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8376A - 通訊系統 - Google Patents

通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8376A
TW201838376A TW106121757A TW106121757A TW201838376A TW 201838376 A TW201838376 A TW 201838376A TW 106121757 A TW106121757 A TW 106121757A TW 106121757 A TW106121757 A TW 106121757A TW 201838376 A TW201838376 A TW 20183837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nit
notification
lin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17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8964B (zh
Inventor
鈴木茂明
木村勝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8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8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8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89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4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with alarm systems, e.g. fire, police or burglar alarm systems
    • H04M11/045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with alarm systems, e.g. fire, police or burglar alarm systems using recorded signals, e.g. spee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H04M11/02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with bell or annunciator systems
    • H04M11/025Door tele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複數之通報裝置(110)之每一者,由中心伺服器(170)取得用以識別通報資料的連結資料,透過IP線路(101),將包含向複數客服中心側系統(150)中的1者通報的通報資料及用以識別通報資料的連結資料的合成資料傳送至客服中心側系統(150),並且,將該連結資料轉換為能夠用電話線路(102)傳送的訊號,透過電話線路(102),將該訊號傳送至客服中心側系統(150),複數客服中心側系統(150)中的1者,將透過IP線路101傳送來的合成資料予以記憶,並選擇包含透過電話線路(102)傳送來的訊號所特定的連結資料的合成資料,顯示包含於已選擇的合成資料的通報資料所示的預定資訊。

Description

通訊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通訊系統,尤其是關於複數通報裝置及客服中心側系統與可進行資料通訊的第1線路、及可進行聲音通訊並且與該第1線路相異的第2線路連接的通訊系統。
電梯的異常通報系統係構築用以當搭乘者因為電梯故障等而被關住的時候,可以從電梯內的對講機向客服中心通報並求助。此種異常通報時,除了電梯內的通報者和客服中心的客服人員之間的聲音通話之外,還將表示電梯型號或故障狀態等的通報資料傳送到客服中心,提供客服人員必要的資訊。
近年來,由於將聲音訊號IP(Internet Protocol)封包化傳送的VoIP(Voice over IP)技術的發展,異常通報時的聲音通話利用IP線路的情況變多。但是,用VoIP時,IP線路的流量增大時,由於封包傳送延遲及傳送延遲波動的增大、封包損失率的增大等,會使得聲音通話品質劣化。因此,專利文獻1中揭露了併用VoIP、以及藉由聲音專用線路的聲音通話的技術,以維持良好的通話品質。
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技術中,IP網的通訊品質降低時,將通訊切換到利用作為備用的聲音專用的公共電話線路, 藉此確保穩定的通訊品質。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0-354071號公報
如上述,電梯的異常通報系統中,除了聲音通話之外,還須要表示電梯型號或故障狀態等的通報資料的通訊。
因此,使用聲音專用線路進行聲音通話的情況下,考慮使用聲音頻帶數據機進行通報資料的通訊。聲音頻帶數據機為例如:ITU-T(International Telecomunication Union Teleco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規定的ITU-T建議書V.21中規定的300bps的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數據機等。
但是,利用的聲音專用線路不是類比電話線路而是行動電話線路的情況下,將傳送的訊號予以低位元率編碼再傳送,但是因為此低位元率編碼方式是針對聲音而特化的方式,無法進行聲音頻帶數據機訊號的傳送。
另外,使用行動電話線路的通訊中,只要是DTMF(Dual Tone Multi Frequency)訊號等的音訊號就能夠傳送,因此能夠藉由音訊號進行資料傳送。例如,若是DTMF訊號,則每1位數能夠傳送0到16的碼(相當於4位元的資訊)。但是,傳送1位數的碼需要至少0.1秒左右。因此,存在著無法傳送太多資訊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如上述的問題,其目的 在於提供一種通訊系統,即使在使用聲音用的線路進行聲音通訊的情況下,也能夠進行通報資料的傳送。
本發明之一態様的通訊系統,其係為複數通報裝置及複數客服中心側系統與可進行資料通訊的第1線路、及可進行聲音通訊且與該第1線路相異之第2線路連接,且中心伺服器與該第1線路連接之通訊系統,上述複數通報裝置之每一者包括:在與上述第1線路之間進行通訊的第1通訊部;在與上述第2線路之間進行通訊的第2通訊部;通報資料產生部,產生表示向上述上述複數客服中心側系統中包含的1個客服中心側系統通報的預定資訊之通報資料;連結資料取得部,透過上述第1通訊部,將要求用以識別上述通報資料的連結資料之連結資料要求傳送至上述中心伺服器,藉此從上述中心伺服器取得該連結資料;資料合成部,產生包含上述通報資料及上述連結資料的合成資料,透過上述第1通訊部,將該合成資料傳送至上述1個客服中心側系統;訊號轉換部,將上述連結資料轉換為能夠用上述第2線路傳送的訊號,透過上述第2通訊部,將該訊號傳送至上述1個客服中心側系統;上述1個客服中心側系統包括:在與上述第1線路之間進行通訊的第3通訊部;在與上述第2線路之間進行通訊的第4通訊部;顯示部,其顯示資訊;記憶部,記憶透過上述第3通訊部接收的上述合成資料;特定部,從透過上述第4通訊部接收的上述訊號當中,特定上述連結資料;通報資料處理部,從上述記憶部選擇包含上述特定部所特定的上述連結資料的上述合成資料,使上述顯示部顯示包含於 上述被選擇的合成資料中的上述通報資料所示的上述預定資訊;上述中心伺服器包括:在與上述第1線路之間進行通訊的第5通訊部;伺服器控制部,因應透過上述第5通訊部接收的上述連結資料要求,產生上述連結資料,透過上述第5通訊部,將上述已產生的連結資料傳送到上述連結資料要求的傳送端。
依據本發明的一態様,能夠提供一種通訊系統,即使在使用聲音用的線路進行聲音通訊的情況下,也能夠進行通報資料的傳送。
100,200‧‧‧通訊系統
101‧‧‧IP線路
102‧‧‧電話線路
110‧‧‧通報裝置
111‧‧‧檢出部
112‧‧‧通報控制部
113‧‧‧通報資料產生部
114‧‧‧連結資料取得部
115‧‧‧資料合成部
116‧‧‧DTMF轉換部
117‧‧‧IP線路I/F部
118‧‧‧電話線路I/F部
119‧‧‧轉換部
120‧‧‧輸出側開關部
121‧‧‧輸入側開關部
150A,250A、150B,250B‧‧‧客服中心側系統
151‧‧‧VoIP閘道器
152‧‧‧資訊顯示終端
153,253‧‧‧IP電話終端
160,260‧‧‧中心裝置
161‧‧‧IP線路I/F部
162‧‧‧裝置控制部
163‧‧‧收訊資料保持部
164‧‧‧DTMF解讀部
165‧‧‧通報資料選擇部
166,266‧‧‧聲音封包轉送部
167‧‧‧通訊I/F部
170‧‧‧中心伺服器
171‧‧‧記憶部
172‧‧‧伺服器控制部
IP線路I/F部
【圖1】為概略表示實施形態1及2的通訊系統之構成的方塊圖。
【圖2】為將實施形態1中的通報裝置的構成連同對講機、IP線路及電話線路一起表示的方塊圖。
【圖3】為概略表示實施形態1的通報裝置的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圖4】為概略表示實施形態1的客服中心側系統的構成的方塊圖。
【圖5】為概略表示實施形態1的客服中心側系統的追加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6】為概略表示實施形態1的中心裝置的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圖7】為概略表示實施形態1的中心伺服器的構成的方塊 圖。
【圖8】為概略表示實施形態1的中心伺服器的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圖9】為表示實施形態1的通報裝置的動作之流程圖。
【圖10】為表示實施形態1的中心裝置的動作之流程圖。
【圖11】為表示實施形態1中來自電話線路的來電用的處理之第1流程圖。
【圖12】為表示實施形態1中來自電話線路的來電用的處理之第2流程圖。
【圖13】為表示實施形態1中來自IP線路的來電用的處理之第1流程圖。
【圖14】為表示實施形態1中來自IP線路的來電用的處理之第2流程圖。
【圖15】為表示實施形態1的中心伺服器的動作之流程圖。
【圖16】為概略表示實施形態2中客服中心側系統的構成方塊圖。
【圖17】為概略表示實施形態2中客服中心側系統的追加構成例的方塊圖。
實施形態1.
圖1為概略表示實施形態1的通訊系統100之構成的方塊圖。
通訊系統100具備:複數通報裝置110-1、110-2、...、110-n、2個客服中心側系統150A、150B、及中心伺服器170。
在此,n為2以上的整數。
另外,在沒有必要特別區分通報裝置110-1、110-2、...、110-n中的各個的情況下,稱之為通報裝置110。
而且,在沒有必要特別區分客服中心側系統150A、150B的情況下,稱之為客服中心側系統150。
通報裝置110及客服中心側系統150與作為第1線路的IP線路101、和作為第2線路的電話線路102連接。
IP線路101為能夠進行資料通訊的線路。例如,IP線路101為傳送IP封包的通訊網。具體言之,IP線路101為網際網路。
電話線路102為能夠進行聲音通訊的線路。例如,電話線路102為傳送聲音訊號的公共類比電話線路或數位電話線路。具體言之,電話線路102為公共交換電話網或移動體通訊的通訊網。電話線路102為與IP線路101相異的線路,用電話線路102無法進行使用IP封包的資料通訊。
通報者進行異常通報時,通報裝置110詢問中心伺服器170要以客服中心側系統150A、150B中的哪一者為通報對象。然後,通報裝置110按照該詢問的回應,對客服中心側系統150A、150B其中一者進行聲音通訊的發信。客服中心側系統150A、150B其中一者對發信回應時,在通報裝置110和回應端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之間,進行聲音通訊的傳送接收。另外,從通報裝置110對客服中心側系統150進行通報資料的傳訊。
此時,IP線路101的通訊品質良好的情況下,通話聲音和通報資料兩者都是經由IP線路101傳送。相反地,IP線路101的 通訊品質不佳的情況下,通話聲音經由電話線路102傳送,僅有通報資料經由IP線路101傳送。
圖2為將通報裝置110的構成連同與通報裝置110連接的對講機130、IP線路101及電話線路102一起表示的方塊圖。
通報裝置110包括:檢出部111、通報控制部112、通報資料產生部113、連結資料取得部114、資料合成部115、DTMF轉換部116、IP線路介面部(以下稱之為IP線路I/F部)117、電話線路I/F部118、轉換部119、輸出側開關部120、輸入側開關部121。
另外,對講機130包括:搭乘者(使用者)用來通報異常事態發生的異常通報按鈕131、搭乘者進行聲音輸入的麥克風132、向搭乘者輸出聲音的揚聲器133。
檢出部111檢出對講機130的異常通報按鈕131已被按壓的事實。
通報控制部112進行和客服中心側系統150及中心伺服器170的通訊控制,還有通報裝置110內的動作控制。
例如,通報控制部112,向中心伺服器170詢問作為通報對象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然後,通報裝置110,按照該詢問的回應,向客服中心側系統150進行聲音通訊的發信。在此,通報控制部112,在IP線路101的品質良好的情況下,藉由IP線路I/F部117,進行從IP線路101向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的聲音通話的發信。另外,通報控制部112,在IP線路101的品質不佳的情況下,藉由電話線路I/F部118,進行從電話線路102向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的聲音通話的發信。
通報資料產生部113產生表示向客服中心側系統150通報的預定資訊之通報資料。
連結資料取得部114,因應通報控制部112發出的指示,為了將通報資料與聲音通話連結,取得用以識別通報資料的連結資料。例如,連結資料取得部114,透過IP線路I/F部117,將要求連結資料的連結資料要求向中心伺服器170傳送,以取得連結資料。在此,連結資料表示用以識別通報資料的值。
資料合成部115,藉由將連結資料和通報資料合成,產生包含連結資料及通報資料的合成資料。然後,資料合成部115,透過IP線路I/F部117,將合成資料向客服中心側系統150傳送。
DTMF轉換部116為,將連結資料轉換為能夠用電話線路102傳送之訊號的訊號轉換部。例如,DTMF轉換部116,將連結資料轉換為作為單音訊號的DTMF訊號。然後,DTMF轉換部116,透過電話線路I/F部118,將DTMF訊號傳送至客服中心側系統150。
IP線路I/F部117為,和IP線路101進行IP封包的傳送接收的第1通訊部。例如,IP線路I/F部117透過IP線路101,將儲存合成資料的IP封包向客服中心側系統150傳送。
電話線路I/F部118係為,在其和電話線路102之間,交換聲音訊號和呼出連接訊號的第2通訊部。例如,電話線路I/F部118,透過電話線路102,將轉換自連結資料的DTMF訊號向客服中心側系統150傳送。
轉換部119,將類比訊號轉換為數位訊號,將數位訊號轉換為類比訊號。
輸出側開關部120為用以選擇從通報裝置110輸出之訊號的開關部。
輸入側開關部121為用以選擇輸入到通報裝置110的訊號的開關部。
圖3為概略表示通報裝置110的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通報控制部112、通報資料產生部113、連結資料取得部114、資料合成部115、DTMF轉換部116、輸出側開關部120及輸入側開關部121,係藉由執行記憶體10中記憶的程式之處理器11實現。另外,此係為一例,亦可為使用除此之外的專用處理電路等的硬體構成。
轉換部119係藉由A/D及D/A的轉換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12實現。另外,此係為一例,亦可為例如處理器11和轉換LSI12統合而成的系統LSI等。
檢出部111由開關開閉檢出LSI13實現,將異常通報按鈕131的按鈕按壓狀態電氣轉換使得能夠從處理器11的特定通訊埠參照。另外,此係為一例,其亦可為例如處理器11和開關開閉檢出LSI13統合而成的系統LSI等。
IP線路I/F部117由網路介面(以下稱之為網路I/F)14實現。網路I/F14,將處理器11輸出的IP封包載入網路訊框中並向IP線路101傳送,另外,將接收自IP線路101的IP封包傳遞至處理器11。
電話線路I/F部118係藉由SLIC(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LSI15實現。另外,此係為一例,其亦可為電 晶體、運算放大器、電阻、電容器等實現的處理電路的硬體構成。
圖4為概略表示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的構成的方塊圖。
客服中心側系統150包括:VoIP閘道器151、資訊顯示終端152A及152B、IP電話終端153A及153B、中心裝置160。
客服中心側系統150係構成為能夠同時處理來自2個通報裝置110的來電。因此,圖4中具備了2個資訊顯示終端152A和152B以及2個IP電話終端153A和153B。
另外,在不需要特別區分資訊顯示終端152A、152B的情況下,稱之為資訊顯示終端152,在不需要特別區分IP電話終端153A、153B的情況下,稱之為IP電話終端153。
VoIP閘道器151,進行電話線路102、和IP對應的通訊網路之間的協定轉換。
例如,VoIP閘道器151,具備公共類比電話線路或數位電話線路對應的電話線路I/F及IP所對應的通訊網路對應的通訊I/F。
而且,VoIP閘道器151具有使用作為VoIP基礎的聲音訊號的RTP封包傳送接收的功能、以及對應於使用作為VoIP基礎的呼出控制協定的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之呼出控制功能。具體言之,VoIP閘道器151,進行在其和電話線路102之間傳送接收的聲音訊號及呼出控制訊號、以及VoIP基礎的聲音訊號及呼出控制訊號的相互轉換。
資訊顯示終端152為,接收儲存了通報資料的IP封 包,並將已接收的通報資料所示的預定資訊顯示於顯示器的終端。換言之,資訊顯示終端152具有用以顯示資訊的顯示部的功能。資訊顯示終端152可採用例如個人電腦。
IP電話終端153為對應於VoIP的電話終端,其傳送接收IP封包以進行電話通訊。例如,可以採用具有RTP封包收發功能、及對應於SIP的呼出控制功能的一般機器作為IP電話終端153。
中心裝置160包括:IP線路I/F部161、裝置控制部162、收訊資料保持部163、DTMF解讀部164A及164B、通報資料選擇部165A及165B、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及166B。另外,如圖5所示,中心裝置160還具備通訊I/F部167。
另外,在沒有必要特別區分DTMF解讀部164A、164B的情況下,稱之為DTMF解讀部164;在沒有必要特別區分通報資料選擇部165A、165B的情況下,稱之為通報資料選擇部165;在沒有必要特別區分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166B的情況下,稱之為聲音封包轉送部166。
在此,在圖4中,設置2個DTMF解讀部164、2個通報資料選擇部165及2個聲音封包轉送部166,使得能夠同時處理來自2個通報裝置110的來電,藉由改變DTMF解讀部164、通報資料選擇部165及聲音封包轉送部166的數量,能夠改變客服中心側系統150所對應的通報裝置110的數量。
IP線路I/F部161係為,在其與IP線路101之間進行通訊的第3通訊部。例如,IP線路I/F部161,在其與IP線路101之間傳送接收IP封包。在此,IP線路I/F部161接收合成資料。
裝置控制部162,控制在中心裝置160的處理全體。例如, 裝置控制部162,進行來自IP線路101側或電話線路102側的呼出之通訊控制及裝置全體的控制。具體言之,裝置控制部162,透過IP線路101或電話線路102,接受聲音通話的來電。
收訊資料保持部163為記憶從通報裝置110接收的合成資料及通報資料的記憶部。
DTMF解讀部164為特定部,藉由解讀已接收的DTMF訊號,從DTMF訊號特定連結資料。
通報資料選擇部165為通報資料處理部,從收訊資料保持部163所記憶的合成資料當中,選擇包含DTMF解讀部164所解讀的連結資料的合成資料,並將所選擇的合成資料包含的通報資料所示的預定資訊顯示於資訊顯示終端152。
聲音封包轉送部166為進行聲音封包的轉送的聲音處理部。
另外,如圖5所示,VoIP閘道器151、資訊顯示終端152A及152B、IP電話終端153A及153B,與中心裝置160的通訊I/F部167連接。藉此,VoIP閘道器151、資訊顯示終端152A及152B、IP電話終端153A及153B,能夠與裝置控制部162、通報資料選擇部165A、165B、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及166B進行通訊。另外,通訊I/F部167具有第4收訊部的功能,從VoIP閘道器151接收儲存於IP封包傳來的DTMF訊號。
圖6為概略表示中心裝置160的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裝置控制部162、DTMF解讀部164、通報資料選擇部165及聲音封包轉送部166,係由執行記憶體20所記憶的程式的處 理器21實現。
收訊資料保持部163,由處理器21利用記憶體20而實現。
IP線路I/F部161係由網路介面22實現。例如,網路介面22,將處理器21輸出的IP封包載入網路訊框中並向IP線路101傳送,另外,將接收自IP線路101的IP封包傳遞至處理器21。
通訊I/F部167係由網路I/F23實現。例如,處理器21,其與VoIP閘道器151、資訊顯示終端152及IP電話終端153之間也使用IP封包進行資料的收發,這些資料的收發係藉由網路I/F23進行。
另外,圖6所示中心裝置160的硬體構成係為一例,例如,中心裝置160亦可由個人電腦實現。
圖7為概略表示中心伺服器170的構成的方塊圖。
中心伺服器170具有:記憶部171、伺服器控制部172、IP線路I/F部173。
記憶部171記憶中心伺服器170中的處理必要的資訊。
伺服器控制部172控制中心伺服器170中的處理。例如,伺服器控制部172執行對於來自通報裝置110的作為通報對象之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的詢問之回應處理、以及對於來自通報裝置110的連結資料要求的回應處理。具體言之,伺服器控制部172,因應來自通報裝置110的連結資料要求,產生連結資料,並透過IP線路I/F部,將已產生的連結資料傳送到作為連結資料要求的傳送端之通報裝置110。
IP線路I/F部173為在和IP線路101之間進行通訊的第5通訊部。
圖8為表示中心伺服器170的硬體構成的方塊圖。
由處理器31執行記憶在記憶體30中的程式,藉此實現伺服器控制部172。藉由記憶體30實現記憶部171。另外,網路I/F32和IP線路101連接,執行和通報裝置110的IP封包之收發。
圖9為表示通報裝置110的動作的流程圖。
首先,通報控制部112,透過檢出部111,監視對講機130的異常通報按鈕131是否已被按壓(S10)。當通報者為了向客服中心求助而按壓異常通報按鈕131時(S10:[是]),處理進行步驟S11。
步驟S11中,通報控制部112判斷IP線路101的品質是否良好。當IP線路101的品質不良時(S11:[否]),處理進行步驟S12,當IP線路101的品質良好時(S11:[是]),處理進行步驟S25。
另外,關於IP線路101的品質良好與否的判斷基準,係針對各個通報裝置110事先設定IP線路101的品質良窳。例如,設置通報裝置110時,使用個人電腦等,在與客服中心側系統150之間進行IP封包的通訊,基於IP封包的傳送延遲、傳送延遲波動或封包損失率等進行設定。
另外,通報控制部112,亦可藉由IP線路I/F部117,定期在其與客服中心側系統150之間進行IP封包的通訊,藉此判斷IP線路101的品質良窳。
在步驟S12中,通報控制部112,透過IP線路I/F部117,向中心伺服器170傳送儲存了詢問要向哪一個客服中心側系統150A、150B通報的通報對象詢問要求的IP封包。然後,通 報控制部112,透過IP線路I/F部117,接收儲存了通報對象回應的IP封包,作為對於通報對象詢問要求的回應。通報對象回應中包含了能夠識別作為通報對象的1個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的通報對象識別資訊。例如,通報對象識別資訊可以採用作為通報對象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的IP位址。
步驟S13中,通報控制部112,透過電話線路I/F部118,經由電話線路102,對於步驟S12中通知作為通報對象的1個客服中心側系統150進行聲音通話的發信。經由電話線路的發信之必要動作和一般的類比電話機撥打電話時的發信動作相同。
之後,通報控制部112等待來自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的回應(S14)。收到回應時(S14:[是]),處理進行步驟S15。
在步驟S15中,通報控制部112判斷該回應是否為接受來電。然後,當該回應不是接受來電時(S15:[否]),處理進行步驟S16,當該回應為接受來電時(S15:[是]),處理進行步驟S17。
在電話線路102的電位已極性反轉的情況下,發信的回應為,客服中心側系統150已接受來電。另一方面,從電話線路102輸入忙線音的情況下,該回應為客服中心側系統150拒絕來電。電話線路I/F部118檢出上述事實,並向通報控制部112通知。
在步驟S16中,通報控制部112,待機預定的時間,處理回到步驟S13。
另一方面,步驟S17中,通報控制部112,向連結資料取得部114指示取得產生資料,連結資料取得部114,透過IP線路I/F 部117,將儲存了要求連結資料的連結資料要求的IP封包傳送至中心伺服器170。然後,連結資料取得部114,透過IP線路I/F部117,從中心伺服器170接收儲存了表示連結資料的連結資料回應的IP封包,作為其回應。此時,連結資料要求中包含表示通報對象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的通報對象識別資訊。
在此,連結資料為用以識別通報資料的資料,實施形態1中,連結資料被使用於,通報對象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識別通報資料和來自電話線路的通話聲音之對應。連結資料為例如,1位數的10進位數。在此情況下,連結資料為“0”~“9”的任一個值。
另外,通報控制部112指示通報資料產生部113產生通報資料,通報資料產生部113產生通報資料(S18)。
通報資料為表示包含了電梯型號、故障狀態或設置場所等的資訊的預定資訊。
接著,資料合成部115,將連結資料取得部114產生的連結資料附加於通報資料產生部113產生的通報資料,產生合成資料(S19)。
所產生的合成資料,在IP線路I/F部117被IP封包化,透過IP線路101,向客服中心側系統150傳送(S20)。
而且,連結資料取得部114產生的連結資料,由DTMF轉換部116轉換為DTMF訊號,此DTMF訊號經由輸出側開關部120,從電話線路I/F部118向電話線路102傳送(S21)。
在此,DTMF訊號,藉由4種類的高群頻率音、和4種類的低群頻率音的組合,能夠用1位數的訊號表示從“0”到“9”的數 字、以及“A”、“B”、“C”、“D”、“*”、“#”的6個文字構成的16種類的數字及文字中的任一者。由於連結資料為1位數的10進位數,DTMF轉換部116藉由將其分派給DTMF訊號的1位數,產生1位數的DTMF訊號。
之後,通報控制部112,使輸出側開關部120與轉換部119側連接、使輸入側開關部121與電話線路I/F部118側連接(S22)。因此,從對講機130的麥克風132輸入的聲音類比訊號,經由轉換部119轉換為數位訊號之後,透過電話線路I/F部118向電話線路102傳送。另外,經由電話線路I/F部118從電話線路102輸入的聲音訊號,由轉換部119轉換為類比訊號後,從對講機130的揚聲器133輸出。此動作會持續到通話結束為止。
繼之,通報控制部112判斷通話是否已結束(S23),當通話已結束的情況下(S23:[是]),處理進行步驟S24。例如,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結束通話時,在與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為通話狀態的通報裝置110中,已極性反轉的電話線路102的電位復極、或從電話線路102輸入忙線音。另外,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結束通話後,在與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為通話狀態的通報裝置110中,就這樣長時間放置在非通話狀態的話,從電話線路102向該通報裝置110輸入鳴叫音。電話線路I/F部118檢出上述之一時,將其檢出的內容向通報控制部112通知。
步驟S24中,通報控制部112,停止轉換部119和電話線路I/F部118之間的聲音訊號的轉送,並透過IP線路I/F部117,將儲存了通知通話結束的通話結束通知之IP封包傳送至中心伺服器170。在此,通話結束通知中包含:表示做為通報對 象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的通報對象識別資訊、以及步驟S17中取得的連結資料。繼之,處理回到步驟S10。
在步驟S11中,IP線路101的品質良好時(S11:[是]),處理進行步驟S25。
步驟S25中,和步驟S12一樣,通報控制部112,透過IP線路I/F部117,向中心伺服器170傳送儲存了詢問要向哪一個客服中心側系統150A、150B通報的通報對象詢問要求的IP封包。然後,通報控制部112,透過IP線路I/F部117,接收儲存了表示通報對象的通報對象回應的IP封包,作為對於通報對象詢問要求的回應。
步驟S26中,通報控制部112,依據作為IP的電話發來電用的協定的SIP,透過IP線路I/F部117,將儲存SIP訊息的IP封包向IP線路101傳送,藉此,向藉由通報對象識別資訊識別的1個客服中心側系統150進行聲音通話的發信。
之後,通報控制部112等候客服中心側系統150傳來的回應(S27)。接收到回應時(S27:[是]),處理進行步驟S28。
在步驟S28中,通報控制部112判斷該回應是否為接受來電。而且,該回應不是接受來電時(S28:[否]),處理進行步驟S29,該回應為接受來電時(S28:[是]),處理進行步驟S30。
發信的回應為接收到“100嘗試中(Trying)”的回應訊息時,表示客服中心側系統150接受來電,例如,當收到“486忙線中(Busy Here)”等的表示錯誤的回應訊息時,表示客服中心側系統150拒絕來電。
在步驟S29中,通報控制部112待機預定的時間,處理回到步驟S26。
另一方面,在步驟S27中,通報控制部112,向通報資料產生部113指示資料的產生,通報資料產生部113產生通報資料。此通報資料,與步驟S18中,從電話線路102向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發信時所產生的資料相同。
所產生的通報資料,被提供給資料合成部115,資料合成部115未從連結資料取得部114得到連結資料,因此僅將此通報資料提供給IP線路I/F部117。
然後,通報資料在IP線路I/F部117被IP封包化,透過IP線路101向作為通報對象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傳送(S31)。
之後,輸出側開關部120與轉換部119側連接,輸入側開關部121與IP線路I/F部117側連接(S32)。因此,從對講機130的麥克風132輸入的聲音類比訊號,由轉換部119轉換為數位訊號後,透過IP線路I/F部117向IP線路101傳送。另外,透過IP線路I/F部117從IP線路101輸入的聲音訊號,由轉換部119轉換為類比訊號後,從對講機130的揚聲器133輸出。此動作持續到通話結束為止。
繼之,通報控制部112判斷通話是否已結束(S33),當通話已結束的情況下(S33:[是]),處理進行步驟S34。例如,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結束通話時,用IP線路101接收要求結束的SIP訊息。
步驟S34中,和步驟S24一樣,通報控制部112停止轉換部119和電話線路I/F部118之間的聲音訊號的轉送,並透過 IP線路I/F部117,將儲存了通知通話結束的通話結束通知之IP封包傳送至中心伺服器170。然後,處理回到步驟S10。
圖10為表示中心裝置160的動作的流程圖。
首先,收到來自通報裝置110的聲音通話之來電時,裝置控制部162判斷是否為來自IP線路101的來電(S40)。
通報裝置110經由IP線路101向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發信來的情況下,中心裝置160接受來自IP線路101的來電。如上述,由於從通報裝置110接收到儲存了SIP訊息的IP封包,裝置控制部162解讀此SIP訊息,藉此判斷聲音通話的來電是否是來自IP線路101。在不是來自IP線路101的來電的情況下(S40:[否]),處理進行步驟S41,為來自IP線路101的來電的情況下(S40:[是]),處理進行步驟S45。
步驟S41中,裝置控制部162,判斷來自通報裝置110的聲音通話的來電是否是來自VoIP閘道器151的來電(S41)。
通報裝置110經由電話線路102向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發信來的情況下,VoIP閘道器151識別來電,並將其轉換為SIP訊息,向中心裝置160發信。亦即,中心裝置160接受來自VoIP閘道器151的來電。因此,步驟S41為,判斷聲音通話的來電是否是經由電話線路102。裝置控制部162,解讀SIP訊息,判斷其是否是來自電話線路102的來電。當其為來自VoIP閘道器151的來電時(S41:[是]),處理進行步驟S42,當其不是來自VoIP閘道器151的來電時(S41:[否]),處理進行步驟S48。
步驟S42中,裝置控制部162判斷是否有未用於通話的閒置狀態的IP電話終端153。沒有閒置狀態的IP電話終端 153的情況下(S42:[否]),處理進行步驟S43,有閒置狀態的IP電話終端153的情況下(S42:[是]),處理進行步驟S44。
在步驟S43中,裝置控制部162拒絕該來電。拒絕來電,係按照SIP,藉由將表示拒絕來電的回應訊息藉由通訊I/F部167回信給VoIP閘道器151來實現。然後,處理進行步驟S48。
另一方面,步驟S44中,裝置控制部162,接受來電,將通話分派給閒置狀態的IP電話終端153。然後,處理進行步驟S48。
在步驟S40中,當從IP線路101來電時(S40:[是]),處理進行步驟S45。
在步驟S45中,裝置控制部162,判斷是否有未用於通話的閒置狀態的IP電話終端153。沒有閒置狀態的IP電話終端153的情況下(S45:[否]),處理進行步驟S46,有閒置狀態的IP電話終端153的情況下(S45:[是]),處理進行步驟S47。
在步驟S46中,裝置控制部162拒絕該來電。拒絕來電,係按照SIP,藉由將表示拒絕來電的回應訊息,藉由IP線路I/F部161,經由IP線路101回信給發信端的通報裝置110來實現。然後,處理進行步驟S48。
另一方面,步驟S47中,裝置控制部162接受來電,將通話分派給閒置狀態的IP電話終端153。然後,處理進行步驟S48。
在步驟S48中,裝置控制部162,判斷在步驟S44或S47中,是否已將通話分派給IP電話終端153。已將通話分派給IP電話終端153的情況下(S48:[是]),處理進行步驟S49,未將通話分派給IP電話終端153的情況下(S48:[否]),處理回到步驟S40。
在步驟S49中,裝置控制部162判斷是否為來自電話線路102的來電。為來自電話線路102的來電的情況下(S49:[是]),處理進行步驟S50,非為來自電話線路102的來電的情況下(S49:[否]),處理進行步驟S51。
步驟S50中,裝置控制部162執行來自電話線路102的來電用的處理。使用圖11及圖12說明該處理。
另一方面,步驟S51中,裝置控制部162執行來自IP線路101的來電用的處理。使用圖13及圖14說明此處理。
圖11及圖12為表示來自電話線路102的來電用的處理之流程圖。
圖11及圖12中,假設已分派通話給IP電話終端153A,以進行說明。
首先,裝置控制部162判斷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是否正在聲音封包轉送中(S60)。若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正在聲音封包轉送中(S60:[是]),則處理進行圖12的步驟S72,若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並非正在聲音封包轉送中(S60:[否]),則處理進行步驟S61。另外,在分派通話給IP電話終端153A之後,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並非正在聲音封包轉送中,而是滿足後述條件時,則移行到聲音封包轉送中。
步驟S61中,裝置控制部162判斷是否為IP電話終端153A的呼出中。若為IP電話終端153A的呼出中(S61:[是]),處理進行步驟S62,若非IP電話終端153A的呼出中(S61:[否]),處理進行步驟S64。另外,分派通話給IP電話終端153A之後,若並非為IP電話終端153A的呼出中,而是滿足後述條件時,則 移行到IP電話終端153A的呼出中。
步驟S62中,裝置控制部162判斷IP電話終端153A是否已回應呼出。若IP電話終端153A已回應呼出(S62:[是]),處理進行步驟S63,若IP電話終端153A未回應呼出(S62:[否]),處理回到步驟S60。
步驟S63中,裝置控制部162使得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的狀態移行到聲音封包轉送中狀態。然後,處理回到步驟S60。
另一方面,步驟S64中,裝置控制部162,當透過IP線路I/F部161,由IP線路101接收來自通報裝置110的合成資料時,將其記憶在收訊資料保持部163。由IP線路101接收的IP封包是否為合成資料,可以用IP封包內的目的通訊埠號碼來判斷。例如,事先決定目的通訊埠號碼為50000的UDP封包為合成資料或通報資料。因此,已接收的IP封包為UDP封包、其目的通訊埠號碼為50000時,裝置控制部162將此UDP封包的本體(payload)資料作為合成資料或通報資料,將之記憶在收訊資料保持部163。
繼之,DTMF解讀部164A解讀從VoIP閘道器151輸出的聲音訊號(S65)。
並且,裝置控制部162判斷DTMF解讀部164A是否已檢出1位數的DTMF訊號(S66)。已檢出1位數的DTMF訊號的情況下(S66:[是]),處理進行步驟S67,未檢出1位數的DTMF訊號的情況下(S66:[否]),處理進行步驟S69。
步驟S67中,裝置控制部162,將由DTMF解讀部164A檢出的1位數的數值所構成的連結資料提供給通報資料選 擇部165A,通報資料選擇部165A判斷在收訊資料保持部163中是否有記憶包含與已提供的連結資料一致的連結資料的合成資料。若有記憶此種合成資料(S67:[是]),處理進行步驟S68,若未記憶此種合成資料(S67:[否]),處理進行步驟S70。
在步驟S68中,通報資料選擇部165A,透過通訊I/F部167,將包含於此種合成資料中的通報資料傳送到資訊顯示終端152A。資訊顯示終端152A,基於已接收的通報資料,顯示預定資訊。繼之,處理進行步驟S71。
另一方面,在步驟S66,未檢出4位數的DTMF訊號的情況下(S66:[否]),處理進行步驟S69。
步驟S69中,裝置控制部162判斷於來電後是否已經過預定的時間。於來電後已經過預定的時間的情況下(S69:[是]),處理進行步驟S70,於來電後尚未經過預定的時間的情況下(S69:[否]),處理回到步驟S60。
另外,此預定的時間為例如5秒。此時間為,通報裝置110在用DTMF訊號將連結資料傳送結束為止的等候時間。假設DTMF訊號的每1位數的長度為100毫秒左右。另外,考慮到通報裝置110辨識來電到開始DTMF訊號的傳送之前的時間,等候時間為數秒到10秒左右是適當的。
步驟S70中,通報資料選擇部165A,透過通訊I/F部167,將用以顯示為來自通報裝置110以外的來電的事實之顯示資料傳送到資訊顯示終端152A。資訊顯示終端152A,基於已接收的顯示資料,顯示為來自通報裝置110以外的來電的事實。然後,處理進行步驟S71。
依據上述處理,通報資料選擇部165A,在接受聲音通話來電後的預定的期間內,已確認在收訊資料保持部163中有記憶包含DTMF解讀部164A所特定的連結資料的合成資料的情況下,能夠將通報資料所示的預定資訊顯示於資訊顯示終端152A。
在步驟S71中,裝置控制部162,使得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的狀態移行到IP電話終端153A的呼出中。然後,處理回到步驟S60。
IP電話終端153A的呼出中的情況下,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在和IP電話終端153A之間執行呼出控制。另外,作為中心裝置160和IP電話終端153之間的通話開始及結束控制的呼出控制中,係使用SIP。因此,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為了要呼出IP電話終端153A,透過通訊I/F部167,按照SIP,將儲存了表示發信的要求訊息之IP封包傳送至IP電話終端153A。
另一方面,在步驟S60,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為聲音封包轉送中的情況下(S60:[是]),處理進行圖12的步驟S72。
步驟S72中,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透過通訊I/F部167,接收從VoIP閘道器151傳送的聲音封包,並轉送到IP電話終端153A,並透過通訊I/F部167,接收從IP電話終端153A傳送的聲音封包,並轉送到VoIP閘道器151。
並且,裝置控制部162,判斷是否已透過IP線路I/F部161從IP線路101接收合成資料(S73)。已接收合成資料的情況下(S73:[是]),處理進行步驟S74,尚未接收合成資料的情況下(S73:[否]),處理進行步驟S76。
步驟S74中,通報資料選擇部165A,判斷包含於已接收的合成資料中的連結資料,是否與進入聲音封包轉送中之前在DTMF解讀部164中被檢出的4位數的數值所構成的連結資料一致(S74)。兩者為一致的情況下(S74:[是]),處理進行步驟S75,兩者不一致的情況下(S74:[否]),處理進行步驟S76。
步驟S75中,通報資料選擇部165A,透過通訊I/F部167,將步驟S73中接收的合成資料中所包含的通報資料傳送到資訊顯示終端152A。資訊顯示終端152A,基於已接收的通報資料,顯示預定資訊。然後,處理進行步驟S76。
步驟S76中,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判斷通話是否已經結束。通話已結束的情況下(S76:[是]),處理進行步驟S77,通話尚未結束的情況下(S76:[否]),處理回到步驟S72。
例如,在IP電話終端153A掛掉電話時,IP電話終端153A,按照SIP,傳送儲存了表示通話結束的要求訊息的IP封包。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當透過通訊I/F部167收到該訊息時,判斷為通話結束。
步驟S77中,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透過通訊I/F部167,向VoIP閘道器151通知通話結束,使IP電話終端153A回到閒置狀態,結束流程。
另外,對VoIP閘道器151的通話結束的通知,係藉由後述方式進行:按照SIP,將儲存了表示通話結束的要求訊息的IP封包向VoIP閘道器151傳送。接到該要求訊息時,VoIP閘道器151切斷電話線路102的通話。
圖13及圖14為表示來自IP線路101的來電用的處理 之流程圖。
圖13及圖14中,亦假設已分派通話給IP電話終端153A,以進行說明。
首先,關於是否為聲音封包轉送中的判斷(S80)、是否為IP電話終端153A的呼出中的判斷(S81)、是否已回應呼出的判斷(S82)、向聲音封包轉送中狀態的移行(S83),與圖11所示的來自電話線路102的來電用的對應的處理(S60~S63)相同。
但是,若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正在聲音封包轉送中(S80:[是]),處理進行圖14的步驟S90。
另外,並非為IP電話終端153A的呼出中的情況下(S81:[否]),處理進行步驟S84。
步驟S84中,裝置控制部162,當透過IP線路I/F部161,由IP線路101接收來自通報裝置110的通報資料時,將其記憶在收訊資料保持部163中。在此,用IP封包內之目的通訊埠號碼來判斷從IP線路101接收的IP封包是否為通報資料,此點與圖11所示的來自電話線路102的來電用的處理中的步驟S64相同。
繼之,通報資料選擇部165A,判斷已記憶的通報資料的傳送端IP位址是否和發信端的通報裝置110的IP位址一致(S85)。兩者為一致時(S85:[是]),處理進行步驟S86,兩者不一致時(S85:[否]),處理進行步驟S87。
步驟S86中,通報資料選擇部165A,透過通訊I/F部167,將已記憶的通報資料傳送到資訊顯示終端152A。資訊顯示終端152A,基於已接收的通報資料,顯示預定資訊。繼之, 處理進行步驟S89。
另一方面,步驟S87中,裝置控制部162判斷於來電後是否已經過預定的時間。於來電後已經過預定的時間的情況下(S87:[是]),處理進行步驟S88,於來電後尚未經過預定的時間的情況下(S87:[否]),處理回到步驟S80。關於此預定的時間,亦與圖11所示的來自電話線路102的來電用的處理中的步驟S69相同。
步驟S88中,通報資料選擇部165A,透過通訊I/F部167,將用以顯示為來自通報裝置110以外的來電的事實之顯示資料傳送到資訊顯示終端152A。資訊顯示終端152A,基於已接收的顯示資料,顯示為來自通報裝置110以外的來電的事實。然後,處理進行步驟S89。
步驟S89中,裝置控制部162,使得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的狀態移行到IP電話終端153A的呼出中。然後,處理回到步驟S80。
另一方面,在步驟S80中,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為聲音封包轉送中的情況下(S80:[是]),處理進行圖14的步驟S90。
步驟S90中,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將透過IP線路I/F部161從IP線路101接收的來自發信端的通報裝置110的聲音封包,透過通訊I/F部167轉送到IP電話終端153A,並且將透過通訊I/F部167從IP電話終端153A接收的聲音封包,透過IP線路I/F部161由IP線路101轉送到發信端的通報裝置110。
然後,裝置控制部162,判斷是否已透過IP線路I/F 部161,由IP線路101接收通報資料(S91)。已接收通報資料的情況下(S91:[是]),處理進行步驟S92,尚未接收通報資料的情況下(S91:[否]),處理進行步驟S94。
步驟S92中,通報資料選擇部165A,判斷已接收的通報資料是否屬於發信端的通報裝置110。例如,此判斷可由後述方式執行:已接收的通報資料的傳送端IP位址是否與發信端的通報裝置110的IP位址一致。已接收的通報資料屬於發信端的通報裝置110時(S92:[是]),處理進行步驟S93,兩者不一致時(S92:[否]),處理進行步驟S94。
步驟S93中,通報資料選擇部165A,透過通訊I/F部167,將步驟S91中已接收的通報資料傳送到資訊顯示終端152A。資訊顯示終端152A,基於已接收的通報資料,顯示預定資訊。然後,處理進行步驟S94。
步驟S94中,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判斷通話是否已結束。通話已結束的情況下(S94:[是]),處理進行步驟S95,通話尚未結束的情況下(S94:[否]),處理回到步驟S90。
例如,在IP電話終端153A掛掉電話時,IP電話終端153A,按照SIP,傳送儲存了表示通話結束的要求訊息的IP封包。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當透過通訊I/F部167收到該訊息時,判斷為通話結束。
步驟S95中,聲音封包轉送部166A,透過IP線路I/F部161,向發信端的通報裝置110通知通話結束,使IP電話終端153A回到閒置狀態,結束流程。
另外,對發信端的通報裝置110的通話結束之通知,係藉 由後述方式進行:按照SIP,將儲存了表示通話結束的要求訊息的IP封包向發信端的通報裝置110傳送。接到該要求訊息時,發信端的通報裝置110切斷IP線路101的通話。
圖15為表示中心伺服器170的動作的流程圖。
首先,伺服器控制部172,判斷是否已藉由IP線路I/F部173,接收了儲存作為來自通報裝置110的通報對象之詢問的通報對象詢問要求的IP封包(S100)。已接收儲存通報對象詢問要求的IP封包的情況下(S100:[是]),處理進行步驟S101,尚未接收儲存通報對象詢問要求的IP封包的情況下(S100:[否]),處理進行步驟S102。
步驟S101中,伺服器控制部172,針對通報對象詢問要求,決定作為通報對象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繼之,控制部,透過IP線路I/F部117,將儲存了表示識別已決定的通報對象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的通報對象識別資訊的通報對象回應的IP封包,傳送至作為通報對象詢問要求的傳送端的通報裝置,作為對於通報對象詢問要求的回應。決定通報對象的方法為,例如,基於通報裝置110的設置場所和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的設置場所,針對各通報裝置110事先決定作為通報對象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使得向與通報裝置110之間的距離最近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發信。再者,實施形態1中,按照距離決定作為通報對象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但只要是針對各通報裝置110事先決定作為通報對象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即可,用哪種決定方法都可以。
步驟S102中,伺服器控制部172,判斷是否已透過 IP線路I/F部173,接收儲存來自通報裝置110的連結資料要求的IP封包(S102)。已接收儲存連結資料要求的IP封包的情況下(S102:[是]),處理進行步驟S103,未接收儲存連結資料要求的IP封包的情況下(S102:[否]),處理進行步驟S106。
步驟S103及S104中,伺服器控制部172產生連結資料,透過IP線路I/F部173,將儲存表示已產生的連結資料的連結資料回應的IP封包傳送至要求的通報裝置110。
具體言之,假設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的IP電話終端153的數量為M,記憶部171事先儲存針對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的要素數M的配列L(0)、L(1)、...、L(M-1)。配列括弧內的數字為要素之值,從小到大依序分派0到M-1為止的整數以作為要素之值。繼之,此要素之值作為連結資料。再者,圖4所示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中,IP電話終端153的數量為2,但在此係將之一般化來說明。
各個配列L(0)、L(1)、...、L(M-1)的值,係為表示該要素值所示的連結資料是否被使用的使用旗標值,其初期值都是0(非使用中)。然後,伺服器控制部172接收到連結資料要求時,從要素值較小者開始檢索用該要求所包含的通報對象識別資訊識別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所對應的配列L(0)、L(1)、...、L(M-1),特定出該使用旗標值為0的要素之值。伺服器控制部172將已特定的要素之值作為連結資料。例如,L(0)=1、L(1)=1、L(2)=0、L(3)=0、...的情況下,連結資料為2。
亦即,伺服器控制部172,將分派給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的,0到該客服中心側系統150具備的IP電話終端153的數量減 去1的值為止的整數之內,尚未使用且最小的值特定為連結資料(S103)。
而且,伺服器控制部172,透過IP線路I/F部173,將儲存表示已特定的要素之值的連結資料以作為連結資料回應的IP封包,傳送至連結資料要求的傳送端之通報裝置110(S104)。
另外,伺服器控制部172,將已特定的要素之值的使用旗標值變更為表示使用中的1(S105)。此係為,將被選為連結資料的要素所對應的配列的利用旗標值變為1。例如,連結資料為2的情況下,將L(2)的值變更為1。
步驟S106中,伺服器控制部172,判斷是否已透過IP線路I/F部173,接收儲存了通話結束通知的IP封包。已接收儲存了通話結束通知的IP封包的情況下(S106:[是]),處理進行步驟S107,未接收儲存了通話結束通知的IP封包的情況下(S106:[否]),處理回到步驟S100。
步驟S107中,伺服器控制部172,若通話結束通知中包含通報對象識別資訊及連結資料,將該通報對象識別資訊所示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所對應的表示該連結資料的要素之值的使用旗標值,變更為表示非使用中的0。具體言之,從該客服中心側系統150對應的配列L(0)、L(1)、...、L(M-1)的要素之值當中,特定作為表示該連結資料的要素之值的配列,將已特定的配列的使用旗標值變更為0。例如,若連結資料為2,則伺服器控制部172將L(2)的值變更為0。
中心伺服器170如上述般動作時,即使在客服中心 側系統150接受來自電話線路102的複數來電,接收並處理來自通報裝置110的複數連結資料和通報資料的情況下,各個連結資料必然為相異的值。因此,在客服中心側系統150中,不會選擇不是從來自電話線路的來電所對應的通報裝置110傳來的錯誤通報資料,將其顯示在資訊顯示終端152。
如上述,依據實施形態1,通報裝置110向客服中心通報時,使用電話線路102通話時,用IP線路101傳送通報資料,能夠用從電話線路102傳送的連結資料識別通報資料,因此,能夠提供在進行使用聲音專用線路的聲音通話的情況下,也可進行通報資料的傳送之通訊系統100。
另外,中心伺服器170,產生客服中心側系統150於來自電話線路102的來電時接收的連結資料,使其與該客服中心側系統150內同時被使用的連結資料相異的值,因此,客服中心側系統150能夠確實使用與聲音通話對應的通報資料。
依據圖4所示的客服中心側系統150,能夠同時處理來自2個位置的通報裝置110的通報,但是,藉由具備L個DTMF解讀部164、L個通報資料選擇部165、L個聲音封包轉送部166、L個資訊顯示終端152及L個IP電話終端153,能夠同時處理來自L個位置的通報。在此,L為1以上的整數。
在實施形態1中,為了用電話線路102傳送連結資料,而將連結資料轉換為DTMF訊號,連結資料也可以轉換為能夠用電話線路102傳送的其他訊號。
例如,可以用音(tone)的頻率表示相異數字,因此亦可將連結資料轉換為單一頻率的單音訊號。具體言之,將數字「0」 轉換為400Hz的單音訊號、數字「1」轉換為500Hz的單音訊號、數字「2」轉換為600Hz的單音訊號、數字「3」轉換為700Hz的單音訊號、數字「4」轉換為800Hz的單音訊號、數字「5」轉換為900Hz的單音訊號、數字「6」轉換為1000Hz的單音訊號、數字「7」轉換為1100Hz的單音訊號、數字「8」轉換為1200Hz的單音訊號及數字「9」轉換為1300Hz的單音訊號,藉此能夠傳送由0~9構成的10種數字。
另外,實施形態1中,電話線路102為類比電話線路,但也可以為行動電話線路。
實施形態2.
如圖1所示,實施形態2的通訊系統200具有通報裝置110、及客服中心側系統250。
實施形態2中的通報裝置110,係構成為與實施形態1相同。
圖16為概略顯示實施形態2中的客服中心側系統250的構成的方塊圖。
客服中心側系統250包括:VoIP閘道器151、資訊顯示終端152、IP電話終端253A、253B、253C、253D、及中心裝置260。
實施形態2中的VoIP閘道器151及資訊顯示終端152係構成為與實施形態1相同。
實施形態2中的客服中心側系統250也和實施形態1一樣,構成為能夠同時處理來自2個位置的通報裝置110的來電,但其具有4個IP電話終端253A、253B、253C、253D。
另外,在沒有必要特別區分IP電話終端253A、253B、253C、253D的情況下,稱之為IP電話終端253。
IP電話終端253為對應於VoIP的電話終端,傳送接收IP封包以進行電話通訊。例如,可使用具有RTP封包送收訊功能、及對應於SIP的呼出控制功能的一般機器,作為IP電話終端253。
中心裝置260包括:IP線路I/F部161、裝置控制部162、收訊資料保持部163、DTMF解讀部164、通報資料選擇部165、及聲音封包轉送部266A、266B。另外,如圖17所示,中心裝置260還具備通訊I/F部167。
實施形態2中的中心裝置260,除了聲音封包轉送部266A、266B之外,係構成為與實施形態1的中心裝置160相同。
另外,在沒有必要特別區分聲音封包轉送部266A、266B的情況下,稱之為聲音封包轉送部266。
聲音封包轉送部266為執行聲音封包轉送的聲音處理部。
在此,實施形態2的聲音封包轉送部266A,當收訊資料保持部163中已記憶包含與來自電話線路102的來電中,從電話線路102的收訊訊號解讀而得的連結資料一致的連結資料的合成資料的情況下(換言之,有應該要輸出到資訊顯示終端152A的通報資料的情況下),呼出IP電話終端253A,否則,呼出IP電話終端253C。
來自IP線路101的來電的情況下,聲音封包轉送部266A,有應該要顯示於資訊顯示終端152A的通報資料的情況下,呼出 IP電話終端253A,否則,呼出IP電話終端253C。
同樣地,聲音封包轉送部266B,當收訊資料保持部163中已記憶包含與從電話線路102的收訊訊號解讀而得的連結資料一致的連結資料的合成資料的情況下,呼出IP電話終端253B,否則,呼出IP電話終端253D。
來自IP線路101的來電的情況下,聲音封包轉送部266B,有應該要顯示在資訊顯示終端152B的通報資料的情況下,呼出IP電話終端253B,否則,呼出IP電話終端253D。
藉由聲音封包轉送部266如上述般動作,來自通報裝置110的來電的情況下,呼出IP電話終端253A、253B之任一者,來自不是通報裝置110的一般電話的來電的情況下,則呼出IP電話終端253C、253D任一者。因此,客服中心側系統250的客服人員,無須確認資訊顯示終端152,就能從被呼出的IP電話終端253得知是來自通報裝置110的通報、還是一般的電話來電。
上述記載的實施形態1及2中,在IP線路101的品質不良好的情況下,執行使用電話線路102及IP線路101的通訊,但實施形態1及2不限定於上述之例。例如,IP線路101的品質良好的情況下,也能執行使用電話線路102及IP線路101的通訊。
上述記載的實施形態1及2中,具備2個客服中心側系統150、250,但客服中心側系統150、250的數量也可以為2個以上。

Claims (6)

  1. 一種通訊系統,其係為複數通報裝置及複數客服中心側系統與可進行資料通訊的第1線路、及可進行聲音通訊且與該第1線路相異之第2線路連接,且中心伺服器與該第1線路連接之通訊系統,上述複數通報裝置之每一者包括:在與上述第1線路之間進行通訊的第1通訊部;在與上述第2線路之間進行通訊的第2通訊部;通報資料產生部,產生表示向上述上述複數客服中心側系統中包含的1個客服中心側系統通報的預定資訊之通報資料;連結資料取得部,透過上述第1通訊部,將要求用以識別上述通報資料的連結資料之連結資料要求傳送至上述中心伺服器,藉此從上述中心伺服器取得該連結資料;資料合成部,產生包含上述通報資料及上述連結資料的合成資料,透過上述第1通訊部,將該合成資料傳送至上述1個客服中心側系統;訊號轉換部,將上述連結資料轉換為能夠用上述第2線路傳送的訊號,透過上述第2通訊部,將該訊號傳送至上述1個客服中心側系統;上述1個客服中心側系統包括:在與上述第1線路之間進行通訊的第3通訊部;在與上述第2線路之間進行通訊的第4通訊部;顯示部,其顯示資訊; 記憶部,記憶透過上述第3通訊部接收的上述合成資料;特定部,從透過上述第4通訊部接收的上述訊號當中,特定上述連結資料;通報資料處理部,從上述記憶部選擇包含上述特定部所特定的上述連結資料的上述合成資料,使上述顯示部顯示包含於上述被選擇的合成資料中的上述通報資料所示的上述預定資訊;上述中心伺服器包括:在與上述第1線路之間進行通訊的第5通訊部;伺服器控制部,因應透過上述第5通訊部接收的上述連結資料要求,產生上述連結資料,透過上述第5通訊部,將上述已產生的連結資料傳送到上述連結資料要求的傳送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通訊系統,上述連結資料表示用以識別上述通報資料的值;上述複數通報裝置之每一者更包括通報控制部,透過上述第2通訊部,從上述第2線路向上述1個客服中心側系統進行聲音通話的發信;上述1個客服中心側系統更包括:裝置控制部,透過上述第4通訊部,進行上述聲音通話的來電;及聲音處理部,上述裝置控制部接受上述來電時,處理上述聲音通話;上述伺服器控制部,上述1個客服中心側系統的上述聲音 處理部正在處理和上述複數通報裝置中包含的一個或複數個通報裝置的上述聲音通話的期間,透過上述第5通訊部收到上述連結資料要求的情況下,產生上述連結資料,使得因應來自上述一個或複數個通報裝置的一個或複數個連結資料要求所產生的一個或複數個連結資料所表示的任一值都相異。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的通訊系統,上述1個客服中心側系統更包括複數電話終端;上述聲音處理部,上述通報資料處理部已確認在上述記憶部中記憶了包含上述特定部所特定的上述連結資料的上述合成資料的情況下,將上述聲音通話分派給包含於上述複數電話終端中的1個電話終端,上述通報資料處理部未確認上述記憶部中記憶了包含上述特定部所特定的上述連結資料的上述合成資料的情況下,將上述聲音通話分派給包含於上述複數的電話終端中的其他的電話終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的通訊系統,上述通報資料處理部,在接受上述聲音通話的來電之後預定期間內,已確認上述記憶部中記憶了包含上述特定部所特定的上述連結資料的上述合成資料的情況下,使上述顯示部顯示上述已選擇的合成資料中包含的上述通報資料所示的上述預定資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4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通訊系統,上述訊號轉換部將上述連結資料轉換為音訊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到5項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通訊系統, 上述第1線路為網際網路,上述第2線路為公共交換電話網或移動體通訊的通訊網。
TW106121757A 2017-04-03 2017-06-29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6489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3889 2017-04-03
PCT/JP2017/013889 WO2018185801A1 (ja) 2017-04-03 2017-04-03 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8376A true TW201838376A (zh) 2018-10-16
TWI648964B TWI648964B (zh) 2019-01-21

Family

ID=63712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1757A TWI648964B (zh) 2017-04-03 2017-06-29 Communication system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67221B2 (zh)
TW (1) TWI648964B (zh)
WO (1) WO201818580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7376A (ja) * 1993-01-19 1994-08-05 Toshiba Corp 遠方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JPH0818626A (ja) * 1994-07-05 1996-01-19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バックアップ多重化方法
US7075921B2 (en) * 2001-01-30 2006-07-11 Estara, Inc. Remote media control for voice over internet telephony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JP4020133B2 (ja) * 2005-08-29 2007-12-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アカウント不正使用抑制装置およびアカウント不正使用抑制プログラム
JP2007124154A (ja) * 2005-10-26 2007-05-1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住宅設備の遠隔監視システム及び住宅設備用回線制御装置
TWI481251B (zh) * 2009-06-01 2015-04-11 Infoaction Technology Inc 一種支持非特定網路通訊協議之網路通訊之方法
TWI416435B (zh) * 2009-11-13 2013-11-21 Taiwan Secom Co Ltd 多功能商用保全系統
TW201229948A (en) * 2011-01-04 2012-07-16 Gentrice Tech Co Ltd Responding method of customer service and customer service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2857648A (zh) * 2011-06-28 2013-01-02 苏州强芯电子有限公司 企业级语音传输软交换通讯系统
US9401998B2 (en) * 2012-12-17 2016-07-26 Genesys Telecommunications Laboratories, Inc. Robust DTMF detection in an unreliable voice-over-IP (VoIP) environment
CN105515600B (zh) * 2015-12-09 2018-08-24 杭州滨拓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嵌入式六种网络联网报警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67221B2 (ja) 2019-08-28
TWI648964B (zh) 2019-01-21
JPWO2018185801A1 (ja) 2019-11-07
WO2018185801A1 (ja) 2018-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4273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mergency call management
CN100521652C (zh) 根据服务等级来信号通知VolP呼叫的方法和设备
US855418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out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networks and devices
CN101427492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信息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终端
CN101485172A (zh) 用于提供voip的方法和通信终端设备
JP2007306522A (ja) 端末装置
JP3968576B2 (ja) Ip電話システム、電話端末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間中継交換装置
WO2009015576A1 (fr) Procédé, système et dispositif pour transformer un service vocal en service de fax
TWI648964B (zh) Communication system
TW201838365A (zh) 通訊系統
JP5480528B2 (ja)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EP147491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grated computer controlled call processing in packet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s
CN100525355C (zh) 一种双音多频数字信号带内和带外的自适应收号方法
JP2008092102A (ja) 電話交換システム
WO2011069385A1 (zh) 一种动态选择业务承载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JP5023210B2 (ja) 電話システム、呼制御サーバ装置及び通信接続方法
JP2011151434A (ja) 事業者選択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5233714B2 (ja) 通信メディア変換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671874B2 (ja) 中継装置
JP2005252994A (ja) VoIPシステムとそれを構成するIP電話機及びゲートウェイ
KR100527905B1 (ko) 브이.오.아이.피 게이트웨이 장치
US20100329242A1 (en) Server apparatus and speech connection method
KR100386367B1 (ko) 무선 블루투스폰을 이용한 통화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176699B2 (ja) Ip電話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災害時通信方法
KR100588480B1 (ko) 인터넷 전화 통신 시스템 및 통신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