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41904A - 雜芳基苯基胺基喹啉及類似物 - Google Patents

雜芳基苯基胺基喹啉及類似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41904A
TW201841904A TW107114142A TW107114142A TW201841904A TW 201841904 A TW201841904 A TW 201841904A TW 107114142 A TW107114142 A TW 107114142A TW 107114142 A TW107114142 A TW 107114142A TW 201841904 A TW201841904 A TW 2018419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kyl
group
halogen atoms
aryl
differ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4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2983B (zh
Inventor
皮爾 克里斯陶
菲利浦 德斯柏德斯
克里斯多夫 杜博斯特
傑瑞米 杜芙
瑪蒂爾 葛吉斯
維吉妮 勒普爾
多明尼克 洛克
安東尼 米列
賽巴斯汀 諾德
菲力浦 瑞諾斐
斐勒麗 托慶
法蘭克斯 維拉巴
奧瑞克 瓦屈道夫-紐曼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拜耳廠股份有限公司
德商拜耳作物科學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拜耳廠股份有限公司, 德商拜耳作物科學公司 filed Critical 德商拜耳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1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1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29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298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 C07D23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1/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 C07D23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2-di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two or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hydrocarbon or substituted hydrocarbon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601,4-Diazines; Hydrogenated 1,4-diaz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8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nd either one oxygen atom or one sulfur atom in positions 1,2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8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nd either one oxygen atom or one sulfur atom in positions 1,3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9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1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arbon chain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 C07D40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3/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01/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13/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 C07D41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17/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C07D415/00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two hetero rings
    • C07D487/04Ortho-condensed systems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殺真菌活性化合物,更具體言之,係關於雜芳基苯基胺基喹啉及其類似物、用於其製備之方法及中間體、及其作為殺真菌活性化合物,特定言之呈殺真菌劑組合物形式的用途。本發明亦係關於使用此等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來控制植物之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方法。

Description

雜芳基苯基胺基喹啉及類似物
本發明係關於殺真菌活性化合物,更具體言之,係關於雜芳基苯基胺基喹啉及其類似物、用於其製備之方法及中間體及其作為殺真菌活性化合物,特定言之呈殺真菌劑組合物形式的用途。本發明亦係關於用於使用此等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來控制植物之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方法。
EP 2 522 658揭示適用作殺真菌劑之含氮雜環化合物。 WO 2013/058256揭示適用作殺真菌劑之其他含氮雜環化合物。 然而,由於例如在活性範圍、毒性、選擇率、施用量、殘餘物之形成及有利製造方面,對殺真菌劑活性化合物之生態及經濟需要不斷增加,且由於問題亦可與抗性相關,持續需要發展新穎殺真菌化合物及組合物,其在至少一些此等態樣中比起已知化合物及組合物具有優勢。
活性成分 本發明提供式(I)化合物其中 · A為部分飽和或不飽和稠合雙環8員、9員、10員或11員雜環基環,其包含至少1個氮原子及再0至4個獨立選自由N、O及S所組成清單中之雜原子; · B為部分飽和或不飽和5員雜環基環,其包含1、2、3或4個獨立選自由N、O及S所組成清單中之雜原子; · Q1 為C; · Z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C1 -C8 -烷基、C2 -C8 -烯基、C2 -C8 -炔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炔基、C1 -C8 -烷氧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烯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氧基、C3 -C7 -環烷基、C4 -C7 -環烯基、芳基、雜環基、甲醯基、C1 -C8 -烷基羰基、(羥亞胺基)C1 -C8 -烷基、(C1 -C8 -烷氧基亞胺基)C1 -C8 -烷基、羧基、C1 -C8 -烷氧基羰基、C1 -C8 -烷基胺甲醯基、二-C1 -C8 -烷基胺甲醯基、C1 -C8 -烷基胺基、二-C1 -C8 -烷基胺基、硫基、C1 -C8 -烷基硫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磺醯基、C1 -C6 -三烷基矽基、氰基及硝基, 其中該C3 -C7 -環烷基、C4 -C7 -環烯基、芳基及雜環基可經一或多個可相同或不同之Za 取代基取代; · m為0、1、2、3或4; · n為0、1、2、3或4; · p為0、1、2、3、4或5; · L為CR1 R2 或NR3 ,其中 R1 及R2 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鹵素原子、C1 -C8 -烷氧基及C1 -C8 烷基; R3 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C1 -C8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C2 -C8 -烯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烯基、C3 -C8 -炔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3 -C8 -鹵代炔基、C3 -C7 -環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3 -C7 -鹵代環烷基、C3 -C7 -環烷基-C1 -C8 -烷基、C1 -C8 -烷基羰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羰基、C1 -C8 -烷氧基羰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氧基羰基、C1 -C8 -烷基磺醯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磺醯基、芳基-C1 -C8 -烷基及苯磺醯基, 其中該C3 -C7 -環烷基、C3 -C7 -環烷基-C1 -C8 -烷基、芳基-C1 -C8 -烷基及苯磺醯基可經一或多個可相同或不同之R3a 取代基取代; · W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羥基、C1 -C8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C1 -C8 -烷氧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氧基、羥基-C1 -C8 -烷基、C1 -C8 -烷氧基-C1 -C8 -烷基、C2 -C8 -烯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烯基、C2 -C8 -炔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炔基、C3 -C7 -環烷基、C4 -C8 -環烯基、芳基、芳基-C1 -C8 -烷基、雜環基、雜環基-C1 -C8 -烷基、芳氧基、雜芳氧基、芳基硫基、芳基亞磺醯基、芳基磺醯基、雜芳基硫基、雜芳基亞磺醯基、雜芳基磺醯基、芳基胺基、雜芳基胺基、芳氧基-C1 -C8 -烷基、雜芳氧基-C1 -C8 -烷基、芳基硫基-C1 -C8 -烷基、芳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芳基磺醯基-C1 -C8 -烷基、雜芳基硫基-C1 -C8 -烷基、雜芳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雜芳基磺醯基-C1 -C8 -烷基、芳基胺基-C1 -C8 -烷基、雜芳基胺基-C1 -C8 -烷基、芳基-C1 -C8 -烷氧基、雜芳基-C1 -C8 -烷氧基、芳基-C1 -C8 -烷基硫基、芳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芳基-C1 -C8 -烷基磺醯基、雜芳基-C1 -C8 -烷基硫基、雜芳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雜芳基-C1 -C8 -烷基磺醯基、芳基-C1 -C8 -烷基胺基、雜芳基-C1 -C8 -烷基胺基、甲醯基、C1 -C8 -烷基羰基、(羥亞胺基)C1 -C8 -烷基、(C1 -C8 -烷氧基亞胺基)C1 -C8 -烷基、羧基、C1 -C8 -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C1 -C8 -烷基胺甲醯基、二-C1 -C8 -烷基胺甲醯基、胺基、C1 -C8 -烷基胺基、二-C1 -C8 -烷基胺基、硫基、C1 -C8 -烷基硫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磺醯基、C1 -C6 -三烷基矽基、三(C1 -C8 -烷基)矽氧基、三(C1 -C8 -烷基)矽氧基-C1 -C8 -烷基、氰基及硝基, 其中該C3 -C7 -環烷基、C4 -C8 -環烯基、雜環基、芳基及該芳基-C1 -C8 -烷基、雜環基-C1 -C8 -烷基、芳氧基、雜芳氧基、芳基硫基、芳基亞磺醯基、芳基磺醯基、雜芳基硫基、雜芳基亞磺醯基、雜芳基磺醯基、芳基胺基、雜芳基胺基、芳氧基-C1 -C8 -烷基、雜芳氧基-C1 -C8 -烷基、芳基硫基-C1 -C8 -烷基、芳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芳基磺醯基-C1 -C8 -烷基、雜芳基硫基-C1 -C8 -烷基、雜芳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雜芳基磺醯基-C1 -C8 -烷基、芳基胺基-C1 -C8 -烷基、雜芳基胺基-C1 -C8 -烷基、芳基-C1 -C8 -烷氧基、雜芳基-C1 -C8 -烷氧基、芳基-C1 -C8 -烷基硫基、芳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芳基-C1 -C8 -烷基磺醯基、雜芳基-C1 -C8 -烷基硫基、雜芳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雜芳基-C1 -C8 -烷基磺醯基、芳基-C1 -C8 -烷基胺基、雜芳基-C1 -C8 -烷基胺基之該芳基、雜環基及雜芳基部分可經一或多個可相同或不同之Wa 取代基取代; · X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羥基、C1 -C8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C1 -C8 -烷氧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氧基、C2 -C8 -烯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烯基、C2 -C8 -炔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炔基、C3 -C7 -環烷基、C4 -C7 -環烯基、芳基、雜環基、甲醯基、C1 -C8 -烷基羰基、(羥亞胺基)C1 -C8 -烷基、(C1 -C8 -烷氧基亞胺基)C1 -C8 -烷基、羧基、C1 -C8 -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C1 -C8 -烷基胺甲醯基、二-C1 -C8 -烷基胺甲醯基、胺基、C1 -C8 -烷基胺基、二-C1 -C8 -烷基胺基、硫基、C1 -C8 -烷基硫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磺醯基、C1 -C6 -三烷基基、氰基、硝基及羥基-C1 -C8 -烷基, 其中該C3 -C7 -環烷基、C4 -C7 -環烯基、芳基及雜環基可經一或多個可相同或不同之Xa 取代基取代; · Y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羥基、C1 -C8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C1 -C8 -烷氧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氧基、C2 -C8 -烯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烯基、C2 -C8 -炔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炔基、C3 -C7 -環烷基、C4 -C7 -環烯基、芳基、雜環基、甲醯基、C1 -C8 -烷基羰基、(羥亞胺基)C1 -C8 -烷基、(C1 -C8 -烷氧基亞胺基)C1 -C8 -烷基、羧基、C1 -C8 -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C1 -C8 -烷基胺甲醯基、二-C1 -C8 -烷基胺甲醯基、胺基、C1 -C8 -烷基胺基、二-C1 -C8 -烷基胺基、硫基、C1 -C8 -烷基硫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磺醯基、C1 -C6 -三烷基矽基、氰基及硝基, 其中該C3 -C7 -環烷基、C4 -C7 -環烯基、芳基及雜環基可經一或多個可相同或不同之Ya 取代基取代; Za 、R3a 、Wa 、Xa 及Ya 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硝基、羥基、氰基、羧基、胺基、硫基、五氟-λ6 -硫基、甲醯基、胺甲醯基、胺基甲酸根、C1 -C8 -烷基、C3 -C7 -環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3 -C8 -鹵代環烷基、C2 -C8 -烯基、C2 -C8 -炔基、C1 -C8 -烷基胺基、二-C1 -C8 -烷基胺基、C1 -C8 -烷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氧基、C1 -C8 -烷基硫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硫基、C1 -C8 -烷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羰基、C1 -C8 -烷基胺甲醯基、二-C1 -C8 -烷基胺甲醯基、C1 -C8 -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氧基羰基、C1 -C8 -烷基羰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羰氧基、C1 -C8 -烷基羰基胺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羰基胺基、C1 -C8 -烷基硫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硫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磺醯基及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磺醯基; 以及其鹽、N-氧化物、金屬錯合物、類金屬錯合物及光學活性異構體或幾何異構體。 如本文所用,表述「一或多個取代基」係指可能基於可用的鍵結位點之數目,在一個至最多個取代基範圍內之多個取代基,其限制條件為滿足穩定性及化學可行性之條件。 如本文所用,鹵素意謂氟、氯、溴或碘;甲醯基意謂-CH(=O);羧基意謂-C(=O)OH;羰基意謂-C(=O)-;胺甲醯基-C(=O)NH2 ;N-羥基胺甲醯基意謂-C(=O)NHOH;SO表示亞碸基;SO2 表示碸基;雜原子意謂硫、氮或氧;亞甲基意謂二價基團-CH2 -;芳基意謂藉由移除氫衍生自芳族烴之有機基團,諸如苯基或萘基;除非不同地提供,否則雜環基意謂不飽和、飽和或部分飽和5員至7員環,較佳為5員至6員環,其包含1至4個在由N、O及S組成之清單中獨立選擇之雜原子。如本文中所用之術語「雜環基」涵蓋雜芳基。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員」在「8員、9員、10員或11員雜環基環」或「5員至6員環」之表述中表示構成環之骨架原子之數目。 如本文所使用,表述「部分飽和或不飽和稠合雙環,8員、9員、10員或11員雜環基環」表示包含與不飽和環稠合之飽和環或兩個稠合不飽和環的稠合雙環系統,該雙環系統由8至11個骨架原子構成。 如本文所使用,含有此等術語之烷基、烯基及炔基以及部分,可為直鏈或分支鏈。 關於取代基作為標誌放置之表述「1或2」,諸如用於關於W取代基(例如,(W2 )1 2 )之基團B5 及B6 的定義中之情況,指示一或兩個取代基可連接至經取代原子(例如,碳原子可帶有一或兩個W2 取代基)。兩個取代基可相同或不同。 當經兩個可相同或不同之取代基取代之胺基或任何其他含胺基之胺基部分時,該等兩個取代基連同其所連接至之氮原子可形成雜環基,較佳為5員至7員雜環基,其可經取代或可包括其他雜原子,例如N-嗎啉基或哌啶基。 視化合物中之不對稱中心數而定,本發明化合物中之任一者可以一或多種光學或對掌性異構體形式存在。因此,本發明同樣係關於其光學異構體及外消旋或非外消旋混合物(術語「非外消旋」表示不同比例之對映異構體之混合物)且關於呈各種比例之所有可能立體異構體的混合物。非對映異構體及/或光學異構體可根據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本身已知之方法來分離。 視化合物中之雙鍵數而定,本發明化合物中之任一者亦可以一或多種幾何異構體形式存在。因此,本發明同樣係關於所有幾何異構體及呈所有比例之所有可能混合物。幾何異構體可根據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本身已知之一般方法來分離。 視鏈或環之取代基之相對位置(同側/反側或順式/反式)而定,本發明化合物中之任一者亦可以一或多種幾何異構體形式存在。因此,本發明同樣係關於所有同側/反側(或順式/反式)異構體及呈所有比例之所有可能同側/反側(或順式/反式)混合物。同側/反側(或順式/反式)異構體可根據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本身已知之通用方法來分離。 當本發明化合物可以互變異構形式形式存在時,即使當不明確地提及此時,本發明亦涵蓋此類化合物之任何互變異構形式。 式(I)化合物在本文中稱為「活性成分」。 在上式(I)中,其中Q1 據稱為碳原子,應瞭解該碳原子可帶有氫原子或Y取代基(Q1 隨後鍵結至4個相鄰原子)或可為sp2 碳原子(Q1 不帶有其他取代基),較佳地Q1 為sp2 碳原子(Q1 鍵結至3個相鄰原子)。 在上式(I)中,B可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吡咯基、噻唑基、咪唑基、二氫異噁唑基、異噁唑基、吡唑基、三唑基及四唑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上式(I)中,B為部分飽和或不飽和5員雜環基環,其包含1、2、3或4個在由N、O及S組成之清單中獨立選擇之雜原子,且m為1、2、3或4個,較佳地m為1。在此等實施例中,W如以上本文所揭示,較佳地W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1 -C6 -烷氧基羰基、C3 -C7 -環烷基、芳基、芳基-C1 -C6 -烷基(其中該芳基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雜環基、羧基、三(C1 -C6 -烷基)矽氧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及C1 -C6 - 烷氧基-C1 -C6 -烷基,更佳地,W為鹵素(例如,氯、溴)、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基、三(C1 -C6 -烷基)矽氧基-C1 -C6 -烷基、C3 -C7 -環烷基(例如,環丙基)或芳基-C1 -C6 -烷基(其中該芳基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 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在上式(I)中,B為部分飽和或不飽和5員雜環基環,其包含氮原子及1、2或3個在由N、O及S組成之清單中獨立選擇之雜原子。 在上式(I)中,B較佳選自由組成之群:吡唑基、二氫異噁唑基、噻唑基、異噁唑基、三唑基及咪唑基,更佳地,B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吡唑-1-基、吡唑-3-基、吡唑-4-基、吡唑-5-基、二氫異噁唑-3-基、二氫異噁唑-5-基、噻唑-5-基、噻唑-2-基、1,2,4-三唑-5-基、咪唑-5-基及咪唑-2-基。 在上式(I)中,B甚至更佳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其中W1 、W2 、W3 、W4 及W5 獨立地為氫原子或如上文所揭示之W,較佳地W1 、W2 、W3 、W4 及W5 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1 -C6 -烷氧基羰基、C3 -C7 -環烷基、芳基、芳基-C1 -C6 -烷基(其中該芳基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雜環基、羧基、三(C1 -C6 -烷基)矽氧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及C1 -C6 - 烷氧基-C1 -C6 -烷基,更佳地,W1 、W2 、W3 、W4 及W5 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例如,氯、溴)、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基、三(C1 -C6 -烷基)矽氧基-C1 -C6 -烷基、C3 -C7 -環烷基(例如,環丙基)或芳基-C1 -C6 -烷基(其中該芳基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更佳地,B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B1 、B4 、B5 及B6 ,其中W1 、W2 、W3 、W4 及W5 如本文所揭示。 在上式(I)中,Z可較佳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C1 -C6 -烷氧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氧基及氰基。更佳地,Z為氫原子、鹵素原子、C1 -C6 -烷基或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甚至更佳地,Z為氫原子、氯原子、甲基或二氟甲基。 在上式(I)中,X可較佳地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氧基及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氧基,更佳地,X為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或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氧基,甚至更佳地,X為氯原子、氟原子、甲基或三氟甲氧基。 在上式(I)中,n較佳為0、1、2或3,更佳為0或1。 在上式(I)中,n較佳為0、1、2或3,更佳為0或1,其中X較佳為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氧基或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氧基、,更佳地,X為鹵素原子(例如,氟或氯)、C1 -C6 -烷基(例如,甲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或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氧基(例如,三氟甲氧基)。 在上式(I)中,Y較佳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羥基、C1 -C6 -烷基及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更佳地,Y獨立地為羥基、氟原子、氯原子、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在上式(I)中,p較佳為0、1、2或3,更佳為0、1或2。 在上式(I)中,p較佳為0、1、2或3,更佳為0、1或2,其中Y較佳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羥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及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更佳地,Y獨立地為羥基、氟原子、氯原子、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在上式(I)中,W較佳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1 -C6 -烷氧基羰基、C3 -C7 -環烷基、芳基、芳基-C1 -C6 -烷基(其中該芳基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雜環基、羧基、三(C1 -C6 -烷基)矽氧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及C1 -C6 - 烷氧基-C1 -C6 -烷基,更佳地,W為鹵素(例如,氯、溴)、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基、三(C1 -C6 -烷基)矽氧基-C1 -C6 -烷基、C3 -C7 -環烷基(例如,環丙基)或芳基-C1 -C6 -烷基(其中該芳基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 在上式(I)中,m較佳為0、1、2或3,更佳地,m為1、2或3個,甚至更佳為1或2。 在上式(I)中,m較佳為1、2或3,更佳地,m為1或2,且W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1 -C6 -烷氧基羰基、C3 -C7 -環烷基、芳基、芳基-C1 -C6 -烷基(其中該芳基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雜環基、羧基、雜芳基-C1 -C6 -烷基、三(C1 -C6 -烷基)矽氧基-C1 -C6 -烷基及C1 -C6 - 烷氧基-C1 -C6 -烷基,更佳地,W為鹵素(例如,氯、溴)、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基、三(C1 -C6 -烷基)矽氧基-C1 -C6 -烷基、C3 -C7 -環烷基(例如,環丙基)或芳基-C1 -C6 -烷基(其中該芳基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 在上式(I)中,R1 較佳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更佳地,R1 為氫原子。 在上式(I)中,R2 較佳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更佳地,R2 為氫原子。 在上式(I)中,R3 較佳為氫原子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 -C6 -烷基,較佳地,R3 為氫原子或甲基,甚至更佳地,R3 為氫原子。 在上式(I)中,A較佳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其中: Q2 為CY1 或N; Q3 為O、S或NY6 ,其中Y6 為氫原子或C1 -C8 -烷基; Y1 、Y2 、Y3 、Y4 及Y5 獨立地為氫原子或如上文所揭示之Y,較佳地,Y1 、Y2 、Y3 、Y4 及Y5 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C1 -C6 -烷基及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更佳地,Y1 、Y2 、Y3 、Y4 及Y5 獨立地為氫原子、羥基、氟原子、氯原子、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Z如上文所揭示,較佳地,Z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C1 -C6 -烷氧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氧基及氰基,更佳地,Z為氫原子、鹵素原子、C1 -C6 -烷基或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甚至更佳地,Z為氫原子、氯原子、甲基或二氟甲基;且 k為1、2或3。 在上式(I)中,A更佳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如本文所揭示之A1 、A2 、A3 、A5 、A10 、A12 及A17 ,A甚至更佳地為如本文所揭示之A1 、A10 或A12 。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較佳化合物為式(I)化合物,其中: · A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其中: Q2 為CY1 或N; Q3 為O、S或NY6 ,其中Y6 為氫原子或C1 -C8 -烷基; Y1 、Y2 、Y3 、Y4 及Y5 獨立地為氫原子或如上文所揭示之Y,較佳地,Y1 、Y2 、Y3 、Y4 及Y5 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C1 -C6 -烷基及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更佳地,Y1 、Y2 、Y3 、Y4 及Y5 獨立地為氫原子、羥基、氟原子、氯原子、甲基、二氟甲基或三氟甲基; Z如上文所揭示,較佳地,Z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C1 -C6 -烷氧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氧基及氰基,更佳地,Z為氫原子、鹵素原子、C1 -C6 -烷基或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甚至更佳地,Z為氫原子、氯原子、甲基或二氟甲基;且 k為1、2或3; 較佳地,A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如本文所揭示之A1 、A2 、A3 、A5 、A10 、A12 及A17 ,更佳地,A為如本文所揭示之A1 、A10 或A12 ; · B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吡咯基、噻唑基、咪唑基、二氫異噁唑基、異噁唑基、吡唑基、三唑基及四唑基,或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吡唑基、二氫異噁唑基、噻唑基、異噁唑基、三唑基及咪唑基; 較佳地,B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其中W1 、W2 、W3 、W4 及W5 獨立地為氫原子或如上文所揭示之W,較佳地,W1 、W2 、W3 、W4 及W5 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1 -C6 -烷氧基羰基、C3 -C7 -環烷基、芳基、芳基-C1 -C6 -烷基(其中該芳基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雜環基、羧基、三(C1 -C6 -烷基)矽氧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及C1 -C6 - 烷氧基-C1 -C6 -烷基,更佳地,W1 、W2 、W3 、W4 及W5 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例如,氯、溴)、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基、三(C1 -C6 -烷基)矽氧基-C1 -C6 -烷基、C3 -C7 -環烷基(例如,環丙基)或芳基-C1 -C6 -烷基(其中該芳基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更佳地,B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B1 、B4 、B5 及B6 ,其中W1 、W2 、W3 、W4 及W5 如本文所揭示; · W如本文所揭示,較佳地,W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1 -C6 -烷氧基羰基、C3 -C7 -環烷基、芳基、芳基-C1 -C6 -烷基(其中該芳基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雜環基、羧基、三(C1 -C6 -烷基)矽氧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及C1 -C6 - 烷氧基-C1 -C6 -烷基,更佳地,W為鹵素(例如,氯、溴)、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 羥基-C1 -C6 -烷基、三(C1 -C6 -烷基)矽氧基-C1 -C6 -烷基、C3 -C7 -環烷基(例如,環丙基)或芳基-C1 -C6 -烷基(其中該芳基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 · m如本文所揭示,較佳地,m為0、1、2或3,更佳地,m為1、2或3,甚至更佳地,m為1或2; · L如本文所揭示,更佳地,L為CR1 R2 或NR3 ,其中 o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較佳地,R1 及R2 為氫; o R3 為氫原子或C1 -C6 -烷基,較佳地,R3 為氫或甲基; · X如本文所揭示較佳地,X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氧基及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氧基,更佳地,X為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或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氧基,甚至更佳地,X為氯原子、氟原子、甲基或三氟甲氧基; · n如本文所揭示,較佳地,n為0、1、2或3,更佳地,n為0或1。 在上述實施例中,其中B選自由B1 至B11 組成之群,或當B選自由B1 、B4 、B5 及B6 組成之群時,較佳地,可使W1 、W3 及W4 為氫原子且W2 及W5 獨立地為氫原子或如上文所揭示之W,較佳地,W2 及W5 獨立地為氫原子、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1 -C6 -烷氧基羰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較佳為苯甲基)、三(C1 -C6 -烷基)矽氧基-C1 -C6 -烷基或C1 -C6 - 烷氧基-C1 -C6 -烷基,更佳地,W2 及W5 獨立地為氫原子、C1 -C6 -烷基、三(C1 -C6 -烷基)矽氧基-C1 -C6 -烷基或芳基-C1 -C6 -烷基。 關於本發明化合物之取代基之上述偏好可以各種方式組合。因此較佳特徵之此等組合提供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的子類。較佳之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的該等子類之實例為: -A之較佳特徵與B、Q1 、Z、m、n、p、R1 、R2 、R3 、W、X及Y之一或多個較佳特徵; -B之較佳特徵與A、Q1 、Z、m、n、p、R1 、R2 、R3 、W、X及Y之一或多個較佳特徵; -Q1 之較佳特徵與A、B、Z、m、n、p、R1 、R2 、R3 、W、X及Y之一或多個較佳特徵; -Z之較佳特徵與A、B、Q1 、m、n、p、R1 、R2 、R3 、W、X及Y之一或多個較佳特徵; -m之較佳特徵與A、B、Q1 、Z、n、p、R1 、R2 、R3 、W、X及Y之一或多個較佳特徵; -n之較佳特徵與A、B、Q1 、Z、m、p、R1 、R2 、R3 、W、X及Y之一或多個較佳特徵; -p之較佳特徵與A、B、Q1 、Z、m、n、R1 、R2 、R3 、W、X及Y之一或多個較佳特徵; -R1 之較佳特徵與A、B、Q1 、Z、m、n、p 、R2 、R3 、W、X及Y之一或多個較佳特徵; -R2 之較佳特徵與A、B、Q1 、Z、m、n、p、R1 、R3 、W、X及Y之一或多個較佳特徵; -R3 之較佳特徵與A、B、Q1 、Z、m、n、p、R1 、R2 、W、X及Y之一或多個較佳特徵; -W之較佳特徵與A、B、Q1 、Z、m、n、p、R1 、R2 、R3 、X及Y之一或多個較佳特徵; -X之較佳特徵與A、B、Q1 、Z、m、n、p、R1 、R2 、R3 、W及Y之一或多個較佳特徵; -Y之較佳特徵與A、B、Q1 、Z、m、n、p、R1 、R2 、R3 、W及X之一或多個較佳特徵。 在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之取代基的較佳特徵之此等組合中,該等較佳特徵亦可選自以下中之各者的更佳特徵:A、B、Q1 、Z、m、n、p、R1 、R2 、R3 、W、X及Y,從而形成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之最佳子類。 如本文中以下實例部分中所示,展示式(I)化合物以呈現與WO 2013/058256中所揭示之結構上相關之化合物相比更好的功效。用於製備活性成分之方法 本發明亦關於用於製備式(I)化合物之方法。除非另外指示,否則基團A、B、L、m、n、p、Q1 、W、X、Y及Z具有上文對於式(I)化合物所給出之含義。此等定義不僅應用於式(I)之最終產物,但同樣應用於所有中間體。 如本文所定義之式(I)化合物可藉由方法P1製備,該方法包含使式(II)化合物與式(III)化合物反應之步驟: 方法P1:Hal = Cl、Br、I,較佳為Br或I; R1 及R2 =獨立地為H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或R1 及R2 基團可連同其分別所連接之氧原子形成5員或6員環;較佳地,R1 及R2 均為H,或R1 及R2 連同其分別所連接之氧原子形成四甲基乙二醇莰基。 根據已知方法,方法P1可在過渡金屬催化劑(諸如鈀)存在下且適當時在膦配位體或N-雜環碳烯配位體存在下、適當時在鹼存在下且適當時在溶劑存在下進行。 根據已知方法(Patai's Chemistry of Functional Groups - Amino, Nitroso, Nitro and Related Groups - 1996),式(II)之鹵代芳基衍生物可藉由使式(IV)之苯胺或其鹽中的一者重氮化而製備。根據已知方法(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2008),45 , 1199 and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1999),29 , 1393),式(II)之鹵代芳基衍生物亦可藉由芳族親核取代而製備。 根據已知方法(Patai's Chemistry of Functional Groups - 胺基, Nitroso, Nitro and Related Groups - 1996),式(IV)之苯胺可藉由減少式(V)之硝基或其鹽中的一者而製備。式(III)之酸(boronic acid)或酸酯衍生物為商業上可獲得的,或可藉由已知方法製備。 方法P1可在諸如金屬鹽或錯合物之催化劑存在下進行。出於此目的,適合之金屬衍生物為過渡金屬催化劑,諸如鈀。出於此目的,適合之金屬鹽或錯合物為例如:氯化鈀、乙酸鈀、肆(三苯基膦)鈀(0)、雙(二苯亞甲基丙酮)鈀(0)、參(二苯亞甲基丙酮)二鈀(0)、雙(三苯基膦)二氯化鈀(II)、[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化鈀(II)、雙(苯烯丙基)二氯化鈀(II)、雙(烯丙基)-二氯化鈀(II)或[1,1'-雙(二-第三丁基膦基)二茂鐵]二氯化鈀(II)。 亦可藉由單獨添加至鈀鹽與配位體或鹽之反應來在反應混合物中產生鈀錯合物,諸如三乙基膦、三-第三丁基膦、三第三丁基鏻四氟硼酸鹽、三環己基膦、2-(二環己基膦)聯二苯、2-(二-第三丁基膦)聯二苯、2-(二環己基膦)-2'-(N,N-二甲基胺基)聯二苯、2-(第三丁基膦)-2'-(N,N-二甲基胺基)聯二苯、2-二-第三丁基膦-2',4',6'-三異丙基聯二苯2-二環己基膦基-2',4',6'-三異丙基聯二苯、2-二環己基膦基-2,6'-二甲氧基聯二苯、2-二環己基膦基-2',6'-二異丙氧基聯二苯、三苯基膦、參-(鄰甲苯基)膦、3-(二苯基膦基)苯磺酸鈉、參-2-(甲氧基-苯基)膦、2,2'-雙(二苯基膦基)-1,1'-聯萘、1,4-雙(二苯基膦基)丁烷、1,2-雙(二苯基膦基)乙烷、1,4-雙(二環己基膦基)丁烷、1,2-雙(二環己基膦基)-乙烷、2-(二環己基膦基)-2'-(N,N-二甲基胺基)-聯二苯、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R)-(-)-1-[(S)-2-二苯基-膦基)二茂鐵基]乙基二環己基膦、參-(2,4-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鹽、二(1-金剛烷基)-2-嗎啉基苯基膦或1,3-雙(2,4,6-三甲基苯基)咪唑鎓氯化物。. 亦可有利的係選擇來自商業目錄之適當的催化劑及/或配位體,諸如Strem Chemicals之「Metal Catalysts for Organic Synthesis」或Strem Chemicals之「Phosphorous Ligands and Compounds」。 用於進行方法P1之適合之鹼可為該等反應習用之無機鹼及有機鹼。較佳使用鹼土金屬或鹼金屬氫氧化物,諸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鉀或其他氫氧化銨衍生物;鹼土金屬、鹼金屬或氟化銨,諸如氟化鉀、氟化銫或氟化四丁基銨;鹼土金屬或鹼金屬碳酸鹽,諸如碳酸鈉、碳酸鉀、碳酸氫鉀、碳酸氫鈉或碳酸銫;鹼金屬或鹼土金屬乙酸鹽,諸如乙酸鈉、乙酸鋰、乙酸鉀或乙酸鈣;鹼金屬或鹼土金屬磷酸鹽,諸如鹼性磷酸三鉀;鹼金屬醇化物,諸如第三丁醇鉀或第三丁醇鈉;三級胺,諸如三甲胺、三乙胺、三丁胺、N,N-二甲基苯胺、N,N-二環己基甲胺、N,N-二異丙基乙胺、N-甲基哌啶、N,N-二甲基胺基吡啶、二氮雜二環辛烷(DABCO)、二氮雜二環壬烯(DBN)或二氮雜雙環十一烯(DBU);亦及芳族鹼,諸如吡啶、甲基吡啶、二甲基吡啶或三甲基吡啶。 用於進行方法P1之適合之溶劑可為習用惰性有機溶劑。較佳使用視情況選用之鹵化、脂族、脂環或芳族烴,諸如石油醚、戊烷、己烷、庚烷、環己烷、甲基環己烷、苯、甲苯、二甲苯或十氫萘;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乙烷或三氯乙烷;醚,諸如乙醚、二異丙基醚、甲基第三丁基醚、甲基第三戊基醚、二噁烷、四氫呋喃、2-甲基四氫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或苯甲醚;腈,諸如乙腈、丙腈、正丁腈或異丁腈或苯甲腈;醯胺,諸如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甲醯苯胺、N-甲基吡咯啶酮或六甲基磷醯三胺;脲,諸如1,3-二甲基-3,4,5,6-四氫-2(1H)-嘧啶酮;酯,諸如乙酸甲酯或乙酸乙酯;亞碸,諸如二甲亞碸;或碸,諸如環丁碸;及其混合物。 亦可有利的係利用諸如水或醇之共溶劑進行方法P1,該醇諸如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或第三丁醇。 方法P1可在諸如氬氣或氮氣氛圍之惰性氛圍中進行。當進行方法P1時,每莫耳式(II)化合物可採用1莫耳或過量之式(III)化合物及1至5莫耳鹼及0.01至20莫耳%之鈀錯合物。亦有可能以其他比率採用反應組分。藉由已知方法進行處理。 如本文所定義之式(I)化合物可藉由方法P2製備,該方法包含使式(VI)化合物與式(VII)化合物反應之步驟: 方法P2:T表示硼衍生物,諸如酸、酸酯一種三氟硼酸鉀衍生物; U表示氯、溴、碘、甲磺醯基、甲苯磺醯基或三氟甲磺醯基;較佳為溴或碘; 根據已知方法,方法P2可在過渡金屬催化劑(諸如鈀)存在下且適當時在膦配位體或N-雜環碳烯配位體存在下、適當時在鹼存在下且適當時在溶劑存在下進行。 根據已知方法,式(VI)之酸或酸酯衍生物可在過渡金屬催化劑(諸如鈀)存在下且適當時在膦配位體或N-雜環碳烯配位體存在下、適當時在鹼存在下且適當時在溶劑存在下使用諸如雙(頻哪醇根基)二硼之試劑由鹵代芳基衍生物(III)來製備。 用於進行方法P2及用於合成式(VI)之中間體之適合催化劑、鹼及溶劑可如與方法P1結合揭示。 或者,式(VI)之酸或酸酯衍生物可使用適當有機金屬試劑(諸如正丁基鋰)及含適當硼衍生物(諸如硼酸三甲酯)之適當的有機溶劑(諸如醚,較佳為四氫呋喃或二乙醚)藉由鹵素金屬交換由鹵代芳基衍生物(III)來製備。 式(VII)之鹵化物衍生物為商業上可獲得的,且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製備。 如本文所定義之式(Ia)化合物,亦即式(I)化合物,其中L為NH且Q1 為C,可藉由方法P3製備,該方法包含使式(VIII)化合物與式(IX)化合物反應之步驟: 方法P3:Hal = Cl、Br、I,較佳為Br或I; 根據已知方法,方法P3可在過渡金屬催化劑(諸如鈀)且適當時在膦配位體或N-雜環碳烯配位體存在下、適當時在鹼存在下且適當時在溶劑存在下存在下進行。 式(VIII)之胺及式(IX)之鹵代芳基為商業上可獲得的,或可根據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製備。 用於進行方法P3之適合催化劑、鹼及溶劑可如與方法P1結合揭示。 或者,如本文所定義之式(Ia)化合物可藉方法P4由製備,該方法包含使式(X)化合物與式(XI)化合物反應之步驟: 方法P4:Hal = Cl、Br、I,較佳為Br或I; 根據已知方法,方法P4可在過渡金屬催化劑(諸如鈀)存在下且適當時在膦配位體或N-雜環碳烯配位體存在下、適當時在鹼存在下且適當時在溶劑存在下進行。 式(X)之鹵代芳基及式(XI)之胺為商業上可獲得的,或可根據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製備。 用於進行方法P4之適合催化劑、鹼及溶劑可如與方法P1結合揭示。 如本文所定義之式(Ib)化合物,亦即式(I)化合物,其中L為CH2 且Q1 為C,可藉由方法P5製備,該方法包含使式(XII)化合物與式(XIII)化合物反應之步驟: 方法P5:Hal = Cl、Br、I,較佳為Cl或Br; R1 及R2 =獨立地為H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或R1 及R2 可連同其分別所連接之氧原子形成5員或6員環;較佳地,R1 及R2 均為H,或R1 及R2 連同其分別所連接之氧原子形成四甲基乙二醇莰基。 根據已知方法,方法P5可在過渡金屬催化劑(諸如鈀)存在下且適當時在膦配位體或N-雜環碳烯配位體存在下、適當時在鹼存在下且適當時在溶劑存在下進行。 式(XII)之中間體及式(XIII)之鹵化物為商業上可獲得的,或可根據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製備。 用於進行方法P5之適合催化劑、鹼及溶劑可如與方法P1結合揭示。 或者,如本文所定義之式(Ib)化合物可藉由方法P6製備,該方法包含使式(XIV)化合物與式(XV)化合物反應之步驟: 方法P6:Hal = Cl、Br、I,較佳為Br或I: R1 及R2 =獨立地為H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1 -C8 -烷基,或R1 及R2 可連同其分別所連接之氧原子形成5員或6員環;較佳地,R1 及R2 均為H,或R1 及R2 連同其分別所連接之氧原子形成四甲基乙二醇莰基。 根據已知方法,方法P6可在過渡金屬催化劑(諸如鈀)存在下且適當時在膦配位體或N-雜環碳烯配位體存在下、適當時在鹼存在下且適當時在溶劑存在下進行。 式(XIV)之鹵化物及式(XV)之中間體為商業上可獲得的,或可根據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製備。 用於進行方法P6之適合催化劑、鹼及溶劑可如與方法P1結合揭示。 如本文所定義之式(If)化合物,亦即式(I)化合物,其中B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雜環B1 :吡咯、咪唑、吡唑、1,2,3-三唑、1,2,4-三唑及四唑,可按照方法P8製備,該方法包含使式(II)化合物與式 (XIX)化合物反應之步驟: 方法P8:B1 表示以下雜環中之一者:吡咯、咪唑、吡唑、1,2,3-三唑、1,2,4-三唑、四唑; 式(If)化合物,其中雜環B1 藉由其氮原子連接至苯環,可藉由使式(II)之鹵化物與式(XIX)之雜環反應來製備。此反應可在催化劑(諸如碘化銅)及配位體(諸如二胺)存在下進行,亦可使用胺基醇、胺基酸或膦。反應通常在鹼(諸如磷酸鉀、碳酸鉀或碳酸鈉)存在下進行。對於溶劑,可使用極性非質子溶劑,諸如N,N-二甲基甲醯胺或二甲亞碸。式(II)之中間體可由式(IV)之苯胺製備(方法1)。式(XIX)之雜環為商業上可獲得的,或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製備。 如本文所定義之式(Ig)化合物可用於製備式(XXa)之中間體,其可用於多個步驟方法以提供如本文所定義的式(Ih)化合物,例如藉由形成式(XXb)之中間體。 根據方法P9,如本文所定義之式(Ig)化合物可用於製備式(XXa)之中間體: 方法P9:W1 =三烷基矽基取代之烷氧基烷基,較佳為第三丁基二甲基矽氧基甲基; PG =烷氧基羰基,較佳為第三丁氧基羰基; 式(Ig)化合物可由方法P1、P2、P3、P4或P8製備。式(Ig)化合物可用於製備式(XXa)之中間體。用於此類轉換之典型試劑為例如二碳酸二-第三丁酯、二甲基胺基吡啶。二氯甲烷可為用於此反應之適合溶劑。 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經典官能基互變方法可使式(XXa)之中間體中之W1 基團轉換為在式(XXb)化合物中稱為W2 的新的基團。此轉換可以一個或數個化學步驟實現。W2 之實例包括:羥基取代之C1 -C8 -烷基、C1 -C8 -烷氧基-取代之C1 -C8 -烷基、甲醯基、羧基、C1 -C8 -烷氧基羰基、C1 -C8 -烷基取代之C2 -C8 -烯基及C1 -C8 -烷基;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方法,式(XXb)之中間體中之保護基可隨後裂解,得到式(Ih)化合物。該等方法包括使用含酸(諸如鹽酸或三氟乙酸)之溶劑(諸如二氯甲烷或甲醇)。 根據方法P10,式(Ia)化合物可用於製備化合物(If): 方法P10:R2 = C1-C8-烷基; 根據方法P1、P2、P3、P4、P8或P9製備之式(Ia)化合物可用於製備式(If)化合物。式(Ia)化合物通常用鹼(諸如氫化鈉及烷基鹵化物,較佳為碘烷基,諸如碘甲烷)處理。反應通常在極性非質子溶劑(諸如二甲基甲醯胺)中進行。 方法P1、P2、P3、P4、P5、P6、P7、P8、P9及P10通常在大氣壓下進行。亦有可能在加壓或減壓下操作。 當進行方法P1、P2、P3、P4、P5、P6、P7、P8、P9及P10時,反應溫度可在相對較寬之範圍內變化。一般而言,此等方法係在-78℃至200℃、較佳-78℃至150℃之溫度下進行。一種用於該等方法之控制溫度的方式為使用微波技術。 一般而言,反應混合物係在減壓下濃縮。剩餘之殘餘物可藉由諸如層析或結晶之已知方法自可仍然存在之任何雜質中釋放。 藉由習用方法進行處理。一般而言,用水處理反應混合物,且分離出有機相且在乾燥後於減壓下濃縮。適當時,則剩餘的殘餘物可藉由諸如層析、結晶或蒸餾之習用方法自仍可存在之任何雜質釋放。 式(I)化合物可根據上文所述之製備之通用方法來製備。然而應理解,基於其常識及可用之公開案,習此相關技藝之人士將能夠根據所需合成的每一化合物之特殊性來調整該等方法。用於製備活性成分之中間體 本發明亦係關於用於製備式(I)化合物之中間體。 如上文所提及,基團A、B、L、m、n、p、Q1 、W、X、Y及Z具有上文對於式(I)化合物所給出之含義。 因此,本發明係關於式(VI)化合物以及其可接受之鹽:其中: T表示硼衍生物,諸如酸、酸酯一種三氟硼酸鉀衍生物; 其限制條件為該式(VI)化合物不表示: - [2-[(5,6-二氯-2-甲基-4-硝基-1H-苯并咪唑-1-基)甲基]苯基]-酸[1862212-46-1], - [2-[(6-胺基-9H-嘌呤-9-基)甲基]苯基]-酸[902755-97-9],及 - [2-(1H-苯并咪唑-1-基甲基)苯基]-酸[1312793-78-4]。 在化學資料庫及/或供應商資料庫中亦提及以下式(VI)化合物,但無使得此等化合物能夠製備及分離之任何參考或資訊: - [5-氟-2-[(2-甲基-1H-苯并咪唑-1-基)甲基]苯基]-酸[1334334-16-5], - [2-[(2-甲基-1H-苯并咪唑-1-基)甲基]苯基]-酸[1333997-61-7], - [2-[(5,6-二甲基-1H-苯并咪唑-1-基)甲基]苯基]-酸[1333997-56-0],及 - [2-(1H-苯并咪唑-1-基甲基)-5-氟苯基]-酸[1332718-43-0]。 根據本發明之式(VI)之較佳化合物為N-[2-(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㖦-2-基)苯基]喹啉-3-胺及8-氟-N-[2-(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㖦-2-基)苯基]喹啉-3-胺及3-[2-(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㖦-2-基)苯甲基]喹啉。 本發明亦係關於式(XX)化合物以及其可接受之鹽:其中: PG表示烷氧基羰基,較佳為第三丁氧基羰基;且 W3 表示三烷基矽基取代之烷氧基烷基、羥基取代之C1 -C8 -烷基、C1 -C8 -烷氧基取代之C1 -C8 -烷基、甲醯基、羧基、C1 -C8 -烷氧基羰基、C1 -C8 -烷基取代之C2 -C8 -烯基及C1 -C8 -烷基。 式(XX)化合物包括式(XXa)化合物及式(XXb)化合物。 根據本發明之較佳式(XX)化合物為: - {2-[5-(羥甲基)-1H-吡唑-1-基]苯基}喹啉-3-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 1-{2-[(第三丁氧基羰基)(喹啉-3-基)胺基]苯基}-1H-吡唑-5-羧酸, - [2-(5-甲醯基-1H-吡唑-1-基)苯基]喹啉-3-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 {2-[5-({[第三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甲基)-1H-吡唑-1-基]苯基}喹啉-3-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 1-{2-[(第三丁氧基羰基)(喹啉-3-基)胺基]苯基}-1H-吡唑-5-羧酸甲酯, - {2-[5-(丙-1-烯-2-基)-1H-吡唑-1-基]苯基}喹啉-3-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 {2-[5-({[第三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甲基)-1H-吡唑-1-基]-3-氟苯基}喹啉-3-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 {3-氟-2-[5-(羥甲基)-1H-吡唑-1-基]苯基}喹啉-3-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 [3-氟-2-(5-甲醯基-1H-吡唑-1-基)苯基]喹啉-3-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 1-{2-[(第三丁氧基羰基)(喹啉-3-基)胺基]-6-氟苯基}-1H-吡唑-5-羧酸, - 1-{2-[(第三丁氧基羰基)(喹啉-3-基)胺基]-6-氟苯基}-1H-吡唑-5-羧酸甲酯,及 - {3-氟-2-[5-(2-羥基丙-2-基)-1H-吡唑-1-基]苯基}喹啉-3-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本發明亦係關於式(IXa)化合物以及其可接受之鹽:其中: W4 表示C1 -C8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C2 -C8 -烯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烯基、C2 -C8 -炔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炔基、C3 -C8 -環烷基、C4 -C8 -環烯基、芳基、雜環基、甲醯基、C1 -C8 -烷基羰基、(C1 -C8 -烷氧基亞胺基)C1 -C8 -烷基、C1 -C8 -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C1 -C8 -烷基胺甲醯基、二-C1 -C8 -烷基胺甲醯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或C1 -C8 -烷基磺醯基; Hal表示Br或I;且 Xa 表示F、Cl、Br或I,更佳為F或Cl。 根據本發明之式(IXa)之較佳化合物為: - 5-(2-溴-6-氟苯基)-1-甲基-1H-吡唑, - 5-(2-溴-6-氟苯基)-1-異丙基-1H-吡唑, - 5-(2-溴-6-氟苯基)-1-第三丁基-1H-吡唑,及 - 5-(2-溴-6-氟苯基)-1-乙基-1H-吡唑 - 5-(2-溴-6-氟苯基)-1-(2-苯乙基)-1H-吡唑 本發明亦係關於式(IXb)化合物以及其可接受之鹽:其中: R表示NH2 、Br或I;及 Xa 表示F、Cl、Br或I,更佳為F或Cl。 根據本發明之式(IXb)之較佳化合物為: - 1-(2-溴-6-氟苯基)-1H-吡唑-5-羧酸甲酯, - [1-(2-溴-6-氟苯基)-1H-吡唑-5-基]甲醇, - 1-(2-溴-6-氟苯基)-5-({[第三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甲基)-1H-吡唑,及 - 2-[5-({[第三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甲基)-1H-吡唑-1-基]-3-氟苯胺。組合物及調配物 本發明另外係關於組合物,尤其用於控制非所需微生物之組合物,其包含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組合物較佳為殺真菌組合物。 組合物通常包含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及一或多種可接受載劑,尤其一或多種農業上可接受載劑。 載劑為天然的或合成的、有機或無機物質,將其活性成分混合或組合以具有更佳適用性,尤其對於植物、植物部分或種子更佳適用。載劑(其可為固體或液體)通常為惰性的。 適合之固體載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銨鹽;天然石粉,諸如高嶺土、黏土、滑石、白堊、石英、綠坡縷石、蒙脫石或矽藻土;及合成石粉,諸如經細微粉碎二氧化矽、氧化鋁及矽酸鹽。通常適用於製備顆粒之固體載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碾碎且分級之天然岩石,諸如方解石、大理石、浮石、海泡石及白雲石;合成的無機及有機粉末顆粒;及有機材料顆粒,諸如紙張、鋸屑、椰子殼、玉米穗軸及菸草梗。 適合之液體載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水;極性及非極性有機化學液體,例如來自芳族烴及非芳族烴之類別(諸如,環己烷、石蠟、烷基苯、二甲苯、甲苯烷基萘、氯化芳族物或氯化脂族烴,諸如氯苯、氯乙烯或二氯甲烷);醇及多元醇(其亦可視情況經取代、醚化及/或酯化,諸如丁醇或二醇);酮(諸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酯(包括脂肪及油);及(聚)醚;未經取代及經取代之胺;醯胺(諸如二甲基甲醯胺);內醯胺(諸如N-烷基咯啶酮);及內酯;碸;及亞碸(諸如二甲基亞碸)。載劑亦可為液化氣態填充劑(亦即其在標準溫度下及在標準壓力下為氣態的液體),例如,氣溶膠推進劑,諸如,鹵烴、丁烷、丙烷、氮氣及二氧化碳。 組合物可進一步包含習用於調配組合物(例如,農用化學組合物)之一或多種可接受助劑,諸如一或多種界面活性劑。 適合之界面活性劑之實例包括:乳化劑及/或泡沫形成劑、具有離子或非離子特性之分散劑或濕潤劑,或其混合物。其實例為聚丙烯酸之鹽、木素磺酸之鹽、酚磺酸或萘磺酸之鹽、乙烯及/或環氧丙烷與脂肪醇、脂肪酸或脂肪胺之聚縮合物(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例如烷芳基聚二醇醚)、經取代酚(較佳為烷基酚或芳基酚)、磺基丁二酸酯之鹽、牛磺酸衍生物(較佳為牛磺酸烷酯)、聚乙氧基化醇或酚之磷酸酯、多元醇之脂肪酯及含有硫酸酯、磺酸酯及磷酸酯之化合物之衍生物(例如烷芳基聚二醇醚、烷基磺酸酯、硫酸烷酯、芳基磺酸酯)、蛋白質水解產物、木素亞硫酸鹽廢液及甲基纖維素。界面活性劑通常在活性成份及/或載劑不溶於水且施加有水進行時使用。於是,界面活性劑之量通常在組合物之5至40重量%範圍內。 用於調配農用化學組合物習用的助劑之其他實例包括拒水劑、乾燥劑、黏合劑(黏著劑(adhesive)、增黏劑、固定劑,諸如羧甲基纖維素,呈粉末、顆粒或膠乳形式之天然及合成聚合物,諸如阿拉伯膠、聚乙烯醇及聚乙酸乙烯酯,天然磷脂,諸如腦磷脂及卵磷脂及合成磷脂,聚乙烯吡咯啶酮、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及泰勒士(tylose)、增稠劑、穩定劑(例如,低溫穩定劑、防腐劑、抗氧化劑、光穩定劑或改良化學及/或物理穩定性之其他試劑)、染料或顏料(諸如無機顏料,例如,氧化鐵、氧化鈦及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有機染料,例如,茜素、偶氮及金屬酞菁染料)、消泡劑(例如,聚矽氧消泡劑及硬脂酸鎂)、防腐劑(例如,二氯吩及苯甲醇半縮甲醛)、輔助增稠劑(纖維素衍生物、丙烯酸衍生物、三仙膠、經改質之黏土及經細微粉碎之二氧化矽)、黏著劑(sticker)、赤黴素及加工助劑、礦物油及植物油、香料、蠟及營養素(包括痕量營養素,諸如鐵鹽、錳鹽、硼鹽、銅鹽、鈷鹽、鉬鹽及鋅鹽)、保護性膠體、搖溶性物質、滲透劑、螯合劑及錯合物形成劑。 載劑及/或助劑之選擇將視組合物之預期施加模式及/或活性成分之物理特性而定。 組合物可以任何習用調配物形式來調配,諸如,溶液(例如,水溶液)、乳液、可潤濕的粉末、水基及油基懸浮液、粉末、粉塵、糊、可溶粉末、可溶顆粒、用於散佈之顆粒、懸浮乳劑濃縮物、浸漬有活性成分之天然產物、浸漬有活性成分之合成物質、肥料以及聚合物質中之微膠囊劑。在組合物之調配物中,活性成分可以懸浮、乳化或溶解形式存在。 組合物可為備用組合物,亦即,組合物可藉由適合之裝置(諸如,噴霧或噴粉裝置)直接施加至植物或種子。或者,組合物可呈商業濃縮物形式,其在使用之前必須經稀釋,較佳地用水稀釋。 組合物可以習知方式製備,例如藉由混合活性成分與一或多種載劑及/或一或多種適合之助劑,諸如上文所揭示。 組合物通常含有0.05至99重量%、0.01至98重量%、較佳0.1至95重量%,更佳0.5至90重量%,最佳10至70重量%之活性成分或其混合物。 上文所述之組合物可用於控制非所需微生物。可將組合物施加至微生物及/或其生境中。 亦可將式(I)化合物就這樣或以其調配物來使用。亦可將式(I)化合物與已知殺真菌劑、殺菌劑、殺蟎劑、殺線蟲劑、殺蟲劑或其混合物混合或組合使用。使用已知殺真菌劑、殺菌劑、殺蟎劑、殺線蟲劑或殺蟲劑,可使得加寬其活性譜或防止抗性產生。已知殺真菌劑、殺蟲劑、殺蟎劑、殺線蟲劑或殺菌劑之實例揭示於Pesticide Manual,第14版中。 亦可將式(I)化合物與諸如除草劑之其他已知活性劑混合或組合使用,或與肥料、生長調節劑、安全劑及/或化學訊息傳遞素混合或組合使用。 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進一步包含選自以下之額外活性劑:殺真菌劑、殺菌劑、殺蟎劑、殺線蟲劑、殺蟲劑、除草劑、肥料、生長調節劑、安全劑、化學訊息傳遞素及其混合物。 可與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混合之尤其較佳殺真菌劑的實例為: 1)麥角固醇生物合成之抑制劑,例如(1.001)環克座(cyproconazole)、(1.002)待克利(difenoconazole)、(1.003)依普座(epoxiconazole)、(1.004)環醯菌胺(fenhexamid)、(1.005)苯鏽啶(fenpropidin)、(1.006)芬普福(fenpropimorph)、(1.007)胺苯吡菌酮(fenpyrazamine)、(1.008)氟喹唑(fluquinconazole)、(1.009)護汰芬(flutriafol)、(1.010)依滅列(imazalil)、(1.011)硫酸依滅列(imazalil sulfate)、(1.012)種菌唑(ipconazole)、(1.013)滅特座(metconazole)、(1.014)邁克尼(myclobutanil)、(1.015)巴克素(paclobutrazol)、(1.016)撲克拉(prochloraz)、(1.017)普克利(propiconazole)、(1.018)丙硫菌唑(prothioconazole)、(1.019)啶菌噁唑(Pyrisoxazole)、(1.020)螺惡茂胺(spiroxamine)、(1.021)得克利(tebuconazole)、(1.022)四克利(tetraconazole)、(1.023)三泰隆(triadimenol)、(1.024)三得芬(tridemorph)、(1.025)滅菌唑(triticonazole)、(1.026) (1R,2S,5S)-5-(4-氯苯甲基)-2-(氯甲基)-2-甲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環戊醇、(1.027) (1S,2R,5R)-5-(4-氯苯甲基)-2-(氯甲基)-2-甲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環戊醇、(1.028) (2R)-2-(1-氯環丙基)-4-[(1R)-2,2-二氯環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1.029) (2R)-2-(1-氯環丙基)-4-[(1S)-2,2-二氯環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1.030) (2R)-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2-醇、(1.031) (2S)-2-(1-氯環丙基)-4-[(1R)-2,2-二氯環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1.032) (2S)-2-(1-氯環丙基)-4-[(1S)-2,2-二氯環丙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1.033) (2S)-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2-醇、(1.034) (R)-[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1,2-噁唑-4-基](吡啶-3-基)甲醇、(1.035) (S)-[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1,2-噁唑-4-基](吡啶-3-基)甲醇、(1.036) [3-(4-氯-2-氟苯基)-5-(2,4-二氟苯基)-1,2-噁唑-4-基](吡啶-3-基)甲醇、(1.037) 1-({(2R,4S)-2-[2-氯-4-(4-氯苯氧基)苯基]-4-甲基-1,3-二氧戊環-2-基}甲基)-1H-1,2,4-三唑、(1.038) 1-({(2S,4S)-2-[2-氯-4-(4-氯苯氧基)苯基]-4-甲基-1,3-二氧戊環-2-基}甲基)-1H-1,2,4-三唑、(1.039)硫氰酸1-{[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環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5-基酯、(1.040)硫氰酸1-{[rel(2R,3R)-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環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5-基酯、(1.041)硫氰酸1-{[rel(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環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5-基酯、(1.042) 2-[(2R,4R,5R)-1-(2,4-二氯苯基)-5-羥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氫-3H-1,2,4-三唑-3-硫酮、(1.043) 2-[(2R,4R,5S)-1-(2,4-二氯苯基)-5-羥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氫-3H-1,2,4-三唑-3-硫酮、(1.044) 2-[(2R,4S,5R)-1-(2,4-二氯苯基)-5-羥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氫-3H-1,2,4-三唑-3-硫酮、(1.045) 2-[(2R,4S,5S)-1-(2,4-二氯苯基)-5-羥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氫-3H-1,2,4-三唑-3-硫酮、(1.046) 2-[(2S,4R,5R)-1-(2,4-二氯苯基)-5-羥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氫-3H-1,2,4-三唑-3-硫酮、(1.047) 2-[(2S,4R,5S)-1-(2,4-二氯苯基)-5-羥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氫-3H-1,2,4-三唑-3-硫酮、(1.048) 2-[(2S,4S,5R)-1-(2,4-二氯苯基)-5-羥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氫-3H-1,2,4-三唑-3-硫酮、(1.049) 2-[(2S,4S,5S)-1-(2,4-二氯苯基)-5-羥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氫-3H-1,2,4-三唑-3-硫酮、(1.050) 2-[1-(2,4-二氯苯基)-5-羥基-2,6,6-三甲基庚-4-基]-2,4-二氫-3H-1,2,4-三唑-3-硫酮、(1.051) 2-[2-氯-4-(2,4-二氯苯氧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2-醇、(1.052) 2-[2-氯-4-(4-氯苯氧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1.053) 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1.054) 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戊-2-醇、(1.055) 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2-醇、(1.056) 2-{[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環氧乙烷-2-基]甲基}-2,4-二氫-3H-1,2,4-三唑-3-硫酮、(1.057) 2-{[rel(2R,3R)-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環氧乙烷-2-基]甲基}-2,4-二氫-3H-1,2,4-三唑-3-硫酮、(1.058) 2-{[rel(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環氧乙烷-2-基]甲基}-2,4-二氫-3H-1,2,4-三唑-3-硫酮、(1.059) 5-(4-氯苯甲基)-2-(氯甲基)-2-甲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環戊醇、(1.060) 5-(烯丙基硫基)-1-{[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環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1.061) 5-(烯丙基硫基)-1-{[rel(2R,3R)-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環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1.062) 5-(烯丙基硫基)-1-{[rel(2R,3S)-3-(2-氯苯基)-2-(2,4-二氟苯基)環氧乙烷-2-基]甲基}-1H-1,2,4-三唑、(1.063) N'-(2,5-二甲基-4-{[3-(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硫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64) N'-(2,5-二甲基-4-{[3-(2,2,2-三氟乙氧基)苯基]硫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65) N'-(2,5-二甲基-4-{[3-(2,2,3,3-四氟丙氧基)苯基]硫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66) N'-(2,5-二甲基-4-{[3-(五氟乙氧基)苯基]硫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67) N'-(2,5-二甲基-4-{3-[(1,1,2,2-四氟乙基)硫基]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68) N'-(2,5-二甲基-4-{3-[(2,2,2-三氟乙基)硫基]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69) N'-(2,5-二甲基-4-{3-[(2,2,3,3-四氟丙基)硫基]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70) N'-(2,5-二甲基-4-{3-[(五氟乙基)硫基]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71) N'-(2,5-二甲基-4-苯氧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72) N'-(4-{[3-(二氟甲氧基)苯基]硫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73) N'-(4-{3-[(二氟甲基)硫基]苯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74) N'-[5-溴-6-(2,3-二氫-1H-茚-2-基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75) N'-{4-[(4,5-二氯-1,3-噻唑-2-基)氧基]-2,5-二甲基苯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76) N'-{5-溴-6-[(1R)-1-(3,5-二氟苯基)乙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77) N'-{5-溴-6-[(1S)-1-(3,5-二氟苯基)乙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78) N'-{5-溴-6-[(順-4-異丙基環己基)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79) N'-{5-溴-6-[(反-4-異丙基環己基)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80) N'-{5-溴-6-[1-(3,5-二氟苯基)乙氧基]-2-甲基吡啶-3-基}-N-乙基-N-甲基亞胺基甲醯胺、(1.081)甲分三康唑(Mefentrifluconazole)、(1.082) 伊分三康唑(Ipfentrifluconazole)。 2)錯合物I或II下呼吸鏈之抑制劑,例如(2.001)苯丙烯氟菌唑(benzovindiflupyr)、(2.002)必殺吩(bixafen)、(2.003)白克列(boscalid)、(2.004)萎鏽靈(carboxin)、(2.005)氟吡菌醯胺(fluopyram)、(2.006)福多寧(flutolanil)、(2.007)氟唑菌醯胺(fluxapyroxad)、(2.008)福拉比(furametpyr)、(2.009)艾索非他米(Isofetamid)、(2.010)異吡瑞沙(isopyrazam) (反差向異構體的對映異構體1R,4S,9S)、(2.011) 異吡瑞沙(反差向異構體的對映異構體1S,4R,9R)、(2.012)異吡瑞沙(反差向異構體的外消旋體1RS,4SR,9SR)、(2.013)異吡瑞沙(同差向異構體的外消旋體1RS,4SR,9RS及反差向異構體的外消旋體1RS,4SR,9SR之混合物)、(2.014)異吡瑞沙(同差向異構體的對映異構體1R,4S,9R)、(2.015)異吡瑞沙(同差向異構體的對映異構體1S,4R,9S)、(2.016)異吡瑞沙(同差向異構體的外消旋體1RS,4SR,9RS)、(2.017)噴福芬(penflufen)、(2.018)吡噻菌胺(penthiopyrad)、(2.019)吡二氟甲多芬(pydiflumetofen)、(2.020)吡瑞氟密得(Pyraziflumid)、(2.021)氟唑環菌胺(sedaxane)、(2.022) 1,3-二甲基-N-(1,1,3-三甲基-2,3-二氫-1H-茚-4-基)-1H-吡唑-4-羧醯胺、(2.023) 1,3-二甲基-N-[(3R)-1,1,3-三甲基-2,3-二氫-1H-茚-4-基]-1H-吡唑-4-羧醯胺、(2.024) 1,3-二甲基-N-[(3S)-1,1,3-三甲基-2,3-二氫-1H-茚-4-基]-1H-吡唑-4-羧醯胺、(2.025) 1-甲基-3-(三氟甲基)-N-[2'-(三氟甲基)聯二苯-2-基]-1H-吡唑-4-羧醯胺、(2.026) 2-氟-6-(三氟甲基)-N-(1,1,3-三甲基-2,3-二氫-1H-茚-4-基)苯甲醯胺、(2.027) 3-(二氟甲基)-1-甲基-N-(1,1,3-三甲基-2,3-二氫-1H-茚-4-基)-1H-吡唑-4-羧醯胺、(2.028) 3-(二氟甲基)-1-甲基-N-[(3R)-1,1,3-三甲基-2,3-二氫-1H-茚-4-基]-1H-吡唑-4-羧醯胺、(2.029) 3-(二氟甲基)-1-甲基-N-[(3S)-1,1,3-三甲基-2,3-二氫-1H-茚-4-基]-1H-吡唑-4-羧醯胺、(2.030) 3-(二氟甲基)-N-(7-氟-1,1,3-三甲基-2,3-二氫-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31) 3-(二氟甲基)-N-[(3R)-7-氟-1,1,3-三甲基-2,3-二氫-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32) 3-(二氟甲基)-N-[(3S)-7-氟-1,1,3-三甲基-2,3-二氫-1H-茚-4-基]-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33) 5,8-二氟-N-[2-(2-氟-4-{[4-(三氟甲基)吡啶-2-基]氧基}苯基)乙基]喹唑啉-4-胺、(2.034) N-(2-環戊基-5-氟苯甲基)-N-環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35) N-(2-第三丁基-5-甲基苯甲基)-N-環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36) N-(2-第三丁基苯甲基)-N-環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37) N-(5-氯-2-乙基苯甲基)-N-環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38) N-(5-氯-2-異丙基苯甲基)-N-環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39) N-[(1R,4S)-9-(二氯亞甲基)-1,2,3,4-四氫-1,4-甲橋萘-5-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40) N-[(1S,4R)-9-( 二氯亞甲基)-1,2,3,4-四氫-1,4-甲橋萘-5-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41) N-[1-(2,4-二氯苯基)-1-甲氧基丙-2-基]-3-(二氟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42) N-[2-氯-6-(三氟甲基)苯甲基]-N-環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43) N-[3-氯-2-氟-6-(三氟甲基)苯甲基]-N-環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44) N-[5-氯-2-(三氟甲基)苯甲基]-N-環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45) N-環丙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N-[5-甲基-2-(三氟甲基)苯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46) N-環丙基-3-(二氟甲基)-5-氟-N-(2-氟-6-異丙基苯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47) N-環丙基-3-(二氟甲基)-5-氟-N-(2-異丙基-5-甲基苯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48) N-環丙基-3-(二氟甲基)-5-氟-N-(2-異丙基苯甲基)-1-甲基-1H-吡唑-4-硫代碳醯胺、(2.049) N-環丙基-3-(二氟甲基)-5-氟-N-(2-異丙基苯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50) N-環丙基-3-(二氟甲基)-5-氟-N-(5-氟-2-異丙基苯甲基)-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51) N-環丙基-3-(二氟甲基)-N-(2-乙基-4,5-二甲基苯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52) N-環丙基-3-(二氟甲基)-N-(2-乙基-5-氟苯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53) N-環丙基-3-(二氟甲基)-N-(2-乙基-5-甲基苯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54) N-環丙基-N-(2-環丙基-5-氟苯甲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55) N-環丙基-N-(2-環丙基-5-甲基苯甲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2.056) N-環丙基-N-(2-環丙基苯甲基)-3-(二氟甲基)-5-氟-1-甲基-1H-吡唑-4-羧醯胺。 3)錯合物III下呼吸鏈之抑制劑,例如 (3.001)辛唑嘧菌胺(ametoctradin)、(3.002)吲唑磺菌胺(amisulbrom)、(3.003)亞托敏(azoxystrobin)、(3.004)甲香菌酯(coumethoxystrobin)、(3.005)丁香菌酯(coumoxystrobin)、(3.006)賽座滅(cyazofamid)、(3.007)醚菌胺(dimoxystrobin)、(3.008)亞烷基嘧菌酯(enoxastrobin)、(3.009)凡殺同(famoxadone)、(3.010)咪唑菌酮(fenamidone)、(3.011)氟菌蟎酯(flufenoxystrobin)、(3.012)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3.013)克收欣(kresoxim-甲基)、(3.014)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3.015)肟醚菌胺(orysastrobin)、(3.016)啶氧菌酯(picoxystrobin)、(3.017)百克敏(pyraclostrobin)、(3.018)唑胺菌酯(pyrametostrobin)、(3.019)唑菌酯(pyraoxystrobin)、(3.020)三氟敏(trifloxystrobin)、(3.021) (2E)-2-{2-[({[(1E)-1-(3-{[(E)-1-氟-2-苯基乙烯基]氧基}苯基)亞乙基]胺基}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亞胺基)-N-甲基乙醯胺、(3.022) (2E,3Z)-5-{[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甲氧亞胺基)-N,3-二甲基戊-3-烯醯胺、(3.023) (2R)-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N-甲基乙醯胺、(3.024) (2S)-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N-甲基乙醯胺、(3.025) 2-甲基丙酸(3S,6S,7R,8R)-8-苯甲基-3-[({3-[(異丁醯氧基)甲氧基]-4-甲氧基吡啶-2-基}羰基)胺基]-6-甲基-4,9-二氧雜-1,5-二氧雜環壬-7-基酯、(3.026) 2-{2-[(2,5-二甲基苯氧基)甲基]苯基}-2-甲氧基-N-甲基乙醯胺、(3.027) N-(3-乙基-3,5,5-三甲基環己基)-3-甲醯胺基-2-羥苯甲醯胺、(3.028) (2E,3Z)-5-{[1-(4-氯-2-氟苯基)-1H-吡唑-3-基]氧基}-2-(甲氧亞胺基)-N,3-二甲基戊-3-烯醯胺、(3.029) {5-[3-(2,4-二甲基苯基)-1H-吡唑-1-基]-2-甲基苯甲基}胺基甲酸甲酯。 4)有絲分裂及細胞分裂之抑制劑,例如(4.001)貝芬替(carbendazim)、(4.002)乙黴威(diethofencarb)、(4.003)噻唑菌胺(ethaboxam)、(4.004)氟吡菌胺(fluopicolide)、(4.005)賓克隆(pencycuron)、(4.006)腐絕(thiabendazole)、(4.007)甲基多保淨(thiophanate-甲基)、(4.008)座賽胺(zoxamide)、(4.009) 3-氯-4-(2,6-二氟苯基)-6-甲基-5-苯基噠嗪、(4.010) 3-氯-5-(4-氯苯基)-4-(2,6-二氟苯基)-6-甲基噠嗪、(4.011) 3-氯-5-(6-氯吡啶-3-基)-6-甲基-4-(2,4,6-三氟苯基)噠嗪、(4.012) 4-(2-溴-4-氟苯基)-N-(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3) 4-(2-溴-4-氟苯基)-N-(2-溴-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4) 4-(2-溴-4-氟苯基)-N-(2-溴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5) 4-(2-溴-4-氟苯基)-N-(2-氯-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6) 4-(2-溴-4-氟苯基)-N-(2-氯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7) 4-(2-溴-4-氟苯基)-N-(2-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8) 4-(2-氯-4-氟苯基)-N-(2,6-二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19) 4-(2-氯-4-氟苯基)-N-(2-氯-6-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20) 4-(2-氯-4-氟苯基)-N-(2-氯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21) 4-(2-氯-4-氟苯基)-N-(2-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22) 4-(4-氯苯基)-5-(2,6-二氟苯基)-3,6-二甲基噠嗪、(4.023) N-(2-溴-6-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24) N-(2-溴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4.025) N-(4-氯-2,6-二氟苯基)-4-(2-氯-4-氟苯基)-1,3-二甲基-1H-吡唑-5-胺。 5)能夠具有多位點作用之化合物,例如(5.001)波爾多(bordeaux)混合物、(5.002)四氯丹(captafol)、(5.003)蓋普丹(captan)、(5.004)四氯異苯腈(chlorothalonil)、(5.005)氫氧化銅、(5.006)環烷酸銅、(5.007)氧化銅、(5.008)氧氯化銅、(5.009)硫酸銅(2+)、(5.010)腈硫醌(dithianon)、(5.011)多寧(dodine)、(5.012)福爾培(folpet)、(5.013)鋅錳乃浦(mancozeb)、(5.014)錳乃浦(maneb)、(5.015)免得爛(metiram)、(5.016)免得爛鋅、(5.017)快得寧(oxine-copper)、(5.018)甲基鋅乃浦(propineb)、(5.019)硫及包括聚硫化鈣之硫製劑、(5.020)得恩地(thiram)、(5.021)鋅乃浦(zineb)、(5.022)益穗(ziram)、(5.023) 6-乙基-5,7-二氧雜-6,7-二氫-5H-吡咯并[3',4':5,6][1,4]二噻并[2,3-c][1,2]噻唑-3-甲腈。 6)能夠引發宿主防護之化合物,例如:(6.001)活化酯-S-甲基、(6.002)異噻菌胺(isotianil)、(6.003)撲殺熱(probenazole)、(6.004)汰敵寧(tiadinil)。 7)胺基酸及/或蛋白質生物合成之抑制劑,例如(7.001)賽普洛(cyprodinil)、(7.002)春日黴素(kasugamycin)、(7.003)春日黴素鹽酸鹽水合物、(7.004)土黴素(oxytetracycline)、(7.005)派美尼(pyrimethanil)、(7.006) 3-(5-氟-3,3,4,4-四甲基-3,4-二氫異喹啉-1-基)喹啉。 8) ATP產生之抑制劑,例如(8.001)矽硫芬(silthiofam)。 9)細胞壁合成之抑制劑,例如(9.001)苯噻菌胺(benthiavalicarb)、(9.002)達滅芬(dimethomorph)、(9.003)氟嗎啉(flumorph)、(9.004)纈黴威(iprovalicarb)、(9.005)曼普胺(mandipropamid)、(9.006)丁吡嗎啉(pyrimorph)、(9.007)威利芬那雷特(valifenalate)、(9.008) (2E)-3-(4-第三丁基苯基)-3-(2-氯吡啶-4-基)-1-(嗎啉-4-基)丙-2-烯-1-酮、(9.009) (2Z)-3-(4-第三丁基苯基)-3-(2-氯吡啶-4-基)-1-(嗎啉-4-基)丙-2-烯-1-酮。 10)脂質及膜合成之抑制劑,例如(10.001)霜黴威(propamocarb)、(10.002)霜黴威鹽酸鹽、(10.003)脫克松(tolclofos-甲基)。 11)黑色素生物合成之抑制劑,例如(11.001)三賽唑(tricyclazole)、(11.002) 2,2,2-三氟乙基 {3-甲基-1-[(4-甲基苯甲醯基)胺基]丁-2-基}胺基甲酸酯。 12)核酸合成之抑制劑,例如(12.001)本達樂(benalaxyl)、(12.002)本達樂-M (精苯霜靈(kiralaxyl))、(12.003)滅達樂(metalaxyl)、(12.004)滅達樂-M (右滅達樂(mefenoxam))。 13)信號轉導之抑制劑,例如(13.001)護汰寧(fludioxonil)、(13.002)依普同(iprodione)、(13.003)撲滅寧(procymidone)、(13.004)丙氧喹啉(proquinazid)、(13.005)快諾芬(quinoxyfen)、(13.006)免克寧(vinclozolin)。 14)能夠起解偶聯劑作用之化合物,例如(14.001)扶吉胺(fluazinam)、(14.002)敵蟎普(meptyldinocap)。 15)其他化合物,例如(15.001)脫落酸(Abscisic acid)、(15.002)苯噻唑(benthiazole)、(15.003)吡托沙嗪(bethoxazin)、(15.004)卡巴西黴素(capsimycin)、(15.005)香芹酮(carvone)、(15.006)蟎離丹(chinomethionat)、(15.007)硫雜靈(cufraneb)、(15.008)環氟菌胺(cyflufenamid)、(15.009)克絕(cymoxanil)、(15.010)環丙磺醯胺、(15.011)氟替尼(flutianil)、(15.012)福賽得(fosetyl-aluminium)、(15.013)福賽得-鈣、(15.014)福賽得-鈉、(15.015)異硫氰酸甲酯、(15.016)滅芬農(metrafenone)、(15.017)滅粉黴素(mildiomycin)、(15.018)遊黴素(natamycin)、(15.019)二甲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鎳、(15.020)異丙消(nitrothal-isopropyl)、(15.021)奧施康定(oxamocarb)、(15.022)氟噻唑吡乙酮(Oxathiapiprolin)、(15.023)奧克斯芬塞林(oxyfenthiin)、(15.024)五氯苯酚及鹽、(15.025)亞磷酸及其鹽、(15.026)霜黴威-乙膦酸鹽(fosetylate)、(15.027)甲氧苯唳菌(pyriofenone) (氯芬酮(chlazafenone))、(15.028)特普弗洛奎(tebufloquin)、(15.029)克枯爛(tecloftalam)、(15.030)甲磺菌胺(tolnifanide)、(15.031) 1-(4-{4-[(5R)-5-(2,6-二氟苯基)-4,5-二氫-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15.032) 1-(4-{4-[(5S)-5-(2,6-二氟苯基)-4,5-二氫-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2-[5-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酮、(15.033) 2-(6-苯甲基吡啶-2-基)喹唑啉、(15.034) 2,6-二甲基-1H,5H-[1,4]二噻并[2,3-c:5,6-c']二吡咯-1,3,5,7(2H,6H)-四酮、(15.035) 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1-[4-(4-{5-[2-(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乙酮、(15.036) 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1-[4-(4-{5-[2-氯-6-(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乙酮、(15.037) 2-[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1-[4-(4-{5-[2-氟-6-(丙-2-炔-1-基氧基)苯基]-4,5-二氫-1,2-噁唑-3-基}-1,3-噻唑-2-基)哌啶-1-基]乙酮、(15.038) 2-[6-(3-氟-4-甲氧苯基)-5-甲基吡啶-2-基]喹唑啉、(15.039)甲烷磺酸2-{(5R)-3-[2-(1-{[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基)-1,3-噻唑-4-基]-4,5-二氫-1,2-噁唑-5-基}-3-氯苯基酯、(15.040)甲烷磺酸2-{(5S)-3-[2-(1-{[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基)-1,3-噻唑-4-基]-4,5-二氫-1,2-噁唑-5-基}-3-氯苯基酯、(15.041) 2-{2-[(7,8-二氟-2-甲基喹啉-3-基)氧基]-6-氟苯基}丙-2-醇、(15.042) 2-{2-氟-6-[(8-氟-2-甲基喹啉-3-基)氧基]苯基}丙-2-醇、(15.043)甲烷磺酸2-{3-[2-(1-{[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基)-1,3-噻唑-4-基]-4,5-二氫-1,2-噁唑-5-基}-3-氯苯基酯、(15.044)甲烷磺酸2-{3-[2-(1-{[3,5-雙(二氟甲基)-1H-吡唑-1-基]乙醯基}哌啶-4-基)-1,3-噻唑-4-基]-4,5-二氫-1,2-噁唑-5-基}苯基酯、(15.045) 2-苯基苯酚及鹽、(15.046) 3-(4,4,5-三氟-3,3-二甲基-3,4-二氫異喹啉-1-基)喹啉、(15.047) 3-(4,4-二氟-3,3-二甲基-3,4-二氫異喹啉-1-基)喹啉、(15.048) 4-胺基-5-氟嘧啶-2-醇(互變異構形式:4-胺基-5-氟嘧啶-2(1H)-酮)、(15.049) 4-氧雜-4-[(2-苯乙基)胺基]丁酸、(15.050) 5-胺基-1,3,4-噻二唑-2-硫醇、(15.051) 5-氯-N'-苯基-N'-(丙-2-炔-1-基)噻吩-2-苯磺醯肼、(15.052) 5-氟-2-[(4-氟苯甲基)氧基]嘧啶-4-胺、(15.053) 5-氟-2-[(4-甲基苯甲基)氧基]嘧啶-4-胺、(15.054) 9-氟-2,2-二甲基-5-(喹啉-3-基)-2,3-二氫-1,4-苯并噁氮呯、(15.055) {6-[({[(Z)-(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胺基}氧基)甲基]吡啶-2-基}胺基甲酸丙-1-炔-1-基酯、(15.056) (2Z)-3-胺基-2-氰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15.057)吩嗪-1-羧酸、(15.058) 3,4,5-三羥基苯甲酸丙酯、(15.059)喹啉-8-醇、(15.060)喹啉-8-醇硫酸酯(2:1)、(15.061) {6-[({[(1-甲基-1H-四唑-5-基)(苯基)亞甲基]胺基}氧基)甲基]吡啶-2-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15.062) 5-氟-4-亞胺基-3-甲基-1-[(4-甲基苯基)磺醯基]-3,4-二氫嘧啶-2(1H)-酮。 如本文上文中所描述之類別(1)至(15)之所有提及的混合搭配物,可以游離化合物形式及/或(若其官能基致能此)其農業上可接受之鹽形式存在。方法及用途 式(I)化合物及本發明之組合物具有有效殺微生物活性。其可用於控制非所需微生物,諸如非所需真菌及細菌。如本文下文中更詳細地描述,其可尤其適用於作物保護(其控制引起植物病害之微生物)或尤其適用於保護材料(例如,工業材料、木材、儲存貨物)。更特定言之,式(I)化合物及本發明之組合物可用於保護種子、萌發種子、萌芽苗木、植物、植物部分、果實、收穫貨物及/或植物生長之土壤免受非所需微生物影響。 如本文中所用,控制(control/controlling)涵蓋非所需微生物之保護性、治癒性及根除性處理。非所需微生物可為病原性細菌、病原性病毒、病原性卵菌或病原性真菌,更具體言之可為植物病原性細菌、植物病原性病毒、植物病原性卵菌或植物病原性真菌。如本文下文中所詳細描述,此等植物病原性微生物為廣泛範圍之植物病害之致病原因。 更特定言之,式(I)化合物及本發明之組合物可用作殺真菌劑。出於說明的目的,術語「殺真菌劑」係指可用於作物保護以控制非所需真菌,諸如根腫菌(Plasmodiophoromycete)、壺菌(Chytridiomycete)、接合菌(Zygomycete)、子囊菌(Ascomycete)、擔子菌(Basidiomycete)及半知菌(Deuteromycete)及/或以控制卵菌(Oomycete)、更佳為擔子菌的化合物或組合物。 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用於控制非所需微生物,諸如植物病原性真菌、卵菌及細菌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將至少一種式(I)化合物或至少一種本發明之組合物施加至微生物及/或其生境(施加至植物、植物部分、種子、果實或施加至植物生長的土壤)。 通常,當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用於治癒性或保護性方法以控制植物病原性真菌及/或植物病原性卵菌時,將其有效量及植物可相容之量施加至植物、植物部分、果實、種子或施加至植物生長的土壤或基質。可用於培育植物的適合基質包括:基於無機之基質,諸如礦棉,尤其岩棉、珍珠岩、砂或礫石;有機基質,諸如泥炭、松樹皮或鋸屑;及基於石油之基質,諸如聚合泡沫或塑料珠粒。有效量及植物可相容之量意謂足以控制或毀壞耕地上存在或易在耕地上出現的真菌,且不會引起該等作物之任何顯著的植物毒性症狀。視待控制之真菌、作物類型、作物生長階段、氣候條件及所用本發明之各別化合物或組合物而定,此類量可在廣泛圍內變化。此量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能力範圍內之系統田間試驗來測定。植物及植物部分 所有植物及植物部分均可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來處理。 植物在本文中應理解為意謂所有植物及植物群體,諸如所需及非所需野生型植物或作物植物(包括天然存在之作物植物)。作物植物可為可藉由習知育種及最佳化方法,或藉由生物技術及基因工程改造方法,或藉由此等方法之組合來獲得的植物,該等作物植物包括轉殖基因植物及受育種者權利保護或不受其保護的植物栽培品種。 植物部分應理解為意謂植物在地面上方及下方的所有部分及器官,諸如芽、葉片、花及根,其之實例包括:葉片、針葉、梗、莖幹、花、果實體、果實及種子、以及根、塊莖與根莖。植物部分亦包括收穫的材料及無性與有性繁殖材料,例如插條、塊莖、根莖、幼枝及種子。 可根據本發明之方法處理之植物包括以下:棉、亞麻、葡萄藤、果實、蔬菜,諸如薔薇科(Rosaceae sp . )(例如梨果,諸如蘋果及梨,以及核果,諸如杏、櫻桃、杏仁及桃,及軟果實,諸如草莓)、瑞香科(Ribesioidae sp . )、胡桃科(Juglandaceae sp . )、樺科(Betulaceae sp . )、漆樹科(Anacardiaceae sp . )、山毛櫸科(Fagaceae sp . )、桑科(Moraceae sp . )、木樨科(Oleaceae sp . )、獼猴桃科(Actinidaceae sp . )、樟科(Lauraceae sp . )、芭蕉科(Musaceae sp . )(例如香蕉樹及種植園)、茜草科(Rubiaceae sp . ) (例如咖啡豆)、茶科(Theaceae sp . )、梧桐科(Sterculiceae sp . )、芸香科(Rutaceae sp . )(例如檸檬、橙及葡萄柚);茄科(Solanaceae sp . )(例如蕃茄)、百合科(Liliaceae sp . )、菊科(Asteraceae sp . ) (例如萵苣)、傘形科(Umbelliferae sp . )、十字花科(Cruciferae sp . )、藜科(Chenopodiaceae sp . )、葫蘆科(Cucurbitaceae sp . ) (例如胡瓜)、蔥科(Alliaceae sp . ) (例如韭菜、洋蔥)、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 sp . )(例如豌豆);主要作物植物,諸如禾本科(Gramineae sp . ) (例如玉米、草皮、穀物,諸如小麥、粗麥、水稻、大麥、燕麥、栗及黑小麥)、菊科(Asteraceae sp . )(例如向日葵)、十字花科(Brassicaceae sp . )(例如白甘藍菜、紅甘藍菜、椰菜、花椰菜、球芽甘藍、白菜、球莖甘藍、小蘿蔔、及油菜、芥末、辣根及水芹)、豆科(Fabacae sp . ) (例如豆、花生)、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 sp . ) (例如大豆)、茄科(Solanaceae sp . )(例如馬鈴薯)、藜科(Chenopodiaceae sp . )(例如糖用甜菜、飼料甜菜、紅頭菜、甜菜);適用的植物及用於園林及森林區域之觀賞植物;及經基因修飾的各種各樣的此等植物中之各者。 在一些較佳實施例中,野生型植物物種及植物栽培品種、或藉由習知生物學育種方法(諸如,雜交或原生質體融合)獲得之彼等以及其部分,根據本發明之方法來處理。 在一些其他較佳實施例中,藉由基因工程改造法在適當時結合習知方法(基因修飾生物體)獲得之轉殖基因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及其部分係根據本發明之方法處理。更佳地,可商購的或在使用中之植物栽培品種之植物係根據本發明處理。植物栽培品種應理解為意謂具有新特性(「性狀」)且已藉由習知育種、藉由突變誘發或藉由重組DNA技術獲得的植物。其可為栽培品種、變種、生物型或基因型。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可用於處理經基因修飾之生物體(GMO),例如植物或種子。經基因修飾之植物(或轉殖基因植物)為異源基因已穩定整合於基因組中之植物。表述「異源基因」基本上意謂,在植物外部提供或組裝且當引入細胞核、葉綠體或粒線體基因組中時,基因藉由表現所關注之蛋白質或多肽或藉由(使用例如反義技術、共抑制技術或RNA干擾-RNAi技術或微RNA-miRNA技術)下調或靜默植物中所存在之其他基因而賦予經轉換植物新穎或改良之農藝學特性或其他特性。位於基因組中之異源基因亦稱為轉殖基因。由在植物基因組中之特定位置定義之轉殖基因稱為轉換或轉殖基因事件。 可藉由上文所揭示之方法處理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包括具有賦予此等植物尤其有利、適用之性狀之基因物質的所有植物(不論藉由育種及/或生物技術方式獲得)。 可藉由上文所揭示之方法處理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包括抗一或多種生物性脅迫的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亦即,該等植物展示對動物及微生物害蟲更佳防衛,諸如抗線蟲、昆蟲、蟎、植物病原性真菌、細菌、病毒及/或類病毒。 亦藉由上文所揭示之方法處理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包括抗一或多種非生物性逆境壓力的彼等植物。非生物性逆境壓力條件可包括例如乾旱、低溫暴露、熱暴露、滲透壓力、洪水、增加之土壤鹽度、增加之礦物質暴露、臭氧暴露、高光暴露、氮營養素之有限可用性、磷營養素之有限可用性、避蔭。 可藉由上文所揭示之方法處理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包括表徵為產量特徵增強之彼等植物。該等植物之產量增加可為例如改良植物生理學、生長及發育(諸如水利用效率、水保持效率、改良氮使用、增強碳同化、改良光合成、增加發芽效率及加快成熟)之結果。產量可另外受改良之植物株型影響(在壓力及非壓力條件下),該改良之植物株型包括但不限於早期開花、對雜交種子生產之開花控制、苗木活力、植物大小、節間數目及距離、根生長、種子大小、果實大小、豆莢大小、豆莢或穗數目、每個豆莢或穗之種子數目、種子質量、增強之種子填充、降低之種子散佈度、降低之豆莢開裂性及抗倒伏性。另外產量性狀包括種子組合物,諸如,碳水化合物含量及例如棉或澱粉之組合物、蛋白質含量、油含量及組成、營養值、反側營養化合物之還原、經改良可加工性及更佳儲存穩定性。 可藉由上文所揭示之方法處理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包括為雜交植物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該等雜交植物已表現通常引起較高產量、活力、健康及抗生物及非生物脅迫之雜種優勢或雜交活力的特徵。 可藉由上文所揭示之方法處理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藉由諸如基因工程改造之植物生物技術方法獲得)包括為除草劑耐受性植物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亦即使得對一或多種給定除草劑耐受的植物。該等植物可藉由基因轉換或藉由選擇含有賦予該除草劑耐受性之突變之植物獲得。 可藉由上文所揭示之方法處理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藉由諸如基因工程改造之植物生物技術方法獲得)包括為昆蟲抗性轉殖基因植物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亦即使得對某些靶標昆蟲之攻擊具有抗性的植物。該等植物可藉由基因轉換或藉由選擇含有賦予該昆蟲抗性之突變之植物獲得。 可藉由上文所揭示之方法處理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藉由諸如基因工程改造之植物生物技術方法獲得)包括對非生物脅迫耐受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該等植物可藉由基因轉換或藉由選擇含有賦予該壓力抗性之突變之植物獲得。 可藉由上文所揭示之方法處理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藉由諸如基因工程改造之植物生物技術方法獲得)包括展示更改所收穫產物之數目、品質及/或儲存穩定性及/或更改所收穫產物之具體成分之特性的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 可藉由上文所揭示之方法處理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藉由諸如基因工程改造之植物生物技術方法獲得)包括具有經更改纖維特徵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諸如,棉植物。該等植物可藉由基因轉換或藉由選擇含有賦予該等經更改纖維特徵之突變之植物獲得。 可藉由上文所揭示之方法處理之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種(藉由諸如基因工程改造之植物生物技術方法獲得)包括具有經更改油型態特徵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諸如油菜或相關甘藍型植物。該等植物可藉由基因轉換或藉由選擇含有賦予該等經更改油型態特徵之突變之植物獲得。 可藉由上文所揭示之方法處理之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種(藉由諸如基因工程改造之植物生物技術方法獲得)包括具有經更改落粒性特徵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諸如油菜或相關甘藍型植物。此類植物可藉由基因轉換或藉由選擇含有賦予此類經更改落粒性特徵之突變之植物來獲得,且包括具有延時或經降低落粒性之植物,諸如油菜植物。 可藉由上文所揭示之方法處理之植物或植物栽培品種(藉由諸如基因工程改造之植物生物技術方法獲得)包括具有經更改轉譯後蛋白質修飾模式之植物及植物栽培品種,諸如菸草植物。病原體及病害 上文所揭示之方法可用以控制微生物,尤其引起諸如以下病害之植物病原性真菌: 由白粉病病原體引起之病害,該等白粉病病原體諸如:白粉病菌(Blumeria)屬(例如,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叉絲單囊殼(Podosphaera)屬(例如,白叉絲單囊殼(Podosphaera leucotricha))、單絲殼(Sphaerotheca)屬(例如,單絲殼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鉤絲殼(Uncinula)屬(例如,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or)); 由銹病病原體引起之病害,該等銹病病原體諸如:膠鏽菌(Gymnosporangium)屬(例如,褐色膠鏽菌(Gymnosporangium sabinae))、駝孢鏽菌(Hemileia)屬(例如,咖啡駝孢鏽菌(Hemileia vastatrix))、層鏽菌(Phakopsora)屬(例如,大豆鏽菌(Phakopsora pachyrhizi)或層鏽層假尾孢菌(Phakopsora meibomiae))、柄鏽菌(Puccinia)屬(例如,麥類葉銹病菌(Puccinia recondita)、禾柄鏽菌(Puccinia graminis)或條形柄鏽菌(Puccinia striiformis))、單孢鏽菌(Uromyces)屬(例如,菜豆銹病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 由自卵菌族群之病原體引起之病害,該等病原體諸如白鏽菌(Albugo)屬(例如,白鏽菌(Albugo candida))、萵苣露菌病菌(Bremia)屬(例如,萵苣露菌(Bremia lactucae))、霜黴菌(Peronospora)屬(例如,豌豆霜黴菌(Peronospora pisi)或甘藍霜黴菌(P. brassicae))、疫黴菌(Phytophthora)屬(例如,致病疫黴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單軸黴(Plasmopara)屬(例如,葡萄生單軸黴(Plasmopara viticola))、假霜黴(Pseudoperonospora)屬(例如,葎草假霜黴(Pseudoperonospora humuli)或黃瓜假霜黴(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腐黴菌(Pythium)屬(例如,終極腐黴菌(Pythium ultimum)); 例如藉由以下引起之葉斑病病害及葉片萎蔫病害:交鏈孢屬(Alternaria) (例如,立枯交鏈孢菌(Alternaria solani))、尾孢菌(Cercospora) (例如,甜菜尾孢菌(Cercospora beticola))、黑星病菌屬(Cladiosporium) (例如,黃瓜黑星病菌(Cladiosporium cucumerinum))、旋孢腔菌屬(Cochliobolus) (例如,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 (分身孢子形式:內臍蠕孢(Drechslera),同側:長蠕孢(Helminthosporium))或水稻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miyabeanus))、刺盤孢屬(Colletotrichum) (例如,菜豆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indemuthanium))、孔雀斑菌屬(Cycloconium) (例如,油橄欖孔雀斑菌(Cycloconium oleaginum))、大豆北莖潰瘍菌屬(Diaporthe) (例如,柑橘大豆北莖潰瘍菌(Diaporthe citri))、痂囊腔菌屬(Elsinoe) (例如,柑桔痂囊腔菌(Elsinoe))、炭疽病菌屬(Gloeosporium) (例如,桃炭疽病菌屬(Gloeosporium laeticolor))、小叢殼屬(Glomerella) (例如,蘋果小叢殼屬(Glomerella cingulate))、球座菌屬(Guignardia) (例如,葡萄球座菌(Guignardia bidwelli))、小球腔菌屬(Leptosphaeria) (例如,十字花科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稻瘟菌屬(Magnaporthe) (例如,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微結節菌屬(Microdochium) (例如,雪黴葉枯病(Microdochium nivale))、球腔菌屬(Mycosphaerella) (例如,禾生炭疽菌球腔菌屬(Mycosphaerella graminicola)、落花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arachidicola)或斐濟球腔菌(Mycosphaerella fijiensis))、葉枯病菌屬(Phaeosphaeria) (例如,小麥葉枯病菌(Phaeosphaeria nodorum))、核腔菌屬(Pyrenophora) (例如,大麥網斑病菌(Pyrenophora teres)或偃麥草核腔菌(Pyrenophora tritici repentis))、柱隔孢屬(Ramularia) (例如,柱隔孢(Ramularia collo-cygni)或白斑柱隔孢(Ramularia areola))、雲紋病菌屬(Pyrenophora) (例如,大麥雲紋病菌(Rhynchosporium secalis))、殼針孢屬(Septoria) (例如,芹菜小殼針孢(Septoria apii)或番茄小殼針孢(Septoria lycopersici))、殼多孢屬(Stagonospora) (例如,穎枯殼針孢(Stagonospora nodorum))、核瑚菌屬(Typhula) (例如,肉孢核瑚菌(Typhula incarnate))、黑星菌屬(Venturia) (例如,蘋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 由例如以下各者引起之根及莖幹病害:伏革菌(Corticium)屬(例如,禾穀鐮刀菌伏革菌(Corticium graminearum))、鐮刀菌(Fusarium)屬(例如,尖孢鐮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頂囊殼(Gaeumannomyces)屬(例如禾頂囊殼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根腫菌(Plasmodiophora)屬(例如,甘藍根腫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絲核菌(Rhizoctonia)屬(例如,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帚枝黴(Sarocladium)屬(例如,稻帚枝黴屬(Sarocladium oryzae))、小核菌(Sclerotium)屬(例如,稻小核菌(Sclerotium oryzae))、塔普斯菌(Tapesia)屬(例如,塔普斯梭狀芽胞桿菌(Tapesia acuformis))、根串珠黴(Thielaviopsis)屬(例如,菸草根串珠黴屬(Thielaviopsis basicola)); 由例如以下各者引起之穗及圓錐花序病害(包括玉米穗軸):交鏈孢(Alternaria)屬(例如,交鏈孢菌(Alternaria spp.))、麴菌(Aspergillus)屬(例如,黃麴黴(Aspergillus flavus))、分枝孢子菌(Cladosporium)屬(例如,枝狀分枝孢子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麥角菌(Claviceps)屬(例如,菊麥角菌(Claviceps purpurea))、鐮刀菌(Fusarium)屬(例如,黃色鐮刀菌(Fusarium culmorum))、赤黴菌(Gibberella)屬(例如,玉米赤黴菌(Gibberella zeae))、小畫線殼(Monographella)屬(例如,雪腐小畫線殼(Monographella nivalis))、殼針孢菌(Stagnospora)屬(例如,穎枯殼針孢菌(Stagnospora nodorum)); 由黑穗病真菌引起之病害,該等黑穗病真菌例如:蜀黍小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屬(例如,玉米小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腥黑粉菌(Tilletia)屬(例如,齲齒腥黑粉菌(Tilletia caries)或小麥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條黑粉菌(Urocystis)屬(例如,隱性條黑粉菌(Urocystis occulta))、黑粉菌(Ustilago)屬(例如,大麥黑粉菌(Ustilago nuda)); 由例如以下各者引起之果腐病:麴菌(Aspergillus)屬(例如,黃麴黴(Aspergillus flavus))、葡萄孢(Botrytis)屬(例如,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青黴菌(Penicillium)屬(例如,擴展青黴(Penicillium expansum)或產紫青黴菌(Penicillium purpurogenum))、根黴菌(Rhizopus)屬(例如,匍莖根黴菌(Rhizopus stolonifer))、核盤菌(Sclerotinia)屬(例如,向日葵核盤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輪枝孢(Verticilium)屬(例如,黃萎輪枝黴(Verticilium alboatrum)); 例如由以下引起之種子及土壤媒介枯病及萎蔫病病害,以及苗木之病害:交鏈孢屬(Alternaria) (例如,甘藍交鏈孢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絲囊黴屬(Aphanomyces) (例如,兵豆絲囊黴(Aphanomyces euteiches))、殼二孢屬(Ascochyta) (例如,扁豆麯黴(Ascochyta lentis))、麴菌屬(Aspergillus) (例如,黃麴黴(Aspergillus flavus))、分枝孢子菌屬(Cladosporium) (例如,多主枝孢黴(Cladosporium herbarum))、旋孢腔菌屬(Cochliobolus) (例如,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s) (分生孢子形式:內臍蠕孢、平臍蠕孢(Bipolaris)同側:長蠕孢))、刺盤孢屬(Colletotrichum) (例如,粒狀刺盤孢(Colletotrichum coccodes))、鐮刀菌屬(Fusarium) (例如,黃色鐮孢菌(Fusarium culmorum))、赤黴菌屬(Gibberella) (例如,玉米赤黴菌(Gibberella zeae))、殼球孢屬(Macrophomina) (例如,萊豆殼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微結節菌屬(Microdochium) (例如,雪黴葉枯病(Microdochium nivale))、小畫線殼屬(Monographella) (例如,雪腐小畫線殼(Monographella nivalis))、青黴菌(Penicillium) (例如,擴展青黴(Penicillium expansum))、莖點黴屬(Phoma) (例如,甘藍莖點黴(Phoma lingam))、莢稈枯腐屬(Phomopsis) (例如,大豆莢稈枯腐病(Phomopsis sojae))、疫黴菌屬(Phytophthora) (例如,三七疫黴菌(Phytophthora cactorum))、核腔菌屬(Pyrenophora) (例如,大麥核腔菌(Pyrenophora graminea))、梨孢屬(Pyricularia) (例如,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腐黴菌屬(Pythium) (例如,終極腐黴(Pythium ultimum))、絲核菌屬(Rhizoctonia) (例如,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根黴菌屬(Rhizopus) (例如,米根黴(Rhizopus oryzae))、小核菌屬(Sclerotium) (例如,莖腐病(Sclerotium rolfsii))、殼針孢屬(Septoria) (例如,穎枯殼針孢屬(Septoria nodorum))、核瑚菌屬(Typhula) (例如,小麥核瑚菌(Typhula incarnate))、輪枝菌屬(Verticillium) (例如,大麗輪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 由例如叢赤殼(Nectria)屬(例如,仁果幹癌叢赤殼屬(Nectria galligena))引起之癌症、蟲癭及叢枝病; 由例如鏈核盤菌(Monilinia)屬(例如,核果鏈核盤菌(Monilinia laxa))引起之萎蔫病病害; 由例如外擔菌(Exobasidium)屬(例如,壞損外擔菌(Exobasidium vexans)、外囊菌(Taphrina)屬(例如,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引起之葉片、花及果實之畸形; 由例如埃斯卡(Esca)屬(例如,根黴格孢菌(Phaeomoniella chlamydospora)、褐枝頂孢黴(Phaeoacremonium aleophilum)或地中海嗜藍孢孔菌(Fomitiporia mediterranea))、靈芝(Ganoderma)屬(例如,島靈芝(Ganoderma boninense)); 由例如葡萄孢(Botrytis)屬(例如,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之花及種子之病害; 由絲核菌(Rhizoctonia)屬(例如,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長蠕孢(Helminthosporium)屬(例如,立枯長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solani))引起之植物塊莖之病害; 由細菌性病原體引起之病害,該等細菌性病原體例如:黃單孢菌(Xanthomonas)屬(例如,稻野油菜黃單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Oryzae))、假單胞菌(Pseudomonas)屬(例如,甜瓜丁香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Lachrymans))、歐文菌(Erwinia)屬(例如,解澱粉歐文菌(Erwinia amylovora))。種子處理 用於控制非所需微生物之方法可用以保護種子免受植物病原性微生物(諸如真菌)影響。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種子」包括休眠種子、引發種子、預發芽種子及具有冒出根及葉片之種子。 因此,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用於保護種子及/或作物免受非所需微生物(諸如,細菌或真菌)影響之方法,其包含用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處理該等種子之步驟。用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處理種子,不僅保護種子免受植物病原性微生物影響,且亦保護發芽植物、所冒出苗木及出苗後之植物。 種子處理可在播種之前、播種時或播種不久後進行。 當種子處理在播種(例如,所謂的種子上施加)之前進行時,種子處理可如下進行:可將種子與所需量的式(I)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按原樣或稀釋後)放入混合器中,混合種子及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直至實現種子上的均勻分佈。適當時,可隨後乾燥種子。 本發明亦係關於用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處理的種子。如之前所敍述,使用經處理種子允許不僅保護播種前後之種子免受非所需微生物(諸如,植物病原性真菌)影響,但亦允許保護自該等經處理種子冒出之發芽植物及幼小苗木。由有害生物體引起之對作物植物的較大部分損害係藉由種子在播種之前或植物發芽之後的感染來觸發。由於生長植物之根及芽特別地敏感,所以此階段特別地關鍵,且甚至較小損害可引起植物死亡。 因此,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用於保護種子、發芽植物及所冒出苗木之方法,更通常係關於一種用於保護作物免受植物病原性微生物影響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用藉由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處理之種子的步驟。 較佳地,種子在處理過程中不出現損害之足夠穩定之狀態下處理。通常,種子可在收穫與播種後不久之間之任何時間進行處理。習用使用已自植物分離且自穗軸、殼、梗、外殼、毛髮或果實之果肉釋放的種子。舉例而言,有可能使用已收穫、清潔及經乾燥至水分含量小於15重量%的種子。或者,亦有可能使用在乾燥之後例如已用水處理且隨後再次乾燥的種子、或剛好引發後之種子、或儲存於引發條件下之種子或預發芽種子、或在育苗盤、膠帶或紙張上播種之種子。 施加至種子之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之量,通常為使得種子出芽不減弱或所得植物不損害之量。此必須特別地確定,以防活性成分在某些施加速率下將呈現植物毒性作用。當確定待施加至種子之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之量,以便在最小量之正採用的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達成最佳種子及萌發植物保護時,亦應考量轉殖基因植物之固有表現型。 如上文所指示,式(I)化合物因而可直接施加至種子,亦即不使用任何其他組分且未經稀釋,或可施加包含式(I)化合物之組合物。較佳地,將呈任何適合形式之組合物施加至種子。適合之調配物之實例包括溶液、乳液、懸浮液、粉末、泡沫、漿液或與種子之其他塗層組合物組合,該等塗層組合物諸如成膜材料、粒化材料、精細鐵或其他金屬粉末、顆粒、用於不活化種子之塗層材料以及ULV調配物。調配物可為備用調配物或可為需要在使用之前稀釋之濃縮物。 此等調配物以已知方式來製備,例如藉由將活性成分或其混合物與習用添加劑混合,該等添加劑例如:習用延長劑及溶劑或稀釋劑、染料、濕潤劑、分散劑、乳化劑、消泡劑、防腐劑、輔助增稠劑、黏著劑、赤黴素以及水。 此等調配物以已知方式來製備,藉由將活性成分或活性成分組合與習用添加劑混合,該等添加劑例如:習用延長劑及溶劑或稀釋劑、染料、濕潤劑、分散劑、乳化劑、消泡劑、防腐劑、輔助增稠劑、黏著劑、赤黴素以及水。 可以拌種調配物形式存在之適用染料為此類目的習用之所有染料。有可能使用微溶於水之顏料或可溶於水之染料。實例包括已知名稱為Rhodamine B, C.I. Pigment Red 112及C.I. Solvent Red 1之染料。可以拌種調配物形式存在之適用濕潤劑為促使濕潤且習知地使用於活性農用化學成分之調配物的所有物質。較佳適用的為烷基萘磺酸鹽,諸如二異丙基萘磺酸鹽或二異丁基萘磺酸鹽。可以拌種調配物形式存在之適用分散劑及/或乳化劑為習知地使用於活性農用化學成分之調配物的所有非離子分散劑、陰離子分散劑及陽離子分散劑。較佳適用的為非離子分散劑或陰離子分散劑或非離子分散劑或陰離子分散劑之混合物。適用的非離子分散劑尤其包括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嵌段共聚物、烷基苯酚聚二醇醚及三苯乙烯基苯酚聚二醇醚及其磷酸鹽化或硫酸鹽化的衍生物。適合之陰離子分散劑尤其為木素磺酸鹽、聚丙烯酸鹽及芳基磺酸鹽/甲醛縮合物。可以拌種調配物形式存在之消泡劑為習知地使用於活性農用化學成分之調配物的所有泡沫抑制物質。較佳地可使用聚矽氧消泡劑及硬脂酸鎂。可以拌種調配物形式存在之防腐劑為可用於農用化學組合物之此類目的之所有物質。實例包括二氯酚及苯甲醇半縮甲醛。可以拌種調配物形式存在之輔助增稠劑為可用於農用化學組合物之此類目的之所有物質。較佳實例包括纖維素衍生物、丙烯酸衍生物、三仙膠、經改質之黏土及經細微粉碎之二氧化矽。可以拌種調配物形式存在之黏著劑為可用於拌種產物之所有習用黏合劑。較佳實例包括聚乙烯吡咯啶酮、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及泰勒纖維素。 式(I)化合物及包含其之組合物適用於保護用於農業、溫室、森林或園藝中之任何植物種類的種子。更特定言之,種子為穀類(諸如,小麥、大麥、粗麥、栗、黑小麥及燕麥)、油菜、玉米、棉、大豆、水稻、馬鈴薯、向日葵、豆、咖啡、豌豆、甜菜(例如,糖用甜菜及飼料甜菜)、花生、蔬菜(諸如,番茄、胡瓜、洋蔥及萵苣)、草坪及觀賞植物。特別重要的為小麥、大豆、油菜、玉米及水稻之種子的處理。 式(I)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可用於處理轉殖基因種子,尤其能夠表現蛋白質之植物的種子,該蛋白質針對害蟲、除草損害或非生物性逆境壓力起作用,由此增加保護作用。協同作用亦可出現於與藉由表現形成之物質之相互作用中。施加 因而活性成分可以其調配物形式或在此等不備用時以由該等調配物製備之使用形式施加。 以習用方式,例如藉由澆水、噴霧、霧化、散佈、噴粉、起泡、在其上擴散及其類似方式,來實現向植物、植物部分、果實、種子或土壤之施加。活性成分亦可藉由超低體積方法來施加或噴灑至土壤中。 施加至植物、植物部分、果實、種子或土壤之式(I)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之有效量及非植物毒性量,將視各種因素而定,該等因素諸如,所採用化合物/組合物、處理之主體(植物、植物部分、果實、種子或土壤)、處理之類型(噴粉、噴霧、拌種)、處理之目的(預防性或治療性)及微生物之類型。 當式(I)化合物用作殺真菌劑時,施加速率可在相對廣範圍內變化,該範圍視施加種類而定。舉例而言,當式(I)化合物用於處理諸如葉片之植物部分時,施加速率可在0.1至10000 g/ha、較佳在10至1000 g/ha、更佳在50至300 g/ha範圍內(在藉由澆水或滴瀝之施加之情況下,甚至可能降低施加速率,尤其當使用諸如石棉或珍珠岩之惰性基板時)。當式(I)化合物用於處理種子時,施加速率可在0.1至200 g/100 kg種子、較佳在1至150 g/100 kg種子、更佳在2.5至25 g/100 kg種子、甚至更佳在2.5至12.5 g/100 kg種子範圍內。當式(I)化合物用於處理土壤時,施加速率可在0.1至10000 g/ha、較佳在1至5000 g/ha範圍內。此等施加速率僅作為舉例且並不限制本發明之目的。黴菌毒素 另外,式(I)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可降低所收穫材料及自其製備之食品與飼料中之黴菌毒菌含量。黴菌毒素尤其但非排他地包括以下: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雪腐鐮刀菌醇(nivalenol)、15-Ac-DON、3-Ac-DON、T2-毒素及HT2-毒素、伏馬菌素(fumonisins)、玉米赤黴烯酮(zearalenon)、串珠鐮刀菌素(moniliformin)、鐮刀菌素(fusarin)、蛇形菌素(diaceotoxyscirpenol) (DAS)、白僵菌素(beauvericin)、恩鐮孢菌素(enniatin)、福撒羅多育麴菌素(fusaroproliferin)、福撒羅菌素(fusarenol)、赭麯黴素(ochratoxins)、散毒素(patulin)、麥角生物鹼(ergot alkaloid)及黃麴黴毒素(aflatoxins),其可例如藉由以下真菌產生:鐮刀菌屬(Fusarium spec.),諸如銳頂鐮刀菌(F . acuminatum )、亞洲鐮刀菌(F . asiaticum )、燕麥鐮刀菌(F . avenaceum ) 、克地鐮刀菌(F . crookwellense )、黃色鐮刀菌(F . culmorum ) 、禾穀鐮刀菌(F . graminearum ) (玉米赤黴菌(Gibberella zeae ))、木賊鐮刀菌(F . equiseti )、水稻鐮刀菌(F . fujikoroi ) 、香蕉鐮刀菌(F . musarum )、尖鐮孢菌(F . oxysporum )、串珠鐮刀菌(F . proliferatum )、梨孢鐮刀菌(F . poae )、小麥莖基腐病菌假禾穀鐮刀菌(F . pseudograminearum )、接骨木鐮刀菌(F . sambucinum )、蕉草鐮刀菌(F . scirpi )、半裸鐮刀菌(F . semitectum )、立枯鐮刀菌(F . solani )、擬枝孢鐮刀菌(F . sporotrichoides )、穀物鐮刀菌(F . langsethiae )、膠孢鐮刀菌(F . subglutinans )、三線鐮刀菌(F . tricinctum )、輪枝樣鐮刀菌(F . verticillioides )等,以及藉由麴菌屬(Aspergillus spec.),諸如黃麴黴(A . flavus )、寄生麴菌(A . parasiticus )、稻米麴菌(A . nomius )、赭麯黴(A . ochraceus )、棒麯黴(A . clavatus )、土麴菌(A . terreus )、雜色麯黴(A . versicolor ),青黴菌屬(Penicillium spec.),諸如疣孢青黴菌(P . verrucosum )、鮮綠青黴菌(P . viridicatum )、桔青黴(P . citrinum )、擴展青黴(P . expansum )、棒狀青黴(P . claviforme )、洛克福耳青黴菌(P . roqueforti ),麥角菌屬(Claviceps spec.),諸如菊麥角菌(C . purpurea )、紡綞形麥角菌(C . fusiformis )、雀稗麥角菌(C . paspali )、非洲麥角菌(C . africana ),葡萄穗黴菌屬(Stachybotrys spec.)及其他。材料保護 式(I)化合物及包含其之組合物可用於保護材料(例如工業材料)免受微生物(諸如真菌)攻擊及毀壞。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工業材料」表示可用於工業中之無生命材料。工業材料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黏著劑、膠、紙張、牆紙、紙板/卡紙板、紡織物、地毯、皮革、原木、纖維、組織、塗料、塑料製品、冷潤滑劑、熱傳遞流體及可由微生物感染或毀壞之其他材料。較佳工業材料包括:黏著劑、膠料、紙張及卡片、皮革、原木、塗料、冷潤滑劑及熱傳遞流體,更佳為原木。式(I)化合物及包含其之組合物可防止不利影響,諸如腐敗、腐爛、脫色或黴菌形成。 可藉由本發明之化合物及組合物保護之其他材料包括產生植物之部分及可藉由微生物之增殖減弱之構造,該等構造例如冷卻水迴路、冷卻及加熱系統及通風及空氣調節單元。 另外,式(I)化合物及包含其之組合物可用以保護與鹽水或微咸水接觸形成接觸之物件(尤其為皮、螢幕、網、構造、繫泊船及傳信系統)免受積垢。因此,式(I)化合物及包含其之組合物,可單獨或與其他活性成分組合用作防污劑。 式(I)化合物及包含其之組合物亦可用以處理原木,尤其用以針對易在木材上或內部生長之真菌性病害處理原木。術語「木材」表示所有類型及物種之原木以及所有類型之建構木材,例如,實心原木、高密度原木、層壓原木及膠合板。用於處理木材之示例性方法包含將一或多種式(I)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與木材接觸之步驟。接觸步驟可藉由直接施加、噴霧、浸漬、注射或任何其他適合之方式來進行。 式(I)化合物及包含其之組合物亦可用於保護儲存貨物。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儲存貨物」表示蔬菜或動物來源之天然物質或其需要長期保護之經處理產物。可受保護之蔬菜來源之儲存貨物的實例包括植物或植物部分,諸如莖幹、葉片、塊莖、種子、果實及穀粒。其可諸如藉由(預)乾燥、濕潤、粉碎、研磨、壓製及/或焙烤來保護呈新鮮收穫狀態中或呈正處理後狀態。動物來源之儲存貨物之實例包括獸皮、皮革、皮草及毛髮。式(I)化合物或包含其之組合物可防止不利影響,諸如腐敗、腐爛、脫色或黴菌形成。 能夠降解或更改工業材料之微生物包括例如細菌、真菌、酵母、藻類及黏液生物體。式(I)化合物較佳地針對真菌、尤其黴菌、原木脫色及原木毀壞真菌(子囊菌(Ascomycetes )、擔子菌(Basidiomycetes )、半知菌(Deuteromycetes )及接合菌(Zygomycetes ))且針對黏液生物體及藻類起作用。實例包括以下屬之微生物:交鏈孢屬(Alternaria ),諸如美洲留蘭香交鏈孢屬(Alternaria tenuis );麴菌屬(Aspergillus ),諸如黑麯黴(Aspergillus niger );毛殼菌屬(Chaetomium ),諸如球毛殼菌屬(Chaetomium globosum );粉孢革菌屬(Coniophora ),諸如單純粉孢革菌屬(Coniophora puetana );香菇屬(Lentinus ),諸如虎皮香菇屬(Lentinus tigrinus );青黴菌屬(Penicillium ),諸如灰綠青黴菌(Penicillium glaucum );多孔菌屬(Polyporus ),諸如變色多孔菌(Polyporus versicolor );短梗黴屬(Aureobasidium ),諸如出芽短梗黴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 );核莖點黴屬(Sclerophoma ),諸如綠頂核莖點黴(Sclerophoma pityophila);木黴菌屬(Trichoderma ),諸如綠色木黴菌屬(Trichoderma viride );長喙殼菌(Ophiostoma spp . );長喙殼屬(Ceratocystis spp . );腐殖菌屬(Humicola spp . );石座菌屬(Petriella spp . );毛束黴屬(Trichurus spp . );革蓋菌屬(Coriolus spp . );黏褶菌屬(Gloeophyllum spp . );側耳屬(Pleurotus spp . );臥孔菌屬(Poria spp . );蟠龍介屬(Serpula spp . )及乾酪菌屬(Tyromyces spp . );枝孢菌(Cladosporium spp . );擬青黴菌屬(Paecilomyces spp . );白黴菌屬(Mucor spp . );埃希氏桿菌屬(Escherichia ),諸如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 ),諸如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 ),諸如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假比酵母屬(Candida spp . )及酵母屬(Saccharomyces spp . ),諸如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ae )。可根據以下實例來進一步理解本發明教示的諸態樣,該等實例不應理解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教示的範疇。實例 製備實例 7,8- 二氟 -N-[3- -2-(1- 甲基 -1H- -5- ) 苯基 ]-2- 甲基 -3- ( 化合物 I-050) 之製 1 5-(2-溴-6-氟-苯基)-1-甲基-吡唑之製備 向10 g (36.7 mmol)的1-(2-溴-6-氟-苯基)-3-(二甲基胺基)丙-2-烯-1-酮於乙醇(70 mL) 中之溶液中添加19.2 mL (110 mmol)的N,N-二異丙基乙胺。隨後,緩慢且逐份添加7.95 g (55 mmol)的硫酸甲肼(固體)。將所得混合物加熱至回流7 h,隨後冷卻至室溫,且在真空下濃縮。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梯度正庚烷/乙酸乙酯)純化,得到呈無色液體狀之7.4 g (77%)的5-(2-溴-6-氟-苯基)-1-甲基-吡唑。LogP = 2.40 [方法A]。質量(M+H) = 255。純度= 98% (LC-210nm)。 2 7,8-二氟-N-[3-氟-2-(1-甲基-1H-吡唑-5-基)苯基]-2-甲基喹啉-3-胺(化合物I-050)之製備 在氬氣下,在180 mL的無水1,4-二噁烷中添加10 g (51.5 mmol)的7,8-二氟-2-甲基-喹啉-3-胺、2.36 g (2.57 mmol)的參(二苯亞甲基丙酮)二鈀、3.12 g (5.40 mmol)的4,5-雙-(二苯基膦基)9,9-二甲基二苯并哌喃、50.3 g (154.5 mmol)的碳酸銫之混合物。然後,用20 mL的無水1,4-二噁烷稀釋16.2 g (61.8 mmol)的5-(2-溴-6-氟-苯基)-1-甲基-吡唑,且隨後加至混合物中。所得混合物在100℃下加熱7 h。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隨後用水稀釋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隨後用硫酸鎂乾燥且在真空下濃縮。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梯度正庚烷/乙酸乙酯)純化,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15.3 g (80%)的7,8-二氟-N-[3-氟-2-(1-甲基-1H-吡唑-5-基)苯基]-2-甲基喹啉-3-胺。LogP = 3.07 [方法A]。質量(M+H) = 369。純度=98% (LC-210nm)。N-[3- -2-(1- 甲基 -1H- -5- ) 苯基 ]-3- 甲基 喏啉 -2- ( 化合物 I-083) 之製 在20 mL微波管中,將420 mg (2.64 mmol)的3-甲基喹喏啉-2-胺、808 mg (3.17 mmol)的5-(2-溴-6-氟-苯基)-1-甲基-吡唑、121 mg (0.13 mmol)的參(二苯亞甲基丙酮)二鈀、160 mg (0.28 mmol)的4,5-雙-(二苯基膦基)9,9-二甲基二苯并哌喃及2.6 g (7.92 mmol)的碳酸銫添加至15 mL的無水1,4-二噁烷中。所得混合物在140℃微波中加熱1 h。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隨後用水稀釋,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隨後經ChemElut卡管乾燥,且在真空下濃縮。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梯度正庚烷/乙酸乙酯)純化,得到呈固體狀之760 mg (83%)的N-[3-氟-2-(1-甲基-1H-吡唑-5-基)苯基]-3-甲基喹喏啉-2-胺。LogP = 2.82 [方法A]。質量(M+H) = 334。純度=95% (LC-210nm)。N-[2-(1- 乙基 -1H- -5- ) 苯基 ]-8- -3- ( 化合物 I-080) 之製 1 N-(2-溴苯基)-8-氟-喹啉-3-胺之製備 在氬氣下,將2 g (12.3 mmol)的8-氟喹啉-3-胺、904 mg (0.98 mmol)的參(二苯亞甲基丙酮)二鈀、714 mg (1.23 mmol)的4,5-雙-(二苯基膦基)9,9-二甲基二苯并哌喃及12 g (37 mmol)的碳酸銫之混合物添加於20 mL的無水1,4-二噁烷中。然後,將3.05 g (12.9 mmol)的1,2-二溴苯於10 mL的無水1,4-二噁烷中之溶液添加至混合物中。所得混合物在100℃下加熱6 h,隨後冷卻至室溫,用水稀釋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隨後經ChemElut卡管乾燥,且在真空下濃縮。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梯度正庚烷/乙酸乙酯)純化,得到呈固體狀之1.4 g (35%)的N-(2-溴苯基)-8-氟-喹啉-3-胺。LogP = 3.27 [方法A]。質量(M+H) = 317。純度=98.5% (LC-210nm)。 2 8-氟-N-[2-(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㖦-2-基)苯基]喹啉-3-胺(化合物VI-01)之製備 在氬氣下,將74 mg (0.23 mmol)的N-(2-溴苯基)-8-氟-喹啉-3-胺、71 mg ( 0.28 mmol)的4,4,5,5-四甲基-2-(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㖦-2-基)-1,3,2-二氧硼㖦、69 mg (0.70 mmol)的乙酸鉀及19 mg (0.023 mmol)的[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II)與CH2 Cl2 之錯合物之混合物添加於2 mL的無水1,4-二噁烷中。所得混合物在100℃下加熱1 h。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隨後用水稀釋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隨後經ChemElut卡管乾燥,且在真空下濃縮。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梯度正庚烷/乙酸乙酯)純化,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27 mg (32%)的8-氟-N-[2-(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㖦-2-基)苯基]喹啉-3-胺。LogP = 4.87 [方法A]。質量(M+H) = 365。純度=100% (LC-210nm)。步驟 3 :N-[2-(1-乙基-1H-吡唑-5-基)苯基]-8-氟喹啉-3-胺(化合物I-080)之製備 在氬氣下,將171 mg (0.35 mmol)的8-氟-N-[2-(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㖦-2-基)苯基]喹啉-3-胺(化合物VI-01)、94 mg (0.42 mmol)的1-乙基-5-碘-吡唑、16 mg (0.018 mmol)的參(二苯亞甲基丙酮)二鈀、14.5 mg (0.035 mmol)的2-二環己基膦基-2',6'-二甲氧基聯二苯、SPhos及134 mg (0.88 mmol)的氟化銫之混合物添加於3 mL的無水1,4-二噁烷中。所得混合物在90℃下加熱4 h。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隨後用水稀釋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隨後經ChemElut卡管乾燥,且在真空下濃縮。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梯度正庚烷/乙酸乙酯)純化,得到呈固體狀之24 mg (20%)的N-[2-(1-乙基-1H-吡唑-5-基)苯基]-8-氟喹啉-3-胺。LogP = 2.82 [方法A]。質量(M+H) = 333。純度=99% (LC-210nm)。N-[2-(1- 苯甲基 -1H- -5- ) 苯基 ]-8- -3- ( 化合物 I-096) 之製 在5 mL 微波管中,將100 mg (0.32 mmol)的N-(2-溴苯基)-8-氟-喹啉-3-胺、108 mg (0.38 mmol)的1-苯甲基-5-(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㖦-2-基)吡唑、14.4 mg (0.016 mmol)的參(二苯亞甲基丙酮)二鈀、13 mg (0.032 mmol)的2-二環己基膦基-2',6'-二甲氧基聯二苯(SPhos)及120 mg (0.79 mmol)的氟化銫添加於3 mL的無水1,4-二噁烷中。在微波中將所得混合物在140℃下加熱1 h。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隨後用水稀釋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隨後經ChemElut卡管乾燥,且在真空下濃縮。所得殘餘物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梯度正庚烷/乙酸乙酯)純化,得到呈固體狀之98 mg (78%)的N-[2-(1-苯甲基-1H-吡唑-5-基)苯基]-8-氟喹啉-3-胺。LogP = 3.49 [方法A]。質量(M+H) = 395。純度= 98% (LC-210nm)。7,8- 二氟 -N -[2-(1- 異丙基吡 -3- ) 苯基 ]-N,2- 二甲基 - -3- ( 化合物 I-046) 之製 在氬氣下在0℃下向7,8-二氟-N -[2-(1-異丙基吡唑-3-基)苯基]-2-甲基-喹啉-3-胺 (150 mg,0.40 mmol) (化合物I-043 )於無水DMF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化鈉(礦物油中之60%的分散體,32 mg, 0.80 mmol),之後加碘甲烷(49 µL, 0.79 mmol)。使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2 h。將混合物用水稀釋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飽和NaHCO3 水溶液洗滌,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矽膠急驟管柱層析(梯度正庚烷/乙酸乙酯)純化,得到呈黃色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116 mg,75%)。LogP = 4.36 [方法A]。質量(M+H) = 393。純度= 100% (LC-210nm)。1-[2-(3- 啉基胺基 ) 苯基 ] -3- ( 化合物 I-062) 之製 N -(2-溴苯基)喹啉-3-胺(164 mg,0.55 mmol)於DMF (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H -吡唑-3-羧酸甲酯(63 mg,0.50 mmol)、碘化銅(I) (10 mg,0.05 mmol)、L-脯胺酸(12 mg,0.10 mmol)及磷酸鉀(212 mg,1.0 mmol)。在120℃下將混合物攪拌18 h。將粗混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 (CH3 CN/H2 O)純化,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80 mg,42%)。LogP = 2.16 [方法A]。質量(M+H) = 345。純度= 99% (LC-210nm)。 N -{2-[5-({[ 第三丁基 ( 二甲基 ) ] 氧基 } 甲基 )-1H - -1- ] 苯基 } -3- ( 化合物 I-069) 之製 將3-溴喹啉(1.4 g,6.7 mmol)、2-[5-({[第三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甲基)-1H -吡唑-1-基]苯胺(1.7 g,5.5 mmol)、[1,1'-雙(二-第三丁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II) (364 mg,0.56 mmol)及碳酸銫(5.5 g,16.8 mmol)於1,4-二噁烷(15 mL)中之混合物加熱至100℃達18 h。將反應冷卻至室溫,用水稀釋且用乙酸乙酯萃取。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矽膠急驟管柱層析(梯度石油醚/乙酸乙酯)純化,得到呈棕色油狀物之N -{2-[5-({[第三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甲基)-1H -吡唑-1-基]苯基}喹啉-3-胺(1.7 g,71%)。LogP = 4.92 [方法A]。質量(M+H) = 431。純度= 96% (LC-210nm)。{2-[5-({[ 第三丁基 ( 二甲基 ) ] 氧基 } 甲基 )-1H - -1- ] 苯基 } -3- 基胺基甲酸第三丁 ( 化合物 XX-07) 之製 N -{2-[5-({[第三丁基(二甲基)矽基]氧基}甲基)-1H -吡唑-1-基]苯基}喹啉-3-胺(化合物I-069) (150 mg,0.35 mmol)及DMAP (45 mg,0.35 mmol)於DCM (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碳酸二-第三丁酯(91 mg,0.42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2 h,隨後用水稀釋且用二氯甲烷萃取。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硫酸鎂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矽膠急驟管柱層析(梯度石油醚/乙酸乙酯)純化,得到呈棕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185 mg,定量)。LogP = 5.84 [方法A]。質量(M+H) = 531。純度= 96% (LC-210nm)。1-[2-( -3- 基胺基 ) 苯基 ]-1H - -5- ( 化合物 I-064) 之製 在0℃下將1-(2-(第三丁氧基羰基(喹啉-3-基)胺基)苯基)-1H -吡唑-5-羧酸甲酯(0.6 g,1.35 mmol) (化合物XX-05 )溶解於HCl於1,4-二噁烷 (4N,10 mL)中之溶液中。在0℃下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 h且在減壓下濃縮。粗混合物藉由製備型HPLC (CH3 CN/H2 O)純化,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450 mg,97%)。LogP = 2.02 [方法A]。質量(M+H) = 345。純度= 93% (LC-210nm)。以下表格以非限制性方式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化合物之實例。 在下文中,LogP值之量測根據EEC指令79/831 Annex V.A8藉由HPLC (高效液相層析)經反相管柱由以下方法進行:[a] LogP值藉由在酸性範圍中用含0.1%甲酸之水及乙腈作為溶離劑(10%乙腈至95%乙腈之線性梯度)進行LC-UV之量測來確定。[b] LogP值藉由在中性範圍中用含0.001莫耳乙酸銨水溶液及乙腈作為溶離劑(10%乙腈至95%乙腈之線性梯度)進行LC-UV之量測來確定。[c] LogP值藉由在酸性範圍中用含0.1%磷酸及乙腈作為溶離劑(10%乙腈至95%乙腈之線性梯度)進行LC-UV之量測來確定。 若超過一種LogP值在相同方法中可用,則所有值給出且由「+」分隔開。 用直鏈烷-2-酮(具有3至16個碳原子)在已知LogP值(使用滯留時間及連續烷酮之間的線性內插值量測LogP值)下進行校準。λ最大值係使用200 nm至400 nm之UV光譜及層析信號之峰值測定。 表1:根據式(I)之化合物在表1中,(X)n 殘基對苯環之附著點係基於苯環之上文編號。 在下文表1中提及之式(I)化合物根據詳述於上文中關於具體實例及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之一般描述的步驟來製備。 表2:根據式(I)之其他化合物 表3:根據式(VI)之化合物在表3中,(X)n 殘基對苯環之附著點係基於苯環之上文編號。 4 根據式(XX)之化合物 5 根據式(IXa)之化合物 註釋:Me=甲基,Et=乙基 6 根據式(IXb)之化合物 NMR 峰清單 所選實例之1H-NMR資料以1H-NMR峰清單之形式書寫。對於各信號峰,所列δ值以ppm表示且信號強度在圓括號中表示。δ值信號強度對之間係作為分隔符之分號。 因此,實例之峰清單具有以下形式: d1 (強度1 );d2 (強度2 );……..;di (強度i );……;dn (強度n ) 在所印刷之NMR譜實例中,尖銳信號之強度與信號高度(cm)相關且顯示信號強度之實際關係。自寬信號,可顯示信號之若干峰值或中間值及其相比於光譜中之最密集信號之相對強度。 為針對1 H光譜校準化學位移,使用四甲基矽烷及/或所用溶劑之化學位移,在DMSO中量測之光譜之情況下尤其如此。因此,在NMR峰清單中,四甲基矽烷峰可能但不一定出現。 1H-NMR峰清單類似於經典1H-NMR印刷,且因此通常含有列於經典NMR解釋中之所有峰。 另外,其可如經典1 H-NMR印刷一樣顯示溶劑信號、目標化合物之立體異構體(其亦為本發明之目的)及/或雜質之峰。 為在溶劑及/或水之δ範圍(delta-range)中顯示化合物信號,常用溶劑之峰(例如DMSO於DMSO-D6中之峰)及水之峰顯示於吾人之1H-NMR峰清單中且具有通常平均之高強度。 目標化合物之立體異構體之峰及/或雜質之峰通常平均具有比目標化合物(例如具有大於90%之純度)之峰低的強度。 該等立體異構體及/或雜質對於具體製備方法可為典型的。因此其峰可經由「副產物指紋」幫助辨認吾人之製備方法之再現。 用已知方法(MestreC、ACD模擬,以及用憑經驗評估之期望值)計算目標化合物之峰的專家可視情況使用另外的強度過濾器按需要分離目標化合物之峰。此分離將類似於經典的1 H-NMR解譯處之相關峰挑選。 具有峰清單之NMR資料描述的其他詳情見於研究揭示資料庫編號564025之公開案「Citation of NMR Peaklist Data within Patent Applications」中。 ( I ) 化合物之 NMR 峰清單 ( VI ) 化合物之 NMR 峰清單 ( XX ) 化合物之 NMR 峰清單 ( IXa ) 化合物之 NMR 峰清單 式(IXb)化合物之NMR峰清單 ( I ) 化合物之生物學實例 實例 A 灰葡萄孢菌 ( 灰黴 ) 之活體內預防性測試 溶劑: 5體積% 之二甲亞碸 10體積% 之丙酮 乳化劑: 1µl 之Tween® 80/mg之活性成分 使待測試化合物在二甲亞碸/丙酮/Tween® 80之混合物中溶解且均質化,且隨後在水中稀釋至所需濃度。 藉由噴灑如以上所描述製備之待測試化合物來處理小黃瓜之幼株。對照植物則僅用丙酮/二甲亞碸/Tween® 80之水溶液處理。 在24小時之後,植物因用灰葡萄孢菌孢子之水性懸浮液噴霧葉片而受到污染。在17℃下且在90%相對濕度下將經污染之小黃瓜植物培育4至5天。 在接種後4至5天對測試進行評估。0%意謂其功效相當於在對照植物上之功效,而100%之功效意謂未觀測到病害。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500 ppm活性成分之濃度下展示70%與79%之間的功效:I-020;I-026;I-031;I-056;I-059;I-072;I-083;I-090;I-099;I-106;I-146;I-159;I-218;I-282;I-292;I-301;I-322。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50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80%與89%之間的功效:I-008;I-076;I-081;I-108;I-118;I-128;I-173;I-203。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50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90%與100%之間的功效:I-009;I-010;I-022;I-024;I-038;I-050;I-051;I-057;I-058;I-060;I-065;I-066;I-070;I-071;I-080;I-082;I-084;I-087;I-088;I-091;I-092;I-093;I-096;I-097;I-100;I-104;I-105;I-107;I-117;I-122;I-124;I-125;I-129;I-135;I-143;I-144;I-147;I-148;I-149;I-150;I-151;I-153;I-160;I-178;I-180;I-184;I-206;I-220;I-224;I-226;I-228;I-229;I-230;I-252;I-277;I-279;I-287;I-288;I-289;I-290;I-291;I-293;I-294;I-295;I-296;I-299;I-302;I-304;I-306;I-307;I-310;I-311;I-312;I-321;I-324;I-325;I-326;I-327。實例 B 對小麥殼針孢 ( 小麥上之葉斑病 ) 活體內預防性測試 溶劑: 5體積% 之二甲亞碸 10體積% 之丙酮 乳化劑: 1µl 之Tween® 80/mg之活性成分使待測試化合物在二甲亞碸/丙酮/Tween® 80之混合物中溶解且均質化,且隨後在水中稀釋至所需濃度。 藉由噴灑如以上所描述製備之待測試化合物來處理小麥之幼株。對照植株則僅用丙酮/二甲亞碸/Tween® 80之水溶液處理。 在24小時之後,植物因用小麥殼針孢子之水性懸浮液噴灑葉片而受到污染。將經污染之小麥植物在18℃下且在100%相對濕度下培育72小時,且隨後在20℃下且在90%相對濕度下培育21天。 在接種後24天對測試進行評估。0%意謂其功效相當於在對照植物上之功效,而100%之功效意謂未觀測到病害。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50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70%與79%之間的功效:I-030;I-041;I-050;I-076;I-303;I-306;I-312;I-324。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50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80%與89%之間的功效:I-013;I-014;I-023;I-051;I-056;I-149。 在此測試中,以下本發明化合物在50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顯示在90%與100%之間的功效:I-018;I-144;I-304。實例 C 對單絲殼白粉菌 ( 葫蘆白粉病 ) 之活體內預防性測試 溶劑:5體積% 之二甲亞碸 10體積% 之丙酮 乳化劑:1µl 之Tween® 80/mg之活性成分 使待測試化合物在二甲亞碸/丙酮/Tween® 80之混合物中溶解且均質化,且隨後在水中稀釋至所需濃度。 藉由噴灑如以上所描述製備之待測試化合物來處理小黃瓜之幼株。對照植株則僅用丙酮/二甲亞碸/Tween® 80之水溶液處理。 在24小時之後,植物因用單絲殼白粉菌孢子之水性懸浮液噴灑葉片而受到污染。在20℃下且在70-80%相對濕度下將經污染之小黃瓜植物培育8天。 在接種後15天對測試進行評估。0%意謂其功效相當於在對照植物上之功效,而100%之功效意謂未觀測到病害。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50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70%與79%之間的功效:I-051;I-070;I-163;I-178;I-290;I-326。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50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80%與89%之間的功效:I-060;I-069;I-117;I-118。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50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90%與100%之間的功效:I-050;I-129;I-242;I-243;I-270;I-277;I-289;I-294;I-307;I-310;I-311;I-312;I-320;I-321;I-324;I-325;I-327。實例 D 穎枯殼小球腔菌活體外細胞測試 溶劑: DMSO 培養基: 14.6 g無水D-葡萄糖(VWR)、7.1 g真菌蛋白腖(Oxoid)、1.4 g粒化酵母提取物(Merck)、QSP 1公升 接種體: 孢子懸浮液 將待測試化合物溶解於DMSO及用於製備所需濃度範圍之溶液中。檢定中所用DMSO之最終濃度≤ 1%。 製備穎枯殼小球腔菌之孢子懸浮液且稀釋至所需孢子密度。 評估化合物抑制液體培養基檢定中孢子發芽及菌絲體生長的能力。以所需濃度將化合物添加至具有孢子之培養基。在培養6天之後,藉由菌絲體生長之光譜量測來測定化合物之真菌毒性。真菌生長之抑制藉由比較含有待測試化合物之孔中的吸光度值與無待測試化合物之對照孔中的吸光度測定。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2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70%與79%之間的功效:I-011;I-022;I-035;I-041;I-052;I-064;I-085;I-127;I-131;I-138;I-152;I-168;I-188;I-200;I-202;I-209;I-212;I-219;I-221;I-237;I-256。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2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80%與89%之間的功效:I-005;I-027;I-032;I-033;I-043;I-044;I-045;I-047;I-056;I-060;I-065;I-069;I-075;I-078;I-087;I-095;I-100;I-103;I-106;I-117;I-118;I-119;I-121;I-122;I-123;I-130;I-132;I-136;I-143;I-145;I-146;I-151;I-153;I-154;I-162;I-164;I-165;I-173;I-175;I-177;I-182;I-183;I-185;I-198;I-201;I-216;I-217;I-220;I-231;I-257;I-285;I-295;I-303;I-310;I-323。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2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90%與100%之間的功效:I-001;I-002;I-003;I-004;I-006;I-007;I-008;I-009;I-010;I-013;I-014;I-015;I-017;I-018;I-019;I-020;I-021;I-023;I-024;I-025;I-026;I-028;I-029;I-030;I-031;I-034;I-036;I-037;I-038;I-039;I-040;I-042;I-048;I-050;I-051;I-053;I-057;I-058;I-059;I-061;I-066;I-070;I-071;I-072;I-076;I-079;I-080;I-081;I-082;I-083;I-084;I-086;I-089;I-090;I-096;I-097;I-098;I-099;I-101;I-102;I-104;I-105;I-107;I-108;I-124;I-125;I-128;I-129;I-135;I-144;I-147;I-148;I-149;I-150;I-155;I-156;I-157;I-158;I-159;I-160;I-161;I-163;I-166;I-169;I-170;I-171;I-172;I-178;I-179;I-180;I-184;I-186;I-187;I-190;I-195;I-197;I-206;I-207;I-208;I-213;I-214;I-215;I-222;I-223;I-224;I-225;I-226;I-227;I-228;I-229;I-230;I-252;I-281;I-287;I-288;I-289;I-290;I-291;I-292;I-293;I-294;I-296;I-297;I-298;I-299;I-300;I-301;I-302;I-304;I-305;I-306;I-307;I-308;I-312;I-320;I-321;I-322;I-324;I-325;I-326;I-327。實例 E 對稻梨孢之活體外細胞測試 溶劑: DMSO 培養基: 14.6 g無水D-葡萄糖(VWR)、7.1 g真菌蛋白腖(Oxoid)、1.4 g粒化酵母提取物(Merck)、QSP 1公升 接種體: 孢子懸浮液 將待測試化合物溶解於DMSO及用於製備所需濃度範圍之溶液中。檢定中所用DMSO之最終濃度≤ 1%。 製備稻梨孢之孢子懸浮液且稀釋至所需孢子密度。 評估化合物抑制液體培養基檢定中孢子發芽及菌絲體生長的能力。以所需濃度將化合物添加至具有孢子之培養基。在培養5天之後,藉由菌絲體生長之光譜量測來測定化合物之真菌毒性。真菌生長之抑制藉由比較含有待測試化合物之孔中的吸光度值與無待測試化合物之對照孔中的吸光度測定。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2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70%與79%之間的功效:I-015;I-061;I-065;I-086;I-089;I-090;I-104;I-138;I-152;I-159;I-168;I-180;I-323。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2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80%與89%之間的功效:I-005;I-016;I-032;I-046;I-049;I-053;I-054;I-055;I-056;I-072;I-080;I-082;I-084;I-098;I-123;I-127;I-131;I-132;I-136;I-157;I-158;I-160;I-162;I-171;I-175;I-190;I-206;I-211;I-212;I-222;I-227;I-248;I-253;I-295;I-299;I-326。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2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90%與100%之間的功效:I-001;I-002;I-003;I-004;I-006;I-007;I-008;I-009;I-010;I-013;I-014;I-017;I-018;I-019;I-020;I-021;I-022;I-023;I-024;I-025;I-026;I-027;I-028;I-030;I-031;I-033;I-034;I-035;I-036;I-037;I-038;I-039;I-040;I-041;I-042;I-043;I-044;I-045;I-047;I-048;I-050;I-051;I-057;I-058;I-059;I-060;I-066;I-070;I-071;I-076;I-077;I-079;I-081;I-083;I-096;I-097;I-099;I-101;I-102;I-105;I-107;I-117;I-118;I-119;I-121;I-122;I-124;I-125;I-128;I-143;I-144;I-145;I-146;I-147;I-148;I-149;I-150;I-154;I-155;I-156;I-161;I-164;I-165;I-166;I-167;I-169;I-170;I-172;I-173;I-179;I-182;I-184;I-186;I-187;I-195;I-197;I-201;I-202;I-207;I-208;I-216;I-217;I-219;I-224;I-225;I-226;I-228;I-229;I-230;I-233;I-237;I-246;I-252;I-255;I-256;I-257;I-281;I-285;I-287;I-288;I-289;I-290;I-291;I-292;I-293;I-294;I-296;I-297;I-298;I-300;I-301;I-302;I-303;I-304;I-305;I-306;I-307;I-308;I-312;I-320;I-321;I-322;I-324;I-325;I-327。實例 F 菜豆炭疽病菌活體外細胞測試 溶劑: DMSO 培養基: 14.6 g無水D-葡萄糖(VWR)、7.1 g真菌蛋白腖(Oxoid)、1.4 g粒化酵母提取物(Merck)、QSP 1公升 接種體: 孢子懸浮液 將待測試化合物溶解於DMSO及用於製備所需濃度範圍之溶液中。檢定中所用DMSO之最終濃度≤ 1%。 製備菜豆炭疽病菌之孢子懸浮液且稀釋至所需孢子密度。 評估待測試化合物抑制液體培養基檢定中孢子發芽及菌絲體生長的能力。以所需濃度將化合物添加至具有孢子之培養基。在培養6天之後,藉由菌絲體生長之光譜量測來測定化合物之真菌毒性。真菌生長之抑制藉由比較含有待測試化合物之孔中的吸光度值與無待測試化合物之對照孔中的吸光度測定。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2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70%與79%之間的功效:I-068;I-078;I-120;I-131;I-161;I-169;I-177;I-253;I-255;I-259;I-260;I-300;I-321。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2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80%與89%之間的功效:I-064;I-066;I-070;I-076;I-079;I-089;I-095;I-101;I-118;I-123;I-132;I-139;I-158;I-160;I-164;I-191;I-198;I-202;I-206;I-219;I-228;I-230;I-233;I-237;I-246;I-262;I-292;I-294;I-298;I-303;I-311;I-320。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2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90%與100%之間的功效:I-050;I-051;I-065;I-071;I-072;I-074;I-080;I-081;I-082;I-083;I-084;I-090;I-096;I-097;I-098;I-099;I-100;I-102;I-103;I-104;I-105;I-106;I-107;I-108;I-117;I-119;I-121;I-122;I-124;I-125;I-127;I-128;I-129;I-143;I-144;I-145;I-146;I-147;I-148;I-149;I-150;I-151;I-152;I-153;I-154;I-155;I-156;I-157;I-159;I-162;I-163;I-165;I-166;I-170;I-175;I-178;I-179;I-182;I-184;I-187;I-195;I-197;I-200;I-201;I-203;I-207;I-208;I-211;I-212;I-215;I-216;I-217;I-223;I-224;I-225;I-226;I-227;I-229;I-252;I-256;I-257;I-287;I-288;I-289;I-290;I-291;I-293;I-296;I-297;I-299;I-301;I-302;I-304;I-306;I-307;I-308;I-312;I-322;I-323;I-324;I-325;I-326;I-327。實例 G 對黑星病菌 ( 蘋果 ) 之活體內預防性測試 溶劑: 24.5 重量份之丙酮 24.5 重量份之二甲基乙醯胺 乳化劑: 1 重量份之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 為產生活性化合物之適合製劑,將待測試之1重量份化合物與規定量之溶劑及乳化劑混合,且將濃縮物用水稀釋至所需濃度。 為測試預防性活性,以規定施加速率用待測試之活性化合物製劑噴灑幼株。在噴灑塗層已乾燥之後,對植物接種引起蘋果瘡痂病(蘋果黑星病菌)之水性分生孢子懸浮液,且隨後在約20℃及100%之相對大氣濕度下的培育箱中保持1天。 隨後將植物置放於在約21℃及約90%之相對大氣濕度下的溫室中。 在接種後10天對測試進行評估。0%意謂其功效相當於在未經處理對照上之功效,而100%之功效意謂未觀測到病害。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25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70%與79%之間的功效:I-060。 在此測試中,根據本發明之以下化合物在250 ppm活性成份之濃度下展示90%與100%之間的功效:I-024;I-050。實例 H 比較資料 - 對灰葡萄孢菌 ( 灰黴 ) 之活體內預防性測試 所測試之化合物係藉由於丙酮/二甲亞碸/tween®之混合物中均質化來製備,且隨後用水稀釋以獲得所需活性材料濃度。 藉由噴灑如以上所描述製備之化合物來處理小黃瓜之幼株。僅用丙酮/二甲亞碸/tween®之水溶液處理對照植株。 在24小時之後,植物因用灰葡萄孢菌孢子之水性懸浮液噴灑葉片而受到污染。在17℃下且在90%相對濕度下將經污染之小黃瓜植物培育4至5天。 在接種後4至5天對測試進行評估。0%意謂其功效相當於在對照植物上之功效,而100%之功效意謂未觀測到病害。 在此測試中,展示化合物II-066及I-027以呈現比起根據WO 2013/058256之教示製備之在結構上相關化合物(L=O)更佳的功效。 實例 I 比較資料 - 穎枯殼小球腔菌活體外細胞測試 溶劑: DMSO 培養基: 14.6 g無水D-葡萄糖(VWR)、7.1 g真菌蛋白腖(Oxoid)、1.4 g粒化酵母提取物(Merck)、QSP 1公升 接種體: 孢子懸浮液 將待測試化合物溶解於DMSO及用於製備所需濃度範圍之溶液中。檢定中所用DMSO之最終濃度≤ 1%。 製備穎枯殼小球腔菌之孢子懸浮液且稀釋至所需孢子密度。 評估所測試化合物抑制液體培養基檢定中孢子發芽及菌絲體生長的能力。以所需濃度將化合物添加至具有孢子之培養基。在培養6天之後,藉由菌絲體生長之光譜量測來測定化合物之真菌毒性。藉由比較含有殺真菌劑之孔中之吸光度值與無殺真菌劑之對照孔中之吸光度來測定真菌生長之抑制。 在此測試中,展示化合物II-066以呈現比起根據WO 2013/058256之教示製備之在結構上相關化合物(L=O)更佳的功效。 實例 J 比較資料 - 燕麥散黑粉菌 活體外細胞測試 溶劑: DMSO 培養基: 14.6 g無水D-葡萄糖(VWR)、7.1 g真菌蛋白腖(Oxoid)、1.4 g粒化酵母提取物(Merck)、QSP 1公升 接種體: 孢子懸浮液 將所測試化合物溶解於DMSO及用於製備所需濃度範圍之溶液中。檢定中所用DMSO之最終濃度≤ 1%。 接種體由在液體介質中生長之燕麥散黑粉菌之預培養基製備,且稀釋至所需光密度(OD)。 評估所測試化合物抑制液體培養基檢定中菌絲體生長的能力。以所需濃度將化合物添加至含有孢子懸浮液之培養基中。在培養4天之後,藉由菌絲體生長之光譜量測來測定化合物之殺真菌功效。藉由比較含有殺真菌劑之孔中之吸光度值與無殺真菌劑之對照孔中之吸光度來測定真菌生長之抑制。 在此測試中,展示化合物II-066以呈現比起根據WO 2013/058256之教示製備之在結構上相關化合物(L=O)更佳的功效。 實例 K 比較資料 - 對豆刺盤孢菌 ( 豆上之炭疽病 ) 之活體內預防性測試 所測試之化合物係藉由於丙酮/二甲亞碸/tween®之混合物中均質化來製備,且隨後用水稀釋以獲得所需活性材料濃度。 藉由噴灑如以上所描述製備之待測試化合物處理豆之幼株。僅用丙酮/二甲亞碸/tween®之水溶液處理對照植物。 在24小時之後,植物因用豆刺盤孢菌孢子之水性懸浮液噴霧葉片而受到污染。將經污染之豆植物在20℃下且在100%相對濕度下培育24小時,且隨後在20℃下且在90%相對濕度下培育5天。 在接種後6天對測試進行評估。0%意謂其功效相當於在對照植物上之功效,而100%之功效意謂未觀測到病害。 在此測試中,展示化合物I-027以呈現比起根據WO 2013/058256之教示製備之在結構上相關化合物(L=O)更佳的功效。 實例 L :比較資料 - 小麥殼針孢活體外細胞測試 溶劑:DMSO 培養基:14.6 g無水D-葡萄糖(VWR)、7.1 g細菌蛋白腖(Oxoid)、1.4 g粒化酵母提取物(Merck)、QSP 1公升 接種體:孢子懸浮液 將待測試化合物溶解於DMSO及用於製備所需濃度範圍之溶液中。檢定中所用DMSO之最終濃度≤ 1%。 製備小麥殼針孢之孢子懸浮液且稀釋至所需孢子密度。 評估所測試化合物抑制液體培養基檢定中孢子發芽及菌絲體生長的能力。以所需濃度將化合物添加至具有孢子之培養基。在培養7天之後,藉由菌絲體生長之光譜量測來測定化合物之真菌毒性。藉由比較含有所測試化合物之孔中之吸光度值與無所測試化合物之對照孔中之吸光度來測定真菌生長之抑制。 在此測試中,展示化合物I-063以呈現比起根據WO 2013/058256之教示製備之在結構上相關化合物(L=O)更佳的功效。

Claims (15)

  1. 一種式(I)化合物其中 A為部分飽和或不飽和稠合雙環8員、9員、10員或11員雜環基環,其包含至少1個氮原子及再0至4個獨立選自由N、O及S所組成清單中之雜原子; B為部分飽和或不飽和5員雜環基環,其包含1、2、3或4個獨立選自由N、O及S所組成清單中之雜原子; Q1 為C; Z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鹵素原子、羥基、C1 -C8 -烷基、C2 -C8 -烯基、C2 -C8 -炔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炔基、C1 -C8 -烷氧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烯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氧基、C3 -C7 -環烷基、C4 -C7 -環烯基、芳基、雜環基、甲醯基、C1 -C8 -烷基羰基、(羥亞胺基)C1 -C8 -烷基、(C1 -C8 -烷氧基亞胺基)C1 -C8 -烷基、羧基、C1 -C8 -烷氧基羰基、C1 -C8 -烷基胺甲醯基、二-C1 -C8 -烷基胺甲醯基、C1 -C8 -烷基胺基、二-C1 -C8 -烷基胺基、硫基、C1 -C8 -烷基硫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磺醯基、C1 -C6 -三烷基矽基、氰基及硝基, 其中該C3 -C7 -環烷基、C4 -C7 -環烯基、芳基及雜環基可經一或多個可相同或不同之Za 取代基取代; m為0、1、2、3或4; n為0、1、2、3或4; p為0、1、2、3、4或5; L為NR3 或CR1 R2 ,或其中 R1 及R2 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鹵素原子、C1 -C8 -烷氧基及C1 -C8 烷基; R3 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C1 -C8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C2 -C8 -烯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烯基、C3 -C8 -炔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3 -C8 -鹵代炔基、C3 -C7 -環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3 -C7 -鹵代環烷基、C3 -C7 -環烷基-C1 -C8 -烷基、C1 -C8 -烷基羰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羰基、C1 -C8 -烷氧基羰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氧基羰基、C1 -C8 -烷基磺醯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磺醯基、芳基-C1 -C8 -烷基及苯磺醯基, 其中該C3 -C7 -環烷基、C3 -C7 -環烷基-C1 -C8 -烷基、芳基-C1 -C8 -烷基及苯磺醯基可經一或多個可相同或不同之R3a 取代基取代; W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羥基、C1 -C8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C1 -C8 -烷氧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氧基、羥基-C1 -C8 -烷基、C1 -C8 -烷氧基-C1 -C8 -烷基、C2 -C8 -烯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烯基、C2 -C8 -炔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炔基、C3 -C7 -環烷基、C4 -C8 -環烯基、芳基、芳基-C1 -C8 -烷基、雜環基、雜環基-C1 -C8 -烷基、芳氧基、雜芳氧基、芳基硫基、芳基亞磺醯基、芳基磺醯基、雜芳基硫基、雜芳基亞磺醯基、雜芳基磺醯基、芳基胺基、雜芳基胺基、芳氧基-C1 -C8 -烷基、雜芳氧基-C1 -C8 -烷基、芳基硫基-C1 -C8 -烷基、芳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芳基磺醯基-C1 -C8 -烷基、雜芳基硫基-C1 -C8 -烷基、雜芳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雜芳基磺醯基-C1 -C8 -烷基、芳基胺基-C1 -C8 -烷基、雜芳基胺基-C1 -C8 -烷基、芳基-C1 -C8 -烷氧基、雜芳基-C1 -C8 -烷氧基、芳基-C1 -C8 -烷基硫基、芳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芳基-C1 -C8 -烷基磺醯基、雜芳基-C1 -C8 -烷基硫基、雜芳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雜芳基-C1 -C8 -烷基磺醯基、芳基-C1 -C8 -烷基胺基、雜芳基-C1 -C8 -烷基胺基、甲醯基、C1 -C8 -烷基羰基、(羥亞胺基)C1 -C8 -烷基、(C1 -C8 -烷氧基亞胺基)C1 -C8 -烷基、羧基、C1 -C8 -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C1 -C8 -烷基胺甲醯基、二-C1 -C8 -烷基胺甲醯基、胺基、C1 -C8 -烷基胺基、二-C1 -C8 -烷基胺基、硫基、C1 -C8 -烷基硫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磺醯基、C1 -C6 -三烷基矽基、三(C1 -C8 -烷基)矽氧基、三(C1 -C8 -烷基)矽氧基-C1 -C8 -烷基、氰基及硝基, 其中該C3 -C7 -環烷基、C4 -C8 -環烯基、雜環基、芳基及該芳基-C1 -C8 -烷基、雜環基-C1 -C8 -烷基、芳氧基、雜芳氧基、芳基硫基、芳基亞磺醯基、芳基磺醯基、雜芳基硫基、雜芳基亞磺醯基、雜芳基磺醯基、芳基胺基、雜芳基胺基、芳氧基-C1 -C8 -烷基、雜芳氧基-C1 -C8 -烷基、芳基硫基-C1 -C8 -烷基、芳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芳基磺醯基-C1 -C8 -烷基、雜芳基硫基-C1 -C8 -烷基、雜芳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雜芳基磺醯基-C1 -C8 -烷基、芳基胺基-C1 -C8 -烷基、雜芳基胺基-C1 -C8 -烷基、芳基-C1 -C8 -烷氧基、雜芳基-C1 -C8 -烷氧基、芳基-C1 -C8 -烷基硫基、芳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芳基-C1 -C8 -烷基磺醯基、雜芳基-C1 -C8 -烷基硫基、雜芳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雜芳基-C1 -C8 -烷基磺醯基、芳基-C1 -C8 -烷基胺基、雜芳基-C1 -C8 -烷基胺基之芳基、雜環基及雜芳基部分可經一或多個可相同或不同之Wa 取代基取代; X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羥基、C1 -C8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C1 -C8 -烷氧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氧基、C2 -C8 -烯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烯基、C2 -C8 -炔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炔基、C3 -C7 -環烷基、C4 -C7 -環烯基、芳基、雜環基、甲醯基、C1 -C8 -烷基羰基、(羥亞胺基)C1 -C8 -烷基、(C1 -C8 -烷氧基亞胺基)C1 -C8 -烷基、羧基、C1 -C8 -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C1 -C8 -烷基胺甲醯基、二-C1 -C8 -烷基胺甲醯基、胺基、C1 -C8 -烷基胺基、二-C1 -C8 -烷基胺基、硫基、C1 -C8 -烷基硫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磺醯基、C1 -C6 -三烷基矽基、氰基、硝基及羥基-C1 -C8 -烷基, 其中該C3 -C7 -環烷基、C4 -C7 -環烯基、芳基及雜環基可經一或多個可相同或不同之Xa 取代基取代; Y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羥基、C1 -C8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C1 -C8 -烷氧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氧基、C2 -C8 -烯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烯基、C2 -C8 -炔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炔基、C3 -C7 -環烷基、C4 -C7 -環烯基、芳基、雜環基、甲醯基、C1 -C8 -烷基羰基、(羥亞胺基)C1 -C8 -烷基、(C1 -C8 -烷氧基亞胺基)C1 -C8 -烷基、羧基、C1 -C8 -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C1 -C8 -烷基胺甲醯基、二-C1 -C8 -烷基胺甲醯基、胺基、C1 -C8 -烷基胺基、二-C1 -C8 -烷基胺基、硫基、C1 -C8 -烷基硫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磺醯基、C1 -C6 -三烷基矽基、氰基及硝基, 其中該C3 -C7 -環烷基、C4 -C7 -環烯基、芳基及雜環基可經一或多個可相同或不同之Ya 取代基取代; Za 、R3a 、Wa 、Xa 及Ya 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硝基、羥基、氰基、羧基、胺基、硫基、五氟-λ6 -硫基、甲醯基、胺甲醯基、胺基甲酸根、C1 -C8 -烷基、C3 -C7 -環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3 -C8 -鹵代環烷基、C2 -C8 -烯基、C2 -C8 -炔基、C1 -C8 -烷基胺基、二-C1 -C8 -烷基胺基、C1 -C8 -烷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氧基、C1 -C8 -烷基硫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硫基、C1 -C8 -烷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羰基、C1 -C8 -烷基胺甲醯基、二-C1 -C8 -烷基胺甲醯基、C1 -C8 -烷氧基羰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氧基羰基、C1 -C8 -烷基羰氧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羰氧基、C1 -C8 -烷基羰基胺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羰基胺基、C1 -C8 -烷基硫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硫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亞磺醯基、C1 -C8 -烷基磺醯基及具有1至5個鹵素原子之C1 -C8 -鹵代-烷基-磺醯基; 以及其鹽、N-氧化物、金屬錯合物、類金屬錯合物及光學活性異構體或幾何異構體。
  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其中L為具有如請求項1之R3 的NR3
  3. 如請求項1或2之化合物,其中Z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氫原子、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C1 -C6 -烷氧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氧基及氰基。
  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Y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羥基、C1 -C6 -烷基及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
  5.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A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其中: Q2 為CY1 或N; Q3 為O、S或NY6 ,其中Y6 為氫原子或C1 -C8 -烷基; Y1 、Y2 、Y3 、Y4 及Y5 獨立地為氫原子或如請求項1或4所述之Y; Z係如請求項1或3中所述;且 k為1、2或3。
  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W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1 -C6 -烷氧基羰基、C3 -C7 -環烷基、芳基、芳基-C1 -C6 -烷基(其中該芳基可經一或多個鹵素原子取代)、雜環基、羧基、三(C1 -C6 -烷基)矽氧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及C1 -C6 - 烷氧基-C1 -C6 -烷基。
  7.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B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吡咯基、噻唑基、咪唑基、二氫異噁唑基、異噁唑基、吡唑基、三唑基及四唑基,較佳地其中B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吡唑基、二氫異噁唑基、噻唑基、異噁唑基、三唑基及咪唑基。
  8.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B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其中W1 、W2 、W3 、W4 及W5 獨立地為氫原子,或W如請求項1或6中所述。
  9.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化合物,其中X獨立地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鹵素原子、C1 -C6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基、羥基、C1 -C6 -烷氧基及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6 -鹵代烷氧基。
  10. 一種組合物,其包含一或多種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式(I)之化合物及一或多種可接受載劑。
  11. 一種控制非所需植物病原性微生物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將一或多種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或如請求項10之組合物施加至該等微生物及/或植物、植物部分、種子、果實或該等植物生長的土壤。
  12. 一種製備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之方法,其包含使式(II)化合物與式(III)化合物反應的步驟其中 Hal為Cl、Br或I;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或經取代或非經取代之C1 -C8 -烷基,或 R1 及R2 基團連同其分別連接之氧原子形成5員或6員環; 且其中A、Y、p、Z、Q1 、L、X、n、B、W及m如請求項1中所述。
  13. 一種製備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式(I)化合物之方法,其包含使式(VI)化合物與式(VII)化合物反應的步驟:其中 T為硼衍生物; U為氯、溴、碘、甲磺醯基、甲苯磺醯基或三氟甲磺醯基; 且其中Y、p、Z、Q1 、L、X、n、B、W及m如請求項1中所敍述, 且其中A、Y、p、Z、Q1 、L、X、n、B、W及m如請求項1中所述。
  14. 一種式(VI)化合物及其鹽其中: T表示硼衍生物;且 A、Y、p、Z、Q1 、L、X及n如請求項1中所述; 其限制條件為該式(VI)化合物不表示: [2-[(5,6-二氯-2-甲基-4-硝基-1H-苯并咪唑-1-基)甲基]苯基]-酸(boronic acid) [1862212-46-1], [2-[(6-胺基-9H-嘌呤-9-基)甲基]苯基]-酸[902755-97-9],及 [2-(1H-苯并咪唑-1-基甲基)苯基]-酸[1312793-78-4]。
  15. 一種式(IXa)化合物及其鹽其中: W4 為C1 -C8 -烷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1 -C8 -鹵代烷基、C2 -C8 -烯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烯基、C2 -C8 -炔基、包含至多9個可相同或不同之鹵素原子的C2 -C8 -鹵代炔基、C3 -C8 -環烷基、C4 -C8 -環烯基、芳基、雜環基、甲醯基、C1 -C8 -烷基羰基、(C1 -C8 -烷氧基亞胺基)C1 -C8 -烷基、C1 -C8 -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C1 -C8 -烷基胺甲醯基、二-C1 -C8 -烷基胺甲醯基、C1 -C8 -烷基亞磺醯基或C1 -C8 -烷基磺醯基; Hal表示Br或I;且 Xa 表示F、Cl、Br或I。
TW107114142A 2017-04-27 2018-04-26 雜芳基苯基胺基喹啉及類似物 TWI7829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7290056.5 2017-04-27
EP17290056.5 2017-04-27
EP17290056 2017-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1904A true TW201841904A (zh) 2018-12-01
TWI782983B TWI782983B (zh) 2022-11-11

Family

ID=58701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4142A TWI782983B (zh) 2017-04-27 2018-04-26 雜芳基苯基胺基喹啉及類似物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Link
US (1) US11457629B2 (zh)
EP (1) EP3615523B1 (zh)
JP (1) JP7157077B2 (zh)
KR (1) KR102554993B1 (zh)
CN (1) CN110603253B (zh)
AR (1) AR111493A1 (zh)
AU (1) AU2018259094B2 (zh)
CA (1) CA3061420A1 (zh)
CL (1) CL2019003063A1 (zh)
CO (1) CO2019013035A2 (zh)
EA (1) EA201992509A1 (zh)
ES (1) ES2893105T3 (zh)
IL (1) IL270156B2 (zh)
MX (1) MX2019012717A (zh)
PL (1) PL3615523T3 (zh)
TW (1) TWI782983B (zh)
UA (1) UA125405C2 (zh)
WO (1) WO2018197692A1 (zh)
ZA (1) ZA2019078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R104687A1 (es) * 2015-05-19 2017-08-09 Bayer Cropscience Ag Método para tratar las enfermedades roya del café, mancha negra de los cítricos, sarna de los cítricos y sigatoka negra de la banana
CN110885796B (zh) * 2018-08-20 2022-04-08 山东农业大学 一种抗马铃薯x病毒的弱毒疫苗、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R116747A1 (es) * 2018-10-18 2021-06-09 Bayer Ag Piridilfenilaminoquinolinas y análogos de las mismas
WO2020178307A1 (en) 2019-03-05 2020-09-10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Active compound combination
WO2022171709A1 (en) 2021-02-11 2022-08-18 Syngenta Crop Protection Ag Fungicidal composi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39877A1 (de) 1986-11-21 1988-05-26 Bayer Ag Hetarylalkyl substituierte 5- und 6-ringheterocyclen
JP2522658B2 (ja) * 1987-02-27 1996-08-07 東洋電機製造株式会社 自動制御方法
PL198772B1 (pl) 1997-05-09 2008-07-31 Agraquest Biologicznie czysta kultura Bacillus subtilis, jej metabolit i supernatant z hodowli szczepu, kompozycje do ochrony roślin i owoców przed szkodnikami, sposób ochrony lub leczenia roślin i owoców, agrastatyny, sposób izolowania supernatantu o aktywności owadobójczej
US6245551B1 (en) 1999-03-30 2001-06-12 Agraquest, Inc. Strain of Bacillus pumilus for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s caused by fungi
JP4071036B2 (ja) 2001-11-26 2008-04-02 クミアイ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バシルスsp.D747菌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植物病害防除剤および害虫防除剤
GB0213715D0 (en) 2002-06-14 2002-07-24 Syngenta Ltd Chemical compounds
TWI312272B (en) 2003-05-12 2009-07-21 Sumitomo Chemical Co Pyrimidine compound and pests controll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same
US7417063B2 (en) 2004-04-13 2008-08-26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Bicyclic heterocycles useful as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s
GB0414438D0 (en) 2004-06-28 2004-07-28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Chemical compounds
EP1803712B1 (en) 2004-10-20 2015-12-30 Kumia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3-triazolylphenyl sulfide derivative and insecticide/acaricide/nematicide containing the same as active ingredient
JP4871290B2 (ja) 2005-10-06 2012-02-08 日本曹達株式会社 架橋環状アミン化合物および有害生物防除剤
JP5268461B2 (ja) 2008-07-14 2013-08-21 Meiji Seikaファルマ株式会社 Pf1364物質、その製造方法、生産菌株、及び、それを有効成分とする農園芸用殺虫剤
CN101337937B (zh) 2008-08-12 2010-12-22 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具有杀虫活性的n-苯基-5-取代氨基吡唑类化合物
CN101337940B (zh) 2008-08-12 2012-05-02 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具杀虫活性的含氮杂环二氯烯丙醚类化合物
CN101715774A (zh) 2008-10-09 2010-06-02 浙江化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个具有杀虫活性化合物制备及用途
EP2184273A1 (de) 2008-11-05 2010-05-12 Bayer CropScience AG Halogen-substituierte Verbindungen als Pestizide
GB0820344D0 (en) 2008-11-06 2008-12-17 Syngenta Ltd Herbicidal compositions
CA2746394C (en) 2008-12-12 2017-08-29 Syngenta Limited Spiroheterocyclic n-oxypiperidines as pesticides
US8772200B2 (en) 2010-01-04 2014-07-08 Nippon Soda Co., Ltd.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 and agricultural fungicide
WO2011085575A1 (zh) 2010-01-15 2011-07-21 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邻杂环甲酰苯胺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AR081721A1 (es) 2010-02-25 2012-10-17 Nippon Soda Co Compuesto de amina ciclica y acaricida
US20140018242A1 (en) 2010-05-31 2014-01-16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Method of crop enhancement
KR20130132775A (ko) 2010-08-31 2013-12-05 메이지 세이카 파루마 가부시키가이샤 유해 생물 방제제
CN101967139B (zh) 2010-09-14 2013-06-05 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一氟甲氧基吡唑的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合成方法及应用
AR086744A1 (es) 2011-06-28 2014-01-22 Nippon Soda Co Compuesto heterociclico conteniendo nitrogeno y fungicida para el uso en agricultura y jardineria
WO2013050317A1 (en) 2011-10-03 2013-04-11 Syngenta Limited Polymorphs of an isoxazoline derivative
CN102391261A (zh) 2011-10-14 2012-03-28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n-取代噁二嗪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5729889B2 (ja) * 2011-10-17 2015-06-03 日本曹達株式会社 含窒素ヘテロ環化合物および農園芸用殺菌剤
TWI566701B (zh) 2012-02-01 2017-01-21 日本農藥股份有限公司 芳烷氧基嘧啶衍生物及包含該衍生物作為有效成分的農園藝用殺蟲劑及其使用方法
WO2013144213A1 (en) 2012-03-30 2013-10-03 Basf Se N-substituted pyridinylidene compounds and derivatives for combating animal pests
EP2647626A1 (en) 2012-04-03 2013-10-09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1-Aza-spiro[4.5]dec-3-ene and 1,8-diaza-spiro[4.5]dec-3-ene derivatives as pesticides
US9282739B2 (en) 2012-04-27 2016-03-15 Dow Agrosciences Llc Pesticidal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related thereto
CA2870090A1 (en) 2012-04-27 2013-10-31 Dow Agrosciences Llc Pesticidal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es related thereto
CN103109816B (zh) 2013-01-25 2014-09-10 青岛科技大学 硫代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3232431B (zh) 2013-01-25 2014-11-05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二卤代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WO2014158644A1 (en) 2013-03-13 2014-10-02 Dow Agrosciences Llc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riaryl rhamnose carbamates
BR112015029268B1 (pt) 2013-05-23 2020-10-20 Syngenta Participations Ag composição pesticida, pacote de combinação, utilização, método de aumento da eficácia e redução da fitotoxicidade de compostos de ácido tetrâmico ativos em termos pesticidas, método não terapêutico para combater e controlar pragas
CN103265527B (zh) 2013-06-07 2014-08-13 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邻氨基苯甲酰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24422B (zh) 2013-10-11 2015-05-27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苯并咪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US9102654B2 (en) 2013-10-17 2015-08-11 Dow Agrosciences Llc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esticidal compounds
KR20160072155A (ko) 2013-10-17 2016-06-22 다우 아그로사이언시즈 엘엘씨 살충성 화합물의 제조 방법
TW201613866A (en) 2014-07-07 2016-04-16 Bayer Cropscience Ag Process for preparing fluorinated iminopyridine compounds
US10492495B2 (en) 2015-02-17 2019-12-03 Nippon Soda Co., Ltd. Agrochemical composition
PT3274443T (pt) 2015-03-26 2020-07-08 Bayer Cropscience Lp Estirpe de paenibacillus inovadora, compostos antifúngicos e métodos para sua utilização
US11103139B2 (en) 2015-06-14 2021-08-31 Facense Ltd. Detecting fever from video images and a basel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9022267A2 (pt) 2020-05-19
TWI782983B (zh) 2022-11-11
CN110603253A (zh) 2019-12-20
CA3061420A1 (en) 2018-11-01
PL3615523T3 (pl) 2021-12-27
AU2018259094A1 (en) 2019-12-12
IL270156B1 (zh) 2023-02-01
EP3615523B1 (en) 2021-07-14
AR111493A1 (es) 2019-07-17
US11457629B2 (en) 2022-10-04
UA125405C2 (uk) 2022-03-02
IL270156A (zh) 2019-12-31
IL270156B2 (en) 2023-06-01
ZA201907833B (en) 2022-06-29
CN110603253B (zh) 2023-01-20
CL2019003063A1 (es) 2020-04-03
AU2018259094B2 (en) 2022-08-11
ES2893105T3 (es) 2022-02-08
JP2020517685A (ja) 2020-06-18
WO2018197692A1 (en) 2018-11-01
KR102554993B1 (ko) 2023-07-12
US20200196602A1 (en) 2020-06-25
EA201992509A1 (ru) 2020-04-09
JP7157077B2 (ja) 2022-10-19
KR20190141734A (ko) 2019-12-24
CO2019013035A2 (es) 2020-01-17
EP3615523A1 (en) 2020-03-04
MX2019012717A (es) 2019-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94885T3 (es) Sililfenoxiheterociclos trisustituidos y análogos
TWI782983B (zh) 雜芳基苯基胺基喹啉及類似物
CA3052898A1 (en) Composition for controlling harmful microorganisms comprising 1 -(phenoxy-pyridinyl)-2-(1,2,4-triazol-1 -yl)-ethanol derivatives
TW201927775A (zh) 殺真菌性之㗁二唑
CN111712495A (zh) 羟基异*唑啉及其衍生物
TW201835037A (zh) 苯脒及其作為殺菌劑之用途
TW201841901A (zh) 新穎之三唑衍生物
TW201811778A (zh) 苯并磺內醯胺及類似物
TW201833073A (zh) 苯氧基苯基脒及其作為殺真菌劑的用途
US20200039973A1 (en) Novel 5-substituted imidazolylmethyl derivatives
JP2020506950A (ja) トリアゾールチオン誘導体
US20190218188A1 (en) Novel 5-substituted imidazole derivatives
TW201930316A (zh) 雜環的苯磺內醯胺及類似物
TW201841906A (zh) 新穎三唑衍生物
US20190223437A1 (en) Active compound combinations comprising a 5-substituted imidazole derivative
WO2018060070A1 (en) Novel triazole derivatives
WO2018060071A1 (en) Novel triazole deriva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