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0098A - 容器的製造方法以及容器的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容器的製造方法以及容器的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0098A
TW201910098A TW107127349A TW107127349A TW201910098A TW 201910098 A TW201910098 A TW 201910098A TW 107127349 A TW107127349 A TW 107127349A TW 107127349 A TW107127349 A TW 107127349A TW 201910098 A TW201910098 A TW 2019100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mold
container
forming
contact surface
surfac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7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植月英智
小宮山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小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小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小林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0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0098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9/00Blow-moulding, i.e. blowing a preform or parison to a desired shape within a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9/42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9/48Mou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容器的製造方法,能夠抑制軀幹部的壁厚偏差的產生並能夠簡化容器自金屬模具脫模後的步驟。容器的製造方法包括預製件準備步驟、金屬模具準備步驟、金屬模具接觸步驟、吹塑步驟及脫模步驟,於金屬模具準備步驟中,作為第2金屬模具(200)準備包括:具有主背部形成部(212a)的主體(210)及具有副背部形成部(212b)並能夠相對於主體(210)相對移位的移位部(230)者,移位部(230)能夠於隱沒位置與突出位置之間相對於主體(210)移位,於吹塑步驟中,使移位部(230)自突出位置移位至隱沒位置,並對預製件內供給所述氣體。

Description

容器的製造方法以及容器的製造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容器的製造方法。
先前,作為用以供給藥液的器具中所使用的容器,已知有頸部彎曲的容器。具體而言,所述容器具有:收容部,包括底部及自底部立起並且形成為筒狀的軀幹部;口部,形成為圓筒狀;以及頸部,以使口部的中心軸相對於軀幹部的軸向傾斜的方式將軀幹部與口部連接。所述容器多利用所謂的吹塑(blow)成形來製造。
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包括預製件(preform)準備步驟、金屬模具接觸步驟、吹塑步驟以及脫模步驟的容器的製造方法。
於預製件準備步驟中,準備能夠形成容器的預製件且所述預製件包括口部、與口部相連能夠膨脹的膨脹部以及形成於膨脹部的前端能夠藉由金屬模具夾入的門(gate)部。
於金屬模具接觸步驟中,使所述預製件位於彼此接觸時形成對應於容器的空間即吹塑腔室(blow cavity)的上吹塑金屬模具及下吹塑金屬模具內。具體而言,使上吹塑金屬模具及下吹塑金屬模具水平移動至保持預製件的頸(neck)模具藉由上吹塑金屬模具及下吹塑金屬模具夾持的位置。此時,藉由上吹塑金屬模具及下吹塑金屬模具對門部進行夾持。具體而言,藉由上吹塑金屬模具中具有自形成底部的一部分的部位起沿著形成軀幹部的吹塑凹部的軸向延伸的形狀的門保持槽、與下吹塑金屬模具中具有自形成底部的剩餘部分的部位起沿著形成軀幹部的吹塑凹部的軸向延伸的形狀的門保持槽來對門部進行夾持。藉此,預製件的膨脹部被保持為自下吹塑金屬模具中能夠形成軀幹部的背部的吹塑凹部浮起的姿勢。
於吹塑步驟中,對預製件內供給氣體,以藉由預製件的膨脹部於吹塑腔室內膨脹而由預製件形成容器。
如上所述,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製造方法中,於吹塑步驟之前已將預製件的膨脹部保持為自下吹塑金屬模具中能夠形成軀幹部的背部的吹塑凹部浮起的姿勢,所以藉由吹塑步驟而形成的容器中軀幹部的壁厚偏差的產生(背部變厚,腹部變薄)得到抑制。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6211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容器的製造方法中,需要於吹塑步驟後對容器進行脫模,之後切除門部的步驟。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容器的製造方法以及容器製造裝置,能夠抑制軀幹部的壁厚偏差的產生並且能夠簡化容器自金屬模具脫模後的步驟。
[解決課題之手段] 作為用以解決所述課題的手段,本發明提供一種容器的製造方法,所述容器具有:收容部,包括底部及自所述底部立起並且形成為筒狀的軀幹部,能夠收容藥液;口部,形成為圓筒狀;以及頸部,形成為筒狀,以使所述口部的中心軸相對於所述軀幹部的軸向傾斜的方式將所述軀幹部與所述口部連接,所述軀幹部具有相對於所述軀幹部的中心軸而形成於與所述口部的開口側相同的一側的腹部及相對於所述軀幹部的中心軸而形成於與所述口部的開口側相反的一側的背部,所述容器的製造方法包括:預製件準備步驟,準備能夠形成所述容器的預製件且所述預製件包括所述口部及與所述口部相連並能夠膨脹的膨脹部;金屬模具準備步驟,準備能夠彼此接觸及遠離且彼此接觸時形成對應於所述容器的空間即容器空間的第1金屬模具及第2金屬模具,所述第1金屬模具具有能夠形成所述腹部的腹部形成部及與所述第2金屬模具相接的第1接觸面部,所述第2金屬模具具有能夠形成所述背部的背部形成部及與所述第1接觸面部相接的第2接觸面部;金屬模具接觸步驟,以形成所述容器空間並且使所述預製件的膨脹部位於所述容器空間內的方式使所述第1金屬模具的第1接觸面部與所述第2金屬模具的第2接觸面部彼此接觸;吹塑步驟,對所述預製件內供給氣體,以藉由所述預製件的膨脹部於所述容器空間內膨脹而由所述預製件形成所述容器;以及脫模步驟,藉由使所述第1接觸面部與所述第2接觸面部彼此遠離而自所述第1金屬模具及第2金屬模具取出所述容器,於所述金屬模具準備步驟中,作為所述第2金屬模具,準備具有主體及移位部且所述移位部能夠於隱沒位置與突出位置之間相對於所述主體移位的構件;所述主體包括所述第2接觸面部並且具有構成所述背部形成部的一部分的主背部形成部;所述移位部具有與所述主背部形成部一起構成所述背部形成部的副背部形成部並且能夠相對於所述主體相對移位,所述隱沒位置為所述副背部形成部與所述主背部形成部成為一個面的位置,所述突出位置為所述副背部形成部自所述主背部形成部突出以使所述膨脹部遠離所述主背部形成部的位置;於所述吹塑步驟中,使所述移位部自所述突出位置移位至所述隱沒位置,並且對所述預製件內供給所述氣體。
於本容器的製造方法中,因於對預製件內供給氣體前移位部位於突出位置,所以預製件的膨脹部遠離主背部形成部,因於吹塑步驟中使移位部自突出位置移位至隱沒位置,並對預製件內供給氣體,所以藉由吹塑步驟而形成的容器中軀幹部的壁厚偏差的產生(背部變厚,腹部變薄)得到抑制。進而,不再需要如先前那樣於容器自金屬模具脫模後切除門部的步驟。
此時,較佳為:於所述金屬模具準備步驟中,作為所述移位部,使用具有將所述膨脹部以遠離所述主背部形成部的方式推起以便於所述第1接觸面部與所述第2接觸面部彼此接觸且位於所述突出位置的狀態下所述膨脹部的中心軸通過所述腹部形成部與所述背部形成部的中間部的形狀的構件。
若如此構成,則自膨脹部起至腹部形成部為止的距離與自膨脹部起至背部形成部為止的距離的差變小,所以軀幹部的壁厚偏差的產生會得到更切實的抑制。
而且,於所述容器的製造方法中,較佳為:於所述金屬模具準備步驟中,作為所述第1金屬模具,準備具有與所述腹部形成部相連並形成所述底部的底部形成部的構件,於所述金屬模具接觸步驟中,於已使所述移位部位於所述突出位置的狀態下使所述第1接觸面部與所述第2接觸面部接觸。
若如此構成,則於第1接觸面部與第2接觸面部接觸前,移位部將膨脹部推起至遠離主背部形成部的位置,所以膨脹部的前端部夾於各接觸面部間的情況得到抑制。藉此,與第1接觸面部和第2接觸面部接觸後使移位部位於突出位置的情況相比,能夠加大膨脹部的長度方向的尺寸即縮短膨脹部與底部形成部的距離。因此,能夠有效地確保底部的厚度(強度)。
而且,於所述容器的製造方法中,較佳為:於所述金屬模具準備步驟中,作為所述第1金屬模具及所述第2金屬模具,準備所述第1接觸面部及所述第2接觸面部分別具有中段分割面部、上段分割面部以及下段分割面部的構件,所述中段分割面部包括與連結所述腹部形成部和所述背部形成部的方向及所述背部形成部的長度方向這兩者正交的方向即寬度方向上的所述底部形成部的尺寸成為最大的部位即底寬最大部以及所述底部形成部的下端部,所述上段分割面部自所述中段分割面部的上端部起沿著所述第1金屬模具及所述第2金屬模具的包圍所述容器空間的部位中所述寬度方向上的尺寸成為最大的部位而設定,所述下段分割面部自所述中段分割面部的下端部朝下延伸。
若如此構成,則即便於脫模步驟中以使第1接觸面部的下段分割面部與第2接觸面部的下段分割面部彼此遠離的方式使第1金屬模具及第2金屬模具移動,亦會避免各金屬模具與容器的干擾。因此,脫模步驟中容器的取出操作的限制得以放寬。
具體而言,較佳為:於所述脫模步驟中,以使所述第1接觸面部的下段分割面部與所述第2接觸面部的下段分割面部彼此遠離的方式使所述第1金屬模具及所述第2金屬模具移動。
若如此,則自各金屬模具取出容器的操作得以簡化。
而且,本發明提供一種容器製造裝置,用以製造容器,所述容器具有:收容部,包括底部及自所述底部立起並且形成為筒狀的軀幹部,能夠收容藥液;口部,形成為圓筒狀;以及頸部,形成為筒狀,以使所述口部的中心軸相對於所述軀幹部的軸向傾斜的方式將所述軀幹部與所述口部連接,所述軀幹部具有相對於所述軀幹部的中心軸而形成於與所述口部的開口側相同的一側的腹部及相對於所述軀幹部的中心軸而形成於與所述口部的開口側相反的一側的背部,所述容器製造裝置包括:能夠彼此接觸及遠離且彼此接觸時形成對應於所述容器的空間即容器空間的第1金屬模具及第2金屬模具;以及移位機構;所述第1金屬模具具有:能夠形成所述腹部的腹部形成部以及與所述第2金屬模具相接的第1接觸面部;所述第2金屬模具具有:主體,具有構成能夠形成所述背部的背部形成部的一部分的主背部形成部、與所述第1接觸面部相接的第2接觸面部以及對所述移位機構進行保持的保持部;以及移位部,具有與所述主背部形成部一起構成所述背部形成部的副背部形成部並且能夠相對於所述主體相對移位;所述移位機構使所述移位部於隱沒位置與突出位置之間相對於所述主體移位,所述隱沒位置為所述副背部形成部與所述主背部形成部成為一個面的位置,所述突出位置為所述副背部形成部自所述主背部形成部突出以使能夠形成所述容器的預製件遠離所述主背部形成部的位置。
於本容器製造裝置中,可不需要如先前般於容器自金屬模具脫模後切除門部的步驟,而製造軀幹部的壁厚偏差的產生得到了抑制的容器。具體而言,於已使預製件位於容器空間的狀態下向該預製件內供給氣體前,藉由移位機構將移位部保持於突出位置(使預製件遠離主背部形成部),於此狀態下使移位部自突出位置移位至隱沒位置,並且向預製件內供給氣體,藉此經由該步驟而形成的容器中軀幹部的壁厚偏差的產生(背部變厚,腹部變薄)得到抑制。進而,不再需要如先前般於容器自金屬模具脫模後切除門部的步驟。
[發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抑制軀幹部的壁厚偏差的產生並且能夠簡化容器自金屬模具脫模後的步驟的容器的製造方法以及容器製造裝置。
參照圖1~圖10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容器10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參照圖1及圖2對容器10進行說明,之後針對所述容器10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容器10具有收容部20、口部30及頸部40。所述容器10能夠用於用以將鎮痛劑等藥液塗佈至皮膚的塗佈器具。
收容部20能夠收容藥液。具體而言,收容部20具有底部22及軀幹部24。
軀幹部24自底部22的緣部立起,並形成為筒狀。軀幹部24包括隨著遠離底部22而縮徑的部位。軀幹部24具有形成於該軀幹部24的其中一側(圖1及圖2的左側)的腹部24a及形成於該軀幹部24的另一側(圖1及圖2的右側)的背部24b。腹部24a相對於軀幹部24的中心軸24L而形成於與後述口部30的開口側相同的一側。背部24b相對於所述中心軸24L而形成於與口部30的開口側相反的一側。以下,將與所述中心軸24L及連結腹部24a與背部24b的方向(圖1及圖2的左右方向)這兩者正交的方向(圖2的上下方向)稱為寬度方向。
口部30形成為圓筒狀。於口部30形成有外螺紋部。
頸部40形成為筒狀。頸部40以使口部30的中心軸30L相對於軀幹部24的中心軸24L的軸向傾斜的方式將軀幹部24與口部30連接。於本實施方式中,口部30的中心軸30L與軀幹部24的中心軸24L所成的角設定為60度。
其次,對以上所說明的容器10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於所述製造方法中,使用圖3所示的容器製造裝置1。容器製造裝置1包括第1金屬模具100、第2金屬模具200及移位機構300。另外,藉由所述容器製造裝置1製造容器10時,事先準備包括合成樹脂的預製件2(參照圖7及圖8)。所述預製件2包括口部30及與口部30相連能夠膨脹的膨脹部32。
第1金屬模具100及第2金屬模具200能夠彼此接觸及遠離且於彼此接觸時形成對應於容器10的空間即容器空間S。
第1金屬模具100如圖4及圖6所示具有能夠形成腹部24a的腹部形成部112、與腹部形成部112相連能夠形成底部22的底部形成部114及能夠與第2金屬模具200接觸的第1接觸面部120。
第1接觸面部120具有第1中段分割面部122、第1上段分割面部124及第1下段分割面部126。
第1中段分割面部122包括底寬最大部114a及底部形成部114的下端部114b,底寬最大部114a為與連結腹部形成部112和背部形成部212的方向及背部形成部的長度方向這兩者正交的方向即寬度方向上的底部形成部114的尺寸成為最大的部位。第1中段分割面部122平坦地形成。
第1上段分割面部124以自第1中段分割面部122的上端部起沿著第1金屬模具100及第2金屬模具200的包圍容器空間S的部位中所述寬度方向的尺寸成為最大的部位的方式設定。具體而言,第1上段分割面部124包括底寬最大部114a且沿著背部形成部212的長度方向,平坦地形成。
第1下段分割面部126具有自第1中段分割面部122的下端部朝下延伸的形狀。於本實施方式中,第1下段分割面部126自第1中段分割面部122的下端部鉛垂朝下延伸並平坦地形成。另外,第1下段分割面部126並不限於自第1中段分割面部122的下端部鉛垂朝下延伸的形狀。而且,第1下段分割面部126只要為自第1中段分割面部122的下端部朝下延伸的形狀,則亦能夠以朝第2金屬模具200側或其相反側突出的方式彎曲。
第2金屬模具200如圖4及圖5所示具有能夠形成背部24b的背部形成部212、能夠形成頸部40的頸部形成部214、能夠與第1接觸面部120接觸的第2接觸面部220及對移位機構300進行保持的保持部203。
第2接觸面部220具有第2中段分割面部222、第2上段分割面部224及第2下段分割面部226。第2中段分割面部222是能夠與第1中段分割面部122接觸的部位,平坦地形成。第2上段分割面部224是能夠與第1上段分割面部124接觸的部位,平坦地形成。第2下段分割面部226是能夠與第1下段分割面部126接觸的部分,平坦地形成。
第2金屬模具200具有主體210及移位部230。
主體210包括第2接觸面部220並且具有構成背部形成部212的一部分的主背部形成部212a。
移位部230具有與主背部形成部212a一起構成背部形成部212的副背部形成部212b。移位部230的表面構成了副背部形成部212b。移位部230能夠相對於主體210而相對位移。具體而言,移位部230能夠於副背部形成部212b與主背部形成部212a成為一個面的位置即隱沒位置(圖4、圖5、圖9及圖10所示的位置)與副背部形成部212b自主背部形成部212a突出以使預製件2的膨脹部32遠離主背部形成部212a的位置即突出位置(圖7及圖8所示的位置)之間相對於主體210移位。於本實施方式中,移位部230具有將膨脹部32以遠離主背部形成部212a的方式推起以便於位於所述突出位置且第1接觸面部120與第2接觸面部220彼此接觸的狀態下膨脹部32的中心軸32L(參照圖8)通過腹部形成部112與背部形成部212的中間部的形狀。
保持部203形成於第2金屬模具200的主體210內。具體而言,如圖3及圖5所示,主體210具有第1對合鑄模201及第2對合鑄模202,保持部203設於各對合鑄模201、202彼此相向的部位。
移位機構300使移位部230於所述隱沒位置與所述突出位置之間移位。移位機構300保持於第2金屬模具200的保持部203。於本實施方式中,使用氣缸(air cylinder)作為移位機構300。具體而言,移位機構300具有連接於移位部230的柱塞(plunger)302及使所述柱塞302伸縮的伸縮部304。另外,只要能夠使移位部230於所述隱沒位置與所述突出位置之間移位,則移位機構300並不限於氣缸。
繼而,對使用容器製造裝置1的容器10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所述製造方法包括預製件準備步驟、金屬模具準備步驟、金屬模具接觸步驟、吹塑步驟及脫模步驟。
於預製件準備步驟中,準備圖7及圖8所示的預製件2。
於金屬模具準備步驟中,準備第1金屬模具100及第2金屬模具200。於本實施方式中,於此步驟中是準備容器製造裝置1。
於金屬模具接觸步驟中,如圖7所示,於對第1金屬模具100固定了保持著預製件2的口部30的唇(lip)模具5之後,使第1金屬模具100的第1接觸面部120與第2金屬模具200的第2接觸面部220彼此接觸以形成容器空間S並且使預製件2的膨脹部32位於該容器空間S內。於本實施方式中,如圖7所示,以使第2金屬模具200靠近第1金屬模具100的方式使該第2金屬模具200水平地(於與第2下段分割面部226正交的方向上)滑動。此時,移位部230藉由移位機構300保持於突出位置。因此,金屬模具接觸步驟後,如圖8所示,預製件2的膨脹部32自主背部形成部212a浮起。更詳細而言,膨脹部32以膨脹部32的中心軸32L通過腹部形成部112與背部形成部212的中間部的方式遠離主背部形成部212a。
於吹塑步驟中,對預製件2內供給氣體(例如空氣),以藉由膨脹部32於容器空間S內膨脹而由預製件2形成容器10。即,經由吹塑步驟而由預製件2形成容器10。於所述吹塑步驟中,使移位部230自所述突出位置移位至所述隱沒位置(使移位機構300的柱塞302退避),並且對預製件2內供給氣體。於本實施方式中,移位部230自所述突出位置向所述隱沒位置的移位是與向預製件2內的氣體供給同時進行。但是,移位部230自所述突出位置向所述隱沒位置的移位既可在向預製件2內供給氣體前進行,亦可在向預製件2內供給氣體後進行。另外,於移位部230自所述突出位置向所述隱沒位置的移位是在向預製件2內供給氣體後進行的情況下,會於容器10的背部24b更明確地形成具有與副背部形成部212b對應的形狀的印跡。
於脫模步驟中,藉由使第1接觸面部120與第2接觸面部220彼此遠離而自第1金屬模具100及第2金屬模具200取出容器10。於本實施方式中,以使第1下段分割面部126與第2下段分割面部226彼此遠離的方式使第2金屬模具200相對於第1金屬模具100水平地(朝圖10的右側)滑動。
如以上所說明般,於本實施方式的容器10的製造方法中,於向預製件2內供給氣體前已將移位部230保持於突出位置,所以預製件2的膨脹部32遠離主背部形成部212a,於吹塑步驟中使移位部230自突出位置移位至隱沒位置並且向預製件2內供給氣體,所以藉由吹塑步驟而形成的容器10的軀幹部24中壁厚偏差的產生(背部24b變厚,腹部24a變薄)得到抑制。進而,不再需要如先前般於容器自金屬模具脫模後切除門部的步驟。
而且,於金屬模具接觸步驟中,是在已使移位部230位於所述突出位置的狀態下使第1接觸面部120與第2接觸面部220接觸,所以膨脹部32的前端部被夾於各接觸面部120、220間的情況得到抑制。藉此,與在第1接觸面部120和第2接觸面部220接觸後使移位部230位於突出位置的情況相比,能夠加大膨脹部32的長度方向的尺寸即縮短膨脹部32與底部形成部114的距離。因此,能夠有效地確保底部22的厚度(強度)。
進而,金屬模具接觸步驟後,膨脹部32以膨脹部32的中心軸32L通過腹部形成部112與背部形成部212的中間部的方式遠離主背部形成部212a,即自膨脹部32起至腹部形成部112為止的距離與自膨脹部32起至背部形成部212為止的距離的差變小,所以軀幹部24中壁厚偏差的產生會得到更切實的抑制。
而且,第1接觸面部120及第2接觸面部220分別具有:包括底寬最大部114a且沿著寬度方向上的尺寸成為最大的部分而設定的上段分割面部124、上段分割面部224;包括底寬最大部114a及底部形成部114的下端部114b的中段分割面部122、中段分割面部222;自中段分割面部122、中段分割面部222的下端部朝下延伸的下段分割面部126、下段分割面部226。藉此,即便於脫模步驟中以使第1下段分割面部126與第2下段分割面部226彼此遠離的方式使第1金屬模具100及第2金屬模具200移動,亦會避免各金屬模具100、200與容器10的干擾。因此,脫模步驟中容器10的取出操作的限制得以放寬。
另外,應認為本次揭示的所述實施方式於所有的方面為例示而非限制性者。本發明的範圍藉由申請專利範圍來表示而非所述實施方式的說明,進而包括與申請專利範圍均等意義及範圍內的所有變更。
例如,如圖11所示,移位部230亦可為如下構成,即,以副背部形成部212b的表面與膨脹部32接觸的方式,該移位部230的下端部以該移位部230的上端部為支點進行轉動。
而且,如圖12所示,移位部230亦可為如下形狀,即,於突出位置,該移位部230的一部分較第2下段分割面部226更朝第1金屬模具100側(圖12的左側)突出。於此形態中,藉由於金屬模具接觸步驟中將移位部230保持於突出位置,膨脹部32的前端部於該步驟中夾於各下段分割面126、226間的情況會得到更切實的抑制。
而且,移位部230亦可於金屬模具接觸步驟中保持為隱沒位置,並於吹塑步驟中對預製件2內供給氣體前位於突出位置。
而且,於金屬模具接觸步驟中,亦能夠以保持著預製件2的口部30的唇模具5藉由第1金屬模具100及第2金屬模具200夾入的方式使兩個金屬模具100、200以靠近唇模具5的方式滑動。
1‧‧‧容器製造裝置
2‧‧‧預製件
10‧‧‧容器
20‧‧‧收容部
22‧‧‧底部
24‧‧‧軀幹部
24a‧‧‧腹部
24b‧‧‧背部
30‧‧‧口部
40‧‧‧頸部
100‧‧‧第1金屬模具
112‧‧‧腹部形成部
114‧‧‧底部形成部
114a‧‧‧底寬最大部
120‧‧‧第1接觸面部
122‧‧‧第1中段分割面部
124‧‧‧第1上段分割面部
126‧‧‧第1下段分割面部
200‧‧‧第2金屬模具
203‧‧‧保持部
210‧‧‧主體
212‧‧‧背部形成部
212a‧‧‧主背部形成部
212b‧‧‧副背部形成部
214‧‧‧頸部形成部
220‧‧‧第2接觸面部
222‧‧‧第2中段分割面部
224‧‧‧第2上段分割面部
226‧‧‧第2下段分割面部
230‧‧‧移位部
300‧‧‧移位機構
S‧‧‧容器空間
圖1是利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容器的製造方法所製造的容器的正面圖。 圖2是圖1所示的容器的底面圖。 圖3是圖1所示的容器的製造中所使用的容器製造裝置的立體圖。 圖4是沿圖3的Ⅳ-Ⅳ線的剖面圖。 圖5是容器製造裝置的第2金屬模具的立體圖。 圖6是容器製造裝置的第1金屬模具的立體圖。 圖7是表示金屬模具接觸步驟的階段的概略圖。 圖8是表示金屬模具接觸步驟後的概略圖。 圖9是表示吹塑步驟的概略圖。 圖10是表示脫模步驟的概略圖。 圖11是表示第2金屬模具的移位部的變形例的概略圖。 圖12是表示第2金屬模具的移位部的變形例的概略圖。

Claims (6)

  1. 一種容器的製造方法,所述容器具有:收容部,包括底部及自所述底部立起並且形成為筒狀的軀幹部,能夠收容藥液;口部,形成為圓筒狀;以及頸部,形成為筒狀,以使所述口部的中心軸相對於所述軀幹部的軸向傾斜的方式將所述軀幹部與所述口部連接,所述軀幹部具有相對於所述軀幹部的中心軸而形成於與所述口部的開口側相同的一側的腹部及相對於所述軀幹部的中心軸而形成於與所述口部的開口側相反的一側的背部,所述容器的製造方法包括: 預製件準備步驟,準備能夠形成所述容器的預製件且所述預製件包括所述口部及與所述口部相連並能夠膨脹的膨脹部; 金屬模具準備步驟,準備能夠彼此接觸及遠離且彼此接觸時形成對應於所述容器的空間即容器空間的第1金屬模具及第2金屬模具,所述第1金屬模具具有能夠形成所述腹部的腹部形成部及與所述第2金屬模具相接的第1接觸面部,所述第2金屬模具具有能夠形成所述背部的背部形成部及與所述第1接觸面部相接的第2接觸面部; 金屬模具接觸步驟,以形成所述容器空間並且使所述預製件的膨脹部位於所述容器空間內的方式使所述第1金屬模具的第1接觸面部與所述第2金屬模具的第2接觸面部彼此接觸; 吹塑步驟,對所述預製件內供給氣體,以藉由所述預製件的膨脹部於所述容器空間內膨脹而由所述預製件形成所述容器;以及 脫模步驟,藉由使所述第1接觸面部與所述第2接觸面部彼此遠離而自所述第1金屬模具及所述第2金屬模具取出所述容器, 於所述金屬模具準備步驟中,作為所述第2金屬模具,準備具有主體及移位部且所述移位部能夠於隱沒位置與突出位置之間相對於所述主體移位的構件;所述主體包括所述第2接觸面部並且具有構成所述背部形成部的一部分的主背部形成部;所述移位部具有與所述主背部形成部一起構成所述背部形成部的副背部形成部並且能夠相對於所述主體相對移位,所述隱沒位置為所述副背部形成部與所述主背部形成部成為一個面的位置,所述突出位置為所述副背部形成部自所述主背部形成部突出以使所述膨脹部遠離所述主背部形成部的位置, 於所述吹塑步驟中,使所述移位部自所述突出位置移位至所述隱沒位置,並且對所述預製件內供給所述氣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容器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所述金屬模具準備步驟中,作為所述移位部,使用具有將所述膨脹部以遠離所述主背部形成部的方式推起以便於所述第1接觸面部與所述第2接觸面部彼此接觸且位於所述突出位置的狀態下所述膨脹部的中心軸通過所述腹部形成部與所述背部形成部的中間部的形狀的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容器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所述金屬模具準備步驟中,作為所述第1金屬模具,準備具有與所述腹部形成部相連並形成所述底部的底部形成部的構件, 於所述金屬模具接觸步驟中,於已使所述移位部位於所述突出位置的狀態下使所述第1接觸面部與所述第2接觸面部接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容器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所述金屬模具準備步驟中,作為所述第1金屬模具及所述第2金屬模具,準備所述第1接觸面部及所述第2接觸面部分別具有中段分割面部、上段分割面部以及下段分割面部的構件,所述中段分割面部包括與連結所述腹部形成部和所述背部形成部的方向及所述背部形成部的長度方向這兩者正交的方向即寬度方向上的所述底部形成部的尺寸成為最大的部位即底寬最大部以及所述底部形成部的下端部,所述上段分割面部自所述中段分割面部的上端部起沿著所述第1金屬模具及所述第2金屬模具的包圍所述容器空間的部位中所述寬度方向上的尺寸成為最大的部位而設定,所述下段分割面部自所述中段分割面部的下端部朝下延伸。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容器的製造方法,其中, 於所述脫模步驟中,以使所述第1接觸面部的下段分割面部與所述第2接觸面部的下段分割面部彼此遠離的方式使所述第1金屬模具及所述第2金屬模具移動。
  6. 一種容器製造裝置,用以製造容器,所述容器具有:收容部,包括底部及自所述底部立起並且形成為筒狀的軀幹部,能夠收容藥液;口部,形成為圓筒狀;以及頸部,形成為筒狀,以使所述口部的中心軸相對於所述軀幹部的軸向傾斜的方式將所述軀幹部與所述口部連接,所述軀幹部具有相對於所述軀幹部的中心軸而形成於與所述口部的開口側相同的一側的腹部及相對於所述軀幹部的中心軸而形成於與所述口部的開口側相反的一側的背部,所述容器製造裝置包括: 能夠彼此接觸及遠離且彼此接觸時形成對應於所述容器的空間即容器空間的第1金屬模具及第2金屬模具;以及 移位機構, 所述第1金屬模具具有: 能夠形成所述腹部的腹部形成部;以及 與所述第2金屬模具相接的第1接觸面部, 所述第2金屬模具具有: 主體,具有構成能夠形成所述背部的背部形成部的一部分的主背部形成部、與所述第1接觸面部相接的第2接觸面部以及對所述移位機構進行保持的保持部;以及 移位部,具有與所述主背部形成部一起構成所述背部形成部的副背部形成部並且能夠相對於所述主體相對移位, 所述移位機構使所述移位部於隱沒位置與突出位置之間相對於所述主體移位,所述隱沒位置為所述副背部形成部與所述主背部形成部成為一個面的位置,所述突出位置為所述副背部形成部自所述主背部形成部突出以使能夠形成所述容器的預製件遠離所述主背部形成部的位置。
TW107127349A 2017-08-10 2018-08-07 容器的製造方法以及容器的製造裝置 TW2019100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5268A JP6944305B2 (ja) 2017-08-10 2017-08-10 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容器製造装置
JP2017-155268 2017-08-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0098A true TW201910098A (zh) 2019-03-16

Family

ID=65271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7349A TW201910098A (zh) 2017-08-10 2018-08-07 容器的製造方法以及容器的製造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44305B2 (zh)
TW (1) TW201910098A (zh)
WO (1) WO20190314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3505B2 (ja) * 2019-02-21 2022-09-28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首曲がり容器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27941B2 (ja) * 1988-10-07 1997-07-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口栓部が傾斜した延伸ブロー成形壜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延伸ブロー成形用金型
JPH03297622A (ja) * 1990-04-17 1991-12-27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ブロー成形法
JP3459426B2 (ja) * 1991-02-28 2003-10-20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合成樹脂製折曲がり製品の成型方法
JPH04364922A (ja) * 1991-06-12 1992-12-17 Araki Kanagata Seisakusho:Kk ブロー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AU7428794A (en) * 1993-10-06 1995-04-27 Johnson & Johnson Consumer Products, Inc. Molding irregular objects
JPH08207128A (ja) * 1995-01-31 1996-08-13 Lion Corp 屈曲容器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34423A (ja) 2019-03-07
JP6944305B2 (ja) 2021-10-06
WO2019031481A1 (ja) 2019-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94019B2 (ja) 大型容器の延伸吹込成形方法
US10737428B2 (en) Forming mold and injection mold
CN105246618A (zh) 冒口插件,用于冒口插件的成形元件和通过使用其铸造金属的方法
TW201910098A (zh) 容器的製造方法以及容器的製造裝置
TW201910099A (zh) 容器的製造方法
EP2716430A1 (en) Preform, synthetic-resin container with hanging attachmen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container with hanging attachment
US2022011737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multilayer cosmetic product by means of a flexible core
US20060177537A1 (en) Apparatus for blow molding
JP2007118488A (ja) 射出成形プリフォーム
PL197148B1 (pl) Sposób i urządzenie do wytwarzania rozdmuchiwanego pojemnika
JP6795761B2 (ja) 構造体
US10792852B2 (en) Blow mold
JP5159166B2 (ja) ブロー成形方法及びブロー成形金型
JP6043404B1 (ja) 成形補助アセンブリ、モールド装置、及び、成形方法
CN217514519U (zh) 适用于瓶口偏置容器的模腔结构及吹瓶模具
EP1908572A2 (en) Dynam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blow-molded article
JPS5934490B2 (ja) ブロ−成形方法及びブロ−成形機用プリピンチ装置
US1153495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plastic container equipped with a handle obtained using boxing technique
JP2577687B2 (ja) ブロー成形用金型
JP3566376B2 (ja) 中空板体の製造方法
JPH08294958A (ja) 扁平容器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金型
JPH0347845Y2 (zh)
JPH0790593B2 (ja) ブロ−成形方法
JP2005178794A (ja) キャップ付びん及びびんの製造方法
JPH03297622A (ja) ブロー成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