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4838A - 自動輸送系統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動輸送系統及其方法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4838A
TW201904838A TW106120713A TW106120713A TW201904838A TW 201904838 A TW201904838 A TW 201904838A TW 106120713 A TW106120713 A TW 106120713A TW 106120713 A TW106120713 A TW 106120713A TW 201904838 A TW201904838 A TW 2019048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temporary storage
items
storage area
detec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0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怡芬
楊誠發
Original Assignee
景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景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景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6120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904838A/zh
Publication of TW2019048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4838A/zh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主要為提供一種自動輸送系統,係包括:至少一輸送裝置、至少一第一暫存區、至少一第二暫存區、至少一機械手臂、複數轉送裝置以及至少一計算機裝置;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包括一標籤以及至少一分類特徵,標籤儲存之資料對應於分類特徵,分類特徵對應於轉送類別,複數待檢測物品經由輸送裝置及第一暫存區而進入第二暫存區中,機械手臂將第二暫存區中的複數待檢測物品運送至複數轉送裝置,且複數待檢測物品會藉由複數轉送裝置而輸送至氣送管,並進一步被氣送管輸送至一目的地;再者,本發明亦提供一種自動輸送方法。

Description

自動輸送系統及其方法
本發明係為一種輸送系統,特別是指一種藉由機械手臂來自動運送複數待檢測物品,且可進一步對複數待檢測物品進行自動分類的自動輸送系統。
目前配送藥物或抽血的流程包括:1. 核對檢驗單或藥單上的姓名、病歷號碼、床號、檢體名稱(病徵)、檢驗項目、採檢管、標籤姓名;2. 依檢驗項目選擇正確的試管貼上標籤;以及3. 核對病人姓名、核對符合檢驗單上姓名、病歷號碼與採檢試管上標籤資料。完成抽血後會產生複數血液檢體(待檢測物品),通常這些血液檢體分為多種類別,例如可分為生化類以及血液類。在目前的現有技術中,當護理站中的複數血液檢體累積到一定的數量後,會由護理人員利用人工方式將複數血液檢體運送至檢測單位,或利用大型氣送裝置一次運送十幾隻血液檢體至檢測單位。
此外,類似地,在藥物的配送流程中,當護理站或藥物配送櫃台中的複數欲配送藥物累積到一定的數量後,會由護理人員利用人工方式將複數藥物運送至如病房護理站或各病房等需求藥物的單位,或利用大型氣送裝置一次運送十多包(罐)藥物至需求藥物的單位。
然而,若是藉由人工方式來運送該些檢體及/或藥品,會有浪費人力資源的情況發生,而若是有多批檢體及/或藥品需要運送,則可能需要動用多名人力或依靠單人來反覆運送,因此會拉長運送時間或更加浪費人力資源。另一方面,雖然大型氣送裝置可以省掉人力運送的過程,然而,現有的大型氣送裝置所使用的輸送設備具有一定的重量(例如用於蓋住大型氣送裝置之氣送管的蓋子),假如使用者是女性,則會有操作困難的情況發生。此外,不論是男性或女性,在操作具有一定重量的裝置時,若操作的時間一久,皆會感到疲累。
再者,該些檢體之後所要做的檢驗類別並不相同,例如大致可分為血液類及生化類,在現有的技術中,同樣是要依靠人力來將這些檢體進行分類。相同地,若是藉由人工方式來分類該些檢體,同樣會有浪費人力資源的情況發生,且用人力來進行分類難免會發生分類錯誤的情況。
基於上述理由,如何設計一種自動化的檢體及/或藥品輸送設備及輸送方法,且進一步將該自動化的檢體設備設計成具有自動分類功能,以讓複數檢體及/或藥品可以自動地到達目的地(例如檢驗單位)並達到節省人力及時間的目的,乃是待解決的問題。
鑒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缺點,本發明之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自動輸送系統,係包括:至少一輸送裝置,輸送裝置包括至少一輸入口、一第一輸送路徑、一第二輸送路徑以及一輸出口;至少一第一暫存區,設置於輸送裝置的第一輸送路徑及第二輸送路徑之間,第一暫存區包括一暫存輸入口、一暫存輸送路徑以及一暫存輸出口;至少一第二暫存區,設置於輸送裝置的輸出口處;至少一機械手臂,設置在鄰近於第二暫存區的位置,機械手臂包括一旋轉半徑以及一掃描元件;複數轉送裝置,設置於機械手臂的旋轉半徑內,複數轉送裝置的每一個具有一轉送類別,並且包括一轉送輸入口、一轉送輸送路徑以及一轉送輸出口,且複數轉送裝置的每一個的轉送輸出口連接至一氣送管;以及至少一計算機裝置,計算機裝置電性連接至機械手臂;其中,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包括一標籤以及至少一分類特徵,標籤儲存之資料對應於分類特徵,分類特徵對應於轉送類別,複數待檢測物品經由輸入口進入輸送裝置,並藉由第一輸送路徑進入第一暫存區中,第一暫存區進一步將複數待檢測物品藉由第二輸送路徑輸送至第二暫存區中,機械手臂將第二暫存區中的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運送至複數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轉送輸入口處,且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會藉由轉送輸入口、轉送路徑及轉送輸出口而輸送至氣送管並進一步被氣送管輸送至一目的地;其中,複數轉送裝置的每一個的轉送類別並不相同,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分類特徵為部分相同。
較佳地,自動輸送系統進一步包括複數第一偵測裝置,複數第一偵測裝置的每一個設置於第一暫存區的暫存輸入口處及/或暫存輸出口處,且複數第一偵測裝置電性連接至計算機裝置,複數第一偵測裝置的每一個偵測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標籤及/或分類特徵,並將偵測結果輸送至計算機裝置,之後計算機裝置依據偵測結果來判別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類別,並將判別結果傳送至機械手臂,以讓機械手臂依據判別結果將第二暫存區中的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運送至對應的複數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轉送輸入口處。
較佳地,自動輸送系統進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偵測裝置,第一偵測裝置設置在鄰近於第二暫存區及機械手臂的位置,且第一偵測裝置電性連接至計算機裝置,當機械手臂從第二暫存區中拿取複數待檢測物品後,機械手臂將複數待檢測物品拿取至第一偵測裝置的偵測範圍內,使第一偵測裝置偵測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標籤及/或分類特徵,並將偵測結果輸送至計算機裝置,之後計算機裝置依據偵測結果來判別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類別,並將判別結果傳送至機械手臂,以讓機械手臂依據判別結果將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運送至對應的複數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轉送輸入口處。
較佳地,機械手臂藉由掃描元件掃描第二暫存區中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分類特徵,之後機械手臂依照分類特徵將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運送至對應的複數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轉送輸入口處。
較佳地,輸送裝置為雙軌輸送裝置,雙軌輸送裝置包括一自動分向裝置且電性連接至計算機裝置,當設置於雙軌輸送裝置的輸入口處的一第一偵測裝置偵測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標籤及/或分類特徵並將偵測結果輸送至計算機裝置後,計算機裝置針對偵測結果進行類別判別,並依據判別結果控制雙軌輸送裝置的自動分向裝置,以藉由自動分向裝置依照判別結果區分輸送方向。
較佳地,自動輸送系統進一步包括複數第二偵測裝置,複數第二偵測裝置設置於輸送裝置的輸入口處及/或以每間隔一段距離的方式設置於輸送裝置上,複數第二偵測裝置電性連接至計算機裝置,且複數第二偵測裝置用於偵測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標籤及/或分類特徵,並將偵測結果輸送至計算機裝置。
較佳地,複數第二偵測裝置進一步設置於複數轉送裝置的每一個的轉送輸入口處,當複數第二偵測裝置無法偵測到複數待檢測物品的其中之一的標籤及/或分類特徵時,計算機裝置會發出錯誤訊息,並通知機械手臂將無法偵測到標籤及/或分類特徵的複數待檢測物品的其中之一拿取至一指定處。
較佳地,機械手臂包括一氣吸式吸頭、一抓握結構、一磁吸結構或其它種用於運送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拿取結構的其中之一。
較佳地,掃描元件為一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攝影機,標籤為二維條碼、三維條碼、多維條碼、快速響應矩陣(Quick Response, QR)碼、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標籤或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標籤的其中之一,分類特徵為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蓋子的顏色或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瓶身的長度。
再者,本發明亦提供一種自動輸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複數待檢測物品經由至少一輸入口進入至少一輸送裝置,並藉由輸送裝置的一第一輸送路徑進入至少一第一暫存區中,其中,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包括一標籤以及至少一分類特徵,標籤儲存之資料對應於分類特徵;第一暫存區進一步將複數待檢測物品藉由第一暫存區的一暫存輸送路徑及輸送裝置的一第二輸送路徑輸送至至少一第二暫存區中;至少一機械手臂將第二暫存區中的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運送至複數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一轉送輸入口處,其中,複數轉送裝置的每一個具有一轉送類別,並且包括轉送輸入口、一轉送輸送路徑以及一轉送輸出口,且複數轉送裝置的每一個的轉送輸出口連接至一氣送管;以及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藉由轉送輸入口、轉送路徑及轉送輸出口而輸送至氣送管,並進一步被氣送管輸送至一目的地;其中,分類特徵對應於轉送類別,機械手臂藉由一掃描元件掃描第二暫存區中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分類特徵,之後機械手臂依照分類特徵將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運送至對應的複數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轉送輸入口處。
本發明之其它目的、好處與創新特徵將可由以下本發明之詳細範例連同附屬圖式而得知。
現將詳細參照本發明附圖所示之範例。所有圖式盡可能以相同元件符號來代表相同或類似的部份。請注意該等圖式係以簡化形式繪成,並未依精確比例繪製。
圖1為一示意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自動輸送系統的俯視結構。請參照圖1,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自動輸送系統1包括 一輸送裝置10、一第一暫存區20、一第二暫存區30、一機械手臂40、複數轉送裝置50以及一計算機裝置60。輸送裝置10包括一輸入口101、一第一輸送路徑103、一第二輸送路徑105以及一輸出口107;第一暫存區20設置於輸送裝置10的第一輸送路徑103及第二輸送路徑105之間;第二暫存區30設置於輸送裝置10的輸出口107處;機械手臂40設置鄰近於第二暫存區30的位置,且機械手臂40包括一旋轉半徑以及一掃描元件(未於圖示出);複數轉裝置50設置於機械手臂40的旋轉半徑內,複數轉送裝置50的每一個包括一轉送類別、一轉送輸入口、一轉送輸送路徑以及一轉送輸出口(未於圖示出),且複數轉送裝置50的每一個的轉送輸出口(未於圖示出)連接至一氣送管(未於圖示出);計算機裝置60則是電性連接至機械手臂40,且計算機裝置60可連接至醫院資訊管理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及/或檢驗醫療資訊系統(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以獲取各式資訊及資料(例如病人病歷、檢驗資訊等)。
自動輸送系統1的作動方式為,複數待檢測物品(未於圖中示出)會經由輸入口101進入輸送裝置10,並藉由第一輸送路徑103進入第一暫存區20中,第一暫存區20進一步將複數待檢測物品藉由第二輸送路徑105輸送至第二暫存區30中,之後機械手臂40會將第二暫存區30中的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運送至複數轉送裝置50的其中之一之中,最後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會藉由與轉送裝置50連接的氣送管而進一步被氣送管輸送至一目的地。各部件的詳細結構及詳細作動會在之後的實施方式中作詳細說明。
應了解的是,輸送裝置10、第一暫存區20、第二暫存區30、機械手臂40以及計算機裝置60的數量可為一個以上,以讓自動輸送系統1可以延伸至所需的地方(例如各式抽血櫃台),或進一步提升自動輸送系統1的輸送效率。再者,各項裝置的配置位置並不限定於本說明書圖1中所示出的態樣,各項裝置的配置位置可因應欲設置的地區而做調整。
圖2為一示意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複數待檢測物品的結構。請參照圖2,當抽血人員從抽血櫃台向病患進行抽血後,會將病患的血液封存進一檢驗瓶中,進而產生一待檢測物品70,待檢測物品70包括一瓶身701、一瓶蓋703(或瓶蓋707或瓶蓋709)以及一標籤705,其中,待檢測物品70的瓶蓋703、707或709可視為待檢測物品的分類特徵。舉例而言,向病患進行抽血後,會針對血液做不同類別的檢驗,例如生化檢驗或血液檢驗,針對不同類別的檢驗所使用的瓶蓋顏色也不相同,此時便可用不同顏色的瓶蓋來區分不同的檢驗類別。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瓶蓋703為綠色(代表血液檢驗),瓶蓋707為紫色(代表生化檢驗),而瓶蓋709可為代表其他檢驗類別的顏色(例如紅色)。此外,瓶身701的材質可為塑膠或其他抗撞擊的材質,而標籤705可為二維條碼、三維條碼、多維條碼、快速響應矩陣(Quick Response, QR)碼、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標籤或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標籤的其中之一,且標籤705內儲存有之病患之相關資料,例如欲進行的檢驗類別(對應分類特徵)、病患的病歷資料等。再者,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待檢測物品70可為尿液檢驗瓶或其他管狀的檢驗瓶。
再者,不只有瓶蓋703(或瓶蓋707或瓶蓋709)的顏色可視為分類特徵,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標籤705本身即可被視為一分類特徵,或亦可利用瓶身701的長度作為分類特徵。在後者的情況中,不同類別的檢驗可以使用不同長度的瓶身701。換言之,本發明之待檢測物品70本身包括複數分類特徵,而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根據需求自由選擇需要的其中一種分類特徵,或可以選擇同時利用多種分類特徵。
另一方面,上文中有提到,複數轉送裝置50的每一個包括一轉送類別,而該轉送類別即對應於分類特徵。換言之,在後續機械手臂40的作動中,機械手臂40會將複數待檢測物品70輸送至對應類別的轉送裝置50,即機械手臂40會將血液類別的待檢測物品70輸送至血液類別的轉送裝置50,而生化類別的待檢測物品70則輸送至生化類別的轉送裝置50。
此外,應了解的是,本發明的自動輸送系統不只可以運送複數待檢測物品70,亦可運送複數藥品至如病房護理站或各病房等需求藥物的單位。
圖3為一示意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暫存區的結構。請參照圖3,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暫存區20包括一暫存輸入口201、一暫存輸送路徑203以及一暫存輸出口205。當複數待檢測物品70進入輸送裝置10的第一輸送路徑103後,會落入暫存輸入口201而進入第一暫存區20。此外,暫存輸送路徑203及第二輸送路徑上設有複數隔塊209,且暫存輸出口205處設有一檔板207。因此,當複數待檢測物品70進入第一暫存區20後,複數待檢測物品70會藉由複數隔塊209而區隔開來,且檔板207可將複數待檢測物品70限制在第一暫存區20的暫存輸送路徑203中,並同時避免從第一輸送路徑103一次落入太多的待檢測物品70而導致複數待檢測物品70脫離輸送裝置10的第二輸送路徑105,之後複數待檢測物品70即可經由暫存輸出口205及第二輸送路徑105而進入第二暫存區30中。換言之,第一暫存區30可供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暫存,且可讓複數待檢測物品70有秩序的進入第二輸送路徑105。
圖4為一示意圖,用以說明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一暫存區的結構。請參照圖4,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暫存區20包括一暫存輸入口201、一暫存輸送路徑203以及一暫存輸出口205,暫存輸入口201及暫存輸送路徑203處設置有複數斜板211,且在第一暫存區20中設置有一循環輸送帶213,循環輸送帶213包括複數支架2131。當複數待檢測物品70進入輸送裝置10的第一輸送路徑103後,會落入暫存輸入口201而進入第一暫存區20,之後複數待檢測物品70會經由複數斜板211而滑入循環輸送帶213的底部,接著循環輸送帶213會藉由複數支架2131來支撐並運送複數待檢測物品70(包括不同顏色的瓶蓋703、瓶蓋707等),如圖4中所示出的,循環輸送帶213會藉由複數支架2131,一個接一個的將複數待檢測物品70運送至暫存輸出口205,於暫存輸出口205處,複數待檢測物品70將不再被支架2131所支撐,因此會落入第二輸送路徑105,最後複數待檢測物品70即可經由第二輸送路徑105而進入第二暫存區30中。
另一方面,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可於暫存輸入口201及暫存輸出口205處設置複數偵測裝置90,複數偵測裝置90電性連接至計算機裝置60。如此一來,複數待檢測物品70不論是進入第一暫存區20或離開第一暫存區20,待檢測物品70上的複數標籤705及/或該分類特徵(例如瓶蓋顏色)皆可被複數偵測裝置90掃描到,並將所偵測到的複數標籤705的資訊傳輸到計算機裝置60,因此更可以達到監控複數待檢測物品70流向的目的,避免複數待檢測物品70有遺失的情況發生。應了解的是,複數偵測裝置90係為可選擇性的設置。
圖5為一示意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機械手臂的結構及作動方式。請參照圖5,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機械手臂40包括一旋轉半徑以及一氣吸式吸頭401,機械手臂40即藉由氣吸式吸頭401來吸取並運送複數待檢測物品70,且機械手臂40電性連接至計算機裝置60。再者,機械手臂40相較於傳統的夾取式,本發明藉由吸取的方式更能保護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完整性,且可避免被夾壞的情形發生。此外,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會在鄰近於第二暫存區30及機械手臂40的位置處設置一偵測裝置80,例如在圖5中是將偵測裝置80設置於第二暫存區30的上方位置,且偵測裝置80係電性連接至計算機裝置40。
當機械手臂40從第二暫存區30中藉由氣吸式吸頭401拿取複數待檢測物品70後,機械手臂40會將複數待檢測物品70吸取至偵測裝置80的偵測範圍801內,使偵測裝置80偵測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每一個的標籤705及/或分類特徵(例如瓶蓋703的顏色),並將偵測結果輸送至計算機裝置60,之後計算機裝置60會依據偵測結果來判別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每一個的類別,並將判別結果傳送至機械手臂40,以讓機械手臂40依據判別結果將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每一個運送至對應類別的轉送裝置的轉送輸入口處(未於圖中示出),之後進一步藉由轉送裝置將複數待檢測物品70輸送至進行檢驗的區域。
另一方面,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機械手臂40可採用其他種拿取結構,例如抓握結構、磁吸結構或其它任何可以用於運送待檢測物品的習知拿取結構。在採用磁吸結構的實施例中,待檢測物品上設置有對應的磁性結構。
圖6a為一示意圖,用以說明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機械手臂的結構及作動方式。圖6b為一俯視示意圖,用以說明圖6a中的第二暫存區。請參照圖6a及圖6b,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機械手臂40包括一氣吸式吸頭401及一掃描元件403,機械手臂40即藉由氣吸式吸頭401來吸取並運送複數待檢測物品70,且機械手臂40及掃描元件403電性連接至計算機裝置60。此外,掃描元件403可為一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攝影機,第二暫存區30包括一底部301,底部301可為白色,且第二暫存區30中會包括複數待檢測物品70,複數待檢測物品70可包括瓶蓋703(綠色,代表血液檢驗)、瓶蓋707(紫色,代表生化檢驗)及瓶蓋709(代表其他檢驗類別的顏色,例如紅色)的類別。
當複數待檢測物品70進入第二暫存區30後,機械手臂40會藉由掃描元件403掃描第二暫存區30,並得到如圖6b所示的畫面,之後機械手臂40會藉由掃描元件403掃描第二暫存區30中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每一個的分類特徵(即瓶蓋顏色),之後掃描元件403會將掃描到的資訊傳輸至計算機裝置60,並藉由計算機裝置60來判別(依照顏色來判別)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每一個類別,並將判別結果傳輸至機械手臂40。如此一來,機械手臂40即可依照判別結果將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每一個運送至對應的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轉送輸入口處(未於圖中示出),之後進一步藉由轉送裝置將複數待檢測物品70輸送至進行檢驗的區域。
此外,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不同的檢驗類別可以使用不同長度的瓶身701,因此瓶身701即可被視為一分類特徵。掃描元件403即可掃描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瓶身701的長度,之後掃描元件403會將掃描到的資訊傳輸至計算機裝置60,並藉由計算機裝置60依照瓶身701長度來判別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每一個類別,並將判別結果傳輸至機械手臂40。如此一來,機械手臂40即可依照判別結果將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每一個運送至對應的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轉送輸入口處(未於圖中示出),之後進一步藉由轉送裝置將複數待檢測物品70輸送至進行檢驗的區域。
另一方面,在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中,當在第一暫存區30的暫存輸入口處201及/或暫存輸出口205處設置複數偵測裝置90後(如圖4所示的),複數偵測裝置90可先將偵測結果(即分類特徵,瓶蓋顏色)輸送至計算機裝置60,之後計算機裝置60可依據偵測結果來判別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每一個的類別,並將判別結果傳送至機械手臂40,以讓機械手臂40依據判別結果將第二暫存區30中的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每一個運送至對應的轉送裝置50的其中之一的轉送輸入口處(未於圖中示出)。
圖7a為一示意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轉送裝置的結構。請參照圖7a,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轉送裝置50具有一轉送類別並且包括一轉送輸入口501、一轉送輸出口503以及一轉送路徑(未於圖中示出),轉送類別可對應至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分類特徵,亦即,一轉送裝置50可對應一種分類特徵(例如,一轉送裝置50對應一生化類別,另一轉送裝置50對應血液類別),且轉送輸出口503連接至一氣送管500。此外,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可在轉送輸入口501處設置一放置台505以及一偵測裝置90,偵測裝置90與一計算機裝置(未於圖中示出)電性連接。應了解的是,放置台505以及偵測裝置90係可選擇性的設置,且放置台505的形式可作調整,例如放置台505可設置成雙滾輪形式,如此一來,放置在雙滾輪形式放置台505上的待檢測物品70即可被轉動,以讓標籤705更容易被偵測裝置90偵測到。
當判別完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每一個的類別後,機械手臂40會藉由氣吸式吸頭401將待檢測物品70吸取至對應類別的轉送裝置50(亦即,若是判別為生化類別,會輸送至生化類別的轉送裝置50),如圖7a所示,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機械手臂40會將待檢測物品70吸取並放置在放置台505上,之後,偵測裝置90可偵測放置在放置台505上的待檢測物品70的標籤705及/或分類特徵,並將所偵測到的標籤705及/或分類特徵的資訊傳輸到計算機裝置,以達到監控待檢測物品70流向的目的,避免複數待檢測物品70有遺失的情況發生,最後轉送裝置50即可將放置台505上的待檢測物品70吸入至轉送裝置50的內部。
另一方面,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當設置鄰近於轉送裝置50的偵測裝置90無法偵測到待檢測物品70的標籤及/或分類特徵時,與偵測裝置90電性連接的計算機裝置會發出錯誤訊息,並通知機械手臂40將無法偵測到標籤及/或分類特徵的待檢測物品拿取至一指定處。再者,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可在放置台505處設置一推桿(未於圖中示出),該推桿電性連接至計算機裝置60,該推桿可設定成定時將待檢測物品70推進轉送裝置50內,或可設定成當偵測裝置90偵測到放置在放置台505上的待檢測物品70的標籤705及/或分類特徵並傳輸資訊至計算機裝置60後,再將待檢測物品70推進轉送裝置50內。
圖7b為一示意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轉送裝置的內部結構。請參照圖7a及圖7b,轉送裝置50內部包括一轉送輸送路徑507、一轉筒509以及一鼓風機511,轉筒509具有一中心軸L以及複數凹槽5091。待檢測物品70會經由轉送輸入口501而被吸入轉送裝置50內部的轉筒509的凹槽5091,之後通過繞其中心軸L而旋轉轉筒509,凹槽5091可被一個接一個的帶入轉送輸送路徑507內,鼓風機511則會送入足量的氣流至轉送輸送路徑507,並將待檢測物品70一個接一個的送至與轉送輸出口503連接的氣送管500。
應了解的是,位於轉送裝置50內部的鼓風機511的位置可作調整,以讓轉送裝置50的體積經簡化。此外,亦可在轉送裝置50內部設置複數偵測裝置,以進一步監控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流向。
另一方面,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氣送管500所連接的目的地可為具有自動簽收設備之實驗室指定桌檯、或為具有自動簽收及分類功能之自動分類裝置、或為自動檢驗儀器、或將待檢測物品及/或藥品直送至病房護理站或是病房內。換言之,複數待檢測物品及/或複數藥品可經過氣送管500而進入實驗室指定桌檯,以進行進一步的實驗,且在進入時會經過一自動簽收設備。舉例而言,可於氣送管500的出口處設置一偵測裝置來自動偵測複數待檢測物品70及/或複數藥品上的標籤,以自動監控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流向;或複數待檢測物品及/或複數藥品可經過氣送管500而進入一自動分類裝置,該自動分類裝置會於入口處設置一偵測裝置來自動偵測複數待檢測物品70及/或複數藥品上的標籤,以將複數待檢測物品及/或複數藥品針對實驗細項類別進行分類。例如,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皆為生化類,但要做的檢測項目有可能並不相同,因此即可針對欲進行的檢測項目進行分類;或複數待檢測物品可經過氣送管500而進入一自動檢測儀器,以直接針對複數待檢測物品進行檢測;或複數待檢測物品及/或複數藥品可經過氣送管500而直接送入病房護理站或是病房內。因此,本發明的自動輸送系統的應用層面非常廣泛。
圖8為一示意圖,用以說明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輸送裝置的結構。請參照圖8,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輸送裝置10可為複數個,並延伸至複數檢驗櫃檯7。當護理人員從檢驗櫃檯7向病人抽血並獲得複數待檢測物品70後,護理人員可將待檢測物品70經由各自檢驗櫃檯7的輸入口101放置在輸送裝置10的第一輸送路徑103上。
另一方面,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可在檢驗櫃檯7的輸入口101處及輸送裝置10的轉角處、鄰近第一暫存區20處(每間隔一段距離)設置複數偵測裝置90,複數偵測裝置90電性連接至計算機裝置60。當護理人員要將待檢測物品70放置到輸送裝置10時,皆須先經過偵測裝置90的偵測(偵測待檢測物品70的標籤705及/或分類特徵),以讓每一個待檢測物品70的資訊歸檔至計算機裝置中。再者,將偵測裝置90設置於輸送裝置10的輸入口101處及/或以每間隔一段距離的方式設置於輸送裝置10上,可藉由偵測裝置90偵測經過的待檢測物品70的標籤705及/或分類特徵,並將偵測結果輸送至計算機裝置60,如此更有利於監控複數待檢測物品70的流向。
此外,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檢驗櫃檯7可為其他具有抽血功能的場所,例如病房、實驗室等場所。
圖9為一示意圖,用以說明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輸送裝置的結構。請參照圖9,在本發明再一實施例中,輸送裝置可為一雙軌輸送裝置1000,雙軌輸送裝置1000包括一自動分向裝置1003、一第一分向軌道1005以及一第二分向軌道1007,自動分向裝置1003電性連接至計算機裝置60。當設置於雙軌輸送裝置1000的輸入口處的偵測裝置90偵測到待檢測物品70的每一個的標籤705及/或分類特徵,並將偵測結果輸送至計算機裝置60後,計算機裝置60會針對偵測結果進行類別判別,並依據判別結果控制雙軌輸送裝置1000的自動分向裝置1003,以藉由自動分向裝置1003依照判別結果區分輸送方向。舉例而言,若計算機裝置60判斷為生化類別(紫色瓶蓋,或標籤705的資訊記載為生化類別),計算機裝置60會控制自動分向裝置1003,以讓待檢測物品70進入第一分向軌道1005,若計算機裝置60判斷為血液類別(綠色瓶蓋,或標籤705的資訊記載為血液類別),計算機裝置60會控制自動分向裝置1003,以讓待檢測物品70進入第二分向軌道1007。
圖10為一示意圖,用以說明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輸送裝置的結構。請參照圖10,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輸送裝置可包括一爬升軌道1009、一第一段軌道1011、一第二段軌道1013以及一第三段軌道1015,且可設置一偵測裝置90於輸入口101處。換言之,具有爬升軌道1009的輸送裝置可適應高低地形,以讓待檢測物品跨越高地差而順利進入第一暫存區20。
圖11a為一示意圖,用以說明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自動輸送系統的部分俯視結構。請參照圖11a,在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中,一機械手臂40可對應二個第二暫存區30(亦即,可對應二條輸送裝置),以讓處於不同位置的第二暫存區30皆藉由同一具機械手臂40來進行運送,並達到節省成本的目的。
圖11b為一示意圖,用以說明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自動輸送系統的部分俯視結構,請參照圖11b,在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可設置與第二暫存區30相同數量的機械手臂40,以進一步提高輸送效率。應了解的是,轉送裝置50的數量亦可作調整。
此外,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偵測裝置可為一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攝影機、一RFID讀取器、一NFC讀取器、一二維條碼讀取器、一三維條碼讀取器、一多維條碼讀取器或其他偵測裝置的其中之一者。
另一方面,本發明可在目的地(例如檢測單位)的氣送管輸出處設置一偵測裝置,且該偵測裝置與計算機裝置電性連接,當複數待檢測物品經由氣送管輸送至目的地後即可被偵測裝置偵測到,並可經由該偵測裝置傳送偵測結果至該計算機裝置,並經由該計算機裝置通知HIS或LIS已完成待檢測物品的輸送。
圖12為一流程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自動輸送方法。請參照圖12,本發明亦提供一自動輸送方法,包括步驟S10-S40。步驟S10為:複數待檢測物品經由至少一輸入口進入至少一輸送裝置,並藉由該輸送裝置的一第一輸送路徑進入至少一第一暫存區中,其中,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包括一標籤以及至少一分類特徵,該標籤儲存之資料對應於該分類特徵。
步驟S20為:該第一暫存區進一步將該等待檢測物品藉由該第一暫存區的一暫存輸送路徑及該輸送裝置的一第二輸送路徑輸送至至少一第二暫存區中。
步驟S30為:至少一機械手臂將該第二暫存區中的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運送至複數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一轉送輸入口處,其中,該等轉送裝置的每一個具有一轉送類別,並且包括該轉送輸入口、一轉送輸送路徑以及一轉送輸出口,且該等轉送裝置的每一個的該轉送輸出口連接至一氣送管。
步驟S40為: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藉由該轉送輸入口、該轉送路徑及該轉送輸出口而輸送至該氣送管,並進一步被該氣送管輸送至一目的地;其中,該分類特徵對應於該轉送類別, 該機械手臂藉由一掃描元件掃描該第二暫存區中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該分類特徵,之後該機械手臂依照該分類特徵將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運送至對應的該等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該轉送輸入口處。
由上述內容可知,本發明成功的提供了一種自動輸送系統及自動輸送方法。本發明的自動輸送系統及方法可將複數待檢測物品自動地輸送至進行檢測的區域,且可進一步將該等待檢測物品自動地進行分類,以減少後續藉由人工來進行分類的時間。因此本發明可大幅地減少目前醫療單位花費在運送複數待檢測物品所使用的人力資源及時間。再者,本發明的自動輸送系統及自動輸送方法不只可應用於醫院系統,更可應用於其他具有衛教互動服務之場所。
在說明本發明之代表性範例時,本說明書已經提出操作本發明之該方法及/或程序作為一特定順序的步驟。但是,某種程度上該方法或程序並不會依賴此處所提出的特定順序的步驟,該方法或程序不應限於所述之該等特定的步驟順序。如本技藝專業人士將可瞭解,其它的步驟順序亦為可行。因此,在本說明書中所提出之特定順序的步驟不應被視為對於申請專利範圍之限制。此外,關於本發明之方法及/或程序之申請專利範圍不應限於在所提出順序中之步驟的效能,本技藝專業人士可立即瞭解該等順序可以改變,且仍維持在本發明之精神及範圍內。
熟習此項技藝者應即瞭解可對上述各項範例進行變化,而不致悖離其廣義之發明性概念。因此,應瞭解本發明並不限於本揭之特定範例,而係為涵蓋歸屬如後載各請求項所定義之本發明精神及範圍內的修飾。
1‧‧‧自動輸送系統
10‧‧‧輸送裝置
20‧‧‧第一暫存區
30‧‧‧第二暫存區
40‧‧‧機械手臂
50‧‧‧轉送裝置
60‧‧‧計算機裝置
70‧‧‧待檢測物品
80、90‧‧‧偵測裝置
101‧‧‧輸入口
103‧‧‧第一輸送路徑
105‧‧‧第二輸送路徑
107‧‧‧輸出口
201‧‧‧暫存輸入口
203‧‧‧暫存輸送路徑
205‧‧‧暫存輸出口
207‧‧‧檔板
209‧‧‧隔塊
211‧‧‧斜板
213‧‧‧循環輸送帶
2131‧‧‧支架
401‧‧‧氣吸式吸頭
403‧‧‧掃描元件
500‧‧‧氣送管
501‧‧‧轉送輸入口
503‧‧‧轉送輸出口
505‧‧‧放置台
507‧‧‧轉送輸送路徑
509‧‧‧轉筒
511‧‧‧鼓風機
5091‧‧‧凹槽
701‧‧‧瓶身
703、707、709‧‧‧瓶蓋
705‧‧‧標籤
801‧‧‧偵測範圍
1000‧‧‧雙軌輸送裝置
1003‧‧‧自動分向裝置
1005‧‧‧第一分向軌道
1007‧‧‧第二分向軌道
1009‧‧‧爬升軌道
1011‧‧‧第一段軌道
1013‧‧‧第二段軌道
1015‧‧‧第三段軌道
L‧‧‧中心軸
S10、S20、S30、S40‧‧‧步驟
當併同各隨附圖式而閱覽時,即可更佳瞭解本發明較佳範例之前揭摘要以及上文詳細說明。為達本發明之說明目的,各圖式中繪有現屬較佳之各範例。然應瞭解本發明並不限於所繪之精確排置方式及設備裝置。
圖1為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自動輸送系統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複數待檢測物品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第一暫存區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說明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第一暫存區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機械手臂的結構及作動方式的示意圖; 圖6a為說明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機械手臂的結構及作動方式的示意圖; 圖6b為說明圖6a中的第二暫存區的俯視示意圖; 圖7a為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轉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b為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轉送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8為說明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說明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的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說明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1a為說明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自動輸送系統的部分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1b為說明本發明其他實施例的自動輸送系統的部分俯視結構示意圖;以及 圖12為說明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自動輸送方法流程圖。

Claims (10)

  1. 一種自動輸送系統,係包括: 至少一輸送裝置,該輸送裝置包括至少一輸入口、一第一輸送路徑、一第二輸送路徑以及一輸出口; 至少一第一暫存區,設置於該輸送裝置的該第一輸送路徑及該第二輸送路徑之間,該第一暫存區包括一暫存輸入口、一暫存輸送路徑以及一暫存輸出口; 至少一第二暫存區,設置於該輸送裝置的該輸出口處; 至少一機械手臂,設置在鄰近於該第二暫存區的位置,該機械手臂包括一旋轉半徑以及一掃描元件; 複數轉送裝置,設置於該機械手臂的該旋轉半徑內,該等轉送裝置的每一個具有一轉送類別,並且包括一轉送輸入口、一轉送輸送路徑以及一轉送輸出口,且該等轉送裝置的每一個的該轉送輸出口連接至一氣送管;以及 至少一計算機裝置,該計算機裝置電性連接至該機械手臂; 其中,複數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包括一標籤以及至少一分類特徵,該標籤儲存之資料對應於該分類特徵,該分類特徵對應於該轉送類別,該等待檢測物品經由該輸入口進入該等輸送裝置,並藉由該第一輸送路徑進入該等第一暫存區中,該第一暫存區進一步將該等待檢測物品藉由該第二輸送路徑輸送至該第二暫存區中,該機械手臂將該第二暫存區中的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運送至該等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該轉送輸入口處,且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會藉由該轉送輸入口、該轉送路徑及該轉送輸出口而輸送至該氣送管並進一步被該氣送管輸送至一目的地; 其中,該等轉送裝置的每一個的該轉送類別並不相同,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該分類特徵為部分相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動輸送系統,進一步包括複數第一偵測裝置,該等第一偵測裝置的每一個設置於該第一暫存區的該暫存輸入口處及/或該暫存輸出口處,且該等第一偵測裝置電性連接至該計算機裝置,該等第一偵測裝置的每一個偵測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該標籤及/或該分類特徵,並將偵測結果輸送至該計算機裝置,之後該計算機裝置依據該偵測結果來判別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類別,並將判別結果傳送至該機械手臂,以讓該機械手臂依據該判別結果將該第二暫存區中的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運送至對應的該等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該轉送輸入口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動輸送系統,進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偵測裝置,該第一偵測裝置設置在鄰近於該第二暫存區及該機械手臂的位置,且該第一偵測裝置電性連接至該計算機裝置,當該機械手臂從該第二暫存區中拿取該等待檢測物品後,該機械手臂將該等待檢測物品拿取至該第一偵測裝置的偵測範圍內,使該第一偵測裝置偵測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該標籤及/或該分類特徵,並將偵測結果輸送至該計算機裝置,之後該計算機裝置依據該偵測結果來判別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類別,並將判別結果傳送至該機械手臂,以讓該機械手臂依據該判別結果將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運送至對應的該等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該轉送輸入口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動輸送系統,其中,該機械手臂藉由該掃描元件掃描該第二暫存區中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該分類特徵,之後該機械手臂依照該分類特徵將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運送至對應的該等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該轉送輸入口處。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動輸送系統,其中,該輸送裝置為雙軌輸送裝置,該雙軌輸送裝置包括一自動分向裝置且電性連接至該計算機裝置,當設置於該雙軌輸送裝置的該輸入口處的一第一偵測裝置偵測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該標籤及/或該分類特徵並將偵測結果輸送至該計算機裝置後,該計算機裝置針對該偵測結果進行類別判別,並依據判別結果控制該雙軌輸送裝置的該自動分向裝置,以藉由該自動分向裝置依照該判別結果區分輸送方向。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自動輸送系統,進一步包括複數第二偵測裝置,該等第二偵測裝置設置於該輸送裝置的該輸入口處及/或以每間隔一段距離的方式設置於該輸送裝置上,該等第二偵測裝置電性連接至該計算機裝置,且該等第二偵測裝置用於偵測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該標籤及/或該分類特徵,並將該偵測結果輸送至該計算機裝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自動輸送系統,其中,該等第二偵測裝置進一步設置於該等轉送裝置的每一個的該轉送輸入口處,當該等第二偵測裝置無法偵測到該等待檢測物品的其中之一的該標籤及/或該分類特徵時,該計算機裝置會發出錯誤訊息,並通知該機械手臂將無法偵測到該標籤及/或該分類特徵的該等待檢測物品的其中之一拿取至一指定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動輸送系統,其中,該機械手臂包括一氣吸式吸頭、一抓握結構、一磁吸結構或其它種用於運送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拿取結構的其中之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動輸送系統,其中,該掃描元件為一感光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攝影機,該標籤為二維條碼、三維條碼、多維條碼、快速響應矩陣(Quick Response, QR)碼、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標籤或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標籤的其中之一,該分類特徵為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蓋子的顏色或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瓶身的長度。
  10. 一種自動輸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複數待檢測物品經由至少一輸入口進入至少一輸送裝置,並藉由該輸送裝置的一第一輸送路徑進入至少一第一暫存區中,其中,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包括一標籤以及至少一分類特徵,該標籤儲存之資料對應於該分類特徵; 該第一暫存區進一步將該等待檢測物品藉由該第一暫存區的一暫存輸送路徑及該輸送裝置的一第二輸送路徑輸送至至少一第二暫存區中; 至少一機械手臂將該第二暫存區中的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運送至複數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一轉送輸入口處,其中,該等轉送裝置的每一個具有一轉送類別,並且包括該轉送輸入口、一轉送輸送路徑以及一轉送輸出口,且該等轉送裝置的每一個的該轉送輸出口連接至一氣送管;以及 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藉由該轉送輸入口、該轉送路徑及該轉送輸出口而輸送至該氣送管,並進一步被該氣送管輸送至一目的地; 其中,該分類特徵對應於該轉送類別, 該機械手臂藉由一掃描元件掃描該第二暫存區中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的該分類特徵,之後該機械手臂依照該分類特徵將該等待檢測物品的每一個運送至對應的該等轉送裝置的其中之一的該轉送輸入口處。
TW106120713A 2017-06-21 2017-06-21 自動輸送系統及其方法 TW2019048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0713A TW201904838A (zh) 2017-06-21 2017-06-21 自動輸送系統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6120713A TW201904838A (zh) 2017-06-21 2017-06-21 自動輸送系統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4838A true TW201904838A (zh) 2019-02-01

Family

ID=66213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0713A TW201904838A (zh) 2017-06-21 2017-06-21 自動輸送系統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90483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0768B (zh) * 2022-06-24 2023-11-01 岠邑企業有限公司 負壓輸送系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0768B (zh) * 2022-06-24 2023-11-01 岠邑企業有限公司 負壓輸送系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87150B2 (ja) 薬剤仕分装置
JP7026524B2 (ja) 標本を分類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206969692U (zh) 自动输送系统
JP3518596B2 (ja) ソフトバッグ総合検査システム
CN108985634B (zh) 一种物品配送方法、服务器及配送机器人
WO2016095777A1 (zh) 基于物品识别标签的物品安检方法和系统
US20060086790A1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material tra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n airport environment
CN108351637A (zh) 用于识别和处理各种物体的机器人系统和方法
CN106132843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系统、物流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存储介质
CN110049934A (zh) 用于处理在车辆中设置的物品的系统和方法
TW201736852A (zh) 檢體處理裝置及檢體處理方法
WO2023272910A1 (zh) 全自动化水质检测实验室、水样的自动化输送方法
JP2016075566A (ja) 採血後採血管仕分け装置
US20220227506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ed pharmaceutical container sorting
US8700207B2 (en) Pneumatic tube carrier tracking system
TW201904838A (zh) 自動輸送系統及其方法
US8825203B2 (en) Pneumatic tube carrier routing and tracking system
TWM552026U (zh) 自動輸送系統
CN205932205U (zh) 自动化整合型检验系统
CN113837560A (zh) 物品拣选方法及装置
JP2004037259A (ja) 大量生産製品の検査装置及び製品のチェックシステム
EP3889615A1 (en) A sample handling system for handl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s
TWI668447B (zh) Non-blood sampl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nsp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JP7384663B2 (ja) 検体容器の取出装置および搬送システム
TWM532566U (zh) 自動化整合型檢驗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