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9677A - 藍綠藻萃取物及其製備方法與用途 - Google Patents

藍綠藻萃取物及其製備方法與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9677A
TW201919677A TW107130394A TW107130394A TW201919677A TW 201919677 A TW201919677 A TW 201919677A TW 107130394 A TW107130394 A TW 107130394A TW 107130394 A TW107130394 A TW 107130394A TW 201919677 A TW201919677 A TW 2019196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
virus
arthrospira maxima
molecular weight
arthrospir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0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63916B (zh
Inventor
闕壯群
施信如
陳亦翔
張志剛
陳靖芸
廖亞純
黃炘雯
陳緯
Original Assignee
遠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遠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遠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9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9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3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391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2Alga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8Cyanobacteria, i.e. blue-green bacteria or blue-green algae, e.g. spirulin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35Bacteria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robio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15Polysaccharides, i.e. having more than five saccharide radicals attached to each other by glycosidic linkages; Derivatives thereof, e.g. ethers, es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14Skin, i.e. galenical aspects of topical composi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3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42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15/44Medica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15/00Chemical aspects of, or use of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 A61L15/16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or physiological fluids such as urine or blood, e.g. sanitary towels, tampons
    • A61L15/42Use of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unction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A61L15/58Adhes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12Unicellular algae;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3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 A61K2236/331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using water, e.g. cold water, infusion, tea, steam distillation, deco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300/0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 A61L2300/2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containing or releasing organic materials
    • A61L2300/30Compound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extracted from natural sources, e.g. Aloe Ver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300/0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 A61L2300/40Biologically active materials used in bandages, wound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medical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r mode of action
    • A61L2300/404Biocides, antimicrobial agents, antiseptic agents
    • A61L2300/408Virucides, spermici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yc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mat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ir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nc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Botan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揭示內容提供多種藍綠藻萃取物,其對多種廣泛的病毒能夠展現抗病毒活性,譬如腸病毒、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人類疱疹病毒、伊波拉病毒、豬流行性下痢病毒及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所述的藍綠藻萃取物係由極大節螺藻(或稱極大螺旋藻)的生物質所製得。此處亦揭示用以製備所述藍綠藻萃取物的方法及所述藍綠藻萃取物的用途。

Description

藍綠藻萃取物及其製備方法與用途
本揭示內容係關於一種新穎的藍綠藻萃取物、其製程以及用途。具體來說,所述藍綠藻萃取物可對廣泛的多種病毒產生抗病毒活性,譬如腸病毒(Enterovirus,EV)、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人類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HHV)、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豬流行性下痢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以及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藍菌(cyanobacteria)是一種顯微細菌,生存於陸地、淡水、鹹水或海洋中。藍菌會進行光合作用而產生氧氣,正因如此,水生藍菌常被稱為藍綠藻(blue-green algae)。目前藍菌門中有超過兩千種物種。藍菌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譬如病毒、抗菌、抗真菌等。由藍菌中分離出來的化合物包含聚酮(polyketides)、醯胺(amides)、生物鹼(alkaloids)、脂肪酸(fatty acids)、吲哚(indoles)及脂肽(lipopeptides)等。相關領域已投注大量心力以鑑別具有所欲治療效果的活性萃取物餾分或化合物。
螺旋藻(Spirulina)鈍頂節螺藻(Arthrospira platensis )及極大節螺藻(A. maxima )的乾燥生物質所製得的食品補充劑。極大節螺藻又稱極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 )常見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的鹹水或鹼性水域中。舉例來說,極大節螺藻常見於非洲的查德湖(Lake Chad)以及墨西哥的特斯科科湖(Lake Texcoco)。先前曾將上述兩物種分類為螺旋藻屬,但近來的分類學研究認為此一分類並不適當,應將這兩種物種歸類為節螺藻屬,然而迄今上述舊分類仍廣為使用,且由其製得的食品補充劑仍然使用舊稱,即螺旋藻。從古老的阿茲特克(Aztec)時期就開始將螺旋藻作為食物來源。現今的螺旋藻食品補充劑通常呈乾燥粉末狀,其成分富含蛋白質與多醣,且亦含有多種必須營養成分,例如維他命B以及膳食礦物質(如,鐵、鎂)。
腸病毒(EVs)屬包含多種正股單股RNA病毒,小腸為其主要傳播途徑,故得其名。早期依其致病機轉的不同,將EV分類為脊髓灰白質炎病毒(polioviruses)、柯薩奇A病毒(Coxsackie A viruses,CA)、柯薩奇B病毒(CB)及伊科病毒(echoviruses)。對於近期確認的EV,其命名方式為在腸病毒(EV)後加上連續的數字,譬如EV68、EV69、EV70、EV71。1998年在台灣首度爆發人類第71型腸病毒(EV71)感染,總計造成405個重症病例與80個死亡病例。中國在2010年也發生大規模的EV71流行,總計超過170萬個病例,且有約2萬7千名患者出現神經方面的併發症,且有905起死亡病例。EV71感染會造成口手足疾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在2011到2014年間,中國就有數百萬個的HFMD案例。每年在中國有數百名兒童死於EV71感染。因此,本領域亟需提出一種有效的疫苗以及抗EV71藥物。直到2014年為止,中國已完成三個第三期臨床試驗,而在台灣與新加坡則各有一例完成的一期臨床試驗。在EV71引發的HFMD中,疫苗保護力高達90%以上,在EV-71相關的疾病也有80%的保護力。然而,EV71目前有四種基因型,分別是A、B、C及D基因型,且又可再分為12個亞基因型。因此,由屬於單一基因型的一特定菌株所製得之EV71疫苗對於其他盛行病毒的跨種保護力仍屬未知。有鑑於此,廣效性抗EV71或抗腸病毒藥物對於EV71的預防與治療都至關重要。
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簡稱RSV,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病毒,通常會引發輕微類似感冒的症狀。在美國,約有60%的嬰兒會在第一個rsv流行季節感染RSV,且幾乎所有兒童在2-3歲時都已感染過RSV。在感染RSV的患者中,約有2–3%會出現細支氣管炎,因而需要住院治療。雖然已有許多研究致力於開發新的RSV疫苗,目前市面上仍無可用的疫苗。另一方面,RSV治療僅限於支持性療法。由於RSV疫苗上市前景不明,因此非常需要一種廣效的抗RSV藥物,以防止與治療RSV感染。
人類疱疹病毒(HHV)為感染人類的DNA病毒,其包括第1型(HHV1)與第2型(HHV2)簡單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水痘帶狀皰狀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或HHV-3)、艾司坦氏-巴爾氏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或HHV-4)、人類 細胞巨大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或HHV-5)、第6A型及第6B型人類疱疹病毒(HHV-6A及HHV-6B)、第7型人類疱疹病毒(HHV-7)及卡波西肉瘤相關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KSHV或HHV-8)。此類病毒的特徵在於潛伏性與復發性的感染。已知某些抗病毒藥物可以減緩與HHV感染的相關的症狀;然而,沒有藥物能夠將HSV病毒由潛伏部位(如,神經元、T細胞、B細胞或單核球)清除。
伊波拉病毒屬於單股反鏈病毒目下的絲狀病毒科。單股反鏈病毒目中的成員為膜病毒,其基因組為線狀、未分節的反義單股RNA。由於其高致死率、人傳人風險以及欠缺有效的疫苗或抗病毒療法,伊波拉病毒被歸類為生物安全性等級4 (biosafety level-4,BSL-4)病原體。雖然對伊波拉疫苗進行環狀接種(ring vaccination)看起來有某種程度的效果,但其效力究竟如何則難以確知。在此,在非洲還有其他伊波拉病毒品系流竄,且病毒RNA基因體的基因突變,這些都使得有效疫苗的開發充滿挑戰。因此,開發能夠抗伊波拉病毒活性的藥物更顯重要,如此一來才能治療或預防伊波拉病毒感染,以防爆發不可預期的伊波拉病毒感染。
綜上所述,相關領域亟需一種廣效性的抗病毒藥物,其能夠對抗多種病毒,特別是腸病毒、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伊波拉病毒、、豬流行性下痢病毒及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以便預防及/或治療病毒感染。另一方面,雖然螺旋藻萃取物的多種生物或生理功能已為眾知,並未有先前技術指出螺旋藻萃取物對上述病毒的抗病毒活性。
發明內容旨在提供本揭示內容的簡化摘要,以使閱讀者對本揭示內容具備基本的理解。此發明內容並非本揭示內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並非在指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重要/關鍵元件或界定本發明的範圍。發明內容的唯一目的在於對此處揭示的某些概念提供簡化的說明,以利理解後文所述的實施方式。
本揭示內容的第一態樣是關於一種藍綠藻萃取物,特別是來自極大節螺藻的萃取物(以下稱,極大節螺藻萃取物或簡稱為AM萃取物)。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特徵在於其具有較高含量的總醣(特別是電中性及/或帶正電多醣),此一性質與其抗病毒活性密切相關。如下文所述,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的此種獨特組成使其對多種廣泛的病毒具備理想的抗病毒活性。更有甚者,下文提出的實驗資料進一步證實本AM萃取物在經過消化酵素處理後,仍保留了理想的抗病毒活性。由於投予AM萃取物最常見的途徑為口服攝入,經消化酵素處理後的抗病毒活性意味著本AM萃取物在經腸道給藥(如,口服)時有較高的機率能夠躲過首渡效應,並於活體內展現抗病毒功效。
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所述AM萃取物至少包含佔其總重至少25% (wt%)的總醣。舉例來說,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可包含佔其總重25-75% (wt%)的總醣。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AM萃取物係衍生自利用截留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cut-off,MWCO)為100 KD之濾膜所得之一高分子量餾分。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AM萃取物至少包含佔該萃取物之總醣總重的至少60% (wt%)的電中性及/或帶正電多醣。視需要地,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可包含佔該萃取物之總醣總重的60-100% (wt%)的電中性及/或帶正電多醣。
根據本揭示內容多種實施方式,所述AM萃取物至少包含鼠李醣以作為其主要醣基組成。譬如,鼠李醣可佔AM萃取物中所有醣基組成的至少30 mol%。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AM萃取物中之多醣含量最豐富的醣苷鏈結為3-rhap。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AM萃取物的蛋白質含量小於其總重的20% (wt%)。
本揭示內容的另一態樣是關於用以製備根據本揭示內容上述態樣/實施方式之AM萃取物的方法。相較於傳統的萃取方法,藉由使用此處提出的獨特萃取方法,能夠製備出具有較高醣類含量及/或較少蛋白質含量的AM萃取物。
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用以製備AM萃取物的方法至少包含以下步驟:於80-120°C的熱水中萃取極大節螺藻生物質,以得到一粗萃物;自該粗萃物移除固態殘渣,以得到一熱水萃取物;以及視需要地,乾燥該熱水萃取物,以得到熱水萃取物粉末。相較於利用傳統萃取方式(如冷水萃取)所得到的萃取物,本案提出的熱水萃取物富含醣分且含有較少的蛋白質。
在進一步的可任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可包含以下步驟:利用截留分子量為100 KD的濾膜過濾該熱水萃取物或至少包含該熱水萃取物粉末的一溶液,以得到一高分子量餾分;以及視需要地,乾燥該高分子量餾分,以得到一高分子量萃取物粉末。此處提出的實驗資料顯示,此種高分子量萃取物比起熱水萃取物有更加的抗病毒活性,而低分子量萃取物則無法有效抑制病毒感染。
同樣視需要地,此處提出的萃取方法可進一步包含以下步驟:利用一陰離子交換管柱對該高分子量餾分或至少包含該高分子量萃取物粉末的一溶液進行一陰離子交換層析;收集流經該陰離子交換管柱的一流出物,其中該流出物至少包含富含帶正電及/或電中性多醣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以一鹽溶液沖提該陰離子交換管柱並收集該沖出物,其中該沖出物至少包含富含帶負電多醣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以及視需要地,分別乾燥該流出物或該沖出物,以得到富含帶正電及/或電中性多醣的萃取物粉末及富含帶負電多醣的萃取物粉末。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陰離子交換管柱為二乙基胺乙基(diethyl aminoethyl,DEAE)系管柱、季胺乙基(quaternary aminoethyl,QAE)-系管柱或三甲胺乙烷(trimethylamino ethane,TMAE)-系管柱、或其他帶正電管柱。
本揭示內容的又一態樣是關於在需要的個體體內治療病毒感染或該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疾病。此處提出的實驗資料顯示,根據本揭示內容上述態樣/實施方式的AM萃取物能夠有效對抗廣泛的病毒,譬如腸病毒(EV)、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RSV)、人類疱疹病毒(HHV)、伊波拉病毒、豬流行性下痢病毒(PEDV)或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PRRSV)。
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所述方法至少包含以下步驟:對該個體投予有效量之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
在不同實施方式中,所述個體為哺乳類動物,包括人類。
在又一實施方式中,本發明係關於在宿主細胞內抑制特定病毒之病毒複製的方法。
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實施方式,所述方法至少包含以下步驟:使宿主細胞暴露於一有效量的根據本揭示內容上述態樣/實施方式的AM萃取物。在不同實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可在活體外或活體內進行。所述宿主細胞可為哺乳類動物細胞。
本揭示內容的又一態樣是關於一種健康食品組合物或一種用以治療由病毒引發的感染或該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疾病的藥學組合物。
根據某些實施方式,上述健康食品組合物或藥學組合物包含有效量的AM萃取物,以及可任選的健康食品或藥學上可接受賦型劑。
本發明還關於一種生物相容材料,其包含一生物相容基質以及分布於該生物相容基質中或其表面上的AM萃取物。舉例來說,所述生物相容材料可以是膠狀或噴霧溶液,其含有生物相容媒劑,而AM萃取物則散布於所述生物相容媒劑中。在另外一種例子中,所述生物相容材料可以是貼布,其包含一吸收性載體,而AM萃取物凝膠或溶液可以浸入該吸收性載體中。又或者是,所述生物相容材料之貼布表面可塗布一黏著層,而所述AM萃取物則散布於該黏著層中。
其他涵蓋於本揭示內容之標的包含AM萃取物於製備藥物的用途,所述藥物可用以治療由病毒引發的感染或該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疾病;此外還包含AM萃取物於治療由病毒引發的感染或該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疾病的用途。
在參閱下文實施方式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輕易瞭解本發明之基本精神及其他發明目的,以及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與實施態樣。
為了使本揭示內容的敘述更加詳盡與完備,下文針對了本發明的實施態樣與具體實施例提出了說明性的描述;但這並非實施或運用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唯一形式。實施方式中涵蓋了多個具體實施例的特徵以及用以建構與操作這些具體實施例的方法步驟與其順序。然而,亦可利用其他具體實施例來達成相同或均等的功能與步驟順序。
為了便於說明,此處整理了說明書、實施例與附隨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的某些詞彙。除非本說明書另有定義,此處所用的科學與技術詞彙之含義與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理解與慣用的意義相同。在不和上下文衝突的情形下,本說明書所用的單數名詞涵蓋該名詞的複數型;而所用的複數名詞時亦涵蓋該名詞的單數型。此外,在本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至少一」與「一或更多」等表述方式的意義相同,兩者都代表包含了一、二、三或更多。
雖然用以界定本發明較廣範圍的數值範圍與參數皆是約略的數值,此處已盡可能精確地呈現具體實施例中的相關數值。然而,任何數值本質上不可避免地含有因個別測試方法所致的標準偏差。在此處,「約」通常係指實際數值在一特定數值或範圍的正負10%、5%、1%或0.5%之內。或者是,「約」一詞代表實際數值落在平均值的可接受標準誤差之內,視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的考量而定。除了實驗例之外,或除非另有明確的說明,當可理解此處所用的所有範圍、數量、數值與百分比(例如用以描述材料用量、時間長短、溫度、操作條件、數量比例及其他相似者)均經過「約」的修飾。因此,除非另有相反的說明,本說明書與附隨申請專利範圍所揭示的數值參數皆為約略的數值,且可視需求而更動。至少應將這些數值參數理解為所指出的有效位數與套用一般進位法所得到的數值。在此處,將數值範圍表示成由一端點至另一段點或介於二端點之間;除非另有說明,此處所述的數值範圍皆包含端點。
「治療」一詞係指預防性(如,預防用藥)、療癒性或緩和性的處置。具體來說,治療在此係指對於可能患有一醫療疾患、與該疾患相關的症狀、該疾患的次級疾病或異常、或易於罹患上述疾患的個體施用或投予本發明所述的AM萃取物或包含此AM萃取物的藥學組合物,以期能部分地或完全地緩和、改善、減輕特定異常和/或病症的一或多種症狀或特徵,或是延緩其發生、阻礙其進展、減輕其嚴重性和/或減低發生率。亦可對尚未表出現疾病、異常和/或病症徵兆的個體和/或出現早期徵兆的個體進行治療,以期降低發展出與該疾病、異常和/或病症相關的病理變化的風險。於本揭示內容中,所述的疾病、異常和/或病症徵兆係指由所述病毒所造成的病毒感染,以及與該病毒感染相關或所衍生的疾病、異常和/或病症徵兆。於較佳實施方式中,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可用以在活體外與活體內抑制病毒複製。因此,此處提出的治療方法能夠實質地自宿主生物體根除病原體,而使得宿主體內無法偵測到病毒。
「個體」(subject)或「患者」(patient)等詞在此可交互使用,且是指可接受本揭示內容之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藥學組合物、和/或方法處置的動物(包含人類)。除非另有指明,「個體」或「患者」一般包含雄性與雌性。
所述「施用」(application)與「投予」(administration)等詞在此可交替使用,其係指將本發明之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或藥學組合物提供給需要治療的個體。
在此處「有效量」(effective amount)一詞係指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的用量足以招致所欲的治療反應。藥劑的有效量不必然能夠治癒疾病或病症,但能夠延緩、阻礙或防止該疾病或病症的發生,或是可緩減與疾病或病症相關的病徵。可將治療有效量可分成一、二或更多劑,而以適當的劑型在指定期間內施用一次、二次或更多次。具體的治療有效量或足夠劑量取決於多種因素,例如欲治療的特定狀況、個體的生理條件(如,個體體重、年齡或性別)、接受治療的哺乳類動物或動物類型、治療持續時間、併行治療(如果有的話)的本質以及所用的具體配方和活性成分結構。可利用任何適當的方式來表示有效量,譬如可將其表示為AM萃取物的總重量(譬如以克、毫克或微克來表示)或表示成AM萃取物相對於體重的比例(譬如表示為每公斤體重多少毫克(mg/kg))。
在此處「健康食品或藥學上可接受賦型劑」(nutraceutically- or pharmaceutically-acceptable excipient)係指一材料、組合物或媒劑(vehicle),諸如液體或固體填充物、稀釋劑(diluent)、載體(carrier)、溶劑或包覆材料,其可用以攜帶或運送標的成分由身體的一器官或部分到達身體的另一器官或部份。「可接受」的賦型劑係指其可和組合物中的其他成分相容。健康食品或藥學製劑(formulation)包含本案所述的AM萃取物,以及一或多種健康食品或藥學上可接受載體。上述賦型劑可以是固態、半固態或液態稀釋劑、乳霜或膠囊。這些健康食品或藥學配方亦屬於本發明之範圍。一般來說,在藥學配方中,AM萃取物的重量通常佔總重的0.1-95%,在腸胃外投予時約佔總重的0.2-20%,且在口服投予時約佔總重的1-50%。於臨床上運用本發明時,可將本案所述的健康食品或藥學組合物配製成適合所欲給藥途徑(譬如口服給藥)的劑型配方。
在此處,「生物質」(biomass)係指由含有極大節螺藻的培養物中所得到的生物質。生物質一詞包含活的與死的生物質,同時也涵蓋現成的、乾燥、冷凍或先前經過其他方式處理之生物質。
本揭示內容至少部分是基於發現到此處提出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AM萃取物)能夠抑制多種病毒造成的病毒感染,譬如,EV、RSV、HHV、伊波拉病毒、PEDV及PRRSV。有鑑於此,本揭示內容提出了治療所述病毒造成之病毒感染的方法。本揭示內容的某些實施方式係關於治療由此種病毒感染引發的疾病。同時,本揭示內容還提出了所述AM萃取物用於治療病毒感染的用途,以及用於製備供上述治療目的的藥物之用途。所述藥物(即,一藥學組合物)當然也屬於本揭示內容範圍所涵蓋的標的。
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AM萃取物富含醣分。舉例來說,AM萃取物至少包含佔其總重至少25% (wt%)的總醣,譬如在AM萃取物總重中包含25、30、35、40、45、50、55、60、65、70、75及80% (wt%)總醣含量。下文提出的實驗數據顯示此種富含醣類的AM萃取物能夠有效地抑制多種廣泛病毒的病毒複製,相較之下,傳統含醣量較低的AM萃取物則無法展現此等高度的抗病毒活性。
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的另一個特點是蛋白質含量比起傳統AM萃取物來得低。根據本揭示內容多種實施方式,本案AM萃取物的蛋白質含量低於AM萃取物總重的20% (wt%),譬如1、1.5、2、2.5、3、3.5、4、4.5、5、5.5、6、6.5、7、7.5、8、8.5、9、9.5、10、11、12、13、14、15、16、17、18、19及20% (wt%)。
根據某些進一步的實施方式,本案AM萃取物為高分子量AM萃取物,其係取自透過分子大小分離手段所得到的高分子量餾分。在某些可任選的實施方式中,可利用截留分子量(MWCO)為100 KD的濾膜過濾富含醣類的AM萃取物,以得到高分子量餾分。一般來說,濾膜的MWCO係指在利用該濾膜的過濾或透析過程中,此濾膜中有一定比例(如,80、85、90或95%)的某一最低分子量(單位為道耳頓)之成分。因此,相較於低分子量餾分,高分子量餾分中分子量大於100 KD的成分比例較高。下文提出的實驗資料顯示,相較於富含醣類的熱水萃取物或低分子量AM萃取物,此處提出的高分子量AM萃取物有更為理想的抗病毒效力。
在進一步的實施方式中,可進一步透過電荷分離方式來精製所述高分子量AM萃取物。舉例來說,利用陰離子交換層析來純化高分子量AM萃取物,以基於分子的電性來進一步分離萃取物中的組成分。陰離子交換層析可製得富含帶正電及/或電中性多醣的一餾分,以及富含帶負電多醣的另一餾分。下文提出的實驗資料顯示,相較於以帶負電多醣為主的AM萃取物,主要帶正電及/或電中性多醣的AM萃取物能夠更有效地抑制特定病毒之病毒複製。
根據本揭示內容多種實施方式,高分子量AM萃取物中的電中性及/或帶正電多醣重量至少佔萃取物總醣重量的至少60% (wt%)。舉例來說,在萃取物的總醣含量中,電中性及/或帶正電多醣可佔60-100 (wt%)。舉例來說,AM萃取物的總醣含量中可包含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或100 (wt%)的電中性及/或帶正電多醣。
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在AM萃取物的多醣中,最組要的醣基組成為鼠李糖。在某些可任選的實施方式,AM萃取物的總醣基組成中含有至少30 mol%的鼠李糖。舉例來說,鼠李糖的莫耳比可為30、32、34、36、38、40、42、44、45、46、48、50、52、54、55、56、58、60、62、64、65、66、68或70 mol%。
再者,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所述多醣中含量最高的醣苷鏈結為3-rhap,。舉例來說,在一實驗例中,超過一般的鼠李糖殘基擁有3-rhap鏈結。
當可想見,此處揭示了多種AM萃取物。雖然某些請求保護的AM萃取物的抗病毒活性優於其他請求保護的AM萃取物,但這些富含醣類的AM萃取物具有較佳的抗病毒活性與較高的醣分。再者,下文提出的實驗數據證實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在經過消化酵素處理後仍保有理想的抗病毒活性,這意味著其可在活體內發揮所欲的抗病毒效果。更有甚者,在所屬領域已知多種手段與技術能夠調製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以提升口服攝入之AM萃取物的生體可用率及/或效率。
除了上文所述的AM萃取物之外,本揭示內容亦提出用以製備此種AM萃取物的方法。所述方法的特徵在於使用了熱水萃取步驟,此一步驟使得AM萃取物中總醣含量增加且提升其抗病毒活性。本揭示內容亦至少包含進一步精製所述AM萃取物的額外步驟,因而可以得到具有較佳抗病毒活性的多種AM萃取物。
參照圖1所示的流程圖來說明根據本揭示內容多種實施方式的例示性萃取製程。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所述萃取物製程至少包含以下步驟:以熱水萃取物極大節螺藻生物質,以得到粗萃物(步驟110)。舉例來說,可先將生物質懸浮於水中(如,蒸餾水或二次蒸餾水),之後再將其加熱到約80°C至120°C並持續一段時間。舉例來說,可將懸浮液加熱到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或120°C。根據多種實施方式,加熱萃取步驟110可持續至少1小時,如,1、1.5、2、2.5、3、3.5或4小時。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加熱萃取時間可以更長。
適用於萃取的極大節螺藻生物質包括取自培養系統的活極大節螺藻生物體。或者是,所述極大節螺藻生物質可以是死的極大節螺藻生物體,譬如經過乾燥(如,透過凍乾、風乾或噴霧乾燥)的。根據此處提出的某些實施方式,可將乾燥的極大節螺藻生物質以10% (w/v%)的濃度懸浮於二次蒸餾水(d.d.水)中。然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通常知識者當可想見,懸浮液中的生物質濃度可介於1% (w/v%)至30% (w/v%),譬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或30% (w/v%)。
所述萃取製程亦包含步驟120,在本步驟中,移除粗萃物中的固態殘渣。離心就是一種常見的移除固態殘渣的方法。舉例來說,可在1,000至5,000 rpm下將粗萃物離心一段足夠的時間,譬如在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或5,000 rpm下離心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分鐘。
在自粗萃物移除固態殘渣之後,可以得到熱水AM萃取物(譬如,收集離心管中的上清液)。如下文所述,相較於使用冷水萃取所製得的傳統萃取物(FE-L-APO),此處提出的熱水萃取物(如,根據下文實驗例的SH萃取物)含有較高的醣分。再者,所述熱水萃取物中的蛋白質含量低於冷水萃取物。
在可任選的實施方式中,可乾燥熱水萃取物水溶液,以得到熱水萃取物粉末。舉例來說,可將熱水萃取物水溶液凍乾、噴霧乾燥或風乾,或以任何適當或均等的方式將之乾燥。
當可想見,不論是熱水萃取物水溶液或乾燥後的熱水萃取物粉末,都屬於本揭示內容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且都可用以製備此處所述的健康食品或藥學組合物。
接著,在步驟130,對熱水萃取物(或熱水萃取物粉末)進行分子大小分離(步驟130)。舉例來說,可利用截留分子量(MWCO)為100 KD的半通透膜來過濾熱水萃取物,以將熱水萃取物區分為低分子量餾分與高分子量餾分。如此一來,所述高分子量餾分中含有較多的分子量大於100 KD之成分,而低分子量餾分則含有較多分子量小於100 KD的成分。下文提出的實驗資料顯示,相較於富含醣類的熱水萃取物或低分子量AM萃取物,所述高分子量萃取物(如,下文實驗例所述的SH1萃取物)有較佳的抗病毒效果。
當利用熱水萃取物粉末作為過濾的起始材料時,於過濾前,先將熱水萃取物粉末和適當比例(10到50倍)的二次蒸餾水混合。舉例來說,水分含量可以是乾燥熱水萃取物粉末重量的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倍。
可根據製造商的建議進行上述步驟,而操作者亦可依其各自的考量來決定在特定狀況下是否應做適當的改變。
如同上文所述的熱水萃取物,可乾燥此處製得的高分子量萃取物以得到高分子量萃取物粉末。不論是水溶液還是固態粉末形式的產品,皆可作為此處所述的AM萃取物。
之後,在步驟140,可進一步根據分子的電荷來分離高分子量萃取物(或高分子量萃取物粉末)中的成分。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實施方式,可利用陰離子交換層析來進行電荷分離。舉例來說,陰離子交換層析可使用二乙基胺乙基(DEAE)-系管柱、季胺乙基(QAE)-系管柱或三甲胺乙烷(TMAE)-系管柱,或其他帶正電的管柱。
在某些可任選的實施方式,可將高分子量萃取物(或含高分子量萃取物粉末的溶液)的鹽度調整為約0.5至2.0% (如,0.5、0.6、0.7、0.8、0.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可利用與上文參照熱水萃取物粉末所敘述的類似方式來稀釋高分子量萃取物粉末。在某些例子中,可將高分子量萃取物粉末稀釋50倍以上,譬如稀釋51、52、53、54、55、56、57、58、59、60、65、70、75、80、85、90、95或100倍,甚至更高。
同樣可任選地,可進一步離心上述水溶液(經過或不經鹽度調整)以移除其中的固態殘渣。舉例來說,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可在5,000至10,000 rpm下將水溶液離心一段足夠的時間,譬如在5,000、5,500、6,000、6,500、7,000、7,500、8,000、8,500、9,000、9,500或10,000 rpm下離心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分鐘。
可根據製造商的建議進行陰離子交換層析,而操作者當然也可以做出適當的改變。
根據常用的層析操作,先以適量的二次蒸餾水濕潤管柱,其後再使層析樣本(即,預先處理過的AM萃取物水溶液)流經管柱,並收集初始流出物。視需要地,可再次以二次蒸餾水濕潤管柱,並收集流經管柱的二次流出物後,將其和初始流出物合併。此處所述的初始、二次與合併流出物可分別或整體稱為富含帶正電及/或電中性多醣的AM萃取物,且由此種am萃取物所得之乾燥粉末稱為富含帶正電及/或電中性多醣的萃取物粉末。
之後,以適當體積的鹽溶液(如,1M NaCl)沖提管柱;本步驟所得的沖出物即為富含帶負電多醣的AM萃取物,而由此種AM萃取物製得的稱為富含帶負電多醣的萃取物粉末。
在陰離子交換層析過程中所使用或產生的某些鹽類可能有細胞毒性,故而在某些可任選的實施方式中,會在乾燥前,對富含帶正電及/或電中性多醣的AM萃取物以及富含帶負電多醣的AM萃取物再進行另一次的分子大小分離,以移除萃取物中的鹽類。
下文的實驗資料顯示,富含帶正電及/或電中性多醣的AM萃取物(譬如根據某些實驗例的SHD1萃取物)比起高分子量萃取物(如,SH1萃取物)或富含帶負電多醣的AM萃取物(譬如根據某些實驗例的SHR1萃取物)有更加的抗病毒活性。
當可想見,富含帶正電及/或電中性多醣的AM萃取物以及富含帶負電多醣的AM萃取物,還有由其所製得的粉末都屬於本發明AM萃取物的範圍。
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所述治療方法至少包含以下步驟:對個體投予有效量的本案AM萃取物,以治療病毒感染或與病毒感染相關的疾病。在某些例子中,所投予的AM萃取物能夠實質抑制病毒於個體體內的複製,因而能夠根除個體體內的病毒感染。
本發明所述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想見,所述有效量可取決於諸多因素,譬如所欲治療的特定狀況、狀況的嚴重程度、個別患者參數(包括年齡、身體狀況、身材、性別與體重)、治療持續時間、併行治療(若有的話)的本質、特定給藥途徑以及其他相似因素,這些都屬於醫療照護人員的知識與專業。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的有效量為一人類個體每公斤體重0.01至1,000 mg,譬如,每日0.01、0.02、0.03、0.03、0.04、0.05、0.06、0.07、0.08、0.09、0.1、0.2、0.3、0.4、0.5、0.6、0.7、0.8、0.9、1、2、3、4、5、6、7、8、9、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290、30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400、410、420、430、440、450、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600、610、620、630、640、650、660、670、680、690、700、710、720、730、740、750、760、770、780、790、800、810、820、830、840、850、860、870、880、890、900、910、920、930、940、950、960、970、980、990或1,000 mg/公斤體重。
根據一些實施方式,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於治療小鼠EV感染的有效量為0.375至125 mg/kg/日;較佳為1至60 mg/kg/日;更佳為3至30 mg/kg/日。舉例來說,小鼠的每日劑量可為0.375、0.75、1、1.5、2、2.5、3、4、5、6、7、8、9、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或125 mg/kg。
根據一些實施方式,所述個體為成年人類,而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於治療EV感染為0.01至10 mg/kg/日;較佳為0.8至4.8 mg/kg/日;更佳為0.24至2.4 mg/kg/日。舉例來說,成年人的每日劑量可為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12、0.15、0.2、0.24、0.25、0.3、0.35、0.4、0.45、0.5、0.6、0.7、0.8、0.9、1、1.1、1.2、1.3、1.4、1.5、1.6、1.7、1.8、1.9、2、2.4、2.5、3、3.5、3.6、4、4.5、4.8、5、5.5、6、6.5、7、7.5、8、8.5、9、9.5或10 mg/kg。當可理解,本發明所述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基於下文實驗例中的動物劑量來推算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或藥學組合物的人類均等劑量(human equivalent dose,HEQ)。舉例來說,可根據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於2005年7月公告的產業綱領「估計對成年健康受試者進行初始臨床試驗之最大安全起始劑量」(Estimating Maximum Safe Starting Dose in Initial Clinical Trials for Therapeutics in Adult Healthy Volunteers),來估計用在人類個體的最大安全劑量。舉例來說,此處係根據上述FDA綱領表1中所提供的轉換因子並假設體重60為公斤,來估算上述人類的有效量範圍。
可透過全身性(如,口服或腹腔給藥)或局部性(如穿膜或穿黏膜)路徑來投予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
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所述治療方法至少包含步驟以下步驟:對空氣或個體噴灑有效濃度的AM萃取物,以作為消毒劑來預防或治療病毒感染。所用製劑中AM萃取物的濃度為1-100000 μg/ml。
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所述治療方法至少包含以下步驟:對個體局部噴灑或使用敷料來投予有效濃度的AM萃取物,以治療病毒感染或與病毒感染相關的疾病,譬如由HSV-1/2引發的皰診或由腸病毒引發的手口足病。所用的製劑可以是一種生物相容材料,其包含一生物相容基質,且凝膠或軟膏狀的AM萃取物則分布於基質內或於其表面上。所用製劑中,AM萃取物的濃度可以是1-100000 μg/ml。
舉例來說,可將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和健康食品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型劑共同調製以製得適用於所欲給藥途徑的健康食品或藥學組合物。可將根據此處揭示與請求保護的發明概念所製備的某些健康食品或藥學組合物製成單一單元製劑以供口服施用。可將此處提出的健康食品或藥學組合物製備為固態、半固態或液態劑型。適用於上述給藥途徑的劑型包括,但不限於:錠劑、膠囊錠劑、膠囊、扁膠囊(cachet)、口含錠(troch)、喉片(lozenge)、粉末、溶液、分散液、懸浮液(如,水溶液或非水溶液液態分散液、水包油乳化液或一油包水液態乳化液)及酏劑。當可想見,上述健康食品或藥學組合物亦屬於本揭示內容之範圍。
根據某些可任選的實施方式,健康食品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型劑的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澱粉、環糊精、麥芽糊精、甲基纖維素、甲氧羰基纖維素及三仙膠。再者,此處提出的健康食品或藥學組合物可更包含一或更多種下列成分:溶劑、分散基質、包覆層、介面活性劑、抗氧化劑、防腐劑(如,抗菌劑、抗真菌劑)、等張劑(isotonic agent)、延遲黏著劑(adhesion delaying agent)、安定劑、凝膠、黏著劑、賦型劑、崩散劑(disintegration agent)、潤滑劑、甜味劑、調味劑與色素。
所述的健康食品組合物至少包含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其可進一步包含額外的營養成分,譬如維他命、礦物質、纖維、脂肪酸或胺基酸。
在不同實施方式中,所述個體為任何可因本揭示內容的處置而獲益的哺乳類動物。在此處,所述「哺乳類動物」涵蓋哺乳動物綱的所有成員,包括人類、靈長類動物(如猴子與黑猩猩)、家畜和農畜(如狗、貓、兔子、豬、綿羊、山羊、乳牛、馬、肉牛)、動物園動物或競賽用動物、寵物,以及齧齒類動物(如,小鼠、大鼠和天竺鼠)。於例示性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患者為人類。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案提出的方法至少更包含以下步驟:在給予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的之前、同時或之後,對個體投予有效量的藥劑,所述藥劑能夠治療或緩減病毒感染之症狀。
下文提出多個實驗例來說明本發明的某些態樣,以利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實作本發明。不應將這些實驗例視為對本發明範圍的限制。據信習知技藝者在閱讀了此處提出的說明後,可在不需過度解讀的情形下,完整利用並實踐本發明。
比較例:冷水 AM 萃取物的製備與成分分析
在攪拌下將乾燥極大節螺藻生物質(10 g)懸浮於二次蒸餾水(100 ml)中。將懸浮液置於0°C以下的冰箱中至少至少8小時,以使懸浮液冷凍形成冰塊狀。接著在0到37°C下以輕微震動或攪拌使冰塊緩緩解凍。重複上述冷凍與解凍過程至少兩次,之後將解凍的懸浮液高速離心1小時,以移除固態殘渣。利用上述方法製得的冷水AM萃取物以下稱為FE-L-APO萃取物。將FE-L-APO萃取物凍乾以製得FE-L-APO粉末以供後續分析。
利用以下方法分析冷水FE-L-APO萃取物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wt%):蛋白質(Bio-rad蛋白分析試劑,以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作為標準試劑)、總醣(苯酚–硫酸分析,以葡萄糖作為標準試劑)、核酸(OD260 吸光度)、水(以乾燥後減少的重量計算)以及灰份(於600°C加熱7小時來決定),各成分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表示為三組獨立批次的平均值±標準差(S.D.))。

表1 FE-L-APO萃取物的成分分析
利用氣相層析質譜(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S-MC)分析來測定FE-L-APO萃取物的醣苷基組成(glycosyl composition),表2摘要整理了來自三個批次之FE-L-APO萃取物所測得的結果。

表2 FE-L-APO萃取物的單糖組成(莫耳百分比,mol%)
進一步將FE-L-APO萃取物分成以下餾分:異藻藍蛋白(Allophycocyanin,APC)、C-藻藍蛋白(C-phycocyanin,C-PC)、FE-L-APO(H)及FE-L-APO(T)。以DEAE及HA管柱進一步分離FE-L-APO萃取物,以分別得到含蛋白質的APC及CPC餾分。FE-L-APO(H)及FE-L-APO(T)餾分為含多醣餾分。FE-L-APO(H)萃取物的製備方式如下:對FE-L-APO進行熱水萃取使蛋白成分變性,並利用離心法將蛋白質成分分離開來。FE-L-APO(T)萃取物的製備方法如下:以三氯乙酸使FE-L-APO萃取物中的蛋白質變性,之後使其沈澱,再進行離心而分離出蛋白質部分。
實驗例 1 :熱水 AM 萃取物的製備與成分分析
在攪拌下將乾燥極大節螺藻生物質(10 g)懸浮於二次蒸餾水(100 ml)中。將懸浮液加熱至約80°C至120°C至少1小時,以得到粗萃物。將粗萃物以3,500 rpm離心約20至30分鐘,之後收集上清液即得到熱水AM萃取物(SH萃取物)。將SH萃取物水溶液凍乾以得到SH粉末以供後續分析。
於進行分子大小分離時,將SH粉末溶於10到50倍的二次蒸餾水中,之後以Amicon Ultra-15離心式濾膜裝置搭配Ultracel-100膜(MWCO: 100 KD)進行過濾。收集滲餘物餾分(即,保留於樣本側中者)即為高分子量AM萃取物(SH1萃取物),將其凍乾可得到SH1粉末以供後續分析使用。
於進行電荷分離時,使用DEAE凝膠管柱(Sepharose™ Fast Flow)進行陰離子交換層析。簡言之,將SH1粉末以至少50倍稀釋溶於二次蒸餾水中,並在50 mL稀釋液中加入0.4~0.5 g氯化鈉以將鹽度調整為0.8~1.0%。之後以8,000 rpm將稀釋液離心30分鐘,並使上清液通過1-μm篩以移除雜質,因而得到可供層析分析的樣本溶液。利用200 ml DEAE凝膠製備DEAE管柱,之後先以5到10倍管柱體積(column volume,CV)的二次蒸餾水平衡。之後,將樣本溶液(50 ml)注入管柱中(流率為4 ml/min),並收集流經管柱的初始流出物。接著,以500 mL的二次蒸餾水沖洗管柱,並收集流經管柱的流出物,以作為二次流出物。將初始流出物與二次流出物合併以得到富含帶正電及/或電中性多醣的AM萃取物(SHD1萃取物)。在沖洗後,以1到3倍CV的1M氯化鈉沖提DEAE管柱,收集沖出物以得到富含帶負電多醣的AM萃取物(SHR1萃取物)。
接著,分別以Amicon Ultra-15離心式濾膜裝置搭配Ultracel-100膜過濾SHD1及SHR1水溶液萃取物,以移除鹽類與其他雜質。之後將滲餘物餾分凍乾,以得到SHD1粉末與SHR1粉末以供後續分析。
對SH粉末、SH1粉末、SHD1粉末及SHR1粉末進行一系列成分分析,包括總醣含量(苯酚–硫酸分析,利用AM萃取物的單糖組成作為標準試劑)、酸性醣(m-羥聯苯法分析,利用尿甘酸作為標準試劑)、去氧醣(6-去氧己醣分析,用鼠李糖作為標準試劑) 、核酸(OD260 吸光度)、總蛋白質(Bio-rad蛋白分析試劑,以BSA作為標準試劑);粗脂肪(A.O.A.C- 960.39)、水(以乾燥後減少的重量計算)以及灰份(於600°C加熱7小時來決定),各成分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AM萃取物的成分分析(重量百分比,wt%)
此外,進行高效能粒徑排除層析(high 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HPSEC)以分離總醣中的多醣,之後利用折射率(refractive-index,RI)偵測來決定各餾分的分子大小。簡言之,利用TSK保護管柱PWH (7.5 mm×7.5 cm)並耦連TSK凝膠G4000PW管柱(7.5 mm×30 cm)及TSK凝膠G3000PW管柱(7.5 mm×30 cm)來分離多醣。以含0.02% NaN3 的0.3 N NaNO3 沖提管柱(流率0.5 mL/min)。圖2A、圖2B與圖2C分別顯示SH萃取物、SH1萃取物及SHD1萃取物中多堂的分子量分布曲線,定量分析結果摘要整理於表4至表6。
表4 SH萃取物的分子量分布
由圖2A及表4的資料可以看出,SH萃取物粉末中約三分之二的多醣其分子量小於100 KD。另一方面,在源自高分子量AM萃取物的SH1萃取物粉末中,分子量大於100 KD的多醣佔了總醣含量的接近一半(參見,圖2B及表5)。
表5 SH1萃取物的分子量分布
以陰離子交換層析進一步處理高分子量SH1粉末後,所得到的餾分的主要成分為帶正電與中性的多醣,且其分子量較高。圖2C及表6的資料顯示,SHD1萃取物粉末中有超過75%的多醣分子量大於100 KD。
表6 SHD1萃取物的分子量分布
利用高效能陰離子交換層析配合脈衝電流測定儀(high performance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ith pulsed amperometric detection,HPAEC-PAD)來分析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的單糖組成,其結果如表7所示(表示為三組獨立批次的平均值±S.D.)。
表7 AM萃取物的單糖組成(莫耳百分比,mol%)
Fuc:海藻糖、Rha:鼠李糖、Ara:阿拉伯糖、Gal:半乳糖、Glc: 葡萄糖、Man:甘露糖、及Glc A:尿甘酸。
在所有樣本中都無法偵測到半乳糖醛酸(Gal A)。
表7的資料顯示在根據本發明之三種熱水AM萃取物中含量最豐富的單糖類為鼠李糖其約佔所有單糖的40~60 mol%。相較之下,表2的資料顯示冷水萃取所得之萃取物中,含量最豐富的單糖是甘露糖(約46~56 mol%),鼠李糖次之(約18~27 mol%)。另一方面,在本案提出之各種熱水萃取所得之AM萃取物中,甘露糖僅佔非常小的一部分(小於5 mol%)。
對SHD1萃取物粉末進一步進行醣苷鏈結分析。簡言之,在依序進行泛甲基化(permethylation)、水解、NaBD4 還原以及 乙醯化後,利用GC-MS質譜來分析醣苷鏈結,並記錄所得到之O-甲基化醣醇乙酸酯產物在HP5-MS管柱上的滯留係數(retention index)。分析結果摘要整理於表8。
表8的資料顯示最主要的醣苷鏈結為3-rhap 鏈結(32.59%),其後依序為4-rhap 鏈結(14.76%)以及2,3-rhap 鏈結(6.12%)。整體來看,前三高的醣苷鏈結佔了整體醣苷鏈結的一半以上。
表8 SHD1萃取物的醣苷鏈結
將SHD1粉末再次進行DEAE管柱層析,以進一步基於電荷密度來分離其中的組分。分析結果如圖3A (總醣含量)與圖3B (醣醛酸成分佔總醣的重量百分比(wt%))的層析圖譜所示。利用上文所述的層析法來分析流出物及沖出物的組成份,且結果摘要整理於表9。

表9 SHD1萃取物之DEAE餾分的成分分析

實驗例 3 AM 萃取物對腸病毒的抗病毒活性
分別運用中和測驗(neutralization test)與MTT分析來決定AM萃取物的抗病毒效力與細胞毒性。除非另有說明,以下試驗結果為來自四個分析盤孔的平均值 ± S.D.。
將RD細胞培養於添加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s Medium (DMEM)培養基中。EV71/TWN/4643/1998病毒來自成功大學(台南,台灣)王貞仁教授;EV71/CA/BrCr/1970病毒(EV71病毒原型,ATCC Accession No.: VR 784)來自ATCC。EV71/TWN/1743/1998及TWN/2231/1998。
利用中和試驗來測定對於腸病毒於RD細胞引發的細胞病變效應(cytopathic)之抑制效果。以EV71病毒感染96孔盤中的RD細胞(6,000個細胞/孔),並以連續稀釋的AM萃取物處理各孔。為了使細胞黏附,將細胞於37°C下培育1小時;在吸收後,將感染後的細胞盤上覆蓋50 μl的DMEM並於37°C下培育48小時。之後,加入100 μl的0.5%甲醛至培養盤中置放於室溫下1小時以進行固定。接著,移除甲醛並以0.1%結晶紫於室溫下將樣本染色15分鐘。沖洗並乾燥培養盤,之後於570 nm下測定每孔中的細胞密度。相對於僅有病毒的負對照組,AM萃取物將病毒引發的細胞病變效應減少50%所需的濃度表示為50%有效劑量(EC50 )。
進行MTT分析時,將RD細胞播於96孔微培養盤(30,000個細胞/孔)中,並於加濕培育箱中培育24小時。之後將培養基置換為含有0.048至50 mg/ml之AM萃取物的培養基。負對照組以不含AM萃取物的DMEM培養基培養,而空白組不含細胞也不含培養基。細胞培育72小時之後,棄置所用的培養基,並在每孔中加入20 μl的3-(4,5-二甲基噻唑-2基)-2,5-溴化二苯四唑(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TT)溶液(1 mg/mL,於DMEM中)。再將細胞培育4小時,之後移除MTT溶液。接著,在每孔中加入200 μl於異丙醇中的0.04N HCl以溶解甲䐶結晶。之後以微量盤分光光譜儀(BIOtAK,Bristol,UK)讀取570 nm (OD570 )下的吸光度。根據Reed-Muench法計算CC50 ,即相較於未經處理的對照組,可以造成50%細胞死亡的濃度。
下表10摘要整理了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及冷水萃取物的EC50 及CC50 ,以及選擇係數(selectivity index,SI),SI係指CC50 對EC50 的比例。

表10 AM萃取物對EV71/TW/4643/1998的抗病毒活性
由表10的數據可以看出根據本揭示內容的AM萃取物(如,SH、SH1、SHD1及SHR1萃取物)的EC50 值較低,故其相較於習知的FE-L-APO萃取物有較佳的抗病毒效力。同時參照上文比較例與實驗例1的成分分析,可以推知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的抗病毒活性主要歸因於其中的多醣成分。比較SH與SH1萃取物的抗病毒活性可以進一步得知分子量較高的多醣成分(如,大於100 KD者)似乎能夠更有效地抑制病毒感染。再者,中性與帶正電多醣成分在所有樣本中的EC50 值最低,故其效果較佳。
當可理解,雖然主要為帶負電多醣的SHR1萃取物的EC50 值高於SH1萃取物與SHD1萃取物的EC50 值,但其EC50 值低於SH萃取物。這些結果再次證實含有較高分子量的多醣(如,大於100 KD者)能夠更有效地保護宿主細胞對抗EV感染。另一方面,此處的結果顯示,主要含有低分子量成分(分子量小於100 KD者)的餾分對EV71則無抗病毒活性(資料未顯示)。
更有甚者,表10的資料顯示此處提出的各種AM萃取物對於EV病毒相較於RD細胞有高度的選擇性,其選擇係數高於1,000,意味著此種AM萃取物在其有效劑量下不具細胞毒性。
將依上文所述的方式製得的SHD1-流出物餾分及SHD1-沖出物餾分進行中和試驗,以決定其抗病毒效力。表11摘要整理了來自兩次獨立試驗的結果。表11的資料顯示當進一步基於表面電荷密度來分離SHD1萃取物中的成分時,相較於主要為帶負電成分的餾分(SHD1-沖出物),主要為帶正電及電中性成分的餾分(SHD1-流出物)能夠更有效地保護宿主細胞對抗EV感染。另一方面,由於SHD1-沖出物中的多數成分之分子量大於100 KD (因為此餾分係源自於SH1及SHD1萃取物),SHD1-沖出物的EC50 值低於SH萃取物的EC50 值。

表11 AM萃取物對EV71/TW/4643/1998的抗病毒活性
腸病毒感染的早期臨床症狀包括HFMD以及皰疹性咽峽炎。這些症狀是多種腸病毒屬病毒的共通症狀。因此,本領域需要一種廣效的抗腸病毒之AM萃取物。除了EV71/4643之外,亦運用中和試驗評估了SHD1萃取物對以下病毒的抗病毒效果:EV71/CA/BrCr/1970 (基因型A)、EV71/TWN/1743/1998 (基因型B)、EV71/TW/2231/1998 (基因型C)、柯薩奇A6、柯薩奇A10、柯薩奇A16、柯薩奇B3、流感病毒、括第1型(HHV1)與第2型(HHV2)簡單疱疹病毒,試驗結果摘要整理於表12 (表示為來自三次獨立試驗的平均值 ± S.D.)。柯薩奇病毒A6、A10、A16、B3、HSV-1及HSV-2係由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台灣)臨床病毒實驗室的臨床樣本分析而得。

表12的資料顯示此處提出的SHD1能夠對多種品系的EV病毒展現理想的抑制效力與選擇性。再者,此處提出的SHD1萃取物對於柯薩奇A10、柯薩奇A16、HSV-1及HSV-2病毒亦有相當抑制效果。當注意到,SHR1對HSV-1 (86.58 ± 11.91 μg/ml)與HSV-2 (10.03 ± 0.54 μg/ml)的EC50 值高於SHD1的EC50 值,這代表SHD1萃取物對於抑制HSV-1及HSV-2病毒感染更為有效。再者,SHD1萃取物對柯薩奇B3及流感病毒A/WSN/33也有可接受的EC50 值。
進行加入時間與移除時間分析,以決定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在病毒生命週期可能的作用階段。
進行加入時間分析(參見圖4A)時,在時間點-1,使6-孔培養盤中的RD細胞和EV71/TW/4643/1998病毒接觸(病毒感染劑量(MOI) = 2)並使其有1小時的黏附時間,時間點“0”為感染時間。在所述時間區間以6 μg/ml的SHD1萃取物處理RD細胞。感染後8小時收集上清液與沈澱物,並利用病毒斑分析來決定病毒產量。分析結果如圖4B所示,由圖中可知SHD1萃取物可在病毒感染早期顯著地抑制病毒複製。當在感染前2小時(時間點-2)與1小時(時間點-1)加入SHD1萃取物時,相較於病毒對照組,SHD1可以減少89%及90%的病毒產量。另一方面,在感染時(時間點0)以及感染後(p.i.) 1、3或5小時加入SHD1萃取物時,每一實驗組的抑制效力分別只有24%、13%、11%及18%。
進行移除時間分析(參見圖4C)時,在感染細胞前加入6 μg/ml的SHD1。之後在指定的時間以新鮮的E2培養基置換原本的培養基,以移除AM萃取物。於8小時後收集細胞,並利用病毒斑分析來決定病毒產量。分析結果摘要整理於圖4D。根據圖4D,當在時間點-1 (如,病毒吸附前)移除SHD1萃取物時,相較於病毒對照組的病毒產量為114%。另一方面,當在時間點0、+1、+3、+5移除SHD1萃取物時,病毒產量分別只有20%、20%、20%與16%。
總結來說,這些結果顯示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如,SHD1萃取物)對於EV感染早期有顯著的抑制效果。
下列分析旨在進一步探討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的抑制效果是來自於直接作用在EV病毒(舉例來說,消滅病毒本身)上抑或是作用於早期感染過程(如,干擾病毒與宿主細胞間的互動)。
在初始期,將1×105 P.F.U.的EV71/TW/4643/1998和24 μg/ml的SHD1萃取物混合或不加入SHD1萃取物,並於室溫下放置3小時。接著,在第二期中,於形成病毒斑前將混合物稀釋10,000倍。
分析結果如圖4E所示,相較於未經SHD1萃取物處理的對照組,經SHD1處理組的病毒產量為114%。當可想見,在SHD1處理組中,起初用以處理病毒的SHD1萃取物濃度(24 μg/ml)高於其EC50 值(~2-3 μg/ml),而在稀釋過後,SHD1萃取物的濃度遠低於其EC50 值。因此,假若SHD1萃取物直接作用於EV病毒本身,在處理組中可以觀察到病毒產量明顯較低,因為大多數病毒會因為初始期的高劑量SHD1萃取物處理而喪失感染能力。然而,病毒斑分析結果卻非如此。在SHD1處理組中觀察到大量病毒產量,這意味著SHD1萃取物並非作用於EV病毒本身。
由SHD1處理組經稀釋後的病毒斑形成能力以及加入時間與移除時間分析的結果來看,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較有可能會干擾病毒感染的早期過程,譬如吸附(attachment)或黏附(adhesion)步驟。
實驗例 4 SHD1 對感染 EV71/MP4 ICR 小鼠的療效
在第0天,將10日齡的ICR小鼠以腹腔注射接種EV71/MP4病毒(3.0 x 106 PFU/小鼠)。接種後1小時,以腹腔注射對小鼠投予0.375、0.75、1.5或3 mg/kg/日的SHD1萃取物,或以口服給予1、5或50 mg/kg/日的SHD1萃取物每日一次連續10天。在15天(由第0天至第14天)中,觀察並記錄臨床評分與存活率;結果摘要整理於圖5A (SHD1萃取物腹腔注射)及圖5B (SHD1萃取物口服給藥)。臨床評分的意義如下:”0”代表健康、“1”代表虛弱、“2”代表一腿麻痺、“3”代表兩腿麻痺,而“4”代表死亡。
圖5A的資料顯示,相較於經過媒劑處理的對照組小鼠,經過1.5或3 mg/kg/日之SHD1萃取物處理的小鼠有較佳的臨床評分。另一方面,在口服給藥組中,投予5 mg/kg之SHD1萃取物的小鼠相較於經過媒劑處理的對照組小鼠有輕微的改善,而經50 mg/kg之SHD1萃取物處理的小鼠折有顯著的改善。再者,在所測試的劑量中,並未觀察到其療效有顯著的劑量相依性。
實驗例 5 AM 萃取物對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的抗病毒活性
利用初級細胞病變效應(cytopathic effect,CPE)還原分析來探討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對RSV病毒的抗病毒活性(EC50 ),本分析使用MA-104細胞作為宿主細胞。利用中性紅(neutral red,NR)活體外毒性分析來決定CC50 值。
摘要整理於表13的數據顯示本案提出的SH1萃取物對RSV感染的保護力為3.55-倍。



表13 AM萃取物對RSV的抗病毒活性

實驗例 6 AM 萃取物對伊波拉病毒的抗病毒活性
進行病毒斑還原分析以Vero CCL81 細胞為宿主細胞,來決定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的抗伊波拉病毒活性(EC50 );利用中性紅(NR)活體外毒性分析來決定CC50 值。於本實驗例中,以習知FE-L-APO萃取物以及抗病毒劑法匹拉韋(Favipiravir)作為對照組。
分析結果如表14所示,資料顯示SH1萃取物可抑制伊波拉病毒感染,其EC50 值為500 μg/ml,且選擇係數大於20;相較之下,及EC50 of FE-L-APO對伊波拉病毒的EC50 值為270,其選擇係數大於37。

表14 AM萃取物對伊波拉病毒/Zaire的抗病毒活性
為了進一步分析抗伊波拉病毒活性以及AM萃取物的餾分組成,分別以來自FE-L-APO萃取物的異藻藍蛋白(APC)餾分、C-藻藍蛋白(C-PC)餾分、FE-L-APO(H)餾分與FE-L-APO(T)餾分還有來自SH1萃取物的SHD1餾分與SHR1餾分處理經伊波拉病毒感染的CellTiter96 (MTS)細胞,並利用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進行病毒產量減少分析。
摘要整理於表15的資料顯示,在各種FE-L-APO餾分中,異藻藍蛋白(APC)餾分對於抑制伊波拉病毒感染最為有效。另一方面,SHD1的EC50 值遠低於SHR1的EC50 值。更有甚者,SHR1餾分與SHD1餾分兩者都比上述四種FE-L-APO餾分更能有效抑制伊波拉病毒感染。
實驗結果亦顯示,SHD1及SHR1萃取物分別可在9.99 μg/ml及30.4 μg/ml達到其EC90 (在此濃度下可抑制90%的病毒)。相較之下,所有FE-L-APO餾分的EC90 都高於400 μg/ml。

表15 不同餾分對伊波拉病毒/Zaire的抗病毒活性
*SI90 :選擇係數,即CC50 與EC90 的比值。

實驗例 7 AM 萃取物對豬流行性下痢病毒的抗病毒活性
本實驗例探討AM萃取物對豬流行性下痢病毒(PEDV)的抑制活性。於本實驗例中,先將AM萃取物和病毒混合。具體來說,依序將DMEM (50 μl/孔)、50 μl的FE-L-APO (2 mg/ml)或SH (20 mg/ml)、以及100 μl/孔的PEDV病毒溶液(分別為1,000 PFU、100 PFU或10 PFU)加入96孔盤的每一孔中。在正對照組,將100 μl/孔的DMEM和100 μl/孔的不同濃度的病毒溶液混合;在負對照組則是使用200 μl的DMEM。之後將試驗盤在37°C下培育60分鐘。接著,將來自每孔的混合物(200 μl)分別加入含有Vero 細胞(1x105 細胞/孔)且已培養一夜的96孔盤的每一孔中。其後,將試驗盤在37°C培育5天。測定初級細胞病變效應,並將結果摘要整理於表16。
來自三個獨立試驗的結果顯示,經FE-L-APO處理的細胞無法抑制含1,000 PFU、100PFU或10 PFU病毒之組別的病毒形成。另一方面,相較於正對照組,SH萃取物可顯著地將Vero細胞中的PEDV病毒斑塊減少55-75%。

表16 豬流行性下痢病毒抑制測試
實驗例 8 AM 萃取物對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的抗病毒活性
於本試驗中,探討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對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PRRSV)的抑制活性。在本實驗例中,先將AM萃取物和宿主細胞混合。簡言之,將Vero細胞(1x105 細胞/well)於96孔培養盤中培養一夜。之後,將50 μl的FE-L-APO (2 mg/ml)及SH (20 mg/ml)加入至每一孔中,並將培養盤置於37°C下60分鐘。其後,將含1,000 PFU、100 PFU或10 PFU 的PRRSV病毒溶液(100 μl/孔)加入每一孔中。在正對照組,將100 μl/孔的DMEM和100 μl/孔的不同濃度的病毒溶液混合;而負對照組則使用200 μl的DMEM。其後,將試驗盤在37°C培育5天,並每日測定初級細胞病變效應。
表17摘要整理了來自三個重複試驗的試驗結果,由所示資料可以看出,當在加入萃取物前以1,000PFU的PRRSV感染細胞時,不論是FE-L-APO萃取物或SH萃取物都無法有效抑制病毒感染。然而,對於經過100 PFU的PRRSV感染的細胞,此處提出的SH萃取物可保護超過90%的宿主細胞免於PRRSV感染。

表17 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抑制測試I
於本試驗中,先將AM萃取物和PRRSV混合。簡言之,先將AM萃取物與病毒混合。具體來說,依序將DMEM (50 μl/孔)、50 μl的FE-L-APO (2 mg/ml)或SH (20 mg/ml)、以及100 μl/孔的PRRSV病毒溶液(分別為1,000 PFU、100 PFU或10 PFU)加入96孔盤的每一孔中。在正對照組,將100 μl/孔的DMEM和100 μl/孔的不同濃度的病毒溶液混合;在負對照組則是使用200 μl的DMEM。之後將試驗盤在37°C下培育60分鐘。接著,將來自每孔的混合物(200 μl)分別加入含有Vero 細胞(1x105 細胞/孔)且已培養一夜的96孔盤的每一孔中。其後,將試驗盤在37°C培育5天。測定初級細胞病變,並將結果摘要整理於表18。
試驗結果顯示,當病毒預先經過以本案提出的SH萃取物處理時,病毒感染效力可減少約50%,即便是以高濃度的PRRSV病毒(如,1,000 PFU)感染細胞時亦同。再者,當細胞經較低濃度的PRRSV(如,100或10 PFU)感染時,可以完全抑制PRRSV感染。
表18 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抑制測試II
實驗例 9 AM 萃取物經消化酵素處理後的抗病毒活性
於本實驗例中,以消化酵素處理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接著決定其EC50 值,以探討此AM萃取物經口服攝入後是否會喪失其抗病毒活性。
將SH粉末在室溫下溶於二次蒸餾水中,並將其pH調整為6。在95°C水浴(搖晃速度:40 rpm)中,將α-澱粉酶(100 μl/1 g sample)加入SH溶液中處理30分鐘,以消化(1-4)-α-D-葡聚醣。之後將樣本冷卻至室溫,並加入6N NaOH以將pH調整到7.5。在60°C水浴(搖晃速度:40 rpm)中,將蛋白酶(50 mg/1 g sample)加入樣本中處理30分鐘,以移除蛋白質成分。之後再次將樣本冷卻至室溫,並加入6N HCl以將pH調整至4.5。在60°C水浴(搖晃速度:40 rpm)中,將澱粉葡萄醣苷酶(300 μl/1 g sample)加入樣本中處理30分鐘,以消化可消化的α-D-1,4,1,6-葡聚醣。將樣本加熱至100°C、30分鐘,以抑制酵素活性,之後將其冷卻至室溫。以3,500 rpm將樣本離心30分鐘。以四倍體積的乙醇處理上清液,並收集析出物以作為SH-EA樣本。依上文所述的方法對SH及SH-EA樣本進行中和試驗,以測定其對於由EV71/TW/4643/1998在RD細胞引發的細胞病變效應之抑制效果。
摘要整理於表19的資料顯示,SH-EA (即,經多種消化酵素處理的SH萃取物)的EC50 值低於SH萃取物的EC50 值。這些結果顯示,本案提出的SH萃取物即便經過消化過程仍可展現理想的抗病毒活性。因此,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在經過腸胃道施用(如,口服)後,極有可能能夠展現活體內的抗病毒活性。
表19 AM萃取物經消化酵素處理後的抗病毒活性
當可理解,上文對實施方式的說明僅為例示,且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對其進行各種修飾。上文的說明書、實驗例與資料構成了本發明例示性實施方式的結構與用途的完整描述。雖然上文實施方式中揭露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悖離本發明之原理與精神的情形下,當可對其進行各種更動與修飾。
110~140‧‧‧步驟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與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圖1為流程圖,其繪示了根據本揭示內容多種實施方式用以製備各種AM萃取物的方法;
圖2A至圖2C為層析圖,圖中顯示根據本揭示內容一實驗例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中多醣的分子量分布;
圖3A及圖3B為層析圖,圖中顯示根據本揭示內容一實驗例此處提出的AM萃取物中組成份的電性;
圖4A及圖4B分別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一實驗例,添加時間分析(time-of-addition assay)的方法與結果;
圖4C及圖4D分別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一實驗例,移除時間分析(time-of-removal assay)的方法與結果;
圖4E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一實驗例病毒斑形成分析(plaque forming assay)的結果;以及
圖5A及圖5B顯示根據本揭示內容一實驗例,SHD1萃取物對經EV71/MP4感染的ICR小鼠的治療效果。

Claims (29)

  1. 一種極大節螺藻(Arthrospira maxima )萃取物,至少包含佔該極大節螺藻萃取物總重的至少25% (wt%)的總醣。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其中該總醣佔該極大節螺藻萃取物總重的25-75% (wt%)。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其中該極大節螺藻萃取物係衍生自利用截留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cut-off,MWCO)為100 KD之濾膜所得之一高分子量餾分。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其中該極大節螺藻萃取物至少包含佔該萃取物之總醣總重的至少60% (wt%)的電中性及/或帶正電多醣。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其中該電中性及/或帶正電多醣佔該萃取物之總醣總重的60-100% (wt%)。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其中該極大節螺藻萃取物至少包含鼠李糖以作為其主要醣基組成。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其中該極大節螺藻萃取物至少包含至少30 mol%的鼠李糖。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其中該極大節螺藻萃取物至少包含佔該萃取物之總醣總重的至少60% (wt%)的電中性及/或帶正電多醣以及至少30 mol%的鼠李糖。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其中含量最豐富的醣苷鏈結為3-rhap。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其中該極大節螺藻萃取物係衍生自利用截留分子量(MWCO)為100 KD之濾膜所得之一高分子量餾分,且至少包含佔該萃取物之總醣總重的至少60% (wt%)的電中性及/或帶正電多醣。
  11. 一種製備如請求項1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的方法,至少包含以下步驟: 於80-120°C的熱水中萃取極大節螺藻生物質,以得到一粗萃物; 自該粗萃物移除固態殘渣,以得到一熱水萃取物;以及 視需要地,乾燥該熱水萃取物,以得到熱水萃取物粉末。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方法,至少更包含以下步驟: 利用截留分子量為100 KD的濾膜過濾該熱水萃取物或至少包含該熱水萃取物粉末的一溶液,以得到一高分子量餾分;以及 視需要地,乾燥該高分子量餾分,以得到一高分子量萃取物粉末。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方法,至少更包含以下步驟: 利用一陰離子交換管柱對該高分子量餾分或至少包含該高分子量萃取物粉末的一溶液進行一陰離子交換層析; 收集流經該陰離子交換管柱的一流出物,其中該流出物至少包含富含帶正電及/或電中性多醣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 以一鹽溶液沖提該陰離子交換管柱並收集該沖出物,其中該沖出物至少包含富含帶負電多醣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以及 視需要地,分別乾燥該流出物或該沖出物,以得到富含帶正電及/或電中性多醣的萃取物粉末及富含帶負電多醣的萃取物粉末。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陰離子交換管柱為二乙基胺乙基(diethyl aminoethyl,DEAE)系管柱、季胺乙基(quaternary aminoethyl,QAE)-系管柱或三甲胺乙烷(trimethylamino ethane,TMAE)-系管柱。
  15. 如請求項1至10任一項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用途,其係用以製備用以治療由以下病毒引發的感染或該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疾病的藥物:腸病毒(Enterovirus,EV)、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人類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HHV)、伊波拉病毒、豬流行性下痢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或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
  16. 如請求項1至10任一項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用途,其係用以治療由以下病毒引發的感染或該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疾病:腸病毒(EV)、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RSV)、人類疱疹病毒(HHV)、伊波拉病毒、豬流行性下痢病毒(PEDV)或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PRRSV)。
  17. 一種健康食品組合物,包含如請求項1至10任一項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以及一健康食品可接受的賦型劑。
  18. 一種用以治療由以下病毒引發的感染或該病毒感染所引發的疾病的藥學組合物:腸病毒(EV)、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RSV)、人類疱疹病毒(HHV)、伊波拉病毒、豬流行性下痢病毒(PEDV)或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PRRSV),該藥學組合物包含如請求項1至10任一項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以及一藥學上可接受的賦型劑。
  19. 一種生物相容敷料,包含一載體及一黏著層,其中該黏著層塗布於該載體的一表面上,且該黏著層含如請求項1至10任一項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
  20. 一種用以治療一個體體內病毒感染或由該病毒感染引發的疾病的方法,其中該病毒感染係由以下病毒所引發:腸病毒(EV)、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RSV)、人類疱疹病毒(HHV)、伊波拉病毒、豬流行性下痢病毒(PEDV)或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PRRSV),且該方法至少包含以下步驟:對該個體投予一有效量的如請求項1至10任一項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
  21. 如請求項20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個體為一哺乳類動物。
  22. 如請求項21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個體為一人類。
  23. 如請求項20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極大節螺藻萃取物係透過全身給藥而投予。
  24. 如請求項20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極大節螺藻萃取物係透過局部給藥而投予。
  25. 一種用以抑制一病毒於一宿主細胞內病毒複製的方法,其中該病毒為腸病毒(EV)、呼吸道融合細胞病毒(RSV)、人類疱疹病毒(HHV)、伊波拉病毒、豬流行性下痢病毒(PEDV)或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PRRSV),且該方法至少包含以下步驟:使該宿主細胞暴露於一有效量的如請求項1至10任一項所述的極大節螺藻萃取物。
  26. 如請求項2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宿主細胞為一哺乳類宿主細胞。
  27. 如請求項25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宿主細胞位於一活個體體內。
  28. 如請求項27所述的方法,其中該個體為一哺乳類動物。
  29. 如請求項28述的方法,其中該個體為一人類。
TW107130394A 2017-08-30 2018-08-30 藍綠藻萃取物及其製備方法與用途 TWI7639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52045P 2017-08-30 2017-08-30
US62/552,045 2017-08-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9677A true TW201919677A (zh) 2019-06-01
TWI763916B TWI763916B (zh) 2022-05-11

Family

ID=65526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0394A TWI763916B (zh) 2017-08-30 2018-08-30 藍綠藻萃取物及其製備方法與用途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11246898B2 (zh)
EP (1) EP3676367B1 (zh)
JP (2) JP2020532588A (zh)
KR (1) KR102353119B1 (zh)
CN (1) CN111212901A (zh)
AU (1) AU2018325520A1 (zh)
HU (1) HUE063838T2 (zh)
PL (1) PL3676367T3 (zh)
SG (1) SG11202001154QA (zh)
TW (1) TWI763916B (zh)
WO (1) WO20190466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6460A (zh) * 2018-12-07 2019-03-29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一种cv-a10病毒毒种及其人用灭活疫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12461A (ja) * 1991-07-01 1993-05-07 Nippon Oil Co Ltd 抗ウイルス性抽出物
JP3020387B2 (ja) * 1993-07-27 2000-03-15 日石三菱株式会社 抗ウイルス物質
US5612039A (en) * 1994-03-14 1997-03-18 Nini E. Policappelli Dietary supplement
JPH0967265A (ja) * 1995-08-31 1997-03-11 Nippon Oil Co Ltd 魚類病原ウイルスに対する抗ウイルス剤
PL203814B1 (pl) 2000-07-10 2009-11-30 Univ Mississippi Preparat immunostymulujacy wyodrębniony z mikroalg, kompozycja farmaceutyczna i suplement diety zawierające ten preparat, zastosowanie preparatu immunostymulującego oraz sposób otrzymywania tego preparatu z jadalnych mikroalg
WO2006015115A2 (en) * 2004-07-30 2006-02-09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Potent immunostimulatory extracts from microalgae
TW201006481A (en) * 2008-08-11 2010-02-16 Far East Bio Tec Co Lt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rotavirus and/or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206228B1 (ko) * 2010-03-15 2012-11-29 한국해양연구원 키토산을 이용한 Spirulina maxima의 면역활성 증진을 위한 식용소재 나노입자화 방법과 그 나노입자 및 그를 함유한 건강 기능성 식품
TWI542354B (zh) * 2010-11-17 2016-07-21 遠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抑制流感病毒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的醫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DK3086797T3 (en) * 2013-12-23 2018-08-20 Medical Brands Res B V DERMATOLOGICAL COMPOSITION BASED ON ALGE AND OLIVEN SHEET EXTRACTS
KR101769987B1 (ko) 2014-06-13 2017-08-23 정우창 스피루리나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망막질환 예방 및 치료용 약학적 조성물
KR20170047862A (ko) * 2015-10-26 2017-05-08 (주)엔비엠 스피룰리나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암세포의 성장억제용 조성물
AU2018368465A1 (en) * 2017-11-17 2020-05-28 Far East Bio-Tec Co., Ltd. Use of cyanobacterial biomass in treating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3916B (zh) 2022-05-11
EP3676367B1 (en) 2023-06-07
JP2023026528A (ja) 2023-02-24
AU2018325520A1 (en) 2020-02-27
JP2020532588A (ja) 2020-11-12
KR20200035099A (ko) 2020-04-01
SG11202001154QA (en) 2020-03-30
EP3676367A1 (en) 2020-07-08
PL3676367T3 (pl) 2023-11-06
CN111212901A (zh) 2020-05-29
US20200197458A1 (en) 2020-06-25
US11246898B2 (en) 2022-02-15
EP3676367C0 (en) 2023-06-07
HUE063838T2 (hu) 2024-02-28
EP3676367A4 (en) 2021-04-21
KR102353119B1 (ko) 2022-01-18
WO2019046621A1 (en) 2019-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rbone et al. Evaluation of microalgae antiviral activity and their bioactive compounds
KR101693220B1 (ko) 촉규근 추출물을 함유하는 면역 증강용 조성물 또는 바이러스 질환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CN113679716B (zh) 溴酚-吡唑啉化合物在治疗猫冠状病毒疾病中的应用
JP2023026528A (ja) シアノバクテリア抽出物、その調製方法と利用方法
KR101951003B1 (ko) 누로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선천면역 증진 및 항바이러스용 조성물
JP6139813B1 (ja) 抗ウイルス剤及び抗ウイルス用食品
JP2006241023A (ja) 消化管組織における抗菌ペプチドの発現誘導または産生促進剤
JP5467785B2 (ja) 抗鳥インフルエンザウイルス抗体の産生促進剤
CN103349782B (zh)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卵黄抗体靶向缓释制剂的制备工艺
WO2014107828A1 (zh) 一种杀灭抗酸染色阳性(红色)杆菌的药物
KR102022062B1 (ko) 백굴채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선천면역 증진 및 항바이러스용 조성물
CN107056959A (zh) 菊芋中抗hsv‑1、rsv、ev‑71成分及制备
KR20170029485A (ko) 지구자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선천면역 증진 및 항바이러스용 조성물
JP2009298702A (ja) 経口用組成物
Carbone et al. Evaluation of microalgae antiviral activity and their bioactive compounds. Antibiotics 2021; 10: 746
TW201932132A (zh) 藍綠藻生物質於治療b型肝炎病毒感染之用途
KR20160112822A (ko) 구맥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선천면역 증진 및 항바이러스용 조성물
KR20160115374A (ko) 지구자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선천면역 증진 및 항바이러스용 조성물
JP6942350B2 (ja) 抗ウイルス剤及び抗ウイルス用組成物
JP2010189304A (ja) 免疫グロブリンa産生促進剤
WO2018079514A1 (ja) マイタケ抽出物のヘルペス感染症の治療及び/又は予防のための組成物
TWI724099B (zh) 用於改善或預防疱疹病毒感染症之組合物
KR20160118740A (ko) 갈화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선천면역 증진 및 항바이러스용 조성물
KR102307757B1 (ko) 포황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선천면역 증진 및 항바이러스용 조성물
Vilhelmova-Ilieva et al. Antiviral Potential of Specially Selected Bulgarian Propolis Ex-Tracts: In Vitro Mechanism of Action Against Structurally Differ-Ent Vir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