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5504A - 燃燒裝置 - Google Patents

燃燒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5504A
TW201835504A TW107104069A TW107104069A TW201835504A TW 201835504 A TW201835504 A TW 201835504A TW 107104069 A TW107104069 A TW 107104069A TW 107104069 A TW107104069 A TW 107104069A TW 201835504 A TW201835504 A TW 2018355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rear air
nozzle
guide member
combus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4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65408B (zh
Inventor
嶺聡彦
木山研滋
倉増公治
馬場彰
越智健一
北風恒輔
大西泰仁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5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5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5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540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6/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bustion chambers or combustion zones, e.g. for staged combustion
    • F23C6/04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bustion chambers or combustion zones, e.g. for staged combustion in series conn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9/00Passages or apertures for delivering secondary air for completing combustion of fuel 
    • F23L9/02Passages or apertures for delivering secondary air for completing combustion of fuel  by discharging the air above the fi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Supply (AREA)
  • Combustion Of Fluid Fue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目的為抑制在火爐內浮遊的灰等附著在朝火爐內將後空氣噴出的開口的上下。本發明的鍋爐(10A),是具備:火爐(11)、及由理論必要空氣量未滿的空氣將燃料燃燒的噴燈、及為了將經過噴燈的燃燒後的未燃狀態的燃料燃燒而朝火爐(11)供給後空氣的後空氣供給部,後空氣供給部,是具備:將朝向火爐(11)的內方直進的後空氣噴出的第一噴嘴(32)、及將朝向火爐(11)的內方噴出的後空氣在水平方向從第一噴嘴(32)朝左右兩側分離的方向偏向的第二噴嘴、及朝向火爐(11)的內側逐漸擴徑並與爐壁(15)的前壁(15f)或是後壁(15r)連續的擴徑面(16)、及將從外殼(31)的內側朝火爐(11)內被噴出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沿著擴徑面(16)流動的導引構件(40A)。

Description

燃燒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將石碳等的燃料二階段地燃燒的鍋爐等的燃燒裝置者。
在將石碳等的燃料燃燒的鍋爐的火爐中,具有由第一段燃燒區域、及設於第一段燃燒區域的下游側的第二段燃燒區域,二階段地將燃料燃燒的二段燃燒式。第一段燃燒區域,是朝火爐內投入:燃料、及比將此燃料燃燒所必要的理論必要空氣量更少的空氣,將燃料燃燒。在第一段燃燒區域中,藉由比理論必要空氣量更少的空氣將燃料燃燒,在第一燃燒氣體中的燃燒排氣體中,會殘存未燃狀態的燃料(未燃分)。在第二段燃燒區域中,將殘存的未燃狀態的燃料燃燒使所必要的空氣(後空氣)從後空氣通口供給,將殘存在燃燒排氣體中的未燃狀態的燃料燃燒。
在這種二段燃燒式的火爐中,藉由被配置於火爐內的後空氣通口的配置,使燃料的未燃分會滑過複數後空氣通口之間,會使火爐出口中的未燃分的殘存量增加。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具備:設於後空氣通口的開口部的中央部的一次後空氣噴嘴、及在後空氣通口開口部設於一次後空氣噴嘴外側的二次後空氣噴嘴的構成。在此構成中,在二次後空氣噴嘴的出口部,具備二次後空氣導引翼片,可將二次後空氣朝水平方向左右偏向地供給。依據這種構成的話,從一次後空氣噴嘴被供給的一次後空氣,是具有強力的直進性,可到達爐內氣體上昇流量大的火爐內中央部的領域,可促進此領域的未燃分燃料的燃燒。從二次後空氣噴嘴被供給的二次後空氣,可在爐內朝水平方向左右漸廣,可促進爐內氣體上昇流量小的火爐的前後壁附近的領域的未燃分燃燒。如此,可由一次後空氣及二次後空氣的雙方,橫跨火爐整體適切地供給後空氣,抑制燃料的未燃分滑過後空氣通口之間,抑制火爐出口部的未燃分的殘存。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國際公開第2015/005350號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構成中,如第12圖所示,具有火爐內浮遊的灰等會乘著從各後空氣通口1具有較高的直進性地朝向火爐5內的中央部被噴出的一次後空氣的直進流Fd的同伴流而附著在爐壁2等的情況。灰等,是附著在例如爐壁2的後空氣通口1的先端的開口緣部3的話,附著的灰等會隨著時間經過成長而形成灰塊C,具有:會阻礙從後空氣通口1噴出的後空氣的噴流,且附著的灰塊C會落下至火爐5內將火爐5損傷的可能性。
本發明,是有鑑於此,其目的是提供一種燃燒裝置,可以抑制流動於火爐內的灰附著在火爐內的將後空氣噴出的開口的上下。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一態樣的燃燒裝置,是具備:上下方向連續的火爐、及朝前述火爐內供給燃料及前述燃料的理論必要空氣量未滿的空氣而將前述燃料燃燒的噴燈、及設於比前述火爐內的前述噴燈的設置位置更下游側且為了將經過前述噴燈的燃燒後的未燃狀態的前述燃料燃燒而朝前述火爐供給後空氣的後空氣供給部,前述後空氣供給部,是具備:朝與前述火爐的爐壁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筒狀的外殼;及在前述外殼的內側形成於水平方向的中央部,將朝向前述火爐的內方直進的後空氣噴出的第一噴嘴;及在前述外殼的內側,對於前述第一噴嘴各別形成在水平方向的兩側,設有將朝向前述火爐的內方噴出的後空氣在水平方向從前述第一噴嘴朝左右兩側分離的方向偏向的偏向構件的第二噴嘴;及從前述外殼的先端部朝向前述火爐的內側在全圓周方向逐漸擴徑地與前述爐壁連續的擴徑面;及設於前述第一噴嘴的先端部,將從前述第一噴嘴朝前述火爐內被噴出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沿著前述擴徑面上下部流動的導引構件。
依據此構成的話,藉由將從第一噴嘴朝火爐內被噴出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沿著擴徑面流動,就可抑制在火爐內浮遊的灰等是附著在此擴徑面。
對於上述態樣,前述導引構件,是具有:將朝前述火爐內被噴出的前述後空氣的一部分,朝向前述火爐的內方朝上下方向兩側偏向的導引構件偏向部的話進一步更佳。
依據此構成的話,藉由導引構件偏向部,將朝火爐內被噴出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朝向火爐的內方朝上下方向兩側偏向,就可以將此後空氣的一部分沿著擴徑面上下部確實地流動。
對於上述態樣,前述導引構件偏向部,是被作成朝向前述火爐的內方朝前後的方向可移動,可調整與前述擴徑面的間隙的大小的話進一步更佳。
依據此構成的話,藉由將導引構件偏向部移動來調整與擴徑面的間隙的大小,就可以將流動於偏向板及擴徑面之間的後空氣的流量增減。藉此,可以調整沿著擴徑面的後空氣的流動的強度。
對於上述態樣,前述導引構件偏向部,是具有:將與前述擴徑面相面對側的第一面及面向前述火爐的內方側的第二面連通,使前述後空氣的一部分可流通的連通部的話進一步更佳。
依據此構成的話,藉由導引構件偏向部將沿著擴徑面流動的後空氣的一部分,通過連通部,就可以從與擴徑面相面對的第一面側,朝面向火爐的內方的第二面側導引。藉此,因為後空氣是從導引構件偏向部的第二面側朝向火爐的內方流出,所以可進一步抑制灰等附著在導引構件偏向部。
對於上述態樣,前述導引構件偏向部,是將複數枚的鰭片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且在彼此之間相鄰接的前述鰭片彼此之間形成開縫的話進一步更佳。
依據此構成的話,藉由導引構件偏向部將沿著擴徑面流動的後空氣的一部分,通過形成於複數枚的鰭片彼此之間的開縫,就可以從與擴徑面相面對的第一面側朝面向火爐的內方的第二面側導引。
對於上述態樣,前述連通部,是由貫通前述導引構件偏向部的前述第一面及前述第二面的複數孔所構成的話進一步更佳。
依據此構成的話,藉由偏向板而沿著擴徑面流動的後空氣的一部分,可以通過形成於偏向板的複數孔,從與擴徑面相面對的第一面側朝面向火爐的內方的第二面側被導引。
對於上述態樣,進一步具備將前述第一噴嘴的周圍圍起來地形成且將朝向前述火爐的內方直進的後空氣噴出的第三噴嘴,前述導引構件,是沿著前述第三噴嘴的上下方向兩側的緣部地設置,將流動於前述第三噴嘴內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朝向前述火爐的內方朝上下方向兩側偏向的話進一步更佳。
依據此構成的話,藉由導引構件偏向部,將流動於將第一噴嘴的周圍圍起來地形成的第三噴嘴內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沿著擴徑面上下部流動,就可以抑制灰等附著在擴徑面上下部。 [發明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的燃燒裝置的話,成為可抑制存在於火爐內的灰等附著在朝火爐內將後空氣噴出的開口部。
[第1實施例]   以下,對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使用第1圖說明。   如第1圖所示,鍋爐(燃燒裝置)10A,是具備:火爐11、及噴燈部12、及後空氣供給部13。
火爐11,是形成由平剖面視矩形狀朝上下方向延伸的筒狀。沿著火爐11的內側面,設有各別朝上下方向延伸的複數水管(未圖示)。   在火爐11的上部的火爐出口11d中,連接有朝水平方向延伸的煙道14。
在此,在以下的說明中,在水平方向從火爐出口11d至煙道14延伸側是設成後方,在水平方向從火爐出口11d至煙道14延伸側的相反側是設成前方。即,在形成火爐11的內周面的爐壁15中,位於煙道14延伸側的部分是設成後壁15r,與後壁15r相面對且位於煙道14延伸側的相反側的部分是設成前壁15f。且,在爐壁15中,對於這些前壁15f及後壁15r相面對的方向位於在水平面內垂直交叉的方向的兩側方的部分是設成側壁15s。
噴燈部12,是被設置在火爐11內的下部。噴燈部12,是具備複數噴燈20。如第2圖所示,這些複數噴燈20,是在火爐11內,各別在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隔有間隔地設置在前壁15f及後壁15r。各噴燈20,是朝火爐11內噴出將石碳粉碎而獲得的微粉燃料及空氣,在火爐11內燃燒使生成火炎。噴燈部12,是藉由從複數噴燈20噴出的火炎,而形成主燃燒區域Z1。在此,從各噴燈20被供給至火爐11內的空氣,是比被供給至噴燈20的微粉燃料完全燃燒所必要的理論必要空氣量更少地投入。由此,在噴燈部12所形成的主燃燒區域Z1的燃燒,是在還原氣氛下進行。
後空氣供給部13,是在火爐11內,被設置在比噴燈部12中的噴燈20的設置位置更下游側的上下方向UD的上方。後空氣供給部13,是具備複數後空氣噴嘴30。這些後空氣噴嘴30,是各別在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隔有間隔地被配置在火爐11的前壁15f及後壁15r。各後空氣噴嘴30,是從火爐11的外部將後空氣(空氣)朝火爐11內送入。從各後空氣噴嘴30送入的後空氣,是將經過主燃燒區域Z1中的燃燒而殘存的未燃狀態的燃料(未燃分)燃燒所必要的空氣。如此,後空氣供給部13,是藉由朝主燃燒區域Z1的上方,供給後空氣,而形成在主燃燒區域Z1的燃燒所殘存的未燃狀態的燃料被燃燒的燃燒完結區域Z2。
如第3圖~第5圖所示,各後空氣噴嘴30,是具備:外殼31、及第一噴嘴32、及第二噴嘴33、及導引構件40A。
外殼31,是形成例如圓筒狀,朝與火爐11的爐壁15的前壁15f或是後壁15r垂直交叉的前後方向FR延伸地設置。外殼31,是將其先端部31s,設置在比前壁15f或是後壁15r的表面更靠火爐11外側的位置。
如第4圖、第5圖所示,在外殼31的先端部31s中,形成有:從外殼31的先端部31s朝向火爐11的內側橫跨全周逐漸擴徑,與爐壁15的前壁15f或是後壁15r的表面連結的擴徑面16。
如第3圖、第4圖所示,在外殼31的內側,在挾持其中心軸Ac的水平方向LR的兩側,設有一對分隔板35、35。各分隔板35,是位於包含上下方向UD的垂直面內,與外殼31延伸的前後方向FR連續。由此,在外殼31的內側中,在一對分隔板35、35之間,形成有:形成於外殼31的水平方向LR的中央部的第一噴嘴32、及對於第一噴嘴32將分隔板35、35挾持地形成於水平方向LR的兩外側的第二噴嘴33、33。
在這種外殼31的內側的第一噴嘴32、及第二噴嘴33、33中,從火爐11的外部使後空氣被配送。
第一噴嘴32,是使後空氣形成朝向火爐11的內方沿著前後方向FR直進的直進流Fd地噴出。在此,第一噴嘴32,因為是被設置在火爐11的前壁15f及後壁15r,所以在此實施例中,從設於前壁15f的第一噴嘴32及設於後壁15r的第一噴嘴各別被噴出的後空氣,是在火爐11的前後方向FR的中央部彼此相面對。
在各第二噴嘴33中,在面向火爐11的內方的先端部,具備將朝向火爐11的內方噴出的後空氣,在水平方向LR從第一噴嘴32朝左右兩側分離的方向偏向的鰭片狀的偏向構件33f、33g。由此,從設於第一噴嘴32的水平方向LR兩側的一對第二噴嘴33、33朝火爐11內被噴出的後空氣,是從中央部的第一噴嘴32分離朝水平方向LR的兩側偏向。
如第5圖所示,導引構件40A,是設於外殼31的先端部31s的內側,將從外殼31的內側朝火爐11內被噴出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沿著擴徑面16導引。   如第3圖所示,此導引構件40A,是沿著第一噴嘴32的上下方向UD兩側的緣部地設置。在本實施例中,外殼31是圓筒狀,將後空氣噴嘴30的前壁15f或是後壁15r中的開口部從沿著中心軸Ac的方向所見的話,第一噴嘴32的上下方向UD兩側的緣部是形成圓弧狀。隨此,導引構件40A,其從沿著中心軸Ac的方向所見的形狀,是形成圓弧狀。
如第5圖所示,導引構件40A,是一體地具備:透過未圖示的支撐構件被支撐在外殼31的基部42、及偏向部41A。   基部42,是對於外殼31的上下的內周面31f在內周側隔有間隔地配置。   偏向部41A,是在基部42從朝向火爐11的內方側的端部,隨著朝向火爐11的內方,從中心軸Ac朝向徑方向外側傾斜延伸,與擴徑面16大致平行地形成。
此導引構件40A,是將流動於第一噴嘴32內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朝向火爐11的內方朝上下方向UD兩側偏向。藉由導引構件40A被偏向的後空氣的流動F,是沿著擴徑面16流動。   在此,藉由導引構件40A,而朝上下方向UD兩側被偏向的後空氣的流量,是形成在第一噴嘴32內流動而朝向火爐11的內方直進的直進流Fd的後空氣的流量的10%以下較佳。在此中,形成於導引構件40A及外殼31的內周面31f的間隙的後空氣的流路的剖面積,是成為第一噴嘴32內的後空氣的流路的1/10程度以下較佳。   且偏向部41A,是以使乘著藉由與直進流Fd同伴而在火爐11內發生的同伴流而浮遊的灰等不附著的方式,由從火爐11的內側沿著中心軸Ac方向的方向見時的投影面積是儘可能較小較佳。例如,在從中心軸Ac方向所見時形成圓弧狀的導引構件40A中,以偏向部41A的中心軸Ac為中心的徑方向的尺寸,是成為外殼31的直徑的1/100~1/30程度地形成較佳。
在此,導引構件40A,是沿著中心軸Ac方向,朝向火爐11的內方朝前後的方向可移動也可以。由此,偏向部41A,可調整與擴徑面16的間隙的大小。藉由將偏向部41A移動來調整與擴徑面16的間隙的大小,就可以將流動於偏向部41A及擴徑面16之間的間隙的後空氣的流量增減。藉此,可以調整沿著擴徑面16的後空氣的流動的強度。
依據如上述的鍋爐10A的話,藉由導引構件40A,將從外殼31的內側朝火爐11內被噴出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沿著擴徑面16流動。藉此,可以抑制乘著從第一噴嘴32噴出的直進流Fd的同伴流而浮遊的灰等,附著在擴徑面16。
且導引構件40A,是具有偏向部41A。藉由此偏向部41A,將朝火爐11內被噴出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朝向火爐11的內方朝上下方向UD兩側偏向,就可以確實地將此後空氣沿著擴徑面16流動。
且導引構件40A,因為是沿著第一噴嘴32的上下方向UD兩側的緣部被設置,所以可以藉由導引構件40A,而將流動於第一噴嘴32內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朝上下方向UD的兩側偏向地沿著擴徑面16流動。
且偏向部41A,是被作成朝向火爐11的內方朝前後的方向可移動,可調整與擴徑面16的間隙的大小。由此,可以將流動於偏向部41A及擴徑面16之間的後空氣的流量增減。藉此,可以調整沿著擴徑面16的後空氣的流動的強度,可以更確實地抑制在火爐11內浮遊的灰等的附著。
[第2實施例]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燃燒裝置的第2實施例。又,在以下的說明中,對於與上述第1實施例共通的構成是附加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鍋爐(燃燒裝置)10B,是與第1實施例中的鍋爐10A同樣,具備:火爐11、及噴燈部12、及設有複數後空氣噴嘴30的後空氣供給部13。
如第6圖所示,各後空氣噴嘴30,是具備:外殼31、及第一噴嘴32、及第二噴嘴33、及導引構件40B。
導引構件40B,是將從外殼31的內側朝火爐11內被噴出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沿著擴徑面16導引。導引構件40B,是一體地具備:基部42、及偏向部41B。
偏向部41B,是在基部42從朝向火爐11的內方側的端部,隨著朝向火爐11的內方,從中心軸Ac朝向徑方向外側傾斜延伸,與擴徑面16大致平行地形成。   偏向部41B,是具有:將與擴徑面16相面對側的第一面41f及面向火爐11的內方側的第二面41g連通,使後空氣可流通的連通部43B。連通部43B,是具備複數枚的鰭片44。鰭片44,是隨著朝向火爐11的內方,沿著從中心軸Ac朝向徑方向外側擴大的方向,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藉此,連通部43B,是具有形成於彼此之間相鄰接的鰭片44彼此之間的開縫45。
在這種導引構件40B中,將流動於第一噴嘴32內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朝向火爐11的內方朝上下方向UD兩側偏向。藉由導引構件40B被偏向的後空氣的流動F,是沿著擴徑面16流動。   在此,在形成於偏向部41B的連通部43B中,藉由偏向部41B被偏向而沿著擴徑面16流動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是通過形成於複數枚的鰭片44彼此之間的開縫45,從與擴徑面16相面對的第一面41f側,朝面向火爐11內方的第二面41g側被導引。
依據如上述的鍋爐10B的話,與上述第1實施例同樣,藉由導引構件40B,將從外殼31的內側朝火爐11內被噴出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沿著擴徑面16流動,就可以抑制在火爐11內浮遊的灰等附著在擴徑面16。
且可以將藉由偏向部41B被偏向而沿著擴徑面16流動的後空氣的一部分,通過連通部43,從與擴徑面16相面對的第一面41f側,朝面向火爐11內方的第二面41g側導引。藉此,因為後空氣是從偏向部41B的第二面41g側朝向火爐11的內方流出,所以可以更確實地抑制灰附著在偏向部41B。
[第3實施例]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燃燒裝置的第3實施例。又,在以下的說明中,對於與上述第1、第2實施例共通的構成是附加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鍋爐(燃燒裝置)10C,是與第1實施例中的鍋爐10A同樣,具備:火爐11、及噴燈部12、及設有複數後空氣噴嘴30的後空氣供給部13。
如第7圖、第8圖所示,各後空氣噴嘴30,是具備:外殼31、及第一噴嘴32、及第二噴嘴33、及導引構件40C。
導引構件40C,是將從外殼31的內側朝火爐11內被噴出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沿著擴徑面16導引。導引構件40C,是一體地具備:基部42、及偏向部41C。
偏向部41C,是在基部42從朝向火爐11的內方側的端部,隨著朝向火爐11的內方,從中心軸Ac朝向徑方向外側傾斜延伸,與擴徑面16大致平行地形成。   偏向部41C,是具有:將與擴徑面16相面對側的第一面41f及面向火爐11的內方側的第二面41g連通,讓後空氣可流通的連通部43C。連通部43C,是由貫通偏向部41B的第一面41f及第二面41g的複數孔47所構成。
在這種導引構件40C中,將流動於第一噴嘴32內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朝向火爐11的內方朝上下方向UD兩側偏向。藉由導引構件40C被偏向的後空氣的流動F,是沿著擴徑面16流動。   在此,在形成於偏向部41C的連通部43C中,藉由偏向部41C被偏向而沿著擴徑面16流動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是通過複數孔47,從與擴徑面16相面對的第一面41f側,朝面向火爐11內方的第二面41g側被導引。
依據如上述的鍋爐10C的話,與上述第1實施例同樣,藉由導引構件40C,將從外殼31的內側朝火爐11內被噴出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沿著擴徑面16流動,就可以抑制在火爐11內浮遊的灰等附著在擴徑面16。
且可以將藉由偏向部41C被偏向而沿著擴徑面16流動的後空氣的一部分,通過連通部43,從與擴徑面16相面對的第一面41f側,朝面向火爐11內方的第二面41g側導引。藉此,因為後空氣是從偏向部41C的第二面41g側朝向火爐11的內方流出,所以可以更確實地抑制灰附著在偏向部41C。   且連通部43,因為是由形成於偏向部41C的複數孔47所構成,所以與例如在上述第2實施例所示的具備複數鰭片44的構成相比較,其構成簡易。因此,導引構件40的製作也容易,由低成本就可以達成上述效果。
[第4實施例]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燃燒裝置的第4實施例。又,在以下的說明中,對於與上述第1~第3實施例共通的構成是附加同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如第1圖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鍋爐(燃燒裝置)10D,是與第1實施例中的鍋爐10A同樣,具備:火爐11、及噴燈部12、及設有複數後空氣噴嘴30D的後空氣供給部13。
如第9圖~第11圖所示,各後空氣噴嘴30D,是具備:外殼31、及第一噴嘴32D、及第二噴嘴33、及第三噴嘴50、及導引構件40D。
在外殼31的內側,在挾持其中心軸Ac的水平方向LR的兩側,設有一對分隔板35、35。   且在外殼31的內側,在一對分隔板35、35之間,設有上下方向UD長的剖面長方形狀的筒狀體37。此筒狀體37,是在位於其水平方向LR兩側的一對分隔板35、35、及位於上下方向UD兩側的外殼31的上下的內周面之間,各別隔有間隔地設置。
由此,在外殼31的內側,形成有:在一對分隔板35、35之間形成於筒狀體37的內側的第一噴嘴32D、及將分隔板35、35挾持地形成於水平方向LR的兩外側的第二噴嘴33、33、及在一對分隔板35、35之間形成於筒狀體37外側的第三噴嘴50。
在這種外殼31的內側的第一噴嘴32D、第二噴嘴33、33、第三噴嘴50中,各別從火爐11的外部使後空氣被配送。
第一噴嘴32D、及第三噴嘴50,是將後空氣形成朝向火爐11的內方沿著前後方向FR直進的直進流Fd地噴出。
導引構件40D,是沿著第三噴嘴50的上下方向UD兩側的緣部地設置。此導引構件40D,是具有與上述第1至第3實施例顯示的導引構件40A~40C同樣的構成。   導引構件40D,是將流動於第三噴嘴50內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朝向火爐11的內方朝上下方向UD兩側偏向。
依據如上述的鍋爐10D的話,與上述第1實施例同樣,藉由導引構件40D,將從外殼31的內側朝火爐11內被噴出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沿著擴徑面16流動,就可以抑制在火爐11內浮遊的灰等附著在擴徑面16。   在此,導引構件40D,是將流動於第三噴嘴50內的後空氣的一部分偏向。由此,從第一噴嘴32D朝火爐11內被噴出的直進流Fd,不會受到由導引構件40D所產生的偏向的影響。因此,藉由維持來自第一噴嘴32D的直進流Fd,就可將後空氣確實地到達火爐11的中央部為止,將未燃狀態的燃料完全燃燒,可以減少未燃分的殘留。
又,在上述實施例中,例如,鍋爐10A~10D的整體構成等,在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的話,可將各部的構成適宜地變更。   且將上述各實施例顯示的構成,適宜地組合使用也可以。
10A~10D‧‧‧鍋爐(燃燒裝置)
11‧‧‧火爐
13‧‧‧後空氣供給部
15‧‧‧爐壁
15f‧‧‧前壁
15r‧‧‧後壁
16‧‧‧擴徑面
20‧‧‧噴燈
30、30D‧‧‧後空氣噴嘴
31‧‧‧外殼
31s‧‧‧先端部
32、32D‧‧‧第一噴嘴
33‧‧‧第二噴嘴
33f、33g‧‧‧偏向構件
40A~40D‧‧‧導引構件
41A~41C‧‧‧偏向部(導引構件偏向部)
41f‧‧‧第一面
41g‧‧‧第二面
42‧‧‧基部
43、43B、43C‧‧‧連通部
44‧‧‧鰭片
45‧‧‧開縫
47‧‧‧孔
50‧‧‧第三噴嘴
Ac‧‧‧中心軸
Fd‧‧‧直進流
Z1‧‧‧主燃燒區域
Z2‧‧‧燃燒完結區域
[第1圖] 顯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燃燒裝置的整體的概略構成的圖。   [第2圖] 顯示設於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燃燒裝置的爐壁內的噴燈及後空氣供給部的圖。   [第3圖] 對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將構成設於燃燒裝置的後空氣供給部的後空氣噴嘴,由從火爐的內側沿著中心軸的方向所見的圖。   [第4圖] 對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顯示將設於燃燒裝置的後空氣供給部構成的後空氣噴嘴的圖,第3圖的H-H箭頭視剖面圖。   [第5圖] 對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顯示將設於燃燒裝置的後空氣供給部構成的後空氣噴嘴的圖,第3圖的V-V箭頭視剖面圖。   [第6圖] 對於本發明的第2實施例,顯示將設於燃燒裝置的後空氣供給部構成的後空氣噴嘴的縱剖面圖。   [第7圖] 對於本發明的第3實施例,將構成設於燃燒裝置的後空氣供給部的後空氣噴嘴,由從火爐的內側沿著中心軸的方向所見的圖。   [第8圖] 對於本發明的第3實施例,顯示將設於燃燒裝置的後空氣供給部構成的後空氣噴嘴的縱剖面圖。   [第9圖] 對於本發明的第4實施例,將構成設於燃燒裝置的後空氣供給部的後空氣噴嘴,由從火爐的內側沿著中心軸的方向所見的圖。   [第10圖] 對於本發明的第4實施例,顯示將設於燃燒裝置的後空氣供給部構成的後空氣噴嘴的圖,第9圖的H-H箭頭視剖面圖。   [第11圖] 對於本發明的第4實施例,顯示將設於燃燒裝置的後空氣供給部構成的後空氣噴嘴的圖,第9圖的V-V箭頭視剖面圖。   [第12圖] 顯示習知的後空氣噴嘴的縱剖面圖。

Claims (7)

  1. 一種燃燒裝置,具備:   上下方向連續的火爐、及   朝前述火爐內供給燃料及前述燃料的理論必要空氣量未滿的空氣而將前述燃料燃燒的噴燈、及   設於比前述火爐內的前述噴燈的設置位置更下游側且為了將經過前述噴燈的燃燒後的未燃狀態的前述燃料燃燒而朝前述火爐供給後空氣的後空氣供給部,   前述後空氣供給部,是具備:   朝與前述火爐的爐壁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筒狀的外殼;及   在前述外殼的內側形成於水平方向的中央部,將朝向前述火爐的內方直進的後空氣噴出的第一噴嘴;及   在前述外殼的內側,對於前述第一噴嘴各別形成在水平方向的兩側,設有將朝向前述火爐的內方噴出的後空氣在水平方向從前述第一噴嘴朝左右兩側分離的方向偏向的偏向構件的第二噴嘴;及   從前述外殼的先端部朝向前述火爐的內側在全圓周方向逐漸擴徑地與前述爐壁連續的擴徑面;及   設於前述第一噴嘴的先端部,將從前述第一噴嘴朝前述火爐內被噴出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沿著前述擴徑面上下部流動的導引構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燃燒裝置,其中,   前述導引構件,是具有:將朝前述火爐內被噴出的前述後空氣的一部分,朝向前述火爐的內方朝上下方向兩側偏向的導引構件偏向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燃燒裝置,其中,   前述導引構件偏向部,是被作成朝向前述火爐的內方朝前後的方向可移動,可調整與前述擴徑面的間隙的大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燃燒裝置,其中,   前述導引構件偏向部,是具有:將與前述擴徑面相面對側的第一面及面向前述火爐的內方側的第二面連通,讓前述後空氣的一部分可流通的連通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燃燒裝置,其中,   前述導引構件偏向部,是將複數枚的鰭片彼此之間隔有間隔地配置,且在彼此之間相鄰接的前述鰭片彼此之間形成開縫。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的燃燒裝置,其中,   前述連通部,是由貫通前述導引構件偏向部的前述第一面及前述第二面的複數孔所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的燃燒裝置,其中,   進一步具備:將前述第一噴嘴的周圍圍起來地形成,且將朝向前述火爐的內方直進的後空氣噴出的第三噴嘴,   前述導引構件,是沿著前述第三噴嘴的上下方向兩側的緣部地設置,將流動於前述第三噴嘴內的後空氣的一部分,朝向前述火爐的內方朝上下方向兩側偏向。
TW107104069A 2017-02-22 2018-02-06 燃燒裝置 TWI6654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1511 2017-02-22
JP2017031511A JP6797714B2 (ja) 2017-02-22 2017-02-22 燃焼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5504A true TW201835504A (zh) 2018-10-01
TWI665408B TWI665408B (zh) 2019-07-11

Family

ID=63252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4069A TWI665408B (zh) 2017-02-22 2018-02-06 燃燒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797714B2 (zh)
CN (1) CN110300871B (zh)
PH (1) PH12019501927A1 (zh)
TW (1) TWI665408B (zh)
WO (1) WO201815510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5939A (en) * 1993-05-13 1994-05-31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Integrated low NOx tangential firing system
JPH09112816A (ja) * 1995-10-11 1997-05-02 Babcock Hitachi Kk アフタエア供給装置
JP3344694B2 (ja) * 1997-07-24 2002-11-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微粉炭燃焼バーナ
JP2001012703A (ja) * 1999-06-30 2001-01-19 Babcock Hitachi Kk バーナと該バーナを備えた燃焼装置
JP4261401B2 (ja) * 2004-03-24 2009-04-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バーナと燃料燃焼方法及びボイラの改造方法
CN101371077B (zh) * 2006-01-11 2014-05-07 巴布考克日立株式会社 燃烧煤粉的锅炉和煤粉燃烧方法
US20090087805A1 (en) * 2006-03-14 2009-04-02 Babcock-Hitachi Kabushiki Kaisha In-Furnace Gas Injection Port
JP2008075911A (ja) * 2006-09-19 2008-04-03 Babcock Hitachi Kk ガス噴出ポート
MX344736B (es) * 2011-04-01 2017-01-0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Quemador de combustión, quemador de combustión de combustible sólido, hervidor de combustión de combustible sólido, hervidor y método para poner en operación el hervidor.
JP5794419B2 (ja) * 2011-07-29 2015-10-14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固体燃料バーナ
WO2015005350A1 (ja) * 2013-07-09 2015-01-15 バブコック日立株式会社 燃焼装置
WO2017126240A1 (ja) * 2016-01-20 2017-07-27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アフタエアポ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燃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65408B (zh) 2019-07-11
JP2018136096A (ja) 2018-08-30
CN110300871B (zh) 2021-07-20
JP6797714B2 (ja) 2020-12-09
CN110300871A (zh) 2019-10-01
WO2018155102A1 (ja) 2018-08-30
PH12019501927A1 (en) 2020-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42516A (ko) 코안다 가스 버너 장치 및 연소 방법
JPH05231617A (ja) 低NOx短火炎バーナー
KR101254928B1 (ko) 저녹스형 버너
KR101560076B1 (ko) 고체연료 버너
JP3664832B2 (ja) 微粉炭バーナ
WO2010082237A1 (ja) 燃焼バーナ
CN110546432B (zh) 燃烧器、燃烧器的操作方法及冷铁源的熔解和提纯方法
JP2008134037A (ja) ボイラ
TWI665408B (zh) 燃燒裝置
WO2012035793A1 (ja) 溶解炉用の燃焼装置及び溶解炉
ES2861319T3 (es) Quemador con cabezal de combustión con baja emisión de NOx
JP2749964B2 (ja) バーナ装置
JP4167613B2 (ja) パイロットバーナ部を持った予混合式ガスバーナ
JP4772881B2 (ja) バーナ装置および二段燃焼式バーナ装置
WO2011030501A1 (ja) 微粉炭焚きボイラ
JP2007139380A (ja) 加熱炉用の燃焼装置
JP6041662B2 (ja) 粉体燃焼装置
JP6640591B2 (ja) 燃焼バーナ及び燃焼装置並びにボイラ
JP2016118329A (ja) 燃焼バーナおよびボイラ
JP4139793B2 (ja) 輝炎バーナ
JP7319621B1 (ja) バーナ
CN211399774U (zh) 燃烧器以及锅炉-燃烧器组件
JP2697498B2 (ja) 低NOx燃焼装置
TWI670457B (zh) 加熱裝置及加熱方法
JP2009216280A (ja) 石炭焚きボイラ