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9824A - 螺絲起子 - Google Patents

螺絲起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9824A
TW201919824A TW107122432A TW107122432A TW201919824A TW 201919824 A TW201919824 A TW 201919824A TW 107122432 A TW107122432 A TW 107122432A TW 107122432 A TW107122432 A TW 107122432A TW 201919824 A TW201919824 A TW 20191982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driver
shaft member
handle portion
handle
carri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2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0841B (zh
Inventor
伍威 法蘭克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艾道夫渥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艾道夫渥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艾道夫渥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9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9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0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084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5/00Screwdrivers
    • B25B15/02Screwdrivers operated by rotating the ha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25B23/16Ha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25B23/0007Connections or joints between tool parts
    • B25B23/0021Prolongations interposed between handle and to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25B23/0007Connections or joints between tool parts
    • B25B23/0035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socket or screwdriver bit and to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GHANDLES FOR HAND IMPLEMENTS
    • B25G1/00Handle constructions
    • B25G1/08Handle constructions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tool elements
    • B25G1/085Handle constructions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tool elements for screwdrivers, wrenches or span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GHANDLES FOR HAND IMPLEMENTS
    • B25G1/00Handle constructions
    • B25G1/10Handle construction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or shape
    • B25G1/105Handle construction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 or shape for screwdrivers, wrenches or span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一手柄及一第一軸件之螺絲起子,其中該手柄具有連接至該第一軸件以與之一起旋轉之一第一手柄部分及以可釋放方式連接至該第一手柄部分之一第二手柄部分,其中該第二手柄部分連接至一第二軸件以與之一起旋轉。

Description

螺絲起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一手柄及一第一軸件之螺絲起子。
已知具有一手柄及一軸件之習用螺絲起子。
本發明意欲提供一種可靈活地使用且節省空間之螺絲起子。
出於此目的,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請求項1之特徵之螺絲起子。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本發明之有利發展。
根據本發明之螺絲起子具有一手柄及一第一軸件,其中該手柄具有連接至該第一軸件以與之一起旋轉之一第一手柄部分及以可釋放方式連接至該第一手柄部分之一第二手柄部分,其中該第二手柄部分連接至一第二軸件以與之一起旋轉,且該第二軸件至少在若干區段中配置於該第一手柄部分中以便在該兩個手柄部分彼此連接時係可釋放的。
根據本發明之螺絲起子因此將兩個螺絲起子組合於一個工具中,亦即,首先係具有一第一軸件及一手柄之一習用螺絲起子,該手柄由互連手柄部分組成,及僅僅由該第二手柄部分及該第二軸件組成之一第二螺絲起子。藉由本發明,兩個工具因此可以一驚人地簡單之方式組合於一個工具中。因此可在生產期間節省資源。在使用期間,根據本發明之螺絲起子節省空間及重量。在經連接狀態中,將該第二軸件插塞至(舉例而言)該第一手柄部分中,使得無法容易地看到兩個螺絲起子經組合。
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第一手柄部分及該第二手柄部分及/或該第一軸件及該第二軸件具有相互配合之耦合構件以便在該經連接狀態中使該第一手柄部分及該第二手柄部分及/或該第一軸件及該第二軸件彼此耦合以一起旋轉。
藉由提供此類耦合構件,在該第一手柄部分及該第二手柄部分之該經連接狀態中及/或在該第一軸件及該第二軸件之該經連接狀態中,圍繞該兩個手柄部分之縱向軸之一相對旋轉不再係可能的。因此,在該經連接狀態中,該螺絲起子可用作一習用單件螺絲起子。一以旋轉方式固定之耦合可針對適合構形發生在該兩個軸件上及/或該兩個手柄部分上。耦合構件亦可設置於該等手柄部分上,舉例而言嚙合於另一手柄部分上之一配合六角形凹部中之一六角形突出部。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第二軸件短於該第一軸件。
舉例而言,該第二軸件連同該第二手柄部分經設計為被稱為一「摺疊件(Knirps)」或「短柄(stubby)」之裝置。此等係具有一非常短手柄及一非常短軸件且經提供以在空間上受拘限之周圍環境中工作的螺絲起子。由於該第二軸件短於該第一軸件,因此突出超過該第二手柄部分的該第二軸件之彼部分可容易地容納在該第一手柄部分內。因此可能的係,在該兩個手柄部分之該經連接狀態中,僅該第一軸件及該兩個手柄部分自外側係可見的。一眼看去,因此根本不可能看到具有一短第二軸件之一螺絲起子亦整合於該螺絲起子中。在該第一手柄部分及該第二手柄部分之該經連接狀態中,該螺絲起子亦可用作一習用螺絲起子,亦即不必須在操作期間考量該第二短軸件。
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在該第一手柄部分及該第二手柄部分之該經連接狀態中,該第一軸件及該第二軸件彼此對準。
此促進可因此經設計而(舉例而言)以旋轉方式對稱之手柄部分之設計。當在該第一手柄部分及該第二手柄部分之該經連接狀態中使用該螺絲起子時或當僅使用具有該第二手柄部分及該第二軸件之該螺絲起子時在觸覺上不存在實質差異。操作者始終抓握該第二手柄部分且視情況亦抓握該第一手柄部分。
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第一軸件具有一前端及一後端,該前端具備用於一螺絲起子鑽頭之一葉片或一接納裝置,該第二軸件具有一前端及一後端,該前端具備用於一螺絲起子鑽頭之一葉片或一接納裝置,且在該第一手柄部分及該第二手柄部分之該經連接狀態中,該第二軸件之該前端連接至該第一軸件之該後端以與之一起旋轉。
因此可經由該第二軸件使扭矩在該第二手柄部分與該第一手柄部分之間傳輸,該第二軸件經由適合耦合構件耦合至該第一軸件以與之一起旋轉。因此,僅形成對該兩個手柄部分之一連接之非常低需求,此乃因該兩個手柄部分之該連接自身未必傳輸一扭矩。因此,該兩個手柄部分之該連接可以一簡單且具成本效益方式經設計為一閂鎖連接、磁性連接或另外經設計為一簡單插入式連接。
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第二軸件之該前端具備用於接納一螺絲起子鑽頭之一凹部,且該第一軸件之該後端係以與一螺絲起子鑽頭之一驅入構造對應之一方式來設計。
以此方式,用於該第二軸件至該第一軸件之一以旋轉方式固定之耦合之該耦合構件可以一非常簡單方式且精確地以一螺絲起子鑽頭耦合至該第二軸件之該前端中之該凹部之相同方式來設計。
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第一手柄部分及該第二手柄部分及/或該第一軸件及該第二軸件具有相互配合之固持構件以便將該第一手柄部分固持於該第二手柄部分上及/或將該第一軸件固持於該第二軸件上。
此等固持構件可經設計為(舉例而言)磁體及/或可磁化組件。在該經連接狀態中,藉由該等固持構件將該第一手柄部分及該第二手柄部分固持於彼此上,且因此在該螺絲起子之使用期間該第一手柄部分及該第二手柄部分不會無意地自彼此拆卸。然而,除了藉由該耦合構件達成之該以旋轉方式固定之連接,該等固持構件亦可在軸向方向上將該第一軸件及該第二軸件固持於彼此上。
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等固持構件經設計為閂鎖構件。
該等固持構件用於軸向緊固。在不具有一工具之情況下係可釋放之閂鎖構件在此處係有利的。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等固持構件具有至少一個磁體。
藉由磁體,該兩個手柄部分而且該兩個軸件可迅速地、簡單地且亦以可再次自彼此釋放之方式耦合,其中該等磁體較佳地使得對抗軸向作用力進行緊固。
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等固持構件具有至少一個彈簧圈。
舉例而言,一彈簧圈可配置於該第二軸件上之一凹槽中,且在該經連接狀態中可嚙合於該第一軸件上之一配合凹槽中。藉由一彈簧圈耦合該兩個手柄部分亦將以一類似方式係可能的。
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等固持構件具有至少一個橡膠圈。
迅速、可簡單地實現且亦係可再次自彼此釋放之一耦合藉由一橡膠圈而係可能的。至少一個橡膠圈有利地用於耦合該兩個手柄部分。舉例而言,該第一手柄部分之後側具有一凹部,該橡膠圈然後在該凹部之外邊緣上容納於一凹槽中。該第二手柄部分之該前端具有用於該橡膠圈之一配合凹槽。若現在將該第二手柄部分按壓至該凹部中在該第一手柄部分之該後側上,則該橡膠圈構成一阻力。一克服該阻力,該橡膠圈就在該第二手柄部分之該前端處滑動至該凹部中,且該第一手柄部分與該第二手柄部分因此彼此耦合。同時,該第二軸件之該前端可耦合至該第一軸件之該後端以與之一起旋轉。該橡膠圈因此僅僅需要在軸向方向上呈現耦合力。另外,該橡膠圈亦可用作螺絲起子鑽頭之一載體之一止擋件,該載體配置於該第一手柄部分之該凹部中。
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第一手柄部分在其後端處具有用於接納螺絲起子鑽頭之一第一載體之一凹部。
螺絲起子鑽頭因此可容納於該第一手柄部分中且然後以一節省空間方式配置於該手柄部分中且可在該螺絲起子之使用期間經移除。若複數個螺絲起子鑽頭配置於該第一手柄部分中,則該螺絲起子可用於擰入或擰鬆不同螺絲。
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第一載體以可延伸方式配置於該第一手柄部分之該凹部中。
舉例而言,該第一載體鎖定於一經延伸位置中,其中該第二軸件及該第一載體仍連接在一經延伸位置中。舉例而言,僅在克服一預定義閂鎖力之後可將該第二軸件與該第一載體分開。由於該第一載體可自該第一手柄部分伸出,因此可能配置該等螺絲起子鑽頭以便在該經延伸狀態中係可非常容易地接達的。
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第一載體具有一凹部,可至少在若干區段中將該第二軸件推動至該凹部中。
因此可以一節省空間方式且儘管在該兩個手柄部分彼此連接時存在該第一載體而將該第二軸件配置於該第一手柄部分中。
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第一載體及該第二軸件具備相互配合之閂鎖構件。
若將該兩個手柄部分拉動遠離彼此,則該第二軸件因此使該第一載體自該第一手柄部分伸出。然而,該第二軸件保持連接至該第一載體,只要未克服一預定義閂鎖力。在該第一載體之該經延伸狀態中且當該第二軸件仍連接至該第一載體時,該第一載體中之該等螺絲起子鑽頭係可容易接達的。在移除一螺絲起子鑽頭之後,可僅僅再次將該兩個手柄部分推動至一起且不必要將該第二軸件旋擰至該第二載體中。根據本發明之螺絲起子上之鑽頭之一更換因此可迅速地且簡單地發生。只當該第二軸件意欲接納一螺絲起子鑽頭時才在克服該閂鎖力之情況下該第二軸件自該第一載體之該凹部拉出,且然後可用於配備有一螺絲起子鑽頭或直接使用。
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第二手柄部分在其後端處具有用於接納螺絲起子鑽頭之一第二載體之一凹部。
螺絲起子鑽頭藉此亦可配置於該第二手柄部分中。
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第二軸件延伸至該第二手柄部分之該凹部中,且該第二載體以可位移方式配置於該第二軸件上。
該第二載體因此可緊固於該第二手柄部分上,且在該經延伸位置中,該第二載體中之該等螺絲起子鑽頭然而係可非常容易地接達的。
在本發明之一發展中,該第二載體及該第二軸件及/或該第二手柄部分具備相互配合之閂鎖構件。
因此可僅在克服一預定義閂鎖力之後使該第二載體自該第二手柄部分伸出。此阻止該第二載體在該螺絲起子之使用期間無意地自該第二手柄部分伸出。
圖1自上方傾斜地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螺絲起子10。該螺絲起子具有一第一軸件12、一第一手柄部分14及一第二手柄部分16。第一軸件12錨定於第一手柄部分14中以與之一起旋轉,且在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在其前端18 (其在圖1中左邊位於底部處)處具有呈一凹陷部20 (呈一六角承窩之形式)之形式之一驅入構造。該六角承窩20經提供以用於接納稱為一螺絲起子鑽頭之裝置。在一螺絲起子鑽頭插塞至凹陷部20中之後,可使用螺絲起子10 (舉例而言)來將一螺絲擰入。
兩個手柄部分14、16未彼此成一整體地形成,而是以可釋放方式彼此連接,且在經連接狀態中相對於彼此以旋轉方式固定。
圖2展示在自第一手柄部分14移除之一狀態中具有第二軸件22之第二手柄部分16。
圖3展示在不具有第二手柄部分16之情況下具有第一軸件12之第一手柄部分14。
在圖2中可見,第二手柄部分16具備第二軸件22。第二軸件22顯著地短於第一軸件12,但與第一軸件12相同,第二軸件22在其前端24處具有用於接納一螺絲起子鑽頭之一凹陷部20。在第一軸件12之前端處之凹陷部20及在第二軸件22之前端處之凹陷部20彼此完全相同地形成。第二手柄部分16連同第二軸件22形成一完全夠用之短螺絲起子,其亦稱為一「摺疊件」或「短柄」。
在第一手柄部分14及第二手柄部分16之經連接狀態中,無法看到第二軸件22,此乃因其裝配於第一手柄部分14中。在第一手柄部分14及第二手柄部分16之經連接狀態中,兩個手柄部分14、16彼此耦合以一起旋轉。對於使用圖1之螺絲起子10,因此可能抓握第一手柄部分14或第二手柄部分16或兩個手柄部分14、16,此關於將扭矩傳輸至第一軸件12並非重要的。
參見圖2,第二手柄部分16在面對第二軸件22之其端表面中具備兩個磁體26。第一手柄部分14同樣地具備與兩個磁體26相對之若干磁體及/或一可磁化組件,且因此在圖1之經連接狀態中,兩個手柄部分14、16亦藉由兩個磁體26之作用固持於彼此上。磁體26因此形成用於對抗在軸向方向上起作用之力而將兩個手柄部分14、16緊固於彼此上之固持構件。
第二手柄部分16之後側具備可自第二手柄部分16釋放之一帽蓋28,如下文亦闡釋。
圖4之圖解說明在一剖視圖中展示圖1之螺絲起子10。可看到第一手柄部分14及連接至第一手柄部分14以與之一起旋轉之第一軸件12。此外,可看到第二手柄部分16及連接至第二手柄部分16以與之一起旋轉之第二軸件22。舉例而言,第一軸件12以一已知方式作為一插入件射出成型至第一手柄部分14中且第二軸件22以相同方式緊固於第二手柄部分16上以與之一起旋轉。
此外,可在圖4之剖視圖中看到,在兩個手柄部分14、16之經連接狀態中,第二軸件22之前端24因如下事實而連接至第一軸件12之一後端30:第一軸件12之後端30經推動至在第二軸件22之前端處之凹陷部20中。出於此目的,第一軸件12之後端30像一螺絲起子鑽頭之驅入側一樣(亦即,通常圓柱地)構形有呈一正六角形或八角形之形式之一剖面。此外,一磁體32配置於第二軸件22中之凹陷部20之基底處,如在一螺絲起子鑽頭之情形中,該磁體將第一軸件12之後端30固持於凹陷部20中。磁體32因此形成用於軸向緊固之固持構件,且凹陷部20及後端30形成用於以旋轉方式固定之連接之耦合構件。藉由一彈簧圈34帶來第一軸件12之後端30之一額外緊固,彈簧圈34設置於凹陷部20之內圓周上且在後端30之經推入狀態中嚙合於後端30處之一配合包圍凹槽中。因此,彈簧圈34亦形成用於軸向緊固之一固持構件。
換言之,第一軸件12之後端30與一螺絲起子鑽頭之後輸出端完全相同地構形,該螺絲起子鑽頭因此通常插塞至一鑽頭固持器中。在第二軸件22之前端中之凹陷部20與用於此一螺絲起子鑽頭之一驅入凹陷部完全相同地構形。
如已闡釋,第一手柄部分14及第二手柄部分16兩者各自具有兩個磁體26。在第二手柄部分16中,磁體26配置於第二手柄部分16之端表面中,該端表面面對第一手柄部分14,且在第一手柄部分14中,兩個磁體26配置於面對第二手柄部分16之後端表面中。當然,替代四個磁體26,一磁體及一可磁化組件亦可在每一情形中彼此相對。
兩個手柄部分14、16因此首先經由第二軸件22之前端及第一軸件12之後端且亦經由磁體26彼此耦合。將第一軸件12之後端30插塞至第二軸件22之前端處之凹陷部20中確保兩個手柄部分14、16在彼此上之一以旋轉方式固定之連接。磁體26確保兩個手柄部分14、16之一額外但可容易分開之緊固。磁體26尤其確保兩個手柄部分14、16之相互面對端表面保持彼此抵靠,且因此在經連接狀態中,手柄部分14、16之相互面對端表面不相對於彼此移動。此係尤其重要的,使得在螺絲起子10之使用期間,不會給出在手中變形且因此具有一不堅固效應之一工具之印象。
另外,第二手柄部分16具有一圓柱形突出部36,圓柱形突出部36相對於第二軸件22同心地配置且自第二手柄部分16之前端表面出現,亦參見圖2。此突出部36延伸至在第一手柄部分14之後端處之一配合凹部中。而且經由突出部36在第一手柄部分14上之一配合凹部中之此嚙合,兩個手柄部分14、16以使得在經連接狀態中出現一整體手柄之光學及觸覺印象之一方式緊固於彼此上。突出部36及凹部38之上部端亦可分別具有相互配合之六角形形狀,且在經插入狀態中,可然後用作用於以旋轉方式固定之耦合之耦合構件,此乃因其嚙合於彼此中。
此外,在圖4之剖視圖中可見,用於接納複數個螺絲起子鑽頭之一第一載體40配置於第一手柄部分14中之凹部38中,該凹部自第一手柄部分14之後端表面出現。該第一載體40以可延伸方式配置於凹部38中,此亦在下文闡釋。
此外,可見,第二手柄部分16亦具備自第二手柄部分16之後端表面出現之一凹部42。用於接納螺絲起子鑽頭之一第二載體44配置於該凹部42中。第二載體44可連同帽蓋28自第二手柄部分16之後端伸出,亦參見圖2。
在圖4之剖視圖中,一螺絲起子鑽頭46 (示意性地經圖解說明)配置於第二載體44中。
螺絲起子10因此經設計為被稱為一鑽頭暗匣螺絲起子之裝置,此乃因其手柄具有可各自配備有螺絲起子鑽頭46之兩個載體40、44。
圖5之圖解說明展示圖1之螺絲起子10,其中未圖解說明第一手柄部分14。可見,第一軸件12之後端具有一圓柱體之形狀,該圓柱體具有呈一正六角形之形式之一剖面。換言之,第一軸件12之後端30具有一螺絲起子鑽頭之一輸出端之形式。在圖5中可容易地看到,在兩個手柄部分14、16之經連接狀態中,將第一軸件12之後端30插塞至第二軸件22之前端處之凹陷部20中且因此兩個手柄部分14、16及/或兩個軸件12、22彼此連接以與之一起旋轉。如在通常螺絲起子鑽頭之情形中,兩個軸件12、22之連接實際上以旋轉方式固定,但當垂直於縱向中心軸施加力時明確地搖擺。然而為了阻止兩個手柄部分14、16相對於彼此之搖擺,如已闡釋,提供在第二手柄部分16之前端表面中之圓柱形突出部36及在第一手柄部分14之後端中之配合凹部38且亦提供磁體26。
圖6之圖解說明展示圖1之螺絲起子10,其中已省略第一手柄部分14,但未省略在第一手柄部分14之凹部38中以可位移方式經導引之第一載體40 (參閱圖4)。藉由圈50在第一手柄部分14之凹部38中在軸向方向上將第一載體40以可位移方式導引至此處。第一載體40具有一中央貫穿膛孔,在兩個手柄部分14、16之經連接狀態中將第二軸件22推動至該中央貫穿膛孔中,亦參見圖4。第一載體40自身以可位移方式配置於凹部38中,參見圖4,且可自圖4之狀態開始向上延伸。然而,甚至在第一載體40之經延伸狀態(其在圖10中經圖解說明)中,在第一載體40之前端處之一圈50保持在凹部38內且因此阻止第一載體40自第一手柄部分14完全拉出。如圖6中可見,第一載體40具有複數個固持器52,一螺絲起子鑽頭可插入至固持器52中之每一者中。若自第一手柄部分14拉出第一載體40 (參見圖10)達到使得僅圈50仍配置於第一手柄部分14中之凹部38內之程度,則可以一非常簡單方式接達固持器52中之螺絲起子鑽頭。
圖7之圖解說明展示圖1之螺絲起子10,其中已省略兩個手柄部分14、16。可看到第一軸件12、第二軸件22、第一載體40,且然後亦看到連接至帽蓋28之第二載體44。第二載體44亦具備用於插入螺絲起子鑽頭46之複數個固持器。若使帽蓋28連同第二載體44自第二手柄部分16之後端伸出,參見圖9,則可以一簡單方式接達第二載體44中之螺絲起子鑽頭46。
圖8之圖解說明僅僅展示兩個載體40、44。可容易地看到,在載體40之經延伸狀態中,可容易地自外側徑向接達螺絲起子鑽頭46。
在第二載體44中,可看到一中央凹部56,將第二軸件22之後端推動至中央凹部56中。在第二手柄部分16之伸出期間,因此可使第二載體44在第二軸件22之後端上位移。
第一載體40同樣地具有一中央凹部58,參閱圖4,將第二軸件22之前端推動至中央凹部58中。
圖9之圖解說明展示在其中第二載體44自第二手柄部分16中之凹陷部42伸出之一狀態中具有第二軸件22之第二手柄部分16之一剖視圖。使第二載體44連同帽蓋28延伸。第二軸件22之後端在第二載體44中之凹部56中滑動至此處,直至第二載體44之彼端(其位於圖9中之左邊)碰到已經放置至第二軸件22之後端上之一護套60為止。該護套60形成一端止擋件且確保第二載體44以捕獲方式(除了以可位移方式)扣接至第二軸件22。自圖9可推知,在如圖所示第二載體44之完全延伸狀態中,可容易地接達螺絲起子鑽頭46。使第二載體44自第二手柄部分16伸出所需要之力及相關聯反作用力各自由字母F及一箭頭表示。
對於第二手柄部分16之裝配,首先,在不具有帽蓋28之情況下將第二載體44推動至第二軸件22之後端上。然後將護套60插塞至第二軸件22之後端上。然後將第二載體44以可位移方式(除了以捕獲方式)緊固於第二軸件22上。隨後,將帽蓋28放置至第二載體44之彼端(其位於圖9中之右邊)上。現在可使第二載體44自圖9中所圖解說明之完全經延伸位置移動至一完全經推入位置中,在該完全經推入位置中,螺絲起子鑽頭46係完全隱藏的且帽蓋28之一上部側形成第二手柄部分16之表面之一部分。
圖10展示在其中使第一載體40自第一手柄部分14完全伸出之一狀態中圖1之螺絲起子10。如已闡釋,甚至在完全經延伸狀態中,第一載體40之圈50仍保持在第一手柄部分14內側且因此將第一載體40以捕獲方式緊固在第一手柄部分14上。
在圖10中圖解說明在自第一手柄部分14移除之一狀態中之第二手柄部分16及第二軸件22。
為了再次連接兩個手柄部分14、16,將第二軸件22之前端插塞至第一載體40之中央凹部中且然後使第二軸件22之前端在圖10中在第一手柄部分14之方向上向下位移。第二軸件22之前端因此滑動至第一載體40中直至第一載體40之在圖10中之上部端碰到第二手柄部分16上之突出部36之外端表面。若然後在第一手柄部分14之方向上進一步按壓第二手柄部分16,則將載體40推動至第一手柄部分14中之凹部38中。在進一步進程期間,第一軸件12之後端30在第二軸件22之前端處進入凹陷部20直至到達第一載體40之完全經推入位置(圖4及圖1中所圖解說明)為止。在該完全經推入位置中,參見圖4,第一載體40上之圈50配置於第一手柄部分內之一環狀凹部62中,該凹部使凹部38在第一軸件12之前端之方向上繼續。另一選擇係,在經推入狀態中,載體40不抵靠第二手柄部分16,而是僅抵靠第二軸件部分22。
關於本發明,因此提供具有一長第一軸件12之一螺絲起子10,螺絲起子10首先在圖1之狀態中可用作通常大小之一螺絲起子。若通過比較而將具有第二短軸件22之第二手柄部分16與第一手柄部分分開,則短第二軸件22之第二手柄部分16可同樣地用作一完全夠用之螺絲起子。具有一短手柄及一短軸件22之此等螺絲起子亦稱為一「短柄」或「摺疊件」且經提供以用於在幾乎不可接達點處工作。用於配置螺絲起子鑽頭之兩個載體40、44設置於螺絲起子10之手柄中,且因此根據本發明之螺絲起子10經設計為被稱為一鑽頭暗匣螺絲起子之裝置。可因如下事實而以一簡單方式接達螺絲起子鑽頭之兩個載體40、44:使載體40、44自分別相關聯之手柄部分14、16伸出。將兩個載體40、44以捕獲方式扣接至各別手柄部分14、16。藉由將兩個螺絲起子組合於一單個工具中,根據本發明之螺絲起子因此在生產中節省資源,且在使用中節省空間及重量。
圖11以部分剖面形式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額外螺絲起子100。該螺絲起子僅在第一手柄部分114及第二手柄部分116之耦合方式方面以及第一手柄部分114中之第一載體140之配置及導引方面不同於圖1至圖10之螺絲起子10。因此在下文僅闡述不同於圖1至圖10之螺絲起子10之部分。
在背對第一軸件112之其背側上,第一手柄部分114具備一凹部138,可將第二手柄部分116之第二軸件122推動至凹部138中。第二軸件122之前端具備用於接納一螺絲起子鑽頭之一凹部,且第一軸件112之彼端(其突出至凹部138中)在其自由端處具備一螺絲起子鑽頭之一驅入構造。當將第二手柄部分116及第二軸件122插塞至凹部138中時,第二手柄部分116及第二軸件122因此可耦合至第一軸件112及第一手柄部分114以與之一起旋轉。
亦在凹部138中以可位移方式導引螺絲起子鑽頭之一第一載體140。載體140在凹部138之內壁上以可位移方式經導引至此處且藉由一壓縮彈簧170 (其具有一螺旋彈簧之形式)經預加應力至經推出位置(其在圖11中經圖解說明)中。藉由一橡膠圈172將載體140固持於該經推出位置中。因此將載體140以捕獲方式連接至第一手柄部分114。
在其前端(其面對第二軸件122且在圖1之圖解說明中面對第一手柄部分114)處,第二手柄部分116具備一突出部,該突出部具備一包圍凹槽174。突出部之外徑稍微小於在第一手柄部分114之後端處之凹部138之內徑。包圍凹槽174之尺寸與凹部138中之橡膠圈或O形圈172協調。若現在將第二手柄部分116推動至凹部138中,則最初在具有凹槽174之突出部碰到橡膠圈或O形圈172時停止該移動。發生之阻力然後可由稍微壓力克服,且因此橡膠圈172可搭扣至凹槽174中。因此,達到第二手柄部分116至第一手柄部分114中之完全經推入狀態,參見圖14,且橡膠圈172在完全經推入位置 (圖14中所圖解說明)中將第二手柄部分116固持於第一手柄部分114上。當使第二手柄部分116延伸時,然後必須克服橡膠圈172之阻力以便能夠再次使第二手柄部分116自第一手柄部分114中之凹部138伸出。在該延伸移動期間,橡膠圈172保持在凹部138之內壁上之一凹槽中。此乃因第一手柄部分114中之其中容納有橡膠圈172之凹槽176經設計以比第二手柄部分116上之凹槽174深。在第二手柄部分116自圖14之狀態開始延伸期間,凹槽174因此滑動超過橡膠圈172,使得可藉由第二手柄部分116與第一手柄部分114分開而達到圖15中所圖解說明之狀態。
在圖14中可見,在第二手柄部分116至第一手柄部分114中之完全經推入狀態中,載體140完全容納於第一手柄部分114中之凹部138中。自圖11或圖15中所圖解說明之位置開始,將載體140與第二手柄部分116一起按壓至圖14中所圖解說明之位置中。此移動與彈簧170 (其在圖14之狀態中完全經壓縮)之壓縮力相反地發生且在與第二手柄部分116相反之一方向上預拉緊載體140。當使第二手柄部分延伸時,因此在彈簧170之作用下使載體140自動移動至圖15中所圖解說明之經推出位置中。如已闡釋,由第一手柄部分114中之橡膠圈172將載體140固持於此處在圖15中所圖解說明之完全經推出位置中。出於此目的,載體140在其於凹部138之內壁上經導引之部分上具有一包圍肩部178,包圍肩部178在圖15及圖11之完全經推出狀態中抵靠突出超過凹槽176之橡膠圈172之彼部分。
亦可稱為一鑽頭暗匣之載體140因此以捕獲方式固持於第一手柄部分114上,在自第一手柄部分114拉走第二手柄部分116時經自動推出至圖15中所圖解說明之位置中,且在第二手柄部分116連接至第一手柄部分114時再次經推動至第一手柄部分114之凹部138中。
圖12展示具有第二軸件122之第二手柄部分116之一剖視圖。可在此視圖中看到大體圓柱形突出部,其配置於第二手柄部分116之前側上且在圖12中經圖解說明處於底部之前側上環繞第二軸件122且具備包圍凹槽174。
一凹部142配置於第二手柄部分116之後部分(在圖12中經圖解說明處於頂部),該凹部與在圖1至圖10之螺絲起子10之情形中實質上完全相同地經設計。在凹部142中,可同樣用作一鑽頭暗匣之一第二載體144配置於第二軸件122之後部分中。載體144連接至一封蓋128,封蓋128可經推動至第二手柄部分116之後側上且在圖12之經推上狀態中封閉凹部142。
若自圖12之狀態開始自第二手柄部分116向上拉走封蓋,則封蓋128保持連接至載體144,且載體144可沿著第二軸件122位移至圖13中所圖解說明之完全經延伸位置中,在該完全經延伸位置中,載體144大部分配置於第二手柄部分116中之凹部142外側。在此位置中,螺絲起子鑽頭可然後自載體144經移除或插入至載體144中。
藉由放置至第二軸件122之後端上之一套筒形端止擋件160使載體144沿著第二軸件122之一移動停止。在圖13之完全經延伸狀態中,載體144碰到該環狀套筒。
為了將載體144固持於此完全經延伸位置中,用於接納一橡膠圈或一O形圈182之一包圍凹槽180設置在第二軸件122之前端(在圖13中經圖解說明處於底部)之方向上。出於闡明目的,已在圖12中省略O形圈182,使得可在彼處容易地看到軸件122中之包圍凹槽180。在圖13之載體144之完全經延伸狀態中,橡膠圈182夾緊在載體144之內側與凹槽180之基底之間。因此,將載體144固持於圖13中所圖解說明之經延伸位置中。此係由橡膠圈182與載體144之內側之間的摩擦力帶來的。螺絲起子鑽頭因此可容易地插入至載體144中或自載體144移除。
在圖12之封閉狀態中,舉例而言藉由封蓋128與凹部142之開口之間的一適合配合將封蓋128及因此載體144固持於第二手柄部分116上。然而,舉例而言,亦可在載體144之在圖12中之下部端與第二手柄部分116中之配合凹部184 (其環狀地環繞軸件122)之間提供一夾緊連接。然後以一閂鎖或夾緊方式將載體144之在圖12中之下部端186固持於凹部184中,使得將封蓋128牢固地固持於圖12中所圖解說明之封閉位置中。
封蓋128自身閂鎖在載體144上。出於此目的,在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中,適合閂鎖突出部188設置於封蓋128上,該等閂鎖突出部閂鎖在第二軸件122之端處之環狀套筒160上,且提供閂鎖在載體144上之額外閂鎖突出部190。
10‧‧‧螺絲起子
12‧‧‧第一軸件/軸件
14‧‧‧第一手柄部分/手柄部分
16‧‧‧第二手柄部分/手柄部分
18‧‧‧前端
20‧‧‧凹陷部/六角承窩/凹部
22‧‧‧第二軸件/第二軸件部分/第二短軸件/短第二軸件/短軸件
24‧‧‧前端
26‧‧‧磁體
28‧‧‧帽蓋
30‧‧‧後端
32‧‧‧磁體
34‧‧‧彈簧圈
36‧‧‧圓柱形突出部/突出部
38‧‧‧凹部
40‧‧‧載體/第一載體
42‧‧‧凹部/凹陷部
44‧‧‧第二載體/載體
46‧‧‧螺絲起子鑽頭
50‧‧‧圈
52‧‧‧固持器
56‧‧‧中央凹部/凹部
58‧‧‧中央凹部
60‧‧‧護套
62‧‧‧環狀凹部
100‧‧‧螺絲起子
112‧‧‧第一軸件
114‧‧‧第一手柄部分
116‧‧‧第二手柄部分
122‧‧‧第二軸件/軸件
128‧‧‧封蓋
138‧‧‧凹部
140‧‧‧第一載體/載體
142‧‧‧凹部
144‧‧‧第二載體/載體
160‧‧‧套筒形端止擋件/環狀套筒
170‧‧‧壓縮彈簧/彈簧
172‧‧‧橡膠圈/O形圈
174‧‧‧包圍凹槽/凹槽
176‧‧‧凹槽
178‧‧‧包圍肩部
180‧‧‧包圍凹槽/凹槽
182‧‧‧橡膠圈/O形圈
184‧‧‧配合凹部/凹部
186‧‧‧下部端
188‧‧‧閂鎖突出部
190‧‧‧閂鎖突出部
F‧‧‧力
本發明之額外特徵及優點自申請專利範圍及下文結合圖式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之說明出現。各種實施例之個別特徵可在不超出本發明之範疇之情況下以任一所要方式彼此組合。此亦適用於在不具有額外特徵(結合其闡述或展示各別個別特徵)之情況下使個別特徵彼此組合。在各圖式中: 圖1 自上方傾斜地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螺絲起子之一視圖, 圖2 展示具有一第二軸件之一第二手柄部分,該第二手柄部分形成圖1之螺絲起子之一部分, 圖3 展示具有一第一軸件之一第一手柄部分,該第一手柄部分形成圖1之螺絲起子之一部分, 圖4 展示圖1之螺絲起子之一剖視圖, 圖5 自上方傾斜地展示圖1之螺絲起子之一視圖,其中未圖解說明第二手柄部分, 圖6 自上方傾斜地展示圖1之螺絲起子之一視圖,其中已僅僅部分地省略第二手柄部分,且因此可看到第二手柄部分內之螺絲起子鑽頭之一載體, 圖7 自上方傾斜地展示圖1之螺絲起子之一視圖,其中已部分地省略第一手柄部分及第二手柄部分,且因此可看到螺絲起子鑽頭之一第一載體及一第二載體, 圖8 展示來自圖7之螺絲起子鑽頭之兩個載體之僅僅一圖解說明, 圖9 展示在第二軸件處於螺絲起子鑽頭之第二載體之一經延伸狀態中之情況下第二手柄部分之一示意性剖視圖, 圖10 展示在其中具有第二軸件之第二手柄部分與第一手柄部分分開之一狀態中圖4之螺絲起子之一剖視圖, 圖11 自側面展示在經拉開狀態中根據本發明之一螺絲起子之一部分剖面圖解說明, 圖12 展示圖11之螺絲起子之第二手柄部分之一剖視圖, 圖13 展示在載體經延伸之情況下圖12之第二手柄部分之一剖視圖, 圖14 展示在經推擠狀態中圖11之螺絲起子之一部分剖面側視圖,且 圖15 展示在經拉開狀態中圖11之螺絲起子之一剖視圖。

Claims (15)

  1. 一種具有一手柄及一第一軸件(12)之螺絲起子(10),其特徵在於該手柄具有連接至該第一軸件(12)以與之一起旋轉之一第一手柄部分(14)及以可釋放方式連接至該第一手柄部分(14)之一第二手柄部分(16),其中該第二手柄部分(16)連接至一第二軸件(22)以與之一起旋轉,且在該等手柄部分(14、16)彼此連接之狀態中,該第二軸件(22)至少在若干區段中配置於該第一手柄部分(14)中以便係可釋放的。
  2. 如請求項1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一手柄部分(14)及該第二手柄部分(16)及/或該第一軸件(12)及該第二軸件(22)具有相互配合之耦合構件以便在該經連接狀態中使該等手柄部分及/或軸件彼此耦合以一起旋轉。
  3. 如請求項1或2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二軸件(22)短於該第一軸件(12)。
  4. 如請求項1或2之螺絲起子,其中在該第一手柄部分(14)及該第二手柄部分(16)之該經連接狀態中,該第一軸件(12)與該第二軸件(22)彼此對準。
  5. 如請求項1或2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一軸件(12)具有一前端(18)及一後端(30),該前端(18)具備用於一螺絲起子鑽頭之一葉片或一接納裝置,其中該第二軸件(22)具有一前端(24)及一後端,該前端(24)具備用於一螺絲起子鑽頭之一葉片或一接納裝置,其中在該第一手柄部分(14)及該第二手柄部分(16)之該經連接狀態中,該第二軸件(22)之該前端(24)連接至該第一軸件(12)之該後端(30)以與該端一起旋轉。
  6. 如請求項5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二軸件(22)之該前端(24)具備用於接納一螺絲起子鑽頭之一凹部(20),且該第一軸件(12)之該後端(30)係以與一螺絲起子鑽頭之一驅入構造、特定而言一六角短柱對應之一方式來設計。
  7. 如請求項1或2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一手柄部分(14)及該第二手柄部分(16)及/或該第一軸件(12)及該第二軸件(22)具有相互配合之固持構件以便將該第一手柄部分(14)固持於該第二手柄部分(16)上及/或將該第一軸件(12)固持於該第二軸件(22)上。
  8. 如請求項7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等固持構件經設計為閂鎖構件,其中該等固持構件具有至少一個磁體(26、32),及/或其中該等固持構件具有至少一個彈簧圈(34),及/或其中該等固持構件具有至少一個橡膠圈。
  9. 如請求項1或2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一手柄部分(14)在其後端處具有一凹部(38),該凹部(38)用於接納螺絲起子鑽頭(46)之一第一載體(40)。
  10. 如請求項9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一載體(40)以可延伸方式配置於該第一手柄部分(14)之該凹部(38)中。
  11. 如請求項9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一載體(40)具有一凹部,可至少在若干區段中將該第二軸件(22)推動至該凹部中。
  12. 如請求項9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一載體(40)及該第二軸件(22)具備相互配合之閂鎖構件。
  13. 如請求項1或2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二手柄部分(16)在其後端處具有一凹部(42),該凹部(42)用於接納螺絲起子鑽頭(46)之一第二載體(44)。
  14. 如請求項1或2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二軸件(22)延伸至該第二手柄部分(16)之該凹部(42)中,且其中該第二載體(44)以可位移方式配置於該第二軸件(22)上。
  15. 如請求項14之螺絲起子,其中該第二載體(44)及該第二軸件(22)及/或該第二手柄部分(16)具備相互配合之閂鎖構件。
TW107122432A 2017-06-30 2018-06-29 螺絲起子 TWI6808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211118.6 2017-06-30
??102017211118.6 2017-06-30
DE102017211118.6A DE102017211118A1 (de) 2017-06-30 2017-06-30 Schraubendreh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9824A true TW201919824A (zh) 2019-06-01
TWI680841B TWI680841B (zh) 2020-01-01

Family

ID=62814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2432A TWI680841B (zh) 2017-06-30 2018-06-29 螺絲起子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EP (1) EP3421181B9 (zh)
CN (1) CN109202798B (zh)
DE (1) DE102017211118A1 (zh)
DK (1) DK3421181T3 (zh)
ES (1) ES2850823T3 (zh)
HU (1) HUE053512T2 (zh)
PL (1) PL3421181T3 (zh)
PT (1) PT3421181T (zh)
SI (1) SI3421181T1 (zh)
TW (1) TWI6808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16810A1 (de) * 2019-06-21 2020-12-24 Wera Werkzeuge Gmbh Schraubwerkzeug mit Magazi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0607A (en) * 1980-03-07 1981-11-17 Mellinger Ralph D Variable length tool handle
US5868048A (en) * 1997-04-25 1999-02-09 Cassutti; Paolo Adjustment hand tool/screwdriver
US5957014A (en) * 1998-01-13 1999-09-28 Tseng; Hung Kui Tool combination having two sections
US6220129B1 (en) * 1999-06-11 2001-04-24 Innovak D.I.Y. Products Inc. Dual multi-bit screwdriver
GB2394439A (en) * 2002-10-22 2004-04-28 Li-Wen Kao A small tool nested within a large tool
US7039975B1 (en) * 2005-06-01 2006-05-09 Youn Chyuan Liao Tool having detachable handle members
US7950311B2 (en) * 2008-10-30 2011-05-31 Hi Fanny Screwdriver kit
DE202009016737U1 (de) * 2009-12-04 2010-04-15 Arslan, Yavuz Handwerkzeug
DE202013008968U1 (de) * 2013-10-07 2013-10-30 Yi-Cheng Li F-förmiger Adapter für eine Schraubenzieherklinge oder Verbindungsstange
TWI515088B (zh) * 2014-08-01 2016-01-01 Wei Chins Plastic Enterise Corp 可容納起子頭之手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202798A (zh) 2019-01-15
ES2850823T3 (es) 2021-08-31
PT3421181T (pt) 2021-02-11
EP3421181A1 (de) 2019-01-02
CN109202798B (zh) 2021-06-15
HUE053512T2 (hu) 2021-07-28
TWI680841B (zh) 2020-01-01
PL3421181T3 (pl) 2021-05-31
EP3421181B9 (de) 2021-05-19
DK3421181T3 (da) 2021-01-11
EP3421181B1 (de) 2020-11-25
SI3421181T1 (sl) 2021-03-31
DE102017211118A1 (de) 2019-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74377B2 (en) Bit holding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power tool
US8132990B2 (en) Bit holding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power tool
US8176817B2 (en) Tool coupling structure
US6305255B1 (en) Modular screwdriver with four usable wrench units of different sizes
JP2005224939A (ja) ドライバ装置用のドリルアダプタ
US9233424B2 (en) Adapter for holding a hole saw on a power tool
US20150202751A1 (en) Tool bit adapter
US9108255B2 (en) Fast knockdown cutting tool assembly
AU2016100287A4 (en) Bit holder and combination of tool bit and bit holder
US20040211300A1 (en) Extension apparatus between tool and tool bit
GB2468201A (en) Quick change tool bit holder with retaining tooth
US7047843B1 (en) Tool coupling device
AU2016101315A4 (en) Power tool
US8956236B2 (en) Universal joint structure for a tool
CN109605262B (zh) 套筒
US20200290185A1 (en)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for screwdriver bit and sleeve assembly
US20180333829A1 (en) Driver
TWI680841B (zh) 螺絲起子
US7201087B2 (en) Multi-functional tool head
CA2573827C (en) Socket wrench/adaptor combination
JP4750315B2 (ja) スクリュードライバ装置
TW201722634A (zh) 具快脫反轉結構之起子頭接桿
CN112823081A (zh) 安装式调心装置和电动工具
TWI398329B (zh) 接桿工具
CN108068066B (zh) 转换夹头、与其配合使用的工具主体及配合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