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6689A - 資訊顯示方法、裝置及設備 - Google Patents

資訊顯示方法、裝置及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6689A
TW201916689A TW107120452A TW107120452A TW201916689A TW 201916689 A TW201916689 A TW 201916689A TW 107120452 A TW107120452 A TW 107120452A TW 107120452 A TW107120452 A TW 107120452A TW 201916689 A TW201916689 A TW 20191668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type
client
editing interface
ser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0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燕澤堃
王羽楓
李遠
吳悠
李強
Original Assignee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香港商阿里巴巴集團服務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6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668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40Processing or translation of natural language
    • G06F40/58Use of machine translation, e.g. for multi-lingual retrieval, for server-side translation for client devices or for real-time trans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8Commands or executable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text messaging, e.g. 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SMS] or e-m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資訊顯示方法、裝置及設備,該方法包括:提供資訊編輯介面;接收使用者在所述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第一類資訊;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其中,所述第二類資訊是所述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在所述資訊編輯介面顯示所述第二類資訊。藉由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資訊時,就可以對使用者輸入的資訊進行同步翻譯,並藉由資訊編輯介面將翻譯後的資訊顯示給使用者,使得使用者在輸入資訊的過程中,實時看到當前輸入資訊的翻譯資訊,可以對翻譯資訊進行修改,從而提高使用者體驗。

Description

資訊顯示方法、裝置及設備
本發明涉及網際網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資訊顯示方法、裝置及設備。
IM(Instant Messaging,即時通訊)是指能夠即時發送和接收網際網路消息的業務,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即時通訊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即時通訊的功能日益豐富,已經發展成集交流、資訊、娛樂、電子郵件、博客、音樂、電視、遊戲、搜索、電子商務、辦公協作、企業客戶服務等綜合化資訊平臺。   針對即時通訊的交流功能,也就是即時聊天功能,可以讓使用者隨時隨地的進行溝通。但是,隨著國際化的發展,使用者可能分佈於世界各地,語言種類繁多,使用者聊天時可能使用不同語言,因此,翻譯功能成為使用者正常交流的保證。   第一客戶端接收到使用者輸入的資訊後,可以將輸入的完整資訊發送給伺服器,伺服器對完整資訊進行翻譯,並將翻譯後的完整資訊發送給第二客戶端。   但是,發送方使用者在輸入資訊時,無法獲知翻譯結果,導致使用者體驗較差。
本發明提供一種資訊顯示方法,應用於第一客戶端,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資訊編輯介面;   接收使用者在所述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第一類資訊;   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其中,所述第二類資訊是所述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   在所述資訊編輯介面顯示所述第二類資訊。   本發明提供一種資訊顯示方法,應用於伺服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請求訊息,所述請求訊息攜帶第一類資訊;   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所述第二類資訊是所述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   向所述第一客戶端返回針對所述請求訊息的響應訊息,所述響應訊息攜帶所述第二類資訊,以使所述第一客戶端在資訊編輯介面顯示所述第二類資訊。   本發明提供一種資訊顯示裝置,應用於第一客戶端,所述裝置包括:   提供模組,用於提供資訊編輯介面;   接收模組,用於接收使用者在所述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第一類資訊;   獲取模組,用於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其中,所述第二類資訊是所述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   顯示模組,用於在所述資訊編輯介面顯示所述第二類資訊。   本發明提供一種資訊顯示裝置,應用於伺服器,所述裝置包括:   接收模組,用於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攜帶第一類資訊的請求訊息;   獲取模組,用於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所述第二類資訊是所述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   發送模組,用於向所述第一客戶端返回針對所述請求訊息的響應訊息,所述響應訊息攜帶所述第二類資訊,以使所述第一客戶端在資訊編輯介面顯示所述第二類資訊。   本發明提供一種終端設備,所述終端設備包括:   接收器,用於提供資訊編輯介面,並接收使用者在所述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第一類資訊;   處理器,用於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其中,所述第二類資訊是所述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   顯示器,用於在所述資訊編輯介面顯示所述第二類資訊。   本發明提供一種伺服器,所述伺服器包括:   接收器,用於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攜帶第一類資訊的請求訊息;   處理器,用於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所述第二類資訊是所述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   發射器,用於向所述第一客戶端返回針對所述請求訊息的響應訊息,所述響應訊息攜帶所述第二類資訊,以使所述第一客戶端在資訊編輯介面顯示所述第二類資訊。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實施例中,使用者在第一客戶端的資訊編輯介面輸入資訊(如第一類資訊)時,就可以對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資訊進行同步翻譯,並藉由資訊編輯介面將翻譯後的資訊(如第二類資訊)顯示給使用者,使得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資訊的過程中,就實時看到當前輸入資訊的翻譯資訊,並可以對翻譯資訊進行修改,從而提高了使用者體驗。
在本發明實施例使用的術語僅僅是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發明。本發明和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的單數形式的“一種”、“所述”和“該”也旨在包括多數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義。還應當理解,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和/或”是指包含一個或多個相關聯的列出項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組合。   應當理解,儘管在本發明實施例可能採用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描述各種資訊,但這些資訊不應限於這些術語。這些術語僅用來將同一類型的資訊彼此區分開。例如,在不脫離本發明範圍的情況下,第一資訊也可以被稱為第二資訊,類似地,第二資訊也可以被稱為第一資訊。取決於語境,此外,所使用的詞語“如果”可以被解釋成為“在……時”或“當……時”或“響應於確定”。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出一種資訊顯示方法,該資訊顯示方法可以應用於即時通訊(IM)系統,對此即時通訊系統的類型不做限制,只有能夠實現即時通訊即可。在即時通訊系統中包括伺服器和兩個客戶端,這兩個客戶端是互相通訊的客戶端,將發送方使用者使用的客戶端稱為第一客戶端,將接收方使用者使用的客戶端稱為第二客戶端,第一客戶端和第二客戶端均是用於實現即時通訊功能的客戶端。當然,第一客戶端和第二客戶端是相對的,例如,當客戶端1向客戶端2發送資訊時,客戶端1為第一客戶端,客戶端2為第二客戶端;當客戶端2向客戶端1發送資訊時,客戶端2為第一客戶端,客戶端1為第二客戶端。   其中,第一客戶端/第二客戶端可以是終端設備(如移動終端、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等)上的APP(Application,應用程式),也可以是終端設備上的瀏覽器,對此客戶端的類型不做限制,只要是能夠實現即時通訊功能的客戶端,均在本發明實施例保護範圍之內。   其中,伺服器可以是提供即時通訊功能的設備,第一客戶端與第二客戶端之間交互的資訊,可以由伺服器進行轉發,對此伺服器的類型不做限制。   參見圖1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應用場景示意圖,第一客戶端在接收到使用者(即發送方使用者)輸入的資訊後,可以將使用者輸入的完整資訊發送給第二客戶端,例如,第一客戶端可以藉由伺服器將完整資訊發送給第二客戶端,而第二客戶端在接收到所述完整資訊後,將完整資訊顯示給使用者(即接收方使用者)。   隨著國際化的發展,使用者可能分佈於世界各地,語言種類繁多,使用者聊天時可能使用不同的語言,因此,翻譯功能成為使用者正常交流的保證。為了實現翻譯功能,在一個例子中,第一客戶端接收到使用者輸入的資訊後,可以將輸入的完整資訊發送給伺服器,伺服器對完整資訊進行翻譯,並將翻譯後的完整資訊發送給第二客戶端。但是,上述的翻譯功能,發送方使用者是在將完整資訊發送給伺服器後,由伺服器一次性給出翻譯資訊,發送方使用者在輸入資訊時,不能實時查詢翻譯資訊,不可以對翻譯資訊進行修改,導致使用者的體驗較差。   針對上述發現,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客戶端在接收到發送方使用者輸入的資訊時,就可以直接對發送方使用者輸入的資訊進行翻譯,並將翻譯資訊顯示給發送方使用者,使得發送方使用者可以獲知當前輸入資訊的翻譯資訊,並可以對翻譯資訊進行修改,而不是等到發送方使用者輸入完整資訊,並將完整資訊發送給伺服器後,由伺服器對完整資訊進行翻譯,從而可以提高的使用者使用體驗。   在上述應用場景下,參見圖2所示,為本發明實施例中提出的資訊顯示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可以應用於第一客戶端,該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01,提供資訊編輯介面,並接收使用者(即發送方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第一類資訊。其中,第一客戶端的介面可以包括會話顯示介面和資訊編輯介面,資訊編輯介面可以是指:使用者能夠輸入資訊的介面,且使用者可以對資訊編輯介面的內容進行編輯,因此,資訊編輯介面具體可以為第一客戶端的會話編輯介面。此外,會話顯示介面是指:最終顯示在第一客戶端的介面,會話顯示介面的內容無法進行編輯,使用者只能觀看會話顯示介面的內容。   其中,第一類資訊可以包括但不限於:第一客戶端接收到發送命令之前,由使用者(發送方使用者)輸入到資訊編輯介面的資訊。第一類資訊可以是使用者(即發送方使用者)輸入到資訊編輯介面的完整資訊中的部分資訊或者全部資訊。   例如,發送方使用者向接收方使用者輸入的資訊是“嗨 我對這個產品感興趣”,則發送方使用者可以在第一客戶端的資訊編輯介面依次輸入“嗨 我對這個產品感興趣”,而在資訊輸入完成後,使用者點擊發送按鈕或者藉由某個快捷鍵實現點擊發送按鈕的功能,因此,第一客戶端可以接收到發送命令,並需要將發送方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所有資訊“嗨 我對這個產品感興趣”發給第二客戶端。   在此基礎上,第一客戶端接收到發送命令(如點擊發送按鈕產生的命令,或者,某個實現發送按鈕功能的快捷鍵產生的命令)後,可以將發送方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所有資訊“嗨 我對這個產品感興趣”確定為完整資訊,即完整資訊是“嗨 我對這個產品感興趣”。在第一客戶端接收到發送命令之前,發送方使用者輸入到資訊編輯介面的資訊就是第一類資訊,第一類資訊可以是上述完整資訊中的部分資訊或者全部資訊,只要還沒有接收到發送命令,使用者每次輸入資訊,第一客戶端就將使用者輸入到資訊編輯介面的資訊確定為第一類資訊。   例如,發送方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完整資訊“嗨 我對這個產品感興趣”的過程中,當發送方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嗨”後,則第一客戶端確定第一類資訊是“嗨”;當發送方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嗨 我”後,則第一客戶端確定第一類資訊是“嗨 我”;當發送方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嗨 我對”後,則第一客戶端確定第一類資訊是“嗨 我對”;以此類推,當發送方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嗨 我對這個產品感興趣”,第一客戶端確定第一類資訊是“嗨 我對這個產品感興趣”。綜上所述,發送方使用者每次輸入資訊,第一客戶端就將已經輸入到資訊編輯介面的所有資訊確定為第一類資訊,一直到第一客戶端接收到發送命令,則不再確定第一類資訊,而是發送輸入到第一客戶端的資訊。   步驟202,獲取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其中,該第二類資訊是該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其中,第一類資訊和第二類資訊可以是不同語言的資訊,即該第一類資訊的語言與該第二類資訊的語言不同;或者,第一類資訊和第二類資訊可以是相同語言的資訊,但是第一類資訊和第二類資訊的表達形式不同,如第一類資訊是簡體,第二類資訊是繁體。當然,上述過程只是給出了兩個示例,只要第二類資訊是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即可,對此翻譯方式不做限制。   在一個例子中,針對“獲取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的過程,可以包括:對第一類資訊進行預處理,並獲取預處理後的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具體的,若發送方使用者輸入的第一類資訊不能直接進行翻譯,如第一類資訊中存在空格、換行、表情符號等內容,則第一客戶端可以對第一類資訊進行預處理,如去除空格、換行、表情符號等內容,得到預處理後的第一類資訊,並獲取預處理後的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若發送方使用者輸入的第一類資訊可以直接進行翻譯,如第一類資訊中不存在空格、換行、表情符號等內容,則第一客戶端可以直接獲取發送方使用者輸入的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   在一個例子中,針對“獲取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的過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若第一客戶端支持翻譯前置功能,則獲取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具體的,第一客戶端在接收到第一類資訊後,還可以判斷本第一客戶端是否支持翻譯前置功能,如果是,則執行獲取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的過程,如果否,則可以採用傳統流程進行處理,對此處理過程不做限制。   在一個例子中,針對“獲取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的過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方式一、獲取與第一客戶端通訊的第二客戶端的語言資訊;根據該語言資訊對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得到第二類資訊。方式二、獲取與第一客戶端通訊的第二客戶端的語言資訊;向伺服器發送請求訊息,該請求訊息可以攜帶該語言資訊和該第一類資訊;接收伺服器返回的針對該請求訊息的響應訊息,該響應訊息可以攜帶伺服器根據該語言資訊對該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時得到的第二類資訊;從該響應訊息中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   其中,發送方使用者在第一客戶端的資訊編輯介面(輸入框)輸入資訊的過程中,第一客戶端可以實時攔截這些資訊,即接收發送方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第一類資訊,然後獲取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進一步的,第一客戶端可以採用上述方式一或者方式二,獲取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方式一是第一客戶端對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而方式二是伺服器對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   其中,為了獲取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第一客戶端可以獲取第二客戶端對應的語言資訊。具體的,在第一客戶端與第二客戶端的即時通訊過程中,第一客戶端可以將第一客戶端的語言資訊發送給第二客戶端,第二客戶端可以將第二客戶端的語言資訊發送給第一客戶端,因此,第一客戶端可以獲取到第二客戶端對應的語言資訊,並基於此語言資訊對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   第一客戶端對應的語言資訊,是發送方使用者輸入的資訊的語言(為了區分方便,將該語言稱為第一語言),而第二客戶端對應的語言資訊,是接收方使用者輸入的資訊的語言(為了區分方便,將該語言稱為第二語言)。其中,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不同,對此第一語言/第二語言的種類不做限制,且第一語言/第二語言與使用者的語言習慣有關,例如,語言的種類可以包括但不限於:中文、英語、德語、法語、俄語、阿拉伯文、西班牙語、波蘭語、日語、韓語等。   在方式一中,第一客戶端本地可以預先配置翻譯資料庫,基於所述翻譯資料庫,第一客戶端可以對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得到第二類資訊,該第二類資訊是該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而且,第一類資訊的語言是上述第一語言,第二類資訊的語言是上述第二語言,且所述第一語言和所述第二語言不同。在對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時,是將第一語言的第一類資訊翻譯成第二語言的第二類資訊,對此翻譯過程不做限制。而且,若不需要對第一類資訊進行預處理,則第一客戶端可以直接對發送方使用者輸入的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若需要對第一類資訊進行預處理,則第一客戶端可以對預處理後的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   在方式二中,第一客戶端不是在本地對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而是將第一類資訊發送給伺服器,由伺服器對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並將翻譯資訊返回給第一客戶端。具體的,第一客戶端可以向伺服器發送請求訊息,該請求訊息可以攜帶第一類資訊和語言資訊(即第二客戶端對應的第二語言)。若不需要對第一類資訊進行預處理,則請求訊息攜帶的第一類資訊是發送方使用者輸入的第一類資訊;若需要對第一類資訊進行預處理,則請求訊息攜帶的第一類資訊是預處理後的第一類資訊(此情況下,伺服器不用對請求訊息攜帶的第一類資訊進行預處理),當然,請求訊息攜帶的第一類資訊也可以是發送方使用者輸入的第一類資訊(此情況下,伺服器需要對請求訊息攜帶的第一類資訊進行預處理)。   伺服器在接收到請求訊息後,從請求訊息中解析第一類資訊和語言資訊(即第二客戶端對應的第二語言),根據本地預先配置的翻譯資料庫,對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得到第二類資訊,該第二類資訊是該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第一類資訊的語言是上述第一語言,第二類資訊的語言是上述第二語言,且所述第一語言和所述第二語言不同。在對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時,伺服器是將第一語言的第一類資訊翻譯成第二語言的第二類資訊,對此翻譯過程不做限制。   然後,伺服器向第一客戶端發送響應訊息,所述響應訊息攜帶該第二類資訊。第一客戶端接收伺服器返回的針對該請求訊息的響應訊息,並從該響應訊息中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即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翻譯資訊。   在方式二中,第一客戶端可以對第一類資訊進行預處理,並將預處理後的第一類資訊發送給伺服器,因此,伺服器可以直接對接收到的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而不用對接收到的第一類資訊進行預處理,從而可以加快翻譯的速度。   在方式二中,第一客戶端與伺服器之間可以建立持久連線;基於此,第一客戶端可以藉由該持久連線向伺服器發送該請求訊息,且伺服器可以藉由該持久連線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請求訊息。此外,伺服器可以藉由該持久連線向第一客戶端發送響應訊息,且第一客戶端可以藉由該持久連線接收伺服器返回的響應訊息。   其中,持久連線是指在一個連接上,可以連續發送多個資料包,而不是每發送一個資料包,就斷開第一客戶端與伺服器之間的連接。該持久連線的類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socket(插座)連接。對於在第一客戶端與伺服器之間建立持久連線的方式,不做限制。由於需要在第一客戶端與伺服器之間頻繁傳輸訊息,因此,藉由使用持久連線傳輸請求訊息和響應訊息,可以使得訊息的傳輸延時更小。   步驟203,在資訊編輯介面顯示第二類資訊,例如,在第一客戶端的資訊編輯介面,顯示所述第二類資訊,從而向發送方使用者實時展示翻譯資訊(即第二類資訊)。   例如,以第一類資訊是中文,第二類資訊是英語為例,若第一類資訊是“嗨”,向使用者實時展示的第二類資訊是“hi”;若第一類資訊是“嗨 我”,向使用者實時展示的第二類資訊是“hi I”,以此類推,若第一類資訊是“嗨 我對這個產品感興趣”,向使用者實時展示的第二類資訊是“hi I'm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在一個例子中,在第一客戶端藉由資訊編輯介面顯示第二類資訊之後,若接收到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針對該第二類資訊的操作命令,則第一客戶端可以根據該操作命令修改第二類資訊,得到修改後的第二類資訊。此外,若沒有接收到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針對該第二類資訊的操作命令,則可以保持第二類資訊不變。   例如,第一客戶端藉由資訊編輯介面向發送方使用者實時展示第二類資訊“hi I'm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後,若發送方使用者需要對該第二類資訊進行修改,則可以在該資訊編輯介面對該第二類資訊進行修改,如將該第二類資訊修改為“I'm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基於此,第一客戶端可以藉由資訊編輯介面接收到針對該第二類資訊的操作命令,並根據該操作命令修改上述第二類資訊,得到修改後的第二類資訊“I'm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   此外,第一客戶端向發送方使用者實時展示第二類資訊“hi I'm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後,若發送方使用者不需要對該第二類資訊進行修改,則第一客戶端不會接收到針對該第二類資訊的操作命令,從而可以保持該第二類資訊不變。   上述過程是第一客戶端接收到發送命令(如點擊發送按鈕產生的命令,或者,某個實現發送按鈕功能的快捷鍵產生的命令)之前,對發送方使用者輸入的資訊進行實時翻譯的過程,而第一客戶端在接收到發送命令後,就可以將輸入到資訊編輯介面的所有第一類資訊(即上述完整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發送給第二客戶端,或者,可以將輸入到資訊編輯介面的所有第一類資訊、以及所有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發送給第二客戶端。當然,在實際應用中,第一客戶端也可以將輸入到資訊編輯介面的所有第一類資訊發送給伺服器,由伺服器對所有的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將翻譯後的第二類資訊發送給第二客戶端。   例如,第一客戶端在接收到發送命令之後,可以將發送方使用者輸入的所有第一類資訊“嗨 我對這個產品感興趣”、以及所有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hi I'm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或者“I'm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發送給第二客戶端。或者,第一客戶端也可以只將所有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hi I'm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或者“I'm interested in this product”發送給第二客戶端。   在一個例子中,上述執行順序只是為了方便描述給出的一個示例,在實際應用中,還可以改變步驟之間的執行順序,對此執行順序不做限制。而且,在其它實施例中,並不一定按照本說明書示出和描述的順序來執行相應方法的步驟,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驟可以比本說明書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單個步驟,在其它實施例中可能被分解為多個步驟進行描述;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多個步驟,在其它實施例也可能被合併為單個步驟進行描述。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實施例中,使用者在第一客戶端的資訊編輯介面輸入資訊(如第一類資訊)時,就可以對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資訊進行同步翻譯,並藉由資訊編輯介面將翻譯後的資訊(如第二類資訊)顯示給使用者,使得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資訊的過程中,就實時看到當前輸入資訊的翻譯資訊,並可以對翻譯資訊進行修改,從而提高了使用者體驗。   基於與上述方法同樣的申請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出另一種資訊顯示方法,可以應用於伺服器,參見圖3所示,為該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可以包括:   步驟301,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請求訊息,該請求訊息攜帶第一類資訊。   其中,該第一類資訊可以包括但不限於:第一客戶端接收到發送命令之前,由使用者(即發送方使用者)輸入到該第一客戶端的資訊編輯介面的資訊。而且,該第一類資訊可以是使用者輸入到該第一客戶端的資訊編輯介面的完整資訊中的部分資訊或者全部資訊。   步驟302,獲取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第二類資訊是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其中,第一類資訊和第二類資訊可以是不同語言的資訊,即該第一類資訊的語言與該第二類資訊的語言不同;或者,第一類資訊和第二類資訊可以是相同語言的資訊,但是第一類資訊和第二類資訊的表達形式不同,如第一類資訊是簡體,第二類資訊是繁體。當然,上述過程只是給出了兩個示例,只要第二類資訊是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即可,對此翻譯方式不做限制。   其中,上述請求訊息還可以攜帶與第一客戶端通訊的第二客戶端的語言資訊。基於此,針對“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的過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根據該語言資訊對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得到第二類資訊。   步驟303,向第一客戶端返回針對該請求訊息的響應訊息,其中,該響應訊息可以攜帶該第二類資訊,以使第一客戶端在資訊編輯介面顯示該第二類資訊。   伺服器與第一客戶端之間建立有持久連線;其中,伺服器藉由該持久連線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請求訊息,伺服器藉由該持久連線向第一客戶端發送響應訊息。   其中,圖3所示的流程,與上述圖2流程類似,在此不再重複贅述。   基於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實施例中,使用者在第一客戶端的資訊編輯介面輸入資訊(如第一類資訊)時,就可以對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資訊進行同步翻譯,並藉由資訊編輯介面將翻譯後的資訊(如第二類資訊)顯示給使用者,使得使用者在資訊編輯介面輸入資訊的過程中,就實時看到當前輸入資訊的翻譯資訊,並可以對翻譯資訊進行修改,從而提高了使用者體驗。   參見圖4A所示,為上述資訊顯示方法的一個用例示意圖,使用者A在第一客戶端的資訊編輯介面輸入資訊後,第一客戶端可以對資訊進行實時翻譯,在翻譯過程中,第一客戶端可以對輸入資訊進行攔截,對輸入資訊進行預處理,然後對預處理後的資訊進行多語言翻譯,並在資訊編輯介面進行結果展示。最終,可以將翻譯資訊發送給使用者B。   參見圖4B所示,為上述資訊顯示方法的一個詳細流程示意圖。首先,發送方使用者在客戶端的資訊編輯介面輸入資訊,客戶端可以對發送方使用者輸入的內容進行攔截。   執行輸入預處理。具體的,使用者輸入的內容可能不能直接翻譯,因此,客戶端可以進行預處理,比如,去除多餘的空格、換行、表情符號等。   判斷是否支持翻譯。若支持翻譯,則執行翻譯過程,否則,不作處理。   執行翻譯過程。具體的,對預處理後的資訊進行翻譯,可以在客戶端本地翻譯,也可以是客戶端與伺服器進行配合,完成翻譯,對此翻譯方式不做限制。   實時展示翻譯資訊。如圖4C所示,為實時展示的介面示意圖的示例。   使用者修改翻譯資訊。使用者看到翻譯資訊後,可以對翻譯資訊進行修改。   隨著使用者不斷輸入、編輯,可以重複上述步驟,從而實現翻譯前置功能。   基於與上述方法同樣的申請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資訊顯示裝置,該裝置可以應用於第一客戶端,如圖5所示,為該裝置的結構圖,該裝置包括:   提供模組501,用於提供資訊編輯介面;   接收模組502,用於接收使用者在所述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第一類資訊;   獲取模組503,用於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其中,所述第二類資訊是所述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   顯示模組504,用於在所述資訊編輯介面顯示所述第二類資訊。   所述獲取模組503,具體用於在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的過程中,獲取與所述第一客戶端通訊的第二客戶端的語言資訊;根據所述語言資訊對所述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得到第二類資訊;或者,獲取與所述第一客戶端通訊的第二客戶端的語言資訊;向伺服器發送請求訊息,所述請求訊息攜帶所述語言資訊和第一類資訊;接收伺服器返回的針對所述請求訊息的響應訊息,所述響應訊息攜帶所述伺服器根據所述語言資訊對所述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時得到的第二類資訊;從所述響應訊息中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   其中,所述第一客戶端與所述伺服器之間還可以建立有持久連線;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客戶端可以藉由所述持久連線向所述伺服器發送請求訊息,而且,所述第一客戶端可以藉由所述持久連線接收所述伺服器返回的響應訊息。   在一個例子中,所述接收模組501,還用於接收使用者在所述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針對所述第二類資訊的操作命令,並根據所述操作命令修改所述第二類資訊,得到修改後的第二類資訊。   在一個例子中,所述第一類資訊包括但不限於:所述第一客戶端接收到發送命令之前,由使用者輸入到所述資訊編輯介面的資訊。此外,所述第一類資訊還可以包括:使用者輸入到所述資訊編輯介面的完整資訊中的部分資訊或者全部資訊。   所述獲取模組502,具體用於在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的過程,對第一類資訊進行預處理;獲取預處理後的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   所述獲取模組502,具體用於在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的過程,若第一客戶端支持翻譯前置功能,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   在一個例子中,所述資訊顯示裝置還可以包括(在圖中未視出):發送模組,用於在接收到發送命令後,將輸入到所述資訊編輯介面的所有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發送給第二客戶端,或者,將輸入到所述資訊編輯介面的所有第一類資訊、以及所有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發送給第二客戶端。   基於與上述方法同樣的申請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終端設備,該終端設備包括第一客戶端,終端設備可以包括:接收器,用於提供資訊編輯介面,並接收使用者在所述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第一類資訊;處理器,用於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其中,所述第二類資訊是所述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顯示器,用於在所述資訊編輯介面顯示所述第二類資訊。   基於與上述方法同樣的申請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機器可讀儲存媒體,所述機器可讀儲存媒體上儲存有若干電腦指令,所述電腦指令被執行時進行如下處理:提供資訊編輯介面,並接收使用者在所述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第一類資訊;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其中,所述第二類資訊是所述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在所述資訊編輯介面顯示所述第二類資訊。   基於與上述方法同樣的申請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資訊顯示裝置,該裝置可以應用於伺服器,如圖6所示,為該裝置的結構圖,該裝置包括:   接收模組601,用於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攜帶第一類資訊的請求訊息;   獲取模組602,用於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所述第二類資訊是所述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   發送模組603,用於向所述第一客戶端返回針對所述請求訊息的響應訊息,所述響應訊息攜帶所述第二類資訊,以使所述第一客戶在資訊編輯介面端顯示所述第二類資訊。   所述請求訊息還攜帶與所述第一客戶端通訊的第二客戶端的語言資訊;所述獲取模組602,具體用於在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的過程中,根據所述語言資訊對所述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得到第二類資訊。   在一個例子中,所述第一類資訊包括但不限於:所述第一客戶端接收到發送命令之前,由使用者輸入到所述第一客戶端的資訊編輯介面的資訊。此外,所述第一類資訊還可以包括:使用者輸入到所述第一客戶端的資訊編輯介面的完整資訊中的部分資訊或者全部資訊。   在一個例子中,所述伺服器與所述第一客戶端之間還可以建立有持久連線;其中,所述伺服器可以藉由所述持久連線接收所述第一客戶端發送的請求訊息,所述伺服器可以藉由所述持久連線向所述第一客戶端發送響應訊息。   基於與上述方法同樣的申請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伺服器,所述伺服器可以包括但不限於:接收器,用於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攜帶第一類資訊的請求訊息;處理器,用於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所述第二類資訊是所述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發射器,用於向所述第一客戶端返回針對所述請求訊息的響應訊息,所述響應訊息攜帶所述第二類資訊,以使所述第一客戶端在資訊編輯介面顯示所述第二類資訊。   基於與上述方法同樣的申請構思,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機器可讀儲存媒體,所述機器可讀儲存媒體可以應用於伺服器,所述機器可讀儲存媒體上儲存有若干電腦指令,所述電腦指令被執行時進行如下處理: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攜帶第一類資訊的請求訊息;獲取所述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所述第二類資訊是所述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向所述第一客戶端返回針對所述請求訊息的響應訊息,所述響應訊息攜帶所述第二類資訊,以使所述第一客戶端在資訊編輯介面顯示所述第二類資訊。   上述實施例闡明的系統、裝置、模組或單元,具體可以由電腦芯片或實體實現,或者由具有某種功能的產品來實現。一種典型的實現設備為電腦,電腦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話、相機電話、智慧型電話、個人數位助理、媒體播放器、導航設備、電子郵件收發設備、遊戲控制台、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或者這些設備中的任意幾種設備的組合。   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裝置時以功能分為各種單元分別描述。當然,在實施本發明時可以把各單元的功能在同一個或多個軟體和/或硬體中實現。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電腦程式產品。因此,本發明可採用完全硬體實施例、完全軟體實施例、或結合軟體和硬體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明實施例可採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電腦可用程式碼的電腦可用儲存媒體(包括但不限於磁碟記憶體、CD-ROM、光學記憶體等)上實施的電腦程式產品的形式。   本發明是參照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電腦程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以由電腦程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塊、以及流程圖和/或方塊圖中的流程和/或方塊的結合。可提供這些電腦程式指令到通用電腦、專用電腦、嵌入式處理機或其它可程式資料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藉由電腦或其它可程式資料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而且,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以儲存在能引導電腦或其它可程式資料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電腦可讀記憶體中,使得儲存在該電腦可讀記憶體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製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者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者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裝載到電腦或其它可程式資料處理設備上,使得在電腦或者其它可程式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電腦實現的處理,從而在電腦或其它可程式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塊圖一個方塊或多個方塊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之內。
201~203‧‧‧步驟
301~303‧‧‧步驟
501‧‧‧提供模組
502‧‧‧接收模組
503‧‧‧獲取模組
504‧‧‧顯示模組
601‧‧‧接收模組
602‧‧‧獲取模組
603‧‧‧發送模組
為了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者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或者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圖式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圖式僅僅是本發明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來講,還可以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這些圖式獲得其它的圖式。   圖1是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中的應用場景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中的資訊顯示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另一種實施方式中的資訊顯示方法的流程圖;   圖4A-圖4C是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中的應用場景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一種實施方式中的資訊顯示裝置的結構圖;   圖6是本發明另一種實施方式中的資訊顯示裝置的結構圖。

Claims (23)

  1. 一種資訊顯示方法,其特徵在於,應用於第一客戶端,該方法包括:   提供資訊編輯介面;   接收使用者在該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第一類資訊;   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其中,該第二類資訊是該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   在該資訊編輯介面顯示該第二類資訊。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類資訊包括:該第一客戶端接收到發送命令之前,由使用者輸入到該資訊編輯介面的資訊。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類資訊包括:使用者輸入到該資訊編輯介面的完整資訊中的部分資訊或者全部資訊。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該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的過程,具體包括:   對該第一類資訊進行預處理;   獲取預處理後的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該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的過程,具體包括:   獲取與該第一客戶端通訊的第二客戶端的語言資訊;   根據該語言資訊對該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得到第二類資訊。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該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的過程,具體包括:   獲取與該第一客戶端通訊的第二客戶端的語言資訊;   向伺服器發送請求訊息,該請求訊息攜帶該語言資訊和第一類資訊;   接收伺服器返回的針對該請求訊息的響應訊息,該響應訊息攜帶該伺服器根據該語言資訊對該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時得到的第二類資訊;   從該響應訊息中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客戶端與該伺服器之間建立有持久連線;其中,該第一客戶端藉由該持久連線向伺服器發送請求訊息,該第一客戶端藉由該持久連線接收伺服器返回的響應訊息。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該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的過程,具體包括:   若第一客戶端支持翻譯前置功能,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該在該資訊編輯介面顯示該第二類資訊之後,該方法還包括:   接收使用者在該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針對該第二類資訊的操作命令;   根據該操作命令修改該第二類資訊,得到修改後的第二類資訊。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9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方法還包括:   在接收到發送命令後,將輸入到該資訊編輯介面的所有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發送給第二客戶端,或者,將輸入到該資訊編輯介面的所有第一類資訊、以及所有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發送給第二客戶端。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資訊顯示方法應用於即時通訊系統,該第一客戶端包括用於實現即時通訊功能的客戶端。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該資訊編輯介面具體為該第一客戶端的會話編輯介面。
  13. 一種資訊顯示方法,其特徵在於,應用於伺服器,該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請求訊息,該請求訊息攜帶第一類資訊;   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該第二類資訊是該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   向該第一客戶端返回針對該請求訊息的響應訊息,該響應訊息攜帶該第二類資訊,以使該第一客戶端在資訊編輯介面顯示該第二類資訊。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   該請求訊息還攜帶與該第一客戶端通訊的第二客戶端的語言資訊;   該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的過程,具體包括:   根據該語言資訊對該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得到第二類資訊。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類資訊包括:該第一客戶端接收到發送命令之前,由使用者輸入到該第一客戶端的資訊。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第一類資訊包括:使用者輸入到該第一客戶端的完整資訊中的部分資訊或者全部資訊。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伺服器與該第一客戶端之間建立有持久連線;其中,該伺服器藉由該持久連線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請求訊息,該伺服器藉由該持久連線向該第一客戶端發送響應訊息。
  18. 一種資訊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應用於第一客戶端,該裝置包括:   提供模組,用於提供資訊編輯介面;   接收模組,用於接收使用者在該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第一類資訊;   獲取模組,用於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其中,該第二類資訊是該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   顯示模組,用於在該資訊編輯介面顯示該第二類資訊。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   該獲取模組,具體用於在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的過程中,獲取與該第一客戶端通訊的第二客戶端的語言資訊;根據該語言資訊對該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得到第二類資訊;或者,獲取與該第一客戶端通訊的第二客戶端的語言資訊;向伺服器發送請求訊息,該請求訊息攜帶該語言資訊和第一類資訊;接收伺服器返回的針對該請求訊息的響應訊息,該響應訊息攜帶該伺服器根據該語言資訊對該第一類資訊進行翻譯時得到的第二類資訊;從該響應訊息中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裝置,其中,該接收模組,還用於接收使用者在該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針對該第二類資訊的操作命令,並根據該操作命令修改該第二類資訊,得到修改後的第二類資訊。
  21. 一種資訊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應用於伺服器,該裝置包括:   接收模組,用於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攜帶第一類資訊的請求訊息;   獲取模組,用於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該第二類資訊是該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   發送模組,用於向該第一客戶端返回針對該請求訊息的響應訊息,該響應訊息攜帶該第二類資訊,以使該第一客戶端在資訊編輯介面顯示該第二類資訊。
  22. 一種終端設備,其特徵在於,該終端設備包括:   接收器,用於提供資訊編輯介面,並接收使用者在該資訊編輯介面輸入的第一類資訊;   處理器,用於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其中,該第二類資訊是該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   顯示器,用於在該資訊編輯介面顯示該第二類資訊。
  23. 一種伺服器,其特徵在於,該伺服器包括:   接收器,用於接收第一客戶端發送的攜帶第一類資訊的請求訊息;   處理器,用於獲取該第一類資訊對應的第二類資訊,該第二類資訊是該第一類資訊的翻譯資訊;   發射器,用於向該第一客戶端返回針對該請求訊息的響應訊息,該響應訊息攜帶該第二類資訊,以使該第一客戶端在資訊編輯介面顯示該第二類資訊。
TW107120452A 2017-09-30 2018-06-14 資訊顯示方法、裝置及設備 TW2019166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16541.2A CN109598001A (zh) 2017-09-30 2017-09-30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201710916541.2 2017-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6689A true TW201916689A (zh) 2019-04-16

Family

ID=65897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0452A TW201916689A (zh) 2017-09-30 2018-06-14 資訊顯示方法、裝置及設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15355B2 (zh)
CN (1) CN109598001A (zh)
TW (1) TW201916689A (zh)
WO (1) WO20190677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6365B (zh) * 2019-11-11 2023-04-07 武汉同立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nity3D的App开发框架
WO2021248383A1 (en) * 2020-06-10 2021-12-16 Orange Method for inputting message on terminal
CN111859999A (zh) * 2020-07-15 2020-10-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翻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113787B (zh) * 2022-07-05 2024-04-19 北京字跳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0306B1 (en) * 1996-04-23 2002-10-22 Logovista Corporation Automated translation of annotated text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locations for inserting annotation tokens and linked ending, end-of-sentence or language tokens
WO2001075662A2 (en) * 2000-03-31 2001-10-11 Amikai,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lingual translation over a network
US20030125927A1 (en) 2001-12-28 2003-07-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lating instant messages
US8027438B2 (en) 2003-02-10 2011-09-27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Electronic message translations accompanied by indications of translation
US7539619B1 (en) * 2003-09-05 2009-05-26 Spoken Translation Ind. Speech-enabled language trans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enabling interactive user supervision of translation and speech recognition accuracy
US8660244B2 (en) * 2006-02-17 2014-02-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Machine translation instant messaging applications
US20080262827A1 (en) * 2007-03-26 2008-10-23 Telestic Llc Real-Time Translation Of Text, Voice And Ideograms
US20080243472A1 (en) * 2007-03-26 2008-10-02 Telestic, Llc Accurate Instant Message Translation in Real Time
WO2008144251A1 (en) 2007-05-16 2008-11-27 Moka, Llc Establishing and translating within multilingual group messaging sessions using multiple messaging protocols
US8630840B1 (en) 2007-09-11 2014-01-14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Usa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on with foreign language speakers
US8473276B2 (en) * 2008-02-19 2013-06-25 Google Inc. Universal language input
KR100998566B1 (ko) * 2008-08-11 2010-1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음성인식을 이용한 언어 번역 방법 및 장치
KR20100037813A (ko) * 2008-10-02 2010-04-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계적 자동 번역 장치 및 방법
BRPI0924401B1 (pt) * 2009-03-18 2020-05-19 Google Inc métodos, sistemas e meios não-transitórios de armazenamento para tradução de web com substituição de exibição
US20110202512A1 (en) * 2010-02-14 2011-08-18 Georges Pierre Pantanelli Method to ob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or translation of texts by using semantic analysis and/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or connotations and/or rating
US8875019B2 (en) * 2010-03-16 2014-10-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irtual cultural attache
CN102222064A (zh) * 2010-04-13 2011-10-19 倪劲松 实时翻译系统和方法、网络通讯设备
US8515977B2 (en) * 2010-09-10 2013-08-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lta language translation
US8738358B2 (en) 2010-12-24 2014-05-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ssaging translation service application servers and methods for use in message translations
US20120209589A1 (en) * 2011-02-11 2012-08-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ssage handling method and system
US8983850B2 (en) 2011-07-21 2015-03-17 Ortsbo Inc. Transl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instant message networks
US9141606B2 (en) * 2012-03-29 2015-09-22 Lionbridg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ulti-engine machine translation
US8996352B2 (en) * 2013-02-08 2015-03-31 Machine Zon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rrecting translations in multi-user multi-lingual communications
CN105335355B (zh) * 2014-08-08 2018-11-09 掌赢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即时通信软件中的文本消息自动翻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317787A (zh) 2014-10-23 2015-01-28 迎新科技有限公司 即时通讯终端及其信息翻译方法和装置
US9372853B1 (en) * 2015-02-22 2016-06-21 Cisco Technology, Inc. Homomorphic document translation
CN105718448B (zh) * 2016-01-13 2019-03-19 北京新美互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输入字符进行自动翻译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364260A1 (en) * 2016-02-11 2017-12-21 Hyperkey, Inc. Enhanced keyboard including multiple application execution
AU2017393668A1 (en) * 2017-01-17 2019-08-29 Loveland Co., Ltd. Multilingu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ultilingual communication provision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04095A1 (en) 2019-04-04
CN109598001A (zh) 2019-04-09
US11115355B2 (en) 2021-09-07
WO2019067778A1 (en)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865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private chat within a group chat
US11036920B1 (en) Embedd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in a media collaboration us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US10298522B2 (en) Messaging including custom characters with tags localized to language of user receiving message
TW201916689A (zh) 資訊顯示方法、裝置及設備
US10880244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client for displaying media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graphical controls
US11385914B2 (en) Hybrid intelligence approach to eliciting knowledge for inline notes
WO201815245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 collaborative virtual session
EP3353987B1 (en) Enabling communication while limiting access to user information
TWI677225B (zh) 即時通訊的實現方法和裝置
US20170366478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281142A1 (en) Hot Topic Push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21185478A (ja) 代替インタフェースでのプレゼンテーションのための電子会話の解析
US2016012728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dding an anonymous participant to a chat session
US20200301648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shared object in a video call
US20200259779A1 (en) Super chat
WO2016138767A1 (zh) 一种用于提供推荐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WO2015043540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sharing multimedia information
CN104965637B (zh) 一种界面操作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WO2019100986A1 (zh) 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12929253B (zh) 一种虚拟形象交互方法和装置
CN107783977B (zh) 资源对象信息推荐方法、客户端及系统
CN112152901A (zh) 一种虚拟形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971424B (zh) 一种消息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01046B (zh) 交互方法、终端、服务器、交互系统和非瞬时性存储介质
KR101351264B1 (ko) 음성인식 기반의 메시징 통역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