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41362A -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41362A
TW201841362A TW107124840A TW107124840A TW201841362A TW 201841362 A TW201841362 A TW 201841362A TW 107124840 A TW107124840 A TW 107124840A TW 107124840 A TW107124840 A TW 107124840A TW 201841362 A TW201841362 A TW 2018413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
light
pixels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4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3213B (zh
Inventor
張志向
李康柱
鄭承龍
朴漢善
金秀剛
趙昭英
田成秀
具沅會
林炫秀
朴濟澔
崔民根
金賢柱
尹優覽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1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1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3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321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omprising more than three subpixels, e.g. red-green-blue-white [RGBW]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Abstract

一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一基板劃分為產生不同顏色的光線的複數個子畫素。一防光洩漏層設置在基板的與這些子畫素中至少一個子畫素的一發光區域相對應的一部分上。一覆蓋層設置在基板的與這些子畫素中的至少一個子畫素相對應的一部分上,並且包含具有複數個凹部或複數個凸部的微透鏡。一有機電致發光裝置設置在覆蓋層上。

Description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並且特別地,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能夠防止光線洩漏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製造為相對較輕和較薄,因為其中使用了能夠自發光的有機電致發光(EL)裝置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並且不需要使用一單獨的光源。此外,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不僅在功耗方面是有利的,因為它們在低電壓下驅動,而且還具有期望的性能,例如實現一定顏色範圍的能力、快速響應速率、寬視角角度。以及高對比度。因此,已經積極研究了用於下一代顯示器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由一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有機發光層產生的光線通過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幾個部件從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發射出。然而,有機發光層產生的一部分光線可能不能夠離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並且可能捕獲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從而導致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的光提取效率低的問題。
具體地,在具有一底部發射結構的一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情況下,有機發光層產生的大約50%的光線可透過一陽極電極,通過全內反射或光吸收捕獲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內,而有機發光層產生的大約30%的光線可透過一基板,通過全內反射或光吸收而捕獲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內。也就是說,有機發光層產生的大約80%的光線可捕獲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內,並且僅向外發射大約20%的光線,導致較差的光提取效率。
為了提高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光提取效率,已經提出將一微透鏡陣列(MLA)附加至一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覆蓋層的方法或者在一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覆蓋層上形成微透鏡的方法。
當微透鏡陣列(MLA)設置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一基板的外部或者微透鏡形成在覆蓋層上時,由有機發光層產生的光線通過基板到達偏振器,然後從偏振器反射以再次導向到基板。這裡,朝向基板行進的光線的一部分可能到達其上產生不同顏色光線的相鄰畫素的微透鏡,從而導致光線洩漏,這樣是有問題的。
因此,本發明的不同方面提供了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在提高光線提取效率的同時能夠防止光線洩漏。
在本發明的一方面中,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包含:一基板,劃分為產生不同顏色的光線的複數個子畫素;一防光洩漏層,設置在基板的與這些子畫素中至少一個子畫素的一發光區域相對應的一部分上;一覆蓋層,設置在基板的與這些子畫素中的至少一個子畫素相對應的一部分上,並且包含具有複數個凹部或複數個凸部的微透鏡;以及一有機電致發光裝置,設置在覆蓋層上。
在本發明的至少一些實施例中,這些子畫素可劃分為紅色、綠色、藍色、以及白色子畫素。防光洩漏層可包含分別設置在這些子畫素中的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中的至少兩個防光洩漏層可允許一相同顏色的光線通過。或者,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的至少一個防光洩漏層允許與通過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的其餘防光洩漏層的至少一種顏色之光線互補的至少一種顏色之光線通過。
這些微透鏡可包含複數個第一微透鏡以及複數個第二微透鏡,其中第二微透鏡設置在未設置第一微透鏡的子畫素中的至少一個子畫素中,其中第二微透鏡與第一微透鏡相同或不相同。這些微透鏡可更包含複數個第三微透鏡,第三微透鏡與第一微透鏡或第二微透鏡相同或者與第一微透鏡和第二微透鏡不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防光洩漏層可不設置在這些子畫素的至少一個子畫素中。第一微透鏡可不設置在這些子畫素的至少一個子畫素中。
根據如上所述的本發明,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設置在與複數個子畫素中的至少一個子畫素中的一發光區域相對應的一區域中,用以防止或減少不同子畫素或不同畫素之間的光線洩漏,同時防止由一有機電致發光(EL)裝置產生的光線的提取效率降低。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複數個畫素的每一個畫素包含複數個子畫素,其中這些子畫素設置有不同的微透鏡或者這些子畫素的至少一個子畫素未設置有微透鏡,由此可根據子畫素調整光線提取效率且能夠防止光線洩漏。
現在將詳細參考本發明的實施例,這些實施例的一些實例在附圖中表示出。這裡闡述的實施例為了提供說明的目的,以將本發明的概念完全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本發明不應解釋為限於這些實施例,並且可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實現。在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裝置的尺寸和厚度可能擴大。在本文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和符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參考附圖和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徵及其實現方法將是顯而易見的。本發明不應解釋為限於這裡所闡述的實施例,並且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實施。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以使得本發明將更徹底和完整,並且將更好地向本領域技術人員傳達本發明的範圍。本發明的範圍將由所附的專利申請範圍限定。在本文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和符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附圖中,為了清楚起見,層和區域的尺寸和相對尺寸可能誇大。
應當理解的是,當一元件或層稱為位於另一元件或層「上」時,其不僅可以「直接位於」另一元件或層上,而且也可藉由「中間」元件或層「間接位於」另一元件或層上。相反,當一元件或層稱為「直接位於」另一元件或層上時,應當理解為沒有插入中間元件或層。
在本文中可以使用例如「之下」、「在下方」、「下面」、「底」、「上方」、以及「頂」之類的空間相對用語來便於描述附圖中所示的元件或部件與另一元件或其它部件的關係。空間相對用語應解釋為除了附圖中所描繪的方位之外還包含在使用或操作中元件的不同方位的用語。舉例而言,當圖式中所示的元件翻轉時,描述為位於另一元件「之下」、「下方」、或「下面」的一元件將定向為位於另一元件「之上」。因此,示例性的用語「之下」、「下方」、或「下面」可包括上面和下面的兩種取向。
另外,用語例如「第一」、「第二」、「A」、「B」、「(a)」、以及「(b)」可以在本文中用於描述組件。然而,應當理解的是,這些用語僅用於將一個部件與另一個部件區分開,並且部件的物質、順序、序列或數量不受這些用語的限制。
圖1係為示意性表示根據本發明之示例性實施例的一顯示裝置的方框圖。請參考圖1,根據本發明之示例性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0包含:一顯示面板1100,其上沿一第一方向,即圖式中的一垂直方向,設置複數個第一線VL1至VLm,以及沿一第二方向,即圖式中的一水平方向,設置複數個第二線HL1至HLn;一第一驅動電路1200,向第一線VL1至VLm提供一第一訊號;一第二驅動電路1300,向第二線HL1至HLn提供第二訊號;以及一定時控制器1400,用以控制第一驅動電路1200和第二驅動電路1300。
通過在第一方向設置的第一線VL1至VLm和在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二線HL1至HLn的交叉,在顯示面板1100上定義複數個畫素P。
第一驅動電路1200和第二驅動電路1300的每一個可包含至少一個驅動器積體電路(IC),以輸出影像顯示訊號。
沿第一方向設置在顯示面板1100上的第一線VL1至VLm可以是例如沿垂直方向設置的資料線,以將資料電壓(即,第一訊號)傳送至在垂直方向上設置的畫素行(column)。第一驅動電路1200可以是將資料電壓供給至資料線的一資料驅動電路。
另外,沿第二方向設置在顯示面板1100上的第二線HL1至HLn可以是例如沿水平方向設置的閘極線,以將掃描訊號(即,第二訊號)傳輸至在水平方向上設置的畫素列(row)。第二驅動電路可以是將掃描訊號供給至閘極線的一閘極驅動器。
顯示面板1100具有設置在其上的焊盤,這些焊盤允許顯示面板1100連接到第一驅動電路1200和第二驅動電路1300。當第一驅動電路1200將第一訊號供給至第一線VL1至VLm時,焊盤將第一訊號傳輸至顯示面板1100。以相同的方式,當第二驅動電路1300將第二訊號供給至第二線HL1至HLn時,焊盤將第二訊號傳輸至顯示面板1100。
每一畫素包括一個或多個子畫素。由子畫素限定的顏色可以是紅色(R)、綠色(G)、藍色(B)、以及選擇性的白色(W),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顯示面板中,連接到控制每一子畫素以產生光線的薄膜電晶體(TFT)的一電極稱為一第一電極,而設置在顯示面板的前表面上或覆蓋兩個或更多個畫素的一電極稱為一第二電極。當第一電極係為一陽極時,第二電極係為一陰極,反之亦然。在下文中,第一電極將稱為陽極,第二電極將稱為陰極,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
根據電致發光裝置的結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分類為一頂部發射型或一底部發射型。儘管以下本發明的實施例描述為底部發射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
每一子畫素可以是其上設置或不設置具有一單一顏色的濾色器的基底。濾色器將一單個有機發光層的顏色轉換為一特定波長的顏色。此外,可以在每一子畫素中設置一光散射層,以提高有機發光層的光提取效率。光散射層可稱為一微透鏡陣列、一奈米圖案、一漫射圖案、二氧化矽珠等。
在下文中,將關於微透鏡陣列描述散射層的實施例。然而,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不限於此,並且用於散射光線的各種結構可以與其相組合。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2描述根據本發明一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圖2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請參考圖2,在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一單個畫素P包含複數個子畫素。特別地,一單個畫素P可包含四(4)個子畫素。在以下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中,一單個畫素P將描述為包括四個子畫素。然而,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不限於此,並且可全面地包括其中一單個畫素P包含兩個(2)到四個(4)個子畫素的所有配置。
這些個子畫素(例如,四個子畫素)分別包含發光區域EA11、EA21、EA31、以及EA41。舉例而言,第一子畫素包含第一發光區域EA11,第二子畫素包含第二發光區域EA21,第三子畫素包含第三發光區域EA31,以及第四子畫素包含第四發光區域EA41。
雖然第一至第四發光區域EA11、EA21、EA31、以及EA41可以是從其中發射紅色(R)、綠色(G)、藍色(B)、以及白色(W)光線波長范圍的區域,但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不限於此。相反,可實現為四個發光區域EA11、EA21、EA31、以及EA41中的至少兩個發光區域發射與上述紅色(R)、綠色(G)、藍色(B)、以及白色(W)不同顏色光線的結構。
複數個微透鏡設置在每一發光區域EA11、EA21、EA31、以及EA41中。設置在發光區域EA11、EA21、EA31、以及EA41中的微透鏡的形狀可以為相同的形狀,例如,為具有諸如一直線、一曲線、或拋物線限定的橫截面的一圓錐形狀。微透鏡可提高有機電致發光(EL)裝置的外部光線的提取效率。這些個微透鏡包含形成在覆蓋層120中的複數個第一凹部201和複數個第一連接部202,每個第一連接部202連接相鄰的第一凹部201。
具有相同形狀的微透鏡設置在第一至第四發光區域EA11、EA21、EA31、以及EA41中。現在將參考圖3描述這種配置。
圖3係為沿著圖2中的線A-B截取的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如圖3所示,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第一至第四子畫素SP1、SP2、SP3、以及SP4。
當由有機電致發光(EL)裝置產生的光線朝向基板100行進時,一部分光線可能到達產生不同顏色光線的相鄰子畫素的微透鏡或另一相鄰畫素的微透鏡,從而導致光線洩漏。特別地,當一顯示裝置設置有不具有濾色器的子畫素時,由其它子畫素產生的顯著量的洩漏光成分可到達沒有濾色器的子畫素的微透鏡以被視覺識別。特別地,當一濾色器不設置在一白色(W)子畫素中時,由另一子畫素產生的洩漏光成分可能到達白色子畫素的微透鏡,以由觀看者視覺感知,這是具有問題的。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111、112、以及113,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111、112、以及113設置在劃分為第一至第四子畫素SP1至SP4的基板100上。更一般地,防光洩漏層係為例如透過防止或基本上減少在子畫素中產生的光線的至少一部分到達相鄰子畫素不同的子畫素,防止或基本上減少不同子畫素之間光洩漏的一層。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一防光洩漏層可包含不同類型的防光洩漏層。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防光洩漏層可包含以下三種防光洩漏層中的至少一種:一I型防光洩漏層,配置為允許特定波長的光線通過同時吸收其餘波長的光線;一II型防光洩漏層,配置為允許特定波長的光線通過,同時吸收可見光的一部分以允許其餘的可見光通過;一III型防光洩漏層,配置為在改變光線光軸的同時允許光線通過或反射,具有改變光軸的光線然後由偏振器吸收。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I型防光洩漏層選擇性地允許特定顏色的光線通過,同時吸收其餘波長的光線,由此特定顏色的主要部分(例如至少60%)從其穿過,而吸收其餘波長的光線的一主要部分(例如至少60%)。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一III型防光洩漏層允許光線通過或反射,同時改變光線的光軸至少50%。特別地,第一防光洩漏層110設置在第一子畫素SP1上,第二防光洩漏層111設置在第二子畫素SP2上,第三防光洩漏層112設置在第三子畫素SP3上,以及第四防光洩漏層113設置在第四子畫素SP4上。
覆蓋層120設置在包含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的基板100上。具有一第一電極130、一有機發光層140、以及一第二電極150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EL設置在覆蓋層120上。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EL可對應於覆蓋層120中的微透鏡,以提高第一至第四發光區域EA11、EA21、EA31、以及EA41中的外部光線提取效率。第一至第四發光區域EA11、EA21、EA31、以及EA41由構造為暴露第一電極130之頂表面的預定部分的堤圖案160限定。
具體地,覆蓋層120在每個發光區域EA11、EA21、EA31、以及EA41中包括複數個微透鏡。這些微透鏡由複數個第一凹部201和複數個第一連接部202組成,每一連接部與相鄰的第一凹部201相連接。當有機電致發光裝置EL配置為在發光區域EA11、EA21、EA31、以及EA41中呈現多個微透鏡時,由於圖案的特性,形成在覆蓋層120中的這些個第一凹部201給予有機電致發光裝置EL的表面凹形彎曲部分。
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設置在與第一至第四子畫素SP1至SP4的發光區域EA11、EA21、EA31、以及EA41相對應的區域中。利用這種配置,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防止或減少不同子畫素之間的光線洩漏。這裡,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可允許特定波長的光線通過,同時吸收其餘波長的光線。此外,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中的至少一個防光洩漏層相比較於其他防光洩漏層更薄,以將光透射率提高至相比較於其他防光洩漏層的透光率更高。
下面透過使用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詳細描述防止漏光的原理。有機電致發光裝置EL的第一電極130和有機發光層140的折射率可相比較於基板100和覆蓋層120的折射率更高。舉例而言,基板100和覆蓋層120的折射率係為大約1.5,而有機電致發光裝置EL的第一電極130和有機發光層140的折射率在1.7至2.0的範圍內。
有機發光層140產生的光線800的一部分從第二電極150反射出並重新導向到第一電極130,同時有機發光層140產生的光線的剩餘部分朝向第一電極130發射。也就是說,有機發光層140產生的大部分光線朝向第一電極130。
因為有機發光層140的折射率大致等於第一電極130的折射率,所以有機發光層140產生的光線的路徑在有機發光層140和第一電極130的邊界處不改變。由於第一電極130和覆蓋層120之間的折射率的差異,當以等於或大於一閥值角度的角度入射時,已經通過第一電極130的光線可以在第一電極130和覆蓋層120之間的邊界處全反射。
在這種情況下,在第一電極130和覆蓋層120之間的邊界全反射的光線從第二電極150再次反射,並穿過有機發光層140和第一電極130,然後通過其折射率與覆蓋層120的折射率基本相同的基板100到達設置在基板100之後表面上的偏振器(圖未示)。然後,光線從偏振器(圖未示)反射重新導向到基板100。
另外,在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設置在基板100上,更具體地,設置在對應於發光區域EA11、EA21、EA31、以及EA41的區域中,用以防止光線以大於全反射閥值角度的一角度行進到達一相鄰子畫素或另一個畫素的微透鏡。
具體地,有機發光層140產生的光線800的一部分在第一電極130和覆蓋層120之間的邊界全反射,然後從第二電極150反射以重新導向到基板。在這種情況下,以小於全反射閥值角度的一角度行進的光線800的一部分穿過覆蓋層120和基板100,然後在基板100和偏振器(圖未示)之間的邊界重新反射以重新導向到基板100。
其後,朝向基板100重新定向的光線部分再次穿過基板100,以到達設置在基板100上的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中的一個。當光線的這一部分到達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中的一個時,光線的這一部分被吸收。由於由不同子畫素或不同畫素產生的光線如上所述由防光洩漏層吸收,因此可防止或減少來自包含複數個微透鏡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光線洩漏。
由於根據本發明之本實施例的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的特徵在於允許特定波長的光線通過而吸收其餘波長的光,所以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可允許洩漏光成分中的特定波長的光線通過,同時吸收洩漏光成分中的剩餘波長的光線。舉例而言,當允許藍色(B)光線通過的第四防光洩漏層113設置在第四子畫素SP4中時,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允許具有藍色波長范圍的洩漏光成分通過,同時吸收具有其餘波長范圍的光線。在這種情況下,藍色光線可以從第四子畫素SP4發射出。在其中藍色光線的效率較低的顯示裝置的情況下,這樣可因此補償藍色光線。
或者,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中的至少兩個防光洩漏層可允許相同顏色的光線通過。舉例而言,第一防光洩漏層110、第二防光洩漏層111、以及第三防光洩漏層112允許不同顏色的光線通過,而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允許與第一至第三防光洩漏層110、111、以及112允許通過的光線顏色相同的光線通過。
更具體地,第一防光洩漏層110允許紅色(R)光線通過,第二防光洩漏層111允許綠色(G)光線通過,並且第三防光洩漏層112允許藍色(B)光線通過,而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允許紅色光線、綠色光線、以及藍色光線中的一種通過。在本發明的一進一步或不同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可配置為相比較於第一至第三防光洩漏層110、111、以及112中的任何一個更薄,以不僅能夠允許紅色光線、綠色光線、以及藍色光線的一種或多種通過,而且允許其它可見光線通過。這裡,對於特定波長范圍的光線,第一至第三防光洩漏層110、111、以及112中每一個的透射率可以為60%或以上,而用於可見光第四防光洩漏層113的透射率可以為60%或以上。第一至第三防光洩漏層110、111、以及112中每一個允許一種顏色的光線通過,同時吸收其他顏色的光線。
當第一防光洩漏層110和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允許相同顏色的光線通過,並且由第二子畫素SP2或第三子畫素SP3產生的一洩漏光成分朝向第四子畫素SP4定向時,洩漏光成分由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吸收。這可以防止不同子畫素或不同畫素之間的光線洩漏。另外,由於第四防光洩漏層113設置為相比較於第一至第三防光洩漏層110、111、以及112中的任何一個更薄,所以第四防光洩漏層113的可見光的透射率可相對更高。由於第四子畫素SP4設置有相對薄的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因此第四子畫素SP4可具有相比較於其他子畫素更高的一光透射率水平,同時能夠防止光線洩漏。
另外,當第二子畫素SP2或第三子畫素SP3產生的一綠色或藍色洩漏光成分指向第四子畫素SP4時,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吸收綠色或藍色光線,從而能夠防止光線洩漏。第四防光洩漏層113選擇性地允許紅色光線通過,從而能夠吸收由第二子畫素SP2或第三子畫素SP3產生的光線。
另外,第一防光洩漏層110可吸收由第二子畫素SP2或第三子畫素SP3產生的綠色或藍色洩漏光成分,並且第二防光洩漏層111可吸收由第一子畫素SP1或第三子畫素SP3產生的紅色或藍色洩漏光成分,同時第三防光洩漏層112可吸收由第一子畫素SP1或第二子畫素SP2產生的紅色或綠色洩漏光成分。
儘管在上述配置中,第四防光洩漏層113表示為允許與第一防光洩漏層110允許通過的光線相同顏色的光線通過,但是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發光顯示裝置不限於此。相反,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可允許與第二或第三防光洩漏層111或112允許通過的光線顏色相同的光線通過。
由於如上所述由不同子畫素或不同畫素產生的光線由防光洩漏層吸收,因此可防止或減少來自具有複數個微透鏡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光線洩漏。
另外,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不限於上述結構。這裡,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中的至少一個防光洩漏層允許通過的光線顏色可以與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的其他防光洩漏層允許通過的光線顏色互補。
舉例而言,第一防光洩漏層110、第二防光洩漏層111、以及第三防光洩漏層112可允許不同顏色的光線通過,而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可允許與第一至第三防光洩漏層110、111、以及112中的一個允許通過的光線顏色互補的一種或多種顏色的光線通過。
特別地,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可允許與綠色光線互補的一波長范圍光線通過。換句話而言,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可允許對應於1931 CIE-xy顏色坐標系中的坐標(0.35,0.1)至(0.55,3)的一光線顏色(或光線波長范圍)通過。
利用這種設置,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可透過吸收由第一至第三子畫素SP1、SP2、以及SP3產生的紅色、綠色、或藍色光線洩漏成分,以防止或減少不同子畫素或不同畫素之間的光線洩漏。具體地,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允許對應於1931 CIE-xy顏色坐標系中的坐標(0.35,0.1)至(0.55,3)的一光線波長范圍通過,同時吸收其他顏色的光線,從而最小化光線洩漏。
由於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允許對應於1931 CIE-xy顏色坐標系中的坐標(0.35,0.1)至(0.55,3)的一光線波長范圍通過,因此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可防止或減少由設置在第四子畫素SP4中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EL產生的光線損失。特別地,由於無效率的藍色和紅色光線的吸收最小化,因此可防止第四子畫素SP4中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EL的發光效率由於第四防光洩漏層113而劣化。
儘管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第四防光洩漏層113描述為配置為允許與綠色光線互補的光線波長范圍通過,但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第四防光洩漏層113不限於此,並且可配置為允許與紅色或藍色光線互補的光線波長范圍通過。
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防止或減少不同子畫素或不同畫素之間的光線洩漏,因為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設置在與第一至第四發光區域EA11、EA21、EA31、以及EA41相對應於第一至第四子畫素SP1至SP4的區域中。
此外,在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由於第四防光洩漏層113允許對應於1931 CIE-xy顏色坐標系中之坐標(0.35,0.1)至(0.55,3)的光線顏色(或光線波長范圍)通過,因此可防止或減少不同子畫素或不同畫素之間的光線洩漏,同時防止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的發光效率劣化。
在下文中,將參照圖4及圖5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圖4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根據本發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包含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的部件。將省略對一些部件的描述,因為它們與前述實施例的組件相同。另外,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或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請參考圖4,除了設置在至少一個發光區域中的微透鏡的形狀之外,根據本發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與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大致相同。
具體地,第一至第四子畫素的每一個包含第一至第四發光區域EA11、EA21、EA32、以及EA41。設置在第一至第四發光區域EA11、EA21、EA32、以及EA41中至少一個發光區域中的微透鏡的形狀可以與設置在其餘發光區域上的微透鏡的形狀不同。
請參考圖4,第一微透鏡設置在第一發光區域EA11、第二發光區域EA21、以及第四發光區域EA41中,而第二微透鏡設置在第三發光區域EA32中。第一微透鏡的形狀可不同於第二微透鏡的形狀。
具體地,第一微透鏡包含複數個第一凹部201和複數個第一連接部202,每個第一連接部連接相鄰的第一凹部201。第二微透鏡包含複數個第二凹部301和複數個第二連接部302,每個第二連接部連接相鄰的第二凹部301。
這裡,第一凹部201的直徑(D)D(最大直徑)、深度(H)H、半高寬(FWHM)、相鄰凹部之間的間隙(G)G、斜率(S)S、以及縱橫比(A/R)A/R中的至少一個可以與第二凹部301的相應一個不相同。FWHM係指在最大深度的一半處測量的凹部的全寬度。縱橫比(A/R)A/R係指透過將凹部的深度(H)H除以凹部的最大半徑(D/2)D/2而獲得的值。
雖然在圖4及圖5中,第二微透鏡的第二凹部301的直徑D2表示為相比較於第一微透鏡的第一凹部201的直徑D1更小,但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不限於此。可採用其中第一凹部201的形狀與第二凹部301的形狀不相同的任何結構。
現在將參考圖5詳細描述這種配置。圖5係為沿圖4中的線C-D截取的根據本發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請參考圖5,具有相同形狀的第一微透鏡設置在第一、第二、以及第四發光區域EA11、EA21以及EA41中。具有與第一微透鏡不同形狀的第二微透鏡設置在第三發光區域EA32中。
第二微透鏡的第二凹部301的直徑D2可小於第一微透鏡的第一凹部201的直徑D1。微透鏡的凹部裝配到覆蓋層120中,以提高外部光線的提取效率,並且取決於微透鏡之凹部的形狀的光學路徑的變化是提高光線提取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光學效率可根據微透鏡之凹部的直徑(D)D而不相同。
具體地,由於設置在第三發光區域EA32中的第二微透鏡之第二凹部301的直徑D2小於設置在第一、第二、以及第四發光區域EA11、EA21、以及EA41中第一微透鏡之第一凹部201的直徑D1,因此從有機電致發光裝置EL的第三發光區域EA32產生的光線到達微透鏡結構的頻率可以增加。因此,可進一步提高其中可設置具有低效率的有機電致發光裝置EL之子畫素的光提取效率。
另外,由於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至113設置在第一至第四子畫素SP1、SP2、SP3、以及SP4中,因此可防止或減少不同子畫素或不同畫素之間的光線洩漏。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6及圖7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一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圖6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圖7係為沿圖6中的線E-F截取的根據本發明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除非另有規定,根據本發明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包含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的部件。將省略對一些部件的描述,因為它們與前述實施例的組件相同。另外,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或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請參考圖6及圖7,在根據本發明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包含在一單個畫素P中的四個發光區域EA11、EA21、EA33、以及EA42的至少一個發光區域可具有其中未設置防光洩漏層的一區域。另外,第一至第四發光區域EA11、EA21、EA33、以及EA42中的至少一個發光區域可具有其中不設置微透鏡的一區域。
舉例而言,第一發光區域EA11和第二發光區域EA21的每一個包含一防光洩漏層,而第三發光區域EA33和第四發光區域EA42均不包含一防光洩漏層。此外,第一發光區域EA11和第二發光區域EA21的每一個包含微透鏡,而第三發光區域EA33和第四發光區域EA42都不包括微透鏡。也就是說,包含未設置防光洩漏層之區域的發光區域可不包含微透鏡。
根據本發明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不限於此,並且具有一防光洩漏層的一發光區域可以不包含微透鏡。
具體地,第一發光區域EA11和第二發光區域EA21的每一個包含一第一防光洩漏層110和一第二防光洩漏層111。相反,第三發光區域EA33第四發光區域EA42都不包括一防光洩漏層。
在第一發光區域EA11和第二發光區域EA21中,覆蓋層220設置有具有相同形狀的微透鏡。另外,在第三發光區域EA33和第四發光區域EA42中,覆蓋層220可以不設置微透鏡。
也就是說,在第三發光區域EA33和第四發光區域EA42中,覆蓋層220可形成為平坦的。因此,一第一電極230、一有機發光層240、以及一第二電極250也形成為平坦的。
這裡,防光洩漏層和微透鏡都不設置在第四發光區EA42中。由於微透鏡未設置在最容易受漏光影響的第四子畫素SP4中,因此由產生不同顏色光線的子畫素產生的洩漏光成分可防止由設置在第四子畫素SP4中的微透鏡提取,因此視覺上感覺不到洩漏光成分。
如上所述,在第四子畫素SP4中沒有設置微透鏡以防止光線洩漏,從而可從第四子畫素SP4省去防光洩漏層的結構。
儘管在圖6及圖7中表示了其中第三發光區域EA33中既沒有設置防光洩漏層也沒有設置微透鏡的結構,然根據本發明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不限於此。相反,不僅微透鏡和防光洩漏層都不設置在第四子畫素SP4中,而且也可都不設置在第一至第三子畫素SP1、SP2、以及SP3的一個中。
因此,可防止否則會導致光洩漏的光線不僅在第四子畫素中,而且在易受光線洩漏影響的其它子畫素中通過微透鏡向外提取。
在下文中,將參照圖8及圖9描述根據本發明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一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圖8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以及圖9係為沿圖8中的線G-H截取的根據本發明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除非另有規定,根據本發明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包含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的部件。將省略對一些部件的描述,因為它們與前述實施例的組件相同。另外,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或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請參考圖8及圖9,根據本發明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在一單個畫素P包含的複數個發光區域EA12、EA21、EA33、以及EA42的至少兩個發光區域中具有微透鏡。根據本發明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與根據本發明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不同之處在於,設置在至少一個發光區域中的微透鏡的形狀與設置在其餘發光區域上的微透鏡的形狀不相同。
具體地,第一子畫素至第四子畫素分別包括一第一發光區域EA12、一第二發光區域EA21、一第三發光區域EA33、以及一第四發光區域EA42。微透鏡設置在第一至第四發光區域EA12、EA21、EA33、以及EA42的至少兩個發光區域中。在至少兩個發光區域中,設置在一個發光區域中的微透鏡的形狀可以與設置在其餘發光區域上的微透鏡的形狀不相同。另外,一防光洩漏層和微透鏡可設置在至少一個發光區域中。
舉例而言,第二微透鏡設置在第一發光區域EA12中,第一微透鏡設置在第二發光區域EA21中,並且沒有微透鏡設置在第三發光區域EA33和第四發光區域EA42中。這裡,第一微透鏡的形狀可不同於第二微透鏡的形狀。
具體地,設置在第一發光區域EA12中的第二微透鏡的第二凹部301的直徑D2小於第一微透鏡的第一凹部201的直徑D1。因此,第一發光區域EA12的每一單位面積的第二微透鏡的數量大於第二發光區域EA21的每一單位面積的第一微透鏡的數量。
如上所述,相比較於第二發光區域EA21中設置的微透鏡的數量,在其中設置具有效率更低的電致發光裝置的第一發光區域EA12中設置更多數量的微透鏡,從而增加由電致發光裝置EL(330、340、以及350)產生的光線到達微透鏡的頻率。因此,能夠提高第一發光區域EA12的發光效率,由此降低功耗。
在下文中,將參照圖10及圖11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一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圖10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以及圖11係為沿圖10中的線I-J截取的根據本發明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除非另有規定,根據本發明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包含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的部件。將省略對一些部件的描述,因為它們與前述實施例的組件相同。另外,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或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請參考圖10及圖11,在根據本發明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在一單個畫素P中包含的複數個發光區域EA12、EA21、EA34、以及EA42中的至少三個發光區域中的覆蓋層420上具有微透鏡。
設置在至少一個發光區域中的微透鏡的形狀可不同於設置在其餘發光區域上的微透鏡的形狀。在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設置在至少一個發光區域中的微透鏡的形狀可以與設置在其餘發光區域的一個發光區域上的微透鏡的形狀相同。
在畫素P中包含的複數個發光區域EA12、EA21、EA34、以及EA42中,微透鏡設置在至少一個發光區域中,而沒有微透鏡設置在其餘的發光區域上。
舉例而言,微透鏡設置在第一發光區域EA12、第二發光區域EA21、以及第三發光區域EA34中,而沒有微透鏡設置在第四發光區域EA42中。
第二微透鏡、第一微透鏡、以及第三微透鏡分別設置在第一發光區域EA12、第二發光區域EA21、以及第三發光區域EA34中。第一至第三微透鏡的形狀彼此不相同。
具體地,第一微透鏡的第一凹部201的直徑D1相比較於第二微透鏡的第二凹部301的直徑D2更大,而第二微透鏡的第二凹部301的直徑D2相比較於第三微透鏡的第三凹部401的直徑D3更大。
因此,第三發光區域EA34之每一單位面積的微透鏡的數量大於第一發光區域EA12之每一單位面積的微透鏡的數量,其中第一發光區域EA12之每一單位面積的微透鏡的數量大於第二發光區域EA21之每一單位面積的微透鏡的數量。
由第三發光區域EA34中的電致發光裝置EL(430、440、450)產生的光線將到達微透鏡的頻率高於由第一發光區域EA12或第二發光區域EA21中的電致發光裝置EL中的電致發光裝置EL產生的光線將到達微透鏡的頻率,而由第一發光區域EA12中的電致發光裝置EL產生的光線將到達微透鏡的頻率高於由第二發光區域EA21中的電致發光裝置EL產生的光線將到達微透鏡的頻率。
也就是說,根據本發明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根據設置在發光區域中之電致發光裝置的效率具有不同的微透鏡形狀,由此可根據發光區域提高發光效率。
儘管在圖10及圖11所示的結構中,第一微透鏡的第一凹部201、第二微透鏡的第二凹部301、以及第三微透鏡的第三凹部401描述為具有不同的直徑,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並且可具有其中第一至第三凹部的直徑、深度、FWHM,相鄰凹部之間的間隙、斜率、以及縱橫比中的至少一個與其它凹部的對應一個不相同的任何設置。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12及圖13描述根據本發明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圖12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以及圖13係為沿著圖12中的線K-L截取的根據本發明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除非另有規定,根據本發明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包含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的部件。將省略對一些部件的描述,因為它們與前述實施例的組件相同。另外,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或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請參考圖12及圖13,在根據本發明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一單個畫素P包含複數個發光區域EA11、EA22、EA31、以及EA41,其中微透鏡佈置在第一、第三、以及第四發光區域EA11、EA31、以及EA41中,而沒有微透鏡佈置在第二發光區域EA22中。
第一防光洩漏層110、第二防光洩漏層111、第三防光洩漏層112和第四防光洩漏層113設置在基板100的對應於發光區域EA11、EA22、EA31、以及EA41的部分上。
當用於產生綠色光線的電致發光裝置EL(530、540、550)設置在第二發光區域EA22中時,複數個微透鏡設置在發光區域EA11、第三發光區域EA31、以及第四發光區域EA41中,發光效率低於第二發光區域EA22的發光效率。由此可提高發光效率。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14及圖15描述根據本發明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圖14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以及圖15係為沿圖14中的線M-N截取的根據本發明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除非另有規定,根據本發明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可包含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的部件。將省略對一些部件的描述,因為它們與前述實施例的組件相同。另外,在下文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或標號將用於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請參考圖14,根據本發明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在一單個畫素P中包含的複數個第一至第四發光區域EA11、EA21、EA31、以及EA43的每一個中具有微透鏡。此外,在一單個畫素P中具有的一子畫素中,一防光洩漏層可設置在具有微透鏡的一覆蓋層320下方。
在一單個畫素P中,設置在至少一個子畫素中的一防光洩漏層可由與設置在其他子畫素中的防光洩漏層不同的材料形成。因此,能夠降低特定子畫素的反射率,並且減少光線洩漏。
將參考圖15描述這種配置。請參考圖15,在根據本發明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設置在單個畫素的複數個子畫素中的至少一個子畫素中的第四防光洩漏層210可以由一光反射材料形成。此外,設置在單個畫素的複數個子畫素中的其它子畫素中的第一至第三防光洩漏層110、111、以及112分別允許紅色、綠色、以及藍色光線通過。
具體地,一絕緣層200設置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基板100上。第一至第四防光洩漏層110、111、112、以及210設置在絕緣層200的與子畫素SP1、SP2、SP3、以及SP4的發光區域EA11、EA21、EA31、以及EA43相對應的部分上。設置在第一至第三子畫素SP1、SP2、以及SP3中的第一至第三防光洩漏層110、111、以及112分別允許紅色、綠色、以及藍色光線通過。此外,設置在第四子畫素SP4中的第四防光洩漏層210可反射光線。
設置在第四子畫素SP4中的第四防光洩漏層210可包括兩層或更多層。特別地,設置在第四子畫素SP4中的第四防光洩漏層210包含設置在絕緣層200上的一第一金屬層211和設置在第一金屬層211上的一第二金屬層212。這裡,絕緣層200可為一無機絕緣層,由選自氮化矽(SiNx)和氧化矽(SiO2)中的一種材料形成,但不限於此。
由於如上所述具有兩個或更多個金屬層的第四防光洩漏層210設置在第四子畫素SP4中,因此由除第四子畫素SP4之外的子畫素產生的光線洩漏成分可從第一金屬層211或第二金屬層212朝向基板100重新定向,從而到達設置在基板100下方的一偏振器(圖未示)。
從第一金屬層211或第二金屬層212反射的光線洩漏成分重新定向,使得其路徑與偏振器(圖未示)的光軸不相同,從而捕獲在顯示裝置內而沒有從基板100中提取出。也就是說,由第一金屬層211或第二金屬層212重新定向的光線洩漏成分捕獲在顯示裝置內,從而觀看者不能夠在視覺上感覺到光線洩漏成分。
換句話而言,當第四防光洩漏層210未設置在第四子畫素SP4中時,由其餘子畫素產生的光線洩漏成分可以在基板100和偏振器(圖未示)之間的邊界重新定向,以到達第四子畫素SP4的微透鏡。已經到達微透鏡的光線可透過微透鏡從基板100提取,從而導致光線洩漏。也就是說,微透鏡可以將到達微透鏡的光線的光軸轉換成與偏振器(圖未示)的光軸同軸,從而可以從基板100提取光線以被觀看者視覺感知。
另外,當外部光線850從基板100的外部進入第四子畫素SP4時,外部光線850可以從第一金屬層211或第二金屬層212反射以朝向基板100重新定向。由於外部光線850的光軸在外部光線850從第一金屬層211或第二金屬層212反射的同時改變,因此外部光線850不能通過設置在基板100之底表面上的偏振器(圖未示)。由於外部光線850不能夠離開顯示裝置,所以可以減少外部光線850的反射率。
第一金屬層211可以由具有負介電係數或一負介電常數的材料形成。第一金屬層211的介電係數的絕對值可大於絕緣層200的介電係數的絕對值。
第一金屬層211可以由具有負介電係數的絕對值大於絕緣層200的介電係數之絕對值的一鹼土金屬形成。然而,根據本發明之本實施例的第一金屬層211的材料不限於此。舉例而言,第一金屬層211可由選自鈹(Be)、鈣(Ca)、鋇(Ba)、鍶(Sr)、鐳(Ra)、鋰(Li)、鈉(Na)、以及鎂(Mg)的,具有負介電係數的至少一種材料形成。
由一金屬形成的第二金屬層212設置在第一金屬層211上。第二金屬層212可以由選自銀(Ag)、鋁(Al)、以及金(Au)中的至少一種形成。
當光線到達絕緣層和具有一高介電係數的金屬層之間的邊界時,入射光線可由金屬層吸收,或者入射光線的大部分可由於一非發射電漿子模式而損失,從而降低透射率。根據非發射電漿子模式,由於在用作一反射器的金屬層的表面上的電子振盪以及由一有機電致發光裝置產生的光線波長的干涉和由金屬層的吸收,而引起光線損失。也就是說,當絕緣層和用作反射器的金屬層設置為彼此接觸時,在絕緣層和金屬層之間的邊界產生光線損失,從而降低透射率。
相反,具有負介電係數的第一金屬層211設置在絕緣層200和第二金屬層212之間的第四子畫素SP4中,並且第一金屬層211的介電係數的絕對值大於絕緣層200的介電係數的絕對值。因此,這種配置可減少光線損失量,從而提高第四子畫素SP4的透射率。因此,由電致發光裝置EL產生的光線可通過由第一金屬層211和第二金屬層212構成的第四防光洩漏層210從基板100向外提取。
具體地,由於第一金屬層211的介電係數為負,所以第一金屬層211的折射率可為負。更具體地,折射率可表示為介電係數和導磁率的乘積的平方根。由於第一金屬層211的介電係數為負值,因此第一金屬層211的折射率也可以為負值。
具有一負折射率的材料允許光線通過而不反射或吸收入射光線。此外,第一金屬層211和第二金屬層212可構造為顯著較薄。舉例而言,第一金屬層211和第二金屬層212中每一個的厚度可以在1奈米(nm)至30奈米(nm)的範圍內。由於第一金屬層211和第二金屬層212形成為較薄,因此可提高第四防光洩漏層210的透射率。
當電致發光裝置EL產生的光線通過覆蓋層320到達第四防光洩漏層210的第二金屬層212時,一部分光線從第二金屬層212反射,而其餘部分的光線通過第二金屬層212到達第一金屬層211。如上所述,第一金屬層211不反射或吸收光線,使得光線可通過第一金屬層211從基板100向外提取。
因此,由於設置在基板100上的絕緣層200和設置在絕緣層200上的第一及第二金屬層211及212,可減少光線洩漏成分和反射率,同時由電致發光裝置EL產生的光線的透射率可以改善。
設置在第四子畫素SP4中的絕緣層200和第四防光洩漏層210的構造不限於上述結構。
在下文中,將參照圖16描述根據本發明一替代實施例的設置在第四子畫素中的一絕緣層和一第四防光洩漏層。圖16表示根據本發明的本替代實施例的設置在第四子畫素中的絕緣層和第四防光洩漏層的構造。
請參考圖16,在根據本發明的本替代實施例的顯示裝置中,一絕緣層300設置在基板100的與第一至第三子畫素SP1、SP2、以及SP3相對應的部分上,以及第一至第三防光洩漏層110、111、以及112設置在絕緣層300上。
具有微透鏡的覆蓋層420設置在設置在第一至第三子畫素SP1、SP2、以及SP3中的第一至第三防光洩漏層110、111、以及112上。具有一第一電極430、一有機發光層440、以及一第二電極450的一電致發光裝置EL設置在覆蓋層420上。
此外,一第四防光洩漏層310設置在基板100的與第四子畫素SP4相對應的部分上。第四防光洩漏層310包含一第三金屬層311以及一第四金屬層312。與設置在第一至第三子畫素SP1、SP2、以及SP3中絕緣層300的部分一體形成的絕緣層300的一部分設置在第四金屬層312上。也就是說,要設置在第四子畫素SP4中的絕緣層300可以使用在第一至第三子畫素SP1、SP2、以及SP3中形成絕緣層300的製程來形成而不需要任何另外的處理。
具有微透鏡的一覆蓋層420設置在第四子畫素SP4的絕緣層300上,並且具有一第一電極430、一有機發光層440、以及一第二電極450的電致發光裝置EL設置覆蓋層420上。設置在第一至第四子畫素SP1至SP4中的第一電極430、有機發光層440、以及第二電極450的形狀可根據設置在覆蓋層420上之微透鏡的形態來確定。
設置在第四子畫素SP4中的第三金屬層311和第四金屬層312分別可由一層或多層構成。第三金屬層311可由一金屬形成。舉例而言,第三金屬層311可由選自銀(Ag)、鋁(Al)、以及金(Au)中的至少一種形成。
第四金屬層312可由具有一負介電係數的一鹼土金屬形成,該鹼土金屬之負介電係數的絕對值大於絕緣層300之介電係數的絕對值。然而,根據本發明的本實施例的第四金屬層312的材料不限於此。舉例而言,第四金屬層312可以由選自鈹(Be)、鈣(Ca)、鋇(Ba)、鍶(Sr)、鐳(Ra)、鋰(Li)、鈉(Na)、以及鎂(Mg)的具有負介電係數的至少一種材料形成。
此外,第三金屬層311和第四金屬層312可配置為顯著較薄。舉例而言,第三金屬層311和第四金屬層312中每一個的厚度可以在1奈米(nm)至30奈米(nm)的範圍內。由於第三金屬層311和第四金屬層312形成為較薄,因此可提高第四防光洩漏層310的透射率。
如上所述,在第四子畫素SP4中,第三金屬層311設置在基板100上,第四金屬層312設置在第三金屬層311上,以及絕緣層300設置在第四金屬層312上。這樣可因此減少光線洩漏成分和反射率,同時提高由有機電致發光裝置EL產生的光線的透射率。
在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可以使用任何配置,只要設置在至少一個子畫素中的防光洩漏層包含由金屬形成的兩個或更多個層,其中具有的負介電係數的絕對值大於絕緣層之介電係數的絕對值的一個金屬層設置在絕緣層和具有較高反射率水平的另一金屬層之間。
在下文中,將本發明這些實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反射率降低效果與比較實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反射率降低效果進行比較。圖17係為表示本發明的這些實例和比較實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反射率降低效果的圖式。
請參考圖17,將比較其中的每一個僅具有高反射率水平的金屬層作為防光洩漏層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比較實例)與其中每一個中的防光洩漏層包含彼此堆疊的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第一金屬層具有負介電係數,其絕對值大於與防光洩漏層相接觸的一絕緣層之介電係數的絕對值,並且第二金屬層具有一較高水平的反射率(本發明的這些實例)。
在圖17中,x軸表示外部光線對一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入射角,y軸表示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反射率。具有較高水平反射率的金屬層係由銀(Ag)形成,並且具有負介電係數,其絕對值大於與防光洩漏層相接觸的一絕緣層的介電係數的絕對值的金屬層係由鈣(Ca)形成。
在具有微透鏡的一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當外部光線以大角度(例如,40°或更大的角度)入射時,外部光線由微透鏡散射以使得觀看者視覺感知。因此,如在上述本發明的實施例中,需要透過使用防光洩漏層等改變外部光線的光軸,防止入射到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外部光線離開顯示裝置。
然而,如圖17所示,當外部光線以大角度(例如,40°或更大的角度)入射到有機發光顯示裝置時,應當理解的是,具有僅由銀(Ag)形成的5奈米(nm)和10奈米(nm)防光洩漏層的比較實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反射大約5%至大約30%的外部光線。這意味著入射到顯示裝置的外部光線之光軸與偏振器之光軸不同的比率僅為大約5%至大約30%。
相反,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這些實例分別包含其中鈣(Ca)和銀(Ag)以5(nm)至10奈米(nm)之厚度層疊的防光洩漏層的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反射以大角度入射的外部光線的大約50%至大約80%。這意味著入射到顯示裝置的外部光之光軸與偏振器之光軸不相同的比率係為大約50%至大約80%。
如上所述,應當理解的是,本發明這些實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每個防光洩漏層相比較於比較實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每個防光洩漏層反射更大量的外部光線。也就是說,從設置在本發明這些實例的每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的防光洩漏層反射的外部光線量的增加使得外部光線之光軸與偏振器的光軸不相同,由此減少了離開顯示裝置的光線量。因此,能夠降低外部光線的反射率。
根據如上所述的本發明,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設置在與複數個子畫素中至少一個子畫素中的發光區域相對應的區域中的一防光洩漏層,以防止或減少不同子畫素或不同畫素之間的光線洩漏,同時防止由有機電致發光(EL)裝置產生的光線提取效率降低。
另外,在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中,複數個畫素中的每個畫素包含複數個子畫素,其中這些子畫素包含不同的微透鏡或者這些子畫素中至少一個子畫素不設置微透鏡,由此可根據子畫素調整光線提取效率,並且可防止光線洩漏。
在本發明中描述的特徵、結構、以及效果包含在本發明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但不必限於一特定的實施例。本領域的一技術人員可透過組合或修改這些特徵、結構、以及效果來將特定實施例中所示的特徵、結構和效果應用於另一實施例。應當理解的是,所有這樣的組合和修改都包含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雖然為了說明的目的描述了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將理解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實質特徵的情況下,各種修改和應用是可能的。舉例而言,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特定組件可以進行各種修改。
100‧‧‧基板
110‧‧‧第一防光洩漏層
111‧‧‧第二防光洩漏層
112‧‧‧第三防光洩漏層
113‧‧‧第四防光洩漏層
120‧‧‧覆蓋層
130‧‧‧第一電極
140‧‧‧有機發光層
150‧‧‧第二電極
160‧‧‧堤圖案
200‧‧‧絕緣層
201‧‧‧第一凹部
202‧‧‧第一連接部
210‧‧‧第四防光洩漏層
211‧‧‧第一金屬層
212‧‧‧第二金屬層
220‧‧‧覆蓋層
230‧‧‧第一電極
240‧‧‧有機發光層
250‧‧‧第二電極
300‧‧‧絕緣層
301‧‧‧第二凹部
302‧‧‧第二連接部
310‧‧‧第四防光洩漏層
311‧‧‧第三金屬層
312‧‧‧第四金屬層
320‧‧‧覆蓋層
330‧‧‧電致發光裝置EL
340‧‧‧電致發光裝置EL
350‧‧‧電致發光裝置EL
401‧‧‧第三凹部
420‧‧‧覆蓋層
430‧‧‧第一電極
440‧‧‧有機發光層
450‧‧‧第二電極
530‧‧‧電致發光裝置EL
540‧‧‧電致發光裝置EL
550‧‧‧電致發光裝置EL
800‧‧‧光線
850‧‧‧外部光線
1000‧‧‧顯示裝置
1100‧‧‧顯示面板
1200‧‧‧第一驅動電路
1300‧‧‧第二驅動電路
1400‧‧‧資料線
EL‧‧‧電致發光裝置
EA11‧‧‧第一發光區域
EA12‧‧‧第一發光區域
EA21‧‧‧第二發光區域
EA22‧‧‧第二發光區域
EA31‧‧‧第三發光區域
EA32‧‧‧第三發光區域
EA33‧‧‧第三發光區域
EA34‧‧‧第三發光區域
EA41‧‧‧第四發光區域
EA42‧‧‧第四發光區域
EA43‧‧‧第四發光區域
SP1‧‧‧第一子畫素
SP2‧‧‧第二子畫素
SP3‧‧‧第三子畫素
SP4‧‧‧第四子畫素
D1‧‧‧第一凹部201的直徑
D2‧‧‧第二凹部301的直徑
D3‧‧‧第三凹部401的直徑
VL1…VLm‧‧‧第一線
HL1…HLn‧‧‧第二線
A-B‧‧‧線
C-D‧‧‧線
E-F‧‧‧線
G-H‧‧‧線
I-J‧‧‧線
K-L‧‧‧線
M-N‧‧‧線
P‧‧‧畫素
圖1係為示意性表示根據本發明之示例性實施例的一顯示裝置的方框圖; 圖2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3係為沿著圖2中的線A-B截取的根據本發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圖4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5係為沿圖4中的線C-D截取的根據本發明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圖6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7係為沿圖6中的線E-F截取的根據本發明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圖8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9係為沿圖8中的線G-H截取的根據本發明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圖10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11係為沿圖10中的線I-J截取的根據本發明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圖12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13係為沿著圖12中的線K-L截取的根據本發明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圖14係為表示根據本發明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平面圖; 圖15係為沿圖14中的線M-N截取的根據本發明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的剖視圖; 圖16表示根據本發明的本替代實施例的設置在第四子畫素中的絕緣層和第四防光洩漏層的構造;以及 圖17係為表示本發明的這些實例和比較實例的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之反射率降低效果的圖式。

Claims (20)

  1. 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一基板;一畫素,設置在該基板上並包含複數個子畫素;一覆蓋層,設置在該基板上,並且該覆蓋層包含多個微透鏡;一有機電致發光裝置,設置在該覆蓋層上;一堤圖案,設置在該覆蓋層上並用以限定該等子畫素之一發光區域;多個濾光層,分別設置在該各子畫素中;以及其中,該等子畫素中的一部分子畫素包含有該些微透鏡與該各濾光層,該些子畫素中的其餘子畫素僅包含有濾光層。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各濾光層允許不同顏色的光線通過。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些子畫素中的該一部分子畫素中之該些微透鏡具有不同的形狀。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些子畫素中的該一部分子畫素中每一單位面積之微透鏡的數量不同。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畫素包含有紅色子畫素、綠色子畫素以及藍色子畫素,該些子畫素中的該一部分子畫素包含有該紅色子畫素與該綠色子畫素,並且該些子畫素中的該其餘子畫素包含該藍色子畫素。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畫素還包含一白色子畫素,並且其中該白色子畫素包含該些微透鏡。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白色子畫素還包含有該濾光層。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位於該白色子畫素中之濾光層相比較於位於該紅色子畫素、該綠色子畫素及該藍色子畫素中之濾光層更薄。
  9. 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一基板;一畫素,設置在該基板上,並且該畫素包含紅色子畫素、綠色子畫素及藍色子畫素;多個濾光層,分別設置在該紅色子畫素、該綠色子畫素及該藍色子畫素中的每一子畫素中;一覆蓋層,設置在該些濾光層上,並且該覆蓋層包含複數個微透鏡;一有機電致發光裝置,設置在該覆蓋層上;以及一堤圖案,設置在該覆蓋層上,並且該堤圖案用以限定該紅色子畫素、該綠色子畫素及該藍色子畫素之一發光區域,其中該紅色子畫素與該綠色子畫素中之各子畫素包含:位於該有機電致發光裝置與該基板間之該些微透鏡;及位於該些微透鏡與該基板間之該些濾光層,並且其中該藍色子畫素包含有位於該有機電致發光裝置與該基板間之該些微透鏡。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位於該紅色子畫素、該綠色子畫素及該藍色子畫素中之該各濾光層允許不同顏色的光線通過。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紅色子畫素中的每一單位面積之微透鏡的數量不同於該綠色子畫素中的每一單位面積之微透鏡的數量。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畫素還包含一白色子畫素,並且其中該白色子畫素包含位於該有機電致發光裝置與該基板間之該些微透鏡。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白色子畫素包含有該濾光層。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位於該白色子畫素中之濾光層相比較於位於該紅色子畫素、該綠色子畫素及該藍色子畫素中之濾光層更薄。
  15. 一種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包含:一基板;一畫素,設置在該基板上,並且該畫素包含:一第一組子畫素,係具有該等子畫素中的一部分子畫素,及一第二組子畫素,係具有該些子畫素中的其餘子畫素;一濾光層,設置在該些子畫素之至少一個子畫素中;一覆蓋層,設置在該基板上;一有機電致發光裝置,設置在該覆蓋層上;以及一堤圖案,設置在該覆蓋層上,並且該堤圖案用以限定該些子畫素之一發光區域,其中該覆蓋層包含:位於該第一組子畫素中之各子畫素中的多個微透鏡;及位於該第二組子畫素中的一平面。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畫素包含紅色子畫素、綠色子畫素及藍色子畫素,該第一組子畫素包含該紅色子畫素與該綠色子畫素,該第二組子畫素包含該藍色子畫素,其中該紅色子畫素與該綠色子畫素中之各子畫素包含:位於該有機電致發光裝置與該基板間之該些微透鏡;及位於該些與基板間之該濾光層,並且其中該藍色子畫素包含有位於該覆蓋層之該平面與該基板間之該濾光層。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位於該紅色子畫素、該綠色子畫素及該藍色子畫素中之該各濾光層允許不同顏色的光線通過。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紅色子畫素中的每一單位面積之微透鏡的數量不同於該綠色子畫素中的每一單位面積之微透鏡的數量。
  19. 請求項16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組子畫素更包含:一白色子畫素,白色子畫素包含有該些微透鏡及該濾光層。
  20. 請求項19所述之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其中位於該白色子畫素中之濾光層相比較於位於該紅色子畫素、該綠色子畫素及該藍色子畫素中之濾光層更薄。
TW107124840A 2015-10-30 2016-12-28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TWI7132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50152630 2015-10-30
??10-2016-0112123 2016-08-31
KR10-2016-0112123 2016-08-31
KR1020160112123A KR20170052455A (ko) 2015-10-30 2016-08-31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1362A true TW201841362A (zh) 2018-11-16
TWI713213B TWI713213B (zh) 2020-12-11

Family

ID=5874053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3677A TWI647871B (zh) 2015-10-30 2016-12-28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TW107124840A TWI713213B (zh) 2015-10-30 2016-12-28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3677A TWI647871B (zh) 2015-10-30 2016-12-28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487898B2 (zh)
KR (1) KR20170052455A (zh)
CN (2) CN107039598B (zh)
GB (1) GB2564588B (zh)
TW (2) TWI6478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83928B1 (ko) * 2017-08-31 2022-04-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109427859B (zh) 2017-08-31 2023-10-27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10903282B2 (en) * 2017-09-29 2021-01-26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KR102540135B1 (ko) * 2017-12-19 2023-06-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WO2019188416A1 (ja) * 2018-03-30 2019-10-03 ソニーセミコンダクタ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KR102622792B1 (ko) * 2018-08-30 2024-01-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200135799A1 (en) * 2018-10-24 2020-04-30 Innolux Corporation Display device
CN110010792B (zh) * 2019-04-09 2022-07-29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I691109B (zh) 2019-05-09 2020-04-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10444687A (zh) * 2019-08-14 2019-11-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20210077476A (ko) 2019-12-17 2021-06-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210077475A (ko) * 2019-12-17 2021-06-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210079007A (ko) 2019-12-19 2021-06-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20210085981A (ko) * 2019-12-31 2021-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220028556A (ko) 2020-08-28 2022-03-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2133735B (zh) * 2020-09-30 2022-11-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30032512A (ko) * 2021-08-31 2023-03-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27164B2 (ja) * 2002-06-21 2007-12-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表示装置
KR100669686B1 (ko) * 2002-08-26 2007-01-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와 그 제조 방법
JP4357854B2 (ja) * 2003-02-28 2009-11-0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2004363049A (ja) * 2003-06-06 2004-12-24 Seiko Epson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並びに、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JPWO2005107327A1 (ja) * 2004-04-30 2008-03-2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発光ディスプレイ
KR100912802B1 (ko) * 2005-02-28 2009-08-1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전계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7207656A (ja) * 2006-02-03 2007-08-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KR20090089151A (ko) * 2008-02-18 2009-08-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00030985A (ko) * 2008-09-11 2010-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12252984A (ja) * 2011-06-07 2012-12-20 Canon Inc 表示装置
JP5935607B2 (ja) * 2012-09-04 2016-06-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カラーフィルタ形成基板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KR102014885B1 (ko) * 2012-12-26 2019-08-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07905B1 (ko) * 2013-01-03 2019-08-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053999B1 (ko) * 2013-04-30 2019-1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070410B1 (ko) * 2013-06-04 2020-01-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색 변화 저감용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채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2015069700A (ja) * 2013-09-26 2015-04-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20150077261A (ko) * 2013-12-27 2015-07-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KR102178863B1 (ko) * 2014-06-27 2020-11-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4183624B (zh) * 2014-07-31 2017-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透明显示装置
KR102251840B1 (ko) * 2014-08-14 2021-05-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저반사 패널을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405943B1 (ko) * 2014-11-11 2022-06-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컬러필터 어레이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DE102016116119B4 (de) * 2015-08-31 2021-03-18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sche Licht emittierende Dioden-Anzeigevorrichtung
KR101808715B1 (ko) * 2015-09-23 2017-12-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39598B (zh) 2019-01-01
KR20170052455A (ko) 2017-05-12
JP6487898B2 (ja) 2019-03-20
CN110010786A (zh) 2019-07-12
JP2018037391A (ja) 2018-03-08
GB2564588B (en) 2020-03-25
GB2564588A (en) 2019-01-16
GB201815130D0 (en) 2018-10-31
TWI713213B (zh) 2020-12-11
TWI647871B (zh) 2019-01-11
CN110010786B (zh) 2021-08-31
CN107039598A (zh) 2017-08-11
TW201813152A (zh) 2018-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7871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US1039612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TWI596763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KR101818423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9774011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US11552275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microlense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2587398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8258134B (zh) 顶部发光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US20170236880A1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KR20140047332A (ko)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285918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202797B1 (ko) 휘도 시야각 및 색 시야각을 개선한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JP2006100137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KR101968570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498271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614071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