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7396A - 電池單元、香味吸嚐器、控制電池單元的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電池單元、香味吸嚐器、控制電池單元的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7396A
TW201917396A TW106137761A TW106137761A TW201917396A TW 201917396 A TW201917396 A TW 201917396A TW 106137761 A TW106137761 A TW 106137761A TW 106137761 A TW106137761 A TW 106137761A TW 201917396 A TW201917396 A TW 2019173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ource
charger
battery unit
control unit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77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学
赤尾剛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7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739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9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batteri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24F40/51Arrangement of sen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60Devices with integrated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4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2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 G01R31/3835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battery or accumulator variables, e.g. SoC involving only voltage measur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9Overheat or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02J7/0049Detection of fully charged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Tests Of Electric Status Of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香味吸嚐器用的電池單元係具有:可充放電之電源;可與外部的充電器電性連接之連接部;以及至少進行與電源相關的控制之控制部。在對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超過第一預定時間時,控制部係判定電源已劣化。

Description

電池單元、香味吸嚐器、控制電池單元的方法及程式
本發明係有關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用之電池單元、包含該電池單元之香味吸嚐器、及控制電池單元的方法、以及執行該方法之程式。
為了取代香煙,不伴隨燃燒而吸嚐香味,例如已有電子香煙之類的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的提案。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以下,簡稱為香味吸嚐器。)係具備:加熱器,係使包含在氣溶膠源與香味源之至少一方的吸嚐香味成分氣化或霧化;電源,係供應電力給加熱器;以及控制部,係控制加熱器與電源。供應電力給加熱器之電源,一般而言為可充放電之二次電池。
下列專利文獻1揭示根據二次電池的充電周期、充電次數、電池的容量降低率、或經過時間,來判定二次電池的壽命。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技術中,二次電池的使用壽命結束時,電池包裝內的控制部係經由通訊端子,將使用壽命結束之意旨通知電子機器,並且停止二次 電池的使用。
下列專利文獻2揭示利用溫度感測器判定二次電池是否在可充電之溫度環境下。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技術中,按照上述判定的結果,停止二次電池的充電。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4/141834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85528號
第1特徵主要內容係一種香味吸嚐器用的電池單元,其具有:可充放電之電源;可與外部的充電器電性連接之連接部;以及至少進行與前述電源相關之控制的控制部,在對前述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超過第一預定時間時,前述控制部係判定前述電源已劣化。
在此,對充電器之連接時間係指電池單元之控制部判斷電源與充電器於電性連接之時間。亦即,對充電器之連接時間係相異於電池單元與充電器物理性連接之整個期間,應予留意。
第2特徵主要內容係第1特徵之電池單元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定期地停止對前述電源的充電,前述控制部係以不包含定期地停止充電之期間之方式來測量對前述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
第3特徵主要內容係第1特徵或第2特徵之電池單元中,前述控制部係從前述電源開始充電的時間超過第二預定時間時,停止將前述連接時加計到前述累積值。
第4特徵主要內容係第1特徵至第3特徵中任一特徵所述之電池單元中具有一開關,該開關係將連接在前述連接部之前述充電器與前述電源之間的電性連接設為導通/關斷(ON/OFF),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在前述開關為導通(ON)的狀態期間,計數對前述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
第5特徵主要內容係第1特徵至第4特徵中任一特徵所述之電池單元中,前述連接部具有一對電氣端子,前述一對電氣端子中之至少一方兼作為前述充電器的連接檢測用的端子。
第6特徵主要內容係第1特徵至第5特徵中任一特徵所述之電池單元中,前述連接部係構成為可與用以將氣溶膠源或香味源氣化或霧化之負載進行電性連接。
第7特徵主要內容係第1特徵至第6特微中任一特徵所述之電池單元中具有一通知部,該通知部係在對前述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超過前述第一預定時間時,發出光、聲音、或振動。
第8特徵主要內容係第1特徵至第7特徵中任一特徵所述之電池單元中具有發出光、聲音、或振動 之通知部,前述通知部係在對前述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超過前述第一預定時間時,發出第一態樣之光、聲音、或振動,前述通知部係在從前述電源開始充電之時間超過第二預定時間時,發出第二態樣之光、聲音、或振動,前述第二態樣係與前述第一態樣不同。
第9特徵主要內容係一種香味吸嚐器,包含:第1特徵至第8特徵中任一特徵所述之電池單元;以及負載,構成為可與前述電池單元的前述電源電性連接,用以將氣溶膠源或香味源氣化或霧化。
第10特徵主要內容係一種充電器,可連接第1特微至第8特徵中任一特徵所述之電池單元。
第11特徵主要內容係一種方法,係包含:測量香味吸嚐器用的電池單元所具備之可充放電的電源對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之步驟;以及在前述連接時間之累積值超過第一預定時間時,判定前述電源已劣化之步驟。
第12特徵主要內容係一種程式,係使電池單元執行第11特徵所述之方法。
10‧‧‧電源
20‧‧‧吸嚐感測器
21‧‧‧感測器本體
22‧‧‧罩部
22A‧‧‧開口
23‧‧‧基板
30‧‧‧按鈕
40‧‧‧通知部
50‧‧‧控制單元
51‧‧‧控制部
70‧‧‧加熱器
90‧‧‧破壞部
100‧‧‧香味吸嚐器
110‧‧‧電池單元
110t‧‧‧電氣端子(連接部)
111‧‧‧連接部分
120‧‧‧霧化單元
121‧‧‧連接部分
121P‧‧‧儲存器
121Q‧‧‧芯
121R‧‧‧負載
122A‧‧‧流入孔
125‧‧‧空氣導入孔
126‧‧‧分隔壁構件
130‧‧‧香味單元
131‧‧‧筒體
132‧‧‧濾嘴
133‧‧‧膜構件
140‧‧‧開關
141‧‧‧吸口
142‧‧‧嘴管
150‧‧‧電壓感測器
170‧‧‧切斷手段
172‧‧‧保險絲
174‧‧‧第一電阻器
175‧‧‧第一開關器
176‧‧‧第二電阻器
177‧‧‧第二開關器
180‧‧‧電阻器
182‧‧‧電阻器
200‧‧‧充電器
E1‧‧‧吸口側(一方端部)
E2‧‧‧非吸口側(另一方端部)
L1‧‧‧線路
L2‧‧‧通常線路
L3‧‧‧異常線路
第1圖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的分解圖。
第2圖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霧化單元之圖。
第3圖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吸嚐感測器的構成之一例的示意圖。
第4圖係香味吸嚐器的方塊圖。
第5圖係顯示設置在電池單元的電路之圖。
第6圖係顯示與負載連接之狀態的霧化單元及電池單元的電路之圖。
第7圖係顯示與充電器連接之狀態的充電器及電池單元的電路之圖。
第8圖係顯示香味吸嚐器的供電模式中之控制方法的一例之流程圖。
第9圖係顯示從電源供應到負載之電力量的控制之例的圖表。
第10圖係顯示充電器進行之充電控制的一例之流程圖。
第11圖係顯示充電模式中之控制部進行之控制方法的一例之流程圖。
第12圖係顯示充電模式中之控制部進行之控制方法的另一例之流程圖。
第13圖係顯示電源的充電時間與電源的電壓之關係的圖。
第14圖係顯示電源的充電時間與電源的電壓之關係的溫度相關性之圖。
第15圖係顯示充電模式中之控制部進行之控制方法之另一例之流程圖。
以下,就實施形態加以說明。此外,以下 的圖之記載中,於相同或類似的部分,標示相同或類似的符號。但是,圖僅為示意性,應留意可能有各尺寸的比率等與實際之物不同的情況。
因此,具體的尺寸等應參照以下的說明來判斷。此外,當然地各圖之間亦有包含相互的尺寸之關係、比率不同之部分的情況。
[揭示的概要]
如專利文獻1、2所記載,二次電池的充電及/或放電相關之各種的控制為人所知。但是,在香味吸嚐器中,為了實現小型化,有時係構成不具有通訊端子、溫度感測器等之電路。由此種觀點來看,會有不能直接將專利文獻1、2所記載之技術適用於香味吸嚐器的情況。因此,關於香味吸嚐器中之二次電池的充放電相關之控制尚有檢討的餘地。
一態樣之香味吸嚐器用的電池單元係具有可充放電之電源、可與外部的充電器電性連接之連接部、以及至少進行電源相關的控制之控制部。對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超過第一預定時間時,控制部係判定電源已劣化。
此外,一態樣之方法係具有:將香味吸嚐器用的電池單元所具備之可充放電的電源之對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予以測量之步驟;以及連接時間累積值超過第一預定時間時,判定電源已劣化之步驟。
上述態樣中,係使用對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來判定電源的劣化。對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可藉由設置在電池單元之控制部來予以測量。因此,不經由通訊端子將充電器側所取得之資訊(電源的狀況等)傳送給電池單元內的控制部,可實施上述態樣之電源的劣化之判定。
此種電源劣化判定之方法尤其可適當地適用於具有簡單的構成電路之小型的攜帶型香味吸嚐器。
(香味吸嚐器)
以下,就一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加以說明。第1圖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香味吸嚐器的分解圖。第2圖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霧化單元之圖。第3圖係顯示一實施形態之吸嚐感測器的構成之一例的示意圖。第4圖係香味吸嚐器的方塊圖。第5圖係顯示設置在電池單元的電路之圖。第6圖係顯示與負載連接之狀態的霧化單元及電池單元的電路之圖。第7圖係顯示與充電器連接之狀態的充電器及電池單元的電路之圖。
香味吸嚐器100可為將吸嚐成分(吸嚐香味成分)不伴隨燃燒而予以吸嚐之非燃燒型的香味吸嚐器。香味吸嚐器100可具沿著預定方向A即從非吸口側E2朝吸口側E1的方向延伸之形狀。此時,香味吸嚐器100可包含:具有將吸嚐成分予以吸嚐的吸口141之一方端部E1、以及吸口141之相反側的另一方端部E2。
香味吸嚐器100可具有電池單元110及霧化單元120。霧化單元120係構成為可藉由機械性連接部分111、121而對於電池單元110裝卸自如。霧化單元120與電池單元110相互機械性連接時,霧化單元120內之後述的負載121R係經由電氣端子110t而電性連接於設置在電池單元110之電源10。亦即,電氣端子110t構成為可電性連接、切斷負載121R與電源10之連接部。
霧化單元120係具有供使用者吸嚐之吸嚐成分源、以及利用來自電源10之電力將吸嚐成分源氣化或霧化之負載121R。吸嚐成分源亦可包含產生氣溶膠之氣溶膠源及/或產生香味成分之香味源。
負載121R可為藉由接收電力而從氣溶膠源及/或香味源產生氣溶膠及/或香味成分之元件。例如,負載121R可為加熱器之類的發熱元件或超音波產生器之類的元件。就發熱元件而言,可舉例如發熱電阻器、陶瓷加熱器、以及感應加熱式之加熱器等。
以下,參照第1圖及第2圖,就霧化單元120之更詳細的一例加以說明。霧化單元120可具有儲存器121P、芯121Q、以及負載121R。儲存器121P可構成供儲存液狀的氣溶膠源或香味源。儲存器121P係例如可為由樹脂網等材料所構成的多孔質體。芯121Q可為從儲存器121P利用毛細現象引進氣溶膠源或香味源之液體保持構件。芯121Q例如可由玻璃纖維、多孔質陶瓷等所構成。
負載121R係將保持在芯121Q之氣溶膠源霧化或將香味源加熱。負載121R係例如由捲繞在芯121Q之電阻發熱體(例如,電熱線)所構成。
由流入孔122A流入之空氣係通過霧化單元120內的負載121R附近。藉由負載121R所產生之吸嚐成分係與空氣一起往吸口之方向流動。
氣溶膠源在常溫下可為液體。例如,就氣溶膠源而言,可使用多元醇。氣溶膠源本身亦可具有香味成分。或者,氣溶膠源亦可含有:經加熱而釋出吸嚐香味成分之菸草原料、來自菸草原料的萃取物等。
此外,上述實施形態中,詳細說明了常溫下為液體的氣溶膠源之例,惟,取代地,氣溶膠源亦可使用常溫下為固體者。此時,負載121R係為了使固態的氣溶膠源產生氣溶膠而配置成與固態的氣溶膠源接觸或接近。
霧化單元120亦可具備可交換地構成之香味單元(匣體)130。香味單元130係具有收容香味源之筒體131。筒體131可包含膜構件133與濾嘴132。可在由膜構件133與濾嘴132所構成之空間內設置香味源。
霧化單元120可包含破壞部90。破壞部90係用以破壞香味單元130的膜構件133的一部分之構件。破壞部90可藉由用以隔開霧化單元120與香味單元130之分隔壁構件126來保持。分隔壁構件126係例如為聚縮醛樹脂。破壞部90例如為圓筒狀的中空針。藉由中空針的 尖端突刺膜構件133,而形成使霧化單元120與香味單元130在空氣中相連通之空氣流路。在此,中空針的內部以設置具有香味源不通過之程度的粗細度之網眼為較佳。
依據理想的實施形態之一例,香味單元130內之香味源係將吸嚐香味成分賦予至藉由霧化單元120的負載121R所產生的氣溶膠。藉由香味源賦予至氣溶膠之香味係傳送到香味吸嚐器100的吸口。藉此,香味吸嚐器100可具有複數個吸嚐成分源。取代地,香味吸嚐器100亦可僅具有一個吸嚐成分源。
香味單元130內的香味源在常溫下亦可為固體。就一例而言,香味源係由對氣溶膠賦予吸嚐香味成分之植物材料的原料片所構成。就構成香味源之原料片而言,可使用將菸絲與菸草原料之類的菸草材料形成為粒狀之成形體。取代地,香味源亦可為將菸草材料形成為片狀之成形體。此外,構成香味源之原料片亦可由菸草以外的植物(例如,薄荷、香藥等)所構成。香味源中,亦可提供薄荷醇等之香料。
香味吸嚐器100亦可包含嘴管(mouthpiece)142,該嘴管142係具有用以將吸嚐成分供使用者吸嚐之吸口141。嘴管142可構成為可對於霧化單元120或香味單元130裝卸自如,亦可構成為一體不可分者。
電池單元110係具有電源10、通知部40、及控制單元50。電源10係儲存香味吸嚐器100的動作所需的電力。電源10可為可對於電池單元110裝卸自如之電 源。電源10例如可為鋰離子二次電池之類的可再充電之電池。
控制單元50係可具有例如微電腦之類的控制部51、吸嚐感測器20、以及按鈕30。並且,香味吸嚐器100亦可包含電壓感測器150。控制部51係按照電壓感測器150的輸出值,進行香味吸嚐器100的動作所需之各種控制。例如,控制部51亦可構成對電源10到負載121的電力進行控制之電力控制部。
霧化單元120與電池單元110連接時,設置在霧化單元120之負載121R係與電池單元110之電源10電性連接(參照第6圖)。
香味吸嚐器100亦可包含開關140,該開關140係可將負載121R與電源10電性連接及切斷。開關140係藉由控制單元50進行開閉。開關140係例如可由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來構成。
開關140設為ON(導通)時,電力從電源10供應到負載121R。另一方面,開關140設為OFF(關斷)時,停止電力從電源10供應到負載121R。開關140的ON/OFF係藉由控制單元50進行控制。
控制單元50可包含可輸出請求負載121R的動作的信號之請求感測器。請求感測器係例如可為由使用者按壓之按鈕30,或是檢測使用者的吸嚐動作之吸嚐感測器20。控制單元50係取得對於負載121R的動作請求信號,並產生用以使負載121R動作之指令。就具體的一例 而言,控制單元50係將用以使負載121R動作的指令輸出到開關140,開關140即按照此指令成為ON。如此,控制單元50係構成為對電源10到負載121R的供電進行控制。電力從電源10供應到負載121R時,藉由負載121R使吸嚐成分源氣化或霧化。
吸嚐感測器20亦可構成為將隨著吸口之吸嚐而變動之輸出值予以輸出。具體而言,吸嚐感測器20可將隨著非吸口側朝向吸口側抽吸之空氣的流量(亦即,隨著使用者之吸嚐動作)而變化之值(例如,電壓值或電流值)予以輸出之感測器。就此類的感測器而言,例如,可舉例電容式麥克風感測器、習知的流量感測器等。
第3圖係顯示吸嚐感測器20之具體的一例。第3圖所例示之吸嚐感測器20係具有感測器本體21、罩部22、以及基板23。感測器本體21係例如由電容器所構成。感測器本體21的電容量係隨著從空氣導入孔125被抽吸的空氣(亦即,從非吸口側朝向吸口側被抽吸之空氣)所產生的振動(壓力)而變化。罩部22係對於感測器本體21設置在吸口側,且具有開口22A。藉由設置具有開口22A之罩部22,使感測器本體21的電容量容易變化,而提高感測器本體21的反應特性。基板23係將表示感測器本體21(電容器)的電容量之值(在此為電壓值)予以輸出。
香味吸嚐器100中,更具體而言,電池單元110可構成為可與將電池單元110內的電源10充電之充電器200連接(參照第7圖)。充電器200與電池單元110 連接時,充電器200係與電池單元110的電源10電性連接。
用以與充電器200電性連接之電池單元110的一對電氣端子110t,可兼作為用以與負載121R電性連接之電池單元110的一對電氣端子。亦即,充電器200與霧化單元120能夠與電池單元的相同的電氣端子110t電性連接。
以簡化香味吸嚐器100的構造為目的,充電器200亦可構成為不能與電池單元110的控制單元50通訊。亦即,充電器200的處理器250與控制單元50之間不需用以進行通訊之通訊用端子。
電池單元110亦可具有判定是否與充電器200連接之判定部。判定部例如可為根據連接充電器200之一對電氣端子110t彼此間之電位差的變化,來判定充電器200之連接的有無之手段。
本實施形態中,判定部亦可包含串聯配置之一對電阻器180、182。一對電阻器中之一方的電阻器180係設置在連結電氣端子110t彼此之位置。一對電阻器中之另一方的電阻器182係與控制部51的一端子連結。
一對電阻器之電阻值180、182可為已知。一對電阻器180、182之電阻值充分地高於負載121R,例如可為10kΩ。
一對電阻器180、182彼此間的點之電位,在電氣端子110t未有任何連接之情況,以及充電器200連接在電氣端子110t之情況,係相互不同。因此,控制部 51係藉由接收來自一對電阻器中之另一方的電阻器182的信號(以下稱為「WAKE信號」。),可推定是在連接部110t未有任何連接之狀態,或是充電器200連接在連接部110t之狀態的任一者。
判定充電器200的連接之判定部不限於上述手段,若可判定充電器200的連接的有無,則可採用任意手段。較佳的是,如前所述,一對電氣端子110t中之至少一方兼作為充電器200的連接檢測用之端子。
電池單元110可具有切斷手段170,該切斷手段170係至少暫時地使電源10與負載121R之間不能電性連接。切斷手段170亦可在電池單元110的電路上設置在電源10與電氣端子110t之間。
切斷手段170較佳係構成為可切換第一模式與第二模式,該第一模式係以可藉由控制部51重新使電源10對負載121R供電之方式,暫停供電,該第二模式係以不可藉由控制部51重新使電源10對負載121R供電之方式,不可逆地停止供電。控制部51係可構成為可依第一模式與第二模式控制切斷手段170。
就具體的構成之一例而言,切斷手段170可包含保險絲172。切斷手段170可從設有保險絲172之線路L1起,分岐而並聯通常線路L2與異常線路L3。在通常線路L2上,第一電阻器174與第一開關器175相互串聯地連接。在異常線路L3上,第二電阻器176與第二開關器177相互串聯地連接。
第一開關器175與第二開關器177之雙方為OFF時,無法從電源10供應電力到負載121R,亦無法藉由充電器200對電源10充電。在通常的動作中,亦即未發生異常的狀況之期間,第一開關器175為ON,第二開關器177為OFF。藉此,連接在連接部110t之負載121R或充電器200經由通常線路L2而與電源10連接。
在第一模式中,第一開關器175與第二開關器177之雙方成為OFF。藉此,電源10與負載121R或充電器200之間的電性連接暫時地切斷。
在第二模式中,第一開關器175與第二開關器177成為ON。藉此,電流流到通常線路L2與異常線路L3之雙方,而比通常動作更大的電流會流到保險絲172,結果,保險絲172熔斷。由於保險絲172熔斷,使得電源10與負載121R或充電器200之間的電性連接不可逆地切斷。
此外,第一電阻器174的電阻值與第二電阻器176的電阻值可設定為在第一模式中不使保險絲172熔斷,而在第二模式中使保險絲172熔斷。此外,異常線路L3可為不具有第二電阻器176而僅具有導接線的導線電阻之所謂的短路線路。
通知部40係發出用以將各種資訊通知使用者之訊息。通知部40例如可為LED之類的發光元件。取代地,通知部40亦可為產生聲音之元件或振動器。
(供電模式)
第8圖係顯示香味吸嚐器的供電模式中之控制方法的一例之流程圖。第8圖所示之控制流程係藉由控制部51來實施。供電模式係可從電源10供電到負載121R之模式。供電模式係至少可在電池單元110與霧化單元120連接之情況下實施。控制部51可控制為藉由檢測到負載121R已連接在連接部110t而轉為進行供電模式。
控制單元50係在供電模式中,判斷是否已取得對負載121R之動作請求信號(步驟S100)。動作請求信號係例如在吸嚐感測器20檢測到使用者的吸嚐動作時從吸嚐感測器20取得之信號。亦即,控制單元50可在吸嚐感測器20檢測到使用者的吸嚐動作時,將開關140ON(步驟S106)。取代地,動作請求信號亦可為檢測到按鈕30被按壓時從按鈕30取得之信號。亦即,控制單元50可於檢測到使用者按下按鈕時,將開關140設為ON(步驟S106)。
控制單元50可視需要,在開關140設為ON之前,取得電源10的電壓(步驟S102)。電源10的電壓較佳係根據所取得之電力來決定供應給負載121R之電力的一脈衝之脈衝寬度(預定的時間)(步驟S104)。在此,脈衝寬度例如可在50至200msec之範圍內。
控制單元50將開關140設為ON時,經過相當於脈衝寬度(預定的時間)的時間(步驟S108)之後,使開關140設為OFF(步驟S110)。藉此,將一脈衝的脈衝寬 度的電壓施加在負載121R。
控制單元50係判定是否檢測到對負載121R之電力供應的結束時機(步驟S114)。控制單元50係在檢測到結束時機時,結束對負載121R之電力供應(步驟S116)。
對負載121R之電力供應的結束時機例如可為吸嚐感測器20檢測到用以使用負載121R之操作的結束之時機。取代地,對負載121R之電力供應的結束時機亦可為檢測到解除了按下按鈕30之時機。另外,對負載121R之電力供應的結束時機亦可為檢測到對負載121R之電力供應的開始起經過預定的中斷時間之時機。預定的中斷時間可根據一般的使用者一次的吸嚐動作所需之期間來預先設定。例如,預定的中斷時間可為2至5秒左右的範圍。
控制單元50未檢測到對負載121R之電力供應的結束時機時,控制單元50再次將開關140設為ON而將電力(次一電力脈衝)供應給負載121R(步驟S106、S108、S110)。藉由重覆進行對負載121R之一脈衝的電力之供應,可將一次吸嚐動作所需之電力供應給負載121R。
第9圖係顯示從電源10供應到負載121R之電力量的控制之例的圖表。第9圖係顯示吸嚐感測器20的輸出值與對負載121R之供應電壓的關係。
吸嚐感測器20可構成為輸出隨著吸口141之吸嚐而變動之輸出值。吸嚐感測器20的輸出值係如第9圖所示,可為對應於香味吸嚐器內之氣體的流速(香味吸嚐 器內之壓力變化)之值,但不限於此。
吸嚐感測器20輸出隨著吸嚐而變動之輸出值時,控制單元50亦可構成為依按照吸嚐感測器20的輸出值來檢測吸嚐動作。例如,控制單元50可構成於吸嚐感測器20的輸出值成為第一預定值O1以上時,檢測到使用者之吸嚐動作。因此,控制單元50係於吸嚐感測器20的輸出值成為第一預定值O1以上時,可判斷已取得對負載121R之動作請求信號(步驟S100)。
另一方面,控制單元50係於吸嚐感測器20的輸出值成為第二預定值O2以下時,可判斷為檢測到對負載121R之電力供應的結束時機(步驟S114)。此時,可按照使用者之吸嚐動作的態樣,變更對負載121R之電力供應的開始到對負載121R之電力供應的結束之期間。當然地,即使是此情況,在取得對負載121R之動作請求信號後經過前述預定的中斷時間時,亦可結束對負載121R之電力供應。
在此,控制單元50亦可構成為僅在吸嚐感測器20的輸出值之絕對值為第一預定值(預定的閾值)O1以上時,檢測到吸嚐動作。藉此,可抑制由於吸嚐感測器20之雜訊而使負載121R誤動作。再者,用以檢測對負載121R之電力供應的結束時機之第二預定值O2可小於第一預定值O1。
控制部51可藉由脈衝寬度控制來調整從電源10對負載121R供應之電力量。脈衝寬度相關之工作比 可為小於100%的值。
如電源10的電壓較高時,控制部51使供應給負載121R之脈衝寬度變窄(參照第9圖中段之圖表)。如電源10的電壓值較低時,控制部51使供應給負載121R之脈衝寬度變寬(參照第9圖下段之圖表)。脈衝寬度的設定可按照前述步驟S104來實施。
如前述,控制部51較佳係構成為以電源10的電壓值愈低則具有愈大的工作比之脈衝寬度調變之方式來控制施加於負載121R的電壓。藉此,不論電源10的剩餘量如何,皆可將吸嚐動作中所產生的氣溶膠量(相當於一脈衝的電力之氣溶膠量)略均等化。更理想的是,控制部51係不論電源10的電壓如何,皆以供應給負載121R之一脈衝的電力量成為一定之方式來控制脈衝寬度調變的工作比為較佳。
(充電器之充電控制)
第10圖係顯示充電器200進行之充電控制的一例之流程圖。第10圖所示之控制流程係藉由裝載在充電器200之處理器來進行。
首先,充電器200係判斷是否連接到電池單元110而待機直到連接到電池單元110(步驟S300)。
充電器200與電池單元110之連接可利用習知的方法來進行檢測。例如,充電器200可藉由檢測出用以將充電器200連接到電池單元110之一對電氣端子間的 電壓之變化,來判斷是否連接到電池單元110。
充電器200連接到電池單元110時,充電器200係判斷電源10是否未經深度放電(步驟S302)。在此,電源10的深度放電係指電源10的電壓成為未達比放電結束電壓低之深度放電判定電壓的狀態。深度放電判定電壓例如可在3.1V至3.2V之範圍內。
充電器200可使用設置在充電器200內之電壓計來推定電源10的電壓。充電器200可藉由比較電源10的電壓的推定值與深度放電判定電壓來判斷電源10是否經深度放電。
充電器200係在判斷為電源10經深度放電時,以低滿充容量比率的電力對電源10充電(步驟S304)。藉此,充電器200可使電源10從深度放電之狀態恢復到高於放電結束電壓的電壓之狀態。
電源10的電壓為放電結束電壓以上時,充電器200係判斷電源10的電壓是否為切換電壓以上(步驟S306)。切換電壓係指用以區隔定電流充電(CC充電)的區間與定電壓充電(CV充電)的區間之閾值。切換電壓例如可在4.0V至4.1V之範圍內。
電源10之電壓未達切換電壓時,充電器200係以定電流充電方式對電源10充電(步驟S308)。電源10之電壓為切換電壓以上時,充電器200係以定電壓充電方式對電源10充電(步驟S310)。在定電壓充電方式中,隨著充電的進行而減少充電電流。
以定電壓充電方式開始對電源10充電時,充電器200係判斷充電電流是否成為預定的充電結束電流以下(步驟S312)。在此,充電電流可利用設置在充電器200內之電流計來取得。充電電流大於預定之充電結束電流時,持續以定電壓充電方式進行電源10的充電。
充電電流成為預定的充電結束電流以下時,充電器200係判斷電源10成為滿充電狀態而停止充電(步驟S314)。
(充電模式中之控制單元進行之控制1)
第11圖係顯示充電模式中之控制部進行之控制方法的一例之流程圖。充電模式係可進行電源10的充電之模式。本例之流程圖中,控制部51係使用對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進行判定電源10的劣化之處理。
首先,控制部51係檢測電池單元110與充電器200的連接(步驟S400)。電池單元110與充電器200的連接係如前述,可藉由取得一對電氣端子110t間之電壓的變化來進行檢測。
控制部51係在檢測到電池單元110與充電器200的連接時,將第二計時器設定為0(步驟S404)。第二計時器係測量一次的充電期間對充電器200之連接時間。
其次,控制部51係將開關14設為ON(步驟S406)。藉此,充電器200與電源10相互電性連接。依此 開始進行電源10的充電。控制部51係在將開關140設為ON時,將第一計時器及第二計時器設為ON(步驟S408、步驟S410)。藉此方式,第一計時器及第二計時器的測量值開始增加。
第一計時器係測量對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依此,第一計時器係在新的電池單元的情況下設定為0。第一計時器亦可構成為在交換電源10之時機重設為0。亦即,第一計時器亦可構成為對於某電源10測量對充電器200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
將開關140設為ON之後經過既定的時間時,控制部51係將開關設為OFF(步驟S412、S414)。經過既定的時間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80msec至120msec。
控制部51係在將開關140設為OFF時,停止第一計時器及第二計時器(步驟S416、S418)為較佳。亦即,第一計時器及第二計時器較佳係於電源10與充電器200在電池單元內部被電性切斷的期間停止。
控制部51係判斷第一計時器的值是否超過第一預定時間(步驟S420)。第一預定時間可為對應於電池單元的設計而預先設定的時間。具體而言,第一預定時間可根據電池單元被判斷為已劣化之程度的充電時間來設定。本實施形態中,第一預定時間例如可為500至1000小時。
控制部51係於第一計時器的值超過第一預定時間時,判斷電源10已劣化(步驟S422)。亦即,對充 電器200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超過第一預定時間時,控制部51係判定電源10已劣化。控制部51係在判定電源10已劣化時,停止電源10的使用(步驟S424)為較佳。例如,控制部51係在對充電器200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超過第一預定時間時,即使充電器200與電池單元110連接,亦將開關140設為OFF,以維持強制地停止充電之狀態。藉此,可防止對被判斷為已劣化之電源10進一步地進行充電。
並且,控制部51亦可於對充電器200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超過第一預定時間時,藉由將切斷手段170切換為第二模式,將保險絲172熔斷。藉此,充電器200或負載121R與電源10之間的電性連接不可逆地切斷,而可確實地禁止已劣化之電源10的使用。
並且,控制部51係在判定電源10已劣化時,可藉由來自通知部40之光、聲音、或振動,將電源10已劣化之事宜通知使用者。通知電源10已劣化的事宜之來自通知部40的光、聲音、或振動的態樣,較佳為與通常時之來自通知部40的光、聲音、或振動之態樣不同。此外,用以通知電源10已劣化之來自通知部40的光、聲音、或振動的態樣,較佳為與第二計時器的值超過後述之第二預定時間時之來自通知部40之光、聲音、或振動的態樣不同。
在步驟S420中,第一計時器的值未超過第一預定時間時,控制部51係判斷是否檢測到充電結束(步驟S426)。充電結束之檢測例如可藉由檢測到已解除充電 器200的連接來進行。再者,充電結束之檢測例如亦可藉由檢測來自充電器200的充電電流已停止來進行。控制部51係在檢測到充電結束時,將開關140維持在OFF之狀態下停止充電(步驟S430)。
控制部51係在未檢測到充電結束時,判斷第二計時器的值是否超過第二預定時間(步驟S428)。第二預定時間可根據為了將充電的容量降低到放電結束電壓之電源10充電到滿充電電壓為止所需之時間來設定。第二預定時間係短於第一預定時間的時間。第二預定時間可對應於電源10的設計,設定為預先經實驗而得出之適當的值。第二預定時間例如可為60至120分。
控制部51係於第二計時器的值超過第二預定時間時,將開關140維持於OFF而停止電源10的充電(步驟S430)。具體而言,控制部51係於第二計時器的值超過第二預定時間時,即使充電器200與電池單元110連接,亦強制地停止充電。藉此,控制部51可防止電源10的過充電。
控制部51係於第二計時器的值超過第二預定時間時,停止電源10的充電,並且藉由來自通知部40的光、聲音、或振動,將停止充電之事宜通知使用者。用以通知此停止充電之來自通知部40之光、聲音、或振動的態樣係如前述,較佳為與用以通知電源10已劣化之來自通知部40的光、聲音、或振動的態樣不同。
此外,控制部51係於從電源10的開始充 電之時間超過第二預定時間時,維持停止對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之計數,亦即維持停止第一計時器之狀態。
控制部51係於第二計時器的值未超過第二預定時間時,在經過既定的時間後,再次將開關140設為ON,重覆進行電源10的充電(步驟S432、S406)。既定的時間例如可為300μ sec至500μ sec。既定的時間可為預先設定之固定值。
控制部51係於將開關140設為ON時,如前所述,將第一計時器及第二計時器設為ON(步驟S408、步驟S410)。藉此,第一計時器及第二計時器之測量值再次開始增加。如此,控制部51係構成為於開關140為ON的狀態之期間,計數對充電器200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
藉由重覆上述過程,控制部51係定期地停止對電源之充電。例如,控制部51係重覆地進行於80msec至120msec的期間進行充電且例如在300μ sec至500μ sec的期間停止充電之處理。
在此,控制部51較佳為測量對充電器200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中不包含定期地停止充電的期間。亦即,第一計時器可在定期地停止充電之期間中停止。相同地,第二計時器亦可在定期地停止充電之期間中停止。
除了前述控制流程所示之情況之外,控制部51亦可藉由電池單元110內的電性切斷,強制地停止電源10的充電。控制部51停止充電時,控制部51較佳係停止第一計時器及/或第二計時器的計數。亦即,控制部51 較佳係在充電器200與電池單元110連接之狀態下,且充電器200與電源10在電池單元110內相互電性連接之狀態下,利用第一計時器及/或第二計時器測量連接時間。
前述控制流程(第11圖)中,使用二個計時器,亦即使用第一計時器與第二計時器。取代地,不使用第一計時器亦可實施相同的控制流程。此時,不需第11圖所示之步驟S408及S416,對充電器200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可使用第二計時器的測量值來測量。由於第二計時器可測量一次充電過程所需的時間,故藉由按各個充電過程累積第二計時器的測量值,可測量對充電器200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並且,此時,藉由將現在的充電過程所經過的連接時間(第二計時器的值)加在前次充電過程所累積的對充電器200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於充電過程中,可算出對充電器200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T1)。藉由使用在此算出的對充電器200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T1)來進行步驟S420所示之判定,可判斷電源10的劣化。
再者,如前述控制流程所示,較佳係於充電過程中,對充電器200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T1)超過第一預定時間時,判定為電源10已劣化,且停止電源的充電。藉此,可防止對已劣化之電源10進行充電動作。
(充電模式中之控制單元進行之控制2)
第12圖係顯示充電模式中之控制部進行之控制方法的另一例之流程圖。第13圖係顯示電源的充電時間與電源 的電壓之關係的圖。第14圖係顯示電源的充電時間與電源的電壓之關係的溫度相關性之圖。
一般而言,鋰離子二次電池之類的電源10係規定有充電中之電源的溫度容許範圍。此溫度容許範圍因電源10的種類而不同,例如規定在0至45℃的範圍。本例之控制流程中,控制部51係在電源10的充電處理中,根據電源10的電壓,檢測電源10的溫度異常。
首先,控制部51係檢測電池單元110與充電器200的連接(步驟S400)。控制部51係在檢測到電池單元110與充電器200的連接時,取得電源10的電壓(VBatt)(步驟S401)。電源10的電壓較佳為電源10與充電器200未電性連接而取得之開路電壓(Open circuit voltage;OCV)。
其次,電源10的電壓若未達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則將第二旗標設定為1(F2=1)(步驟S402、S403a)。此外,電源10的電壓若為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以上,則將第二旗標設定為0(F2=0)(步驟S402、S403b)。亦即,第二旗標係於電源10之開始充電時,判斷電源10的電壓是否未達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之指標。有關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係後述之。
此外,控制部51係在檢測到電池單元110與充電器200的連接時,將第一旗標設定為0(F1=0),並且將第三計時器設定為0(步驟S403c、S405)。第三計時器 係測量充電中,電源10的電壓從後述之第一預定值成為第二預定值所需的時間。
其次,控制部51係將開關140設為ON(步驟S406)。藉此,充電器200與電源10相互電性連接。依此,開始進行電源10的充電。控制部51係在將開關140設為ON時,將第三計時器設為ON(步驟S411)。藉此,第三計時器的測量值開始增加。
將開關140設為ON後經過既定的時間時,控制部51係將開關設為OFF(步驟S412、S414)。經過既定的時間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80msec至120msec。
控制部51係在將開關140設為OFF時,停止第三計時器(步驟S419)。亦即,第三計時器係於電源10與充電器200在電池單元內部電性切斷的期間可停止計時。
控制部51係在將開關140設為OFF之狀態下,取得電源10之電壓(步驟S440)。電源10的電壓可藉由電壓感測器150來取得。電源10的電壓較佳為電源10與充電器200未電性連接而取得之開路電壓(OCV)。取代地,電源10的電壓亦可為電源10與充電器200電性連接之狀態下取得之閉路電壓(CCV(Closed-Circuit TeleVision))。此時,電源10的電壓係在步驟S414將開關140設為OFF之前取得。
從電源10之電壓的精確度之觀點來看,為了排除電壓降低、內部電阻、溫度變化等的影響,相較於閉路電壓(CCV),以利用開路電壓(OCV)來規定電源10的 電壓為較佳。
其次,若第二旗標為0(F2=0),則回到步驟S406,再次將開關140設為ON,重覆電源10的充電(步驟S441)。
亦即,於充電開始時,若電源10的電壓為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以上,則不進行後述之溫度異常的檢測而繼續電源10的充電。再者,在第12圖的流程圖中雖未明示,但與第11圖的步驟S426相同地,控制部51若檢測到充電結束,則控制部51例如可藉由將開關140設為OFF來強制地停止充電。
步驟S441中,第二旗標若為1(F2=1),則控制部51係判斷電源10的電壓(VBatt)是否在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以上(步驟S442)。第一預定值亦可在放電結束電壓到高於放電結束電壓0.1V左右的電壓之範圍內。第一預定值較佳為放電結束電壓。
電源10的電壓未達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時,控制部51係在經過既定的時間後,再次將開關140設為ON,重覆電源10之充電(步驟S442、S406)。既定的時間例如可為300μ sec至500μ sec。既定的時間可為預先設定之固定值。
若電源10的電壓在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以上,且第一旗標(F1)的值為0,則控制部51係重設第三計時器且重新啟動計時器(步驟S446)。在此,第一旗標(F1)係表示電源10的電壓是否已在之前成為既定的電壓 範圍之下限值以上。若F1=0,則電源10的電壓未曾在之前成為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以上。亦即,電源10的電壓首次成為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以上時,重設第三計時器。重設第三計時器且重新啟動第三計時器時,為了表示電源10的電壓已成為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以上,將第一旗標(F1)變更為1(步驟S448)。
若電源10之電壓為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以上,且第一旗標(F1)的值為1,則不重設第三計時器而前進到步驟S450。步驟S450中,控制部51係判斷電源10的電壓是否在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上限值(第二預定值)以上(步驟S450)。
第二預定值係大於前述第一預定值,且小於滿充電電壓。第二預定值較佳為小於前述切換電壓。第二預定值例如可在3.8V至4.0V之範圍內。
電源10的電壓未達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上限值時,控制部51係在經過前述既定的時間後,再次將開關140設為ON,重覆電源10的充電(步驟S450、S406)。
電源10的電壓為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上限值以上時,控制部51係結束以第三計時器進行之時間測量(步驟S454)。藉此,第三計時器係測量出電源10之電壓從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到成為上限值(第二預定值)為止之充電時間。
其次,控制部51係判斷第三計時器的值是否在第三預定時間以下(步驟S456)。亦即,控制部51係 判斷電源10的電壓從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到達上限值(第二預定值)為止之充電時間是否在第三預定時間以下。有關第三預定時間係後述之。
電源10的電壓從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到達上限值(第二預定值)為止之充電時間在第三預定時間以下時,控制部51係檢測為異常。具體而言,控制部51係判定為電源10之溫度異常,尤其是判定電源10的溫度未達溫度容許範圍,而停止電源10的充電處理(步驟S458、S460)。
充電處理的停止係例如可由控制部51進行充電之強制的停止或限制。充電之強制的停止或限制可藉由在電池單元110內切斷電源10與充電器200之間的電性連接來達成。例如,電性連接的切斷可由控制部51將開關140設為OFF。取代地,電性連接的切斷亦可將切斷手段170切換為第一模式而使充電器200與電源10之間的電性連接暫時地切斷。
再者,控制部51係在檢測到電源10的溫度異常時,可經由通知部40向使用者通知異常。具體而言,控制部51可經由來自通知部40的光、聲音、或振動,將異常通知使用者。此時的來自通知部40之光、聲音、或振動的態樣較佳為與通常時之來自通知部40的光、聲音、或振動的態樣以及第11圖所示之控制流程中用以通知電源10的劣化之態樣皆不同。
電源10的電壓從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 (第一預定值)到達上限值(第二預定值)為止之充電時間大於第三預定時間時,控制部51係判斷電源10的溫度在正常範圍內,再次將開關140設為ON,重覆電源10的充電(步驟S462、S406)。
依據上述控制流程,控制部51係在電源10的充電處理中,根據電源10的電壓從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成為上限值(第二預定值)為止之充電時間來進行異常的檢測。在此,控制部51係構成為定期地停止對電源10之充電(步驟S414),而控制部51較佳係如前述流程所示,測量不包含定期地停止充電的期間之充電時間。取代地,控制部51亦可測量包含定期地停止充電之期間之充電時間。
上述實施形態中,係根據開始進行充電模式時所取得之電源10的電壓設定第二旗標(F2)的值(步驟S401、S402、S403a及S403b)。取代地,亦可根據供電模式(參照第8圖)中所取得的電源10之電壓,來設定開始進行充電時之第二旗標(F2)的值(步驟S402、S403a及S403b)。亦即,在供電模式中最後所取得之電源10的電壓成為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較佳係成為放電結束電壓,例如成為3.2V以下時,將第二旗標設定為1(F2=1)。
第12圖所示之控制流程中,第三計時器係構成為測量電源10的電壓超過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後,到達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上限值為止之時間。因此,設置有判定電源10的電壓超過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的 時機之第一旗標(F1)相關之步驟S402、S444、S446。
取代地,亦可不需第12圖所示之步驟S402、S442至448。亦即,在充電模式中,若第二旗標為1(F2=1),則開始進行第三計時器的測量(步驟S406),第三計時器測量電源10的電壓到達既定的電壓範圍的上限之時間即可。亦即,充電模式開始時之電源10的電壓若為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例如未達放電結束電壓,則開始進行第三計時器的測量,利用第三計時器來測量電源10的電壓到達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上限值為止的時間即可。即使是此情況,在步驟S456中亦可進行電源10之溫度異常的判定。
依據此方法,由於從開始進行充電模式時即開始進行時間的測量,故可使用第11圖所示之第二計時器,來進行步驟S456之電源10的溫度的判定。亦即,可使用前述第二計時器取代第12圖所示之第三計時器來實施電源10之溫度異常的判定之控制流程。
當然地,電源10進行深度放電時,充電器200以低滿充容量比率的電力對電源10進行充電(步驟S304),故以不將低滿充容量比率的充電期間加計到利用第三計時器所作之測量時間來執行第12圖所示之步驟S402、S442至448為較佳。
上述實施形態中,控制部51係根據電源10的充電處理中,電源10的電壓從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到上限值(第二預定值)為止之充電時間,來進 行異常的檢測。控制部51亦可使用電源10的剩餘量相關的值取代電源的電壓來進行異常的檢測。例如,控制部51亦可根據電源10的充電處理中,電源10的剩餘容量或充電率(State of Charge;SOC)從既定的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到上限值(第二預定值)為止之充電時間,來進行電源10的溫度異常之檢測。此時,控制部51可在前述步驟S440中取得電源10的剩餘量相關的值,例如可取得剩餘容量或充電率,取代取得電源10的電壓。
此時,第一預定值可在從相當於放電結束電壓之電源10的剩餘量相關的值,到相當於高於電結束電壓0.1V左右的電壓之電源10的剩餘量相關的值的範圍內。較佳的是第一預定值為相當於放電結束電壓之電源10的剩餘量相關的值。第二預定值係大於前述第一預定值,而小於相當於滿充電電壓之電源10的剩餘量相關的值。第二預定值較佳為小於相當於前述切換電壓之電源10的剩餘量相關的值。第二預定值例如可在相當於3.8V至4.0V之電源10的剩餘量相關的值之範圍內。
在此,電源10之剩餘容量或充電率(SOC)可藉由習知之任意方法來取得。例如,電源10的剩餘容量或充電率(SOC)已知與電源10的電壓有關聯性。因此,電源10之剩餘容量或充電率(SOC)可利用電源10之剩餘容量或充電率(SOC)與電源10的電壓之關聯性,根據電源10的電壓來推定。亦即,控制部51可於定期地停止對電源10的充電之期間取得電源10的電壓,且根據所取得的電源 10之電壓來導出電源10的剩餘量相關的值。此外,電源10之剩餘容量或充電率(SOC)與電源10的電壓之關聯性係按照電源10的設計而決定,故可預先藉由實驗來決定。
在此,如第13圖及第14圖所示,若充電中之電源10的溫度愈低,則充電初期的電源10的電壓,亦即電源10的充電率(SOC)會愈快速地增大。此傾向係由於伴隨溫度降低使得內部電阻增大而產生,即使電源10的種類不同亦皆會產生。因此,電源10的充電處理中,電源10的剩餘量相關的值從既定的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到成為上限值(第二預定值)為止之充電時間在第三預定時間以下時,可檢測出電源10的溫度之異常。利用此方法,可不利用溫度感測器而檢測出充電中之電源10的溫度異常。
第三預定時間係設定為對應於既定的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與上限值(第二預定值),而可檢測出低於電源10的溫度容許範圍的溫度。若決定了既定的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與上限值(第二預定值),則第三預定時間可藉由預先的實驗而設定為預定的值。第三預定時間係短於前述第一預定時間及第二預定時間的時間。
例如,第14圖係顯示得自鋰離子二次電池之實驗資料。考慮到各式各樣的鋰離子二次電池之溫度容許範圍有若干的誤差或緩衝餘地,例如電源10的溫度在4℃以下,較佳為0℃以下時,可視為電源的溫度異常。在此,第一預定值規定為放電結束電壓(3.2V),第二預定值 規定為3.9V時,從第13圖所示之圖表來看,第三預定時間較佳為8分至12分。
(充電模式中之控制單元進行之控制3)
第15圖係顯示充電模式中之控制部進行之控制方法之另一例之流程圖。顯示用以檢測使用第12圖所說明之充電中的電源10之溫度異常之別的方法。本態樣中,步驟S400至S448之步驟係如前述而省略其說明(參照第12圖)。
本態樣中,實施步驟S451以取代第12圖所示之步驟S450。步驟S451中,控制部51係判斷第三計時器的值是否超過第三預定時間(步驟S451)。在此,第三計時器係計數電源10的電壓達到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時起所經過的時間。因此,在步驟S451中,以電源10的電壓達到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時作為起點,判斷是否經過第三預定時間。在此,第三預定時間可為與第12圖所說明者相同。
第三計時器的值在第三預定時間以下時,控制部51可藉由將開關140設為ON(步驟S406),而繼續進行電源10的充電。
第三計時器的值超過第三預定時間時,控制部51係結束第三計時器之時間的測量(步驟S454)。其次,控制部51係判斷電源10的電壓(VBatt)是否在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上限值(第二預定值)以上(步驟S457)。在此,有關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上限值(第二預定值)係如前述。第 二預定值較佳為小於前述切換電壓,例如可在3.8V至4.0V之範圍內。
電源10的電壓(VBatt)在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上限值(第二預定值)以上時,控制部51係檢測為異常。具體而言,控制部51係判定為電源10之溫度異常,尤其是判定電源10的溫度未達溫度容許範圍,而停止電源10的充電處理(步驟S458、S460)。
電源10的電壓(VBatt)未達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上限值(第二預定值)時,控制部51係判斷電源10的溫度在正常範圍內,再次將開關140設為ON,而重複電源10的充電(步驟S462、S406)。此時,可例如藉由將第二旗標設為0(F2=0)(步驟S463),而在之後的充電期間不再次進行根據步驟S457之溫度異常的判定,繼續進行充電。
依據上述控制流程,控制部51可根據電源10的充電處理中,從電源10的電壓成為既定的電壓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時起經過既定的充電時間時的電源10之電壓,檢測電源的溫度異常。
控制部51可使用電源10的剩餘量相關的值取代電源的電壓來進行異常的檢測。例如,控制部51可根據電源10的充電處理中,從電源10的剩餘量相關的值成為既定的範圍之下限值(第一預定值)時起經過既定的充電時間時的電源10之剩餘量相關的值,檢測電源的溫度異常。此時,如前述,電源10之剩餘量相關的值,例如可為電源10之剩餘容量或充電率(SOC)。
在此,如第14圖所示,充電中的電源10之溫度愈低,則電源10的電壓,亦即電源10的充電率(SOC)在預定的充電期間會愈大幅地增大。因此,藉由前述方法,不利用溫度感測器亦可檢測充電中之電源10的溫度異常。
(程式及記憶媒體)
第8圖、第11圖、第12圖、及第15圖所示之前述的流程係可由控制部51執行。亦即,控制部51可具有程式以及儲存該程式之記憶媒體,該程式係使電池單元110及/或香味吸嚐器100執行前述的方法。並且,第10圖所示之前述的流程係可由外部的充電器200執行。亦即,外部的充電器200可具有使包含香味吸嚐器100與充電器200之系統執行前述方法之程式,以及儲存該程式之記憶媒體。
[其他實施形態]
本發明係藉由上述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惟成為此揭示的一部分之論述及圖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者。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此揭示清楚知道種種替代實施形態、實施例、及運用技術。
例如,在前述實施形態中,「充電模式中之控制單元進行之控制1」及「充電模式中之控制單元進行之控制2」係說明為相為各別的態樣。取代地,充電模式中之控制單元進行之控制1及2亦可並行而同時進行。

Claims (12)

  1. 一種香味吸嚐器用的電池單元,該電池單元係具有:可充放電之電源;可與外部的充電器電性連接之連接部;以及至少進行與前述電源相關之控制的控制部,在對前述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超過第一預定時間時,前述控制部係判定前述電源已劣化。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池單元,其中,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定期地停止對前述電源的充電,前述控制部係以不包含定期地停止充電之期間之方式來測量對前述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電池單元,其中,前述控制部係從前述電源開始充電的時間超過第二預定時間時,停止將前述連接時間加計到前述累積值。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任一項所述之電池單元,係具有開關,該開關係將連接在前述連接部之前述充電器與前述電源之間的電性連接設為導通/關斷(ON/OFF),前述控制部係構成為在前述開關為導通(ON)的狀態之期間,計數對前述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池單元,其中, 前述連接部具有一對電氣端子,前述一對電氣端子中之至少一方兼作為前述充電器的連接檢測用的端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池單元,其中,前述連接部係構成為可與用以將氣溶膠源或香味源氣化或霧化之負載電性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池單元,係具有通知部,該通知部係在對前述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超過前述第一預定時間時,發出光、聲音、或振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電池單元,係具有發出光、聲音、或振動之通知部,前述通知部係在對前述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超過前述第一預定時間時,發出第一態樣之光、聲音、或振動,前述通知部係在從前述電源開始充電之時間超過第二預定時間時,發出第二態樣之光、聲音、或振動,前述第二態樣係與前述第一態樣不同。
  9. 一種香味吸嚐器,係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1項所述之電池單元;以及負載,構成為可與前述電池單元的前述電源電性連接,用以將氣溶膠源或香味源氣化或霧化。
  10. 一種充電器,係可連接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8項中任1項所述之電池單元。
  11. 一種方法,係包含:測量香味吸嚐器用的電池單元所具備之可充放電的電源對充電器之連接時間的累積值之步驟;以及在前述連接時間之累積值超過第一預定時間時,判定前述電源已劣化之步驟。
  12. 一種程式,係使電池單元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
TW106137761A 2017-10-18 2017-11-01 電池單元、香味吸嚐器、控制電池單元的方法及程式 TW2019173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7757 WO2019077711A1 (ja) 2017-10-18 2017-10-18 バッテリユニット、香味吸引器、バッテリユニット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CT/JP2017/037757 2017-10-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7396A true TW201917396A (zh) 2019-05-01

Family

ID=66173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7761A TW201917396A (zh) 2017-10-18 2017-11-01 電池單元、香味吸嚐器、控制電池單元的方法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705744B2 (zh)
EP (1) EP3698659B1 (zh)
JP (1) JP6860687B2 (zh)
KR (1) KR102467947B1 (zh)
CN (1) CN111246754A (zh)
RU (1) RU2750885C1 (zh)
TW (1) TW201917396A (zh)
WO (1) WO20190777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2854B2 (ja) * 2018-07-30 2021-09-08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動作させ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83866B1 (ja) * 2019-07-17 2020-04-22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ロゾル吸引器用の電源ユニット、エアロゾル吸引器の電源診断方法、及びエアロゾル吸引器の電源診断プログラム
JP6856811B1 (ja) 2020-09-07 2021-04-14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電源ユニット
JP6905134B1 (ja) 2020-09-07 2021-07-21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電源ユニット
JP6856810B1 (ja) * 2020-09-07 2021-04-14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の電源ユニット
WO2024047243A1 (en) * 2022-09-02 2024-03-07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with usage limit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8044A (ja) 1995-07-11 1997-01-28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充電器
JPH10178747A (ja) 1996-12-18 1998-06-30 Kokusai Electric Co Ltd 充電器
JP4537617B2 (ja) * 2001-05-29 2010-09-01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鉛蓄電池の寿命判定方法および寿命判定装置
DE10203909C1 (de) * 2002-01-31 2003-11-20 Dialog Semiconductor Gmbh Lade/Entlade-Schutzschaltung für eine wiederaufladbare Batterie
JP2004288537A (ja) * 2003-03-24 2004-10-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パック電池、二次電池充電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充電方法
US7482784B2 (en) * 2003-07-15 2009-01-27 Panasonic Corporation Degradation judgment circuit for secondary battery
JP4952971B2 (ja) * 2005-07-12 2012-06-1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池寿命判別装置
CN1956287B (zh) 2005-10-25 2011-03-30 杰生自动技术有限公司 车辆电池电力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JP4207984B2 (ja) * 2006-06-19 2009-01-14 東京電力株式会社 充電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098912B2 (ja) * 2008-07-11 2012-12-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および充電制御システム
JP2012183611A (ja) * 2011-03-07 2012-09-27 Makita Corp 複数の二次電池セルを電源とする電動工具
JP5879557B2 (ja) * 2011-09-12 2016-03-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充電器
KR20140109455A (ko) * 2012-01-03 2014-09-15 필립모리스 프로덕츠 에스.에이. 휴대용 에어로졸-발생 장치를 위한 전원 시스템
JP2013186956A (ja) * 2012-03-06 2013-09-19 Shindengen Electric Mfg Co Ltd 充電管理装置
JP5867195B2 (ja) * 2012-03-13 2016-02-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の充電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の充電方法
EP2701268A1 (en) * 2012-08-24 2014-02-26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Portable electronic system including charg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harging a secondary battery
WO2014033952A1 (ja) * 2012-09-03 2014-03-06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鉛蓄電池からなる組電池のリフレッシュ充電方法及び充電装置
JP5863739B2 (ja) 2012-11-21 2016-0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WO2014109271A1 (en) * 2013-01-14 2014-07-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JP6048162B2 (ja) 2013-01-24 2016-12-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輌施錠システム
JPWO2014141834A1 (ja) * 2013-03-13 2017-02-16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電気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232256B2 (ja) 2013-10-28 2017-11-15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JP6507179B2 (ja) 2014-04-30 2019-04-24 フィリップ・モーリス・プロダクツ・ソシエテ・アノニム 電池表示を備えた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GB2528712B (en) 2014-07-29 2019-03-27 Nicoventures Holdings Ltd E-cigarette and re-charging pack
GB2528711B (en) * 2014-07-29 2019-02-20 Nicoventures Holdings Ltd E-cigarette and re-charging pack
WO2016075747A1 (ja) * 2014-11-10 2016-05-19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非燃焼型香味吸引器及びパッケージ
JP2016100995A (ja) 2014-11-21 2016-05-30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劣化判定装置
JP2016119249A (ja) 2014-12-22 2016-06-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CN108834396B (zh) * 2015-01-26 2022-03-25 佛山市新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烟设备及其电路
CN104770884B (zh) * 2015-02-13 2017-07-25 深圳市励创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烟控制芯片和电子烟
US10966460B2 (en) * 2015-07-17 2021-04-06 Rai Strategic Holdings, Inc. Load-based detection of an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in an assembled arrangement
US10107864B2 (en) * 2016-04-11 2018-10-23 Inventus Holdings, Llc Step-time battery degradation determination
CN106932726A (zh) 2017-02-28 2017-07-07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健康状态检测方法
WO2019038873A1 (ja) * 2017-08-24 2019-02-28 株式会社Fuji 生産機械のコンデンサ充電性能監視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98659B1 (en) 2023-04-05
EP3698659A1 (en) 2020-08-26
JPWO2019077711A1 (ja) 2020-08-13
CN111246754A (zh) 2020-06-05
EP3698659A4 (en) 2020-09-02
US11705744B2 (en) 2023-07-18
WO2019077711A1 (ja) 2019-04-25
US20200237015A1 (en) 2020-07-30
KR20200054270A (ko) 2020-05-19
KR102467947B1 (ko) 2022-11-17
JP6860687B2 (ja) 2021-04-21
RU2750885C1 (ru) 2021-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2965B (zh) 電池單元、香味吸嚐器、充電器、電源之異常檢測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TWI702917B (zh) 電池單元、香味吸嚐器、控制電池單元的方法及程式產品
TWI707516B (zh) 電池單元、香味吸嚐器、控制電池單元的方法及程式
TW201917396A (zh) 電池單元、香味吸嚐器、控制電池單元的方法及程式
TWI714832B (zh) 電池單元、香味吸嚐器、控制電池單元的方法及電腦程式產品
TWI768748B (zh) 吸嚐成分生成裝置的電源單元、吸嚐成分生成裝置的電源單元中之已知電阻的電阻值的選擇方法
CN111246757A (zh) 吸引成分生成装置、控制吸引成分生成装置的方法、以及程序
TWI759434B (zh) 吸嚐成分生成裝置用的外部單元、吸嚐成分生成系統、控制吸嚐成分生成裝置用的外部單元之方法及程式
CA3079154A1 (en) Inhalation component generation device,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EA041162B1 (ru) Батарейный бло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дыхания ароматизирующего вещества,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батарейным блоком и программа
JP2022120035A (ja) 吸引成分生成装置、吸引成分生成装置を制御する方法、吸引成分生成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