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0430A - 印刷方法、印刷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方法、印刷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0430A
TW201900430A TW107115060A TW107115060A TW201900430A TW 201900430 A TW201900430 A TW 201900430A TW 107115060 A TW107115060 A TW 107115060A TW 107115060 A TW107115060 A TW 107115060A TW 201900430 A TW201900430 A TW 2019004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k layer
ink
transfer member
printing
inkjet he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5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9126B (zh
Inventor
村元秀次
增尾純一
寺木邦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斯庫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0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0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9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912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目的在於:不需要不同於UV油墨的材料、可將UV油墨從橡皮布輥2確實轉印於基板B。
本發明之解決手段係在橡皮布輥2上依序疊置形成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又,第1油墨層L1係藉由接受光照射,在第2油墨層L2形成前即預先硬化。藉此,在橡皮布輥2上依序積層著:已硬化的第1油墨層L1、與未接受UV照射而未硬化的第2油墨層L2。然後,藉由使未硬化的第2油墨層L2接觸到基板B,將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從橡皮布輥2轉印於基板B。依此,不需要不同於UV油墨的材料,即可確實地將UV油墨從橡皮布輥2轉印於基板B。

Description

印刷方法、印刷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將利用噴墨方式朝轉印構件吐出的油墨,由轉印構件轉印於印刷對象,而執行印刷的印刷技術。
習知已知有藉由將在橡皮布等轉印構件上所形成的圖像,由橡皮布轉印於印刷對象,而印刷圖像的印刷裝置。又,日本專利特開2010-155430號公報、特開2005-153368號公報及特開2006-130725號公報所記載的印刷裝置,係藉由利用噴墨方式吐出油墨而在轉印構件上形成圖像。
依此利用轉印的印刷,重要的是確實執行從轉印構件朝印刷對象的油墨轉印。相對於此,日本專利特開2010-155430號公報揭示有藉由在朝轉印構件上所吐出的油墨上重疊錨釘劑,而實現確實的轉印;日本專利特開2005-153368號公報揭示有藉由預先將高黏度材料塗佈於轉印構件上之後,再將油墨吐出於轉印構件上,而實現確實的轉印。又,日本專利特開2006-130725號公報揭示有藉由利用光照射而提高朝轉印構件吐出的光硬化性油墨黏度,而實現確實 的轉印。
然而,日本專利特開2010-155430號公報中必需另行準備錨釘劑,而日本專利特開2005-153368號公報則必需另行準備黏度經調整的材料。另一方面,日本專利特開2006-130725號公報具有不需要準備該等不同於油墨的材料的優點。但因為利用光照射進行油墨的黏度調整困難,因而有硬化過度進行之油墨會附著於印刷對象上、油墨無法確實轉印於印刷對象的情況。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不需要不同於油墨的材料、可將油墨從轉印構件確實轉印於印刷對象。
本發明的印刷方法,係包括有:第1吐出步驟,係將利用光照射而硬化的光硬化性油墨,藉由噴墨方式朝轉印構件吐出,而在轉印構件上形成第1油墨層;第1光照射步驟,係藉由對第1油墨層照射光而使第1油墨層硬化;第2吐出步驟,係朝在轉印構件上經硬化的第1油墨層,利用噴墨方式吐出光硬化性油墨,形成疊置於第1油墨層上的第2油墨層;與轉印步驟,係藉由使未硬化第2油墨層接觸於印刷對象,將第1油墨層與第2油墨層由轉印構件轉印於印刷對象。
本發明的印刷裝置係具備有:轉印構件;油墨吐出部,係將利用光照射而硬化的光硬化性油墨,利用噴墨方式朝轉印構件吐出,藉此在轉印構件上形成第1油墨層,且在第1油墨層上疊置形成第 2油墨層;光照射部,係於第2油墨層形成前,朝轉印構件上所形成的第1油墨層施行光照射,藉此使第1油墨層硬化;與轉印部,係使在硬化後的第1油墨層上所疊置之未硬化第2油墨層接觸於印刷對象,藉此將第1油墨層與第2油墨層從轉印構件轉印於印刷對象。
依此構成的本發明(印刷方法、印刷裝置),係在轉印構件上依序疊置形成第1油墨層與第2油墨層。又,第1油墨層係藉由光照射,在第2油墨層形成前即預先硬化。藉此,在轉印構件上,依序積層經硬化的第1油墨、與未硬化的第2油墨。然後,藉由使未硬化的第2油墨接觸於印刷對象,將第1油墨層與第2油墨層從轉印構件轉印於印刷對象。此時,因為第1油墨層已硬化,因而呈現容易從轉印構件剝離的狀態,且因為第2油墨層係未硬化、呈液狀,因而呈現容易附著於印刷對象的狀態。而且,第1油墨層與第2油墨層均利用光硬化性油墨所形成,彼此具有高親和性。所以,第2油墨層係在與第1油墨層相混合之下轉印於印刷對象,而第1油墨層則隨第2油墨層從轉印構件上剝離。依此,不需要不同於油墨的材料,便可確實執行從轉印構件朝印刷對象的油墨轉印。
再者,第1光照射步驟亦可依使第1油墨層完全硬化的方式構成印刷方法。藉此,可輕易將第1油墨層從轉印構件上剝離,可確實執行從轉印構件朝印刷對象的油墨轉印。
再者,亦可更進一步包括有:藉由朝利用轉印步驟而轉印於印 刷對象上的第2油墨層施行光照射,而使第2油墨層完全硬化的第2光照射步驟;而構成印刷方法。藉此,可使油墨確實固定於印刷對象。
再者,亦可依相較於在第1吐出步驟中為了形成第1油墨層而吐出光硬化性油墨起、直到於第1光照射步驟中使光硬化性油墨硬化為止的期間,在第2吐出步驟中形成第2油墨層起、直到於轉印步驟中轉印第1油墨層與第2油墨層為止的期間為較長之方式,構成印刷方法。該構成中,因為抑制從為了形成第1油墨層而吐出光硬化性油墨起、直到使該光硬化性油墨硬化為止的期間,故可抑制第1油墨層被轉印構件彈開之情形。又,為了確保從形成第2油墨層起、直到轉印第1油墨層與第2油墨層為止的時間,因而可使第1油墨層與第2油墨層確實相混合,可隨第2油墨層利用印刷對象確實轉印第1油墨層。
另外,第1油墨層與第2油墨層的組成係可相同、亦可互異。例如第1油墨層與第2油墨層亦可為由同色之光硬化性油墨形成,而構成印刷方法。或者,第1油墨層與第2油墨層中,其中一者為有色的光硬化性油墨,而另一者為透明的光硬化性油墨,亦可構成印刷方法。
再者,第1光照射步驟中,亦可利用與轉印構件相對向的光照射器施行光照射,而光照射器係在使第1油墨層硬化後、第2油墨層開始形成前即熄燈,而構成印刷方法。藉此,可抑制第2油墨層 在轉印於印刷對象前即因來自光照射器的光而硬化,可更確實地將第2油墨層轉印於印刷對象。
再者,轉印構件係朝既定旋轉方向旋轉的輥;第1吐出步驟係利用與轉印構件相對向的噴墨噴頭形成第1油墨層;第2吐出步驟係在隨轉印構件的旋轉而返回至與噴墨噴頭相對向位置的第1油墨層上,利用噴墨噴頭疊置形成第2油墨層,依此亦可構成印刷方法。該構成中,因為第1油墨層與第2油墨層係由同一噴墨噴頭形成,故第1油墨層的形成位置、與第2油墨層的形成位置可輕易疊置。又,因為第1油墨層與第2油墨層的形成係共用同一噴墨噴頭,故可減少零件數量。
再者,轉印構件係朝既定旋轉方向旋轉的輥;第1吐出步驟係利用與轉印構件相對向的第1噴墨噴頭吐出光硬化性油墨;第2吐出步驟係利用較第1噴墨噴頭更靠旋轉方向下游側、且與轉印構件相對向的第2噴墨噴頭,吐出光硬化性油墨,藉此亦可構成印刷方法。該構成中,不需要為了在第1油墨層上疊置第2油墨層而使轉印構件旋轉1周,故可達到產能提升。
依上述,根據本發明,不需要不同於油墨的材料,即可確實地將油墨從轉印構件上轉印於印刷對象。
1‧‧‧印刷裝置
2‧‧‧橡皮布輥
4‧‧‧UV照射器
5‧‧‧平台
6‧‧‧UV照射器
7‧‧‧遮光構件
9‧‧‧控制器
31‧‧‧噴墨噴頭
32‧‧‧噴墨噴頭
B‧‧‧基板
D2‧‧‧旋轉方向
D5‧‧‧搬送方向
F1‧‧‧密接力
F2‧‧‧油墨凝聚力
F3‧‧‧密接力
I‧‧‧圖像
L1‧‧‧第1油墨層
L2‧‧‧第2油墨層
M2‧‧‧橡皮布驅動部
M5‧‧‧平台驅動部
Pt‧‧‧轉印位置
R4‧‧‧UV照射範圍
R6‧‧‧UV照射範圍
S1‧‧‧第1驅動信號
S2‧‧‧第2驅動信號
圖1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之機械式構成一例之示 意圖。
圖2係本發明的印刷裝置之電氣式構成一例之示意圖。
圖3係印刷處理一例的流程圖。
圖4係依照圖3的印刷處理所執行動作一例的時序圖。
圖5係圖3的印刷處理所執行之在橡皮布上的圖像形成順序之示意圖。
圖6係圖3的印刷處理所執行之圖像的轉印順序之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之機械式構成一例之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之機械式構成一例之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的具體實驗結果一例之示意圖。
圖1所示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之機械式構成一例之示意圖。圖2所示係本發明的印刷裝置之電氣式構成一例之示意圖。印刷裝置1係藉由將在轉印構件上所形成的圖像,轉印於屬於印刷對象的基板B上,而將圖像印刷於基板B上。另外,圖1中,基板B的形狀係呈平坦,但亦可為彎曲、或具有凹凸。
印刷裝置1係具備有:作為轉印構件的橡皮布輥2、以及驅動橡皮布輥2用的橡皮布驅動部M2。橡皮布輥2係可圍繞其中心軸朝旋轉方向D2進行旋轉,為對光硬化性油墨(後述UV油墨)具撥液性的素材,例如在其外周面上設有聚矽氧製彈性體。橡皮布驅動部 M2係利用例如控伺服馬達使橡皮布輥2朝旋轉方向D2旋轉驅動。
印刷裝置1係具備有與橡皮布輥2的外周面呈相對向的噴墨噴頭31。該噴墨噴頭31係具有平行於橡皮布輥2中心軸排列的複數噴嘴,從各噴嘴朝橡皮布輥2的外周面吐出油墨。尤其噴墨噴頭31係吐出受到UV(ultraviolet)照射而硬化的UV油墨。
印刷裝置1係在噴墨噴頭31的旋轉方向D2下游側,具備有相對向於橡皮布輥2外周面的UV照射器4。該UV照射器4可對該UV照射範圍R4照射UV。所以,UV照射器4藉由對通過UV照射範圍R4的橡皮布輥2外周面照射UV,使橡皮布輥2上所附著的UV油墨硬化。如後詳述般,藉由噴墨噴頭31與UV照射器4的互動,在橡皮布輥2的外周面上,形成於已硬化的UV油墨上積層了未硬化UV油墨的圖像。
印刷裝置1係具備有:平台5、以及將平台5朝搬送方向D5驅動的平台驅動部M5,由平台5與平台驅動部M5進行互動,將橡皮布輥2外周面的圖像,在轉印位置Pt處轉印給基板B。即,平台5係保持從外面承接的基板B。另一方面,平台驅動部M5係藉由將平台5朝搬送方向D5驅動,配合隨橡皮布輥2的旋轉而圖像到達轉印位置Pt之情形,將基板B送入至轉印位置Pt。藉此,基板B係在轉印位置Pt處接觸到橡皮布輥2的外周面,而將圖像從橡皮布輥2外周面轉印至基板B的表面。另外,圖1中,搬送方向D5上較轉印位置Pt更靠上游側的待機位置之平台5與基板B係依 實線表示,而該等從該待機位置朝搬送方向D5移動中者係依虛線表示。
印刷裝置1係具備有UV照射器6,該UV照射器6係與於從轉印位置Pt朝搬送方向D5下游側移動的基板B表面相對向。該UV照射器6係可對該UV照射範圍R6照射UV。所以,UV照射器6藉由對通過UV照射範圍R6的基板B表面照射UV,使基板B上所附著的UV油墨完全硬化。藉此,可使圖像固定於基板B上。
再者,印刷裝置1係具備有控制器9,該控制器9係對橡皮布驅動部M2、噴墨噴頭31、UV照射器4、平台驅動部M5及UV照射器6進行控制。該控制器9係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的處理器,執行下述說明的印刷處理。
圖3係表示印刷處理一例的流程圖。圖4係表示依照圖3的印刷處理所執行之動作一例的時序圖。圖5係利用圖3的印刷處理所執行之在橡皮布上形成圖像的順序之示意圖。另外,圖5中,將橡皮布輥2的外周面展開為直線狀而表示。
若開始圖3的印刷處理,橡皮布驅動部M2開始旋轉橡皮布輥2(步驟S101)。接著,在橡皮布輥2的外周面形成第1油墨層L1(步驟S102)。具體而言,由控制器9將第1驅動信號S1傳送給噴墨噴頭31,噴墨噴頭31根據第1驅動信號S1,在時間點t1開始吐出 UV油墨。該第1驅動信號S1係表示構成圖像I的各像點位置、油墨量,噴墨噴頭31根據第1驅動信號S1,朝橡皮布輥2外周面之各像點的對應位置處,吐出既定量的UV油墨液滴。接著,UV照射器4照射UV(步驟S103)。具體而言,在第1油墨層L1到達由UV照射器4所形成之UV照射範圍R4的時間點t2,點亮UV照射器4。
然後,在時間點t3,噴墨噴頭31結束UV油墨的吐出。依此,如圖5中的「形成第1油墨層」欄位所示,由第1驅動信號S1所示複數像點(油墨滴)所構成的第1油墨層L1,形成於橡皮布輥2的外周面。然後,在時間點t4,在確認到第1油墨層L1已通過UV照射範圍R4(步驟S104中「YES」)時,在時間點t5將UV照射器4熄燈(步驟S105)。藉由該UV照射,橡皮布輥2外周面的第1油墨層L1完全硬化。另外,UV照射器4點亮‧熄燈的時序控制,例如可根據橡皮布驅動部M2的編碼器輸出,由控制器9執行。
接著,在第1油墨層L1上積層形成第2油墨層L2(步驟S106)。具體的而言,由控制器9將第2驅動信號S2傳送給噴墨噴頭31,噴墨噴頭31根據第2驅動信號S2,在時間點t6開始吐出UV油墨。該第2驅動信號S2係表示構成圖像I的各像點位置、油墨量,噴墨噴頭31根據第2驅動信號S2,朝橡皮布輥2外周面的各像點之對應位置處,吐出既定量的UV油墨液滴。此時,開始吐出UV油墨的時間點t6係控制為在第1油墨層L1返回至與噴墨噴頭31相對向位置的時序。然後,吐出疊置於構成第1油墨層L1的複數像 點上、且構成第2油墨層L2的複數像點。另外,該時序控制例如可根據橡皮布驅動部M2的編碼器輸出,由控制器9執行。然後,在時間點t7,噴墨噴頭31結束UV油墨吐出。依此,如圖5中的「形成第2油墨層」欄位所示,由第2驅動信號S2所示複數像點(油墨滴)所構成的第2油墨層L2積層於第1油墨層L1上,而形成圖像I。
在時間點t8,開始將基板B從搬送方向D5上游側朝轉印位置Pt之搬送(步驟S107)。該基板B的搬送係配合橡皮布輥2上的圖像I到達轉印位置Pt之時序進行控制。該時序控制可分別根據橡皮布驅動部M2及平台驅動部M5的編碼器輸出,由控制器9執行。因為依此控制著時序,故橡皮布輥2上的圖像I在時間點t9到達轉印位置Pt,並碰觸到基板B。然後,在圖像I通過轉印位置Pt的時間點t9~t10期間,圖像I由橡皮布輥2被轉印給基板B(步驟S108)。
在圖像I轉印給基板B時,UV照射器6照射UV(步驟S109)。具體而言,在圖像I到達由UV照射器6所造成之UV照射範圍R6的時間點t11,便點亮UV照射器6。然後,在時間點t12若確認到在圖像I已通過UV照射範圍R6(步驟S110為「YES」),則在時間點t13將UV照射器6熄燈(步驟S111)。藉由該UV照射,基板B上的圖像I(第1油墨層L1+第2油墨層L2)完全硬化。另外,UV照射器6的亮燈‧熄燈之時序控制,例如可根據平台驅動部M5的編碼器輸出,由控制器9執行。然後,在時間點t14停止基板B搬送(步驟S112),結束圖3的印刷處理。
依如上述所說明的第1實施形態,在橡皮布輥2上依序疊置形成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又,第1油墨層L1係藉由接受光照射,而在第2油墨層L2形成前預先硬化。藉此,在橡皮布輥2上,依序積層著:已硬化的第1油墨層L1、以及未接受到UV照射而未硬化的第2油墨層L2。然後,藉由使未硬化的第2油墨層L2接觸到基板B,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從橡皮布輥2轉印於基板B。此時,因為第1油墨層L1呈硬化,因而呈現容易從橡皮布輥2剝離的狀態,且因為第2油墨層L2呈未硬化的液狀,因而呈現容易附著於基板B的狀態。而且,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均由UV油墨形成,彼此具有高親和性。所以,第2油墨層L2係在與第1油墨層L1相混合之下,一體性地轉印給基板B,而第1油墨層L1則隨第2油墨層L2從基板B上剝離。依此,不需要與UV油墨不同的材料,便可從橡皮布輥2確實地將UV油墨轉印於基板B。
使用圖6,針對此點更進一步詳述。此處,圖6所示係由圖3的印刷處理所執行的圖像轉印順序之示意圖。另外,圖6中,將橡皮布輥2的外周面展開為直線狀表示,且顯示該外周面朝向同圖下方的狀態。圖6中的「硬化前」欄位,係表示在橡皮布輥2外周面上所附著之第1油墨層L1硬化前的狀態。在該階段,因為第1油墨層L1呈液狀,因而第1油墨層L1的溶劑被橡皮布輥2吸收,同時再由第1油墨層L1的表面蒸發。所以,第1油墨層L1的性質係由液狀轉成接近固體狀。
圖6的「轉印前」欄位中,表示在橡皮布輥2外周面所附著的第1油墨層L1硬化,進而在第1油墨層L1上積層著第2油墨層L2的狀態。在此階段,因為第1油墨層L1硬化呈固體狀,故作用於橡皮布輥2與第1油墨層L1界面處的密接力F1變弱,而提升第1油墨層L1從橡皮布輥2的剝離性。另一方面,因為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均為UV油墨,彼此的親和性高,因而在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的界面處該等相混合。所以,在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的界面處,係作用較密接力F1更強的油墨凝聚力F2(內部結合力)。
圖6的「轉印中」欄位係表示在橡皮布輥2外周面所形成的圖像I接觸到基板B的狀態。在此階段,因為接觸到基板B之圖像I的第2油墨層L2呈液狀,因而在基板B與第2油墨層L2的界面處作用較密接力F1更強的密接力F3。另一方面,因為基板B與第2油墨層L2的親和性較弱於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的親和性,因而基板B與第2油墨層L2間的密接力F3較弱於油墨凝聚力F2。
如此,成立: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的油墨凝聚力F2>基板B與第2油墨層L2的密接力F3>橡皮布輥2與第1油墨層L1的密接力F1之關係。所以,可在對依密接力F3密接於基板B的第2油墨層L2,使第1油墨層L1依較強的油墨凝聚力F2結合之下,將依較弱密接力F1密接於橡皮布輥2的第1油墨層L1, 從該橡皮布輥2剝離。結果,可確實地將由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構成的圖像I,從橡皮布輥2轉印給基板B。
再者,在步驟S103中,使第1油墨層L1完全硬化。藉此,第1油墨層L1完全呈固態狀,因而可輕易從橡皮布輥2剝離,可更確實地將UV油墨從橡皮布輥2轉印給基板B。
再者,更進一步設置對在步驟S108中被轉印於基板B上的圖像I施行光照射,使未硬化狀態的第2油墨層L2完全硬化的步驟S109。藉此,可使UV油墨確實地固定於基板B。
再者,在步驟S102中,開始形成第1油墨層L1,相較於從所形成第1油墨層L1到達UV照射範圍R4起、直到於步驟S103中使第1油墨層L1硬化為止的期間(時間點t1~t2)之下,於步驟S106中形成第2油墨層L2起直到於步驟S108中轉印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的期間(時間點t6~t9)更長。藉由此構成,因為時間點t1~t2的期間受抑制,使在橡皮布輥2上所附著之第1油墨層L1迅速硬化,故可抑制第1油墨層L1被橡皮布輥2彈開的情形。又,因為確保了時間點t6~t9的期間,因而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可確實地相混合,可隨第2油墨層L2更確實地將第1油墨層L1轉印給基板B。結果,可將良好圖像I轉印給基板B。
再者,在使第1油墨層L1經硬化的時間點t4之後、且開始形成第2油墨層L2的時間點t6前之時間點t5,將UV照射器4熄燈 (步驟S105)。藉此,可抑制在轉印給基板B前,即因來自UV照射器4的UV導致第2油墨層L2硬化之情形,可更確實地將第2油墨層L2轉印給基板B。
再者,在使橡皮布輥2旋轉之下,將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積層於橡皮布輥2上。即,步驟S102中,利用與橡皮布輥2相對向的噴墨噴頭31形成第1油墨層L1。又,在步驟S106中,在隨橡皮布輥2的旋轉而返回至與噴墨噴頭31對向位置處的第1油墨層L1上,利用噴墨噴頭31疊置形成第2油墨層L2。此構成中,因為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係由同一噴墨噴頭31形成,因而第1油墨層L1的形成位置、與第2油墨層L2的形成位置可輕易疊置。又,因為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的形成係共用同一噴墨噴頭31,故可減少零件數量。
圖7所示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之機械式構成一例之示意圖。以下,以與第1實施形態不同處為中心進行說明,共通部分加註相同元件符號並適當省略說明。惟,當然藉由具備與第1實施形態共通的構成,可達同樣的效果。
第2實施形態不同於第1實施形態之處在於:在橡皮布輥2的旋轉方向D2上,於UV照射器4下游側且轉印位置Pt上游側,設置相對向於橡皮布輥2外周面的噴墨噴頭32。噴墨噴頭32係具備與噴墨噴頭31相同構成,並吐出與從噴墨噴頭31所吐出UV油墨相同組成的UV油墨。然後,接受來自控制器9的控制,將UV油 墨朝橡皮布輥2的外周面吐出。
該第2實施形態的印刷處理(圖3),係在執行步驟S101~S105之後,由噴墨噴頭32在第1油墨層L1上積層形成第2油墨層L2(步驟S106)。具體而言,由控制器9將第2驅動信號S2傳送給噴墨噴頭32,由噴墨噴頭32根據第2驅動信號S2開始吐出UV油墨。此時,噴墨噴頭32開始吐出UV油墨的時間點,係配合第1油墨層L1到達相對向於噴墨噴頭32的時序而控制。因而,在構成第1油墨層L1的複數像點上,疊置吐出構成第2油墨層L2的複數像點。另外,該時序控制例如可根據橡皮布驅動部M2的編碼器輸出,由控制器9執行。依此,如圖5的「形成第2油墨層」欄位所示,第2驅動信號S2所表示之由複數像點(油墨滴)構成的第2油墨層L2積層於第1油墨層L1上,而形成圖像I。之後依照與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執行步驟S107~S112,結束圖3的印刷處理。
該第2實施形態亦在橡皮布輥2上依序疊置形成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又,第1油墨層L1係藉由接受光照射,而在第2油墨層L2形成前即預先硬化。藉此,在橡皮布輥2上依序積層著:已硬化的第1油墨層L1、與未接受UV照射而未硬化的第2油墨層L2。然後,藉由使未硬化的第2油墨層L2接觸到基板B,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從橡皮布輥2被轉印於基板B。所以,不需要與UV油墨不同的材料,即可從橡皮布輥2確實地將UV油墨轉印於基板B。
再者,在使橡皮布輥2旋轉之下,在橡皮布輥2上積層著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即,在步驟S102中,利用與橡皮布輥2相對向的噴墨噴頭31形成第1油墨層L1。又,在步驟S106中,在較噴墨噴頭31更靠旋轉方向D2下游側,利用與橡皮布輥2相對向的噴墨噴頭32,於第1油墨層L1上疊置形成第2油墨層L2。此構成中,在第1油墨層L1上疊置第2油墨層L2時,不需要如第1實施形態般使橡皮布輥2旋轉一周,可達到產能提升。
依上述,各實施形態中,印刷裝置1相當於本發明「印刷裝置」一例,橡皮布輥2相當於本發明「轉印構件」一例,UV照射器4相當於本發明「光照射部」一例,平台5相當於本發明「轉印部」一例。又,第1實施形態中,噴墨噴頭31相當於本發明「油墨吐出部」一例,第2實施形態中,由噴墨噴頭31、32互動而發揮本發明「油墨吐出部」一例的機能。
再者,各實施形態中,圖3的印刷處理係相當於本發明「印刷方法」一例,步驟S102係相當於本發明「第1吐出步驟」一例,步驟S103係相當於本發明「第1光照射步驟」一例,步驟S106係相當於本發明「第2吐出步驟」一例,步驟S108係相當於本發明「轉印步驟」一例,步驟S109係相當於本發明「第2光照射步驟」一例,UV照射器4係相當於本發明「光照射器」一例,橡皮布輥2係相當於本發明「轉印構件」或「輥」一例。又,第1實施形態中,噴墨噴頭31係相當於本發明「噴墨噴頭」一例,第2實施形態中,噴墨噴頭31係相當於本發明「第1噴墨噴頭」一例,噴墨 噴頭32係相當於本發明「第2噴墨噴頭」一例。
再者,各實施形態中,UV油墨係相當於本發明「光硬化性油墨」一例,UV係相當於本發明「光」一例,第1油墨層L1係相當於本發明「第1油墨層」一例,第2油墨層L2係相當於本發明「第2油墨層」一例,基板B係相當於本發明「印刷對象」一例。
另外,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主旨之前提下,亦可進行上述以外的各種變更。例如雖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未詳述,但有關構成第1油墨層L1的UV油墨量(第1油墨量)、與構成第2油墨層L2的油墨量(第2油墨量)之關係,可存在變動。具體而言,存在有:第1油墨量較少於第2油墨量的變動、第1油墨量與第2油墨量相等的變動、以及第1油墨量較多於第2油墨量的變動。該等變動各具優點。例如在第1油墨量與第2油墨量相等的情況,第1驅動信號S1與第2驅動信號S2可使用共通的驅動信號,具有控制簡單的優點。
再者,有關從UV照射器4對UV油墨賦予的UV能量量(第1能量量)、與由UV照射器6對UV油墨賦予的UV能量量(第2能量量)之關係,亦存在變動。具體而言,存在有:第1能量量較少於第2能量量的變動、第1能量量與第2能量量相等的變動、以及第1能量量較多於第2能量量的變動。該等變動各具優點。例如在第2能量量為第1能量量以上的情況,具有能使轉印於基板B上的圖像I(UV油墨)確實硬化之優點。尤其當第1能量量與第2能量量 相等的情況,可對同一構成的UV照射器4、6提供共通的信號,更具有構成與控制變得簡單的優點。
再者,有關構成第1油墨層L1的UV油墨、與構成第2油墨層L2的UV油墨之組成,亦可存在變動。即,如上述,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亦可由具同一組成的UV油墨構成,亦可由具不同組成的UV油墨構成。在後者的情況亦可更進一步於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中,設定成其中一者係由有色的UV油墨構成,另一者係由透明的UV油墨構成。該等變動各具優點。例如當第1油墨層L1係由透明的UV油墨構成、而第2油墨層L2係由有色的UV油墨構成時,可使經轉印於基板B後的圖像I呈現光澤感。
再者,未必需要利用UV照射器4使第1油墨層L1完全硬化。即,即使未使第1油墨層L1完全硬化,藉由以一定量的UV照射使某程度硬化,仍可提升第1油墨層L1從橡皮布輥2的剝離性。
再者,印刷裝置1並不侷限於如上述實施形態般僅印刷單色圖像I,亦可印刷彩色圖像I。變更為該彩色圖像的印刷,可分別對第1、第2實施形態執行。例如變更第1實施形態時,只要使吐出互異顏色UV油墨的複數噴墨噴頭31在旋轉方向D2上排列並與橡皮布輥2呈相對向,且在該等旋轉方向D2的下游側配置UV照射器4即可。然後,針對各色形成第1油墨層L1之後,只要從UV照射器4對由該等所形成的彩色之第1油墨層L1照射UV即可。
或者,在變更第2實施形態的情況,係使吐出互異色UV油墨的複數噴墨噴頭31排列於旋轉方向D2上,並在該等的旋轉方向D2下游側,將吐出互異色UV油墨的複數噴墨噴頭32排列於旋轉方向D2,並使該等相對向於橡皮布輥2外周面。然後,只要在噴墨噴頭31與噴墨噴頭32之間配置UV照射器4即可。然後,針對各色在由噴墨噴頭31形成第1油墨層L1後,藉由從UV照射器4對由該等所形成的彩色之第1油墨層L1照射UV,使第1油墨層L1硬化,然後利用噴墨噴頭32於第1油墨層L1上疊置形成第2油墨層L2即可。
再者,轉印構件的具體構成並不侷限於上述橡皮布輥2。所以,例如亦可使用表面設有彈性體的平板上之橡皮布。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係顯示在第1油墨層L1的像點上,理想性地重疊了第2油墨層L2之像點的狀態(例如圖5)。然而,基於像點著滴位置精度存在偏差等理由,有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的各自像點著滴位置發生偏移的可能性。然而,即使該等著滴位置在精度偏差範圍內發生偏移,仍可使第1油墨層L1的像點、與第2油墨層L2的像點部分性地重複。而且,該等像點均係由UV油墨組成,彼此具有親和性。所以,如上述,因為在相互界面處相混合,因而仍可獲得所需效果。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係於第1油墨層L1形成途中即開始 從UV照射器4照射UV。其理由在於第1油墨層L1的形成途中,第1油墨層L1的前頭即到達UV照射範圍R4。即,在第1油墨層L1的旋轉方向D2上之尺寸較短時,係在第1油墨層L1的形成完成之後,才開始從UV照射器4照射UV。
但是,使用UV照射器4的印刷裝置1中,若來自UV照射器4的UV射入於噴墨噴頭31的噴嘴部分,則在噴嘴部分處所附著的UV油墨會硬化,有導致發生噴嘴阻塞的情況。所以,亦可如下示般構成印刷裝置1。
圖8所示係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機械式構成一例之示意圖。圖8所示印刷裝置1係在第1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中,更進一步具備有在噴墨噴頭31與UV照射器4之間配置的遮光構件7,遮光構件7係阻斷光從UV照射器4朝噴墨噴頭31的行進。所以,可抑制噴嘴阻塞發生。又,根據該印刷裝置1,在截至形成第2油墨層L2為止的期間,UV照射器4亦可保持常亮燈無妨。依此可使UV照射器4的亮燈‧熄燈之控制簡單化。
或者,在第2實施形態的印刷裝置中設置遮光構件7的情況,係分別在噴墨噴頭31與UV照射器4之間、以及UV照射器4與噴墨噴頭32之間設置遮光構件7。於該構成中,各自的遮光構件7阻斷光從UV照射器4朝噴墨噴頭31及噴墨噴頭32的行進。所以,可抑制噴嘴阻塞發生。又,根據該印刷裝置1,UV照射器4亦可保持常亮燈無妨。依此可使UV照射器4的亮燈‧熄燈之控制簡單 化。
再者,上述實施形態中,由第1油墨層L1與第2油墨層L2等2層構成圖像I,惟本發明並不侷限於雙層,亦可達2層以上。例如欲加深濃度時,只要重疊印刷油墨層直到成為所需濃度為止即可。
再者,從UV照射器4所照射的UV強度並不需為均勻,亦可具有分佈。例如可配合每單位面積的油墨附著量,改變所照射的UV強度。具體而言,在每單位面積的油墨附著量較多處增強UV的強度,另一方面,在每單位面積的油墨附著量較少處減弱UV的強度。此時,每單位面積的油墨附著量可根據驅動信號S1、S2等進行判斷。
[實施例]
其次,例示本發明實施例,惟本發明並不受下述實施例任何限制,舉凡在符合前後述要旨的範圍內,當然可適當地變更追加實施,該等均涵括於本發明技術範疇內。
圖9所示係本發明具體的實驗結果一例之圖。比較例1係將朝橡皮布上吐出的UV油墨,在未硬化之下即轉印於白色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時的印刷結果。比較例2係朝橡皮布上吐出的UV油墨經硬化後,才轉印於白色PET時的印刷結果。實施例係將完全硬化的第1油墨層L1、與 未硬化的第2油墨層L2積層於橡皮布上之後,才將該等轉印於PET時的印刷結果。比較例1的印刷圖像中發現到滲色情形,比較例2的印刷圖像中發現到露出底層的部分。相對於此,可知實施例可獲得良好的印刷圖像,能實現確實的轉印。
本發明係可適用於藉由將利用噴墨方式朝轉印構件吐出的油墨,從轉印構件轉印給印刷對象,而執行印刷的所有印刷技術。

Claims (10)

  1. 一種印刷方法,係包括有:第1吐出步驟,其係將利用光照射而硬化的光硬化性油墨,藉由噴墨方式朝轉印構件吐出,而在上述轉印構件上形成第1油墨層;第1光照射步驟,其藉由對上述第1油墨層照射光而使上述第1油墨層硬化;第2吐出步驟,其朝在上述轉印構件上經硬化的上述第1油墨層,利用上述噴墨方式吐出上述光硬化性油墨,形成疊置於上述第1油墨層上的第2油墨層;以及轉印步驟,其藉由使未硬化的上述第2油墨層接觸於印刷對象,將上述第1油墨層與上述第2油墨層從上述轉印構件轉印於上述印刷對象。
  2. 如請求項1之印刷方法,其中,上述第1光照射步驟中,使上述第1油墨層完全硬化。
  3. 如請求項1之印刷方法,其中,更進一步包括有:第2光照射步驟,係藉由對於上述轉印步驟中轉印於上述印刷對象的上述第2油墨層施行光照射,而使上述第2油墨層完全硬化。
  4. 如請求項1之印刷方法,其中,於上述第2吐出步驟中形成上述第2油墨層起、直到在上述轉印步驟中轉印上述第1油墨層與上述第2油墨層為止的期間,係較在上述第1吐出步驟中為了形成上述第1油墨層而吐出上述光硬化性油墨起、直到上述第1光照射步驟中使上述光硬化性油墨硬化為止的期間更長。
  5. 如請求項1之印刷方法,其中,上述第1油墨層與上述第2油墨層係由同色的上述光硬化性油墨形成。
  6. 如請求項1之印刷方法,其中,上述第1油墨層與上述第2油墨層中,其中一者係有色的上述光硬化性油墨,另一者係透明的上述光硬化性油墨。
  7. 如請求項1之印刷方法,其中,上述第1光照射步驟中,利用與上述轉印構件相對向的光照射器施行光照射;上述光照射器係在使上述第1油墨層硬化後、且於開始形成上述第2油墨層前即熄燈。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印刷方法,其中,上述轉印構件係朝既定旋轉方向進行旋轉的輥;上述第1吐出步驟係利用與上述轉印構件相對向的噴墨噴頭,形成上述第1油墨層;上述第2吐出步驟係在隨上述轉印構件的旋轉而返回至與上述噴墨噴頭相對向位置的上述第1油墨層上,利用上述噴墨噴頭疊置形成上述第2油墨層。
  9.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印刷方法,其中,上述轉印構件係朝既定旋轉方向旋轉的輥;上述第1吐出步驟係利用與上述轉印構件相對向的第1噴墨噴頭吐出上述光硬化性油墨;上述第2吐出步驟係利用較上述第1噴墨噴頭更靠上述旋轉方向下游側、且與上述轉印構件相對向的第2噴墨噴頭,吐出上述光硬化性油墨。
  10. 一種印刷裝置,係具備有:轉印構件;油墨吐出部,其將利用光照射而硬化的光硬化性油墨,利用噴墨 方式朝上述轉印構件吐出,藉此在上述轉印構件上形成第1油墨層,且在上述第1油墨層上疊置形成第2油墨層;光照射部,其係於上述第2油墨層形成前,朝在上述轉印構件上所形成的上述第1油墨層施行光照射,藉此使上述第1油墨層硬化;以及轉印部,其使在硬化後的上述第1油墨層上所疊置之未硬化的上述第2油墨層接觸於印刷對象,藉此將上述第1油墨層與上述第2油墨層從上述轉印構件轉印於上述印刷對象。
TW107115060A 2017-05-29 2018-05-03 印刷方法、印刷裝置 TWI6791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5236A JP6832241B2 (ja) 2017-05-29 2017-05-29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
JP2017-105236 2017-05-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0430A true TW201900430A (zh) 2019-01-01
TWI679126B TWI679126B (zh) 2019-12-11

Family

ID=644556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5060A TWI679126B (zh) 2017-05-29 2018-05-03 印刷方法、印刷裝置
TW108139951A TWI711546B (zh) 2017-05-29 2018-05-03 印刷方法、印刷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9951A TWI711546B (zh) 2017-05-29 2018-05-03 印刷方法、印刷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32241B2 (zh)
TW (2) TWI679126B (zh)
WO (1) WO20182210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82337B1 (en) * 2019-08-13 2021-01-05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high quality images with ultraviolet curable inks in a prin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6903B1 (en) * 2000-09-27 2002-11-26 Sawgrass Systems, Inc. Transfer printing process
JP4640398B2 (ja) * 2007-09-18 2011-03-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記録装置
JP4914862B2 (ja) * 2008-03-26 2012-04-1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0155430A (ja) * 2009-01-05 2010-07-15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転写型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機及び印刷方法
JP2010173153A (ja) * 2009-01-28 2010-08-12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JP2012121197A (ja) * 2010-12-07 2012-06-28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TW201540527A (zh) * 2013-11-20 2015-11-01 Sakamoto Jun 印刷方法及印刷裝置
JP6185824B2 (ja) * 2013-11-25 2017-08-23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5924A (zh) 2020-05-01
JP2018199271A (ja) 2018-12-20
JP6832241B2 (ja) 2021-02-24
TWI679126B (zh) 2019-12-11
WO2018221071A1 (ja) 2018-12-06
TWI711546B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92083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402497B2 (ja) 印刷装置
KR101399027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JP5008645B2 (ja) 画像形成方法
JP4715478B2 (ja) 画像記録方法、画像記録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システム
JP201312915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363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143200A (ja) 筒状体の外面に多色印刷を施す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WO2014103941A1 (ja) 薄膜転写物の製造方法、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2009148904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679126B (zh) 印刷方法、印刷裝置
JP2010131911A (ja) 噴射方法、及び、噴射装置
WO2016117550A1 (ja)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及びインク
WO2013141019A1 (ja) 転写フィルム、転写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0155385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709878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509697B2 (ja) 照射量の決定方法、及び、印刷方法
JP200423759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KR101768049B1 (ko) Uv 잉크 인쇄장치
JP5927926B2 (ja) 印刷装置
JP2014015054A (ja) 印刷装置
JP6296901B2 (ja) 立体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2004314586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2143940A (ja) 記録装置
JP2012121197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