端子部24亦設為圓筒狀,從而於垂直於插入方向B之徑方向上彼此確保一定之距離,而不會局部變窄。藉此,可防止因筒狀部32與第1端子部24之電容增加所引起之特性阻抗之下降,結果可防止反射特性之惡化。
保持部34係自筒狀部32朝橫方向延伸之板狀構件。保持部34係以於圖6、圖7所示之組裝後之狀態下,沿著絕緣性構件20及同軸電纜4之方式而配置,保持絕緣性構件20及同軸電纜4。於保持部34,形成有筒狀部32、固定部35及填縫卡合部36(參照圖1)。
固定部35係以自保持部34朝插入方向B突出之方式而設之板狀構件。固定部35係以於圖6、圖7所示之組裝後之狀態下,於寬度方向C隔著絕緣性構件20之前端部48之方式而配置。如此般配置之固定部35具有對前端部48及配置於前端部48內側之同軸電纜4進行固定之功能。
填縫卡合部36係朝向同軸電纜4及絕緣性構件20填縫之構件。藉由對填縫卡合部36進行填縫,從而同軸電纜4及絕緣性構件20被一體地固定。
本實施形態1中之填縫卡合部36包含自保持部34朝向同軸電纜4而朝同軸電纜4之周方向D彎折之複數個爪部。具體而言,設有第1爪部38、第2爪部40及第3爪部42。如圖5等圖所示,第1爪部38、第2爪部40及第3爪部42各自包含沿寬度方向C空開間隔而設之一對板狀構件。
對於爪部各自之功能,使用圖6、圖7進行說明。
如圖6、圖7所示,第1爪部38係以與位於同軸電纜4之絕緣體12周圍的絕緣性構件20之前端部48接觸之方式而填縫。與前端部48接觸之第1爪部38具有對同軸電纜4之中心導體部10與內部端子18之二股部30之連接部位進行保持、固定之功能。
第2爪部40係以與外部導體部14接觸之方式而填縫。與外部導體
部14接觸之第2爪部40具有將外部端子22電性連接至同軸電纜4之功能。
第3爪部42係以與同軸電纜4之絕緣覆膜16接觸之方式而填縫。與絕緣覆膜16接觸之第3爪部42具有對同軸電纜4進行保持、固定之功能。
藉由對該等第1爪部38、第2爪部40及第3爪部42進行填縫,從而製造圖1所示之插頭電纜2。於圖1所示之插頭電纜2中,內部端子18連接於同軸電纜4之中心導體部10,外部端子22在連接於同軸電纜4之外部導體部14之狀態下受到保持、固定。藉由使圖1所示之插頭電纜2之L型同軸連接器6嵌合於對象連接器8,從而可將連接於L型同軸連接器6之同軸電纜4、與安裝有對象連接器8之基板電性連接,以進行高頻訊號之傳輸。
於此種結構中,如圖7、圖8之虛線E所示,第1爪部38於同軸電纜4之軸方向A上延伸至與外部導體部14接觸之位置。虛線E表示第1爪部38之前端於軸方向A上之位置。藉由使第1爪部38接觸至外部導體部14,從而不僅第2爪部40,第1爪部38亦與外部導體部14導通。如此,第1爪部38除了與前端部48接觸而對中心導體部10與內部端子18之二股部30之連接部分進行保持、固定之功能以外,還兼具與外部導體部14導通之額外功能。
相對於上述結構,考慮僅填縫卡合部36中之第2爪部40與外部導體部14接觸,而第1爪部38不與外部導體部14接觸之結構。於此種結構之情形時,於圖1所示之完成後之插頭電纜2中,有時會在與外部導體部14導通之第2爪部40、和不與外部導體部14導通之第1爪部38之間產生電性裂縫,而導致電磁場被擾亂。結果,插頭電纜2之電氣特性有時會發生惡化。
本實施形態1之插頭電纜2中,不僅第2爪部40,第1爪部38亦與外部導體部14接觸而導通。因此,可避免於外部端子22中產生軸方向A之電性裂縫。如圖1所示,於第1爪部38與第2爪部40之間空開有間隔,但於其間配置有外部導體部14,因此不會產生電性裂縫。藉由此種結構,可提高插頭電纜2
之電氣特性,從而可穩定地傳輸高頻訊號。
本實施形態1中,進一步如圖8所示,第1爪部38接觸至絕緣性構件20之前端部48之部位被設定為較第1爪部38接觸至外部導體部14之部位而距外部端子22之保持部34更遠之距離。具體而言,使絕緣性構件20之前端部48之高度位置低於外部導體部14之高度位置。根據此種配置,只要使接觸至前端部48之第1爪部38朝軸方向A延伸而接觸至外部導體部14,便可使第1爪部38以按壓之方式接觸至外部導體部14。藉此,即便使用簡易之結構,仍可確實地確保第1爪部38與外部導體部14之接觸。
於上述結構之插頭電纜2中,亦如圖8所示,於內部端子18之第1端子部24中插入有絕緣性構件20之突出部46。藉此,可自內側補強內部端子18,提高內部端子18之強度。
本實施形態1中,如上所述,於內部端子18中設有第1端子部24,而設為插入至對象連接器8之內部端子9之公型。藉此,無須如母型般確保彈性,可減小內部端子18。進一步地,儘管減小了內部端子18,但由於使絕緣性構件20之突出部46插入並卡合於第1端子部24之插入孔28,因此補強了內部端子18之強度。藉此,可抑制伴隨內部端子18之小型化引起之強度下降。如此,藉由減小內部端子18之整體形狀,可抑制與配置於內部端子18周圍之外部端子22之電容耦合而抑制電氣特性之劣化,同時,可實現插頭電纜2之小型化、尤其是薄型化。
接著,利用圖9A至9C,對內部端子18之詳細結構進行說明。圖9A係內部端子18之立體圖,圖9B係內部端子18之俯視圖,圖9C係內部端子18之縱剖面圖(對應於圖7之X-X剖面)。
如圖9A、9C所示,本實施形態1之第1端子部24係形成為前端圓滑的圓形之筒狀。具體而言,第1端子部24具備圓筒部50與凸部52。
圓筒部50係圓筒狀之構件,其中一側與第2端子部26相連,另一側與凸部52相連。凸部52係自圓筒部50朝插入方向B突出之構件。凸部52構成插入方向B上的第1端子部24之前端部。
本實施形態1中之凸部52形成有曲線狀之表面52a。表面52a係自圓筒部50之外周面連續地接續之面,朝向第1端子部24之中心側而平滑地彎曲。藉由形成此種表面52a,第1端子部24之前端部並非有稜角之形狀,而呈圓滑的形狀。如此,不僅圓筒部50,凸部52亦設為圓滑的形狀,藉此,較之設為有稜角之形狀之情形,可抑制與設於周圍之外部端子22之電容耦合,從而可抑制插頭電纜2之電氣特性之劣化。
進一步地,本實施形態1中,插入孔28係形成為沿插入方向B貫穿圓筒部50及凸部52該兩者之貫穿孔。藉由將插入孔28設為貫穿孔,從而於第1端子部24之插入方向B之兩端形成有2個開口部28A、28B(圖9C)。於圓筒部50形成有第1開口部28A,於凸部52形成有第2開口部28B。第1開口部28A係形成於第1端子部24之基端部51,第2開口部28B係形成於第1端子部24之前端部(凸部52)。
圖9C中,圖示了第1開口部28A與第2開口部28B為相同直徑,但圖9C為概略圖,並不限於相同之直徑。例如,如圖8所示,為第1開口部28A之直徑大於第2開口部28B之直徑之情形亦可。
第1開口部28A係用於插入上述絕緣性構件20之突出部46之插入口。另一方面,第2開口部28B係用於在即使所插入之絕緣性構件20之突出部46之長度被設定得較長之情形時,避免突出部46與第1端子部24之前端部產生干涉之孔。藉由如此般將插入孔28形成為貫穿孔,從而可將絕緣性構件20之突出部46之長度採用得較長,可進一步補強第1端子部24之強度。
進一步地,本實施形態1中,構成為,於第1端子部24之插入孔
28中收容絕緣性構件20之整個突出部46。具體而言,突出部46之前端於插入方向B上延伸至與第1端子部24之凸部52之前端(前端部)相同之位置(參照圖8)。藉由如此般將突出部46於內部端子18之第1端子部24內配置於插入方向B之大致全長,既可避免突出部46自插入孔28突出而防止與其他構件之干涉,又可最大限度地補強第1端子部24之強度。
接著,對設於第2端子部26前端之二股部30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1中,構成為,於第2端子部26形成二股部30,隔著上述同軸電纜4之中心導體部10。藉由使用此種二股部30來與中心導體部10連接,從而可藉由簡易之結構與中心導體部10連接。又,二股部30係與中心導體部10同樣地沿軸方向A延伸之部分,且不具有上下方向(插入方向B)之凹凸。根據此種結構,與二股部30並非沿軸方向A而是沿上下方向分為二股地與中心導體部10接觸之情形相比,可確保接觸面積較大。又,藉由不具有上下方向之凹凸,可抑制與外部端子22之電容耦合。
進一步地,本實施形態1中,於二股部30之第1延伸部30A及第2延伸部30B,將各自之寬度設為相同且固定,且將各自之厚度亦設為相同且固定。
具體而言,如圖9B所示,第1延伸部30A及第2延伸部30B各自之寬度同為長度D1,且於軸方向A上亦固定。同樣,如圖9C所示,第1延伸部30A及第2延伸部30B各自之厚度同為長度D2,且於軸方向A上亦固定。
根據此種結構,與第1延伸部30A及第2延伸部30B之寬度或厚度不同之情形、或者並非固定之情形相比,可抑制與外部端子22之電容耦合,從而可抑制插頭電纜2之電氣特性之劣化。
(實施形態2)
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2之插頭電纜及L型同軸連接器進行說明。另外,實施
形態2中,主要對與實施形態1不同點進行說明。又,省略與實施形態1重複之記載。
圖10、圖11分別為實施形態2之插頭電纜100及L型同軸連接器101之分解立體圖、立體圖。實施形態2之L型同軸連接器100係與實施形態1之L型同軸連接器2同樣,具備同軸電纜4、內部端子18及外部端子22。該等同軸電纜4、內部端子18及外部端子22之結構與實施形態1同樣,因此省略說明。
如圖10所示,實施形態2中,主要是L型同軸連接器101中之絕緣性構件102之形狀與實施形態1不同。
圖10所示之絕緣性構件102具備突出部104、外框部106、基礎部108及前端部110。
外框部106係構成絕緣性構件102之外框之一部分之構件。實施形態2之外框部106形成為大致圓筒狀,且與基礎部108相連。於圖11所示之組裝後之狀態下,外框部106被壓入固定至外部端子22之筒狀部32。即,外框部106之外徑被設定為與筒狀部32之內徑大致相同,以可將外框部106壓入至筒狀部32。
將絕緣性構件102及內部端子18之放大圖示於圖12、圖13。圖12係絕緣性構件102及內部端子18之俯視圖,圖13係圖12之F-F剖面圖。
如圖12、圖13所示,於外框部106與突出部104之間形成有凹陷107。凹陷107係基礎部108上方之空間。凹陷107、突出部104及外框部106分別形成為同心圓狀。
根據此種結構,維持外框部106之外周面106A之形狀,並且變更外框部106之內周面106B之位置,藉此可調整外框部106之厚度。藉此,可進行L型同軸連接器101之阻抗調整。外框部106之外周面106A係被壓入至上述外部端子22之筒狀部32之部分,因此,藉由維持其形狀、位置,可精度良好地進
行向筒狀部32之壓入。另一方面,外框部106之內周面106B無外周面106A般之限制,因此,即使變更其位置,尤其是徑方向之位置,仍可將外框部106壓入筒狀部32。藉由變更內周面106B之位置,外框部106之厚度改變,藉此,作為L型同軸連接器101整體之阻抗發生變化。
如此,維持外框部106之外周面106A之形狀,並且調整內周面106B之位置,藉此可容易地調整L型同軸連接器101之阻抗而無須變更外部端子22之外形。
尤其,絕緣性構件106係由樹脂成形,因此與金屬等相比,形狀之自由度高,適合於阻抗之調整。
接著,對實施形態2之插頭電纜100及L型同軸連接器101之製造方法中之特徵進行說明。
如圖14A所示,首先,準備同軸電纜4與具有二股部30之內部端子18。內部端子18已與外部端子22及絕緣性構件102組裝在一起。具體而言,內部端子18藉由絕緣性構件102而定位,並且,絕緣性構件102被壓入固定至外部端子22。填縫卡合部36均為填縫前之狀態,以可接納同軸電纜4之方式而開放。
接著,將同軸電纜4連接於內部端子18與外部端子22。具體而言,使同軸電纜4朝向內部端子18與外部端子22移動,如圖14B所示,將同軸電纜4之中心導體部10連接於內部端子18之二股部30,將外部導體部14連接於填縫卡合部36。
如圖14B所示,中心導體部10被夾入內部端子18之二股部30之間隙內。尤其,於實施形態2中,使中心導體部10之前端部即傾斜部10A朝向二股部30之間隙彎折而彎曲。具體而言,將使中心導體部10之前端部彎曲而形成有傾斜部10A之同軸電纜4插入至二股部30之間隙內。藉此,可將中心導體部10
確實地連接於內部端子18之二股部30。
除傾斜部10A以外之中心導體部10之部分係沿同軸電纜4之軸方向A延伸,與此相對,傾斜部10A朝與同軸電纜4之軸方向A交叉之方向傾斜。另外,實施形態2中,對傾斜部10A為中心導體部10之前端部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於此種情形,形成於中心導體部10之前端部以外之中途部分等亦可。
接著,對填縫卡合部36進行填縫。具體而言,使用特定之工具,使填縫卡合部36分別朝周方向填縫。圖14C所示之狀態下,僅對填縫卡合部36中之第1填縫卡合部38進行填縫。藉由對第1填縫卡合部38進行填縫,從而可牢固地維持中心導體部10與二股部30之連接狀態。
隨後,對填縫卡合部36中之第2填縫卡合部40及第3填縫卡合部42進行填縫。藉此,同軸電纜4被牢固地連接於L型同軸連接器101,並且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即插頭電纜100完成。
以上,舉上述實施形態1、2說明了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1、2。例如,實施形態1、2中,對下述情形進行了說明,即,外部端子22具有圓筒狀之筒狀部32,且配置於筒狀部32中之內部端子18之第1端子部24具有圓筒部50,但並不限於此種情形。筒狀部32及圓筒部50之剖面並不限於圓形狀,為任意形狀亦可。即,只要均為筒狀即可。另外,均設為圓筒狀者可抑制相互之電性電容耦合。
本說明書中之「圓筒狀」,不僅包含完全之圓筒形狀,亦包含對圓筒形狀設有凹凸或切口、突出部等者(大體圓筒狀、大致圓筒狀、大概圓筒狀等)。
又,實施形態1、2中,對內部端子18之第1端子部24及外部端子22之筒狀部32之延伸方向(插入方向B)與同軸電纜4之軸方向A正交之情形進
行了說明,但並不限於此種情形,為不正交之情形亦可。即,第1端子部24及筒狀部32只要沿與同軸電纜4之軸方向A交叉之方向延伸即可。
又,實施形態1、2中,對設於第1端子部24之插入孔28為貫穿孔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於此種情形,只要僅開設有其中一側之第1開口部28A即可,另一側之第2開口部28B為封閉亦可。即,只要至少可插入絕緣性構件20之突出部46即可。進一步地換言之,只要在與位於插入方向B前端之前端部為相反側之基端部51具有插入孔28即可。另外,將插入孔28設為貫穿孔可將所插入之突出部46之長度採用得較長,從而可進一步確保第1端子部24之強度。
又,實施形態1、2中,對絕緣性構件20之突出部46延伸至與第1端子部24之前端部(凸部52)相同之位置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於此種情形,為自第1端子部24進一步突出,或者,被完全收容於第1端子部24中之情形亦可。另外,不使突出部46自第1端子部24進一步突出而收容於第1端子部24中,可防止與其他構件之干涉。
又,實施形態1、2中,對在第2端子部26之前端設有二股部30,且使其於軸方向A上與同軸電纜4之中心導體部10接觸之情形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於此種情形,藉由與二股部30不同之結構來接觸亦可。另外,設有於軸方向A上與中心導體部10卡合之二股部30可確保與中心導體部10之接觸面積,從而可獲得良好的電氣特性。
又,實施形態1、2中,對下述情形進行了說明,即,二股部30中之第1延伸部30A與第2延伸部30B各自之寬度相同且固定(D1),且各自之厚度亦相同且固定(D2),但並不限於此種情形,並非相同且固定亦可。另外,將寬度設為相同且固定,且厚度亦設為相同且固定可獲得良好的電氣特性。
又,實施形態1、2中,對下述情形進行了說明,即,第1爪部38接觸至絕緣性構件20之前端部48之部位被設定為較第1爪部38接觸至外部導體部14之部位而距保持部34更遠之距離,但並不限於此種情形,為相反之關係亦可。另外,將第1爪部38接觸至絕緣性構件20之前端部48之部位設定為較第1爪部38接觸至外部導體部14之部位而距保持部34更遠之距離或者相同之距離,可藉由簡易之結構來確保第1爪部38與外部導體部14之接觸。
本揭示係一面參照附圖,一邊關聯於較佳之實施形態進行了充分記載,但對於熟悉該技術者而言,各種變形或修正是顯而易見的。應理解,此類變形或修正只要不脫離基於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之本揭示之範圍,便包含於其中。又,各實施形態中之要素之組合或順序之變化可不脫離本揭示之範圍及思想而實現。
另外,藉由將上述各種實施形態及變形例中之任意實施形態或者變形例適當組合,可起到各自具有之效果。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只要是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便可適用。
Claims (17)
- 一種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具備:同軸電纜,其具有中心導體部及配置於上述中心導體部周圍之外部導體部;內部端子,其連接於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中心導體部;外部端子,其連接於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外部導體部;以及絕緣性構件,其配置於上述內部端子與上述外部端子之間,其中,上述外部端子具有沿與上述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呈筒狀延伸之筒狀部,上述內部端子具有沿與上述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延伸之公型且呈筒狀之第1端子部、及自上述第1端子部以連接至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中心導體部之方式延伸之第2端子部,上述第1端子部供上述絕緣性構件插入,並且由上述筒狀部所包圍,上述絕緣性構件具有以插入至上述第1端子部之方式而突出之突出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外部端子之上述筒狀部為圓筒狀,上述第1端子部為圓筒狀,於將上述絕緣性構件所插入之側設為基端部、將與上述基端部為相反側之端部設為前端部之情形時,於上述前端部具有形成曲線狀表面之凸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第1端子部具有自上述基端部連續至上述前端部之貫穿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絕緣性構件之上述突出部被收容於上述第1端子部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絕緣性構件之上述突出部於上述第1端子部之軸方向上延伸至與上述前端部相同之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內部端子之上述第2端子部於前端具有分為二股之二股部,上述二股部係以隔著上述中心導體部之方式而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二股部中之第1延伸部與第2延伸部各自之寬度相同且為固定,各自之厚度亦相同且為固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中心導體部具有朝與上述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傾斜之傾斜部,上述二股部係以隔著上述傾斜部之方式而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絕緣性構件更具備外框部,該外框部配置於上述外部端子之上述筒狀部之內側且包圍上述突出部,於上述外框部與上述突出部之間形成凹陷。
- 一種L型同軸連接器,其連接同軸電纜,該同軸電纜具有中心導體部及配置於上述中心導體部周圍之外部導體部,該L型同軸連接器具備:內部端子,其連接於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中心導體部;外部端子,其連接於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外部導體部;以及絕緣性構件,其配置於上述內部端子與上述外部端子之間, 上述外部端子具有沿與上述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呈筒狀延伸之筒狀部,上述內部端子具有沿與上述同軸電纜之軸方向交叉之方向延伸之公型且呈筒狀之第1端子部、及自上述第1端子部以連接至上述同軸電纜之上述中心導體部之方式延伸之第2端子部,上述第1端子部供上述絕緣性構件插入,並且由上述筒狀部所包圍,上述絕緣性構件具有以插入至上述第1端子部之方式而突出之突出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外部端子之上述筒狀部為圓筒狀,上述第1端子部為圓筒狀,於將上述絕緣性構件所插入之側設為基端部、將與上述基端部為相反側之端部設為前端部之情形時,於上述前端部具有形成曲線狀表面之凸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或11項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第1端子部具有自上述基端部連續至上述前端部之貫穿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絕緣性構件之上述突出部被收容於上述第1端子部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絕緣性構件之上述突出部於上述第1端子部之軸方向上延伸至與上述前端部相同之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至14項中任一項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內部端子之上述第2端子部於前端具有分為二股之二股部,上述二股部係以隔著上述中心導體部之方式而配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二股部中之第1延伸部與第2延伸部各自之寬度相同且為固定,各自之 厚度亦相同且為固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或16項之L型同軸連接器,其中上述絕緣性構件更具備外框部,該外框部配置於上述外部端子之上述筒狀部之內側且包圍上述突出部,於上述外框部與上述突出部之間形成凹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JP2017-105752 | 2017-05-29 | ||
JP2017105752 | 2017-05-29 | ||
PCT/JP2018/017337 WO2018221110A1 (ja) | 2017-05-29 | 2018-04-27 | L型同軸コネクタおよび同軸ケーブル付きl型同軸コネクタ |
WOPCT/JP2018/017337 | 2018-04-27 | ||
??PCT/JP2018/017337 | 2018-04-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21814A true TW201921814A (zh) | 2019-06-01 |
TWI679819B TWI679819B (zh) | 2019-12-11 |
Family
ID=64455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18218A TWI679819B (zh) | 2017-05-29 | 2018-05-29 | L型同軸連接器以及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41983B2 (zh) |
JP (1) | JPWO2018221110A1 (zh) |
CN (1) | CN110679043B (zh) |
TW (1) | TWI679819B (zh) |
WO (1) | WO2018221110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0156791U (zh) * | 1974-06-12 | 1975-12-25 | ||
DE3604896A1 (de) * | 1986-02-15 | 1987-08-20 | Bosch Gmbh Robert | Koaxialer winkelstecker |
JP2537568Y2 (ja) * | 1989-08-11 | 1997-06-04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ネクタ |
JPH11307158A (ja) | 1998-04-24 | 1999-11-05 | Murata Mfg Co Ltd | 同軸コネクタ |
JP2000340303A (ja) | 1999-05-27 | 2000-12-08 | Orient Micro Wave:Kk | 金属ハウジング、同軸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834309B2 (ja) * | 2002-12-26 | 2006-10-18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
JP4193133B2 (ja) | 2003-12-05 | 2008-12-10 | 進竹産業株式会社 | 同軸コネクタ用l型プラグとその製造方法 |
CN102017331B (zh) * | 2008-04-23 | 2014-02-12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同轴连接器用插座 |
JP2013097914A (ja) * | 2011-10-28 | 2013-05-20 | Murata Mfg Co Ltd | 同軸コネクタ |
JP5533838B2 (ja) * | 2011-11-04 | 2014-06-2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 |
JP5965810B2 (ja) * | 2012-10-02 | 2016-08-1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及び端子の製造方法 |
JP5768989B2 (ja) * | 2013-09-06 | 2015-08-26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
JP6279303B2 (ja) * | 2013-12-09 | 2018-02-14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同軸コネクタ |
JP5949838B2 (ja) * | 2014-06-16 | 2016-07-13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
CN204067768U (zh) * | 2014-09-09 | 2014-12-31 |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 同轴连接器及其中心导体 |
WO2016163140A1 (ja) | 2015-04-10 | 2016-10-13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同軸コネクタ |
JP2017004703A (ja) * | 2015-06-09 | 2017-01-05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同軸コネクタ |
JP2017091969A (ja) * | 2015-11-16 | 2017-05-25 |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 同軸コネクタ |
-
2018
- 2018-04-27 JP JP2019522046A patent/JPWO2018221110A1/ja active Pending
- 2018-04-27 CN CN201880034027.9A patent/CN110679043B/zh active Active
- 2018-04-27 WO PCT/JP2018/017337 patent/WO201822111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5-29 TW TW107118218A patent/TWI679819B/zh active
-
2019
- 2019-11-27 US US16/698,906 patent/US10741983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79043A (zh) | 2020-01-10 |
WO2018221110A1 (ja) | 2018-12-06 |
CN110679043B (zh) | 2021-03-12 |
TWI679819B (zh) | 2019-12-11 |
JPWO2018221110A1 (ja) | 2020-03-19 |
US20200099180A1 (en) | 2020-03-26 |
US10741983B2 (en) | 2020-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80617B (zh) | L型同軸連接器以及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 | |
TWI635670B (zh) | 連接器組及連接器 | |
JP4285597B2 (ja) | インピーダンス調整された終端組立体及び同組立体を含むコネクタ | |
US9172194B2 (en) | Coaxial connector plug | |
JP5947885B2 (ja) |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らのコネクタで構成される同軸コネクタ | |
US20130196540A1 (en) | Coaxial Connector | |
JP5829911B2 (ja) |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
CN103138084A (zh) | 同轴连接器插头及其制造方法 | |
JP5209027B2 (ja) | 同軸コネクタ | |
CN211238575U (zh) | 基板安装型同轴连接器 | |
CN105826709A (zh) | 同轴型电连接器 | |
US9225135B2 (en) | Contact impedance adjusting method, contact, and connector having the same | |
TWI679819B (zh) | L型同軸連接器以及附有同軸電纜之l型同軸連接器 | |
US9281640B2 (en) | Connector | |
JP6814031B2 (ja) | 同軸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 |
JP6794831B2 (ja) | 同軸コネクタ | |
JP7070711B2 (ja) | L型同軸コネクタにおける絶縁性部材の位置決め構造 | |
JP6687166B2 (ja) |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ケーブル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 |
JP2024068584A (ja) | L形端子およびl形同軸端子 | |
JP2024151291A (ja) | 電気コネクタ、接続構造、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